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大學: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4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清華大學: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40頁).pdf(4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二氧化碳 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i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報告召集人張 賢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楊曉亮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魯 璽 清華大學編寫作者(按姓氏拼音排序)陳 健 清華大學程 軍 浙江大學刁玉杰 中國地質調查局水文地質環境地質調查中心樊靜麗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高 林 懷柔實驗室高仕康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韓 龍 浙江工業大學姜大霖 國家能源集團李 超 浙江大學李 佳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報告引用:張賢,楊曉亮,魯璽 等.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R.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全球碳
2、捕集與封存研究院,清華大學.2023.ii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編寫作者(按姓氏拼音排序)李家全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李 凱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李林濤 中海油研究總院李鵬春 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李 琦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李向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李彥尊 中海油研究總院梁 希 倫敦大學學院林千果 上海交通大學劉蘭翠 北京師范大學劉練波 中國華能集團劉玲娜 北京化工大學劉 琦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劉 宇 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魯建榮 中海油研究總院陸詩建 中國礦業大學呂昊東 清華大學馬 喬 山東大學毛依帆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彭雪婷 中國2
3、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史明威 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孫麗麗 中海油研究總院孫楠楠 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王高峰 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王 濤 浙江大學王永勝 中國神華煤制油化工有限 公司魏 寧 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吳 輝 北京大學吳 怡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項小娟 中國礦業大學(北京)胥蕊娜 清華大學徐 冬 國家能源集團楊 波 清華大學楊 琳 內蒙古大學于 航 中海油研究總院喻健良 大連理工大學張九天 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綠色發展協同創新中心張 璐 中節能衡準科技服務(北京)有限公司朱 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 iii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顧問專家組組長:黃
4、 晶 主任,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賀克斌 院士,中國工程院/清華大學Jarad Daniels 首席執行官,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成員:費維揚 院士,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 姜培學 院士,中國科學院/清華大學金紅光 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 高 翔 院士,中國工程院/浙江大學李 陽 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石油化工集團 劉 合 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袁士義 院士,中國工程院/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柯 兵 副主任,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陳其針 副主任,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李 政 教授,清華大學 魏一鳴 教授,北京理工大學 彭 勃 教授,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方夢祥
5、 教授,浙江大學馬勁風 教授,西北大學魏 偉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高等研究院 李小春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 翟永平 戰略發展部高級顧問,騰訊集團 許世森 科技部主任,華能集團 v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序氣候變化正在對全球產生持續而深刻的影響。2022年舉辦的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七次締約方大會通過了“沙姆沙伊赫實施計劃”,重申了巴黎協定“將全球平均氣溫較前工業化時期上升幅度控制在2以內”的長期目標,并且再次敦促各國逐步減少未采用捕集與封存措施的煤電。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氣候變化評估第三工作組報告,要實
6、現2目標,當前全球CO2排放預算僅剩約11500億噸,而2010-2019年間全球CO2排放量約占這一預算的三分之一。在不可能完全放棄化石能源的條件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作為碳中和技術組合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實現巴黎協定溫控目標的關鍵技術手段和托底技術保障。近年來,中國CCUS技術和示范取得長足發展。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百萬噸級CCUS項目正式注氣運行;包鋼集團擬建成鋼鐵行業200萬噸CCUS全產業鏈示范工程,目前一期50萬噸示范項目已經開工建設;中海油、廣東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殼牌(中國)有限公司和??松梨冢ㄖ袊┩顿Y有限公司簽署了大亞灣區CCUS集群
