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C:2022中國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在AI整體市場中逆勢增長(1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IDC:2022中國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在AI整體市場中逆勢增長(12頁).pdf(1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July 2023,IDC#CHC50961724 市場份額 中國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在 AI 整體市場中逆勢增長 Yanxia Lu IDC 市場份額圖市場份額圖 FIGURE 1 中國中國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公有云服務市場 2022 年廠商年廠商份額份額概況概況 注:2022 年廠商份額(%),收入(百萬元人民幣),總體市場(億元人民幣),增長率(%)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0961724 2 執行概要執行概要 2022 年疫情對各市場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關鍵詞,盡管如此,AI 公有云服務市場還是呈現出 80.6%的正增長。中國 AI 公有云服
2、務市場 2022 年市場規模達 79.73 億元人民幣,相比 2021 年增長 80.6%。其中視覺領域增速最為明顯。面向未來,大模型、生成式 AI 對公有云市場帶來的影響包括:1)快速顯著拉動 AIaaS 市場的增長,原因在于大模型的預訓練需要大規模算力,部署到用戶端進行微調或者二次訓練對算力也有一定的要求。能夠提供高性價比、穩定算力的廠商將優先獲益。2)短期內將帶動云上 AI 能力市場的增長。當前大模型、生成式 AI 的產品能力都正在研發當中,需要不斷地迭代更新,云廠商可以讓用戶快速獲得最新能力。本 IDC 研究對 2022 年中國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務市場的廠商份額進行了分析。2022 年的
3、疫情讓 AI 公有云服務廠商成為 AI 市場的最主流力量。盡管整體市場規模出現下滑,但 AI 公有云市場依然保持了高速增長。展望未來 5 年,大模型、生成式 AI 驅動的下一代人工智能有望帶動整體產業穿過下行階段,重回高增長時代。IDC 中國研究總監盧言霞表示:云廠商最具備生成式 AI、大模型的研發與投入基礎,盡管用戶現階段的第一選擇還是考慮私有化部署,但不可否認,生成式 AI、大模型的落地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這些能力在公有云上能看到更快速的更新迭代,短期內將為 AI 公有云服務帶來明顯利好。給技術提供商的建議給技術提供商的建議 在中國市場中,尤其人工智能領域,在傳統場景中,公有云服務并非第一
4、選擇,尤其行業頭部用戶仍然傾向私有化部署方式。即使是大模型領域,現階段頭部用戶的第一選擇仍然是私有化部署。但不可否認,生成式 AI、大模型的落地目前正處于起步階段,這些能力在公有云上才能看到快速的更新迭代,因此短期內將為 AI 公有云服務帶來明顯利好。繼續深化 AI 產業落地解決方案。包括大模型以及生成式 AI 在內的前沿技術落地并帶來商業化收入需要時間,而已有的 AI 技術能力落地到產業,在技術迭代、模型優化、工程化方面仍有很多工作要做。深入的垂直解決方案將幫助廠商在短期內擴大營收。AI 盈利的多種發展策略:堅持做 AI 能力平臺,發展渠道、生態來獲得營收;專注重點解決方案,借優勢解決方案實
5、現營收規?;瘮U張;豐富產品形態,如硬件化、設備化、AIoT 化,發展優勢的 AI 硬件產品。在最近的一波 AI 無處不在的浪潮中,利用生成式 AI 能力開發創新的應用,也有可能形成全新的產業或賽道。面向未來,生成式 AI、大模型的技術突破與落地速度超出想象。無論是聚焦在 AI 能力平臺的廠商,還是提供行業解決方案的廠商,都需要確保自己的產品/解決方案提供這部分能力。對于短時間內沒有自研能力的廠商,以及沒有 AI 研發積累的廠商,不需要考慮自研大模型,可以直接利用市面上已有的能力來升級解決方案,形成自身業務升值溢價能力。繼續強調建立廣泛深入的生態合作。無論是將過去幾年的 AI 能力產業化,還是將
