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她們與騎行(2023)(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交通與發展政策研究所(ITDP):她們與騎行(2023)(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李薇 胡芊芊 黃彥文 鹿秋楊 余瑋龍 楊智斌張一弛作者鳴謝感謝朱仙媛、劉少坤、李珊珊、畢壘、鄧涵、何康豪為項目提供思路以及素材。感謝實習生李杰維、陳瑞哲、李海玉、柯盛瀚、駱圣童、李琪、凌凱維,調查員陳子煬、郭彥亨、周海軍、譚詠德對該項目基礎數據處理的幫助。感謝UNIFOR、FiA以及能源基金會對該項目提供支持。聲明本文所引用的部分公開資料和圖片來源于互聯網,并已注明出處,目的在于推廣騎行城市,尤其是為女性創造良好騎行環境,并非商業用途。如有版權問題,請與我們取得聯系,我們會及時修改或刪除。如需商業轉載本文請聯系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注明出處。廣州市越秀區建設大馬路10號珠江規劃大廈11樓電
2、話:(86-20)8386093119 世紀后期,自行車由歐洲傳入中國,最早學會騎行的中國女性,是教會學校的女學生,女性學堂還把騎自行車作為必修課。騎自行車被認為是一件女性“最適當的運動”,是文明、先進和富有的象征,到 20世紀三四十年代,隨著自行車在中國社會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女中學生、女大學生、女職員、電影女明星等都紛紛加入到騎行隊伍當中。騎行讓近代中國的女性更多地從私人空間走向了公共空間。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自行車王國”,自行車是當時普及率最高的代步工具,奔涌的自行車洪流曾是中國城市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緊跟時代潮流的女性穿著色彩鮮艷的裙子,在自行車的洪流中顯得格外的耀眼。
3、如今,在中國最受女性歡迎的生活方式分享類 APP 小紅書上搜索“騎行”,可以發現有 126 萬+篇筆記分享了女性在日常生活中的騎行體驗。女性對騎行的熱愛,讓她們不論在寒冷的冬天還是酷熱的夏天,騎上自行車就像擁有了通往出行和自由大門的鑰匙?!斑@是一個嶄新的黎明,一個解放的黎明,全由自行車給予自由的輪子,在繁榮的國度里自由的旋轉如今年輕的女孩可以感受到自己真正的獨立,在增強體質的同時,發展著自己的思想?!甭芬姿菇芤?,騎行的女性,189532021 年至 2022 年,我們基于能源基金會支持廣州自行車項目、城市宜騎行活動、FIA 自行車道評估項目以及能源基金會支持中國電動自行車項目,選取騎行基礎設施
4、條件較好的北方城市北京;騎行基礎設施條件較弱的南方城市廣州;以及全國電動車保有量最大的城市南寧進行了調研。我們選取了上述三個城市主干道、次干道以及支路沿線的 45 個斷面進行的自行車流量調查,調查結果發現,其中女性騎行者50%電動自行車出行比例她們的騎行選擇 16廣州市不同道路各類車型騎行者女性占比在廣州市三種慢行出行方式的男女比例中,共享單車的女性平均占比為 39.3%,最高達到了 50.6%,位于海珠橋。電動自行車的女性平均占比為 21.4%,而私人自行車的女性平均占比僅 19%,是三種慢行出行方式中平均占比最低的。同樣地,在北京市的出行方式調查中,共享單車騎行者的女性占比達到了 46.5
