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藥行業合成生物學深度報告:合聚萬物成致未來-230206(5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醫藥行業合成生物學深度報告:合聚萬物成致未來-230206(51頁).pdf(5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合成生物學深度報告:合聚萬物,成致未來證券研究報告證券分析師:朱國廣執業證書編號:S0600520070004聯系方式:證券分析師:周新明執業證書編號:S0600520090002聯系方式:2023年2月6日1核心邏輯合成生物學造通過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標地設計、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可以實現以合成生物為工具進行物質加工與合成的新型生產制造方式。合成生物學造通過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標地設計、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可以實現以合成生物為工具進行物質加工與合成的新型生產制造方式。合成生物學受益于基因合成、編輯等領域內的長足進步,逐漸發展成了以“設計-構建-測試-學習”(DBTL循環)為核心的研發模式和發酵為主導的放
2、大生產模式。合成生物學由于存在多學科交叉、對技術、成本控制、研發人員要求高,具有強壁壘屬性。根據麥肯錫研究,生物制造的產品可以覆蓋 60%化學制造的產品,未來生物制造的方式有望對未來醫藥、化工、食品、能源、材料、農業等傳統行業帶來巨大影響。溫室氣體減排、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政策支持、資金流入等多重因素下推動行業高速發展。溫室氣體減排、技術進步、成本下降、政策支持、資金流入等多重因素下推動行業高速發展。在全球氣溫上升,對于新的生產方式迫切需求的情況下,合成生物制造有望成為最優解。合成生物學在底層技術的進步和成本下降下,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同時政府政策對于產業的鼓勵不言而喻,在資本推動下合成生物學
3、行業迎來了高速發展的時機。根據麥肯錫的分析,預計在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學每年帶來的經濟影響將達到1.8至3.6萬億美元,到 2025 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影響將達到1000億美元。據CB Insights的預測,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為53億美元,到2024年將擴容至約189億美元,2019-2024 CAGR為28.8%。從研發、選品、放大生產三個維度看合成生物學公司,擁有集成性的研發平臺,所選品種下游市場應用場景豐富、產品間具有協同作用的從研發、選品、放大生產三個維度看合成生物學公司,擁有集成性的研發平臺,所選品種下游市場應用場景豐富、產品間具有協同作用的選
4、品策略,放大生產能力技術完善的公司是行業的標桿。選品策略,放大生產能力技術完善的公司是行業的標桿。從全球平臺型合成生物學龍頭公司Ginkgo Bioworks來看,平臺型合成生物學企業在外延并購上積極,以期完善平臺能力,形成業務能力閉環。投資建議:投資建議:關注在合成生物學風口下提供上游底層技術服務的公司:關注在合成生物學風口下提供上游底層技術服務的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基因合成領域)、百奧賽圖(基因編輯領域)、華大智造(基因測序領域)關注在研發、選品、放大生產三個維度具有競爭力的平臺型和產品線合成生物學公司:關注在研發、選品、放大生產三個維度具有競爭力的平臺型和產品線合成生物學公司:凱賽生物
5、、華恒生物、華熙生物、川寧生物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產品研發風險,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風險,市場競爭加劇風險,原材料成本上升風險,政策風險,地緣政治風險kUhUuWtVhZeX9W9UqV9YbRaOaQmOpPmOnOfQnNnPfQqQoRaQmNqQwMmQmOMYoNpO研究目錄1、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2、技術革新,制造升級,合成生物正當時3、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4、選股思路35、風險提示與免責聲明1.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41.1 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學是指采用工程科學研究理念,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標地設計、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創建賦予非
6、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合成生合成生物學是指采用工程科學研究理念,對生物體進行有目標地設計、改造乃至重新合成,創建賦予非自然功能的“人造生命”,合成生物制造是以合成生物為工具進行物質加工與合成的生產方式,有望徹底變革未來醫藥、化工、食品、能源、材料、農業等傳統行業。物制造是以合成生物為工具進行物質加工與合成的生產方式,有望徹底變革未來醫藥、化工、食品、能源、材料、農業等傳統行業。合成生物學內涵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1)自上而下:目標導向的構建”人造生命”,使用代謝和基因工程技術為活細胞賦予新功能,“人工基因組”是其核心內容,大片段基因組操作、改造以及大規模、高精度、低成本DNA合成是關鍵技術;2
7、)自下而上:通過將“非生命”生物分子成分聚集在一起在體外創建新的生物系統,元件標準化模塊構建底盤適配的線路以及對生命過程的途徑、網絡組成及其調控、設計與構建是核心內容,人工線路構建平臺是其關鍵技術。自下而上的最小細胞系統構建自下而上的最小細胞系統構建自上而下的改造細菌生產天然產物自上而下的改造細菌生產天然產物來源:天然產物的合成生物學研究,MaxSynBio:Avenues Towards Creating Cells from the Bottom Up,東吳證券研究所51.1 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進入進入21世紀,合成生物學世紀,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可分為的發展可分為4個階段:個階段:
8、1.創建時期(2000-2003 年):產生了許多具備領域特征的研究手段和理論,特別是基因線路工程的建立及其在代謝工程中的成功運用;2.擴張和發展期(2004-2007 年):工程技術進步較緩慢,領域有擴大趨勢;3.快速創新和應用轉化期(2008-2013 年):這一階段涌現出的新技術和工程手段使合成生物學研究與應用領域大為拓展;4.發展新階段(2014 年后):工程化平臺的建設和生物大數據的開源應用相結合,全面推動生物技術、生物產業和生物醫藥“民主化”發展。2000-2021 年合成生物學的四個階段和代表性進展年合成生物學的四個階段和代表性進展來源:中國科學院,東吳證券研究所61.1 合成生
9、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學的目的是設計符合標準的生物系統,基于工程設計原則利用工程可預測性控制復雜系統構建的“設計合成生物學的目的是設計符合標準的生物系統,基于工程設計原則利用工程可預測性控制復雜系統構建的“設計-構建構建-測試測試-學習”循環學習”循環(DBTL)逐漸成為合成生物學的核心策略)逐漸成為合成生物學的核心策略。生命系統具有高度的復雜性,人工設計的基因線路需要海量工程化試錯實驗去實現預設功能。這就需要用到“設計-構建-測試-學習”(DBTL)循環過程這一工程原理。在生物制造領域,DBLT循環四個階段循環往復可以成功構建需要的細胞,生產出合適的產品。設計:設計:合成生物學DBT
10、L策略的基礎,在遵循一定的規則下利用現有的標準化生物元件對基因、代謝通路或基因組進行理性設計;相關技術:相關技術:生物元件庫、計算機輔助設計、代謝通路合成生物學從核心DBTL循環到以發酵為主的放大生產方式來源:OECD,東吳證券研究所構建:構建:在生物系統中對目標基因進行操作,構建細胞工廠,該過程包括DNA合成,大片段組裝以及基因編輯;相關技術:相關技術:DNA合成、DNA拼接和組裝、基因編輯、基因測序測試:測試:由于邏輯線路及模塊化的代謝途徑在通過理性或非理性設計后,都會存在大量的突變體或候選目標,因此通常需要高效、準確和經濟的檢測,生成相應數據,評估構建的細胞工廠的實用性;相關技術:相關技