7、研究項目諒解備忘錄,擬共同建設中國首個海上規?;疾都c封存產業集群。盡管國內大部分CCUS技術已達到工業示范水平,但與實現碳中和目標的減排需求和歐美等國家的發展水平相比仍有很大差距。同時,中國CCUS發展還面臨市場機制缺失和政策激勵不足等挑戰,未來仍需加強研發、降低成本、刺激需求,促進技術、市場、政策三大要素深度融合。圍繞國際國內新形勢,針對中國CCUS發展面臨的新問題、新挑戰,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年度報告(2023)對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CCUS技術進行了重新定位,系統梳理了中國CCUS技術研發、項目示范、政策部署等方面的進展情況,分析了近中期中國CCUS技術發展可能面臨的挑戰,并提出
8、有關政策建議。本報告能夠為決策者制定應對氣候變化相關政策提供有益借鑒,為CCUS領域研究活動的開展提供科學參考,并助力企業設計綠色發展路徑和減排方案。1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目錄序 v引言 2一、CCUS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41.1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CCUS技術 51.2 CCUS技術體系 61.3 CCUS技術減排需求與潛力 8二、中國CCUS發展現狀 102.1 技術發展水平 112.2 示范項目情況 132.3 相關政策 20三、挑戰與建議 223.1 中國CCUS發展面臨的挑戰 233.2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 24 2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
9、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引言二 氧 化 碳 捕 集 利 用 與 封 存(CCUS)技術可以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沙掷m低碳利用,幫助構建低碳工業體系,同時與生物質或空氣源結合可具有負排放效應,是中國碳中和技術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國際應對氣候變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技術水平的顯著提高,CCUS技術發展的外部條件和內在需求發生了顯著改變。首先,CCUS技術發展需求愈加緊迫。目前,中國面臨的國際減排壓力和國內減排需求與日俱增。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27次締約方大會重申了巴黎協定的溫控目標,敦促締約方采取進一步行動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中國碳中和目標的提出意味著國內碳減排目標
10、由相對減排量向絕對減排量轉變,減排策略由能源雙控向碳排放雙控過渡。持續趨緊的外部約束和落實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內部需求推動CCUS由戰略儲備技術快速升級為現實解決方案,其技術定位、發展方向和未來部署需要進一步研究。其次,CCUS技術的應用場景正在得到進一步拓展。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經濟生產和消費方式正在發生系統性變革。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指出,到2060年,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和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全面建立。要完成這一任務不僅需要化石能源電力系統的近零排放,還需要工業過程的深度減排,以及利用負排放技術來抵消難以削減的剩余溫室
11、氣體,CCUS技術的應用場景得到進一步明確。再次,CCUS新技術、新項目不斷涌現并實現突破。隨著CCUS技術的進步和示范項目的推進,低成本、低能耗的新一代捕集技術呈現快速發展態勢,正由中試逐漸向工業示范過渡,CCUS技術新思路不斷涌現并得到驗證。CCUS示范項目正逐步從單一環節的技術應用過渡到全流程多環節的綜合性集成應用,示范規模持續擴大、應用場景明顯增多。隨著CO2利用技術種類的增加,CO2工業應用逐漸形成產業新業態,CCUS技術與社會經濟發展的聯系越來越緊密。最后,CCUS公眾認可度進一步提升。隨著碳達峰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和全球CCUS示范不斷發展成熟,公 3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
12、CUS)年度報告(2023)眾對CCUS技術的認知和接受程度顯著 提 升。全 球 碳 捕 集 與 封 存 研 究 院(GCCSI)于2022年發布的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現狀2022報告指出,當前全球共有196個CCUS商業設施,總捕集能力超過2.4億噸CO2/年,較2021年新增了61個正在籌備中的CCUS項目。示范項目的成功及風險監測技術水平的提高,促進了公眾對CCUS風險的科學認知,有效提高了公眾對CCUS技術的接受度。在密切跟蹤國內外CCUS技術發展前沿和實時總結中國示范項目最新情況的基礎上,本報告系統分析了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CCUS技術需求,總結了近年來CCUS技術、項目和政策發展的主
13、要趨勢及挑戰,并提出了相關建議。第一章CCUS支撐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實現 5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1.1 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的CCUS技術在新的應用場景與深度減排需求下,CCUS技術的內涵和外延不斷豐富與拓展。捕集源由傳統的能源/工業設施,逐步拓展至生物質和空氣等中性碳源,由此形成的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BECCS)和直接空氣捕集(DAC)技術已經成為實現氣候目標的必要手段和CCUS技術的重要組成(圖1-1)。BECCS技術是指將生物質燃燒或轉化過程中產生的CO2進行捕集、利用或封存的過程。DAC技術是指從大氣中直接捕集CO2,并將其利用或封存的過程。與此同
14、時,CCUS技術正在被重新定位。2019年,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2019版)將CCUS技術定位為“可實現化石能源大規模低碳利用的戰略儲備技術”。如今隨著應用場景的拓展,CCUS技術已經成為中國碳中和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化石能源近零排放的唯一技術選擇、鋼鐵水泥等難減排行業深度脫碳的可行技術方案、未來支撐碳循環利用的主要技術手段。同時,BECCS和DAC等負排放技術還可以移除已經存在于大氣中的溫室氣體(也稱為碳移除技術),為未來實現碳中和目標提供托底技術保障(圖1-2)。傳統CCUSBECCSDAC圖1-1:碳中和目標下的CCUS技術定義CO2捕集CO2輸送CO2封存CO2利
15、用生物質 利用過程直接空氣捕集工業過程化石燃料電廠管道運輸船舶運輸罐車運輸地質利用陸上封存化工利用生物利用海上封存 6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1-2:碳中和目標下的CCUS技術定位1.2 CCUS技術體系CCUS技術體系涵蓋CO2捕集技術、運輸技術、利用技術以及地質封存技術(圖1-3)。隨著技術推陳出新,這一技術體系正在逐步完善和豐富。CO2捕集技術正在由第一代向第二代過渡,第三代技術也開始嶄露頭角。第一代捕集技術是指現階段已完成工程示范并投入商業運行的技術,如傳統的燃燒后化學吸收技術、燃燒前物理吸收技術等。第二代捕集技術是指能夠在2025年進行商業部署的
