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新經濟和代幣化白皮書(2023)(1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Web3新經濟和代幣化白皮書(2023)(17頁).pdf(1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 Web3 新經濟和代幣化 執行摘要 Web3 是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價值網絡,強調數據可信、數據主權和價值互聯。在 Web3 中,一切價值皆可被代幣化,并在 Web3 價值網絡中高效、智能化地組合、轉化、流轉和分配。這些價值具有多層次的產權含義,除了所有權以外,最重要的是使用權。比如,只有擁有某個區塊鏈網絡、系統或應用的 Token,才具有使用該網絡、系統或應用的權利。使用權的市場的核心是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組織形態會發生很大變化,變成開源組織,非盈利組織,或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使用權的代幣化是理解過去 15 年區塊鏈基礎設施發展的關鍵。下一個15年,建立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上的Web3應
2、用將成為新的發展重心,并對人類在數字世界的經濟金融活動、社會互動以及隱私保護等方面產生革命性影響。Web3 新經濟會產生新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需要使用不同類型 Token 作為經濟活動的價值標記物,包括功能型代幣、權益型代幣和非同質化代幣(NFT),分別代表著使用權、股權和數字通證。我們稱之為“三代幣模型”。在 Web3 新經濟中,“三代幣”將在履行各自職能的基礎上,通過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利益相關者原則。Web3 新經濟健康發展的基礎是對代幣經濟學的深入研究和不斷實踐。在代幣經濟學中,貨幣政策、機制設計和金融工程是“三位一體”關系。貨幣政策的目標是調節 Token 供應和需求,使 T
3、oken 的有效供應和流通速度適應 Web3 新經濟的發展需求。機制設計的目標是激勵相容,通過設計分散決策的動態博弈機制和算法,以協調非對稱信息和非一致目標下多個參與者的一致行動。金融工程的2 目標是風險收益轉換,設計適合 Web3 新經濟的金融產品和市場。代幣經濟學的總體目標是,通過合理設計 Token 的供給機制、應用場景以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市場,激勵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 Web3 新經濟活動,以促進 Token 價值增長。Web3 新經濟在經濟制度、經濟組織、金融制度、價值創造規律、價值分配規律、利益相關者、商業模型、分布式決策機制以及價值捕獲等方面將超越互聯網經濟。與互聯網經濟的“瘦協議
4、,胖應用”價值捕獲特征不同,Web3 新經濟是“胖協議,胖應用”。Web3 新經濟的底層協議棧內置了貨幣系統和價值系統,在協議層能進行價值創造。Web3 新經濟在應用層將結合很多數字化技術,價值創造空間將不亞于互聯網。一、展望 Web3 新經濟 (一)Web3:底層邏輯和進化趨勢 自十九世紀中期以來,在通信技術(CT)、信息技術(IT)和數字技術(DT)的推動下,人類的數字化大遷徙不斷深化,人類收集和處理數據的能力不斷提升。數據已成為驅動人類社會和經濟發展的前所未有的新動力,物理時空的限制被突破,經濟規律被重構,商業組織走向開源、開放、共享和共治。人類是社會化的動物,人類發展史也是網絡進化史:
