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鑫能科:2023數字能源年度報告(5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協鑫能科:2023數字能源年度報告(58頁).pdf(5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2目錄Contents趨勢一:電力算力融合演進,協同發展成為新興動能趨勢二:能耗技術持續優化,綠色數據中心將成主流趨勢三:能源站點場景創新,運營維護走向智能前沿趨勢四:技術路線全面發展,碳排放發展路徑再重構趨勢五:數字能源雙向發力,可持續發展呈多點突破趨勢六:平臺系統建設加快,綜合智慧能源大唱主角趨勢七:數據資產入表已定,電力數據資產價值凸顯趨勢八:能源傳輸體系豐富,電網安全可信加速升級數字能源八大趨勢01112114231725192832423445364740495052應用場景一:光儲充一體應用場景二:智能運維應用場景三:虛擬電廠應用場景四:區塊鏈
2、與分布式能源交易應用場景五:智慧儲能應用場景六:智慧風場應用場景七:氫能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八:水電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九:油氣產業數字化應用場景十:智慧樓宇數字能源十大應用場景023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當今世界,數字化風潮已席卷各個行業。AI、5G、大數據、IoT、云計算等新興數字技術,已經從效率提升的輔助角色,演變為千行百業創新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能源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物質基礎和動力,能源產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性產業。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助推能源產業轉型升級,是推動我國能源產業高質量發展、建設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內容。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的深度融合產生了數字能源這一全新業態。在數字
3、中國、“雙碳”目標等國家戰略的政策激勵下,我國能源產業數字化轉型正在加速推進。數字能源是指能源企業應用上述新興數字技術,優化能源生產、傳輸、交易和消費環節的資源配置能力、安全保障能力和智能運營能力,從而實現能源企業數字化智能化生產,數據化信息化管理,以及能源行業智慧化發展形態。在學界人士看來,數字能源發展的核心,是使用新興數字科技充分挖掘和利用能源全生命周期的數據價值;數字能源發展的目的,在于實現能源智慧化發展新形態,即能源數字化轉型能夠實現各能源間產、供、銷的靈活轉換和互通互濟。產業政策方面,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之后,國家能源局2023 年3 月發布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
4、干意見,這是我國推動能源領域數字技術發展的又一頂層規劃。意見提出要加快能源行業轉型升級,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加速發電清潔低碳轉型;以數字化智能化電網支撐新型電力系統建設;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助力油氣綠色低碳開發利用等等。第一財經持續關注全球數字能源領域的前沿技術和實踐,圍繞新型電力系統建設、能源數據要素市場發展、數字能源生態體系構建等話題,走訪多家能源企業,并先后推出相關的新聞報道、系列研究、視頻節目等。本次數字能源報告進一步聚焦數字能源應用場景和發展趨勢兩大維度,嘗試呈現數字技術與能源產業融合現狀,探討能源數字經濟發展前景。當下我們正迎來第四次能源變革。未來學家、經濟學家杰里米 里夫金在第三次工
5、業革命一書中表示,由第二次工業革命構造的基礎建設所能帶來的生產力在過去15 年已經到達了極限,我們需要一次新革命,即第三次工業革命,或者數字革命(digitalrevolution)。在里夫金看來,互聯網與新能源技術的融合,將催生新一輪工業革命,引領世界進入下一個偉大的經濟時代?!爸袊绻茏プ∵@個機遇,就有望引領全球經濟進入第三次工業革命?!薄半p碳”目標引領下,中國數字革命與能源革命融合發展,正在引發一場廣泛深刻的系統性變革。數字能源產業方興未艾,以數字技術賦能能源產業轉型,大力發展能源數字經濟,構建開放共享的數字能源生態體系,勢必助力全面推進數字中國建設、實現社會經濟發展模式的大變遷。第一
6、財經4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AI”與“新能源”,這兩個熱詞恰好代表了最近幾年以及未來十年,整個人類經濟社會最顯著的變革,和最重要的場景。人類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變革,人類的每一次社會體制變革,客觀上都是由于生產力的變化所致,而人工智能的發展,將極大推進生產力的躍升并推動社會結構的巨變。通過機器學習和深度學習等技術,人工智能能夠從大數據中提取模式和知識,完成自動化決策和任務執行。它既可以應用到傳媒、咨詢、廣告、游戲等內容型行業,也可以嵌入到醫療、金融、制造、能源等技術性行業,能夠加速各個領域的創新人工智能不僅是當代科學技術中最為活躍且充滿想象的組成部分,也是推動其他技術加速發
7、展的巨大力量。面對撲面而來的人工智能新浪潮,如何走好能源綠色低碳轉型之路?能源變革的歷史,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從薪柴,到煤炭,到石油,每一次能源類型和使用方式的變化,都是一次能源變革。而每一次能源變革均帶來了人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巨大變革。當下,我們正處于新一輪能源變革?!白凤L逐日”的新能源,為高質量發展的進程注入了源源不斷的動力。展望未來,如何在能源領域培育新質生產力?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深入推進能源革命,加快規劃建設新型能源體系,加快促進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我們認為,既要大力培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新模式、新業態,又要加快傳統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更要促進
8、能源企業數字化智能化變革,構建新型能源企業。協鑫集團對數字化智能化的看法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未來所有的企業都要建立在數字的土壤上。協鑫集團作為綠色低碳先鋒企業,始終堅持科技驅動、數字賦能、綠色發展三大原則,把科技、數字、綠色作為戰略關鍵點,建設科技協鑫、數字協鑫、綠色協鑫。二是“三模一數”(模式、模型、模塊和數字化)是實體企業數字化變革的關鍵。2023 年不僅是數智協鑫的元年,也是“三模一數”的元年。三是數字是企業最大的資產。企業經營管理者的核心職責,是通過數據挖掘、數據清洗、數據關聯、數據分析,診斷企業,并且為客戶畫像,讓數據指導業務,把數據變為業務,最終讓數字變成生產力,產生競爭力。四
9、是數字能源與數字經濟同頻共振的時代,已經到來。協鑫端對端打通政產學研用全產業鏈,全面構筑“電力+儲能+算力”產業融合新生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協鑫有責任、有信心、有實力,在算力與能源的雙重賽道上,為行業帶來新的增長點和價值創造的無限可能。協鑫愿與更多的合作伙伴一起,為推動我國能源電力行業數字化轉型發展開辟一條創新之路,為保障能源安全、建設能源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協鑫能科5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01數字能源八大趨勢6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在海量數據信息和數字技術的推動下,數字經濟加速發展,已成為我國穩增長促轉型的重要引擎和打造更具競爭力產業集群的重要手段。截至目前
10、,我國已出臺一系列與數字經濟相關的政策文件,加快數字經濟產業布局,力爭提升我國經濟實力,把握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先機,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2022 年,我國數字經濟規??偭课痪邮澜绲诙?,為50.2 萬億元,同比名義增長10.3%,高于GDP 名義增速4.98 個百分點,占GDP 的41.5%,相當于第二產業占國民經濟的比重。其中,產業數字化規模為41 萬億元,占數字經濟的81.7%。5G、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數字技術對產業影響不斷深化,產業數字化產品更加多樣,新業態新 模 式 不 斷 涌 現。2023 年11 月,中 共 中 央、國務院印發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指出,推動數字技術和實體
11、經濟深度融合,在農業、工業、金 融、教 育、醫 療、交 通、能 源 等 重 點 領域,加快數字技術創新應用等。其中,能源領域作為我國經濟的命脈,是產業數字化中重要一環。我國是世界能源生產第一大國,近年來能源自 給 率 長 期 穩 定 在80%以 上。2022 年,我 國 以45.6 億噸的煤炭產量穩居世界第一;可再生能源資料來源: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華西證券,第一財經我國數字經濟規模占GDP比重逐年上升規模(萬億元)占GDP比重同比名義增長0102030405060010%20%30%40%50%202220212020201920182017
12、資料來源: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中國數字經濟發展研究報告(2023年),華西證券,第一財經我國數字經濟增速超過GDP增速GDP增速數字經濟增速05%10%15%20%25%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資料來源:iFinD,國家統計局,東莞證券,第一財經我國煤炭產量整體呈持續增長態勢煤炭產量(億噸)同比增速010203040504%08%12%202220212020201920182017發電容量達1160.8GW,占全球總容量的34.4%,水 電、風 電、光 伏 發 電 裝 機 規 模 均 位 居 世 界 第一。同 時,我 國 也 是 世 界 能 源 消
13、費 第 一 大 國。2022 年,我國能源消費總量為54.1 億噸標準煤,用3.0%的 年 均 增 速 支 撐 了6.2%的 年 均 經 濟 增7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艾瑞研究院,第一財經我國電力數字化核心軟件及服務市場規模與日俱增電力數字化市場規模(億元)同比增速020040060080010005%10%15%20%25%2025E2024E2023E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發展報告2023,第一財經我國能源消費量持續增長能源消費量(億噸標準煤)同比增速01020304050601%2%3%4%5%6%2022202
14、1202020192018201720162015長。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不斷深入推動能源革命,力爭從能源大國向能源強國轉變,數字技術在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2016 年12 月,國 家 發 展 改 革 委 和 國 家 能 源局 印 發 的 能 源 生 產 和 消 費 革 命 戰 略(2016-2030)指出,要全面建設”互聯網+“智慧能源,推進能源生產智能化,建設分布式網絡,發展基于能源互聯網的新業態;要大力發展智慧能源技術,推動互聯網與分布式能源技術、先進電網技術、儲能技術深度融合。以 數 字 化 智 能 化 技 術 助 推 能 源 產 業 轉 型 升級,是推動能源高質量發展、建設新型能源體
15、系的重要內容,對于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提高傳統能源安全綠色水平、構建新型能源體系具有重要意義?!半p碳”目標驅動下,能源行業低碳綠色轉型趨勢十分明確。其中,電力行業是我國碳排放主要來源。為了實現電力行業的清潔低碳、安全高 效 發 展,需 要 將5G、AI 等 數 字 化 技 術 應 用 于“發-輸-變-配-用”各 環 節,減 少 生 產 過 程中的冗余性,構建安全可控、綠色低碳的綜合能源基礎設施,用更低的碳排放實現更高的能量供給。2022 年,電力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我國主要電力企業數字化投入為373.3 億元,同比增長22.3%。電力數字化領域的專利數量、軟件著作數量、獲獎數量分別為28
16、72 項、38794 項、4971項。同時,中國電力數字化核心軟件及服務市場規 模 也 隨 之 崛 起,2021 年 為414 億 元,2021-2025 年 復 合 增 長 率 為19.3%,預 計2025 年 市 場規模達839 億元。傳統能源產業高效利用也需要加快數字化轉型,推動數字化技術在煤炭、油氣產供儲銷體系全 鏈 條 和 各 環 節 的 覆 蓋 應 用,提 高 行 業 整 體 能效、安全生產和綠色低碳水平。以煤炭行業為例,2020 年2 月,發改委、能源局發布的關于加快煤礦智能化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將人工智能、工業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機器人、智能裝備等與現代煤炭開發利用深度融合
17、,形成全面感知、實時互聯、分析決策、自 主 學 習、動 態 預 測、協 同 控 制 的 智 能 系8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第一財經新能源在我國新增電力裝機中的重要性愈發突出(萬千瓦)太陽能發電風電核電火電水電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182022202120202019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中國煤炭工業協會,應急管理部,億歐智庫,第一財經我國智能煤礦行業市場規模穩步增長(億元)硬件規模軟件規模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2025E2024E2023E2022202120202019統,
18、實現煤礦開拓、采掘(剝)、運輸、通風、洗 選、安 全 保 障、經 營 管 理 等 過 程 的 智 能 化 運行,對于提升煤礦安全生產水平、保障煤炭穩定供應具有重要意義。智慧礦山作為煤炭智能化發展的實際體現,2022 年中國智能礦山市場規模超1 萬億元,預計2025 年將超1.5 萬億元。2022 年,非化石能源在新增發電裝機中的占比超七成,風電、光伏發電新增裝機規模合計為1.25 億千瓦,連續三年突破1 億千瓦。構建新型電力系統是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波動性的有效手段,而智能化是新型電力系統的基礎保障。新型電力系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智慧融合要求電網適
19、應新型電力系統中海量且不同結構資源的廣泛接入、密集交互和統籌調度,“云大物移智鏈邊”等先進數字信息技術在電力系統各環節廣泛應用。2022 年7 月發布的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持體系主要圍繞主網、配網兩個層級,聚焦電、非電、碳三類核心數據的采傳存用,提升電網可觀、可測、可調、可控的能力,構建形成數字智能電網?!笆奈濉逼陂g,國家電網計劃投入電網投資2.4 萬億元;南方電網規劃電網建設投資約6700 億元。順應國家數字能源發展大趨勢,能源相關的各 個 領 域 均 開 啟 了 深 化 數 字 轉 型、強 化 數 字 創新、推動高質量發展之路。從數字化在各類能源產業中的應用來看,數字能源未來將
20、呈現八大發展趨勢:電力算力融合演進,協同發展成為新興動能能耗技術持續優化,綠色數據中心將成主流能源站點場景創新,運營維護走向智能前沿技術路線全面發展,碳排放發展路徑再重構數字能源雙向發力,可持續發展呈多點突破平臺系統建設加快,綜合智慧能源大唱主角數據資產入表已定,電力數據資產價值凸顯能源傳輸體系豐富,電網安全可信加速升級9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體系框架技術路線用存薄前臺大中臺強后臺傳采智慧能源服務統籌基礎設施支撐保障健全基層支撐體系深化數據定源定責加強自主技術研究以數據為核心要素,重點圍繞主網、配網兩個層級,聚焦電、非電、碳三大類數據,對各層級關系和數據采、傳、存、用進行設計統籌
21、感知管理統籌數據匯聚統籌支撐平臺統籌應用構建技術體系車聯網互聯網大區管理信息大區生產控制大區碳排放監測電力交易新能源云網上電網負荷管理配網監控輸電監控變電監控供電服務指揮分布光伏預測調度控制調度自動化集控站監控實時采集控制主網配網統一物聯接入物聯管理平臺電數據集中式場站/分布式電源主網/配網居民用戶/工商業用戶儲能電站/分布式儲能非電數據碳數據一體化“國網云”統一物聯接入物聯管理平臺變電自動化配電自動化能源大數據中心技術中臺業務中臺企業級實時量測中心電網資源業務中臺項目管理業務中臺財務管理業務中臺客戶服務業務中臺數據中臺技術中臺資料來源:國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白皮書,第一財經國
22、家電網新型電力系統數字技術支撐體系10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數字經濟政策逐步完善發布時間發布單位政策名稱主要內容2020/032021/092022/082020/042021/112021/012022/022020/032021/032022/062020/072022/012020/042021/102023/02發展數字經濟新模式新業態。培育數字經濟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支持構建農業、工業、交通、教育、安防、城市管理、公共資源交易等領域規范化數據開發利用的場景。迎接數字時代,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推進網絡強國建設,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
23、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優勢,促進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賦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壯大經濟發展新引擎?!笆奈濉睍r期,大數據產業發展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著力推動數據資源高質量,技術創新高水平、基礎設施高效能,圍繞構建穩定高效產業鏈,著力提升產業供給能力和行業賦能效應,統籌發展和安全,培育自主可控和開放合作的產業生態,打造數字經濟發展新優勢。推進政府治理流程優化、模式創新和履職能力提升,構建數字化、智能化的政府運行新形態,充分發揮數字政府建設對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生態的引領作用。在以數字政府建設全
