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信通院:eSIM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年)(4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國信通院:eSIM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年)(43頁).pdf(4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泰爾終端實驗室 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2024年7月 eSIM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 (2022024 4 年年)版權聲明版權聲明 本報告本報告版權屬于版權屬于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并受法律保護,并受法律保護。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本報告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注明“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來源: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違反上述聲明者,。違反上述聲明者,編者編者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前前 言言 eSIM 技術以其數字化特性,為設備提供了一種無
2、需物理 SIM 卡的連接方式,簡化了設備配置和網絡切換過程。它在物聯網設備、智能手表、智能家居、車載系統等領域展現出廣泛的應用潛力,特別是在遠程管理和頻繁更換網絡的場景中。eSIM 技術通過遠程 SIM 配置,提高了設備的靈活性和安全性,降低了物流和制造成本,推動了智能設備和數字生活的發展。本報告首先詳細介紹了 eSIM 技術,梳理了從技術探索到商用推廣的全球 eSIM 發展歷程,隨后從芯片企業、設備企業、運營商等多個角度出發,全面介紹了全球 eSIM 產業的發展現狀。之后,闡述了全球 eSIM 技術的具體發展情況,并深入分析了美國、日本、中國及歐洲主要國家的 eSIM 應用情況。最后,提出了
3、對全球 eSIM 發展趨勢的展望。希望本報告內容,能夠協助推動全球 eSIM 技術推廣與市場發展。目目 錄錄 一、eSIM 技術介紹.1 二、全球 eSIM 發展歷程.2(一)技術探索階段.2(二)商用推廣階段.4 三、全球 eSIM 產業發展現狀.9(一)eSIM 典型設備發展現狀.9(二)eSIM 產業鏈發展現狀.12 四、全球 eSIM 技術發展現狀.21(一)eSIM 技術演進.21(二)國際標準化進展.27(三)國內標準化進展.31 五、全球典型國家 eSIM 應用情況分析.33(一)美國.34(二)日本.35(三)歐洲國家.35(四)中國.36 六、全球 eSIM 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4、.36 圖圖 目目 錄錄 圖 1 eSIM 消費設備款型數量統計(單位:款).9 圖 2 全球 eSIM 智能手機款型數量統計(單位:款).10 圖 3 eSIM 物聯網連接預測(單位:十億).12 圖 4 為智能手機提供商業 eSIM 服務的移動服務提供商的數量.17 圖 5 截至 2023 年 6 月按地區劃分的為智能手機提供 eSIM 服務的服務提供商(僅限 MNOs).18 圖 6 SIM 卡演進.22 圖 7 M2M eSIM 架構.23 圖 8 Consumer eSIM 架構(LPA 在設備中).24 圖 9 IoT eSIM 架構(IPA 在設備中).26 圖 10 GSMA
5、eSIM 標準體系.28 圖 11 M2M eSIM 合規性測試與認證.30 圖 12 Consumer eSIM 合規性測試與認證.30 圖 13 eSIM 智能手機連接數.37 表表 目目 錄錄 表 1 eSIM 標準體系-技術解決方案.28 表 2 eSIM 標準體系-合規性測試與認證.29 表 3 支持 eSIM 智能手機的國家數量.33 表 4 為智能手機提供 eSIM 服務的運營商數量.34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 一、eSIM 技術介紹 eSIM(embedded SIM)是 SIM 卡發展的一種新形態,eSIM 技術實現了卡硬件載體與卡數據的分離。作
6、為近年來 SIM 卡領域重要的創新演進,eSIM 與傳統插拔式 SIM 卡相比,在物理形態上發生了改變,由傳統的可插拔式轉變為集成于終端內、與終端不可分離,用戶鑒權密鑰等 SIM 卡數據信息直接通過空中下載的方式從運營商的eSIM 管理平臺傳輸到終端進行存儲、激活和使用,即運營商對 eSIM有管理權,且通過 eSIM 保持與用戶的聯系。用戶可以根據自身需求,通過遠程管理的方式下載和更新不同運營商的卡文件。eSIM 卡無需插拔且性能相對穩定,簡化了業務訂閱和連接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可提升用戶使用體驗。對于設備制造商,eSIM 減少了空間占用,設備可以利用這些空間來實現更多的功能或制造更小的設備。對
7、于運營商,除了增加設備與卡的實時管理方法和手段外,可以更方便地更新eSIM 技術能力和服務,更便捷地把業務擴展到新興數字市場。對于社會環境發展,eSIM 技術和產品減少了對自然資源的消耗(硅、電子、塑料封裝)、減少碳排放(生產、運輸),并降低對環境的污染。eSIM 載體的實現方式有多種,包括 eUICC(Embedded UICC 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TEE(Trusted Execution Environment 可信執行環境)、eSE(Embedded Secure Element 嵌入式安全元件)和 iUICC(Integrated UICC 集成式通用集成電路卡)等。其中 eUI
8、CC 作為GSMA 主推的 eSIM 技術解決方案,擁有完整的標準體系以及支撐這些技術解決方案落地的全生態系統,是目前主流的實現方式。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 eSIM 的應用起源于物聯網。由于物聯網特殊的應用場景和復雜的應用環境,要求智能卡能夠承受更寬泛的工作溫濕度,要支持更長的持續工作時間、更強的讀寫需求、物理可靠性、更小的功耗和尺寸、更低的成本等,eSIM 技術由此應運而生。eSIM 的物理形態具有硬件防篡改、耐高溫、抗震動、小型化集成化等特點,貼合了物聯網的特殊環境使用需求;同時其支持卡數據遠程下載和管理卡文件數據的方式,也解決了需要下載和切換不同運營商間卡數
9、據的應用需求,如無人值守或跨區域使用的場景等。eSIM 的加密和完整性保護技術可實現設備生產和使用流程中數據的加密存儲和傳輸,從而保證整個生命周期中數據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二、全球 eSIM 發展歷程 全球 eSIM 的發展經歷了從初期的技術探索,再到商用推廣,并逐步實現全球化普及的過程。(一)(一)技術技術探索階段探索階段 1.技術研發:關注 eSIM 硬件及性能提升 在探索階段,eSIM 技術的主要研究方向是如何將 SIM 卡的功能嵌入到設備中,實現無需物理 SIM 卡的通信。這個階段的研究人員主要關注 eSIM 的硬件設計、軟件開發、安全性等問題。但早期 eSIM技術不夠成熟,面臨著尺寸、