11、術:微流控技術、酶活性測定、無細胞系統學習:學習:利用測試數據,學習并隨機搜索更有效地推進循環實現預期目標的原則,為下一個循環改進設計提供指導;相關技術:相關技術:數據收集、數據分析、機器學習、建模通路分析宿主修飾宿主選擇通路選擇實驗設計機器學習分部組裝模塊組裝篩選分析放大生產擴大生產驗證生產小規模生產實驗室規模發酵縮小規模生物鑄造廠生物鑄造廠生物精煉廠生物精煉廠71.1 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底盤細胞:底盤細胞:底盤細胞是合成生物學的“硬件”基礎,其中常用的模式微生物有釀酒酵母、大腸桿菌、枯草芽孢桿菌、谷氨酸棒桿菌等。不同的模式微生物具有特定的優缺點,因此被應用于不同產物的生產。相關技
12、術:相關技術:菌株改造、菌株選擇發酵工程:發酵工程:根據生產流程可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上游工程主要為菌種的選育和改造,以獲得生產性能良好的菌株;中游則為發酵過程控制,通過對發酵過程中各種參數的采集、分析和反饋,以達到生產最佳發酵條件;下游則是對產品的分離和純化,采用多種技術將發酵產品從發酵液或者細胞中分離、純化出來,在達到特定標準后制成產品。生產規模上發酵體積每增加10倍,生產成本下降37%-60%。大規模發酵罐需要機械攪拌以保證基質、氧氣和熱量的均勻分布,同時需要防范發酵過程中的染菌風險。來源:食品與生物技術學報,東吳證券研究所模式微生物優點適用范圍產品應用大腸桿菌發酵周期短、遺傳背
13、景清晰、基因編輯工具及代謝調控策略成熟非糖基化重組蛋白表達系統類胡蘿卜素、紫杉醇、青蒿素枯草芽孢桿菌蛋白質分泌系統出色,有典型的芽孢形成能力、細胞分裂以及生物膜系統微生物機理研究首選微生物之一核苷酸、維生素、透明質酸、抗生素釀酒酵母遺傳背景及代謝機制清晰、有較好的 pH及滲透壓耐受性蛋白質、萜類、芳香族化合物乙酰輔酶 A、香葉醇、胰島素、檸檬烯、白藜蘆醇巴斯德畢赤酵母極佳的蛋白分泌能力、優異的翻譯后修飾、胞外內源性蛋白極少異源蛋白的表達人促紅細胞生成素、人血清蛋白、膠原蛋白常見模式微生物常見模式微生物現代發酵工藝的組成現代發酵工藝的組成81.1 合成生物學造物致知,造物致用合成生物學借助菌株構
14、建實現生物法合成高價值產物,替代傳統化學合成法,從技術源頭實現降本增效。合成生物學借助菌株構建實現生物法合成高價值產物,替代傳統化學合成法,從技術源頭實現降本增效。以維生素B12(VB12)為例:化學合成法:化學合成法:經典VB12化學合成方法將VB12結構拆分為含有氰基(CN)和溴原子(Br)的片段(片段1)和含有環狀硫代酰胺的片段(片段2)通過會聚反應合成,片段1需要通過以()-樟腦 和2,3-二甲基-6-甲氧基吲哚為起始物完成全合成,片段2以丁二烯和3-甲基-4-羰基-戊-2-烯酸為起始物完成全合成,最后再完成片段1和2的全合成。該方法缺點在于有機反應步驟多,合成路線太長,無法進行大量制
15、備。缺點在于有機反應步驟多,合成路線太長,無法進行大量制備。生物合成法:生物合成法:2018 年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技術研究所在大腸桿菌中實現了VB12的從頭合成,首先解析VB12好氧合成路徑中鈷螯合與腺苷鈷啉醇酰胺磷酸的合成機理,將來源于5 種細菌中的28 個基因在大腸桿菌細胞中成功異源表達,并按其人工合成途徑劃分為5 個模塊進行人工途徑組裝,最終實現VB12的從頭合成,通過途徑優化和發酵過程調控,產量達到307.00 g/g 干細胞菌體,合成菌種發酵周期僅為工業生產菌株的1/10,極具工業應用前景。VB12化學合成示意圖化學合成示意圖VB12從頭生物合成示意圖從頭生物合成示意圖來源:合成
16、生物學,中草藥,東吳證券研究所91.2 合成生物學強科技屬性構筑高壁壘合成生物學具有強科技屬性,從微觀的合成生物學具有強科技屬性,從微觀的基因合成到宏觀的放大生產的發酵工程基因合成到宏觀的放大生產的發酵工程存在大量存在大量know-how,技術壁壘高。,技術壁壘高。1.產業鏈前端以基因編輯相關技術公產業鏈前端以基因編輯相關技術公司為主,司為主,為元件構建提供技術支撐,技術要求包括基因合成、編輯、組裝、測序等,國內主要代表公司有金斯瑞生物科技、諾禾致源。2.中端以合成生物學平臺公司為主,中端以合成生物學平臺公司為主,通過搭建技術平臺,形成項目經驗積累,為下游客戶提供研發支撐,國內主要代表公司有弈
17、柯萊、藍晶微生物。3.后端則以產品型公司為主,后端則以產品型公司為主,主導產品的放大生產與下游市場應用,市場可延伸至醫療、化工、食品、農業等多種領域,國內主要代表公司有凱賽生物、華恒生物、川寧生物、博雅輯因等。應用層應用層軟件軟件/硬硬件層件層工具層工具層 開發產品或服務開發產品或服務新藥開發精細化工品工業酶生物材料生物農藥技術食品/飲料生物基化學品基因治療新藥發現微生物藥植物天然代謝產物 生物體設計與自生物體設計與自動化平臺動化平臺提供數據標準相提供數據標準相應的軟件與硬件應的軟件與硬件云端生物代工廠(Bio-Foundry)DNA元件設計軟件高通量、自動化實驗室設備微流控大數據與機器學習工
18、程設計工程設計自動處理系統自動處理系統合成與測試手段合成與測試手段 開發使能技術開發使能技術提供必要的工具提供必要的工具和基礎原料和基礎原料DNA/RNA合成DNA測序DNA元件庫模式生物庫工具酶基因編輯服務(CRISPR-Cas9)合成生物學產業鏈合成生物學產業鏈來源:躍為資本,頭豹研究院,東吳證券研究所101.2.1 合成生物學關鍵底層技術DNA的合成、編輯、組裝、測序DNA合成成本下降速率快過摩爾定律,合成片合成成本下降速率快過摩爾定律,合成片段長度、精度大幅提升推動基因合成下游應用段長度、精度大幅提升推動基因合成下游應用:1)20 世紀 80 年代開發的基于亞磷酰胺的 DNA 合成法為
19、 DNA 合成儀的創制奠定了基礎,之后三種芯片式原位合成技術(光刻合成、電化學脫保護合成、噴墨打?。┖统咄亢铣杉夹g相繼被開發出來,推動了合成DNA效率的提升和成本的下降,2021年每Mb堿基合成的平均費用已由2001年的超過5000美元下降至0.006美元,未來隨著第四代酶促合成技術的發展和成熟,DNA合成有望進一步降低成本,實現更大規?;a;2)目前工業化DNA合成工藝通常從化學合成寡核苷酸起始,更長的DNA分子是以寡核苷酸為原料通過酶促反應逐步拼接和組裝得到,寡核苷酸單步合成效率雖然已高達99.5%,但合成長度達到200 bp時產率即降至約35%,由于該產率雜質過多難以純化得到目的片
20、段,而要合成kb級長度的寡核苷酸單步合成效率必須達到99.9%以上才能獲得同樣的產率,隨著微陣列式DNA合成技術的出現,合成所需的反應濃度更低(飛摩爾級),同時保證了成本和合成的準確度,當該技術目前主要缺陷在于合成錯誤率較柱式法更高,仍有進一步提升的空間。來源:Nature Reviews Chemistry,東吳證券研究所基因合成技術進步逐漸彌補基因讀取與基因寫入的差距基因合成技術進步逐漸彌補基因讀取與基因寫入的差距111.2.1 合成生物學關鍵底層技術DNA的合成、編輯、組裝、測序基因編輯基因編輯:在生物體的基因組中特定位置插入、刪除、修改或替換DNA?;蚓庉嬕蕾囉诮涍^基因工程改造的核酸
21、酶,也稱“分子剪刀”,在基因組中特定位置產生位點特異性雙鏈斷裂(DSB),誘導生物體通過非同源末端連接(NHEJ)或同源重組(HR)來修復DSB,人工主導或干擾這個修復過程就可以把特定DNA序列進行刪除或者插入外源基因?;蚓庉嫾夹g的迭代:基因編輯技術的迭代:1996年,第一代代基因編輯技術,經基因工程改造的鋅指核酸酶(ZFNs)被設計出來,開啟人工改造生命體的旅程。2009年,第二代基因編輯技術類轉錄激活因子效應物核酸酶(TALENs)誕生。但前兩代技術構建周期長,步驟繁瑣,難以進行高通量基因編輯,極大限制了其推廣應用。直到2012年,CRISPR技術橫空出世,與ZFNs和TALENs技術相
22、比,CRISPR/Cas9的設計要簡單得多,而且成本很低,對于相同的靶點,CRISPR/Cas9有相當甚至更好的靶向效率。CRISPR/Cas9:實現基因編輯能力的重大飛躍。:實現基因編輯能力的重大飛躍。作為第三代基因編輯技術,相比前兩代,其優勢明顯:1)構建簡單方便快捷,適用于任何分子生物實驗室;2)用于基因組的點突變編輯優于ZFN或TALEN;3)CRISPR/Cas9精確的切口酶活性用于基因治療安全性高于ZFN或TZLEN。根據頭豹研究數據,2016-2018年,中國年,中國CRISPR/Cas9行業市行業市場規模(按銷售額統計)從場規模(按銷售額統計)從9.7億元人民幣增長至億元人民幣
23、增長至24.8億元億元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人民幣,年復合增長率高達59.6%。技術ZFNTALENCRISPR/Cas9原理鋅指蛋白(ZFP)識別特異的堿基序列,FokI通過N端與ZFP連接,發揮切割DNA作用與ZFN類似,由特異性識別目標序列的TALE蛋白和介導切割的Fok內切酶組成CRISPR為有規律地排列的短回文重復序列,Cas9使用CRISPR 序列作為指導來識別和切割與 CRISPR 序列互補的特定 DNA 鏈核酸酶FokIFokICas9結構蛋白質蛋白質具有20個核苷酸的sgRNA尺寸1 kb3 kb0.1 kb(sgRNA)+4.2 kb(Cas9)靶向專一性ZF能識別特定的
24、3個連續堿基對,串聯ZF的數量改變決定ZFN的識別特異性。一個TALE基序識別一個堿基對Cas9識別與 CRISPR 序列互補的特定 DNA 鏈目標序列要求2個 ZFN2個TALEN與 Cas9 蛋白互補的 sgRNA基因庫的建造難難可行工程化難易度難一般容易重復難易度難一般容易成本低低很低成功率低高高不同基因編輯技術對比不同基因編輯技術對比來源:Genome Editing:Revolutionizing the Crop Improvement,基因組的“讀-改-寫”技術,東吳證券研究所121.2.1 合成生物學關鍵底層技術DNA的合成、編輯、組裝、測序DNA組裝:技術相對成熟,低成本、自
