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2023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3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2023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38頁).pdf(3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2023目錄前言188111231331416192227212526(1)凝聚共促發展的國際共識(2)推動加大國際發展的資源投入(3)打造八大重點領域的合作平臺 1.減貧 2.糧食安全 3.抗疫和疫苗 4.發展籌資 5.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 6.工業化 7.數字經濟 8.數字時代互聯互通(4)促進發展知識分享和能力建設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展望:推動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再出發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 2023010203101前言2020 年以來,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影響,給人類社會帶來深刻變化,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全球發展又一次站在歷史的十字路口。一方面,
2、世界經濟發展低迷、南北鴻溝繼續拉大、地緣政治危機突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落實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以下簡稱 2030 年議程)面臨嚴峻挑戰;另一方面,各國人民對和平發展的期盼更加殷切,對公平正義的呼聲更加強烈,對合作共贏的追求更加堅定。2021 年 9 月,習近平主席在第 76 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堅持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普惠包容、創新驅動、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行動導向等理念與原則,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字時代互聯互通等八大領域合作。倡議聚焦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以加快落實 20
3、30 年議程為目標,致力于推動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倡議面向全球開放,歡迎各方共同參與。2022 年 6 月,中國成功舉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具有廣泛代表性的 18 個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領導人相聚云端,共商全球發2展大計。習近平主席在對話會上進一步提出共創普惠平衡、協調包容、合作共贏、共同繁榮的發展格局,就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宣布了一系列務實舉措,為倡議推進指明方向,標志著倡議進入務實合作新階段。一年多來,全球發展倡議得到國際社會廣泛響應,取得積極進展和多項早期收獲。倡議理念內涵不斷豐富,落實機制不斷健全,推進路徑更加清晰,務實合作逐步落地,有效推動國際社會重新聚焦發展問題,加強國際發展合作,共同
4、破解發展難題,為加快落實 2030 年議程注入了新的動力。理念內涵不斷豐富。全球發展倡議是中國政府提出的、面向全世界開放的重要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倡議秉持開放透明包容原則,廣泛吸收各方意見建議,圍繞加快落實2030 年議程,與時俱進完善合作理念和方案。2021 年 9 月,中方在聯合國散發倡議概念文件,提出八個堅持的核心理念和八大重點合作領域。2022 年 5 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高級別視頻會議與會各方一致支持倡議八大領域總體合作方向,強調倡議作為 2030 年議程加速器,將在充分協商基礎上根據發展形勢變化適時調整合作內容,認為發展是保護和促進人權的前提,推進倡議要特別關注性別平等,滿
5、足老人、兒童、青年、殘疾人等特殊群體發展需求,增強發展的平衡性、協調性、包容性,不讓任何一國、任何一人掉隊。2022 年 6 月,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發布主席聲明,進一步闡釋了落實倡議的核心理念和原則,充實細化了倡議八個重點領域合作方向和切入點,宣布了中方同各方一道落實倡議的 32 項務實舉措,豐富完善了倡議理念和行動架構。落實機制不斷健全。2022 年 1 月,中國在聯合國發起成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簡稱“之友小組”)?!爸研〗M”是共商、共建、共享倡議合作的重要平臺,是倡議合作機制建設的重要一步。截至目前,“之友小組”有近 70 個國家加入,并舉辦了高級別視頻會議、部長級會議等活動,就
6、深化倡議務實合作、加快落實 2030 年議程、推進小組機制建設、加強同聯合國發展系統合作對接等問題深入交流,達成廣泛共識?!爸研〗M”倡議成立由聯合國發展機構負責人和相關領域專家組成的倡議推進工作組,將成為加強聯合國發展機構同“之友小組”政策對話和戰略對接,推進倡議合作的又一機制平臺。2022 年 9 月,中國設立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并公布首批項目清單。2022 年 11月,全球發展促進中心揭牌。2023 年 1 月,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成立,30 多個國家和區域組織對口部門正式加入,為發展合作理念交流、規劃對接、資源統籌等提供平臺和支持。全球發展知識網絡構建邁出重要步伐,中國東盟發展知識網絡開
7、展了多項聯合研究和交流活動,中方還將與更多伙伴一道,以區域網絡和專題網絡為支撐,推進治國理政經驗交流,促進互學互鑒。同時,各重點5 月 9 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高級別視頻會議在紐約聯合國總部舉行。包括小組成員在內的60多個國家150多位代表參會并展開互動對話。會議形成主席小結,全面梳理會上討論情況和成員共識,為之友小組未來工作提供指導。2022.12022.5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成立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高級別視頻會議全球發展倡議落實機制不斷健全1 月 20 日,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團在紐約舉行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啟動會議,標志著小組正式成立。20 多家聯合國機構負責人與會并發言。來自 100
8、 多個國家的代表,包括 80 多國的大使參會。3合作領域下也建立了相關的全球或區域性合作機制平臺。推進路徑更加清晰。2022 年 9 月舉行的“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明確了倡議推進的路徑,即“圍繞中心、項目引領、各方參與、加大投入、全面推進、突出重點”,為落實倡議繪制了清晰的路徑圖?!皣@中心”即堅持發展優先,緊扣落實 2030 年議程這個中心任務深化合作;“項目引領”即堅持行動導向,以具體項目推進政策對話、經驗分享、能力建設及各領域務實合作;“各方參與”即以聯合國發展機構為重要合作伙伴,以“之友小組”國家為主體,打造合作樣本,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其他國家和機構參與;“加大投入”即用好“全
9、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同時匯聚發展資源,鼓勵各方在感興41 月 11 日,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成立大會暨首次司局級對話會成功舉行。來自 66 個國家、3 個區域組織、24 個國際組織及 3 個國外基金會等共 96 家外方代表以網絡正式成員或觀察員身份出席。網絡將為倡議落實提供平臺和支持。2022.112023.1全球發展促進中心揭牌全球發展促進中心網絡成立11 月 12 日,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全球發展促進中心正式揭牌。這是中方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深化國際發展合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將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打造統籌資源、協調行動、匯集眾智、宣介理念的平臺。趣的領域帶資參與合
