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車載智能終端市場分析報告(2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信通院:車載智能終端市場分析報告(26頁).pdf(2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車載車載智能智能終端終端 市場分析報告市場分析報告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2019 年 7 月 目錄目錄 一、 車聯網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 1 1.車聯網發展具備政策基礎 . 1 2.車聯網標準不斷推出落地 . 3 3.技術成熟推動車聯網演進 . 4 4.車聯網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 . 5 二、 車聯網產業生態更加開放. 5 1.產業鏈不斷豐富,各類主體不斷發力 . 5 2.汽車電子成為新的戰略競爭高地 . 7 3.多方協同布局,推進未來發展 . 9 三、 車載智能終端成車聯網產業當前建設重點. 11 1.智能汽車成為汽車產業戰略方向 . 11 2.智能化和網聯化協同發展已成共識 . 12 3.
2、T-Box 等車載智能終端是配置重點 . 13 四、 車載智能終端市場發展提速. 14 1.汽車產量市場大,網聯車比例正在提升 . 14 2.車載無線終端市場規模加速增長 . 17 3.T-Box 終端需求增加,前裝率大幅提升 . 18 五、 T-Box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 19 1.車載智能終端產業鏈主體眾多 . 19 2.T-Box 競爭激烈,慧翰市場份額領先 . 19 3. 國內市場代表性的部分 T-Box 企業 . 20 六、 車載智能終端市場發展趨勢. 22 1.車載智能終端市場新興商業模式正在興起 . 22 2.各方主體基于數據的合作博弈愈加深入 . 23 3.與整車廠合作中,國
3、內終端廠商漸入佳境 . 23 1 一、一、車聯網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車聯網發展已具備良好基礎 國家對車聯網及智能網聯汽車等相關產業規劃逐步清 晰,國務院、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科 學技術部、交通部、國家標準委等各部門從戰略、技術、標 準等方面發布政策措施,為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產業發展奠 定了良好基礎。 1.車聯網發展具備政策基礎車聯網發展具備政策基礎 各級政府部門積極加快車聯網產業部署,車聯網未來產 業圖景逐漸清晰。2016 年 6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車聯 網創新發展工作方案,從關鍵技術研發、標準體系研究、 平臺及試驗場地建設、基礎設施建設、應用推廣、網絡與信 息安全保護六大
4、重點任務推動車聯網發展。7 月,國家發改 委和交通部聯合印發推進“互聯網+”便捷交通 促進智能 交通發展的實施方案,從完善智能運輸服務系統、構建智 能運行管理系統、全面強化標準和技術支撐、實施“互聯網 +”便捷交通重點示范項目幾方面展開,提出穩步推進推廣 應用智能車載設施, 建設智能路側設施, 加強車路協同應用, 推動汽車自動駕駛,更加細化和聚焦車聯網基礎設施的建設 和完善及車聯網智能化發展。 2017 年 2 月,國務院發布“十三五”現代綜合交通運 2 輸體系發展規劃,提出加快推進智慧交通建設,不斷提高 信息化發展水平,充分發揮信息化對促進現代綜合交通運輸 體系建設的支撐和引領作用。2017
