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相微-公司研究報告-受益面板產業轉移大勢高端產品打開發展空間-230921(3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新相微-公司研究報告-受益面板產業轉移大勢高端產品打開發展空間-230921(34頁).pdf(3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證券研究報告|公司深度報告 2023 年 09 月 21 日 新相微(新相微(688593.SH)受益受益面板產業轉移大勢,面板產業轉移大勢,高端產品打開發展空間高端產品打開發展空間 財務指標財務指標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收入(百萬元)451.70 427.00 623.12 932.21 1317.81 增長率 yoy(%)52.32-5.47 45.93 49.60 41.36 歸母凈利潤(百萬元)152.70 108.36 91.91 181.24 275.50 增長率 yoy(%)500.8
2、8-29.03-15.18 97.18 52.01 ROE(%)27.55 16.52 12.30 19.52 22.88 EPS 最新攤?。ㄔ?.33 0.24 0.20 0.39 0.60 P/E(倍)45.17 63.65 75.04 38.06 25.04 P/B(倍)12.59 10.63 9.31 7.48 5.76 資料來源: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國內顯示國內顯示芯片領先廠商,產品品類不斷拓展。芯片領先廠商,產品品類不斷拓展。公司為國內率先實現顯示芯片量產的企業之一,擁有較為全面的產品布局,是中國內地少數能為TFT-LCD、AMOLED 兩種顯示技術提供驅動芯片且能夠同時提供
3、整合型、分離型兩種驅動方案的企業之一。目前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整合型 TFT-LCD顯示驅動芯片、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和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覆蓋了各終端應用領域的全尺寸顯示面板,能夠適配當前主流的 TFT-LCD 和 AMOLED 顯示技術。根據 CINNO Research 的統計數據,公司 2021 年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排名中國內地第五名、LCD 智能穿戴市場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顯示芯片下游需求持續成長,供給端迎面板產業向內陸轉移機遇,公司顯示芯片下游需求持續成長,供給端迎面板產業向內陸轉移機遇,公司全面產品布局全面產品布局有望落地開花有望落地開花。據 CIN
4、NO Research 數據,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約 89.2 億顆,整體市場規模為 141.7 億美元。隨著電視、移動終端、智能穿戴、汽車等傳統消費電子及新興應用領域的持續發展,將持續推動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逐步擴大,2026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有望達到約 96.9 億顆,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 140 億美元。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目前主要集中在中國臺灣以及韓國廠商,中國內地廠商整體市占率較低。據 CINNO Reasearc 數據,2021 年全球前四大廠商合計占據全球顯示驅動芯片 54.6%的市場份額,隨著顯示面板產業逐步向中國內地轉移以及中國內地面板
5、廠商國產化意識增強,未來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公司目前已經形成整合型、分離型產品線全線布局,整合型產品目前已量產了支持多款分辨率的整合型TFT-LCD顯示驅動芯片,AMOLED顯示驅動芯片也已經實現出貨;分離型產品目前已量產了多款分辨率的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已實現部分自制量產,時序控制芯片也已處于研發流片階段,后續三者有望在分離型顯示方案形成較強的協同效應。公司通過產品的全面布局未來有望充分受益下游需求的持續成長及國產替代機遇。高研發投入夯實核心技術優勢,募投項目布局先進顯示芯片研發,打開高研發投入夯實核心技術優勢,募投項目布局先進顯示芯片研發,打開長線成長空間。長
6、線成長空間。公司持續進行技術開拓創新和產品研發升級,完成從技術到產品的不斷轉化。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擁有核心技術 13 項,已取得中國境內授權專利 17 項,其中發明專利 13 項,擁有集成電路布 買入買入(首次首次評級評級)股票信息股票信息 行業 電子 2023 年 9 月 20 日收盤價(元)14.83 總市值(百萬元)6,814.82 流通市值(百萬元)1,025.09 總股本(百萬股)459.53 流通股本(百萬股)69.12 近 3 月日均成交額(百萬元)71.51 股價走勢股價走勢 作者作者 分析師分析師 鄒蘭蘭鄒蘭蘭 執業證書編號:S10705180600
7、01 郵箱: 聯系人聯系人 周劍周劍 執業證書編號:S1070122110006 郵箱: 相關研究相關研究 -32%-26%-21%-15%-9%-3%2%8%2022-092023-012023-052023-09新相微 滬深300 公司深度報告 P.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登記 57 項。公司基于自身核心技術打造的產品性能可比肩國際一線廠商,對于分辨率相同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公司產品所需的外圍器件數量顯著較少,在 QQVGA 至 HD 區間內均已實現了 0D0C,達到業內領先水平,能夠形成較強的成本優勢。相較于主要競爭對手產品,公司顯示驅
8、動芯片接口類型也更加豐富,兼容性較強。同時,公司 QQVGA、WQVGA 分辨率的整合型 TFT-LCD 驅動芯片在幀率方面也有優秀的表現。為鞏固和提高公司在顯示芯片行業的市場地位,公司于近期募集資金總額 10.28 億元,扣除新股發行費用后,募集資金凈額 9.17 億元用于先進顯示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本項目擬投入 4.93 億元用于合肥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研發高分辨率 AMOLED 驅動芯片;擬投入 3.67 億元用于上海先進顯示芯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該項目旨在研發高像素密度 Mini/MicroLED 驅動芯片、VR/AR 先進顯示驅動芯片,從而實現公司對前瞻性顯
9、示技術的研發布局,搶占未來市場,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首次首次覆蓋覆蓋,給與給與“買入”“買入”評級評級:公司主營業務聚焦于顯示芯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主要產品包括整合型顯示芯片、分離型顯示芯片。公司產品品類齊全,是中國內地少數能為 TFT-LCD、AMOLED 兩種顯示技術提供驅動芯片且能夠同時提供整合型、分離型兩種驅動方案的企業之一,核心產品性能與國際一線廠商產品整體性能相當。目前公司整合型已量產了支持多款分辨率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也已經實現出貨。分離型已量產了多款分辨率的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已實現部分自制量產,時序控制芯片也已
10、處于研發流片階段。同時,公司積極布局 Mini/MicroLED 驅動芯片、VR/AR 先進顯示驅動芯片。隨著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持續擴容、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AR/VR 等新興應用領域的發展加速 Mini/Micro-LED 等新型顯示應用落地,疊加 DDIC 國產化機遇,公司全面的產品布局將有望助力公司業績再造新臺階。我們預計公司 2023-2025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0.92 億元、1.81 億元、2.76 億元,EPS 分別為 0.20元、0.39 元、0.60 元,當前股價對應 PE 分別為 75X、38X、25X。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產品研發失敗
11、風險、匯率波動風險、支付產能保證金引起的流動性風險、市場競爭風險、供應商產能供應不足的風險 公司深度報告 P.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國內顯示芯片領先廠商,多產品線布局推動業績穩健增長.5 1.1 深耕顯示芯片賽道,布局整合型+分離型兩大產品線.5 1.2 股權結構穩定清晰,管理層團隊經驗豐富.6 1.3 公司財務數據保持健康,發展趨勢穩健向上.8 2.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成長空間廣闊,公司深入耕耘靜待豐收.11 2.1 顯示驅動芯片概況:顯示驅動芯片是顯示面板的大腦。.11 2.2 需求端:傳統消費電子持續增長,汽車、VR 等新興應用創造新增
12、量.14 2.3 供給端:顯示驅動芯片市場集中度較高,內地廠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19 2.4 公司產品品類布局全面,外延向先進顯示芯片賽道拓展.24 3.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由定制化采購到部分自制量產,DDIC 協同效應下份額有望持續提升.28 4.盈利預測.30 5.風險提示.31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表 1:公司發展歷程.5 圖表 2:公司主要產品介紹.6 圖表 3:公司股權結構圖.7 圖表 4:公司高管基本信息介紹.7 圖表 5:2019-2023Q1 營業總收入(億元)及增速(%).9 圖表 6:2019-2023Q1 歸母凈利潤(億元)及增速(%).9 圖表 7:2019-2022
13、年公司分產品營收(億元).9 圖表 8:2022 年公司各產品營收占比(%).9 圖表 9:2019-2023Q1 整體毛利率(%)&凈利率(%).10 圖表 10:2019-2022 各產品毛利率(%)變化趨勢圖.10 圖表 11: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對比.10 圖表 12:2019-2023Q1 公司各項費用率(%)情況.11 圖表 13:顯示模組的主要架構.12 圖表 14:顯示驅動芯片分類.12 圖表 15:單芯片解決方案(TDDI)示意圖.13 圖表 16:以整合度區分的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性能指標.13 圖表 17:2016-2026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需求量(億顆)及市場規
14、模(億美元).14 圖表 18:2016-2026 中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需求量(億顆)及市場規模(億美元).14 圖表 19:2016-2026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分類市場需求量(億顆).15 圖表 20:2016-2026 中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分類市場需求量(億顆).15 圖表 21:全球顯示驅動芯片下游結構(%).15 圖表 22:2016-2026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終端市場需求量(億顆).15 圖表 23: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出貨量(千片).16 圖表 24: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出貨面積(千平米).16 圖表 25:電視面板平均尺寸(英寸)變化趨勢.16 圖表 26:2016-20
15、25 不同分辨率顯示產品占比趨勢(%).16 圖表 27:終端產品顯示面板對應 DDIC 需求量(顆/臺).17 圖表 28:2018-2027 年各技術智能手機顯示屏占比情況(%).17 公司深度報告 P.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 29:2020-2024 年全球虛擬增強現實(VR/AR)終端出貨量(萬臺).18 圖表 30:2020-2024 年全球虛擬增強現實(VR/AR)市場規模(億元).18 圖表 31:2020-2025 年全球及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億元)及占比(%).18 圖表 32:2019-2030 年車載顯示屏數量趨勢(不含 HUD、儀表
16、、后視鏡)(單位:%).19 圖表 33:2022-2028 年全球車載顯示屏出貨量(億片)及市場規模(億美元).19 圖表 34: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廠商出貨量占比(%).20 圖表 35:2022 年全球大尺寸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廠商出貨量占比(%).20 圖表 36:2022 年全球 TFT-LC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各廠商出貨量占比(%).21 圖表 37:2022 年全球 AMOLED 智能手機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各廠商出貨量占比(%).21 圖表 38:2021 年全球 TFT-LCD 智能穿戴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各廠商出貨量占比(%).21 圖表 39:DDIC 廠商產品布局情況.