10、作項目;“全面推進”即通過加強倡議各領域合作,全面服務 2030年議程所有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突出重點”即在全面推進的同時,聚焦當前緊迫挑戰,共同應對糧食安全、減貧、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紊亂等突出問題。務實合作逐步落地。倡議提出一年多來,中國政府聯合各方合作伙伴,持續深化倡議八大重點領域務實合作,取得積極成果。2022 年 6 月發布的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中的 32 項務實舉措已有一半實施完成或取得早期成果。2022 年 9 月“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期間發布的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首批 50 個務實合作項目清單,涉及減貧、糧食安全、工業化等多個領域,其中 10 多個項目已經實施
11、完畢,剩余項目正積極推進。目前,項目庫務實合作項目總數已突破 100 個,近2022.9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9 月 20 日,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在紐約舉行。會議回顧了倡議提出以來,特別是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以來取得的積極進展,就深化倡議各領域務實合作、加快落實2030 年議程、推進“之友小組”機制化安排、加強同聯合國發展系統合作對接等進行深入交流,謀劃倡議推進的下步路徑,達成廣泛共識。會議發布了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首批項目。5在全面推進的同時,聚焦當前緊迫挑戰,共同應對糧食安 全、減 貧、能源安全、產業鏈供應鏈紊亂等突出問題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全球發展倡議落實全球發展倡
12、議路徑圖項目引領堅持行動導向,以具體項目推進政策對話、經驗分享、能力建設及各領域務實合作以聯合國發展機構為重要合作伙伴,以“之友小組”國家為主體,打造合作樣本,發揮示范作用,以點帶面帶動其他國家和機構參與通 過 加 強 倡議 各 領 域 合作,全面服務2030 年 議 程所 有 17 項 可持續發展目標落實用好“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 展 基 金”,同時匯聚發展資 源,鼓 勵 各方在感興趣的領域帶資參與合作項目圍繞中心堅 持 發 展 優先,緊扣落實2030 年 議 程這個中心任務深化合作40 個發展中國家正從中受益。同時,過去一年中國政府立項安排 1000 期人力資源開
13、發合作項目,已提供 2 萬個培訓名額,基本覆蓋全部“之友小組”國家。本報告旨在全面梳理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以來各方面的主要舉措和進展,并對加強倡議合作、更好更快推進落實 2030 年議程提出建議。突出重點全面推進加大投入各方參與序號落實進展成果成立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成立全球發展促進中心成立全球減貧與發展伙伴聯盟建立國際疫苗創新與研發合作聯盟成立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設立全球發展知識網絡探索建立國際能源變革聯盟建立全球森林可持續管理網絡舉辦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發起農耕文明保護倡議舉辦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舉辦全球發展倡議數字合作論壇、2022 全球數字經濟大會舉辦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發
14、起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提升倡議舉辦世界青年發展論壇開展發展經驗交流系列對話,助力提升發展中國家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推動建立藍色伙伴關系,舉辦系列活動推動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建設舉辦全球共享發展行動論壇舉辦國際能源變革論壇共同倡導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舉辦全球發展國際論壇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已完成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執行中執行中執行中7.17.221.123242529.1316.1172030.316.229.232.2已成立已成立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執行中執行中230.111021.2
15、32.116.319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清單 32 項務實舉措落實情況平臺建設伙伴關系67正式啟動總額 5000 萬美元的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并在30 億美元基礎上增資 10 億美元充分利用有關基金,同聯合國發展機構在發展中國家開展務實項目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支持開展全球發展倡議合作同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發起“促進糧食生產專項行動”實施“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推動共建全球地球化學基準網繼續對發展中國家實施“光明行”、“愛心行”等“小而美”義診活動,開展中非對口醫院合作機制建設開展“智
16、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合作建立項目庫支持聯合國亞太經社會開展公共交通電氣化轉型和智慧城市創新實驗室項目發布全球發展報告開展可持續發展衛星星座計劃,研制并分享可持續發展目標監測數據及信息已完成已有早期成果已有早期成果已有早期成果已有早期成果已有早期成果執行中已完成已有早期成果945221868112730.2263128已完成已完成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13141215序號落實進展成果資金支持能力建設項目合作知識分享通過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業合作示范中心,面向太平洋島國開展糧食生產、生態農業等領域培訓,提升糧食安全保障能力同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共同實施“發展中國家青年跨境電商扶貧和可持續發展
17、能力建設研修項目”為廣大發展中國家提供 10 萬研修研討名額,支持發展中國家疫后經濟社會與發展開展“發展中國家信息通訊技術能力建設計劃”已成立已有早期成果取得積極進展取得積極進展802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一年多來,全球發展倡議凝聚了共促發展的國際共識,推動國際社會對發展問題“再聚焦”,對 2030 年議程“再承諾”,有效動員國際社會加大發展資源投入,打造了八大全球發展倡議提出后,得到國際社會廣泛積極響應,100 多個國家和多個國際組織支持倡議。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 30 周年紀念峰會聯合聲明中國太平洋島國外長會聯合聲明中國拉共體論壇第三屆部長會議宣言中非合作論壇第八屆部重點領域合作平臺,促進了
18、發展知識分享和能力建設,充分發揮了落實 2030 年議程加速器的作用,有力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重回正軌。長級會議達喀爾宣言中國同中亞五國領導人關于建交 30 周年的聯合聲明中國中亞峰會西安宣言等歡迎并認同全球發展倡議,認為倡議將為落實 2030 年議程提供新機遇。2022 年 6 月,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與會領導人圍繞“構建新時代全球發展伙伴關(1)凝聚共促發展的國際共識9系,攜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的會議主題,討論共同關心的全球發展問題,并達成廣泛共識,強調“將發展問題置于國際合作議程的核心位置,致力于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積極回應各國人民對加強國際發展合作、實現共
19、同可持續發展的呼聲”,并表示“愿就加快落實 2030 年議程,實現共同可持續發展加強合作”。全球發展倡議推動了對全球發展的再聚焦。倡議針對人類發展水平持續下降、人類發展成就嚴重消解的嚴峻形勢,呼吁各國將發展置于國際議程的中心位置,打造人人重視發展、各國共謀合作的政治共識。巴基斯坦總理夏巴茲認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將發展置于優先位置,回應了國際社會對民生發展的關切,為各國和諧共存、共謀發展提供了現實路徑。老撾副總理兼外長沙倫賽表示:“全球發展倡議的核心理念包括發展優先、以人民為中心、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這些都契合當前人類面臨的核心問題?!惫虐屯忾L羅德里格斯指出,全球發展倡議將
20、可持續發展和國際合作放在多邊體系優先事項的中心位置,具有重要意義。圭亞那前總統拉莫塔認為:“全球發展倡議植根于這樣一種信念全球性問題不能通過競爭或沖突來解決,而是可以通過合作與和平共處來解決。倡議理應得到所有進步和民主力量的支持,它是目前確保人類和平與繁榮的最現實方案?!卑<扒翱偫砩忱蛑赋觯骸叭虬l展倡議為全球發展提供了一張路線圖,提出了核心理念和重點領域。它不僅是關于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不只是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實際上提供的是持續地實現全球發展的路線圖?!比虬l展倡議推動了對 2030 年議程的再承諾。全球發展倡議直面人類發展的現實困境,呼吁構建新時代全球發展伙伴關系,為解決全球性問題、實
