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華永道: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2023)(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普華永道: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2023)(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3年11月蓄勢騰飛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目錄前言前言:大灣區“大灣區“機不可失機不可失”2一、一、概述:蓄勢騰飛,重新啟航概述:蓄勢騰飛,重新啟航4二二、打造打造產品服務創新高地產品服務創新高地11三三、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14四四、加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加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19五五、探索金融數據跨境流通探索金融數據跨境流通21鳴謝鳴謝27聯系我們聯系我們281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前言:大灣區“機不可失”2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前言本調研報告基于普華永道對粵港澳大灣區(以下簡稱“大灣區”)內的多位金融高管及學術界代表的深入訪談撰寫而成。與上一期報
2、告1類似,調研結果顯示,受訪者在某領域達成了廣泛共識,但在另一些政策法規尚未明朗、仍處于探索階段的領域,分歧依然存在。令人欣慰的是,自普華永道第一份調研報告發布五年來,市場對大灣區金融業發展的態度已逐漸發生改變。最初,有人抱著觀望的心態,也有人認為大灣區蘊含的機遇與其業務發展方向并不一致,還有人擔心人才匱乏、監管制約等問題。如今,人們對大灣區金融服務業未來發展明顯趨向樂觀。多家金融機構的高管均以香港為基地,推進其亞洲及大灣區發展戰略2。這種現象在保險和資產財富管理行業尤為明顯。用一位資深中資銀行家的話來說,大灣區仍是一個“機不可失”的市場。我們在報告第一章概述中提到,大灣區的發展步伐從未停歇,
3、近幾年的沉淀,給政府和企業在制定重要政策和部署重大戰略上,提供了更充裕的回旋余地。報告的第二至第五章將從打造產品服務創新高地、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加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和探索金融數據跨境流通四個方面,向讀者呈現金融業致力于大灣區融合發展所付出的努力。大灣區“機不可失”1.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雛形初現:https:/ 資料來源:廣東省統計局、香港政府統計處、澳門統計暨普查局2019-2022年大灣區各城市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元人民幣)年大灣區各城市人均本地生產總值(元人民幣)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廣州深圳珠海佛山惠州東莞中山江門肇
4、慶香港澳門20192020202120223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一、概述:蓄勢騰飛,重新啟航4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3于2019年2月發布后,引起了業界熱議。普華永道在2020年發布的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調研報告中指出,面對這一新興市場及其帶來的機遇,金融機構紛紛摩拳擦掌,創新產品和服務,同時評估相關資源需求,從而抓住大灣區的發展機遇4。不久后在全球范圍內爆發的新冠肺炎病毒大流行(以下簡稱“新冠疫情”或“疫情”),嚴重打亂了許多金融機構的部署。疫情讓商業格局以及人們的工作方式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某些趨勢加速發展(例如數字化),另一些趨勢(例如人才流動
5、)的發展則截然不同。概述3.https:/ Promotion Roadmap)5,便是近期監管政策的一個新進展。該計劃涵蓋財富科技、保險科技和綠色科技,以及人工智能與分布式賬本技術(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DLT)等科技類別,將更全面地推動金融科技的發展。自2022年7月習主席視察香港至今,很多促進大灣區金融業發展的具體措施陸續發布。我從未見過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推出如此多的支持舉措,包括“互換5.https:/www.hkma.gov.hk/gb_chi/news-and-media/press-releases%0B/2023/08/20230825-3/