17、22 圖表 40:部分國內和海外可比公司 2022 年財務數據對比.23 圖表 41:中國內地顯示面板產能占比及驅動芯片本土化率(%).24 圖表 42:公司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布局.24 圖表 43:公司與可比公司不同分辨整合型顯示驅動芯片性能對比.25 圖表 44:公司與可比公司不同分辨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性能對比.25 圖表 45:公司核心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情況.26 圖表 46:募集資金投資方向(萬元).28 圖表 47:2017-2026 全球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億美元).28 圖表 48:2017-2026 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億元).28 圖表 49: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分類.29
18、 圖表 50:2016-2026 中國內地顯示屏電源管理類芯片需求量(億顆)及市場規模(億美元).29 圖表 51:2021 年中國大陸面板廠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商市場占比(%).30 圖表 52:公司分業務營收及毛利率預測.31 公司深度報告 P.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1.國內顯示國內顯示芯片芯片領先廠商領先廠商,多產品線布局推動業績穩健增長多產品線布局推動業績穩健增長 1.1 深耕顯示芯片賽道,布局整合型深耕顯示芯片賽道,布局整合型+分離型兩大產品線分離型兩大產品線 公司成立于 2005 年,自成立之日起即聚焦于顯示芯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是中國內地率先實現顯示
19、芯片量產的企業之一,目前產品已廣泛應用于智能穿戴、手機、工控顯示、平板電腦、IT 顯示、電視及商顯等各終端領域的全尺寸顯示面板。作為顯示驅動芯片國產替代核心企業,公司先后兩次經上海市認定為“高新技術企業”,已經成為中國內地領先的顯示芯片供應商之一。公司下游客戶覆蓋了京東方、深天馬等業內主流面板廠商,以及駿遒電子、億華顯示、給力光電等國內知名顯示模組廠,終端客戶涵蓋了惠普、戴爾、長虹、聯想、小米等知名終端品牌。圖表1:公司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公司布局整合型、分離型兩大產品線,產品主要用于消費電子。公司布局整合型、分離型兩大產品線,產品主要用于消費
20、電子。公司主要產品包括整合型顯示芯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公司整合型顯示芯片集成了源極柵極顯示驅動(DDIC)、時序控制(TCON)、電源管理(PMIC)等各類顯示相關電路芯片,一顆芯片即可完成對顯示面板的驅動,主要適用于中小尺寸顯示面板,應用領域包括智能穿戴、手機、工控顯示等;由于大尺寸顯示面板需要多顆顯示驅動芯片同時進行驅動,業內主流方案為采用分離型顯示驅動解決方案,公司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皆為分離型顯示驅動解決方案的構成部分之一,主要應用于大尺寸TFT-LCD 顯示面板,終端應用領域包括 IT 顯示設備、電視及商顯、平板電腦等液晶顯示產品。目前公司在
21、顯示芯片領域已經形成了較為完善的產品布局,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日,公司自主研發的顯示芯片相關產品已超過 160 款,根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數據,公司 2021 年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排名中國內地第五名、LCD 智能穿戴市場出貨量排名全球第三。由分離型邁向整合型,由分離型邁向整合型,LCD 邁向邁向 OLED,公司產品品類不斷拓展。,公司產品品類不斷拓展。從公司產品布局演變進度來看,2006 年公司第一款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順利實現量產,2008 年公司成功開發了小尺寸屏用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2010 年和 2012 年公司應用于工控顯示和功能手機、
22、智能穿戴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先后實現量產,2014 年公司新一代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在京東方高世代面板廠實現量產,并于 2015 年量產首款自制公司深度報告 P.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2017 年公司應用于智能手機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實現量產,2018 年公司成功開發 AMOLED IC 產品,2020 年公司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實現量產,2021 年公司 AMOLED 系列 IC 產品實現量產。公司深耕顯示芯片領域十余載,已經形成了從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到整合型顯示芯片,從 LCD 顯示驅動芯片
23、到 OLED 顯示驅動芯片的較為完善的產業化布局。圖表2:公司主要產品介紹 產品名稱產品名稱 圖示圖示 技術特點技術特點 主要應用領域主要應用領域 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 1.芯片面積小、低功 耗、可實現高清顯示 2.滿足中小尺寸顯示 設備對輕薄便攜、長 續航時間、高清顯示 的需求 智能穿戴、智能手機、功能手機、工控顯示、平板電腦 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 低功耗、高響應速度、高對比度、創新型架構設計 智能手機 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 1.高速信號接收發表秀 2.高信號通道帶寬大 3.可實現出色的圖像顯示效果,滿足大屏高清顯示的需求 平板電腦、IT 顯示、電視及商顯 顯示屏
24、電源管理芯片 1.高能效、低紋波率、快速響應、多電源模塊集成 2.可提供穩定高效的顯示用電源管理 平板電腦、IT 顯示、電視及商顯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1.2 股權結構股權結構穩定穩定清晰清晰,管理層團隊經驗豐富,管理層團隊經驗豐富 股權結構較為穩定股權結構較為穩定,北京電控北京電控、北京燕東持股北京燕東持股有利于綁定核心大客戶。有利于綁定核心大客戶。截至 2023 年 06月 01 日,董事長肖宏先生公司持股比例為 18.96%,為公司實際控制人。公司前五大股東 New Vision Microelectronics Inc.(BVI)、科宏芯(香港)有限公司、
25、北京燕東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電子控股有限責任公司和西安眾聯兆金股權投資合伙企業(有限合伙),持股比例分別為 16.68%、6.73%、6.27%、5.67%和 5.37%,其中,公司股東北京電控為公司下游客戶京東方實控人,北京燕東為北京電控控股子公司,北京電控及北京燕東對公司的持股有望鞏固和加深公司與下游客戶的戰略合作關系,對公司發展形成正向循環。公司深度報告 P.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3:公司股權結構圖 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管理團隊深耕行業多年,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管理團隊深耕行業多年,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公司創始人、董事
26、長肖宏先生,本科畢業于復旦大學,并于 UC Berkeley 先后攻讀物理專業碩士、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學位。其長期從事半導體設計領域相關工作,曾擔任 IBM T.J.Watson Research Center 研究員,后多次在圖像和顯示芯片領域創業,曾做為聯合創始人擔任過 IC Media Corp.首席技術官、UltraChip INC.(晶宏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和中國區總裁,擁有豐富的顯示領域集成電路設計經驗。公司研發負責人周劍碩士畢業于香港科技大學,在芯片設計領域深耕二十余年,曾擔任晶門科技資深設計工程師、彩優微電子模擬設計經理、北京硅谷新創數??萍荚O計經理等職務,長期從
27、事新型顯示芯片的研發,產品量產經驗豐富,精通顯示芯片內各種模擬模塊設計。此外,公司管理團隊其他主要管理人員及核心研發成員均在相關領域具備豐富的從業經驗,具備專業的技術視野和對公司長遠的戰略規劃,將助力公司不斷發展。圖表4:公司高管基本信息介紹 姓名姓名 職務職務 簡歷簡歷 肖宏 董事長,董事,總經理 復旦大學學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碩士、美國加州伯克利大學電氣工程與計算機科學專業博士。1994 年 9 月至 1998 年 8 月,擔任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s Corporation T.J.Watson Research Center研究員;1
28、998 年 8 月至 1999 年 12 月,擔任美國公司 IC Media Corp.首席技術官;2000 年 1 月至 2004 年 12 月,擔任 Ultra Chip INC.(現為晶宏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美國和中國區總裁;2005 年 3 月至今擔任上海新相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法定代表人。蔡巍 副總經理 本科學歷。1984 年 7 月至 1988 年 7 月,就職于上海燈泡廠;1988 年 8 月至2006 年 9 月,擔任上海永新彩色顯像管有限公司制造部/計劃部管理員、科長;2006 年 10 月至 2007 年 12 月,擔任上海嘉新數碼電子有限公司辦公室部副總經理;200
29、7 年 12 月至 2009 年 10 月,擔任上海廣電信息電子銷售有限公司供應鏈管理部部長;2009 年 11 月至 2011 年 12 月,歷任江蘇上廣電家用電器銷售有限公司辦公室部副總、總經理;2012 年 1 月至 2015 年 9 月,歷任上海儀電電子多媒體有限公司辦公室部副總、總經理;2016 年 1 月至 2019年 12 月,擔任南非 SVA 電子有限公司辦公室部總經理;2015 年 10 月至 2020年 3 月,擔任上海儀電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聯威電子分公司辦公室部總經理、負責人;2020 年 5 月至 2021 年 6 月,擔任閥佐欽電子(上海)有限公公司深度報告 P.8
3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司辦公室部董事、中方副總經理;2021 年 8 月至今,擔任上海新相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周劍 總經理助理,研發總經理 香港科技大學集成電路設計工程碩士研究生學歷。2001 年 2 月至 2010 年 5月,就職于晶門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設計部;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8 月,擔任彩優微電子(昆山)有限公司研發部模擬經理;2012 年 9 月至 2013 年2 月,擔任北京硅谷新創數??萍加邢薰驹O計部設計經理;2013 年 6 月至今,擔任上海新相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研發總經理。2021 年 8 月至今,擔任上海新
31、相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賈靜 財務負責人 本科學歷。1996 年 8 月至 2004 年 4 月,歷任江蘇石油勘探局財務部出納、會計、會計主管;2005 年 12 月至 2006 年 6 月,擔任上海旺旺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內審部內部審計專員;2006 年 6 月至 2007 年 7 月,擔任灃利貿易(上海)有限公司財務部財務經理;2007 年 8 月至今,歷任上海新相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經理、財務負責人,財務計劃部總經理;2014 年 7 月至 2021年 4 月,曾任上海鼎邦會計師事務所(普通合伙)執行事務合伙人。陳秀華 董事會秘書 碩士研究生學歷。2002 年 8 月至 2019
32、年 11 月,歷任宏和電子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進出口部總監、人力資源部總監、董辦主任、監事會主席;2019 年11 月至 2021 年 4 月,擔任安徽明訊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投融資總經理。2021 年 4 月至今,擔任上海新相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1.3 公司財務數據保持健康,發展趨勢穩健向上公司財務數據保持健康,發展趨勢穩健向上 行業上游晶圓供應緊張推動產品價格上漲,公司行業上游晶圓供應緊張推動產品價格上漲,公司 2021 年業績再上新臺階。年業績再上新臺階。2019-2022年,公司實現了營收和歸母凈利潤的高速增長。
33、營收由 1.58 億元增長至 4.27 億元,年均復合增速為 39.29%,歸母凈利潤由-0.09 億元增長至 1.08 億元,年均復合增長率達128.94%。2021 年,受宏觀環境等因素影響,國內外半導體產業鏈上游部分晶圓廠等開工率持續處于低位,導致晶圓及各類芯片產品出現供應緊張。同時,下游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亦使得各類芯片產品的市場需求有所擴張,導致總體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整體市場價格水平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公司各類產品的銷售單價亦隨之上漲,推動了公司業績的高速增長,2022 年,公司業績有所下降,受地緣沖突、全球通脹等宏觀經濟因素,以及消費類電子終端需求回落、市場供需關系緊張態勢逐步
34、緩和等市場因素影響,公司營收同比下滑 5.47%;同時成本端由于采購成本尚未顯著降低,公司 2022 年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 29.03%。2023 年 Q1,公司實現營收 0.97 億,實現歸母凈利潤 0.20 億元,營收較上年同期增長2.21%,但由于產品價格較 2022 年同期仍處于相對低位且成本端尚未顯著降低,公司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 30.46%。隨著下游消費電子終端需求回暖,公司業績有望重回增長。公司深度報告 P.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5:2019-2023Q1 營業總收入(億元)及增速(%)圖表6:2019-2023Q1 歸母凈利潤(億元)及增速(
35、%)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整合型顯示芯片快速起量,分離型顯示芯片放量可期。整合型顯示芯片快速起量,分離型顯示芯片放量可期。從公司產品結構來看,整合型顯示芯片(主要為 TFT-LCD 型)近幾年整體呈現快速發展的趨勢,已經成為公司收入的主要來源,2019-2022 年公司整合型顯示芯片分別實現營收 1.34 億元、1.73 億元、3.98億元、3.98 億元,營收比重分別為 85.05%、79.09%、88.17%、93.30%,營收規模和占比迅速提升。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電子市場