21、現可持續發展目標提供了可行路徑和強勁動力。泰國副總理兼外長敦表示,中方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旨在建立發展的全球共同體,也為加速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議程提供了絕佳機會。泰方愿與中國一道,通過多邊合作機制,維護地區和平穩定,促進廣大發展中國家交流合作,探尋適合自身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塞爾維亞第一副總理兼外長達契奇指出,全球發展倡議同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高度契合,有助于實現全球長遠發展。斯洛文尼亞前總統圖爾克表示:“倡議得到眾多國家響應,有助于推動落實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甭摵蠂貢L古特雷斯表示:“習主席提出這一倡議旨在重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球行動倡議將為應對共同挑戰
22、,加速實現包容、可持續未來作出重要貢獻。為了今世后代的福祉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要攜起手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重回正軌?!甭摵蠂_發計劃署署長施泰納指出,各國亟需增進政治承諾,增加發展籌資,加強國際協作,以切實兌現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堅持可持續發展目標原則和國際最10佳實踐,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能夠促進各國團結合作,重振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聯合國工發組織總干事穆勒表示,全球發展倡議與工發組織促進成員國包容和可持續工業發展的目標高度契合。工發組織支持倡議并愿就此同中國深化合作。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總干事奧佳博表示,為了重振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全球范圍的行動,我們需要全球發
23、展倡議這樣的大規模合作。2022 年7 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在第 76屆聯合國大會高級別特別會議上,代表“之友小組”成員國作共同發言,表示將全力以赴,同各國合作落實 2030 年議程,確保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全球發展倡議有力回應了全球性挑戰和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發展需求。多米尼克總理斯凱里特認為:“全球發展倡議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支持機制,將為多米尼克人民創造大量機遇。倡議重視合作與伙伴關系,關注許多國家面臨的發展難題,尤其是極端貧困、食品安全、疫苗獲取和氣候變化等?!睎|帝汶外長阿達爾吉薩認為,全球發展倡議回應了廣大發展中國家發展需求,有助于各國發揮自身優勢,凝聚力量落實聯合國
24、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阿拉伯國家聯盟秘書長蓋特表示,中方提出全球發展倡議,有助于各方以合作應對發展挑戰。有效落實該倡議,重點推進減貧、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工業化、數字經濟、數字時代互聯互通等領域合作,對于發展中國家戰勝困難、實現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聯合國前副秘書長南威哲表示,中國提出的全球發展倡議有助于解決糧食安全、新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習主席提出這一倡議旨在重振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球行動倡議將為應對共同挑戰,加速實現包容、可持續未來作出重要貢獻。為了今世后代的福祉和人類賴以生存的地球,我們要攜起手來,推動可持續發展目標重回正軌?!?1冠疫情、發展融資
25、、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等緊迫的全球性問題。2022 年 7 月,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張軍大使代表“之友小組”在第76 屆聯合國大會高級別特別會議上作共同發言時指出,全球糧食危機等多重挑戰嚴重削弱發展中國家特別是小島嶼發展中國家、最不發達國家、內陸發展中國家和非洲國家的應對能力,呼吁國際社會采取共同行動,攜手應對短期糧食危機,并加強全球糧農領域長期合作。展中國家實際需要,開展十余個項目合作,推動 60 多個國家在減貧、糧食安全、疫后復蘇、綠色轉型、數字技術等領域發展和能力建設。2021 年 12 月,中國啟動總額為 5000 萬美元的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為推動減貧、糧食安全等領
26、域國際合作提供了可觀的新資源。創新機制動員多方力量匯聚各方資源。中國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2023年4月發布的 全球發展項目庫籌資非文件描繪了全球發展項目庫籌資的原則、對象、使用方向、參與方式以及管理規定,是中國政府創新國際發展合作籌資機制的有益嘗試,有利于調動包括國際發展機構、金融機構、中外工商企業、基金會等在內的各方資源,共同推動全球發展倡議合作項目落地。相關國際組織、私營部門和社會組織也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積極為落實倡議、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貢獻力量(見專欄1)。充足的國際發展資源投入是將發展共識轉為務實行動的基礎條件。作為負責任的發展中大國,中國一貫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為其他發展中國家提
27、供幫助和支持。倡議提出以來,中國政府進一步加大國際發展資源投入,創新促進項目庫落實落地的籌資機制,推動各類發展伙伴增加資源投入,為促進全球共同發展匯聚最廣泛的資源。持續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2022 年 6 月,習近平主席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宣布,將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增資10億美元。在該基金支持下,聯合國發展機構等開展一系列務實項目,有力支持了有關發展中國家落實2030年議程的努力。2021年10月以來,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下設落實 2030 年議程子基金共立項實施兩批項目,支持 20 多個聯合國發展機構根據亞太、非洲、拉美等地區發(2)推動加
28、大國際發展的資源投入12境基金第 8 期增資中捐款 2257 萬特別提款權(約 3189.9 萬美元),推動基金實現歷史最大增資總規模 53.3 億美元,支持發展中國家開展環境氣候項目,推動完善全球環境治理。中國成功推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增發 6500 億美元等值特別提款權,呼吁有富余資源的國家將特別提款權轉借給有需求的國家,并促成國際社會就轉借方案達成共識。2021 年末,習近平主席宣布向非洲國家轉借 100 億美元等值特別提款權。全球發展倡議是對 2030 年議程的“再承諾”。一年多來,倡議八大重點領域務實合作全面覆蓋所有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為2030 年議程落實作出積極貢獻。(3)打
29、造八大重點領域的合作平臺推動其他發展伙伴增加發展資源投入。中國建設性參與多邊機構增資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特別提款權增發等議題,推動發達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增加對全球發展的資源投入。中國積極向國際開發協會第 20 輪增資捐款,為實現第 20 輪增資總額達 930 億美元歷史新高作出貢獻。中國累計向亞洲發展基金捐款 3.3 億美元,支持亞行低收入成員應對疫情和自然災害、糧食短缺等問題,促進亞太地區疫后復蘇和可持續發展。中國在全球環專欄 1 GDI for SDG為落實全球發展倡議匯聚資源2022 年 11 月,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正式發布 GDI for SDG 試點項目,團結各國企業,踐行全球發展倡議
30、,加速落實 2030年議程。首個試點項目響應聯合國海洋大會和全球發展倡議號召,旨在通過建立覆蓋全產業鏈的跨部門全球企業合作伙伴關系,以合作為基礎、以創新為驅動、以行動為導向,聚集全球各界企業力量,共同合作緩解海洋塑料污染,助力低碳經濟轉型。包括 3M 公司、阿里巴巴集團、中國節能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達能中國、榮耀終端有限公司、國際竹藤組織、聯想集團、美寶集團、諾維信、百事公司、康師傅控股有限公司、陶朗集團、廈門航空有限公司等 13 家企業及機構作為創始成員宣布加入 GDI for SDG 試點項目,向世界展示其踐行全球發展倡議,加速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的鄭重承諾。SDG 1無貧窮SDG 2零饑餓S