24、面引領驅動數字化發展方面,通過持續增強數字政府效能,更好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優化數字社會環境,營造良好數字生態。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步伐。培育產業平臺化發展生態,加快傳統企業數字化轉型步伐、打造跨越物理邊界的“虛擬”產業園和產業集群,發展基于新技術的“無人經濟”?!疤歼_峰”、“碳中和”的“1+N”政策體系的頂層設計出爐。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壁畫了行動路線圖,進一步推動行業、企業共同建設工業互聯網、往數智制造方向轉變。到 2025 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國內生產
25、總值比重達到 10%,數據要素市場體系初步建立,產業數字化轉型邁上新臺階,數字產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數字化公共服務更加普惠均等,數字經濟治理體系更加完善。充分調動數字化服務機構和中小企業積極性,打造轉型樣板等方式引導廣大中小企業加快數字化轉型。以平臺賦能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推動平臺型企業利用渠道優勢,為中小企業提供產品與服務推介渠道,助力拓展市場。大力培育數字經濟新業態,深入推進企業數字化轉型,打造數據供應鏈,以數據流引領物資流、人才流、技術流、資金流,形成產業鏈上下游和跨行業融合的數字化生態體系,構建設備數字化-生產線數字化-車間數字化-工廠數字化-企業數字化-產業鏈數字化生態的
26、典型范式。提出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目標,其中包括新型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融合應用成效進一步彰顯,技術創新能力進一步提升,產業發展生態進一步健全和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著力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中的深層次難點、痛點問題,推動產業數字化,帶動數字產業化。明確到 2023 年底,在國內主要城市初步建成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物聯網連接數突破 20 億,為物聯網、數字化產業蓬勃興起和全面發展賦能。同意在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發展高密度、高能效、低碳數據中心集群。京津冀樞紐計劃設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起步區為張家口市懷來縣、張北縣、宣化區。圍繞數據中心集群,抓緊優化
27、算力布局,積極承接北京等地實時性算力需求,引導溫冷業務向西部遷移,構建輻射華北、東北乃至全國的實時性算力中心。數字中國建設按照“2522”的整體框架進行布局,即夯實數字基礎設施和數據資源體系“兩大基礎”,推進數字技術與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深度融合,強化數字技術創新體系和數字安全屏障“兩大能力”,優化數字化發展國內國際“兩個環境”。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十四五”大數據產業發展規劃關于加強數字政府建設的指導意見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關于推動工
28、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關于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健康發展激活消費市場帶動擴大就業的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關于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服務節活動的通知關于推進“上云用數賦智”行 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 年)物聯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關于同意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工信部國務院全國人大工信部國務院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部國務院國務院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網信辦工信部工信部等八部門國家發改委國務院資料來
29、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11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趨勢一:電力算力融合演進,協同發展成為新興動能能源與算力呈現出融合發展的新態勢算力本身的耗能屬性需要能源的保障,同時算力的發展能夠反哺能源產業進行數字化升級,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數字能源的成長空間和發展潛力。2023 年10 月,工信部等六部門印發的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提到了“算力+能源”,即加快建設能源算力應用中心,支撐能源智能生產調度體系,實現源網荷互動、多能協同互補及用能需求智能調控,同時鼓勵龍頭企業建設數據中心,提供“能源流、業務流、數據流”一體化算力。電力和算力的協同融合是大勢所趨。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
30、重要手段,若要在保證能源電力安全可靠、保障經濟社會發展電力需求的基礎上逐步提升新能源發電占比,需要借助算力實現安全、經濟、低碳三者之間的有效平0100020003000500040006000GARR=65.1%2019202020212030E資料來源:IDC,Gartner,TOP500,中國信通院,中原證券,第一財經全球算力預計在2030年實現跨越式增長(EFLOPS)衡。安全方面,新能源間歇性、波動性的發電特征給新型電力系統建設和運營帶來一系列挑戰,而算力的投入能夠精準預測新能源發電量,提高智能協同控制能力的同時還能夠提升系統安全防護。因此,加快能源電力領域的數字化轉型,持續加強算力網
31、絡建設勢必納入數字能源長期發展規劃中。經 濟 性 方 面,由 于 我 國 傳 統 電 力 系 統 的 分析 工 具 和 方 法 存 在 局 限 性,導 致 資 產 利 用 率 較低,目前主網設備利用率約40%,配網利用率約30%。在算力和數據分析的加持下,實現電網設備 可 測、可 觀、可 控、可 分 析,提 高 資 產 利 用率,減少電網或配網投入金額。低碳方面,新型電力系統在加大風電、光伏等新能源應用的同時,對資源、氣象、環境的依賴性也在加強,發電時長會受到地理位置和季節性的影響。因此,新能源發電和負荷預測需要算力支持。目前,電網相關的高質量多源數據獲取與處理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離不開算力支
32、持,算力也需要電力賦能。數據中心作為算力的基礎設施,其耗電量不容小覷,其中電力成本占到運營成本的60%左右。而“東數西算”工程正推動數據中心向可再生能源更豐富的西部轉移,實現綠色電力、綠色算力協同發展。2019 年 以 來,國 家 先 后 出 臺 多 個 政 策 推 動數據中心采用清潔能源。傳統風電、光伏發電理論裝機功率可以滿足數據中心用電需求,但數據中心的高性能設備對電源穩定性要求加較高,與風電、光伏發電的波動性、間歇性存在結構性矛盾。清潔能源一體化大基地旨在持續加強新能源電力消納和跨區輸送能力建設,有序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的集中式開發,積極推進多能互補的清潔能源基地建設。因 此,“綠 色 數
33、 據 中 心+清 潔 能 源 一 體 化大 基 地”協 同 發 展 具 備 可 行 性 和 必 然 性。國 家“十四五”規劃的9 大清潔能源一體化大基地中,總規模超200GW,其中7 座位于中西部地區,每個大基地裝機容量均在千萬千瓦級以上,完全可以滿足數據中心用電需求,未來綠色數據中心全部使用清潔能源將具備現實基礎。12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高算力帶來高能耗機型處理器節點數單節點功耗(W)單機柜功耗(W)B16000 刀片Apollo 2000 高密R5300 8 卡 GPU 服務器R5300 8 卡 GPU 服務器英特爾至強6348 處理器英特爾至強6348 處理器英特爾至強6
34、348 處理器+8*A100 SXM英特爾至強6348 處理器+8*A100 PCIE4864688508504050285040800544002430022800資料來源:紫光集團,浙商證券,第一財經國家鼓勵數據中心采用清潔能源時間政策名稱具體內容20192020關于加快構建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的指導意見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引導清潔能源開發使用,加快推廣應用先進節能技術;推動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加快數據中心節能和綠色化改造。鼓勵數據中心直接與可再生能源發電企業開展電力交易,購買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實現數據中心行業用能的清潔低碳化。2021北京市關于進一步加強數據
35、中心項目節能審查的若干規定鼓勵數據中心逐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水平。在碳達峰、碳中和的背景下,鼓勵 2021 年及以后建成的數據中心,通過自建可再生能源設施、綠色電力交易、認購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等方式,逐年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在 2030 年達到 100%。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05010015025020030020062007200920102012201420142015201720192021Xeon5160Xeonx5460Xeonx5570Xeonx5690XeonE5-2690XeonE5-2699y3XeonE5-2697y2XeonE5-2699y4XeonPla
36、tinum8180XeonPlatinum8280XeonPlatinum8380資料來源:紫光集團,浙商證券,第一財經高算力帶來高能耗(W)13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十四五”規劃中的 9 大清潔能源一體化基地基地名稱風電光伏水電火電儲能省份相關規劃冀北清潔能源基地黃河上游清潔能源基地金沙江下游清潔能源基地松遼清潔能源基地河西走廊清潔能源基地雅礱江清潔能源基地黃河幾子灣清潔能源基地金沙江清潔能源基地新疆清潔能源基地河北北部青海云南黑龍江、吉林、遼寧甘肅貴州內蒙古、寧夏四川新疆河北:2025年風電、光伏發電裝機容量分別達到4300萬千瓦、5400 萬千瓦。青海:2030 年全省風
37、電、光伏裝機 1 億千瓦以上、清潔能源裝機超 1.4 億千瓦。云南:建設金沙江下游、瀾滄江中下游、紅河流域“風光水儲一體化”基地及“風光火儲一體化”示范項目新能源裝機共1500 萬千瓦。遼寧:推動清潔能源建設,其中風電 3.3GW,光伏 1.5GW;黑龍江:“十四五”啟動三大千萬千瓦級別能源基地建設;吉林:2025 年新能源裝機達到 3000 萬千瓦。甘肅:2025 年,全省風光電裝機達到 5000 萬千瓦以上。貴州:打造烏江、北盤江、南盤江、清水江“水風光一體化”千萬千瓦級可再生能源開發基地。2025 年發電裝機突破 1 億千瓦。寧夏:2025 年新能源裝機達到 4000 萬千瓦;內蒙古:“
38、十四五”末可再生能源裝機超 1 億千瓦。四川:2025 年底建成光伏、風電裝機容量各 1000 萬千瓦。新疆:建成/推進建設準東、哈密北和南疆環塔里木千萬千瓦級清潔能源基地/保障區。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隨著以光伏為代表的分布式能源、以電動車為 代 表 的 用 儲 一 體 終 端 及 高 速 成 長 的 用 戶 側 儲能 大 規 模 接 入,電 網 穩 定 運 行 面 臨 巨 大 挑 戰。大 量 高 性 能 硬 件 組 成 的 算 力,方 能 滿 足 電 網 人工 智 能 在 大 規 模、復 雜 智 能 電 網 中 高 級 應 用 的需 求。人 工 智 能 算 力 在 調 控 電 網、平
39、 衡 電 力 供需、優 化 潮 流 分 布、支 撐 源 網 荷 儲 協 同 互 動、保障電力系統安全穩定運行方面的重要作用日漸顯現。龍頭企業作為助推算力與能源融合的關鍵支撐,正在為能源算力發展探索更多的典型應用場景。協鑫集團以“電力+儲能+算力”提速數字能源,源網荷儲、光儲充算協同發展。2023 年8 月,協 鑫 能 科(002015.SZ)在 蘇 州揭 牌 國 內 首 個 能 源 智 算 中 心,該 中 心 全 面 投 運后預計算力規模1000P,主要聚焦能源大模型訓練。12 月6 日,公 司 第 二 個 智 算 中 心 協 鑫 智 算(上海)中心在上海寶山區投運,是上海市首個專注于能源交通
40、垂直領域的千P 級智算中心,預計2023 年底總算力規??蛇_1000P。公司未來計劃于2024 年底前,在全球范圍內建立15 個能源算力中心。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具備算力資源的廠商正在加緊進行智算中心的布局。資料來源:協鑫能科官網,第一財經協鑫智算蘇州中心14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上市公司部署算力租賃情況公司公司算力租賃情況利通電子匯納科技中貝通信首都在線元道通信云賽智聯中科曙光公司與世紀瓏騰、世紀利通簽署增資協議,持有世紀利通 90%股權,世紀瓏騰持有 10%股權。世紀利通主營業務為購買服務器相關設備后提供 AI 算力租賃服務,其 AI 算力租賃業務全部部署在騰訊長三角人工智能超
41、算中心及深圳弈峰科技光明 5G 大數據中心,已經簽署 255 臺 GPU 服務器的采購協議,預計今年 9 月后可以開始到貨。與算力公司并濟科技成立合資公司,提供人工智能算力租賃服務器,雙方約定并濟科技將不超過 200 臺英偉達 A100 系列服務器授權公司運營。7 月,與恒為科技及第三方擬共同出資 2 億元設立合資公司,投資建設智算中心,選址長三角地區國家算力節點城市,計劃提供不低于 500P 的算力運營服務能力。8 月,擬投資建設中貝通信合肥智算中心項目,計劃總投資金額約 8.5 億元。與濟南超級計算中心有限公司簽訂 1.8 億 AI 服務器訂單。公司加大投入以 GPU 為核心的異構算力和渲
42、染解決方案建設,2022 年內建設 1 萬片面向圖形處理的 GPU 資源池。鴻博股份公司與中關村中恒文化科技創新服務聯盟、英偉達公司、北京英博數科科技有限公司簽訂四方合作協議,在北京市共同合作成立北京 AI 創新賦能中心,主要業務為:算力出租、云資源采購一站式服務,人工智能教育培訓以及產業實驗室。恒潤股份8 月 2 日,公司與上海六尺共同出資設立了合資公司上海潤六尺。8 月 11 日,恒潤股份發布公告,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潤六尺擬收購上海六尺持有的蕪湖六尺智算科技有限公司 100%股權,推動蕪湖集群首個大規模智算中心項目建設。蓮花健康成立了全資子公司杭州蓮花科技創新有限公司(蓮花科創)。9 月
43、27 日,公司與新華三簽署 6.93 億元采購合同,將采購 330 臺英偉達H800GPU 系列算力服務器,首批不少于 100 臺。優刻得公司與高性能通用 GPU 芯片企業沐曦達成戰略合作,將沐曦高性能 GPU 產品與 UCloud 云平臺進行軟、硬件適配,共同建設廣泛的云服務和人工智能生態體系。擬攜手中國移動等主要客戶進行共同合作投資建設智能算力中心,公司將進行硬件方面投入,中國移動等主要客戶進行機房、網絡方面投入。云賽智聯與儀電集團等其他股東共同出資建立上海智能算力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推進“做優 IDC”戰略的實施。公司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服務平臺”,通過統一的算力服務門戶,實現全國范圍內
44、智能算力、通用算力資源的融合調度及彈性供給;打造 5A級智算中心,可提供涵蓋算力供給、算法優化、數據服務及行業應用在內的全場景人工智能計算服務。協鑫能科8月27日協鑫智算(蘇州)中心正式運行并開放算力出租平臺,該算力出租平臺已正式上線,并已開放算力資源的申請通道,具備 1000P 算力規模。潤建股份潤建股份智能算力中心第一期投入資金2億元采購算力服務器,將為客戶提供2533Pops(Int8)定點算力或43Pflops(FP32)單精度浮點算力,后續根據客戶需求持續投入。拓維信息公司與華為合作,定制化研發面向重點行業場景的兆瀚昇騰 AI 產品連續中標重慶及長沙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全國一體化算力網
45、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項目。亞康股份公司面向政府和企業客戶提供云和數字化解決方案服務,通過引入合作和自研的方式布局算力云平臺,將算力資源云化,積極布局在算力云、算力租賃、算力應用、算法及模型研發領域帶來的發展機會。資料來源:各公司公告,首創證券,第一財經新 型 電 力 系 統 中 源、網、荷、儲 的 協 同 發展,需要數據中心、電網、能源等相關部門通力合作。而數據中心自身高能耗的問題仍待解決。生 態 環 境 部 公 布 的 數 據 顯 示,2021 年 我 國 數 據中心耗電量已占全國總用電量的2.6%,國網能源研究院預計2030 年這一數值將升至3.7%。2014年 以 來,全 球 大 型
46、 數 據 中 心PUE(Power Usage Efficiency,指數據中心消耗的所有能源與IT 負載消耗的能源之比)連續8 年保持在1.6 左右,能效水平仍有較大優化空間。為了實現“雙碳”目標,擺脫資源約束,未來數據中心必須持續創新,通過技術升級逐步降低PUE,實現在低資源消耗下產生更大算力,向綠色低碳化不斷演進。傳統的數據中心采用攢機模式,即部件分散采購、現場集成,一千個機柜最多需要兩年才可建成,PUE 實際與理論相差較大?,F階段的數據中心采用預制模塊化的建設方式,減少現場施工和后期維護,建成一千個機柜只需6 個月,而且趨勢二:能耗技術持續優化,綠色數據中心將成主流152023 第一財