16、捕集技術,如基于新型吸收劑的化學吸收技術、化學吸附技術等。第三代捕集技術又稱變革性技術,是指能夠在2035年開始投入商業運行的技術,如化學鏈燃燒技術等。CO2運輸技術正由傳統的罐車和船舶運輸向陸上管道和海底管道運輸發展。中國CO2輸送管道在輸量、管徑、距離等方面呈現規?;厔?,管輸規模突破百萬噸,管輸壓力邁入超臨界范圍,管輸經濟優勢日漸明顯。CO2利用技術正在由較早的CO2地質利用實現能源資源增采,如CO2強化石油開采(CO2-EOR)、強化煤層氣開采(CO2-ECBM)等,向CO2化工利用和生物利用拓展,逐步實現高附加值化學品合成、生物產品轉化等綠色碳源利用方式。構建零碳能源系統化石能源大規
17、模低碳利用助推低碳工業過程難減排工業部門深度脫碳DACBECCS化工水泥燃氣電廠燃煤電廠藍色氫能鋼鐵CCUS提供負碳解決方案碳移除技術抵消剩余排放 7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1-3:CCUS技術體系捕集源產品捕集輸送利用與封存煤化工天然氣加工制氫.高濃度發電煉鋼水泥.低濃度強化石油開采強化深部咸水開采強化天然氣開采.地質利用石油地熱水合成燃料天然氣材料礦產化學品化學利用礦化利用生物利用.化工與生物利用咸水層封存枯竭油氣田封存.玄武巖礦化封存CO2封存溶液吸收 罐車運輸 船舶運輸 陸地管道 海底管道物理吸附膜分離低溫分餾.燃燒前運輸化學吸收化學吸附膜分離物理
18、吸附.燃燒后常壓原位氣化增壓氧解耦燃燒.富氧燃燒化學鏈空氣生物質利用碳中性CO2封存技術按照地質封存體的不同,可分為陸上咸水層封存、海上咸水層封存、枯竭油氣田封存等。近年來,中國部分企業開始探索離岸封存的可行性,為未來沿海地區CO2大規模封存探路。除上述CCUS技術環節外,CCUS框架內的技術耦合集成形成了若干新興的技術概念,如CO2捕集-轉化一體化、CO2捕集-礦化一體化等。這些技術能夠在不同尺度實現能量集約利用,進而降低CCUS技術的減排成本。8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1-4:中國各行業CCUS減排需求1.3 CCUS技術減排需求與潛力(1)各行業CC
19、US減排需求綜合分析CCUS技術在全行業的應用及其未來減排需求,預測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下中國CCUS減排需求為:2025年約為2400萬噸/年(14003100萬噸/年),2030年將增長到近1億噸/年(0.581.47億噸/年),2040年預計達到10億噸/年左右(8.8511.96億噸/年),2050年將超過20億噸/年(18.722.45億噸/年),2060年約為23.5億噸/年(21.125.3億噸/年)(圖1-4)。分行業看,考慮到中國目前的發電裝機容量和能源安全的硬約束,火電行業將是CCUS的應用重點,預計2060年可通過CCUS實現約10億噸/年的CO2減排量;鋼鐵、水泥、化工等行
20、業在提高生產效率和達到生產峰值后將仍有部分CO2需要通過CCUS實現減排;到碳中和前夕,國內仍將有一部分溫室氣體排放無法通過常規技術手段完成減排,BECCS、DAC技術預計將貢獻58億噸/年的CO2移除量。中國CCUS減排需求(億噸/年)2510520302035204020502060202520150需求總量:0.140.31需求總量:0.581.47需求總量:4.257.26需求總量:8.8511.96需求總量:18.722.45需求總量:21.125.3火電行業+0.1火電行業+3.8 火電行業+2 火電行業+4 火電行業+0 鋼鐵行業+0.03 鋼鐵行業+0.15 鋼鐵行業+0.3
21、鋼鐵行業+0.5 鋼鐵行業+0 水泥行業+0.08 水泥行業+0.4 水泥行業+0.5 水泥行業+1.5 水泥行業+0 化工行業+0.4 化工行業+0.2 化工行業+0.3 化工行業+1 化工行業+0 鋼鐵行業火電行業總計水泥行業化工行業BECCS&DACBECCS&DAC+0.06BECCS&DAC+0.98BECCS&DAC+3.9BECCS&DAC+3BECCS&DAC+0.06 9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2)源匯匹配潛力中國理論CO2地質封存容量約為1.214.13萬億噸,主要包括咸水層、油氣田等地質構造(圖1-5)。中國油田主要集中于松遼盆地、渤
22、海灣盆地、鄂爾多斯盆地和準噶爾盆地,已探明油田可封存約200億噸CO2,其中適宜封存的油藏容量約50億噸CO2。中國氣藏主要分布于鄂爾多斯盆地、四川盆地、渤海灣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中國已探明氣藏最終可封存約150億噸CO2。深部咸水層的封存容量為0.162.42萬億噸,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松遼盆地、渤海灣盆地、珠江口盆地等大中型沉積盆地,封存容量較大,封存條件相對較好。從源匯分布情況看,中國新疆、陜西、內蒙古等西北地區化石能源資源豐富,與塔里木盆地、鄂爾多斯盆地等陸上封存地匹配度較高。東北、華北和川渝地區碳源與渤海灣盆地、松遼盆地、四川盆地和蘇北盆地等大中型沉積盆地空間匹配相對較好。華東大
23、部分地區和華南地區能源消費密集,CO2大量集中排放,陸上適合封存的盆地少、封存容量小,且受人口密集分布等影響,封存選址較為困難;近海盆地具有分布廣、封存容量大、安全與穩定性高等優勢,可根據源匯匹配情況考慮實施海上地質封存的可行性。圖1-5:中國理論地質封存容量 10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第二章中國CCUS發展現狀 11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2.1 中國CCUS技術發展水平近年來,中國CCUS各環節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具備了CO2大規模捕集、管道輸送、利用與封存系統設計能力和近期實現規?;瘧玫幕A(圖2-1)。但是,各環
24、節技術發展并不均衡,與規?;虡I應用仍存在不同程度的差距。CO2捕集技術發展存在明顯代際差異。第一代捕集技術中,燃燒前物理吸收技術發展比較成熟,已經處于商業應用階段,與國際先進水平同步;燃燒后化學吸收技術在國際上已經處于商業應用階段,中國還處于工業示范階段。第二代和第三代捕集技術發展相對滯后,增壓富氧燃燒和化學鏈燃燒技術在國內外均處于中試及以下階段。同時,中國在BECCS和DAC等負排放技術領域積極開展了有益探索。其中,浙江大學和上海交通大學在DAC領域高性能吸附劑、吸收材料制備等關鍵技術研發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在CO2輸送方面,公路罐車和內河船舶運輸技術均已開展商業化應用。罐車和內河船舶運輸
25、主要應用于規模10萬噸/年以下的CO2輸送。中國已投運的CCUS示范項目多數規模較小,大多采用罐車運輸。CO2船運屬于液化氣體船舶運輸技術,中國已具備這類船舶的制造能力,華東油氣田和麗水氣田的部分CO2通過船舶運輸。CO2管道運輸的潛力最大,中國已經陸續開展了一些工程實踐,中石化集團齊魯石化-勝利油田項目已經建成百萬噸級陸上CO2運輸管道,全長109公里,設計最大輸量170萬噸CO2/年。海底管道輸送成本比陸上管道高40%70%,在中國尚處于基礎研究階段。中國CO2化學和生物利用技術與國際發展水平基本同步,整體上處于工業示范階段。在制備高附加值化學品方面,CO2重整制備合成氣和甲醇技術較為領先
26、。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和中國中煤能源集團有限公司在內蒙古鄂爾多斯立項開展10萬噸/年CO2加氫制甲醇工業化項目。CO2合成化學材料技術已實現工業示范,如合成有機碳酸酯、可降解聚合物和氰酸酯/聚氨酯,以及制備聚碳酸酯/聚酯材料等。在CO2礦化利用方面,鋼渣和磷石膏礦化利用技術已接近商業應用水平。包鋼集團開展了碳化法鋼渣綜合利用產業化項目,利用CO2與鋼渣生產高純碳酸鈣,每年可利用鋼渣10萬噸,成為全球首套固廢與CO2礦化綜合利用項目。在CO2地質利用方面,中國CO2-EOR和CO2地浸采鈾技術發展水平較高,已接近或達到商業應用水平;強化深部咸水開采技術已完成先導性試驗研究,與國外發展水平