31、DG 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 6清潔用水和衛生設施SDG 7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SDG 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SDG 9產業、創新和基礎設施SDG 4優質教育SDG 5性別平等SDG 10減少不平等SDG 11可持續城市和社區SDG 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SDG 16和平、正義與強大機構SDG 17促進目標實現的伙伴關系SDG 13氣候行動SDG 14水下生物SDG 15陸地生物SDG:1,2,3,4,5,6,7,8,9,10,11,16,17SDG:1,2,3,5,6,8,9,10,12,13,17SDG:3,5,6,8,10,16,17SDG:1,2,3,4,5,6,7,8,9,10,11,12
32、,13,14,15,16,17SDG:1,3,5,6,7,8,9,10,11,12,13,14,15,17SDG:1,2,4,5,7,8,9,10,11,12,13,17SDG:1,3,4,5,8,9,10,11,12,16,17SDG:1,2,5,7,8,9,10,11,17減貧工業化糧食安全抗疫和疫苗發展籌資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數字時代互聯互通數字經濟全球發展倡議合作助力所有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13142020 年以來,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吞噬過去 10 年全球減貧成果,全球減貧合作遭受重創。全球發展倡議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以人民之心為心,以天下之利為利,將減貧置于重點合作領域
33、的首要位置,搭建減貧合作網絡、促進知識分享交流、實施“小而美”的民生項目,為推動構建遠離貧困、共同發展的美好世界作出貢獻。搭建合作網絡,凝聚全球減貧的共識與合力。減少貧困需要廣泛調動和凝聚各方力量。2022 年 8 月,中外 32 家民間組織在中方倡議下共同發起成立了“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積極助力全球減貧事業。2022 年11 月至 12 月,國際民間減貧合作網絡舉辦網絡研修班,16 家境外成員組織負責人圍繞加強網絡機制建設、深化國際民間減貧合作、助力全球發展倡議落實落地等議題進行深入研討。2022 年 11 月,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聯合 31 家單位共同發起成立中非減貧與發展伙伴聯盟,搭建政
34、府間、社會間多層次對話機制,通過信息和資源共享、優化合作方式等助力中非減貧發展合作取得更多務實成果。促進減貧知識分享交流,提升發展中國家減貧和發展能力。知識是消除貧困的原動力。2021 年 10 月,中國舉辦鄉村發展高層論壇,推動減貧與鄉村發展領域交流合作。其間,中國國際扶貧中心與烏茲別克斯坦經濟發展與減貧部簽署減貧合作諒解備忘錄,商定通過技術合作、減貧試點、培訓和專業人員培養等方式在減貧領域展開合作。2022 年 11 月,中方和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聯合主辦 2022 全球減貧伙伴研討會,并發布了全球減貧案例集 2022和國際減貧年度報告 2022,分
35、享減貧治理經驗。2022 年全年,中國國際扶貧中心開展了 11期國際減貧和鄉村振興主題培訓項目,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大洋洲的 25 個國家共計 361 名學員參加培訓。中國在倡議框架下還同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合辦了“發展中國家青年跨境電商扶貧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建設研修項目”,為近百個國家的 1000多名學員提供電商交流培訓。實施“小而美”減貧項目,幫助發展中國家改善民生。改善民生是減貧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中國政府在巴布亞新幾內亞東高地省開展菌草和旱稻技術援助項目,有效增加了當地農戶收入,提升了當地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菌草菇、旱稻已同咖啡一道,1.減貧15并列該省農業三大支柱產業。中國在老
36、撾、緬甸、柬埔寨的 6 個貧困村實施的“東亞減貧示范合作項目”,通過“整村推進”和精準扶貧,大幅改善了當地社區生產生活條件,增強了社區自我發展能力。2022 年以來,中國民間組織國際交流促進會同黎巴嫩阿拉伯中國合作發展協會、巴基斯坦和平與外交研究所等合作網絡外方成員合作開展“小專欄 2 中國柬埔寨“健康愛心包”項目而美”項目,圍繞農村減貧、青年教育、女性就業技能培訓等進行深入合作,助力當地減貧事業。2022 年 7 月,中國鄉村發展基金會在尼泊爾實施“微笑兒童(糧食發放)”項目,向尼泊爾貧困社區兒童發放糧食包,受益民眾超過 3000 人。2022 年 8 月,中國和平發展基金會在柬埔寨實施“健
37、康愛心包”項目,近萬民眾受益(見專欄 2)。中國柬埔寨“健康愛心包”項目主要是向柬埔寨金邊市、西哈努克省、特本克蒙省的貧困地區學生發放“健康愛心包”,每個包內包含口罩、餐盒、水壺和罐頭等物品,受益民眾近萬人。2022 年 8 月 25 日,項目啟動儀式在柬埔寨茶膠省達弄村昂坎拿小學舉行。項目受到當地民眾廣泛歡迎,得到柬埔寨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媒體等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為支持柬埔寨落實 2030 年議程的減貧目標貢獻了一份力量。昂坎拿小學 257 名學生率先收到來自中國的禮物。昂坎拿小學六年級學生塞索格納非常喜歡中國捐贈的愛心包:“這個愛心包太有用了,衷心感謝中國的慷慨捐助,我們將永遠銘記這份善意
38、?!卑嚎材眯W校長埃德桑翁說,項目有助于改善農村學生的健康和衛生,愛心包體現了中國人民對柬埔寨人民的善良之心,也給柬埔寨農村的孩子們帶來微笑和希望。柬埔寨茶膠省巴提縣昂坎拿小學的學生領取到“健康愛心包”(圖片來源:新華社)162.糧食安全受新冠疫情、地區沖突、氣候變化等因素交織疊加影響,世界各地糧食系統變得更加脆弱。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中國同各國伙伴和國際發展機構一道,踐行多邊主義,堅持團結合作,秉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加強農業科技合作,加強能力建設,促進農耕文明保護,攜手增強全球糧食系統韌性,讓更多人遠離饑餓威脅。開展南南和三方合作,持續加大對發展中國家農業發展支持。中國積極支持聯合國發展
39、機構發揮獨特作用,助力其他發展中國家應對糧食安全挑戰。2021 年 12 月,中國政府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簽訂中國糧農組織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總協定,宣布向聯合國糧農組織捐贈 5000 萬美元,為應對全球饑餓、營養不良等問題提供了新資源;第三期基金首筆 3000 萬美元已到位,迄今已支持烏干達、斯里蘭卡等國多個農業提質升級項目。在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支持下,聯合國糧農組織、世界糧食計劃署等實施了近 50 個三方合作項目,為相關發展中國家提升糧食安全水平和農業綜合生產能力提供助力(見專欄 3)。加強技術合作與培訓,提高發展中國家的糧食生產能力和自給水平。農業技術是糧食安全的命脈。中國發起的“促進
40、糧食生產專項行動”已經形成 17 個務實合作項目,聚焦水稻、木薯、設施農業、漁業、熱帶果蔬等,與數十國分享知識、信息、技術、經驗等(見專欄 4)。2022 年 12 月,中國農業科學院與聯合國糧農組織共同建立創新平臺和聯合協作機制,圍繞數字和創新農業金融、數字農業與農業信息平臺建設、動植物疫病防治、可持續土壤和水資源管理、水稻遺傳育種等領域,在區域和全球層面開展聯合創新活動。2023 年 5 月,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業合作示范中心揭牌,將重點圍繞太平洋島國作物品種、漁業水產、熱帶經濟作專欄 3 中國攜手世界糧食計劃署向老撾提供糧食援助2022 年 11 月 22 日,中國通過全球和南南合作基金同聯
41、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合作向老撾提供糧食援助項目啟動儀式在萬象舉辦。作為全球發展倡議在老撾落地的首個項目,中方將向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和老撾教育和體育部國家校餐計劃援助 930 噸大米和 120 噸魚罐頭,為老撾 8 個省1400 多所小學超過 13 萬名學生提供校餐,助力老撾基礎教育發展和兒童營養保障。17專欄 4 促進糧食生產專項行動實施項目序號合作國別項目名稱中緬水稻重要病毒病防控新策略的合作研究中國羅馬尼亞設施農業技術聯合研究跨境作物重大病蟲害監測與控制中國和烏拉圭聯合實驗室合作項目GmDOF3.7 轉錄因子調控大豆油脂積累的分子機制研究中國與南海周邊國家現代漁業合作中國東盟現代海洋漁業技
42、術合作及產業化開發示范過洋性深水漁場連續變水層拖網捕撈技術與設備研發2020 級漁業專業碩士項目中國剛果(布)高品質木薯粉產業化技術示范與推廣瀾湄國家熱帶果蔬加工與檢測合作平臺建設湄公河次區域胡椒和草果等特色香辛料作物產業技術示范中剛農業技術示范中心熱帶果樹優良品種及配套技術示范柱花草耐低磷候選基因功能研究及其與性狀的關聯分析和育種利用木薯產量與根塊品質形成的基因網絡及分子設計育種中剛農業技術示范中心木薯價值鏈提升技術示范木薯和熱帶牧草現代育種關鍵技術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緬甸羅馬尼亞烏拉圭埃及菲律賓、越南緬甸、馬來西亞等國毛里塔尼亞、塞拉利昂剛果(布)湄公河五國哥