47、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國家層面及各省市對綠色數據中心 PUE 值多限定于 1.25 以下時間政策通知及復函部分 PUE 限定相關內容201920222021202220172021202220212022關于加強綠色數據中心建設的指導意見關于同意粵港澳大灣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關于同意成渝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關于同意長三角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關于同意寧夏回族自治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關于同意京津冀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關于同意甘肅省啟動建
48、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關于同意成渝地區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既有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 PUE 值不高于 1.8。和林格爾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 以下。韶關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5 以下。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蕪湖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1.25 以下。新建大型云計算數據中心 PUE 值低于 1.5。中衛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 以下。2021關于同意貴州省啟動建設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的復函貴安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 以下。張家口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5 以下。202
49、1新型數據中心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 年)到 2023 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 PUE 降至 1.3 以下,嚴寒和寒冷地區力爭降至 1.25 以下。慶陽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 以下。天府、重慶數據中心集群,PUE 控制在 1.25 以下。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050100150200202220212018資料來源:億渡數據研究所,第一財經綠色數據中心數量顯著增長(個)資料來源:億渡數據研究所,第一財經數據中心需降低平均PUE2019年規劃超大型數據中心平均設計PUE大型數據中心平均設計PUE1.361.392022年規劃大型以上數據中心平均設計PUE最
50、優PUE1.31.08PUE 建成后與初期設計一致。華 為 預 制 模 塊 化 數 據 中 心 能 夠 實 現 快 速 交付、PUE 可承諾。該方案融合箱式裝配式建筑及智能模塊化數據中心技術,采用全模塊化設計,預制化交付。功能模塊在工廠預制、預調測,建設周期相比傳統方案加快50%以上。中興通訊預制全模塊數據中心可實現快速部署、靈活拓展。簡化的模塊化布局可以減少現場安裝、對接、調試時間,將交付周期縮短40%,同 時 還 可 節 約 建 筑 裝 修 成 本,初 期 投 資 減 少30%。為保證建設及改造的政策合規性,數據中心需要從多個方面進行節能減碳,其中,制冷系統耗能巨大,僅次于IT 設備,降低
51、數據中心制冷系16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華為數字能源官網,第一財經華為預制模塊化數據中心FusionDC1000C資料來源:中興通訊官網,第一財經中興通訊預制全模塊數據中心單層預制全模塊多層預制全模塊統能耗也將有效控制PUE 數值。目 前,數 據 中 心 的 散 熱 方 式 仍 然 以 風 冷 為主,但由于液冷制冷的單位體積熱容量是風冷的1000 倍以上,擁有更高的熱量傳導效率,系統耗電量也較傳統風冷節省 30%-50%,在算力設備以及數據中心機房的高熱密度趨勢和高能效散熱要求的雙重推動下,未來液冷將成為主流的數據中心溫控方式。在散熱水平相同的情況下,采用風冷散熱的數據
52、中心PUE 約為1.5,采用液冷散熱的PUE 可降至1.05-1.2 左右。17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已有多家企業布局液冷相關產品公司名稱液冷產品阿里云浪潮信息曙光數創科華數據單相浸沒液冷解決方案“磐久 Immersion DC 1000”可將綠色液冷技術與極致算力平臺結合,實現基礎設施散熱能力和服務器、網絡設備高效融合并整體交付,整體能耗可下降 34.6%。公司主要產品為液冷服務器,IDC中國半年度液冷服務器市場(2022 下半年)跟蹤顯示,2022 年公司在該領域廠商銷售額排名中位居第一,占比約為 35%。公司液冷相關產品包括浸沒液冷數據中心技術設施產品 C8000、冷板液冷
53、數據中心基礎設施產品 C7000 等。賽迪顧問2023 中國液冷應用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21-2023 年上半年,公司以平均 58.8%的市場份額位列中國液冷數據中心基礎設施市場部署規模第一。英維克公司已推出針對算力設備和數據中心的 Coolinside 液冷機柜及全鏈條液冷解決方案。公司推出抽屜式水-風液冷 CDU,采用風液架構,使數據中心綜合能效實現 PUE 1.2,顯著降低制冷成本;WiseMDC 系列液冷模塊化數據中心解決方案以單個模塊為單位,提供 PUE1.20 的高功率密度場景的綠色節能解決方案。華為FusionServer Pro 全液冷系統解決方案,該智能服務器使用冷板式液冷
54、,是面向 IT 設備高密部署,減少 TCO 投入,綠色節能。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0300600900120015002025E2024E2023E2022202120202019資料來源:曙光數創,億渡數據,第一財經液冷數據中心和基礎設施市場規模實現雙增(億元)數據中心市場規?;A設施市場規模智能運維是運用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數智化技術,在對能源設備運行狀態信息識別、處理的基礎上,分析能源設備的健康狀態、預測能源設備故障發生時間和使用期限,采取相應的技術和措施延緩能源設備性能衰退、排除故障,實現能智能運維行業要求逐步完善要求主要內容信息技術服務 智能運維 第2 部分:運維數據治理信息技術
55、服務 智能運維 第4 部分:運維技術通過頂層設計、一般要求、運維數據管控過程三部分的建設,對組織運維數據治理的現狀進行評估,指導組織建立運維數據治理體系。信息技術服務 運行維護 第1 部分 通用要求組織通過場景分析、場景構建、場景交付和效果評估四個過程,基于數據管理能力域提供的高質量數據,結合分析決策能力域做出合理判斷或結論,并根據需要驅動自動控制能力域執行運維操作,使運維場景具備智能特征,提升智能運維水平。依對通用要求中列舉的運維場景進行分析,針對分類的技術實現能力提出要求,增強組織智能運維技術的管理和應用能力。信息技術服務 智能運維 第3 部分:運維算法治理從算法治理、算法可解釋性、精準性
56、和性能四方面展開闡述,為組織智能運維體系化建設提供有力支撐。資料來源:中國電子工業標準化技術協會官網,第一財經趨勢三:能源站點場景創新,運營維護走向智能前沿18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源設備的自我檢測、自我診斷,提升運維效率,保障能源設施安全,為能源資源高效利用賦能。2021 年以來,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先后發布了4 則關于智能運維的行業要求在構建智能運維能力框架的基礎上,數據是支撐智能運維的基石,算法是挖掘數據價值的關鍵,技術是實現智能運維的手段。智能運維中有兩個值得關注的技術點,一個是人工智能優化系統管理和監控。其一,通過監控系統的性能指標、日志文件等,人工智能可以自動檢測設備
57、故障,同時快速鎖定問題根源,減少系統停機時間;其二,人工智能可以識別設備潛在故障,實現預測性維護,減少突發故障;其三,人工智能可以自動處理運維過程中的常規任務流程,降低人力成本,減少人為失誤;其四,人工智能可以提供自動化決策支持,優化系統并合理分配資源,幫助運維人員提出更優選擇;其五,人工智能可以檢測和預防安全漏洞,增項運維系統安全性。另一個是通過物聯網支撐日常工作規劃性。智慧運營支撐下,能源場站能夠形成“端(智能終端設備/物聯網)、邊(邊緣計算)、云(云計 算)、網(5G 和 高 速 光 纖 網 絡)、智(行 業智能)”一體架構,相關企業中臺對海量業務數據、設備數據、管理數據等進行匯總,針對
58、不同能源體系進行近端和云端的數據處理,依托業務中臺、數據中臺、算法中臺和模型中臺實現頂層智慧物聯,實現能源場站電力高質量、高效率產能源網絡自動化分級標準等級定義L0:手工運維L1:輔助運維L2:部分自動駕駛L3:有條件的自動駕駛L4:高度自動駕駛L5:完全自動駕駛執行決策感知意圖分析適用性人工人工人工人工人工不涉及人工/系統人工人工人工人工限定場景系統人工人工/系統人工人工限定場景系統人工/系統系統人工人工/系統限定場景系統系統系統人工/系統系統限定場景系統系統系統系統系統全場景資料來源:數字能源十大趨勢白皮書,第一財經出。在華為數字能源提出的“能源網自動駕駛”概念的基礎上,業界根據能源網絡“
59、規劃-建設-維護優化”每個階段的自動化程度,設計了一套全面的自動駕駛指數進行評估,并計劃分步驟逐步向自服務、自維護、自優化的無人值守能源網絡演進。當前,多數能源站點地理位置偏遠,氣候條件復雜,高成本、低效率的傳統運維模式難以為繼。隨著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迅猛發展,智能運維已應用于水電、光伏、風電等各大能源體系,以及電網、變電站等能源傳輸系統,相關企業也迎來降本增效、提高發電效益新機遇。資料來源:觀研天下數據中心,第一財經2021年我國智能運維下游市場分布情況其他醫療衛生交通能源制造互聯網金融運營商政府19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智能運維在能源領域的應用場景應用場景應用
60、實例火電變電站核電電網光伏配電風電水電秦龍電力新疆吉木薩爾發電有限公司是全國首個全面數字化智慧電廠。公司智慧管理平臺構建起智能點巡檢、機器人巡檢、設備在線監測于一體的開放、共享、互通的設備智能運維體系,其中機器人巡檢覆蓋正常巡檢區域 60%以上,覆蓋環境惡劣、高危、巡檢頻繁區域 100%。深圳力維智聯技術有限公司打造了變電站智能運維系統,以機器人、無人機、攝像頭、傳感設備等為感知基礎,以智能巡視主機為核心,以AI 模型訓練管理系統為輔助,實現變電站的全面巡視管理,提升變電站的監視、操作、巡視、預警、決策和現場管控的智能化水平。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按照智慧運維支持系統作為基礎來實現機組性能的提升
61、。公司擬建高精度仿真模型孿生系統,尋找機組更經濟的運行方式,同時對事件進行原因分析、回溯,對現場風險進行識別,能夠智能化提高電廠的本質安全。國網上海電力公司目前有 38 項人工智能技術應用項目,涉及無人機、圖像識別、生物識別、輔助指揮助手、大數據、機器人等技術。項目成果對內提高公司運營效率、保障電網安全,應用領域包括變電站設備巡檢、現場安防、輸電線路巡檢、設備故障診斷、電網智慧調控等。陽光智維創新提出 TV 與 CV 技術融合思路,通過電站設備數據的接入,運用 26 類算法模型,快速發現設備故障,下發指令給無人機,智能巡檢系統可自主規劃航線進行定向精細化巡檢,實現組件缺陷與安全風險的實時診斷與
62、精準定位,缺陷識別效率較傳統巡檢模式提升 40%。南網科技公司模塊化主動運維技術智能管控型配電終端產品在廣東電網已推廣上千臺。該產品針對存量配電自動化設備和增量配電自動化設備,提出設備“自主巡檢”和模塊“以換代修”的新型運維模式,全面支撐配電自動化設備的高效運維,提供了整體解決方案。中廣核新能源 Nature+智慧運維體系中的設備預測性健康管理系統在中廣核新能源運行兩年來共發布預警超 1500 條,經現場排查反饋,預警準確率達 80%,對發電機軸承過溫、變槳電機過載、齒輪箱油壓力低引起的潤滑不良等有明顯指導性。華自科技(300490.SZ)擁有“全面智能化改造+多能物聯智能運維平臺+專業運維團
63、隊”協同架構的智慧運維管理解決方案。截至 2022年 11 月,公司已為貴州三都白梓橋電站、海南三亞大隆水庫電站、四川射洪打鼓灘電站、湖南永州團結二級電站等 320 余座水電站提供安全高效的運維、輔助值班服務。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我國是全球最大的碳排放國。根據世界資源研究所的統計,中國碳排放主要來源于電力、建筑、工業生產、交通運輸、農業等領域,其中能源電力占比最大,為40%左右,同時,建筑、工業生產等行業也與電力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為落實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推進能源電力行業碳減排成為我國雙碳戰略實施的核心。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實現“雙碳”目標的基礎。近年來,國家發改委、能
64、源 局 出 臺 一 系 列 政 策 加 快 新 型 電 力 系 統 體 系 建設,旨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二氧化碳排放水平,加快構建清潔低碳能源體系。數字化、智能化是能源電力行業碳減排、碳管理的關鍵。其中數字技術涉及的數據摸底、情景預測、明確路徑和實施調整四步驟將有助于我國電力系統降碳。數據摸底:數字技術可以通過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進行智能化監測和數據采集,實時收集電力生產、消費以及碳排放數據,幫助建立全面的碳足跡數據庫。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提出了基于數字技術的電力系統碳排放數據監測與管理體系,包括碳排放數據采集、碳排放數據分析、碳排放數據核算、碳排放數據監測、碳排放數
65、據預警、碳排放數據交易、碳排放數據審計等七個子系統,實現電力系統碳排放的精準監管和優化調控。情景預測:數字技術可以利用大數據分析和人 工 智 能 模 型,預 測 電 力 需 求、可 再 生 能 源 產量、電網負荷等情景,從而優化能源調度和降低碳排放。明確路徑:數字技術可以通過數據挖掘、大數據分析提供決策支持工具,幫助制定碳減排的具體目標和路徑。通過模擬不同的政策、技術和投資方案,優化碳減排策略。實施方案:數字技術可以協助監測和評估碳趨勢四:技術路線全面發展,碳排放發展路徑再重構20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國家逐步完善新型電力系統相關政策時間政策部門具體內容2021/102022/0
66、32022/012022/052022/012023/06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等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務院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國家發改委、能源局國家能源局關于進一步推進電能替代的指導意見“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2030 年 前 碳達峰行動方案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新型電力系統發展藍皮書“十四五”期間,進一步拓展電能替代的廣度和深度,努力構建政策體系完善、標準體系完善、市場模式成熟、智能化水平高的電能替代發展新格局。到 2025 年,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達到 30%左右推進能源綠色低碳化進程、加快能源產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等舉措,
67、全面構建適應新能源特點的新型電力系統、以新能源為主體的能源結構、以安全綠色低碳智慧為特征的現代能源體系。構建新能源占比逐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推動清潔電力資源大范圍優化配置。實現到 2030 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推進適應能源結構轉型的電力市場機制建設,加快形成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安全高效、治理完善的電力市場體系。到 2030 年,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基本建成,適應新型電力系統要求,國家市場與?。▍^、市)/區域市場聯合運行,新能源全面參與市場交易,市場主體平等競爭、自主選擇,電力資源在全國范圍內得到進一步優化配置。新型電
68、力系統具備安全高效、清潔低碳、柔性靈活、智慧融合四大重要特征,其中安全高效是基本前提,清潔低碳是核心目標,柔性靈活是重要支撐,智慧融合是基礎保障,共同構建起新型電力系統的“四位一體”框架體系。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資料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第一財經數字技術助力碳達峰碳中和的思路框架數據摸底碳排放數據監測、統計、核算、核查情景預測碳達峰、碳中和進程模擬分析明確路徑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行動計劃實施調整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調整產業結構能源供給側優化能源結構能源消費側節能降碳增效鞏固提升碳匯能力5G大數據+云計算算法和算力人工智能區塊鏈數字孿生物聯網數據傳輸數據采集數字建模
69、情景仿真效果分析實時修正感知控制數據可信交易激勵數據挖掘規律分析進程預測深度學習趨勢分析通信基礎數據分析效果評估智能分析決策優化能源互聯網、工業互聯網,技術與產業深度融合的載體21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減排措施的實施效果。實時監控電力系統運行情況,及時調整和優化碳減排策略,確保實施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通 過5G、AI、大 數 據、物 聯 網 等 數 字 技 術與能源電力產業各環節融合,一方面助力電力企業高效益運轉,構建安全可控、綠色低碳的綜合性能源電力基礎設施,一方面通過碳數據精準監管,優化能源生產結構,制定碳減排策略,助力實現我國雙碳目標。我國能源結構以傳統化石能源為主,20
70、21 年煤炭占全國能源消費的56%。隨著能源技術進步和雙碳政策引導,我國能源結構持續改善,2000年以來,我國天然氣、水電、核電、風電等清潔能源消費占比逐年提升,已由2015 年的17.8%提升至2021 年的25.5%。數字化技術應用不斷推動能源供應保障水平及能源生產效率的提升。近年來,傳統火電、新能源發電等領域相繼開展了數字能源領先實踐,促進了能源產業數字化智能化發展。從 發 電 側 來 看,現 階 段 仍 然 以 傳 統 火 電 為主,能源企業需要對以火電為主的傳統能源業務進行轉型升級,提升化石能源的供能效率,實現精 準 碳 排 放 管 理,建 設 清 潔 高 效 的 火 力 發 電 系
