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PO&清華大學:智慧生活2030研究報告(3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OPPO&清華大學:智慧生活2030研究報告(36頁).pdf(3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創造無限智生活智慧生活 2030研究報告01目錄-超越效率,讓價值更多元-暢享舒適,讓健康有保障-無界社交,讓情感可寄托-無限探索,讓人生有質感基于人類核心需求的四大生活主題03概述02結語04-讓技術賦予生活想象-攜手打造萬物互融時代美好智慧生活0 1序言05111825040431020302參考資料0532 無論智慧與否,追求更美好的生活是人性使然,是永恒不變的主題。今天,我們正站在現實與虛擬世界的交匯口,未來一個全新的智慧世界觸手可及。在這個全新的智慧世界,技術賦予了人們新的可能性。當需要完成大量工作時,精確控制時間與精力成為核心需求,將智能與算力融入能力體系,可以讓人們在數量級增長的
2、信息與任務中脫離出來,讓時間變得更有價值和意義;當想脫離社會及他人帶來的壓迫感,尋找身體、心理的平衡點時,可被計算的健康數據將隨時隨地提供幫助,健康在潛移默化中達到理想狀態;當希望與他人連接,甚至與過去和未來的自己對話時,多元的交流通道以及超出預期的情感體驗將讓人們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重新連接在一起;當人們更多的注重自我價值與挑戰時,在新技術加持下能夠獲得突破禁錮的能力與信心,積極的探索未知世界。在這樣一個世界中,更宜居的城市、更智能的服務、更安全的數據以及更美好的生活都將實現。具有遠見的企業需要洞悉這樣一種變化。重新思考在創造商業、社會以及人性價值的過程中,企業能夠做些什么。清華大學與OPPO聯
3、合撰寫的智慧生活2030研究報告中的洞察,是基于研究者的思考以及具有想象力的用戶群體的共創而產出。希望可以通過在未知與已知、個人與群體、想象與邏輯的互動中,捕捉到正在萌發的微弱信號,用企業的未來投入去激活、滋養、創造一個全新的體系,突破場景、技術與市場的限定,給用戶一個全新的未來智慧生活。能力越大,責任越大,這份研究報告深度思考了當下與未來的可能性,定義了未來智慧生活場景的新篇章,也為整個行業做了啟發與引領,我們期待企業能夠發揮自身能力與影響力,與各界攜手共創美好未來!讓技術賦予生活想象蔡 軍清華大學美術學院 博導02序言 1 科技創新和人文需求共同推動人類文明的進步?;赝祟惿鐣l展和科技更
4、迭的歷史,技術創新的路徑總是沿著不斷滿足人類生產、生活需求的方向延伸。想要讀懂未來,我們認為要從科技與人文出發??萍挤矫?,5G、AI、云、大數據等技術,推動以感知、互聯、智能、融合計算為代表的關鍵科技領域,迎來超過10倍級增速。終端將無處不在,人找服務變成服務找人,虛擬與現實世界加速融合。從人的核心需求出發,我們重新思考萬物互融時代,人們的生活將有哪些新的演變??萍贾悄芑瘜⒅ξ覀儜獙ぷ鬟^載,并替我們去完成那些重復且瑣碎的事務,效率會革命性優化,幫我們把有限的時間與精力集中在更有意義的事情上。先進的傳感技術提供的智慧醫療、智能家居等服務下,科技讓身心健康多一分保障,把被淹沒在事與物之中的我們
5、拉回來,緩解生活壓力下健康問題和情緒焦慮。在全息影像、多模態體感交互的溝通技術支持下,我們將跨越空間甚至穿越時間,讓情感得以寄托。我們探尋未知的世界不再受拘束,突破自我能力的邊界,盡情嘗試新的體驗??傊?,未來智慧生活虛實融合、全域智能,每個人都會深度參與其中,我們既是服務的定義者,也是受益者。OPPO聯合清華大學,對未來智慧生活進行深度研究,希望與行業共同探討未來智慧生活多種場景的發展趨勢與解決方案。萬物互融時代,給我們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OPPO將秉持“All for One,一切以用戶體驗為中心”的價值導向,布局智慧場景終端,同時,繼續夯實技術底座,構建平臺,賦能伙伴,做強生態??萍紴槿?/p>
6、,以善天下。我們始終相信,“科技”是手段,“人”才是目的。讓我們一起攜手打造萬物互融時代的美好智慧生活!攜手打造萬物互融時代美好智慧生活劉作虎OPPO 首席產品官03序言 2 本研究從“人”的核心需求出發,以技術發展下的生活場景為對象,展望了未來的智慧生活。在研究過程中,我們基于未來輪等邏輯模型,從不確定性微弱信號中尋找相對合理的可能性,識別和整理趨勢、事件可能帶來的深遠影響,分析潛在的問題和機會。同時,也基于消費需求與動機模型,通過綜合分析趨勢發展與人的需求動機(融合、順從、安全、控制、個性、身份、活力、享樂)之間的關系,推演在技術和生活方式演變的影響下,八種需求動機所牽引的未來生活場景,最
7、終獲得核心的四大生活主題洞察。在每個主題下我們將分別介紹其背景、預判的趨勢、核心場景及企業行動要點。04概述基于人類核心需求的四大生活主題超越效率,讓價值更多元在虛實融合的世界中,人們希望借助技術的幫助,從低價值感中解脫,可以專注更有意義的事務。精準個性化的服務,提升人們認知效率;無所不能的智能輔助,升級時間價值;以個人ID為核心的服務系統,在多場景切換時,讓人們獲得無縫銜接的體驗。暢享舒適,讓健康有保障在社會高速發展的過程中,人們期待新科技能帶來更多的協助,讓生活變得更加輕松、健康、安全。更智能的AI、更智慧的情感計算、更有價值的生命科技,這些新興的前沿技術將幫助人們提升對生理健康風險預知能
8、力,提供更多心理健康服務,保護用戶的個人數據安全。無界社交,讓情感可寄托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技術和平臺正不斷重塑彼此聯系的方式,人類對于在數字世界建立新的連接關系、獲得新的體驗充滿了期望。虛實交錯的社交空間、可共享感官感受的深層次互動、可定制的虛擬伴侶等社交形態,將為人們建立更深入、更有意義的連接。無限探索,讓人生有質感數字技術已成為人類創造力的催化劑,賦予人們新的“能力”。人們期待著突破技術限制,去更廣泛和深入地了解未知世界??稍鰪娚眢w機能與感官的穿戴設備、增強腦力的AI“外腦”,幫助人們打破能力邊界,加速個人成長,支持人的探索愿望和創造力。1超越效率讓價值更多元繁忙的日程安排、無休止的電子郵件