27、相當;強化天然氣、頁巖氣開采,12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2-1:國內外CCUS各環節技術發展水平CCUS技術概念階段基礎研究中試階段工業示范商業應用捕集技術燃燒前-物理吸收法燃燒前-化學吸附法燃燒前-變壓吸附法燃燒前-低溫分餾法燃燒后-化學吸收法燃燒后-化學吸附法燃燒后-物理吸附法燃燒后-膜分離法富氧燃燒-常壓富氧燃燒-增壓化學鏈直接空氣捕集運輸技術罐車運輸船舶運輸管道運輸化學與生物利用技術重整制備合成氣制備液體燃料合成甲醇制備烯烴光電催化轉化合成有機碳酸酯合成可降解聚合物合成氰酸酯/聚氨酯制備聚碳酸酯/聚酯材料鋼渣礦化利用磷石膏礦化利用鉀長石加工聯合礦
28、化混凝土養護利用微藻生物利用微生物固定合成蘋果酸氣肥利用地質利用與封存技術強化采油驅替煤層氣強化天然氣開采強化頁巖氣開采地浸采鈾技術采熱利用強化深部咸水開采與封存集成優化管網優化集群樞紐安全監測國內2011國內2019國內2022國外2022 13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置換水合物等技術與國際先進水平仍存在一定差距,目前尚處于基礎研究階段。在封存方面,繼國家能源投資集團鄂爾多斯示范項目之后,中國海油在恩平15-1海上石油生產平臺建設完成了中國首個海上CO2封存示范工程項目,預計高峰期每年可封存30萬噸CO2。在CCUS系統集成優化方面,國內技術發展仍與國際水
29、平存在明顯差距。國外CCUS集成優化技術已普遍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而國內大規模全鏈條示范經驗不足,特別是在管網優化和集群樞紐方面,相關技術目前僅達到中試階段。2.2 示范項目情況近年來,中國CCUS示范工程建設發展迅速,數量和規模均有顯著增加,更多行業和領域開展CCUS技術應用,推動能耗成本持續下降。一 是 示 范 項目 數 量 和 規 模 迅 速增加。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和規劃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已接近百個(圖2-2),其中已投運項目超過半數,具備CO2捕集能力約400萬噸/年,注入能力約200萬噸/年,分別較2021年提升33%和65%左右。碳中和目標提出以來,中
30、國已投運和規劃建設中的CCUS示范項目規模明顯擴大(圖2-3)。10萬噸級及以上項目超過40個,其中50萬噸級及以上項目超過10個,多個百萬噸級以上項目正在規劃中。2022年8月,中國首個百萬噸級CCUS項目齊魯石化-勝利油田項目正式建成投產。華能集團正在建設煤電百萬噸級CCUS全流程示范工程,預計建成后,每年可捕集并封存CO2超過150萬噸。中石油集團正在建設包括大慶油田140萬噸/年和吉林油田100萬噸/年示范工程在內的多個CCUS示范項目,其與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共同策劃的新疆CCUS產業集群也在積極籌備中,預計2030年驅油利用與封存規??蛇_千萬噸。陜西延長石油集團規劃建設
31、500萬噸/年CCUS項目。廣東省發展改革委、中國海油、殼牌集團和??松梨谟?022年6月共同簽署大亞灣區CCUS集群項目諒解備忘錄,預計年捕集和封存CO2規模將達到千萬噸級以上。2022年11月,中國石化與殼牌、中國寶武、巴斯夫簽署合作備忘錄,將在華東地區共同啟動中國首個開放式千萬噸級CCUS項目。該項目將收集來自長江沿線工業企業的CO2,通過槽船集中運輸至CO2接收站,再通過管線輸送至陸上或海上封存點,為臨近工業企業提供第三方一體化CO2減排方案。14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2-2:中國CCUS示范項目分布注:具體項目名稱參考附表1二是中國CCUS示
32、范項目行業覆蓋面擴大,主要工業行業均已開展相關示范。目前中國CCUS示范項目的CO2捕集源涵蓋電力、油氣、化工、水泥、鋼鐵等多個行業(圖2-4)。其中,電力行業示范項目超過20個。繼錦界電廠15萬噸/年燃燒后CO2捕集示范項目后,國家能源集團建成并投運了泰州電廠CCUS項目,每年可捕集50萬噸CO2,成為目前亞 15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2-3:中國主要CCUS示范項目規模與行業分布洲最大的煤電廠 CCUS項目。2022年以來,水泥與鋼鐵等難減排行業的CCUS示范項目數量明顯增多。包鋼集團正在建設200萬噸(一期50萬噸)CCUS示范項目,預計建成后將
33、成為國內最大的鋼鐵行業CCUS全產業鏈示范工程。2022年10月,中建材(合肥)新能源光伏電池封裝材料二期暨CO2捕集提純項目正式建成投產,成為世界首套玻璃熔窯CO2捕集示范項目,年產5萬噸液態CO2。2022年12月,國內印染行業首個CCUS項目,由中國礦業大學提供技術支持的佛山佳利達萬噸級CO2捕集與碳銨固碳項目正式建成投產,年捕集CO2一萬噸。16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102030405060708090此外,超過40個規劃和投運中的示范項目來自油氣、煤化工、石油化工、乙醇制備和化肥生產等行業。目前中國CCUS示范項目的CO2利用方式以地質利用為主,
34、但化學與生物利用項目也在逐年增加(圖2-5)。超過30個項目進行CO2-EOR,少數項目進行強化開采煤層氣,僅有個別項目最終將收集到的CO2進行地質封存。騰訊集團宣布將于2030年前實現碳中和,當前正在與冰島公司Carbfix合作規劃建設CO2地下玄武巖快速礦化封存示范項目。在CO2化工利用方面,多數項目采用CO2礦化利用的方式制備和養護混凝土砌塊等建筑材料,其余項目圖2-4:中國CCUS示范項目捕集源分布20102015202020232025電力25122626鋼鐵00078水泥建材00388化工1482328油氣03599制氫00111累計項目數量(個)電力鋼鐵水泥建材化工油氣制氫 17
35、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1020304050607080利用CO2制備高價值化學品。2022年 1月,浙江大學與華潤集團合作在華潤電力(海豐)有限公司建成國內首個立柱式微藻光合反應器減排轉化利用燃煤電廠煙氣CO2的工程示范。2022年底,國家能源集團國電大同電廠牽頭的國內首套CO2化學礦化捕集利用示范項目通過168小時試運行,連續產出成品碳酸鈣漿液。國內CO2生物利用方式主要為CO2微藻養殖并制備高附加值產品。浙江大學與廣東能源集團合作在廣東粵電湛江生物質發電有限公司建成國內首個生物質電廠原始煙氣微藻固碳工程示范。圖2-5:中國CCUS利用與封存示范項目分布
36、投運時間20102015202020232025CO2-EOR15102631礦化利用0031313制化學品1241314生物利用00266驅煤層氣12222地質封存01233項目數量(個)18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三是中國示范項目捕集成本整體處于全球中等偏低水平,但仍需進一步降低。從已投運示范項目捕集成本來看,CCUS技術示范成本仍然偏高,但與國外相比,中國具有一定成本優勢,并在“干中學”過程中逐年下降(圖2-6)。中國煤化工和石油化工領域的一體化驅油示范項目捕集成本相對較低,為105250元/噸CO2。電力、水泥仍是國內捕集成本較高的行業,捕集成本分別
37、為200600元/噸CO2和305730元/噸CO2,但整體均低于國外約350977元/噸CO2和6861280元/噸CO2的捕集成本。當前CCUS技術與其他減排技術競爭優勢尚不明顯,預計短期發展阻力較大(圖2-7)。在煤電、鋼鐵、水泥、化工等行業開展CCUS工程應用的邊際減排成本仍高于用陸上風電、光伏、水電等可再生能源利用技術。當前包括DAC在內的負排放技術邊際減排成本顯著高于其他減排技術,有待進一步研發示范和建立有效商業模式以推動其下降。圖2-6:中國主要排放源已投運CCUS示范項目捕集成本200 400 600 800 0 40 80 120 160?CO2/?/?CO2?19 中國二氧