6、7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付信息的共享。我們可以設想,如果未來有一款大灣區居民卡,它可以通過數據平臺鏈接內地醫療保險賬戶、銀行卡和人力資源記錄等信息,這將促進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的發展。李家聰李家聰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首席執行官跨境數據流通需要許多政府層面的協調。其中一個比較成功的案例是快速支付系統(FPS)。雖然用時頗長,但最終它通過一個唯一的標識符實現了支許多市場參與者面臨的挑戰是,在其大灣區發展戰略中應優先考慮哪些因素。金融機構應該著力于把握那些能使自身快速增長的發展機遇。本次調研的部分受訪者專注發展各自的金融服務或產品,另一些受訪者則已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大灣區未來全面發展的愿景
7、。用香港綠色金融協會主席馬駿博士的話來說:“大灣區的優勢在于監管部門和各機構的合作意愿非常強。內地需要籌集資金,香港則希望為大灣區項目提供貸款和咨詢建議?!笨萍碱I域的受訪者最看好大灣區的協同效應,我們將在隨后的章節中具體闡述。這些受訪者見證了金融業近年來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進展,特別是在數據流通方面。他們認為,技術進步與政策加持,有望消除大灣區一體化所面臨的壁壘。譚文杰譚文杰普華永道中國香港地區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8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年份年份港幣交易量港幣交易量交易額(萬元交易額(萬元/港幣)港幣)人民幣交易量人民幣交易量交易額(萬元交易額(萬元/人民幣)人民幣)20185
8、,370,855 12,786,40467,248 277,458201943,678,835 81,771,762304,339 1,492,1912020138,000,982 153,874,308209,387 1,958,3612021263,656,093 223,926,627268,574 5,008,4072022391,372,121 290,138,428345,817 7,570,867資料來源: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除了科技帶來的新機遇,一些受訪者也強調了充分利用既有優勢的重要性。例如,亞洲證券業與金 融 市 場 協 會(Asia Securities Indust
9、ry&Financial Markets Association,ASIFMA)的羅盛梅認為:“香港金融市場運行穩健,擁有強大、可靠的支付和結算系統,金融管理局提供了高效和集中的基礎設施,大灣區金融的發展空間遠不止跨境理財通(以下簡稱理財通)?!闭w發揮的影響大于各部分之和。香港有一些獨特的歷史優勢,例如普通法。若這些優勢有利于民,那為什么要去改變呢?港幣聯系匯率制度也是香港獨特的優勢,使資本自由流通。與大灣區其他城市相比,香港的優勢非常突出,但如果沒有大灣區,這些優勢也難以得到充分地發揮。區景麟區景麟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本報告第三章將對理財通進行詳細剖析。相關試點起步緩慢,主要原因之一是監
10、管機構對銷售流程和投資者教育程度持謹慎態度。試點初期,香港和內地的監管機構都不希望看到因不當銷售或引導,出現消費者購買與其投資能力及需求不匹配的產品的情況。在當前的經濟和地緣政治環境下,大灣區仍是創新和增長的重要源泉。幾十年來,大灣區一直是中國經濟中最開放、與國際聯系最緊密的地區之一,也是一些最杰出和最具創新力的中國企業的發源地。大灣區將繼續保持這種優勢。夏添恩(夏添恩(Tim Summers)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香港“香港“快速支付系統快速支付系統”(”(Faster Payment System)相關業務數據)相關業務數據9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大灣區的資產和財富管理
11、行業此前不斷呼吁,希望在理財通的下一個階段,提高單個投資的額度及拓寬可銷售投資產品的范圍。這種聲音近期得到了監管部門的反饋,“理財通2.0”已在醞釀中。下一階段的試點,有望突破現行的零售業務范圍的限制,讓金融機構銷售更復雜的投資產品,以滿足更廣大投資者的需求。除了資產和財富管理,保險互聯互通也是大灣區一體化的重要推動力。保險產品豐富了跨境財富管理的選項,在滿足日常需求的同時,也有助于消費者提升對保險公司的忠誠度。在大灣區設立保險服務中心,方便境外保險公司(主要是來自香港的保險公司)為大灣區內地居民提供售后服務,將是大灣區“保險通”發展的一個突破。隨著境外保險品牌知名度提高,針對大灣區客群的保險