9、、隨時待命不堪重負的人們正承受著越來越高強度的時間壓力,因此渴望回歸簡單和平靜。在現實與數字交融的世界中,人們希望在技術幫助下,從低價值感中解脫,可以專注更有意義的事務,為時間賦予更多元的價值。被淹沒在繁忙生活與快節奏工作之中的人們,看似得到了技術對效率的加持,實際上卻沒有提升時間生產力,收獲額外的時間價值。我們發現此問題的實質是傳統工作方式使得人們受限于原有的認知、瑣碎事務性的時間障礙以及單一場景的空間障礙,無法讓時間增值。隨著每天獲取的信息和需要處理的事情呈數量級增長,人們開始追求更高的“時間價值”有選擇地使用自己的時間,給無意義的事件一個加速度;多任務并行的狀態下,能夠同時快速處理各種繁
10、雜事務。大數據、云、AI等技術的快速發展,推動被動服務向主動智能服務轉變,逐步代替或協助人們處理重復事務、簡化繁復工作;同時,統一ID的打通,讓感官體驗完全數據化,實現場景間無縫銜接。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提升認知效率的數字學習、提升工作效率的超級助理、突破場景限制的流動空間,這些都是達成時間增值的關鍵場景。76.5%的受訪青年稱自己過著“倍速生活”,其中一線城市青年比例最高,達78.9%。83.1%的受訪青年坦言自己每天忙忙碌碌但收獲不及預期。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76.5%73%的“數字化革新者”認為數字技術對生產力的提升產生了積極作用,71%的受訪者表示,他們非常歡迎在未來5-10年中看到
11、一個更智能和更具效率的完全自動化辦公的工作場所。Aruba數字革命解鎖智能數字化工作場所潛力73%背景06 快節奏的生活使人們對知識的需求和代謝達到了前所未見的頂點。每天都有無盡的新事物與信息涌現,當碎片式的信息輸入和碎片化學習成為常態,傳統學習模式已成為提升人們認知效率的阻礙。未來學習模式將建立在智能系統的基礎上。智能系統擁有更好地收集和挖掘數據能力,提供超越個人學習能力,又恰到好處的場景化輔導與幫助,打造個性化的學習模式。在學習初始階段,輔助建立個人知識網絡結構;收集日常學習數據并分析,設計精準的學習計劃,提供匹配的學習資料;并在一段時間后,主動測試,檢驗學習效果,再根據反饋數據迭代學習方
12、案。用千人千面的學習計劃,取代循規蹈矩的學習過程,讓每個人可以通過最適合自己的路徑掌握需要的知識。在學習過程中,人們還可通過場景化的學習,提高知識的吸收效果。比如根據人們所處的地點和場景,自動關聯學習內容,讓學習不局限于紙面上,隨處可學、隨處可用;將課程安排與個人時間緊密結合,無論是工作日的夜晚還是通勤的間隙,都能提供適合的學習材料,讓人們可以想學就學,高效利用碎片時間。智能系統將進一步通過價值數據的分析與應用,使所獲得的服務更具針對性,而人們則可以將所有注意力專注于提升認知效率本身。精準的個性化指導數字學習提升認知效率 07場景 1展望 忙碌的生活中,多任務并行是一種常態,人們需要讓事物處理
13、變得更快、更方便、更輕松。目前搭載在手機、音箱等智能設備上的“語音助手”,以及基于場景的自動化操作在一定程度上能夠簡化流程,提高效率。但這種輔助高度依賴人的命令,且靈活性較差。未來的超級助理將搭載在智能系統上,擁有更強的計算能力,其對于情景和數據的綜合分析能力也將大幅提升,可以通過自主決策進而主動地提供服務。超級助理將主動彌補“人”的不足,提供更高效的智能輔助。在未來的出行場景中,超級助理(駕駛方向)可以根據對駕駛者的多維度監測和實時環境數據分析,預測人或汽車即將產生的行為,主動介入控制,輔助安全行路。當駕駛者昏昏欲睡,或是因其他事情分神時,主動采取轉彎、剎車等措施,保障駕駛安全。超級助理還可
14、以在一定程度上替代“人”的角色,自行解決問題而無需人的參與。比如在空屋狀態下發生火災等緊急情況時,超級助理(智能家居方向)可以自主調配智能家居設備,智能輔助應急處理。在多模態交互下,超級助理可以出現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從衣食住行到購物理財,在人們需要幫助時主動出現,輔助解決問題。并通過不斷學習,變得越來越符合用戶的個人需求,提供更加精準的服務,成為真正的“貼身私人助理”。通過智能中樞串聯智能服務,讓人們的智慧生活體驗更連貫。同時要平衡機器決策與用戶控制權之間的關系,提供尺度合適的主動服務。無處不在的智能輔助超級助理提升效率08展望場景 2 互聯網讓連接無處不在,人們的活動越來越少受到物理空間的限
15、制?!凹摇钡慕巧凸δ芨佣嘣?,室內空間需要實現多任務處理,并能在不同場景間靈活切換。另一方面,人們高頻穿行于各個角落,咖啡廳、便利店成為新的“工作室”、“客廳”,流動的空間將成為生活中的常態。隨著個人數據能夠在各個服務系統之間高度連通,未來,根據人的需求提供真正智能的物理空間,讓空間來適應人,甚至創造跟隨人移動的“隨身空間”成為可能。流動的空間體驗體現在幾個方面:同一物理空間的功能可以隨需求切換。如汽車可以隨時切換成會議室、游戲室,調整車內的功能模式、視覺風格等;空間內體驗可以跟隨人移動。如智能家居系統通過傳感器識別人的位置,調動附近的影音、通訊類產品,讓人在家中的任意位置都能享受到連續的
16、影音體驗;一個空間的體驗可以遷移到下一個空間。如對溫度濕度的偏好能夠形成個人數據上傳到云端,通過登陸個人的統一ID,下載到新家的家居系統,保障不同空間體驗的一致性。流動空間突破場景限制讓體驗以人為中心遷移09展望場景 3用戶看重信息篩選的效率,企業需要通過模型算法實現個性化推薦和服務,讓用戶以更自然的方式獲得精準有效的服務。優化模型算法,讓推薦融于無形01根據場景提供當下最貼心的體驗,使用戶在任何情況下都可以獲得無縫銜接的服務。以用戶為中心,再定義“流動空間”的體驗和產品組合03被動輸入信息而產生的服務,將成為未來的智慧服務的基礎。能夠比用戶更早關注到其需求,進一步通過主動獲取、預判可能產生的
