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衛生組織: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7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衛生組織: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73頁).pdf(7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20222031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 經系統疾病跨部 門全球行動計劃 Intersectoral global action plan on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20222031ISBN 978-92-4-007995-3(網絡版)ISBN 978-92-4-007996-0(印刷版)世界衛生組織 2023年保留部分版權。本作品可在知識共享署名非商業性使用相同方式共享3.0政府間組織(CC BY-NC-SA 3.0 IGO;https:/creativecommons.org/
2、licenses/by-nc-sa/3.0/igo/deed.zh)許可協議下使用。根據該許可協議條款,可為非商業目的復制、重新分發和改寫本作品,但須按以下說明妥善引用。在對本作品進行任何使用時,均不得暗示世衛組織認可任何特定組織、產品或服務。不允許使用世衛組織的標識。如果改寫本作品,則必須根據相同或同等的知識共享許可協議對改寫后的作品發放許可。如果對本作品進行翻譯,則應與建議的引用格式一道添加下述免責聲明:“本譯文不由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翻譯,世衛組織不對此譯文的內容或準確性負責。原始英文版本為應遵守的正本”。與許可協議下出現的爭端有關的任何調解應根據世界知識產權組織調解規則進行(htt
3、p:/www.wipo.int/amc/en/mediation/rules/)。建議的引用格式。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 經系統疾病跨部 門全球行動計劃 Intersectoral global action plan on epilepsy and other neurological disorders 20222031。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23年。許可協議:CC BY-NC-SA 3.0 IGO。在版編目(CIP)數據。在版編目數據可查閱http:/apps.who.int/iris/。銷售、版權和許可。購買世衛組織出版物,參見https:/www.who.int/pub
4、lications/book-orders。提交商業使用請求和查詢版權及許可情況,參見https:/www.who.int/zh/copyright。第三方材料。如果希望重新使用本作品中屬于第三方的材料,如表格、圖形或圖像等,應自行決定這種重新使用是否需要獲得許可,并相應從版權所有方獲取這一許可。因侵犯本作品中任何屬于第三方所有的內容而導致的索賠風險完全由使用者承擔。一般免責聲明。本出版物采用的名稱和陳述的材料并不代表世衛組織對任何國家、領地、城市或地區或其當局的合法地位,或關于邊界或分界線的規定有任何意見。地圖上的虛線表示可能尚未完全達成一致的大致邊界線。凡提及某些公司或某些制造商的產品時,
5、并不意味著它們已為世衛組織所認可或推薦,或比其它未提及的同類公司或產品更好。除差錯和疏忽外,凡專利產品名稱均冠以大寫字母,以示區別。世衛組織已采取一切合理的預防措施來核實本出版物中包含的信息。但是,已出版材料的分發無任何明確或含蓄的保證。解釋和使用材料的責任取決于讀者。世衛組織對于因使用這些材料造成的損失不承擔責任。Photos credits:Cover Unsplash/Terry Boynton.Page viii Unsplash/Jixiao Huang.Page 5 Unsplash/Eye For Ebony.Page 6 Unsplash/Nathan Anderson.Pag
6、e 9 Unsplash/Joice Kelly.Page 27 Unsplash/William Krause.Page 39 Unsplash/Dragon Pan.Layout by Caf.art.briv總干事前言.vii背景.1全球形勢概述.2范圍.4愿景.7目標.7戰略目標.8指導原則.10戰略目標1:提高政策優先次序并加強治理.121.1 宣傳.131.2 政策、計劃和立法.141.3 籌資.16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182.1 照護途徑.182.2 藥品、診斷工具和其他衛生產品.222.3 衛生工作者的能力建設、培訓和支助.232.4 對照護
7、人員的支助.25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283.1 在生命全程促進健康行為.283.2 傳染病控制.313.3 預防頭部/脊柱創傷和相關殘疾.323.4 降低環境風險.343.5 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最佳大腦發育.36Contentsv戰略目標4: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404.1 對研究進行投資.414.2 數據和信息系統.43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 .445.1 獲取癲癇服務.445.2 癲癇患者的參與及對其的支持.475.3 癲癇作為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切入點.48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和全球承諾.50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8、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54vi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總干事前言每年,中風、癲癇和癡呆等神經系統疾病導致900萬人死亡,因此被列入全球主要死亡和殘疾原因。邊緣化人口和生活在衛生系統薄弱社區的人群尤其脆弱。而污名和歧視會加劇神經系統疾病的負擔,可能阻礙各種生活機會,增加貧困風險,并導致難以獲得護理。其實,許多神經系統疾病是可以預防的,且相關治療和研究正在取得很大進展。2022年根據世界衛生大會的要求制定了 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為將這些進步帶到衛生系統和社區提供了藍圖,以便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生活。多方利益攸關
9、者,包括有實際經驗的人、政府、民間社會組織、研究人員和私營部門等參與了 行動計劃 的制定工作。各方都提供了敏銳的見解,指出了為應對神經系統疾病需要做出哪些改變。該 行動計劃 構想了若干旨在改變現狀的戰略領域。其中包括在衛生系統內優先考慮神經系統疾病,并加強其治理;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服務;制定和實施關于促進和預防的戰略;促進研究和創新,同時加強信息系統;以及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十項全球具體目標將有助于衡量實現 行動計劃 目標的進展情況。該計劃范圍宏大,旨在解決長期忽視神經系統疾病的問題。會員國、國家和國際伙伴以及世衛組織必須共同努力,實現 行動計劃 的愿景,即在世
10、界各地保證:在生命全程重視、促進和保護大腦健康;預防、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疾??;避免過早死亡和發??;以及使受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人享有平等權利、機會、尊重和自主權。世界衛生組織總干事譚德塞博士viiviii背景1.2020年11月,第七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了WHA73.10號決議,除其他外,決議要求世衛組織總干事與會員國協商,制定一項十年期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以促進和支持在多個部門采取全面和協調一致的應對行動。2.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旨在增加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獲得照護和治療的機會,同時預防新病例并促進生命全程的大腦健康和發育。它尋求支
11、持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康復、福祉和參與,同時降低相關死亡率、發病率和殘疾率,促進人權并通過跨學科和跨部門方法解決污名化和歧視問題。3.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是在先前的全球決議、決定、報告和承諾的基礎上編寫的,包括關于全球癲癇負擔和為應對其衛生、社會和公眾知識影響在國家層面采取協調行動的必要性的WHA68.20號決議。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共享多種預防性、藥理學和社會心理學辦法。這種戰略和辦法的共享(即協同作用)為加快和加強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服務和支持提供了寶貴切入點。1全球形勢概述1 1990-2016年全球、區域和國家神經系統疾病負擔:2016年
12、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系統分析。柳葉刀神經病學。2019;18(5):459480.doi:10.1016/S1474-4422(18)30499-X。另見 2020年全球衛生估計:2000-2019年國家和區域各級按原因、年齡、性別分列的疾病負擔。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2 1990-2016年195個國家和地區五歲以下兒童發育障礙情況: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系統分析。柳葉刀。2018;6(10):E100E1121.doi:10.1016/S2214-109X(18)30309-7。3 癲癇:公共衛生的當務之急。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4 J Olesen 1、A G
13、ustavsson、M Svensson、H-U Wittchen、B Jnsson、CDBE2010研究小組等。歐洲腦部疾病的經濟成本。歐洲神經病學雜志。2012;19(1):155162.doi:10.1111/j.1468-1331.2011.03590.x。5 公共衛生領域應對癡呆癥全球狀況報告。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6 癲癇:公共衛生的當務之急。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4.神經系統疾病是導致殘疾調整生命年的主要原因,也是全球第二大死亡原因,每年造成900萬人死亡。2016年,導致神經系統殘疾調整生命年的五大因素分別是中風(42.2%)、偏頭痛(16.3%)、癡呆
14、癥(10.4%)、腦膜炎(7.9%)和癲癇(4.9%)1。2016年,全球有5290萬名五歲以下兒童患有發育障礙,其中95%的兒童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2。5.神經系統疾病所致高負擔因嚴重的衛生不公平而有所加劇。舉例而言,5000萬名癲癇患者中,有近80%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大多數低收入國家的治療缺口超過75%,大多數中等收入國家的治療缺口超過50%3。神經系統疾病所致殘疾對婦女、老年人、貧困人口、農村或偏遠地區人口以及其他弱勢群體的影響格外嚴重。婦女也常常受到神經系統疾病的嚴重影響,如癡呆癥、偏頭痛和多發性硬化癥。來自貧困家庭的兒童、土著居民、少數族裔、境內流離失所者或無國籍者、