10、耐用性和兼容性等方面的挑戰。制造商們需要克服這些技術難題,以確保 eSIM 能夠在各種環境下正常工作。同時,他們還需要開發出能夠滿足特殊工業應用需求的 eSIM 技術,如耐震性、寬溫度范圍和頻繁編程的能力。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 靈活多樣的開卡方式滿足產業各方需求。這一時期,eSIM 因其具有多種不同的開卡方式,引起了運營商和用戶的關注。例如,第一,可以通過運營商的應用程序來開通 eSIM 服務。在這個過程中,用戶需要在應用程序中完成必要的身份驗證步驟。完成后,應用會生成一個激活碼或二維碼,用戶只需將這個碼掃描到支持 eSIM 的終端設備上,網絡服務便會自動激活。第
11、二,用戶還可以選擇通過終端設備的設置菜單來進行 eSIM 的開卡,這種方式通常不需要特定的應用程序,但仍需要運營商的支持。第三,可以前往運營商實體店或線上方式,通過掃描激活碼或二維碼方式開通。第四,一些運營商在公共場所設了自助服務終端,用戶可以通過這些終端來開通 eSIM 服務,并按照屏幕上的指示完成開卡流程。無論采取哪種方式,eSIM 技術都實現了簡化用戶的開卡流程,為用戶提供了便利。2.產業發展:eSIM 發展獲得產業多方支持 eSIM 技術因其潛在的商業價值和廣泛的應用前景,吸引了全球范圍內電信運營商、設備制造商、軟件開發商等產業各方的關注和支持。電信運營商可通過 eSIM 技術實現設備
12、和卡數據的遠程數字化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同時基于 eSIM 的安全基礎平臺可擴展更多的安全應用場景。設備制造商則通過 eSIM 技術可提高設備的智能化、數字化水平。軟件開發商則致力于為 eSIM 設備提供更多創新應用。3.技術應用:全球企業積極推動 eSIM 擴展應用 在國際市場上,蘋果、Sierra Wireless、高通等知名企業在 eSIM技術的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蘋果公司已先后在其 Apple Watch、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4 iPad、iPhone 系列產品中采用了 eSIM 技術,允許用戶無需物理 SIM卡即可連接到蜂窩網絡。Sierra Wirel
13、ess 作為 eSIM 模塊制造商,為眾多設備提供了 eSIM 解決方案。高通提供了支持 iSIM 的硬件芯片和參考設計,將 SIM 卡集成到手機 SoC 中。近年,中國制造商也開始探索 eSIM 技術。華為等企業在其多款智能手表、手機中采用了 eSIM 技術,實現了設備的獨立通信;聯想、小米等公司在其部分筆記本電腦和智能穿戴設備中集成了 eSIM 技術,以提供更加靈活的網絡連接服務。4.標準制定:國際標準組織推動 eSIM 標準化 為推動 eSIM 技術的發展,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等組織制定了一系列 eSIM 相關標準,這些標準的制定為 eSIM 技
14、術的發展提供了重要保障。eSIM 技術的早期探索階段雖面臨適配性、成本、法規等諸多方面的挑戰,但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eSIM 技術逐漸發展成熟并在多個行業中得到了廣泛應用。(二)商用推廣階段(二)商用推廣階段 隨著 4G、5G 技術的日益成熟和標準化工作的逐步完成,全球各大運營商和設備制造商開始積極推廣 eSIM 技術。2014 年開始,基于GSMA 規范的商用解決方案陸續啟動,可實現運營商對卡數據的遠程管理。1.企業服務:eSIM 商用初期企業積極響應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5 這一時期,蘋果、谷歌等國際科技企業在其產品中大規模應用eSIM 技術,進一步推動了 eS
15、IM 的普及。2014 年 4 月,馬恩島電信與卡商法國賽峰推出全球首個 eSIM 商用解決方案。2014 年 6 月,NTT DoCoMo 在日本推出 eSIM 解決方案,面向其 M2M 平臺的企業客戶提供服務。2014 年 9 月,AT&T 推出 eSIM 商用解決方案 Global Sim。此后,陸續有運營商推出商用服務,eSIM 商用逐漸展開。2014年 10 月,蘋果在新推出的兩款平板電腦 iPadair2 和 iPadmini3 中內置了可移動可編程的 simapple sim,可使用美國 AT&T、Sprint、T-Mobile 和英國 EE 四家運營商的網絡。2015 年 9
16、月,三星在新推出的智能手表 gear s2 中內置了 eSIM 模塊,實現了直接從智能手表上進行語音和數據呼叫、查看電子郵件和通知、訪問應用等功能。中國企業務實推動 eSIM 技術服務。中國運營商,如中國電信、中國移動和中國聯通,是推動 eSIM 技術在中國商用的主要力量。他們通過與設備制造商合作,推出支持 eSIM 的設備,并提供便利的配套服務,如簡化套餐變更流程、提供更加靈活的數據套餐等。中國的設備制造商,包括華為、小米、OPPO、vivo 等,也相繼推出支持 eSIM技術的多款智能手表、智能手機,為用戶提供了方便的數據連接選項。2.產業發展:多領域深入探索 eSIM,多產品類型滿足市場需
17、求 全球主流運營商、設備商、卡商、基礎設施和芯片供應商、其他技術方案公司對 eSIM 技術的研究探索和應用范圍不斷深入,并推出了一系列商用產品和解決方案來滿足 eSIM 早期的市場需求。目前典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6 型的 eSIM 產品類型包括手機、可穿戴設備、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車載設備和 IoT 設備等。全球多家移動運營商推出面向車聯網、物聯網等應用的 eSIM 商用解決方案,包括 AT&T、DoCoMo、軟銀、德國電信等,主導遠程管理平臺的建設和維護。以車聯網的應用為例,2014 年起,德國、日本等國家的車企因為統一生產、方便出口的需求開始積極推動 eSIM
18、車聯網的應用,并已經與多家運營商開展合作。同年,AT&T、DoCoMo也推出了包含 eSIM 在內的 M2M 解決方案,應用在聯網汽車、智能電表等物聯網設備上。2016 年 3 月,沃達豐與捷德合作推出 eSIM 管理解決方案,重點發展智能電表和智能汽車業務。2017 年 3 月,日本企業軟銀啟動 eSIM 卡平臺建設,以幫助新興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作為軟銀國際布局的重要一環。從 2018 年初開始,捷德與寶馬、英特爾、德國電信和 AT&T 共同研發并提出使用 eSIM 為用戶提供娛樂和信息服務的管理方案,此方案使用車載設備的第二卡槽,依據 GSMA RSP規范,而車載與后臺進行遠程信息交互仍使