5、 年 4 月,工信部、國家發 改委、科技部聯合發布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 智能網聯汽車推進工程,加大智能網聯汽車關鍵技術攻關, 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示范推廣。2017 年 9 月,為進一步加強部 門協同,在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成立了“車聯網產業 發展專項委員會”,提出做好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和統籌規 劃,務實推動產業發展。 2018 年 1 月,發改委在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中提 出, 到 2020 年大城市、 高速公路的 LTE-V2X 覆蓋率達到 90%, 北斗高精度時空服務實現全覆蓋,智能汽車新車占比將達到 50%, 中高級別智能汽車實現市場化應用; 到 2025 年, 5G-V2X
6、基本滿足智能汽車發展需要。2018 年 3 月,工信部牽頭編制 促進車聯網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2018-2020 年)提出 突破關鍵技術、 完善基礎設施、 完善車聯網安全保障體系等。 2018 年 12 月,工信部在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 行動計劃明確提出,到 2020 年,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功 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用戶滲透 率達到 30%以上,新車駕駛輔助系統(L2)搭載率達到 30%以 上,聯網車載信息服務終端的新車裝配率達到 60%以上。 3 2.車聯網標準車聯網標準不斷推出落地不斷推出落地 國家層面積極推動車聯網定準。工業和信息化部與國家 標準委聯合印發
7、了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總 體要求)等系列文件,包括總體要求、智能網聯汽車、信 息通信和電子產品與服務等,到 2020 年基本建成國家車聯 網產業標準體系。標準指南將規范車聯網產業發展,解 決車聯網產業發展痛點,營造有利于車聯網企業發展的環 境。2018 年 11 月,全國汽車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智能 運輸系統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全國通信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 全國道路交通管理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共同簽署了關于加強 汽車、智能交通、通信及交通管理 C-V2X 標準合作的框架協 議,將建立高效順暢的溝通交流機制,相互支持和參與標 準研究制定, 共同推動 C-V2X 等新一代信息通信技術在汽車、
8、 智能交通以及交通管理中的應用。 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標準落地。2018 年 11 月工業和信息 化部印發了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直連通信使用 5905-5925MHz 頻段管理規定 (暫行) , 規劃了 5905-5925MHz 頻段共 20MHz 帶寬的專用頻率資源,用于 LTE-V2X 直連通信 技術,有力支持我國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國家標準委發 布的電動汽車遠程服務與管理系統技術規范中指出未來 所有的電動車出廠時都必須安裝車載終端。工信部發布的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要求對新生 4 產的全部新能源汽車安裝車載控制單元。 3.技術成熟推動車聯網演進技術成熟推動車聯網演進 產
9、業相對成熟的時間點一同到來,有望促進車聯網大發 展。2020 年是車聯網相關技術逐漸成熟應用的關鍵節點,5G 開始商用,自動駕駛開始成熟,北斗三代開始運營。5G 技術 的發展能夠推動 C-V2X 標準的演進、 滿足車聯網低時延要求, 對車聯網的增強包括多個方面, 主要有自動駕駛、 遠程駕駛、 車輛編隊、優先級處理安全相關的 V2X 服務等安全相關性支 持,高數據率的娛樂、移動熱點、辦公室、家庭、動態數字 地圖更新等非安全性支持,3GPP V2X 技術互操作性等多系統 車聯網服務支持和網絡環境。 5G 技術可以通過網絡切片等創 新技術,提供低至 1-5ms 端到端時延和高至 10Gbps 峰值速
