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貿發會議: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精簡版)(1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聯合國貿發會議:2023年世界投資報告(精簡版)(10頁).pdf(1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非官方的翻譯 頁|1 世界 投資 報告 2023 投投資于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 內容提要內容提要 全球全球外國外國直接直接投投資資回落,新回落,新項目凸顯亮點項目凸顯亮點 2022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下降12%,至1.3萬億美元。這一下降主要是由于發達國家的融資和并購交易減少造成的。對實際資產的投資趨勢相對較好,大多數地區和行業的新建投資項目都有所增長。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略有增加,但增長局限于幾個大型新興經濟體。許多較小的發展中國家的外資流入停滯不前,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出現下降。行業趨勢顯示,基礎設施和面臨供應鏈重組壓力的行業的項目數量不斷增加,包括電子、汽車和機械行業
2、。為應對全球芯片短缺,全球五個最大投資項目中有三個是在半導體領域。在經歷2020年和2021年的繁榮之后,數字經濟領域的投資放緩。能源領域的投資項目數量保持穩定,暫時緩解了人們對能源危機可能導致化石燃料投資的下降趨勢出現逆轉的擔憂。石油巨頭正逐步將化石燃料資產出售給私募股權公司和披露要求較低的小型運營商。解決這一問題要求建立新的交易模式,以確保負責任的資產管理??沙挚沙掷m融資有所增長,但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缺口仍在擴大續融資有所增長,但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缺口仍在擴大 非官方的翻譯 非官方的翻譯 頁|2 2022年,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部門的國際投資有所增加?;A設施、能源、水和衛生設施、
3、農業食品、健康和教育等領域的項目數量都有所增加。然而,與2015年可持續發展目標被采納時相比,進展甚微。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中期投資需求審查表明,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部門的投資缺口從2015年的每年2.5萬億美元增長到現在的每年4萬億美元以上。最大的投資缺口在能源、水和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投資缺口增大是由投資不足和新增需求導致的。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缺口不斷擴大,與全球資本市場中可持續金融的積極發展趨勢形成鮮明對比。2022年,可持續金融市場的規模達到5.8萬億美元??沙掷m基金凈流入為正,而傳統基金為凈流出??沙掷m債券的發行也在繼續,在過去的五年里增長了五倍。全球資本市場的關鍵優先事項
4、是增加對發展中國家的投資,并解決對“漂綠”的擔憂。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支持來吸引能源投資發展中國家需要更多的支持來吸引能源投資 自2015年巴黎協定通過以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投資增長了近兩倍。然而,這種增長大部分集中在發達國家。30多個發展中國家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尚無一個公共事業國際投資項目,資金成本是發展中國家能源投資的主要障礙。與公共部門和多邊金融機構合作引入國際投資者,可大大降低資金成本。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都為能源轉型設定了目標。但只有大約三分之一的國家將這些目標轉化為投資要求,很少有國家制訂有針對性的投資促進機制或設計可向市場推銷的可融資項目。因此,許多發展中國家使用的一般財政和金融激