6、最新的大模型能力、生成式 AI 能力落地到企業場景中,都既需要成熟穩定安全的 AI 產品,又需要深入行業痛點的解決方案。平臺型廠商、AI 服務商以及行業解決方案商都是行業生態的重要參與者。建立豐富有黏性的生態有利于幫助廠商擴大商業規模。市場份額市場份額 中國中國 AI 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份額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份額 如表 1 所示,2022 年中國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整體規模達 79.7 億元人民幣,其中百度智能云、阿里云、華為云、騰訊云位列市場前三。隨著 AI 的產業化落地,各廠商之間的差距進一步縮小。2023 IDC#CHC50961724 3 表表 1 中國中國 AI 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
7、份額,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份額,2022 廠商 軟件平臺收入(百萬元人民幣)市場份額(%)百度智能云 2,304.4 28.9 阿里云 2,182.4 27.4 華為云 1,488.8 18.7 騰訊云 1,488.8 18.7 其他 508.7 6.4 總計 7,973.1 100.0 來源:IDC,2023 中國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 如表 2 所示,2022 年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 39.4 億元人民幣,百度智能云、騰訊云、阿里云優勢明顯。用量較高的產品以人臉核身、OCR 居多,尤其 OCR 領域競爭激烈。人臉核身的新增市場機會一方面在于活體
8、檢測以及安全保護方面的技術升級,另一方面在于用戶開始全渠道采用人臉核身的方式。計算機視覺領域也是 2022 年中國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中增速相對較高的子市場。表表 2 中國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廠商 解決方案收入(百萬元人民幣)市場份額(%)百度智能云 1,194.0 30.3 騰訊云 1,114.5 28.3 阿里云 906.8 23.0 華為云 622.3 15.8 其他 105.2 2.7 總計 3,942.8 100.0 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0961724 4 圖圖 2 中國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
9、,中國計算機視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來源:IDC,2023 中國對話式中國對話式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 如表 3 所示,2022 年對話式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 9.4 億元人民幣,阿里云、百度云仍然領先,騰訊云也呈現出強勁占領市場的勢頭。預計在未來 2 年,隨著生成式 AI、大模型的進展,該市場將迎來新一輪增長。表表 3 中國對話式中國對話式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廠商 解決方案收入(百萬元人民幣)市場份額(%)阿里云 296.4 31.7 百度智能云 200.8 21.4 華為云 181.4 19.4 騰訊云 181.