15、難民和移民也極有可能患有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殘疾。6.神經系統疾病導致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的成本增加,也造成經濟生產力下降。2010年,僅歐洲而言,腦部疾病產生的成本估計為7980億歐元4。2019年,癡呆癥產生的全球社會總成本估計為1.3萬億美元,相當于全球國內生產總值的1.5%5。7.很多神經系統疾病是可預防的,包括全球25%的癲癇病例負擔6。眾所周知,包括環境風險因素和保護性因素在內的很多決定因素會影響到早期的大腦發育和生命全程的大腦健康。早期大腦發育的保護性因素包括教育、社會聯系和支持、健康飲食、睡眠和身體活動等組成部分。8.在世界范圍內,神經系統疾病和神經系統疾病所致殘疾患者繼續遭
16、受歧視和侵犯人權行為。因此,基于 公民及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經濟社會文化權利國際公約、殘疾人權利公約、兒童權利公約 以及其他相關國際和區域人權文書的人權觀點是編制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的基礎。2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9.支持確立適當的衛生系統組成部分對于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尤為重要。實施適當的政策和立法框架至關重要,相關工作應旨在促進高質量照護,提供財政和社會保障福利(包括防止因自付費用而陷入經濟困境),并確保尊重和實現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權利。旨在應對神經系統疾病的全面應對措施應堅決以健康方針的社會和經濟決
17、定因素為基礎。10.衛生系統尚未對神經系統疾病負擔作出充分應對。雖然有約70%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7,但他們的需求很少得到認可,只有28%的低收入國家報告說它們有專門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政策8。目前,專門從事神經系統衛生工作的衛生工作者人數并不足以應對全球范圍內的治療缺口。低收入國家的神經病學人力(定義為成人神經科醫生、神經外科醫生和兒童神經科醫生的總人數)中位數為每十萬人0.1名醫生,相比而言,高收入國家為每十萬人7.1名醫生9。7 Feigin VL、Vos T、Nichols E、Owolabi MO、Carroll WM、Dichgans M等人。神經系統疾病的全
18、球負擔:將證據轉化為政策。柳葉刀神經病學。2020 Mar;19(3):255-265.doi:10.1016/S1474-4422(19)30411-9。8 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國家資源地圖集,第二版。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9 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國家資源地圖集,第二版。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10 世衛組織神經病學與COVID-19科學簡報(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WHO-2019-nCoV-Sci-Brief-Neurology-2021.1,2022年4月6日訪問)。11.正在發生的COVID-19大流行突顯了神經
19、病學與全球公共衛生的相關性及其在更廣泛的全球衛生對話中的重要意義。服務中斷、無法獲得藥物、疫苗接種規劃中斷以及精神衛生問題增加等都加重了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負擔。更直白而言,COVID-19感染的神經系統表現既存在于COVID-19的急性期,也存在于COVID-19后遺癥之中。某些神經系統基礎疾病是COVID-19導致住院和死亡的一個風險因素,對老年人而言尤其如此10。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為在整個大流行期間及之后采取全面應對措施應對神經系統疾病的影響提供了一次前所未有的機會。3范圍11 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清單和全球承諾見https:/www.who
20、.int/news/item/12-01-2022-draft-intersectoral-global-action-plan-on-epilepsy-and-other-neurological-disorders-2022-2031(2022年4月6日訪問)。12 全球具體目標和指標摘要可查閱:https:/www.who.int/news/item/12-01-2022-draft-intersectoral-global-action-plan-on-epilepsy-and-other-neurological-disorders-2022-2031(2022年2月28日訪問)。1
21、2.“神經系統疾病”一詞意指中樞和外周神經系統的各種疾病,包括癲癇、頭痛癥(包括偏頭痛)、神經退行性疾?。òòV呆和帕金森?。?、腦血管疾?。òㄖ酗L)、神經感染/神經免疫疾?。òX膜炎、艾滋病毒、神經囊蟲病、腦瘧疾和多發性硬化癥)、神經肌肉疾?。òㄖ車窠洸∽?、肌肉萎縮癥和重癥肌無力)、神經發育障礙(包括自閉癥譜系障礙和先天性神經系統疾?。?、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以及神經系統癌癥。雖然有些神經系統疾病非常罕見,但它們仍會導致高發病率和高死亡率。13.根據世衛組織的 國際功能、殘疾和健康分類,功能和殘疾被認為是神經系統疾病與環境因素在生命全程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考慮醫療、個人、社會和環境
22、方面的影響時,需采取一種整體方法。14.要想滿足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需求,首先要增進了解和提高認識,并解決污名化和歧視問題,因為它們會影響福祉,并有礙于尋求衛生保健。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沒有采用注重處理具體疾病的結構,而是采用了以人為本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預防、診斷、治療和照護綜合框架。神經系統疾病的預防有賴于在生命全程促進和發展大腦最佳健康狀態。大腦處于良好健康狀態時,每個人在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的同時,還能夠學習、發揮其潛力并優化其認知、心理、神經生理和行為反應。15.公共衛生的其他相關領域或學科與神經系統疾病密切相關并會對其產生影響,如精神衛生、暴力、
23、傷害、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病以及環境衛生等。很多神經系統疾病在世衛組織的其他戰略、行動計劃或世界衛生大會決議中也有涉及。此外,神經系統疾病也與衛生系統和全民健康覆蓋存在戰略聯系,包括從健康促進到預防、治療、康復和姑息治療的全方位基本衛生服務。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符合2030年議程 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它采取了一種生命全程方法,承認孕產婦、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健康、生殖健康和老齡化與大腦健康和神經系統疾病之間存在密切聯系。16.將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與其他全球承諾11相聯系體現了世衛組織對關注人民健康所受影響以及以
24、協調一致的綜合方式開展工作的反應能力。17.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提出了愿景、目標、指導原則和戰略目標以及其行動領域和具體目標。它還就會員國、世衛組織秘書處以及國際和國內伙伴應采取的行動提出了一系列建議。雖然有待實現的具體目標是為全球確立的,但每個會員國都可以在顧及本國國情和挑戰的情況下,以這些具體目標為指導,制定自己的國家具體目標12。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56愿景18.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的愿景是建設一個具有以下特點的世界:在生命全程重視、促進和保護大腦健康;預防、診斷
25、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避免過早死亡和發??;并且 受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人及其照護人員能夠在享有平等權利、機會、尊重和自主權的情況下獲得盡可能高的健康水平。目標19.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的目標是減少神經系統疾病的污名化、影響和負擔,包括相關的死亡率、發病率和殘疾,并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的生活質量。20.為實現上述愿景和目標,應盡可能加強對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預防、治療和照護,同時利用切入點和協同作用,為所有人實現最佳結果。7戰略目標21.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有以下戰略目標:提高政策優先次序并加強
26、治理;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以及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235418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9指導原則22.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依賴于以下六項指導原則。以人為本的初級衛生保健和全民健康覆蓋所有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人都應該參與并能夠公平獲取廣泛的促進性、預防性、診斷、治療、康復、姑息治療和社會照護服務以及基本、有效、安全、負擔得起的優質藥品和其他衛生產品,而不受歧視,也沒有陷入經濟困境的風險。a貫穿生命全程的綜合照護方法神經系統疾病的綜合照護
27、對于實現更好的促進、預防和管理結果至關重要??紤]到神經系統疾病相互之間以及與其他疾病之間存在多重病癥問題,而且這些疾病往往與可預防的常見風險因素相關聯,對神經系統疾病進行綜合照護尤其重要。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照護需要與其他現有服務和規劃保持高度一致,符合 以人為本的綜合衛生服務框架1,并考慮到生命全程各個階段的衛生和社會照護需求。1 見文件A69/39;另見 以人為本的綜合衛生服務框架(https:/www.who.int/teams/integrated-health-services/clinical-services-and-systems/service-organizations-and