10、 率,從而推進車載 T-Box 產品加速普及與應用。 自動駕駛路測法規及路測拍照快速推進。2018 年 4 月, 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聯合發布了智能網 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試行),對測試主體、測試駕 駛人及測試車輛,測試申請及審核,測試管理,交通違法和 事故處理等方面作出規定。自動駕駛路測開放,牌照密集發 放,截至 2018 年底,全國已頒發 101 張牌照,涉及互聯網、 車廠、共享平臺等 32 家企業。根據主流車企的規劃, 2020-2021年將是L3級自動駕駛汽車進入量產階段的關鍵窗 5 口期。 4.車聯網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車聯網發展即將進入快車道 從政策、技術、標準、基
11、礎設施建設等各個方面推進情 況來看,2020 年是車聯網發展的一個關鍵截點。2020 年前 是車聯網應用初期,路側基礎設施還未全面升級改造,從汽 車的角度看,T-Box/OBD 前后裝將快速提升網聯車智能終端 滲透率;自動駕駛開放路測,牌照密集發放,促進了礦山和 高速等限定區域內車路協同自動駕駛、智慧交通管理等應用 的率先發展。2020 年后是 5G 商用初期,隨著智能化、網聯 化程度提升,車聯網業務應用更加豐富,共享類、高帶寬需 求業務將高速發展,自動駕駛 L3 級別以上發展壯大。后期, 隨著用戶的不斷積累和汽車產業的不斷發展與成熟,車聯網 服務的終端將從輔助駕駛轉向自動駕駛,實現基于自動駕
12、駛 的協作式智能交通。 二、二、車聯網產業生態更加開放車聯網產業生態更加開放 1.產業鏈不斷豐富,各類主體不斷發力產業鏈不斷豐富,各類主體不斷發力 從產業結構看,相比 ICT 產業,傳統汽車制造業生態相 對封閉,構成了以整車廠、一級供應商、次級供應商為主的 垂直產業鏈。隨著可提供諸如 V2X、碰撞預警、盲點監測等 功能的新興企業開始加入到車企的一級、次級供應商名單 6 中,一些 ICT 企業開始向汽車產業進駐,此外,在傳統汽車 垂直產業體系中位居上游的一些諸如芯片企業、車載顯示等 關鍵零部件企業重要性日益顯著,并開始向車企的次級、乃 至一級供應商地位躍升。從發展趨勢看,傳感器、操作系統 等廠商
13、推動了汽車智能程度的提升,而網絡運營商、路側單 元設備商等加速了汽車網聯化的進程。從參與主體看,車聯 網對傳統汽車產業的影響表現為參與主體數量增加與影響 擴大,一方面是更多的消費類電子企業和互聯網車企加入到 汽車產業鏈中,汽車零部件和 OEM 企業數量增多;另一方面 是汽車電子和軟件在汽車產業中的重要性將越來越大,為傳 統汽車產業競爭格局帶來影響。 智能網聯汽車次級供應商重要性與日俱增,有望打破一 級供應商產業生態地位。在汽車微電子方面,人工智能算法 在環境感知和智能決策中已經成為重要的基礎技術,由此帶 來的海量卷積計算使得計算平臺重要性日益提高。目前主流 的計算平臺以 CPU 和 GPU 平
14、臺為主。CPU 方面,Intel 主導 CPU+FPGA 的計算平臺方案,通過收購 Altera 和 Mobileye, 迅速掌握基于 FPGA 的并行計算的硬件設計能力以及 ADAS 的 視覺技術方案。GPU 方面,英偉達憑借 GPU 在深度學習算法 上的良好表現,從 2015 年起陸續發布 Drive CX、PX1、PX2 Parker、PX Xavier 和 PX Pegasus 自動駕駛平臺,處理器架 構、處理能力不斷提升。在汽車光電子方面,車載屏幕的市 7 場規模迅速提升,隨著高出貨量下的成本控制的考量以及更 直接的技術支持推動,促使整車廠越過 Tier1 直接向屏幕廠 商采購。在中
15、控屏幕方面,Tier1 廠商的市場份額較為分散, 大部分低于 10%,Tier2 廠商以 LG、友達、夏普、群創、JDI、 華映為主,份額較為平均;在儀表盤方面,大陸、偉世通和 電裝位居 Tier1 廠商的市場份額前三名,Tier2 廠商中 JDI 市場份額最高為 29%。 2.汽車電子成為新的戰略競爭高地汽車電子成為新的戰略競爭高地 全球汽車產業增速放緩,汽車電子成為產業增長的重要 引擎。據羅蘭貝格的2018 年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研究 預測,2018 年全球汽車產量達到 0.95 億輛,同比增長 1%, 2012-2017 的年復合增長率超過 3%, 汽車產業增速開始放緩, 而全球汽車零部