71、統。譬如數字孿生技術可以針對火電實際場景,應用于應用層面、數孿框架層面、算法模型層面以 及 現 場 數 據 層 面,幫 助 火 電 產 業 向 智 能 化 轉變。020000100004000030000500007000060000900008000062%70%64%66%68%74%72%76%80%78%84%82%20162015201420132012202220212020201820192017201120102009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火電占比持續位居高位火力發電量(億千瓦時)火電占比其他(億千瓦時)資料來源:華金證券,第一財經中國數字孿生市場規模(億
72、元)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25E2024E2023E202220212020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第一財經2015-2021年我國清潔能源消費量占比逐漸提升煤炭石油天然氣清潔能源020%40%60%80%100%2021202020192018201720162015趨勢五:數字能源雙向發力,可持續發展呈多點突破22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在雙碳目標下,能源企業需要提升清潔能源發 電 業 務 占 比,但 由 于 清 潔 能 源 發 電 存 在 間 歇性、波動性等特點,穩定及消納問題成為清潔能源高比例接入電力系統的難題,要求能源企業通過AI、5G 等數字
73、技術,提升清潔能源的發電與利數字孿生技術幫助火電產業向智能化轉變數字孿生應用層面應用內容算法模型層面數孿框架層面應用層面現場數據層面重點實現對現場系統機理、數據、生產規則的算法描述,具體為基礎性質類,如蒸汽物性、燃料特性計算模型;傳熱相關類,如對流與輻射傳熱、熱平衡及燃料消耗模型;效率類,如重點設備效率(熱耗)計算模型;燃燒相關類,如燃料燃燒及煙溫、污染物排放預測模型;機理與數據分析類,如重點參數軟測量、設備劣化狀態分析模型;尋優類,如鍋爐燃燒、磨煤機運行、汽機冷端運行、污染物控制優化模型。重點實現對現場不同的鍋爐、汽輪機、發電機、脫硝裝置、脫硫裝置、除塵器、磨煤機、8 大風機、給水泵凝結水泵
74、循環水泵、加熱器、除氧器、凝汽器等重點設備或系統的測量數據進行梳理分類與特性數據設計。重點實現難以動態測量的核心參數,如飛灰含碳、入爐煤質的軟測量;對核心設備如鍋爐、汽機、風機、泵效率/熱耗分析與劣化趨勢進行分析;從配煤、鍋爐燃燒至汽機冷端、環??刂频念A測優化。重點實現前述不同層面所需的數據采集歸并,具體為數據庫數據,如不同的控制系統、管理系統數據庫;現場設備數據,如 PLC、傳感器、儀表;人工數據,必要的上傳表格、直接錄入的規則、邏輯參數。資料來源:基于數字孿生技術的火電智能應用平臺研究(柴政等),第一財經資料來源:世界經濟論壇,太平洋研究院,第一財經AI技術賦能清潔能源結構轉型市場、商品和
75、天氣數據AI應用場景所需數據類型可再生能源發電和負荷預測電網運行和優化能源負荷與分布式資源的管理新材料發現與創新光伏與風電場選址葉片、光伏板、電源等產品設計改善維修計劃的優化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預測負荷預測電網設計與規劃電網設備檢測與維護電網性能檢測,并幫助其更好地決策和調控智能地集成分布式能源以及儲能優化設備與建筑的電力消耗虛擬電廠圖像和視頻數據光伏與風電場選址發電場建設管理與建設流程優化故障與中斷的預測智能地集成分布式能源以及儲能優化設備與建筑的電力消耗虛擬電廠自主材料合成與實驗電網設備檢測與維護設備/傳感器數據故障與中斷的預測維修計劃的優化電網設計與規劃電網性能檢測,并幫助其更好地決策和調
76、控用效率,增強清潔能源發電的穩定性與安全性。從 整 體 轉 型 路 徑 看,新 能 源 發 電 以 泛 在 感知、智能融合、互動化等為主要目標,基于大數據、物聯網等數字技術的智慧電廠則是新能源發電企業當下的建設重點方向。23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生產智能化機組智能運行智能控制與優化設備智能管理發電成本分析電力市場模塊操作簡潔化數據標準化技術成熟、適當超前、虛擬化開放、集成、靈活、安全安全本質化營銷一體化效益最大化平臺技術要求無線覆蓋與定位分布式(終端智能化)智能傳感與執行智能診斷與處置智能管理與優化智慧電廠資料來源:智慧電廠建設研究與實踐(耿辰),第一財經智慧電廠架構圖智慧電廠特
77、征及數字技術應用智慧電廠特征數字技術應用生產智能化安全本質化效益最大化營銷一體化建以售電管理及電力市場交易為主要服務對象的智慧營銷管控平臺。通過智能運行、智能設備、智能燃料實現生產的智能化管理。其中智能運行包含智能運行監控、運行尋優操作指導、機組運行性能分析、運行大數據診斷;智能設備包含檢修過程智能管控、互聯網+安全生產管控、設備狀態監測診斷、設備故障在線預警、設備狀態檢測機器人、全自動無人倉儲;智能燃料包含燃料智能管控、智能煤場管理、燃料全價值尋優。將工業無線 WIFI、智能識別、虛擬現實、人員定位、移動互聯、大數據等設備系統和先進技術融入安全管理體系。采用“培訓管理平臺+在線教育平臺+終端
78、+移動 APP”線上線下結合的模式實現安全培訓多樣化。建立測算最優收益模型,細化制定營銷策略。要細化到負荷曲線對應的能耗曲線上計算成本,更精確制定報價策略。資料來源:智慧電廠建設研究與實踐(耿辰),第一財經綜 合 智 慧 能 源 系 統 旨 在 協 同 水、火、核、風、光等多個能源品種,通過數字技術賦能,優化 各 環 節 之 間 的 互 動 關 系,實 現 源、網、荷、儲、用等各環節之間的協調,從孤島式管理進化為統一架構和綜合應用,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能成本,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據國家能源局相關報告,綜合智慧能源主要包 含 能 源 生 產、能 源 輸 送、能 源 存 儲、能 源 消費、能源
79、智慧化和多能協同優化六大技術。能源生產方面,為了實現“雙碳”目標,以可再生、低碳能源為主體的綜合智慧能源將是未來主要增長點之一。能源輸送主要包括電力輸送、熱能輸送、氫氣輸送。新能源大基地建設速度加快的背景下,電力輸送是能源輸送中的重要一環。能源存儲技術是提高能量儲存效率的重要手段,目前常見的有儲電、儲熱、儲氣。能源消費技術有助于綜合能源系統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并實現低碳排放。作為一種環保且高效的能源利用形式,綜合智慧能源還可以通過打造源、網、荷、儲一體化的自治系統,推進園區、工廠、數據中心、家庭等細分場景的零碳化建設,推動經濟綠色低碳轉型和可持續發展,加速實現碳中和目標。位于浙江省湖州市德清縣武
80、康鎮莫干山經濟開發區曲園北108 號的國網浙江湖州供電公司武康所綜合能源服務典型示范項目具備“園區小微網用戶”典型特征,包括建設的58.8kw 屋面光伏發 電;建 設240kwh 儲 能 電 站,谷 時 充 電,峰 時放電,與光伏系統形成互補;3 套智慧路燈系統和監控系統等。通過平臺調度優化,可再生能源得到充分利用,能源購入量也有所減少,從平臺投入之初到項目結項,一年半年內共減少碳排放趨勢六:平臺系統建設加快,綜合智慧能源大唱主角24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碳中和背景下綜合智慧能源的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第一財經綜合智慧能源系統架構綜合智慧能源能源關鍵技術分布式冷熱電聯
81、供技術熱泵技術太陽能利用技術風能利用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氫能利用技術電力輸送熱能輸送氫氣輸送儲電技術儲熱/冷技術儲氣技術提升效率技術低碳排放技術用戶側互動技術能源生產智慧化技術能源輸送智慧化技術分布式供能的智慧化技術多能互補的智慧化技術能源消費智慧化技術能源管理智慧化技術能源生產技術能源輸送技術能源儲存技術能源消費技術能源智慧化技術多能協同優化綜合能源生產技術能源生產技術核心內容熱泵技術生物質能利用技術氫能技術分布式冷熱電聯供技術太陽能利用技術風能利用技術電解水制氫是通過電解水分子來制取氫氣,屬于可再生資源,但是有效應用較少。熱泵由于其具有低碳、無污染、操作噪音低、適用于小型樓宇等優點,在現代
82、采暖和住宅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從經濟性上講,該方案無需增加燃油消耗,優于常規供熱與制冷方案。熱電冷三聯產系統綜合能效甚至超過 75%。目前應用該技術可實現節能量 9 萬 t/a,二氧化碳減排約 24 萬 t/a。太陽能在綜合智慧能源中的應用對我國的能源結構轉變與低碳發展具有重要意義。2023 年三季度,我國光伏發電新增裝機 12894萬千瓦,占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 74.42%。生物質能不需對生物質原料進行任何預處理,因此可實現快速、高效的制備,同時還可獲得高 H2 含量的產物,是目前最具發展潛力的高濕生物質氣化工藝。2023 年三季度,生物質發電新增裝機 207 萬千瓦,占全國可再生能源
83、新增裝機的 1.16%。2022 年以來,部分省份風資源條件比較好的項目已經能夠實現平價上網。2023 年三季度,我國風電新增裝機 3348 萬千瓦,占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的 19.19%。資料來源:碳中和背景下綜合智慧能源的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國家能源局,第一財經綜合能源輸送技術能源輸送技術技術特點氫氣輸送熱能輸送電力輸送氫氣的輸送有氣氫、液氫和固氫三種方式。由于氫氣密度非常小,單車氫氣運輸量少,導致運輸效率低、成本高,其成本占氫氣總成本的30%-40%。熱能由熱水與蒸汽組成,其傳輸方式以地下或空中管道為主,其工作重點就是在規劃設計和運營管理中運用信息化和智能化技術。加大新能源電力遠距
84、離輸送是解決新能源消納的有效手段,一是通過提升送端功率調節能力,二是利用柔性直流傳輸技術,電力系統可以實現更高效率、更穩定可靠的直流輸配電方案,有助于提高電網的可持續發展和安全性。資料來源:碳中和背景下綜合智慧能源的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第一財經25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綜合能源存儲技術能源存儲技術主要技術分類儲氣儲熱儲電氫氣儲存的方式主要有三種,分別是氣態儲氫、液態儲氫和固態儲氫。綜合來看,高壓氣態儲氫在中短期內仍將是主流方案,未來低溫液態儲氫及固態儲氫有望逐步實現商業化。熱儲存技術可劃分為顯熱儲熱、相變儲熱和熱化學儲熱。目前得到最廣泛使用的大型顯熱儲熱中的水蓄冷/熱型分布式
85、能源系統以及熔融鹽儲熱系統。儲電技術能夠克服新能源發電的間歇性和波動性,使電力系統更具靈活性和可靠性。適合于綜合能源系統中的儲電技術主要是儲能電池,包括但不限于鋰電池、鈉離子電池、壓縮空氣、液流電池、超級電容器。資料來源:碳中和背景下綜合智慧能源的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第一財經24.64 噸。能源智慧化技術是將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貫穿能源產業始終,對能源生產、轉換、運輸、儲存、消費、使用等全過程賦能,提升能源的使用效率,保證系統安全、穩定運行。多能協同優化技術可以為用戶提供分布式的供能,借助智能能量管理,使得能源利用效率得到提升,不同類型能源之間也能實現互相協調與互補。在多能互補系
86、統的優化運行中,還應考量光伏等新能源輸出的不確定性、可控分布式能源的功率調控受限等因素,將分布式能源和靈活負載的可控能源進行綜合利用,實現對可控分布式能源的積極調控。協鑫自主開發的全數字云平臺,集“云一管一端”一體,將光伏、儲能、充電、換電、電動汽車、邊緣算力高效融合,覆蓋場站智慧運維、虛擬電廠、零碳交通等多種服務場景。數據資產化是數字經濟發展的關鍵,將為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巨大的“數字紅利”。東吳 證 券 數 據 顯 示,2022 年 全 國 數 據 資 產 市 場 總規模 8.6 萬億元,帶動相關產業數字化潛在受益 34.4 萬億元,疊加數據資產衍生市場,總規模將超60 萬億元。其中,數
87、據資產作為近10 萬億元級別市場,具備接過土地財政(2022 年國有土地使用權出讓收入6.69 萬億元)大旗的資本驅動力。數據資產入表是指將數據確認為企業資產負債表中“資產”一項,即數據資產記入資產負債表,在財務報表中體現其真實價值與業務貢獻,可使企業更加重視數據資產的價值挖掘,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2023 年8 月21 日,財政部發布關于印發 的通知,明確數據資源會計處理適用準則及列示和披露標準,企業可以結合實際情況增設報表子項目。數據資產的管理和運用作為數智化發展的重要 基 礎,將 對 能 源 產 業 進 行 全 方 位、多 角 度 賦能,成為推動能源行業轉型變革的加速器。其中,隨著數
88、字化轉型和數字電網建設的深入推進,電網企業數據資源逐漸向數據資產進行價值轉化,通過建立基于數據要素化、資產化特征的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推進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方向演進,促進數據融合應用、開放共享與流通交易。電力數據資產是指電力企業通過采購、采集以及生產等方式,由供電、用電等環節形成,以電子方式記錄并能夠為電力企業帶來經濟效益的數據資源。電力作為國家能源戰略性行業,電力數據資產還具備高質量、主體集中、高融合性等特征,對電力企業本身及其相關產業鏈,以及制造業、金融業、政府等其他關聯方均有較為重要的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趨勢七:數據資產入表已定,電力數據資產價值凸顯26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
89、資料來源:能源企業數據資產管理研究,第一財經數據資產定義演進歷程Stuark Kaback首次提出信息資產1974年Forest W.Horton提出信息是一種與其他資產存在重大差異的資產1981年霍利報告首次提出信息資產的定義:“已經或應該被記錄的具有價值或潛在價值的數據”1994年英國路透社調查眾多企業高管,發現企業認識到信息是重要的資產,但目前無法進行資本化以釋放真正的價值1995年Dama提出在信息時代,數據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企業資產2009年世界經濟論壇提出,數據正成為一種新的經濟“資產類別”2011年美國陸軍信息技術應用指南提出,數據資產是“任何由數據組成的實體以及由應用程序提供的
90、讀取數據的服務2013年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提出數據資產為由企業擁有或者控制的、能夠為企業帶來未來經濟利益的、以物理或電子的方式記錄的數據資源2018Albert Van Niekerk給出的數字資產定義是“被格式化為二進制源代碼并擁有使用權的文本或媒質等任何事物項”2006年Helen Meyer于1996年在維護數字資產技巧一文中首次提出數字資產的概念1996年信息資產以物理、數字化方式存在強調信息價值數字資產二進制格式強調所有權和使用權數據資產強調數據的收益屬性關注數據的經濟效益計算機時代互聯網時代大數據時代資料來源: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白皮書,第一財經電力行業如何將數據資源轉化為數據
91、資產數據資源(數據)數據資源設備收集的原始數據電表數據與生產經營嵌入融合,疊加智慧、創意與人工勞動為企業帶來利益或價值電量電費行業分類用電信用客戶結算戶用電戶數據要素(模型、應用)數據要素數據真正創造價值的是在加工后能被應用企業客戶及用電數據模型數據資源(產品)數據資產數據作為產品,進行交易流通真正為企業帶來經濟效益企業征信評估模型企業歷史用電狀態標簽接口用電標簽企業當前用電狀態標簽接口企業異常狀態標簽接口電力數據資產三大特征主體集中高融合性電力產業生產經營主體相對集中,數據獲取途徑受到控制與保護,數據來源主體缺口較大。高質量電力數據采集自動化程度高、信息密度高、數據質量好,能夠真實反映企業和
92、社會的經濟發展水平和趨勢,具有較高的真實性和可信度。電力數據直接采集于電網終端,直接反映企業真實經營情況,對分析社會經濟運行態勢等具備較強參考性,多種數據融合應用前景也較為廣闊。資料來源: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白皮書,第一財經27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電力數據資產價值打破能源產業鏈壁壘助力國家治理現代化提升社會經濟效益電力與上下游產業實現數據融合共享,打破產業壁壘,助力產業鏈生產互動、生態互動。國家及行政機構可通過分析電力數據掌握民生經濟社會會運行規律,指導布局智慧城市建設,有效治理水平。幫助企業提質增效電通過分析電力數據,提升企業智能決策能力,保障企業生產安全、精細管理。通過
93、與土地、勞動力等其他傳統要素價值結合,降低邊際成本,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有效釋放結構性紅利及外部性價值。資料來源: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白皮書,第一財經南 方 電 網 公 司 提 出 以 數 據 作 為 核 心 生 產 要素,打通“源網荷儲”各環節信息,以數據流引領優化能量流、業務流,通過數據資產管理的實踐探索,構建具有數據要素化、資產化特征的數資料來源: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體系白皮書,第一財經南方電網數據資產管理體系框架數據戰略數據戰略規劃指導與監督數據戰略實施數據戰略評估公司戰略高質量發展三商轉型世界一流企業雙碳目標數據流通定責確權享利拓量優本創利數據合規管理數據權屬管理內部貢獻管理數據接
94、入管理數據資產科目管理數據計費管理數據認責管理數據憑證管理外部合作管理數據產品管理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數據賬務管理數據交易管理數據資產價格管理數據結算管理數據資產生命周期規劃創建傳輸存儲加工發布使用歸檔數據運營數據需求管理數據資產目錄管理數據服務管理數據運維管理數據分類分級管理 數據共享開放管理數據治理元數據管理主數據管理數據標準管理數據模型管理數據質量管理數據安全管理技術支撐人才培育平臺工具技術創新組織保障組織架構標準規范管理機制外部環境國家政策法律政策行業規范生態發展推動促進指引響應要求支撐業務導向IT能力落實映射據資產管理體系。構建科學合理的數據資評估和定價機制,有效衡量數據價值,是打造健全
95、數據交易流通市場的重要前提。南方電網于2021 年2 月發布的中28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數據資產定價方法(試行)是能源行業的首個數據資產定價辦法,規定了公司數據資產的基本特征、產品類型、成本構成、定價方法并給出相關費用標準,實現電網數據資產“明碼標價”,建立數據資產入表管理機制,設立了數據資產會計科目,明確了數據資產的入表確認規則標準和入表管控策略。2023 年,國網浙江公司完善總體架構,實現電網全要素、生產經營全環節、電力系統相關方全鏈條數據融通,重構企業數據管理與價值應用體系。同時,公司在數據資產成本計量方面已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探索,研究如何對成本進行可