17、需求,并提供適度的服務才是智慧服務的發展方向。提高服務主動性,從分析到預判02 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效率將被時間增值重新定義,企業可以關注數字學習、超級助理以及流動空間三個關鍵場景中的核心要素,并圍繞他們規劃自身行動。企業應該優化數字學習過程中的模型算法,使得推薦更主動與無感化;將超級助理的功能從被動分析轉向主動預判,以提升其服務主動性;從場景出發,打造在不同的空間中,以人為中心的流動體驗。企業行動要點102暢享舒適讓健康有保障享受美好生活是人們一貫的向往。在社會高速發展的背景下,這種向往似乎變得越來越艱難,人們期待新科技能帶來更多的幫助,讓生活更加輕松、健康、安全。更智能的AI、更智慧的情感
18、計算1、更有價值的生命科技這些新興的前沿技術為人們實現美好生活的愿望帶來希望。1情感計算的概念是在 1997 年由 MIT 媒體實驗室 Picard 教授提出,她指出情感計算是與情感相關,來源于情感或能夠對情感施加影響的計算。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的胡包剛等人也通過自己的研究,提出了對情感計算的定義:“情感計算的目的是通過賦予計算機識別、理解、表達和適應人的情感的能力來建立和諧人機環境,并使計算機具有更高的、全面的智能”。背負職場與家庭生活雙重壓力的人們,看似獲得了技術對于健康的守護,實際上身體仍處于亞健康狀態。除此之外,心理功能失調與社會關系的失衡,亦不斷地威脅著人們的心理健康。傳統的生命感
19、知方式,使得人們僅關注身體狀態,忽視心理功能與社會關系,妨礙了科技為人們帶來兼顧身心健康的提升。群體焦慮與高壓生活狀態導致人們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問題凸顯。人們對身心健康的關注提升,進而開始尋求科技的幫助。以個人健康數據收集、提供健康風險預知等功能和服務的個人可穿戴設備逐漸獲得人們的青睞。數據化設備幫助人們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態同時,個人信息安全的問題隨之而來,這就像一個硬幣的兩面:既希望享受科技為健康帶來的提升,又需要獲得個人信息的保護。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健康生活的數字提案、精細化的遠程健康技術、主動化的情緒追蹤調節、更安全的數據保障,這些都是提升生命質量的關鍵場景。中國城市消費者都表示他們或多或
20、少有情緒問題,其中“有壓力”(82%)和“疲倦”(78%)是最突出的。英敏特情緒健康管理-中國-202082%78%75%的消費者使用過數字化健康管理產品或服務,其中最常用的是健康指導和數據追蹤。60%受訪者使用過健身與運動指導相關的產品與服務,30%的受訪者使用過健康數據追蹤類的產品。德勤數字化健康白皮書75%60%30%用戶維護個人信息權益意識越來越強烈清晰。35%更在意安全性,認為安全隱私比便捷的智能手機服務更重要,9%更在意便捷性,認為可以接受分享一些數據以獲得更好的智能手機體驗。Ipsos&OPPO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安全需求洞察報告35%9%背景12全方位的生活提案數字健康
21、保障身體狀態 一場突如其來、席卷全球的疫情改變了人們對健康生活的認知與行為習慣。人們的憂患意識得到了增強,對待健康的態度也從被動治療轉向積極主動預防。得益于數字技術與生命科學的快速發展與結合,未來數字孿生2 技術(即數字版“克隆體”)在醫療領域的應用讓我們看到一種新的可能性:種類越來越豐富的、精密的傳感器被嵌入到各種日常物品中,使得更多精細化的個人數據可以被采集和計算。在此基礎上,結合可穿戴設備對生理數據的精準化實時監控,針對健康風險,通過建模與動態變化風險分析,使得模擬測算與預測成為可能。這種可能性讓“健康狀態”這一原本模糊的定義變得清晰且可感知,幫助人們緩解對健康的焦慮。在可量化與可感知的
22、健康數據技術支撐下,平臺化聯動的健康設備及服務將能夠進一步為人們提供相應的生活建議和指導,讓人們在“無感”中,保持良好的健康狀態。例如,在早晨,智能健康助手會在最合適的時間,根據個體的健康模型,提供恰到好處的居室環境和喚醒服務;在中午,通過營養數據與當天的身體動態、情緒數據相匹配,推薦深度定制化的飲食方案;到了晚上,可以選擇個人喜歡的娛樂方式來說服人們堅持運動,并在運動過程中結合可穿戴設備提供的數據,按照不同水平對體態、動作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當主要健康參數或者生命體征發生變化時,智能健康助手將自主與云服務平臺上的專家取得聯系,或比對相關專業知識后,主動向人們提交結果。借助這些新科技,我們將能
23、夠實現對健康隱形保護,為人們期待的美好健康生活提供有效支持。隨著大眾對預防性健康生活方式的渴望與新技術的興起,技術一方面向跨領域的數據獲取能力發展,另一方面構建平臺化數據整合分析能力,以建立更精細化的個體數字健康管理服務模型,從而為人們帶來更有價值的智慧健康生活。2數字映射(Digital twin),或譯作數字孿生、數字分身、數位雙生,指在信息化平臺內模擬物理實體、流程或者系統,類似實體系統在信息化平臺中的雙胞胎。借助于數字映射,可以在信息化平臺上了解物理實體的狀態,甚至可以對物理實體里面預定義的接口組件進行控制。展望場景 113 遠程醫療服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醫療資源不均衡的現狀。不過受限
24、于技術發展的進程,目前的應用主要集中在相對簡單的病情診斷過程,而復雜病情處理或更細致的治療仍需回到傳統醫院進行。隨著5G技術的發展及落地,超高速的信息傳輸讓更精細的遠程醫療服務成為可能。健康科技已經從專業性醫療設備轉變為可提高人們生活品質的消費級健康產品。這種變化使人們即便安坐家中也可以通過更簡易的方式,對自身與家人進行更廣泛、相對專業的生理數據檢查。當醫療設備與云端服務系統的數據互聯互通后,人們就可以直接通過智慧醫療助手獲取頂尖醫生的專業建議。這種用戶鏈接專業醫療進行“自我問診”的智慧醫療場景將會越來越普遍。目前虛擬手術系統3 在醫療教學上已經得到較好的應用。未來虛擬現實技術、遠程控制技術將
