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部:2022年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生態環境部:2022年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I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新規定新制度新要求2022 年 6 月 2 日,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在中國環境報發表署名文章深入貫徹實施噪聲污染防治法 用法治方式法律武器守護和諧安寧家園,本報告摘錄了文章中關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噪聲法)新規定新制度新要求的內容。噪聲法是對原環境噪聲污染
2、防治法的全面修訂。從環境噪聲污染防治法,到噪聲污染防治法,不只是刪除了“環境”二字,進一步明確法律規范對象僅限于人為噪聲,更是根據噪聲污染防治形勢變化,遵循“加強源頭防控、聚焦突出問題、制度措施可行、總結成功經驗、提升治理能力”的原則,建立健全噪聲污染防治標準和規劃制度,完善監督管理體制,加強噪聲分類管理,強化社會共治,加大處罰力度,拿出了許多“新招實招硬招”,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堅持人民至上,調整適用范圍。法律重新界定了噪聲污染內涵,在堅持“超標并擾民”的判斷標準基礎上,將“未依法采取防控措施”且擾民的情形納入噪聲污染范疇,并將防治范圍由城市擴展到農村地區。同時,將工業噪聲的范圍從工業設備擴
3、展到生產活動中產生的干擾周圍生活環境的聲音,將城市軌道交通噪聲納入交通運輸噪聲管控范圍,新增機動車“炸街”行為管控要求等。提升制度效能,明確政府責任。針對部分地方人民政府對噪聲污染防治重視程度不夠,制度落實不到位等問題,噪聲法規定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本行政區域聲環境質量負責;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生態環境保護規劃,將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經費納入本級政府預算;增加目標責任制和考核評價制度;要求聲環境質量未達標的有關地方編制聲環境質量改善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4、 Pollution in ChinaII規劃及其實施方案,并向社會公開。治標治本結合,加強源頭防控。源頭防控是噪聲污染防治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噪聲法新增劃定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的要求;明確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文件應當包括噪聲污染防治內容;完善產品噪聲限值制度,對于可能產生噪聲污染的工業設備、施工機械等產品,要求在其技術規范或者產品質量標準中規定噪聲限值;明確建設噪聲敏感建筑物應當符合民用建筑隔聲設計相關標準;新增工業噪聲、交通運輸噪聲相關規劃防控要求,新增環境振動控制標準和措施要求。精準科學治污,強化分類施策。對于工業噪聲,新增排污許可和重點排污單位管理要求。對于建筑施工噪聲,新增在噪聲敏感建筑
5、物集中區域施工作業優先使用低噪聲施工工藝和設備、設置自動監測系統的要求,新增建設單位將防治費用列入工程造價,施工單位制定和落實噪聲污染防治實施方案的要求。對于交通運輸噪聲,規定新建交通項目應符合有關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技術規范以及標準要求;新增交通項目運營養護單位降噪和監測義務;對于已經造成嚴重噪聲污染的,要求制定實施綜合治理方案。對于社會生活噪聲,要求公共場所管理者合理規定娛樂、健身等活動的區域、時段、音量;要求新建居民住房的房地產開發經營者將住房可能受到的噪聲影響和防治措施公示并納入買賣合同;規定電梯、水泵、變壓器等居民住宅區共用設施設備應當符合民用建筑隔聲設計相關標準要求。匯聚治理合力,推動
6、社會共治。噪聲法確立了社會共治的原則,新增環境教育和公眾參與規定;新增寧靜區域創建條款,鼓勵開展寧靜小區、靜音車廂等寧靜區域創建;新增自治管理規定,充分發揮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的作用,規定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應當協助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做好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指導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人、業主通過制定管理規約或者其他形式,約定本物業管理區域噪聲污染防治要求,授權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業主委員會、物業服務人勸阻、調解社會生活噪聲擾民行為。堅持依法治污,完善法律責任。針對現行法律未明確罰款幅度范圍的問題,噪聲法明確了罰款額度;豐富責任種類,增加責令制定、實施治理方案,責令拆除,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
7、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III責令限制生產、停產整治,責令暫停施工,責令暫停銷售等;對排放噪聲造成嚴重污染、被責令改正拒不改正的,新增查封、扣押的行政強制措施。在完善民事責任方面,規定受到噪聲侵害的單位和個人,有權要求侵權人依法承擔民事責任;規定負有噪聲污染防治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人民調解委員會可依當事人請求調解處理賠償責任和賠償金額糾紛;拓展噪聲糾紛解決途徑。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8、 Pollution in China目 錄摘要.1第一部分全國城市噪聲狀況.31 城市聲環境狀況.32 噪聲投訴舉報情況.12第二部分噪聲污染防治管理工作.151 加強法規制度建設.152 強化規劃統籌引領.163 優化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164 持續推進噪聲監測.175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宣傳和信息公開.186 推進噪聲領域科研及產業發展.197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監管.198“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2第三部分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地方經驗.231 北京市:多措并舉推進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232 上海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噪聲執法.233 福建?。翰块T聯合開展夜間噪聲污染整治.234 廣
9、東?。簞撔馒Q笛噪聲管理模式.245 重慶市:以人為本推進安靜居住小區創建.246 貴州?。洪_展校園廣播噪聲污染治理.247 甘肅?。捍罅μ嵘肼暠O測自動化水平.258 成都市:多措并舉加強建筑施工噪聲監管.259 西安市:開展重大活動聲環境保障.2510 深圳市:聚焦社會關切加強噪聲監管.2611 臺州市:強化機動車噪聲污染監管.2612 聊城市高唐縣:規范廣場舞噪聲整治.26第四部分附表.28附表 1 2021 年國家和地方發布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28附表 2 2021 年地方發布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政府規章.28附表 3 2021 年國家和地方發布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標準規范.29中國
10、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摘 要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還自然以寧靜、和諧、美麗,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讓老百姓實實在在感受到生態環境質量改善。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對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決策部署,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保護和改善聲環境質量,國家有關部門和各級地方人民政府