96、靠計量,并基于不同數據業務的商業模式確認為無形資產或者存貨,為落實數據資產入表與數據資源相關的會計處理奠定基礎。隨 著 物 聯 網、AI 等 新 一 代 信 息 技 術 的 逐 步應用,為數字能源帶來業務發展的同時,也使得其體系越發龐雜,若出現安全問題,將面臨波及范圍廣、溯源難等問題。智能電網將導致電網在輸、發、配、調等各個環節更為開放,各類節點也隨之增加,網絡暴露面不斷擴大,電網信息安全風險的防控要求更為嚴苛。目前,針對電力系統風險特征,以常態化攻防安全、供應鏈安全、物聯網安全、數據安全、新技術安全為主導的多維度防護一體的新型網絡安全體系正在形成。整體來看,可通過部署基礎架構安全、端點及應用
97、安全、身份安全、移動安全、云安全、物聯 網 安 全 及 安 全 運 維 等 各 類 網 絡 安 全 產 品 和 技術,從防護層面加碼網絡安全;同時,各類網絡安全產品和技術采用檢測、監測、掃描、溯源、查 殺、審 計 等 手 段,協 助 抵 御 來 自 外 部 的 惡 意040020060080010001200010%5%15%20%25%30%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東吳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對電網安全要求更高的智能電網市場不斷擴張中國智能電網市場規模(億元)同比增速2023E20222021202020192018行為或來自內部的違規行為,避免業務資產和系統資產遭到入侵、損毀、泄露、篡改、竊
98、取、丟失、勒索等威脅。防火墻是網絡安全防護系統的第一道防線,是網絡安全防御體系建設的剛需。防火墻基于已定義的安全規則控制網絡流量流通,旨在為內部網絡系統建立一道抵御外部不可信網絡系統攻擊的屏障,目前防火墻技術的應用已較為成熟。DDoS 攻擊會使目標服務器、網絡系統無法維持正常操作和運轉??笵DoS 產品主流廠商包括綠盟科技、奇安信、天融信、華為、新華三等。身份安全方面,身份系統是信息安全系統的核心,身份安全防護服務的核心在于用戶身份認部分防火墻產品介紹出品公司產品功能深信服天融信華為山石網科擴展安全架構,集成并強化 VPN 功能云端威脅情報服務與云 WAF 聯動,自主搭建全面的威脅分析系統融入
99、 AI 驅動一體化智能檢測引擎,集入侵防御、WAF、僵 木 蠕、URL 過 濾、DDoS 防 護、HTTPS流量檢測、高級威脅防護、異常行為分析、DLP、威脅情報等多個安全模塊于一身SD-WAN 功能署蓋分布式辦公實例,具備可視化策略編排管理器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趨勢八:能源傳輸體系豐富,電網安全可信加速升級29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國家電網網絡安全工作涉及眾多地方公司公司名稱工作亮點國網天津電力國網安徽電力國網寧夏電力中國電科院國網信通產業集團國網東北分部國網浙江電力國網甘肅電力國網重慶電力國網智研院國網大數據中心國網冀北電力國網遼寧電力國網新疆電力南瑞集團國網信通公司
100、高質效開展隱患治理,建立風險預警智能排查 RPA 流程,排查整治系統漏洞隱患 87 項。構建一體化集團化網安作戰體系,累計攔截互聯網出口高危攻擊 19.8 萬次,修補零日漏洞 30 個,防御 15 起社會工程學攻擊。以“統籌融合、省市協作”為原則,建成基于“i 國網”APP 的網絡安全態勢感知平臺微應用,依托數字化開放平臺助力地市公司開展漏洞自查自糾 169 次,排查整改問題 1349 個。完成池化部署實施,構建 2 個安全接入區,擴容安全隔離裝置,劃分 12 個集群,使故障定位、設備檢修時間縮短 90%以上。實現移動應用安全防護全覆蓋、115 個移動應用接入“i 國網”APP,大幅減少移動應
101、用安全風險暴露面。開展全棧國產化的公司專用安全防護裝備研制,將這些防護裝備廣泛應用于公司信息安全防御體系的各道邊界,支撐電力物聯網全場景安全防御,提升裝備整體性能和自身安全防護能力。自主研發數據中臺安全監測預警工具,提升中臺數據安全態勢、風險監測、賬號權限審計等安全能力,在 15 家省公司試點應用。印發專項行動方案,落實 10 項合規管理完善任務,梳理完成 5 項法律法規、18 項管理制度,形成管理條款 277 條。編制印發省市兩級網絡安全監測聯動管理辦法,建立“1+16”網絡安全監控中心,通過 S6000 系統實現網絡安全多級聯動。利用數字化手段,優化邊界防火墻開通流程及策略線上管控機制和流
102、程等。結合電力特色,建立通信加密、身份認證等 6 個密碼應用模型和電力調度、配電自動化等 10 個密碼應用場景,實現電力密碼定制化應用的快速適配。建設源代碼安全檢測平臺,在編碼階段加強代碼安全性、規范性檢測,累計發現并消除重要系統代碼缺陷 5994 項。結合冀北電網業務特點,融入無人機、新能源場站接入、源網荷儲等典型場景,實現對互聯網大區攻擊及新型電力系統接入安全告警的實時監測等,提升一線員工網絡安全事件處置效率,保障電網安全穩定運行。組織 15 名內外部網絡安全專家成立工作專班,系統梳理國家法律法規及外部體系框架文件 24 份,公司內部制度文件 123 份,形成網絡安全法律法規與體系框架文件
103、清單、網絡安全管理制度清單。聚焦網絡安全和信息運行支撐平臺不能共享數據、安全運行業務存在壁壘、應急處置流程聯動不足及統一指揮作戰難度較大 4 個痛點,實現運行、安全“資產一本賬”,業務“監測一張圖”,事件“處置一條線”。自主研發電力網絡安全裝置,硬件上 100%采用國產芯片,軟件上搭載自主研發的瑞盾安全操作系統,保障生產控制大區橫向邊界安全?;跇藴驶雷o框架完成公司業務典型場景關鍵技防措施標準化配置,定制策略 2274 條,攻擊攔截次數同比提升超 20%。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資料來源:南方電網,第一財經新型電力系統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供應鏈安全供應商臺賬芯片安全標準安全芯片檢測規范常態化
104、攻防常態化web攻防攻防能力提升人才隊伍管理制度標準規范網絡安全三同步物聯網終端可信電力物聯網芯片安全供應鏈應急管理機制常態化網絡安全監測供應商聯防監控常態化檢查災害恢復演練數據安全管控數據規劃階段數據建設階段數據使用階段應用層安全網絡層安全系統層安全物理層安全管理層安全新技術應用新技術原生風險控制新技術助力安全防護大數據5G通信AI云平臺30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證、設備指紋認證、授權機制構建和維護等。數據安全是指以數據為中心的安全體系,以數據的采集、傳輸、存儲、處理(使用)、交換(共享)、銷毀等覆蓋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為目標,強調數據的所有權、管轄權、隱私權等。隨著新型電力系統建
105、設發展,數據環境更加開放、數據流動更加頻繁、交互對象更加復雜,主要采取以隔離為主的數據安全防護措施,嚴格限制各級數據在相關區域存儲時間。身份安全涉及產品和技術產品/技術主要廠商概要運維審計堡壘機硬件認證身份認證與權限管理數字證書堡壘機的前身為前置機,主要包括商業堡壘機和開源堡壘機,監控并審核運維人員對網絡的操作硬件認證是電子認證領域的細分市場,服務機構普遍規模較小認證授權系統通過秘鑰、生物特征等驗證手段確認用戶身份,根據授權機制賦予權限依托加密、解密、數字簽名、簽名認證等技術,保障數字傳輸進程的權威性和安全性安恒信息、深信服、綠盟科技等天飛誠信、芯盾集團等綠盟科技、奇安信、阿里云等數字認證、吉
106、大正元等特權賬號管理針對高級權限系統賬戶保管和操作不善導致的信息泄露、惡意破壞而進行動態和自動化管理安達亞、海頤安全等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數據安全十大細分領域細分領域涉及公司數據安全合規檢測深信服大數據保護數據備份與恢復數據脫敏數據分類分級數據安全管控平臺數據庫安全數據防泄漏文檔安全阿里云深信服深信服英方軟件奇安信隱私計算奇安信、安恒信息、信安世紀、華控清交等安恒信息天融信阿里云奇安信啟明星辰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31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02數字能源十大應用場景32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 光儲充 一體化即光伏發電、儲能、充電一體化,是數字技術與電力電
107、子技術融合的場景之一?!肮鈨Τ洹币惑w化可以保證光伏和風力發電的平穩輸出,同時也能解決高功率快充對電網的沖擊問題,滿足用電負荷動態平衡,是“雙碳”戰略下分布式光伏的重要發展方向。乘聯會數據顯示,2020-2022 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為5.8%、14.8%、27.6%,預計2023 年將達36%。充電樁數量和充電量與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呈正相關。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數據顯示,2020-2023 年三季度,我國公共及私人充電樁保有量總計分別為153.9萬、261.7萬、521萬、764.2萬臺;年度充電總量分別為 70.57 億、111.5 億、213.2 億、254.1 億 kWh。
108、充電樁,特別是大功率充電樁數量的增加對電網的影響正在顯現。一方面,充電站用電峰谷波動與居民日常用電峰谷波動高度重合,容易加劇電網端配電網的負荷。國網能源研究院預測,電動汽車無序充電將導致電網2030 年峰值負荷增加1.5 億千瓦,相比無電動汽車充電情景下提升13.1%。另一方面,快充的逐漸普及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電網的負擔。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聯合能鏈智電(NASDAQ:NAAS)發布的2022 中國電動汽車用戶充電行為白皮書稱,用戶更偏好使用大功率充電設施,選擇120kw 及以上功率充電設施的用戶占比到達72%。應對不斷走高的充電需求對電網的挑戰,在光伏、儲能等設施逐漸完善支持下
109、,“光儲充”一體化“光儲充”一體化將成大趨勢資料來源:乘聯會,第一財經我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5%10%15%20%25%30%35%40%2023E202220212020資料來源:中國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第一財經我國新能源汽車充電情況充電樁保有量(萬臺)年度充電總量(億KWh)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23前三季度202220212020應用場景一:光儲充一體資料來源:蘇州交投,第一財經江蘇常臺高速白洋湖服務區光儲超充站33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國家電網,華泰研究,第一財經公共充電站用電時段分布總體快充慢充02%4%6%8%10%2
110、: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資料來源:國網山東電力,華泰研究,第一財經居民用電尖峰平谷分布(元/KWh)尖峰高峰平段低谷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2:0024:0000.20.40.60.81.01.2開始嶄露頭角,正在成為行業發展趨勢。首先,“光儲充”一體化可以減輕電網壓力。光伏+儲能系統的應用可緩解充電時大電流對電網造成的沖擊,充電同時還能實現電力削峰填谷等輔助服務功能,解決新能源發電間歇性和不穩定等問題,有效提升電網運行效率。對1
111、個配置10 個120kW直流充電樁的光儲充電站進行算例分析,綜合考慮各方面的經濟利益后,可有效實現削峰填谷并兼顧電池壽命損耗。其次,“光儲充”一體化可以實現高效運維,提升用戶體驗度?!肮鈨Τ洹币惑w化電站屬于集中式場站,有條件加裝遠程監控、智能控制器等輔助設備進行遠程調控,可減少運維人員上站次數,有效提高運維的效率。同時,電池包優化器可自動標定等技術也可以優化儲能環節,避免人工上站標定,節省運維成本的同時提升效率。此外,全液冷、全模塊化等新技術正在滲入“光儲充”的發展,加上“光儲充”向著車、樁、網融合協同方向持續演進,以及光儲充智能調度算法的引入,都將助力充電網絡邁入全面智能化。光儲充一體化已被
112、業內視為充電站未來發展的主要形式,且盈利能力勝于傳統充電站。但要協調光伏發電、儲能系統、充電網三大領域,需要通過數據分析和遠程監控等數智化技術,實現三者的和諧共存與協同發展。實時監測與數據采集:系統通過物聯網技術連接光伏、儲能、電網和其他關鍵設備,實時監測并采集各種能源相關數據,如光伏發電量、電池充放電狀態、負荷需求等。數據分析:在光儲充系統中,系統利用大數據分析和AI 技術,預測光伏發電量、峰谷負荷、能源消耗模式等情況,為系統運行和調度提供決策支持。能源調度與優化:基于數據分析和預測結果,系統可以智能調度光伏發電和儲能系統的運行模式,以實現最優的能源調配和利用效率。比如在陽光資源充足時優先使
113、用光伏發電,在負荷低谷時,將余電進行儲存。在2023 年8 月舉辦的長三角數字能源算力大會暨專精特新產業融合發展論壇上,阿里云解決方案部能源與制造首席專家李下蹊表示,調度是在新能源行業里非常突出的一個問題,光伏發電本身就不穩定,客戶自發自用的需求也不穩定,因此可以利用分布式網絡上的數據來預測、測算未來需求,幫助做好光儲充的平衡。遠程監控與管理:通過數字孿生技術,將“光儲充”實體設備的數據、狀態和行為模擬在云端,可以通過傳感器等相關設備,實時監測設備的參數和狀態,以此為依據建立設備的行為和健康狀態模型,并數字技術助力“光儲充”一體化協同34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基于這些模型進行故障
114、預測和預警,進而實現遠程監控和維護管理。智光研究院(廣州)有限公司數字能源解決方案總監張繼元此前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電動汽車充換電產業大會表示,公司在超充場景下提出的“光儲充一體化”解決方案,核心是采用了站端的能量管理+云平臺,通過云邊協同,實現綜合能源的管理策略。協鑫以智算中心為中樞,整合鈣鈦礦、高效儲能、“一秒一公里”超充、算力等技術,推出光儲充算一體化綜合能源站,實現了光儲融合、樁網互動,為多元化場景全方位賦能。在超充方面,協鑫與華為聯合打造的全液冷超快充,最大720kW 輸出功率,實現“一秒一公里”極致充電體驗,壽命可至20 年。光伏電站作為可再生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效穩定運行對于保障
115、可再生能源穩定供應、降低能源消耗和保護環境具有重要意義。國家能資料來源:同花順iFinD,銀河期貨,第一財經我國光伏累計裝機量逐年遞增(GW)202320182020201920212022020406080100120140源局數據顯示,2023 年前三季度,我國累計光伏新增裝機量129GW,約為去年同期的 2.5 倍。隨著光伏電站規模的不斷擴張,基于特定規則的傳統運維模式在應對電站故障和提升運維效率方面存在的局限性日益凸顯光伏電站智能運維是指通過數字化、智能化技術的應用,提高光伏發電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降低運營成本,推動可再生能源的可持續發展。業界測算,智能運維可實現電站發電量提升3%左右
116、,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從而大幅降低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2016-2022 年,全球光040206080120100140010%5%15%20%30%25%35%資料來源:LNRG Technology,華創產業研究院,第一財經全球光伏運維市場規模連續6年實現增長市場規模(億美元)同比增速2022202120202019201820172016應用場景二:智能運維資料來源:協鑫能科,第一財經協鑫能科液冷超級儲充系統35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中國光伏產業發展路線圖2022,華安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2018-2022年我國光伏電站平均運維成本(元/W/年)分布式光伏系統
117、集中式地面電站0.000.010.020.030.040.050.0620222021202020192018現階段智能運維正通過先進的信息技術、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等數智化等手段,對光伏電站進行實時檢測、診斷、控制和優化,實現降本增效,保障電站收益。降本方面,智能化可減少人員配備成本、檢修成本,并通過數字化信息共享減少系統運營成本。首先是人力成本。由于光伏組件數量多、分布廣、地勢復雜,對現有光伏設備進行人工巡查和維修保養是一項費時、費力、費錢的工作。智能運維可以通過配置自動巡檢發現組件異常情況,及時預警并執行相應的修復操作,從而節省相應的人力成本。光伏電站的運維人員配置通常根據電站容量來確
118、定,一般10MW 容量平均配置1.2-1.5 個運維人員,加上站長、副站長等,總人數一般不低于3 人。但電站人員需求漸呈下降趨勢,如2023 年7 月,華能能源交通公司所屬泰山新能源有限公司新泰光伏電站運行維護委托服務招標公告顯示,兩個100MW 電站僅需5 名工作人員。其次,檢修成本也有一定下降空間。通過大數據可以及時發現事故,不至于小的隱患造成大事故;此外,大數據可以看到備品備件,倉庫可以進行自動調配,成本也會有一定下降。最后是加快構建全面、系統、高效的一體化大數據體系,實現統一標準,通過資源共享使數據化平臺投入更低,使用更廣。光伏智能運維涉及的數據化平臺,從設計、代碼編寫、數據采集都需要
119、一定的費用成本,若能實現共享將帶來成本的下降。此外,設備供應商的數據也要盡可能開放;在滿足國家對網絡安全規定的情況下,電監辦、電網公司等行業主管部門同意各個電站數據外送,這樣才能完成集中監控,若某一個電站單獨裝智能運維降本增效伏運維行業市場規模從43 億美元上漲至177億美元,其中住宅和商業運維市場規模為53億美元,工業和公用事業光伏運維市場規模約為64 億美元,智能運維普及度的提升有望推動其持續穩定增長。一套系統成本較高。中國光伏行業協會數據顯示,2022 年分布式光伏、集中式地面電站系統運維成本分別為每年48 元/kW、41 元/kW,相較于2018 年的60 元/kw、50 元/kw 有
120、所下降。伴隨光伏運維逐步向智能化轉型,未來運維成本或有望繼續下行。效率方面,智能運維可以實現對光伏電站的實時監控,及時發現并處理電站的故障,并通過數據采集和分析,實現對光伏電站的整體性能分析和優化,提高光伏電站的發電效率和經濟效益。華為數字能源智能光伏產品線總裁陳國光此前稱,逆變器、組件、跟蹤支架、箱變等電站核心設備全面實現數字化,最終將傳統光伏電站變成智能光伏電站,可實現發電量提升3%左右,運維效率提升50%以上,從而大幅降低光伏發電的度電成本。此外,Web GIS(Internet 技術應用于GIS 開發的產物)技術的應用同樣加速光伏電站運維智能化?;跓o人機影像的光伏輪廓及信息提取技術、
121、深度學習的故障識別技術、Web GIS 的多源數據融合及可視化技術,構建基于 Web GIS 的光伏場站智能運維巡檢平臺,有助于縮短光伏電站消缺時間(使有異常、有缺陷的設備恢復正常的時間)、提高發電效率、增加光伏電站的收益率。36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基于智能運維提質增效成效顯著,各大光伏電站運維企業在精細化與數智化電站建設方面不斷深入,依托各自的技術與資源優勢,推出各類智能運維產品,促進我國光伏智能運維水平持續提升。協鑫新能源運營科技自主研發的“鑫翼連”綜合管理平臺具有較強的兼容性,其預留的接口可與其他軟件,如ERP、OA 等系統互聯互通,消滅信息孤島,形成綜合能源管理的大模型