28、-integration,2022年4月25日訪問)。bc)循證政策和實踐科學證據和/或最佳實踐有助于為預防和管理神經系統疾病制定具有成本效益、可持續和負擔得起的公共衛生政策和干預措施。這包括現有知識、現實世界、基于實踐的證據、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偏好、基于文化的經驗以及將新證據轉化為政策和實踐,以期找到治愈或改善病情的療法、實現有效預防和實行創新照護模。c10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跨部門行動全面和協調一致地應對神經系統疾病要求所有利益攸關方建立伙伴關系并開展合作。要實現這種合作,必須有政府層面的領導,明確劃分利益攸關方之間的角色和職責,有包括公私伙伴關系在
29、內的創新協調機制,讓衛生、社會服務、教育、環境、金融、就業、司法和住房等所有相關部門參與進來,并與民間社會、學術界、私營部門行為者和代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協會建立伙伴關系。增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的權能并使其參與進來應促進、優先考慮并保護受神經系統疾病影響的人員和家庭的社會、經濟和教育需求及自由。應通過照護規劃和服務提供以及政策和立法制定、規劃實施、宣傳、研究、監測和評價領域的參與和協商機制,增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其照護人員、本地社區及代表他們的組織的權能。性別、公平和人權在全系統范圍內將性別觀點納入采用公共衛生方法應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所有工作的主流,這一點對于創建包容、公平和健康的社會
30、至關重要。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能夠普遍獲得干預措施以及重點關注包括移民、兒童、婦女、老年人、貧困人口和生活在緊急環境中的人在內的最弱勢群體對于實現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權利以及減少污名化和歧視至關重要。實施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時,必須明確解決各國國情所致差異,并減少不平等。def11指導原則戰略目標1:提高政策優先次序并加強治理23.為了改善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照護并提高其生活質量,需要在全民健康覆蓋和人權原則的基礎上,采取廣泛的公共衛生方法。為實現這一目標,加強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理時,需確保建立戰略政策框架,并通過有效的監督、監管和問責機制予以
31、支持。24.需要在社會各階層,包括政府代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和其他利益攸關方之間解決缺乏知識和認識的問題,以改變阻礙實現積極腦健康結果的主要結構和態度障礙,減少污名化和歧視,促進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人權,并改善其照護服務和生活質量。25.有效的宣傳可以影響政治承諾并調動資源,以支持將神經系統疾病列為政策重點,包括與實現更廣泛國際承諾(如 2030年議程、可持續發展目標和 殘疾人權利公約 所述各項承諾)的工作建立相互聯系。26.將神經系統疾病納入衛生部門內外的相關循證國家政策、立法和指南的主流,包括納入教育、社會保障和就業工作,對于滿足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多方面需求非常重要。27.衛生籌資是衛生系統
32、的核心職能,可以推動在實現全民健康覆蓋方面取得進展。它涉及制定和實施政策,以確保有效的衛生系統治理和服務安排,包括通過增加收入、匯集資金和購買服務(如向衛生服務提供者分配資源)等方式,以期支持獲取及時、負擔得起、具有適應力且優質的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服務、支持和治療。12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全球具體目標1.1:到2031年,75%的國家已調整或更新現有國家政策、戰略、計劃或框架,以納入神經系統疾病。全球具體目標1.2:到2031年,100%的國家有至少一項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提高認識活動或宣傳規劃在正常運行。戰略目標1的全球具體目標1.1 宣傳28.宣傳是提高
33、公眾對大腦健康和神經系統疾病的認識并使其更好地了解相關知識的第一步,是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照護、減少污名化和歧視、防止侵犯行為以及促進人權所必需的。宣傳還包括提高公眾和政治層面對神經系統疾病負擔和影響的認識以及傳播循證干預措施,包括促進大腦健康及預防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29.包括提高公眾認識運動在內的有效宣傳需采取有針對性的方法,以反映各個國家的文化和社會背景。此外,還需讓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參與所有宣傳工作的核心部分,以實現預期的健康和社會成果。提高公眾認識運動應包括關于促進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信息,并應是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而設計。30.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讓所有相關利益攸關方,如宣傳專家、衛
34、生專業人員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參與進來,共同制定提高認識規劃,以便在生命全程增進對神經系統疾病的了解,促進大腦健康,并預防和管理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確定求醫行為面臨的障礙。(b)建立國家和區域合作、知識轉化和交流機制,以進一步認識神經系統疾病所致疾病負擔,以及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適當的、基于證據的促進性、預防、管理和照護服務的情況及相關服務的獲取情況。(c)領導和協調跨部門宣傳戰略,以便在生命全程減少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包括弱勢群體)的污名化和歧視,并促進其人權。將這些戰略納入更廣泛的健康促進戰略,如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靈活的教育和工作環境。13戰略目標1:提高政策優先次序并加強治
35、理31.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通過有意義的結構性機制,讓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參與世衛組織自身進程中就涉及他們的問題進行的決策并將其納入決策之中。(b)為減少污名化提供技術支持和宣傳工具,以幫助國家、區域和全球各級決策者認識到有必要將神經系統疾病列為工作重點并將其納入各項政策和計劃。(c)通過提供召集平臺,生成和利用循證信息和最佳實踐以及將生活體驗納入決策過程,向會員國提供支持和指導,以使所有年齡組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都切實參與進來。32.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與其他利益攸關方合作,倡導提高神經系統疾病在可持續發展目標和其他全球承諾中的可見度,并倡導通過提高對神經系統疾
36、病的社會經濟影響以及在生命全程和衛生保健系統內采取綜合對策的必要性的認識,將神經系統疾病列為政策議程的重點。(b)支持開展宣傳工作,以保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人權,糾正弱勢群體在獲取神經系統服務方面面臨的不平等,并減少污名化和歧視。確保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平等地納入更廣泛的社區活動,以促進文化、社會和公民參與,并增強其自主性。(c)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的協會和組織、衛生和社會工作者、政府部門及其他相關行為者在國際、區域和國家層面開展對話提供一個平臺,同時,讓年輕人和老年人參與進來,并確保性別均衡的代表性。讓交通、教育、司法、金融和就業等不同部門參與宣傳工作,以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獨立性
37、和自主性。1.2 政策、計劃和立法33.在科學證據的基礎上根據國際人權標準制定全面的跨部門政策、計劃和立法可以加強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理,并確保根據每個國家的具體情況處理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復雜需求。34.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產生證據的技術專家、制定、調整和實施政策、計劃、指南和立法的政策制定者和規劃管理人員以及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照護和服務的衛生專業人員之間的合作對于促進制定和執行跨部門循證政策和計劃至關重要。35.鑒于神經系統疾病與其他公共衛生領域之間的相互聯系,有很多機會將神經系統疾病納入這些學科的政策和計劃,例如在非傳染性疾病和傳染病、精神衛生、孕產婦、兒童和青少年健康、老齡化和殘疾等領域
38、。36.影響神經系統疾病患者(例如癲癇患者)生活的立法往往已經過時,無法保護和促進其人權。必須更新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有關的所有法律,例如與教育、就業和婦女權利有關的法律,并確保其更具包容性。1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37.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根據與神經系統疾病有關的特定環境證據,制定或審查、更新、加強和實施國家和/或國家以下級別政策、計劃和立法,既可將其作為單獨文書,也可將其納入計劃針對非傳染性疾病、精神衛生、殘疾和面向所有年齡段的其他相關照護領域開展的其他跨部門行動。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協商,制定并實施國家政策和立法,以促
39、進和保護其權利并防止污名化和歧視。(b)建立資源分配監測和問責機制,包括在衛生部(或同等機構)內設立負責神經系統疾病的歸口單位、小組或職能部門。(c)審查殘疾和其他相關政策和法律,使其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更具包容性,具體辦法包括審查獲得殘疾福利的標準;提供資金支持殘疾人就業;建立配額制度促進積極招聘;利用管理公共和私營部門的就業條例和勞動法,使工作環境更加無障礙;加強旨在通過公正申訴程序處理與針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侵犯人權和歧視行為有關的申訴和投訴的機制。38.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向會員國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技術支持、工具和指導,以便:(a)分享知識和循證最佳實踐,為制定、加強、實施和評價符合國際人
