《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4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43頁).pdf(4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樣書)Big Data Talent Developmentof Sichuan Province成都市高新區天府一街 535 號兩江國際 A 座郵編:Copyright 四川省大數據中心 保留一切權利免責聲明:雖然四川省大數據中心試圖在本資料中提供準確的信息,但不保證本資料的內容不含有技術性誤差或印刷性錯誤,為此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對本資料中信息的準確性不承擔任何責任。四川省大數據中心保留在沒有任何通知或提示的情況下對本資料的內容進行修改的權利。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成都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數聚城堡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大數據發展研究會遂寧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遂
2、寧數字經濟研究院四 川 省 大 數 據 中 心S i c h u a n P r o v i n c i a l B i g D a t a C e n t e r顧紅松趙啟斌主編副主編編寫組編寫單位錢帝宇程勛保佩汝張洋劉羽佳張千明黃海果韓世蛟張琳艷李信魏欣蕊秦強子趙宇光駱娜吳鳳陳雷程奕劉鋒濤周濤發展大數據的關鍵是數據,比數據更關鍵的是人才。大數據產業是一個“T 型產業”,既包括基礎性、通用性的技術,例如數據庫、分布式系統架構、高性能計算,也包括垂直行業的應用技術,比如醫療健康大數據、教育大數據、工業大數據、金融大數據、數字政府建設等等。很多看起來具有通用性的大數據技術,例如數據采集、數據治理
3、和數據挖掘,事實上也是因行業不同而不同的,比如擅長醫療數據治理的同志可能完全不知道怎么處理工業生產數據,擅長分析醫療影像數據的同志可能對于工業生產中電流和振動的時間序列數據并不熟悉。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脫離行業談數據挖掘和人工智能的普適算法是幼稚的。大數據產業的特點導致了大數據人才具有和其他類別人才極為不同的特性。第一,大數據人才層次跨度極大。大數據產業發展既對從事數據標注和數據運維等基礎性工作人才有持續的巨大需求,又需要能夠建設數據中臺、搭建區塊鏈底層系統、編寫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前端探測設備、設計智能硬件和芯片的高級專家。第二,大數據人才學科背景多樣。大數據人才既包括擁有算法設計、程序編寫、
4、數據分析等專業技能的核心人才,又包括擁有某些行業背景且具備一定大數據專業技術技能的復合型人才。前者大部分來自于計算機或相近學科方向,后者則學科背景極為多樣。第三,大數據人才職崗分布廣泛。大數據人才除從事技術類崗位外,很多還從事管理崗位,以及售前與解決方案崗位等。在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的六個專業方向中,專門設有“數字化管理”方向。這樣的人才特征,不同于傳統分析中專業細分更高的人才,例如育嬰員、老年護理人員、汽車維修人員等等。了解大數據人才供需現狀,發現大數據人才發展的機會和瓶頸,提出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建議,制定相應的人才發展政策,都是有相當困難的挑戰。本藍皮書正是希望用大數據的方法繪制大
5、數據人才發展的全景圖,通過大數據人才發展指數,揭示和對比各地大數據人才發展的需求和優勢,從而能夠幫助地方政府定量化地評價當前人才發展現狀和有針對性地制定高效的人才政策。對于大數據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我有一些具體的建議。一是要根據不同層次的人才設計有針對性的人才引培計劃。根據大數據人才的第一個特征大數據人才層次跨度極大,必須建立覆蓋基礎人才、中端人才、高端人才和領軍人才的梯度人才引培計劃。不同層次的人才有不同類型的需求,譬如高端人才和領軍人才主要關注醫療保障、子女就學、個人所得稅等問題;基礎人才和中端人才會關注落戶條件、購房資格、租住補貼、職前職中培訓等問題。人才引培計劃一定要抓住人才的核心訴求,
6、還要協調各方資源爭取滿足這些需求,比如落地德陽、眉山和資陽的領軍人才要的可能是成都的醫療和教育資源,地方政府要怎么談,拿什么去換,都是需要解決的問題。二是要在人才引培計劃中加大管理人才的比例。目前從國家到地方的人才計劃,都傾向于支持科學技術類人才,但是大數據技術和產業結合非常緊密,一項先進技術能否發揮產業價值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企業的管理團隊。因此,除技術類人才外,還應設立大數據管理類人才專項,將一批預期將對地方大數據產業發展做出重要貢獻的金融、法務、人力資源管理、運營管理等高端人才納入到人才引培計劃中。成都市的大數據領軍人才計劃每年大約有 50%-70%入選的領軍人才是管理類人才,這值得各地政府
7、借鑒。三是給予產業創新主體在人才引培計劃中更大的自主權。政府可以給達到一定條件(例如 IPO 企業,年利稅達到一定水平的企業,年新增發明專利數達到一定水平的企業等)的大數據企業特別的名額,允許其自行評定人才計劃入選者,政府在符合基本條件的情況下以企業評定結果為準。這樣對企業而言,既是榮譽也是實惠,可以充分調動發揮大數據企業作為創新主體的能動性。四是持續支持相關的學科建設和學歷教育。要鼓勵地方高校積極申報“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學位點。加大資金投入,支持圍繞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5G 通信、集成電路等直接和間接相關先進技術的學科建設和學歷教育。通過新建、共建和改建等方式,建設一批圍繞
8、大數據產業發展需求的職業技術學校。四川省在大數據技術相關的職業技術教育方面是全國領先的,接下來還需要鞏固這方面的優勢。五是要加大力度支持大數據行業的職業培訓。首先要建設一批大數據方向的教育培訓基地,讓企業和院校聯合運營,針對大數據產業發展亟需的崗位,開展系統化的職業教育和職前培訓。其次要針對相關公務員和企業家中高管,開展大數據產業發展理念和方法的高端培訓。感謝四川省大數據中心、成都大數據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成都數聚城堡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省大數據發展研究會、遂寧市政務服務和大數據管理局、遂寧數字經濟研究院組織人員設計和編寫這本藍皮書。希望這本藍皮書能夠讓各位讀者進一步堅定“以人才賦能產業”的
9、信念,并通過藍皮書的數據和信息找到適合本地政府或者本單位大數據人才引培的策略,這就是對藍皮書組織和編寫單位最好的感謝了。以為序!序言周 濤2022 年 11 月 21 日目 錄464850515404 培育篇一、專業設置二、高校數量三、綜合實力四、培養模式五、科研中心6060616265676768707105 發展篇一、產業發展(一)四川省大數據企業規模(二)四川省大數據企業數量(三)四川省大數據產業園區(四)四川省大數據行業應用二、人才需求(一)四川省大數據人才招聘情況(二)四川省大數據人才薪資分布(三)四川省大數據人才學歷分布(四)大數據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747506 展望篇一、現狀和趨
10、勢二、發展建議01 概述篇一、藍皮書撰寫背景二、研究方法簡介三、大數據人才定義0203030609091002 指數篇一、指標體系二、結果分析(一)總體情況(二)指標分析1414273434384103 環境篇一、政府側(一)產業扶持(二)人才扶持二、社會側(一)搜索詞頻(二)社區熱度(三)競賽活動一、藍皮書撰寫背景藍皮書撰寫背景研究方法簡介大數據人才定義當今世界,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迅猛發展,數字化生產力正在引領世界經濟發展。世界各發達經濟體普遍將大數據產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就加快建設數字中國作出了重要部署。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站
11、在統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高度,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不斷做強做優做大我國數字經濟。要加快數字化發展,打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協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加快數字社會建設步伐,提高數字政府建設水平,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建設數字中國。四川緊跟國家戰略,大力推動數字經濟、數字政府建設。2025 年四川省數字經濟總量預期將超 3 萬億元,占 GDP 比重預期將達到 43%。2025 年四川省數字政府建設整體水平預期將邁入全國先進行列,全面建成協同高效、治理精準、決策科學、人民滿意
12、的數字政府,開啟數據驅動政務服務和政務運行新模式。經濟發展和國家建設的第一資源是人才,大數據相關領域人才是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的核心資源。為掌握四川省大數據人才基本情況,探究省內大數據人才發展趨勢,并就進一步推動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提出切實建議,四川省大數據中心組織編寫 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2014 年我國首次將大數據寫入政府工作報告;2017 年推動實施國家大數據戰略,發布大數據產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十四五”期間,數據的地位被提升到與資本、土地、人力、技術并列的第五類生產要素,如何培育數據要素市場,釋放數據要素價值成為國家層面關注的重要命題。從 2017 年到 2021 年
13、,我國數據產量從 2.3ZB 增加到6.6ZB,位居世界第二,全國省級公共數據開放平臺有效數據集增加至 25 萬個,大數據產業規模從 4700 億元增加到 1.3 萬億元。01概述篇0201概述篇二、研究方法簡介三、大數據人才定義綜合以上各界對“大數據人才”的定義,本研究擬從大數據技術的不同應用場景出發,將大數據人才分為廣義人才和狹義人才。廣義人才是指具備某些特定行業專業背景(包括但不限于金融、醫療、教育等),同時又具備部分大數據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狹義人才是指從事大數據采集、清洗、分析、治理、挖掘等技術研究,并加以利用、管理、維護和服務的專業技術人才。從行業角度看,賽迪研究院 賽迪咨詢:20
14、19 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白皮書 從技能角度將大數據人才分為核心人才和復合型人才。核心人才主要包括擁有算法設計、程序編寫、數據分析等專業技能的人才,復合型人才則是指既擁有某些行業背景又具備一定大數據專業技術技能的人才。從政府角度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工業和信息化部于 2021 年 3 月聯合頒布的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2021 年版)中將大數據人才定義為“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是指從事大數據采集、清洗、分析、治理、挖掘等技術研究,并加以利用、管理、維護和服務的工程技術人員。主要職責為研究和開發大數據采集、清洗、存儲及管理、分析及挖掘、展現及應用等有關技術,研究、應用大數據平臺
15、體系架構、技術和標準,設計、開發、集成、測試大數據軟硬件系統,進行大數據采集、清洗、建模與分析,管理、維護并保障大數據系統穩定運行,監控、管理和保障大數據安全,提供大數據的技術咨詢和技術服務等。具體分類如圖 1-1 所示。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1概述篇0304本報告采用的研究方法之一為文獻調研法。以“大數據”“大數據人才”“數字化”“數智化”“數字經濟”“數字政府”等為關鍵詞,對論文、行業報告、政策文件等相關文獻資料進行深入研究,掌握大數據產業及人才發展基本情況,為報告撰寫提供科學參考。01 文獻調研通過針對相關政府機構、企事業單位、高??蒲性核痛硇云髽I家、學者的直接調查,獲得原始的
16、數據。例如,將擬調查的信息項進行整理,以書面形式向各市(州)主管部門(如各地大數據局)和各地有代表性的大數據企業(如成都市人民政府評選的大數據領軍企業)提出信息征求,以獲得四川省大數據產業及人才概況的第一手資料。02 田野調查針對難以獲取直接調查數據的情況,通過 Python 等編程語言,從公開的 API 接口(Open API)獲取數據并通過自然語言處理和數據挖掘方法,提取人才相關的數據,如人才數量、人才薪資、人才學歷、職稱評審等。通過回歸模型、因果圖模型或其他方法,探索這些維度特征與人才發展的相關性及因果關系等。03 統計分析0-2 年一般人才2-5 年高能人才5 年及以上核心人才分類來源
17、:工業和信息化部教育與考試中心圖 1-1 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常見崗位數據庫開發工程師大數據分析師數據庫管理工程師大數據可視化工程師大數據挖掘工程師大數據安全開發工程師大數據測試工程師大數據爬蟲工程師大數據解決方案工程師大數據集成工程師大數據 ETL 工程師大數據技術支持工程師報表開發工程師大數據開發工程師大數據運維工程師大數據需求分析師大數據建模工程師大數據平臺開發工程師數據倉庫開發工程師流式計算研發工程師大數據安全分析工程師大數據治理工程師大數據信息安全工程師大數據方案規劃工程師大數據算法研發工程師大數據架構工程師大數據平臺研發工程師大數據技術經理大數據前端研發工程師大數據項目經理大數據算法
18、工程師大數據產品經理大數據安全研發工程師大數據人才作為大數據產業發展的重要支撐,其界定與大數據產業概念密切相關,但目前對“大數據人才”并未有清晰明朗的統一定義,不同領域對其定義各有差異。從學術角度看,以李秀麗 李秀麗,我國大數據人才培養現狀及思考 J.凱里學院學報,2019,037(006):74-77.等人為代表的學者從大數據人才所必備的能力角度出發,認為具備計算機編程能力、處理實際數據的分析能力以及利用大數據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人才即可稱為大數據人才。本報告所涉及的大數據人才發展調查研究,既放眼全國,又重點著力于四川省內各市州。本藍皮書希望全面反映各?。ㄗ灾螀^、直轄市)以及四川省內各市州大數
19、據人才發展現狀,通過橫向比較揭示各地大數據人才發展的優勢和不足,找準自身定位和可以參考學習的對象,促進交流合作,相互借鑒經驗,整體提高大數據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數量。本藍皮書對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大數據人才發展情況進行了研究分析,設立“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指標體系”,并發布“全國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指數”。指標體系結果分析02指數篇一、指標體系人才的發展除與人才培養單位直接相關外,還與相關產業發展水平以及政策環境密切相關,因此編寫組分別從政府、產業、人才培養和社會關注等多個維度,綜合評估各省大數據人才的發展競爭力。在考慮指標可操作性的基礎上,構建一級指標 3 個,二級指標 6個,三級
20、指標 17 個,保證指標體系的綜合性和完整性。詳見表 2-1。02指數篇06人才培育人才發展+人才環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2指數篇0708表 2-2 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指數基于該指數體系,編寫組對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的數據進行了統計分析。通過統計年鑒、互聯網大數據、行業報告、調查問卷獲取原始數據,對原始數據進行清洗、去重、冗余處理、驗證后,運用無量綱標準化方式將原始數據轉化為無量綱的統計數值。同時邀請多名專家對評價指標體系中的二級和三級指標權重進行賦值,并采用層次分析法計算權重,各指數按照加總求和的方式進行計算。表 2-2 給出了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的分項
21、得分以及總得分,并按照總得分進行了排名。廣東江蘇浙江四川安徽貴州湖北陜西江西吉林廣西黑龍江云南海南寧夏青海62.5650.6547.5345.3539.8239.5137.7336.0233.9932.6332.0429.3127.3925.3321.7816.5068.7355.8656.5353.5652.0252.1648.5543.3647.0436.5246.2837.7936.0435.2432.9030.021325761219152516232627293159.9148.5945.2156.6147.2848.5448.4245.8140.4954.4839.6944.523
22、9.2431.2126.3114.084101651311121421723172428293158.6647.2140.5327.4821.2319.1217.7420.2915.3710.0111.247.798.6010.386.795.051347101314111522202624212931省份總分人才環境指數排名人才培育指數排名人才發展指數排名排名1357911131517192123252729北京上海53.9347.6824山東河南福建重慶湖南天津遼寧河北山西甘肅內蒙古新疆西藏47.2042.3339.7539.3736.8834.8033.1132.0931.7128.03
23、26.9124.6518.49681012141618202224262851.6950.9650.0154.5151.2043.8147.2340.0543.6643.3547.4237.7540.7133.5630.6381011491714221820132421283061.5856.1261.2461.4244.4353.7244.4651.6645.3542.6539.0440.4633.2333.8919.5816321981891520252227263049.6137.1632.3513.8124.2822.6220.0215.1412.0511.779.737.667.69
24、7.815.4125617891216181923282725303031表 2-1 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指標體系一級指標二級指標三級指標指標含義政府重視程度管理機構各省大數據管理機構建設情況指數政策環境大數據相關的政策環境指數基礎設施信息基礎設施就緒度指數社會關注度搜索詞頻近三年大數據相關詞日均搜索指數社區熱度各大數據科學創新平臺大數據人才指數賽事活動近三年城市舉辦的大數據相關重要賽事指數人才培育高等教育本科專業實力本科院校大數據相關專業學科質量指數??茖I實力高職院校大數據相關專業學科質量指數研究生院實力研究生院競爭力指數人才評價職稱評審大數據專業職稱評審指數人才發展產業發展企業規模大數據