5、從遠古部落的關系網絡,到各種物理形態的公共基礎設施網絡,再到數字網絡。人類在工作、生活、社交、經濟和政治等方面都受到網絡的深刻影響。數字網絡是自上世紀末以來,在互聯網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高效的信息交換網絡。數字網絡的發展歷程可以分為 3 個階段。Web 1.0 是以門戶網站為代表的“資訊網絡”。用戶可以便捷地獲取各類網上信息,但在大多數情況下,信息傳播3 是單向的。Web 2.0 是以社交媒體為代表的“數據網絡”。用戶創造了大量內容并留下在線身份和行為等方面的海量數據,信息傳播變為雙向互動。Web 2.0 平臺通過對用戶數據的收集和分析,產生了巨大的商業價值,但也造成了用戶隱私保護不力、平臺壟斷
6、和新聞資訊無償使用等復雜的治理問題。Web 3.0 是以區塊鏈為代表的“價值網絡”,強調數據可信、數據主權和價值互聯。在 Web 3.0 中,一切價值皆可被代幣化(Tokenized),并在 Web 3.0 價值網絡中高效、智能化地組合、轉化、流轉和分配。這些價值具有多層次的產權含義,除了所有權以外,最重要的是使用權。(二)使用權的市場 使用權的重要性在數字產品和服務上體現得最為充分。如圖 1 所示,物理形態的產品在同一時刻一般只能由同一主體使用,并且在使用中伴隨著消耗、磨損和折舊。數字資產和服務一般具有固定成本高,邊際成本低,以及非競爭性使用等特點。數字產品和服務在一個時點可以由多個人共同使
7、用。這會造成兩方面的影響。圖 1:實物產品與數字產品或服務的經濟特征對比 在供給方,數字產品和服務具有明顯的規模經濟效應生產越多,平攤后的平均成本越低。比如,開發一款軟件需要很高投入,但軟件開發出來后,由一個人使用還是一億人使用,總成本不會有顯著差別。4 在需求方,多個人使用數字產品和服務時,會通過網絡效應產生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凱文凱利在 20 多年前曾將此概括為“傳真機效應”。假設某人花 200美元購買一臺傳真機,他的成本是 200 美元。但他的傳真機接入一個由 1000 萬臺傳真機組成的傳真機網絡后,他能夠和其他人之間互發傳真,享有的網絡價值遠遠高于購買傳真機的成本。因此,傳真機也代表
8、著傳真機網絡的使用權。圖 2:所有權和使用權的對比 使用權和所有權盡管屬于產權的不同維度,但兩者有很大不同。如圖2所示,所有權具有獨占性,不可無限細分。在所有權制度下,公司經營的目標是股東利益最大化。這被稱為股東資本主義,在股票市場體現得最為充分。而使用權具有共享性,可以多次授予并相互增益。對很多數字產品和服務,使用權在理論上可以無限次循環授予,使用權擴大化的路徑就是開源、開放和無需許可。使用權的市場的核心是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組織形態會發生很大變化,變成開源組織,非盈利組織,或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這些組織追求的是組織價值(或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組織中所有參與者以利益相關者的身份進行大
9、規模協作,做出自己的貢獻,并共享組織價值。在這些組織形態中,所有權變得無足輕重,真正有價值的是使用權。使用權盡管不能被股份化,但可以被代幣化。(三)區塊鏈在 Web3 中的核心地位 5 過去 15 年,隨著以比特幣和以太坊為代表的公鏈生態的快速發展,區塊鏈底層技術趨于成熟。區塊鏈研發機制植根于開源社區,體現了開放、共享和無界創新等特點。區塊鏈基礎設施是重要的公共產品,不為任何人或機構所擁有。區塊鏈的分布式賬本能夠將使用權從數字產品和服務中抽取出來,以 Token 形式對使用權進行標準化和份額化,并在此基礎上形成了數字資產市場。數字資產市場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提供使用權的發行和交易等方面服務。在價值
