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楓-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王楓-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王楓王楓中國華能集團物資供應中心中國華能集團物資供應中心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中國華能目 錄CONTENTS上海華能公司光伏業務介紹四光伏供應鏈發展現狀一光伏供應鏈存在的問題二關于光伏供應鏈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三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3華能智鏈Part章 節01光伏供應鏈發展現狀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4華能智鏈中國光伏裝機規模近年來高速發展,預計今年將超過水電,成為國內第二大發電來源43.577.8130.8175.0204.6253.8308.8392.055.278.768.233
2、.816.924.121.6270.020.040.060.080.0100.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15-2022國內光伏發電累計并網容量及增速(GW)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217.5291.3384.5482.9580.8707.5890.5111920.026.734.036.235.235.934.735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
3、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15-2022全球光伏發電累計裝機規模及中國占比(GW)數據來源:BloombergNEF35%15.134.553.144.330.148.254.987.4020406080100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15-2022國內新增光伏并網容量(GW)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在碳中和目標下,2030年我國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25%(2021年16.6%)。預計光伏發電將憑借成本和低碳優勢,2020-50年發電量復合年增速12%,2050年
4、占全國發電量約40%。1332.39,52%392.61,16%365.44,14%413.5,16%55.53,2%2022國內各發電形式裝機規模及占比(GW)火電光伏風電水電核電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5華能智鏈各產業鏈發展高度成熟,國內實現自給自足且出口量逐漸增加38.52%61.83%58.35%51.93%31.13%37.95%35.79%36.27%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15
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020年 2021年 2022年組件出口情況、國內使用占比統計(GW)組件國內組件出口國內使用占比62.065.773.5100.7110.810.043.075.0108.0173.00.010.020.030.040.050.060.00.050.0100.0150.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逆變器產量、出貨量及出口金額統計(GW/億美元)逆變器產量逆變器出貨量逆變器出口金額(1)組件出口規模擴大隨著我國光伏組件生產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優勢逐漸擴大,光伏組件出口規模呈穩步擴大態勢。2022年,我國光伏產品出口