11、積極采取措施,不斷加大噪聲污染防治力度。2021 年,聲環境質量整體向好。全國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 95.4%,夜間為 82.9%,同比分別升高 0.8 個和 2.8 個百分點,功能區聲環境質量總體向好,但 4a類功能區(道路交通干線兩側區域)和 1 類功能區(居住文教區)夜間達標率持續偏低。全國城市區域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 54.1dB(A),道路交通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 66.5dB(A),同比基本保持穩定。2021 年,噪聲投訴舉報量持續居高。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以及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合計受理的噪
12、聲投訴舉報約 401 萬件1,社會生活噪聲投訴舉報占 57.9%,建筑施工噪聲占 33.4%,工業噪聲占 4.5%,交通運輸噪聲占 4.2%。生態環境部門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共接到公眾舉報 45 萬余件,其中噪聲擾民問題占全部舉報的 45.0%,居各環境污染要素的第 2 位。山西、遼寧、吉林等 17 個?。ㄗ灾螀^)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共受理生態環境投訴問題約 6.6 萬件,其中噪聲問題約占 22.5%;據不完全統計,北京、遼寧、浙江等 9 個?。ㄗ灾? 本年度統計口徑進行了調整,從以“12345”市民服務熱線和生態環境部門數據為主,擴大到將地方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
13、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數據納入統計,故比上年統計數量明顯增加。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區、直轄市)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共受理生態環境投訴問題約 3.4 萬件,其中噪聲問題約占 14.6%。噪聲污染防治涉及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諸多部門,需要各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共同推動。2021 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噪聲污染防治進入了新階段,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的頒布出臺進一步健全了噪聲污染防治法律法規,中華人民
14、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的明確要求,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提出“實施噪聲污染防治行動,加快解決群眾關心的突出噪聲問題”等攻堅任務,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深入推進。隨著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持續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全面落實,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國家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按照規劃引領、源頭預防、傳輸管控、受體保護的噪聲污染防治思路,圍繞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強化規劃統籌引領、優化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持續推進噪聲監測、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宣傳和信息公開、推進噪聲領域科研和產業
15、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針對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各級地方人民政府采取多種防治舉措,持續推動聲環境質量改善。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3第一部分 全國城市噪聲狀況2021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2按照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和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對功能區聲環境、區域聲環境和道路交通聲環境開展了監測和評價。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不斷暢通噪聲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健全投訴舉報辦理機制
16、,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1 城市聲環境狀況1.1 功能區聲環境狀況1.1.1 全國城市2021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3為 95.4,夜間為82.9。與 2020 年相比,晝間和夜間達標率分別升高 0.8 個和 2.8 個百分點。從 1 類 4a 類聲環境功能區來看(0 類和 4b 類測點數量較少,不參與比較),各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在 89.9%98.5%之間,夜間在 66.3%93.1%之間。3 類功能區(工業、倉儲物流區)晝間、夜間達標率在各類功能區中最高,4a 類功能區(道路交通干線兩側區域)和 1 類功能區(居住文教區)夜間達標率較低。與 2020 年相比
17、,除 3 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下降 0.4 個百分點,其他各類功能區晝間、夜間達標率均有所升高,晝間升高 0.61.0 個百分點,夜間升高 1.23.4 個百分點。見圖 1-1。2本報告中地級及以上城市指:直轄市、地級市,以及地區、自治州和盟政府駐在地的縣級城市,參照大氣考核點位將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五家渠市和石河子市也包含在內,共 338 個(不含三沙市),下同。3功能區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見專欄 1。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4圖 1-1 全國聲環境功能區達標
18、率年度比較1.1.2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2021 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聲環境功能區晝間達標率為95.3,夜間為 78.1。與 2020 年相比,晝間和夜間達標率分別升高 2.5 個和 5.5個百分點。從 1 類 4a 類功能區來看(0 類和 4b 類測點數量較少,不參與比較),3 類功能區(工業、倉儲物流區)晝間、夜間達標率在各類功能區中最高;4a 類功能區(道路交通干線兩側區域)和 1 類功能區(居住文教區)夜間達標率較低。與 2020 年相比,3 類功能區晝間達標率下降 1.3 個百分點,其他各類功能區晝間、夜間達標率均有所升高,晝間升高 2.44.0 個百分點,夜
19、間升高 1.511.0 個百分點。見圖 1-2。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5圖 1-2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年度比較2021 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見表 1-1。表 1-1 2021 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聲環境功能區達標率城市名稱監測方式達標率()城市名稱監測方式達標率()晝間夜間晝間夜間北京市自動87.568.8青島市手工96.094.0天津市手工/自動*95.082.5鄭州市手工92.552.