25、動化、一體化是未來發展方向。組裝:技術相對成熟,低成本、自動化、一體化是未來發展方向。受到技術的限制,DNA片段從頭合成的長度有限,更長基因或基因組有賴于通過核苷酸片段的酶促組裝或體內組裝獲得,通常使用的寡核苷酸組裝方法有兩種:連接酶組裝法(ligase chain reaction,LCR)和聚合酶組裝法(polymerase cycling assembly,PCA)。使用短初始片段組裝染色體或基因組長度DNA所需的分層組裝次數較多,過程中所需的克隆挑選和測序等質控成本也會相應增多,具有低成本、自動化和一體化特性的微流控組裝體系將成為寡核苷酸體外合成和組裝整合平臺開發的方向。DNA測序:測
26、序技術不斷迭代,測序成本、長度、速度均得到指數級提升。測序:測序技術不斷迭代,測序成本、長度、速度均得到指數級提升。DNA 序列決定了 DNA 分子中核苷酸排列順序。大規?;蚪M測序工作可以提供有關自然界生物的信息,幫助合成生物學家從中構建生物元件和裝置,同時測序可以驗證制造的系統是否符合預期以及快速、廉價和可靠的測序可以促進所合成的生命系統的快速檢測和鑒定。DNA測序技術在過去幾十年間得到了快速的發展,從最初的Sanger測序發展到四代納米孔測序,基因測序成本也由2001年每基因組的接近1億美元下降至2021年的0.006美元。隨著技術的迭代,讀長長度、測序速度等都有了質的飛躍。來源:Nat
27、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前瞻產業研究院,東吳證券研究所基因組測序技術迭代下測序長度、速度均不斷提高基因組測序技術迭代下測序長度、速度均不斷提高代際劃分經典平臺技術類型特征精準度讀長長度測序時間通量第一代ABI/LIFE3730ABI/LIFE3500Sange測序/長片段測序測序時間長,長度為1000 bp,錯誤來源引物/擴增99%400-900 bp1.6M0.2 Mb/run第二代Roche454焦磷酸反應無法識別成簇堿基,錯誤來源插入/缺失99%200-600 bp2h-3d0.45 Gb/runIllumina HiSeq/MiSeq
28、可逆鏈終止反應讀長短,后端數據分析要求高99%50-150 bp2h-3d750-1500 Gb/runLife Solid連接測序讀長短,后端數據分析要求高,錯誤來源替換99%50 bp2h-3d30-50 Gb/run第三代PacBio Sequel單分子測序/半導體測序超長讀長,均一覆蓋度,避免PCR擴增,出錯率較高90%10000-15000 bp(Max40000 bp)2h0.5-9 Gb/run瀚?;騿畏肿訙y序-99%-第四代Oxford Nanopore Technologies納米孔測序當前錯誤率較高,邊緣位點檢測易出錯90%平均讀取長度5400 bp,最長300 kb1.
29、2-2h30-400 bp/秒131.2.2 合成生物學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加速研發各個環節人工智能逐步應用于合成生物學領域,提升研發效率,擴大研發可能,降低研發成本。人工智能逐步應用于合成生物學領域,提升研發效率,擴大研發可能,降低研發成本。隨著合成生物學的發展,對于人工智能相關技術的需求將逐漸提升,當前,人工智能已在原件工程、基因線路、代謝工程、基因組工程中廣泛應用,將合成生物各個環節的工作效率大大提升,成本明顯降低,成功縮短研發周期并擴大研發可能。目前關注較多的Deep Mind宣布其Alpha Fold 平臺已經可以預測的蛋白質結構超過2億,來自于100萬個物種,而之前PDB數據庫中可預
30、測結構的蛋白質大約為15萬種?;贏lphafold2,科學家有望設計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更高有望設計出自然界不存在的具有更高催化效率的或是具有未知催化功能的酶,從而開發出更加高效的代謝線路或是合成自然界中目前無法生物合成的物質。催化效率的或是具有未知催化功能的酶,從而開發出更加高效的代謝線路或是合成自然界中目前無法生物合成的物質。但人工智能在合成生物中的應用仍處在初期,應用常常局限在大腸桿菌和釀酒酵母,DBTL全循環實現智能化也為數不多,仍在數據、算法、評估指標等方面存在局限與挑戰。人工智能應用于合成生物學的挑戰AlphaFold 蛋白質結構數據庫:從近 100 萬個結構到超過 2 億個結構
31、來源:Deepmind,集成技術,東吳證券研究所141.2.2 合成生物學與人工智能相結合,加速研發各個環節利用人工神經網絡設計基因線路利用人工神經網絡設計基因線路ProteinGAN設計功能蛋白序列設計功能蛋白序列自動化合成微生物平臺概覽自動化合成微生物平臺概覽元件工程:元件工程:人工智能技術可改善生物元件的鑒定和功能注釋效率,加快天然生物元件優化速度,為人類從頭設計基因原件、蛋白質元件提供可能。例:例:利用生成對抗網絡設計功能蛋白序列、在大腸桿菌中設計啟動子?;蚓€路:基因線路:基因線路通常需要進行多次、長時間的調試才能正常運行,且無法確定其穩定性和對底盤細胞的其他影響。而計算機仿真策略可
32、確定設計出來的線路可以執行哪些任務,并通過修改參數以實現所需的功能。例:例:利用人工神經網絡設計基因線路代謝工程:代謝工程:傳統的設計從海量信息中找到合適的改造靶點非常困難。人工智能的集成建模方法有助于在代謝網絡建模時兼顧動力學、調節作用、替代模型結構和參數集合等因素。同時人工智能可以參與到自動化DBLT平臺的構建。例:例:集成機器人平臺BioAutoMata用于 DBTL 循環優化番茄紅素的生物合成途徑?;蚪M工程:基因組工程:人工智能在基因組編輯、合成,微生物組或群落的設計均能發揮輔助作用。例:例:利用貝葉斯計算等方法自動設計合成微生物群落。來源:Nature Machine Intell
33、igence,BioRxiv,Nature Communication,東吳證券研究所151.2.3 自動化推動合成生物學更快走向工業化自動化加速合成生物學平臺建設,以此為基礎促進行業整合,加速產品研發。自動化加速合成生物學平臺建設,以此為基礎促進行業整合,加速產品研發。自動化技術越來越多地被應用于合成生物學和代謝工程,一般構建一個含有較為簡單的合成代謝途徑的細胞工廠需要至少10個單獨的DNA模塊,這些模塊必須經過多次重新配置工序,才能使細胞工廠生產所需的產物,手工構建既不切實際且又耗時,而自動化可以在細胞工廠設計過程中提供高效、標準化的解決方案。目前主要的挑戰在于,在給定的經過遺傳改造的宿主
34、細胞中,在理解每種基因修飾對宿主最終表型影響的同時還需要快速、有效的對植入的遺傳分子進行檢測。生物鑄造廠擁有在集成的分子生物學設施中處理大量遺傳結構的能力,由機器人液體處理機控制,結合高通量分析并由專用軟件支持。目前生微生物操作自動化平臺一般原型微生物操作自動化平臺一般原型質??焖贅嫿?、改造、純化、處理和基因分型的自動化基因組工程質??焖贅嫿?、改造、純化、處理和基因分型的自動化基因組工程物鑄造整個工作流程仍沒有完全實現自動化,也尚未完全整合到DBTL循環中,構建單元工廠的中間步驟(需要大量優化)大多在平臺外部手動操作。隨著以Bioworks、Ginkgo等平臺型合成生物學企業的出現,自動化需求
35、將逐步提升,進一步帶動行業增長。來源:Trends in Biotechnology,東吳證券研究所161.3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下游空間廣闊合成生物學具有豐富的應用領域合成生物學具有豐富的應用領域:1.生命健康:生命健康:合成生物學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廣泛,包括創新治療療法(細胞免疫療法、RNA 藥物、微生態療法、基因編輯相關應用)、體外檢測、醫療耗材、藥物成分生產和制藥用酶等諸多方向。2.化學品、材料和能源:化學品、材料和能源:合成生物學在化工領域的應用主要包含材料和化學品、化工用酶、生物燃料等方向,例如,生物可降解塑料、生物燃料(生物柴油、燃料乙醇)等;3.農業:農業:合成生物學在農業
36、領域的應用主要涉及作物增產、蟲害防治、動物飼料及作物改良等方向,例如,利用微生物固氮來幫助作物增產,通過生物發酵生產蛋白質為牲畜提供蛋白飼料,利用基因編輯技術改良作物等。4.食品:食品:合成生物學在食品領域的應用包含肉類和乳制品、飲品、食品安全、調味劑和添加劑等多個方向。5.消費品:消費品:涉及寵物食品、皮革、護膚品等方向。合成生物學部分應用實例來源:Synthetic/Engineering Biology:Issues for Congress,東吳證券研究所171.3.1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生命健康領域的十大方向合成生物學在醫療健康多個細分領域得到廣泛應用。合成生物學在醫療健康多個細分領
37、域得到廣泛應用。不僅可以通過設計全新的細胞內代謝途徑,使醫藥產品能夠通過微生物細胞利用廉價糖類等原料進行合成,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疾病和致病機制,進行人工設計、構建適宜的治療性基因回路,在載體的協助下植入人體,通過糾正機體有功能缺陷的回路,實現治療疾病的目的。層面方向內容實例分子層面疾病機制的認識為病原體的分析、疾病機制的研究提供了全新的視角。H1N1 病毒基因組以重組的形式重建原發性無丙種球蛋白血癥模型建立合成疫苗通過合成生物的生物設計,直接設計mRNA、DNA疫苗,通過重編程基因以產生減毒病毒。輝瑞生物科技的mRNA疫苗基因治療(工程化設計)改造遞送載體,降低載體免疫原性、增強靶向遞送。作為基
38、因治療的療法本身,合成基因回路,默、激活和調整所需基因表達的能力。腺相關病毒(AAV)載體的改造工程噬菌體/病毒療法使用噬菌體來對抗細菌病原體。通過工程化改造,來使其靶向特定的病原體和病理機制。工程化改造大腸桿菌特異性噬菌體T7 來增強其殺菌能力細胞層面疾病診斷通過在細胞中設計傳感電路,在發生疾病時,對體內相關的生理分子波動的檢測與感應。胃腸出血檢測器工程微生物療法伴隨診斷,工程化改造微生物用于活體生物療法。苯丙酮尿癥管線改造大腸桿菌Nissle 1917 表達相關酶來幫助機體代謝苯丙氨酸細胞療法工程化改造 CAR 分子進入 T 細胞使其具有額外的抗原特異性來重新定向靶細胞。工程T細胞(CAR