43、倫比亞剛果(布)哥倫比亞剛果(布)哥倫比亞湄公河五國蒙古、敘利亞、埃塞俄比亞、津巴布韋、利比里亞、盧旺達、塞拉利昂、蘇丹、坦桑尼亞、烏干達、贊比亞、委內瑞拉越南、緬甸、巴基斯坦、孟加拉國、老撾等國18物、農機裝備、農產品精深加工以及專業技術人才培訓等需求,聯合開展農業生產技術創新、先進適用農業生產技術培訓。此外,中國還通過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編制水利領域規劃,提供水利技術人員和官員培訓,開展流域管理與生態修復、農村水利與糧食安全等領域合作,提供突發水情通報、防災減災技術援助等方式,幫助提升發展中國家的水利發展水平。實施“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為全球農業可持續發展提供數據和技術支撐。確保資源環境可
44、持續利用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中國持續推進“化學地球”大科學計劃,初步建立了覆蓋全球陸地面積 1/3 的全球地球化學基準網,編制了第一張全球地球化學圖,提供了81 個指標地球化學基準值,為全球自然資源與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可持續農業提供了權威數據。中國幫助土耳其、哥倫比亞、秘魯等國家編制綠色農業相關地球化學圖件,為各國土地資源科學開發利用提供支撐;開展湄公河流域綠色土地保護利用地球化學調查示范工作;2021 年 9 月以來先后舉辦三次國際地球化學填圖線上培訓班,為來自非洲、亞洲及南美洲等 20 多個國家的 209 名外籍學員提供培訓。50 多個國家在基礎資料共享、能力建設、科學研究等方面直接
45、受益。發起全球性倡議,增強保護農耕文明和農業文化遺產的國際共識。保護農業文化遺產、弘揚農耕文明是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題中之義。2022 年 7 月,“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老撾綠色土地地球化學調查野外培訓(圖片來源:自然資源部)中國太平洋島國農業合作示范中心啟用儀式(圖片來源:外交部)193.抗疫和疫苗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反復跌宕,嚴重威脅各國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也給世界經濟造成巨大打擊,不少發展中國家因疫返貧、因疫生亂。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中國同各方伙伴一道,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積極推進疫苗供應和研發國際合作,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協同配合,為凝聚全球抗疫合
46、力、助力發展中國家打造韌性衛生體系作出積極貢獻。促進疫苗供應和研發國際合作,構筑全球免疫屏障。全球疫苗合作是預防和對抗傳染病大流行的必由之路。新冠疫情暴發后,中國最早承諾將新冠疫苗作為全球的公共產品,率先支持疫苗研發和知識產權的豁免,最早同發展中國家開展疫苗的生產合作,相繼向 20 多個國家轉讓技術并合作生產疫苗,在海外形成了 19 億劑的疫苗年產能。為支持全球團結抗疫、彌合國際“免疫鴻溝”,2021 年以來,中國累計向 120 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供應超過 22 億劑次新冠疫苗,并在政府援助框架下向 110 個國家和 4 個國際組織提供新冠疫苗 5.2 億劑,是全球第二大新冠疫苗援助者。中國還
47、積極推進建立國際疫苗創新與研發合作聯盟,拓寬成員國在疫苗創新研發和生產等領域的合作,充分利用不同成員國的研發能力、產業基礎、勞動力成本等優勢實現合作目標。加大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幫助其他發展中國家提升醫療服務能力。中國堅持既授人產大會”在浙江青田成功舉辦。28 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支持發起“農耕文明保護倡議”,呼吁堅持保護優先,進一步提升國際社會對農業文化遺產的認知和保護意識,充分發揮農業文化遺產在保障糧食安全、適應氣候變化、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等方面的作用,深化互鑒合作,加強政策支持,關注小農生計,促進鄉村發展,推動多方參與,助力聯合國 2030 年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全球重要農業文化遺產大會
48、各國代表簽名 (圖片來源:農業農村部)20專欄 5“光明之花”盛開在中亞大地以魚也授人以漁。目前,中國向 56 個國家派有 1000 余名醫療隊隊員,在受援國提供無償醫療服務,同時開展巡診義診、學術講座、臨床帶教、人員培訓等活動(見專欄 5)。2021 年 9 月至 2023 年 3 月,中國醫療隊累計診治患者 250 萬余人次,培訓當地醫務人員 2.3 萬余人次。中國醫療隊榮獲受援國政府授勛表彰,赤道幾內亞、中非、幾內亞等國總統親自為醫療隊授勛,塞拉利昂、圭亞那等國領導人親自接見并高度贊賞醫療隊。中國與 41 個非洲國家 46 家醫院建立對口合作關系,通過遠程交流、遠程會診、專家派遣、物資捐
49、贈等方式幫助受援醫院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加強與周邊國家的協同配合,共同維護區域公共衛生安全。區域協同配合是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的重要條件。2021 年 11 月開展的“東盟 10+3 公共衛生應急桌面演練”涵蓋了來自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第 19 批援中非中國醫療隊眼科醫生章友美為患者做檢查 (圖片來源:新華社)文萊、菲律賓、柬埔寨、緬甸、韓國、中國以及東盟秘書處共計 77 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通過在線桌面演練,促進區域內的溝通與協作機制的暢通,提升聯合應急能力,對于未來有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具有重要促進作用。2022 年 12 月,來自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老撾、文萊、菲律賓
50、、柬埔寨、中國以及東盟秘書處的共 64 位公共衛生專業人員參加了“中國東盟信息化技術支持的暴發調查”研討會和桌面演練活動,進一步加強了區域內國家公共衛生人員在疫情處置過程中的現場流行病學調查能力。2023 年 4 月 11 至 17 日,北京大學人民醫院醫療隊在烏茲別克斯坦的布哈拉開展“健康快車國際光明行”活動,共檢查 230 余名病人,完成 210 例白內障復明手術。手術之余,醫療隊還將最先進的技術和理念傳遞給當地的醫護人員,手把手培訓當地眼科醫生,使他們能順利完成白內障復明手術,在中亞大地上留下“帶不走的光明使者”。2023年4月19日,中烏防盲合作中心在塔什干揭牌。中心將在中烏兩國相互尊
51、重、睦鄰友好與互利共贏基礎上,致力于成為兩國眼科學界交流合作的橋梁,為更多患者提供更高水平的眼科服務。214.發展籌資可持續的發展籌資是促進國際發展合作、支持全球發展的基礎條件。長期以來,發展中國家面臨發展資源匱乏的嚴重挑戰。各個國家共同發展才是真發展。中國堅持多邊主義、普惠包容的理念,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增加發展資金投入、幫助提升發展中國家挖掘本國資源的能力,努力為發展中國家發展匯聚最大合力和資源。增加發展資金投入,為全球共同發展注入新動能。2022 年 6 月,習近平主席在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上宣布,中國將加大對全球發展合作的資源投入,把南南合作援助基金整合升級為“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
52、并在 30 億美元基礎上增資 10 億美元,同時將加大對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的投入,支持開展全球發展倡議合作。目前,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已經落地,同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一并成為支持倡議項目合作的兩大資金平臺。此外,中國聯合國糧農組織第三期南南合作信托基金也正式啟動。在相關資金支持下,聯合國發展機構在發展中國家開展了一系列務實項目,如在全球發展和南南合作基金項下,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在布基納法索、老撾、多哥開展糧食援助項目,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尼泊爾、巴基斯坦開展疫后復蘇援助項目,紅十字會與紅新月會國際聯合會在黎巴嫩、巴勒斯坦、敘利亞開展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應急及基礎醫療和人道援助項目。加
53、強稅收征管和反腐敗合作,幫助發展中國家充分挖掘利用國內資源。稅收監管和反腐敗治理能力關系到發展中國家財政可持續性。中國借助國際組織平臺,通過舉辦培訓、聯合辦學、研討交流、信息共享等方式,積極幫助有需求的其他發展中國家提高稅收征管能力,推進稅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借助OECD中國國家稅務總局多邊稅務中心等平“中國-OECD 聯合培養稅務法學碩士項目”首屆開班儀式(圖片來源:財政部)22臺機制,聚合多方力量,截至目前累計開展線上線下培訓活動 90 余期,培訓對象覆蓋 100多個國家(地區)1 萬余名稅務官員。2022年 5 月啟動的“中國OECD 聯合培養稅務法學碩士項目”面向發展中國家招生
