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基金會:家庭低碳生活與低碳消費行為研究(2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能源基金會:家庭低碳生活與低碳消費行為研究(28頁).pdf(2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家庭低碳生活 與低碳消費行為研究 2020 年 1 月 能源基金會 南方周末 益普索 SURVEY ON LOW CARBON CONSUMPTION AWARENESS AND BEHAVIOURS OF THE CHINESE HOUSEHOLDS 項目發起方 調研機構 報告閱讀說明 標記具有顯著性差異的數據: 本報告涉及的分析維度包括:年齡、城市 能級 本報告將被訪者根據年齡分為三檔: 90-00 后,80 后,50-70 后。因本調研涉 及的被訪者年齡為 18-70 歲,沒有覆蓋 00 后的所有年齡段, 因此00后的特征僅供參考。 本次報告將被訪者根據城市能級分為: 超一線城市、新一線
2、城市、二線城市、三四 線城市。 本研究通過訪談法、問卷調查法對公眾的低 碳行為現狀進行調查,以被訪者的表述內容、 選擇內容作為報告信息的來源。其中,定量 問卷3500份樣本, 定性座談會四城市北京、 杭州、武漢、??诟鲀山M,每組 7 人。 本研究聚焦于家庭生活和消費的衣物鞋品 、 日常飲食 、家用電器、交通出行、其它方面, 通過對以上 5 項的研究來展現公眾家庭低碳生 活和低碳消費的現狀。 1 23 CONTENTS 目錄 研究回顧 03 06 14 42 公眾的消費現狀概覽及低碳價值觀 47 主要結論 家庭低碳生活的“衣物鞋品 ”、“日常飲食 ”、 “家用電器”、“交通出行”等方面研究 公眾
3、碳能力的現狀及提升建議 研究回顧 研究方法 定量研究 通過定量數據查看公眾對低碳相關話題的認知、價值觀現狀;在衣物鞋品、 日常飲食、家用電器、交通出行方面的低碳行為及原因;以及對周圍人的 影響力現狀、未來低碳的發展趨勢等。 定性研究 結合量化數據 , 定性角度深挖居民深層次的原因和困擾 , 從而更綜合、更 全面的了解公眾的碳能力現狀。 45 定量研究 樣本量 : N=3500 甄別條件 : A.1870 歲受訪者 B.個人月可支配收入RMB 8000以上 (超一線), 6000以上 (新一線), 5000以上 (二線), 4000以上 (三四線) C.個人月消費RMB 3000以上 (超一線)
4、, 2500以上 (新一線), 2000以上 (二線), 1500以上 (三四線), D. 學歷高中以上 ( 不包括高中;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推測:2019 年中國擁有高中以上文憑的人口占總人口 的 15% 左右。設置學歷門檻的目的在于通過對這類人的了解,為以后在國內宣傳和推廣低碳相關話題時,這 類人群可起到引領作用 )。 訪問時間 : 2019 年 8 月 30 日 9 月 15 日 年齡樣本量 400 1000 1000 1000 100 18-25 歲(在校生 / 非工作者) 90 后(非在校生 / 工作者) 80 后(30-39 歲) 70 后(40-49 歲) 50 后 &60 后(
5、50-70 歲) 定量報告數據閱讀注明 : 本報告百分比數據都是四舍五入取整 , 因此對于單選 題 , 取整后加起來可能不為 100%。 ( 例如 :45.5%+54.5% = 100%,但數據取整后呈現 為 46%+55%) 區域 & 城市級別樣本量 東部 n=950 南部 n=950 中西部 =600 北部 n=1000 上海 / / 廣州 深圳 / / / 北京 / 超一線 n=1000 樣本量 250 / / 250 250 / / / 250 / 新一線 n=1200 南京 杭州 寧波 東莞 / / 成都 武漢 天津 沈陽 樣本量 150 150 150 150 / / 150 15
6、0 150 150 二線 n=500 合肥 福州 南昌 佛山 中山 南寧 昆明 蘭州 長春 石家莊 樣本量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50 三、四線 n=800 東部三四線城市 南部三四線城市 樣本量 100 150 中西部三四線城市 北部三四線城市 200 350 研究內容 : 居民對于碳排放的傾向性、了解程度 :碳價值觀、低碳消費現狀 居民對于低碳概念,在衣物鞋品、日常飲食 、家用電器、交通出行消費方面的行為現狀 (低碳 vs 高碳)以及接受程度 如何影響居民的低碳消費理念 低碳消費的溢價空間 定性研究 研究城市:北京、杭州、武漢、???每城市中:組 1 為小年