6、額超過512億美元,同比增長超過80%。其中,光伏組件出口約153.6GW,同比增長約56%。預計2023年出口量將超187GW。(2)國內逆變器產量出貨量不斷攀升,出口高速增長在國內與海外市場共同的帶動下,中國光伏逆變器產量及出貨量不斷突破新高。2021年,中國光伏逆變器產量為110.8GW,較2020年上升10.03%,出貨量為173GW,較2020年上升60.19%。從出口額來看,根據海關總署公布的出口數據,2018-2022年國內逆變器出口金額持續上漲,尤其22年大幅增長,2022年出口金額達89.7億美元,同比增長75.03%,國產逆變器競爭優勢顯著。(3)光伏產業鏈多環節設備實現全
7、部國產化供應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光伏產業由依賴進口到占據全球產業鏈“多環節第一”,克服了包括原材料質量不穩定、設備自主開發能力低、國內應用場景有限、關鍵技術受限等諸多問題,逐步建立了從材料到設備的自主產業鏈,已經形成全球最完整的光伏產業生態圈。目前,電纜、光伏支架、箱變、主變、SVG、預制艙、儲能等設備全部國產化供應。(4)儲能鋰電池產量快速增長電化學儲能市場以鋰離子電池儲能為主導,2022年中國儲能鋰電池產量突破100GWh,同比增長213%,出貨量達到130GWh,占全球比重為87.1%,同比增長170%。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6華能智鏈光伏供應鏈產能高度集中化多晶
8、硅:截至2022年底,國內硅料投產產能已達118.7萬噸,根據硅業分會的統計,2022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前五家企業分別為永祥股份、保利協鑫、新特能源、新疆大全、東方希望。TOP5合計占國內總產能達80.8%,由于多晶硅生產環節高技術壁壘、高資金投入的特點,行業集中度非常高。26.1%21.9%16.8%10.1%5.9%2022年國內多晶硅產能分布占比統計永祥股份保利協鑫新特能源新疆大全東方希望22.4%20.9%8.2%7.5%7.5%2022年國內硅片產能分布占比統計隆基股份TCL中環晶科能源協鑫科技雙良節能硅片:截至3月底,我國硅片環節產能達670GW,其中,TOP5產能約445GW,占比
9、66.5%,同比下降9.7%,歸因于一批新玩家及二線企業也在加速擴張產能,龍頭企業產能集中度呈現下滑趨勢。14.3%12.2%10.2%9.2%8.2%2022年國內電池片產能分布占比統計通威股份隆基綠能天合光能愛旭股份晶澳科技電池片:截至2022年底,國內電池片產能達490.47GW,我國光伏電池行業競爭格局集中度較高,2022年電池片產能CR5達54.1%,同比上升5.5%。19.3%14.8%14.8%11.4%7.3%2022年國內組件產能分布占比統計隆基綠能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阿特斯組件:截至2022年底,我國光伏組件產能約440GW,其中TOP5企業組件產能總和達297GW,占
10、全部產能的67.6%,較2021年增長8%,組件環節的集中度呈現緩慢提升態勢。光伏供應鏈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多晶硅、硅片、電池片、組件4個環節,產能排名前五企業在國內總產能中的占比分別為80.8%、66.5%、54.1%和67.6%,頭部企業規模優勢明顯。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7華能智鏈光伏供應鏈產能高度集中化30.1%27.2%8.5%8.3%6.9%2021年國內逆變器出貨量分布占比統計華為陽光錦浪古瑞瓦特上能21.1%11.5%9.9%8.8%8.8%2021年國內光伏支架出貨量分布占比統計國強興晟中信博鑫潤恒信安泰科意華股份40.8%10.8%6.9%6.9
11、%6.2%2022年年國內儲能鋰電池出貨量分布占比統計寧德時代比亞迪瑞浦蘭鈞億緯鋰能鵬輝能源逆變器光伏支架儲能鋰電池SXA逆變器市場競爭格局相對穩定,華為、陽光電源憑借領先的技術優勢和豐富的產品系列,占據穩定的市場地位。按照企業光伏逆變器出貨量來看,2021年國內光伏逆變器行業華為、陽光電源兩家頭部廠商的CR2約57.3%,CR5(華為、陽光電源、錦浪科技、古瑞瓦特、上能電氣)約81%,行業集中度較高。隨著國內光伏逆變器市場表現出巨大的潛力,逆變器市場競爭更為激烈,缺乏自主研發技術,以購買原器件組裝為主的中小逆變器生產企業將面臨生存考驗。SXA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光伏支架產業持續優化發展,市場