12、產品市場將持續擴大和深化。隨著“一小時生活圈”的理念逐步實現,跨境車險和健康險將從小眾市場走向主流。香港退休計劃協會(HKRSA)在近期發布的一份報告6中提出了一系列建議,其中有關儲蓄產品的流動性和個人稅收優惠的建議,有望加速這些市場趨勢。6.https:/hkrsa.org.hk/image/catalog/HKRSA_GBA_2022_TC_v5.pdf10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二、打造產品服務創新高地11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在數字化的驅動下,大灣區的金融一體化正在快速發展。大灣區正在開發許多與區塊鏈技術有關的基礎設施,以支持金融產品的創新,這其中也包括數字資產。盧啟
13、豪盧啟豪普華永道中國香港地區金融業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大灣區9+2城市群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并可享受因此帶來的協同效應。香港與內地利率互換市場互聯互通合作7(以下簡稱“互換通”)和關于金融支持前海深港現代服務業合作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意見8(以下簡稱“前海金融30條”)等不斷出臺的新政策和新舉措進一步強化了這種優勢。監管開放和技術創新雙輪驅動,為大灣區的發展提供了有力保障。有受訪者認為:“大灣區的主要競爭優勢在于監管。香港特區的監管機構非常開放,與日韓及臺灣地區等市場相比,我們在這里看到了更多創新舉措?!鄙鲜鰟撔录畜w現在數據跨境流通方面(報告第五章將詳細闡述)。螞蟻集團的陳婉真指出:“如果大灣
14、區范圍內實現了跨境數據流通,整個銀行金融系統將會被重塑。例如,跨境開戶問題將會得到解決。同時,在灣區也將有更豐富的理財活動,這將極大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更重要的是,三地的牌照問題將得到突破,或者在異地申請牌照的步驟會逐步優化,金融機構也可以開放更多的經營活動?!彪S著應用場景越來越豐富,更大范圍的金融和非金融數據將得以跨境流通或驗證。香港金管局推出的“商業數據通”(CDI)9顯示,經許可的數據共享,提升了香港中小企業獲得信貸的機會,該平臺如能在整個大灣區推廣也將有巨大的潛力。截至2023年6月,該平臺已處理超過4,900份貸款申請,批準超過44億港元的貸款。由國際清算銀行(香港)創新中心和四家央
15、行主導的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e Project)已經證明,央行數字貨幣(CBDC)可提供更快、更低廉的對公銀行匯款交易。渣打銀行和普華永道最近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11,探討了央行數字貨幣在在對公和零售銀行層面的應用前景,并展望了如何開啟數字支付和可編程銀行服務的新紀元。這些創新并不局限于香港:澳門特區于2022年10月宣布,擬將數字貨幣納入法定貨幣12。最近,橫琴有關部門出臺支持赴澳門發行債券的激勵政策13??紤]到相關政策可能會加劇人力資源競爭,澳門政府還推出了新措施來吸引海外人才14。7.http:/ Connect)15計劃,從而實現香港自愿碳市場與廣東碳期貨交易所的互聯互通
16、。最簡單的做法是從大灣區開始,然后在更大的范圍內推廣。該報告指出,隨著全球碳市場的興起,香港可以再次利用國際金融中心的優勢,加快自愿碳市場的發展,并憑借有利的生態系統,扮演連通內地和世界的窗口、跳板和中介者的角色,連接內地及國際碳市場。其中廣東碳市場將是一個理想的連接市場,香港應利用廣東的龐大排放及成交量,尋求成為大灣區碳市場的一部分。16有了香港這一國際綠色及可持續發展金融中心的加持,大灣區將在擴大這一關鍵領域的規模和創新方面處于領先地位。未來大灣區的一體化建設,要將“9+2”的思維轉變成一個整體。我們在暢想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時,要從根本出發,將其看作是一個超級大都市。在這顏貴欣顏貴欣普
17、華永道中國香港地區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15.https:/www.fsdc.org.hk/media/luifvnx0/20230202-fsdc-carbon-paper-ch.pdf16.https:/www.fsdc.org.hk/media/luifvnx0/20230202-fsdc-carbon-paper-ch.pdf13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三、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14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我們非常歡迎近期公布的對跨境理財通試點方案的優化,這一舉措將促使更多大灣區的居民參與其中,并進一步促進跨境投資和香港財富管理行業的發展。葉志豪葉志豪花旗私人銀行香港