20、5石家莊市手工100.077.1武漢市手工95.063.3太原市手工86.158.3長沙市手工100.073.8呼和浩特市手工100.078.0廣州市手工96.286.2沈陽市手工96.482.1深圳市自動97.670.2大連市手工96.287.2南寧市手工/自動98.885.0長春市自動96.954.7??谑凶詣?3.669.1哈爾濱市手工97.573.8重慶市自動94.371.6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6城市名稱監測方式達標率()城市名稱監測方式達標率(
21、)晝間夜間晝間夜間上海市自動96.278.4成都市手工95.672.8南京市手工/自動95.883.3貴陽市手工100.091.3杭州市手工/自動94.687.5昆明市手工88.880.0寧波市手工/自動97.689.3拉薩市手工93.380.0合肥市手工88.363.3西安市手工96.845.2福州市手工93.890.0蘭州市手工100.093.5廈門市手工100.087.0西寧市手工90.088.3南昌市手工/自動93.875.0銀川市手工97.575.0濟南市手工95.791.5烏魯木齊市手工91.776.7*注:“手工/自動”指部分點位采用手工監測、部分點位采用自動監測。專欄 1 功能
22、區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功能區聲環境監測與評價依據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評價指標為晝間、夜間監測點次的達標率,每季度開展 1 次晝、夜監測,每年開展 4 次。各類聲環境功能區的噪聲限值見下表。各類聲環境功能區噪聲限值 單位:dB(A)功能區類別0 類1 類2 類3 類4a 類4b 類晝間 50 55 60 65 70 70夜間 40 45 50 55 55 60其中,0 類聲環境功能區指康復療養區等特別需要安靜的區域。1 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以居民住宅、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科研設計、行政辦公為主要功能,需要保持安靜的區域。2 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以商業金融、集市貿易為主要功能,或者居
23、住、商業、工業混雜,需要維護住宅安靜的區域。3 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以工業生產、倉儲物流為主要功能,需要防止工業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4 類聲環境功能區指交通干線兩側一定距離之內,需要防止交通噪聲對周圍環境產生嚴重影響的區域,包括 4a 類和 4b 類兩種類型。4a 類為高速公路、一級公路、二級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路、城市次干路、城市軌道交通(地面段)、內河航道兩側區域;4b 類為鐵路干線兩側區域。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71.2 區域聲環境狀
24、況1.2.1 全國城市2021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區域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 54.1dB(A)。城市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評價4為一級的城市有 16 個,占 4.95;二級的城市有 200 個,占 61.7;三級的城市有 102 個,占 31.5;四級的城市有 6 個,占 1.9;五級的城市有 0 個。見圖 1-3。圖 1-3 2021 年全國城市區域晝間聲環境總體水平等級分布比例與 2020 年相比,全國城市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評價為一級的城市比例升高 0.6個百分點,二級的城市比例下降 4.7 個百分點,三級、四級的城市比例分別升高 2.8個、1.3 個百分點,五級的城市比例持續為 0。見表
25、 1-2。4區域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見專欄 2。5本報告中所有比例計算,均為某項目的數量除以總數,結果按照數值修約規則與極限數值的表示和判定(GB/T 81702008)進行數值修約,故可能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類別的綜合比例不等于各項類別比例加和的情況,也可能出現所有類別比例加和不等于 100%的情況,下同。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8表 1-2 全國城市區域晝間聲環境總體水平等級分布年度比較年度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 dB(A)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四
26、級五級202054.04.366.428.70.60202154.14.961.731.51.90變化0.10.6-4.72.81.301.2.2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2021 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城市區域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55.0dB(A),城市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評價為二級的城市有 19 個,占 52.8;三級的城市有 16 個,占 44.4;四級的城市有 1 個,占 2.8;一級和五級的城市有0 個。見圖 1-4。圖 1-4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城市區域晝間聲環境總體水平等級分布比例與 2020 年相比,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城市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評
27、價為二級的城市比例升高 2.8 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下降 5.6 個百分點,四級的城市比例升高 2.8 個百分點,一級和五級的城市比例持續為 0。見表 1-3。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9表 1-3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城市區域晝間聲環境總體水平等級分布年度比較年度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 dB(A)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055.0050.050.000202155.0052.844.42.80變化002.8-5.62.80專欄
28、 2 區域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城市區域聲環境監測與評價依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評價指標為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和夜間平均等效聲級,代表該城市晝間和夜間的聲環境總體水平,每年開展 1 次晝間監測,每五年開展 1 次夜間監測。城市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按下表進行評價。城市區域聲環境總體水平等級劃分 單位:dB(A)質量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晝間平均等效聲級 50.050.155.055.160.060.165.065.0夜間平均等效聲級 40.040.145.045.150.050.155.055.01.3 道路交通聲環境狀況1.3.1 全國城市2021 年,