12、集中度持續提升,2021年前五的企業市場占比為60.1%。2021年,我國光伏支架企業的出貨量呈現出“一超多強”的局面,國強興晟的出貨量為11.95GW,在行業內遙遙領先。中信博、鑫潤恒信新能源、安泰科能源和意華股份處于第二梯隊,出貨量均在5GW以上。2022年,出貨量前五企業合計占比71.5%,市場集中度高。其中,寧德時代儲能鋰電池出貨量遙遙領先,占比40.8%,比亞迪涉足儲能時間長,在海外集中式儲能和戶用儲能均建立強大的銷售渠道和客戶網絡,居國內第二。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8華能智鏈光伏組件已進入N型向P型的疊代期,預計2024年國內N型組件需求將超過P型主流廠商
13、TOPCon電池片產能統計表(GW)序號公司名稱現有產能23年規劃產能1晶科35/2一道新能20103鈞達18134潤陽10/5天合光能8256隆基綠能/30截至22年底,TOPCon和HJT 落地產能分別為81GW 和13GW,組件出貨分別達到約16GW 和3GW,加上1GW 的XBC出貨,2022年N型總出貨已達約20GW,N型組件總出貨占比約7%,預計2024年國內N型組件需求將超過P型。(1)TOPCon技術已實現規?;慨a,主流廠商加速布局TOPCON當前已量產TOPCon電池的11家,共計產能87.4GW。根據各家產能規劃,預計到2023底TOPCon投產產能將達到462.5GW。
14、近日,隆基綠能正式明確30GWTOPCon技術電池項目,預計2023年三季度開始進行設備安裝。在隆基之前,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等已穩步推進TOPCon技術與產能布局。(2)目前HJT量產規模小,遠期規劃宏大截至2022年底,華晟新能源、金剛玻璃、愛康科技、東方日升、隆基綠能和鈞石能源等廠商的HJT電池已建產能達8.92GW,累計在建產能約為114.60GW。2023年,HJT降本增效進展持續推進,將迎來新一波產能釋放,且各頭部主流電池片廠將于2023年開啟HJT的GW級擴產。根據各家企業披露的產能和擴產計劃,未來HJT的產能規劃可達到135.34GW。(3)XBC電池技術產能情況IBC
15、電池與其他新電池技術相疊加形成XBC電池,可以獲得更高的轉換效率。XBC已投產的量產產能主要來自隆基西咸15GW HPBC和愛旭6.5GW ABC。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9華能智鏈雙碳目標刺激下的資本越來越多的涌入光伏產業鏈,電化學光伏儲能成為資本寵兒序號企業主營業務擬上市板塊1阿特斯組件上交所科創板2古瑞瓦特逆變器港交所3艾能聚分布式光伏電站北交所4首航新能源逆變器深交所創業板5原軾新材電鍍金剛石線深交所創業板6艾羅能源逆變器上交所科創板7聚成科技電鍍金剛石線深交所創業板8新特能源硅料上交所主板9晴天科技光伏電站深交所主板10華電新能風光新能源業務上交所主板11海達
16、光能光伏玻璃上交所主板12百佳年代光伏膠膜上交所主板13盛普股份新能源設備深交所創業板14長利新材光伏玻璃上交所主板15永臻股份光伏邊框上交所主板16三晶股份光伏逆變器上交所主板17東方碳素特種石墨材料北交所(1)近年來各產業鏈資本投資情況雙碳目標提出后,光伏資本市場持續火熱,融資渠道、融資方式呈現多元化。產業投資方面,2020年到23年年初,無論是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四大產業鏈,還是玻璃、輔材等,累計可查總額已超過兩萬億。截至2023年3月,有1076家投資機構參與投資光伏項目,22個項目開工、14個項目投產,50個項目簽約,涉及投資金額2343億元。電化學光伏儲能發展空間極大,跨界投資儲
17、能的資本越來越多,除國央企外,原有投資互聯網、消費的資本也轉向儲能項目。據統計,2021年,國內儲能共完成31起融資,2022年為65起,2023年第一季度,也已經完成了14起融資,融資數量增速迅猛。(2)近年來的各產業鏈企業上市情況光伏企業密集上市:2022年共有12家光伏企業成功登陸A股,還有多達60家的光伏產業鏈企業在排隊上市。截至2022年末,138家光伏上市公司的總市值高達38261億元。2023年開年已有17家光伏產業鏈上企業開始布局上市,募資金額合計超630億元。不僅硅料、硅片、電池、組件等光伏產業鏈主要環節企業選擇上市,小的細分領域如光伏玻璃、光伏膠膜、連接器等企業也提交上市申