38、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2-7:CCUS與主要低碳技術邊際減排成本對比減排量(億噸CO2)水力發電森林經營管理供暖技術太陽能發電化工流程再造育種改良技術火電耦合CCUS鋼鐵行業耦合CCUS海上風電建材流程再造生物質燃料替代土壤管理技術陸上風電低碳建材原料替代邊際減排成本(元/噸CO2當量)40003000200010000-100080204060核能發電能量回收與利用物質回收利用藍氫制造化工行業耦合CCUS綠氫制造其他行業耦合CCUSBECCS水泥行業耦合CCUS反芻動物食物經營管理鋼鐵流程再造行業電氣化綠氫原料替代建筑電氣化氫燃料代替交通電氣化生物質原料替代DA
39、C農業電氣化零碳電力能源零碳非電能源燃料/原料與過程替代CCUS/碳匯與負排放集成耦合與優化 20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2.3 相關政策隨著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建立,CCUS政策體系也初具雛形。據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年底,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已發布70余項CCUS相關的政策文件,涉及規劃、標準、路線圖、技術目錄等(圖2-8)。2021年,CCUS技術被首次寫入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綱領性文件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隨后,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年
40、前碳達峰行動方案,以及各部委和地方政府出臺的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政策文件,均對CCUS技術研發、標準和融資等方面做出了積極部署。一是政策工具類型愈加豐富。多數政策重點支持CCUS技術研發與示范,與此同時涉及技術標準、投融資方面的政策條款逐漸增多。氣候投融資試點方案 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等投融資政策均包含了CCUS相關技術;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 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均提出完善和推動CCUS技術標準體系和相關研究工作。二是CCUS技術行業應用受到更多重視,逐步從電力、油氣等行業擴展至難減排工業行業,引起更廣泛的政策重視與實踐應用。
41、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 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等均對鋼鐵、水泥等難減排工業行業提出了CCUS技術應用目標。三是地方政府加強對CCUS技術發展支持,省級碳達峰碳中和政策文件強化CCUS技術部署。截至2022年底,已有十余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發布了碳達峰碳中和相關意見或工作方案,結合區域特點從不同角度對CCUS技術研發與推廣進行了部署。21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圖2-8: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CCUS相關政策數量累計發布政策數量8070605040301020技術定位標準規范技術研發部署規劃融資渠道2
42、0062022“十四五”年份“十三五”“十二五”“十一五”200720102008 2009201120152012201620132017201820202014201920210注:相關政策參考附表2 22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第三章挑戰與建議 23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3.1 中國CCUS發展面臨的挑戰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對中國CCUS技術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盡管中國CCUS技術發展迅速,但當前階段仍舊面臨應用成本高昂、有效商業模式欠缺、激勵和監管措施不足、源匯匹配困難等多方面挑戰,距離大規模商業化運行仍有一段距離。
43、一是技術成本高。CCUS技術減排成本相對較高,與其他技術競爭優勢不明顯,經濟社會尚未做好大宗商品價格上浮的準備,制約CCUS技術推廣應用。加裝和運行CCUS的高成本對電力、鋼鐵、水泥等行業造成較大壓力。以煤電行業為例,加裝CCUS設施的燃煤電廠發電效率會降低2030%,發電成本升高約60%。二是 技術需求緊迫。CCUS技術的發展在時間上面臨技術鎖定風險?,F役燃煤電廠、水泥廠、鋼鐵廠等高排放行業設備服役時間較短,強制退役將引起大量資產擱淺,金額可達3.17.2萬億元。為避免巨額資產擱淺和保證足夠的資本回收時間,2030年后大量電力與工業基礎設施的CCUS技術改造需求將迅速增加。為避免技術鎖定,需
44、加快技術研發和迭代升級,保證成本能耗較低的新一代CO2捕集技術能夠在窗口期廣泛部署應用,發揮減排效益。三是商業模式欠缺。與國際上擁有豐富CCUS應用經驗的國家和地區相比,中國的相關政策還有待完善,商業模式還有待開發。國際經驗表明,政府通過金融補貼、專項財稅、強制性約束、碳定價機制等手段支持CCUS,能提高企業積極性,推動技術商業化。同時,國家出臺相應監管措施,可以明確CCUS項目開發過程中的權、責、利劃分,提高企業長期運營的積極性,打消公眾對CCUS項目安全性和環境影響的顧慮。四是 源匯匹配不佳。中國大規模排放源主要位于東部沿海地區,化石能源資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而適合封存的盆地主要分布在東北
45、和西北地區。在沒有全國性管網系統支撐的情況下,這種分布空間差異造成的源匯不匹配問題,極大限制了中國潛在CO2封存容量的實際利用。而 全 國 性 管網系 統 的 構建 又面臨 政策、管理、經濟性等多方面約束,從國家層面統籌推進將有利于破解源匯匹配不佳的難題。24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3.2 政策建議與未來展望為發揮CCUS技術在中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中的關鍵作用,應進一步從碳中和技術體系構建、重點技術研發攻關、法規標準體系完善、針對性激勵機制、國際合作共享等方面統籌考慮。一是將CCUS作為碳中和技術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納入國家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路線圖、施
46、工圖。CCUS技術發展需要立足中國能源結構和化石能源資源稟賦基本國情,加強統籌規劃布局。明確中國實現碳中和目標不同階段的CCUS技術戰略定位,將其納入國家實現碳中和目標重大戰略中進行統籌考慮。盡快組織研究制訂CCUS中長期發展規劃和科技發展專項規劃,明確國家牽頭部門,強化部門分工和協同。結合碳中和目標下的具體應用場景,開展精細化的CCUS技術潛力和發展趨勢評估。二是構建面向碳中和目標的CCUS技術體系,加快推進超前部署技術研發和大規模集成示范。明確碳中和目標下CCUS技術需求,加快部署各環節低成本、低能耗關鍵技術研發,加快難減排行業的CCUS技術示范。超前部署前沿和顛覆性CCUS技術驗證,以及
47、BECCS、DAC等負排放技術研發示范,在源匯相對集中區域超前開展CO2管網基礎設施建設。建設規?;疌CUS全產業鏈技術研發平臺,形成國家級CCUS技術創新策源地。開展大規模全鏈條集成示范工程,爭取在“十四五”期間建成35個百萬噸級CCUS全鏈條示范項目,在2030年前建成千萬噸級CCUS產業集群。三是制定完善相關制度法規和標準體系,推進能力建設。制定CCUS行業規范、制度法規以及科學合理的建設、運營、監管、終止標準體系。明確和完善在役電廠及工業排放源改造的技術適用性標準、新建電廠的碳排放標準、輸送管道的設計及安全標準,以及CO2利用和封存的技術和工業標準。優化CCUS協同創新平臺與人才隊伍建