10、4 19.4 其他 76.1 8.1 總計 936.2 100.0 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0961724 5 圖圖 3 中國對話式中國對話式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來源:IDC,2023 中國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 如表 4 所示,2022 年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 10.9 億元人民幣,場景仍然以會議語音轉錄、短語音轉文字、語音對話助手為主。整體市場,阿里云位居第一,百度云緊隨其后,騰訊云也開始露出。表表 4 中國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廠商 解
11、決方案收入(百萬元人民幣)市場份額(%)阿里云 384.2 35.4 百度智能云 380.9 35.1 騰訊云 141.4 13.0 華為云 121.3 11.2 其他 57.2 5.3 總計 1,085.0 100.0 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0961724 6 圖圖 4 中國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智能語音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來源:IDC,2023 中國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 如表 5 所示,2022 年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 9.5 億元人民幣。阿里云與百度智能云 2 家公司市場規模逐漸開始不
12、相上下。2022 年市場規模中,百度云略超阿里云。其次是華為云、騰訊云。驅動該市場增長的因素在于多模態 AI 以及早期的生成式 AI 場景。表表 5 中國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廠商 解決方案收入(百萬元人民幣)市場份額(%)百度智能云 362.3 38.0 阿里云 300.3 31.5 華為云 249.6 26.2 騰訊云 8.5 0.9 其他 33.4 3.5 總計 954.1 100.0 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0961724 7 圖圖 5 中國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自然語言處理公有云服務市場份
13、額,2022 來源:IDC,2023 中國機器學習平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機器學習平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 如表 6 所示,2022 年中國機器學習平臺公有云服務市場規模達 10.5 億元人民幣,關鍵詞是工程化、全生命周期管理以及大模型。本期華為云位居第一,阿里云緊隨其后。其次是亞馬遜云科技以及百度智能云。當前各家廠商都有優勢場景,競爭并非十分激烈。表表 6 中國機器學習中國機器學習平臺平臺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廠商 解決方案收入(百萬元人民幣)市場份額(%)華為云 314.3 29.8 阿里云 294.7 27.9 亞馬遜云科技 178.5 16.9 百度智能云
14、166.4 15.8 騰訊云 42.6 4.0 總計 1,054.8 100.0 來源:IDC,2023 2023 IDC#CHC50961724 8 圖圖 6 中國機器學習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國機器學習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2022 來源:IDC,2023 哪些廠商塑造了這一年?哪些廠商塑造了這一年?百度云百度云 百度云自 2017 年開始發力人工智能市場,其市場規模經歷了 6 年以上的高速增長,在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始終維持市場規模第一的位置。在五大細分領域中,百度云在自然語言處理相關領域技術以及產品優勢明顯。在 2022 年市場份額中,百度云在計算機視覺領域以及自然語言處理領域位居第一