25、企業規模指數企業數量大數據企業數量指數創新能力大數據創新能力指數產業園區大數據產業園區數量指數人才需求崗位需求大數據人才招聘數量指數行業薪酬大數據人才崗位薪資指數人才學歷大數據人才文化程度指數人才環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2指數篇0910二、結果分析(一)總體情況2021 年全國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水平分級較為明顯,東部沿海地區顯著領先,廣東省表現尤為突出。以四川、河南和安徽為代表的中西部城市入圍全國前十,其中四川省排名全國第 7。圖2-1 給出了直觀的中國地圖熱力圖。(二)指標分析1.人才環境大數據人才環境方面,廣東省以 68.73 分排名第一,優勢明顯;浙江省以 56.53 分位列第
26、二,江蘇省以 55.86 分位列第三;四川省以 53.56 分位居第五。參見圖 2-2。從結果可以看出,四川省具有相對優越的大數據人才發展環境,這主要得益于四川省重視大數據人才和產業相關管理組織建設以及四川省社會面對大數據人才發展的廣泛關注。在政府重視程度方面,貴州、河南兩省表現突出,超越大數據產業密集的長三角與京津冀地區,分列二、三位,僅次于廣東。四川省居于浙江、江蘇之后,位列第六。貴州與河南基于自然區位優勢與人力資源優勢,大力發展大型數據中心與大數據產業園區,雖然在產業鏈附加價值方面與東南沿海尚存在較大差距,但政府重視度極高。四川省具備西部地區最完善的大數據產業基礎,尤分地區來看,東部地區
27、優勢明顯,中西部地區追趕勢頭強勁。東部地區在全國前十名中占據七個席位,四川作為西部地區唯一入圍全國前十的省份,位列全國第七。從發展水平來看,領先省份在人才環境、人才培育、人才發展三方面相互促進、協同發展,廣東、北京、四川這三個地區發展尤為均衡;先進省份以政策或人才培育為導向,根據本地實際發展情況,形成某一特定方面的顯著優勢。如河南和貴州在環境政策方面位居全國前列,河南和重慶在大數據人才培育方面已形成自己的獨特優勢,但與此同時,這些地區還存在明顯的短板,例如河南大數據產業發展還不充分,能夠為人才提供的就業崗位尤其是高端崗位有限。從國家重大戰略區域來看,以上海、浙江和江蘇為核心地區的長江三角洲區域
28、優勢明顯;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為核心的京津冀地區,相對而言在人才培育方面優勢較為明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作為長江經濟帶和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地區之一,總體發展水平較好,四川在環境指數方面排名全國第五,重慶在人才培育和人才發展方面指數排名全國前十,成渝地區總體發展潛力較大。全國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指數熱力圖圖2-1圖 2-2 大數據人才環境指數排行廣東浙江江蘇河南四川貴州安徽北京福建上海山東湖北山西湖南江西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其是成都市作為新一線城市,綜合人才吸引力強,富集了大量來自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的優秀大數據人才,為四川省大數據產業發展提供
29、了優良基礎。大數據產業以及與之密切相關的數字經濟產業一直受到四川省以及各級政府機關的高度重視。在社會關注度方面,珠三角、長三角地區表現出顯著優勢,廣東位居第一,上海、北京、江蘇、浙江分列第二至第五位。四川省位列全國第七,位居西部省份第一,是西部地區大數據人才社會關注最集中、人才密度最高的省份。廣東省聚集了大量高新科技企業,大數據產業氛圍濃厚,大數據技術濃度高,在搜索詞頻、社區熱度、賽事活動等方面均有突出優勢。四川省在搜索詞頻方面全國排名第六,在社區熱度方面全國排名第七,與綜合經濟和科技發展水平大致相當。在賽事活動方面,四川省表現亮眼,全國排名第三,這表明了四川省社會各界對大數據人才培養與選拔的
30、大力支持與高度重視。特別是由四川省大數據中心、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省科協聯合主辦的“數字四川創新大賽”,已經成為具有全國知名度的省級旗艦大賽。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2指數篇11122.人才培育人才培育指數方面,北京排名第一,指數為 61.58;河南、山東位居第二和第三,指數分別為61.42 和 61.24;四川第五,指數為 56.61。參見圖 2-3。3.人才發展從人才發展來看,廣東排名第一,指數為 58.66;北京、江蘇位居第二和第三,指數分別為49.61 和 47.21。全國領先省份為廣東、北京、江蘇和浙江,除首都北京外,均為沿海發達省份;先進省份為上海、山東、
31、四川、福建、重慶、陜西和湖南,其中西部省份占據 3 個席位,四川位居全國第七,領跑西部省份,重慶和陜西緊隨其后。參見圖 2-4。這個分項是各省差距最大的分項,反映了各省長期的產業資源稟賦現狀,體現了人才富集和發展的需求側實力。從產業發展看,廣東、北京和江蘇分別以 59.59、58.89 和 53.76 分位居前三。產業發展活力中,較為領先的省份為廣東、北京、江蘇、山東和浙江,均在 45 分以上,除首都北京外,廣東、江蘇、山東和浙江均為沿海省份;先進省份以上海、福建、四川、重慶、貴州、湖南和安徽為主,產業發展活力均在 20-40 分之間,四川以 31.77 分繼續領跑西部省份,排名全國第八;其余
32、省份中主要以中西部省份為主,雖然與領先省份和先進省份有所差距,但各省都在促進產業持續向好發展。從人才需求看,領先省份為廣東、江蘇、北京和上海,指數分別為 57.73、40.66、40.32 和37.30;先進省份為浙江、四川、陜西和湖北,其中四川位列全國第六,西部第一。同產業發展活力一樣,其余省份中主要以中西部省份為主,人才需求相對較弱。由此可以看出,不論是產業發展還是人才需求,領先省份均為北京及沿海省份,先進省份中,四川穩居西部第一,其余省份也在盡力追趕,力求縮小和先進省份之間的差距。從研究生院綜合實力排名看,前三名為浙江、安徽、北京;從本科綜合實力排名看,前三名為北京、湖北、山東,排名前二
33、十的省份,分數差別微??;從??凭C合實力排名看,河南、山東、廣東排名前三。從研究生院、本科專業和??茖I綜合實力來看,四川均排在靠前位置,其??凭C合實力排名略高于本科綜合實力排名。在人才的評價工作方面,天津、上海、貴州、廣東、四川、河南、北京、山東、吉林、重慶等10 ?。ㄊ校┞氏瘸雠_并實施針對數智領域人才的專項職稱評審政策,開展評審工作。圖 2-3 大數據人才培育指數排行圖 2-4 大數據人才發展指數排行山東河南北京廣東上海四川湖北重慶貴州吉林天津江蘇安徽陜西遼寧20 10 0 30 40 50 60 20 10 0 30 40 50 60 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四川福建重慶陜西湖南安徽貴州湖
34、北03環境篇14政府側社會側03環境篇一、政府側(一)產業扶持1.產業政策產業和產業人才的發展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產業政策是宏觀調控的重要手段,決定了發展的速度和高度。大數據相關產業作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更加需要加強統籌規劃和政策扶持。各級政府主導的政策法規、組織保障、基礎建設和社會中的輿論環境、群體認知,是大數據人才發展的基本環境。人才和環境是有機統一的共生體,人才由環境造就,人才又改變環境。良好的環境是實現人才輩出、人才匯聚以及人盡其才不可缺少的條件。人才的良性發展需要以良好環境為基礎,而人才的發展又將反哺環境的改善。2021年12月12日國務院印發“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35、規劃)是國家“十四五”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數字經濟領域的首部國家級規劃。隨著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變遷和數字技術的飛速發展,數字經濟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發展的新動能,是繼農業、工業經濟之后的主要經濟形態。數字經濟對國民經濟的支撐在新冠肺炎疫情時期尤為顯著,當實體企業受到極大沖擊時,數字經濟卻異軍突起,涌現出遠程辦公、教學直播、遠程醫療等一批推動經濟恢復和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一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數字經濟發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數字經濟在這一攻關期發揮的重要作用日益明顯。中共中央關于制定
36、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也提出要“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規劃的出臺是加速推動我國數字經濟高質量快速發展的重要舉措,具有非常鮮明的時代特色。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15162021 年 11 月 30 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規劃)包括 6 項重點任務:一是加快培育數據要素市場。二是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三是夯實產業發展基礎。四是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五是打造繁榮有序產業生態。六是筑牢數據安全保障防線。規劃的主要亮點歸納為“三新”:一是順應
37、新形勢?!笆奈濉睍r期,數據上升為新的生產要素,數據要素價值釋放成為重要命題,貫穿規劃始終。二是明確新方向。立足推動大數據產業從培育期進入高質量發展期,提出“到 2025 年底,大數據產業測算規模突破 3 萬億元”的增長目標,以及數據要素價值體系、現代化大數據產業體系建設等方面的新目標。三是提出新路徑。為推動大數據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了“以釋放數據要素價值為導向,以做大做強產業本身為核心,以強化產業支撐為保障”的路徑設計,增加了培育數據要素市場、發揮大數據特性優勢等新內容,將“新基建”、技術創新和標準引領作為產業基礎能力提升的著力點,將產品鏈、服務鏈、價值鏈作為產業鏈構建的主要構成,實現數
38、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的有機統一,并進一步明確和強化了數據安全保障。2021 年 11 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實施四川省“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以下簡稱 規劃)明確,到 2025 年,全省數字經濟總量超 3 萬億元、占 GDP 比重達到43%,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經濟科技創新中心和數字化轉型賦能引領區,高水平建成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初步建成全國數字經濟發展新高地。規劃提出 7 大發力方向、21 項重點任務,并設置 17 個專欄、57 項重點工程。具體來看,7 大發力方向分別是以創新發展為核心,建設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數字科創中心,培育數字經濟新動能;充分發揮數據要素的基礎性作用,加速優
39、化新基建,增強數字經濟承載力;以數字產業化為牽引,大力突破關鍵數字核心技術,做大做強優勢產業;以產業數字化為重點,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以數字政府為先導,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開創數字治理新局面;以數字社會為載體,拓展數字應用場景,推進社會數字化轉型;以優化布局為抓手,加強區域協同,助推數字經濟融入新格局。2021 年 9 月 30 日四川省人民政府印發四川省“十四五”數字政府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提出,到 2025 年,我省數字政府建設整體水平邁入全國先進行列,全面建成協同高效、治理精準、決策科學、人民滿意的數字政府,開啟數據驅動政務服務和政務運行新模式。規劃提出四大要求:數字
40、底座支撐全面夯實。建成覆蓋全省的電子政務網絡和政務云,四川省大數據資源中心等重大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突破,網絡安全保障能力和安全可控水平顯著提升,基本形成結構合理、集約高效、支撐有力的數字基礎設施體系;數據驅動能力顯著增強。數據資源整合共享和開放取得突破性進展,“信息煙囪”“數據孤島”大幅減少,政務數據全面匯聚,公共數據與社會數據深度融合,充分發揮數據服務決策作用;管理服務效能大幅提升。智慧政務服務體系和協同辦公體系全面建立,各類業務系統應接盡接、服務事項應上盡上,實現跨層級、跨部門、跨區域高效協同,打造全國知名的“天府通辦”“川政通”等系列政務服務品牌;數字治理體系加速構建。統一領導、上下貫
41、通、執行有力、簡約高效的數字政府管理機制更加完善,科學決策、精準治理能力顯著提升,形成多級聯動、多點協同、多方合作的工作格局。2022 年 6 月 23 日國務院發布 國務院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 意見)指出加強數字政府建設是適應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趨勢、引領驅動數字經濟發展和數字社會建設、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加快數字化發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的基礎性和先導性工程,是創新政府治理理念和方式、形成數字治理新格局、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意見 提出兩階段工作目標,到 2025 年,與政府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頂層設計更加完善、統籌協調
42、機制更加健全,政府履職數字化、智能化水平顯著提升,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準化、公共服務高效化取得重要進展,數字政府建設在服務黨和國家重大戰略、促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到2035 年,與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相適應的數字政府體系框架更加成熟完備,整體協同、敏捷高效、智能精準、開放透明、公平普惠的數字政府基本建成,為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有力支撐。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1718表 3-1 四川省各市州數字經濟或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四川省各市(州)相繼出臺“十四五”期間數字經濟或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形成省和市(州)
43、與全國的高度統一、整體聯動的產業發展大趨勢,成果拭目以待。詳見表 3-1。圖 3-1 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四川)建設工作方案先行先試地區2021 年 1 月四川制定國家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試驗區(四川)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 方案)主要目標是 2022 年四川省數字經濟規模超過 2 萬億、占 GDP 比重達到40%。方案重點任務:一是加快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全面推動數字政府建設;三是促進數字產業集聚發展;四是加快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五是協同共建數字雙城經濟圈;六是培育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四川省將重點依托以下地區先行先試,帶動全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詳見圖 3-1。核心區域區域中心城市數
44、字經濟基礎較好城市重點依托藍色地區先行先試,帶動全省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重要載體: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園)區、經濟技術開發區、數字產業園和集聚區、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產業互聯網平臺、公共服務型平臺等成都成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成都市促進大數據產業發展專項政策遂寧遂寧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遂寧市推動做實“大數據”產業實施方案雅安雅安市“十四五”數字經濟(信息產業)發展規劃雅安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行動方案(2020-2024年)雅安市支持大數據產業發展激勵政策巴中巴中市“十四五”信息化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達州達州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專項規劃(2021-2025年)德陽德陽市數字經濟發展
45、專項行動方案德陽市新型智慧城市和大數據項目建設管理辦法(試行)瀘州瀘州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綿陽綿陽市數字經濟發展五年行動計劃內江內江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內江市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9-2022攀枝花攀枝花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阿壩阿壩州“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自貢自貢市建立健全政務數據共享協調機制加快推進數據有序共享工作方案甘孜甘孜州“十四五”信息化發展和網絡安全規劃南充南充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廣元廣元市“十四五”數字經濟和網絡安全發展規劃廣安廣安市加快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樂山樂山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眉山眉山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宜賓宜
46、賓市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192023年)資陽資陽市“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涼山涼山彝族自治州“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19202.組織建設管理機構是國家政策貫徹執行的基礎,是規范、協調、促進行業良性發展的組織保障。健全、高效、協同良好的管理機構是大數據產業以及數字經濟產業快速發展有力保障。整體來看,全國大數據管理機構不斷下沉,組織保障日益完善。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已組建相應的大數據管理機構。四川省除省級機構外,所有市(州)也設立了大數據管理機構,全省市(州)機構部門從事大數據相關管理人員到達 1000 余人。在省直部門中,有 33 個廳局設