40、權標準的國家和(或)國家以下級別政策、計劃和立法提供信息,以期采取跨部門綜合措施應對神經系統疾病問題;(b)加強解決申訴和投訴的問責機制和戰略,以應對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有關的侵犯人權行為和歧視,例如在就業、受教育機會、駕駛、生育和婦女權利等領域;(c)通過立法,以確保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能夠普遍獲得財政、社會和殘疾福利;(d)協助制定各種機制,積極鼓勵并支持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積極參與政策制定、規劃和融資服務的各個方面;以及(e)在世衛組織各區域和國家辦事處的幫助下,在各個級別為會員國實施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提供持續監測、指導和技術支持。15戰略
41、目標1:提高政策優先次序并加強治理(a)積極動員各部門利益攸關方參與進來,為制定和實施循證政策、計劃和立法提供信息,同時明確關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的人權問題,并防止污名化和歧視。(b)支持創建和加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人和照護人員的協會和組織,并促進它們作為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政策的執行伙伴,與其他組織開展合作。(c)促進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的協會及其組織、衛生和社會工作者與政府之間的知識交流和對話,以確保將 殘疾人權利公約 的各項原則如賦權、參與和包容等納入立法,進而促進神經系統疾病所致殘疾患者的健康。39.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1.3 籌資40.神經系統疾病導致
42、政府、社區、家庭和個人的成本增加,經濟生產力下降,這其中,有許多問題都可以通過預防、早期發現和及時治療得到補救。衛生和社會照護費用以及收入減少或沒有收入等問題導致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人面臨巨大經濟困難;加之所有國家都缺乏全民健康保險,而且用于應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投資和資源有限,情況變得更為復雜。41.需要有獲得適當資金支持的政策和規劃來確保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能夠獲得預防、診斷、治療和照護服務,并減少衛生和社會照護自付費用對經濟狀況的影響。這項投資將由神經系統殘疾相關費用的減少額來抵消,并最終減少政府的長期費用。42.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支持在于生命全程采取綜合應對措施的基礎上,
43、通過專門的國內預算撥款、高效合理的資源利用、自愿創新融資機制及包括多邊、雙邊、資金統籌和公私伙伴關系在內的其他手段,為旨在預防和管理神經系統疾病的政策、計劃和規劃提供可持續的資金。(b)編制和/或利用關于神經系統疾病流行病學和經濟負擔的最新數據,以及關于投資的經濟證據基礎和推廣干預措施的預計成本,以便就預算問題做出與國家負擔規模相稱的知情決定并優化分配稀缺資源。(c)建立包括國家健康保險計劃和社會保障福利在內的財政和社會保障機制,以解決與獲取衛生保健相關的直接和間接費用(如交通費用),并幫助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獲得負擔得起的照護服務。16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
44、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43.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促進國際、區域和國家層面的合作和知識交流,以加強對投資神經系統疾病的社會經濟影響的了解。(b)向會員國提供技術支持、工具和指導,加強其參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跨部門資源規劃、預算編制和支出監測的國家能力。(c)根據支持政府選擇的其他現有投資論證方法,為拉動國家投資以應對神經系統疾病并促進、照護和保護大腦健康的結構化方法提供指導。44.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支持會員國調動可持續財政資源并確定資源分配方面的功能缺失,以支持國家和/或國家以下級別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政策、規劃和服務的實施、監測和評價。(b)支持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參加與國際
45、籌資機制相關的決策過程。(c)支持發展國際援助基金等創新籌資模式,以補貼和資助診療費用,并抵消轉診相關費用,如用于旅行、專家服務和干預措施的費用。(d)支持衛生保健系統中的問責制和資源使用效率,以優化配置稀缺資源,并在盡量減少資源浪費的情況下,提高質量和效率。17戰略目標1:提高政策優先次序并加強治理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45.神經系統疾病是導致死亡、發病和殘疾的重要原因,需要跨部門協同努力,通過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或風險人群提供公平獲得有效衛生保健及基于社區的社會、教育和職業干預措施和服務的機會,滿足其需求。46.將神經系統疾病照護納入初級、二級和三級衛生保健以
46、及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衛生保健工作人員、照護人員和家人提供基本藥物、診斷工具、培訓和支持等行動符合全民健康覆蓋、2030年議程 及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各項原則。47.為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福祉和生活質量,避免并發癥,減少住院和昂貴的干預措施并防止過早死亡和殘疾,需要建立一個強大的衛生系統,采用以人為本且協調一致的照護方法,并致力于確保長期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2.1 照護途徑48.發展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跨學科照護需要采用基于循證規程和實踐的指南,按照護階段進行安排并采用生命全程方法。49.服務和照護途徑,包括獲得優質緊急照護的機會,需要能夠對生活在城市和農村地區的神經系統疾病
47、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的需求作出迅速反應,并應包容弱勢群體,其中包括社會經濟處境不利的個人、兒童、老年人、受家庭暴力和性別暴力影響的人、囚犯、難民、流離失所人口以及移民、土著人口和取決于各國具體情況的其他群體。50.照護途徑應面向從孕期到幼兒期再到老年人照護的生命全程的每個階段。這包括在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適應向成年過渡的各項挑戰期間,繼續為其提供照護服務。18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全球具體目標2.1到2031年,75%的國家已將神經系統疾病納入全民健康覆蓋福利計劃中。全球具體目標2.2到2031年,80%的國家將在初級保健中提供管理神經系統疾病
48、所需的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戰略目標2的全球具體目標51.神經系統疾病會影響人體機能,往往會降低他們的行動能力、溝通能力、認知功能和自我照護能力,這就要求進行康復訓練。然而,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康復需求遠未得到滿足,只有16%的國家報告稱其擁有專門的神經康復服務,只有17%的國家報告稱其擁有能提供神經康復服務的普通康復機構1。52.由于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需求復雜、依賴性強、發病率高,一系列協調一致的衛生和社會照護至關重要,其中包括旨在緩解疼痛的干預措施如姑息治療;社會心理、精神和高級照1 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國家資源地圖集,第二版。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護計劃支持;以及旨在提高其生活質量
49、的干預措施。53.在可能的情況下,照護途徑應包括治療腫瘤、癲癇和急性缺血性中風等神經系統疾病時所需的神經外科手術設施。54.可利用數字衛生解決方案優化照護工作的連續性,因為這些方案可以促進服務提供者、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之間的進一步信息共享,并允許通過遠程醫療進行遠程咨詢。19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55.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在全民健康覆蓋范圍內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發展貫穿生命全程的、協調一致的循證衛生和社會服務途徑,以使其能夠在有需要時獲得優質照護。這包括在衛生和社會照護系統的多個層面進行整合,使用跨學科照護團隊、服務目錄和醫療健康記錄以及轉診機制。
50、特別是:增加公平獲得急性(緊急)和慢性神經系統疾病優質照護服務的機會;加強初級、二級和三級衛生保健中的照護服務,包括醫療和外科設施;在其他照護服務提供者如傳統治療師的參與下,發展社區神經系統疾病服務,并促進自我照護;以及 通過轉診和隨訪等方式,促進服務提供者與衛生系統各級之間的照護服務的連續性,同時確保初級保健服務得到醫院專家服務和社區衛生服務的支持,并有有效的轉診和逆向轉診機制。(b)制定戰略,通過以下方式合理利用資源,并加強公共、私人和非政府行為者之間的有效合作:在衛生和社會部門實施針對具體情況、貫穿從診斷到生命終結各個階段的創新和一體化照護模式;在衛生和社會照護領域推廣、實施和擴展數字衛
51、生解決方案和技術;以及 建立跨學科衛生和社會照護團隊和網絡,開展衛生和社會照護專業人員的能力建設。(c)審查現有相關服務,例如關于精神衛生、孕產婦、新生兒、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免疫接種和其他相關傳染病和非傳染性疾病規劃的服務,以確定整合神經系統疾病和非神經系統共病預防、早期診斷和管理工作的機會。(d)通過加強從專業化住院環境到社區康復服務的各級衛生系統,促進公平獲取針對神經系統疾病所致殘疾的康復服務。(e)發展新的和/或加強現有的服務、指導和規程,以支持實施早期姑息治療協調和轉診機制,同時確保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可公平獲得姑息治療服務。(f)積極確定和向神經系統疾病高風險人群或難以獲得服務的人群(如
52、社會經濟處境不利的個人、老年人和取決于各國國情的其他人20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a)積極動員各部門的所有相關利益攸關方,包括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參與進來,為發展和實施貫穿全程(包括預防、診斷、治療、康復和姑息治療)的跨部門和跨學科照護協調及神經系統疾病綜合照護途徑提供信息。(b)與相關多邊和區域機構、代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組織及其他民間社會組織合作,促進知識交流和對話,以審查和更新發生人道主義緊急情況后加強衛生服務的工作。(c)收集證據并開發工具,以支持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綜合照護的規劃。(d)與相關利益攸關方合作,通過iSupport2