122、。晶科科技擁有上海、海寧2 個遠程智能化集控中心,通過大數據技術和智能分析平臺的應用,可為全球光伏電站提供一站式、全生命周期的智慧運維解決方案。陽光智維更新迭代有4.0 版SolarEye 數智運維平臺,通過物聯網、AI 及大數據技術著力解決傳統運維值守效率低下、安全隱患排查不到位、故障處理響應不及時等問題。同時,公司推出的無人機智能巡檢解決方案可將綜合巡檢效率提升80%。此外還有固德威(688390.SH)的SEMS 智慧能源云平臺、昱能科技(688348.SH)的EMA 智能運維平臺、正泰智維的正泰Epower 智能運維云平臺、天合光能(688599.SH)的天合智慧云等。智能運維產品布局
123、資料來源:協鑫能科,第一財經協鑫榆林區域運營中心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VPP)是通過通信、物聯網和軟件算法等技術手段,將光伏等分布式電源、儲能、微電網、充電樁等不同空間的資源進行聚合、協調和優化,接受電力調度,并參與電力市場交易的電力運營管理平臺。虛擬電廠可調動靈活異質資源,達到削峰填谷的目的。隨著大量分布式能源逐步納入電力系統,虛 擬 電 廠 迎 來 廣 闊 發 展 空 間。華 安 證 券 預計2025/2030 年 我 國 虛 擬 電 廠 市 場 空 間 為784 億/1729 億元。應用場景三:虛擬電廠虛擬電廠是一種非實體的智慧管理系統。根據2022 年山西省
124、能源局發布的虛擬電廠建設與運營管理實施方案,虛擬電廠可分為“負荷類”虛擬電廠、“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柏摵深悺碧摂M電廠是指虛擬電廠運營商聚合其綁定的電動汽車、可調節負荷等具備負荷調節能力的市場化電力用戶,作為一個整體(呈現為負荷狀態)組建成虛擬電廠,對外提供負荷側靈活響應調節服務;“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則是指列入“源網荷儲一體化”試點項目,建成后新能源、用戶及配套儲能項目通過虛擬電廠一體化聚合,作為獨立市場主體參與電力市場,原則上不占用系統調峰能力,具備自主調峰、調節能力,并可以為公共電網提供調節服務。虛擬電廠構成要素包括中央系統、通信網絡和遠程終端三部分。其中,中央系統是虛擬電廠主
125、站,包括用戶數據采集與分析、電力市場預測估計、資源建模及聚合、以及市場優化交易決策四大核心功能模塊。通信網絡即虛擬電廠面向調度機構、市場機構以數字技術是虛擬電廠基礎37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新型電力系統規?;`活資源虛擬電廠科學問題與研究框架(康重慶等),財通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虛擬電廠及其基本互動模式市場信息市場電力調度交互對象交易中心發電企業電力用戶系統信息系統風電電動公交燃氣機組光儲系統儲能接口接口柔性負荷光伏平臺電動汽車聚合容量運行曲線調度指令優化協同市場申報響應策略交易結果標準化通信協議效益分配基于4G/5G等多種通信方式的物聯網虛擬電廠管控云平臺2027 年
126、虛擬電廠市場空間超千億元202120222023E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A:政府補貼B:市場交易全社會用電量(億 KWh)虛擬電廠調節電量占比虛擬電廠調節電量(1)削峰補貼規模(億元)(2)填谷補貼規模(億元)補貼收入(億元)電力交易占比購售電價價差(元/kWh)電力交易收益(億元)A+B:虛擬電廠市場空間(億元)虛擬電廠聚合商收益占比虛擬電廠聚合商收益市場空間(億元)1280825.0%6404768384115390%0.1576172950%8651214054.0%4856699350104980%0.1388143750%7191150
127、763.5%4028677338101570%0.1282129750%6481090763.0%327262831494260%0.1196113950%5691033902.5%258555827983750%0.112996750%483980002.0%196047023570640%0.17878450%392960001.5%144034617351830%0.14356250%281915001.0%91522011032920%0.11834850%174863740.5%4321045215510%0.1416050%80831280.3%2496030900%009050%
128、45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新形勢下“十四五”后三年中國電力需求形勢研判(單葆國等),第一財經及遠程終端的信息交互和控制調度通道。目前,國內虛擬電廠通信的主要方式是對上采用光纖接入調度控制系統、對下采用無線公網接入交易平臺和營銷需求響應平臺和分布式資源。遠程終端作為虛擬電廠控制終端資源的手段,一般以“邊端結合”的形式出現,即采用邊緣智能網關實現邊緣計算的同時,也能實施可調節資源的狀態監測和柔性控制。協調控制技術、智能計量技術以及信息通信技術等虛擬電廠關鍵技術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中,信息通信技術所涵蓋的“云大物移智鏈邊”,即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移動互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邊緣計算等
129、數字技術是達成虛擬電廠作為智慧能源系統的基礎,為虛擬電廠系統平臺更高效地完成“聚合”(所有資源可調節功率通過優化計算被聚合成一個總可調容量)和“解聚”(將電力38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虛擬電廠參與電網調控與市場運營的發展與實踐(王宣元、劉蓁著),信達證券,第一財經虛擬電廠通信交互架構計劃及控制指令出清結果調度控制系統D5000平臺虛擬電廠智能管控平臺物聯網云平臺邊緣智能網關用戶側管理平臺/用戶側智能終端電力交易平臺電網公司相關系統虛擬電廠申報運行信息分解計劃、指令等下行數據可調節資源上報信息等上行數據下行數據上行數據注冊信息結算依據結算依據資料來源:36氪研究院,中泰證
130、券研究所,第一財經虛擬電廠關鍵技術協調控制技術信息通信技術智能計量技術實現分布式能源協調優化實現分布式能源聚合的關鍵虛擬電廠的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和資源的運用。本質是通過協調控制技術、智能計量技術和信息通信技術將各類分布式發電設備與儲能設施結合,對電力負荷進行協調和控制,聚合資源越多,調節能力越強。虛擬電廠優化和控制的重要基礎達到對系統高要求的電能輸出源網荷互動運行控制技術分布式電源靈活并網裝備及優化調度系統需求側可調負荷資源建模與互動技術千萬千瓦級風光電集群源網協調控制關鍵技術5G通信技術高速載波通信技術電力光纖專網電力無線專網基于低壓智能開關的智慧物聯計量箱技術直流電能計量檢測技術數字化電能
131、計量檢測技術新能源領域精密測量技術調控中心發出的指令等信息分解,并下發到分布式用戶連接的智能終端,分別完成電力交易)功能提供可靠的技術支持。聚合建模技術和數據驅動技術也為虛擬電廠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過聚合建模技術可以選擇適當的資源容量比率,進一步發揮虛擬電廠的經濟性和靈活性。數據驅動技術在商業型虛擬電廠中可以實現內部聚合分布式能源的投資組合,并參與市場競標等,而在技術型虛擬電廠中更關注本地網絡狀態及約束信息,實現所聚合的配電網資源主動管理。2022 年1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建設中強調了虛擬電廠在電力輔助中的重要作用。但由于成本和盈利等問題,相比歐
132、美國家,我國虛擬電廠現階段仍處于起步階段,以電網公司為主導的示范項目為主。國網冀北電力有限公司所屬的冀北虛擬電廠是我國首個以市場化方式運營的示范工程,目前冀北電網我國虛擬電廠處于起步階段39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新華社,第一財經國網廈門供電公司“虛擬電廠”平臺上游中游下游資料來源:中商產業研究院,財通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國內虛擬電廠產業鏈資源聚合平臺可控負荷基礎資源虛擬電廠運營電力公司源網荷儲一體化虛擬電廠工業國網復合類虛擬電廠商業和建筑物南網居民地方電網技術服務分布式能源售電公司物聯網太陽能光伏發電獨立售電公司大數據風力發電擁有配網運營的售電公司通信技術水力發電電網領
133、域售電公司計量技術儲能大用戶智慧調度技術機械儲能工業企業信息安全防護技術化學儲能商業用戶電力需求方40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轄區在秦皇島、廊坊和張家口三地,共接11 類可調負荷,總容量358MW,可在后夜風電大發、電網低谷調峰困難時段,調動資源迅速拉升低谷用電負荷,最大調節電力達到20.4 萬干瓦。2023 年7 月,南方電網分布式源荷聚合服務平臺在廣州、深圳、柳州同步開展虛擬電廠聯合調控,標志著我國首個區域級虛擬電廠投入運行。虛擬電廠產業鏈細分環節主要包括可控負荷、分布式資源等上游基礎資源,資源聚合平臺、技術服務等中游虛擬電廠運營,以及電力公司、售電公司等下游電力需求方。其中,
134、基于大數據的智能算法,能夠整合、優化、調度、決策來自各層面數據信息的中游產業,是虛擬電廠產業鏈的關鍵環節。東方電子(000682.SZ)產品體系覆蓋智能電網“發輸變配用”全環節,能夠實現虛擬電廠的中樞控制系統與末端采集設備的有機融合,具備聚合和調度能力。公司已有明珠工業園和廣州市虛擬電廠管理平臺等案例項目落地。其中,2022 年研發實施的“粵能投”虛擬電廠管理平臺是南網第一個實用化負荷聚合虛擬電廠和廣東首個虛擬電廠商業性運轉平臺。朗新科技(300682.SZ)子公司新耀能源具備提供虛擬電廠解決方案的能力。2022 年,公司研發的應用場景四:區塊鏈與分布式能源交易資料來源:協鑫能科,第一財經協鑫
135、靈活交易聚合平臺智慧能源數字化服務平臺已初步具備虛擬電廠支撐能力,并為山東電力、上海電力、河北電力等多家公司提供服務。此外,全程參與國網冀北電力公司虛擬電廠建設的恒實科技(300513.SZ)等企業也在不斷完善虛擬電廠相關技術,助力虛擬電廠更好、更快發展。協鑫能科自2016 年開始布局發展用戶側需求側管理業務,擁有全國電力需求側管理服務一級資質,自主研發“倉頡”能源管理平臺,目前平臺客戶超1000 家,管理容量超1400 萬KVA,虛擬電廠業務涉及區域包括江蘇、廣東、浙江、四川、內蒙等地區,虛擬電廠相關業務收入已達到千萬規模。41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傳統電力市場能源交易與消納存
136、在數據存儲成 本 高、隱 私 數 據 被 非 法 獲 取 和 惡 意 篡 改 等 問題,具備去中心化、可追溯等技術特征的區塊鏈在能源交易,特別是分布式能源交易中的應用日益受到關注。此前在2023 年8 月舉辦的長三角數字能源算力大會暨專精特新產業融合發展論壇上,科學技術部原副部長、十一屆全國人大教科文衛委員會委員吳忠澤表示,區塊鏈最容易導入的應用之一是能源交易的多邊市場。區塊鏈作為一種新興的分布式基礎架構,具有去中心化、公開透明、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點,更符合分布式能源交易的分散化、參與主體多樣性等特征,能夠形成以消費者為中心、支持生產者參與的模式,提升能源交易的靈活性、增強能源交易市場的整體
137、效率。首先,分布式能源交易的控制結構呈分散型,而區塊鏈由眾多節點共同組成,不存在中心化的設備和管理機構,可以降低網絡中所有節點共同參與的交易成本。其次,分布式能源交易主體越來越多,形式復雜,區塊鏈的不可篡改性意味著一旦進入區塊鏈,任何信息都無法更改,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證了交易數據區塊鏈技術在分布式能源交易領域的創新應用場景主要有虛擬電廠、微電網并網、自動需求響應、電動汽車充放電四大類。虛擬電廠(virtual power plant,VPP)具備靈活調控大量分布式能源的能力,使得大規模的可再生能源發電接入電網成為可能。區塊鏈技術可通過共識機制、加密技術和分布式存儲以及智能合約為VPP 提供安全的
138、去中心化交易平臺,并且保證交易公平公開。目前,國內外已開啟了區塊鏈技術在VPP 中的應用,比如中國能源區塊鏈實驗室的Hyperledgar Fabric 技術能夠壓縮VPP 交易和清結算流程中的成本;美國Trans Active Grid 區塊鏈能源項目的以太坊技術平臺應用于VPP 分布式交易體系和P2P 交易。VPP 與區塊鏈技術的結合,可以有效建立安全可靠的交易平臺,既有利于VPP 的功率交換,加快建設全國碳排放權、用能權、綠色電力交易市場,也有利于新能源、儲能等多種資源的通信與聚合,積極參區塊鏈契合分布式能源交易特征四大細分應用場景國內外區塊鏈技術在 VPP 中應用的情況國家案例技術平臺
139、主要應用場景美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中國愛沙尼亞Trans Active Grid 區塊鏈能源項目太陽能+儲能系統的 VPP基于公民共享區塊鏈的 VPPEcochain區塊鏈跟蹤配電供應鏈能源區塊鏈實驗室基于功率匹配器的 VPP 項目以太坊LO3 Energy 專有平臺以太坊以太坊TrustOS 區塊鏈平臺Hyperledgar FabricWePower 平臺VPP 分布式交易體系和 P2P 交易共享發電量,減少電網負擔減少記錄保存中的人為錯誤P2P 的光伏剩余電力交易系統可再生能源認證體系的市場壓縮 VPP 交易和清結算流程中的成本促進清潔能源的 P2P 交互資料來源:區塊鏈技術在虛擬電
140、廠交易中的應用綜述(劉淳、王仕俊等),第一財經的安全性。最后,由于交互成本較高,集群體(微電網、聚合商、虛擬電廠)之間,以及電網與其他節點之間利益分配機制并不公開透明,導致分布式能源和電網以及集群體之間信息無法對稱。但區塊鏈的運行規則和數據信息是公開的,每一筆交易對所有節點都可見。42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與到電力市場交易中。微電網并網方面,由于電網結構靈活自治,能有效降低分布式電源直接并網對配電網運行的影響,已逐步成為分布式電源參與市場化交易的主要應用場景。區塊鏈與微電網市場具有相似的分布式拓撲結構,采用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交易模式,實現點對點交易,促進分布式能源就近消納,從而減
141、小電力交易成本。實驗證明,通過微電網電力交易案例驗證了該方法能夠滿足微電網分散式、小規模和低成本的交易需求。自動需求響應能夠保障電網的實時平衡,但傳統電力市場集中交易模式不能滿足用戶低成本、高效率、高安全的交互,而區塊鏈技術的可追溯等特點能夠彌補集中交易模式的不足。以中小型電力用戶自動需求響應為例,將電力需求響應交易關鍵數據上鏈存證,能夠改善用戶與聚合商之間的交易信任度,并有助于電力需求響應項目相關利益主體信息共享,提高交易激勵資金分配可信度。當前,交易和信息安全已成充電樁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已出現盜刷,竊取支付卡數據等駕駛員敏感信息事件。依托區塊鏈建設的充電聯盟鏈,可通過密碼學等方式實現數字
142、資產的安全交易,有利于消除電動汽車企業與充電樁運營商之間的信任壁壘,電動汽車車主與充電樁運營商之間可以進行公平的價值轉移?;趨^塊鏈可賦能可信連接,用戶端、分布式能源生產企業、科技端等領域相互連接,實現能源互聯網全角色互聯,達到來源真實、交易可信、交易體系規模不斷擴大的目的。能源企業中的龍源電力(001289.SZ)的數據存證及碳資產交易項目,是基于國能鏈,以可信數據、可信賬戶和可信碳資產為基礎搭建碳排放可信數據認證體系,并將碳核查報告和碳交易記錄數據直接加密并存儲在區塊鏈上。國家電網依托能源區塊鏈的公共服務平臺“國網鏈”,讓綠電交易全過程溯源可查、可信、可驗,各領域企業相互合作已支撐25 個
143、省市1.2 萬余家市場主體開展綠色電力交易??萍碱惼髽I中的遠光軟件(002063.SZ)開發了分布式能源交易結算、區塊鏈存證等多款產品,該公司還為北京冬奧會提供區塊鏈“綠電溯源”技術支持。能鏈眾合則于2016 年與TV SD 大中華集團進行戰略合作,雙方將基于區塊鏈技術在能源服務領域、綠色能源數據追溯與質量評估等方面展開全面合作。伴隨新型儲能裝機規模的快速增長,數字化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幫助儲能系統走向高端化的同時,也為儲能系統提供本質安全的技術方案,并 進 一 步 優 化 儲 能 經 濟 效 益。華 西 證 券 預計,儲能信息化市場規模未來將占到儲能市場規模的10%-15%。據中關村儲能產業技
144、術聯盟(CNESA)不完全統計,截至2022 年底,我國新型儲能累計裝機規模首次突破10GW,功率規模、能量規模年增長率分別達128%、141%。新型儲能中,以鋰電池為代表的電化學儲能占比最大,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路線。截至2022 年底,全國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方面,共472 座,規模達6.9GW/14.1GWh,同比增長127%;在建電站300座,規模達11.7GW/29GWh;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194 座、規模達3.7GW/7.9GWh,占已投運電站總能量的60%,同比增長176%。電化學儲能快速增長應用場景五:智慧儲能43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新型儲能中,以鋰電池為代
145、表的電化學儲能占比最大,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路線。截至2022 年底,全國累計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方面,共472 座,規模達6.9GW/14.1GWh,同比增長127%;在建電站300座,規模達11.7GW/29GWh;新增投運電化學儲能電站194 座、規模達3.7GW/7.9GWh,占已投運電站總能量的60%,同比增長176%。電化學儲能系統主要由電池組、電池管理系統(BMS)、能量管理系統(EMS)、儲能變流器(PCS)以及其他電氣設備構成。2021 20222019 2020201820172015201420132012資料來源: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民生證券研究院,第一財經2022年電化學
146、儲能電站裝機量創新高(MWh)新增累計0200060004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資料來源:高特電子,海南省綠色金融研究院,華西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電池管理系統BMS功能電池系統狀態監測電壓、溫度、電流可充可放電量累計充放電量計量接觸器、斷路器狀態通訊/信息管理與PCS/EMS/消防等通訊雙網通訊冗余/自動尋址運行告警信息門限管理顯示與存儲電池系統狀態診斷分析SOC電池剩余容量測算SOH電池健康狀態測算電池堆/簇絕緣狀態各級通訊狀態單體均衡狀態智慧運維單體電壓/SOC一致性維護電池簇壓差一致性維護單簇或多簇性能差異維護主動均衡控制保護過/欠壓、過溫、超限、過流、絕