16、件供應商營收在 2018 年有望增長 3%。 其中, 汽車電子在汽車產業中的重要性與日俱增,據 Strategy Analytics 預測,2018 年全球汽車電子總銷售額將接近 3 千 億美元,年復合增長率約 7% ,增速水平高于汽車零部件及 整體汽車產業增速。在智能網聯汽車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趨 勢下,汽車電子以智能化、網聯化、安全性和大功率為主要 發展方向,汽車電子成為產業增長的重要引擎。 汽車電子成為提升駕乘體驗主要方式。輔助駕駛、語音 交互、車載視頻、車輛聯網等新型駕乘體驗直接依賴于傳感 8 器、車載屏幕、計算平臺、車載通信等汽車電子的使用,汽 車功能的發展已經從較為成熟的發動機、底盤
17、等傳統零部件 轉移至汽車電子中。隨著消費類電子企業加速向汽車電子產 業的快速滲透,高端車型的智能化功能正在加速向中低端車 型轉化,與之而來的是汽車電子占整車成本的比例逐漸上 升,在普通車型中占比約為 25%,未來將提升至 50%以上。 智能網聯和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需要汽車電子技術的持 續演進。智能化方面,主要依賴車載傳感器、控制器和執行 器,對 CMOS 傳感器、MEMS 傳感器、激光雷達、超聲波傳感 器及車載計算平臺等提出大量需求。比如,自動駕駛不同階 段汽車電子的滲透率也將呈現結構性的變化, L1 階段主要為 攝像頭和算法芯片, L2 階段主要引入毫米波雷達和控制執行 端升級, L3 和 L
18、4 階段將核心引入激光雷達、 V2X、 人機交互、 高精地圖等。網聯化方面,需要加快 LTE-V2X 芯片和模組的 量產裝配,以及路側單元和基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改造。 車載芯片正從功能集成、板級集成向芯片級集成發展。 從架構上看,汽車芯片由傳統 CPU、GPU、FPGA 向著 ASIC 專 用芯片架構發展,并且異構計算趨勢不斷顯著。功能集成方 案是軟硬件架構搭建、協同算法測試等工作的有力支撐,但 由于成本、功耗等因素,不是車載計算平臺的最終方案,板 級集成方案是中短期過渡方案,采用所有主流芯片均是國外 芯片,無法完全自主可控,提前布局芯片集成方案占領未來 9 智能網聯汽車計算平臺戰略制高點。
19、3.多方協同布局,推進未來發展多方協同布局,推進未來發展 傳統車企和 ICT 廠商加強合作。 傳統龍頭車企通過并購、 合作、自研等方式加快與信息技術融合創新,漸進式推動智 能網聯汽車發展。通用汽車收購無人駕駛技術初創公司 Cruise Automation、福特收購以色列機器學習公司 SAIPS, 奔馳與博世合作、 大眾旗下的奧迪品牌和英偉達合作, 日產、 雷諾、三菱形成三方聯盟,寶馬集團與英特爾、上汽與阿里 巴巴、奇瑞與百度合作,Mobileye、FCA、大陸、德爾福形 成多方聯盟。 互聯網與新興汽車公司憑借軟件算法等信息技術優勢, 采用更加激進的方式布局自動駕駛,成為產業發展新引擎。 20
20、16 年, Google母公司Alphabet宣布成立自動駕駛公司Way mo。2016 年底特斯拉依推出了 Autopilot 2.0 自動輔助駕駛 系統,實現 L2 級別自動駕駛功能,包括速度調整、自主變 道、自動泊車等。新興互聯網車企則發展迅速,蔚來、小鵬 等均表示 3 年內量產 L3、L4 級自動駕駛汽車。 英偉達、英特爾、恩智浦已構成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的主 要陣營。 英特爾主導 CPU+FPGA 計算平臺方案, 收購 Mobileye 和 Altera,憑借 Mobileye 在 ADAS 領域強大影響力,迅速切 入汽車產業生態,打造 CPU+FPGA+5G 核心;英偉達憑借 GPU