19、用GSMA M2M規范。歐貝特與奔馳、菲亞特的 eSIM 聯網汽車業務也已在歐洲應用,并與寶馬、特斯拉開展 eSIM 合作。金雅拓推出的 ODC 解決方案也與多家運營商如 KDDI、KT 等在智能汽車聯網上開展了 eSIM 業務合作。芯片商、卡商等,積極布局 eSIM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2018年 2 月,ARM 推出了新產品 ARM Kigen,能為物聯網 SoC 設計提供SIM 集成功能。ARM 還能夠為物聯網行業提供遠程配置服務器的解決方案,并在 2018 年 11 月獲得了 GSMA 認證。2018 年 12 月,英飛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7 凌推出全球
20、首款采用微型晶圓級芯片尺寸封裝的工業級 eSIM 卡,可用于自動售貨機、遠程傳感器、資產跟蹤器等物聯網設備或工業級設備連接蜂窩網絡。大卡商如捷德,其 eSIM 客戶已分布全球各地,涉及運營商、可穿戴設備廠商、手機廠商、汽車廠商、工程機械廠商、其他物聯網企業等;歐貝特的 SM-SR(訂閱管理安全路由)服務已在全球銷售部署了 90+的訂閱管理平臺,目前主要客戶是汽車制造商和部分物聯網設備制造商、代理商、虛擬運營商,例如戴姆勒、菲亞特、Avnet 等。政府積極推動基于 eSIM 的緊急通信。2018 年 3 月起,歐盟開始強制要求所有新車使用基于 eSIM 的自動緊急呼叫系統“eCall”。借助 E
21、RA GLONASS,俄羅斯聯邦也從 2020 年開始實行類似標準。巴西、土耳其、印度和阿聯酋等國家也在研究制定具有地方特定要求的法律法規。eSIM 技術在幫助汽車制造商靈活應對政策變化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此外,俄羅斯相關監管機構在 2019 年 9 月份的中俄通信與信息技術分委會第十八次會晤上,對 eSIM 技術和中國的相關監管政策也表現出興趣和關注。3.市場規模:國際 eSIM 市場應用已初具規模 隨著 eSIM 產業各方的積極努力,eSIM 技術在國際市場的應用已初成規模,市場反饋積極,發展趨勢向好。此時,基于 GSMA eSIM技術的解決方案在國際上已有廣泛應用,車載設備、智能表計、可
22、穿戴設備、Pad 類產品、手機等支持 eSIM 技術的產品被廣泛應用于物聯網領域和消費電子領域。此外,eSIM 也開始在飛機上部署應用,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8 如空客公司選擇物聯網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 Transatel 為其開放數據云平臺 Skywise 提供全球蜂窩網絡連接,確保將機載傳感器捕獲的數據從飛機上安全傳輸至空客數據云平臺。在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方面,相關的 eSIM 設備和廠家也逐漸增多,如蘋果、華碩推出了 eSIM平板電腦,聯想、微軟推出了 eSIM 筆記本電腦等。截至 2020 年底,全球可商用的 eSIM 消費類設備類型達到了 110種,包括智能
23、手機(40%)、智能手表、電腦和平板電腦,有超過 100家的運營商支持 eSIM 手表業務,超過 180 家的運營商支持 eSIM Pad業務。根據 Trusted Connectivity Alliance(TCA)發布的數據顯示,2020 年 TCA 成員總計報告的 eSIM 出貨量同比增長了 83%。而 2019年,該同比增長率僅為 50%。此外,TCA 報告顯示 2020 年 eSIM 配置文件被下載到設備上的次數同比增長超過了 300%。隨著 5G 時代的到來,特殊的應用場景和復雜的應用環境對智能卡提出了更高要求,eSIM 技術由于其技術特點,在安全性、物理特性、管理與更新的便捷性、
24、自然資源消耗及節能環保等方面滿足了這些領域的應用需求,成為 5G 時代萬物互聯的一項重要技術。5G 技術場景化后,eSIM 技術已逐步進入全球化普及推廣階段,應用領域更加廣泛,eSIM 技術正在通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可穿戴設備、物聯網設備、移動熱點和數據卡、航空和船舶解決方案、汽車以及筆記本電腦等,為實現全球范圍內的穩定的網絡連接貢獻力量。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9 三、全球 eSIM 產業發展現狀(一)(一)eSIM 典型典型設備發展現狀設備發展現狀 1.消費設備 目前,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占據了 eSIM 消費設備市場的主要份額,其中智能手機占
25、比最大,占截至 2023 年 6 月發布的所有 eSIM 消費設備總量的 60%。如圖 1 所示,截至 2023 年 6 月,支持 eSIM 技術的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平板電腦的款型達到 181 款,相較 2018 年 12 月前款型總量增長了 6.5 倍。來源:GSMA 圖 1 eSIM 消費設備款型數量統計(單位:款)(1)智能手機 近年來,支持 eSIM 技術的智能手機市場呈現出增長發展勢頭。自 2019 年以來,全球支持 eSIM 技術的智能手機銷量穩步上升,從2022 年 9 月蘋果推出僅支持 eSIM 的 iPhone 后,加速了全球 eSIM 的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
26、2024 年)10 部署和發展。2023 年 6 月全球支持 eSIM 的智能手機款型數量較 2022年增加了 150%1。來源:GSMA 圖 2 全球 eSIM 智能手機款型數量統計(單位:款)eSIM 技術在智能手機領域的普及程度日益提高,其中三星、谷歌和蘋果提供了廣泛的 eSIM 機型組合,小米和諾基亞在 2020 年也加入這一行列,推出旗艦 eSIM 手機,豐富了 eSIM 手機款型。(2)智能手表 智能手表是 eSIM 技術在消費電子領域中的重要應用。隨著越來越多的制造商為智能手表增加蜂窩連接功能,這些設備已能夠執行從健康監測到安全追蹤,甚至作為獨立設備的多種任務。eSIM 技術的集
27、成帶來了更小的手表體積、更節約的空間以及更堅固耐用的設計,1 數據來源:GSMA 3816436084109Dec.2017 Dec.2018 Dec.2019 Dec.2020 Dec.2021 Dec.2022 Jun.2023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1 非常契合手表行業的需要。蘋果、三星、OPPO、華為等品牌都已在其蜂窩手表中采用了 eSIM 技術。2022 年上半年,在全球銷售的支持蜂窩連接的智能手表中,67.1%都支持 eSIM,相比去年同期大幅增長了 12.7%2。(3)平板與筆記本電腦 目前,聯想、蘋果、三星、惠普、微軟和戴爾等知名電腦制造商,都已推出配
28、備 eSIM 功能的產品。2023 年 1-6 月,全球市場中已有 28款啟用 eSIM 的平板電腦(2020 年全年為 18 款),其中蘋果目前共有20 款支持 eSIM 的平板電腦。隨著應用場景的逐漸擴展,預計 eSIM平板與筆記本電腦將受到更多消費者關注。2.物聯網 2023 年底,物聯網領域的 eSIM 連接數量接近 2 億個。隨著 5G技術的普及和發展,eSIM 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將更加廣泛。5G 網絡的高速度和低延遲特性將為物聯網設備帶來更好的網絡體驗,而eSIM 技術將為這些設備提供更加靈活和高效的網絡連接方式。GSMA 報告eSIM 在中國:未來之路中指出,在中國調研的企業普遍