15、。IDC 認為百度云具備明顯優勢的 AI 能力:1)從自研芯片到自研框架再到全面的 AI 能力,全棧 AI 解決方案是百度的獨特優勢。2)在 AI 軟件層面,生成式 AI、多模態、大模型應用場景、OCR、對話式AI,百度云優勢明顯。在 AI 能力落地方面,百度云主推 AI 中臺解決方案以及 AI 大底座,重點服務政務、金融、制造、能源以及互聯網行業。未來 3-5 年,大模型、生成式 AI 的快速發展,將為百度云再次帶來高速增長的機會。阿里云阿里云 阿里云智能一方面重金投入 AI 技術研發與人才建設,另一方面注重將 AI 能力產業化落地,過去五年在AI 云服務市場占領了越來越高的市場份額。在 2
16、022 年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份額中,阿里云在智能語音、對話式 AI 市場取得市場第一,此外在自然語言處理領域、機器學習領域以及計算機視覺領域也表現優異。在語音語義子市場,IDC 認為阿里云更多是通過實踐不斷地打磨升級 AI 產品,以此獲得市場的增長以及產品的快速更新。阿里云在人工智能市場的成長性在于兩方面,一方面是阿里云對于 AI 前沿技術始終高度重視并重金投入,2018 年開始投入大模型研發,2022 年推出通義大模型系列,在業界首次提出模型即服務(MaaS)理念,并發起模型社區魔搭 ModelScope,為開發者提供一站式模型服務。阿里云于 2023年 4 月推出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面
17、向企業開啟邀測,并啟動通義千問合作伙伴計劃,為企業及行業伙伴提供專屬大模型部署。另一方面,基于阿里云在云服務上的長期積累和龐大的客戶基數,阿里云 AI技術能力得以快速產品化,并通過云的平臺快速走向市場并取得成功。2023 年 6 月,發布基于通義千問大語言模型和音視頻模型的工作學習 AI 助手通義聽悟,以應用及產品將大模型能力快速帶給廣大用戶。阿里云將繼續發力,通過模型即服務(MaaS)的 AI 開發新范式為創新加速。2023 IDC#CHC50961724 9 華為云華為云 華為云在 AI 領域重點投入大模型、智能決策、對話式機器人的研發,堅持 AI for Industries,重點強調城
18、市、工業、金融等產業智能。華為云在 AI 領域的產品包括 AI 基礎平臺 ModelArts、華為 Hilens、GES 以及 RES、自然語言服務、對話式機器人服務、語音交互服務、圖像識別服務、內容審核、圖像搜索等服務。華為云也提供 AI 領域的預集成解決方案。在 AI 能力之外,華為云全棧 AI 解決方案還包括自研的算力、晟思框架以及上層行業場景化解決方案。近年來,華為云在機器學習公有云服務市場始終遙遙領先,已經有行業用戶部署了 ModelArts 平臺。此外,公司在對話式 AI、自然語言處理領域的市場也在不斷拓展。在計算機視覺領域提供非常豐富的應用場景以及多樣化的解決方案。從行業案例上,
19、在政務、交通、醫療以及工業領域,華為云擁有豐富的產業智能化實踐案例。騰訊云騰訊云 騰訊云在 2022 年市場上增速最為領先。優勢領域以視覺、對話式 AI 為主。人臉人體領域產品的防攻擊能力、通過率等性能均為其優勢,也是業內全渠道核心提供方,提供微信原生的能力,微信小程序場景優勢突出。此外,客戶服務好,針對 B 端的客戶的分析、日報等服務和功能完善,客戶滿意度高、產品服務響應時間短,售后服務完善。在語音領域,采用微信同款算法,識別準確率高;時延短,響應及時;支持識別的語種豐富,同時支持多種方言自動識別。在對話式 AI 領域,團隊自研 ASR、數字人、OCR 等基礎 AI 矩陣能力,產品技術能力多
20、為自研;快速靈活的在線 SaaS 客戶平臺,獨有的完整的社交渠道通路,涵蓋微信、QQ、企業微信、電話語音、視頻、小程序全部通路;服務營銷一體化,智能客服、分析營銷多產品組合覆蓋用戶全場景。在機器學習 TI 平臺方面,MLOps 全棧工具鏈:全環節工具鏈覆蓋特征庫管理、數據預處理、模型訓練、評估、部署、應用發布、實時監控等完整 AI 生命周期環節,一站式構建 AI 解決方案;高性能推理加速:彈性推理和 Angel 推理加速的結合,覆蓋 CV、NLP 場景的 TOP100 模型,平均加速比 2 倍以上;高性能訓練加速:RDMA 高性能網絡支持,TurboFS 高性能存儲支持結合 Angel 多機多