36、對 AMOLED 顯示面板的需求持續凸顯,公司也適時開展AMOLED顯示驅動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目前公司整合型AMOLED顯示驅動芯片已經實現批量銷售,并逐步獲得市場認可,預計隨著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在客戶端起量,公司整合型顯示芯片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公司近年來基于發展戰略的考慮,將資源集中于整合型業務產品,導致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業務近幾年發展略有停滯,營收占比由 2019 年的 12.11%下降至 2022 年的 1.89%。隨著公司技術、市場的持續拓展,目前公司也重新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業務置于發展的重心,并積極布局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時序控制芯片等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的配套產
37、品,其中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已實現量產出貨,時序控制芯片也已處于研發流片階段。隨著公司在分離型顯示產品布局的完善,將形成很好的協同效應,預計后續將重塑分離型顯示業務發展新空間。圖表7:2019-2022 年公司分產品營收(億元)圖表8:2022 年公司各產品營收占比(%)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近年來公司毛利率、凈利率呈現較大波動,主要受上下游供需結構不平衡影響。近年來公司毛利率、凈利率呈現較大波動,主要受上下游供需結構不平衡影響。2019-2022 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 27.47%
38、、28.34%、67.71%和 41.35%,凈利率分別為-5.58%、11.62%、33.81%和 25.36%,毛利率和凈利率呈現出較大的波動性。2021 年公司毛利率較上年同期提升 39.37pct,主要系 2020 年 Q4 起,上游晶圓產能供應緊張;同時,下游市場需求有所擴張導致總體市場呈現供不應求的態勢,整體市場價-20.00%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01234520192020202120222023Q1營業總收入(億元)同比增長率(%)-100.00%0.00%100.00%200.00%300.00%400.00%
39、500.00%600.00%-0.500.511.5220192020202120222023Q1歸母凈利潤(億元)同比增長率(%)0123452019202020212022整合型顯示芯片 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 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 93.30%1.89%4.80%整合型顯示芯片 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 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 公司深度報告 P.1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格水平出現較大幅度的上漲。2022 年,公司毛利率下降至 41.35%,凈利率下降至25.36%,主要系下游供需緊張態勢有所緩解,公司產品價格有所回落;同時晶圓采購成本上升及公司晶圓成本結轉滯后性導致產品單
40、位成本上升。2023 年 Q1,公司整體毛利率、凈利率進一步下降,主要因為公司產品價格較 2022 年同期仍相對處于低位且產品成本尚未顯著降低影響。圖表9:2019-2023Q1 整體毛利率(%)&凈利率(%)圖表10:2019-2022 各產品毛利率(%)變化趨勢圖 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公司毛利率與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整體接近。公司毛利率與可比公司平均水平整體接近。2020 年至 2022 年,公司綜合毛利率分別為28.34%、67.71%和 41.35%,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分別
41、為 29.22%、44.35%、40.62%,公司毛利率與可比公司平均毛利率大小及變動趨勢較為接近,其中 2021 年公司毛利率漲幅較大且大幅高于同行業可比公司平均水平,主要原因系:1)公司在技術研發方面重視成本節約;2)公司部分重要應用領域市場競爭激烈程度較低,公司擁有較強的定價權;3)公司顯示驅動產品客戶以模組廠商為主,“缺芯”背景下公司議價能力更強。2022 年,隨著市場整體供需緊張態勢的逐步緩解,公司相關產品毛利率有所回落,與同行業公司平均毛利率水平基本相符。圖表11:公司與同行業可比公司毛利率(%)對比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2022 年度年度 2021 年度年度 2020 年度年度 格
42、科微(688728.SH)30.48%33.71%28.48%天德鈺(688252.SH)27.49%51.17%26.44%韋爾股份(603501.SH)30.75%34.49%29.91%集創北方(A22417.SH)未披露 42.98%24.14%聯詠(3034.TW)46.33%49.78%34.97%瑞鼎(3592.TWO)40.47%42.81%25.97%矽創電子(8016.TW)45.78%55.50%34.67%行業平均值 36.88%44.35%29.22%新相微 41.35%67.71%28.34%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費用率穩中有
43、降,費用管控效果顯著。費用率穩中有降,費用管控效果顯著。2019-2023年 Q1,公司費用率為 34.46%、21.95%、23.51%、17.50%及 17.69%,整體呈現大幅下降趨勢。2021 年公司費用率較高主要是公司為保持技術研發和核心技術的競爭優勢,疊加公司業務規模持續擴張,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保持較高水平。其中,公司管理費用率 2019-2023 年 Q1 分別為6.26%/4.07%/9.68%/4.86%/4.81%,2021 年,由于股份支付費用增加及啟動 IPO 帶來的咨詢費等費用增加,以及業務規模持續擴張引發人員規模及職工薪酬增加,公司管-20.00%0.00%20.0
44、0%40.00%60.00%80.00%20192020202120222023Q1毛利率(%)凈利率(%)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2019202020212022整合型顯示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公司深度報告 P.1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理費用增長至較高水平,2022 年公司管理費用率為 4.86%,同比下降 4.82pct,由于股份支付和咨詢服務費減少,公司管理費用有所下降。公司研發費用率 2019-2023 年 Q1分別 20.10%/13.07%/12.22%
45、/12.01%/8.38%,由于銷售收入因市場需求大幅提升而快速增長,同時研發費用相較收入增速保持穩定增長,公司研發費用率逐年下降??傮w來看,公司費用率近幾年下滑明顯,體現了公司費用端的良好管控效果。圖表12:2019-2023Q1 公司各項費用率(%)情況 資料來源:公司上市公告書、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2.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成長空間廣闊,公司深入耕耘靜待豐收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成長空間廣闊,公司深入耕耘靜待豐收 2.1 顯示驅動芯片概況:顯示驅動芯片是顯示面板的大腦。顯示驅動芯片概況:顯示驅動芯片是顯示面板的大腦。顯示驅動芯片是顯示面板的控制中樞。顯示驅動芯片是顯示面板的控
46、制中樞。顯示驅動芯片是顯示面板成像系統中的主要組成部分,是顯示面板的重要控制元件之一,其集成了電阻、調節器、比較器和功率晶體等部件,它通常使用行業標準的通用串行或并行接口接收帶有圖像數據的信號和命令,并生成具有合適電壓、電流、定時和解復用的信號,對顯示面板的發光線性度、功率、電磁兼容等關鍵因素進行控制,從而保證顯示畫面的均勻性和穩定性,最終使屏幕顯示所需的文本或圖像。一套完整的顯示驅動解決方案,一般由源極驅動芯片(Source Driver)、柵極驅動芯片(Gate Driver)、時序控制芯片(TCON)和電源管理芯片組成。其中,源極驅動芯片、柵極驅動芯片統稱為顯示驅動芯片(簡稱“DDIC”
47、),時序控制芯片負責接收圖像數據并轉換為源極驅動芯片所需的輸入格式,為驅動芯片提供控制信號;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則負責對驅動電路中的電流、電壓進行有效管理。-10.00%0.00%10.00%20.00%30.00%40.00%20192020202120222023Q1研發費用(%)銷售費用(%)管理費用(%)財務費用(%)總費用率(%)公司深度報告 P.1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13:顯示模組的主要架構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顯示驅動芯片可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顯示驅動芯片可按照不同的標準進行分類。按顯示技術區分,顯示驅動芯片可
48、以分為 LCD DDIC、OLED DDIC、Mini LED DDIC、Micro LED DDIC 等;按分辨率區分,顯示驅動芯片可以分為 HD DDIC、FHD DDIC、4K DDIC、8K DDIC 等;按封裝形式區分,顯示驅動芯片可以分為 COG(Chip On Glass)、COF(Chip On Flex 或 Chip On Film)、COP(Chip On Plastic)等;按整合度區分,顯示驅動芯片可以分為整合型 DDIC、分離型 DDIC 等;按集成功能區分,顯示驅動芯片可以分為 Touch+Display、TDDI(Touch and Display Driver
49、Integration)等。圖表14:顯示驅動芯片分類 資料來源:電子發燒友、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現階段市場上主流顯示驅動芯片包括現階段市場上主流顯示驅動芯片包括 LCD 顯示驅動芯片(顯示驅動芯片(LCD DDIC)、觸控顯示整)、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合驅動芯片(TDDI)和)和 OLED 顯示驅動芯片(顯示驅動芯片(OLED DDIC)三種類型。)三種類型。其中,觸控顯示整合驅動芯片(TDDI)是將觸摸屏控制器集成在 DDIC 中的技術,其顯示原理與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相同,目前主要應用于 LCD 屏幕的智能手機。TDDI 通過采用統一的系統架構,實現了觸控芯片與顯示驅動芯片
50、之間更高效的通信、有效降低了顯示噪聲,更利于移動電子設備薄型化、窄邊框的設計需求。公司深度報告 P.1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15:單芯片解決方案(TDDI)示意圖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高分辨率、高幀率、零外圍器件數量等成為顯示驅動芯片的主要技術發展方向。高分辨率、高幀率、零外圍器件數量等成為顯示驅動芯片的主要技術發展方向。在高分辨率方面,手機顯示驅動芯片的主流分辨率規格為 QQVGA 至 2K,顯示器、電視的主流分辨率規格為 HD 至 4K。隨著終端消費者對顯示效果要求的不斷提升,將推動顯示芯片設計廠商不斷推出支持更高分辨率的顯
51、示芯片產品。在高幀率方面,顯示設備的幀率直接影響顯示畫面的流暢度,在游戲顯示設備中尤為突出,受游戲市場蓬勃發展的影響,手機、桌面顯示器等顯示設備的幀率已從 60fps 不斷向 240fps 提升,支持高幀率的顯示芯片逐漸增多。在零外圍器件方面,目前 QVGA 及以下分辨率的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已無需搭載電容和二極管,HD 分辨率的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所需的二極管數量也大多降至零。在高接口兼容性,更多的接口選擇使產品的應用市場更廣,比如 RGB 接口、LVDS 接口在白色家電等市場有很大需求。此外,隨著顯示面板技術的不斷迭代,OLED作為第三代顯示面板技術正處于快速增長階段,
52、未來 AMOLED 驅動芯片技術將占據越來越關鍵的市場地位。圖表16:以整合度區分的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性能指標 性能指性能指標標 對產品性能的影響對產品性能的影響 整合型 分辨率 指顯示屏橫縱方向上的像素點數,體現了顯示驅動芯片能夠支持的顯示清晰度,分辨率越高,顯示的清晰度越高 接口兼容性 移動智能終端顯示驅動芯片領域的接口類型主要為 MIPI 和 SPI。同顆顯示驅動芯片支持多種傳輸接口(比如 RGB 接口,LVDS 接口),代表產品應用領域更廣 外圍器件數量 指在保證同等性能的情況下,所需要的電容及二極管等外圍元件的數量,外圍元件數量越少,顯示系統成本越低 幀率 指單位時間顯示圖像的幀數,決
53、定了顯示驅動芯片能夠支持的顯示流暢度,幀率越高,顯示流暢度越好 分離型 通道數 分離型顯示驅動方案包含顯示驅動芯片與 TCON 芯片,其中由 TCON決定屏幕分辨率。顯示驅動芯片通道數選項數量越多,能夠搭配的不同分辨率或者機種數量越多 接口兼容性 接口兼容性代表芯片能夠支持的接口類型,同顆顯示驅動芯片支持多種傳輸接口,代表產品應用領域更廣 最大驅動電壓 驅動電壓高越大,能夠適配的液晶材料類型越多。高壓液晶在對比度、響應時間方面比低壓液晶表現更佳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公司深度報告 P.1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2.2 需求端:傳統消費電
54、子持續增長,汽車、需求端:傳統消費電子持續增長,汽車、VR 等新興應用創造新增量等新興應用創造新增量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需求持續上揚。顯示驅動芯片市場需求持續上揚。受益于面板產業鏈的持續發展,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近年增速也較為可觀。根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數據,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約 89.2 億顆,整體市場規模為 141.7 億美元。隨著電視、智能穿戴、移動終端等下游應用領域的持續發展;以及 AMOLED 滲透率持續提升,帶動顯示驅動芯片單價整體迅速上漲;疊加芯片短缺、芯片價格整體上漲等因素,將持續推動顯示驅動芯片市場規模逐步擴大,2026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有