7、齡組(22-33 歲);組 2 為大年齡組(34-50 歲) 男女比例 3:4 個人月收入:北京 8000 元以上,杭州 6000 元以上,武漢 5000 元以上,???4000 元以上 四城市各兩組,每組 7 人 被訪者條件: 有一定消費能力 每組座談會的被訪者涵蓋不同的居住狀況:獨居;2 人居??;3 人居住及以上 每城市至少有一位被訪者為 4 人居住及以上 大專及以上學歷 每組座談會至少有一位消費旺盛的被訪者、一位月光族、一位節省型被訪者 67 公眾的消費現狀概覽 平均每月有 62% 的開銷屬于固定開銷和生活必需品,包括房貸 / 房租 / 車貸、生活用品、飲食 / 煙酒、通勤、 電費等。而
8、另外 4 成開銷與時尚、休閑、娛樂相關。 消 費 現 狀 Source:A2. 每月生活支出各項開銷占比;A3. 近一年來每月的收入與支出情況 樣本量 : N=3500 超 7 成的公眾每月收入有富余,月光族占 28%,其中超額消費的情況少,只有 2%。 近一年每月收支比例 73% 26% 1% 62% 34% 4B% 83% 16% 1% 80 后50-70 后90 后 ,00 后 26% 2% 72% 有富余 基本持平(月光) 不夠花, 需要父母朋友資助, 或靠信用卡、 小額借貸等方式維持 80 后 18 15 13 14 12 10 9 8 平均值(%) 16 15 14 14 13 1
9、0 9 8 50-70 后 16 16 14 14 13 11 9 8 90 后 ,00 后 15 15 16 14 13 10 9 7 樣本量 : N=3500 N=1400 N=1000 N=1100 每月生活支出各項開銷占比 房貸、 房租、 車貸等每月固定開銷 生活用品 飲食、 煙酒 服裝、 鞋、 箱包、 配飾 休閑娛樂 (含平均每月旅游的開支) 醫療保健/運動健身 日常通勤 電費等其他雜項 每月生活支出各項開銷占比 每月固定開銷和日常生活消費品支出占 6 成,4 成開銷與時尚、 休閑、娛樂相關,消費結構較為多元;72% 的公眾能夠有量入 為出的消費觀念,月收入有富余。 62% 89 公
10、眾每月網購的占比高達85%, 每周網購1-3次的占近3成。 網購的便利和快捷催生了 36% 不必要的購物。 購買不必要產品主要原因 網購頻率(包括生鮮類) 網購的便利和快捷催化產生了 36% 的不必要購物,其它 2 個主要的原因是折扣和拼單。 因此,有 61% 的不必要購物是與網購有直接關系的。 近 3 成公眾每周都要網購 1-3 次;85% 的公眾每月都要網購至少 1 次以上。 網購的便利和快捷讓購物隨時可以發生 被朋友勸著拼團、 拼單 折扣、 促銷吸引 廣告吸引 跟風買的 每周3次及以上 每周1-2次 每個月2-3次 每個月1次 兩個月1次或更少 購買不必要產品主要原因 網購頻率 占比(%
11、) 占比(%) 樣本量 : N=3500 樣本量 : N=3500 Source:C1. 不必要產品的購買因素;C2. 網購的發生頻率 85% 36 25 27 9 4 4 25 39 16 15 61% 29% 公眾的低碳價值觀 1011 但平均分最低、且非常認同度最低的小項是“我知道如何能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說明公眾 雖然對相關話題有認知,但還不是很明確應該如何去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支撐實際行動的知識 儲備不夠。 對全球變暖 / 氣候問題的認知度 公眾對于全球變暖和氣候問題的認知度比較高,各小項的平均分都在 4.1 分以上(滿分 5 分), 說明公眾普遍上還是認為自己比較關注這方面的信息
12、,而且也意識到了全球變暖問題給生活帶來的 影響; 公眾普遍認為自己比較關注全球變暖和氣候問題相關的信息, 也認識到全球變暖所帶來的影響,但對于有關如何減少溫室 氣體的排放的知識儲備還不夠。 低 碳 話 題 認 知 現 狀 平均分(分) 4.36 4.32 4.29 4.36 4.16 4.32 非常認同 (%) 43 43 42 45 33 43 對全球變暖 / 氣候問題的認知度 我一直都非常關注全球變暖問題 全球變暖問題已經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 導致全球變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主要是人為因素 我知道 “低碳” 意味著降低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 它是 減緩全球變暖的重要途徑 我知道如何能減少溫