21、10 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優勢,相繼推出自動駕駛平臺,處理器架 構不斷演進,并與整車廠以及 Tier1 廠商建立深入合作,構 造 GPU 強大產業生態;恩智浦 2016 年推出 Blue Box 智能網 聯汽車計算平臺,成為百度 Apollo 開放平臺的合作伙伴, 全球已有四大汽車廠商試用 Blue Box 產品。高通未來將研 發計算平臺的算法庫,打造軟硬件集成的高性能計算平臺。 通信企業、科研機構和車企協同推進網聯化發展。一是 大唐、華為、高通等通信企業積極開展 LTE-V2X 終端產品研 發,同時,華為、大唐、星云互聯、萬集、金溢、Savari、 中國移動等基于商用模組和芯片已經可以提供 OB
22、U 和 RSU 設 備;二是汽車廠商、零部件供應商和科研機構積極布局 V2X 上層應用開發與實現。一汽、上汽、長安汽車、北京汽車、 長城等設計開發了覆蓋多種路況、工況的 V2X 應用場景,東 軟、星云互聯、清華大學、同濟大學等零部件及科研機構加 快軟件協議棧和接口的開發與實現;三是跨行業企業合作開 展應用示范。中國移動、上海汽車、華為等在杭州云棲小鎮、 上海嘉定開展 LTE-V2X 安全預警應用示范。中國汽研、大唐 電信、長安汽車等在重慶智能汽車集成系統試驗區開展 LTE-V2X 技術測試及示范,支持車與車安全告警、道路施工 預警、交叉路口行人檢測等應用。 11 三、三、車載智能終端成車聯網產
23、業當前建設重點車載智能終端成車聯網產業當前建設重點 智能網聯汽車成為汽車產業重點轉型方向之一,聯網車 載信息服務終端的裝配將是建設重點。 1.智能汽車成為汽車產業戰略方向智能汽車成為汽車產業戰略方向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中從技術、 產業、應用、競爭四個方面明確指出智能汽車成為汽車產業 發展的戰略方向。從技術層面看,汽車始終是新技術應用的 重要載體,隨著信息通信、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人工 智能等新技術在汽車領域廣泛應用,汽車正由人工操控的機 械產品加速向智能化系統控制的智能產品轉變,智能汽車已 成為產業技術的戰略制高點。從產業層面看,智能汽車已成 為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傳統汽車企
24、業快速轉型,電子信息、 網絡通信等企業加速滲透,汽車與相關產業全面融合,產業 鏈面臨重構,價值鏈不斷延伸,產業邊界日趨模糊,呈現智 能化、網絡化、平臺化發展特征。從應用層面看,汽車產品 功能和使用方式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由單純的交通運輸工具 逐漸轉變為智能移動空間,兼有移動辦公、移動家居、娛樂 休閑、數字消費、公共服務等功能,推動車聯網數據服務、 共享出行等生產生活新模式加快發展。從競爭層面看,智能 汽車已成為新一輪產業布局必爭之地,一些傳統行業巨頭和 12 新興創新企業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率先開展產業布局,在 競爭中占據主動,主要發達國家通過制定國家戰略、強化技 術優勢、完善標準法規、營造市場
25、環境,形成了智能汽車先 發優勢。 2.智能化和網聯化協同發展已成共識智能化和網聯化協同發展已成共識 智能化與網絡化融合成為產業發展的主要趨勢。從代表 性國家的發展路線上看,智能化和網聯化已成為各國統一的 發展認識,兩者相互協會將支撐更加高級的應用場景,從移 動信息服務到安全效率類應用,再到協同類應用,需要單車 智能化和網聯化來統一構建“人-車-路-云”的協同智慧交 通體系。 智能化方面, ADAS 成為新的產業發力點, IHS、 Industry ARC、SBD 等均對 ADAS 的市場空間做出預測,預計 2020 年 全球的市場空間約 300 億美元。汽車自動駕駛階段和層級的 不斷提高也將帶
26、動 ADAS 的持續發展,中國將成為 ADAS 的重 要市場。從全球看,預計 2020 年,全球 ADAS 的市場規模有 望突破 300 億美元,復合增長率 32%,前景廣闊,從國內看, 2015 起 ADAS 逐漸上量, 17 年后是合資和自主車型裝配 ADAS 大規模上量期, 增速將較前幾年有明顯變化, 從細分領域看, HUD 與全景倒車輔助以實用性及開發難度低等特性在未來 5 年內的增速最高,AEB 和 LDW 作為輔助駕駛的核心有望成為 13 標配。 網聯化方面,DSRC 和 LTE-V 成為主要的技術路線選擇, 相對而言 DSRC 產業鏈相對成熟,恩智浦、Autotalk 等芯片 公