10、捕獲上,區塊鏈體現了“胖協議,瘦應用”的特點。下一個15年,建立在區塊鏈基礎設施上的Web3應用將成為新的發展重心,并對人類在數字世界的經濟金融活動、社會互動以及隱私保護等方面產生革命性影響。首先,區塊鏈基礎協議將是 Web3 應用發展的基礎保障,通過智能合約保證商業活動在區塊鏈上的有效運行。其次,Web3 應用通過去中心化的治理機制保證其系統的免信任、公開透明、無需許可參與,而分布式自治組織(DAO)將成為主要的組織形式。最后,非同質化代幣(NFT)成為 Web3 應用用戶的身份證明、能力證明、行為證明、工作量證明、貢獻度證明、活躍度證明以及產品和服務證明等。依據這些證明,Token 將作為
11、激勵工具,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隨著監管政策的明朗,權益型代幣將獲得長足發展。在圍繞 Web3 應用構建的分布式經濟中,權益型代幣、功能型代幣以及非同質化代幣(NFT)將在履行各自職能的基礎上,通過激勵機制充分發揮利益相關者原則。Web3 新經濟將內嵌新的經濟制度和金融系統,創造的經濟和社會價值將大于盈利性公司制和由志愿者組成的開源社區兩種組織形態,而這些價值將由權益型代幣、功能型代幣和非同質化代幣(NFT)的持有者所共享。在價值捕獲上,Web3 逐漸呈現出“胖協議,胖應用”的特點。6 二、一切價值皆可代幣化(一)重新認識 Token 基于區塊鏈的數字資產,本質上都是代幣化的價值(Tokeniz
12、ed Value),在技術上都是 Token,而Token 包括同質化和非同質化兩類。如何理解 Token 在 Web3新經濟中的重要地位?早在上世紀 60 年代計算機系統剛問世的時候,如圖 3 所示,Token(令牌)就代表訪問和使用計算機系統的許可。當計算機系統的使用許可Token(令牌)逐漸從互聯網階段演化到區塊鏈階段后,使用許可進一步被標準化、份額化和金融化,就成為 Web3 新經濟中的 Token。Token 是把使用權從數字產品和服務中抽取出來并進行價值捕獲的一套系統。圖 3:Token 的演進 在 Web3 新經濟中,一切價值皆可代幣化。代幣化的基礎是區塊鏈自帶的身份管理、貨幣和
13、支付、資產登記、交易以及清結算等功能。代幣化有 4 種主要方式。第一,Token 代表使用權。第二,NFT 代表身份證明、能力證明、行為證明、工作量證明、貢獻度證明、活躍度證明以及產品和服務證明等。第三,Token 代表鏈外價值,比如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以及綠色債券的代幣化。第四,Token代表收益權、治理權,或數字資產的組合。(二)Token 的真實價值 第一,Token 發行。Token 發行依靠一套事先明確的算法模型,關鍵是控制發行數量和速度。通過算法規定的數量限制和發行紀律是 Token 共識和信任機7 制的基礎,體現了“Code is Law”原則。第二,Token 代表使用權。只有
14、擁有某個區塊鏈網絡、系統或應用的 Token,才具有使用該網絡、系統或應用的權利。第三,Token 的流通。用戶在使用某個區塊鏈網絡、系統或應用的過程中,每使用一次,就會消耗一些 Token,因此 Token 流通從整體而言是通縮模型。比如,在以太坊中,每天消耗的燃料費已大于每天網絡中新發行的 ETH,這對以太坊的價值有著重要的支撐作用。第四,Token 的股權屬性。在區塊鏈上的一些應用層協議中,創世團隊往往不僅發揮 Token 的功能性用途,也會發揮 Token 的股權性用途。比如,創世團隊通常承諾,將項目的一部分現金流收入用于回購市場上流通的 Token,本質是向 Token 持有者讓渡一