5、勵機制對促進能源轉型投資的效果不佳。為降低發展中國家能源轉型投資的資金成本,必須在降低項目風險方面向它們提供支持,并為投資規劃和項目編制提供更多的技術援助。國際投資協定需要加快改革,擴大氣候行動的政策空間,加強促進和便利條款。本報告提出了“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投資行動契約,并就國別和國際投資政策、全球和區域伙伴關系、融資機制和資本市場參與提出了建議。非官方的翻譯 頁|3 概概要要 國際投資國際投資趨勢趨勢 在經歷了2020年的急劇下降和2021年的強勁反彈之后,全球外國直接投資(FDI)在2022年下降了12%,降至1.3萬億美元。放緩是由全球多重危機造成的:烏克蘭戰爭、食品和能源價格高企以及
6、債務壓力。國際項目融資和跨境并購尤其受到融資條件收緊、利率上升和資本市場不確定性的影響。2023年,國際商業和跨境投資的全球環境仍然充滿挑戰。盡管影響 2022 年投資趨勢的經濟逆風有所減弱,但并未消失。地緣政治局勢仍然緊張,近期金融領域的動蕩增加了投資者的不確定性。聯合國貿發會議預計,2023 年全球外國直接投資將繼續面臨下行壓力。2023 年第一季度的初步指標顯示,國際項目融資和并購的趨勢疲弱。綠地投資部分彌補上了上述下降趨勢。2022 年宣布的項目數量增長了 15%,2023 年第一季度的數據也顯示出反彈。因此,實際生產性的國際投資的趨勢好于外國投資的總體表現。2022年外國直接投資流量
7、的下降主要是由發達經濟體跨國企業(MNEs)的融資交易造成的。這些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 37%,至 3,780億美元。實際綠地項目和項目融資數量增加了 5%。在發展中國家,外國直接投資增加了4%,達到9,160億美元,占全球流量的70%以上,這是創紀錄的份額。發展中國家綠地投資項目數量增加了37%,國際項目融資交易增加了5%。這對工業和基礎設施投資前景而言是一個積極信號。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增長并不均衡,大部分增長集中在幾個大型新興經濟體。非洲的外國直接投資在2021年因單筆融資交易而達到異常高水平后,回落至2019年的450億美元水平。綠地項目增加了39%,國際項目融資交易增加了15%
8、。能源行業(包括采掘和發電)的增幅最大。亞洲發展中國家的外國投資流入量持平,為6,620億美元,仍占全球外資流入的一半以上。印度和東盟是最活躍的接受國,分別增長了9%和5%,項目公告數量也出現了強勁增長。作為全球第二大外國投資接收國,中國的外國投資增長了5%。海灣地區的外國直接投資下降,但公告的項目數量增加了三分之二。非官方的翻譯 頁|4 流入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的外資增加了 51%,達到 2,080 億美元,是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水平。高企的大宗商品價格推高了外國子公司在采掘業的收益再投資。該地區外資 項目溫和增長,綠地項目數量增加 14%,國際項目融資交易有所減少。流向結構薄弱和脆弱經濟體的外國直
9、接投資下降。盡管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總體上有所增加,但 46 個最不發達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卻下降了 16%,降至 220 億美元,不到全球外國直接投資的 2%。最不發達國家的綠地項目總數在2020-2021年下降后有所回升,但仍遠低于10年平均水平。內陸發展中國家和小島嶼發展中國家的外國直接投資略有增加。行業趨勢顯示,基礎設施和全球價值鏈密集型產業項目數量增加,能源項目數量穩定,數字經濟領域項目數量放緩。面臨供應鏈重組壓力的全球價值鏈密集型行業,包括電子、汽車和機械,項目數量和投資金額都有所增長。為應對全球芯片短缺,在已宣布的 5 個最大投資項目中,有 3 個是在半導體領域。大型跨國公司的
10、國際化程度外國資產、銷售和就業占全球總資產、銷售和就業的比率總體上保持穩定。2022 年,海外銷售增長速度快于資產和就業增長速度的趨勢仍在繼續。在前幾年,這是由數字經濟中的輕資產跨國公司推動的,而在 2022 年,這是由高能源價格造成的,這提高了石油和天然氣、大宗商品和公用事業的收入。前 100 家跨國公司的海外銷售額增長了10%以上,而它們的海外資產價值則略有下降。2022年,發展中國家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部門的國際投資有所增加?;A設施、能源、水和衛生、農業食品、健康和教育項目數量都有所增加。然而,在2015年通過可持續發展目標之后,由于最初幾年增長疲軟以及疫情期間投資急劇下降,對可持續