47、置與大數據相關的管理機構。目前,全省各地各部門從事大數據相關管理人員總計約 2000 人,在全國處于領先地位。四川省大數據中心 2019 年 7 月 19 日掛牌成立。其主要職能為:開展全省大數據發展戰略、地方性法規、規章草案和標準規范的基礎性研究工作;為全省電子政務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組織實施、運行維護提供支撐服務;承擔全省政府數據、公共數據、社會數據匯聚整合、共享開放、應用融合等數據管理工作;承擔辦公運行、工作監測、信息公開、為民服務等跨地區、跨部門、跨層級綜合性應用系統建設和運維管理;負責全省一體化政務服務平臺、四川政務服務網、“12345”政務服務熱線等政務服務平臺建設管理,對各地、各部
48、門政務服務工作開展業務指導;負責省政府門戶網站、政務新媒體建設和運維管理;開展面向政務服務的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新模式應用研究及示范試點;推進政務系統大數據安全體系建設和安全保障工作等。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大數據發展戰略,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堅持“全省一盤棋”總體思路,聚焦服務政府管理、服務民生事業、服務產業發展,加快建立政策法規體系、技術標準體系、工作推進體系,建好政務服務平臺、數據調度平臺、示范應用平臺,做實線上政務服務中心、數據資源中心、數據管理中心、示范推廣應用中心,真正把數據統起來、管起來、通起來、用起來,推動數據資源大省向數據價值大省轉變,努
49、力為推動治蜀興川再上新臺階貢獻力量。同時,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堅持做活數智人才評價文章,謀劃推動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評審,探索開展數智工匠人才大賽,以數智人才“雙輪”為我省大數據事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圖 3-2 四川省大數據中心3.基礎建設(1)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我國信息基礎建設就緒度東西部差異明顯但差距明顯縮小,四川居西部第一。近年來,四川實施了“寬帶鄉村”試點工程、中西部中小城市基礎網絡完善工程和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建成全國首個“全光網省”,實現全省行政村光纖、4G 全覆蓋以及縣以上城市 5G 全覆蓋,這些都為數字經濟發展打下了堅實的支撐。下一步,四川將加快
50、推動 5G 網絡規?;渴?,實現 2022 年底 12 萬個基站的目標。另外圍繞打通數字壁壘開展創新試驗,創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國家樞紐節點。四川省大數據基礎設施算力水平居全國前列。我省納入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根據規劃全省數據中心規模將達 50 萬架,天府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內機架達到 30 萬架,上架率達到70%。目前,全省已建在建數據中心 21.4 萬架、上架率 45.4%,平均 PUE 值約 1.4;數據中心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已建在建機架數約占全省的 59%,上架率約 58%,除成都外,其他市(州)數據中心平均上架率約 32.1%。國家超算成都中心是經科技部同意組建的國家戰略
51、性信息基礎設施和科技創新戰略平臺,該超算中心算力排名位居全球前十,最高運算速度達 10 億億次/秒。超算中心自 2020 年 9 月投運以來,先后為北京、上海、廣州、重慶等 35 個城市的 760 余家用戶提供了算力服務,服務領域涵蓋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2122圖 3-3 國家超算成都中心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 30 個領域,包括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 13 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課題。中心完成用戶計算任務數超 1900 萬個,協助招引企業 80 余家。超算中心填補了國家超算體系在西部地區布局的空白,對于提升四川省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戰略性項目的能力,
52、聚集高校院所、科研企業,吸引領軍型科技創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具有重大意義,對加快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讓四川全面融入“東數西算”工程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2)數據中心截至 2021 年 12 月,四川省共有數據中心 115 個,其中在建 16 個。其中,中大型以上數據中心數量為 30 個,85 個數據中心為小微型數據中心。中國移動(西部)云計算中心是中國移動“4+3+X”數據中心布局中的四大熱點區域中心之一,占地面積 209.9 畝,按國際 Tier3 標準建設,整體投產后可提供約 1.89 萬個機架的服務能力。中國移動四川公司以“綠色環保,高效節能”為宗旨,項目
53、從設計、建設到維護過程,通過創新搭建智能管理平臺、引入綠色先進設備、建立節能規章制度、100%利用綠色再生能源,打造了符合國際化要求的新一代數智化綠色數據中心,被列入 2020 年度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名單。中國移動(西部)云計算中心實現精準控制創新搭建智能管理平臺積極引入綠色先進設備提升用能效率建立健全綠色規章制度閉環節能管控100%利用綠色再生能源降低能耗排放圖 3-5 中國移動(西部)云計算中心特點萬平方米、總投資近 10 億元,其儲存能力超過 1000TB,相當于 5 萬個美國國會圖書館的數據;核心出口帶寬達數百 G,并可進一步實施帶寬擴容。其數據中心擁有 4 層框架結構現代化機房,采用全
54、球領先的統一云計算平臺、統一安全管理平臺、統一運營維護平臺,集數據和信息應用為一體,兼具高可靠、高安全、高節能等特點。中國西部信息中心圍繞打造西部領先的現代信息服務高地,搭建強大的云計算平臺,開展對外合作;加速以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三網融合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術的研發和應用。在云計算信息化外包服務方面,與微軟、思科等合作,面向政府、企業提供數據存儲、災備、呼叫外包、電子商務和移動互聯網等系列服務,是四川省政務云核心數據中心。圖 3-4 中國西部信息中心中國西部信息中心是中國電信集團公司在中國西部最大的數據災備中心、信息安全中心、電話呼叫中心基地,是全國第一家“國家級數據安全中心”。信息中
55、心建筑面積超過 22中國西部信息中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2324第一階段以互聯網企業和云服務商為主,同時面向金融、政企客戶群,提供多元化的數據中心業務(即 IDC 業務),第二階段提供行業云服務:全力構建四川省“國資云”平臺,助推川內企業“萬企上云”,打造私有能源云,為集團賦能,助力數字能投建設。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 30 個領域,包括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 13 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課題。中心完成用戶計算任務數超 1900 萬個,協助招引企業 80 余家。超算中心填補了國家超算體系在西部地區布局的空白,對于提升四川省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戰略性項目
56、的能力,聚集高校院所、科研企業,吸引領軍型科技創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具有重大意義,對加快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讓四川全面融入“東數西算”工程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四川省能源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全資子公司四川省數字產業有限責任公司按照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及“1+3+2”產業新布局要求,從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入手,參照國家級數字產業孵化器標準建設四川能投天府云數據產業基地。天府云數據產業基地位于簡陽空天產業園內,所在位置處于西部大開發、成渝雙城經濟圈、成都東部新城的核心區域,屬于四川省經濟一線圈發展區域,地理優勢明顯。該項目征地約500畝,分四期建設完成,包括20幢單
57、體互聯網數據中心,5萬機架裝機能力,可容納 60 萬臺服務器,總投資約 100 億元以上。產業園規劃了三大功能區,包括超大規模區塊鏈數據存儲中心、科技創新中心、數字產業孵化中心。其中數據中心功能區旨在打造中國西部最大規模的下一代高等級綠色數據存儲中心,并以此為基座構建國資云、能源云等行業平臺,助力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四川能投天府云數據中心中國 雅安大數據產業園位于四川雅安經濟開發區,是省委十一屆七次全會確定的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項目占地 542 畝,計劃投資 150 億元,包含數據中心、雅云數字渲染應用中心、菁雅匯 數字夢工場、雅云數智新經濟創新中心、雅云之芯數字科技交流中心、成渝金融信息
58、中心、四川發展數據湖、蜀天超云、中國云 雅安 5G 云基地等項目。中國 雅安大數據產業園圖 3-8 中國 雅安大數據產業園圖 3-7 四川能投天府云數據中心規劃效果圖項目占地542畝計劃投資150億元中國聯通四川天府信息中心中國聯通四川天府信息數據中心位于成都市雙流區,主要提供主機托管類業務。數據中心包含 1 棟 IDC 中心樓體共四層(14847)和 1 棟動力機房(3229);滿足國標GB50174-2017 的 A 級標準、中國聯通數據中心建設標準 V2.0 中“T3+”及 Uptime 標準中的 Tier III 等級,安裝機柜數量 2200 個,數據中心總功率 6060KW;數據中心
59、加入四川電力交易平臺完成全水電采購,100%使用清潔可再生能源;2017 年 3 月投入使用,運維方式為自建自維。二期項目已于 2020 年奠基建設,預計 2022 年 7 月 15 日投產 2000 架平均 7.2kw 單機柜使用。目前園區機架規模達 2 萬個,建成數據機房等基礎設施超 15 萬平方米,成為全省單體規模最大、標準最高的綠色數據中心,獲評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是國內首個“碳中和”綠色數據中心,獲得 2021 年度第一批綠色數據中心唯一最高“白金”的評級。產業園圍繞協同成都、融入成渝、服務全國的發展定位,招商引資共簽約大數據項目169 個,涉及云計算、區塊
60、鏈、人工智能、5G 應用等領域,總投資達 480 億元,落地項目128 個。阿里、騰訊、字節等互聯網頭部企業已落戶園區,成為中國電信天翼云全國三大資中國聯通四川天府信息數據中心是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可的國家綠色數據中心,所采用主體技術裝備均達到阿里巴巴、騰訊等頭部互聯網頭部企業白名單要求。圖 3-6 中國聯通四川天府信息數據中心全景圖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2526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 30 個領域,包括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 13 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課題。中心完成用戶計算任務數超 1900 萬個,協助招引企業 80 余家。超算中心填補了國家超算體系在
61、西部地區布局的空白,對于提升四川省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戰略性項目的能力,聚集高校院所、科研企業,吸引領軍型科技創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具有重大意義,對加快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讓四川全面融入“東數西算”工程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阿里云西部云計算及數字服務基地圖 3-9 阿里云西部計算中心效果圖2020年11月,成都高新區、成都東部新區與阿里巴巴(中國)有限公司共同簽署投資合作協議,阿里云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正式落戶成都。該項目是阿里云全國發展戰略:華北北京為中心、華南深廣為中心、華東上海為中心、西部成都為中心進行全國布局的超級數據中心之一。項目總投資不低于
62、500 億元,將建設 IDC 中心、數據研發中心、數據服務基地等,聚集一批數據生態服務企業,覆蓋成渝兩地數據業務。項目用地共約 600 畝,分別選址成都未來科技城和簡州新城(各 300 畝),項目運營中心設在未來科技城,兩園區物理上互為備份,保障業務運行可靠性。簡州新城項目位于簡州新城方家林大道東側,由 10 棟數據中心樓、220KV 變電站、ECC 樓運營管理中心等組成,項目全部建成投運后,5 年內將累計實現營業收入超百億元。項目 2021 年 9 月份土建正式動工,預計 2023 年下半年開始投運,預計兩個地塊兩棟樓共 3200 個機柜投運。阿里云西部云計算中心及數據服務基地項目將按照“低
63、碳、綠色、安全、高效”原則建設算力中心、數據研發中心、數據服務基地等。作為阿里云西部業務的重要支撐,項目將綜合采用各項先進技術,如服務器定制化、人工智能芯片、異構計算、大規模網絡集群等,提升整體項目技術水平和算力產出。該項目是是四川省成都市重點引進的新基建項目和率先落戶成都的重大產業項目。項目將覆蓋成渝兩地數據業務,聚集一批數據服務上下游生態企業,打造國內領先、世界先進的新一代高性能綠色數據中心。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圖 3-10 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效果圖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由四川云上天府科技有限公司投資建設,位于四川省德陽市天府數谷,建筑面積超 5 萬平方米,可提供 12240個標準機柜的裝機能力
64、,可容納服務器約 10 萬臺。作為全國頂尖標準的綠色數據中心之一,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按照我國 數據中心設計規范級、美國 Uptime Tier+、美國綠色建筑 LEED v4 金級標準設計和實施,直連國家骨干網,網絡資源優質豐富。同時,為積極落實國家“雙碳”戰略,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采用間接蒸發冷卻技術,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冷源、清潔能源和低功耗設備,年均 PUE1.20,相比全國數據中心 1.69 的平均值,每年節省耗電量將達到 1.05 億度以上,約等于節約 7 萬戶家庭年用電量,相當于年植樹 158 萬棵。項目建成后將加速形成技術先進、結構合理、供需匹配、效能明顯的數據中心產業生態,有力支撐
65、成渝區域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促進千行百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云上天府云計算中心已于 2022 年 6 月完成主體結構封頂,預計 2022 年底投產。目前,該項目已納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成德眉資同城化重大項目庫、德陽市“十四五”新型基礎設施建設規劃等一系列政策與規劃中。源池之一、中國移動云全國九大節點之一,阿里云成渝地區核心資源池,繼成為首個國家級“碳中和”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后,2022 年全省唯一入選國家新型數據中心典型案例和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名單。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2728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 強調
66、,加強全民數字技能教育與培訓,普及提升公民數字素養。2021 年 10 月,中央網信委正式印發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行動綱要,提出 2035 年基本建成數字人才強國,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等能力達到更高水平,高端數字人才引領作用凸顯,數字創新創業繁榮活躍,為建成網絡強國、數字中國、智慧社會提供有力支撐。同年 12 月,中央網信委發布“十四五”國家信息化規劃,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提升行動”作為十大優先行動之首,提出“搭建全民數字技能教育資源體系,開展數字技能教育培訓,精準幫扶信息弱勢群體”。2022 年 2 月,中央網信辦等四部門聯合印發2022 年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要點,明確到 2022
67、 年底,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取得積極進展,系統推進工作格局基本建立。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是順應數字時代要求,提升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彌合數字鴻溝、促進共同富裕的關鍵舉措,具有重要意義。從宏觀層面看,培育和提升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將人口數量紅利轉化為人口質量紅利,有助于加速推動我國社會數字化轉型、從網絡大國邁向網絡強國,是我國建設智慧社會、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一招。從微觀層面看,“數字技能”側重使用的能力,“數字素養”側重終身學習與修養。提升數字素養與技能,符合我國提升國民素質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規律和要求,有助于彌合數字鴻溝,讓更多人民群眾共享數字紅利。2021