15、部分權益。第五,Token 的治理屬性。在區塊鏈網絡或系統中,一些分布式社區或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往往通過 Token 來讓渡一部分治理權利。Token 是表決權利的憑證,Token 持有者可以參與社區投票、表決和治理等。(三)Web3 新經濟的“三代幣模型”區塊鏈基礎協議因為全球統一,內置的價值捕獲系統,只需要“單代幣模型”,典型代表是 BTC 和 ETH。Web3 新經濟會產生新的貨幣市場、資本市場和商品市場,需要使用不同類型 Token 作為經濟活動的價值標記物,包括功能型代幣、權益型代幣和非同質化代幣(NFT),分別代表著使用權、股權和數字通證。這就是“三代幣模型”。功能型代幣代
16、表數字產品和服務的使用權。只有在持有某個網絡、系統或應用發行的功能型代幣時,才有權使用相關產品和服務。生態應用和用戶數量越多,8 市場對功能型代幣的需求也會越大。功能型代幣也是領取其他權益的憑證。比如,項目方將持有某一種代幣的地址鎖定為目標群體,向該地址空投項目的治理代幣。在實踐中,功能型代幣可以作為生態積分來免費贈送,以激勵用戶、啟動市場;功能型代幣可以沒有“發行、銷售和認購”等融資行為,代幣的價格發現靠二級市場交易形成。功能型代幣的價值來源包括:1.使用網絡的“許可”;2.用來付 Gas 費和傭金;3.公司用部分利潤回購;4.社區治理的權利憑證;5.優先領取空投和加入白名單。功能型代幣是網
17、絡效應的價值單位。創始團隊和早期投資者在項目從發起到落地階段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該階段,如果僅有功能型代幣,對創始團隊的激勵是不夠的,其回報率也無法吸引早期投資者。因此,需要引入權益型代幣,代表著授予給項目方和早期投資者的股權。在經濟性質上,權益型代幣與股票沒有本質區別。權益型代幣不會在股票交易所上掛牌交易,而是以 STO(權益型代幣發行)方式進入虛擬資產交易所。STO 在公鏈這樣的全球性網絡上發售,與功能型代幣處在同一交易平臺,將用戶與投資者結合在一起,通常能實現更高的估值水平。非同質化代幣(NFT)在完全數字化事物的確權、許可和證明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是真正意義上的“數字通證”。NFT
18、 能夠將確權事物資產化,并在二級交易流轉,增強資產的流動性。NFT 可以是 Web3 經濟系統中利益相關者的貢獻度、活躍度和行為能力等的記錄,這些記錄可以作為獎勵利益相關者的依據??傊?,NFT 能連接一切,包括連接 Web2 和 Web3,連接現實世界和虛擬世界,連接線下、鏈下與線上、鏈上,連接數字孿生與數字原生,連接用戶與社群,以及連接消費與體驗。NFT 的價值來源包括“Play NFT to Earn”和“Play NFT to Owns”??偟膩碚f,Web3 新經濟本質上是分布式網絡。在分布式網絡中,價值不斷9 產生、組合、轉化、流轉和分配。功能型代幣作為分布式網絡的使用權,以捕獲網絡價
19、值。一些價值沉淀在企業節點,權益型代幣代表企業股權。NFT 在分布式網絡中則發揮著數字通證功能。三、代幣經濟學(一)“三位一體”方法論 在代幣經濟學中,貨幣政策、機制設計和金融工程是“三位一體”關系。貨幣政策的目標是調節 Token 供應和需求,機制設計的目標是激勵相容,金融工程的目標是風險收益轉換。圖 4:代幣經濟學的“三位一體”方法論 所有的代幣經濟系統在宏觀層面都受 Token 供應和需求的影響,在微觀層面都受利益相關者的激勵機制的影響,而在金融產品和市場設計上都離不開金融工程方法。代幣經濟學的研究目標可以概括為:通過合理設計 Token 的供給機制、應用場景以及相關的金融產品和市場,以