18、及大灣區業務主管滬滬港通及港通及深港通每日成交量深港通每日成交量買進和賣出(億元人民幣)買進和賣出(億元人民幣)理財通和仍在醞釀中的保險通是大灣區國際財富管理中心建設、服務廣大居民的兩大重要抓手。其中,已于2021年10月落地的理財通第一階段試點,作為促進大灣區居民個人跨境投資便利化的舉措,在“南向通”(即:內地投資香港)中首次明確了大灣區內地居民投資者的資格17。相關資格標準引發了廣泛討論,因為這對大灣區金融及其他領域未來的改革舉措有重要借鑒意義。理財通推出的時點并不理想,新冠疫情以及隨之而來的“封關”措施,在初期極大地影響了額度使用率。2023年以來,理財通中南向通的額度使用量已開始回升。
19、與此同時,滬港通和深港通的成交量保持平穩(見上圖)。市場普遍認為,影響理財通第一階段試點“熱度”的主要障礙,包括對跨境銷售的限制、為數不多的投資產品類別和單個投資者100萬元人民幣額度的限制。17.https:/www.hkma.gov.hk/gb_chi/key-functions/international-financial-centre/wealth-management-connect/southbound-scheme/#eligible-investor-product 第三章521.1174.0605.8199.9523.6148.9624.6135.9010020030040
20、0500600700Shanghai-Hong KongNorthbound tradeShanghai-Hong KongSouthbound tradeShenzhen-Hong KongNorthbound tradeShenzhen-Hong KongSouthbound trade2022年6月2023年6月滬港通北向交易滬港通南向交易深港通北向交易深港通南向交易建設國際財富管理中心資料來源:香港交易所15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跨境理財通與為高凈值人士提供的投資渠道不同,它面向大眾,并且具備與養老金相似的可轉移性,是大灣區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區景麟區景麟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
21、總監令人振奮的是,理財通在近期終于有所突破。2023年9月28日,人民銀行、金融監管總局、中國證監會、國家外匯局、香港金管局、香港證監會、澳門金管局聯合公告,將進一步優化理財通試點18。第二階段將從調整投資者準入、擴大參與機構范圍、放寬合格投資產品范圍、提高個人投資者額度、改善宣傳銷售等五個維度進行優化。預計上述優化措施,將大大提高理財通作為零售渠道投資工具的吸引力。然而,正如香港金融發展局的區景麟指出:“理財通的遠程開戶和投資產品類別仍然存在問題。內地與香港投資者對兩地市場和產品的理解非常不同,專業資格互認將有助于縮小知識差距?!币髢鹊赝顿Y者來香港花費幾個小時進行投資并不可行。即使設置了不
22、當銷售或不當購買的冷靜期,人們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投資決策。我們需要打破思維定勢,倡導大灣區獨特的“便利”優勢。隨著對技術支持解決方案的需求不斷增加,我們應當開辟新的渠道,在大灣區內為客戶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大灣區可以成為中國的一個典范:這里坐擁世界級國際金融中心的香港,以及具有龐大企業家群體和財富總量的廣東。其他區域哪里還能找到這樣的組合呢?羅盛梅羅盛梅亞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首席執行官資料來源:人民銀行廣州分行理財通“南向通”額度理財通“南向通”額度使用情況使用情況2023年年7月月16日日2023年年8月月16日日2023年年9月月17日日2023年年10月月17日日已用額度(億元)已用
23、額度(億元)11.5114.4116.9020.97使用率使用率0.77%0.96%1.13%1.40%18.http:/ 過去十年間,中國內地的金融科技公司在數字金融、支付創新、生態系統創建等方面走在世界前列,成為全球金融機構努力追趕和效仿的對象。在金融科技領域,香港也在不斷地向內地借鑒及靠攏。與此同時,內地的頭部金融科技公司也一直在尋求海外擴張,跨境交流更加頻繁。這使大灣區成為金融業數字化的新起點。正如報告第二章提到的,普華永道和渣打銀行在近期發布的一份研究成果中,呈現了可編程的央行數字貨幣更廣泛的應用。鑒于央行數字貨幣在大規模交易銀行業務中的價值已通過多邊央行數字貨幣橋項目(mBridg