39、-T)藥物發現與生產藥物發現設計基因回路,篩選特異藥物。藥物生產改造細胞生物合成小分子藥物、單克隆抗體等。新型抗結核化合物2-苯乙基丁酸酯抗瘧疾藥物青蒿素前體的生物合成生態層面微生物群落療法合成微生物群落,實現復雜生理功能治療疾病。改善艱難梭菌感染、自身免疫病、炎癥性腸病治療和輔助癌癥免疫治療器官異種移植器官異種移植通過合成生物學技術,克服排斥反應等,實現器官的異種移植。一位 57 歲的男性患者在馬里蘭大學醫學中心接受了基因編輯豬心臟的移植手術合成生物學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合成生物學在醫療健康領域的應用來源:解碼合成生物,東吳證券研究所18合成生物學可優化化學品和材料的生產能力與效率。合成生物
40、學可優化化學品和材料的生產能力與效率。隨著合成生物學快速發展,對細胞代謝和調控認知的深入以及技術手段的進步,使得優化改造、從頭設計合成高效生產菌種成為可能,可再生化學品與聚合材料的生產能力與效率大大提升,與此同時可大幅減少原材料和能源消耗,大幅降低生產成本。材料領域相關公司產品:耐用生物膜:材料領域相關公司產品:耐用生物膜:Zymergen開發了一種透明的生物膜,這種生物膜薄、柔韌、耐用,可用于在智能手機、電視屏幕和皮膚等多種表面傳輸觸摸。智能包裝:智能包裝:Infarm創造了一種可在物體周圍折疊的可再生塑料。Earthpac利用馬鈴薯加工廢水中的淀粉生產可生物降解的餐具和托盤。合成生物的能源
41、應用:合成生物的能源應用:以農林廢物資源、城市有機垃圾資源,合成氣和CO2等為原料,利用人工設計的合成生物生產獲得的不同產品類型的能源產品。合成生物能源包括生物乙醇、生物柴油、高級醇等生物液體燃料、生物沼氣(甲烷)、生物氫氣及生物電等。目前全球至少有60多個國家開始推行生物能源,其中巴西、美國、歐盟貢獻了全球消費量的84%。1.3.2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化學品、材料和能源領域合成生物能源合成生物能源合成生物材料合成生物材料來源:合成生物學技術在材料科學中的應用,合成生物能源的發展狀況與趨勢,東吳證券研究所19在農業領域有三大主要應用:在農業領域有三大主要應用:1)農業產量主要受限于光捕獲效率
42、、生物量積累效率和收獲指數等。目前,植物的光捕獲率已接近最大理論值,且大幅度提高收獲指數已無可能。但合成生物可以通過提高光合碳同化效率如提高合成生物可以通過提高光合碳同化效率如提高Rubisco酶活性、引入碳濃縮機制和減少碳損耗酶活性、引入碳濃縮機制和減少碳損耗,以及提高以及提高光能利用效率等提高農業產量。光能利用效率等提高農業產量。2)合成生物可以通過構建人工高效固氮體系為農作物提供氮源)合成生物可以通過構建人工高效固氮體系為農作物提供氮源,從而部分替代或大幅度減少化學氮肥的使用,減輕水體富營養化和大氣污染等問題。3)植物合成生物學可以通過改造現有代謝途徑或者從頭合成新的人工代謝途徑對作物進
43、行改良或者獲得新的代謝產物,提高作物營養價值,規?;a天然產物。提高作物營養價值,規?;a天然產物。相關公司產品:相關公司產品:Pivot Bio研發出了針對玉米作物的微生物固氮產品,促使特定的微生物在作物根部釋放氮,以滿足作物日常氮需求。1.3.3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農業領域Pivot Bio的工作的工作合成生物學在農業中的應用合成生物學在農業中的應用來源:Synthetic biology:A powerful booster for future agriculture,Pivot Bio公司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201.3.4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食品領域合成生物學可以提高食品生產
44、的資源轉化效率。合成生物學可以提高食品生產的資源轉化效率。合成生物學可以通過使用程序化的單克隆細胞工廠、工程微生物群落或無細胞生物合成平臺來改善食品生產。這有利于擺脫傳統農牧業的弊端,同時提高資源轉化效率。世界資源研究所分析,到2050年,相比2010年糧食缺口高達56%。牛奶和肉類的需求將更大。合成肉類:合成肉類:合成肉包括植物蛋白生產的植物肉、動物細胞培養的養殖肉以及其他可持續蛋白生產的肉類類似物(如藻類和真菌蛋白質)。植物肉利用大豆、小麥、豌豆等合成。養殖肉又稱體外肉,通過將動物的胚胎干細胞或肌肉組織在生物反應器中增殖,然后用支架或微載體獲得特定的肌纖維和大塊組織。無動物生物工程奶:無動
45、物生物工程奶:使用大腸桿菌或酵母細胞工廠培養牛奶的主要成分,乳清蛋白、酪蛋白等,然后將純化的蛋白與水、脂肪以及其他成分(低聚糖、維生素等)混合即可制成合成牛奶。食品添加劑:食品添加劑:用細胞工廠生產取代傳統的植物提取甜味劑等。合成肉類合成肉類合成生物學在食品工業中的作用合成生物學在食品工業中的作用來源:Synthetic biology for future food:Research progress and future directions,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2022 Tech Trends Report Briefing:Synthetic Biolo
46、gy,Biotechnology&AgTech,東吳證券研究所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02050農作物產量(每年萬億卡路里)農作物產量(每年萬億卡路里)211.3.4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在各領域的應用將持續發展,需求不斷擴大領域與案例創新領域轉化能力上下游合作價值鏈轉變并調整業務戰略生物分子生物系統生物機器界面控制度精度提高改造生物能力增強研發通量、產量增加生物計算機之前的接口潛力加大生命健康健康保險;輔助服務POCT推廣;更多藥物從治療走向治愈減少媒介傳播傳染病基因治療新藥物開發農業、食品食品零售和飯店;房地產;物流周期調整;環境友好肉類價值鏈轉變;產業鏈可
47、能整合動植物育種植物CRISPR基因工程植物蛋白質工程、人造肉微生物數據優化農業投入消費品、服務健康保險;醫療保健價值鏈上移;數據服務DTC基因測試微生物美容基因工程寵物基于組學數據個性化健康服務材料、能源、化工時裝和化學品;電子價值鏈壓縮;平臺型企業原料新生物路線改進工業酶工藝新型材料來源: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東吳證券研究所合成生物學在各領域的應用前景合成生物學在各領域的應用前景221.3.4 合成生物應用場景豐富在各領域的應用將持續發展,需求不斷擴大2020 年以前2020-2030 2030-20402040 以后生命健康病原體篩查液體腫
48、瘤的CAR-T細胞療法基因驅動預防媒介傳播疾病干細胞產生的可移植器官無創產前檢查液體活檢實體瘤的CAR-T細胞療法用于醫學目的的胚胎編輯農業、食品輔助育種植物基蛋白質培養肉通過增強光合作 用加快生長的基 因工程作物安全性和真實性的遺傳追蹤作物微生物組診斷和益生菌治療可以更快生長的基因工程動物消費、服務DTC基因測試基于遺傳和微生物組的個性化膳食服務基于組學數據的個人健 康、營養和健康狀況的生 物監測傳感器基因治療(如皮膚衰老)DTC 基因測試:關于健康和生活方式的特殊護理材料、能源、化工新的生物合成路線藥物新型材料:生物農藥/生物肥料(如 RNAi 農藥)新材料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如 PLA 和
49、 PET)生物太陽能電池和生物電池改進現有發酵工藝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改進現有發酵工藝:(1)食品和飼料成分(如:氨基酸、有機酸)(2)工業酶(如:洗滌酶)(3)織物和染料(蘑菇皮革和蜘蛛絲)(4)生物農藥和生物肥料(如 RNAi 農藥)(5)化學品(如 IC 工藝化學品)(6)利用基因工程微生物提取原 料(如:利用微生物提高采油率)(7)生物燃料(8)其他(如角鯊烯)改進現有發酵工藝其他(如水凝膠、香料香精、藥妝品)其他應用法醫 DNA 測序取證封存 CO2生物修復污染合成生物學在各領域的應用展望合成生物學在各領域的應用展望不同領域合成生物相關技術的采用速度和應用發展不同領域合成生物相關技術的
50、采用速度和應用發展不同。新生物路線制造藥物等已在商業開始強勢應用。但其他如不同。新生物路線制造藥物等已在商業開始強勢應用。但其他如CAR-T細胞治療癌癥的方細胞治療癌癥的方法在法在2020年才在商業上可行,目前處于早期階段,并在未來十年會迅速增加。年才在商業上可行,目前處于早期階段,并在未來十年會迅速增加。來源: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東吳證券研究所232.技術革新,制造升級,合成生物正當時24合成生物將對廣泛的領域產生重大的經濟影響。合成生物將對廣泛的領域產生重大的經濟影響。根據麥肯錫的分析,預計在2030-2040年,合成生物學每年帶來的經濟影
51、響將達到1.8至3.6萬億美元,到 2025 年,合成生物學與生物制造的經濟影響將達到1000億美元,同時生物制造的產品可以覆蓋 60%化學制造的產品,并在繼續拓展邊界。而應用最清晰的醫療健康領域每年受到的直接經濟影響在未來20年內達到0.5至1.2萬億美元。而在這堆經濟數字的背后,是碳中和背景下節能減排的實際需求、生物技術的發展帶來的制造升級、政策與資金引導誘發的產業革命。2.技術革新,制造升級,合成生物正當時2020-2050合成生物學預計每年直接經濟影響(萬億美元)合成生物學預計每年直接經濟影響(萬億美元)來源: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analysis,東吳證