25、讓遠程醫療不局限在屏幕上,醫生可以遠程處理更復雜的醫療問題。例如,當人們在戶外發生意外身體損傷時,醫生可以通過遠程觸感傳遞技術“觸碰”患者受傷部分,判斷傷者傷情,并結合其他遠程醫療設備做簡單的傷口處理。人們無論走到哪里,都可以獲得即時的遠程協助,得到極大的安全感。未來的醫療服務要更加注重個體的需求,產品、服務主動配合“人”。通過“人工智能+5G+虛擬現實”以及即時開啟的遠程醫療系統,讓人們用最簡單快捷的方式,獲取個性化、高品質的醫療服務體驗。3 虛擬手術仿真系統(Virtual Surgery System)是虛擬現實技術在醫學領域的一個典型應用。虛擬手術是由醫學圖像數據出發,應用計算機圖形學
26、重構出虛擬人體軟組織模型,模擬出虛擬的醫學環境,并利用觸覺交互設備與之進行交互的手術系統,如圖1所示。虛擬手術系統,為醫生提供一個虛擬的3D環境以及可交互操作平臺,逼真的模擬臨床手術的全過程。精細化的遠程健康技術隨時隨地提供個性化醫療指導展望場景 214展望 英敏特的調查顯示,人們會因情緒問題產生頭痛、注意力難以集中、自信心降低、腸胃不適等眾多負面影響?,F在可穿戴設備、手機的應用程序均可對生理健康進行監控,但還未滿足人們在跟蹤和改善心理健康方面的需求。情感人工智能是人工智能的一個分支,它通過結合用戶的生物特征和生理數據來感知、理解并回應他們的感受。隨著情感計算的興起,技術將能夠讀取個人感受。人
27、們將對自己的情緒有更直觀、客觀的了解,從而進行情緒的健康管理。具有情感識別能力的隨身設備(如:手機、可穿戴設備)可以記錄情緒,當檢測到不良波動時,主動聯動周邊設備,如智能家居系統,營造能夠紓緩情緒的居家氛圍;或通過腦電波的干預輔助調節情緒。智能設備能在使用者長期沉浸在負面情緒而自己未察覺時,主動提醒,幫助進行情緒調控。另外,當人們需要情感支持時,也可以獲得更加及時和有效的幫助。例如,汽車可以成為智能“第三空間”,通過燈光、氣味、聲音等多感官技術的配合,結合冥想引導服務,提供一個放松的空間。人們經過一天漫長的工作后,躺在車內,輕柔的音樂縈繞耳邊,流轉的氛圍燈和香氛創造出平靜安全的氛圍。在專業指導
28、下進行一場紓緩、放松的靜心冥想,緩解心靈的疲憊與煩躁,準備回到家享受美好的夜晚。注重情緒管理的價值,將情緒感知和分析功能整合,同時通過多感官的沉浸體驗,幫助人們創造暫時擺脫日常生活煩擾的情緒療愈時刻。主動化的情緒感知紓緩呵護情感健康場景 315 人們對數據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這已成為國家數字治理的重要議題。隨著眾多監管以及保護舉措的提出,未來,個人數據泄漏與非法使用將不再使人們產生困擾和焦慮。邊緣計算能力提升,使得智能家居系統可以實現家庭信息的本地化計算和保存,保障數據的絕對安全;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技術也將助力打擊非法竊取數據和數字造假等行為。國際調研機構Gartner戰略科技趨勢預測報告顯
29、示:到2025年,將有一半的大型企業機構使用隱私計算在不受信任的環境和多方數據分析中處理數據,保障信息安全。在保護數據基礎之上,人們將能夠更自由地掌握和支配個人數據。人們可以有選擇地通過數字銀行平臺,決定是否向他人或者服務商開放部分數據使用權。比如通過共享個人使用數據換取更精確的定制化服務;向研究機構開放個人行為數據,助力研究項目。而隨著NFT4 相關技術和觀念的普及,普通人也將能夠用簡便的方式將自己的作品生成NFT,保護個人創作成果的同時,在分享平臺獲得更多認可和收入。人們與機構之間的信任將建立在數據得到保護的基礎上。隱私被保證的前提下,數據的最大價值將被技術進一步的發揮,最終建立人們與機構
30、之間良性的數據使用關系。更安全的數據管控維護數據自主權 4 NFT(全稱為Non-Fungible Token),指非同質化代幣,是用于表示數字資產(包括jpg和視頻剪輯形式)的唯一加密貨幣令牌。NFT可以買賣,就像有形資產一樣。展望場景 416 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健康將被生命提質重新定義,企業可以關注全方位生活提案、遠程健康技術、主動化情緒管理、數據安全與使用機制四個關鍵場景中的核心要素,并圍繞他們規劃自身行動。企業應該建立基于完整數據與領先技術(如遠程醫療技術等)的健康服務系統,構建跨領域健康生態平臺,以便為人們提供全方位生活提案與主動化情緒管理;同時承擔企業數據責任,提供適度與對應的保
31、護措施。以全面的個人數據為核心,形成從硬件到軟件的健康服務閉環,輔助用戶實現自我健康管理。建立基于完整數據的健康服務系統01意識到用戶在數據使用中所面臨的問題,承擔企業應有的社會責任,提供透明、安全的數據使用保障,讓用戶獲得安全感。承擔企業數據責任,主動提供數據安全保障03醫療、健康、科技多領域聯合協作,共同打造健康技術生態??珙I域健康生態平臺02企業行動要點173無界社交讓情感可寄托人,對與他人建立親密關系的愿望從未停止。今天,持續發展的數字化技術和平臺正不斷重塑著彼此聯系的方式,人類對于在數字世界建立新的連接關系、獲得新的體驗充滿期待。身處現場卻無法述說興奮的感受、置身人群之中卻不被理解,
32、人們看似進行了交流與互動,但實際上人與人之間的連接并沒有深化,關系或情感更沒有進一步發展。此問題的實質是傳統社交方式的限制:習慣于單向傳遞體驗與感受、局限于同一時空下行動與合作、及必須妥協部分訴求以適應群體。城市化建設和圈層發展,使基于血緣和地域的傳統關系淡化,而以共同興趣和價值觀為紐帶的新型關系逐漸興起。人們越發渴望與他人建立更多元、更深層次的連接。新一代互聯網技術和新社交媒體形態的發展,幫助人們消除了時空的限制,創造出一種基于趣緣而建立的社交關系。信息通信技術的發展使人與人之間的互動從二維圖文形式向多維立體形式擴展,讓構建更加親密的關系成為可能。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多元互動的數字空間,實時