68、 年 11 月 30 日,工信部發布“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明確提出要加快大數據人才培養。鼓勵高校優化大數據學科專業設置,深化新工科建設,加大相關專業建設力度,探索基于知識圖譜的新形態數字教學資源建設;鼓勵職業院校與大數據企業深化校企合作,建設實訓基相關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圍繞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聚焦科技自立自強,堅持以職業活動為導向、以專業能力為核心,遵循人才成長規律,按照職業屬性和工作要求,對從業人員的理論知識和專業能力提出綜合性引導性培養標準,是開展新職業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培訓和專業技術水平評價的基本依據。針對新職業從業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評價既不同于職稱
69、評審,也不同于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是指對經培訓完成規定學時和學習內容的人員相應等級技術水平的綜合考核,一般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等級。鼓勵具有相應學習基礎和工作基礎的從業人員以及符合條件的應屆畢業生經培訓后申報新職業專業技術水平評價考核,為更好就業和發展創造條件。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將以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為基礎,組織編寫培訓大綱和培訓教材,出臺配套政策措施,指導社會培訓和評價機構開展新職業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培訓和專業技術水平評價工作,促進培養與使用、評價相銜接。地,推進專業升級調整,對接產業需求,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鼓勵企業加強在崗培訓,探索遠程職業培訓新模式,開展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職業培訓
70、、崗位技能提升培訓、創業創新培訓;創新人才引進,吸引大數據人才回國就業創業。自 2019 年以來,人社部發布認定了包括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數據安全工程技術人員等數字相關職業。隨著數字化新興產業對人才的要求持續走高,從業人員既有技能將不能滿足新的工作崗位要求,迫切需要更新從業技能,持續進行學習或接受培訓以達到相關崗位要求。(二)人才扶持1.人才政策航空航天、裝備制造、新型材料、人工智能等 30 個領域,包括高海拔宇宙線觀測站等 13 個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國家級課題。中心完成用戶計算任務數超
71、 1900 萬個,協助招引企業 80 余家。超算中心填補了國家超算體系在西部地區布局的空白,對于提升四川省承接國家重大科技創新和戰略性項目的能力,聚集高校院所、科研企業,吸引領軍型科技創新人才,加快科研成果的轉化和應用具有重大意義,對加快打造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成渝國家樞紐節點,讓四川全面融入“東數西算”工程也具有重要支撐作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全民數字素養與技能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四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提高全民全社會數字素養和技能,夯實我國數字經濟發展社會基礎”。2021 年 2 月 3 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與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頒布了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大數
72、據工程技術人員、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等 3 個國家職業技術技能標準,其他新職業技術技能標準也相繼頒布。新職業發布以來,市場對相關從業人員需求缺口較大,但人才培養培訓和評價體系尚未形成,亟需從國家層面統一規范引導,加快新職業專業技術人員培養培訓,改善人才供給質量和結構,支持新興產業創新升級,為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人才支撐。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2930(1)全國大數據人工智能職稱評審從各級各地對大數據人才層次的劃分看,主要有領軍、創新、優秀、專業、基礎人才等層次,尤其是對高層次、領軍型的數字經濟人才極為重視。近年來,大量省市紛紛探索建設數字經濟人
73、才評價機制,如貴州省“十四五”數字經濟人才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分類建立數字經濟人才評價機制,改革數字經濟專業技術人才評價方式,引導行業與產業主管部門與用人單位自主開展人才評價。持續優化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專業技術職稱評審標準,完善職業技能人才評價體系。加大大數據專業技術人才技術培訓認證和職稱考試支持力度,探索建立大數據工程技術職稱、職業技能等級互認機制。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也明確提出,要進一步深化全省職稱制度改革,加強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截至 2022 年 5 月,全國共有天津、上海、貴州、廣東、四川、河南、北京、山東、吉林等 9個?。ㄊ校┯“l了數智領域
74、職稱評審(評價)條件,參見圖 3-11。此外,重慶市于 2020 年啟動開展相關職稱申報評審工作;河北省于 2022 年 3 月授權省政務服務管理辦公室組建大數據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并組織開展申報評審工作,目前正在研究制訂評審標準條件。圖 3-11四川省圍繞省委省政府“5+1”重點戰略部署,緊扣“大數據”、“人工智能”主題,聚焦數字經濟領域,實施“天府青城計劃”(新增天府卓越工程師和創新團隊項目,更加關注一線應用人才和創新創業團隊)、“天府峨眉計劃”、“創新型企業家人才培養計劃”等重大引智工程,支持我省數字經濟領域企業加大高層次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引進培育力度,吸引、培養一批大數據、人工智能、互
75、聯網方面的領軍人才和優秀復合型人才。針對信息化急需緊缺人才、高技能人才,優化落戶制度,建立人才綠卡制度,建立人工智能海外高層次人才特聘專家制度,實施人才安居工程,開展全民技術技能免費培訓,落實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切實解決引才難、育才難、留才難問題。加快建立全省統一的人才發展公共信息平臺和公共服務網絡,實現與其他公共服務信息平臺的對接。建立人才供需信息采集發布制度,加強人才信息供需預測研判,定期發布人才市場信息和重點產業人才需求目錄。高校調整和新增數字經濟相關學科專業,強化專業技能人才培養。鼓勵企業投資人力資源開發,加快戰略性新興產業緊缺人才引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健全人才引進、培養、使用、評價、
76、激勵等各項政策措施,研究制定更富吸引力的人才政策,吸引、培養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網等領域的領軍人才和優秀復合型人才。完善信息化人才評價激勵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營造有利于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社會環境。2019 年 5 月 9 日成都市印發 成都市引進培育大數據人才實施辦法的通知。成都市緊密結合大數據產業發展需要,按照“分層分類、引領示范”的原則,每年力爭引進 10 名國內外頂尖大數據人才(以下稱為大數據十人頂尖人才)、評選認定 100 名大數據領軍人才(以下稱為大數據百人領軍人才)、培養 1000 名中高級大數據專業人才(以下稱為大數據千人中高級專業人才),至 2020 年末,儲備各類大數據人才
77、6000 名,帶動聚集大數據相關從業人員 6 萬名以上;至 2022 年末,儲備各類大數據人才 10000 名,帶動聚集大數據相關從業人員 10 萬名以上,把成都建成國內一流、中西部領先的大數據人才高地,為打造“西部數都”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撐。2022 年 8 月 19 日,成都市新經濟委官網公布了 2021 年成都市大數據領軍人才名單,成都 11 個區(市)縣的 75 家企業及其人才入選。大數據有著重要的社會價值和產業價值,是成都錨定發展的重要賽道之一。而人才是產業發展的第一資源,要構建未來大數據產業健康發展生態,大數據人才至關重要。入選的成都市大數據領軍人才多為企業核心管理團隊成
78、員或技術負責人,也不乏企業創始人或聯合創始人。加上 2020 年的 80 位入選者,成都市大數據領軍人才至今已有 155 人。2.人才評價機制全國數智領域職稱評審(評價)條件印發情況2019.05人工智能專業北京市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數字化管理、區塊鏈專業吉林省2019.072019.122020.082020.092020.112021.072021.10大數據工程專業山東省大數據專業河南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四川省物聯網專業廣東省大數據專業貴州省人工智能專業天津市人工智能專業上海市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3132(2)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職稱評審(3)成都高新區
79、人才工作為貫徹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 關于加快構建“5+1”現代產業體系推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加快建設網絡強省、數字四川、智慧社會,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及時跟進省委省政府人才工作部署,主動謀劃數、智、云、物、鏈、管等新興職業人才評價工作。在全面摸清全省大數據相關領域人才底數基礎上,組織高層次專家團隊,精心起草標準條件,2020 年 8 月,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正式印發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申報評審基本條件,成為繼天津人工智能專業、貴州大數據專業后全國第 3 個正式建立數智領域職稱評價標準的省份。近年來,成都高新區先后出臺成都高新區高端和急需緊缺人才目錄成都高新區實施“金熊貓”計劃促進人才
80、資源向創新動能轉化若干政策成都高新區急需科技創新領軍人才和急需產貴州、河南、山東 3 省設置大數據專業。貴州聚焦系統(平臺)建設,細分為系統架構、設計與開發、數據管理、系統運維 4 個領域;河南聚焦數據開發利用,細分為數據開發、數據應用、數據安全、數據維護 4 個領域;山東兼顧系統(平臺)建設和數據開發利用,細分為系統研發、數據分析應用 2 個領域。北京、天津、上海 3 市設置人工智能專業。北京圍繞技術研發和系統建設,細分為人工智能研究、人工智能應用 2 個專業方向;天津按工作崗位,包括研發、生產、應用、技術服務 4 個崗位;上海按行業領域,包括智能核心芯片、智能軟件、智能傳感器、智能駕駛、智
81、能機器人、智能硬件 6 個行業。圖 3-12 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申報評審工作亮點我省已連續開展了 2020 年度、2021 年度 2 次全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申報評審工作,共 148 人(含高校委托評審 10 人)取得高級工程師職稱資格,相關工作走在全國前列;共 259 人取得工程師職稱資格,177 人取得助理工程師職稱資格。達州、德陽、瀘州、遂寧相繼成立數智專業職稱評審委員會,開展中初級職稱評審工作。四川、吉林 2 省聚焦新興職業設置職稱專業。聚焦人社部發布的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云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區塊鏈工程技術人員、數字化管理師
82、6 個新興職業,四川設置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并對應設置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化管理6個子專業;吉林對應設置新業態6個專業。廣東省設置物聯網工程領域 3 個專業。圍繞行業領域,設置物聯網云計算工程、物聯網智能感知組網工程、物聯網應用工程 3 個專業。職稱專業設置方面四川省大數據與人工智能專業職稱申報評審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數字化管理數據安全數字媒體技術2022 年新增鼓勵非公人才參評申報晉升渠道暢通圍繞數據“唱戲”,專業設置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和數字化管理、數據安全、數字媒體技術 8 個子專業,是數智領域職稱專業設置最全的省份之一構建跨
83、領域人才“立交橋”助力換道賽跑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3334業創新領軍人才專項支持政策等政策條款,吸引人才,扶持人才;發布人才需求榜單,推進“四派人才”企業、產業教授評選及“金熊貓”科技企業創新積分評價,啟動“揭榜掛帥”型研發機構(新型研發機構)“岷山行動”計劃等,支持人才創新創業,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同時,成都高新區創建了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天府軟件園創業場等為人才提供創業載體,成立西部“獵頭谷”吸引高端人才。成都高新區于 2020 年啟動了“產業教授”計劃,與海內外知名高校結成“創新創業共同體”,大力支持全球前 200 強高校和國內雙一流高校教授在高新區創業并給予最高
84、 100 萬落地支持、最高 500 平米房租補貼和最高 500 萬元融資獎勵。2020 年以來,科技人才局已先后在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南財經大學等高校引進“國字號”教授 25 名,創辦各類科技創新企業 25 家,支持金額達 2000 萬元。截至 2022 年 3 月,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人才超 70 萬人,擁有各類博士后站點 35 個,平均每年新增外來從業人員超 10 萬人,吸引青年本科人才落戶近 5 萬人,各類人才創辦科技企業超 5萬家。針對企業、人才成長全生命周期出現的痛點問題,高新區正打造“人力資源+流量經濟”“人力資源+高新技術”等 10 余個人力資源協同應用場景。
85、同時,通過發布服務需求、服務產品“兩張清單”,分別收集 200 余家企業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項目,整理園區近 200 余家優質人力資源服務機構 1000 余項優勢服務產品;創新開發“中國成都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人力資源服務在線交易平臺”,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在線交易、服務、展示等方式全方位滿足企業發展的人力資源服務需求。未來五年,成都高新區將聚集科技創新人才 10000 名以上,高層次創業人才 3500 名,各類人才總量達 100 萬。引進培育專注人力資源服務的企業不少于 200 家,培育本土上市企業不少于 5家;搭建中西部企業人力資源供需對接和交流合作平臺,力爭服務用人單位超 100 萬家
86、次,形成營收超 300 億的人力資源服務產業集群。大數據分析師是大數據產業鏈中相對初級的崗位,往往由從業經驗 0-3 年的一般人才就任。根據百度指數顯示的“數據分析師”關鍵詞搜索情況,四川省 2021 年“數據分析師”搜索日均值為 166 次,遠高于全國平均值 122.5,在全國 34 個省和直轄市中排名第七位,西部地區排名第一位。參見圖 3-13。數據分析師二、社會側(一)搜索詞頻1.大數據相關崗位關鍵詞搜索是目前大眾獲取信息最主要的途徑之一,特定關鍵詞的搜索頻率無疑與大眾關注點具有強關聯。通過對關鍵詞搜索頻率特征的研究,可以大致把握大眾關注點的變化情況,進而了解大數據人才求學、從業意愿的發
87、展變化。為保證數據的廣泛覆蓋,我們選取了國內最大的搜索引擎百度進行研究,依靠百度公開的搜索數據庫百度指數,我們可以對與大數據人才有關的關鍵詞搜索頻率進行多維度的觀察分析。與大數據人才有關的關鍵詞主要包括三個方向:大數據相關職位、大數據技術培訓與大數據人才政策。由于這些關鍵詞數量眾多,僅大數據相關技術崗位就會產生 30 余個關鍵詞,在多個關鍵詞組合的情況下,可以衍生出近百個常用關鍵詞。為清晰展示大數據人才發展情況,我們將根據大數據人才關心的職位與技能,選取 7 個關鍵詞進行展示。100 50 0 150 200 250 300 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四川河南湖北河北安徽湖南福建遼寧圖 3-13
88、 部分省、直轄市“數據分析師”日均搜索值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3536(1)Python在四川省內,成都市的數據分析師關鍵詞搜索情況尤為突出,搜索日均值為 148 次,遠高于第二名綿陽的 31 次和第三名德陽的 22 次。參見圖 3-14。2.大數據相關技能Python 作為數據分析與數據挖掘最常用的編程語言,是大數據人才的必備技能之一,通過分析“Python(爬蟲)”關鍵詞的百度搜索指數,可以側面觀察全國各地的技術密度與潛在人才數量。關鍵詞“Python(爬蟲)”的全國搜索日均值為 928 次,其中最高搜索日均值為廣東省的2861 次,第二名為北京市的 2141 次,第三名為浙
89、江省的 1972 次,四川省排名第七,搜索日均值為 1530 次,為西部地區第一名。(2)SQLSQL 作為最常用的數據庫語言,也是大數據人才必備的技能之一,對 SQL 關鍵詞的分析,同樣可以側面觀察全國各地的技術密度與大數據人才發展狀況。關鍵詞“SQL”的全國搜索日均值為 290 次,其中最高搜索日均值為廣東省的 934 次,第二名為北京市的 877 次,第三名為上海市的 745 次。其中,四川省排名第六,搜索日均值為 391 次,為西部地區第一名。(4)TableauTableau 是專注于數據連接和可視化的工具,也是目前數據可視化最常用的工具之一,廣泛應用于大數據分析、挖掘成果的前端展示
90、。通過對關鍵詞“Tableau”搜索量的統計分析,可以發現全國大數據分析人才的大致分布情況。(3)R 語言R 是用于統計分析、繪圖的語言和操作環境,是屬于 GNU 系統的一個自由、免費、源代碼開放的軟件,它是一個用于統計計算和統計制圖的優秀工具,也是大數據領域的重要編程語言之一。通過對R語言日均搜索量的分析,可以看到全國范圍內關注大數據統計、分析與可視化人才的地域分布情況。關鍵詞“R 語言”的全國搜索日均值為 152 次,其中北京市與廣東省分別以 303 次和 300 次的搜索日均值排名第一、第二,上海、江蘇分別以 252 次和 246 次排名第三、第四,四川省“R 語言”日均搜索 182 次