29、認同:eSIM 技術的采用對于推動未來 5 到 10 年的物聯網市場發展至關重要。eSIM 在中國的發展預期顯示,汽車(聯網和自動駕駛汽車)、物流和能源及公用事業(智能計量)這三個垂直行業將會有突出表現。2 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2 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 圖 3 eSIM 物聯網連接預測(單位:十億)3.工業互聯網 隨著 5G 網絡的推廣和工業互聯網應用的增加,eSIM 技術正逐步成為促進工業互聯網部署和發展的重要工具。在一些工業領域,例如智能制造、遠程監控、預測性維護和物流管理等,eSIM 技術已經被
30、廣泛采納,以實現設備的實時數據收集、遠程控制和智能優化。各類企業積極布局 eSIM 在工業互聯網領域的應用。2019 年 10月,中國東信依托中國東盟信息港在廣西建立中國東盟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節點,建立“eSIM+標識解析”應用實踐,借助西部陸海貿易新通道平臺的建設,推動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走向東盟。(二)(二)eSIM 產業鏈產業鏈發展現狀發展現狀 1.芯片和卡商企業 2022 年,全球 eSIM 手機芯片的出貨量達到 2.3 億片??紤]到蘋果、三星等主要移動設備制造商都逐漸將 eSIM 技術應用于更多智能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3 手機,有咨詢機構預測至 2024
31、年,全球 eSIM 手機芯片的出貨量將達到 3.5 億片3。(1)高通 2018 年 4 月,高通與聯通、華為、聯想、阿里、科大訊飛等多家企業成立了中國eSIM產業合作聯盟,積極推動中國eSIM產業發展。高通驍龍 X55 芯片支持 5G NSA 和 SA 雙模,專注于 5GSub-6GHz 頻段的連接,集成了先進的 eSIM 技術。(2)捷德 捷德的 eSIM 方案已成功在多個垂直領域落地實施,包括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翻譯機、無人機、移動支付終端、汽車、智能割草機、智能售貨機、智能打印機等,這些設備都使用了捷德移動安全的 eSIM 芯片(eUICC),并通過捷德的AirO
32、neSIM 管理平臺進行 eSIM 生命周期管理。捷德與中國聯通達成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在 eSIM 和 IoT 應用領域展開全面合作。此外,捷德還提供了便捷的客戶簽約流程,使得用戶可以下載新運營商的eSIM 并快速完成注冊。捷德的 eSIM 技術還應用于漢莎工業解決方案公司的物聯網數據流安全中,確保了該公司的物聯網數據完全可信。(3)紫光展銳 紫光展銳的 eSIM 芯片應用于多種設備,包括智能手表、監控攝像頭、5G CPE、工程單車等。紫光展銳推出了具備蜂窩通信功能的智能穿戴解決方案,包括 W117 和 W217 兩款芯片,都支持 eSIM 獨立 3 數據來源:ABI Research eSI
33、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4 通話功能。在 2023 年的 MWC 展覽會上,紫光展銳展示了最新的支持 eSIM 技術的 5G CPE 產品VN009,以及雁飛 eSIM 模組VN200,其內置了聯通華盛研發的 eSIM SDK。這兩款產品是紫光展銳與中國聯通共同發布的第二代 5G 相關產品。(4)紫光同芯 紫光同芯的 eSIM 產品在海外市場主要應用于手機和手表等消費電子設備,以及汽車、CPE 等物聯網設備,國內市場主要應用于可穿戴類消費電子設備。紫光同芯專注于安全芯片與汽車電子領域,為亞洲、歐洲、美洲、非洲的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產品和服務。在消費電子市場,紫光同芯已與國
34、內頭部手機廠商達成合作,適配全球移動終端的 eSIM 產品已實現商用。(5)東信和平 東信和平推出的 eSIM 物聯網管理平臺,采用“空中入網”方式,用于智能家居、汽車、可穿戴設備、行業終端等物聯網應用。東信和平自主研發的 eSIM 訂閱管理系統已通過 GSMA SAS-SM 安全認證,是國內首個獲得 GSMA 個人消費電子領域和物聯網領域雙認證的平臺產品,全球 20 多家運營商、虛擬運營商、終端設備制造商已上線使用。(6)武漢天喻 武漢天喻研發的 eSIM 連接管理平臺、eSIM 模塊均符合 GSMA國際規范,提供 eSIM 簽約服務的遠程配置和全生命周期管理,為各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
35、勢研究(2024 年)15 類物聯網終端或消費類電子設備提供“芯片+eSIM 管理+連接服務”的全球移動網絡 eSIM 整體解決方案。2.設備企業 根據 Counterpoint 預測,eSIM 設備出貨量將以每年 24%的速度增長,到 2025 年,全球 eSIM 設備的全年出貨量將達到 60 億的規模。(1)蘋果 蘋果公司在 eSIM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上一直處于行業前沿。2016年,蘋果推出支持 eSIM 和實體 SIM 卡的蜂窩網絡型號的 iPad(除中國外),標志著其正式進入 eSIM 市場。蘋果于 2017 年在全球推出了搭載 eSIM 的 Apple Watch Series 3。
36、2018 年 9 月 12 日,蘋果宣布除了包含物理SIM卡的普通nano-SIM插槽外,新的iPhoneXS、iPhoneXS Max 和 iPhone XR 將包括 eSIM(除中國大陸外)。2022 年,蘋果從美國版本的 iPhone 14 系列中移除了 SIM 卡托盤,使 eSIM 成為將設備連接到移動網絡的唯一方法。蘋果公司在中國推出支持 eSIM 和實體SIM、僅支持 eSIM 的蜂窩網絡型號的 iPad 時間分別是 2023 年 10 月和 2024 年 5 月。(2)三星 三星在其多款智能手表、智能手機、筆記本電腦中集成了 eSIM技術,如 Galaxy Watch、Galax
37、y Fold、Note20 等。并與 SK Telecom 等本土運營商合作,推廣 eSIM 服務。此外,三星還參與了 eSIM 技術標準的制定,包括在物聯網領域內的應用標準。同時,三星為 eSIM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6 技術開發了多項增值服務,如為 eSIM 設備提供無縫的移動網絡接入服務。(3)谷歌 自 Pixel 2 系列以來,谷歌在其旗艦手機中采用了 eSIM 技術,并在 Android 操作系統中原生支持 eSIM 技術,使任何基于 Android 操作系統的設備制造商都能在其產品中整合 eSIM。為了進一步推動eSIM 技術,谷歌不僅為開發者提供了相應
38、的工具和資源,幫助他們支持 eSIM 技術在其應用和服務中,還推出了 Google Fi 這一虛擬移動網絡服務,使用戶能夠使用 eSIM 技術在不同設備間無縫地共享數據和語音通話服務。(4)華為 華為智能手表 WATCH 2/3/4 系列及 WATCH B7 系列支持 eSIM技術,其中 WATCH 3 系列支持奧地利、挪威、西班牙、英國、中國香港等近 20 個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商服務,WATCH 4 系列支持奧地利、保加利亞、日本、英國、德國、越南、中國澳門、中國香港等近40 個國家和地區的運營商服務。華為手機 Huawei P40、P40 Pro、Mate 40 Pro 也支持 eSIM 技