21、卡訓練加速能力,大模型訓練性能提高 30%以上。在綜合服務優勢方面,搭建客戶成功團隊,包括了云服務架構團隊、客戶成功經理團隊和支持工程師團隊。在售后服務方面,構建了多條觸達客戶的服務通道來支撐客戶售后問題,包括客戶專屬微信群、騰訊云官網線上售后系統、大客戶的主動溝通服務等渠道,為客戶提供 7 x 24 小時專業服務保障;基于自動化的運營支撐系統,給售后服務人員提供信息聚合平臺和自動化應急處理方案平臺,提升問題處理效能,為客戶提供全方位服務保障;除此以外,還提供升級的護航服務,為客戶組建專屬的服務保障團隊,配備專屬的高級技術專家進行 1V1 的駐場服務以及各項資源的協調處理工作,做到護航期間 1
22、 分鐘內響應緊急情況,7 x 24 小時的應急處理和運維保障服務,幫助客戶穩定渡過服務高峰期。亞馬遜云科技亞馬遜云科技:不斷降低機器學習使用門檻:不斷降低機器學習使用門檻 亞馬遜云科技在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堆棧的三個層級都擁有至深至廣的產品組合。在底層 AI 基礎設施層面,亞馬遜云科技提供基于各芯片供應商的最新技術選項和從小到大的各種配置,支持市面上流行的各種機器學習框架和算法,同時還推出自研的高性能機器習訓練芯片 Amazon Trainium 和第二代高性能機器學習推理芯片 Amazon Inferentia2,向用戶提供更高性價比的算力。在中間層的 AI 平臺層面,其核心產品 Amazon
23、 Sagemaker 可為客戶的數據準備、模型構建、訓練、評估、部署、MLOps 和可信度提供端到端的完全托管服務,為企業的整個機器學習生命周期提供支持,在推出的五年時間里提供超過 290 項新功能與新特性,建立了較高的用戶認知度和認可度,在中國互聯網行業、制造業以及出海用戶群體中得到廣泛應用。在上層的人工智能服務層面,亞馬遜云科技提供開箱即用的人工智能服務,覆蓋了本分析、代碼檢查、聊天機器人、需求預測、文檔分析、企業搜索、反欺詐、圖像視頻分析、個性2023 IDC#CHC50961724 10 化推薦、實時翻譯、文本語音轉換、轉錄等各種功能,可以迅速開發成為面向各種具體應用場景的 AI 解決
24、方案。亞馬遜云科技積極推動生成式 AI 技術的普惠化,推出全托管生成式 AI 服務 Amazon Bedrock,通過 API 接口提供對包括 AI21 Labs,Anthropic 和 Stability AI 在內的基礎模型和亞馬遜自研的 Amazon Titan 基礎模型家族的訪問權限,用戶無需管理基礎設施即可部署可擴展、可靠和安全的生成式 AI 應用。此外,用戶還可以通過 Amazon SageMaker JumpStart 部署更多的開源模型。AI 編程助手 Amazon CodeWhisperer 對所有個人用戶免費,通過內嵌的基礎模型,可以根據開發者用自然語言描述的注釋和集成開發
25、環境(IDE)中的既有代碼實時生成代碼建議,從而提升開發者的生產效率,讓他們有時間專注在更具創造性的編程工作上。亞馬遜云科技還擁有豐富的專業技術支持資源,包括解決方案架構師、產品專家、人工智能實驗室、數據實驗室、快速原型團隊、專業服務團隊等,幫客戶打通應用生成式 AI 的最后三公里的工程化挑戰。近期,亞馬遜云科技宣布投資一億美元用于成立生成式 AI 創新中心,旨在幫助客戶成功構建和部署生成式 AI 解決方案。市場環境市場環境 重大市場變化重大市場變化 2022 年包括私有化部署在內的中國人工智能市場出現近 6 年來的首次下滑。一方面的確受疫情發展影響,另一方面技術創新速度變緩,產業深入落地也面
26、臨眾多挑戰,最終造成市場規模的下降。聚焦在 AI公有云服務市場,仍然實現了高速增長,這也得益于云廠商的規模效應。AI 公有云服務的蛋糕,正在被更多的廠商所瓜分。本期騰訊云在 AI 公有云服務市場的位置凸顯,尤其在視覺領域以及對話式 AI 領域業務突飛猛進。未來在各細分市場,頭部的幾家云廠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市場份額的分布也有可能更為均衡。過去的一年,人工智能市場缺乏有力驅動,導致整體市場近十年來首次出現下滑。幸運的是,OpenAI帶動的 ChatGPT 以及大模型的熱潮,又推動 AI 重回焦點,盡管在今年內未必能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營收,但其普及的廣度、推廣的速度、滲透的深度,有望帶動 AI 產業