91、,全國排名第八,西部地區排名第一。算法工程師是大數據產業中的核心崗位之一,從業者通常具有一定從業經驗,算法工程師的數量與密度能夠有效反映一個地區大數據產業的發展水平以及大數據人才的吸引力。根據百度指數顯示的“算法工程師”關鍵詞搜索情況,四川省“算法工程師”關鍵詞搜索日均值為 129 次,高于全國搜索日均值 82 次,全國排名第六,西部地區排名第一。在全國范圍內,廣東省“算法工程師”關鍵詞搜索日均值排名第一,為 181 次,北京與上海分列二三位,搜索日均值分別為 171 次和 152 次。參見圖 3-15。算法工程師圖 3-15 部分省、直轄市“算法工程師”日均搜索值圖 3-14 四川省市州“數
92、據分析師”日均搜索值80 60 40 20 0 100 120140160成都綿陽德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樂山眉山資陽自貢涼山內江廣安雅安廣元遂寧巴中攀枝花阿壩甘孜40200 6080100120140160180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山東四川河南湖北河北安徽湖南福建遼寧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3738圖 3-16 大數據人才男女比例81.7%大數據人才中男性占比 81.7%男性女性18.3%大數據人才中女性占比 18.3%綜合大數據相關崗位與相關技能搜索數據,可以看到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在全國范圍內綜合排名第七,在西部地區穩定排名第一。(二)社區熱度線上數據科學平臺和社區是大數據人才普
93、遍使用的信息獲取渠道,綜合分析各大平臺和社區的用戶畫像,可以較全面地觀察大數據人才的基本情況。在國內各大數據科學平臺和社區中,我們選取了 4 個數據科學開發垂類平臺以及 6 個影響力強、用戶體量大的開發者社區。數據科學垂類平臺包括:DataCastle、DataFountain、DataWhale、和鯨社區,這些平臺是精準的大數據開發者平臺,總體用戶體量過百萬,能夠較為全面地呈現全國大數據人才的整體情況。通過對這些平臺用戶畫像的分析,可以得到全國大數據人才的身份特征、地域分布、學歷分布等信息。大型開發者社區包括:CSDN、開源中國、阿里天池眾智平臺、百度飛槳開發者平臺、華為開發者平臺、訊飛開發
94、者平臺,這些平臺是人工智能及大數據技術交流與項目實踐的綜合性平臺,平臺用戶包含各類計算機技術開發者,其用戶畫像可以為確定大數據人才畫像提供數據支撐與驗證。統計結果顯示,數據科學垂類平臺與綜合性開發者社區在用戶性別、地域分布、學歷分布等數據上高度重合。在年齡分布上,綜合性開發者社區綜合用戶年齡略高于數據科學垂類平臺,這與數據科學作為新學科的興起時間較晚有關。綜合各平臺數據,大數據人才存在強烈的性別傾向,如圖 3-16 所示,男性大數據人才平均占比 81.7%,女性平均占比 18.3%。其中,比例差距最懸殊的平臺男性用戶比例高達 93%,比例差距最接近的平臺男性用戶占比也達到了 74%。由此可見,
95、全國范圍內大數據人才以男性為主。在大數據人才地域分布方面,五成以上平臺注冊用戶集中在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其中廣東省獨占鰲頭,各平臺綜合用戶數占全國總數的 14.1%,略小于第二名上海(7.85%)與(5)ScalaScala 是一種面向對象的函數式編程語言,支持高階函數,允許嵌套多層函數,并支持柯里化,被眾多開發者視為即將替代 JAVA 的編程語言,廣泛應用于大數據開發領域。通過對關鍵詞“Scala”的搜索日均值分析,我們發現全國平均值為 97 次,四川省搜索日均值為 120 次,排名全國第八位,西部第二位(山西省以 132 次排名西部地區第一)。廣東省 264 次排名全國第一,
96、北京市以 239 次排名全國第二,長三角地區的上海、浙江、江蘇分別排名全國第三至第五位。關鍵詞“Tableau”的全國搜索日均值為161次,其中最高搜索日均值來自于北京的475次,上海、廣東分別為 474 次和 466 次,以極小差距排名全國第二、第三位。四川省以 192 次的搜索日均值排名全國第六位。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3940圖 3-18 社區用戶地域分布圖 3-19 社區用戶城市熱度圖 3-17在學歷方面,由于各平臺內容調性不同,學歷分布存在一定差異。綜合各平臺用戶數據,注冊用戶以本科生為主,占比 43.2%,碩士生占比 32.8%,博士生占比 11.5%。其中本科生占比
97、最大的平臺,本科生比例為 70.2%;碩士生占比最高的平臺,碩士生占比為 48.6%??傮w而言,如圖 3-20 所示,數據科學平臺注冊用戶學歷以本科與碩士研究生為主,這也側面反映了我國大數據人才的學歷分布情況。83.72%前 15 省份占全國平臺注冊用戶總數的 83.72%廣東14.10%浙江7.85%北京7.57%江蘇7.47%上海6.24%四川5.39%安徽4.64%湖北4.45%河南4.35%山東4.07%福建3.97%山西3.78%江西3.60%湖南3.50%河北2.74%社區用戶占比社區用戶各省占比圖 3-20社區用戶學歷分布本科43.2%32.8%12.5%11.5%碩士博士其他第
98、三名江蘇(7.57%)的總和。四川省各平臺綜合用戶數占全國總數 4.64%,在全國 34 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中排名第七,在西部地區中排名第一。各省占比見圖 3-17,地域分布情況見圖 3-18。將大數據人才地域分布細化到城市維度,上海市排名第一,北京市排名第二。成都市排名全國第七,也是四川省唯一進入全國前 50 的城市。詳見圖 3-19。上海南京合肥濟南梅州安慶貴陽連云港青島黃岡洛陽溫州濰坊濮陽綿陽茂名衡水遂寧長治安陽 宜賓 昆明 晉中 運城 阜陽汕頭沈陽蘇州萍鄉東莞湛江紹興邯鄲寧波無錫石家莊佛山揚州贛州鄭州南寧南陽長沙廈門天津太原福州南昌西安深圳成都武漢重慶北京廣州杭州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
99、藍皮書03環境篇4142圖 3-21 賽事場次排名圖 3-22 賽題數量排名圖 3-23 第二屆數字四川創新大賽表 3-2 四川省近兩年大數據相關賽事統計123456789數字四川創新大賽四川省數智化工匠人才大賽四川省大學生金融科技建模大賽四川數字經濟產業應用創新大賽2020創青春交子杯新網銀行金融科技挑戰賽“安恒杯”首屆四川省高校網絡安全技能大賽四川省大學生數據挖掘挑戰賽“四川工匠杯”職業技能大賽四川省大學生區塊鏈技術應用創新大賽序號賽事名稱(三)競賽活動數據科學競賽作為新興的數據科學人才選拔與敏捷開發方式,在大數據人才中具有極高熱度,據保守統計,2021 年全國數據科學競賽場次超過 300
100、 場。其中地方性賽事可以側面反映一個區域內政府機構及相關企事業單位對大數據人才培養與選拔的重視程度。為更全面的分析全國及四川省數據科學競賽辦賽情況,我們統計了 2020 年及 2021 年全國各地的辦賽情況:2020 年及 2021 年具有官方背景(包括政府主辦、事業單位主辦、國有企業主辦)的賽事共計104 場(排名見圖 3-21),賽題 197 道(排名見圖 3-22)。其中四川省官方辦賽共計 10 場,全國排名第三,賽題共計 28 道,全國排名第三。賽事名稱見表 3-2。42068101214161820廣東江蘇山東吉林四川重慶北京上海河北105015202530廣東江蘇山東北京四川重慶上
101、海河北吉林1.賽事案例特寫 數字四川創新大賽2020-2021 年,在國家信息中心的指導下,省大數據中心、省委網信辦、省發展改革委、經濟和信息化廳共同舉辦了兩屆數字四川創新大賽(以下簡稱“大賽”)。2020 年第一屆大賽,以“數據創新四川 開放連接全球”為主題,緊緊圍繞創新發展理念,聚焦數據開放創新應用,開放海量公共數據,設置創新應用賽、算法對抗賽、政務大數據應用賽三大賽道。大賽歷時 155 天,以成都高新區為主賽場,設置德陽、宜賓、達州、雅安四個分賽場,分初賽、復賽、決賽、創投孵化四個階段,組織“大數據主題開放日”四川省大數據戰疫藍皮書發布等 16 場配套活動。大賽吸引了來自德國、新加坡等多
102、個國家和國內 20 余個?。ㄊ校?,共計 162 所院校、297 家企業、95 個政府部門的 2899 名選手報名參賽,收到作品提交近 2 萬次,最終評選出 35 支獲獎隊伍和“政務大數據應用賽十佳案例”,已促成 6 個優秀作品創投簽約,并進入孵化落地階段。2020 年 11 月 5 日,中央電視臺晚間新聞節目以“創新驅動,數字大賽催生成果落地”為題對大賽進行了專題報道。2021 年第二屆大賽,歷時 180 余天,布局成都、遂寧、瀘州、眉山、德陽、達州 6 大賽區,舉辦數字四川創新發展院士研討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大會、數字經濟產業推介會、大數據主題開放日等系列活動。大賽吸引了 2000 多名高水
103、平人才踴躍參賽,最終評選出 77 支獲獎隊伍和 20 個數字政府優秀應用案例,促成 6 個優秀作品創投簽約孵化落地,誕生了 300 多個優秀創新應用和作品。在生態環境保護、公共衛生防護、智慧文化旅游等方面提出了創新解決方案,在智能文本糾錯上正確率提升到 84.4%,創造了算法新突破?!按ㄎ鞅备咴贾泻头治觥钡茸髌?,創新性應用大數據技術分析川西北高原近20年碳儲量變化趨勢,為四川全面達成雙碳目標提供了大數據思路?!半娎L鄉旅”、“碼上服務”、“農村信用綜合服務”等大數據創新應用達到了市場應用水平,為政府管理提供了可落地的解決方案。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3環境篇4344數字四川創新大賽創新全鏈
104、條要素轉化模式,充分利用四川數據資源大省的優勢,匯聚優秀大數據人才、前沿科技、優質創投資本,建立全鏈條服務人才創新、項目孵化、應用落地的機制,推動創投融資機構對接和現場簽約,促進一批創新成果轉化落地,探索出了一條政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合作共贏的新模式新路子,使數字四川創新大賽成為人才、技術、資本對接合作的要素轉化配置平臺。大賽探索了人才、技術、資本對接新模式,不僅是競賽平臺,更是人才匯聚、培育、轉化的平臺。所有獲獎選手均入選“數據治理技能提升訓練營”,并將進入大賽人才培育庫,獲得進入省內優秀大數據企業就業的機會。表現特別優異的隊伍,還與資本企業進行了面對面投資洽談,催化大賽成果轉化。圖 3-24
105、 四川省數智化工匠人才大賽圖 3-25 四川省數智化工匠人才大賽2.賽事案例特寫 四川省數智化工匠人才大賽為充分發揮技能人才推動全省大數據相關領域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重要作用,大力弘揚勞動精神、工匠精神,激勵更多勞動者走技能成才、技能報國之路,2021 年11 月 5 日至 12 月 10 日,省大數據中心、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共同主辦了第一屆四川省數智化工匠人才大賽。大賽屬省級一類職業技能競賽,在借鑒世界技能大賽評價體系、流程基礎上,結合我省大數據行業發展實際,設置初賽和決賽兩個環節,重點考查參賽選手大數據平臺搭建、大數據平臺運維、數據采集、數據處理、數據分析及數據可視化 6 個方面
106、的核心技能。為適應疫情防控新常態,大賽搭建了全流程線上競技平臺,全部環節均在線上完成,全程不設現場報名點、比賽點,參賽選手自主選擇比賽地點,線上競賽平臺自動打分評審,自主審核選手日志進行作弊篩查。大賽歷時 30 余天,共吸引省內 37 家高職院校、73 家知名企業的 190 余支隊伍參賽。經過初賽和決賽的激烈角逐,產生一等獎 1 名,二等獎 2 名,三等獎 3 名,優秀獎 4 名。參賽選手的整體水平和綜合素質普遍較高,其中入圍決賽的 30 支隊伍能夠代表目前省內大數據領域的水準。一、專業設置專業設置高校數量綜合實力人才是科技創新的基礎力量,高校是人才培養和集聚的主陣地。2014 年年初,由中國
107、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中央財經大學和首都經濟貿易大學五院校成立了大數據分析碩士培養協同創新平臺,在此之前國內只有兩所院校開設了大數據相關專業,分別是香港中文大學的數據科學與商業統計碩士課程、紐約大學上海分校的商業數據分析科學碩士課程。2015 年 9 月,國務院發布促進大數據發展的行動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大數據正式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綱要中提出要加大專業人才培養力度,建立健全多層次、多類型的大數據人才培養體系。指出要從加強自主培養和促進國際交流合作兩個方面著手推動大數據人才建設:一方面鼓勵高校設立數據科學和數據工程相關專業,鼓勵采取跨校聯合培養、校企合作培養等方式培養大數據綜合型人
108、才、復合型人才、應用創新型人才;另一方面要積極推進大數據技術交流與合作,引進大數據高層次人才和領軍人才,鼓勵海外高端人才回國就業創業。2016 年 12 月,工信部發布的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2016-2020 年)中提到我國大數據發展目前存在大數據基礎研究、產品研發和業務應用等各類人才短缺的問題,難以滿足發展需要。教育部積極引導高校加快培養社會急需人才,加大數字經濟領域相關專業設置。大數據專業集中在計算機類和管理類。另外,醫學、財經商貿類等也有開設,范圍涉及本科和???。如表 4-1 所示。四川方面,本科集中在“數據科學和大數據技術”和“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兩個專業;??粕婕胺秶^廣,大部分高校開
109、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部分還開設“生態環境大數據技術”、“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財稅大數據應用”“統計與大數據分析”等專業。04培育篇4604培育篇培養模式科研中心本科工學計算機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公安技術類數據警務技術地質類資源環境大數據工程理學數學類數據計算及應用醫學醫學技術類生物醫藥數據科學管理學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大數據管理與應用表 4-1 全國大數據專業設置情況層次大類專業類專業名稱二、高校數量2016 年 2 月,我國教育部公布本科新增“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北京大學、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南大學成為首家獲批高校。2017 年,第二批獲批的高校數量 32 所,增長
110、10 倍之多。2021 年 3 月,教育部公布了 2020 年度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成為新增專業中的大熱門,新增數量排名前五。我國高校大數據及相關專業建設工作穩步推進,其中本科專業建設已基本完成。2015 年-2021 年,“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及“大數據技術(與應用)”每年新增備案數量如圖 4-1 所示。2016 年至 2022 年 7 年時間,全國 715 所高校成功備案“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182 所高校成功備案“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882 所高等職業院校備案“大數據技術(與應用)”
111、??茖I。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開設大數據專業高校數量見圖 4-2 所示。31 個省份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的高校集中在華中地區,其次是東北地區,開設數量最多是山東(46)、河南(46)、湖北(43)和廣東(40),四川(23)排在全國第 10。開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的高校集中在華北地區和華中地區,數量最多的省份是遼寧(19)、湖北(18)、北京(18)、陜西(16),四川(10)排在全國第 6。開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茖I的高職高專院校集中在華中地區和華南地區,河南(84)領先較多、山東(68)、廣東(58)、四川(48)緊跟其后,排在全國第 4。
112、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4培育篇4748圖 4-1 大數據專業新增備案數量圖 4-2 全國 31 ?。ㄗ灾螀^、直轄市)開設大數據專業高校數量??瀑Y源環境與安全大類環境保護類生態環境大數據技術電子與信息大類計算機類大數據技術醫藥衛生大類公共衛生與衛生管理類健康大數據管理與服務財經商貿大類財政稅務類財稅大數據應用財務會計類大數據與財務管理大數據與會計大數據與審計統計類統計與大數據分析電子商務類商務數據分析與應用教育與體育大類體育類運動數據分析續表 4-1 全國大數據專業設置情況層次大類專業類專業名稱332250203143624064525535942212201720152016202020
113、2120182019459620831892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新增數量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新增數量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新增數量020406080100120河南山東廣東四川江蘇河北安徽重慶湖北湖南江西廣西山西貴州陜西福建浙江云南吉林遼寧甘肅黑龍江新疆內蒙古北京天津上海海南寧夏青海西藏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高校數量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高校數量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高校數量三、綜合實力2022 年 3 月至 4 月期間,全國高校人工智能與大數據創新聯盟針對全國已經開辦、正在開辦、即將開辦“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的 715 普通高校、“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的 182 所普通高校、
114、“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的 882 所高職高專院校進行調研,調研內容包括高校自身的品牌影響力、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師資力量建設情況、人才培養方案和目標、課程體系建設情況、專業教材開發與人員投入情況、大數據實驗室建設與運行情況、教學及科研成果、大數據實訓基地服務能力、教師接受大數據知識培訓的人數與次數、舉辦大數據活動的次數及規格規模等十個方面,結合上述因素對高校教育教學實力進行綜合打分。教育教學總體實力分為六類:A 類、B 類、C 類、D 類、E 類、F 類?!癆 類”表示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總體水平位居全國高校之首。統計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高校教育教學綜合實力平均得分,“數據科學
115、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方面排名全國前三的是北京、山東和湖北,“大數據管理與應用”本科專業排名前三的分別是吉林、北京和貴州,“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排名前三的是青海、北京和上海。其中,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高校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A 類高校數量如圖 4-5 所示。2017 年,電子科技大學、成都東軟學院、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成為全國第二批、四川第一批開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的學校。2017-2022 年,5 年時間,四川共有 81 所高校備案大數據專業。從學歷層次來看,四川省 81 所高校中“大數據技術(與應用)”??茖I開設高校數量占比最大,超過 50%。如圖 4-3