5、8%,幾乎占到了一半,而大部分道路上共享單車女性騎行者占比都超過了 40%。這說明當選擇共享單車作為慢行出行方式時,男女之間并無太大的差距或差距較小。而另外兩種出行方式電動自行車和私人自行車騎行者的男女比例則呈現出明顯的男性優勢。40%共享單車騎行者女性占比她們的騎行選擇 17北京市不同道路各類車型騎行者女性占比從我們的調查中可以看出,在其他騎行方式男女比例差距較大的情況下,共享單車為女性騎行者占比增加了不小的比例。事實上,不止共享單車,共享電動車甚至共享汽車的女性使用占比也在逐步增加。根據2022 年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共享單車的女性用戶占比綜合可以達到 45%左右。結合女
6、性對于電動自行車出行的需求,我們可以認為共享單車/電單車能夠在提升女性騎行比例方面起到積極作用。這也許歸功于共享單車/電單車的便捷性。共享出行女性騎行的破局者在步行效率上,女性不如男性,可能會導致女性對共享單車的依賴性更大、使用頻率更高。此點體現在女性用戶對于共享單車的使用頻率上咕咚的研究數據表明,使用共享單車 7 次以上的用戶比例,女性明顯超過男性。而隨著女性用戶的增長,共享單車也針對女性騎行者推出了車型優化等措施,提升女性騎行體驗,從而促進良性循環。女性正在成為共享出行的關鍵詞,共享出行也為女性短途或長途出行提供了交通模式的新選擇。掃碼騎車的便捷性使得年輕女性愿意選擇騎行她們的騎行選擇 1
7、8她們的騎行故事橫跨全齡的女性騎行畫像她們的騎行故事陳阿姨雖然年過花甲,但每天仍然會騎著單車,到附近的公園和“老友記”一起打太極,踢毽子,運動了半個上午,又騎著單車到市場,買好一家人整天的肉菜?!膀T車是很舒服的,能去的地方比走路多?,F在人老了,提著幾斤肉和菜,走這么遠,太累了。但是騎個單車,將東西放在單車的車筐里面,就還行?!痹谥v到騎車遇到的問題的時候,陳阿姨有些生氣地說:“電動車開得太快了,突然拐出來,又不會讓你。送外賣的橫沖直撞的,上次差點被他撞到?!薄坝行┞芬彩?,這里一個坑,那里一個坑,有時一不留神,就騎到坑里去。還有一些碎石,扎破了車胎?!彪m然存在這些問題,但是阿姨說,她依然會選擇騎車
8、,“平時去市場,騎個單車大概十來分鐘,但是等公交,又不知道什么時候有車,下車還要走,加起來起碼半個鐘?!崩钔瑢W剛剛獲得一份實習,成為一個“打工仔”,在大學里面經常騎電動車去上課的她,現在主要用共享單車接駁地鐵站和公司?!按篑R路上騎車和學校里面完全不同,學校沒什么車,幾乎整條路都能走。但是馬路上的自行車道就那么窄,其他電動車又在你身邊飛過,又開喇叭嗶,整個人是緊繃的,不是公司離地鐵站快 1 公里,我真的不想騎車”。談到想要什么樣子的自行車道的時候,李同學最希望是電動車和自行車能分隔開,“騎個共享單車,也就時速 10 公里左右,電動車最少也 25 了,更何況改裝的占多數?!啊弊孕熊嚨佬枰獕驅?,不要
9、像現在加了個護欄,兩臺車并排都過不了,開電動車的就會狂按喇叭催你快點?!?0,她們的騎行故事朱女士通勤的距離較遠,平時會打車上下班。之前一直不會騎自行車,三年前因為工作需要,慢慢學會了騎單車。當她的兩個女兒出生后,為了方便在家周邊出行,而購置了電動自行車。新冠病毒疫情流行的時期,社區只保留了少量的出入口,出門需要繞更遠,而方便快捷的電動自行車在此時發揮了更大的作用?!鞍踩珜ξ襾碚f是最重要的?,F在最大的問題是非機動車通行沒有路權,有些路沒有自行車道,是不能安全地騎車的。有些電動車,很快速地穿插,根本預判不了會從哪里穿出來,太危險了?!睆埿〗闶窃?CBD 區域上班的白領,平時主要靠地鐵通勤,工作日
10、很少會騎車,但周末會選擇騎著自己的公路車,和朋友一起去郊區,享受大自然?!拔疑洗髮W的時候加入了學校的騎行俱樂部,大一就經常跟師兄師姐出去騎車”“綠道騎車會比在市區舒服很多,綠道的自行車道專門鋪過,很平整,也有很多樹遮蔭,騎起車來陰涼舒服。而且綠道 通 常和機動車道隔開,不會像市區一樣被停在自行車道的機動車阻礙?!薄皺C動車靠邊停的時候,經常會壓進自行車道,停在人行道邊上,這個時候要么干等,要么繞出去,繞出去又要擔心后面有沒有車?!薄斑€有的路,根本沒有自行車道,就算靠邊騎,有些車根本不會讓你,好像總想擠你出去車道一樣,但是我是有權利在這騎車的?!睆埿〗阏J為,在市區交通環境沒改善之前,都不會考慮在馬