24、e Project)得到證明,上述研究著眼于零售端及貿易和供應鏈金融等場景。香港貨幣及金融研究中心于2022年底進行的一項調查20發現,90%的香港金融機構認為跨境支付和結算系統對其大灣區業務拓展至關重要。打通這些系統的先決條件包括:改善支付和結算基礎設施的功能、推廣新興技術及監管與市場更融洽的溝通。央行數字貨幣、穩定幣和銀行存款代幣等數字資產,可以與大灣區各城市的電子錢包和支付網絡一起,在當前的金融基礎設施內共存。對那些有跨境支付需求的用戶來說,電子錢包非常便利。用戶不僅可以選擇不同的貨幣,而且可以直接用現有的電子錢包來進行支付。這對于用戶、金融科技公司和商戶,都是共贏互利的。陳婉真陳婉真螞
25、蟻集團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及政府事務執行副總裁有序的數據跨境流通,有助于促進大灣區融合和金融互聯互通。金融科技公司和銀行已經展開技術和制度層面的探索,以不同方式實現數據跨境流通合規與效率的平衡。第四章加速金融業數字化轉型20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五、探索金融數據跨境流通21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據估計,大灣區的內地九個城市共有近300萬家中小微企業,占2021年廣東省GDP的55%21。金融數據跨境有序流通,有望讓這些企業從更便利的跨境貸款和投融資活動中受益。正如報告第二章所述,香港金管局的商業數據通計劃已處理了4,900多份貸款申請,該機制若可以與內地實現對接,應用場景將
26、更廣泛。除了公司金融,零售金融層面的數據跨境流通,也會讓就業、醫療、教育和其他領域的服務進一步得到拓展和延伸。探索金融數據跨境流通“最少必要信息”是基本原則。例如,銀行需要做信用風險模型的時候,僅需要商業和交易方面的信息,而不會需要用到個人數據,這是因為需要計算的只是行業的信用風險。陳婉真陳婉真螞蟻集團粵港澳大灣區戰略發展及政府事務執行副總裁數據跨境流通領域的一個重大進展,是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以下簡稱“網信辦”)與香港特區創新科技及工業局(以下簡稱“創科及工業局”)于2023年6月29日簽署的關于促進粵港澳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的合作備忘錄(以下簡稱“合作備忘錄”)22。根據該備忘錄,香港特區
27、創科及工業局和政府資訊科技總監辦公室將與國家網信辦密切合作,在國家數據跨境安全管理制度框架下,建立大灣區數據跨境流動安全規則。預計這將有助于大灣區的金融機構降低跨境數據共享操作中的合規成本,并鼓勵更大程度的融合和創新。21.https:/ http:/ 校驗可信校驗可信比對一致,內容可信1.1.用戶申請憑證用戶申請憑證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粵澳跨境數據驗證平臺資料來源:由微眾銀行提供區塊鏈24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金融數據跨境流通領域涉及的效率與風險權衡既復雜又重要?;谠L談及普華永道的觀察,我們將大灣區當前金融數據跨境流通的探索與實踐,總結為四種模式與路徑:1)1)金融機構金融機構單
28、獨報批單獨報批。各金融機構根據業務場景需要,自行向客戶獲取數據跨境授權,并報送相關部門審批。這種相對傳統的做法,也是目前大部分金融機構遵循的方式,其痛點在于溝通協調涉及的方面多,合規成本高,需要明確且完善的法律法規基礎。2)2)由官方機構或專門機構集中處理數據傳輸由官方機構或專門機構集中處理數據傳輸。由粵港澳三地金融監管部門(如人民銀行、香港金管局、澳門金管局)在各自法域內牽頭設立相關機制或平臺,進行數據出境及接收安全合規審查,然后在監管層面將信息打通。該模式最大的好處是有望降低金融機構的合規成本,提高數據跨境流動效率;難點是牽涉到到三地監管協調及法律法規的完善。3)3)數據所有者通過數據所有
29、者通過去中心化驗證傳輸數據去中心化驗證傳輸數據。將數據跨境的行為返還給數據所有人。在現有法律法規及監管體系下,個人或企業作為數據擁有人,自行將其發送出境無需報批。通過技術手段(如區塊鏈),用戶將信息發送到去中心化的跨境平臺上,境外機構通過該平臺不獲取信息即可完成用戶驗證。這是目前來說最簡單高效方法,已應用到實踐中。4)4)行業協作行業協作,無需傳輸個人信息或敏感數據無需傳輸個人信息或敏感數據。信息是由不同法域的金融機構使用先進的隱私保護技術(如聯邦學習)協作處理數據而生成。金融機構可跨境使用輸出的數據對其向客戶提供的金融產品進行模型分析(例如信用建模),無需訪問個人信息或敏感數據。25粵港澳大
30、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在技術發展上,粵港有各自的優勢,整體看來,香港在新技術的風險治理方面做得比較謹慎;而內地的金融科技的應用則非常迅速。因此,粵港雙方應該繼續加強在大灣區技術創新上的合作交流。普華永道期待大灣區早日實現高效的跨境數據流通,這不僅有助于促進金融機構、業務、市場及人員的互聯互通,更將為大灣區打造國際化營商環境、一小時生活圈帶來更多機遇。香港金管局的“商業數據通”項目使企業能夠授權數據提供商在客戶同意的情況下與銀行共享其信息。這使得銀行能夠訪問這些企業的交易信息、付款記錄和其他交易歷史記錄,從而幫助銀行作出更好的信貸決策。在政府和監管機構的支持下,若能將這類數據共享機制擴展到大灣