116、 所示。從區域分布來看,全省 21 個市州開辦三個專業高校數量,成都(41)第一,其次是綿陽(7)、德陽(7)和眉山(5)。??啤按髷祿夹g(與應用)”專業分布最廣,全省 12 個市州開辦該專業;本科“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分布最集中,全省共 3 個市州高校開辦。如圖 4-4 所示。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4培育篇4950圖 4-3圖 4-4大數據技術(與應用)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59.26%28.40%12.34%59.26%??疲捍髷祿夹g(與應用)12.34%本科:大數據管理與應用28.40%本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四川大數據專業學歷占比情況省內開設大數
117、據三個專業高校數量86420 101214161820成都綿陽德陽宜賓南充瀘州達州樂山眉山資陽內江雅安廣元遂寧攀枝花甘孜圖 4-5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高校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A 類高校數量0510152025303540北京江蘇廣東上海山東湖北四川重慶河南陜西安徽遼寧湖南河北黑龍江山西云南廣西貴州吉林江西天津浙江福建甘肅新疆內蒙古海南青海全國本科“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為 A 類高校數量全國本科“大數據管理與應用”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為 A 類高校數量全國??啤按髷祿夹g(與應用)”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為 A 類高校數量四、培養模式四川省相關高校圍繞辦學定位和市
118、場需求,適應國家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創新改革,采用多種人才培養新模式,如“雙學位培養模式”、“校企合作”、“新學徒制”、“現代產業學院”等。四川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職業教育工作重要指示和全國職業教育大會精神,強化政策引領和項目驅動,構建“專業+產業”“教學+研發”“培養+就業”“園區+聯盟”的產教融合發展模式,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深度融合。2021 年 4 月,四川省被國務院評為校企合作推進力度大、職業教育發展環境好、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成效明顯的 5 個省份之一。省內高校部分大數據人才培養模式如下。網思維和跨界融合能力的復合型精英人才,打造以行業精英為主體、學術精英與創
119、業精英相互融合的“精英人才生態圈”?!盎ヂ摼W+”復合型精英人才雙學位培養計劃包含物聯網工程專業、新能源材料與器件專業、智能電網信息工程專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專業、金融學專業、工商管理專業,橫跨工學、理學、經濟學、管理學等四大學科門類。該計劃的特色在于依托電子信息領域的學科優勢,通過跨學院協同、跨學科交叉、跨專業融合、“新工科+新商科”的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以“互聯網+”復合型精英人才雙學位培養計劃為載體,以國家戰略需求為牽引,以戰略必爭產業為導向,以計算機、物聯網、大數據分析、金融管理等相關專業為支撐,著力培養具有家國情懷和國際競爭力,掌握扎實的數學與自然科學知識,既通
120、曉“互聯網+”核心技術和知識,又具備互聯“數據科學與大數據技術”本科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A 類高校共 136 所,四川 6 所,占比4.4%,分別是電子科技大學(A+)、四川農業大學(A)、西南財經大學(A)、西南石油大學(A)、西南交通大學(A)類、成都信息工程大學(A-)?!按髷祿芾砼c應用”本科專業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A 類高校共 60 所,四川 2 所,占比 3.3%,分別是西南財經大學(A)和成都理工大學(A)?!按髷祿夹g(與應用)”??茖I教育教學綜合實力 A 類高校共 150 所,四川共 8 所,占比5.3%,分別為西南科技大學(A+)、瀘州職業技術學院(A+)、四川農業大學(
121、A+)、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A)、電子科技大學成都學院(A-)、成都工業職業技術學院(A-)、四川郵電職業技術學院(A-)、四川化工職業技術學院(A-)。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4培育篇5152(一)“互聯網”復合型精英人才雙學位培養模式電子科技大學-西南財經大學聯合學士學位,專業名稱為計算機科學與技術-金融學,電子科技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智能金融與區塊鏈金融),“新工科+新商科”創新教育模式,共同培養既掌握計算機、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核心技術,又通曉資產定價、風險管理、量化投資、金融創新與監管等金融理論,信息科技與現代金融深度交叉融
122、合,對未來金融的發展規律和業務場景具有深刻理解,具有跨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金融科技經營人才。(二)聯合學士學位培養模式學校通過與省內外企業共建實踐教育基地?;匾腩I先企業的用人模式、管理軟件平臺和真實的企業案例數據,打造實踐教育基地,推動人才培養方案改革合作,聯合打造“雙師型”師資隊伍,共同搭建服務地方產學研合作平臺,健全實踐教學管理制度,保障實踐教學質量,促進教學基地可持續發展。如共建“金融大數據實踐教學基地”,搭載企業級大數據處理,以典型新零售企業的數據分析為核心,通過大數據智能財經實踐訓練與企業真實崗位實習相結合的方式,培養實用型、復合型的大數據智能財經人才。(三)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實踐
123、教學基地培養模式現代產業學院,是指為了培養適應和引領現代產業發展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復合型人才、創新型人才,以應用型高校為重點,在特色鮮明、與產業緊密聯系的高校建設若干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等多主體共建共管共享的產業學院。2021 年,教育部公布首批 50 個現代產業學院名單,四川的西南交通大學成立中車時代微電子學院、西南石油大學成立天然氣現代產業學院,全國范圍內成立大數據相關現代產業學院如表 4-2所示。(四)現代產業學院培養模式五、科研中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4培育篇5354圖 4-6 科研中心的平臺作用表 4-2 首批大數據相關現代產業學院(一)電子科技大學2022 年 3 月,四
124、川省教育廳、四川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公布了首批省級現代產業學院名單,四川省部分高校開設數字經濟相關現代產業學院,如表 4-3 所示。高??蒲袌F隊是高校以科研梯隊、學術研究中心、課題組等為代表的教師科研群體組織,在我國高校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上扮演著重要角色。高校的科研中心聚集了高校的科研團隊,承擔著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等任務,如圖 4-6 所示。四川省高校大數據相關科研中心成立時間早、研究方向廣、成果顯著,為四川大數據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做出了貢獻。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成立于 2014 年,是電子科技大學與國家信息中心聯合建設的大數據產學研一體化機構。實驗室擁有教授、副教授、講
125、師等專業技術人才 61 名。中心成員曾獲得 2 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 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1 項省部級科技獎勵一等獎。中心擁有互聯網科學中心、CompleX Lab、數據挖掘實驗室、網絡科學實驗室、統計機器智能與學習實驗室、醫療健康大數據研究院、教育大數據研究所、移動大數據研究所、安全大數據研究所、遙感大數據研究所等多個研究實體,并與國家衛健委統計信息中心、四川省衛健委、四川省統計局、華西附二院、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等機構形成了長期戰略合作關系。在中心成立第一年共發表論文 100 余篇,包括 PNAS、Nature Communication、PAMI 等頂尖期刊論文和 SIGKDD、
126、AAAI、ICMR、ICDM 等頂級會議論文;申請到“863 計劃”、國家自然基金等縱向項目 40 余項,橫向項目 30 余項;獲得授權專利 6 項,軟件著作權 2 項。并獲批建立了“政府治理大數據應用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四川省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工程實驗室”“四川省信息安全協同創新中心”等科研平臺。產業學院名稱高校省份大數據產業學院渤海大學遼寧省阿里云大數據學院常州大學江蘇省人工智能與智能制造學院江蘇大學江蘇省人工智能產業學院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江蘇省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合肥工業大學安徽省開展高端人才培養加強重大基礎研究推進科技創新創造加強對外交流合作提供智庫咨詢服務促進產業轉化應用騰訊云人工智能
127、學院深圳大學廣東省人工智能產業學院昆明理工大學云南省表 4-3 四川省數字經濟現代產業學院產業學院名稱高校市州區塊鏈產業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網絡空間安全產業學院成都信息工程大學成都民族地區“信息技術+農業”大數據現代產業學院西昌學院涼山樂山人工智能現代產業學院樂山師范學院樂山網絡安全產業學院成都東軟學院成都數字交通產業學院四川交通職業技術學院成都智慧電力產業學院四川電力職業技術學院成都智能交通產業學院綿陽職業技術學院綿陽科研中心0102030604051.電子科技大學大數據研究中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4培育篇5556實驗室于 2015 年由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建設,是電子科技大
128、學在國家工程類實驗室建設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也是“十二五”以來電子科技大學新增的又一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實驗室現有 55 名骨干研究人員,其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 2 名、專職科研人員 40 名。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互聯網海量數據處理及分布式云存儲技術、互聯網安全可靠技術、互聯網網絡資源與任務調度管理系統、移動互聯網新型應用服務技術等。自 2010 年以來,在數據處理領域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 150 余篇,承擔國家級科研項目 50 余項;參與制定了面向航空電子嵌入式操作系統的行業標準、國內自主研發的手機電視行業標準CMMB 等多項國家行業標準;建立了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自主可控云計算與大數據應
129、用聯合工程中心等多個面向產業化的實驗及測試基地。2.下一代互聯網數據處理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實驗室2016 年 11 月,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復建設“四川省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工程實驗室”,該實驗室由電子科技大學牽頭,聯合成都優易數據有限公司、迅鰩成都科技有限公司共同組建。實驗室擁有一支30人的高素質技術研發團隊,其中技術帶頭人8人,具有高中級職稱的18人,占 60%,其他技術人員全部具有博士以上學歷,大部分擁有國外留學經歷。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大數據分析和處理技術、一站式數據安全管控技術、基于數據操作平臺的安全保障技術研究、下一代數據安全管控技術數據主權區塊鏈技術研究等。在科研成果轉化方面,
130、實驗室承擔并參與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課題,在“十三五”中,牽頭承擔了兩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網絡空間安全”專項課題,參與多項課題研究,積極參與成果轉化與應用。申請國家發明專利 50 余項,軟著 10 余項。發布相關專著 3 本,論文 100 余篇。3.四川省大數據共享與安全工程實驗室(二)四川大學中心成立于 2016 年,匯集了華西口腔醫學院、臨床醫學院、藥學院、公共衛生學院以及基礎醫學與法醫學院的多學科優勢和臨床??颇芰?,憑借華西醫學基礎研究和四家附屬醫院的優質海量數據資源,在全生命周期健康促進理念下,圍繞健康管理、臨床醫療、慢病管理、健康養老四個階段,集合四川大學理工科學院優質的專家與技術
131、資源,以學科交叉的創新途徑開展研究。1.華西生物醫學大數據中心(三)西南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數據科學與商業智能聯合實驗室依托西南財經大學“統計學”國家級重點學科,結合大數據技術的發展需求,圍繞大數據理論方法與技術應用等領域開展前沿性研究。同時,將數據科學方法應用于經濟、金融、管理等領域,通過與這些領域的深度結合,實現大數據技術的多維度、全方位發展。實驗室現有正高級職稱 9 人(含海外特聘教授 2 人)、副高級職稱 4 人、助理教授 2 人、博士后 3 人,其中國家級人才項目入選者 4 人、四川省人才項目入選者 3 人。實驗室主要研究方向為超高維數據分析方法和理論研究、大數據中的統計優化算法和超
132、高維時間序列建模等。自 2017 年成立以來,實驗室在統計學國際“四大”頂級學術期刊 Annals of Statistics、Biometrika、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tatistical Association、Journal of the Royal Statis-1.西南財經大學數據科學與商業智能聯合實驗室中心成立于 2019 年,由四川大學聯合國內知名智慧旅游大數據公司合作設立,是全國 985 大學第一家從事旅游大數據研究和旅游創新策劃的專業機構。人才培養方面,采取產學研結合方式培育人才,計劃建立人才培訓基地和博士后工作站,與各省市政府、企業合作建立培訓
133、基地和研究機構。中心設立“中國智慧旅游信息發布平臺”,定期發布中國旅游行業重點指數。2020 年 1 月,中心發布國內首個“中國景區(博物館)智慧化指數”。中心組建不同學科背景大數據科研支撐團隊,團隊成員涉及醫院管理與衛生政策、神經外科學、胸外科學、機器智能與類腦計算、信息可視化與可視分析、生物信息學、醫學信息學、網絡安全等領域。碩士與博士招生研究方向涵蓋醫學信息與醫院管理、醫學數據挖掘與人工智能、醫學影像信息學、臨床與轉化生物信息學等。中心引進國際領先水平非全職專家及顧問 13 名,組建陳潤生院士工作站 1個,合作外籍院士 1 名。中心承擔四川大學雙一流超前部署“醫學大數據”學科和四川大學“
134、醫學+信息”中心建設任務,已獲批四川省科學技術廳“四川省醫學大數據應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四川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疾病流行病學大數據研究平臺”。參與疾病分子網絡前沿科學中心等國家級項目和平臺建設。中心目前已建成硬件平臺擁有 PB 級存儲的高性能計算平臺,可支持多方向的醫學大數據與人工智能科研工作。2.中國旅游與大數據研究中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4培育篇5758(四)西南交通大學(五)四川農業大學研究院成立于 2014 年,致力于發展在數據科學為工具和創新手段下的金融研究。金融大數據研究院開展數據科學和金融學的碩士與博士生培養,發展計算金融的碩士計劃與數據科學的碩士計劃。與業界保持緊密的
135、聯系,為學生提供學習和實習的機會,為企業人員提供定向培訓和專向培養。引進企業總裁和總經理作為研究生的企業導師。從實踐中尋找科研課題,在企業里轉化科研成果,加強產、學、研、企一體化的互助互惠。智慧農業創新實驗室,成立于 2022 年 7 月,由中國電信四川公司出資 1 億元與四川農業大學共建智慧農業創新實驗室,是四川首個智慧農業創新實驗室,通過校企合作,以“科技+人才+N”的“組合拳”方式,為鄉村振興背景下的產學研融合創新提供新樣本。實驗室下設智慧農業云計算中心,中心整合種植、畜禽領域科研成果和數據,構建集成溫室環境調控模型、長勢遙感分析模型或動物營養供給模型、預測預警模型等,開發智慧農機、智慧
136、養殖設施設備,搭建智慧農業遠程診療平臺,實現田間遠程觀測、川農大專家后臺診療。同時,基于區塊鏈+農業應用,進行動態跟蹤、評估、分析,形成決策參考,促進政策制定更為精準。通過結合智能感知設備實時采集的空氣質量粉塵噪聲、禽畜體重體溫等數據,制定遠程自動化飼養管理策略,搭建智慧養殖遠程診療平臺,提升養殖效率。1.西南交通大學金融大數據研究院2018 年 6 月,西南交通大學決定成立西南交通大學行為大數據研究院虛體機構。研究院研究領域與方向為基于大數據的經濟學建模、分析和應用研究,在大數據計量經濟學、大數據統計學和大數據領域經濟學等方向深入挖掘;大數據驅動的管理與決策研究,著重在管理決策分析模型構建,
137、跨領域數據融合和關聯分析等方向形成突破;開展大規模分布式數據處理技術研究,包括海量數據清洗、離線在線智能分析等方向;開展交通信息數據的交換、處理、應用,構建相關模型、算法。2.西南交通大學行為大數據研究院研究院是西南交通大學下設的二級科學研究機構,于 2016 年成立,以科學技術發展研究院為主管部門,由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電氣工程學院、地球科學與環境工程學院聯合共建,是學校與政府四個戰略合作協議(“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戰略合作協議”“西南交通大學四川省農業廳戰略合作協議”“西南交通大學西藏自治區國土資源廳戰略合作協議”“西南交通大學西藏自治區農牧廳戰略合作協議”)的執行部門。研究院整合