27、司已開發 802.11p 商用芯片,CohdaWireless、Savari 等 已可以提供較成熟的車載單元設備和路側單元設備,LTE-V 由我國、歐洲和韓國等國家企業推動于 2017 年 3 月完成標 準化,華為、大唐和 LG 電子等公司擔任 LTE-V2X 課題牽頭 人。由于 LTE-V2X 標準化完成相對較晚,產品成熟度相對滯 后, 但通過近年來產業各方的不斷推進, 差距正在逐漸縮小, 目前大唐已經可以對外提供 DMD31 商用模組、高通對外提供 9150 芯片組、華為可以商用 Balong765 芯片組;與此同時, 華為、大唐、星云互聯、萬集、金溢、Savari、中國移動等 基于商用模
28、組和芯片已經可以提供 OBU 和 RSU 設備。 3.T-Box 等車載智能終端是配置重點等車載智能終端是配置重點 智能網聯汽車應支持 4G/WIFI/BT 等通信能力,支持汽 車 CAN 總線及新一代汽車以太網架構,具備邊緣計算能力, 安全加密、高精度定位、汽車 FOTA 等能力,未來能升級到 V2X 及 5G,實現健康檢查、數字鑰匙、智能語音、遠程車控、 互聯網應用、汽車支付、汽車 FOTA 等功能,未來向智能駕 駛、智能座艙等應用發展。 汽車從分散式 ECU 向域控制器、多域控制器、云端-本 14 地協同計算架構發展是業界普遍認同的發展趨勢,T-Box 可 以看作是通信域,在 T-Box
29、 基礎上擴展到 IVI 及智能駕駛域 是一個可能的方向,特斯拉的 Model Y 車型已將通信、IVI、 自動駕駛集成到了一個域控制器上,由于我國在通信產業上 有一定的優勢,從 T-Box 擴展到 IVI 等其他域更有可能。 T-Box 作為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實現的重要硬件基礎,需 提前布設,未來有望成為智能網聯汽車標配,率先放量,預 計滲透率會在 2020 年前后爆發。 四、四、車載智能終端市場發展提速車載智能終端市場發展提速 隨著國內車聯網逐步滲透,消費者對汽車安全性、操作 便利性、娛樂等方面提出越來越高要求,引發車載智能終端 市場需求加大,基于移動通信技術,內置移動通信模塊的車 載終端
30、出貨量快速增長。 1.汽車產量市場大,網聯車比例正在提升汽車產量市場大,網聯車比例正在提升 根據公安部統計數據,2018 年全國新注冊登記機動車 3172 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已達 3.27 億輛,其中汽車 2.4 億 輛,小型載客汽車首次突破 2 億輛。按照發達國家汽車保有 量的增速水平, 假設至 2020 年保有量增速以近 10%的增速增 長,預測 2020 年我國汽車保有量將達到 2.97 億輛。從車輛 類型看,小型載客汽車保有量達 2.01 億輛,首次突破 2 億 15 輛,是汽車保有量增長的主要組成部分;私家車持續快速增 長, 2018 年保有量達 1.89 億輛, 近五年年均增長 1
31、952 萬輛; 載貨汽車保有量達 2570 萬輛。從新能源看,2018 年全國新 能源汽車保有量達 261 萬輛,占汽車總量的 1%,其中,純電 動汽車保有量 211 萬輛,占新能源汽車總量的 81%。從統計 情況看,近五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年均增加 50 萬輛,呈加 快增長趨勢。 據 LMC Automotive 數據顯示,2018 年全年全球整體輕 型車銷量達 9479 萬輛,新能源汽車銷量超 200 萬輛,中國、 美國、日本、印度成為全球前四大汽車銷量市場。 圖 1 全球乘用車銷量 中國汽車銷量占全球總量近 30%的份額。根據中汽協發 布的最新數據,2018 年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 2781
32、 萬輛和 2808 萬輛,其中乘用車產銷 2353 萬輛和 2371 萬輛,商用車 產銷 428 萬輛和 437 萬輛。新能源方面,2018 年新能源汽車 產銷分別完成 127 萬輛和 126 萬輛,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 分別完成 99 萬輛和 98 萬輛。 16 圖 2 我國乘用車銷量(中汽協) 前裝車聯網市場指的是汽車整車出廠時已裝備的電子 產品和服務,有一定的封閉性和較高的行業壁壘。新車預裝 車聯網功能相對容易,聯網汽車的產量正在迅速增長。根據 HIS 數據及預測,2017 年前裝智能聯網汽車總量為 1430 萬 輛,預計 2022 年達到 7838 萬輛,滲透率由 2017 年的 15