13、室氣體的排放 我愿意為低碳做出貢獻, 哪怕這意味著為此付出一定的代價 (如時間、 金錢) Source:A4. 對低碳相關話題的認同度 樣本量 : N=3500 公眾自評聽過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的占 47%,但認同度在具體執行時有遞減。 公眾目前最困惑的是如何辨識和實施低碳、 碳排放的計算方式, 其次對于低碳功用存疑, 同時對低碳可能給生活帶來的負面影響也有困惑, 擔心低碳增加生活成本, 降低生活質量。 公眾認為自己聽說過低碳生活、低碳消費的占 47%,是各小題中最高的,且認同度在具體怎么執行低碳時開始 遞減,公眾不知道如何去分辨低碳產品,且對于低碳生活是否會降低生活質量存疑。 對低碳生活、低碳
14、消費話題的認同度 非常認同 (%) 47 43 43 34 44 39 44 37 43 對低碳說法的認同度 我聽說過低碳生活、 低碳消費 我理解低碳生活、 低碳消費 我相信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會有利于碳減排 我可以分辨出低碳商品 選擇低碳商品會有利于碳減排 延長商品使用壽命會有利于碳減排 提高廢舊商品的回收利用率會對改善環境有幫助 我認為低碳生活、 低碳消費不會降低我的生活質量 我認為低碳帶來良好的生活環境, 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具有高品質 Source:A4. 對低碳說法的認同度;C6. 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困擾 樣本量 : N=3500 TOP3 的困擾共 4 項,其中有 3 項是有關低碳生活、
15、低碳消費的具體實施,說明公眾對于如何辨識、實施低碳, 以及碳排放計算方式的疑惑率最高。擔心低碳可能給生活帶來負面影響,增加成本,降低生活質量。 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困擾 占比(%)合計(%)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困擾 6428 不明白產品的碳排放是怎么計算的, 低碳產品是不是真低碳? 31 沒有標識,我無法判斷某件物品,到 底是低碳還是高碳的 28 低碳是個相對的概念,是否低碳,要 看跟什么比較 低碳生活和低碳消費困擾分類 辨識困難 40 22低碳會不會影響我的生活質量 24低碳會不會增加我的生活成本 擔心影響生活質量 47 30 和政府、企業相比,個人行動是否真 的能夠帶來減碳的積極效應? 24
16、低碳、環保會不會是商家的一種噱頭 對功用存疑 樣本量 : N=3500 1213 非常認同 (%) 47 43 43 34 44 39 44 37 43 對低碳說法的認同度 我聽說過低碳生活、 低碳消費 我理解低碳生活、 低碳消費 我相信減少不必要的消費會有利于碳減排 我可以分辨出低碳商品 選擇低碳商品會有利于碳減排 延長商品使用壽命會有利于碳減排 提高廢舊商品的回收利用率會對改善環境有幫助 我認為低碳生活、 低碳消費不會降低我的生活質量 我認為低碳帶來良好的生活環境, 從而使自己的生活更具有高品質 Source:A4. 對低碳相關話題的認同度 公眾大多會將高品質生活與充裕的金錢、時間,以及良
17、好的生態環境聯系在一起; 公眾沒有將高品質生活與低碳生活直接劃等號,但是通過數據也可以看出,公眾對于低碳生活帶來的良好生 態環境,從而提高生活品質的理念認同度是高的,只是公眾會比較擔心低碳是否會影響生活質量; 因此,公眾普遍認為:為了將來可以享受高品質的生活,也為了子孫后代,需要將環保、低碳從自身做起; 公眾表示,在不影響目前生活的前提下,樂意接受“低碳生活”的概念。 高品質生活與低碳生活的聯系 公眾認為高品質生活包括充裕的金錢、時間和良好的生態環境,雖與低碳生活沒有建 立直接的聯系,但其對環境的要求,與低碳發展的總體方向是一致的,并表示愿意在 不降低生活質量的前提下,接受“低碳生活”。 公眾
18、眼中的高品質生活 居住環境好 沒有污染 沒有垃圾 青山綠水 鳥語花香 藍天白云 沒有霧霾天 公眾對于低碳生活意義和影響的認同度 在定量研究中,從對低碳生活意義和影響的認同度發現,公眾對于低碳生活的理解更多的還是停 留在減少浪費對地球負責、可持續發展對后代負責;對于低碳生活的經濟利益、帶來的個人愉悅感 的認同度相對較低,體現了多數人是從利他和責任的角度看待低碳,仍需強化低碳和自我受益之間 的關聯; 雖然從整體上看,公眾還未將低碳生活視為一種新時尚 / 潮流,但從座談會中發現,年輕群體更 傾向于認為“低碳生活”是一種“思想上的時尚風潮”,精神層面的提升;同時,他們也認為“健 康生活 ”、“全民健身