138、計算機科學與技術、測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城鄉規劃學等優質學科資源,以踐行高校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社會服務為使命,以自然資源、農業農村、文化旅游等領域的管理和技術問題為研究對象,以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區塊鏈、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為研究內容,構建政府、產業、學校、科研院所和用戶深度融合、開放發展的“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平臺,開展技術創新、成果轉化和應用示范,為國家創新發展驅動戰略提供信息化和智慧化服務??蒲蟹矫娣e極創新科研組織模式和科研體制機制,開展經濟、管理、通信、信息、控制、交通學科交叉融合、協同創新,國際國內相關科研機構進行聯合科研公關;研究成果以大數據領域經濟學、管理決策
139、導向關聯分析、分布式系統、通信系統等方面高水平科研論文為主,并注重專利、標準等成果的發表。3.中國土地信息大數據研究院研究院成立于 2019 年,是學校、校友、政府、社會、市場共同參與校級科研平臺,前身為2016 年 1 月成立的大數據研究中心。研究院現有研究員16人,校內其他學院兼職教師19名,校外特聘研究員6名,自2017年起,研究院開始招收“大數據管理”和“經濟大數據分析”跨管理學和經濟學兩個門類的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研究院定位于培養大數據分析及大數據管理,尤其是金融行業大數據管理的高端人才。在科研項目方面,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大數據科學中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
140、點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杰出青年項目、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課題等十余項。2020 年,共有論文成果 46 篇,其中外文 A+期刊 14 篇,外文 A 期刊20 篇,外文 B 期刊 11 篇,中文 A 級 1 篇。出版中文專著 4 部。tical Society Series B,在計量經濟學國際頂級學術期刊 Journal of Business&Economic Statistics、Journal of Econometrics,在其他國內外知名學術期刊上合計發表(含正式接收)100 余篇論文;承擔國家級、省部級等各類縱向課題 30 余項,其中包括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
141、 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課題 1 項和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1 項。2.西南財經大學大數據研究院一、產業發展產業發展人才發展人才通過專業能力的培養,從環境中汲取養分、積聚力量,其價值最終需要在產業中得到印證和展現。人才的自身優勢會成為人才供給的重要來源,而企業則是人才需求的代表方,也是人才發揮價值的平臺方。本篇將從相關產業發展、人才需求和人才就業等方面展現大數據相關人才在四川的發展狀況。2021 年全國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指數表明,四川省產業發展活力位居全國第七,實力較強。其中企業規模排第七,企業數量排名第九,創新能力位居第七,產業園區排名第四。2021 年全國各省大數據發展水平分
142、級明顯,四川省大數據企業規模指數排名全國第七,為西部地區的“排頭兵”。大數據產業作為數字經濟的核心產業,一定程度可以反映各省數字經濟規模的水平。2021 年四川省成為全國 16 個數字經濟規模突破 1 萬億元的?。ㄗ灾螀^、直轄市)之一,核心產業增加值為 4012.2 億元,數字經濟規??傮w水平居全國前列。分市州來看,四川省數字經濟核心區域主要集中在成都市及部分區域中心城市。就各市州數字經濟發展活躍度指數而言,如圖5-1所示,成都以87.13穩居第一,綿陽以43.01位居第二,眉山、攀枝花、德陽和自貢的指數依次為 33.89、32.53、32.33 和 32.13,均在 30 分以上。成都市雖然
143、領跑其他市州,但以綿陽為首的區域中心城市正在奮力追趕。05發展篇6005發展篇(一)四川省大數據企業規模87.1343.0133.8932.5332.3332.1329.9429.2029.0927.8901020304050607080成都綿陽眉山攀枝花德陽自貢廣元南充宜賓瀘州圖 5-12021 年四川省各市(州)數字經濟發展活躍度指數前十榜單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5發展篇6162圖 5-3為持續激勵企業數字化技術的發展,2021 年四川省企業聯合會根據四川省數字經濟企業的營業收入發布了“2021 四川數字經濟企業榜單”,60 家企業中,四川長虹電子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以營業收入 14,3
144、02,825 萬元排名榜首,規模超過千億元企業 2 家,超百億元企業 11 家。企業數字化發展活躍度是衡量一個地區數字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如圖 5-2 所示,成都以絕對優勢成為 21 個市州中企業數字化發展活躍度指數最高的城市,同時,綿陽、宜賓、瀘州等城市也在積極探索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道路。例如,2021 年,綿陽有 2 家單位成功申報省級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2021 年 12 月底,第二屆四川省企業數字經濟發展論壇暨四川省企業聯合會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研究會理事會在蓉召開,會上公布了 15 家榮獲“四川省企業數字化轉型優秀成果”獎的企業名單,其中,位于宜賓的四川安吉物流集團有限公司和宜賓天原集團股
145、份有限公司以及位于瀘州的瀘州老窖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成功上榜。從 2021 年全國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指數中的企業數量指數排名可以看出,四川省排名全國第九。為詳細探究全省企業數量情況,編寫組以“大數據”為關鍵詞在天眼查 APP 上進行搜索,在2013 年 1 月 1 日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期間,全省共有 80143 個大數據相關企業為存續狀態。分市州來看,如圖 5-3 所示,成都市共計 64997 個,占全省大數據企業數量的 80.83%,綿陽共計2815 個,占比 3.50%,其次是瀘州、南充、宜賓、德陽,企業數量占全省百分比依次為 1.96%、1.50%、1.42%和 1.33%
146、,省內其他市州占全省比重為 9.14%。從企業質量來講,2021 年,在全國 16565 家處于健康發展階段及以上的優質大數據企業中,四川省優質企業數量有 770 家,占比約 5%,位列全國大數據企業數量第六位,是全國大數據產業發展較為領先的省份。而在全省 770 家優質大數據企業中,成都市擁有優質企業 701 家,占四川省優質大數據企業數量的 90%以上。(二)四川省大數據企業數量四川省現擁有 21 個重點大數據產業園,分別是位于成都的 10 個數字產業園、雅安的雅安大數據產業園、德陽的天府數谷、遂寧的高新數字經濟產業園和河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宜賓的長江上游區域大數據中心、瀘州的新經濟產業園區
147、、眉山的成眉合作數字經濟產業園、內江的新經濟產業園、廣元的大數據產業園、達州的秦巴智谷 數字產業園以及巴中的西部云谷(巴中)大數據基地,如表 5-1 所示。位于成都高新區的天府軟件園是首批國家軟件產業基地之一,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及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范基地,其核心區已吸引了包括 IBM、西門子、阿里巴巴、騰訊等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及財富世界 500 強落戶。目前,園區已形成大數據、云計算、移動互聯、數字娛樂、通信技術、共享服務中心等幾大產業集群,每年開展各類線下培訓活動 100 余場,與 9 家互聯網培訓機構合作建設線上培訓平臺,每年培訓 2 萬人次以上。人力資源研究所每年向企業提供咨詢服務 9
148、00 余次,發出政策申報通知 30 余次,發布專業調研報告 10 余份。(三)四川省大數據產業園區圖 5-230.001.581.260.890.850.630.610.500.440.44051015202530成都綿陽宜賓南充樂山瀘州廣元德陽眉山內江2021 年四川省各市(州)企業數字化發展活躍度指數成都 81.10%綿陽 3.51%瀘州 1.96%南充 1.50%宜賓 1.42%德陽 1.34%其他地市州 9.17%成都其他地市州2021 年四川省各市(州)大數據企業數量占全省大數據企業數量百分比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5發展篇6364表 5-1 2021 年四川省重點大數據產業園區
149、名單城市地區產業園區名稱位于天府新區的成都科學城,規劃面積 132 平方公里,準確把握“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科學高地、西部(成都)科學城創新策源地”戰略定位,堅持以建設成渝綜合性科學中心為引領,聚焦人工智能、5G 通信、信息安全等數字經濟重點領域,引進??低?、商湯科技等重點企業120 余家,建成有科大訊飛天府新區研發運營中心、G7 研究院、銳明人工智能研發中心及西南總部項目等。郫都區的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成都基地,依靠信息基礎設施配套完善、高??蒲袉挝辉萍鹊锰飒毢竦膬瀯?,圍繞數據產生、存儲、共享、流通、分析等環節開展安全技術研究。截至目前,基地已獲評四川省眾創空間,孵化培育高
150、新技術企業 7 家,17 家在孵企業年產值(營業收入)達 3.2 億元,在孵企業累計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計劃項目 9 項,取得專利 298 項。除成都以外的省內其他地區的大數據產業園也為全省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位于雅安的雅安大數據產業園是國內首個“碳中和”綠色數據中心、省內唯一四大運營商接入的國家級綠色數據中心,也是四川省唯一確定的“成渝地區大數據產業基地”。再以德陽為例,德陽天府數谷是全省第二個以“天府”命名、第一個以數字經濟為主導的產業功能區、西部和四川數字經濟的重要承載地和數字產業聚集區,也是四川省第一批區域型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園區聚焦“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軟
151、件工程”四大領域,現有各類數字經濟及相關企業 105 家,并已推動投資 150 億元的“云上天府”大數據產業園等以及海爾卡奧斯、愛奇藝、迅鰩區塊鏈等 18 個產業項目成功落地。2021 年,天府數谷完成固定資產投資 49 億元,“十四五”期間,預計將完成投資 380 億元,實現核心產業增加值 200 億元,新增就業 2 萬人。2021年 4 月,德陽市聯合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在天府數谷成功發布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數(德陽指數),建成國內首個數字經濟大數據平臺。此外,遂寧的高新數字經濟產業園已初步建成了涵蓋政務大數據、商貿大數據、醫療健康、智慧城市、精準農業等方面的大數據產業鏈。目前擁有物聯億達、國科
152、大健康數據研究院、考拉悠然、中國移動通信集團 5G 展示中心等一批骨干企業。同時,該園區目前擁有國家級眾創空間 2 家、省級眾創空間 1 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3 家,總孵化面積 2.57 萬平方米,在孵企業 160 余家,擁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 2 家、省級重點實驗室、企業技術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研發平臺 8家、市級重點實驗室等研發平臺 13 家,建成省級遂寧物流產業技術研究院、中小企業服務中心等市級以上技術服務平臺和機構 11 家。達州積極響應“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建立了總投資 180 億元、占地 2888 畝的“秦巴智谷 數字產業園”。園區布局建設了 3000 個機架的城市內
153、部數據中心,已招引落地百度智能云、斯伯文化傳媒等數字企業 11 家,并與浪潮云信息、大華技術等 5 家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意向,一期建成后可容納 200 家以上企業。同時,園區依托高等院校,鏈接川大、電子科大等川內知名高校,中科院成都分院、中電科研院等科研院所創新資源,合力共建一批國省級重點實驗室、院士(專家)工作站等創新載體,合力打造數字人才集聚洼地。瀘州、宜賓、眉山等地的產業園區也在持續推進數字化轉型,服務于智慧城市的建設。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成都市高新區天府軟件園高新區瞪羚谷數字文創園金牛區成都國際數字文創產業總部園區青羊區青羊區數字經濟產業園天府新區成都科
154、學城雙流區成都芯谷郫都區國家信息中心大數據創新創業成都基地崇州市崇州大數據產業園新津區天府智能制造產業園新津區天府牧山數字新城數字經濟產業園雅安市名山區雅安大數據產業園德陽市旌陽區天府數谷遂寧市遂寧市高新區遂寧高新數字經濟產業園河東新區河東數字經濟產業園宜賓市翠屏區長江上游區域大數據中心瀘州市納溪區新經濟產業園區眉山市天府新區成眉合作數字經濟產業園內江市市中區內江新經濟產業園廣元市利州區廣元大數據產業園達州市高新區秦巴智谷數字產業園巴中市巴州區西部云谷(巴中)大數據基地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5發展篇6566近年來,四川省深入挖掘大數據技術在民生、社會治理等方面的價值,數據應用領域已由熱點
155、行業逐漸向傳統領域逐層覆蓋。當前,全省大數據應用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服務于防疫、政務、文旅、社區治理、智慧農業等不同場景的優秀案例不斷涌現。第一,應用于疫情防控場景?!八拇ㄌ旄】低ā笔鞘〈髷祿行陌凑帐獙π鹿诜窝滓咔閼敝笓]部部署建設運行的全省統一的健康碼系統,是我省疫情防控最重要的信息化平臺之一。平臺于2021年1月11日正式上線運行,一年多來,“四川天府健康通”持續進行迭代升級、功能完善、性能優化,開發上線了“關口前移”、“入川即檢”入川碼、文旅場所“三碼合一”、“三碼”同屏展示、疫苗接種激勵等多項重大功能,成為集風險人員流調溯源、排查管控、應急處置為一體的疫情防控全鏈條支撐平臺,形成以
156、健康碼實現不同風險人群精準管理、以場所碼支撐快速流調溯源、以“關口前移”阻斷風險輸入鏈條、以“入川碼”支撐“入川即檢”落實見效的大數據防疫體系。截至 2022 年 11 月 15 日,“四川天府健康通”累計領碼用戶 12467.9 萬、亮碼次數 403.4億次、場所碼總數 576.58 萬個、掃碼 87.5 億次,單日最大亮碼量為 28677 萬次、最大掃碼量為4239 萬次,最大 QPS 為 11.1 萬/秒,已成為國內單日亮碼人數和亮碼次數最多、用戶活躍度最高的疫情防控便民服務平臺之一。第二,應用于政務服務場景?!疤旄ㄞk”依托國務院辦公廳全國一體化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體系建設,是四川省官方唯
157、一的政務服務平臺?!疤旄ㄞk”創新打造“1+N”(1 個應用中臺,PC 端、移動端、自助終端、電視端、融媒體等 N 個服務渠道)同源多端政務服務矩陣,形成“1+5”(1 個省級主站點,省級部門、市、縣、鄉、村 5 類站點)政務服務建設運營新體系,推動政務服務線上線下無縫融合,緩解了四川省政務基礎設施區域不均衡帶來的政務服務覆蓋和普及問題。截至目前,累計對接系統 486 個,涉及 26 個國家部委、35 個省級部門、21 個市(州);接入國家部委系統 86 個、省級系統 58 個、市(州)系統 342 個。累計審核接入國家平臺應用1518 個;累計審核接入省平臺應用 5813 個(PC 端 26
158、53 個、APP 端 3160 個)?!疤旄ㄞk”用戶量累計超 6000 萬,省市縣鄉村五級分站點近 5 萬個,各地各部門的應用超 6000 個,助企紓困服務、老年人服務、川渝通辦、疫情防控服務、“一件事一次辦”等各類專區超 30 個,電子證照共享亮證 170 余類。第三,應用于文化旅游場景。為進一步做好疫情常態化精準防控工作,方便游客快速便捷進入景區,解決多次掃碼、亮碼問題,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廳聯合四川省大數據中心在全省范圍內推廣開展“三碼合一、便捷入園”工作?!叭a合一”平臺主要通過景區票務或預約系統與“四川天府健康通”對接,打通“四川天府健康通”二維碼(健康碼)、景區場所碼、景區門票碼三碼
159、數據,實現掃健康碼、掃票(電子或紙質門票)、掃證(身份證)任意一種方式均可快捷入園的目標。自 2021 年 8 月以來,“三碼合一”工作率先以青城山都江堰風景名勝區進行試點,累計推行了12 家景區,其中 5A 級景區 9 家,4A 級景區 3 家,累計服務游客上千萬人次。此外,南充市閬中市發揮旅游龍頭作用,緊密跟隨數字化建設新方向,將傳統旅游與現代數字化建設緊緊結合,提出“數字閬中 智慧旅游”的發展理念?!皵底珠佒小钡捻椖拷ㄔO內容主要以涉旅相關的四個平臺功能為主,即數據中臺能力基座(可實現對數據的采集、加工、服務輸出和“數據資產化”管理)、旅游大數據平臺(可實現涉旅多維數據分析展示)、數字博物
160、館/非遺館/美術館/文史館(可提供文物全在線、不可移動文物 3D、探索鏡 5G+VR、文物掃描、登記、文物管理等功能)、重點場景實現數字化建模文物保護。第四,應用于社區治理場景。杉板橋數字孿生平臺是成都市成華區杉板橋社區智能感知體系建設項目的重要成果,平臺部署了 400 多路視頻和 6000 多套互聯設備,根據社區生活場景,打造了覆蓋“社會治安、消防安全、環境保護、交通管理、城市管理、養老關懷”6 大領域的視頻監控智能感知體系。該項目挖掘了 26 個智能感知應用場景,開拓了 17 種視頻解析算法,實現了大屏可觀、可控的社區內全域感知、事件預警、處置流轉的閉環,形成了一張社區實時運行地圖,助力“
161、杉板橋數字孿生平臺”實現數字化、智慧化、可視化建設。此外,眉山市在白虎灘社區建設了智能安防系統,系統內的數據庫采用分布式文件系統、分布式數據庫、關系型數據庫等對結構化數據、半結構化數據、非結構化數據進行存儲,并憑借中心管理節點、計算服務節點、云存儲服務節點以及數據接入節點等,充分實現實時視頻監控、視頻聯動,水域報警,車流量檢測+平臺,一鍵報警等功能,轉變了政府治理的思維和理念,促進了互聯網、云平臺、大數據、新媒體、寬帶網絡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政府業務數據的深度融合。第五,應用于智慧農業場景。中國天府農業博覽園是四川農博會永久舉辦地,旨在聚焦“數字農博+鄉村振興”,被確定為成都市 66 個市級產業
162、功能區之一。天府農博園規劃面積129 平方公里,天府農博創新中心位于天府農博園核心區域,項目柔性植入成都市服務全川的農業(四)四川省大數據行業應用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5發展篇6768二、人才需求人才的市場需求情況真實地反映了一個地區人才的市場價值、企業對人才的不同要求、人才對企業的選擇、人才的緊缺程度等。從人才需求指數看,四川省位居全國第六,西部第一。2021 年四川省大數據人才招聘數量指數中,四川省位列全國第五,人才吸引力較強,人才儲備較為充足。從崗位類別來看,如圖 5-4 所示,同算法崗位數量相比,除樂山外,2021 年四川省各市州數據相關的崗位招聘需求較多,絕大部分城市對數據崗位