27、快速穿越本次下行周期,重回高增長時代。研究方法研究方法 本研究是 IDC 一直以來對中國 ICT 方案市場系列研究的一部分。IDC 獲取信息主要通過一手資料研究和案頭研究,兩種方法同時使用,相互關聯、相互驗證,以確保信息的有效性和準確性,資料獲取具體方法如下:一手資料主要通過對獨立軟件開發商、系統集成商、IT 產品廠商及最終用戶(CIO)的直接訪談獲得。案頭研究資料來源主要包括(但不局限于)互聯網網站、期刊和報紙、IDC 先前的研究資料,以及 IDC專有數據庫等。對 IT 產品廠商、獨立軟件開發商和系統集成商的訪問:IDC 的分析師通過對數據治理市場的重要參與者進行訪問,以確定其軟件和服務的收
28、入情況以及其它相關信息。大部分的訪問通過面訪的形式進行,電話訪問、電子郵件聯系等其它信息收集方式也會根據需要采用。廠商的介紹、新聞稿和其它對外公布的信息:IDC 的分析師每年會和大量 IT 廠商進行廣泛地交流,以此了解 IT 廠商目前和今后 IT 產品、服務及解決方案策略、收入狀況、客戶情況、目標市場等重要市場信息。IDC 最終用戶研究:主要包括每年對數以千計的最終用戶訪談。通過最終用戶研究可以了解用戶 IT 系統應用現狀、痛點、IT 采購流程、未來需求等,也可對廠商的競爭情況及業績提供進一步的驗證。IDC 全球數據庫:IDC 全球 IT 廠商的數據庫提供了全面的主流 IT 廠商歷史信息,為
29、IT 廠商的策略分析提供了極好的參考依據。IDC 的行業用戶數據庫提供了對行業趨勢和發展的持續觀察研究。2023 IDC#CHC50961724 11 綜上所述,IDC 在此研究報告中呈現的數據代表了 IDC 基于上述數據源、廠商介紹和觀察到的主要市場活動、以及對數據的進一步建模分析從而形成的對市場的最為近似的估計。在本次研究中,直接數據來源大約占 70%,間接數據來源大約占 30%。注:由于使用了四舍五入,本報告中的數據不完全精確。市場定義市場定義 IDC 中國將人工智能公有云服務市場定義為:部署在公有云服務上的 AI 能力。在進行市場追蹤時,主要追蹤由公有云廠商的 AI 能力構成的市場。細
30、分市場包括:計算機視覺市場(人臉人體、圖像視頻構成)、智能語音市場、對話式 AI 市場、自然語言處理市場、機器學習平臺市場。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中國人工智能軟件市場份額,2022(IDC#CHC50428323,即將發布)AI 大模型技術能力評估報告(IDC#CHC49698923,2023 年 6 月)IDC 行動手冊:大模型、生成式 AI 引領的下一代人工智能(IDC#CHC49698723,2023 年 5月)IDC PeerScape:AI 數字人最佳實踐案例與探索(IDC#CHC50345023,2023 年 3 月)IDC Market Glance:中國 AI 大模型市場概覽,3Q
31、22(IDC#CHC48744322,2022 年 9 月)大模型成為 AI 開發新范式/市場新趨勢(IDC#CHC45878520,2022 年 6 月)關于關于 IDC 國際數據公司(IDC)是在信息技術、電信行業和消費科技領域,全球領先的專業的市場調查、咨詢服務及會展活動提供商。IDC 在全球擁有超過 1,100 名分析師,他們針對 110 多個國家/地區的技術、IT對標研究和采購以及行業發展機遇和趨勢,提供全球化、區域性和本地化的專業意見。IDC 的分析和洞察有助于 IT 專業人士、業務主管和投資界做出基于事實的技術決策,實現他們的關鍵業務目標。IDC成立于 1964 年,是國際數據集
32、團(IDG,Inc.)的全資子公司。IDC China IDC 中國(北京):中國北京市東城區北三環東路 36 號環球貿易中心 E 座 901 室 郵編:100013+86.10.5889.1666 Twitter:IDC 版權聲明 本 IDC 研究文件作為 IDC 包括書面研究、分析師互動、電話說明會和會議在內的持續性資訊服務的一部分發布。欲了解更多 IDC 服務訂閱與咨詢服務事宜,請訪問 。如欲了解 IDC 全球機構分布,請訪問 IDC 服務的價格及更多信息,或者有關獲取額外副本和 Web 發布權利的信息,請撥打 IDC 熱線電話 800.343.4952 轉 7988(或+1.508.988.7988),或發郵件至 。版權所有 2023 IDC。未經許可,不得復制。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