19、”、“極簡主義”也是最近的時尚風潮。 占比 (%) 41 33 33 32 32 27 25 25 21 低碳生活的意義和影響 物盡其用, 減少浪費, 對我們居住的地球負責 通過可持續發展造福后代 使我的生活更健康 降低空氣污染 遏制全球變暖的趨勢 為我教育后輩樹立好榜樣 有利于高質量的經濟發展 使生活回歸簡單, 讓我更愉悅 是一種新的時尚, 是一種潮流風向 樣本量 : N=3500 Source:C7. 低碳生活的意義和影響 公眾認同的低碳生活意義和影響的認同度更多在于減少浪費、 可持續發展、 健康生活。 大家普遍認為低碳并非是一件個人的事情,是相對宏觀的社會責任,所以更多是從利 他和責任的
20、角度看待低碳。 樣本量 : N=3500 1415 研究范圍說明 本次研究在“衣物鞋品 ”方面的關注內容: 1 購置新衣服 / 鞋子的時機 2 購置新衣服 / 鞋子的頻率 3 購置新衣服 / 鞋子的考慮因素 4 舊衣服 / 鞋子的處置方式 本報告中對于家庭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中“衣物鞋品 ”方面的結論,將會依據以上的數據內容給出。 家庭低碳生活的 “衣物鞋品 ” 添置新衣物 / 鞋子時 , 46% 居民是出于理性的自身需求場景出 發, 6 成受訪者每個月都會購買新衣 / 新鞋。 “ 衣 物 鞋 品 ” 公眾購買新服裝 / 鞋子時,近 5 成的購買考慮是實際必要,但也意味著有 5 成的服裝 / 鞋
21、子消費是當下非必要 的,如:看到價格合適就買、看到喜歡的就買了。 6 成的公眾每個月都會購買新衣服 / 鞋子,這其中,有一半的公眾每個月的購買頻率高于一次。 新衣服 / 鞋子的時機 購置新衣服 / 鞋子頻率 54% 樣本量 : N=3500 樣本量 : N=3500 Source: B1. 購置衣服場景 ;B3. 買衣服 / 鞋的頻率 占比(%) 占比(%) 46 34 20 5 24 34 32 5 購置新衣服/鞋子的時機 出于實用目的真正需要、 必須購買的時候才會買 價格合適時(如打折活動、 電商節等) 看到喜歡的就買了 購置新衣服/鞋子頻率 每周1次及以上 每半月1次 每月1次 一季度1
22、-2次 半年1次或更少 63% 1617 公眾在購買新衣服 / 鞋子時,TOP2 的考慮因素都是與實穿的體驗相關(舒適自然、結實耐穿),而后才會考 慮個性時尚。但對低碳環保的考慮很少。 在舊衣服/鞋子的處理方式上, 公眾的回收利用表現好, 丟棄率只有7%, 而93%的公眾會通過不同的渠道方式, 如小區回收箱、捐贈、出售等,將舊物二次利用。 新衣服 / 鞋子的購買考慮因素 舊衣服 / 鞋子的處理方式 樣本量 : N=3500 樣本量 : N=3500 Source: B2. 購買新衣服 / 鞋子考慮因素; B4. 處理不穿衣服 / 鞋的方式* 注:B1 中有 2 個選擇“其它”的樣本未計入本頁的
23、分析中。樣本量:N=3500 Source: B1. 購置衣服場景; B2. 購買新衣服 / 鞋子考慮因素; B3. 買衣服 / 鞋的頻率; B4. 處理不穿衣服 / 鞋的方式 占比(%) 占比(%) 60 34 29 28 25 20 15 12 37 20 13 13 10 7 購置新衣服/鞋子的考慮因素 舒適自然 結實耐穿 體現個性 緊跟時尚 夠用就行 少而精 低碳環保 多多益善 舊衣服/鞋子的處理方式 放進小區的衣物回收箱 捐贈給福利機構 給親戚朋友 通過企業/平臺進行回收處置 在二手平臺出售 丟棄 在購買新衣服 / 鞋子時,公眾首先考慮的是實穿的體驗,而后再關注個性時尚,低碳 的關注
24、占比排名相對靠后(第七位)。在處理舊衣服 / 鞋子時,超過 9 成的公眾會有 意識地通過不同渠道方式,將舊物二次利用。 在衣物鞋品方面,不論是出于什么原因而購買,低碳環保都不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喜 歡就買的群體有沖動消費的特質,購買頻率是最高的,在舊物的處理方式上,丟棄率 也最高。 舒適自然 結實耐穿 夠用就行 每季度 1-2次 每月 1 次 小區回收箱 丟棄 舊衣服 / 鞋子回收方式 32 10 購買考慮購買頻率 38 36 56 53 45 喜歡就買 這類群體的消費頻率最高, 只要喜歡就會買,且丟棄率 是最高的。 舒適自然 結實耐穿 夠用就行 每季度 1-2次 每月 1 次 小區回收箱 丟棄