33、互動的感官共享,混合現實的遠程協同,個性化的虛擬伴侶,都是發展社交關系的關鍵場景。被調研的青年男女(18-35歲)中,71.2%感到孤獨。其中,95后則是最感覺孤獨的一代。岡本&騰訊新聞2021青年男女健康調查報告71.2%在關于社交方式的調查中,72%的被訪者認為科技加深了自己與家人和朋友的聯系。Wunderman Thompson DataInto the Metaverse72%背景19數字空間多元互動塑造社交新體驗 人們對場景化社交的需求越來越高。在遠程社交中,人們不僅關注信息的傳遞,更希望制造共同的經歷?!霸乒蚕怼币魳?、視頻等服務便由此而生。游戲平臺正從純游戲體驗演變為基于游戲的社交
34、空間,以便人們在其中交流互動,甚至建立組織或進行合作?!坝螒颉睂⒊蔀橐粋€新空間而不僅是某種特定的體驗?!霸钪妗毕嚓P技術為此提供了新的想象。擺脫了物理空間的限制,人們可以盡情發揮,打造獨屬于自己的虛擬王國。例如,可以通過建立真實空間的虛擬鏡像,或創造全新的數字空間,作為新的社交場所,甚至設立“虛擬的家”,邀請朋友和家人做客。不同的數字空間還可以相互疊加,人在各種空間中自由穿梭,同時處理各種社交事項,比如一邊享受家庭聚會的溫馨時刻,轉身又可以直接進入舞會現場,一鍵變身成派對女王,與朋友盡情狂歡。除了物理空間的數字化,還可以創造以活動為中心的“空間”,讓同一時刻做著相同事件的人相聚在一起。比如在虛
35、擬影院觀看同一部小眾的電影,在虛擬自習室探討同一個學術問題。技術幫人們找到此刻世界上的另一個“自己”,讓獨自一人的生活也能獲得“與眾同樂”的體驗。社交不是孤立的活動,人們更關注社交與其他活動的融合,拓展面向數字世界的“新社交”方式。20展望場景 1 人們渴望探索更深層次的溝通與表達,不再滿足于只是分享圖文、聲音或視頻的社交方式,而是渴望與他人共享自己的感受,建立更深度的連接。隨著感官信息技術的發展,更豐富的五感信息的記錄與傳輸成為可能,如Dream Labs通過擴展現實5(XR)技術讓用戶可以感受到身體上的觸覺脈沖,模仿被觸摸的感覺;多模態氣味播放器可以還原目標氣味,拓展嗅覺體驗的擬真范圍。人
36、們可以利用感官信息記錄和重現技術來實現體感的同步,把完整的體驗記錄分享給不在場的他人,春日微風中的隱隱花香,午后陽光灑在身上的溫暖觸感,這些無法用言語傳達的感受都可以用更直觀的方式傳遞,促進更深層次的交流;還可以通過可穿戴設備在遠程溝通時將視野共享,讓參與者代入另一個人的視角,無論在日常交流還是協同工作時,都可以更準確地傳達信息,提高溝通效率,或者創造出更新奇的互動方式。人們期待多元交互方式的組合,與可定制的遠程通訊感官體驗。5 擴展現實(Extended Reality,簡稱XR),是指通過計算機將真實與虛擬相結合,打造一個可人機交互的虛擬環境,這也是AR、VR、MR等多種技術的統稱。通過將
37、三者的視覺交互技術相融合,為體驗者帶來虛擬世界與現實世界之間無縫轉換的“沉浸感”。共享感官體驗與實時互動真正與他人感同身受 21展望場景 2 Robert Half一項2020年的研究發現,有89%的企業認為居家辦公和辦公室辦公的混合模式在疫情過后會長期存在,有越來越多的人追求隨意自在的辦公體驗。同時,在創新過程中,為了解決越來越復雜的大規模、系統性問題,對跨公司、跨學科、跨行業共同合作的需求也將逐步增加。人們在不同地域實時協作完成同一個項目將成為新常態。常態化的遠程協作模式需要更有效的合作方式與手段,虛擬現實6、混合現實7 技術可以幫助人們消除物理障礙。微軟上線的Mesh平臺,能夠通過增強現
38、實眼鏡,展示同事的全息影像,讓虛擬協作成為可能。未來人們在虛擬世界中與他人或環境互動的能力也將越來越強。未來的遠程協作不再只局限于屏幕上,更逼真和立體的互動方式助力更深度的合作。想象一下,設計師們在探討產品設計方案時,可以直接置身于產品模型的“內部”開會,仔細研究產品的每一個細節,實時對模型做出修基于混合現實的遠程協同實現跨域深度合作改。設計過程不再是紙上談兵,沉浸式的設計場景消除了時空局限,讓設計成品躍然于眼前。人們需要更多的定制化協同工具,更有吸引力的數字化演示方式,以獲得人和環境更強的互動能力。6 虛擬現實技術(Virtual Reality,簡稱VR),是20世紀發展起來的一項全新的實
39、用技術。虛擬現實技術囊括計算機、電子信息、仿真技術,其基本實現方式是計算機模擬虛擬環境從而給人以環境沉浸感。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各行各業對VR技術的需求日益旺盛。VR技術也取得了巨大進步,并逐步成為一個新的科學技術領域。7 混合現實技術(Mixed Reality,簡稱MR)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技術通過在現實場景呈現虛擬場景信息,在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和用戶之間搭起一個交互反饋的信息回路,以增強用戶體驗的真實感。22展望場景 3個性化的虛擬伴侶可自定義理想陪伴 現代人渴望志同道合的親密關系來對抗現實的孤獨與冷漠,卻不愿為此付出過多精力。為了滿足愈加個性化的情感需求,未來
40、人們會將更多目光投向虛擬的情感陪伴方式上。從Siri在2011年的亮相開始,虛擬個人助理的發展越來越快。從聊天機器人,虛擬主播,到虛擬idol,從語音模擬和簡單對話,向極度真實的虛擬人類發展。LG于2021 CES展會推出的“虛擬主播”Reah Keem,擁有如真人一般的外形細節,講話時有豐富的面部表情,還有眼神暗示、手勢和肢體動作。虛擬人將逐漸成為具有更多元能力的情感伴侶,出現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提供無條件的陪伴。無論是真實的人物再現,還是完全虛擬的人物,小到皮膚細節,大到性格、語言方式,人們都可以根據喜好進行定制。通過系統不斷的學習,它還會日漸變得更加符合自己的需求,成為每個人心中“完美的