11、發展目標相關部門的投資增長十分緩慢。對農業糧食的投資甚至低于2015年的水平。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中期投資需求審查表明,所有可持續發展目標部門的投資缺口已從可持續發展目標通過前夕的2014年估計的每年2.5萬億美元擴大到今天的每年4萬億美元以上。最大的缺口在能源、水和交通基礎設施方面,投資缺口擴大是由投資不足和新增需求造成的。2022年,可再生能源投資增長放緩。綠地投資公告項目數翻了一番,但規模更大的國際項目融資交易卻出現了下降。盡管自2015年以來,可再生能源的國際投資總額增長了近兩倍,但在發展中國家,其增速僅略高于GDP增速。在最不發達國家,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增長大大落后于GDP增長。
12、國際上對可再生能源供應鏈的投資正在增長。2021年和2022年宣布的關鍵礦非官方的翻譯 頁|5 產新項目數量是過去十年平均水平的兩倍多。盡管起點較低,太陽能和風能組件制造業的投資項目也在增加。2022年,已宣布的電池制造項目的投資金額增加了兩倍,達到1,000多億美元。大多數項目都在美國和歐洲的制造業中心,但少數發展中國家也吸引了大量投資。排名前100位的跨國公司正在以每年約150億美元的速度剝離化石燃料資產。買家主要包括私募股權基金、行業內較小的運營商和大宗商品交易商。一個關鍵的問題是,這些未上市的買家往往有較低或沒有減排目標,氣候報告標準也較弱。這就需要一種更有助于解決氣候問題的新的交易模
13、式。投資投資政策的發展政策的發展 2022年投資政策制定活動激增,因為許多國家紛紛采取措施以應對預期的經濟衰退。有利于投資的措施達到102項,較上年翻一番,占所有措施的份額恢復到疫情前水平。加強對外國直接投資審查的趨勢仍在繼續。以國家安全為由進行投資審查的國家增加到 37個。在不利于投資的政策措施中,引入或收緊涉及外資的國家安全措施幾乎占了一半。這些措施主要由發達國家推出。實行外國直接投資審查制度的國家合計占 2022 年外國直接投資存量的 68%。因監管或政治方面的擔憂而撤銷的并購交易數量增加了三分之一。投資便利化措施在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均占有突出地位。發展中國家采取的大多數措施側重于便利
14、化和向外國直接投資開放新的部門或活動。自疫情以來,發達國家采取的有利于投資的措施數量也首次大幅增加。有關措施包括投資便利化和激勵措施,以促進可再生能源和其他與氣候有關的投資。發展水平不同的國家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以促進可再生能源投資。包括最不發達國家在內的發展中國家通常采取無需動用稀缺公共資金的稅收激勵措施,而發達經濟體則傾向于采取金融激勵措施和上網電價補貼等更復雜的機制。在所有國家,可再生能源項目拍賣和招標正逐漸成為吸引可再生能源投資的常用手段。2022年,全球對化石燃料的補貼達到了創紀錄的1萬億美元,是對可再生能源補貼的8倍?;剂涎a貼阻礙了對能源轉型的投資,因為在缺少同等力度支持的情況下
15、,可再生能源更加難以在競爭中脫穎而出。逐步取消化石燃料補貼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對發展中國家更是如此,但這將有助于鼓勵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2022年,國際投資協定機制改革繼續推進。最新進展包括新型投資協定的涌現、雙邊投資條約的終止以及針對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機制改革的多邊非官方的翻譯 頁|6 討論。多項關于國際投資治理機制的談判業已結束,這些機制具有積極的投資便利化特點,并更加注重可持續投資。條約終止的數量連續三年超過新締結國際投資協定的數量。2022 年,各國締結了 15 項新的國際投資協定,有效終止了 58 項國際投資協定。全球的國際投資協定總數為 3,265 個,其中 2,584 個協定處
16、于生效期。國際投資協定體系仍以老一代條約為主。此類條約的一些承諾相互重疊,且不符合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這為氣候行動和能源轉型帶來了風險,國際投資協定改革迫在眉睫。2022年,大約80%的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案件是根據20世紀90年代或更早簽署的國際投資協定提出的。2022 年,投資者援引國際投資協定提起了46起新仲裁,其中10起與能源憲章條約有關。迄今為止,至少有132個國家和一個區域經濟組織成為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案件的應訴方。2022年,已知案件總數達到 1,257 件 資本資本市場和可持續市場和可持續金融金融 在動蕩的資本市場中,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投資仍然保持韌性。盡管經濟環境動