48、設,通過CCUS產業創新聯盟、CCUS青年學者計劃等平臺,推動CCUS技術研發與人才培養。四是探索CCUS激勵機制,引導形成各主體有效參與的商業模式。開發構建面向CCUS全鏈條的國家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核算方法學和監測方法學,探索將CCUS納入碳交易市場,引導開展跨行業、跨企業的CCUS技術示范合作,推動CCUS產業集群發展。通過減免采油特殊收益金、對部署CCUS 25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的電廠優先分配發電量和進行綠色電力認證等適合中國國情的政策性激勵手段,以及設立CCUS專項基金等方式打通CCUS產業低成本投融資渠道,同時鼓勵CCUS各技術環節的
49、利益相關方通力合作,促進形成適合中國國情的有效商業模式。五是深化CCUS領域國際合作與交流。深化中歐、中美、中英、中澳等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帶動低碳技術和產業發展。深化CCUS知識共享和技術轉移。繼續深度參與清潔能源部長級會議、碳收集領導人論壇等多邊機制,與國際能源署等國際機構保持良好合作關系,分享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經驗與實踐。編制和發布CCUS領域知識產品,組織CCUS國際論壇和知識技能培訓班,增強中國應對氣候變化領域影響力。進一步加強能力建設,推動國內外高校、科研院所和企業不同層面的CCUS交流合作。26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縮略語注解BECCS 生物質
50、能碳捕集與封存CCS 二氧化碳捕集與封存CCUS 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O2-ECBM 二氧化碳驅替煤層氣CO2-EOR 二氧化碳強化石油開采DAC 直接空氣捕集GCCSI 全球碳捕集與封存研究院COP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UNEP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IEA 國際能源署GJ 吉焦km 千米KWh 千瓦時 27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Miao Y.,H.,He Z.,J.,Zhu X.,C.,et al.Operating Temperatures Affect Direct Air Capture of CO2 in Polyamine-Loaded Me
51、soporous SilicaJ.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2021,426,131875.OGCI.CCUS in ChinaR.Oil&Gas Climate Initiative.Houston:OGCI,2021.Stenzel F.,Greve P.,Lucht W.,et al.Irrigation of biomass plantations may globally increase water stress more than climate changeJ.Nature Communications,2021,12(1):1512.Tang
52、H.,Zhang S.,Chen W.Assessing Representative CCUS Layouts for Chinas Power Sector toward Carbon NeutralityJ.Environmental Science&Technology,2021,55:11225-11235.Wei N.,Li X.,Liu S.,et al.A strategic framework for commercialization of carbon capture,geological utilization,and storage technology in Chi
53、na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reenhouse Gas Control,2021,110:103420.Wei N,Jiao Z S,Ellett K,et al.Decarbonizing the Coal-Fired Power Sector in China via Carbon Capture,Geological Utilization,and Storage TechnologyJ.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21,55(19):13164-13173.Yang L.,Lv H D.,Jiang D
54、L.,et al.Whether CCS technologies will exacerbate the water crisis in China?A full life-cycle analysis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20,134:110374.Yang L.,Wei N.,Lv H D.,et al.Optimal deployment for carbon capture enables more than half of China s coal-fired power plant to achieve low-
55、carbon transformationJ.iScience,2022,25(12):105664.Zhang,L.,Sun N.,Wei,W.,et al.Frontiers of CO2 Capture and Utilization(CCU)towards Carbon Neutralityj.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22,39:12521270.參考文獻Chen S.,Liu J.,Zhang Q.,et al.A critical review on deployment planning and risk analysis of ca
56、rbon capture,utilization,and storage(CCUS)toward carbon neutralityJ.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2022,167:112537.GCCSI.Global Status of CCS 2022 ReportR.Global CCS Institute,2022.https:/ of the Art:CCS Technologies 2022R.Global CCS Institute,2022.https:/ Global Status of CCS Report 2021R
57、.Global CCS Institute,Australia,2021.https:/ B.,Zhang Y.,Li Y.,et al.Can bioenergy carbon capture and storage aggravate global water crisis?J.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2020,714:136856.Huang X D.,Chang S Y,Zheng D Q,et al.The role of BECCS in deep decarbonization of China s economy:A computabl
58、e general equilibrium analysisJ.Energy Economics,2020.Liu M.,Zhang Y.,Liang X.,et al.Assessing the Cost Reduction Potential of CCUS Cluster Projects in China:A Case StudyM.2022.PREPRINT(Version 1)available at Research Square.https:/doi.org/10.21203/rs.3.rs-1384358/v1.Ma,Q.,Wang,S.,Fu,Y.et al.China s