20、激勵利益相關者積極參與 Web3 新經濟活動,從而促進 Token 價值增長。(二)貨幣政策 1.代幣經濟學的不可能三角 Web3 領域的創新將主要圍繞兩個“不可能三角”展開,如圖 5 所示。第一個是“區塊鏈不可能三角”,指沒有一個區塊鏈網絡或系統能夠同時實現去中心化、10 可擴展性和安全性這三個目標。第二個是“代幣經濟學不可能三角”,指沒有一個代幣經濟模型能同時實現自由交易、價格錨定和自主發行這三個目標?!按鷰沤洕鷮W不可能三角”是理解代幣經濟模型的可持續性和內在穩定性的關鍵。在一定意義上,對“區塊鏈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是區塊鏈底層技術創新的根本動力,對“代幣經濟學不可能三角”的突破是代幣經濟學
21、創新的根本動力。圖 5:Web3 領域的兩個“不可能三角”2.分離資產功能與貨幣功能 在 Web3 新經濟中,Token 價格會受生態發展、二級市場流動性和投資者情緒等因素的影響而波動。如果 Token 作為經濟活動的支付工具,價格波動可能抑制經濟活動的發展。Token 價格波動也可能導致代幣經濟模型內在的不穩定性。為保證 Web3 經濟系統的穩定性,設計代幣經濟模型時需要將資產功能與貨幣功能分離。承擔資產功能的 Token 代表著參與者在 Web3 新經濟中的份額,目標是捕獲經濟發展帶來的價值。而承擔貨幣功能的 Token 則可以隔離前一種Token 價格波動對經濟活動的影響,使參與者能夠專
22、注于經濟活動本身。在 Web3新經濟發展的某些階段,不可避免會出現 Token 價格下跌的情況,需要避免Token 價格下跌對經濟活動、社區凝聚力等造成不可逆的損害。這樣,當市場基自由交易 價格錨定 自主發行 b)b)代幣經濟學不可能三角 11 本面有所改善后,Token 價格就能夠向上修復。代幣經濟模型需要內嵌穩定機制:在 Token 價格下跌階段,經濟活動的參與成本下降,經濟活躍度上升,同時伴隨著 Token 發行速度和流通速度的下降。這樣就對 Token 價值形成有力支撐,防止出現“死亡螺旋”。3.Token 發行和回流機制 Token 發行和回流機制對代幣經濟模型的穩定性有至關重要的影
23、響。在現實世界,貨幣供給增速一般等于 GDP 增速與通貨膨脹率之和。在 Web3 新經濟中,Token 的有效供應和流通速度要適應 Web3 新經濟的發展需求。核心問題包括:第一,初始發行數量和速度;第二,二級市場價格出現后的發行速度;第三,Token價格與主流代幣或相關代幣的關系(Token 的匯率模型),及其對經濟模型的影響;第四,Token 的回籠、回購、銷毀以及在使用場景的沉淀等。一些機制能調節 Token 的有效供應和流通速度。第一,拓展 Token 的應用場景,使一部分 Token“沉淀”在應用場景中,而非進入二級市場流通。第二,引入 Token 的銷毀機制。比如,在一些應用場景中
24、,自動銷毀用戶支付的 Token。Token 的回購機制也非常重要,回購速度可以是非線性的或加速的,目標是實現通縮效果。第三,質押(Staking)機制,本質上是在不同時間區間上調節 Token流動性。在近期,質押會“凍結”一部分 Token;但在遠期,這部分 Token 會被釋放出來,并且質押收益率伴隨著 Token 的新增發行變化。如果在質押期間,Web3新經濟的基本面能改善,就能吸收遠期釋放出的 Token 流動性。(三)機制設計 每個理性的經濟人都會按照自利規則參與市場活動,但個人追求私利的行為可能違背集體利益或影響社會整體目標。如果有一種機制設計,能夠使每個參與12 者追求自身利益最