41、TA”。這種虛擬的情感服務完全以個人為中心,在娛樂、教育、交友等各種生活事件中提供無條件的陪伴,以及更有創造性的陪伴方式。雙方的互動設備將不止于屏幕,通過AR眼鏡等可穿戴設備,虛擬伴侶可以隨時出現在生活中的各個角落,甚至同時出現在多個地點,根據場景承擔不同的角色,滿足不同的需求:時而是同學,陪伴自己奮戰在深夜的自習室;時而是健身教練,共同在運動場揮灑汗水;還可以搖身一變成為私人心理醫生,在遇到困難時提供貼心的撫慰和指導。人們不需要付出對等的時間與精力,就可以獲得一種“隨叫隨到”式的全能陪伴。人們需要的不止是一個形似真人的虛擬形象,更追求貼心的陪伴、情感的共鳴。23展望場景 4“傳送、全息和化身
42、”下一代的社交網絡應要為用戶提供更真實和身臨其境的體驗。融合社交與其他活動,重構社交媒體01數字孿生技術發展下,每個人都將擁有數字分身的可能。圍繞數字人產生的一系列相關服務,如用戶的虛擬形象定制、企業的虛擬代理等,需要企業提前做好戰略布局。塑造數字化人類,創造情感的共鳴03將遠程協同作視為新的機會,反思和更新原本的工作方式、辦公流程、管理模式。創新辦公協同工具,將遠程協作模式視為未來常態0224 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社交將被社會關系重新定義,企業可以關注數字化多元活動、共感體驗、超級遠程協同、虛擬伴侶四個關鍵場景中的核心要素,并圍繞他們規劃自身行動。企業應該革新對社交及其相關活動的認知,并重新
43、理解與打造社交媒體;持續關注混合工作模式的發展,優化遠程協作辦公的工具;密切留意數字技術對于人類與 “虛擬人”的影響,在數字化人類時代占得先機。企業行動要點4無限探索讓人生有質感探索未知世界是人類的夢想,無論過去、現在與未來。今天,一個令人激動的平行數字世界正在打開人類新的想象空間,創造不再受物質、能力所束縛。數字技術將成為人類自由創造的催化劑,賦予人一種新的“能力”。26抖音過去一年新增創作者1.3億,百萬粉賬號月均發視頻數增速59.6%。新榜2021年內容產業年度報告1.3億 59.6%2011-2020年,我國共新增超過4400萬家創業公司,也就是說,平均每7秒就有1家創業公司成立。中國
44、青年報社&天眼查&青創頭條青年創業城市活力報告(2021)4400萬 7秒 數字化科技拓展了創新的范圍,但短期內人們的創新成果卻沒有帶來想象中的變革。我們認為人們對創造力的傳統理解妨礙了數字化帶來的創造力躍遷。傳統的理解方式限制了人們對認知能力的理解,使得人們難以打破真實與想象的認知邊界;限制了對自身技能與感知能力的理解,使得人們難以展開對未知領域深度探索;限制了對創作能力的理解,使得人們難以自由表達自我,這些都讓人們的創造力難以演進。隨著感官技術、交互技術的成熟和商用,人們憧憬的超現實體驗將成為可能。個體主義價值觀不斷深化,人們更渴求實現、強化個人價值。他們開始嘗試增強型設備,以突破自身能力
45、的約束,讓自己實現更多的可能性,建立對更廣闊世界的認知。同時,AI和機器學習等算法不斷迭代,讓人們充分發揮想象力,以實現自由創作。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沉浸式的擬真體驗、增強身體機能與感知能力的可穿戴、協同創作的AI,這些都是能力演進的關鍵場景。背景沉浸式“實感”體驗隨時切換數字新世界 虛擬技術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滲透到現實世界中,不斷提高著人們對娛樂的期望,人們希望獲得超乎想象的娛樂體驗:更自由的控制、更豐富的信息、更深的沉浸感,甚至模糊真實與虛擬之間的界限。隨著混合現實8、全息投影技術9 等逐漸成熟,人們在居家空間也能享受到高質量的沉浸體驗。通過模擬影視中的觸感/氣味/溫度/光線等,將空間、時間
46、、聲音和圖像匯集為一個以身體直接感知的場,讓一切“真切可感”。通過便攜的AR/VR/XR等設備,人們可以更主動地參與到影音內容中,例如改變形象,將自己化身為劇中人物,去親身經歷自己喜歡的故事線,以第一視角感受跌宕起伏的劇情帶來的緊張與刺激;甚至還能夠無數次的“推翻重來”,在真實與虛幻,過去和未來中自由穿梭,窮盡百種人生可能性。除此之外,人們還可以體驗到另一種“現場感”在任意環境下直接“進入”到某一場線下活動的現場,比如展覽、演唱會或競技賽事:每個人都能夠自由選擇觀看視角,優化現場聲音效果,與表演對象互動。想象一下與自己心儀的偶像能夠近距離互動會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這種模擬真實空間的視覺化改變,能
47、讓人在不經意間突然進入另一個奇妙的維度空間與感官世界,感受到對“未知”的期待和探索的新奇體驗,將當下“看屏幕”式的傳統觀影模式,轉變成主動介入的“無限空間”沉浸模式。不斷升級的體驗性需求,不僅關注硬件功能提升,更關注如何突破媒體形式限制,挖掘虛擬體驗與現實活動結合的新機會,創造意想不到的多維感官體驗。8 混合現實技術(MR)是虛擬現實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該技術通過在現實場景呈現虛擬場景信息,在現實世界、虛擬世界和用戶之間搭起一個交互反饋的信息回路,以增強用戶體驗的真實感。9 全息投影技術(front-projected holographic display)屬于3D技術的一種,原指利用干涉原理
48、記錄并再現物體真實的三維圖像的技術。27展望場景 1增強身體機能與感知能力成為超級新人類 “我覺得我們都是賽博格10,我們都沒感覺到,也沒意識到,但我們與技術的聯系是如此緊密,幾乎要和它融為一體”。Johanna(德國藝術家)今天,人類與科技的融合并非科幻小說中那么遙遠,更智能的手機、可穿戴設備,各種神經植入式電子設備,腦機接口,機械義體新的科技正沖擊著人們對“人”的固有認知與定義。人類期待通過技術的加持突破身體極限,能夠更廣闊地探索未知領域,加深對世界的理解。首先是增強人體機能,拓展能力范圍。在外骨骼11 設備的幫助下,人們可以提高知覺敏銳度,增強四肢運動及反射能力,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也如履