29、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道路交通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 66.5dB(A)。其中,道路交通晝間噪聲強度評價6為一級的城市有 232 個,占 71.6;二級的城市有 80 個,占 24.7;三級的城市有 9 個,占 2.8;四級的城市有 3 個,占0.9;五級的城市有 0 個。見圖 1-5。6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見專欄 3。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0圖 1-5 2021 年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晝間噪聲強度等級分布比例與 2020 年相比,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晝間噪聲
30、強度評價為一級的城市比例升高1.5 個百分點,二級和三級的城市比例分別下降 0.9 個和 1.2 個百分點,四級的城市比例升高 0.6 個百分點,五級的城市比例持續為 0。見表 1-4。表 1-4 全國城市道路交通晝間噪聲強度等級分布年度比較年度等效聲級平均值dB(A)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066.670.125.64.00.30202166.571.624.72.80.90變化-0.11.5-0.9-1.20.601.3.2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2021 年,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城市道路交通晝間等效聲級平均值為 67.9dB(A)。其中,道路交通晝
31、間噪聲強度評價為一級的城市有 18 個,占50.0;二級的城市有 17 個,占 47.2;三級的城市有 1 個,占 2.8;四級和五級的城市有 0 個。見圖 1-6。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1圖 1-6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比例與 2020 年相比,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的城市道路交通晝間噪聲強度評價為一級的城市比例升高 8.3 個百分點,二級的城市比例下降 8.4 個百分點,三級的城市比例無變化,四級和五級的城市
32、比例持續為 0。見表 1-5。表 1-5 直轄市、省會城市和計劃單列市晝間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分布年度比較年度等效聲級平均值dB(A)各評價等級城市比例()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202068.041.755.62.800202167.950.047.22.800變化-0.18.3-8.4000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22 噪聲投訴舉報情況噪聲監管涉及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諸多部門,各地不斷暢通投訴舉報渠道,建立健全投
33、訴舉報辦理機制,及時回應和解決群眾關切的問題。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12345”市民服務熱線以及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合計受理的噪聲投訴舉報約 401 萬件。其中,社會生活噪聲投訴舉報最多,占 57.9%;建筑施工噪聲次之,占 33.4%;工業噪聲占 4.5%;交通運輸噪聲占 4.2%。2021 年,全國生態環境信訪投訴舉報管理平臺共接到公眾環境投訴舉報 45 萬余件,其中噪聲擾民問題占全部舉報的 45.0%,同比升高 3.8 個百分點,僅次于大氣污染,排各環境污染要素的第 2 位。生態環境部門受理的噪聲投訴舉報以工業噪聲
34、為主,占 47.9%;建筑施工噪聲次之,占 31.1%;社會生活噪聲占 18.8%;交通運輸噪聲占 2.2%。2021 年,全國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各部門合計受理的各類噪聲投訴舉報占比及生態環境部門受理的舉報占比見表1-6。各類噪聲污染投訴舉報案件的解決和處理需要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專欄 3 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與評價方法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與評價依據環境噪聲監測技術規范 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HJ 6402012),評價指標為晝間平均等效聲級和夜間平均等效聲級,反映道路交通噪聲源的噪聲強度,每年開展 1 次晝間監測,每五年開展 1 次夜間監測。道
35、路交通噪聲強度按下表進行評價。道路交通噪聲強度等級劃分 單位:dB(A)等級一級二級三級四級五級晝間平均等效聲級 68.068.170.070.172.072.174.074.0夜間平均等效聲級 58.058.160.060.162.062.164.064.0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3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分工負責,協調聯動,共同推動。表 1-6 各類噪聲投訴舉報占比受理部門各類噪聲投訴舉報占比(%)社會生活噪聲建筑施工噪聲工業噪聲交通運
36、輸噪聲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57.933.44.54.2生態環境部門18.831.147.92.2從生態環境部門受理的噪聲投訴舉報案件時間分布來看,3 季度噪聲擾民舉報量最多,1 季度最少。生態環境部門受理的月度噪聲擾民舉報量見圖 1-7。圖 1-7 各月噪聲擾民舉報量中央和地方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持續開展,有力推動了噪聲投訴問題的解決。2021 年,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對山西、遼寧、吉林、黑龍江、安徽、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陜西、寧夏等 17 個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37、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4?。ㄗ灾螀^)開展督察,共受理生態環境投訴問題約 6.6 萬件,其中噪聲問題約占22.5%。據不完全統計,北京、遼寧、浙江、江西、山東、四川、陜西、甘肅、寧夏等 9 個?。ㄗ灾螀^、直轄市)開展了省級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共受理生態環境投訴問題約 3.4 萬件,其中噪聲問題約占 14.6%。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5第二部分 噪聲污染防治管理工作2021 年,國