33、%, 增長到 2022 年的 69%。 圖 3 全球智能網聯汽車銷量(HIS) 目前國內智能網聯汽車滲透率較低,中經社統計 2015 年僅有約 10%。在當前汽車銷量逐漸低迷的形式下,智能網 聯汽車是傳統汽車量價齊升主要途徑。 2018 年國家發改委發 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征求意見稿),提出計劃到 2020 年,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新車占比達到 50%。按照現有的 年產銷近 3000 萬輛來看,預計 2020 年智能網聯汽車銷量便 17 會超過 1500 萬輛。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2025 年、2030 年我國銷售新車聯網比率將分別達到 80%、100%,聯網汽車 銷售規模將分別達到 280
34、0 萬輛、3800 萬輛,智能網聯汽車 即將迎來快速發展。 圖 4 智能網聯汽車占比(Flairmicro,前瞻產研) 2.車載無線終端市場規模加速增長車載無線終端市場規模加速增長 隨著政策推動、需求上升,車聯網技術市場將持續蓬勃 發展,細分領域也將紛紛受益。智能車載作為產業鏈中的核 心,預計相關技術和產品會快速增長。目前車載終端以前裝 為主體,據 SBD 預測,2018 年我國前裝車載終端規模達到 499 萬臺,同比增速達 34.1%。 圖 5 前裝車載終端(嵌入式)(SBD) 18 2018 年截至6月底, 國內車載無線終端出貨量 471萬部, 同比增長 161.8%,4G 產品出貨量 2
35、96 萬部,占比 62.9%。 圖 6 國內車載無線終端出貨量(信通院) 3.T-Box 終端需求增加,前裝率大幅提升終端需求增加,前裝率大幅提升 隨著車聯網的推進,消費者對車載無線終端智能化要求 越來越高,搭載操作系統的車載無線終端大量上市,來滿足 當前“互聯網+”應用推廣的需要,實現行車安全監控管理、 運營管理、 服務質量管理、 智能集中調度管理等智能化服務。 2018 年上半年,搭載操作系統的新款智能車載無線終端 26 款,占同期新上市機型數量的 37.7%。智能車載終端的應用 隨著當前技術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從早期的系統監測和數據 記錄,發展為集導航、娛樂、社交等功能于一體的產品形態,
36、更有部分車載無線終端借助當前人工智能的發展,實現語音 操控,提升駕車過程中的安全性和操作的便利性。 T-Box 終端將加速滲透。根據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生產 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自 2017 年 1 月 1 日起對新生 19 產的全部新能源汽車安裝車載控制單元,新能源汽車的 T-Box 前裝率將得到大幅度提升。隨著車聯網的產業鏈不斷 完善、新能源汽車快速發展、共享汽車等業務的興起,車載 T-Box 終端需求繼續增加。目前國內車廠前裝 T-Box 大概 20%-30%滲透率,未來將加速滲透。2018 年上半年,T-Box 設備出貨量 247 萬部,同比增長 103.6%,在同期車載無線終 端出貨
37、量中占比 52.4%。 五、五、T-Box 市場競爭日益激烈市場競爭日益激烈 1.車載智能終端產業鏈主體眾多車載智能終端產業鏈主體眾多 車聯網產業正快速發展,產業鏈主體更加豐富。在汽車 垂直產業體系中位居上游的一些諸如芯片企業、車載顯示等 關鍵零部件企業重要性日益顯著,并開始向車企的次級、乃 至一級供應商地位躍升。車載無線終端的生產廠商既包括汽 車配件和汽車整機企業, 電子、 信息技術領域的科技型公司, 也包括互聯網/物聯網企業。從趨勢看,傳感器、集成電路、 操作系統等廠商推動汽車智能程度的提升,而網絡運營商、 芯片與模組廠商、終端設備商等加速了汽車網聯化的進程。 2.T-Box 競爭激烈,慧