53、等方便用戶使用并獲得技術支持的循證信息和培訓工具和/或建立國家無障礙信息幫助熱線和網站,促進采取行動,以支持和鼓勵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人和照護人員獲得神經系統疾病照護和服務。2 用于癡呆癥的iSupport。癡呆癥患者護理人員培訓和支持手冊。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群)提供適當的照護和支持,并在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青少年進入成年期的過程中,增進兒科和成人服務提供者所提供綜合照護服務之間的連續性。(g)與人道主義行為者合作,將支助需求納入突發事件防范計劃,以使原本患有或因突發事件(如創傷)罹患神經系統疾病者能夠獲得安全的支持性服務。(h)增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的權能,以參與服
54、務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并通過提供可訪問的循證信息,包括關于從檢測和診斷到治療(包括自我照護)的各種途徑及照護服務獲取情況的信息,使他們能夠就可滿足其需求的照護服務做出知情選擇和決定。55.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56.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向會員國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以確定可能進行干預的重點領域,并將針對神經系統疾病、其風險因素和共病的具有成本效益的干預措施納入衛生系統和全民健康覆蓋福利計劃。(c)為會員國記錄和分享貫穿生命全程的循證照護標準的最佳實踐提供技術支持,包括服務提供和跨學科照護協調,并強調針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預防、診斷、治療(包括共病管理)、康復和姑息治療。(d)提供技術援助和政策指
55、導,以支持突發事件防范,并使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能夠獲得安全的支持性服務。57.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21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2.2 藥品、診斷工具和其他衛生產品58.藥品、診斷工具以及輔助技術、生物產品及細胞和基因治療等其他衛生產品對于預防、早期診斷和治療以降低死亡率和發病率以及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至關重要。59.基本藥物在預防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對于很多人來說,治療多發性硬化癥的藥物可以減緩疾病進展并提高生活質量,但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這些藥物的可得性和可負擔性都非常有限。60.借助醫療設備,包括成像和體外診斷
56、工具(如神經成像、腰椎穿刺和顯微鏡檢查),可以通過早期發現和減緩疾病進展來降低發病率。即使有有效的診斷工具,但如果可用的實驗室基礎設施、設備和訓練有素的人員有限,可能也會負擔不起或無法使用這些工具。61.輔助技術使人們能夠過上健康、有生產能力、獨立和有尊嚴的生活,并減少對正規衛生和支助服務、長期照護和照護人員工作的需求。由于成本高、缺乏認識、可得性、訓練有素的人員、政策和資金等因素,需要輔助器具的人很少能有機會獲得此類產品。為增加最有需要的人獲得輔助器具的機會,應在全民健康覆蓋范圍內,在各級衛生服務機構,特別是初級保健機構提供這些產品。62.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的新藥和分子的快速生產為其他神經系統
57、疾病或病癥作出了示范。應確定目前在獲得治療和購買能力方面面臨的阻礙,以鋪平道路并消除障礙,使未來和即將推出的神經系統疾病藥物可以獲得并負擔得起。63.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在世衛組織 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世衛組織 心血管病和糖尿病管理重點醫療器械清單、世衛組織 癌癥管理重點醫療器械清單 和世衛組織 重點輔助器具清單 的指導下,促進在國家基本藥物清單中納入、更新和提供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基本、有效、安全、負擔得起的優質藥品和衛生產品,同時納入獲得受管制藥物的機會并最大限度地降低濫用風險。確定各類人群(包括在緊急情況下)在獲取上述物品方面面臨的主要障礙以及系統地消除這些障礙的策略。(b)酌情通過質
58、量保證、優惠注冊程序、仿制藥和生物仿制藥替代品、使用國際非專利名稱以及財政獎勵等措施,促進適當、透明和可持續地使用基本藥物,以預防和管理神經系統疾病。優化對衛生專業人員、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的培訓,包括通過采用循證策略解決共病的治療、不良事件和藥物相互作用(如多重用藥導致的藥物相互作用)等問題。(c)在世衛組織 基本體外診斷工具標準清單 的指導下,助力提供、獲取和使用適當的相關診斷工具,例如顯微鏡檢查、電生理學、基因檢測和神經成像技術(如計算機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改善基礎設施,培訓技術人員和衛生保健工作者使用這些技術。22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59、(d)建立透明的監管框架、資源和能力,以確保衛生產品和診斷工具如生物治療、基因檢測、移植前基因檢測及助聽器、輪椅和假肢等輔助器具符合質量、安全和倫理標準。(e)提高人道主義緊急情況期間用于管理神經系統疾病的救命藥物和衛生產品的可得性。63.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64.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加快行動并向會員國提供技術支持,以增加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公平獲取藥品、診斷工具和其他衛生產品的機會,包括通過在全球一級制定規范和標準、針對特定背景的循證監管指導、基于標準的良好采購和制造規范以及技術、立法和監管培訓。(b)更新世衛組織 基本藥物標準清單、世衛組織 基本體外診斷工具標準清單、世衛組織 重點醫療器械
60、清單、世衛組織 重點輔助器具清單 和其他相關文件,以確保它們適用于神經系統疾病,并確保為及時實施有效治療和使用診斷工具提供途徑。65.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鼓勵所有相關利益攸關方參與各種活動,促進為增進獲取負擔得起、安全、有效且優質的藥品、診斷工具和神經成像等其他衛生產品的機會而做出的努力。(b)支持全球、區域、政府間、國家和/或國家以下級別加強監管和采購程序(包括通過集中采購、創新衛生籌資機制和人力資源能力建設),以促進獲取和適當使用藥品、診斷工具和其他衛生產品。(c)鼓勵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參與藥品、診斷工具和其他衛生產品的研究、開發和實施過程。2.3 衛生工作者的能力
61、建設、培訓和支助66.實現更好的健康結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以下幾個方面的結合:充足的神經病學人力(如成人神經科醫生、兒童神經科醫生、神經外科醫生);其他衛生保健提供者,包括但不限于心理醫生、精神科醫生、放射科醫生、物理治療師、職業治療師和語言治療師;以及在初級衛生保健一級提供服務并接受過識別和管理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的培訓的合格衛生工作者。67.需要對酌情包括社會照護工作者、接受過神經系統疾病培訓的康復專家、(電生理學、成像、實驗室)技術人員、藥劑師、生物醫學工程師、社區衛生工作者、家人、照護人員和傳統治療師在內的跨學科人力進行培訓和教育,以支持向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以人為本的護理,降低其死亡率和
62、發病率,并提高其生活質量。23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68.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尋找并運用適合具體環境的證據,以:根據人口特征的變化、人口老齡化加劇情況及癡呆癥、中風和帕金森病等疾病的流行情況,制定資源充足的規劃和政策,以滿足今后對衛生人力的預計需求;并 向受過神經系統疾病培訓的衛生工作者和社會照護工作者提供充分的補償和獎勵,以使其前往缺醫少藥的地區工作,并促使他們留在這些地區。(b)加強衛生和社會照護人力的能力,以快速識別和應對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常見的共病和可治療疾病,如傳染病、缺氧缺血性圍產期腦損傷、甲狀腺功能減退、白內障和非傳染性疾病。這些舉措應側重于
63、酌情根據各自的角色,提高現有人力的能力,如專家和包括相關輔助衛生專業人員在內的普通人員,并應包括:為普通和專業衛生和社會照護工作者實施各種模式的培訓規劃(如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電子學習課程),以提供文化上適當且以人權為導向的循證神經系統疾病照護服務,包括通過解決所有人在生命全程中遇到的污名化和歧視問題;通過加強研究生培訓和與各醫學協會合作,提高對從事大腦健康相關工作的吸引力的認識,發展神經病學人力的職業軌跡;擴大現有教育課程,并針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照護工作,提供繼續教育;擴展神經病學人力的作用,以包含監督和支持一般衛生工作者提供神經病學干預措施;發揮社區衛生工作者的潛力,并通過有效的培訓、支助
64、和監督,加強與傳統治療師等其他非正規照護服務提供者的合作;以及 確保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酌情參與培訓工作的規劃、開展和實施。(c)支持衛生和社會照護工作者利用遠程醫療和互聯網/移動電話技術等信息和通信技術實施和擴展服務,以便將神經系統疾病照護服務擴展到偏遠和資源匱乏地區并支持居家服務。2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69.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在監測和收集最佳可用數據的基礎上,采用衛生人力市場方法,利用適當工具,為會員國提供支持,以便將神經系統疾病照護需求納入衛生工作者的日常規劃。制定計劃時需考慮的因素應包括確定服務缺口、神經系統疾病照護工作培訓要求、該領域內衛生
65、和社會工作者的核心能力以及高級神經系統疾病照護培訓。(b)通過促進、加強和編制指導文件和工具,以及應用神經系統疾病診斷、治療和照護工作所需的基于能力的培訓模式,支持會員國建設包括非正規照護服務提供者在內的衛生和社會照護人力的能力。70.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促進交流關于最佳實踐的信息,傳播衛生工作者培養和培訓方面的研究結果,以支持國家在神經系統疾病預防、管理和患者照護方面的工作。(b)支持實施針對普通和專業衛生保健工作者的能力建設規劃(包括培訓和教育),以識別神經系統疾病和提供循證干預措施,進而促進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治療和照護。(c)支持國家主管部門發展適當的衛生保健基礎設施,建