59、 policy framework for 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Review,analysis,and outlook.JFront.Energy(2023).28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Zhang W,Dai C,Luo X,et al.Policy incentives in carbon capture utilization and storage(CCUS)investment based on real options analysisJ.Clean Technologies and En
60、vironmental Policy,2021:1-16.蔡博峰,李琦,張賢,等.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1)中國 CCUS 路徑研究R.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科學院武漢巖土力學研究所,中國 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2021.樊靜麗,李佳,晏水平,等.我國生物質能-碳捕集與封存技術應用潛力分析J.熱力發電,2020(10).甘滿光,張力為,李小春,等.歐洲CCUS技術發展現狀及對我國的啟示J.熱力發電.光大證券.碳中和深度報告(二):碳中和與大重構:供給側改革、能源革命與產業升級R.光大證券,上海,2021.https:/ AR6報告解讀:全球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61、CCUS)技術發展評估J.氣候變化研究進展.2022,18(05).清華大學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中國長期低碳發展戰略與轉型路徑研究M.北京:中國環境出版社,2021.魏寧,姜大霖,劉勝男,等.國家能源集團燃煤電廠 CCUS改造的成本競爭力分析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20,40(04):1258-1265+1416.魏一鳴,余碧瑩,唐葆君,等.中國碳達峰碳中和時間表與路線圖研究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4(04):13-26.曾俁琳.不同商業模式下的國有燃煤電廠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投資決策研究D.重慶:重慶工商大學,2020.張賢,郭偲悅,孔慧,等.
62、碳中和愿景的科技需求與技術路徑J.中國環境管理,2021,13(01):65-70.張賢,李凱,馬喬,等.碳中和目標下CCUS技術發展定位與展望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21,31(09):29-33.張賢,李陽,馬喬,等.我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研究J.中國工程科學,2021,23(06):70-80.中國21世紀議程管理中心.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2019版)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9.29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序號項目名稱1包鋼集團包頭200萬噸(一期50萬噸)CCUS示范項目2包瀜環保包頭碳化法鋼鐵渣綜合利用項目3北京建材研
63、究總院復雜煙氣環境下CO2捕集技術示范項目4賜百年鹽城微藻固碳項目5大唐北京高井熱電廠CO2捕集項目6國電投重慶雙槐電廠CO2捕集示范項目7國家能源集團錦界電廠15萬噸/年燃燒后CO2捕集與封存全流程示范項目8國家能源集團泰州電廠50萬噸/年CCUS項目9國家能源集團國電大同電廠CO2化學礦化捕集利用示范項目10國家能源集團鄂爾多斯CO2咸水層封存項目11海螺集團蕪湖白馬山水泥廠CO2捕集與純化示范項目12河鋼集團張家口氫能源開發和利用工程示范項目13河南開祥化工電石渣礦化利用CO2弛放氣項目序號項目名稱14河南開祥化工5萬噸/年化工合成氣分離CO2制干冰項目15河南強耐新材料CO2固廢利用項
64、目16泓宇環能北京房山水泥廠煙氣CO2捕集項目17華電集團句容1萬噸/年CO2捕集工程18華能正寧電廠150萬噸/年CO2捕集封存項目19華能上海12萬噸/年相變型CO2捕集工業裝置20華能北京熱電廠3000噸/年二氧化CO2捕集示范工程21華能長春熱電廠1000噸/年相變型CO2捕集工業裝置22華能洋浦熱電燃氣機組2000噸/年CO2捕集工程23華能天津IGCC電廠10萬噸/年燃燒前CO2捕集工程24華能北京密云燃氣煙氣1000噸/年CO2捕集示范工程25華能湖南岳陽低溫法CO2和污染物協同脫除工程26華潤電力海豐碳捕集測試平臺附表1:中國CCUS示范項目 30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
65、CCUS)年度報告(2023)序號項目名稱27華中科大應城35MW富氧燃燒工業示范28佳利達環保佛山1萬噸/年煙氣CO2捕集與固碳示范工程29中科金龍泰州CO2固化利用制備聚碳酸亞丙酯項目30金隅集團琉璃河水泥廠CO2捕集及應用項目31金隅集團北京水泥廠CCUS項目32中石油大慶油田三肇CCUS項目33通源石油庫車百萬噸CCUS一體化示范項目選商方案34清華大學運城中溫變壓吸附H2/CO2分離中試示范裝置35金恒呂梁鋼渣及除塵灰間接礦化利用項目36四川大學西昌CO2礦化脫硫渣關鍵技術與萬噸級工業試驗37騰訊湛江玄武巖CO2礦化封存示范項目38天津大學鄂爾多斯CO2電解制合成氣項目39西南化工研
66、究設計院太原瑞光電廠煙氣CO2捕集項目40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吉林佰誠發酵氣CO2捕集項目41清華大學成都煤化學鏈燃燒全流程示范系統42中石化塔河煉化制氫馳放氣CCUS全流程項目序號項目名稱43中石油塔里木CCUS項目44中石油吐哈哈密CCUS示范項目45心連心CCUS全流程項目46海融煙臺蓬萊電廠微藻固碳項目47新區石化集團蘭州液態太陽燃料合成示范項目48中煤鄂爾多斯液態陽光示范項目49浙能蘭溪CO2捕集與礦化利用集成示范項目50地調局水環中心阜康CCUS全流程項目51中國煤炭地質總局天津鐵廠煙氣CO2捕集項目52中海油麗水LS36-1氣田CO2捕集提純項目53中海油渤中19-6凝析氣田I期開
67、發工程54中石油南方油田澄邁CCUS項目55中海油恩平151油田群CO2封存項目56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吉林CO2基生物降解塑料項目57中科院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瑞安CO2制多元醇項目58中科院上海高研院CO2長治工業廢氣大規模重整轉化制合成氣關鍵技術與示范59中科院上海高研院鄂爾多斯CO2微藻生物肥項目 31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序號項目名稱60中科院上海高研院東方千噸級CO2加氫制甲醇工業試驗裝置61中聯煤沁水CO2驅煤層氣項目62中澳合作柳林煤層氣注氣增產項目63齊魯石化-勝利油田CO2捕集利用與封存全流程項目64中石化中原油田濮陽CO2-EOR示
68、范工程65中石化華東油氣田CCUS項目-南化合成氨尾氣回收輔助裝置(一期)66中石化華東油氣田CCUS項目-南化合成氨尾氣回收輔助裝置(二期)67中石化華東油氣-南化公司CO2捕集項目(三期)68中石化華東油氣-南化公司CO2捕集項目(四期)69中石化金陵石化-江蘇油田CO2捕集項目70中石油長慶油田姬塬CCUS先導試驗項目71中石油長慶油田寧夏CCUS項目72中石油大慶油田大慶石化合作CCUS項目73中石油大慶油田呼倫貝爾CCUS項目74中石油吉林油田吉林石化合作CCUS項目75中石油吉林大情字井油田CCUS項目序號項目名稱76中石油冀東油田CCUS項目77中石油華北油田滄州CCUS項目78