25、 舊衣服 / 鞋子回收方式 36 8 購買考慮購買頻率 36 31 60 36 30 價格吸引 這類群體在消費時,除了考 慮價格,還會注重個性,消 費頻次較高。 舊衣服 / 鞋子回收方式 39 4 購買考慮購買頻率 62 39 30 41 31 舒適自然 結實耐穿 夠用就行 每季度 1-2次 每月 1 次 小區回收箱 丟棄 實用為先 這類群體的消費頻率最低, 主要考慮實穿性, 夠用就行。 樣本量 : N=1634 樣本量 : N=1176 樣本量 : N=688 1819 研究范圍說明 本次研究在“日常飲食 ”方面的關注內容: 工作餐、家庭 / 朋友聚餐、商務聚餐這三種場景下的剩菜情況、剩菜處
26、理情況及原因 本報告中對于家庭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中“食”方面的結論,將會依據以上的數據內容給出。 家庭低碳生活的 “日常飲食 ” 整體上看,出于面子、排場等原因,商務宴請的剩菜頻率普遍高于工作餐和家庭 / 朋友聚餐,經常剩的概率高 達 46%,是其它兩種情況的 1.5-2.5 倍。 出現剩菜的情況時,家庭 / 朋友聚餐的打包帶回頻率最高(78%),不打包的原因是嫌麻煩。而工作餐則多半 是快餐,不好吃也不方便帶回,所以選擇倒掉。商務宴請則更多的是考慮面子問題,而放棄打包。 就餐時的剩菜情況 剩菜處理方式、不打包的原因 商務宴請(%) 商務宴請(%) 商務宴請(%) 19 27 27 16 11
27、54 46 60 32 7 工作餐(%) 工作餐(%) 工作餐(%) 6 12 30 49 4 62 38 14 43 40 家庭 / 朋友聚餐(%) 家庭 / 朋友聚餐(%) 家庭 / 朋友聚餐(%) 就餐時的剩菜情況 幾乎每頓都有剩 經常會有剩 偶爾會有剩 幾乎每頓都不剩 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外出飲食需求 剩菜處理方式 剩著/倒掉 打包帶回 剩菜不打包的原因 沒面子 麻煩 不好吃 6 23 39 30 1 22 78 32 50 18 樣本量 : N=3500 樣本量 : N=1650 樣本量 : N=1015 N=2389 N=518 N=2548 N=1375 Source:B7. 就餐剩
28、菜情況;B8. 剩菜處理情況 B9. 剩菜不打包原因 商務宴請的剩菜頻率最高,且往往會礙于面子而不打包,浪費頻率高。其次剩菜頻率 高的是家庭 / 朋友的聚餐,但近 8 成會選擇打包剩菜。工作餐的剩菜頻率最低,但往 往因為不好吃或麻煩而產生高達 62% 的浪費頻率。 46% 2021 (根據被訪者用餐的剩菜情況、以及剩菜的處理方式總結得出。) 工作用餐 該場景用餐多為一人食,或點外賣,或吃食堂,剩菜頻率最低; 但浪費頻率最高,常常會因為打包麻煩,或者味道不好而選擇剩著。 親朋好友聚餐 該場景下用餐時剩菜頻率也較高,由于是與親近的人聚餐,有想吃的菜會盡量多點一些; 雖然剩菜頻率高,但通常會選擇打包
29、帶回,打包頻率很高。但也有些公眾認為打包很麻煩而選擇直 接剩著。 商務宴請 該場景下用餐剩菜頻率最高,主要的原因包括:商務宴請的目的不是為了吃飯,而是談工作、談合 作,因此容易有剩菜;為了排場、或為了湊足餐標而點過量的菜; 剩菜不打包的概頻率較高,認為不能讓家人吃別人的剩菜、或者覺得打包很沒面子。 在日常飲食方面,不同用餐場景下公眾的低碳行為會產生不同:工作用餐剩菜頻率最 低、但浪費頻率最高;親朋好友聚餐剩菜頻率高但打包頻率也最高;商務宴請剩菜頻 率和浪費頻率都高。 研究范圍說明 本次研究在“家用電器”方面的關注內容: 1 家用電器的購買考慮因素、能效等級、不購買能效等級高的產品的原因 2 夏
30、季空調的使用情況 3 舊家電的處理方式 4 居家愿意嘗試的低碳節能行為 本報告中對于家庭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中家用電器方面的結論,將會依據以上的數據內容給出。 家庭低碳生活的 “家用電器” 2223 “ 家 用 電 器 ” 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 在節能家電的購買意愿上,公眾表現的購買考慮因素以節能 / 使 用成本低和低碳環保為主,且在城市能級的差異較小,在三四 線城市也能做到 5 成左右的認同度。 整體上看,在購買家用電器時,節能 / 使用成本低、低碳環保是公眾考慮的兩大主要因素,都為 54%。低碳 環保作為第二大考慮因素,說明公眾在家電方面較好地踐行了知行合一,而這與有能效標識、補貼
31、、充分的傳 播是有關的。 在城市能級的維度上,差異較小,在購買時主要考慮的還是使用成本以及環保因素。 家用電器購買考慮因素 新一線城市(%)總樣本(%)超一線城市(%) 家用電器購買考慮因素 節能/使用成本低 低碳環保 經濟實惠 使用的舒適度 功能 使用的便利度 外觀設計 樣本量 : N=3500N=1000N=1200 N=500N=800 54 54 38 36 32 32 24 59 61 37 34 35 27 20 55 50 37 38 32 34 27 51 57 40 37 30 31 22 47 50 38 37 31 34 27 Source:B10. 購買家用電器考慮因素