49、平地。在登山、潛水等戶外運動時,可以進入過去無法觸達的環境中,享受對大自然的征服感。對于行動不便的群體來說,電子設備延伸了他們的身體,不但能增強個人生活自理能力,甚至還能幫助他們實現“運動夢”。目前外骨骼設備在物流相關商業領域正在進行嘗試,一些企業也推出了針對專業人士和殘障人士的家用產品。如果說外骨骼技術是增強行動能力,腦接口技術則可以直接對大腦進行改造,參與人類的意識處理過程,分析和處理環境感知信息,幫助人們排除干擾。比如識別環境聲音,實時放大/縮小其中的某些聲音(如森林中的鳥鳴);突出顯示當前環境中的某一件事物(如某一種花)。這種“能感他人所不能”的主動增強型感知能力,既能在學習與工作的過
50、程中提供幫助,也能為人們創造生活的樂趣。未來,與人工智能共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將更習慣于利用技術做自我增強,成為我們眼中的“超級新人類”。10 賽博格(Cyborg),又稱電子人、機械化人、改造人、生化人,即是機械化有機體,是以無機物所構成的機器,作為有機體(包括人與其它動物在內)身體的一部分,但思考動作均由有機體控制。通常這樣做的目的是借由人工科技來增加或強化生物體的能力。英文“Cyborg”是“cybernetic organism”的結合,實際上表示了任何混合了有機體與電子機器的生物。11 機械外骨骼或稱動力外骨骼(Powered exoskeleton),是一種由鋼鐵的框架構成并且可讓
51、人穿上的機器裝置,這個裝備可以提供額外能量來供四肢運動。28展望場景 2AI協同創作人人都是創作者 近年來,人們的自我意識逐漸覺醒,開始更主動地構建個人身份、表達自我。從傳統媒介時代進入短視頻時代后,創意表達的門檻降低,吸引更多普通人拿起手機,隨時隨地進行創作。隨著智能技術的發展,與AI協同創作的理念逐漸深入。這些變化首先在數字作品上出現,涌現出很多關于AI做設計、寫代碼、作曲的探索,創作者只需要構思框架,AI自動收集素材進行自由創作。對普通人來說,智能輔助能簡化創作過程,提高創作質量。人們不需要掌握相關的“專家級”技能,從照片、視頻的美化,到制作動畫、游戲,一句簡單的指令,系統就能自動生成高
52、質量的成果;甚至不需受限于獨特的創意,機器學習12 以及生成式算法訓練創意產生,實現真正的“文思如泉涌”,人們只需選取心儀的作品成果。這大大降低了創作的門檻,小白用戶也可以做出大師作品。對從業者而言,智能系統可以用 “非人類”的方式思考,為自己提供出人意料的創作思路與靈感。比如越來越多的設計師已經在應用AI驅動的設計算法模型來實現獨特的美學特征。創作也不局限于數字空間。CONTEXT調查顯示,全球3D打印機套件和業余愛好市場出現爆炸式增長,這一細分市場的收入在2020年翻了一番。商用生產設備的普遍化發展,讓生產制作的難度降低,人們可以輕松設計和實現自己的想法,“我物由我造”,每一件產品都獨一無
53、二,彰顯個人風格。新的技術、新的創作方式將賦予普通大眾前所未有的創作力。12 機器學習是一門多領域交叉學科,涉及概率論、統計學、逼近論、凸分析、算法復雜度理論等多門學科。專門研究計算機怎樣模擬或實現人類的學習行為,以獲取新的知識或技能,重新組織已有的知識結構使之不斷改善自身的性能。展望場景 329未來的數字文娛或實體活動都將是真實與虛擬多種維度疊加的混合模式,為用戶提供虛實結合、具有未來感的交互體驗。綜合提升軟硬件功能,提供多重混合體驗01重視并主動幫助人們收集其創意,讓他們獲得參與感和成就感,同時為其提供實現創意的有效工具和服務。打造強平臺與好工具,為人們的創作提供“催化劑”03在滿足功能型
54、需求之外,轉向提供幫助人們增強自身機能和感官的解決方案。整合新技術與新場景,以能力增強賦能“探索者”02 在未來的智慧生活中,探索將被能力演進重新定義,企業可以關注沉浸式體驗、可穿戴設備與技術、AI三個關鍵場景中的核心要素,并圍繞他們規劃自身行動。企業應該致力于提升軟、硬件功能,并在此基礎上創新服務模式,為用戶提供多重混合的交互體驗;不僅關注用戶的簡單功能型需求,更應該理解用戶進一步的自我提升需求,并主動為其提供新型服務;思考如何從提供被動服務轉向主動提供工具、創意甚至解決方案。企業行動要點30 智慧生活2030研究報告幫助我們詮釋了在可預見的時間內,基于智能科技的發展,未來可能的智慧生活圖景
55、。期待企業以人為中心,將技術和場景有機融合,將更便捷、更多元、更精彩的未來生活帶給人們。更期望企業能夠突破局限,打通產品、服務、體驗的界限,重新定義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關系??v觀人類發展歷史,我們正處于人機共存、現實向混合現實過渡的時代。在科技和人文的共同驅動下,我們將進入虛實融合、全域智能的萬物互融智慧生活連接無處不在、空間更智能、服務將升維,從人找服務到服務找人。數字技術將幫助人類創造虛實結合的新世界;生物技術將帶領人類更好地了解自身、控制自身、改造自身;探索永無止境,航空航天技術將指引人們仰望星空,開辟太空新時代。未來的智慧生活將發生顛覆性變化。為應對這樣的未來,企業需要主動并勇敢的面對變革
56、,從產品與服務、技術研究、組織革新等方面尋找新的突破點,以更多的維度、更高的視角迎接與創造未來。結語311.為未來企業插上翅膀 Accenture2.技術展望2021 Accenture3.智能金融行業報告 Accenture4.互聯網醫療大有可為 Accenture5.出行服務消費者視角 Accenture6.迎接下一代智慧出行方式的挑戰:如何打造出行即服務(MaaS)業務 Accenture 7.未來增長 體驗為先 Accenture 8.如何在移動領域制定制勝的Z世代策略 ANNIE 9.Future of the Home 2021 Aritco10.數字革命解鎖智能數字化工作場所潛力