66、設培訓衛生人員的機構能力,以加強衛生系統和擴大優質服務。2.4 對照護人員的支助71.神經系統疾病對個人、家庭和社區都有著深遠影響。由于屬于慢性病,神經系統疾病患者通常需要持續的照護服務,而這種服務大多由非正規照護人員提供。72.照護人員可以按照他們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關系及其對照護的投入情況來定義。很多照護人員是親屬,但親密的朋友或志愿者也可能會承擔照顧責任。照護人員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提供“實際”照護和支助服務,并在安排終身照護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73.照護人員面臨的挑戰包括壓力、角色緊張、經濟負擔、社會隔離以及失去照護對象時的痛苦。角色和挑戰可能會因照護人員的年齡不同而存在差別,在照護兒童
67、、青少年或老年人時,也會有所不同。74.照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可能會影響到照護人員自身的健康、福祉和社會關系。公共衛生領域應對癡呆癥全球行動計劃 確定了支助照護人員需采取的關鍵行動,這些行動對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也具有重要意義。25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a)通過采取與 殘疾人權利公約 相一致的跨部門方法,支持會員國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照護人員開發和評估循證信息、數據、培訓規劃和暫托服務。(b)利用世衛組織的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iSupport、mDementia3、發育障礙或發育遲緩兒童照護人員技能培訓規劃及其他教育、技能培訓和社會支持資源,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照護
68、人員獲得負擔得起的循證資源提供便利,以增進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知識和技能,減少情緒壓力,并改善應對能力、自我效能和健康狀況。3 保持健康,保持移動。關于如何實施mDementia的手冊。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75.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建立機制,讓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參與照護計劃編制、決策和法律審查,并消除他們參與這些活動的障礙,同時關注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人的愿望和偏好。(b)提供關于社區可用資源的無障礙循證信息,如培訓規劃、暫托照護、心理健康服務以及根據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照護人員的需求定制的其他資源。(c)在社區神經系統疾病照護框架內,與相關利益攸關方合作,為衛生和
69、社會照護人員提供關于識別和減輕照護人員壓力的培訓規劃。(d)發展或加強旨在保護照護人員的機制,例如通過實施社會和財政福利(如養老金、休假或彈性工作制)以及旨在減少污名化和歧視并為照護人員除照料者以外的其他角色提供支持的政策和立法。76.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77.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提高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照護工作所產生影響的認識,包括有必要保護照護人員免受歧視、支持他們在整個疾病進展期持續提供照護服務的能力以及促進其自我宣傳。(b)從世衛組織的iSupport和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等現有資源開始,協助實施針對照護人員和家庭的文化敏感、針對具體情況且以人為本的培訓規劃,以便在神經系統疾
70、病的整個進展期促進福祉并增強相關知識和照護技能。26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27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78.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涉及減少可變風險因素和加強保護性因素,包括在大腦發育的關鍵時期。79.促進生命全程的最佳大腦發育要從孕前、孕期、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它與健康老齡化相關,并鼓勵健康行為、充足的營養、傳染病防治、預防頭部和脊柱創傷以及減少接觸暴力和環境污染物。80.全民健康覆蓋是促進大腦健康和福祉的一個關鍵組成部分。一個重要因素包括通過采取協調一致的跨部門應對措施,以對性別敏感1
71、“同一健康”。常見問題解答。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https:/www.who.int/news-room/q-a-detail/one-health,2021年12月1日訪問)。2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涵h境風險所致疾病負擔全球評估。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的方式,處理社會和經濟決定因素。應與包括土著人民在內的當地居民合作,探索尊重當地習俗和價值觀且文化上適當的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方法。81.采用“同一健康”1辦法應對神經系統疾病,設計和實施規劃、政策、立法和研究,并在公共衛生、動植物健康和
72、環境等多個部門之間進行溝通,將有助于通過預防神經系統疾病實現更好的健康結果。3.1 在生命全程促進健康行為82.在生命全程促進和強調大腦健康包括關注健康行為。癡呆癥和中風等幾種神經系統疾病與高血壓、糖尿病、肥胖癥和其他相關疾病等非傳染性疾病以及缺乏身體活動、飲食不均衡、煙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等行為風險因素之間存在很強的相互關系。83.了解導致神經系統疾病負擔的風險因素可為預防措施提供參考,并促使制定更好的疾病修飾策略。84.吸煙是與中風、癡呆癥和多發性硬化癥等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行為風險因素。據估計,2010年,二手煙草煙霧導致了4%的全球中風負擔2。28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
73、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全球具體目標3.1到2031年,80%的國家將至少有一項關于在生命全程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跨部門規劃在正常運行。全球具體目標3.2已實現下列文件中確定的與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全球具體目標: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以及 每個新生兒:終結可預防死亡的行動計劃。戰略目標3的全球具體目標85.有害使用酒精,如大量飲酒,會直接影響神經系統,導致小腦變性、神經病變、肌病、震顫性譫妄和硫胺素缺乏等神經系統疾病,進而導致韋尼克腦病或科爾薩科夫綜合征。它還會導致道路交通事故、暴力、跌倒以及相關的腦損傷和脊髓損傷。86.良好的睡眠衛生是實現兒
74、童和成人的整體健康和福祉所必需的。睡眠不規律可能是某些神經系統疾病的風險因素,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往往會因為其基礎疾病而出現睡眠障礙3。3 全球睡眠與健康項目。項目概述。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87.改變行為風險因素可以加強作出更健康選擇和遵循健康行為模式的能力,從而促進良好的大腦健康并減輕神經系統疾病負擔。例如,對帕金森病等慢性神經系統疾病患者而言,鍛煉和定期身體活動可帶來社會、精神和大腦健康方面的益處,提高生活質量,改善身體功能并減輕照顧人員的負擔。29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88.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根據 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減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戰略、世
75、衛組織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指南及世衛組織關于降低認知衰退和癡呆癥風險的指南,通過推進健康行為戰略,如促進戒煙和停止過度飲酒、接種疫苗及增加身體活動,支持那些已被證明可降低生命全程的神經系統疾病風險的行動。應與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其照護人員和其他相關利益攸關方合作開展這些行動。(b)依照世衛組織 孕產婦和嬰幼兒營養全面實施計劃、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 和 2030年議程 所述,制定、實施并監測資源充足的全民戰略,促進健康營養和飲食。(c)鼓勵城市規劃提供更多接觸體育、教育、交通和休閑/娛樂中的身體活動的機會,以促進活動并提供久坐不動的生活方式的替代方案。89.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
76、)提供技術支持,加強全球、區域和國家能力和實力,以便:提高對神經系統疾病與其他非傳染性疾病間關聯的認識;并 通過為具有成本效益且協調一致的衛生保健干預措施制定循證指南和將世衛組織相關指南納入國家衛生規劃進程和發展議程,實施減少和控制神經系統疾病可變風險因素的戰略。(a)通過推廣健康工作場所、健康促進學校和其他教育機構,促進健康城市倡議、對健康敏感的城市開發以及社會和環境保護,加強、分享并傳播證據,以支持旨在減少神經系統疾病潛在可變風險因素的政策干預措施。90.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在國家、區域和國際層面推廣包容各年齡段、對性別問題有敏感認識且以公平為基礎的人口大腦健康戰略并將其納入
77、主流,以支持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實施健康行為。(b)根據世衛組織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減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戰略、飲食、身體活動與健康全球戰略 及其他相關戰略,促進有關循證最佳實踐的知識交流,以支持被證明可降低生命全程的神經系統疾病風險的行動。30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3.2 傳染病控制4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和國際家畜研究所。預防下一次大流行:人畜共患疾病和如何打破傳播鏈??夏醽唭攘_畢;2017年。5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涵h境風險所致疾病負擔全球評估。2016
78、年;世界衛生組織。91.腦膜炎、腦炎、神經囊蟲病、瘧疾、艾滋病毒、弓形蟲病、脊灰、腸道病毒、梅毒和狂犬病等傳染病為神經系統帶來的后果提高了全球發病率和死亡率,特別是最脆弱、最邊緣化人群的發病率和死亡率,并可能導致需要包括康復在內的專門后續照護的終身后遺癥(如視力和聽力喪失、發育遲緩、認知或運動障礙)。然而,這些神經系統后果中,很多都是可以通過免疫規劃和傳染病控制來預防的。92.嗜神經人畜共患傳染病的出現可能有幾種原因,包括不可持續的農業集約化以及對野生動植物的利用和開發有所增加4。93.盡管全球傳染病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進展,但寨卡和SARS-CoV-2等流行病感染強調了一點,即作為神經系統疾病