52、券研究所2020-2040合成生物學預計每年直接經濟影響(萬億美元)合成生物學預計每年直接經濟影響(萬億美元)01234562020-20302030-20402040-2050保守預測積極預測0.6-1.51.8-3.63.0-5.100.511.5醫療保健類農業、水產業、食物消費、服務類材料、能源類其他保守預測積極預測0.1(1%)0.2-0.3(8%)0.2-0.7(16%)0.8-1.2(36%)0.5-1.2(33%)25合成生物制造是一種具有潛力的綠色生產方式,隨著全球變暖及各國碳中和的提出,合成生物制造無疑成為潛在的最優解之一。合成生物制造是一種具有潛力的綠色生產方式,隨著全球變
53、暖及各國碳中和的提出,合成生物制造無疑成為潛在的最優解之一。合成生物制造可以降低工業過程能耗、物耗,減少廢物排放與空氣、水及土壤污染,以及大幅度降低生產成本,提升產業競爭力。根據創新和高技術發展司報告,和石化路線相比,生物制造產品平均節能減排30%-50%,未來潛力將達到50%-70%,以基礎化學品1,3-丙二醇合成生物制造為例,與石油路線相比,生物法制造的CO2減排63%,原料成本下降37%,能耗減少30%。在全球和國家倡導”碳中和”的背景下,合成生物學無疑提供了非常好的解決方案,2014 年世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發布合成生物學政策新議題報告,預測未來將有35%的化學品和其他工業
54、產品可能涉及生物制造,世界自然基金會(WWF)估測到到2030 年,工業生物技術每年將可降低年,工業生物技術每年將可降低10 億億25 億噸的億噸的CO2排放。排放。2.1 碳中和背景下合成生物制造大有可為合成生物制造示意圖合成生物制造示意圖來源:凱賽生物招股書,合成生物學,中國科學院,東吳證券研究所部分產品合成生物學發制造與傳統化學合成法制造對比部分產品合成生物學發制造與傳統化學合成法制造對比產品CO2減排幅度能耗降低幅度成本下降幅度1,3-丙二醇63%30%37%丁二酸90%-20%1,4-丁二醇56%-肌醇-50%L-丙氨酸-52%人造牛奶84%-結合植物蛋白87%-26以基因合成、編輯
55、為代表的合成生物學在過去以基因合成、編輯為代表的合成生物學在過去20年間有了快速的發展,支撐產業迭代、升級。年間有了快速的發展,支撐產業迭代、升級。合成生物學從概念向產業的轉變,最主要在于底層技術的創新,基因合成從傳統的小片段化學合成發展到第四代酶促合成技術,合成片段的長度和效率逐步提升;基因編輯經歷了從ZFNTALENCRISPR/Cas9技術的升級,基因編輯效率和準確度都有了極大的提升。從Web of Science每年發表的合成生物學領域相關論文數量來看,2000年,領域內發表的論文數量為809篇,2022年達到了17456篇,增長超過20倍;從專利情況看,每年申請的合成生物學相關專利也
56、由2004年的59項增長到2022年2899項,增長了48倍。同時,隨著多組學的出現,從遺傳物質DNA到最終轉錄產物蛋白質,功能解析越來越清楚,分子間相互作用網絡也更加明晰,促進了合成生物學DBTL研發模式的發展,合成生物學處于冉冉上升期。2.2 底層技術飛速發展給合成生物學帶來新機遇合成生物學領域發表論文數量(篇)合成生物學領域發表論文數量(篇)來源:Web of Science,智慧牙,東吳證券研究所合成生物學領域每年申請專利數量(個)合成生物學領域每年申請專利數量(個)80921311601217456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
57、0000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59756875897569698482 101 11517626336261390413982899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7生物鑄造廠模式的出現,給合成生物學產品開發和數據積累提供了優質的研發平臺。生物鑄造廠模式的出現,給合成生物學產品開發和數據積累提供了優質的研發平臺。生物鑄造廠是以自然界已有的自然物質或合成物質為基礎,構建基于生物體的新型制造平臺,將生物設計、研發
58、、制造過程變成工程設計問題,通過對自然生物的操縱來獲取原創性新材料、新器件、新系統和新平臺,實現高價值材料和設備的“按需設計與生產”,實現生物元器件和生物制造平臺的模塊化標準化設計,推動生物制造平臺質的突破。以Ginkgo bioworks為代表的合成生物學平臺型公司建立了相對成熟的生物鑄造廠商業模式,通過將DNA編輯、合成、插入,細胞水平測試,強化數據分析能力,并將數據科學應用到下一次測試中去,形成了研發閉環。生物鑄造廠規模效應突出,以Ginkgo bioworks為例,在生物鑄造廠投入使用后,每年經濟產出提升了3倍,而每個工作單元的平均支出卻能夠下降約50%。全球也在積極搭建公開性生物鑄造
59、廠平臺,提供設施基礎并用于解決研發難題,而隨著公共設施的投入使用,一方面可以加速研發進度、突破技術難關;另一方面,也能有更多產學研結合的項目進行產業轉化,給市場帶來更多產品。2.2 底層技術飛速發展給合成生物學帶來新機遇Ginkgo bioworks生物鑄造廠商業模式生物鑄造廠商業模式來源:Ginkgo bioworks,OECD,東吳證券研究所全球公開性生物鑄造廠分布全球公開性生物鑄造廠分布28底層技術成本指數級下降,帶來下游合成生物學應用爆發。底層技術成本指數級下降,帶來下游合成生物學應用爆發。隨著生命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場景的拓寬,底層的基因合成與基因測序服務能力得到了極大的提升,價格上
60、,基因測序與基因合成的成本下降速率明顯快于摩爾定律,2021年每Mb的基因合成成本約為0.006美元,而每個基因組的測序成本約為562美元,更低的成本使得這些技術大規模應用成為了可能。精準發酵替代傳統發酵,成本下降帶來競爭優勢。精準發酵替代傳統發酵,成本下降帶來競爭優勢。隨著在發酵工程的發展,精準發酵逐漸成為合成生物學放大生產的主流,精準發酵通過對于發酵微生物進行基因修飾,已達到目標產物最高得率。精準發酵的優勢在于1)目標產物相對可控;2)成本、能耗降低;3)污染降低。2.3 成本降低推動行業產業化變革基因合成價格下降快于摩爾定律基因合成價格下降快于摩爾定律來源:National Human
61、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東吳證券研究所基因組測序價格下降快于摩爾定律基因組測序價格下降快于摩爾定律1.E-031.E-021.E-011.E+001.E+011.E+021.E+031.E+04費用(美元)/Mb摩爾定律曲線1.E+021.E+031.E+041.E+051.E+061.E+071.E+08費用(美元)/基因組摩爾定律曲線1.E+001.E+021.E+041.E+061.E+081.E+10精準發酵在食品領域具有競爭力精準發酵在材料領域具有競爭力精準發酵在醫美領域具有競爭力精準發酵在醫療領域具有競爭力精準發酵成本下降并在各行也極具競爭力精準發酵成本
62、下降并在各行也極具競爭力292.4 政策支持下合成生物學成為未來主流發展方向,合成生物學迎來發展機遇時間政策發布機構相關內容2012“十二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務院支持先進生物制造科技研發,完善微生物資源中心與基因信息庫,突破生物基原材料規?;a工藝、非糧原料轉化、合成生物技術、工程菌開發等關鍵技術,開發適用于化工、輕工、紡織等行業的生物法生產工藝。2016“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國務院加強合成生物技術研發與應用。突破基因組化學合成、生物體系設計再造、人工生物調控等關鍵技術,研究推進人工生物及人工生物器件臨床應用和產業化。推動生物育種、生態保護、能源生產等領域顛覆性技術
63、創新,構建基礎原料供給、物質轉化合成、民生服務新模式,培育合成生物產業鏈。2016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開發移動互聯技術、量子信息技術、空天技術,推動增材制造裝備、智能機器人、無人駕駛汽車等發展,重視基因組、干細胞、合成生物、再生醫學等技術對生命科學、生物育種、工業生物領域的深刻影響。2016關于促進醫藥產業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實施綠色改造升級。利用現代生物技術改進傳統生產工藝,大力推廣基因工程、生物催化等生物替代技術,積極采用生物發酵方法生產藥用活性物質。2017“十三五”生物技術創新專項規劃科技部將合成生物技術列為“構建具有國際競爭
64、力的現代產業技術體系”所需的“發展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之一。2019 關于支持建設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的函科技部建設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聚焦于合成生物關鍵核心技術和重大應用方向,重點突破工業酶和核心菌種自主構建與工程化應用的技術瓶頸制約,引領構建未來生物制造新的技術路徑,形成重大關鍵技術源頭供給。2020關于擴大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培育壯大新增長點 增長極的指導意見國家發展改革委系統規劃國家生物安全風險防控和治理體系建設,加大生物安全與應急領域投資,加強國家生物制品檢驗檢定創新平臺建設,支持遺傳細胞與遺傳育種技術研發中心、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生物藥技術創新中心建設,促進生物技術