38、家有關部門和地方人民政府圍繞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強化規劃統籌引領、優化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持續推進噪聲監測、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宣傳及信息公開、推進噪聲領域科研及產業發展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各級地方人民政府以及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公安、交通運輸等監管部門針對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采取多種舉措,結合“我為群眾辦實事”黨史學習教育實踐活動,努力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噪聲污染問題。1 加強法規制度建設2021 年 12 月 24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二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噪聲法),自 2022 年 6 月 5 日起施行。繼環
39、境保護法和水、大氣、固體廢物、土壤等污染防治法律制修訂之后,噪聲法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修訂的又一部重要生態環境保護法律。噪聲法堅持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和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著眼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健全完善噪聲污染防治法律制度體系,是近年來生態環境保護立法的又一項重大成果,是一部真正解決噪聲擾民、噪聲污染問題的好法律。噪聲法的實施,是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生態環境的生動實踐,將為防治噪聲污染,保障公眾健康,保護和改善生活環境,維護社會和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法治遵循。2021 年,為規范和指導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全國不斷加強法規制度建設,出臺了一系列噪
40、聲污染防治領域的法規、規章及標準規范。部分省市在相關地方法規中專門設置了噪聲污染防治相關要求。山東省發布機動車非法改裝治理和噪聲污染防治規定。武漢、貴陽、西安、徐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6州、阜陽、珠海、聊城等 7 個城市在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文明城市建設、物業管理等地方法規中設置了噪聲污染防治的相關要求(見附表 1)。柳州、無錫、欽州、潛江等 4 個城市和柘榮縣針對各類噪聲監管印發了地方人民政府規章(見附表 2)。國家和地方共發布 8 項針對噪聲污染防
41、治的標準規范,主要涉及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建筑聲環境要求、噪聲測試方法及噪聲控制技術等方面(見附表 3)。2 強化規劃統籌引領2021 年,全國不斷強化規劃引領作用,統籌推進噪聲污染防治工作。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要求“加強環境噪聲污染治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 “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等國家級規劃和重要文件均納入了噪聲污染防治相關內容,為統籌推進“十四五”期間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指明了方向。各地也推動將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當地“十四五”相關規劃。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
42、北京、重慶、廣州、成都、南昌、烏魯木齊、深圳、黑河、鷹潭等 9 個城市將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當地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多地組織制定了“十四五”及近期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如北京、成都、???、徐州、常州、南通、連云港、淮安、宿遷、雅安、中衛等 11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以及江蘇新沂、寧夏中寧、寧夏海原等 3 個縣級城市印發了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方案,明確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重點任務。3 優化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聲環境功能區是噪聲管理工作的基礎,是我國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強化噪聲監督管理和環境執法、改善聲環境質量的重要依據。2021 年,為推進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劃分與調整(以
43、下簡稱“區劃”)工作,夯實聲環境質量管理的基礎,北京、廣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7東、四川三個?。ㄖ陛犑校╅_展了區劃評估試點。2021 年,全國有 41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243 個縣級城市7完成了區劃工作。截至 2021 年底,全國 338 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部劃分了聲環境功能區;1822 個縣級城市中,有 1461 個劃分了聲環境功能區,占 80.2%。見表 2-1、表 2-2。表 2-1 地級及以上城市現行區劃情況現行聲環境功能區劃分的時間5 年內5
44、10 年間1015 年間15 年前城市數量28338710所占比例(%)83.711.22.13.0表 2-2 縣級城市現行區劃情況現行聲環境功能區劃分的時間5 年內510 年間1015 年間15 年前未劃定城市數量1264913373361所占比例(%)69.45.01.84.019.84 持續推進噪聲監測2021 年,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發布,要求到 2025 年,地級及以上城市全面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質量自動監測,全國聲環境功能區夜間達標率達到 85%。噪聲法 “十四五”生態環境保護規劃 “十四五”生態環境監測規劃都要求加強聲環境監測,規范聲環境監測網絡,推進監測
45、自動化。我國城市聲環境常規監測包括功能區聲環境監測、區域聲環境監測和道路交通聲環境監測三項。2021 年,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開展監測并向生態環境部報送監測數據的功能區聲環境監測點位有 3521 個,區域聲環境監測點位有 51046 個,道路交7縣級城市:除地級市市轄區以外的縣、縣級市和自治縣,按照民政部 2021 年 5 月 10 日發布的2020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及 2022 年 3 月 21 日發布的2021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縣以上行政區劃代碼變更情況,縣級城市共 1822 個。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