11、路上騎車。,21畢女士每天都會騎電動車上下班,風雨無阻?!膀T電動車最大的好處就是時間是可以自己把控。像今天下雨,如果我打車的話,路上肯定是會堵車的,我不知道需要多長時間才能到單位。雖然家到單位的直線距離并不遠,但如果坐地鐵的話,進出地鐵站都還有一段較長的步行距離,并不方便?!逼綍r通勤的路途當中,她會優先選擇走社區的街巷。走主干道除了車多外,還需要推行天橋?!巴浦?50 公斤的電動車過天橋,真的非常吃力?!痹诼吠井斨?,她最認為最危險的是遇到坑坑洼洼、凹凸不平的路面。當遇到路面有障礙的時候,她優先會選擇繞開,但繞行需要警惕后方機動車或電動車,不然很容易發生剮蹭或者追尾的事故。同時也要注意前方的車會
12、不會也因路面有障礙而突然變向,時刻做好剎車的準備。顛簸路面給騎電動車的她帶來不小的壓力。不過,她還是認為電動自行車的出現,給她的生活帶來了不少的便利,在她的鼓勵下,辦公室內越來越多同事也開始了騎車上班。她們的騎行故事 22問卷調查女性訪談她們的需求機會、認同、安全和便捷她們的需求采用線上問卷的形式定向投放至不同類型群體回收問卷432份有效問卷406份女性受訪者比例約70%受訪者年齡結構組成基于現狀數據與訪談內容,應用相關的理論模型以幫助確定女性選擇騎自行車出行意愿的主要影響因素。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是一種心理學理論,用于描述和解釋個體行為
13、的決策過程。針對影響女性選擇騎自行車出行主觀意愿的因素,應用 TPB模型進行研究,包括三個主要的構成要素:態度、主觀規范和感知行為控制。在研究中,態度可以衡量女性對騎自行車出行的看法;主觀規范可以衡量女性選擇騎車出行受第三方的影響程度;感知行為控制可以衡量女性認為騎車出行的障礙和困難以及她們能否克服這些困難。問卷使用李克特量表來衡量外界變量的影響程度與女性的主觀意愿,結合其他例如年齡、出行目的、出行模式等變量,確定女性選擇騎自行車出行的意愿影響因素。問卷設計與投放結果 24她們的需求后疫情時代 女性更偏向新冠病毒流行后,女性從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轉向至個體交通出行較明顯,尤其是乘坐公交車出行的比例
14、大幅下降。女性騎行共享單車的比例增長接近10%,在原來選擇公交車通勤的女性中,超過 40%轉向了地鐵+共享單車或地鐵+步行的出行方式,約 9%選擇使用電動自行車點對點直達。Covid-19 流行前后女性出行模式的變化靈活的交通模式 25她們的需求女性的出行方式通常與男性不同,部分原因是她們承擔著照顧孩子和家庭的職責(大部分看護人是女性)。因為這些責任,女性通常要進行更復雜、多模式的交通出行,并在一次行程中結合多個站點,以完成一系列的活動,如買菜、接送小孩、商場購物等。騎自行車可以讓她們更加輕松和快速地完成看護任務并且攜帶更多東西無論是孩子或物品。騎行對嬰兒或幼兒也有好處,有助于他們的社會情緒和
15、認知發展。共同騎行可以讓孩子與看護者和環境之間進行連接、互動。出行目的差異騎行出行目的 26她們的需求影響因素針對廣州、北京、南寧三座城市女性騎行比例的差異,調查組成員推測與該城市地理氣候環境、自行車道設施條件、交通環境秩序等因素緊密聯系。問卷采用李克特量表反映不同因素對女性騎行意愿的影響。普通自行車(私人自行車和共享單車)和電動自行車的女性都認為行程當中需要推車過天橋或人行隧道會嚴重降低她們這次出行選擇騎行的意愿,其次下雨的天氣與自行車道被侵占也同樣位居影響因素的前列。27她們的需求在公共道路騎行的過程中,相較電動自行車,普通自行車處于更弱勢的地位。從問卷結果可顯示,選擇騎行普通自行車的女性