65、健康發展。2021 關于推動原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的通知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動生產技術創新升級。順應原料藥技術革新趨勢,加快合成生物技術、連續流微反應、連續結晶和晶型控制等先進技術開發與應用,利用現代技術改造傳統生產過程。2022“十四五”生物經濟發展規劃國家發展改革委開展前沿生物技術創新。推動合成生物學技術創新,突破生物制造菌種計算設計、高通量篩選、高效表達、精準調控等關鍵技術,有序推動在新藥開發、疾病治療、農業生產、物質合成、環境保護、能源供應和新材料開發等領域應用。來源:中國政府網站,國務院,發改委,科技部,東吳證券研究所中國合成生物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國家持續出臺政
66、策助力產業發展。中國合成生物產業處于高速發展時期,國家持續出臺政策助力產業發展。從“十二五”,國家提出對生物制造技術的支持;到“十三五”,國家將合成生物技術列為引領產業變革的顛覆性技術之一。此后國家出臺一系列政策支持合成生物的發展,“十四五”更是強調了對生物合成的應用,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合成生物產業也迎來了重要的發展機遇。國內合成生物學相關政策國內合成生物學相關政策302.4 政策支持下合成生物學成為未來主流發展方向,合成生物學迎來發展機遇時間部門政策、資金美國2006美國自然科學基金會投 入2000萬美元建立合成生物學工程中心2009美國國家科學院、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英國皇家學會共同主辦
67、了題為“合成生物學新興領域中的機會與挑戰”的國際學術研討會2011美國國防部宣布一項被稱為“生命鑄造廠”的計劃2010美國生物技術工業組織總結了合成生物學的8個應用領域2014美國DARPA 發 起“生命鑄造廠千分子”計劃,預計生產1000個自然界不存在、獨特的分子和化學模塊2014美國能源部發起了三項合成生物學的應用項目2014美國國防部將合成生物學列為21世紀優先發展的六大顛覆性技術之一2016美國NSF發起“非酶RNA復制”項目,研究自然界原始的RNA復制2016美國國家科學院啟動“合成生物學帶來的新威脅識別與應對策略研究”項目2018美國國家科學院對合成生物學可能引發的生物威脅進行了評
68、估,并發布了合成生物學時代的生物防御報告2022美國白宮簽署生物制造法案時間部門政策、資金歐洲2005歐盟委員會針對合成生物學展開專題討論,并在六個框架計劃下投入3200萬歐元支持合成生物學研究和政策研究項目2009德國研究基金會、德國科學與工程學院、德國Leopoldina科學院聯合發表合成生物學機遇與風險的報告2011法國高等教育與研究部發布合成生物學發展、潛力與挑戰的報告2012英國發布合成生物學路線圖,推動了英國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和產業中心的建立2016英國發布英國合成生物學戰略計劃20162018英國發布2017年英國合成生物學初創調查2018英國皇家合成生物學產業轉化中心提出下一個
69、五年戰略(到2023年)來源:20102019年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合成生物學領域情況,美國政府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歐美國家高度重視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科學研究,通過一系列科技發展計劃和研究項目,從基礎研究到產品研發應用全鏈條布局。歐美國家高度重視合成生物學領域的科學研究,通過一系列科技發展計劃和研究項目,從基礎研究到產品研發應用全鏈條布局。(1)美國:2006 年,由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SF)向新成立的合成生物學研究中心(SYNBERC)提供為期十年共 3900 萬美元的資助,為美國的合成生物學研究領域奠定了基礎。(2)歐洲:頂層設計布局始于 2009 年,英國、德國、法國研究學院分別發表在合
70、成生物學行業研究報告或設立研發中心,旨在提升行業發展優先級以及指定本國未來行業發展目標。歐美地區對合成生物的政策、資金支持歐美地區對合成生物的政策、資金支持312.5 資金涌入合成生物賽道,合成生物產業投資正當時全球合成生物學融資金額(全球合成生物學融資金額(2009-2021)(百萬美元)(百萬美元)來源:Synbiobeta,東吳證券研究所全球合成生物學年度和季度平均融資額與融資數量全球合成生物學年度和季度平均融資額與融資數量合成生物學成為資本最看好賽道之一,全球合成生物融資快速增長。合成生物學成為資本最看好賽道之一,全球合成生物融資快速增長。據SynbioBeta數據,2009-2021
71、年全球合成生物融資規??焖僭鲩L,從2011 年的 4 億美元增長至 2021 年的 180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達46%。2021年,第四季度的28億美元融資金額相比前三季度略有下滑,但全年初創公司籌資金額來到180億美元,約為2009年-2020年籌資金額總和。2021年第四季度共發生了44筆融資,平均融資金額6330萬美元。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092011201320152Q164Q162Q174Q172Q184Q182Q194Q192Q204Q202Q214Q2101020304050607080050100150平均融資
72、金額(百萬美元/筆)融資數量(筆)融資數量(筆,右軸)平均融資金額(百萬美元/筆,左軸)32中國合成生物學融資金額和投融資數量(中國合成生物學融資金額和投融資數量(2015-2021)來源:智研咨詢,東吳證券研究所2021年中國合成生物學投融資金額、數量輪次分布年中國合成生物學投融資金額、數量輪次分布2.5 資金涌入合成生物賽道,合成生物產業投資欣欣向榮合成生物學成為資本最看好賽道之一,全球合成生物融資快速增長。合成生物學成為資本最看好賽道之一,全球合成生物融資快速增長。國內合成生物學投融資在2019年后重新保持增長,2021年,中國合成生物學獲得投融資16起,較2020年增長10起;獲得22
73、.95億元的融資金額,較2020年增長1.36億元。在2021年16起投融資事件中,各個初創公司融資輪次均有涉及,資本對國內合成生物學公司進展保有持續關注。從技術發展、政策、投融資等方面綜合來看,合成生物學正處于行業成長期,憑借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未來有望推動生產制造從技術發展、政策、投融資等方面綜合來看,合成生物學正處于行業成長期,憑借其在各個領域的廣泛應用前景,未來有望推動生產制造升級,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升級,帶來新一輪產業革命。2.778.480.0326.714.0321.5922.9505101520253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融資金額(
74、億元)投融資數量(筆)0.931.82.450.978.54.83.50123456789天使輪Pre-AAA+BB+C融資金額(億元)投融資數量(筆)33合成生物學應用領域廣泛,在未來合成生物學應用領域廣泛,在未來10年內將對各個行業產生重要影響。年內將對各個行業產生重要影響。隨著合成生物學的應用,醫學、美容行業將在5年內迎來一定的產品替代和/或工藝改進,紡織品、食品、農業、化學品等各個行業也都將受到合成生物學技術進步帶來的影響。合成生物學行業快速擴容,預計到合成生物學行業快速擴容,預計到2024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年全球市場規模將達到189億美元。億美元。隨著應用場景的增多和技術的改善,市
75、場逐漸擴容,根據CB Insights的預測,2019年全球合成生物學市場規模約為53億美元,到2024年將擴容至約189億美元,2019-2024CAGR為28.8%,其中占比最高的為醫療健康細分應用領域。2、技術革新,制造升級,合成生物正當時來源:CB Insights,波士頓咨詢集團,合成生物學信息參考,東吳證券研究所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017201820192024E醫療健康科研工業化學品食品和飲料農業消費品3892.64523.55319.818,884.743.9%64.2%64.6%2
76、7.5%21.7%18.9%全球合成生物學應用細分領域市場規模(百萬美元)全球合成生物學應用細分領域市場規模(百萬美元)合成生物學對不同行業的預計影響時間(合成生物學對不同行業的預計影響時間(2022年)年)343.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353.1 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合成生物學產業鏈上游由提供基因合成、編輯等底層技術公司構成,產業鏈中游為從產品研發到放大生產的產品型和主攻平臺搭建的合成合成生物學產業鏈上游由提供基因合成、編輯等底層技術公司構成,產業鏈中游為從產品研發到放大生產的產品型和主攻平臺搭建的合成生物學公司構成,而下游為合成生物制造產品的終