54、,成為中國5.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近年來,全球極端氣候導致的自然災害頻發,生物多樣性喪失速度加快,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面臨嚴峻挑戰。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生態興則文明興。全球發展倡議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行動導向的理念,推動加強南南合作、搭建交流對話平臺、促進生產生活方式改變,推動實現更加強勁、綠色、健康的全球發展。加強南南合作,提升相關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氣候變化對各國經濟、社會和可持續發展能力提出了挑戰。2021 年11 月,中國與非洲國家共同發布中非應對氣候變化合作宣言,啟動中非應對氣候變化 3 年行動計劃。中國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合作中心于 2022 年 4 月正式成立,舉辦中國
55、太平洋島國應對氣候變化對話交流會,為島國應對氣候變化提供支持。截至2023 年 5 月,中國已與 39 個發展中國家簽署 46 份氣候變化南南合作文件,通過合作建設低碳示范區、實施物資援助項目等方式幫南南合作應對氣候變化與低碳城市建設培訓班(圖片來源: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培養熟悉國際稅收規則、具備專業知識背景的高素質復合型人才的重要平臺。在 2022 年 7 月舉辦的國際發展合作陽光論壇上,100 余名各國代表圍繞國際發展合作領域反腐敗工作經驗做法等進行了交流。23助相關發展中國家提高應對氣候變化能力。中國積極開展應對氣候變化能力建設培訓項目,累計舉辦 52
56、 期應對氣候變化南南合作培訓班,為 120 多個發展中國家培訓約 2300 名氣候變化領域的官員和技術人員。中國還與相關國際機構合作,共同幫助發展中國家提升應對氣候變化和保護自然環境的知識素養(見專欄 6)。搭建交流對話平臺,推動形成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的國際共識。保護自然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需要全球共同行動。中國聯2022 年,在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聯合編譯出版的水知識讀本英文版成功發布的基礎上,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逐步開展了水科普教育走進非洲校園的系列活動。中國水科院聯合 UNESCO 東非代專欄 6 校園水科普教育示范活動內羅畢布魯克希爾師生動手制作污水過濾器(圖片來源:
57、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表處自然科學部門分別向內羅畢布魯克希爾學院(Brookhill Academy)、瑞萊區和平皇后教育中心、伊弗汀小學肯尼亞學校捐贈了水知識讀本英文版書籍,并開展了水科普教育宣傳活動,通過組織閱讀朗誦、課堂討論、繪畫、手工游戲等豐富多彩的課堂活動以及“污水過濾”、“水在生活中的應用”等室外實驗,提升了學生們對水的興趣,加深了對水知識的理解,培養了對水科學的情感。24合有關國際組織和亞、非、拉等發展中國家共同開展沙漠化防治合作,鼓勵中國綠色企業應用先進治沙經驗技術,以現代化手段支持當地林木種植,實現治理荒漠化土地目標。2022 年 11 月,中國和蒙古國發表聯合聲明,強調加
58、強防沙治沙合作,支持蒙方“種植十億棵樹”計劃。2023 年 5 月,兩國就設立“中蒙荒漠化防治合作中心”達成共識。2022 年12 月,習近平主席出席首屆中國阿拉伯國家峰會,提出包括愿同阿方設立中阿干旱、荒漠化和土地退化國際研究中心等“八大共同行動”。2022 年 6 月,中方發布藍色伙伴關系原則,倡導以發展藍色伙伴關系和協同開展務實行動促進海洋可持續發展,有效回應了當前全球海洋治理現實需求。聯合國海洋大會期間,世界經濟論壇海洋行動之友和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共同發起建立了“可持續的藍色伙伴關系合作網絡”,匯聚各方力量在藍色伙伴關系原則指導下開展海洋合作和行動。中方還通過舉辦全球濱海論壇、第四屆中
59、非海洋科技論壇等交流活動,推動設立中非海洋科學與藍色經濟中心,實施中非海洋科學調查項目等方式,共建藍色伙伴關系。中國積極實施野生動物保護技術合作項目,同蒙古國合作開展系列研究,蒙戈壁熊數量已由最初的 23 只增加至 50 余只。堅持創新驅動,推動全球綠色轉型發展。促進全球綠色發展是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舉措的重要方面。2022 年 9 月,中方發布“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概念文件,提出專欄 7 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概念文件2022 年 6 月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宣布將推動建立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2022 年 9 月,中國發布“全球清潔能源合作伙伴關系”概念文件,闡釋了伙伴關系的提出
60、背景、理念內涵和合作方向?;锇殛P系致力于擴大清潔能源投資,帶動經濟復蘇增長;深化清潔能源合作,實現全球能源可及;推動清潔能源產業融合,保障能源安全可持續;引領能源結構轉型,應對氣候變化挑戰;挖掘能源技術創新潛力,推動能源系統變革。中國積極推動與中亞、中東、拉美地區國家以及東盟、阿盟等區域組織加強清潔能源合作,與中亞國家簽署上合組織成員國可再生能源領域合作綱要,與沙特阿拉伯簽署中沙關于清潔氫能領域的諒解備忘錄,與阿聯酋簽署中阿氫能合作意愿聯合聲明和中阿清潔能源合作諒解備忘錄,與古巴能礦部簽署中古可再生能源和能效領域合作諒解備忘錄,與東盟輪值主席國共同主辦“東盟與中日韓清潔能源圓桌對話”,積極推動
61、籌建中國-東盟清潔能源合作中心,組織開展中阿(盟)可再生能源培訓班和智能電網培訓班,來自11 個阿拉伯國家的 100 多名政府官員參加培訓。下一步,伙伴關系將在搭建平臺、推動政策信息溝通協調、標準對接、人才培養等方面加強合作,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共同推進能源轉型進程。25近些年,新冠疫情給各國尤其是最不發達國家制造業帶來沉重打擊,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發展倡議堅持聚焦發展、創新驅動和行動導向的理念,積極搭建全球性伙伴網絡、推動加大對發展中國家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協調、支持發展中國家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推動發展中國家可持續工業化進程,破解發展困境。搭建全球性伙伴網絡,幫助發展中國家抓住新工業革命機遇
62、。新工業革命為發展中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重要機遇。2023 年4 月,全球發展倡議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研討會發布主席聲明,倡導進一步加強各國在工業化、數字化、創新、包容、可持續發展領域合作,賦能發展中國家把握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合力打造協同創新生態體系,推動落實 2030 年議程。會上還發起成立了全球發展倡議新工業革命伙伴關系網絡,協調推動各方在伙伴關系框架下開展技術創新、產業鏈供應鏈、政策協調、能力建設等領域合作,來自全球不同區域的 88 家智庫、國際組織與多邊機構、高校、產業聯盟、行業協會等多元主體積極加入。加強對發展中國家工業化發展的資金支持和政策協調。發展中國家工業化進程需要實實在在的
63、支持和務實國際合作。2021年11月,中國宣布未來 3 年將推動企業對非洲投資總額不少于 100 億美元,設立“中非民間投資促進平臺”,為非洲援助實施 10 個工業化和就業促進項目。在中國拉共體成員國重點領域合作共同行動計劃(20222024)中,6.工業化伙伴關系重點方向和合作路徑(見專欄 7)。2022 年 11 月,中國同國際竹藤組織正式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啟動“以竹代塑創新產品研發和應用”和“竹基代塑產品加工關鍵技術開發與研究”項目,為塑料污染問題探尋基于自然的可持續發展解決方案,在落實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相關成果上邁出重要步伐。中國 21 世紀議程管理中心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合作成
64、立的技術轉移南南合作中心面向加納、贊比亞、斯里蘭卡、埃塞俄比亞等國家開展了可再生能源技術轉移國際合作項目,極大促進了發展中國家可再生能源技術普及、應用與推廣,為南南合作技術轉移和國際氣候治理樹立了重要典范。在“綠色電力未來使命(GPFM)”多邊合作倡議下,15 個國家(組織)、3 個國際組織以及 11 家大型企業在全球綠色電力發展方面展開合作,積極推進全球碳中和、實現綠色發展。26中拉雙方提出加強工業政策交流,深化在原材料、裝備制造、綠色低碳產業、產業鏈供應鏈等領域的合作,推動中拉產業智能化、數字化、綠色化發展。2022 年 11 月,第 25 次中國東盟領導人會議通過關于加強中國東盟共同的可