46、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8通聲環境監測點位有 21706 個,合計 76273 個。與手工監測相比,自動監測在監測頻次、質量控制、數據時效性等方面有明顯優勢,可以更好支撐聲環境管理。截至 2021 年底,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生態環境部門設置了 1692 個功能區聲環境自動監測站點和 735 個道路交通聲環境自動監測站點,為聲環境監測自動化、信息化奠定了基礎;然而,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功能區聲環境自動監測并向生態環境部報送數據的監測點位數,尚未達到功能區聲環境監測總點位數的十分之一。為加強建筑施工、工業企業等重點噪聲源監管,按照相關部門的要求,各地安
47、裝了一定數量的噪聲自動監測設備。據不完全統計,截至 2021 年底,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安裝了 6.2 萬余套建筑施工噪聲自動監測設備(揚塵噪聲在線監測設備)、約700 套工業噪聲自動監測設備。5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宣傳和信息公開結合六五世界環境日、愛耳日、國際噪聲關注日,各地以官方網站、電視臺、微信、微博等新聞媒體為渠道,通過設置宣傳點、組織“實驗室開放日”等不同形式,廣為宣傳噪聲污染防治法律法規,普及噪聲污染防治科學知識。2021 年,深圳市生態環境局拍攝守護寧靜 聽見美好噪聲污染防治科普宣傳片,聯合市交通運輸部門、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部門、地鐵集團,在地鐵、公交及港口、公園、社區、街道的電子
48、顯示屏滾動播放,向市民和游客普及噪聲污染防治知識,促進社會共治;引導媒體對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開展系列報道,邀請記者參加現場執法并同步開展線上直播,受到約 220 萬網民關注,起到了很好的公眾參與效果。推進聲環境質量狀況和噪聲污染防治相關信息公開,保障公眾知情權。如北京、上海、重慶、深圳等城市要求房地產開發經營者應當公開公示建筑隔聲情況、可能受到的噪聲污染情況以及采取的防治措施等信息。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196 推進噪聲領域科研及產業發展 2021 年,各級
49、科技部門或生態環境部門圍繞聲環境質量評價、寧靜城市研究、低噪聲設備研發、噪聲污染防治效果分析、噪聲污染防治標準規范研究等方面立項了相關科研項目。近年來,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廣州、成都、深圳、杭州、武漢、沈陽、南昌、蘇州、秦皇島等城市試點繪制了噪聲污染分布圖。上海市黃浦區將噪聲污染分布圖應用于管理中,為噪聲污染控制、交通發展與規劃、解決信訪矛盾提供決策依據。我國噪聲與振動控制技術不斷進步。2021 年,生態環境部印發國家先進污染防治技術目錄(大氣污染防治、噪聲與振動控制領域),陣列式消聲器、裝有風機有源降噪控制系統的通風隔聲窗、波束成型定向揚聲系統、阻尼彈簧浮置道床隔振系統、預制短板裝配式浮
50、置減振道床、減振降噪高爐煤氣減壓閥組等 6 項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技術入選。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牽頭開展的“公路交通噪聲綜合防治管控及主動提升技術研究”項目,獲生態環境部 2021 年度環境保護科學技術獎二等獎。2021 年,全國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行業總產值約 115 億元,其中,交通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產值約 78 億元,工業企業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產值約 15 億元,社會生活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產值約 13 億元,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技術服務及其他噪聲與振動污染防治產值約 9 億元8。7 加強噪聲污染防治監管2021 年,全國各地持續加強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對工業噪聲、建筑施工噪聲、交通運輸噪聲和
51、社會生活噪聲采取多項污染防治舉措。7.1 工業噪聲污染防治嚴格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督促工業企業落實噪聲污染防治主體責8該數據由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提供。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0任,確保廠界噪聲排放達標。推進工業企業“退城進園”,嚴控在噪聲敏感建筑物集中區域建設產生嚴重噪聲污染的企業,對于噪聲超標排放擾民的工業企業采取停產、罰款、限期治理、搬遷等措施,對應稅噪聲按規定征收環境保護稅。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工業噪聲處罰金額約
52、 1500 萬元。7.2 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健全規章制度,規范和指導建筑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建設項目施工前,依法實行申報管理制度;施工過程中,積極落實噪聲污染防治措施。嚴格控制施工時間,夜間施工應取得施工證明;推動施工現場隔聲降噪規范化建設;通過安裝視頻監控、噪聲自動監測設備加強監管;通過聯合執法,嚴厲打擊施工噪聲擾民違法行為。部分地區采取調整施工作業時間、支付補償金等措施,妥善解決噪聲糾紛。如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與生態環境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施工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京建法20215 號),規定施工單位對周邊受噪聲影響范圍內居民實施 70277 元/戶 月的夜
53、間施工噪聲擾民補償。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施工噪聲污染處罰案件約 2.1 萬起,處罰金額約 2.6 億元。7.3 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1)道路交通噪聲污染防治推進新生產機動車開展噪聲型式檢驗工作9。2021 年,全國共有 33653 個機動車型通過噪聲型式檢驗,達到國家機動車噪聲標準要求。采取貨運車輛限行管理、淘汰不合格和過期報廢車輛、嚴查“炸街車”、設立禁鳴區和限速區以及合理分配各交通干道的車流量等源頭預防措施、聲屏障及生態隔離帶等傳播途徑防護措施、隔聲窗等建筑防護措施,減輕公路和城市道路交通噪聲污染。安裝“機動車違法鳴笛抓拍系統”,為查處違法鳴笛車輛提供支撐。據不完全統計,20
54、21 年,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設置公路和城市道路聲屏障投入約 23.0 億元。2021 年,寧波市印發關于提高城鄉交通干線沿線兩側敏感建筑物降噪減振設9 新生產機動車噪聲型式檢驗是按照國家機動車噪聲標準的要求,對機動車生產企業新設計、定型的機動車產品進行環境風險評估和排放達標能力考核的環保管理制度。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生產、進口企業應當按照要求向社會公開其生產、進口機動車和非道路移動機械的噪聲信息。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1計標準的意見(甬建發202199