55、望達到約 96.9 億顆,整體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 140 億美元。由于全球顯示面板產業持續向中國轉移,中國內地顯示驅動市場增長速度相較于全球增速更高。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1 年中國內地顯示驅動市場規模為 64.7 億美元,預計到 2026 年將增長至 71.7 億美元。圖表17:2016-2026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需求量(億顆)及市場規模(億美元)圖表18:2016-2026 中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需求量(億顆)及市場規模(億美元)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
56、業金融研究院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為當前顯示驅動芯片最大品類,顯示驅動芯片為當前顯示驅動芯片最大品類,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后勢強顯示驅動芯片后勢強勁。勁。從顯示技術的角度來看,TFT-LCD 顯示驅動市場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顯示驅動芯片細分市場,2021 年約占顯示驅動市場出貨量的 78%。后續隨著電視、顯示器等大尺寸應用領域對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的需求量長期維持高位,以及 4K、8K 等高分辨率電視滲透率的持續提升對單臺電視驅動芯片用量和市場整體需求的拉升,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仍將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隨著 AMOLED 在中高端智能手機、智能穿戴領域滲透率的提高,
57、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將成為顯示驅動市場的主要增長點,而 TDDI 的市場份額將被逐步壓縮。中國內地各細分市場的變化趨勢與全球市場相似,但受益于中國內地 TFT-LCD 面板產能的進一步增長,TFT-LCD 顯示驅動市場相比于全球市場預計將有更大的增長潛力。02040608010012014016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2026E需求量(億顆)市場規模(億美元)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2023E202
58、4E2025E2026E需求量(億顆)市場規模(億美元)公司深度報告 P.1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19:2016-2026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分類市場需求量(億顆)圖表20:2016-2026 中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分類市場需求量(億顆)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顯示芯片終端應用場景豐富,電視端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顯示芯片終端應用場景豐富,電視端占據最大的市場份額。顯示芯片的終端應用市場主要有智能穿戴、手機、工控顯示、平板電腦、IT 顯示
59、、電視及商顯等。據 Omdia 數據,2022 年全球大尺寸 DDIC 占 2022 年總需求的 69%,其中液晶電視 DDIC 占大尺寸 DDIC的 38%。在中小尺寸 DDIC 市場(包括 LCD 和 OLED 驅動芯片)中,智能手機仍然擁有最大的市場份額,2022 年占比 18%。圖表21:全球顯示驅動芯片下游結構(%)圖表22:2016-2026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終端市場需求量(億顆)資料來源:Omdia、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大尺寸化大尺寸化+高分辨率規格升級,驅動大尺寸端高分辨率規格升級,驅動大尺寸端 D
60、DIC 用量持續增長。用量持續增長。全球電視/PC 等大尺寸顯示終端出貨量已經進入存量市場,當前消費者對顯示產品的要求越來越集中體現于顯示面板的分辨率以及屏幕尺寸上,高分辨率、大尺寸化成為大型顯示市場規模持續增長的新方向。從尺寸升級方向看,根據 witsview 數據統計,2022 年全球大尺寸 LCD面板出貨量 8.88 億片,同比下降 9.71%;出貨面積為 2.19 億平米,同比下降 5.70%,得益于顯示產品向大尺寸規格升級,大尺寸液晶面板出貨面積相較出貨量跌幅較??;據洛圖科技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液晶電視面板 2023 年上半年平均尺寸為 47.9 英寸,相較2022 年 46.1 英寸
61、增加 1.8 英寸,電視面板需求大尺寸化趨勢延續。從分辨率升級方向看,根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數據,2016 年 HD 顯示產品占比為 37%,4K 顯示0.020.040.060.080.0100.0120.0TFT-LCD顯示驅動芯片 TDDIAMOLED顯示驅動芯片 0.010.020.030.040.050.060.070.0TFT-LCD顯示驅動芯片 TDDIAMOLED顯示驅動芯片 10.7%13.9%1.5%26.0%9.3%1.7%6.2%4.4%2.4%10.2%8.0%3.4%2.3%桌上顯示器 筆記本電腦 OLED電視 LCD電視 平板電腦 公共顯示 汽車
62、 其他 LCD 大尺寸 LCD功能手機 LCD智能手機 OLED手機 其他LCD小尺寸 02040608010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2023E2024E2025E2026E智能移動終端 電視及商顯 工控顯示 IT顯示 公司深度報告 P.1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產品占比約為 24%;2020 年 HD 產品占比已降至 29%,而 4K 產品占比增長至 53%,預計到 2025 年 4K 產品占比將進一步增長至 72%,同時 8K 產品占比也將達到 2%。圖表23:全球大尺寸 LCD 面板出貨量(千片)圖表24:全球
63、大尺寸 LCD 面板出貨面積(千平米)資料來源:witsview、同花順 if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witsview、同花順 if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圖表25:電視面板平均尺寸(英寸)變化趨勢 圖表26:2016-2025 不同分辨率顯示產品占比趨勢(%)資料來源:Omdia、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CINNO Rea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分辨率越高、尺寸越大的顯示面板需要使用的顯示驅動芯片數量越多。顯示終端所需DDIC 數量與面板尺寸、分辨率高低成正比,面板尺寸越大、分辨率越高,所需 DDIC 數量越多。從尺寸升級方向看,
64、通常單臺手機所需的 DDIC 數量僅需一顆,而單臺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所需的 DDIC 數量則分別為 2-3 顆、3-5 顆。從分辨率方向看,以電視為例,通常高清或 2K 電視對應需使用的 DDIC 數量為 4-6 顆,4K 電視電視對應需使用的DDIC 數量通常分別為 10-12 顆,而 8K 電視對應需使用的 DDIC 數量通常超過 20 顆,需求量大幅提升。以大尺寸終端發展趨勢而言,未來隨著面板尺寸不斷增大、4K 和 8K 等高分辨率電視的滲透率不斷提升,大尺寸終端 DDIC 市場規模將持續增長。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1 年全球大尺寸終端中,電視及商顯用 DDI
65、C 需求量達 24.1 億顆,預計 2026 年,該市場顯示驅動芯片需求量可達 28.9 億顆。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May-18Oct-18Mar-19Aug-19Jan-20Jun-20Nov-20Apr-21Sep-21Feb-22Jul-22Dec-22May-23液晶電視 顯示器 筆記本 平板電腦 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May-18Oct-18Mar-19Aug-19Jan-20Jun-20Nov-20Apr-21Sep-21Feb-22Jul-22Dec-22May-23液晶電視 顯示器 筆記本電腦 平
66、板電腦 4449545964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 2025 2026LCD TVOLED TVgrand total37%29%24%53%72%2%0%20%40%60%80%100%201620202025EHD 顯示產品 4K 顯示產品 8K顯示產品 公司深度報告 P.1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27:終端產品顯示面板對應 DDIC 需求量(顆/臺)終端應用領域終端應用領域 所需所需 DDIC 數量(顆數量(顆/臺)臺)手機 1 平板電腦 2-3 筆記本電腦 3-5 高清或 2K 電視 4-6 4K 電視 1
67、0-12 8K 電視 大于 20 資料來源:晶合集成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新技術帶來換機需求,手機新技術帶來換機需求,手機 DDIC 需求高位穩固。需求高位穩固。智能手機市場規模近年來保持平穩,步入存量替換時代。隨著消費者需求更加多元細分,以及對影音娛樂等視聽效果的追求增強,疊加 5G、OLED 等新興顯示技術在手機中的應用的逐步深入,將帶動手機等終端新的換機需求。以 AMOLED 顯示技術為例,相比 TFT-LCD 顯示,AMOLED 兼具低功耗、高對比度、更薄、具有柔韌性等優點,可以為穿戴設備、手機、平板電腦等中小尺寸顯示設備節省有限的內部空間,也為曲面屏和折疊屏等屏幕創新提
68、供了空間。此外,相比電視等大尺寸設備,由于智能手機、平板等電子設備更換周期較短,也得以回避 AMOLED 屏幕由于有機發光材料衰變導致的燒屏和壽命短等缺點。近年來全球 AMOLED 手機面板出貨量保持快速增長,據觀研天下數據顯示,全球 AMOLED 手機面板出貨量將由 2017 年的 4.01 億片增長至 2023 年的 7.62 億片,年復合增長率為 11.29%。根據 Omdia數據,2020 年 AMOLED 占智能手機顯示屏總出貨量的 29%,預計到 2026 年,AMOLED 占智能手機顯示屏總出貨量將達到 45%。AMOLED 顯示面板市場滲透率的提升將催生對高集成、低功耗 AMO
69、LED 驅動芯片的需求。圖表28:2018-2027 年各技術智能手機顯示屏占比情況(%)資料來源:Omdia、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AR/VR 智能移動終端新應用帶來新增量。智能移動終端新應用帶來新增量。虛擬現實技術 Virtual Reality(VR),指利用計算機等現代科技對現實世界進行虛擬化再造,用戶可以即時、沒有限制地與三維空間內的事物進行交互;增強現實技術 Augmented Reality(AR),是一種融合真實場景和虛擬場景的信息技術。隨著元宇宙概念的興起,VR/AR 技術的快速發展及應用將驅動人類向元宇宙邁進,虛擬增強現實行業生態即將進入爆發期。根據中國信通院數據顯示,2
70、020年虛擬增強現實(VR/AR)終端出貨量約為 630 萬臺,到 2024 年將達到 7500 萬臺,年復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20262027AMOLED LTPS flexibleAMOLED LTPS rigidAMOLED LTPO flexibleTFT LCD a-Si rigidTFT LCD LTPS rigidTFT LCD oxide rigid公司深度報告 P.1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合增長率達到 86%;2020 年虛擬增強
71、現實(VR/AR)行業市場規模約為 900 億元,到 2024年將達到 4800 億元,年復合增長率達到 54%。VR/AR 目前主要采用 LCoS(硅上液晶)和 OLEDoS(硅上有機發光)兩種微型顯示技術,LCoS 采用被動發光技術,發光效率較低,功耗較大,且像素點亮響應時間較長,容易有拖影現象,OLEDoS 在像素密度、全彩化、響應速度等方面優于 LCoS,但壽命較短。Mini/Micro LED 繼承了 OLED 優點,在體積微型、低耗電、高色彩飽和度、反應速度上更加優秀,同時比 OLED 的使用壽命更長,可以基本滿足 AR/VR 對微顯示器的所有技術需求。Mini/Micro LED
72、 有望成為VR/AR 下一代主流顯示技術,隨著 Mini/Micro LED 新興技術成熟落地,將帶動新型顯示驅動市場發展。圖表29:2020-2024 年全球虛擬增強現實(VR/AR)終端出貨量(萬臺)圖表30:2020-2024 年全球虛擬增強現實(VR/AR)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IDC、中國信通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IDC、中國信通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汽車智能化、電動化蓬勃發展,行業景氣度持續高企。汽車智能化、電動化蓬勃發展,行業景氣度持續高企。隨著相關政策條例的不斷出臺以及產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智能汽車、電動汽車進入黃金發展期。從汽車智能化趨勢來看,根據前瞻
73、產業研究院數據,2020 年全球/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分別約為 6600 億元、2000 億元,預計到 2025 年,全球、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將分別達到 17000 億元/9600億元,6 年產業復合增速分別為 117.1%、3685。從汽車電動化趨勢來看,根據國際能源署數據,2022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繼續保持強勁增長,超 1000 萬輛,增速達 55%。預計到 2030 年,全球電動汽車銷量可達 4000 萬輛。圖表31:2020-2025 年全球及中國智能汽車市場規模(億元)及占比(%)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汽車顯示器是人機交互的重要接口,大屏化、多屏化成主
74、要發展趨勢。汽車顯示器是人機交互的重要接口,大屏化、多屏化成主要發展趨勢。車載顯示屏作為人車交互的重要載體,承擔著輔助駕駛人員駕駛以及滿足駕乘人員的智能化和娛樂需求等多項功能。隨著汽車智能化、電動化的快速發展,消費者對車載顯示屏幕的娛樂需求及功能需求升級,車載顯示屏也逐步向多屏化、大屏化,聯屏化的方向發展。目前車載630 7500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202024E900 4800 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202024E2600 6600 17000 400 2000 9600 15%30%56%0%10%20%3
75、0%40%50%60%0300060009000120001500018000201520202025E全球規模(億元)中國規模(億元)中國占比(%)公司深度報告 P.1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顯示屏除應用于傳統汽車儀表和中控等場景,也已經陸續往流媒體后視鏡、HUD 抬頭顯示和后排娛樂顯示等眾多新的應用場景拓展。從大屏化方向看看,以液晶面板為例,根據 Omdia 數據統計,2022 年,車載 a-Si TFT LCD 的平均尺寸增加到了 8 英寸,而 LTPS TFT LCD 的平均尺寸更是預計將超過 10 英寸,對比 2020 年規格實現顯著提升。從多屏化趨勢看