16、對自行車道設施、交通環境秩序的敏感程度比選擇電動自行車的女性更高,這反映了她們更需要安全可靠的自行車道與守法禮讓的交通氛圍。騎行自行車的女性對外界變量的敏感程度較男性高??傮w而言,女性對天氣、道路設施、交通秩序的敏感程度相若,均比男性更為敏感。其中最影響女性選擇自行車出行的因素依次是下雨、需要推車過天橋和人行隧道、和自行車道被侵占。比較令人驚訝的是,騎行電動自行車的女性對外界變量的敏感程度反而較男性低。除下雨外,女性和男性對天氣的敏感程度不及人力自行車高,原因推測與電動自行車騎行更為簡便省力相關。最影響女性選擇騎行電動自行車出行的因素是需要推車過天橋或人行隧道,此點與采訪階段了解的信息一致。女
17、性電動自行車騎行者普遍認為,以電動自行車普遍超過 50kg 的重量,上坡時難以推動車輛或控制電門,而在下坡時難以穩定地剎車。外來因素敏感度自行車騎行者對不同外來因素的敏感程度電動自行車騎行者對不同外來因素的敏感程度女性騎行者男性騎行者女性騎行者男性騎行者 28她們的需求女性選擇用單車代替機動化交通工具意愿較低,代替步行意愿較高。她們認同自行車的優點,也會受別人影響,會嘗試選擇自行車觀光出游。但女性比較擔憂在公共道路上騎行的安全性,因道路設施與交通環境而放棄在馬路上騎行。與男性相比,危機應變能力、和對騎行路線或環境的熟悉度差異較大。相較于自行車,女性是否選擇騎行電動自行車更容易受身邊關系密切的人
18、影響,但受社會輿論引導影響較小。與自行車相差較明顯的是,女性電動自行車使用者使用電動自行車的頻率較自行車使用者使用自行車的頻率較高,而對道路交通規則、行駛路線更為熟悉,她們用電動車代替步行和機動化交通工具的都意愿較高。但她們對在馬路上騎行的安全性評價同樣最低,期待改善道路設施與交通環境。自我感知評價女性騎行者男性騎行者電動自行車騎行者騎行意愿的自我感知評價自行車騎行者騎行意愿的自我感知評價男性騎行者女性騎行者 29道路安全問題嚴重影響了女性做出騎行的決定。很多城市缺少受保護的自行車道,而且即使有自行車道,或者不是一個連續的自行車網絡,寬度足夠、有物理隔離的自行車道是鼓勵不愿承擔安全風險的人騎車
19、的最佳方式之一。共享單車項目已成為一種給予從前可能沒有自行車的女性使用自行車的一種方式。廣州市使用共享單車的女性比例最高達到50.6%,而使用私人自行車的女性平均比例僅為 19%。社會規范下的工作和家庭角色讓女性相較于男性擁有更為復雜和多模式的出行需求。便捷、靈活的自行車出行模式能夠讓女性更加輕松和快速的完成出行目的,也為女性和與她們一起騎車的朋友提供了更多參與當地活動的機會。新冠疫情大流行后,更多的女性由公共交通轉向了騎行。女性通常愿意選擇安全性高、風險性小的公共交通出行方式,新冠疫情后,原來選擇公交通勤的女性,近半數轉向了地鐵接駁共享單車/步行或者電動自行車。女性是否選擇騎行容易受身邊親友
20、、宣傳輿論、名人效益以及社會認同影響。除了硬性的騎行基礎設施之外,女性選擇騎行還與廣泛的社會態度、文化規范、意識觀念、獲取自行車的機會、騎行的能力等軟性因素息息相關。共享機 會安 全轉 移影 響分析與小結 30騎行中存在巨大的性別差異,事實上這也是交通出行模式中性別不平等的最明顯例證之一,這種差異不僅在中國城市中存在,也在世界上其他城市中存在。在肯尼亞基蘇木(Kisumu,Kenya),男性比例占所有騎行者的 96%,女性騎行者比例僅為 4%。在巴西里約熱內盧(Rio de Janeiro,Brazil)城市中心騎行者女性占比約為 2.4%-10.9%,男性占比約為89%-97.6%。在印度德
21、里(Delhi,India),男性占所有騎行者的98%,女性只占2%。騎行者的性別比例差異同時反映一定程度的社會問題:誰可以使用自行車?誰在街道上感到舒適和安全?誰的出行需求被納入我們的城市出行計劃中?如何改善這些問題,增加城市中女性的出行機會,鼓勵更多女性選擇騎行,需要我們采取系統性和交叉性的方法,從多個層面入手:結論與建議結論與建議建設連續和受物理隔離保護的自行車路網對于城市來說至關重要。自行車道需要足夠寬,以容納較慢的騎行者、使用貨運自行車或者三輪車的騎行者、以家庭為單位出行的騎行者以及快速通行的電動自行車騎行者。通常在城市里修建自行車道網絡時,會沿著主要通勤廊道、主干道或者景觀型綠道沿