17、蕩,資本市場受到高通脹、上升的利率、低市場回報率和衰退風險影響,但整個可持續金融市場(債券、基金和自愿碳市場)總規模在2022年達到了5.8萬億美元。與傳統基金相比,可持續基金對投資者更具吸引力。盡管全球可持續基金市場的市值從2021年的2.7萬億美元的高點下降到2022年的2.5萬億美元,但市場的凈流入為正,與傳統基金出現凈流出形成鮮明對比??沙掷m基金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了重要貢獻。截至2022年底,在聯合國貿發會議監測的可持續基金中,超過 5000 億美元的資產(占其總資產的30%)投入了八個與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部門,高于 2021 年的 26%。醫藥健康、可再生能源、農糧以及水和衛
18、生設施仍然是資金流入最多的部門,占上述可持續發展目標投資的 95%??沙掷m基金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標準上的表現優于傳統基金,但“漂綠”現象依然存在。貿發會議監測的 2800多只可持續基金的平均 ESG 評級明顯優于基準的 MSCI 全球股票指數。然而,至少有四分之一的基金未能達到其應有的可持續性標準。盡管2022年發行量下降了11%,可持續債券市場繼續增長??沙掷m債券市場的未償累計價值從2021年的2.5萬億美元增加到2022年的3.3萬億美元。非官方的翻譯 頁|7 過去 5 年,可持續債券的年發行量增長了 5 倍。2022 年,綠色債券發行保持韌性,僅減少 3%。新興的自愿碳市場為發
19、展中國家的可持續融資提供了巨大的潛力。與大多數強制性碳市場相比,它們可以引導投資資本跨越國界,為減排或零排放項目提供資金。2022 年每噸二氧化碳當量的價格達到創紀錄的水平,這為以更現實的排放成本加速能源轉型帶來了希望。機構投資者繼續在可持續性方面取得進展,并為可再生能源投資提供資金。2022年,聯合國貿發會議監測的全球最大的 100家主權財富基金和公共養老基金改善了對氣候行動的披露,包括對可持續能源的投資和對化石燃料的撤資。在發布可持續性報告的基金中,三分之二的基金承諾到 2050 年實現其投資組合的零排放。然而,上述機構投資者中,仍有近一半未能披露或報告與可持續發展有關的風險,且未迅速采取
20、行動調整其投資組合。證券交易所繼續擴大對可持續金融的支持,制訂ESG信息披露書面指南、強制性ESG報告、培訓以及發行相關債券和股票的交易所數量有所增加。2022 年,有關 ESG 主題的培訓成為交易所最常見的可持續發展活動,其中一部分由聯合國可持續證券交易所(SSE)倡議推動,該倡議與發展伙伴和交易所合作,共同培訓市場從業人員。SSE 學院的成立是為了滿足證券交易所對 ESG 披露標準和監管發展方面的教育和培訓日益增長的需求。2022年,企業領導層中的性別平等略有改善。在 20 國集團 22 家主要證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女性占 23%。在 20 國集團(G20)的 7 個市場中,政策制
21、定者制訂了強制性規定,對上市公司董事會中女性的最低要求進行了規范。政策和監管的發展表明,各國重視可持續金融市場及其在實現凈零排放方面的作用。2022 年,在貿發會議跟蹤的占全球 GDP 90%以上的 35 個經濟體中,有 22 個采取了至少 50 項專門針對可持續金融的政策措施,其中包括歐盟在區域層面采取的多項措施。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在制訂分類標準、可持續性信息披露、針對特定行業和金融產品的措施以及碳定價方面都取得了進展。歐盟、中國和美國在可持續金融政策制定方面保持勢頭,在披露要求和標準制定方面繼續取得進展??偟膩碚f,歐盟主要采用加強監管的方法,優先考慮建立可持續金融的綜合框架。到目前為
22、止,中美兩國采取了一種混合的方式,既重視監管,也重視將氣候和可持續發展的維度納入產業政策。2022 年,美國出臺了通貨膨脹削減法案,其中一項重點是促進綠色投資。非官方的翻譯 頁|8 證券監管機構和國際標準制定機構在編纂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方面取得進一步進展。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委員會即將發布關于 ESG 和氣候的全球可持續性報告標準,旨在設立具有一致性、可比性和可靠性的可持續發展披露標準。它們與全球報告倡議組織的標準一起,構成了一個全面的企業可持續信息披露報告體系。盡管可持續金融市場具有彈性并保持增長,但它仍然面臨著眾多挑戰。應對這些挑戰需要全球協調一致的努力。致力于致力于“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人人