31、區的三個司法管轄區,可以極大地促進金融數據的跨境流動和大灣區所有金融子行業創新服務的發展。吳冠豪吳冠豪普華永道中國香港地區風險及控制服務合伙人鄭松巖鄭松巖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26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普華永道由衷感謝所有受訪者撥冗,不吝分享對大灣區發展的真知灼見。特別感謝以下人士對本報告的貢獻:鳴謝普華永道香港數據研究團隊:伍彩玲、何俊杰普華永道中國大灣區金融服務團隊:鄧亮、彭佳逸陳婉真陳婉真螞蟻集團大灣區戰略發展及政府事務部執行副總裁黎晨黎晨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副教授李家聰李家聰大灣區醫療集團聯席行政總裁柳志堅柳志堅富衛大中華區常務董事兼香港行政總裁羅盛梅羅盛梅亞
32、洲證券業與金融市場協會首席執行官馬駿馬駿中國金融學會綠色金融專業委員會主任、北京綠色金融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院長、中英綠色金融工作組聯席主席、香港綠色金融協會會長區景麟區景麟香港金融發展局行政總監王騰王騰深圳數據交易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夏天恩夏天恩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姚輝亞姚輝亞微眾銀行科技創新產品部負責人葉志豪葉志豪花旗私人銀行香港及大灣區業務主管鄭松巖鄭松巖中國銀行(香港)有限公司首席信息官鄭萬昌鄭萬昌中銀國際亞洲有限公司全球客戶中心董事總經理27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聯系我們梁偉堅梁偉堅普華永道中國內地及香港市場主管合伙人+86(10)6533 張立鈞張立鈞普華永道中國
33、區域經濟及內地金融業主管合伙人+86(755)8261 陳宣統陳宣統普華永道中國大灣區服務金融業市場主管合伙人+852 2289 8388+86(755)8261 審計服務審計服務江秀云江秀云 香港香港資產和財富管理行業主管合伙人+852 2289 2707marie-譚文杰譚文杰 香港香港銀行業和資本市場主管合伙人+852 2289 黃健立黃健立 香港香港保險業主管合伙人+852 2289 楊尚圓楊尚圓 深圳深圳金融業合伙人+86(755)8261 關維端關維端 香港香港資產及財富管理合伙人+852 2289 劉愷劉愷 香港香港精算服務合伙人+852 2289 6280+86(755)826
34、1 李政立李政立 澳門澳門金融服務審計合伙人及澳門主管合伙人+853 8799 王娟王娟 深圳深圳資產及財富管理合伙人+86(755)8261 28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咨詢服務咨詢服務吳冠豪吳冠豪 香港香港風險及控制服務合伙人+852 2289 霍建華霍建華 香港香港金融服務風險及監管主管合伙人+852 2289 盧啟豪盧啟豪 香港香港金融業管理咨詢主管合伙人+852 2289 莫文彪莫文彪 深圳深圳金融業管理咨詢合伙人+86(755)8261 林祖輝林祖輝 廣州廣州風險及控制服務合伙人+86(20)3819 顏貴欣顏貴欣 香港香港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合伙人+852 2289 稅務
35、服務稅務服務陳鼎平陳鼎平 香港香港稅務合伙人+852 2289 熊小年熊小年 深圳深圳稅務及商務咨詢合伙人+86(755)8261 29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普華永道大灣區辦事處廣廣州州中國廣州市天河區珠江新城珠江西路10號普華永道中心18樓郵編:510623電話:+86(20)3819 2000傳真:+86(20)3819 2100香港特別行政香港特別行政區區中國香港特別行政區香港中環遮打道10號太子大廈22樓電話:+8522289 8888傳真:+8522810 9888澳門特別行政澳門特別行政區區中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澳門蘇亞利斯博士大馬路320號澳門財富中心14樓G電話:+8538799 5111傳真:+8538799 5222珠珠海海中國珠海市香江區銀灣路1663號珠海中心大廈2303室郵編:519030電話:+86(756)2721 588傳真:+86(756)2721 500深圳深圳中國深圳市羅湖區深南東路5016號京基100-A座34樓郵編:518001電話:+86(755)8261 8888傳真:+86(755)8261 880030粵港澳大灣區金融服務業:蓄勢騰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