147、緣、不均流等各級通訊故障與EMS、消防等聯動高級功能內阻檢測、安全狀態診斷健康狀態、剩余壽命診斷云邊協同、邊緣計算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就地能量管理、就地監控BMS 是電池儲能系統中的感知角色,通過測量電池電壓、電流等基本參數,計算分析電池的剩余容量、健康狀態,保證電池儲能單元內各電池運行狀態,實現儲能單元安全運行。近年來,國家對儲能電池安全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這對BMS 數據監測精度、可靠性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逐漸應用于電池狀態算法,BMS 功能也由監測、存儲等基本功能,向電池系統安全診斷和云邊協同、全生命周期大數據管理等高級功能發展。EMS 是儲能系統的決策中樞,負
148、責優化調度,提供頻率調節策略、電壓調節策略、削峰填谷策略等多種調度策略,自動維持微電網壓頻穩定。因此,儲能系統可通過EMS 參與電網調度、虛擬電廠調度、“源網荷儲”互動等。其中,優化運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設計是EMS產品的核心要點和難點。綜合考慮儲能運行成本、儲能效益等因素,在滿足電網調度控制需求的前提下,通過數學規劃法、智能算法、引入復雜的數學模型及公式等求解方法,優化運行策略和控制策略設計,可在提升儲能系統運行經濟性的同時,改善各類技術指標。PCS 作為儲能電池與電網之間的功率接口,能對充放電的電壓、頻率等進行快速精確控制,因此也決定了儲能電池與電網之間的能量轉換效率、并網側電能質量以及電池
149、儲能系統的可靠程度。44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東方電子,華西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優化運行策略和控制策略的設計是EMS產品的核心要點和難點運行策略綜合運行控制策略:結合經濟性和技術性指標,在控制技術性指標處于合理范圍內的同時提升系統運行經濟性??刂屏鞒虄灮繕耍和ǔR越洕詾閮灮繕耍ɑ驅⒕W絡損耗、電壓越限等折合為成本),構建并求解優化模型給出日前優化運行策略控制目標:通常以實現某一控制目標(電壓質量、頻率,網損、負荷波動)為目的,給出具體控制流程,實現儲能系統在線控制求解算法求解方法數學規劃法內點法混合整數線性規劃法二階錐規劃法二次規劃法智能算法遺傳算法粒子群算法模擬退
150、火法禁忌搜索算法基于啟發式規則,將復雜的數學模型及公式引入啟發式規則當中以提高運行控制策略的精度。該類方法雖然不能保證運行控制策略的最優性,但由于其實現簡單,調用靈活,非常適合工程實際應用。在電網正常運行時,PCS 可以提高電網對風光等大規??稍偕茉窗l電的接納能力,并且通過調度指令調節峰谷電能,提升電網供電質量和經濟效益;在電網故障時,PCS 能夠獨立組網供電,增加負載供電安全性。由于PCS 的建模、仿真、控制、優化等步驟是基于數字信號處理單元實現的,相對而言更加適應數智化變革,可通過AI、機器學習、數字孿生等技術實現PCS 的智能建模、智能仿真等,進一步提升儲能系統的效率和可靠性。電化學儲
151、能的經濟性、安全性等問題隨著應用規模日益增加而備受業界關注。電池是儲能系統成本中占比最高的部分,占儲能系統總成本的一半以上。1GWh 的儲能電池系統包含約1250 萬顆電芯,并且分布在不同儲能電堆、電池簇、電池pack 中。電池數量眾多導致儲能系統實現一致性管理較為困難,也增加后期運維管理成本。與此同時,儲能系統安全性和穩定性仍有提升空間。中郵證券數據顯示,據不完全統計,2011-2022年10 月,全球儲能安全事故共42 起。2023 年3 月,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發布2022數字技術全面賦能儲能系統資料來源:廣州融資租賃研究院,中泰證券研究所,第一財經儲能系統成本構成其他(設計費、調試驗收等
152、)土建、安裝等BMS集裝箱(包括PCS等)電池模塊年度電化學儲能電站行業統計數據,對電站可靠性情況進行披露。2022 年,BMS 系統異常是電化學儲能電站非計劃停運的主要原因,停運次數占比43%;從停運時長來看,BMS 系統問題導致的單次平均非計劃停運時長為3.65 小時,PCS、電池導致的單次平均停運時長最長分別為60.98 小時、55.74 小時。時下,大數據、AI、邊緣計算等技術正在全面賦能儲能系統的安全、運維以及運行經濟效益。經濟性方面,通過建立電池的可重構網絡,實現對電池的柔性控制,可在全生命周期中降低電池系統成本。比如接納電池的差異性,將資本支出降低30%;452023 第一財經
153、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免于電池過充過放,使每個電池模組價值得到充分發揮,將儲能系統壽命提高4 倍;通過數字化手段進行智能運維,運營支出降低一半以上;在部分電池有效容量觸底時可隨時部分換新,無須整體停機和系統整體重建,進一步成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2022 年4 月,國網湖南電力建成全國首個新型儲能監控中心,核心技術為儲能集控平臺和儲能電芯在線診斷中心。國網湖南綜合能源公司儲能事業部負責人黃博文介紹,此后1 名值班員可同時監控7 座儲能電站,效率遠高于此前的一座儲能電站需7 人輪換值班,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依托云計算、AI 等數字技術,BMS 可以對電池數據進行存儲、處理、分析、評
154、估、測算等,從而降低熱損耗、防止熱堆積,避免電池出現熱失控,最終實現儲能電站狀態預警,有效提升安全防護水平。協鑫Battery AI 電池數字智能管理平臺,提供電池資產全生命周期數字化管理解決方案,為每塊電池提供智能診斷、健康管理等服務,實現更高精度的電池SOH 檢測;超早期檢出異常,更準確地異常檢測,提前主動規避安全風險,助力儲能行業資產數字化管理,加強電池資產安全運營管理。依托現代設備管理理念及人工智能技術,協鑫能科杭州龍泉路站儲充換項目運維已實現設備線上值守、智能監測、預測性維護等。北京昇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采用AI+預警算法引擎,實現對電池異常信息的深度挖掘和高效提取,資料來源:新華社,
155、第一財經萊北華電儲能電站的監控調度室風能作為新能源的代表,其技術的更新迭代在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能源產業的變革。智慧風場是風電場數字技術不斷發展的產物,系統工程建設復雜,涵蓋風資源評估、風場建設、智能運維等風電全生命周期,借助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云計算等技術,力圖打破傳統風電發展瓶頸,實現風電場的精準預測、柔性設計、降本增效。傳統風場發展面臨多重制約資料來源:中電聯,CWEA,iFind,長城證券,第一財經我國風電裝機容量整體呈上升趨勢(兆瓦)風電裝機容量新增風電裝機容量05000015000010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450000202220
156、2120202019201820172016應用場景六:智慧風場故障預警從分鐘級跨入“天”時代,平均預警時間3天,最長預警時間可達16 天,綜合故障識別率高于93%,誤報率低于0.1%。46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國家能源局,第一財經全年累計與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億千瓦)全年累計裝機容量新增并網裝機容量0.00.51.01.52.02.53.03.54.02023H1202220212020隨著數字技術的發展,智慧風場或將打破上述傳統風場的束縛,助力風電產業更好更快地發展。一套完整的智慧風場體系架構需涵蓋風場全生命周期的三個階段,即項目前期規劃階段、項目設計施工階段及項目運
157、行維護階段。選址主要是由風資源決定的,可通過搭建三維仿真建模,或采用虛擬測風塔技術,通過算法和數字模型模擬出風電場或具體風機點位的氣象數據,并且通過宏觀選址軟件能夠做到200m200m 較小尺度網格的分辨率,有效區分不同山脈之間的風資源差異,彌補數據缺失的問題,縮短選址時間。遠景能源的格林威治風場設計平臺可在項目開發階段通過“神威之光”和“天河二號”國家超算中心進行全球風資源圖譜運算,評估誤差低于6%。設計施工方面,可結合大數據、BIM(建筑信息模型)等技術構建數字化三維智能施工管理云平臺,將項目參與方的多維信息集合起來,施工過程中可以實現AI 智能識別、電子巡檢、4D 施工進度優化管理、5D
158、 施工造價管理、建造協同等功能。據國家能源集團官網,龍源電力(001289.SZ)開發的三維數字化平臺基于“GIS+BIM”手段,可實現精細化選址、風機布置等功能,三維實景環境下前期設計階段全部要素的數字化、可視化、協同化和平臺化,大大提升新能源前期設計效率。后期并網、維護環節,智能電網、智能運維的應用則可起到降本增效作用。智慧風場涵蓋風場全生命周期資料來源:杭州和利時自動化有限公司吳辰璇等人發表的智慧風電場的建設及探討,第一財經智慧風場體系架構項目前期規劃階段項目設計施工階段項目運行維護階段宏觀選址測風及測繪微觀選址初設及施工圖設計優化項目建設施工風電場智能生產管理風電企業智慧管理我國風電產
159、業近年不斷發展壯大,國家能源局發布的全國電力工業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3 年9 月,全國風電裝機容量約 4.0 億千瓦,同比增長 15.1%。但傳統風場在選址、并網送出和消納、運維等多個環節仍面臨一些制約。首先,風電場的選址不僅要考慮到行業發展政策規劃、風能資源及相關氣候條件、工程地質等宏觀因素,還要考慮到測風點實測數據和資料、風電場地形圖資料等微觀因素,合理性、全面性需求使得風電選址規劃與建設長期存在困難。其次,風能發電并網仍受制于風電的不可持續性和電網系統穩定性之間的矛盾。根據2014 年10 月開始實施的風力發電機組電能質量測量和評估方法(GB/T20320-2013),風電滿足電壓波
160、動和閃變,電流諧波、間諧波和高頻分量,電壓跌落響應等檢測要求才能并網。我國風電裝機量近年不斷增長,但并網量并沒有同步增長。國家能源局數據顯示,2020-2023 年上半年,風電累計裝機容量分別為2.8 億、3.3 億、3.7億、3.89 億千瓦,新增并網裝機容量則為0.72 億、0.48 億、0.38 億、0.23 億千瓦。后期運營管理方面,傳統風電場運維人員的配備,與風電場共存的高溫高寒、風沙等環境導致的設備故障和設備檢修等問題,都會增加運營管理的成本。此外,我國部分風機正面臨機組老齡化、運行壓力大等問題,運行10 年以上的機組在未來5 年將會翻三番。47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
161、當前,以風電為代表的新能源發電功率不穩定、預測難度大,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的構建。功率預測準確率越高,對電力系統的穩定運行越有利。機器學習(ML)算法可應用于電力需求響應,能夠在天氣預報和歷史渦輪機數據上進行訓練,以便在實際發電之前預測風力發電情況;AI 技術則針對地形、風光資源、發電特性等差異,能夠使預測模型更加精細化,功率預測準確性也有所提高。據行業媒體國際能源網,阿里達摩院研發的可精準預測風電場風速及發電功率的AI 算法,在復雜的山地風電場中,可將預報的準確率提升20%。另據國網和田供電公司官網,截至最新,新疆已有618 個新能源場站接入新一代新能源功率預測系統,并應用AI
162、 等技術進行功率預測。數據顯示,該系統風電功率預測準確率達96%。智能運維市場空間也將打開。山西證券測算,2022-2025 年,新增風機的智能運維市場規模合計約為8.70 億元。智能運維是利用大數據分析、智能算法等對設備運行情況、健康程度等方面進行智能評價,為最終的決策提供數據支撐。同時,在日常維護管理的過程中,智能運維力求打造少人化、無人值守,實現降本增效。金風慧能的某集團智能場站項目顯示,通過大數風電行業智能運維市場空間預測指標2020202120222023E2024E2025E陸上新增裝機容量(GW)海上平均單機容量(MW)陸上滲透率(%)新增風機智能運維市場規模(億元)海上新增裝機
163、容量(GW)陸上新增風機數(臺)海上滲透率(%)陸上平均單機容量(MW)海上新增風機數(臺)PHM 單價(萬元)50.584.8890.004.103.851960393.002.587872.2330.675.5695.002.2616.90984998.003.1130381.8345.006.1295.202.344.001204298.203.746541.9349.006.4395.402.306.001092798.404.489342.0349.006.6295.602.118.00910698.605.3812092.1349.006.6895.801.9510.0075889
164、8.806.4614962.23資料來源:Wind,GWEC,CWEA,公司招股說明書,山西證券,第一財經據預警等技術,運維成本降低5%-10%,無人機巡檢等技術使巡檢效率提升50%。運達股份(300772.SZ)自主研發的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PHM)系統預警準確率高于85%。同時,該平臺可實現風電場MTBF 提升50%以上、發電量提升3%以上、運維成本降低20%以上。要提高生產效率、及時調動“制儲輸用”各環節,推動氫能產業快速發展,數字化技術的應用必不可少?,F階段,已有部分地方政府將數字化技術與氫能產業相結合。2020 年,上海市青浦區提出構建“5G+氫能”大數據平臺;2023 年9 月,北
165、京發布京津冀智慧氫能大數據平臺。應用場景七:氫能產業數字化48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傳統制氫過程中能源消耗量大但氫氣產出量較少,生產效率較低,此外,設備維護成本高、使用壽命短,整體生產成本短期難以快速下降。數字制氫采用大數據、實時監測等技術,對制氫流程實施全面監控和智能管理,有助于提高制氫效率、降低能耗和排放,同時保障安全生產。氫氣傳感器通過實時監測制氫過程中的氣體成分和濃度,有效避免生產事故的同時,也能提高氫氣純度和生產效率。寧波愛氪森科技有限公司研發出了智能數字型氫氣傳感器,可以進行數字信號輸出、傳感器壽命判斷、傳感器失效自檢等功能。自動化控制系統的引入也是數字化制氫的一部分
166、,運用大數據技術對生產數據進行實時分析,優化生產流程,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精準操控,提高生產效率。其中,屬于數字運算操作電子系統范疇的可編程邏輯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能夠應用于制氫中的水電解設備、蒸汽改造設備、自制氫環節數字化降本增效然氣變質裝置等,起到控制、監控、調節等作用。國內數據庫MIR DATABANK 統計顯示,近年來PLC 在氫能自動化產品中的市場規模持續增長,預計2023 年市場規模約為120 萬元??七h智慧(002380.SZ)開發的電解水制氫行業解決方案以NT6000 分散控制系統為核心、EmpoworX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支撐,
167、實現生產過程的全面自動化控制與運行優化,以最高的效率和最低的壽命周期成本實現綠色制氫智能化生產。氫能產業鏈條長且業務場景多,數字化技術有助于實現上下游協同發展,增強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2020 年5 月,由北京氫山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氫能源全產業鏈大數據管控平臺上線。該平臺首次將氫能源產業鏈的制造、儲存、運輸、加注以及氫能源車輛運營管理和維護等整個生態納入統一系統,實現協同管理。2021 年,西門子與協鑫集團在可再生能源制氫方面開展合作,共同打造數字化的超級工廠。超級工廠引入西門子“工業4.0”理念,建設基于工業互聯網的數字化產線和智能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2023 年初,在國家能源主管部門指導
168、下,中國氫能聯盟研究院對氫能大數據平臺進行了全新升級,“全國政策數據分布”“全國加氫站數據分布”以及“可再生氫項目”等氫能產業項目數字化看板上線;同時,通過商業智能(Business Intelligence,BI)手段,將氫能“制儲輸用”全產業鏈數據可視化、智能化。陽光電源(300274.SZ)子公司陽光氫能科技有限公司開發的智慧氫能管理系統,主要針對多套制氫系統的協調控制,通過功率跟隨算法、智能投切策略等,讓多套系統運行于最優效率區間,減少設備啟停次數,實現高效制氫,并且能夠通過豐富測點實時監測、多維度性能分析,對系統進行健康度診斷,保障安全制氫。數字化有助產業鏈協同發展資料來源:MIR
169、DATABANK,第一財經氫能產業整體PLC產品市場規模市場規模(萬元)增長率04080120160200010%30%20%40%2025E2024E2023E2022202120202019201849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隨著水利水電工程建設逐步向高寒、高海拔等環境惡劣地區邁進,施工效率降低、人力成本增加,數智化成為實現工程優質、高效、安全建設的必然選擇。面對我國日益增多的大中型水電站,后期運維也需要數字技術來保證設備長期安全、穩定、可靠運行。建筑信息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BIM)技術應用是推動建筑與工程領域數字化轉型的一大抓手。
170、2020 年7 月3 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聯合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水利部等十三個部門聯合印發關于推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的指導意見。意見提出,加快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建筑工業化技術協同發展,在建造全過程加大建筑信息模型BIM 技術貫穿水電站建設全程水電企業 BIM 布局情況企業名稱布局情況中國電建集團中南勘測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省水電設計院有限公司長江設計集團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發的水利水電工程 BIM 數字化交付系統,已具備模型處理、展示、管理和交付功能,初步實現了水利水電工程全生命期數據互通、業務互連。公司建立了基于 BIM 的水電工程數字化解決方案,將數字化理念貫穿于水電工程全
171、生命周期。公司 2016 年成立 BIM 技術中心,開展了毛俊水庫工程、雅口航電樞紐、四川岷江東風巖航電樞紐工程、新疆夏特水電站工程、澧縣小渡口泵站排區治澇工程、犬木塘水庫工程、洞庭湖三大垸分洪閘等數十個項目 BIM技術應用。四川水發勘測設計研究有限公司公司在灌區工程的 BIM 設計中已基本打通智能布線、結構出圖、工程量統計、三維配筋、計算分析等環節。中國水電四局湖北省水利水電規劃勘測設計院二者聯合申報了“漢江新集水電站設計施工全過程智慧化應用”。新集水電站項目通過 BIM 技術及智慧化管控,同時通過對現場施工場景的模擬,更加直觀指導工程建設。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BIM)、互聯網、物
172、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移動通信、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集成與創新應用。在水電站建設中,BIM 可以構建出較為真實的水利水電工程建筑模型,使施工人員更加快速直觀地獲得工程信息,提高項目設計效率,同時還能優化工程施工工序、簡化施工環節,幫助縮短工期、降低施工難度。BIM 技術幾乎貫穿水電站施工建設的全過程,涵蓋施工前的建立標準化三維協同環境、測繪與地質、樞紐設計,施工過程中的安全管理、質量管理、進度管理、投資管理,以及最后的數字化交付,即以BIM模型為基礎,集成設計、施工等信息,實現工程數字化成果向水電廠智能運維的數字化交接。中國電建集團貴陽勘測設計研究院針對昌波水電站工程的技術難點,利用創建