18、請,并獲得通過。上市時間縮短:在光伏產業大發展、產能大擴張時代,上市對于光伏企業而言,意味著可以在公開資本市場上募集資金,擴大生產經營。之前許多企業成立七八年甚至十幾年才能夠上市,而2022年的上市企業之中,時間明顯縮短。一部分光伏企業,在資本的助力之下,短時間內便形成了產業規模,并進入了上市前的準備環節。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0華能智鏈Part章 節02光伏供應鏈存在的問題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1華能智鏈產業鏈各環節產能過剩程度愈加嚴重(1)2023年全球光伏裝機增量和國內光伏裝機增量情況2023年全球光伏裝機需求將大幅提升,新增裝機需
19、求預計可達351GW,年增 53.4%,我國新增裝機將超過95GW。預計全球光伏累計裝機量在2024年就將超過水電、2027年將超過煤炭。(2)硅料、硅片、電池和組件預計年底產能情況硅料:整體供應充足,并逐步邁入過剩階段。據硅業分會預測,2023 年硅料產能將進一步釋放,預計年底國內硅料產能將達到240.4萬噸,全年新增硅料產能約120.1萬噸。隨著技術改進和產能釋放,硅料將不再成為產業鏈發展的瓶頸環節,整體供應充足,且逐漸出現過剩的情況。硅片:大尺寸、薄片化、N型化趨勢明確,高純石英砂緊缺限制硅片有效產出。目前市場上以182mm與210mm的大尺寸硅片為主,同時隨著N型電池取代P型電池成為主
20、流,N型硅片滲透率將持續提升。隨著硅片企業加速擴產,23年硅片產能大幅擴張,預計將達到828GW,同比增長51.45%。產出方面,石英坩堝的原材料高純石英砂緊缺將導致硅片企業非硅成本上升及實際產出受限。電池片:上半年大尺寸PERC電池片供需偏緊,下半年TOPCon等新技術產能大量釋放。2023年我國光伏電池片總產能預估為886GW,同比增長52.4%,其中N型電池片產能約338GW,占比39%,產能份額快速提升。2023年上半年,TOPCon產能尚未大量釋放,大尺寸PERC電池片供需仍偏緊,2023年下半年,隨著TOPCon等新技術產能逐步釋放,電池片供需偏緊態勢將得到緩解。組件:2023年我
21、國組件產能預計可達651GW,同比增長48%,組件產能持續擴張。未來硅料產能釋放,光伏各環節產能快速擴張,隨之而來的產能過剩的風險進一步凸顯。(3)逆變器預計年底產能情況逆變器:目前我國已經成為光伏逆變器主要生產基地,中國企業Top6占據全球光伏逆變器出貨量60%的市場份額。國內各家企業均處于擴產進程,2023年我國光伏逆變器產量將達130GW。從需求來看:在新增需求和更換需求雙重作用下,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逆變器需求量約388GW,同比增長34.26%。此外,在儲能市場快速增長背景下,儲能逆變器將迎來需求爆發。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2華能智鏈頭部組件企業供應鏈垂
22、直一體化能力逐漸加強,二三線企業競爭力持續減弱垂直一體化可降低上游環節成本,抵御供應鏈各環節價格波動,目前光伏一體化成為行業風向,非一體化企業更易遭受競爭沖擊。主要的一體化組件龍頭包括隆基、晶科、晶澳等,每家切入光伏行業的環節不同(隆基為硅片、晶澳為電池、晶科為組件),但最終都走向了垂直一體化的道路。隆基是行業最早走垂直一體化路線的公司,目前垂直一體化程度最高。公司依托硅片環節的突出優勢往下游電池、組件延伸,另一方面隆基清潔能源作為隆基垂直一體化產業鏈的終端環節,業務覆蓋光伏電站開發、建設、運維。隆基:硅片、組件、電池、電站隆基:硅片、組件、電池、電站2022年底,硅片、電池片、組件產能分別為
23、65GW、55GW和70GW,預計在2023年底將分別達到75GW,75GW和90GW。關聯晶科科技進行光伏發電項目投資、開發、運營、光伏+儲能離網服務等業務。晶科:一體化程度加深晶科:一體化程度加深2010年由電池業務向上下游拓展,到2023年底組件產能預計超80GW,硅片和電池產能將達到組件產能的90%。預計2023年底垂直一體化率可達到90%(22年為80%),晶澳科技將成為光伏行業僅次于隆基,垂直一體化程度最高的公司。晶澳:垂直一體化進程早、程度深晶澳:垂直一體化進程早、程度深TCL中環主營業務為光伏硅片,在整體行業一體化潮流背景下,擴張電池片、組件產能,逐漸走向垂直一體化更深處。截至