69、中石油新疆油田CCUS工業化項目79中石油遼河油田盤錦CCUS項目80中石油南方油田臨高CCUS項目81旭陽集團邢臺焦爐煙氣CO2捕集示范項目82寶武集團烏魯木齊歐冶爐冶金煤氣CO2捕集83鞍鋼集團營口綠氫流化床直接還原技術示范項目84中建材(合肥)新能源光伏電池封裝材料二期暨CO2捕集提純項目85徐鋼集團徐州萬噸級CO2提純-鋼渣礦化綜合利用工業試驗項目86京博集團鄒城萬噸級煙氣直接礦化示范線87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1000噸/年CO2加氫制汽油項目88華潤電力(深圳)有限公司3號機組100萬噸/年煙氣CO2捕集工程89華潤集團肇慶10萬噸/年煙氣CO2捕集與礦化項目90寧波鋼鐵2
70、萬噸/年石灰窯尾氣CO2捕集與礦化項目 32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序號項目名稱91清華大學鹽城千噸級相變捕集技術示范項目92中石油新疆油田CCUS先導項目93延長石油榆林煤化公司30萬噸/年CO2捕集裝置項目序號項目名稱94國電投長興島電廠10萬噸級燃煤燃機CCUS項目95華潤集團深圳微藻固碳項目96廣東能源湛江生物質電廠煙氣微藻固碳工程示范 33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序號政策名稱1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2006-2020年)2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方案3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專項行動4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
71、行動(2008)5國土資源“十二五”規劃綱要6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7國土資源“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8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技術發展路線圖9國家能源科技“十二五”規劃(2011-2015)10“十二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11煤炭工業發展“十二五”規劃12“十二五”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科技發展專項規劃13工業領域應對氣候變化行動方案(2012-2020年)14“十二五”國家自主創新能力建設規劃15“十二五”國家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科技發展專項規劃16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建設中長期規劃(2012-2030)17關于推動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的通知序號政策名稱18關于加
72、強碳捕集、利用和封存試驗示范項目環境保護工作的通知19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一批)20國家應對氣候變化規劃(2014-2020年)21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22關于促進煤炭安全綠色開發和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23煤炭清潔高效利用行動計劃(2015-2020年)24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二批)25能源技術革命創新行動計劃(2016-2030)26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環境風險評估技術指南(試行)27工業綠色發展規劃(2016-2020年)28“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29“十三五”控制溫室氣體排放工作方案30煤炭工業發展“十三五”規劃31能源生產和消費革命戰略(2016-2030)3
73、2戰略性新興產業重點產品和服務指導目錄(2016版)33“十三五”應對氣候變化科技創新專項規劃34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工程設計標準附表2:中共中央和國務院發布的涉及CCUS的相關政策 34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序號政策名稱35中國碳捕集利用與封存技術發展路線圖(2019版)36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37關于促進應對氣候變化投融資的指導意見38綠色技術推廣目錄(2020年)39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40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41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
74、035年遠景目標綱要42中美應對氣候危機聯合聲明43關于加強高耗能、高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44關于請報送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項目有關情況的通知45綠色債券支持項目目錄(2021年版)46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47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48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49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政策與行動(2021年10月)50中美關于在21世紀20年代強化氣候行動的格拉斯哥聯合宣言51“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52“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序號政策名稱53氣候投融資試點方案54“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55高耗能行業重點
75、領域節能降碳改造升級實施指南(2022年版)56關于“十四五”推動石化化工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57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設工作方案58關于加快建立統一規范的碳排放統計核算體系實施方案59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60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年)61貫徹實施 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 行動計劃62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63高等學校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計劃64“十四五”生態環境領域科技創新專項規劃65能源碳達峰碳中和標準化提升行動計劃66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標準計量體系實施方案67綠色低碳發展國民教育體系建設實施方案68全國煤電機組改造升級實施方案69“十四五”城鎮化與城市發展科技創新專項規劃70國家重點推廣的低碳技術目錄(第四批)36 中國二氧化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年度報告(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