22、線設置,卻忽略了與街區路網的銜接,忽略了女性可能在街區范圍內進行采購、接送小孩等日?;顒拥尿T行需求。除了受保護的自行車道和主要街道以外的自行車基礎設施之外,擁有限速的機動車交通、良好的照明、安全的交叉口以及遮陽避雨的環境,也是鼓勵女性選擇騎行的重要組成部分。健身應用程序 Strava 在全球擁有 4800 萬用戶對日常跑步、遠足、健身、通勤、騎行等活動進行記錄。在統計 2019 年數據時,Strava 發現在騎行網絡完善且安全的丹麥,女性通勤騎行者比例遠超男性。1.優化基礎設施:Strava 統計數據 32結論與建議2.加強文化宣傳:我們需要培養全社會、全齡化和全目的的騎行文化。通過宣傳、教育
23、提升自行車的社會形象,使自行車成為健康、活力、新生活的代名詞。讓民眾了解騎行的益處、方法。使用現代技術手段,激勵自行車產業的參與和創新,使騎行者收獲物質或非物質的獎勵和樂趣,增加騎行的滿意度和忠誠度,鼓勵更多的女性選擇騎行。印度住房和城市事務部(MoHUA)的智慧城市計劃(SCM)發起了“走騎自由”活動(Freedom 2 Walk&Cycle)。其中參與活動的 100 多個城市,舉辦了超過 40 場針對教授女性如何騎行的訓練營。印度“走騎自由”活動 333.落實管理保障:城市應該主動引導自行車發展,給予戰略優先地位,推進自行車專項規劃的編制,促進自行車設施建設早日提上議程。在規劃過程中,需要
24、以數據和實證為支撐,例如收集女性及其出行行為的分類數據,與女性訪談來了解她們面臨的障礙和挑戰,明確量化目標,分期、分重點地解決具體問題。同時調動公眾參與和市場機制,尤其是讓女性參與規劃過程和決策過程,也有利于縮小騎行的性別差距。一些政府和城市已經開始在其交通運輸模式中以性別平等作為重心。埃塞俄比亞(Ethiopia)首都城市亞的斯亞貝巴(Addis Ababa),計劃于 2028 年建成200 公里的獨立自行車道,以實現自行車模式份額中性別平等的目標。在 2021年 12 月可持續交通峰會 MOBILIZE 舉辦的在線論壇問答環節中,埃塞俄比亞時任交通部長 Dagmawit Moges Bek
25、ele 反映了這一目標,她談到她的夢想是看到年輕女孩騎自行車上學,因為“在我年輕的時候我沒有獲得那樣的機會,但我相信現在的年輕一代,女孩和男孩,值得有更好的機會?!卑H肀葋啎r任交通部長 Dagmawit Moges Bekele結論與建議 34參考文獻1.ITDP,2022,廣州市中心城區自行車交通系統發展策略研究.2.ITDP,2022,中國電動兩輪車生產應用狀況、挑戰、對策3.ITDP,2022,Protected Bicycle Lanes Protect the Climate.2022.4.Aimee Gauthier,ITDP,2021,Cyclings Gender Gap:B
26、reaking The Cycle of Inequality5.廣州市交通規劃研究院,2022,2021 年廣州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6.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2022,北京市交通發展年度報告.20227.南寧市共享電單車發展情況與治理經驗,2021,南寧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8.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22,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9.徐濤.自行車與近代中國女性(1868-1949)J.史林,2020(1):129-138,221.10.徐濤.自行車與近代中國 M.上海人民出版社,201511.“膜拜”單車:時尚女青年在民國.https:/ L.,2019,Bicycles,G