76、,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引用 IHS 數據,2019 年單車平均搭載的屏幕數量為 1.75 個,預計到 2030 年,配備 3 塊屏幕及以上的汽車數量將達到 20左右。圖表32:2019-2030 年車載顯示屏數量趨勢(不含 HUD、儀表、后視鏡)(單位:%)資料來源:IHS、前瞻產業研究院、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汽車大屏化、多屏化趨勢預計將帶動車用顯示芯片產值汽車大屏化、多屏化趨勢預計將帶動車用顯示芯片產值 10 倍以上的速度增長。倍以上的速度增長。在智能網聯汽車趨勢帶動下,汽車顯示屏市場向大屏化、多屏化方向發展,市場規模有望迎來高速增長。根據佐思汽研數據,2022 年全球車載顯示屏出貨量大約
77、 1.7 億片,市場規模約為 90 億美元,預計 2023 年出貨量將達 2 億片,市場規模上升至 110 億美元左右。2028年全球車載屏出貨量預計將達到 2.7 億片,市場規模將攀升至 180 億美元。受益于汽車大屏化多屏化發展,車用顯示芯片也將迎來高速增長,據 TrendForce 數據,預計 2021-2026 年車用顯示驅動芯片產值將以 10 倍以上的速度增長,年復合增長率高達1384%。圖表33:2022-2028 年全球車載顯示屏出貨量(億片)及市場規模(億美元)資料來源:佐思汽車研究、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2.3 供給端:供給端:顯示驅動芯片顯示驅動芯片市場市場集中度較高集中
78、度較高,內地內地廠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廠商國產替代空間廣闊 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中國臺灣以及韓國廠商,中國內地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行業市場集中度較高,主要集中在中國臺灣以及韓國廠商,中國內地1.7 2 2.7 90 110 180 05010015020020222023E2028E出貨量(億片)市場規模(億美元)公司深度報告 P.2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廠商整體市占率較低。廠商整體市占率較低。根據 CINNO Reasearc 數據統計,2021 年聯詠、Silicon Works、奇景光電、三星 LSI 四大廠商合計占據全球顯示驅動芯片
79、54.6%的市場份額,其中聯詠以 23%的市場份額引領全球顯示驅動芯片市場。中國內地顯示驅動芯片廠商整體市場份額較小,出貨量最高的集創北方占比約 4.0%。圖表34:2021 年全球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廠商出貨量占比(%)資料來源:CINNO Rea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在大尺寸 DDIC 市場(包括電視、桌上型顯示器、筆記本電腦和 9 寸及以上的平板電腦),以聯詠為代表的中國臺灣廠商和以三星 LSI 為代表的韓國廠商仍占有最大的市場份額。根據 Omdia 數據,2022 年,聯詠、LX Semicon(原 Silicon Works)、奇景廣電、和三星LSI 合計份額
80、占比 58.2%;中國大陸廠商在大尺寸 DDIC 市場的份額則增加到了 19%,創下歷史最高水平。圖表35:2022 年全球大尺寸顯示驅動芯片設計廠商出貨量占比(%)資料來源:Omdia,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智能手機領域包含 TFT-LCD 和 AMOLED 兩大市場,在 TFT-LCD 智能手機 DDIC 市場,主要由中國臺灣廠商主導,根據 Omdia 數據,2022 年全球 TFT-LC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市場出貨量最大的為聯詠科技,出貨量占比為 26.4%,臺灣廠商合計持有 66%的市場份額。內地廠商在 TFT-LCD 手機 DDIC 市場份額持續提升,其中占比最高的廠商為集創北方,
81、全球排名第三,出貨量市占率增長至 18.3%。在 AMOLED 智能手機 DDIC 市場,主要由韓國廠商引領市場并占據技術優勢,其中三星 LSI 和 LX Semicon 二者合計占據占據全球 70%以上的市場份額,中國內地廠商占比較小。23.0%11.2%10.3%10.1%6.6%5.6%5.0%4.0%3.4%3.2%3.1%2.7%1.5%1.2%聯詠 Silicon Works 奇景光電 三星LSI 瑞鼎 天鈺 奕力科技 集創北方 矽創電子 格科微 敦泰科技 奕斯偉 天德鈺 新相微 23.90%10.50%9.30%14.50%7.10%0.70%8.70%0.10%1.20%2.8
82、0%6.30%6.70%2.00%0.80%4.20%1.20%NovatekHimaxSamsungLX SemiconRaydiumFocalTechFitipowerMagnachipDB HitekilitekChiponeEswinParadeSolomonHisilicon公司深度報告 P.2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36:2022 年全球 TFT-LCD 手機顯示驅動芯片各廠商出貨量占比(%)圖表37:2022 年全球 AMOLED 智能手機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各廠商出貨量占比(%)資料來源:Omdia,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Omdia,長
83、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TFT-LCD 智能穿戴市場主要包括智能手表、智能手環、AR/VR 頭戴顯示器等,以及包含血氧儀、血壓儀等家庭醫療穿戴電子產品。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21 年全球 TFT-LCD 智能穿戴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出貨量第一的企業為矽創電子,全球出貨量占比達 32.1%,其次為格科微,全球出貨量占比為 27.8%,新相微出貨量排名第三,出貨量占比為 24.8%。圖表38:2021 年全球 TFT-LCD 智能穿戴市場顯示驅動芯片各廠商出貨量占比(%)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龍頭廠商產品線齊全,技術優勢領先。
84、龍頭廠商產品線齊全,技術優勢領先。從產品布局情況來看,中國臺灣及內地廠商主要布局 LCD DDIC 及 OLED DDIC 產品,但從技術層面及產品下游應用領域來看,以聯詠科技、奇景光電、瑞鼎科技等為代表的龍頭廠商顯示驅動芯片產品目前已達到 FHD+,QHD+等分辨率范圍,能滿足顯示終端產品的高分辨率要求;同時,相比國內顯示芯片廠商,龍頭廠商產品除可應用于消費電子等傳統領域,也更早地在車載顯示驅動芯片領域進行布局,先發優勢明顯。26.4%5.7%11.4%1.5%20.8%18.3%2.0%4.1%9.8%NovatekHimaxFocalTechJadarailitekChipOneOthe
85、rsSynapticsOmniVision57.7%15.3%1.5%0.5%4.6%2.5%0.1%3.8%2.5%11.1%0.6%SamsungLX SemiconilitekSynapticsRaydiumMagnaChipAnapassDB HitekViewtrixNovatekOthers32.1%27.8%24.8%12.8%2.6%矽創電子 格科微 新相微 天德鈺 其他 公司深度報告 P.2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39:DDIC 廠商產品布局情況 市場主市場主要參與要參與者者 產品類別產品類別 其中:移動智能終端顯示驅其中:移動智能終端顯示驅
86、動芯片主要布局情況動芯片主要布局情況 產品下游應用領域產品下游應用領域 聯詠科技 顯示驅動芯片、系統級芯片等 LCD TDDI;LCD FTDI;手機、穿戴領域 AMOLED DDIC;穿戴領域驅動芯片等 液晶平板電視、高清電視、電腦、智能手機、智能穿戴、相機、行車記錄儀、汽車輔助安全系統等 奇景光電 顯示器驅動芯片、時序控制芯片等 LCD DDIC(WVGA 至FHD+);LCD TDD(HD/HD+/FHD/FHD+);AMOLED DDIC(FHD/FHD+)等 電視、筆記本電腦、手機、平板電腦、數位相機、汽車導航 瑞鼎科技 顯示驅動芯片、時序控制芯片、電源 管理芯片等 LCD DDIC
87、;手機領域AMOLED DDIC(HD+/FHD+/WQHD+);穿戴領域 AMOLED DDIC/TDDI 等 筆記本電腦、顯示屏、電視、平板電腦、手機、可穿戴設備、數碼相機、PDA、GPS、車載顯示器 奕力科技 LCD 顯示驅動芯片和觸控芯片等 LCD DDIC(QQVGA 至 HD);LCD TDDI 等;手機領域AMOLED DDIC 手機、數字相機、PDA、學習機和游戲機等 敦泰電子 IDC 芯片、指紋識別芯片、顯示驅動芯片、觸控芯片 LCD DDIC(HD 至 FHD);LCD TDDI(HD/HD+/FHD/FHD+/QHD+)等;AMOLED 光學指紋識別整合方案;穿戴領域 A
88、MOLED TDDI;手機領域 AMOLED DDIC 等 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工業控制、車載屏幕、可穿戴設備等 矽創電子 顯示驅動芯片、微控制單元、電源管理芯片、傳感器、系統級芯片等 LCD DDIC(QQVGA 至 HD)等 手機、可穿戴設備、智能汽車、智能家居、智慧工業等 韋爾股份 CMOS 圖像傳感器、微型影像模組封 裝、硅基液晶投影顯示、特定用途集 成電路產品、觸控和顯示驅動集成芯片、模擬解決方案等 LCD TDD(HD+/FHD/FHD+)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網絡攝像頭、安全監控設備、數碼相機、汽車 和醫療成像等 格科微 CMOS 圖像傳感器、顯示驅動芯片等
89、 LCD DDIC(QQVGA 至 HD)等 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移動支付、汽車電子等在內的消費電子和工 業應用領域 公司深度報告 P.2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新相微 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整合型 AMOLED 顯 示驅動芯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等 LCD DDIC(QQVGA 至FHD);手機領域 AMOLED DDIC(HD/FHD)等 智能穿戴、手機、工控顯示、平板電腦、IT 顯示、電視及商顯等 集創北方 面板顯示驅動芯片、電源管理芯片、LED 顯示驅動芯片、控制芯片等 LCD DDIC(最大支持 HD);
90、LCD TDDI(HD/FHD)等 手機、穿戴領域 AMOLED DDIC 智能手機、電視機、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顯示器、可穿戴設備及各類戶內外 LED 顯示屏 天德鈺 智能移動終端顯示驅動芯片、攝像頭 音圈馬達驅動芯片、快充協議芯片和 電子標簽驅動芯片等 LCD DDIC(QVGA 至 FHD);LCD TDDI(HD);穿戴領域 AMOLED DDIC 等 手機、平板/智能音箱、智能穿戴、快充/移 動電源、智能零售、智慧辦公、智慧醫療 等領域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天德鈺招股書、各公司官網,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財務數據方面,中國內地廠商相比全球龍頭廠商仍有較大差距,具備巨大的提升空間
91、。財務數據方面,中國內地廠商相比全球龍頭廠商仍有較大差距,具備巨大的提升空間。從營收和利潤規模上看,內地廠商與海外龍頭公司還存在較大的量級上的差距,以 2022年為例,聯詠營收為 1099.57 億新臺幣,凈利潤為 279.70 億新臺幣,國內天德鈺營收為 11.98 億元,凈利潤為 1.30 億元,以人民幣折算體量相差 5 倍以上;從盈利能力角度看,海外廠商由于在技術、產品、應用端的領先優勢,毛利率、凈利潤整體較國內廠商更高,具備更強的盈利能力;從研發投入規模來看,海外廠商仍然領先國內廠商。圖表40:部分國內和海外可比公司 2022 年財務數據對比 公司公司 營業收營業收入入 營收增營收增速
92、速 凈利凈利潤潤 凈利潤增凈利潤增速速 毛利率毛利率 凈利率凈利率 研發費研發費用用 研發費用研發費用率率 聯詠(億臺幣)1,099.57 -17.84%279.70 -28.04%46.33%25.15%154.10 14.01%奇景光電(億美元)12.01 -22.35%2.37 -45.76%40.55%19.60%1.76 14.61%天德鈺(億元)11.98 7.40%1.30 -60.59%27.33%10.85%1.50 12.49%新相微(億元)4.27 -5.47%1.08 -29.04%41.07%25.48%0.51 12.01%資料來源:各公司年報、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
93、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顯示面板產業向內地轉移,有望加速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化率提升顯示面板產業向內地轉移,有望加速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化率提升。全球顯示面板行業主要集中于韓國、中國、日本等國家和地區。近年來中國內地顯示產業高速發展,中國內地已發展為全球 TFT-LCD 顯示面板制造中心,并在 AMOLED 面板產業逐步實現對韓國廠商的趕超。根據 CINNO Research 數據,2016 年中國內地顯示面板產能全球占比約為 27%,2021 年該比例提升至 65%,呈現高速發展趨勢。隨著中國新建產線的產能持續釋放,以及未來多座高世代線的建設,預計中國內地顯示面板產能占比將進一步提升,預計 2025 年
94、中國內地顯示面板全球產能占比將達到 76%。盡管中國內地在全球顯示面板行業已有相當的市場占有率,內地顯示驅動芯片市場卻仍主要被中國臺灣、韓國等頭部廠商壟斷,顯示驅動芯片進口依賴程度高。在 2021 年全球顯示面板應用驅動芯片供給中,中國內地廠商的市場份額僅約為 16%。隨著顯示面板公司深度報告 P.2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產業逐步向中國內地轉移以及中國內地面板廠商國產化意識增強,未來顯示驅動芯片國產化替代空間廣闊。圖表41:中國內地顯示面板產能占比及驅動芯片本土化率(%)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2.4 公司產品
95、品類布局全面公司產品品類布局全面,外延外延向向先進顯示芯片賽道先進顯示芯片賽道拓展拓展 公司產品品類豐富,是國內少數能為公司產品品類豐富,是國內少數能為 TFT-LCD、AMOLED 兩種顯示技術提供驅動芯片兩種顯示技術提供驅動芯片且能夠同時提供整合型、分離型兩種驅動方案的企業之一。且能夠同時提供整合型、分離型兩種驅動方案的企業之一。在顯示驅動芯片產品的布局上,公司布局的產品包括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其中,整合型顯示驅動芯片方面,公司已量產了支持多款分辨率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
96、動芯片也已經實現出貨。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方面,公司已量產了多款分辨率的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并正積極進行 4K/8K 分辨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的開發。截至 2021 年 12 月 31 日,公司自主研發的顯示芯片相關產品已超過 160 款,應用領域覆蓋了移動智能終端等中小尺寸顯示設備和電視商顯等大尺寸終端顯示設備等各終端應用領域的全尺寸顯示面板,獲得下游客戶的普遍認可,具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圖表42:公司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布局 產品類型產品類型 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布局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布局 整合型 1.量產了支持多款分辨率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 2.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已實