24、2022年,TCL中環除擁有140GW的光伏硅片制造產能,還擁有2GW電池和12GW組件產能,預計到2023年達到7GW電池和30GW組件。其電池和組件產能與硅片的適配比例不超20%,一體化程度較為有限。中環:有限一體化中環:有限一體化正泰只有下游產業鏈垂直一體化,缺少上游如硅料、硅片等,制造端受制于上游硅材料。組件制造板塊正泰新能目前以股權投資的方式布局上游硅料、硅片環節,擴大原有的電池、組件環節產能。下游則依托正泰集團全產業鏈優勢及集團綠色能源板塊的業務,將組件產品應用到大型地面電站、分布式電站等場景中。正泰:積極布局垂直一體化正泰:積極布局垂直一體化作為硅料和電池雙龍頭的通威股份,在去年
25、宣布一體化發展戰略,進軍組件市場,2022年組件產能約13-14GW,預計2023年組件產能將達到80GW。原有專業化路線企業如電池片企業愛旭、潤陽以及硅片企業上機數控等也進一步向上下游延伸,構建以“硅料、電池、電站”為核心架構的一體化產業鏈布局。通威等企業:向下發力一體化通威等企業:向下發力一體化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3華能智鏈硅基產業鏈各環節的價值重新分配硅料環節7%硅片環節9%電池環節11%組件環節39%產業鏈毛利34%組件成本構成隨著上游硅料價格進入下行通道,全行業各產業利潤分配出現變化,產業鏈利潤有望在2023年向下游轉移。硅料環節釋放出的利潤或被硅片環節
26、搶先截留。隨著硅料價格的逐步回歸,光伏產業鏈上游利潤會逐漸向中下游分配。以182mm組件為例,雙面組件報價1.65元/W(含稅價),除稅價為1.46元/W。成本拆分如下:(1)硅料環節:制造成本約0.0416元/g,按照終端組件硅耗2.3g/W測算,對應的硅料成本為2.3*0.0416=0.096元/W(2)硅片環節:代表性企業非硅成本為0.128元/W(3)電池環節:代表性企業非硅成本為0.162元/W(4)組件環節:代表性企業非硅成本為0.57元/W則成本合計為0.096+0.128+0.162+0.57=0.956元/W,產業鏈毛利為1.46-0.956=0.504元/W。硅料環節:在當
27、前的價格體系下,硅料(致密料)報價189元/kg(含稅價),對應約167.26元/kg(除稅價),硅片報價6.38元/片(含稅價),對應約5.65元/片(除稅價)即0.753元/W。單W組件的硅料成本為2.3*0.167=0.384元/W,硅料環節的毛利為0.384-0.096=0.288元/W,占據產業鏈毛利的57.14%,較22年下降22.78%。硅片-電池-組件環節:硅片-電池-組件三個環節合計毛利為0.504-0.288=0.216元/W,占42.86%左右,較22年上升64.85%。其中,硅片環節毛利為0.753-0.384-0.128=0.241元/W。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
28、挑戰,2023年5月14華能智鏈近年來光伏組件上游主輔材行情變化導致光伏組件價格劇烈波動2929292624242426303742432428343520304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2020年光伏玻璃價格走勢圖(元/)光伏玻璃3.2mm鍍膜光伏玻璃2.0mm鍍膜8488117137164206 206203210263269247230241 243247253263289299303 303 3032771682302201976016026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2021-2023年硅料價格走勢圖(元/kg)20
29、21年2022年2023(1)2020年光伏玻璃價格波動導致組件價格上漲作為主要的組件輔料,光伏玻璃占組件總成本的8%-9%左右,自2020下半年開始,光伏玻璃產能缺口不斷擴大,導致價格飆升,3.2mm鍍膜玻璃均價從24元/開始,一度上漲至43元/,最高價格超過50元/。以182單玻540W組件為例,3.2mm鍍膜玻璃價格從24元/上漲至43元/,對應組件價格上漲0.035元/W。(2)2021、2022、2023年硅料、硅片、電池、組件價格走勢硅料:2021年,根據價格走勢圖來看,年終價格與年初價格相對比,硅料價格翻倍增長,15月硅料價格持續攀升,69月硅料價格穩定在210元/kg左右,硅料