77、端客戶,由于產品種類涉及多個行業,合成生物學整體產業結構也更加豐富。生物學公司構成,而下游為合成生物制造產品的終端客戶,由于產品種類涉及多個行業,合成生物學整體產業結構也更加豐富。來源:各公司官網,東吳證券研究所產業鏈上游產業鏈上游基因基因編輯、編輯、合成、合成、測序測序領域領域儀器、儀器、設備、設備、耗材耗材產業鏈下游產業鏈下游產業鏈中游產業鏈中游產品型產品型平臺型平臺型制藥制藥食品食品化工化工農業農業紡織紡織能源能源36從投資角度看,研發、選品和放大生產的能力是評價公司核心競爭力的三個維度。研發體現一家合成生物學企業的技術、平臺、人員等多方面的軟實力;選品是對產品下游市場需求的綜合研判,直
78、接決定下游市場空間;放大生產能力體現最終成本控制和競爭優勢,決定產品最終是否能走向市場。研發:微生物構建、微生物改進的能力,底盤細胞魯棒性(Robust),研發效率、成本。選品:與傳統生產方法比較是否具有成本優勢、工藝優勢、產品質量優勢,選品是否符合市場需求,下游市場空間。放大生產:可行性,發酵工藝,放大規模,生產成本,能耗,溫室氣體排放,污染控制。3.1 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借助基因重編程細胞使其成為細胞工程從而創造高價值產品擴大生產應用于下游行業研研發發選選品品放大生產放大生產合成生物學投資的三個維度研發、選品與放大生產來源:iGEM,東吳證券研究所37研發:合成生
79、物學是技術密集型行業,設計合成生物研發:合成生物學是技術密集型行業,設計合成生物學、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學、酶學、微生物學、發酵學、人工智能、分子生物學、酶學、微生物學、發酵科學、分離科學、反應工程以及有機化學等眾多學科科學、分離科學、反應工程以及有機化學等眾多學科領域。領域。由于合成生物學技術涉及跨學科理論的應用,技術研發過程中常需將不同學科的大量基礎理論進行歸納、整合后才能進入應用階段,工作繁瑣、重復性工作量大,而通過平臺的搭建,可以將不同學科相對零散的基礎理論依照技術應用需求進行整合,形成可供研發人員直接調用的“研發工具庫”。技術創新平臺為研發人員提供了一系列應用層級的研發支持,可以顯著提
80、高技術研發迭代速率。3.1 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弈柯萊研發平臺弈柯萊研發平臺來源:弈柯萊招股書,東吳證券研究所38選品:合成生物學下游應用場景豐富,選品:合成生物學下游應用場景豐富,潛在市場需求大的產品空間廣闊,在潛在市場需求大的產品空間廣闊,在生物制造的優勢基礎上有助于產品快生物制造的優勢基礎上有助于產品快速放量。速放量。以華恒生物為例,丙氨酸是公司最主要的產品,其中:發酵法生產的 L 丙氨酸主要應用于日化、醫藥及保健品領域,酶法生產的 L 丙氨酸主要應用于醫藥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劑領域,DL 丙氨酸占丙氨酸系列產品比重較少,主要應用于日化及食品添加劑領域,丙氨酸主要應
81、用于醫藥及保健品、食品添加劑等領域。公司圍繞丙氨酸產業鏈條拓寬應用范圍,獲得了龐大的下游客戶群體,并加速了產品放量節奏。3.1 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華恒生物選品下游應用領域廣泛華恒生物選品下游應用領域廣泛來源:華恒生物招股書,東吳證券研究所39放大生產: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最后一步放大生產:從實驗室走向市場最后一步在于放大生產,而由于微生物發酵生產在于放大生產,而由于微生物發酵生產過程中溫度、過程中溫度、pH值、代謝產物積累等都值、代謝產物積累等都將影響發酵的結果,因此在放大生產過將影響發酵的結果,因此在放大生產過程中,對于代謝調控、微生物魯棒性等程中,對于代謝調控、微生物
82、魯棒性等要求很高。要求很高。以凱賽生物為例,公司在發酵法生產長鏈二元酸的技術上積淀深厚,產業化有效落地。在原材料細胞工程發酵液提取純化產品的整體生產線中,公司已建立了完善的技術,長鏈二元酸的發酵反應已從搖瓶逐步放大到200m3、600m3、800m3的發酵罐。3.1 研發、選品、放大生產是合成生物學產業核心邏輯技術一:技術一:利用合成生物學手段,開發微生物代謝途徑和構建高效工程菌技術二:技術二:微生物代謝調控和微生物高效轉化技術技術三:技術三:生物轉化/發酵體系的分離純化技術技術四:技術四:聚合工藝及其下游應用開發技術凱賽生物在放大生產上的技術路徑凱賽生物在放大生產上的技術路徑從研發、選品、放
83、大生產三個維度來看,從研發、選品、放大生產三個維度來看,擁有集成性的研發平臺,所選品種下游擁有集成性的研發平臺,所選品種下游市場應用場景豐富、產品間具有協同作市場應用場景豐富、產品間具有協同作用的選品策略,放大生產能力技術完善用的選品策略,放大生產能力技術完善的公司是行業的標桿。的公司是行業的標桿。來源:凱賽生物招股書,東吳證券研究所40Ginkgo Bioworks是是一家全球平臺型一家全球平臺型合成生物學合成生物學龍頭龍頭公司公司。公司成立于2008年成立,處于合成生物學產業鏈的中游,公司業務以菌株改造及自動化平臺為核心,連接并集成上游技術層公司提供的硬件與工具,創建平臺供下游產品層應用的
84、客戶編輯細胞。依托核心資產生物生物鑄造廠(foundry)和代碼庫(codebase),主要業務分為兩個部分:1)生物鑄造廠:)生物鑄造廠:采用定制軟件、機器人自動化、數據分析技術,根據客戶需求進行細胞編程,從DNA設計、編寫、插入到測試。2021年,累計超過一百個項目在Ginkgo平臺運行。2)生物安全:)生物安全:提供核酸檢測產品和服務,提供基因組測序和核酸疫苗生產改進服務。截至2021年12月31日,Ginkgo 取得58項已發布的美國專利和超過202項已發布的外國專利,以及約69項未決的美國非臨時專利申請和約150項未決的外國專利申請。外延并購擴大平臺業務廣度,內生增長維持業務深度。外
85、延并購擴大平臺業務廣度,內生增長維持業務深度。公司自成立以來,通過外延并購與內生增長的模式,逐步成長為合成生物學龍頭企業:2017年1月收購DNA合成領先企業Gen9。2019年2月,推出Motif FoodWorks,2019年5月,收購基因組挖掘平臺公司Warp Drive Bio。2020年10月,推出Allonnia,2020年12月,收購生物技術初創公司Novogy。2021年5月,與Biogen合作開發新型基因治療制造平臺,宣布收購真菌平臺技術公司Dutch DNA Biotech B.V.,9月,被Soaring Eagle Acquisition Corp收購,并與Soarin
86、g Eagle Acquisition Corp全資子公司合并后上市,2022年3月,宣布收購馬薩諸塞州COVID-19檢測提供商Project Beacon COVID-19 LLC,2022年3月,收購生物工程公司FGenAG及其超高通量篩選平臺,2022年6月,收購綜合代謝物監測平臺Bitome,2022年10月,收購環狀RNA和啟動子篩選平臺公司Circularis,收購自適應實驗室進化(ALE)平臺公司Altar,與Merck合作,收購Bayer生物制品研發基地和內部發現和領先優化平臺,完成對合成生物學公司完成對合成生物學公司Zymergen收購收購。3.2 從全球合成生物學龍頭Gi
87、nkgo Bioworks看商業模式來源:Ginkgo Bioworks公告,東吳證券研究所020406080100202020212022 Q3消費&科技工業&環境食物&農業醫藥&生物科技政府相關其他4971852019-2021公司營收和凈利潤情況公司營收和凈利潤情況Ginkgo Bioworks 2020-2022Q3活躍項目情況活躍項目情況0.54 0.77 3.14-1.19-1.27-18.30 0%50%100%150%200%250%300%350%-20-15-10-505201920202021營業收入(億美元,左軸)凈利潤(億美元,左軸)營業收入yoy(右軸)41核心競爭
88、力一:公司借助自動化機器人、集成軟件和數據分析技術,搭建了生物鑄造廠,實現生物工程的自動化和規?;?。核心競爭力一:公司借助自動化機器人、集成軟件和數據分析技術,搭建了生物鑄造廠,實現生物工程的自動化和規?;?。設計和合成目標DNA序列,插入細胞進行測試,以篩選出最高效的菌株等操作均可在生物鑄造廠完成。生物鑄造廠采用Sartorius ambr250 mL可支配反應器系統,并將250mL的最優體積條件拓展為300L的試點規模和50,000L的商業生產規模,以達到規模效應。Ginkgo Bioworks生物鑄造廠的合成DNA和部分技術需要第三方支持,主要的合作有兩項:1.2018年3月,與Twist
89、 Bioscience簽訂供應協議,要求四年內從Twist每季度按規定數量購買合成DNA;2.2019年9月,與Berkeley Lights簽署合作協議,將Berkeley Lights的平臺與Ginkgo Bioworks的生物鑄造廠結合,以加速微生物治療藥物及其他細胞產品的開發。來源:Ginkgo Bioworks 年報,東吳證券研究所Ginkgo Bioworks生物鑄造廠工作流程生物鑄造廠工作流程3.2 從全球合成生物學龍頭Ginkgo Bioworks看商業模式423.2 從全球合成生物學龍頭Ginkgo Bioworks看商業模式來源:Ginkgo Bioworks公告,東吳證券