65、持續發展聯合聲明,聲明表示雙方決定推進第四次工業革命和數字化轉型合作,包括智能制造和綠色工業化合作,共同探索建設經濟走廊和國際產能合作示范區,共同提高本地區供應鏈的聯通性和韌性。支持發展中國家的工業化人才培養和能力建設。人才是推動工業化發展的重要動力。2021 年 11 月,中國宣布實施“未來非洲中非職業教育合作計劃”,開展“非洲留學生就業直通車”活動,繼續同非洲國家合作設立“魯班工坊”,鼓勵在非中國企業為當地提供不少于 80 萬個就業崗位。2022 年 8月,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大會成功舉辦,700余位各國代表圍繞數字化賦能、綠色技能、產教融合、技能與減貧、促進公平、終身學習等議題進行研討;
66、同期舉辦首屆世界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世界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博覽會。中方發起籌建的世界職業技術教育發展聯盟和創設國際職業技術教育大獎倡議,得到各方積極響應。7.數字經濟發展數字經濟是實現跨越式發展的時代機遇,巨大的“數字鴻溝”讓發展中國家面臨掉隊風險。全球發展倡議堅持普惠包容、創新驅動等理念,積極搭建交流平臺、支持發展中國家的數字能力建設,幫助發展中國家把握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帶來的新機遇,推動全球共享數字經濟發展成果,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搭建交流平臺,推動數字技術應用全球合作。全球發展倡議合作致力于打造共話數字經濟發展、共商國際數字合作的高端平臺。在 2022 年 7 月的“全球
67、數字經濟大會”上,各方深入探討數字基礎設施布局、數據要素配置、新興數字產業孵化、數字核心技術創新、數字治理體系建設、全球規則標準合作,推動全球數字經濟領域交流合作。2022 年 11 月,“全球發展倡議數字合作論壇”召開,150 余名參會代表圍繞深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加強數字治理能力建設、共享數字技術發展紅利等議題進行討論交流;會后發布了關于全球發展倡議數字合作的非文件,呼吁深化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的數字合作,構建更加27緊密的網絡空間命運共同體(見專欄 8)。加強數字能力建設,彌合發展中國家數字技術鴻溝。數字素養是數字經濟發展的社會基礎。2022 年 11 月,根據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宣布的成果
68、舉措,“彌合數字鴻溝論壇”發起了“提升全民數字素養和技能倡議”,提出建立數字資源體系、縮小群體間數字鴻溝、構建終身數字學習體系、深化國際交流合作等倡議,呼吁國際社會攜手行動。中國政府向國際電信聯盟捐款,支持雙方共同開展促進發展中國家信息通信技術發展的相關活動,為實現國際電信聯盟連通目標 2030 議程和可持續發展目標作出貢獻。同時,中方還將與亞太電信組織(APT)共同開展面向 APT 發展中成員國的信息通信領域卓越青年人才培養項目,助力各國提升信息通信技術能力。數字時代互聯互通,是推動區域經濟一體化的重要基礎,是實現全球聯動和長遠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加快落實 2030 年議程的重要助力。全球發
69、展倡議堅持真正的多邊主8.數字時代互聯互通主要內容包括,中方愿同各方一道,共同采取以下措施推進全球發展倡議數字領域合作:一是深化數字經濟國際合作,為全球經濟發展增添新動能。包括攜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推動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國際合作,積極開展數字貿易國際合作,深化產業鏈供應鏈國際合作,積極推進數字化和綠色化協同轉型,致力于挖掘數字經濟合作潛力等舉措。二是加強數字治理能力建設,打造數字治理合作新格局。包括積極參與全球數字治理,加強國家間數字領域政策協調,推動對新技術新應用的有效治理,倡導在聯合國等多邊框架下增設網絡空間國際治理援助和培訓項目等舉措。三是共享數字技術發展紅利,提升數字素養和技能
70、,彌合數字鴻溝。包括深化數字技術創新應用,深化數字素養與技能國際交流合作,加強數字領域務實合作,彌合數字鴻溝,推動數字減貧等舉措。專欄 8 關于全球發展倡議數字合作的非文件28義,以創新合作推動產供鏈、數據、教育資源和全球發展參與方大融合、大聯通,為如期實現所有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匯聚合力。順應數字化潮流,積極推動“三智”合作?!爸腔酆jP、智能邊境、智享聯通”是以“智能化”為依托,以高新技術驅動制度創新,推動海關一體治理、邊境協同治理、全球合作治理,共促全球貿易安全與便利(見專欄9)。開展“三智”合作,促進國際海關及供應鏈各方互聯互通是全球發展高層對話會成果舉措。目前,“三智”理念已被納入
71、 31 份多雙邊文件,已培育 130 多個“三智”合作項目。其中,中國海關數字邊境信息互聯項目作為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庫首批項目之一,有效降低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的全球貿易鏈接入門檻;中國東盟衛生與植物衛生(SPS)合作水平不斷提升,“中蒙邊境公路口岸監管作業模式改革項目”和“中南(非)智能海關監管合作項目”順利開展,為提高通關效率、推動區域和國別間經貿發展作出積極貢獻。促進大數據應用,為落實 2030 年議程提供科學決策支持。優質、易獲取、及時、可靠的分類數據,對落實 2030 年議程決策至關重要。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以來,中國發射全球首顆專門服務 2030 年議程的科學衛星,同各方共同推進可持續發
72、展衛星星座計劃,向聯合國贈送全球多項數據產品,聚焦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陸地生物、氣候行動等多個可持續發展目標,為定量監測和評估全球專欄9“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合作概念文件概要“智慧海關、智能邊境、智享聯通”(“三智”)旨在為各國(地區)海關貢獻一個未來發展的路徑與藍圖?!叭恰焙献鞯幕A是“智能化”,“智能化”的核心是高新技術與設備的應用和創新思維的廣泛引入。智慧海關倡導重視科技創新,優化管理手段,實現本國海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現代化。智慧海關要實現海關基礎設施智能化、海關監管智能化、海關行政管理智能化。智能邊境倡導推動信息共享,強化聯防聯控,打造邊境管理部門跨界跨境協同共治。智能
73、邊境要實現邊境部門監管手段智能化、跨部門協作智能化、跨境合作智能化。智享聯通倡導推進互聯互通,加快制度標準對接,聯合全球供應鏈各方共促貿易安全與便利。智享聯通致力于實現全球海關信息網絡智能互聯、全球海關治理模式智能對接、全球供應鏈各方智能合作?!叭恰焙献鲗@以下方面開展行動,一是應用智能技術與創新思維,推進各國(地區)智慧海關建設;二是加強信息共享與監管互認,推進各國(地區)智能邊境建設;三是深化與各利益攸關方的合作,推進全球供應鏈智享聯通建設;四是提供能力建設援助,攜手邁向智能治理。29亞兩個城市進行了重點觀測,發現阿德亞曼東部的電力損失明顯超過西部,而安塔基亞的城區電力損失顯著超過郊區
74、。該分析結果已提供至世界糧食計劃署和其他機構,用于幫助制定救助政策和監測災后重建的進展情況。2021 年 11 月 5 日,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1號(SDGSAT-1)。SDGSAT-1 是全球首顆專門服務 2030 年議程的科學衛星。SDGSAT-1 衛星搭載了熱紅外、微光和多譜段成像儀,通過三個載荷全天時協同觀測,旨在實現“人類活動痕跡”的精細刻畫,為表征人與自然交互作用的指標研究提供支撐,服務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2022 年 9 月,中 國 宣 布SDGSAT-1 獲取的影像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共享,為 2030 年議程落實提供科學決策支撐。截至目前,已共享
75、影像數據 9 萬余景,來自 70 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用戶使用該衛星數據開展科學研究。2023 年 2 月,土耳其、不同國家和地區落實 2030 年議程提供了科學數據支撐。中國牽頭發起的“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 1 號(SDGSAT-1)開放科學計劃”已面向全球共享影像數據 9 萬余景(見專欄10)。2023 年 2 月,聯合國衛星中心發布了利用 SDGSAT-1 等數據評估土耳其、敘利亞地震的報告,幫助當地政府和國際組織制定救助政策和跟進災后重建。2022年6月,中方發布大數據支持非洲綠色長城建設在線專欄 10 可持續發展科學衛星 1 號數據面向全球開放共享敘利亞地震發生后,聯合國衛星中心等多方采用
76、 SDGSAT-1衛星受災地區夜光燈光高分辨影像來評估土、敘地震,幫助當地政府和國際組織制定救助政策和跟進災后重建工作。相關研究團隊利用 SDGSAT-1 數據對土耳其阿德亞曼和安塔基工具。2022 年 9 月,65 個國家和地區的 700余名代表出席可持續發展大數據國際論壇,成立“可持續發展衛星觀測聯盟(ASSA)”。2022 年 9 月“全球發展倡議之友小組”部長級會議期間,中國政府發布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通過 42 個典型案例,貢獻 31 套數據產品、21 種方法模型和 33 項決策支持。2023 年 4 月,第四屆聯合國世界數據論壇成功舉辦,發布成果文件 杭可
77、持續發展科學衛星 1 號(圖片來源:中國科學院)30世界青年發展論壇現場(圖片來源:共青團中央)與會青年代表共同起草并一致通過青年優先發展國際倡議(圖片來源:共青團中央)州宣言,呼吁深化數據創新和伙伴關系,完善數據治理,促進數據包容開放,為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重視青年發展,凝聚促進全球共同和可持續發展的青年力量。青年是落實 2030 年議程,推動全球實現長遠、包容、可持續發展的有生力量。推動青年發展是全球發展倡議合作的重要方面。2022 年 7 月,世界青年發展論壇成功舉辦,來自 108 個國家約 2000名青年代表圍繞就業創業、氣候變化和綠色發展、數字經濟、包容和公平的優質教育進