173、的地質和水工建筑物BIM 模型,對相關環境地理因素進行數值模擬計算分析,發現設計過程中的問題,指導BIM 模型優化調整,從理論上確保設計方案安全可靠。同時,該工程還將BIM 模型信息與施工順序、工藝、工期等進行有效耦合,并直觀地以可分析、可管理、可共享的可視化方式進行展示,幫助設計人員推敲施工組織設計方案的合理性。恒華科技(300365.SZ)擁有基于自主BIM 軟件平臺的三維光伏設計軟件產品,具有水電等工程咨詢甲級資質。應用場景八:水電產業數字化50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根據國家能源局發布的水電站大壩安全提升專項行動方案,截至2023 年1 月,國家能源局監督管理的水電站多達6
174、62 個,涉及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國華能集團、中國大唐集團、地方能源集團、地方電網、地方企業等。由于水電站數量多、分布廣,且所屬單位不同,如何依托數字技術提高水電企業后期運維水平,更好地賦能水電數字化轉型升級,是水電行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采用5G+無人機進行智能化巡檢,并配合AI 圖像識別技術,將圖像實時傳回控制中心,運維人員可以實時在線監測并進行數據分析,解決人工巡檢時間長、漏點多等難題。通過智能決策與智能監控模塊設計,智能調度機器人能夠實時監視控制和安全運行控制功能,實現水電調度的自動化和智能化。比如,新的調度機器人在下達調度指令時誤擾率得到有效控制,占線率最低可為0,信道阻塞時間也大大
175、縮短,能夠有效提高調度工作效率,促進水電站調度質量的提升。此外,構建智慧水電站數字孿生系統也能幫助水電站提高智能化運行管理水平。數字孿生建模系統具有高仿真、反應迅速、多維度分析等優點,可以幫助管理人員全面了解水利系統的運行狀況,增強水電站工程的信息全面感知能力、深度分析能力、科學決策能力和精準執行能力,構筑安全、智能、高效的智慧水利系統。水電站開啟數字化運維轉型水電運維數字化布局企業/電站名稱數字運維情況烏江彭水電站三峽金沙江云川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公司所屬白鶴灘智能電站建設已完成有線網絡、大數據中心、數據編碼、工業互聯網平臺等基礎設施建設,正圍繞百萬機組運行規律探索,開展基于大數據分析的設備健康
176、狀態診斷與故障預警研究。該電站以“五中心、兩平臺”(即大數據中心、安全管控中心、優化運行中心、技術支持中心、應急指揮中心,全息展示平臺、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的智慧電廠建設,獲評國家工信部“工業互聯網平臺試點示范項目”。國家能源集團大渡河流域水電開發有限公司公司在智慧調度需實現實時感知、精準預測、智能調控的要求下,研發了瀑布溝、深溪溝、枕頭壩等一級梯級電站經濟調度控制技術,一年減少約 3 萬次負荷調節工作量,實現了三站全年負荷調節零干預。資料來源:公開信息,第一財經廣東元能星泰孿生科技創新有限公司產品總監林子揚在2023 年發電企業數字化轉型研討會上表示,基于數字孿生PaaS 平臺產品,結合行業
177、專業機理模型、人工智能模型、XR 技術、機器人方案,公司具備自主水電數字孿生智慧運維解決方案已經在福建某數字孿生水電站、新華水利新疆及湖南某數字孿生水電站等場站實現了應用。應 對 儲 量 增 長 不 足、技 術 采 收 率 受 限,老油 田 逐 漸 步 入“雙 高”(高 含 水、高 采 出)階段 等 帶 來 的 降 本 增 效 壓 力,中 國 石 油(601857.SH)、中 國 石 化(600028.SH)等 企 業 近 年 數智 化 需 求 顯 著 增 加,紛 紛 通 過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或 GeoInformation system,地理信
178、息系統)、AI 等技術提升各環節生產利用效率。此前在2023 年3 月,國家能源局發布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快推進能源數字化智能化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以數字化智能化技術助力油氣綠色低碳開發利用,加快油氣勘探、鉆井、油氣管應用場景九:油氣產業數字化51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網等全產業鏈的智能轉型。GIS 能夠將開放的地理信息和多源油氣地理信息數據相結合,支撐數字化在油氣勘探、開發、生產、運輸等環節的應用,從而助力油氣行業數字化轉型及智能化發展。以GIS 在油氣管道環節的應用為例,由于油氣管道體系龐大、分布廣泛,所涉及的地理信息、環境參數等十分繁雜,傳統油氣管道選線需要消耗大量人力和物力,
179、而且很難作出科學決策。隨著GIS 在油氣行業的應用逐步展開,上述問題將得到有效解決。首先,GIS 可以通過全球定位、遙感和GIS 一體化系統,利用分辨率較高的衛星遙感技術和數字化航測技術對管道進行實時監測和分析,及時發現問題并提出合理的解決方案,減少人員現場勘探工作量,提升工作效率。其次,GIS 管理平臺能夠為無人機巡檢提供圖層管理、巡視任務管理、測試樁管理、隱患管理、航拍圖片管理、巡檢線路管理等內容,實現長輸管道的流程化、可視化管理。最后,GIS 還可以從三維坐標中整合地質環境和周圍環境的信息、社會經濟信息等,有效規避自然保護區等區域,合理規劃管道路線,提高油氣管道選線效率,降低建設成本和后
180、期施工難度。超 圖 軟 件(300036.SZ)打 造 的SuperMap GIS可支撐油氣勘探開發生產、油氣儲運、煉油化工等各 環 節 的 數 字 化 應 用。2023 年6 月,公 司 發 布 的SuperMap GIS 2023 包含跨平臺遙感影像處理桌面軟件等多個新品,進一步完善了GIS 基礎軟件五大技術體系(BitDC),即大數據GIS、人工智能GIS、新一代三維GIS、分布式GIS 和跨平臺GIS 技術體系。石油勘探開發主要包括測井、物探、鉆完井、油藏工程等環節,AI 技術賦能下,整體呈現出產量提升、降本增效等顯著成果。在測井環節,AI 技術可以準確分析油氣地層,并進行巖性識別,為
181、油氣勘探提供更準確的數據分析。AI 還可以對測井數據進行快速處理,生成地層模型,幫助工程師更好地理解孔隙結構和油氣分布規律,以評估油氣資源量,優化生產方案,提高開采效率。物探可分為物探裝備、物探采集、地震數據處理與解釋三部分。AI 在物探裝備方面的應用主要集中在可控震源、無人機、地震儀器等方面,其中,物探數據采集智能無人機可實現高精度地形探測、數據回收、救援等工作;物探采集已具備無感數字化、高度閉環自動化,甚至是大數據邊緣計算能力;地震數據處理與解釋環節的AI 應用主要圍繞斷層識別等地震構造解釋、噪聲壓制與信號增強等領域,可以提高地震數據處理解釋效率。智能鉆完井關鍵技術包括井眼軌道智能優化、智
182、能導向鉆井、鉆速智能優化等。其中,AI 算法是智能導向鉆井技術的核心,通過對目標井眼軌跡的實時監控和分析,實現鉆井過程的隨鉆預測及自動控制。油藏工程方面,可通過AI 技術開展油藏的動態分析與模擬,比如,水驅開發實時監控、產量與飽和度預測等。2023 年7 月,遼河油田油藏數字化智能化可視GIS 助力油氣管道選線AI 賦能石油勘探各環節資料來源:新華社,第一財經智能巡檢機器人在中國石油長慶油田第五采氣廠蘇東8集氣站進行日常巡檢52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化建設方案通過立項審查,標志著遼河油田油藏智能化建設邁入新階段。該建設方案通過大數據、人工智能、邊緣計算等技術,建立注水、吞吐、蒸汽
183、驅等開發方式的數據模型,利用已有成果和油藏開發生產數據,實時展示三維地質體展布特征、油藏開發狀況。2022 年6 月,浪潮信息(000977.SZ)為中國石油集團東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責任公司提供全棧智算平臺建設方案,建成了業內最大規模的油氣勘探智算平臺,雙方合作進行AI 算法研究,拾取效率比人工提升千倍以上,同比業內算法提升18 倍,助力油氣勘探開發“增儲上產”和“提質增效”。智 慧 樓 宇(Intelligent Building,IB)也 稱智能建筑、智能樓宇,是將建筑、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進行有機融合,使普通樓宇成為高效、節能、自動化的現代新型建筑。資料來源:江森自控,華創證券
184、,第一財經全球智慧樓宇市場規模增長顯著(億美元)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30E2024E2021智慧樓宇包括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智能安防系統、智能識別系統、智能新風系統和空調等多類應用場景。其中,智慧能源管理系統是數字能源產業發展方向之一。華創證券數據顯示,2021年 全 球 智 慧 樓 宇 解 決 方 案 市 場 規 模 為250 億 美元,預計2030 年達到700 億美元,2021-2030 年CAGR 為12%。樓宇建筑使用的能源類型多樣,包括但不限于電能、熱能、天然氣、可再生能源等,為了合理優化使用各種能源,后期能源、設備管理以及電網負荷的復雜性隨之提升。
185、基于數字化手段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可以通過對已有設備的改造升級,將供配電系統接入智能化平臺,通過能耗實時監控,實現能耗分析、配電監控等功能,適時采取節能降耗措施,提高建筑能源效率和需求靈活性。智慧能源管理系統主要起到兩方面作用,一方面,可以提高綜合能效水平,降低用能成本。首先,可通過對主要耗能設備、關鍵工段、資源環境因素的三級計量,實現能耗在線監測;其次,樓宇信息物理系統(Cyber Physical System,CPS)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精確捕捉各個系統的用能行為,達到節能降耗、智能互動的目的,同時還能整合管理資源,降低管理成本;再者,通過用能過程的綜合監測、統計和匯總,為安全生產和設備
186、故障分析、成因追溯提供數字依據;最后,通過實時監測數據分析結果,為節能改造提供事實依據,實現能源利用效率和經濟效益最大化。協鑫總部采用因地制宜、被動主動結合、可再生能源建筑一體化設計自然采光、自然通風、分布式冷熱電聯供、地源熱泵、光伏發電、微風發電、儲能、節水灌溉、雨水回用、室內新風監控系統、智能照明控制系統、電動汽車專屬停車位及超快充設施等綠色環保技術。通過智慧能源管理系統,占地面積為9.6 萬平方米的辦公大樓,碳排放量控制在3869 噸/年,單位面積碳排放值僅為40 千克/(平方米 年),成為對外展示“LED、氣、熱、風、光、儲”六位一智慧能源提升樓宇綜合能效應用場景十:智慧樓宇53202
187、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資料來源: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山西復興能源研究院,數字能源發展白皮書2023,第一財經樓宇CPS系統總體架構平臺應用485通訊TCP/IP通訊互聯網綜合能源管理云平臺本地系統樓宇智能化CPS系統基礎計量系統電表PLC傳感器水表溫濕度傳感器空氣質量檢測儀監測對象中央空調系統VRN空調系統照明系統機房充電樁樓宇用水辦公人居環境微電網體技術體系的窗口,并入選2017 年國家能源局首批新能源微電網示范項目。國網江蘇綜合能源服務公司自主研發的“能源e+”平臺,可以實現人走燈滅空調關,江蘇省電力調度大廈由此3 個月累計減少用電37 萬度,整體能耗同比下降了9.15
188、%。國家電投總部的智慧樓宇綜合能源應用方案基于騰訊云微瓴建筑物聯網類操作系統,投用后總部大樓每年將自發綠電30 萬度,每年節電60 萬度,占大樓年用電量的13%,年發電節能相當于節省標準煤在數智化趨勢下,國內已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涉足智慧樓宇領域。從產業鏈來看,智慧樓宇體系較為龐大,包括上游軟硬件等關鍵材料與服務,中游空氣調智慧能源涉及三類企業261t,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29t。另一方面,由于樓宇用能設備可整合為大規??烧{負荷,可以參與需求響應等電網互動。應用智能用電互操作(電力系統安全地交換信息的能力)技術、互聯網技術,在滿足用戶本地微電網負荷平衡的情況下,整合可控設備的運行參數、發電計劃以及拓
189、撲結構等,形成虛擬電廠的運行特性,在綜合能源服務平臺進行評估后,由控制設備執行需求響應。為了實現上述電力系統響應,需要打造具備實時可觀、可測、可控能力的負荷互動平臺。2023 年6 月,國網數字科技控股有限公司和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宣布上線發布負荷互動平臺。該平臺依托基于物聯網和大數據的人工智能技術對負荷響應實際效果進行評估,對用能負荷及調峰潛力進行進一步建模分析和優化測算,進而實現負荷側資源可觀、可測、可調、可控。資料來源:協鑫能科,第一財經協鑫能源中心54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上游中游下游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第一財經樓宇智能化行業產業鏈BAS/BMS硬件關鍵材料與服務樓宇
190、智能化解決方案賓館酒店冷水機系統DDC控制器Web技術傳感器芯片執行器CPU熱交換系統照明系統系統和軟件辦公樓中央監控系統BAS/BMS給排水系統網絡集成系統EDI圖書館SIC技術PDSWebonWorks博物館OAS設備FAS變壓器溫控儀會展中心SAS無功補償器CAS空氣調節控制自動化消防控制自動化給排水控制自動化照明控制自動化送排風控制自動化電梯控制自動化集線器微機保護裝置DDC直流屏應用場景資料來源:協鑫能科,第一財經協鑫綜合能源服務系統55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節控制自動化、消防控制自動化等樓宇智能化解決方案,下游則為辦公樓、住宅等多種應用場景。從能源角度出發,涉及的主要
191、有科技、能源、智能家電三類企業??萍挤矫嬷饕阅茉垂芾硐到y服務商、集成平臺服務商為主。北京博銳尚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全場景能源與碳管理解決方案,可串聯集團管理、項目資管、項目物管與機電設備四環節所有運營問題,讓建筑消耗可知可控,能源消耗達成理想平衡;達實智能(002421.SZ)自主研發的AIoT 智能物聯網管控平臺,可集中管控大樓內20000 多個設備,打造數字AI 孿生建筑,實現能耗降低25%、物業人員精簡25%。能源企業中的國家電網武漢供電公司聯合中國電信武漢分公司于2021 年打造的智慧樓宇示范項目在武漢供電公司生產調度大樓正式投入使用;2023年,國網雄安綜合能源服務有限公司申報了“
192、數字化樓宇智慧運維管控系統”項目。協鑫能科在國內率先開展以微電網為載體的綜合能源服務探索實踐,與蘇州、無錫、濟南、揚中等國內數十個高端產業園全面開展合作,打造零碳園區、零碳工廠、零碳大樓等多類型碳中和場景標桿應用,為包括歐萊雅、道達爾、寶潔等在內的眾多全球知名企業提供多元化、高品質的碳中和服務。56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參考資料1.柴 政,朱 凌 君,姚 勝 平,等.基 于 數 字 孿 生 技 術 的 火 電 智 能 應 用平 臺 研 究J.科 技 與 創 新,2023(9):36-39.DOI:10.15913/ki.kjycx.2023.09.010.2.耿 辰.智 慧 電
193、廠 建 設 研 究 與 實 踐J.中 國 設 備 工程,2022,(S2):159-160.3.滕佳倫;李宏仲.碳中和背景下綜合智慧能源的發展現狀及關鍵技術分析J.綜合智慧能源,2023,45(08):53-63.4.胡 保 林.集 約 化 智 能 變 電 站 組 網 模 式 探 討J.電 力 安 全 技術,2023,25(08):14-16.5.華為數字能源,數字能源十大趨勢白皮書6.程 宇 航;劉 超;王 以 磊;趙 瑞;史 仲.基 于Web GIS 的 光 伏 場站 智 能 運 維 巡 檢 平 臺 研 發J.電 力 勘 測 設 計,2023,(S1):183-188.DOI:10.135
194、00/j.dlkcsj.issn1671-9913.2023.S1.0327.王 陽;劉 希 喆.光 儲 充 電 站 經 濟 調 度 規 劃 與 容 量 配 置 分 析J.南方 電 網 技 術,2022,16(11):1-8.DOI:10.13648/ki.issn1674-0629.2022.11.0018.吳 辰 璇;周 軍;姜 國 巖.智 慧 風 電 場 的 建 設 及 探 討J.自 動 化 博覽,2022,39(04):66-71.9.趙 升;徐 小 舒;吳 征 天.區 塊 鏈 技 術 在 分 布 式 能 源 交 易 領 域 的 創新 應 用J.電 器 與 能 效 管 理 技 術,20
195、20,(11):1-10.DOI:10.16628/ki.2095-8188.2020.11.00110.王健;周念成;王強鋼;王鵬.基于區塊鏈和連續雙向拍賣機制的微電網直接交易模式及策略J.中國電機工程學報,2018,38(17):5072-5084+5304.DOI:10.13334/j.0258-8013.pcsee.17195511.慈松;江婷;周楊林.儲能新生態的探索研究:共享儲能與數字儲能J.能源,2023,(02):62-66.12.田祚堡;王代春;鄒澤華;郭人維.基于調控一體化的大型梯級水電智能調度機器人設計J.無線互聯科技,2022,19(24):43-45.13.中國能源研
196、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山西復興能源研究院,數字能源發展白皮書2023數據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艾瑞咨詢、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國際可再生能源署、華為數字能源、中國能源研究會能源互聯網專委會、山西復興能源研究院57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版權聲明本報告頁面內容、頁面設計的所有內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圖片、圖表、標志、標識、商標、商號等)版權均歸上海第一財經傳媒有限公司及協鑫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所有。任何單位或個人不得復制、轉載、重制、修改、展示;不得以任何形式提供給第三方使用本報告的部分或全部內容。免責聲明本報告中所載的內容、資料及相關數據來源,均被視為最初發布當日作者的判斷,并不保證本報告中的內容及觀點在將來不會發生任何變更。我們力求但不保證本報告所涉及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報告中所表述的觀點、信息,在任何情況下、對任何人不構成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內容所引致的后果應自行承擔責任。582023 第一財經 數字能源年度報告出品人楊宇東 朱共山專業顧問楊而立 溫金雄 胡珺 高立萍 王影 王進 李揚總策劃杜堅主編錢焜執行主編黃宇總協調 張婧熠統籌孫若虛 郭佳慧 周瑾 朱國泉報告編撰李泓霖 馮麗君 王媛麗 俞晟麒 魏曉(實習)視覺設計符樂樂 季蓓(特約)校對申江波 苑利芬 鄧詩瑜 趙維一 王婕妤報告出品第一財經丨協鑫能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