25、大化的行為,正好與集體利益最大化的目標相吻合,該機制設計就是激勵相容的。圖 6:代幣機制設計的核心原則 如圖 6 所示,激勵相容是代幣經濟模型設計要遵循的核心原則。只有滿足激勵相容條件,才能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化環境中促進協作,使得參與者的個體利益與集體利益相一致,避免因激勵不公而出現社區內部分裂的情況。在 Web3 新經濟中,參與者在心理因素、認知偏差和行為傾向等方面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完美的激勵相容在機制設計中是難以實現的。如何設計分散決策的動態博弈機制和算法,以協調非對稱信息和非一致目標下多個參與者的一致行動,是一個重要問題。在 Web3 新經濟的“三幣模型”中,機制設計有重要的應用價值。
26、權益型代幣屬于證券監管的對象,在發行和交易中需要滿足證券監管要求或達到豁免條件的標準。比如,美國證監會(SEC)使用 Howey 測試判斷數字資產是否具有證券屬性。Howey 測試包括四項標準:金錢投資,投入共同的項目,不需要自己運營,以及存在獲利期待。功能型代幣在設計和使用中,除了不觸及 Howey 測試的四項標準以外,最好通過生態獎勵的方式免費發放。在這種情況下,功能型代幣進入二級市場流通前,就不能根據過往融資而確定起始價,但可以通過雙邊荷蘭式拍賣為起始價提供指引。荷蘭式拍賣在區塊鏈上以公開、透明、安全和不受中心13 化機構操縱的方式開展。功能型代幣能否上交易所,還可以通過社區二次方投票來
27、決定。(四)金融工程 代幣經濟學使用金融工程方法進行風險收益轉換,主要有 5 方面目標:第一,支持跨時空的資源配置;第二,按照不同場景和不同用戶的需求設計相應的金融產品;第三,流動性管理,特別是降低流動性成本;第四,資產定價;第五,風險管理。四、Web3 新經濟對互聯網經濟的超越 在經濟制度、經濟組織、金融制度、價值創造規律、價值分配規律、利益相關者、商業模型、分布式決策機制以及價值捕獲等方面,Web 3 新經濟將超越互聯網經濟。(一)經濟制度 從產權制度和資本收益分配制度看,經濟模式可以分為工業經濟模式下的“主街模式”,互聯網經濟模式下的“硅谷模式”,以及 Web3 新經濟模式下的“共享資本
28、模式”?!爸鹘帜J健痹诋a權上是集中的,資本收益是獨享的,因此該階段出現了數量眾多的大資本家?!肮韫饶J健钡漠a權是分散的。資本范圍被擴大,資本不再局限于資金的多少,知識也成為了一種重要的資本。創業者通過商業計劃書,吸引風險投資,并實現知識的變現?!肮韫饶J健辈辉偈菈艛噘Y本和獨享收益的模式,而是通過股東資本主義將權益份額化,變成了一種可以分享的股份?!肮蚕碣Y本模式”是一種比“硅谷模式”更進一步的模式。全體利益相關者可以14 共享經濟組織或商業組織的所有價值?!肮韫饶J健毕碌膭摌I者成為“共享資本模式”的發起者。(二)經濟組織“主街模式”和“硅谷模式”下的經濟組織通常是中心化的公司組織。公司組織在興起
29、時,主要采取自上而下的決策機制,是 U 型結構。隨著公司經濟活動的多元化和全球化,逐漸出現了事業部和地區部,并將集團總部權力逐漸分散,從架構上呈現 M 型結構?!肮蚕碣Y本模式”本質上繼承了公司組織的 M 型結構,逐漸形成了分布式自制組織(DAO)形態,并以代幣化為利益相關者分配組織的權益或利益。(三)金融制度 Web3 新經濟將可能存在兩套資本市場體系。第一種是以工業經濟和互聯網經濟的股權制度和資本收益分配機制為基礎的股東資本主義。股東資本主義的金融活動形式如圖 7 所示,公司通過股權向市場融資,股權是對公司所有權的標準化和金融化,持有股權即可獲取公司的利潤分紅及治理權力。圖 7:股東資本主義
30、的金融活動形式 第二種是以 Web 3 新經濟為基礎的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股東資本主義強調的是所有權,以股權為激勵,鼓勵創立新公司和新商業。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強調的是使用權,通過 Token 實現利益相關者“持份”和共享資本收益。利益相關15 者資本主義的金融活動形式如圖 8 所示,Token 是對開放生態的使用權的標準化、份額化和金融化,持有 Token 即有權參與開放生態的治理,以及有權使用開放生態中的數字產品或服務。圖 8: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的金融活動形式 股東資本主義和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可以相互融合。如圖 9 所示,Web3 新經濟中會出現一些企業節點。企業股權既是一種合規融資渠道,也