23、享有可持續能源”的投資的投資 與能源轉型相關的投資需求是巨大的。為了接近將全球變暖控制在1.5C的目標,從現在到2050年,需要相當于目前全球GDP總量1.5倍的投資。以各經濟體現有的資產基礎來看,發展中國家的投資需求遠遠高于發達經濟體。在發展中國家,能源投資不僅是為了轉型,也是為了確保所有人都能獲得可持續和可負擔的能源。對于最發達的經濟體來說,可再生能源的裝機容量需增加2.5倍,但在最不發達國家則需增加近25倍。自2015年通過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巴黎協定以來,可再生能源領域的國際投資增長了近兩倍。然而,這種增長是不平衡的,大部分集中在發達國家。此外,雖然可再生能源投資有所增長,但在與轉型有關的
24、其他部門,特別是能源基礎設施,國際投資者的參與程度仍然很低。若將國際投資置于整個能源轉型投資的背景中,外國直接投資的重要作用顯而易見。在可再生能源領域,國際項目融資占項目融資總額的 55%。發展中國家的上述比例更高,而最不發達國家超過 75%。因此,對最貧窮國家來說,吸引國際投資是及時實現能源轉型的關鍵先決條件。這是一個令人關切的問題,因為其中許多國家仍然難在采掘部門以外吸引到大量的外國直接投資。迄今為止,包括11個最不發達國家在內的31個發展中國家在可再生能源或其他能源轉型領域仍沒有一個公用事業規模的國際投資項目。能源投資決策的大多數驅動因素和決定因素對國內和國際投資者的影響是相同的,但有少
25、數因素對國際投資者更重要或更具約束力。這決定外國直接投資的作用及其可以作出的具體貢獻。至關重要的是,國際投資者通??梢垣@得更便宜的融資,從而降低項目的資本成本。非官方的翻譯 頁|9 資金成本是能源轉型投資的關鍵決定因素,因為可再生能源設施的前期投資成本很高。對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債務纏身的國家來說,高資本成本是抑制能源轉型的重要經濟因素。項目融資的資本成本因涉及的利益相關者不同而有所變化。在發展中國家,平均而言,引入國際投資者可將債務融資的利差降低 8%;加入多邊開發銀行可降低 10%。將國際投資者、多邊開發銀行和政府的股份結合在一起的公私伙伴制可降低 40%利差。這表明促進這種伙伴關系并支持多邊
26、開發銀行將貸款重點轉向可持續能源和基礎設施十分重要。巴黎協定后,各國都在“國家自主貢獻”中制定了能源轉型目標和戰略,但各國的投資規劃的詳略程度不盡相同。在發展中國家提交的 147 個方案中,有 48 個提供了投資要求的信息,40 個介紹了潛在的投資來源。能源轉型投資的詳細規劃需要包括將減排目標轉化為適當的能源結構的轉型路徑、隱含資產要求和基礎設施差距,對能源需求、潛力和地點的評估,以及其他工作。這些規劃細節至關重要,能為投資者在投資機會信息方面帶來更多確定性,并為開發及推銷可融資項目提供保障。發展中國家往往采取普適性的激勵措施(主要是稅收)來促進能源部門的投資。更有效的可再生能源項目市場機制,
27、如上網電價、基于配額的工具、電價擔保和拍賣,則需要充分的需求預測、資產規劃和監管準備。因此,從高層次的國家自主貢獻目標設定直接跳到投資政策措施層面,可能導致無法使用這些最有效的工具來促進能源轉型投資。國際投資協定,特別是老一代的國際投資協定,可能阻礙轉型所需政策措施的實施。這些協定也缺乏積極支持低碳能源投資的條款。貿發會議提出了一個改革工具包,其中包括四個領域的政策選擇:促進和便利可持續能源投資、技術轉讓、氣候行動和能源轉型的監管權,以及企業社會責任。全球資本市場是能源轉型所需的大部分投資的最終來源。這些市場的氣候融資增長速度已經放緩,目前的融資水平仍然不足。此外,可持續金融產品市場需要持續監
28、 督,以防止“漂綠”問題。貿發會議將通過協調聯合國全球可持續金融觀察站(GSFO)和聯合國可持續股票交易所(SSE)倡議,繼續監測可持續和氣候融資市場。盡管公共市場和報告標準在推動可持續性方面發揮著關鍵作用,但人們越來越擔心,企業可能會選擇不在公共市場上市,以逃避披露義務。有必要采取政策行動提高私募投資市場的透明度和披露要求。隨著化石燃料資產逐漸被非官方的翻譯 頁|10 在公共市場上市的能源公司轉讓給私募股權公司和規模較小的非上市運營商,這一問題變得更加緊迫。機構投資者、養老基金和主權財富基金是幫助可持續能源融資的理想選擇。然而,在發展中國家,這些機構往往被阻止在非投資級項目中投資,因此無法獲
29、得投資機會。需要采取政策行動,通過對去風險活動的國際支持,將發展中經濟體的非信托投資機會轉化為信托投資資產。本報告提出了“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投資的一項全球行動契約。其中包含一套指導原則,考慮了能源轉型的全部三個宗旨實現氣候目標、為所有人提供可負擔的能源以及確保能源安全并提出了六大行動方案,涵蓋國別和國際投資政策制定、全球、區域和南南伙伴關系與合作、融資機制和工具以及可持續金融市場。貿發會議將于今年舉辦世界投資論壇,緊隨其后的第二十八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將在同一地點召開。世界投資論壇將匯聚最高級別的政策制定者,并盡可能地擴大范圍,為投資及發展領域的利益攸關方提供參與的機會,從而推進“人人享有可持續能源”投資全球行動契約中提出的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