97、現出貨 分離型 1.量產了多款分辨率的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 2.正積極進行 4K/8K 分辨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的開發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公司的核心產品性能已經能對標國際一線大廠。公司的核心產品性能已經能對標國際一線大廠。公司代表性的核心產品包括 QQVGA、WQVGA、HD 等分辨率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以及 FHD 分辨率的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目前公司核心產品性能與國際一線廠商產品整體性能相當。從產品性能參數看,對于分辨率相同的整合型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公司產品所需的外圍器件數量顯著較少,在 QQVGA 至 HD 區間內均已實現了
98、0D0C,達到業內領先水平,能夠形成較強的成本優勢。相較于主要競爭對手產品,公司顯示驅動芯片接口類型也更加豐富,兼容性較強。同時,公司 QQVGA、WQVGA 分辨率的整合型 TFT-LCD 驅動芯片在幀率方面也具備優異的表現。27%33%39%45%53%65%72%74%76%76%5%10%16%20%23%27%30%0%20%40%60%80%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E 2023E 2024E 2025E 中國內地平板顯示產能占比 中國內地芯片出貨量占比 公司深度報告 P.25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43:公
99、司與可比公司不同分辨整合型顯示驅動芯片性能對比 芯片類型芯片類型 公司公司 產品型號產品型號 分辨率分辨率 接口接口 外圍器件外圍器件 幀頻幀頻 應用領域應用領域 QQVGA 整合型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 新相微 NV3022B 132*162 MCU/RGB/SPI 0D0C 30-128Hz 智能穿戴 矽創電子 ST7735S 132*162 MCU/SPI 0D0C 42-131Hz 智能穿戴 格科微 GC9104 128*160 MCU/SPI 0D0C 18-92Hz 智能穿戴 WQVGA 整合型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 新相微 NV3047E 480*272 RGB 0D
100、0C 39-97Hz 工控顯示 矽創電子 ST7282 480*272 RGB 0D0C 39-97Hz 工控顯示 奕力科技 ILI6485 480*272 RGB 0D0C 39-97Hz 工控顯示 HD 整合型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 新相微 NV3052D-T 720*1280 MIPI 0D3C 50-70Hz 智能手機 新相微 NV3051F 800*1280 MIPI 0D0C 50-70Hz 智能手機 矽創電子 ST7703 800*1280 MIPI 0D0C 50-70Hz 智能手機 奕力科技 ILI9881C 800*1280 MIPI 1D24C 50-70Hz 智能
101、手機 天德鈺 JD9365 800*1280 MIPI 0D13C 50-70Hz 智能手機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圖表44:公司與可比公司不同分辨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性能對比 公司公司 產品型號產品型號 通道數通道數 接口接口 最大驅動電壓最大驅動電壓 應用領域應用領域 新相微 NV2038E 1032/1026/966/960/726/720 Mini-LVDS 13.5V IT 顯示 聯詠科技 NT39759E 1026/966/864/870/804/726/720 Mini-LVDS 13.5V IT 顯示 奇景光電 HX8033-M70-B 1008/96
102、6/960/870/864/726/720 Mini-LVDS 15V IT 顯示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持續保持高水平研發投入,不斷構筑高水平技術優勢。持續保持高水平研發投入,不斷構筑高水平技術優勢。公司持續進行技術開拓創新和產品研發升級,完成從技術到產品的不斷轉化。截至 2022 年 12 月 31 日,公司擁有核心技術 13 項,已取得中國境內授權專利 17 項,其中發明專利 13 項,擁有集成電路布圖登記 57 項。其中,基于圖像壓縮技術、內置電容技術、外置 RAM 的架構設計、減少光罩層數的架構設計、圖像增強技術等核心技術,公司能在保證顯示成像質量的同時通
103、過電路架構優化整體實現減少芯片面積,降低生產成本的效果。在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方面,公司通過設計電荷回收低功耗技術,能夠明顯降低產品功耗。在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方面,公司的 AMOLED 的智能動態補償技術能有效解決由于晶化工藝的局限性以及 AMOLED 本身隨著點亮時間的增加亮度逐漸衰減的特性所帶來的亮度均勻性和殘像問題,提高顯示質量。公司深度報告 P.26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45:公司核心技術及產業化應用情況 序序號號 核心技術名稱核心技術名稱 技術技術來源來源 技術簡介技術簡介 專利情況專利情況 成熟成熟程度程度 對應應用對應應
104、用領域領域 1 圖像壓縮技術 自主研發 該技術利用特有數據分析進行圖像壓縮,能夠節省芯片面積。相對于 DSC、JPEG 等壓縮技術,本技術電路實現簡單,節省芯片面積,能夠降低芯片成本 已獲授權專利4 項,申請中專利1 項 量產 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2 電荷回收低功耗技術 自主研發 該技術利用面板電容對電路充放電,能夠節省負向驅動電路,降低功耗 已獲授權專利3 項,申請中專利1 項 量產 整合型TFT-LCD 3 減少光罩層數的架構設計 自主研發 該技術通過創新的設計方法實現芯片制造中光罩層數的減少,能有效節省光罩成本和縮短芯片制造周期,進而降低制造成本,增強公司產品對市場
105、的供應能力和響應速度 已獲授權專利 1 項,申請中專利 1 項 量產 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4 內置電容技術 自主研發 該技術能夠幫助芯片集成內置電容,無需使用外部電容和二極管等元器件。相對于傳統外置電容和二極管技術,該技術能夠減少模組生產及加工工序及原材料消耗,顯著降低產品的生產成本 申請中專利 1 項 量產 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5 圖像增強技術 自主研發 該技術能夠處理數據圖像以實現圖像增強的效果。該技術的算法實現的效率高,處理圖像時不會發生顏色丟失,且能夠進一步改善圖像的顯示質量,提高色彩的飽和度 已獲授權專利 2 項,申請中專利 1 項 量產
106、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6 TFT-LCD 屏內接口中輔助信道的時鐘數據恢復 自主研發 該技術提出了一種 TFTLCD 屏內接口中輔助信道的時鐘數據恢復電路設計方法,在滿足性能的前提下,校準算法簡潔,電路精簡,鎖定速度快 申請中專利 1 項 送樣 分離型、時序控制 7 外置RAM的架構設計 自主研發 該技術使用外置低成本 DRAM 代替芯片內部 SRAM,可以降低芯片制造的制程要求,從而能夠較大幅度降低芯片開發和制造成本 已獲授權專利 1 項 送樣 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8 8V AMOLED 驅動創新實現方法 自主研發 該技術在 6V 制程上實現了 8V
107、 AMOLED 驅動芯片的制造,大幅降低了芯片開發和制造成本 已獲授權專利 1 項 送樣 整合型AMOLED 9 AMOLED 的智能動態補償技術 自主研發 本技術通過補償方法在系統級或電路級上彌補顯示屏因為工藝和電路原因造成的缺陷,能夠增加顯示器亮度均勻性,提升產品良率,提高顯示質量 已獲授權專利 4 項 量產 整合型AMOLED 10 基于交流耦合的 LVDS 技術數據傳輸的鏈路故障監測技術 自主研發 本技術能夠減少鏈路故障監測過程中制造工藝偏離、溫度變化、電源電壓波動和 LVDS 輸入信號共模電壓變化等因素的影響比,使監測結果具有高的可靠性。同時,相對與基于包絡檢測的技術方案,本技術的檢
108、測速度更已獲授權專利 1 項 量產 時序控制 公司深度報告 P.27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快,可以在十余個 UI(UnitInterval)的時間內完成監測判斷 11 提升電荷泵PMIC(電源管理芯片)效能技術 自主研發 相對于傳統固定倍率技術,本技術利用自適應倍率選擇和電荷平衡原理,能夠提升充放電效率,減少切換時額外電荷損失,提高電荷泵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效能 已獲授權專利 1 項,申請中專利 1 項 送樣 電源管理芯片 12 減少緩沖器失配技術 自主研發 本技術通過 Chopper 和優化關鍵器件尺寸,能夠大幅降低因顯示驅動輸出通道數量眾多導致的緩沖器失配至人眼
109、不能識別的程度,以實現均勻一致的顯示效果-量產 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13 數字Gamma技術 自主研發 本技術通過內置獨立查找表和相應算法實現R,G,B 的 Gamma 獨立可調。允許屏幕廠商根據屏幕特性和個性化需求,調節獲得不同色溫的屏幕-量產 整合型TFT-LCD、整合型AMOLED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募投項目圍繞主營業務募投項目圍繞主營業務進行進行拓展和技術升級,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基。拓展和技術升級,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基?;趯镜膽鹇园l展目標及顯示芯片行業發展趨勢的考量,公司于近期募集資金總額 10.28 億元,扣除新股發行費用后,募
110、集資金凈額 9.17 億元,用于合肥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合肥顯示驅動芯片測試生產線建設項目、上海先進顯示芯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以實現對現有公司顯示芯片主營業務的業務拓展與技術升級。具體而言,本次募集資金投向的主要內容為:具體而言,本次募集資金投向的主要內容為:1)合肥)合肥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本項目具體包括智能終端顯示用、顯示器電視用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與 AMOLED 芯片研發軟硬件平臺建設。其中,智能終端顯示用 AMOLED 驅動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的研發對象包括
111、 HD/FHD/WQHD/UHD 分辨率的手機 AMOLED 驅動芯片;顯示器電視用 AMOLED 驅動芯片的研發及產業化研發對象包括 FHD/WQHD 分辨率大屏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項目同時將建設配套的軟硬件環境,以滿足項目研發和測試需求。2)合肥顯示驅動芯片測試生產線建設項目:)合肥顯示驅動芯片測試生產線建設項目:本項目擬建設全自控的高質量高技術的測試產線,以逐漸減少芯片測試環節的委外加工,實現公司產品的自主測試。本項目的測試產線建設完成后將使公司擁有 Wafer 進料外觀檢驗、CP 晶圓測試、Die 篩選、FT 測試等全方位測試能力。3)上海先進顯示芯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112、)上海先進顯示芯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本項目擬建設先進顯示芯片研發中心,主要用于高像素密度 Mini/MicroLED 驅動芯片、VR/AR 先進顯示驅動芯片的研發,從而實現公司對前瞻性顯示技術的研發布局,打破國外最新一代顯示驅動芯片技術和產品壟斷。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能夠有效豐富公司產品矩陣、增加公司業務規模、提升公司技術實力、為公司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從而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公司在顯示芯片行業的市場地位。公司深度報告 P.28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46:募集資金投資方向(萬元)序序號號 募集資金投資方向募集資金投資方向 實施單位實施單位 投資總額投資總額 擬
113、使用募集資金金擬使用募集資金金額額 1 合肥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研發及產業化項目 合肥宏芯達 49,291.30 49,291.30 2 合肥顯示驅動芯片測試生產線建設項目 合肥宏芯達 25,960.00 25,960.00 3 上海先進顯示芯片研發中心建設項目 新相微 36,651.40 36,651.40 4 補充流動資金-40,000.00 40,000.00 合計-151,902.70 151,902.70 資料來源:公司招股說明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3.顯示屏顯示屏電源管理電源管理芯片芯片:由定制化采購到部分由定制化采購到部分自制自制量產量產,DDIC 協同效應下協同效
114、應下份額有望持續提升份額有望持續提升 電源管理芯片屬于半導體模擬芯片,主要指管理電池與電能的電路,是電子設備中的關鍵器件,主要功能包括電池的充放電管理、監測和保護、電能形態和電壓/電流的轉換(包括 AC/DC 轉換,DC/DC 轉換等形態)等。電源管理芯片應用場景廣泛,涉及工業控制、汽車電子、網絡設備、消費電子、移動通信、智能家電等眾多領域。據 Frost&Sullivan數據,2021 年全球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約 378.7 億美元,2017-2021 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為14.16%。中國電源管理芯片仍將保持增長態勢,2021-2026年增長率將達到7.53%,2026 年市場規模預計為
115、1284.4 億元。圖表47:2017-2026 全球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億美元)圖表48:2017-2026 中國電源管理芯片市場規模(億元)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南芯科技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資料來源:Frost&Sullivan、南芯科技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是電源管理芯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是電源管理芯片的重要細分市場。的重要細分市場。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包括 PMIC、BuckBoost、Level Shift 和 LED Driver 等產品分類。其中,BuckBoost 主要功能是輸出電壓,多用于對補充供電或者作為小尺寸集成顯