31、為創業團隊和早期投資者提供了激勵機制。企業股東可以讓渡部分利益給企業生態中的功能型代幣,由功能型代幣發揮網絡效應,從而促進企業生態發展。只要股東分享的網絡價值大于讓渡的利益,股東和功能型代幣的持有者就會形成雙贏局面。而功能型代幣可以通過無融資發放來啟動市場,代表生態使用權和治理權,并從開放生態中捕獲價值。圖 9:股東資本主義與利益相關者資本主義的融合(四)價值創造規律 16 工業經濟追求的是公司價值最大化,互聯網經濟追求的是股東利益最大化,而 Web3 新經濟追求的是組織利益最大化。(五)價值分配規律 工業經濟具有固定成本高、邊際成本遞增的特點。因此,工業經濟的定價模式基本是成本加成,不可能有
32、免費模式。在互聯網經濟時代,免費模式占據主流,形象說法是“羊毛出在豬身上,由狗來買單”。之所以能免費,是因為互聯網經濟的特點是高固定成本,但邊際成本遞減甚至趨近于零??此泼赓M的互聯網產品,實際可能比“物以稀為貴”的制造業產品更貴,這也造就了一些市值超過萬億美元的互聯網公司。Web3 新經濟的價值分配遵循著一套公平、公正和公開的分配機制,讓利益相關者共享收益。(六)利益相關者 Web3 新經濟的商業模式被描述為“Player to Earn”,這里的 Player 指利益相關者,包括開發者、創造者、貢獻者、消費者和投資者等。所有參與者都將是 Web3的 Player,不再僅限于股東一種獨立的利益
33、分享角色。(七)基本商業模型 Web3 新經濟的經典商業模型應該是“Play NFT”及“Earn Token”。如前文所述,NFT 是貢獻者證明,Token 是標準化、份額化的使用權。使用權可以在二級市場上交易,實現貢獻價值的變現。(八)分布式決策機制 Web3 新經濟的決策機制是去中心化(或分布式)機制,去中心化并不是為了抗審查、拒絕合規或拒絕監管。Web3 新經濟的去中心化,主要是通過數字化17 技術引入更偏向于公平的商業決策機制。在效率和公平之間,Web3 新經濟的商業場景需要找到適合的平衡點,越是偏基礎設施的決策,需要越強調公平,而越到上層的應用,越要強調效率。(九)價值捕獲 互聯網
34、經濟的價值捕獲通常被稱為“瘦協議,胖應用”,而 Web3 新經濟則是“胖協議,胖應用”。胖與瘦的區別在于是否具備捕獲價值的能力?;ヂ摼W的核心是 TCP/IP 模型,通過 IP 協議分配網絡地址,依賴于 TCP 協議進行通信?;ヂ摼W的協議因缺少價值捕獲系統,所以互聯網經濟對協議層開發者并不友好?;ヂ摼W應用層依賴于“監控資本主義”,通過數據隱私數據和注意力(包括用戶被動觀看互聯網平臺推送的廣告)捕獲大量價值。Web3 新經濟的底層協議棧內置了貨幣系統和價值系統,在協議層也能進行價值創造。Web3 新經濟在應用層將結合很多數字化技術,價值創造空間將不亞于互聯網。Web3 協議層和應用層都是基于 Token 的分布式經濟,本質上是參與者之間直接交易的市場網絡,經濟價值也由利益相關者分享。分布式經濟的商業價值不是體現為股東權益,而是蘊含在市場網絡之中,最終體現為 Token 價值,而 Token 價值與支持的經濟規模正相關?;?Token 的分布式經濟有很強的網絡效應。用戶規模增長對分布式經濟的價值提升(n2 量級)要高于中心化商業(線性量級)。因此,同樣的經濟活動,通過分布式經濟能實現更高的商業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