79、的一項預防性措施,傳染病防治工作至關重要。例如,COVID-19大流行預計會影響到生命全程的大腦健康,會在疾病的急性期和急性期后階段有廣泛的相關神經系統表現。94.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根據世衛組織的指導文件,如世衛組織 2021-2030年被忽視的熱帶病路線圖、世衛組織 豬肉絳蟲所致神經囊蟲病管理指南和 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實施傳染病管理、消滅/根除/防治和免疫接種規劃。按照世衛組織關于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病的指導文件5所述,在衛生和農業部門內部納入防治其他常見和可治療的神經感染疾?。ㄈ缒X炎)的方法及其各自的治療方案。(b)支持并促進為神經系統感染提供快速和負擔得起的診斷工具
80、(如腰椎穿刺、顯微鏡檢查、神經成像)。(c)與所有相關部門和利益攸關方合作,降低可導致神經系統疾病的新發傳染病的風險。需要在衛生部門內外進行密切協調并開展部門間行動,包括病媒控制、水和環境衛生、動物和環境衛生及教育等部門,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協同作用。(d)根據“同一健康”方法制定國家行動計劃,以實施神經系統疾病干預措施,具體辦法即制定一項協調一致的計劃,概述利益攸關方對人、動物、食品和生態系統相關行動的責任,并對動物進行治療,以防止神經感染病原體的傳播,例如為預防狂犬病而對狗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e)促進疫苗接種運動,并分享相關知識,介紹疫苗接種作為一種減少神經功能障礙的方法的有用性。31戰略目
81、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3.3 預防頭部/脊柱創傷和相關殘疾6 1990-2016年全球、區域和國家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負擔:2016年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的系統分析。柳葉刀神經病學。2019;18(1):5687.doi:10.1016/S1474-4422(18)30415-0。7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涵h境風險所致疾病負擔全球評估。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97.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需要復雜而昂貴的醫療照護。2016年,全球新增創傷性腦損傷2700萬例,新增脊髓損傷近100萬例6。道路交通傷害和跌倒所
82、致創傷性腦損傷新發病例占比最大,而其他原因,如虐待兒童、親密伴侶暴力和運動損傷等,也是可以預防的。98.每年有3700萬次跌倒嚴重到需要就醫,其中大多影響的是60歲及以上的成年人,特別是那些癡呆癥、帕金森病或多發性硬化癥等損害行走能力的共病患者7。99.道路交通傷害的主要風險因素包括超速駕駛、飲酒或吸毒、不戴頭盔、不系安全帶、不使用兒童安全座椅、行人可見度不足、駕駛員分心或疲勞以及交通法規執行不力。100.很多運動相關損傷也會導致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重復性輕度顱腦損傷可導致慢性創傷性腦病,并增加患癡呆癥的風險。需要利用提高認識活動、法律和政策對體育專業人員、家長和運動員進行教育,并實施佩戴
83、頭盔或防護裝置的政策,以防止部分腦損傷和脊髓損傷的發生。101.盡管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腦損傷和脊髓損傷病例很多,但神經外科和神經康復領域的服務、能力及訓練有素的專家仍不到位,而這些對于防止長期殘疾及為腦損傷和脊髓損傷幸存者提供后續照護至關重要。95.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向會員國提供技術支持、工具和指導,以加強全球、區域和國家對傳染病防治工作的認識并降低人畜共患傳染病風險、抗微生物藥物耐藥性和殺蟲劑耐藥性,包括通過制定動物或牲畜交易和養殖政策。(b)強調COVID-19大流行給神經系統帶來的后果,并就其管理工作提供指導,以加強各國的應對措施,并改善各級衛生系統的服務提供。96.建議國際和
84、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根據 2030年議程 和可持續發展目標,采用“同一健康”辦法,促進多方利益攸關方在衛生部門內外開展合作。32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a)落實 預防道路交通傷害世界報告 中包含的以及全球道路安全委員會提出的各項建議8。其中涵蓋了道路安全管理、加強道路和機動性安全、加強車輛安全、加強道路使用者安全、提高對失事后緊急情況的反應能力以及為受害者提供更長期的康復服務。(b)加強信息系統,收集關于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的數據,以便更好地了解該問題的規模及其影響。(c)促進加強接觸性運動的安全,制定相關政策并對運動員、家長和教練進行強制性教育,使
85、其了解與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相關的風險及各種神經系統并發癥如癲癇。(d)依照 老齡化與健康問題全球戰略和行動計劃 所述,制定和實施各種政策、標準和有效干預措施,以消除老年人所面對的不安全的家庭和社區環境,其中包括照明不良、地板濕滑、地毯松動以及床沒有欄桿等。103.w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收集并傳播證據和最佳實踐,以預防或減少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包括通過實施 道路安全行動十年全球計劃 來預防道路交通事故和跌倒。(b)為受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的長期認知或身體后果影響者的早期康復和支助工作提供指導、循證實踐和技術支持,以最大限度地減少對身體和心理的影響,并防止歧視和污名化。104.建議國
86、際和國內 伙伴采取的行動(a)促進多方利益攸關方開展合作,為造福所有道路使用者,特別是最弱勢群體(例如行人及自行車和摩托車騎行者)的目的,提高對道路網絡固有安全性和防護質量的認識,進而預防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b)鼓勵知識共享,促進在全球、區域、政府間和國家層面加強關于安全駕駛和運動傷害的政策,并推動根據世衛組織的 頭盔:供決策人員和從業人員使用的道路安全手冊,促進各國為提高頭盔使用率作出努力。8 確保道路安全:可持續發展的新重點。全球道路安全委員會;2006年。102.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33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3.4 降低環境風險9 見 全球疾病負擔比較??梢暬行?。衛生計量
87、和評估研究所;2021年(https:/vizhub.healthdata.org/gbd-compare/,2021年12月1日訪問)。10 全球消除含鉛涂料:各國應采取行動的原因和方式:政策簡報。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11 化學品安全。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chemical-safety#tab=tab_1,2021年12月1日訪問)。12 Ascherio A、Schwarzschild MA。帕金森病的流行病學:風險因素和預防。柳葉刀神經病學。2016;15(12):12571272.doi:10.1016/
88、S1474-4422(16)30230-7;Ascherio A、Chen H、Weisskopf MG、OReilly E、McCullough ML、Calle EE等人。殺蟲劑暴露和帕金森病風險。神經病學年鑒。2006;60(2):197203.doi:10.1002/ana.20904。13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涵h境風險所致疾病負擔全球評估。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14 氣候變化與健康。重要事實。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news-room/fact-sheet
89、s/detail/climate-change-and-health,2021年12月1日訪問)。15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涵h境風險所致疾病負擔全球評估。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105.接觸環境和職業危害會直接影響大腦健康。例如,2019年,約5%的全球中風負擔(以殘疾調整生命年計)是由環境空氣污染造成9。在世界各地,受工作和生活條件影響,脆弱社區更容易接觸到環境毒素。106.毒素誘發的腦病,包括鉛10、汞等重金屬暴露及接觸空氣污染物(如一氧化碳),會對各年齡段人群的健康和神經系統造成嚴重損害11。10
90、7.帕金森病與在職業和非職業環境中接觸殺蟲劑有關12。此外,偏頭痛可由強光、空氣質量差和噪音等環境污染物引發13。108.氣候變化是幾個并發的全球環境變化之一,這些變化同時影響著人類健康和神經系統狀況,而且往往是以交互方式實現的。例如,寨卡、日本腦炎和西尼羅河疾病等媒介傳播嗜神經病毒的傳播受到氣候條件、人口流動、森林砍伐、土地使用模式、生物多樣性喪失、淡水表面形態和人類人口密度的共同影響14。109.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根據世衛組織關于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病的指導文件,促進各相關部委(如環境、衛生、水和環境衛生)的聯合協作,以便將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與注重健康的生活、工作和環境條
91、件的戰略聯系起來15。特別是:通過監管和法律措施,加快全球逐步淘汰含鉛涂料的進展;制定和實施跨部門健康促進和保護戰略和規劃,以限制接觸殺蟲劑及可導致神經毒性效應的三氯乙烯等其他高度優先化學品;以及 通過衛生主管部門、環境主管部門和其他部門之間的合作,解決汞和汞化合物暴露引起的健康問題。3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b)與非政府組織、私營部門和其他跨部門利益攸關方合作,將大腦健康和神經系統疾病特有的環境決定因素納入更廣泛的緩解戰略,以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其中包括促進獲得清潔空氣(環境和家庭)的干預措施和政策,如減少化石燃料,推廣更清潔的爐灶以及安全飲用水、環境
92、衛生和個人衛生。108.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110.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支持會員國評估和實施適合其需求和能力的循證方案,以評估公共政策對健康的影響、證據生成情況以及關于空氣污染、重金屬、殺蟲劑和工業溶劑等環境風險的指南,進而促進優化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111.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根據 2030年議程 和可持續發展目標,在國家、區域和國際層面宣傳世衛組織關于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病的指導文件,并強調氣候變化對大腦健康的重要意義。(b)與利益攸關方開展合作,支持制定環境污染物國際標準(如排放量、二手煙霧和環境毒素水平),以幫助指導立法。(c)支持研究,以了解環境風險因素對神經