27、ender,and Risk:Driver Behaviors When Passing Cyclists.https:/genderpolicyreport.umn.edu13.Dasia M.,2019,Women love bikesso why dont they cycle to work?.https:/ accidents and collisions between pedestrians and cyclists.Eur.Transp.Res.Rev.13,38(2021).https:/doi.org/10.1186/s12544-021-00497-z15.World B
28、ank Group,2016,Assessment of Gender Impacts of ITS,https:/doi.org/10.1596/2520716.Gabriele P.,Gender equality and womens participation in transport cycling,Journal of Transport Geography,66(2018):369-375,https:/doi.org/10.1016/j.jtrangeo.2017.11.003.17.Matthew G.et al.,Gendered perceptions of cyclin
29、g safety and on-street bicycle infrastructure:Bridging the gap,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Transport and Environment,105(2022),https:/doi.org/10.1016/j.trd.2022.103237.18.Sandra M.et al.,Effects of cycle skills training on cycling-related knowledge,conf idence and behaviour in adolescent girls,Jo
30、urnal of Transport&Health,9(2018):253-263,https:/doi.org/10.1016/j.jth.2018.01.015.19.Jan G.et al,Promoting transportation cycling for women:The role of bicycle infrastructure,Preventive Medicine,46(2008):55-59,https:/doi.org/10.1016/j.ypmed.2007.07.010.20.Icek Ajzen,The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50(1991):179-211,https:/doi.org/10.1016/0749-5978(91)90020-T.21.張萌,女性出行行為特征研究 D.北京交通大學,2007.22.鄒慶茹,基于改進的計劃行為理論的交通行為分析 D.北京交通大學,201123.謝思紅,基于結構方程模型的電動自行車風險騎行行為研究 D.桂林電子科技大學,2021.24.王薇,認知偏差、風險感知對電動車駕駛行為的影響 D.寧夏大學,202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