30、最高價停留在10、11月,最高價達269元/kg,12月硅料價格有所回落,降至247元/kg。2022年,硅料供不應求,導致價格持續上漲,屢創歷史新高,突破300元/kg。從22年12月開始,新投硅料產能逐漸達產,硅料的市場成交均價出現斷崖式下跌。2023年初,硅料價格快速回落到170元/kg以下,又在1月中旬出現止跌上揚。但隨著23年硅料產能陸續釋放,供大于求,全年產出約134萬噸,可支撐超500GW組件產出,價格將進入下行通道。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5華能智鏈電池片:從價格走勢圖看,2021-2023年電池片與硅片價格曲線基本一致,價格最高點在22年10-11月
31、,最低點在23年1月。2023年1-2月,隨著硅料價格上揚,電池價格呈現短暫上漲,2-4月整體呈下降趨勢。硅片:2021年,硅料價格上漲效應傳導至硅片,11月以前硅片價格基本維持漲勢,12月出現下跌趨勢。與21年價格走勢相近,2022年隨著硅料價格的一路走高,硅片價格持續上漲,直至年末,硅片價格出現“階段性”暴跌。23年以來,硅料價格整體下滑,但在硅片環節,石英坩堝供應不足致使硅片價格呈現上漲趨勢。3.93.94.56 4.564.865.93 5.935.86.116.87 6.875.75.856.396.76.83 6.78 6.787.287.52 7.52 7.52 7.466.15
32、3.76.226.386.438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2021-2023年硅片價格走勢圖(元/片)2021年2022年2023年0.920.90.90.890.981.0511.011.051.151.161.081.081.121.141.1551.181.1951.251.291.31.331.351.230.81.131.08 1.070.71.2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2021-2023年電池片價格走勢圖(元/W)2021年2022年2023年1.681.661.681.691.731.781.77 1.771.
33、82.052.071.951.88 1.881.89 1.891.9151.931.951.971.981.98 1.981.931.781.771.731.7151.62.1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 10月 11月 12月2021-2023年組件價格走勢圖(元/W)2021年2022年2023年影響光伏組件價格的因素呈現多元化,上游頭部企業具有一定話語權組件:以182單玻組件為例,21年組件價格變化顯著,10月快速上漲至2元/W,11月最高達2.07元/W,21年底至22年一季度初,價格下滑,后因上游價格攀漲,組件價格持續上漲。22年底至23年一季度,組件價格下跌。短期看,組件價
34、格取決于電池、玻璃、EVA等上游原材料價格,上游硅料及硅片頭部企業話語權較強。長期來看,隨著供需平衡,組件價格會穩步下降。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6華能智鏈從近期開標結果來看,光伏組件非理性報價情況時有發生,不利于光伏產業健康發展近期開標情況統計表序號招標單位規模(GW)組件型號價格范圍(元/W)平均價(元/w)時間1新華水電1.5P型182單/雙1.551.771.623/1.6454/132新華水電1.5P型210單/雙1.61.77931.645/1.6684/133新華水電1N型雙面1.6831.8451.7384/134中石油3.85P型182雙面1.578
35、1.7731.6834/65中石油3.65P型210雙面1.5981.831.7144/66中石油0.5N型雙面1.6281.91.7884/67華電2.2P型182單/雙1.5991.7461.6753/318中核匯能3.5P型1.6031.721.6443/279中核匯能2N型(Topcon)1.6531.8021.7213/2710中核匯能0.5N型(HJT)1.7251.8871.8043/2711大唐10P型182雙面1.6011.851.6853/2012國電投1.35P型182單/雙1.581.8141.676/1.6953/1413國電投0.4P型210雙面1.61.851.6
36、973/1414國電投1.8N型1.6851.941.8053/142023年以來,各集團光伏組件采購明顯增加,國內光伏組件招標總規模為63.4GW,與去年同比增長90%。從近期大型項目的開標價格可以看出,當前P型光伏組件的主流價格在1.621.7元/W之間,比2022年的均價低0.27元/W左右。整體報價最低價與最高價價差相對較大,最高達到2毛錢左右,組件報價較為混亂,組件企業競爭激烈。一線組件企業訂單充足,報價相對堅挺,但也有個別龍頭企業投標價格拉低市場整體報價。最低價多為二三線、中小型組件廠商報出,目的是爭搶訂單、擠進短名單。從各型號組件均價看,雙面比單面均價貴0.02元/W左右,210