38、翰市場份額領先競爭激烈,慧翰市場份額領先 隨著產業不斷深入發展,行業內企業數量也會不斷增 長,市場競爭也將會越來越激烈。目前智能網聯汽車的主要 20 車載終端廠商有博世、大陸、法雷奧、LG、哈曼、慧翰、華 為、恒潤、英泰思特、高新興等諸多廠商。 通用安吉星推廣范圍廣, LG 電子在全球占據最大的市場 份額;哈曼多媒體控制系統可以擴展車機模塊,在豪華車品 牌中占比較大。具有資本、技術研發優勢的企業在國內市場 中顯出越來越強大的競爭力,慧翰微電子作為全國最早投入 T-Box 研發的廠商電子面向汽車前裝市場,涵蓋終端設備、 軟件算法、通訊協議棧等整套解決方案,在 2018 年完成最 新的 T-Box
39、4.0 平臺升級。根據汽車用 LTE 芯片、SIM IC、 EMMC 等芯片廠商出貨情況的估算,慧翰在國內前裝車聯網 T-Box 市場中出貨量第一、占比約 60%左右的高占有率。 圖 7 慧翰合作的汽車集團 3. 國內市場代表性的部分國內市場代表性的部分 T-Box 企業企業 慧翰微電子?;酆参㈦娮?。全行業內為數不多的具備車聯網產品全產 業鏈開發的企業,形成汽車前裝通訊模組研發的技術領先優 勢,實現高占有率,產品涵蓋汽車長短距通訊模組、前裝 T-Box 單元、云端平臺和相關的軟件中間件、協議棧等。作 21 為國內最早從事 T-Box 開發的企業,產品已經過四次迭代已 實現 4.5G 版本的通訊
40、網關, 近期還啟動 5G 和 V2X 項目開發; 作為全球領先的車聯網產品提供商,在 2019 年獲得全球首 份符合 UN-R144 的 e-Call 證書。 T-Box 產品已搭載在國內上 汽、北汽、一汽、上汽通用五菱、寶沃、奇瑞、觀致、吉利 等主流車廠的數十款車型。 英泰斯特。英泰斯特。T-Box 產品具有數據采集和存儲功能、遠程 控制功能、遠程故障診斷功能、車機通信功能等,可以提供 新能源車輛遠程批量升級完整方案并成功商用。產品客戶覆 蓋北汽新能源、長安、吉利、比亞迪、中通、福田、康明斯、 玉柴等客戶,涉及乘用車、商用車、物流車、客車、發動機 廠家等多種客戶類型。 雅訊網絡。雅訊網絡。在
41、車聯網領域,主要終端產品 T-Box 及系統 平臺軟件、行駛記錄儀等,以通用型網聯終端、多功能網聯 終端、車聯網大數據系統等產品線,形成互補協同的產品矩 陣。產品客戶主要有東風汽車、北汽福田、中國重汽、金龍 汽車、中聯重科等國內主要商用車廠、工程機械廠。在行業 應用領域和 400 余家合作伙伴展開了緊密合作,業務覆蓋出 租車、 物流車、 渣土車等政府監管的營運性車輛市場和公安、 消防、煙草、電力等非營運車輛市場等近 30 個細分市場。 高新興。高新興。在車聯網戰略方面,主要聚焦 T-Box、車規級 4G/5G 通信模組等前裝終端產品,OBD、UBI 等后裝產品以及 22 電子車牌解決方案等。
42、前裝產品 T-Box 不斷突破, 高速擴張。 公司早期做車規級 4G 模組,后延伸至 T-Box,提升產品價值 量和技術壁壘。公司 T-Box 產品合作吉利、比亞迪(新能源 車)、長安、偉世通等車企;后裝 OBD 領跑全球市場,合作 AT&T、T-Mobile、Octo 等頂級國際運營商和 TSP 廠商,開拓 北美、歐洲、東南亞等市場。 飛馳鎂物。飛馳鎂物。聚焦汽車前裝市場提供完整的端到端汽車聯 網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為整車廠提供全方位車聯網產品 和解決方案,包括汽車網聯終端、汽車云平臺、物聯網接入 平臺、汽車在線升級平臺等。擁有數量較多的豪華汽車品牌 車企客戶,已經與包括多家跨國豪華車企在
43、內的 20 多個品 牌共計 166 個車型達成合作。 六、六、車載智能終端車載智能終端市場市場發展趨勢發展趨勢 1.車載智能終端市場新興商業模式車載智能終端市場新興商業模式正在興起正在興起 以 T-Box 硬件銷售為業務基礎,為 T-Box 收集的海量數 據提供大數據平臺服務,加強智能汽車復雜應用場景的大數 據應用,重點在數據增值、共享出行服務、金融保險等領域 培育新商業模式。T-Box 作為車輛與云端平臺實現互通的關 鍵設備,不僅能把采集到的整車數據、狀態數據等發送給云 平臺,也能把云平臺發送過來的控制指令轉發給車輛。共享 23 出行服務領域的汽車分時租賃新業態發展中,租賃公司可以 有效利用 T-Box 終端收集的大數據,可以實時獲取車輛的停 車位置、有效的減少車輛的停工期、降低閑置率,監測車輛 失竊、事故等狀態,對車輛保養、維修服務等信息并加以優 化,有效減少用戶操作時間。 2.各方主體基于數據的合作博弈愈加深入各方主體基于數據的合作博弈愈加深入 車主對車輛中高效無線通信系統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