116、示驅動芯片的外置電源管理芯片;PMIC 是內部集成有多模塊的多路供電輸出顯示器電源管理芯片,能夠為面板提供各種供電電壓;Level Shift 主要功能是電平轉換,用于控制電壓。公司深度報告 P.29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49: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分類 分類分類 主要功能主要功能 應用場景應用場景 PMIC 提供面板 VCOM(公共電壓)、VGH(Gate打開電壓)、VGL(Gate 關閉電壓)、AVDD 和 AVEE(Source DAC 電壓),部分集成 Power 還可輸出 Gamma 電壓以及 LED Driver 電壓等等,給面板提供各供電電壓 AMO
117、LED 手機、智能手表、筆記本電腦 Notebook、桌上顯示器 Monitor、電視TV 產品 BuckBoost 輸出AVDD和AVEE(Source DAC電壓),給 Source IC 供電/Level Shift 電平轉換,在 GOA 技術面板中用于提供GOA 控制電壓。筆記本電腦 Notebook、桌上顯示器 Monitor、電視TV 產品 LED Driver/筆記本電腦 Notebook 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2021 年,得益于持續擴充的下游應用場景,以及相關終端市場的快速發展,疊加芯片缺貨影響,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獲得了長足發展。
118、根據 CINNO Research 統計數據顯示,預計全球顯示屏電源管理類芯片市場 2022 年整體規模約為 16.3 億美元。其中,中國內地顯示屏電源管理類芯片市場預計 2022 年整體規模為 6.1 億美元,預計 2026 年將達到 8.5 億美元。圖表50:2016-2026 中國內地顯示屏電源管理類芯片需求量(億顆)及市場規模(億美元)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公司招股書、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目前,在全球與中國內地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市場,由起步較早的中國臺灣地區廠商立锜科技、致新科技、聯詠等與歐美模擬芯片巨頭如德州儀器等廠商占據主導地位。隨著近幾年中國內地芯片設計公司
119、的成長,中國內地廠商的市場份額也在快速增長。中國內地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廠商主要分為兩類,一類聚焦于顯示產業,同時具備顯示驅動芯片產品和顯示面板電源管理芯片產品的設計研發能力,代表企業如集創北方、奕斯偉和新相微等。另一類則為專業模擬芯片廠商,專注在混合信號和模擬芯片領域,如矽力杰等。8.9 10.5 11.5 13.4 16.2 16.6 16.3 17.6 18.3 19.2 20.1 2.3 2.8 3.0 3.7 5.0 6.5 6.1 6.9 7.6 7.9 8.5 0.05.010.015.020.025.0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E 3023E 202
120、4E 2025E 2026E需求量(億顆)市場規模(億美元)公司深度報告 P.30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圖表51:2021 年中國大陸面板廠電源管理芯片供應商市場占比(%)資料來源:CINNO Research、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方面,公司已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部分型號產品量產。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方面,公司已通過自主研發實現了部分型號產品量產。由于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和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之間需要互相適配,綜合考慮兩類芯片并形成適配的顯示驅動系統解決方案將更有利于優化整體產品性能、節約空間及成本。目前公司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產品主要系向外定制化采購
121、成品并對外銷售。除此之外,公司還通過自主研發實現部分型號產品量產。2022 年,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營收 0.21 億元,占整個公司營業收入的 4.80%,其中自制產品營收占比 1.79%,收入規模及占比仍然較小。但目前公司時序控制芯片(TCON)研發也已進入流片階段,隨著公司在分離型顯示芯片產品的完善布局,后續公司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將與顯示驅動芯片、時序控制芯片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營收規模有望持續提升。4.盈利預測盈利預測 公司主營業務聚焦于顯示芯片的研發、設計及銷售。主要產品為整合型顯示芯片、分離型顯示芯片兩大類。公司產品品類齊全,是中國內地少數能為 TFT-LCD、AMOLED 兩種顯示技
122、術提供驅動芯片且能夠同時提供整合型、分離型兩種驅動方案的企業之一,核心產品性能與國際一線廠商產品整體性能相當。1)整合型顯示芯片:公司整合型顯示芯片主要適用于中小尺寸顯示面板,應用領域包括智能穿戴、手機、工控顯示等。目前公司的整合型顯示芯片以 TFT-LCD 顯示驅動芯片為主。同時,公司為中國內地少數擁有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設計能力的廠商之一,已于 2020 年成功量產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產品,未來將受益于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整體整合型顯示芯片仍具備較好的成長性。預計 2023-2025 年收入增速分別為 15%/25%/20%。毛
123、利率方面,綜合考慮公司整合型顯示驅動芯片 AMOLED 占比逐漸提升,疊加市場供需關系趨于正常,以及上游晶圓廠代工成本下降,我們預計公司該部分毛利率將有所提升,預計 2023-2025 年公司整合型顯示芯片毛利率分別為 32%/38%/38%。2)分離型顯示芯片:公司分離型顯示芯片目前包括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和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皆為分離型顯示驅動解決方案的構成部分,主要應用于大尺寸 TFT-LCD 顯示面板。顯示驅動芯片方面,公司已量產了多款分辨率的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并正積極進行 4K/8K 分辨率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的開發;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方面,公司從原來的定制化外購形式到目前實現部分自制
124、量產,預計后續自制比例將持續提升;同時,公司 TCON 芯片目前處于流片階段,后續隨著 TCON 芯片逐步量產,將有望與顯示驅動芯21.10%20.60%16.60%12.20%6.30%6.20%5.60%2.50%2.50%2.10%4.30%集創北方 立锜科技 聯詠科技 致新科技 新相微 矽力杰 智安 奕斯偉 微源 德州儀器 其他 公司深度報告 P.31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片、顯示屏電源管理芯片作為套件形式對外銷售,形成良好的協同效應,產品競爭力和附加值逐步提升。我們預計公司分離型顯示芯片 2023-2025 年收入增速分別為477.29%/117.86%
125、/75.37%,毛利率分別為 25.44%/33.78%/34.31%。3)費用端:隨著公司業務規模的持續擴張,我們預計公司費用開支整體將逐年加大,同時為保持技術研發和核心技術的競爭優勢,各項費用中研發費用和管理費用預計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但隨著公司經營規模逐年擴大,規模效應不斷凸顯,公司期間費用率預計將有所下降。我們預計公司 2023-2025 年銷售費用率分別為 2.15%/2.41%/2.18%,管理費用率分別為 4.10%/3.71%/3.30%,研發費用率分別為 10.00%/10.13%/9.76%,財務費用率分別為-2.33%/-2.05%/-2.72%。圖表52:公司分業務營收
126、及毛利率預測 2021 2022 2023E 2024E 2025E 營業總收入(百萬元)451.70 427.00 623.12 932.21 1317.81 YoY 106.48%-5.47%45.93%49.60%41.36%毛利率 67.71%41.35%30.26%36.37%36.23%整合型顯示芯片 收入 398.27 398.40 458.01 572.51 687.02 YOY 130.24%0.03%15.00%25.00%20.00%毛利率 68.85%39.87%32.00%38.00%38.00%分離型顯示芯片 收入 53.42 28.60 165.11 359.70
127、 630.79 YOY 30.52%-46.46%477.29%117.86%75.37%毛利率 59.17%61.96%25.44%33.78%34.31%資料來源:公司招股書、同花順 iFIND,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我們看好公司在國內顯示芯片領域的核心競爭力及產業鏈地位,公司產品品類齊全,為中國內地少數能為 TFT-LCD、AMOLED 兩種顯示技術提供驅動芯片且能夠同時提供整合型、分離型兩種驅動方案的企業之一,核心產品性能與國際一線廠商產品整體性能相當。短期來看,隨著下游庫存去化回歸正常,疊加下半年迎來傳統消費電子旺季,需求逐步復蘇,公司有望充分受益,經營情況有望逐季改善;長期來看,
128、隨著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持續擴容、整合型 AMOLED 顯示驅動芯片市場滲透率不斷提高、AR/VR 等新興應用領域的發展加速 Mini/Micro-LED 等新型顯示應用落地,疊加 DDIC 國產化機遇,全面的產品布局將有望助力公司業績再造新臺階。預計公司 2023-2025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0.92 億元、1.81 億元、2.76 億元,當前股價對應 PE 分別為 75X、38X、25X,給與“買入”評級。5.風險提示風險提示產品研發失敗風險:產品研發失敗風險:公司需要結合顯示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確定新顯示芯片產品的研發方向,并在研發過程中持續進行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投入。但由于顯示技術的
129、產業化和市場化始終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如果公司在研發方向上未能正確作出判斷,在研發過程中關鍵顯示驅動技術未能突破、芯片性能指標未達預期,或者研發出的產品未能得到下游面板廠商、模組廠商或終端廠商的認可,公司將面臨研發失敗的風險,前期的研發投入將難以收回,且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公司需要結合顯示技術發展和市場需求,確定新顯示芯片產品的研發方向,并在研發過程中持續進行大量的資金和人員投入。但由于顯示技術的產業化和市場化始終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未來如果公司在研發方向上未能正確作出判斷,在研發過程中關鍵顯示驅動技術未能突破、芯片性能指標未達預期,或者研發出的產品未能得到下游面板廠商、模
130、組廠商或終端廠商的認可,公司將面臨研發失敗的風險,前期的研發投入將難以收回,且可能對公司未來業績增長產生不利影響。匯率波動風險:匯率波動風險:公司的主要經營位于境內地區,境內主體的主要業務以人民幣結算,子公司新相香港的主要業務以美元進行結算。公司已確認的外幣資產和負債及未來的外幣公司的主要經營位于境內地區,境內主體的主要業務以人民幣結算,子公司新相香港的主要業務以美元進行結算。公司已確認的外幣資產和負債及未來的外幣公司深度報告 P.32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交易(計價貨幣主要為美元)存在匯率風險。由于匯率受國內外政治、經濟環境等眾多因素的影響,若未來人民幣對美元匯
131、率短期內呈現較大波動,公司將面臨匯率波動而承擔匯兌損失的風險。支付產能保證金引起的流動性風險:支付產能保證金引起的流動性風險:為保障產能供應的穩定性,公司向主要晶圓供應商晶合集成預付 2022 年至 2026 年合計 21,798.99 萬元產能保證金以獲得后續產能保證,公司可能將面臨因支付產能保證金而導致流動資金被占用風險或資產面臨進一步減值的風險。而且如果出現市場需求持續大幅回落、下游市場出現持續大幅砍單等極端不利情形,可能導致公司違背相關的產能保證金協議條款,使得公司面臨違約風險進而導致保證金被劃扣的風險。為保障產能供應的穩定性,公司向主要晶圓供應商晶合集成預付 2022 年至 2026
132、 年合計 21,798.99 萬元產能保證金以獲得后續產能保證,公司可能將面臨因支付產能保證金而導致流動資金被占用風險或資產面臨進一步減值的風險。而且如果出現市場需求持續大幅回落、下游市場出現持續大幅砍單等極端不利情形,可能導致公司違背相關的產能保證金協議條款,使得公司面臨違約風險進而導致保證金被劃扣的風險。市場競爭風險:市場競爭風險:目前,全球顯示芯片市場呈現出高度集中的態勢。與聯詠科技、奇景光電、Magnachip 等國際頭部大型廠商相比,公司在整體規模、主要客戶知名度、資金實力、海外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整合型顯示芯片的各應用領域中,公司在 TFT-LCD 智能穿戴、功能手機等
133、市場空間較小的細分市場的占有率較高,而在 TFT-LCD 智能手機、AMOLED 智能手機等市場空間較大的領域占有率較??;在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下游的電視及商顯、平板電腦、IT 顯示等領域中,公司市占率均較低。若公司未來不能在智能手機、電視及商顯等規模更大的市場提高競爭力、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則可能未來收入增長方面有所限制。目前,全球顯示芯片市場呈現出高度集中的態勢。與聯詠科技、奇景光電、Magnachip 等國際頭部大型廠商相比,公司在整體規模、主要客戶知名度、資金實力、海外渠道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在整合型顯示芯片的各應用領域中,公司在 TFT-LCD 智能穿戴、功能手機等市場空間較小的
134、細分市場的占有率較高,而在 TFT-LCD 智能手機、AMOLED 智能手機等市場空間較大的領域占有率較??;在分離型顯示驅動芯片下游的電視及商顯、平板電腦、IT 顯示等領域中,公司市占率均較低。若公司未來不能在智能手機、電視及商顯等規模更大的市場提高競爭力、獲得更高的市場份額,則可能未來收入增長方面有所限制。供應商產能供應不足的風險:供應商產能供應不足的風險:2020 年四季度起,受宏觀環境、自然等因素影響,國內外半導體產業鏈上游部分晶圓廠等供應商開工率持續處于低位,導致晶圓及各類芯片產品出現供應緊張。在部分晶圓等產能供應緊缺的情況下,公司采購晶圓等原材料的價格亦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如未來上游