163、的人才需求更大。(一)四川省大數據人才招聘情況2021 年全省大數據人才平均薪資較為豐厚,位居全國第十。全省人才薪資可從數據崗位和算法崗位進行分別描述?;谡衅妇W站常見薪資劃分,數據崗位薪資區間可分為 6 個,不同薪資對應不同崗位。如 5000 元及以下,主要是數據錄入員和數據采集員;5001-9000 元主要是數據分析師;9001-13000 元,崗位主要是大數據分析師、數據挖掘工程師、數據分析與挖掘顧問等;13001-17000 元,主要是中級大數據工程師、大數據開發師、數據治理工程師等;17001-20000元,主要崗位是數據庫工程師、高級數據分析工程師、ETL 開發工程師等;而 200
164、01 元及以上主要是數據中心技術負責人、數據庫設計員、數據架構師等職位。首先,分地區來看數據崗位薪資情況。如圖 5-5 所示,從不同城市招聘薪資區間的數量分布來看,成都在各個薪資區間都有人才招聘的需求,以 5001-9000 元區間內最多,綿陽在 5000 元及以下、5001-9000 元、9001-13000 元和 20001 元及以上的四個薪資區間內都有招聘人才,且以9001-13000 元 的 薪 資 區 間 招 聘 需 求 最 高;瀘 州 在 5000 元 及 以 下、5001-9000 元、9001-13000 元及 13001-17000 元的四個區間內都有人才招聘需求,其中以 5
165、000 元及以下需求最多;宜賓在 5000 元及以下、5001-9000 元及 9001-13000 元的三個區間中有人才需求,5000元及以下和 5001-9000 元招聘需求持平;眉山在 5000 元及以下、5001-9000 元和 20001 元及以上的三個區間中,以 5001-9000 元薪資區間的招聘需求最高。遂寧、廣安、樂山、雅安和甘孜(二)四川省大數據人才薪資分布博覽綜合服務平臺和農業科技創新服務平臺,集成展示全省農業發展成果和特色農產品,體現對全川農業的輻射帶動作用。天府農博園主展館智慧管理平臺基于規建管運一體化的建設思路,以BIM+I0T 數字孿生技術為依托,貫穿了展館全生命
166、周期的數字化管理,實現了數字建造、數字運維、數字運營三大應用場景。此外,都江堰灌區信息化項目是智慧水利理念在灌區領域的延伸,是四川省智慧水利的重要組成部分。都江堰灌區信息化建設項目充分利用先進的計算機技術、水文模型技術、GIS 技術,深入挖掘和廣泛運用信息資源,包括信息采集、傳輸、存儲、處理和服務,結合都江堰灌區防汛減災的實際需求,構建降雨網格化數值預報系統、防汛指揮系統、水庫洪水預報調度系統、外江洪水風險分析與調度會商系統,全面提升灌區管理的效率和效能。目前,已經建設統一門戶(省廳、都江堰灌區),實現已建、在建、待建的業務系統統一登錄、統一用戶、統一認證。同時,提供一張圖、綜合運維、服務超市
167、等 30 多個公共組件和工具,實現了統一支撐,統一運維,統一數據的業務支撐能力。0%10%20%30%40%50%60%70%80%90%100%成都綿陽瀘州宜賓達州眉山德陽遂寧廣安南充樂山雅安攀枝花甘孜內江自貢資陽廣安圖 5-4 四川省各市(州)不同崗位招聘數量占比分布圖數據崗位招聘數量占比算法崗位招聘數量占比圖 5-5 四川省各市(州)數據崗位薪資分布圖0%20%40%60%80%100%成都綿陽瀘州宜賓達州眉山德陽遂寧廣安南充樂山雅安攀枝花甘孜5000元及以下5001-90009001-1300013001-1700017001-2000020001及以上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5發
168、展篇6970均在 5000 元及以下和 5001-9000 元的兩個區間內有人才需求,除遂寧對 5001-9000 元招聘需求大一些,其他市州均以 5000 元及以下招聘需求為主。攀枝花主要招聘薪資為 5000 元及以下和9001-13000 元的人才,且以 5000 元及以下招聘需求更多。其次,就算法崗位薪資情況而言,基于招聘網站常見薪資劃分,2021 年全省市州算法崗位薪資可分為 7 個區間,每個區間對應不同類別的崗位,如 5000 元及以下,主要對應人工智能數據標注工程師崗位;5001-10000 元,主要對應圖像數據分析師、中級算法工程師、圖像標注員;10001-15000 元,主要對
169、應算法工程師、數學建模工程師、數據模型工程師;15001-20000 元,主要需求為算法工程師、AI 算法工程師、深度學習算法工程師;20001-25000 元以及25001-30000 元大多以深度算法工程師、圖像算法工程師、算法工程師(圖像方向)為主;30001 元及以上以數倉模型工程師、AI 研究院院長為主。2021 年四川省大數據人才學歷指數排名全國第四,充分表明四川省從事大數據行業的人才學歷水平較高,人才自身專業素養水平較高。四川省大數據人才學歷分布依然從數據崗位和算法崗位進行詳細分析,學歷程度可分為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 4 個層次。從數據崗位來看,全省本科人才最多,其次是大專,碩
170、士和博士較少。從算法崗位來看,全省本??迫瞬抛疃?。首先,分地區來看數據崗位人才學歷要求,主要從各個城市不同學歷需求占該城市總崗位需求比重進行分析。如圖 5-7 所示,綿陽對數據崗位的人才學歷需求遍布大專到博士的各個層次,以碩士需求最多,其次是大專和本科;成都主要分布在大專、本科和碩士三個層次,本科最多,其次是大專和碩士;瀘州、宜賓、眉山和德陽均以招聘本科學歷人才為主;達州對大專人才的需求遠高于本科人才需求;遂寧和雅安對大專、本科和碩士人才均有需求,且均以本科人才需求為主;廣安、南充、樂山和攀枝花對本科人才需求更多,甘孜對大專和本科人才需求一致。如圖 5-6 所示,從不同市州的薪資分布來看,成都
171、在 7 種薪資區間均有人才招聘需求,其中以5001-10000 元及 10001-15000 元需求較多;德陽、眉山和遂寧均在 5000 元及以下、5001-10000 元及 10001-15000 元三個區間內有人才需求,均以 5000 元及以下薪資需求為主;綿陽在 10001-15000 元及 25001-30000 元兩個區間有招聘需求,10001-15000 元的需求最多;達州、廣安、廣元、涼山、巴中、南充、資陽和自貢在 5000 元及以下和 5001-10000 元兩個區間有人才需求,且均以薪資在 5000 元及以下的人才需求較多;樂山以 5001-10000 元及10001-150
172、00 元區間內的人才需求為主,以 5001-10000 元的薪資招聘需求較多;瀘州以5001-10000 元和 30001 元及以上人才需求為主,但 5001-10000 元區間內的人才招聘需求依然較多;雅安和宜賓均在 5000 元及以下和 10001-15000 元兩個區間內有人才招聘需求,但均以5000 元及以下的薪資需求為主。(三)四川省大數據人才學歷分布圖 5-6 四川省各市(州)算法崗位薪資分布圖圖 5-7 四川省各市(州)不同學歷所占數據崗位數量比重分布圖5000元及以下5001-1000010001-1500015001-2000020001-2500025001-3000030
173、001元及以上0%20%40%60%80%100%成都綿陽達州德陽廣安廣元樂山涼山瀘州眉山巴中南充遂寧雅安宜賓資陽自貢0%10%20%30%40%50%60%70%80%90%100%成都瀘州綿陽宜賓達州眉山德陽廣安遂寧南充樂山雅安攀枝花甘孜大專本科碩士博士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5發展篇7172其次,分地區來看算法崗位人才學歷要求,依然可從各個城市不同學歷需求占該城市總崗位需求比重來分析。如圖 5-8 所示,成都、綿陽和德陽對大專、本科、碩士和博士 4 個層次的人才都有需求,三個城市均對本??迫瞬判枨筝^強,本科、碩士、博士需求依次遞減;瀘州對大專人才需求較強;內江、自貢、資陽、南充、廣安
174、和達州均對大專人才需求較強。遂寧、眉山和樂山對大專、本科和碩士人才均有需求,三個城市均以招聘本科人才為主。根據 武書連中國大學排行榜,2021 年國內 772 所普通本科院校的畢業生質量評級結果,前五名為清華大學、上??萍即髮W、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北京大學。電子科技大學排名全國第六,四川第一。四川省排名前 10 的高校如表 5-2 所示。根據 2022 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數據顯示,分專業看,2021屆本科計算機類專業月收入較高,平均收入為 6886 元。具體排名如圖 5-9 所示。(四)大數據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2021 屆畢業生月收入較高的主要本科專業(前 10 位)圖 5-
175、9圖 5-8 四川省各市(州)算法崗位學歷水平分布圖信息安全17439元軟件工程27205元信息工程36871元計算機科學與技術46828元網絡工程56796元物聯網工程66697元電子科學與技術76561元微電子科學與工程86420元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96420元自動化106375元大專本科碩士博士0%10%20%30%40%50%60%70%80%90%100%成都綿陽德陽瀘州內江自貢資陽遂寧南充眉山樂山廣安達州表 5-2 2021 年四川省高校大數據專業畢業生就業質量排行榜校名本省排名畢業生質量等級電子科技大學1A+四川大學2A西南財經大學3A西南交通大學4B+四川農業大學5B西南石油大
176、學6B西南科技大學7C+西華師范大學8C+西南醫科大學9C+成都中醫藥大學10C1.畢業生質量排行榜2.畢業生薪資四川省 2021 屆高校畢業生超過 50 萬人,再創歷史新高。根據川觀智庫數據團隊對 26 所公辦本科院校 2019-2021 年畢業生進行就業率、落實率、就業單位、就業行業等的數據分析可知,2021 屆畢業生就業情況良好;從就業單位行業分布來看,2021 屆畢業生流向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增速較快(42.22%),排在省內就業增速排行榜第二名。如圖 5-10 所示。另外,統計省內開設大數據及相關專業高校的2021 屆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中關于畢業生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
177、術服務業就業率在本校占比可知,電子科技大學(52.78%)、四川大學(14.78%)、成都理工大學(16.95%)、成都信息工程大學(35.79%)、成都東軟學院(36.80%)5 所高校,畢業生在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率排在所在學校的第一名。3.四川省畢業生情況2021 年,26 所公辦本科院校共有應屆畢業生167071 人,其中包括??粕?7013 人、本科生131891 人、碩博生 28167 人。應屆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超過 90%。畢業生去向落實率超 90%8 所“雙一流”高校 2021 屆畢業生升學率近 30%,近三年升學率均超過 25%,高于省內 26 所公辦本科院校的平
178、均水平。深造意愿突破 20%“雙一流”院校畢業生在國有企業就業的比例更高,2021 屆畢業生國企就業超三成。就業選擇面更廣近三年應屆畢業生就業單位主要是民營企業、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其中民營企業是畢業生就業的主陣地。超六成畢業生在省內就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增速為 42.22%.僅排在科學研究與技術研究(89.24%)之后。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服務業就業增速快90%20%42.2%60%30%圖 5-10 2021 屆畢業生就業情況一、現狀和趨勢現狀和趨勢發展建議數字政府建設和數字經濟發展的需求帶來了對大數據人才需求的快速增長,而相關人才培養的質量、數量和速度都難以滿足現實需求,導致大數據人
179、才缺口持續增大。預計到 2025 年,全國大數據核心人才缺口預計將達 230 萬人。廣東、北京、江蘇、浙江、上海位于大數據人才發展競爭力前五位,雖然其大數據人才數量最多,質量最高,但需求量也最大。四川進入全國前十,在西部領先,大數據人才總體引育能力不斷增強,但四川省內地區差異明顯,成都市的虹吸效應加大了省內其他區域的人才缺口。06展望篇7406展望篇(一)大數據人才分布不均勻,人才缺口持續擴大在線招聘數據分析顯示,具有行業學歷或從業經歷的大數據人才受到廣泛歡迎。隨著大數據技術不斷向其他專業領域滲透,大數據產業正在向著其他產業延伸,具有行業背景知識的“跨界”復合型人才受到企業青睞。大數據所涵蓋的
180、細分技術領域極其廣泛,需要結合不同的行業不同的應用場景采用不同的技術類型,所以既要學技術,又要懂行業,而 T 型人才更能適應和滿足現階段大數據行業的人才需求。對細分行業有深刻理解,在對應領域具有豐富行業資源和經驗的大數據人才,尤其受到行業追捧。(三)大數據復合型人才受追捧據教育部發布的 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備案和審批結果 和 高等職業教育??茖I設置備案和審批結果數據顯示,2017-2021 年五年間,大數據本科專業備案數量超 900 個,呈現逐年減少的趨勢,其中 2021 大數據本科專業數量為 90 個。同時,2021 年普通高校新增備案本科大數據相關專業中,智能制造工程、智能建造、智能醫學
181、工程、智慧農業、智慧交通等專業較多,反映了大數據與實體產業融合需求增強亟需培養更多的大數據應用人才。另外,2017-2021 年這五年間,全國高職院校大數據技術專業合計備案數量達數千個,且呈逐年上升趨勢。(二)大數據學歷教育總人數增速放緩,新增人才傾向于應用型政府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6展望篇7576二、發展建議(一)豐富人才供應來源中國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2022報告數據顯示,隨著 2021 年疫情趨緩,流動人才特征逐漸恢復至疫情前水平,2021 年跨城求職者同比增加 7.4%,其中,高學歷、高收入者更有可能跨城求職。流動人才的職業主要分布在 IT 互聯網、房地產和制造業;長三角、珠三
182、角區域人才高度集聚,且高能級城市人才跨區流動性減弱?;诋a業發展基礎,超 6 成人才流向五大城市群。2021 年,長三角、珠三角人才繼續正向流入,京津冀人才凈流出趨勢放緩,川渝人才流動基本平衡,長江中游人才持續凈流出。四川省人才流動從原來總體少量凈流出變為基本均衡,并且呈現出由負轉正的趨勢。(四)四川省人才流動總體趨勢向好各市州政府根據自身發展特點制定人才培養、留用和產業發展規劃。對于欠發達地區,通過職業院校校企合作、產教融合、項目制師徒制培養大數據職業技能人才,同時加大政策引導扶持,發揮自身自然資源和成本優勢,布局大數據基礎人才產業如數據標注、數據治理等,建立適應當地發展特點的產教生態,打通
183、育人、用人、留人循環。對于工業基礎較好的地區,應該充分重視產業數字化進程,鼓勵、引導企業數字化轉型,充分重視自身大數據人才培養和吸引產業數字化人才??梢酝ㄟ^人才飛地等方式突破地域、待遇、戶籍等限制,招引人才。對于農業比重大的地區,應該利用數字技術和數字人才分區域推動農業產業數字化產供銷全鏈條升級,打造推廣“爆款”產品。發達地區應繼續做大做強需求端,為人才提供展示舞臺。強化對大數據企業的發展支持,持續做好大數據企業服務工作,搭建平臺載體、支持項目研發使得大數據企業不斷發展壯大。形成以事業集聚人才、以項目吸引人才的局面,不斷激發人才來川留川的熱情和活力。(二)因地制宜,建立適合本地特點的人才產業生
184、態(三)精準鎖定和服務人才一是進一步提高本地高校培育能力。高校應完善學科體系,創新培養模式,包括但不限于:1.充分調研大數據人才市場需求狀況,申報開設大數據相關專業、相關課程,重點院校應同時加快相關專業碩士點、博士點的申報與建設,推進大數據以及相關的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物聯網等核心技術的人才培養;2.依據產業發展需求,科學設置大數據課程體系,注重學科間的交叉融合,鼓勵其它專業學生輔修大數據相關專業,擴大大數據人才培養規模;(3)創新培養模式,充分鏈接產業資源,共建剛需人才生產線,包括引進第三方培訓服務機構,采用新型學徒制培育模式,為企業“量身定制”培訓計劃;組織校企人才交流計劃,邀請企業
185、專家去學校開展前沿技術實用教學講座;支持高校聯合大數據企業、人力服務平臺共建實習實訓基地,提高本地高校人才造血能力。二是加強國內外人才引進,打造外引人才供給線。政府應加大出臺人才引進新政的力度,從政策層面重點加強四川對青年人才的吸引力;進行引才機制創新,多渠道開展線上引才;充分利用調動人才中介機構引才積極性,對為我市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的個人和中介組織,給予引才獎勵。政府、中介結構、企業應形成聯動效應,打造外引人才供應線。高校同企業及機構合作,實現動態人才盤點,關注企業人才總量(數量、結構)、人才利用率(人才效率、績效)以及人才質量(知識、能力)等內容,及時掌握企業人力資源分布現狀。盤點結束
186、后,要進行盤點總結反饋,形成清單化,并對盤點結果進行分類匯總,為后續人才“引、培、用、留”四大關鍵環節提供支撐。打造大數據人才服務信息系統,定期要求企業報送人才數據。通過基礎數據的積累構建人才和信息流的基礎。01 建立大數據人才分類及動態盤點機制實施短期動態的大數據人才需求規劃,適應當下經濟發展轉型與產業動能轉換。搭建人才供需平臺,聯合企業共同制定人才需求清單。根據發展總體規劃,結合企業人才需求清單,動態調整人才政策,將資源配置傾斜至當季人才招引重點,有針對性的組織人才引進。結合企業實際需求,為企業解決緊缺人才的引進難題。02 制定大數據人才動態需求規劃四川省大數據人才發展藍皮書06展望篇77
187、78提升城市軟硬環境。在公園城市建設中大力提升城市環境,精筑全球英才匯聚的安逸舒適人文生態,打造消費服務街區、國際化文化街區、國際人士生活聚居區,為外地人才、國際人才提供舒適安逸、開放包容、和諧自然的安居樂土,完善社保、教育、醫療、居住等公共服務,以樂享人生的“軟環境”吸引人才。打造數字人才“學習-生活-工作”圈。通過舉辦數字創業創新大賽、交流大會、培訓會、對接會等多種形式,妥善利用資本助力,依托產業園區搭建發展平臺,不斷促進人才專業素養的提升。在發展成熟的地區建立數字技術研發孵化基地,進一步發揮高端人才的價值,從而反哺當地發展。優化城市通勤交通,聚焦上班族通勤距離遠、時間長、交通不便等問題,
188、在公共交通尚未覆蓋的辦公集聚地、高品質科創空間、產業功能區,通過新設、優化設立從園區入口至公交、地鐵站點的擺渡接駁班車或公交線路,緩解上班通勤“最后一公里”問題;依托 LBS 地圖數據,實時感知居住集聚地和辦公集聚地分離的潮汐式通勤,科學打造定制化、實時化通勤公交線路,將城市通勤時間控制在 45 分鐘之內,提升通勤便利性、生活幸福感。有條件的城市可打造 10-15 分鐘的數字園區生活圈,建設集聚政務服務、衛生服務、文教服務一體的新型智慧社區,為園區人才提供“一站式生活服務”。(四)打造人才宜居環境促進人才補貼由“獎勵人才個體”轉向“激勵用人主體”。對大數據核心領域重點企業,將部分人才招引補貼落
189、位于企業,對于龍頭企業,實行“一企一策”的企業人才補貼政策。推進人才培育從“企業主導”到“政企聯動”,將培育資源、補貼經費和人才計劃名額等讓渡給用人企業。打造“科創積分制度”。積分可在消費、醫療服務場景、教育、人才評價、人才貸等場景中,全面激發人才創新活力。創新“人才貸”“科創貸”模式,依托專業化銀行,推廣應用專利、知識產權金融服務產品。完善人才評價和創業容錯機制。加強對未認定新興數字職業的先行先試,探索新興數字專業職業能力認定和職稱評價機制,打通政府、高校、行業、企業對新興數字人才的評價體系,客觀認可青年人才創新創業的價值和成果。(五)完善城市創新創業生態打造集聚行業知名技術專家、管理人才、領軍人物、知名獵頭、知名智庫專家的城市戰略部門,以市場化邏輯組織運營,在全球建立大數據人才雷達網絡,引薦高級新職業人才,強化項目聚才、社團薦才、專場招才、中介獵才、以才(團隊)引才等多渠道引才方式,蓄積海量新職業人才資源。03 構筑人才招引雷達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