57、 Aruba 11.未來10年全球投資主題路線圖 Barclays 12.未來的交通 BASF13.2021線上嗅覺經濟研究報告 CBNDATA14.2021年技術趨勢 Deloitte15.數字化健康白皮書 Deloitte16.Trends Report 2021 EPAM Continuum17.TRENDS 2021 Fjord18.2020趨勢報告-娛樂媒體與科技 Future Today Institute19.2021 Tech Trends Volume Future Today Institute 20.2020年十大戰略技術趨勢 Gartner 21.2021全球AIoT開
58、發者生態白皮書 Gartner&全球智能化企業&AIoT Business Vantage&涂鴉智能 22.Thematic Research:Virtual Reality GlobalData 23.2021年中國智能家居市場10大預測 IDC 24.2021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安全需求洞察報告 Ipsos&OPPO25.2020增強人性趨勢報告 Isobar26.Connected Kiosks White Paper LG-MRI27.未來的職場健康,數字健康 應需而至 Mercer28.New Future Of Work Report Microsoft lab參考資料3229.2
59、021全球消費者趨勢 Mintel30.2030全球消費者趨勢 Mintel31.情緒健康管理 中國 2020 Mintel32.中國健康生活趨勢概覽 Mintel33.中國消費2030 Morgan Stanley34.2021 Trend Report Trend Hunter35.2021 TREND REPORT TrendWatching36.潮流研究 深度專注力 WGSN37.辦公室生態系統 WGSN38.2022未來創新領域 WGSN39.反思人類需求 整體性模型 WGSN40.進入虛擬時空 WGSN 41.情感健康 WGSN42.未來設計:數字化接觸 WGSN43.協同設計 W
60、GSN44.針對情緒因應的生物反饋技術 WGSN45.未來設計 建筑創新領域 WGSN46.Future 100 2021 Wunderman Thompson Intelligence47.Entrust White Paper Wunderman Thompson Intelligence48.Ethics in the data economy Wunderman Thompson Intelligence49.Into the Metaverse Wunderman Thompson Intelligence 50.2020中國智慧場景服務專題研究報告 艾媒咨詢 51.中國聯合辦公行業
61、白皮書 艾媒咨詢 52.2020年中國在線教育行業研究報告 艾瑞咨詢 53.2020年中國視頻會議行業研究報告 艾瑞咨詢 54.2021年中國個人物聯網行業研究白皮書 艾瑞咨詢 55.2021年國民運動健康洞察報告 艾瑞咨詢 56.2020年度全國企業出行服務用戶 艾瑞咨詢 參考資料3357.2020年中國AI+醫療行業報告 艾瑞咨詢 58.智能汽車人機交互設計趨勢白皮書 百度&湖南大學 59.2020國民健康洞察報告 丁香醫生60.通往未來之路:下一代互聯網與 Metaverse甲子光年 61.卷里求生:直播時代新健康消費洞察 Project Next&淘寶直播&陶榜單&唐碩體驗咨詢 62.
62、2020至2024年全球娛樂及媒體行業展望:中國摘要 普華永道 63.中國央行數字人民幣的商業啟示 普華永道 64.2020年-2021年元宇宙發展研究報告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新媒體研究中心 65.青年理想工作空間白皮書 瑞安辦公&青年志 66.人的全景:數字生活的新消費趨勢白皮書 蘇寧易購&吳曉波頻道 67.賽博格簡史:過去、現在和未來 騰訊研究院 68.中國云游戲市場趨勢報告(2021)騰訊研究院&Newzoo 69.新榜:2021年內容產業年度報告 新榜 70.NFT與版權保護的N個問題 新浪財經 71.2020虛擬現實產業發展研究報告 虛擬現實產業聯盟 72.中國智慧家庭發展案例分
63、析 易觀分析73.家為我而生 中國家庭居家生活趨勢報告 宜家 74.2020中國智能家居行業研究報告 億歐智庫 75.2049年:萬物皆可賽博格?造就Talk 76.醫療設備工業互聯網白皮書(2020年)中國信通院和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 77.2020年度全國主要城市通勤監測報告 住建部&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百度地圖 78.腦機接口技術在醫療健康領域應用白皮書(2021年)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 79.數字孿生網絡(DTN)白皮書 中國移動研究院 80.2020年虛擬數字人發展白皮書 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發展聯盟81.數字化加速度 機械工業出版社,陳春花,徐少春著參考資料34合作伙伴清華大學版
64、權聲明報告中所有的文字、圖片均受有關商標和著作權的法律保護,部分文字和數據采集于公開信息,所有權為原著者所有。未經OPPO書面同意,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復制和傳播。免責聲明本報告含有預測信息,由于受研究方法和數據獲取資源的限制及實踐中可能存在的不確定因素,故實際結果與預測信息可能存在一定差異。報告信息僅供參考,不作為任何要約或承諾,OPPO不對您在本文檔基礎上作出的任何行為承擔責任。后續OPPO有修改上述文檔的可能,恕不另行通知??傤檰杽⒆骰?Pete(OPPO)蔡 軍(清華)總策劃苗佳寧 Sonia(OPPO)編 委馮小平(OPPO)李詩堯(OPPO)李光亮(OPPO)饒永剛(清華)李東陽(清華)李洪海(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