135、產能供應持續趨緊,將可能導致公司采購成本進一步上升,對公司晶圓原材料及芯片產品備貨、生產等造成不利影響。2020 年四季度起,受宏觀環境、自然等因素影響,國內外半導體產業鏈上游部分晶圓廠等供應商開工率持續處于低位,導致晶圓及各類芯片產品出現供應緊張。在部分晶圓等產能供應緊缺的情況下,公司采購晶圓等原材料的價格亦出現一定幅度的上漲。如未來上游產能供應持續趨緊,將可能導致公司采購成本進一步上升,對公司晶圓原材料及芯片產品備貨、生產等造成不利影響。公司深度報告 P.33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財務報表和主要財務比率財務報表和主要財務比率 資產負債表(資產負債表(百萬元)利
136、潤表(利潤表(百萬元)會計年度會計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會計年度會計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流動資產流動資產 449.60 558.10 754.76 1069.26 1473.70 營業收入營業收入 451.70 427.00 623.12 932.21 1317.81 現金 309.99 213.25 311.20 465.56 658.14 營業成本 145.86 250.44 434.55 593.15 840.30 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 54.58 71.11 112.31 162.10 225.81
137、 營業稅金及附加 3.98 2.02 0.93 3.26 3.95 其他應收款 0.70 0.73 1.36 1.77 2.65 銷售費用 14.70 14.55 13.40 22.47 28.73 預付賬款 4.56 7.80 10.23 16.75 21.40 管理費用 43.73 20.75 25.55 34.58 43.49 存貨 60.25 189.07 243.53 346.96 489.57 研發費用 55.19 51.27 62.31 94.43 128.62 其他流動資產 19.53 76.13 76.13 76.13 76.13 財務費用-7.42-11.88-14.54-
138、19.09-35.90 非流動資產非流動資產 201.66 182.36 182.07 183.19 184.30 資產和信用減值損失-17.57 4.07-2.85-5.36-5.42 長期股權投資 0.00 0.00 0.00 0.00 0.00 其他收益 2.36 14.08 5.36 5.93 6.93 固定資產 2.61 2.58 2.17 3.17 4.14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0.00 3.87 0.00 0.00 0.00 無形資產 0.01 0.00 0.00 0.00-0.02 投資凈收益 0.18 0.11 0.17 0.19 0.16 其他非流動資產 199.03 179
139、.78 179.89 180.03 180.18 資產處置收益 0.00 0.00 0.00 0.00 0.00 資產總計資產總計 651.26 740.46 936.82 1252.46 1658.00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 180.63 121.98 103.60 204.17 310.30 流動負債流動負債 94.55 84.45 188.51 322.34 451.86 營業外收入 0.01 0.00 0.00 0.00 0.00 短期借款 0.00 20.02 22.87 186.86 171.65 營業外支出 0.13 0.02 0.10 0.08 0.08 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 66.
140、33 47.72 150.16 119.94 262.71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 180.51 121.96 103.51 204.09 310.22 其他流動負債 28.22 16.71 15.48 15.54 17.50 所得稅 27.81 13.68 11.61 22.89 34.80 非流動負債非流動負債 2.40 0.70 0.70 0.70 0.70 凈利潤凈利潤 152.70 108.28 91.90 181.19 275.42 長期借款 0.00 0.00 0.00 0.00 0.00 少數股東損益 0.01-0.09-0.02-0.04-0.08 其他非流動負債 2.40 0.7
141、0 0.70 0.70 0.70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歸屬母公司凈利潤 152.70 108.36 91.91 181.24 275.50 負債合計負債合計 96.95 85.15 189.21 323.04 452.56 EBITDA 173.32 118.25 97.69 199.73 305.51 少數股東權益 6.31 6.22 6.20 6.16 6.08 EPS(元/股)0.33 0.24 0.20 0.39 0.60 股本 367.62 367.62 367.62 367.62 367.62 資本公積 102.44 105.76 105.76 105.76 105.76 主要財務比率
142、主要財務比率 留存收益 79.57 173.92 265.82 447.01 722.44 會計年度會計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歸屬母公司股東權益 548.00 649.09 741.41 923.25 1199.36 成長能力成長能力 負債和股東權益負債和股東權益 651.26 740.46 936.82 1252.46 1658.00 營業收入(%)52.32-5.47 45.93 49.60 41.36 營業利潤(%)1334.56-32.47-15.06 97.07 51.98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500.88-29.03-15.18 97.
143、18 52.01 獲利能力獲利能力 毛利率(%)67.71 41.35 30.26 36.37 36.24 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百萬元)凈利率(%)33.81 25.36 14.75 19.44 20.90 會計年度會計年度 2021A 2022A 2023E 2024E 2025E ROE(%)27.55 16.52 12.30 19.52 22.88 經營活動現金流經營活動現金流 -47.77-69.05 83.30-26.84 174.11 ROIC(%)26.42 15.34 11.27 15.91 19.72 凈利潤 152.70 108.28 91.90 181.19 275.
144、42 償債能力償債能力 折舊攤銷 1.14 2.23 0.75 0.94 1.28 資產負債率(%)14.89 11.50 20.20 25.79 27.30 財務費用-7.42-11.88-14.54-19.09-35.90 凈負債比率(%)-55.34-29.11-38.59-30.02-40.41 投資損失-0.18-0.11-0.17-0.19-0.16 流動比率 4.76 6.61 4.00 3.32 3.26 營運資金變動-256.84-177.90 2.52-195.05-71.95 速動比率 3.86 3.78 2.43 2.06 2.04 其他經營現金流 62.82 10.3
145、3 2.85 5.36 5.42 營運能力營運能力 投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 -7.66-30.90-0.28-1.87-2.23 總資產周轉率 1.04 0.61 0.74 0.85 0.91 資本支出 7.84 1.15 0.45 2.07 2.39 應收賬款周轉率 8.32 7.46 0.00 0.00 0.00 長期投資 0.00-30.00 0.00 0.00 0.00 應付賬款周轉率 1.95 4.39 18.21 0.00 0.00 其他投資現金流 0.18 0.25 0.17 0.19 0.16 每股指標(元)每股指標(元)籌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 267.77-1.5
146、4 12.07 19.09 35.90 每股收益(最新攤?。?.33 0.24 0.20 0.39 0.60 短期借款-10.01 20.02 2.85 163.99-15.21 每股經營現金流(最新攤?。?0.10-0.15 0.18-0.06 0.38 長期借款 0.00 0.00 0.00 0.00 0.00 每股凈資產(最新攤?。?.19 1.41 1.61 2.01 2.61 普通股增加 359.37 0.00 0.00 0.00 0.00 估值比率估值比率 資本公積增加-16.22 3.32 0.00 0.00 0.00 P/E 45.17 63.65 75.04 38.06 25
147、.04 其他籌資現金流-65.37-24.88 9.22-144.90 51.11 P/B 12.59 10.63 9.31 7.48 5.76 現金凈增加額現金凈增加額 211.68-96.73 95.09-9.62 207.78 EV/EBITDA 30.10 44.82 53.25 26.09 16.38 資料來源: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公司深度報告 P.34 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請仔細閱讀本報告末頁聲明 免責聲明 免責聲明 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證券)具備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由長城證券向專業投資者客戶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
148、投資者客戶(以下統稱客戶)提供,除非另有說長城證券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城證券)具備中國證監會批準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本報告由長城證券向專業投資者客戶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投資者客戶(以下統稱客戶)提供,除非另有說為訴訟、仲裁、傳媒及任何單位或個人引用的證明或依據,不得用于未經允許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長城證券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本報告是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并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
149、向他人作出邀請。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長城證券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參與、投資或持有本報告涉及的證券或進行證券交易,或向本報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服務或業務支持。長城證券可能與本報告涉及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關系,并無需事先或在獲得業務關系后通知客戶。長城證券版權所有并保留一切權利。為訴訟、仲裁、傳媒及任何單位或個人引用的證明或依據,不得用于未經允許的其它任何用途。如引用、刊發,需注明出處為長城證券研究院,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
150、修改。本報告是基于本公司認為可靠的已公開信息,但本公司不保證信息的準確性或完整性。本報告所載的資料、工具、意見及推測只提供給客戶作參考之用,并非作為或被視為出售或購買證券或其他投資標的的邀請或向他人作出邀請。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并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本公司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長城證券在法律允許的情況下可參與、投資或持有本報告涉及的證券或進行證券交易,或向本報告涉及的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包括投資銀行業務在內的服務或業務支持。長城證券可能與本報告涉及的公司之間存在業務關系,并無需事先或在獲得業務關系后通知客戶。長城證
151、券版權所有并保留一切權利。特別聲明 特別聲明 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已于 2017 年 7 月 1 日 起正式實施。因本研究報告涉及股票相關內容,僅面向長城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投資者。若您并非上述類型的投資者,請取消閱讀,請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信息。因此受限于訪問權限的設置,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與配合。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已于 2017 年 7 月 1 日 起正式實施。因本研究報告涉及股票相關內容,僅面向長
152、城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及風險承受能力為穩健型、積極型、激進型的普通投資者。若您并非上述類型的投資者,請取消閱讀,請勿收藏、接收或使用本研究報告中的任何信息。因此受限于訪問權限的設置,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見諒!感謝您給予的理解與配合。分析師聲明 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執業過程中恪守獨立誠信、勤勉盡職、謹慎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接收到任何形式的報酬。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本人具有中國證券業協
153、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在執業過程中恪守獨立誠信、勤勉盡職、謹慎客觀、公平公正的原則,獨立、客觀地出具本報告。本報告反映了本人的研究觀點,不曾因,不因,也將不會因本報告中的具體推薦意見或觀點而直接或間接接收到任何形式的報酬。投資評級說明 投資評級說明 公司評級公司評級 行業評級行業評級 買入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漲幅 15%以上 強于大市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整體表現戰勝市場 增持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漲幅介于 5%15%之間 中性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整體表現與市場同步 持有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漲幅介于-5%
154、5%之間 弱于大市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行業整體表現弱于市場 賣出 預期未來 6 個月內股價相對行業指數跌幅 5%以上 行業指中信一級行業,市場指滬深 300 指數 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長城證券產業金融研究院 北京北京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直門外大街 112 號陽光大廈 8 層 郵編:100044 傳真:86-10-88366686 深圳深圳 地址:深圳市福田區福田街道金田路?2026 號能源大廈南塔樓?16 層 郵編:518033 傳真:86-755-83516207 上海上海 地址:上海市浦東新區世博館路?200 號?A 座?8 層 郵編:200126 傳真:021-318296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