39、術。(5)小米 小米在其部分智能手表、平板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等智能設備中集成了 eSIM 技術,并在其 MIUI 操作系統中提供了對 eSIM 技術的支持,使得用戶能夠通過軟件設置來管理和使用 eSIM 服務。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7 3.運營商 截至 2023 年 6 月,全球有近 400 家移動服務提供商在至少 116個國家推出了智能手機商用 eSIM 服務,與 2018 年 12 月相比增長了近八倍。其中,絕大多數是移動網絡運營商,但也有一些移動虛擬網絡運營商和全球服務提供商為消費者提供 eSIM 服務,尤其是針對國際旅行用戶。用戶可以通過移動應用程序、在線門戶
40、網站、客戶服務熱線、實體店面、電子郵件等多種方式開通 eSIM 服務。目前,已開通 eSIM 服務的移動網絡運營商共擁有約 30 億個智能手機連接,占全球智能手機連接總數約 50%份額。來源:GSMA 圖 4 為智能手機提供商業 eSIM 服務的移動服務提供商的數量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8 來源:GSMA 圖 5 截至 2023 年 6 月按地區劃分的為智能手機提供 eSIM 服務的服務提供商(僅限 MNOs)(1)移動網絡運營商 AT&T 是 eSIM 技術的早期采用者,為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可穿戴設備等多種設備提供 eSIM 服務,AT&T 的 eSIM 服務
41、覆蓋了美國及其他多個國家和地區,為用戶帶來了覆蓋廣泛的網絡服務。AT&T與蘋果、三星等知名設備制造商合作,還為多個行業的客戶提供定制化的 eSIM 解決方案,包括汽車、航空、物聯網等領域,以滿足不同客戶的需求。Verizon 的 eSIM 服務已覆蓋美國、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此外,Verizon 與蘋果等知名企業展開合作,使 Verizon 的 eSIM服務得以在更多的設備和服務中得到應用,為用戶提供了更加便捷的網絡連接選項。Deutsche Telekom 的 eSIM 服務已經覆蓋歐洲多個國家,并與蘋果、三星、索尼等知名企業合作,共同推廣 eSIM。Vodafone 與蘋果、微軟等
42、多個企業合作,共同推動 eSIM 技術的發展和應用,與寶馬公司合作將 5G 和 eSIM 應用于量產車中。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19 NTT Docomo 重點發展汽車、智能電表、工程機械和零售販賣機等領域的 eSIM 應用,日本首個基于 GSMA 標準的 eSIM 解決方案是由 NTT Docomo 提出的。中國聯通 2019 年 3 月 29 日率先在中國范圍內開通 eSIM,與蘋果、華為、三星等企業合作,推出了多款支持 eSIM 技術的智能設備。聯通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套餐選擇,滿足不同用戶的需求。在 2023 ChinaJoy 上,中國聯通與高通進一步合作,推出“
43、5G+eSIM 計算終端產業合作計劃”,融合 5G 技術和 eSIM 技術優勢,推動大屏移動終端全時在線功能的普及,首批加入該合作計劃的合作伙伴,包括中國聯通、高通、GSMA、華為、榮耀、OPPO、vivo、聯想、中興等。中國移動與多家廠商合作,推出包括智能手表等在內的多款支持eSIM 技術的設備。同時,提供了多樣化的數據套餐,并簡化了套餐變更流程,為用戶提供了更加靈活的網絡服務。中國電信與華為、小米等廠商合作,推出了眾多支持 eSIM 技術的設備。在服務方面,推出了名為“天翼物聯 eSIM 服務”的產品,用戶可以根據需求選擇套餐,并實現一鍵切換。此外,電信還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套餐選擇,以滿足不
44、同用戶的需求。(2)虛擬移動網絡運營商 Isobar 是一家提供全球數據解決方案的 MVNO,通過 eSIM 為國際旅客提供數據服務。目前,Isobar 的 eSIM 服務已經覆蓋了全球數十個國家,為用戶提供了廣泛的國際網絡選擇。Isobar 與微軟等設備制造商合作,確保其 eSIM 服務能夠兼容各種設備。同時,Isobar 也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0 為客戶提供 eSIM 定制解決方案,包括智能手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Ubigi 是一家提供全球 eSIM 服務的 MVNO,旨在為用戶提供簡單、經濟的數據解決方案。Ubigi 的業務提供預付費和后付費計劃。Ub
45、igi 的市場推廣主要集中在通過與旅游公司和電商平臺合作,為國際旅行者和跨國工作者提供網絡連接服務。263 主要為海外華人家庭提供互聯網綜合通信服務,為全球商旅華人提供虛擬移動通信服務。同時,263 著力打造“263eSIM+全球流量+OTA 服務”eControl 物聯網平臺,為終端企業客戶提供 M2M 的全球流量服務。(3)全球服務提供商 Google Fi 是谷歌推出的一項基于虛擬運營商的服務,Google Fi可以使用 eSlM 卡,將 Google Fi 作為一項獨立服務或與其他提供商(AT&T、T-Mobile、T-Mobile)聯合使用,截至 2023 年底,Google Fi
46、服務僅限美國居民使用。GigSky 專注于為國際旅行者提供靈活的數據解決方案。GigSky通過其 eSIM 服務提供預付費和后付費數據計劃,允許用戶在旅行期間連接到當地網絡。SiM Local 主要為經常出國的用戶提供無國界限制的數據、語音和短信服務,旨在幫助其更方便地在全球范圍內使用移動網絡。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1 Truphone 為用戶提供定制化的數據計劃,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的網絡需求。此外,Truphone 還提供企業解決方案,幫助企業管理網絡使用。隨著全球 eSIM 產業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加入了 eSIM生態建設中,推動了 eSIM 技術在消費設
47、備、物聯網設備和工業設備等領域的廣泛應用,助力 eSIM 產業鏈更加穩定強健。未來,隨著 5G時代的到來,eSIM 將在更多新興領域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全球智能化、數字化新發展。四、全球 eSIM 技術發展現狀(一)(一)eSIM 技術演進技術演進 傳統的電信卡自 2G-GSM 引入 SIM 卡技術、實現人(SIM)機分離后,得益于技術和集成化工藝的發展,電信卡尺寸從最初的 1FF規格逐步發展演變到 4FF 規格。移動通信系統現階段主要使用 2FF-4FF 尺寸的可插拔式 UICC 卡,其卡操作和存儲的標準工作溫度范圍為-25,+85。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2 來源:
48、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圖 6 SIM 卡演進 隨著物聯網的大力發展,特殊及復雜的應用環境對智能卡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僅有更寬泛的不同等級的工作溫度、濕度、持續工作時間的需求,還對智能卡其他的耐嚴酷等級、讀寫需求、物理可靠性、功耗、尺寸和成本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需求。因此,國際標準組織ETSI 率先在面向物聯網領域的 M2M UICC 中提出了 eUICC 的概念。1.M2M eSIM M2M eSIM 是第一個 eSIM 解決方案。2013 年,GSMA 發布第一版 M2M eSIM 標準,包括整體架構 SGP.01 和技術要求 SGP.02。架構圖如下: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
49、2024 年)23 來源:GSMA 圖 7 M2M eSIM 架構 在此方案中,不需要最終用戶參與,由運營商發起下載請求,配置文件的管理由 SM-DP 或 M2M-SP 發起。業內對 eSIM 在物聯網領域的應用曾寄予厚望,認為其能顯著擴展互聯設備從而實現大規模物聯網的部署。但由于 M2M eSIM 解決方案部署復雜、運營成本高、業務不靈活以及部分終端設備不支持 BIP 和 https 協議而無法使用等問題,使得基于 M2M eSIM 架構物聯網發展十分緩慢。2.Consumer eSIM Consumer eSIM 解決方案是在 M2M 解決方案的基礎上開發完成的,由最終用戶管理設備,通過設
50、備界面實現最終用戶與設備的交互,主要適用于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設備,以及手表和眼鏡等可穿戴設備。2015 年,GSMA 發布第一版 Consumer eSIM 解決方案的標準,包括整體架構 SGP.21 和技術要求 SGP.22,架構圖如下: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4 來源:GSMA 圖 8 Consumer eSIM 架構(LPA 在設備中)架構主要包含 4 個實體單元:SM-DP+、SM-DS(可選)、LPA 和eUICC,其中:SM-DP+:負責創建、下載、遠程管理(啟用、禁用、更新、刪除)和保護運營商憑證(配置文件)。由于它封裝了 M2M解決方案的SM
51、-DP和SM-SR的功能,因此給它加上了+號;SM-DS:為 SM-DP+提供了一種訪問 eUICC 的方法,無需知道設備連接到哪個網絡;SM-DS 通過接受 SM-DP+的推送事件,并讓設備提取這些事件;當存在可下載到 eUICC 的配置文件時,通知 LPA;設備 LPA 會在需要時輪詢 SM-DS,輪詢頻率取決于 eUICC 狀態和最終用戶的操作;LPA:本地配置文件助手,負責提供將加密的配置文件下載到eUICC 的功能;它還向最終用戶提供本地管理,以便最終用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5 戶可以管理 eUICC 上的配置文件狀態;LPA 可以在設備中或eUICC 中
52、。在 Consumer eSIM 解決方案中,最終用戶管理自己的設備以及其中的配置文件;配置文件的下載使用 TCP/IP 協議;為了將消息推送到設備和 eUICC,可用的方案之一是使用“SM-DS”,以便設備可以隨時隨地進行檢查,以查看是否有任何的配置文件或管理操作等待從SM-DP+下載;如果通過激活碼下載,最終用戶可以使用設備掃描二維碼或輸入激活碼信息完成碼號下載,不需要通過 SM-DS。Consumer eSIM 解決方案簡化了配置文件的管理,切換運營商方便,不依賴 SMS,使得部分物聯網設備如車載、CPE 等也開始采用此方案。由于此方案中配置文件的下載、安裝、啟用、禁用和刪除必須由最終用
53、戶發起,需要最終用戶對每個物聯網設備進行管理,對于難以到達的區域,不方便管理。同時大多數物聯網產品沒有用戶操作界面或不支持 TCP/IP 功能,注定 Consumer eSIM 解決方案無法覆蓋大多數物聯網設備。因此物聯網市場需要新的 eSIM 解決方案來解決舊的問題,適配新的需求。3.IoT eSIM 2022 年,GSMA 發布 IoT eSIM 解決方案的架構標準 SGP.31,2023 年發布技術要求標準 SGP.32。IoT eSIM 解決方案借鑒 Consumer eSIM 架構優點,解決 M2M eSIM 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和應用場景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54、年)26 限制,是理論和實踐結合的結果。SGP.31/32 作為下一代的物聯網eSIM 標準,將逐步取代 M2M eSIM 標準。來源:GSMA 圖 9 IoT eSIM 架構(IPA 在設備中)架構主要包含 5 個實體單元:SM-DP+、SM-DS(可選)、IPA、eIM 和 eUICC,其中:SM-DP+:同 Consumer SM-DP+,運營商可以一套 SM-DP+支持 IoT 和 Consumer 兩種架構。eIM:eSIM IoT 遠程管理器負責對單 IoT 設備或組 IoT 設備進行遠程配置件狀態管理操作。eIM 可以是獨平臺,也可以是物聯網設備管理平臺 DMP 的一個組件。eS
55、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7 IPA:IoT 配置文件助手提供的功能是使 IoT 設備中的 eUICC能夠通過 SM-DP+進行配置。IPA 可以是獨的組件,也可以是物聯設備功能軟件的一個組件;IPA 提供多種不同的功能,配置件下載、發現服務、通知處理、傳送 PSMO(Profile狀態管理操作)和相關結果;IPA 組件可以在物聯網設備中,也可以在 eUICC 中。IoT eSIM 解決方案解決了 M2M eSIM 應用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方案不依賴 SMS,不需要承擔 SMS 成本;eUICC 可以綁定多個 eIM,切換供應商簡單;方案不依賴設備 BIP 協議,支持各類終端
56、能力要求 支持各種物聯網協議(CoAP、MQTT、https 等)。(二)國際標準化進展(二)國際標準化進展 2010 年起,GSMA、ETSI、ITU、3GPP、Global Platform、oneM2M、TCA 等國際標準組織開始探索開發 eSIM 技術,著手制定 eSIM 相關標準并推動其應用,eSIM 技術開始逐漸規范化,為后續的商業應用打下了基礎。目前,負責制定eSIM技術規范的準化組織主要有GSMA、ETSI、TCA 等,各標準組織在開發 eSIM 技術方面發揮著各自的角色和貢獻,其中:1.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GSMA 制定的 eSIM 標準主要圍繞 LTE 和 5G