90、研究所核心競爭力二:通過整合生物鑄造廠實驗原始數據和公開數據庫,形成代碼庫,為合成生物學上游設計提供數據支撐。核心競爭力二:通過整合生物鑄造廠實驗原始數據和公開數據庫,形成代碼庫,為合成生物學上游設計提供數據支撐。代碼庫為生物學優化和設計提供模塊化基因片段和可被重復使用的底盤菌株。Ginkgo Bioworks利用代碼庫部件,開發新的生物學項目,測試和重新設計新的合成生物,利用生物鑄造廠和代碼庫,Ginkgo Bioworks負責的項目主要有以下五類:1.消費:消費:與Robertet合作,設計的酵母發酵產生的培養成分為香精和香料等行業提供穩定的產品供應。與Cronos Group合作,修改單
91、一底盤菌株生產出多種大麻素。2.環境:環境:投資成立Allonnia,開發能斷開化學鍵的微生物,對環境進行生物修復。3.食品與農業:食品與農業:與Cargill和ADM合作開發微生物菌株,與Glycosyn合作開發人乳低聚糖,投資成立Motif FoodWorks開發商業酵母菌株和蛋白質生產工藝,與Bayer優化Joyn Bio的固氮技術。4.制藥和生物技術:制藥和生物技術:與Synlogic開發出高胱氨酸尿癥藥物SYNB1353和降低尿酸緩解痛風的SYNB2081,與Aldevron實現加帽酶的商業化。5.生物安全:生物安全:為Moderna優化核酸疫苗生產,與美國情報高級研究計劃局(IAR
92、PA)、美國非營利性工程創新公司Draper合作,開展“尋找工程相關指標”(FELIX)計劃,提高生物DNA檢測和監測技術,提高生物安全能力。不同項目類型數量不同項目類型數量43Ginkgo Bioworks的收入模式主要分為生物鑄造廠收入和生物安全收入:的收入模式主要分為生物鑄造廠收入和生物安全收入:1.生物鑄造廠收入模式包含兩部分:生物鑄造廠收入模式包含兩部分:1)客戶支付項目初始研發費用;)客戶支付項目初始研發費用;2)在客戶項目中獲取特許權使用費或股份,取得產業鏈下游價)在客戶項目中獲取特許權使用費或股份,取得產業鏈下游價值。值。涉及股權的下游價值份額安排一般分為平臺企業和結構化合作:
93、(1)平臺企業:Ginkgo Bioworks與跨國公司和金融投資者合作建立新的合成生物學企業,由Ginkgo Bioworks提供細胞編程技術和知識產權,由合作方提供行業專業知識、其他資源和資金;(2)結構化合作:與早期合成生物產品公司合作,以生物鑄造廠為細胞編程研發平臺,在使用費用方面提供靈活的商業條款,合作雙方提供互補性的資產。2.生物安全收入:生物安全收入:主要收入來源于Ginkgo Bioworks為企業、學術機構和其他組織推出的新冠檢測產品和服務。Ginkgo Bioworks與XpresCheck和CDC合作,為美國各地學校提供新冠檢測和報告服務。3.2 從全球合成生物學龍頭Gi
94、nkgo Bioworks看商業模式來源:Ginkgo Bioworks 年報,東吳證券研究所35.27 42.54 47.16 18.92 16.69 65.83 17.44 200.85 050100150200250300350201920202021代工廠前期收入下游產業鏈價值生物安全收入54.1876.66313.84項目通過前期費用和下游價值產生經濟效益項目通過前期費用和下游價值產生經濟效益Ginkgo Bioworks 業務收入構成業務收入構成443.2 從全球合成生物學龍頭Ginkgo Bioworks看商業模式Ginkgo Bioworks的的核心競爭力及所面臨風險核心競爭力
95、及所面臨風險,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可以歸納為以下幾點:核心競爭力:核心競爭力:1)多樣化的項目種類:多樣化的項目種類:涉及食品、藥品、環境、香料等多個領域,有效減少單一領域發展前景不佳的風險。2)強大的技術能強大的技術能力:力:專利數量多,依托收購、并購獲得前沿技術,擴大平臺規模。3)有效的規模經濟:有效的規模經濟:項目數量多,生物鑄造廠規模大,降低平均成本和邊際成本。4)生物鑄造廠與代碼庫的良性循環:生物鑄造廠與代碼庫的良性循環:規模經濟降低項目成本,推動需求,豐富補充代碼庫。代碼庫提高項目成功概率,推動需求,進一步推動平臺的擴張。風險:風險:業務具有不穩定及不確定性:1)業務多數來源于Gi
96、nkgoBioworks持股的公司,如Motif FoodWorks等。Ginkgo Bioworks為公司創立提供資金。公司與Ginkgo Bioworks合作,以生物鑄造廠費用或預付賬款的方式向Ginkgo Bioworks支付資金。2021年Ginkgo Bioworks的下游價值占生物鑄造廠收入的58.3%。2)生物安全收入占比過大,2021年達64%。生物安全收入部分取決于COVID-19檢測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在2022年及以后是不確定的。綜合來看綜合來看,Ginkgo Bioworks作為平臺型合成生物學企業作為平臺型合成生物學企業,在研發和選品在研發和選品上具有突出的能力上具有突
97、出的能力。來源:Ginkgo Bioworks 年報,東吳證券研究所Ginkgo Bioworks 形成的內部良性循環形成的內部良性循環454.選股思路464.選股思路選股思路:自上而下的賽道選擇選股思路:自上而下的賽道選擇+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自下而上的個股選擇合成生物學行業仍處于成長期,且其應用場景豐富,未來行業空間廣闊,建議關注標的的研發能力、選品思路和放大生產能力,其中研發能力是平臺型合成生物學公司的核心競爭力,選品思路和放大生產能力是產品型公司的核心價值。隨著生物鑄造廠模式的出現,平臺型合成生物學公司對上、下游的整合能力將得到顯著提升;同時,合成生物學本身對基因合成、編輯等依賴度高,上
98、游底層技術服務公司需求將會有較大提升,建議關注在上游領域具有技術優勢、規模效應的標的。推薦標的:推薦標的:關注在合成生物學風口下提供上游底層技術服務的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關注在合成生物學風口下提供上游底層技術服務的公司:金斯瑞生物科技(基因合成領域基因合成領域)、百奧賽圖百奧賽圖(基因編輯領域基因編輯領域)、華大智造華大智造(基因測序領域基因測序領域)關注在研發關注在研發、選品選品、放大生產三個維度具有競爭力的平臺型和產品型合成生物學公司:凱賽生物放大生產三個維度具有競爭力的平臺型和產品型合成生物學公司:凱賽生物、華恒生物華恒生物、華熙生物華熙生物、川寧生物川寧生物來源:Ginkgo Biow
99、orks 年報,東吳證券研究所475.風險提示與免責聲明48 產品研發風險:合成生物學產品存在早期研發失敗的風險 技術發展不及預期風險: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在合成生物學領域中應用仍存在不確定性 市場競爭加劇風險:隨著更多企業進入合成生物學賽道,市場競爭存在加劇風險 原材料成本上升風險:合成生物學原材料通常來自農作物、石油化工等產品,原材料存在波動情況 政策風險:政策存在不確定性 地緣政治風險:政府間競爭存在不確定性4.風險提示49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已具備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研究報告僅供東吳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本公司”)的客戶使用。本公司不會因接收人收到
100、本報告而視其為客戶。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內容所導致的損失負任何責任。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東吳證券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還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投資銀行服務或其他服務。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本報告是基于本公司分析師認為可靠且已公開的信息,本公司力求但不保證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也不保證文中觀點或陳述不會發生任何變更,在不同時期,本公司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本報告的版權歸本公司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和發布。如引
101、用、刊發、轉載,需征得東吳證券研究所同意,并注明出處為東吳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東吳證券投資評級標準:公司投資評級:買入:預期未來6個月個股漲跌幅相對大盤在15%以上;增持:預期未來6個月個股漲跌幅相對大盤介于5%與15%之間;中性:預期未來 6個月個股漲跌幅相對大盤介于-5%與5%之間;減持:預期未來 6個月個股漲跌幅相對大盤介于-15%與-5%之間;賣出:預期未來 6個月個股漲跌幅相對大盤在-15%以下。行業投資評級:增持:預期未來6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強于大盤5%以上;中性:預期未來6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大盤-5%與5%;減持:預期未來6個月內,行業指數相對弱于大盤5%以上。東吳證券研究所蘇州工業園區星陽街5號郵政編碼:215021傳真:(0512)62938527公司網址:http:/免責聲明東吳證券 財富家園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