55、 號),規定了合理劃定建筑物退讓距離,提高城鄉主要干道沿線噪聲敏感建筑物外墻門窗等的設計標準,提高軌道交通兩側噪聲敏感建筑物的降噪減振設計標準等要求。(2)城市軌道交通及鐵路噪聲污染防治采取低噪聲、低振動的車輛、軌道、設備(施)等源頭預防措施、聲屏障等傳播途徑控制措施、隔聲窗等建筑防護措施,加強鐵路鳴笛噪聲管理,減輕由城市軌道交通及鐵路引起的噪聲污染。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軌道交通采取減振降噪設備(施)等源頭預防措施投入資金約 19.1 億元,安裝聲屏障投入約 17.2 億元。(3)機場周圍區域飛機噪聲污染防治通過采取低噪聲飛行程序、優化起降跑道、限制運行架次和時段、優
56、化驅鳥聲響裝置、對噪聲敏感建筑物采取隔聲降噪措施或搬遷、加強噪聲監測等措施,減輕飛機噪聲對機場周圍區域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全國機場采取噪聲敏感建筑物搬遷、隔聲窗改造、安裝噪聲自動監測設備等措施合計投入約 23.2 億元。7.4 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強化部門聯動,建立健全噪聲污染防治工作長效機制,開展多部門聯合專項整治行動,共同推進社會生活噪聲污染防治。禁止在商業經營活動中使用高音廣播喇叭或者采用其他持續反復發出高噪聲的方法進行廣告宣傳。據不完全統計,2021年,全國縣級及以上城市社會生活噪聲處罰金額約 1700 萬元。提升居民自治管理噪聲的意識,減少廣場舞噪聲擾民。如寧波、珠海
57、等城市社區積極與廣場舞領隊和舞者進行溝通協調,約定活動時間,倡導文明健身,有效緩解廣場舞噪聲擾民。創建安靜居住小區,通過示范作用促進噪聲污染防治。2021 年,重慶市新創建38 個安靜居住小區,天津市新創建 13 個。7.5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2021 年,各地積極開展各類噪聲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有 8 個縣級及以上城市組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2織開展了工業噪聲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有 98 個城市組織開展建筑施工噪聲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有 55 個城市組織開展了
58、交通運輸噪聲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有 74 個城市組織開展了社會生活噪聲污染專項整治行動,有 327 個城市組織開展了年度噪聲污染綜合整治行動。為確??忌邪察o的考試環境,各地教育、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公安、生態環境、住房和城鄉建設等部門在中考、高考、自學考試等重要考試期間通過部門聯動的方式開展了“綠色護考”行動,加強對學校、考場等周圍區域的巡查力度,嚴格控制建筑施工等噪聲污染源作業時間,及時查處和制止噪聲污染。據不完全統計,2021 年,“綠色護考”行動受益考生數量約 3800 萬人次。8“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2021 年,各級生態環境部門結合黨史學習教育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全
59、國有 27 個?。ㄗ灾螀^、直轄市)、43 個地級市將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納入“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的噪聲擾民問題。山東省生態環境廳將“除噪聲”作為省級生態環保領域 6 項重點民生項目之一,聯合教育廳、公安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以及交通運輸廳集中開展噪聲擾民專項整治工作,共組織3006 次專項檢查,解決 1.3 萬余個噪聲問題。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協調房地產建設單位和道路建設單位采取措施降低群眾反映突出的路段交通運輸噪聲影響。天津市生態環境局積極幫扶解決地鐵噪聲擾民問題,對 30 余件地鐵噪聲擾民案件開展現場監測,并根據監測結果為軌道交通集團提出相應降噪措施,保障了地鐵周邊居民對
60、住宅內聲環境的需求,得到受地鐵噪聲困擾居民的好評。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3第三部分 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地方經驗為持續推進聲環境質量改善,各地采取各種舉措不斷加大噪聲污染防治工作力度,部分典型工作經驗摘編如下。1 北京市:多措并舉推進交通運輸噪聲污染防治為積極響應人民群眾關于交通運輸噪聲擾民的訴求,北京市將交通運輸噪聲擾民問題作為 27 個重點民生訴求之一,納入 2021 年接訴即辦“每月一題”推動解決重點民生訴求工作計劃中,克服法律不明確、責任不清晰、資金
61、無來源等難題,堅持多措并舉,有效緩解矛盾突出的重點路段交通運輸噪聲擾民問題。全年完成近 30個交通運輸噪聲治理工程,增設約 1.4 萬延米直立式聲屏障和 0.2 萬延米全封閉聲屏障。2 上海市:利用信息化手段加強噪聲執法上海市生態環境局會同住房和城鄉建設、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等部門依托噪聲地圖、生態環境專欄聲環境模塊、智慧城管“建設工地”基礎數據庫等信息化手段,為建筑施工噪聲執法檢查、整治提供數據信息支撐,加強精準執法,提高執法效率。市公安局依托“110”警情接報、“12345”市民服務熱線等渠道全面摸排轄區機動車噪聲擾民高發、多發的點位和時段,結合“機動車違法鳴笛抓拍系統”,采取不定期突擊檢
62、查、相鄰路口聯合設卡等方式,減少機動車噪聲擾民。3 福建?。翰块T聯合開展夜間噪聲污染整治福建省生態環境廳聯合公安廳、住房和城鄉建設廳、交通運輸廳、文化和旅游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4廳、市場監管局在全省范圍開展“靜夜守護”城市夜間噪聲污染整治專項行動。一是加強聯動。首次多部門、全領域,自上率下推進整治,各級各部門通過聯合執法、定期會商、線索移交等聯動,共同推進各類噪聲污染整治。二是快速處置。針對夜間噪聲擾民訴求,快速響應,全鏈條閉環,不斷壓縮辦理時間。三是
63、量化目標。省生態環境廳制定整治成果驗收量化機制,定期發布典型案例,提升執法成效。部分地市以此次專項行動為契機,建立了噪聲污染防治的工作機制,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2021 年噪聲投訴數量同比 2020 年下降了 29.6%。4 廣東?。簞撔馒Q笛噪聲管理模式廣東省公安廳積極開展鳴笛噪聲管控,各市公安、交通運輸部門組織交通運輸行業帶頭抵制亂鳴喇叭違法行為,協調多家網約車公司開展拒絕亂鳴喇叭倡議活動,引導百度地圖、高德地圖、騰訊地圖等導航軟件公司在重點管控路段發布禁止亂鳴喇叭提醒,取得較好警示效果。2021 年高考、中考期間,組織策劃廣東交警護航高考倡議活動,拍攝“靜音”系列主題海報視頻,向社會發出“
64、靜音護考”倡議,并通過百度、高德、騰訊電子地圖發布靜音管制點位 775 處,提醒用戶約 4282 萬人次。5 重慶市:以人為本推進安靜居住小區創建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印發重慶市安靜居住小區創建指標及評分細則,在創建指標和評分細則中增加公眾參與內容和評分權重,更多體現小區居民共建共享和居民主觀感受;鼓勵綠色低碳文明生活方式和大數據、智能化管理模式,更多體現安靜居住小區創新性、引領性的示范作用;鼓勵社區和居民行動起來減少身邊的噪聲污染,共同改善人居環境。6 貴州?。洪_展校園廣播噪聲污染治理2021 年,貴州省生態環境廳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校園廣播噪聲擾民問題,聯合省教育廳在貴陽市 22 所試點學校開展噪