57、 網絡技術,側重于移動網絡的互操作性,確保不同運營商的 eSIM 設備可以無縫切換網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8 絡。其特點是在移動網絡服務提供商之間建立統一的標準,促進全球范圍內的互操作性。目前大眾公認的 eSIM 技術標準是由 GSMA 主導的消費電子及物聯網領域的 eSIM 技術標準,市場上成功應用也大都基于 GSMA 規范。GSMA 已建立了較為完善的 eSIM 標準體系,涵蓋了 M2M 和Consumer 的技術解決方案,以及判斷產品是否符合技術規范的合規性測試與認證。來源: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圖 10 GSMA eSIM 標準體系 技術解決方案包括
58、架構與技術規范:表 1 eSIM 標準體系-技術解決方案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 M2M Consumer 架構規范架構規范 SGP.01:Embedded SIM Remote Provisioning Architecture SGP.21:RSP Architecture Specification SGP.31:eSIM IoT Architecture and Requirements SGP.41:eSIM IFPP Architecture and Requirements 技術規范技術規范 SGP.02:Remote Provisioning Architecture for Emb
59、edded UICC SGP.22:RSP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29 來源: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合規性測試與認證包括安全認證、SAS 認證、功能互操作測試等全面的互聯互通、安全審計和安全認證機制,保護了 eSIM 服務的互通性與安全性,且這些機制被全球運營商所接受:表 2 eSIM 標準體系-合規性測試與認證 解決方案解決方案 M2M Consumer 安全認證安全認證 SGP.05:M2M eSIM Protection Profile SGP.25:eUICC For Consumer and IoT D
60、evice Protection Profile SAS 認證認證 FS.08:SAS-SM Standard FS.09:SAS-SM Methodology FS.04:SAS-UP Standard FS.05:SAS-UP Methodology 功能互操功能互操作作 SGP.11:Remote Provisioning Architecture for Embedded UICC Test Specification SGP.23:RSP Test Specification 來源:博鼎實華(北京)技術有限公司 其中,eUICC 將通過 eUICC 安全認證(至少 CC EAL 4+
61、)、SAS-UP 認證以及功能互操作測試;SM-DS/SM-DP/SM-DP+將通過 SAS-SM 認證和功能互操作測試;Consumer eSIM 設備需要通過功能互操作測試。Technical Specification SGP.32:eSIM IoT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0 來源:GSMA 圖 11 M2M eSIM 合規性測試與認證 來源:GSMA 圖 12 Consumer eSIM 合規性測試與認證 2.歐洲電信標準協會(ETSI)ETSI 作為歐洲主導的電信標準化組織,具有很大的公眾性和開放性,其制定的
62、標準在歐洲乃至全球范圍內具有廣泛的影響力和認可度。eSIM 方面,ETSI 制定了機卡(包括 eUICC)接口相關的物理、電氣、邏輯特性系列標準。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1 3.TCA(前 SIMalliance)TCA 是一個全球性的行業協會,主要負責制定 eUICC Profile 的下載、安裝等相關技術要求和測試規范,致力于實現安全連接的未來。TCA 成員包括為消費者、物聯網設備提供安全連接解決方案的領先供應商。(三)國內標準化進展(三)國內標準化進展 國內 eSIM 技術相關的標準化工作,主要在 CCSA(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及 TAF(電信終端產業協會)兩個
63、組織進行,物聯網(M2M)領域 eSIM 相關標準主要在 CCSA TC10 組(物聯網工作組),消費電子領域相關標準主要在 CCSA TC11 組(終端技術工作組)。eSIM 相關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的編寫主要以GSMA/ETSI等國際標準組織的相應標準(平臺+終端+卡+安全交互)為參考依據,同步按照國際標準進程推進國內標準化工作,同時按照行業需求積極探索創新型技術的標準先行,如 TEE、eSE 等技術的標準化工作,國內是領先于國際主流標準組織的。后續將繼續依據國內需求開展新版本和新特性的標準修訂和編制,完善 eSIM 技術標準體系建設。國內 eSIM 產業發展由電信終端產業協會(TAF)eS
64、IM 行業管理工作委員會牽頭,制定行業自律規則,并公開向行業征求實施意見,達成行業共識,形成EID 管理實施細則、eUICC 卡供應商資質要求細則、eUICC 卡產品管理實施細則、eSIM 證書管理要求細則配套支撐細則。以下是已發布的行業標準或團體標準: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2 YD/T 3515-2019 支持遠程管理的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測試方法(第一階段)YD/T 3198-2016 支持遠程管理的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技術要求(第一階段)YD/T 2926-2021 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遠程管理平臺技術要求(第一階段)
65、YD/T 3514-2019 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遠程管理平臺測試方法(第一階段)YD/T 4512-2023 面向物聯網設備的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安全能力技術要求 YD/T 4513-2023 面向消費電子設備的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安全能力技術要求 YD/T 4640-2023 面向消費電子設備的支持遠程 SIM 配置的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技術要求 YD/T 4641-2023 面向消費電子設備的遠程 SIM 配置平臺技術要求 TAF-WG4-AS0025-V1.0.0:2018 基于 TEE 的 eSIM 技術要求 T/TAF 142
66、-2022 eUICC 卡生產企業安全保障能力要求 標準組織之間的合作和協調,確保了 eSIM 技術標準的連貫性和兼容性。通過這些努力,eSIM 技術得以快速發展,并廣泛應用于智能手機、手表、平板等消費電子和車載、CPE 等物聯網產品中,為用戶提供了便捷和靈活的通信解決方案。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3 五、全球典型國家 eSIM 應用情況分析 隨著 eSIM 技術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支持 eSIM 設備。截至 2023 年 6 月,智能手機商業 eSIM 服務已在 116 個國家推出4。目前,美國、德國、日本、印度、英國、法國、意大利、巴西、加拿大、墨西哥、俄羅