32、 實際來看,以 5 級能效等級為標準,58% 的受訪者家中最耗能的電器集中在高能效的 1-2 級,低能效的 4-5 級比例很少,只占 16%。以 3 級能效等級為標準,有 39% 的受訪者選擇了 1 級能耗。 電器能耗等級 占比(%) 占比(%) 29 29 27 9 7 39 32 29 9 7 家中最耗能電器的能效等級 (5級) 1級 2級 3級 4級 5級 家中最耗能電器的能效等級 (3級) 1級 2級 3級 樣本量 : N=2210 樣本量 : N=1290 Source:B11. 家中最耗能電器的能效等級 (5 級 /3 級 ) 在家電實際購買行為上,高能效等級電器的購買率還是占主導
33、地位的;但也有 2-3 成 的公眾選擇了低能效等級的家電,這類公眾不購買高能效等級電器的原因值得關注。 58% 16% 節能 耗能 2425 公眾對家用電器能效標識的認知度較高, 購買時會去關注。 不購買能效等級高的產品, 主要因為不確定是否真的節能,其次是價格因素。 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總樣本(%)超一線城市(%) 不購買能效等級更高的 產品的原因 認為能效等級高的產品 也不一定真的能節約很多電 能效等級高的產品價格更貴 能效等級高的產品, 有些功 能不需要 沒注意能效標識 樣本量 : N=2362N=658N=820N=324N=560 2927292933 26
34、23263327 2528242323 1921211517 Source:B12. 為什么不買更節能的產品 不購買能效等級更高的電器的原因 最主要原因是不確定能效等級高的產品一定很節能,該 特征在三四線城市最明顯,達 33%,與其它規模城市形 成顯著性差異, 其次是價格因素。 近五分之一的原因是 “沒 注意能效標識”,說明公眾對產品能效的關注還有待進 一步提升,也提醒電商要把家電能效等級清晰、明確地 標注在產品頁面上。 以夏季空調的使用為例,得益于長期的宣傳,公眾普遍會將溫度設置在 26。不低于 26的占比為 59%。 在城市方面,有更高比例的超一線城市公眾將空調溫度設定在 26。 夏季開空
35、調的溫度 Source:B13. 夏季空調會開幾度 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總樣本(%)超一線城市(%) 夏季開空調的溫度 20以下 21-23 24-25 26 27-28 樣本量 : N=3500N=1000N=500N=1200N=800 2 10 29 41 18 2 8 27 45 19 1 10 30 39 20 2 9 29 43 17 3 15 30 38 14 在夏季空調的使用上, 得益于長期的宣傳, 有超5成的公眾會將空調設置在26以上。 59% 2627 在舊家電的處理方式上,公眾會通過不同的渠道和方式進行回收利用,閑置 (10%) 和丟棄 (8%)
36、 占比較低。 最主要的處理方式包括以舊換新 (43%)、賣給收廢品人員 (39%)、以及廢品回收站(36%)。整體上看,超 一線城市的公眾使用正規回收渠道(以舊換新、廢品回收站、企業回收、二手平臺轉賣)的占比明顯最高,而 三四線城市的送人和閑置率則相對最高。 家中電器設備的處理方式(最近 3 年比例) 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總樣本(%)超一線城市(%) 家中舊電器的處理方式 以舊換新 賣給收廢品的流動人員 廢品回收站 給廠家或相關企業回收 二手平臺轉賣 給家人、 朋友 放著 扔棄 43 39 36 31 30 27 10 8 47 40 41 35 32 27 9 6
37、42 38 35 29 28 24 11 9 41 40 32 28 27 24 8 7 41 41 35 31 30 33 12 8 樣本量 : N=3500 N=1000N=1200N=500N=800 Source:B15. 家中電器設備的處理方式(最近 3 年) 整體上舊家電的閑置 (10%) 和丟棄 (8%) 率較低,公眾會通過不同的渠道進行回收 利用。超一線城市公眾使用正規回收渠道的占比明顯最高,而三四線的送人和閑置率 則相對最高。 居家方面,公眾采取的低碳節能行為的意愿較高,總體在 5-6 成左右。意愿度最高 的是通過低碳方式使用家電、或購買能效等級高的產品,尤其在超一線城市。