65、聲污染治理。根據每個點位地理位置、周邊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5環境、噪聲敏感點的不同,按照“一校一策”思路,對學校廣播系統實施改造升級、音量源頭控制、音柱定向傳輸、操場環繞型音柱部署、搭建遠程音量控制系統等措施,基本實現既滿足教學需求又低于國家噪聲標準限值的目標,有效化解學校與周邊居民矛盾。7 甘肅?。捍罅μ嵘肼暠O測自動化水平甘肅省生態環境廳投入 1800 余萬元在全省 14 個地級市建成區以及玉門市、華亭市建設了 121 個功能區聲環境自動監測站和
66、14 個交通運輸噪聲自動監測站,并對已有 8 個噪聲自動監測站進行升級改造。通過統一部署,合理分工,有序推進,順利完成全省所有自動監測站點的安裝、調試和驗收工作。全省功能區聲環境監測全部實現自動化,可為聲環境質量管理提供更加真實、精準、全面的監測數據,提高噪聲污染精準治理能力。8 成都市:多措并舉加強建筑施工噪聲監管成都市以成都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工作方案(2020 2022 年)為引領,著力加強重點問題整治,不斷改善聲環境質量。成都市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門采取信用懲戒、智慧監管、暢通投訴渠道等方式,加大建筑施工噪聲監督管理。將線上線下檢查與施工項目信用評分掛鉤,用信用評價機制嚴管違法違規建筑施工行
67、為;將施工工地噪聲自動監測設備接入“智慧工地平臺”,實現建筑施工噪聲信息化監管;在工地出入口顯著位置張貼管理投訴二維碼,引導市民參與建筑施工噪聲管理,實現“投訴即辦”,暢通建筑施工噪聲投訴渠道。2021 年下半年全市建筑施工噪聲投訴量較上半年下降 14.6%。9 西安市:開展重大活動聲環境保障為確保全國第十四屆運動會和第十一屆殘運會暨第八屆特奧會順利舉辦,西安市公安局印發關于第十四屆全國運動會和殘特奧會期間實施道路交通噪聲污染管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6控
68、措施的通告,在賽事期間,以賽事場館為中心區域,輻射全市涉賽道路與涉賽酒店周邊,實施機動車禁鳴喇叭臨時管控措施,嚴查汽車與摩托車非法改裝的違法違規行為,以及超速、飆車等危險駕駛行為和“炸街車”噪聲擾民行為,減少交通運輸噪聲污染。10 深圳市:聚焦社會關切加強噪聲監管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積極回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對噪聲擾民問題的關切,邀請相關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參加噪聲污染防治現場調研和專題座談會,對施工、交通和廣場舞等噪聲擾民問題建言獻策。市人大常委會高度重視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督導形成解決噪聲擾民問題的重點建議,交付市政府重點辦理。市生態環境局會同相關部門針對噪聲污染防治從源頭到末端的管理過程提出了
69、7 項主要任務、36 項具體措施,全面、聯合推進噪聲污染防治工作。11 臺州市:強化機動車噪聲污染監管臺州市公安局、生態環境局、交通運輸局聯合發布關于加強臺州市區機動車噪聲污染治理工作的通告,在市區道路,全天禁行噪聲超過 85dB(A)的 9 座以下載客汽車、夜間禁行噪聲超過 85dB(A)的摩托車。通過部署安裝車輛噪聲抓拍系統,實現高噪聲車輛違法過程證據留痕,提升道路交通噪聲執法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為有效解決機動車噪聲擾民問題提供支撐。12 聊城市高唐縣:規范廣場舞噪聲整治2021 年,聊城市高唐縣公安局聚焦群眾反映強烈的廣場舞噪聲擾民問題,多次到居民小區及文化廣場等噪聲頻發地實地調研,制定
70、出臺關于整治社會生活噪聲污染的通告 關于正確處理噪聲擾民案事件的指導意見,通過劃定廣場舞等集體活動區域地點、限定音箱音量、設定活動時間段、安排社區網格員巡查等手段,規范社會生活噪聲監督管理。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7注:本報告資料根據各地上報的 2021 年度聲環境監測數據、全國 31 個?。ㄗ灾螀^、直轄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生態環境部門上報的噪聲污染防治工作總結以及生態環境部相關司局和直屬單位提供的數據匯總整理而成,未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以
71、及臺灣省的資料。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8第四部分 附表附表 1 2021 年國家和地方發布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規序號標題制定機關1中華人民共和國噪聲污染防治法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2山東省機動車非法改裝治理和噪聲污染防治規定山東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3武漢市城市管理行政執法條例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4貴陽市推進文明城市建設規定貴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5西安市城市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條例西安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6徐州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徐
72、州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7阜陽市文明行為促進條例阜陽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8珠海市文明行為條例珠海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9聊城市物業管理條例聊城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附表 2 2021 年地方發布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政府規章序號標題制定機關1柳州市環境噪聲污染防治管理辦法(柳州市人民政府令第 5 號)柳州市人民政府2無錫市建設工程文明施工管理辦法(無錫市人民政府令 第 177 號)無錫市人民政府3欽州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強欽州市城區娛樂活動噪聲管控的通告(欽政規20213 號)欽州市人民政府4關于明確噪聲污染防治部門監督管理職責和建立噪聲污染信訪舉報機制的通知(潛政辦函20212 號)潛江市
73、人民政府5柘榮縣建筑工地午夜間違規施工長效管理機制工作方案(柘政辦202142 號)柘榮縣人民政府中國噪聲污染防治報告2022Annual Report 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Noise Pollution in China29附表 3 2021 年國家和地方發布涉及噪聲污染防治的標準規范序號標題制定機關1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聲環境(HJ2.42021)生態環境部2建筑環境通用規范(GB550162021)住房和城鄉建設部3汽車加速行駛車外噪聲室內測量方法(GB/T 406252021)工業和信息化部4風力發電場噪聲限值及測量方法(DL/T 10842021)國家能源局5綠色建筑評價標準(DB11/T 8252021)北京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6綠色建筑設計標準(DB33/10922021)浙江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7施工場地顆粒物(PM10)與噪聲在線監測技術規范(DB37/T 43382021)山東省生態環境廳8城市軌道交通環境噪聲與振動控制及評價標準(DBJ/T 152202021)廣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