37、mm比182mm溢價0.020.03元/W左右,n型與p型組件價差持續拉大,N型比P型溢價0.07元0.1元/W左右,不同地區標包價差主要是運費差異。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7華能智鏈光伏供應鏈“卡脖子”現象依然存在(1)2022年EVA粒子價格波動較大,國內供應能力提升價格情況:2022年在經歷一季度淡季后,二季度海外需求爆發造成供給壓力,EVA粒子價格大幅上漲至3萬元上下。下半年以來,在新項目投產供應增加和終端需求下降的雙重影響下,EVA粒子價格呈現下行趨勢。2022年四季度硅料價格持續高位,下游排產量較低,造成膠膜需求的階段性下降,EVA粒子跌至1萬4上下,接近
38、1.1-1.2萬元/噸的成本線。產能情況:2022年我國EVA總產能為215萬噸/年,產量約167.6萬噸,消費量約276.1萬噸,自給率為60.7%,同比增長23.6%,供應能力穩步提升。盡管國內產能增加,但進口量并未減少,進口總量為120.22萬噸,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光伏行業需求支撐;另一方面2022年下半年國內石化企業裝置檢修較多,供應減少,尤其是光伏料供應偏緊,進口貨源大幅增加,2022年EVA進口量創歷史新高。1872720286236782513130500 3050028500278502250022571 22750143001485716986184211865014000
39、190002400029000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 11月 12月2022-2023年EVA價格走勢圖(元/噸)2022年2023年(2)2023年EVA粒子供需偏緊價格情況:受需求回暖及組件排產數據攀升影響,EVA粒子供應短缺,年初至今EVA粒子價格漲幅超過25%。EVA膠膜價格持續跟漲,4月中旬透明EVA、白色EVA膠膜分別上漲至11元/平米、12元/平米,漲幅約9%、8.6%。需求情況:2023年光伏EVA粒子需求約179.7萬噸,全年供應量預計約178.5萬噸。一季度來看,EVA國內產量48.91萬噸,同比增長19.85%,進口33.9萬噸。2023年隨著硅料產能
40、釋放,光伏產業鏈價格回歸合理水平,進而刺激下游裝機需求放量。光伏膠膜在光伏裝機需求旺盛的帶動下,市場規模不斷擴容,但光伏級EVA粒子工藝難度大、擴產周期長,整體供給相對偏緊的態勢或將維持至2024年。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8華能智鏈光伏供應鏈“卡脖子”現象依然存在品名應用場景目前品牌年需求量國內主要廠家國產產能國產化程度IGBT光伏用逆變器、風電用變流器、風電用變槳驅動器、SVG、儲能變流器等英飛凌、富士、西門康、三菱、安森美、威科等,市場占有率80%以上全球IGBT年需求約120億美金,國內IGBT年需求約290億元,國內新能源發電行業用IGBT年需求約45億元,
41、其中國內光伏逆變器約占16億(80GW),出口光伏逆變器約占14億(70GW),國內風電變流器約占10億元(60GW),其他約占6億元,年需求增長15%左右。時代電氣、斯達半導、南瑞聯研、士蘭微、新潔能、宏微等,在新能源發電行業中國產IGBT占有率低于5%。新能源發電行業國產品牌IGBT產能不足20GW低于5%控制芯片可編程控制器(PLC)、風電變槳、風電變流、光伏逆變器、SVG、電氣二次設備、儲能系統等需要自動控制的設備-低于10%斷路器風電變流器出口斷路器、箱變進出口斷路器、逆變器出口斷路器等-現除風電變流器出口斷路器以進口品牌為主外(需滿足高低穿功能,且低頻性能要求高),進口與國產占比約
42、為7:3;其他場景斷路器以國產為主,進口與國產占比約為2:8。針對國內產能少的35kV真空斷路器,國產采用真空負荷開關進行替代,性能滿足現場需求。有載調壓開關進口品牌為MR及ABB-國產品牌為華明及長征-除大容量主變壓器,現基本均采用國產化產品,性能滿足要求。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19華能智鏈Part章 節03關于光伏供應鏈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0華能智鏈關于光伏供應鏈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建議01產業鏈各環節應由量向質轉變02做好產業協同,謹慎投資03提升核心原輔材料的國產化使用04提升核心競爭力,理性參與市場加大研發不同形