38、整體上,公眾對于調研的 5 項居家低碳節能行為的意愿還是較高的??梢园l現,公眾對于近年來宣傳較多的低 碳節能行為(如控制空調溫度、購買高能效低能耗產品、及時拔掉電源等)的意愿更高,而對于例如更換雙層 玻璃或其它節能改造的行為意愿就相對較低。 而在城市維度上,除超一線城市以外,其它城市的意愿程度沒有顯著性的差異。 居家愿意嘗試的低碳節能行為 總樣本(%)城市能級維度(%) 居家時愿意嘗試的低碳節能行為 用低碳的方式使用家電 (如控制空調溫度) 購買能效等級高的家電和節能產品 (如節水花灑、 LED燈等) 不用時關閉電源并拔出插頭 安裝太陽能熱水器和/或光伏板 更換雙層玻璃, 以及其他節能改造 樣
39、本量 : N=3500 N=1000 N=1200 N=500 N=800 6471626357 6069595753 5151514853 4551454242 3739353539 超一線城市(%)新一線城市(%)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 Source:B16. 居家時愿意嘗試的低碳節能行為 2829 研究范圍說明 本次研究在“交通出行”方面的關注內容: 1 通勤里程、通勤方式、選擇通勤交通方式時的考慮因素 2 私家汽車保有量、開車出行時間段 3 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原因 本報告中對于家庭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中“交通出行”方面的結論,將會依據以上的數據內容給出。 家庭低碳生活的 “交通出
40、行” “ 交 通 出 行 ” 10公里以上 (%) 開車、公共交通、自行車 / 電瓶車是主要的通勤方式。即 50% 的人日常通勤為 6 公里之內,屬于騎車半小時的范圍。 而單程通勤超過 2 公里時,開車的占比逐漸升高。 在日常通勤的距離上,有 30% 的公眾日常通勤為 4 公里以內,而有 70% 則超過 4 公里。 整體上開車、公共交通、自行車 / 電瓶車是公眾主要的通勤方式。通勤 1-2 公里的,以公共交通、自行車 / 電 瓶車和步行為主。當通勤超過 2 公里時,開車的比例與通勤距離正相關,公共交通、自行車 / 電瓶車的占比則 隨之降低。 工作日出行的里程 不同通勤里程公眾的出行方式 占比(
41、%) 工作日出行的里程 2公里以內 2-4公里 4-6公里 6-10公里 10公里以上 樣本量 : N=3500 12 18 20 30 22 38 34 17 6 3 2 1 12 26 27 29 3 1 2 26 42 23 4 2 1 2 34 37 21 3 3 1 0 44 35 11 3 4 2 0 56 29 9 2 3 1 0 6-10公里 (%)4-6公里 (%)2-4公里 (%)總體(%)2公里以內 (%) 不同通勤里程公眾的出行方式 開車 公共交通 自行車/電瓶車 步行 公司班車 出租車 摩托車 Source:B20. 工作日出行里程,B21. 日常通勤 / 出行常用的
42、方式 樣本量 : N=3500N=392N=620N=700N=1055N=733 3031 整體上,私家車的保有量在 6-8 成左右。而在城市差異上,超一線城市的保有量最高。 私家車的使用率較高,只有 9% 的公眾表示無論是工作日通勤還是周末出游都不太開車。 是否購買了私家車 開車出行時間段 三四線城市(%)二線城市(%)新一線城市(%)總樣本(%)超一線城市(%) 是否購買了私家車 是 否 73 27 84 16 74 27 65 35 64 36 樣本量 : N=3500 N=1000N=1200N=500N=800 占比(%) 開車出行時間段 周一到周五通勤時 周末出游時 都多 都不多
43、 37 35 18 9 Source:B18. 是否擁有私家車;B19. 通常在什么時候開車 公眾擁有私家車的比例較高,超一線城市的保有量最高。而“有車一族”中,1/3 以 通勤為主,1/3 以周末出游為主,1 成公眾在買車后平時不太開車。 響應綠色低碳出行、避免擁堵耗時,是公眾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兩個主 要原因,該特征在超一線城市和新一線城市更明顯?!熬G色低碳”在改 變通勤行為上具有很強的說服力。 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理由 “為了響應綠色出行”和“公共交通通勤更快”是公眾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兩大原因。在城市維度上,超一線城 市和新一線城市的公眾更容易受交通擁堵和停車不便的因素困擾,因此公眾會更愿意