78、行交流討論。論壇發布了青年優先發展國際倡議,在國家和國際發展議程中倡導青年優先發展理念,呼吁用青年行動力和創造力推動全球發展和青年發展。2022 年 10 月,全球青年發展行動計劃正式啟動,面向全球征集 100 個“青年助力全球發展和全球共促青年發展”的典型示范項目。2023 年 2 月,在世界數字教育大會上,與會各國政府、教31發展知識是重要的發展資源,是推動全球發展的根本動能。分享發展知識、加強技術交流、促進能力建設是國際發展合作的重要內容和手段,也是全球發展倡議合作的重要方面。發布全球發展知識產品,為全球發展事業提供智力支持。2022 年 6 月,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發布首期全球發展報告
79、,全面分析國際社會落實 2030 年議程取得的進展、面臨的挑戰,以及當前全球發展所處的時代背景,基于對全球發展倡議的核心理念、基本原(4)促進發展知識分享和能力建設育機構、企業和相關國際組織共同探討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后疫情時代教育復蘇,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公平,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見專欄 11)。2023 年 2 月,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成功舉辦,與會各國政府、教育機構、企業和相關國際組織一道,共同落實聯合國教育變革峰會重要成果,探討通過教育數字化轉型促進后疫情時代教育復蘇,保障優質教育資源公平,推動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教育信息技術研究所、阿拉伯聯盟教育、文化和科學組織、國際
80、教育技術協會、東南亞教育部長組織等機構的支持下,會議發起成立世界數字教育聯盟,積極探索數字教育國際合作交流機制,凝聚全球教育發展合力,推動數字教育資源共享、互聯互通,共同應對教育領域面臨的挑戰。本著“自愿、平等、互利共贏”的原則,世界數字教育聯盟將致力于建立全球數字教育合作伙伴關系,與教育技術組織合作建立聯絡網,分享各國在數字教育領域的經驗,共建具有活力與韌性的教育。專欄 11 世界數字教育大會數字化時代的教育轉型32則、實施路徑和早期收獲的研究,就構建全球發展共同體提出政策建議,受到國際知識界廣泛關注。發布全球發展報告是中方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的一項重要舉措,致力于為各國發展提供有益借鑒,為全球
81、發展事業提供智力支持。第二期報告將聚焦“處在歷史十字路口的全球發展”,將于 2023 年 9 月發布。搭建綜合性合作網絡平臺,推動國際發展經驗交流分享。在全球發展倡議框架下,中國積極推進全球發展知識網絡建設。2022 年5月,“中國東盟發展知識網絡秘書處”揭牌,秘書處依托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設立,開展了系列活動,包括舉辦首屆中國東盟能源轉型圓桌會、中國東盟經濟金融和發展合作研討會以及全球發展倡議促進瀾滄江湄公河區域可持續發展研討會等,并在東盟國家智庫的支持和參與下,開展“亞洲金融危機 25 周年:中國東盟經濟金融合作的啟示和未來重要方向”專題研究。未來還將探索設立其他區域支柱網絡和減貧、清潔能
82、源發展等專題性網絡。搭建對話交流平臺,加強全球可持續交通發展知識分享交流。2021 年 10 月舉辦的第二屆聯合國全球可持續交通大會發布北京宣言,鼓勵各國加強可持續交通領域合作,積極開展交通能力建設、知識交流等,加快向可持續交通轉型,助力全球疫后綠色復蘇,為推動落實 2030 年議程積聚更多新動能。2022 年 10 月,中國國際可持續交通創新和知識中心掛牌成立,這是支持落實 2030年議程的重要舉措。該中心將通過舉辦全球可持續交通高峰論壇和國際交通技術與設備展覽會、發起成立全球可持續交通創新聯盟、實施全球可持續交通人文交流高級研修項目等多種途徑,支持和幫助發展中國家加快可持續交通發展,為落實
83、全球發展倡議、助力全球交通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中國東盟發展知識網絡秘書處揭牌3303展望:推動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再出發2030 年議程及其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承載著世界各國人民對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共同期盼和美好愿望,為到 2030 年構建更美好和更可持續未來所需要的行動勾畫了明確的路線圖。2022年,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向二十國集團提議一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刺激計劃,用以引導全世界走出危機,實現惠及所有國家的經濟復蘇。當前形勢下,可持續發展目標需要一劑強心針,全球發展倡議的初心使命同秘書長提出刺激計劃的目標不謀而合。全球發展倡議提出了加快落實 2030 年議程的原
84、則和路徑,重振了全球發展伙伴關系,開啟了各方合作應對多重發展危機、推動 2030 年議程全球落實重回正軌的重要進程,取得了積極進展。下步,全球發展倡議宜繼續推動國際社會堅持聚焦發展,加強團結合作,在開放包容中,凝聚各方智慧和力量,促進各國、各區域、各機制發展進程協同增效,在務實合作中,為各國發展繁榮創造更多機遇,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捍衛各國發展權利,實現所有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不讓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人掉隊。一是堅持凝聚發展優先的共識,加快推進 2030 年議程落實。今年是 2030 年議程中期評估年,9 月,聯合國將舉行可持續發展目標峰會。倡議參與方要圍繞 2030 年議程這一中心
85、任務,加強同各方立場協調,推動峰會為走好 2030 年議程落實“下半程”總結好經驗,規劃好路徑,不斷鞏固國際社會重視發展、34共謀合作的勢頭。要呼應聯合國秘書長提出的刺激計劃,通過倡議刺激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推進和實現。要有效發揮倡議“之友小組”平臺機制作用,細化完善倡議各領域合作具體切入點,更好對接“之友小組”成員及所在區域發展戰略和遠景,更有效服務有關國家加快發展進程、落實 2030 年議程的需要。要加強各發展伙伴之間溝通協調,充分發揮聯合國發展系統資源和專業知識優勢,積極回應“之友小組”國家建議,推動成立由聯合國發展機構負責人和專家組成的倡議推進工作組,加強倡議合作同發展機構多年期戰略計劃對
86、接、同聯合國各領域發展進程對接。積極考慮“之友小組”提出的設立聯合國秘書長減貧問題特使相關建議,推動解決貧困這一 2030 年議程提出的全球首要挑戰。二是有效調動和配置資源,匯聚促進發展的最大合力。全球發展倡議是面向全世界開放的重要公共產品和合作平臺,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推動倡議合作要在動員國際發展資源上做出更多努力和探索。倡議參與各方要開拓思路,通過創新性舉措及新的合作模式,進一步調動發達國家以及包括國際金融機構、發展援助機構、中外工商企業、非盈利基金會等在內的各方加大投入,參與合作?!叭虬l展和南南合作基金”和“中國聯合國和平與發展基金”是中方支持全球發展倡議項目合作的重要資金平臺。要針對
87、發展中國家發展需求,為其申請獲得資金支持提供更多便利。同時,鼓勵更多聯合國發展機構等國際組織對接發展中國家發展需求和廣大捐助國資源,推動和參與倡議合作。35三是深化務實合作,為各國特別是發展中國家發展帶來實實在在惠益。要根據項目引領、各方參與、全面推進、突出重點等倡議推進路徑,以發展需求驅動項目設計和實施。要以自愿參與、多方共建、方式創新、開放透明為原則,持續推動開放式項目庫建設,兼顧發展挑戰與機遇,統籌推進“小而美”民生務實項目和能力建設項目,鼓勵聯合國發展機構在發展中國家更多開展民生示范項目。項目合作既要全面覆蓋倡議八大重點領域,全面服務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現,盡力覆蓋所有有需求的國
88、家,又要著眼不同時期全球發展突出問題和最新機遇,著眼各國、各區域、各類特殊處境國家發展需要,因時因地制宜,突出合作重點,應對好糧食、能源、經濟復蘇等當前挑戰,同時助力有關國家抓住第四次工業革命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并優先讓“之友小組”國家受益。四是堅持以知識促發展,加強發展知識經驗分享交流。要加強各國發展領域智庫合作,匯聚各方發展智慧,合力探索發展的一般性規律,分享發展經驗和最佳做法。要鼓勵政府、企業、高校和研究機構等相關主體分工協作、緊密配合,充分發揮各主體獨特優勢,探索整合智力和實踐資源的“大網絡”模式。以中國東盟、中國非洲、中國中亞等區域性網絡和減貧、綠色發展、數字化等專題網絡為支撐,加強同有關國家智庫、國際組織交流合作,共同做好全球發展知識網絡建設,推動網絡成員發展研究同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聯合國發展機構和世界銀行等發展研究形成合力。要充分利用中方發射的全球首顆專門服務可持續發展目標的科學衛星,加強各國衛星數據分享,為 2030年議程落實提供更可靠科學數據支撐。要集眾智定期發布全球發展報告,分析全球發展形勢,探討合作路徑。要對全球發展倡議合作開展動態評估,定期發布倡議落實進展報告,不斷總結并推廣良好實踐。全球發展倡議落實進展報告2023 年 6 月www.cikd.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