43、式新型光伏電池和組件,盡早實現高效電池和組件的量產,保障我國光伏商用領域的優勢地位;不斷提升當前N型電池、組件的轉換效率和生產良率,降低生產成本,盡早完成N型向P型的替代。硅基產業鏈產能短期內過剩已成必然,應控制投資風險,減少資源浪費;減少對落后產能的投資,加大對高精尖技術和稀缺資源的投資力度,發揮投資價值,創造資本收益。提升IGBT、控制芯片、斷路器、有載調壓開關的國產化使用比例,允許試錯并不斷提升改進。通過商業模式、產品技術和產業整合的不斷優化創新,提升自身競爭優勢,理性參與市場競爭。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1華能智鏈Part章 節04上海華能公司介紹雙碳目標下光
44、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2華能智鏈華能智鏈是上海華能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打造的生態型智慧能源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平臺堅持以客戶為中心的發展理念,針對能源供應鏈行業特點和客戶痛點,發揮央企品牌和資源優勢,利用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全新技術手段,為供應鏈上下游客戶提供集招標、采購、銷售、物流、倉儲、金融及云服務為一體的一站式供應鏈集成服務。目前已形成了以“能招”、“能購”、“能 售”、“能運”、“能倉”、“能融”、“能云”為代表的“能”系列智慧供應鏈生態服務體系,為供應鏈生態企業賦能,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共享供應鏈協同新價值。華能智鏈智慧供應鏈生態服務體系以“華能智
45、鏈”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為核心利用新技術、新模式、新手段,推動能源產業轉型升級,行業綜合排名名列前茅基于能源行業首個智慧物流平臺,通過線上線下模式整合50萬+車船資源在試點中期評估38強的基礎上,正式成為國家首批94家示范企業,為發電行業唯一構建了國內發電行業中“業務場景最豐富、科技應用最廣泛、服務體系最完整”的智慧能源物資供應鏈管理服務體系,輻射供應鏈生態規模超3000億元以“華能智鏈”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平臺為核心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3華能智鏈030315432業務范圍華能智鏈產品鏈原輔材貿易海外出口光伏電站業務設備集采光伏事業部業務結構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
46、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4華能智鏈光伏事業部業務結構集團公司框架采購能信金融上下游結算金融支持能運平臺能運承運配送至項目單位光伏物資供應鏈IOT物聯網技術數字倉庫、智能監造華能電子商城逆變器、支架、組件(擬)華能智鏈生態產品供應商原材料市場 自主開發 資產并購區塊鏈技術數據真實、可溯源智能風控大數據風控能運商城能信多級市場系統內供應商、行業供應商、海外市場分布式光伏電站組件代加工為電站提供組件通過資源換資源換取分布式光伏資源 質量不低、價格不高 新技術應用 工商業 整縣推進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5華能智鏈華能智鏈生態產品P型光伏組件(540555W)N型光伏組件(565575W)累計出貨量超1.5GW接線盒光伏焊帶鋁邊框雙碳目標下光伏供應鏈的機遇與挑戰,2023年5月26華能智鏈光伏電站業務資源獲取和評估系統設計設備選型建設與準入并網及驗收投資資產管理從評估到資產管理通過軟件遠程實時監控和 24 小時響應服務全生命周期監控和維護全生命周期技術解決方案地面電站地面電站屋頂電站屋頂電站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