44、為了解決這兩個困擾而放 棄開車通勤。 新 一線城市 59 52 41 35 31 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理由 為了響應綠色低碳出行 堵車, 公共交通(如地鐵) 比開車快 停車不便且費用較高 私家車限行日 天氣不好, 不適于開車 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理由 為了響應綠色低碳出行 堵車, 公共交通(如地鐵) 比開車快 停車不便且費用較高 私家車限行日 天氣不好, 不適于開車 總樣本(%) 57 53 40 37 30 二線城市三四線城市 54 50 30 39 28 52 45 39 39 32 超一線城市 60 63 42 39 28 N=365 N=514 N=193 N=246 樣本量 : N=13
45、18 樣本量 : Source:B23. 愿意放棄開車通勤的理由 樣本量 : N=2561 3233 公共交通 開車 自行車/電瓶車 公共交通 開車 自行車/電瓶車 公共交通 開車 自行車/電瓶車 公共交通 開車 自行車/電瓶車 公共交通 開車 自行車/電瓶車 12公里 24公里 46公里 610公里 10公里以上 12公里 24公里 46公里 610公里 10公里以上 12公里 24公里 46公里 610公里 10公里以上 12公里 24公里 46公里 610公里 10公里以上 12公里 24公里 46公里 610公里 10公里以上 通勤方式 通勤方式 通勤方式 通勤方式 通勤方式 通勤里程
46、 通勤里程 通勤里程 通勤里程 通勤里程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占比 % 5112 259 2212 249 4713 1819 30 5417 5017 28 5416 32 2019 30 1622 1119 32 22 1720 23 1323 20 21 18 21 在交通出行方面,根據公眾的出行考慮分為五類,可以看出,低碳環保類的占 比最大(N=1080),且公交出行占比在通行方式中最大(47%)。 但無論是出于什么考慮因素,通勤里程和通行方式的相關性最高,即使是考慮 低碳環保的人,也會因距離遠的原因選擇開車出行。
47、樣本量 : N=453 樣本量 : N=550 樣本量 : N=873 樣本量 : N=541 樣本量 : N=1080 Source:B21. 日常通勤的方式;B22. 選擇通勤方式考慮的主要原因 * 注:B22 中有 3 個選擇“其它”的樣本未計入本頁的分析中。 Source:B20. 工作日通勤 / 出行里程;B21. 日常通勤的方式;B22. 選擇通勤方式考慮的主要原因 考慮成本 考慮通勤時間 考慮方便 / 靈活性 考慮通勤舒適度 考慮低炭環保 16 研究范圍說明 本次研究在“其它”方面的關注內容: 1 電娛設備的更換頻率、舊設備的處理方式 2 垃圾分類情況 3 一次性用品的使用情況
48、4 對共享經濟的看法 本報告中對于家庭低碳生活、低碳消費中“其它”方面的結論,將會依據以上的數據內容給出。 家庭低碳生活的 “其他方面” 3435 公眾普遍更換電娛設備的時間為 1-2 年或 2 年以上,年輕群 體更換頻率略高, 超一線城市的公眾更換頻率低于其他城市。 (* 電娛設備:指的是游戲機、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 電 娛 設 備 電娛設備更換頻率 4 成公眾 2 年以上才更換一次電娛設備,另有 4 成公眾為 1-2 年更換一次,整體上電娛設備的使用期限是在 1 年以上。從年齡角度看,會存在一些“電娛設備發燒友”,更換頻率更高些,總體上占比不高。從城市角度看, 超一線城市的更換頻率會略
49、低于其它城市。 Source:B32. 更換電娛設備的頻率 * 電娛設備:指的是游戲機、手機、電腦、平板電腦等 90/00 后(%) 新一線城市(%) 4 15 40 41 3 16 40 41 電娛設備更換頻率 半年或更短時間內就會更換1次 1年更換1次 1-2年更換1次 2年以上才更換1次 電娛設備更換頻率 為了響半年或更短時間內就會更換1次 1年更換1次 1-2年更換1次 2年以上才更換1次 80 后(%) 二線城市(%) 50-70 后(%) 三四線城市(%) 3 15 39 43 2 16 40 42 1 13 40 46 3 14 41 43 總體(%) 超一線城市(%) 3 14 39 43 3 13 37 47 N=3500 N=1400 N=1000 N=1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