67、斯、韓國、澳大利亞、西班牙、印度尼西亞、土耳其、荷蘭、沙特阿拉伯、瑞士等國家,都已推出了智能手機的 eSIM商業服務。表 3 支持 eSIM 智能手機的國家數量 時間時間 為智能手機提供為智能手機提供 eSIM 的國家數量的國家數量 2018 年 24 2019 年 45 2020 年 69 2021 年 81 2022 年 100 2023 年 116 來源:GSMA 根據 GSMA 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6 月,全球共有 86億個移動連接(不包括許可的蜂窩物聯網),其中四分之三用于智能手機(其余用于基本/功能手機或純數據設備)。在為智能手機推出eSIM 服務的 116 個國家
68、中,移動連接的總數為 59 億。已有近 400 個運營商已經為智能手機推出了商業 eSIM 服務,包括 Verizon、AT&T、4 數據來源:GSMA 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4 Deutsche Telekom、NTT Group、Vodafone、Orange、SK Telecom 等。表 4 為智能手機提供 eSIM 服務的運營商數量 時間時間 為智能手機提供為智能手機提供 eSIM 服務的運營商數量服務的運營商數量 2018 年 45 2019 年 103 2020 年 175 2021 年 232 2022 年 261 2023 年 399 來源:GSMA
69、(一)美國(一)美國 在美國,AT&T、Verizon、T-Mobile 等主要運營商一直是 eSIM 技術的早期采用者和大力支持者。他們將 eSIM 功能集成到服務中,允許用戶在不使用物理 SIM 卡的情況下激活移動服務。這項技術在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其他可穿戴設備中尤其受歡迎。各運營商對 eSIM技術的使用各有特點,他們提供的服務能夠滿足不同類型的需求,從單一設備到多設備共享,以及國際漫游等。eSIM 技術在美國的市場滲透率正處于增長軌道,這得益于其提供的便利性,如開通通信卡服務并管理卡數據的能力。此外,這項技術有益于旅行中的用戶,他們在國外時可以很方便地切換到本地流量套餐。美國的物聯網設
70、備也從 eSIM 技術中受益匪淺,其應用范圍從智能家居設備到汽車和工業物聯網解決方案。終端設備無需物理 SIM卡即可無縫連接到蜂窩網絡,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物流和設備管理成本。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5(二)日本(二)日本 日本的主要電信運營商,如 NTT DoCoMo、SoftBank、KDDI 等,已經開始支持 eSIM 技術。這些運營商在過去幾年逐漸推出了 eSIM服務,為用戶提供了更靈活的移動連接選擇。在日本,eSIM 技術的市場普及度正在逐漸增長。隨著智能手機、智能手表和其他便攜設備對 eSIM 的支持日益普及,用戶對這項技術的認知和接受度也在增加。eSIM
71、技術還受到日本政府推動數字化和物聯網應用發展的支持,這為其在各行業的應用奠定了基礎。eSIM 技術的市場應用不僅限于個人用戶,還涵蓋了物聯網領域,如智能家居、智能交通、健康醫療等。特別是在智能交通和智能城市建設方面,eSIM 技術的應用正在為實現更智能、高效的服務和解決方案提供支持。隨著日本電信運營商繼續推動 eSIM 技術的應用和普及,預計在未來幾年,eSIM 技術將在日本更廣泛地應用于各個領域。(三)歐洲國家(三)歐洲國家 在歐洲,各國的運營商普遍開始推出 eSIM 服務。例如,像德國的 Telekom、Vodafone、O2 以及法國的 Orange 等主要運營商都已推出了 eSIM 服
72、務,讓用戶能夠通過 eSIM 來激活其手機或其他設備,而無需使用實體 SIM 卡。eSIM 技術在歐洲市場的普及度也在逐步增長,一些國家的運營商已經開始積極推廣 eSIM。隨著更多手機和物聯網設備支持 eSIM 功能,預計其在歐洲市場的普及度將逐漸提高。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6(四)中國(四)中國 中國三家運營商積極開展 eSIM 技術應用服務。中國聯通是最早探索 eSIM 技術的運營商。2017 年,中國聯通開始在國內試點 eSIM獨立號碼業務,并在 2018 年獲得了 eSIM 一號雙終端業務的試點批復,隨后在 2019 年將這項服務從試點陸續擴展到全國。中國聯
73、通的eSIM 服務早期集中在智能手表等可穿戴設備上,隨著 eSIM 應用領域的不斷摸索,逐漸向車載、CPE 等物聯網產品和平板、筆記本電腦等移動智能終端擴展。中國移動和中國電信隨后也加入了 eSIM 市場,主要集中在物聯網和可穿戴設備領域。隨著 5G 網絡的快速發展和物聯網應用的增加,eSIM 技術正被越來越多地應用于各個行業和領域,如智能家居、可穿戴設備、汽車行業等。特別是在汽車行業,隨著智能網聯汽車的興起,eSIM 技術為車載通信、遠程控制、緊急救援等服務提供了強大的支持。六、全球 eSIM 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受益于 eSIM 技術的靈活性與便捷性,未來 eSIM 技術將會在消費電子領域和
74、物聯網終端領域大有可為。在消費電子領域,預計 2026 年開始全球 eSIM 智能手機數量將出現大幅度增漲。到 2025/2026 年,僅支持 eSIM 的手機在全球范圍內將會更加普及,為智能手機提供商業 eSIM 服務預計會成為全球運營商的主要業務增長點??紤]到大多數國家的智能手機更換周期為兩到三年,帶有可插拔 SIM 卡的智能手機在未來幾年仍會保持相當大的基數。GSMA 預測,到 2025 年,全球 eSIM 智能手機連接將達到eSIM 技術和產業發展趨勢研究(2024 年)37 10 億,到 2030 年將增長到 70 億(約占智能手機連接總數的 76%)。來源:GSMA 圖 13 eS
75、IM 智能手機連接數 在物聯網領域,eSIM 物聯網新規范 SGP.31/32 結合了 M2M 和Consumer 兩種解決方案的優點,提供簡化的集成,確保供應商之間的無縫切換,滿足對簡單、可擴展的物聯網部署解決方案的巨大需求。隨著技術發展以及 eSIM 供應商不斷的產品創新,將加速 eSIM 物聯網產品采用。5G、RedCap、NTN 等網絡技術的發展將進一步推動設備制造商提高設備覆蓋率,預計到 2030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將從 2023 年的 35 億增加到 58 億。未來,eSIM 將持續賦能各類智能設備,讓我們的社會生產生活更加智能、互聯、高效。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 泰爾終端實驗室泰爾終端實驗室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地址:北京市海淀區花園北路 52 號號 郵編:郵編:100191 電話:電話:010-62300393 傳真:傳真:010-62300586 網址: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