93、系統疾病發病率和死亡率的促成作用,尤其是在資源匱乏環境中。35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3.5 促進兒童和青少年的最佳大腦發育16 養育照護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助力兒童生存發展,改善健康,發掘潛能的指引框架。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8年。17 Prss-stn A、Wolf J、Corvaln CF、Bos R和Neira MP。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涵h境風險所致疾病負擔全球評估。2016年;世界衛生組織。112.由于兒童的大腦會迅速發育并適應周圍的環境、營養和刺激,生命的早期階段,包括胎兒期和分娩期,是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可產生終生后遺癥的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個特別重要的時機。113.優化成
94、型階段的大腦發育包括通過公共政策、規劃和服務為養育照護16及家庭和育兒支持創造條件。這些措施有助于社區和照料者關注兒童的身體健康、營養并保護其免受威脅。114.殘疾兒童接受正規教育和全納教育也被證明可以改善大腦健康狀況。所有兒童和青少年都應該能夠在健康和安全的支持性環境中生活、學習和社交,遠離污名化、歧視或欺凌。經歷早期生活逆境,如虐待、忽視、戰爭或沖突經歷、產婦營養不良(如缺乏葉酸或鐵)、照料者健康狀況不佳、物質使用、先天性感染(如TORCH綜合征弓形蟲、風疹病毒、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或分娩并發癥等,會對發育中的大腦產生負面影響,并對大腦健康產生終身影響。115.有一點非常明確,即某些
95、環境污染物會對神經發育產生影響。這其中包括空氣污染、土壤和水中的重金屬、家用油漆中的鉛、海產品中的汞以及工作場所暴露和殺蟲劑17。幼兒特別容易受到鉛中毒的影響,即使是低水平的鉛暴露也可能會導致注意力持續時間縮短、行為問題以及受教育程度降低。116.身體活動可以為患有神經系統疾病的兒童和青少年帶來健康益處,因此,建議限制屏幕前娛樂(電視和電腦)等久坐行為和手機等數字通信行為。此外,充足的睡眠能夠使兒童和青少年獲得最大限度的健康益處和大腦發育。36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117.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制定、資助和實施旨在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大腦健康發育及預防神經
96、系統疾病的戰略,并側重于早期干預和康復。(b)優化圍產期和兒童衛生保健,包括旨在防止缺氧缺血性腦損傷的安全分娩、新生兒重癥監護、使用助產士、皮膚接觸(袋鼠媽媽式照護)、母乳喂養、產婦精神衛生保健、充足的營養、免疫和兒童發育干預措施,以促進根據世衛組織的養育保育框架進行反應迅速的照料和早期學習。鼓勵并加強對兒童和青少年的神經發育評估,以便進行早期診斷和干預。(c)與相關國家監管機構和其他利益攸關方合作,根據 嬰幼兒喂養全球戰略、孕產婦和嬰幼兒營養全面實施計劃 及世衛組織關于向兒童銷售食品和非酒精飲料的一系列建議,制定、加強和監測母乳喂養政策和行動計劃及國家食品和營養政策和行動計劃18。(d)加快
97、全面實施世衛組織 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以減少胎兒暴露、兒童接觸二手煙霧和青少年吸煙。酌情制定和實施全面的跨部門國家政策和規劃,以減少懷孕期間有害使用酒精,從而減少胎兒酒精譜系障礙等并發癥。(e)促進青少年獲得 婦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戰略 中建議的干預措施,包括在人道主義和脆弱環境中。為旨在促進青少年大腦健康和發育的干預措施提供支持,并酌情建立對青少年友好的空間,以此作為對青少年保護、社會心理健康和非正規教育需求的第一反應。(f)制定資源充足的政策,以便在教育環境中更好地提供優質體育教育,包括提供在正式上學之前、期間和之后進行身體活動的機會。城市中心的公園、樹木和綠地可以改善局部空氣質量,并為
98、兒童提供一個安全的游樂場所。實施世衛組織關于身體活動和久坐行為的指南,包括關于屏幕前娛樂時間的建議。(g)加強兒童和青少年大腦健康和發育核心指標的監測機制,包括保護性因素和風險因素。18 關于終止嬰幼兒食品不當促銷形式的指導:實施手冊。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7年。37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a)通過以下方式,向會員國提供技術支持、工具和指導,并加強促進兒童和青少年大腦最佳發育的國家能力:加強衛生部和其他部門的領導能力,制定、加強和實施國家和/或國家以下級別循證戰略及相關跨部門資源規劃,以優化兒童和青少年的大腦發育;以及 匯編和分享與涉及幼兒和青少年發展問題的現有政策有關的知識和最
99、佳實踐,包括意在監測人權保護情況的操作規范和機制。119.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支持制定和實施全球、區域、國家和/或國家以下級別的兒童和青少年政策和規劃,以解決虐待、忽視、孕產婦營養不良、照料者健康狀況不佳、物質使用(如酗酒和吸煙)、先天性感染、分娩并發癥和環境污染物等問題。118.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38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39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戰略目標4: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120.需要通過高質量的研究生成證據,以便為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政策、計劃編制和規劃提供信息。這些證據可以為有效服務、照護模式和治療方案提供見解,并促
100、進創新和公平獲得衛生技術等各類產品,進而促進神經系統疾病的預防、減少風險、早期診斷、治療、治愈潛力或照護。121.大腦和神經病學研究的復雜性要求加強研究環境中的協調工作,同時讓多方利益攸關方參與進來,建立公私伙伴關系,并分配足夠的資源。在這方面,營造一個可促進研究合作(包括數據共享)的環境,對于在低收入環境中減少重復、確定知識差距、快速創新和建設能力至關重要。122.應將實施研究(包括衛生系統評價)列為工作重點,以利用和推廣神經系統疾病預防和治療策略。這種方法將有助于監測干預措施,并允許復制和調整成功的干預措施。123.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在神經科學研究環境中的更好代表性還應承認各國的具體需求
101、和地方需求,以便根據具體情況制定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和管理策略。124.讓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切實參與進來,以更好地支持和指導神經系統疾病創新解決方案的研究和開發,是研究議程的一個主要組成部分。125.可靠且易于獲取的標準化數據是有效規劃和確立針對性干預措施的基礎。然而,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的重大數據差距不僅存在于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也存在于高收入國家。40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全球具體目標4.1到2031年,80%的國家會至少每三年一次,通過國家衛生數據和信息系統定期收集并報告一套神經系統疾病核心指標,。全球具體目標4.2到2031年,全球神經系
102、統疾病研究的產出將增加一倍。戰略目標4的全球具體目標4.1 對研究進行投資126.要想降低神經系統疾病的發病率,改善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生活,對生物醫學、臨床、實施和轉化研究進行持續投資至關重要,可為預防、診斷、治療和照護提供信息,并創造出治愈更多神經系統疾病的潛力。127.所有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研究和創新活動都必須植根于公平、多樣性和包容性,并提高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參與度。128.在對神經病學研究進行投資的同時,應加強會員國與相關利益攸關方之間的合作,并特別注重加強全球和區域合作。促進神經病學全球研究議程的工作將在減少冗余工作及重復研究和成本的同時,增加在更好地預防、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以及
103、更好地照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方面取得有效進展的可能性。129.需要采取協調一致的行動來建設研究基礎設施,加強研發方面的人力資源,并加強研究界、衛生專業人員、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和私營部門之間的合作,以促進神經病學研發,特別是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130.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增加投資,改善研究治理,以此作為旨在解決神經系統疾病負擔的國家應對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促進為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有可能罹患神經系統疾病的人開發新的診斷工具、治療方案、技術和創新。這種創新包括但不限于使用大數據、人工智能、診斷工具、精準醫療、疾病監測和評估工具、輔助技術、藥物及新的照護模式。(b)支持國家、區域和國際神經系
104、統疾病研究合作,以生成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促進、預防、診斷、治療和照護的新知識,并將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現有證據轉化為行動。鼓勵研究數據的共享和開放獲取。(c)建設決策者在大腦健康領域的創新需求方面的知識和能力,并強調國家研究機構優先為神經系統疾病研究提供資金的重要性。戰略目標4: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41(d)通過改善研究基礎設施、設備和用品,加強研究和創新方面的國家機構能力,例如(包括為兒童)開發治療神經系統疾病新藥的能力。(e)讓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其照護人員及代表他們的組織參與進來,并支持其積極參加從規劃到實施的研究過程。130.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131.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通過
105、在全球、區域和國家層面的生物醫學、臨床、實施和轉化研究領域內確定研究重點和設置議程,支持開展宣傳工作,以增加對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投資。(b)讓世衛組織合作中心、學術機構、研究組織和聯盟參與進來,加強神經系統疾病研究能力。(c)支持國際協調機制,促進全球神經病學研究工作的協調,并促進利益攸關方之間的定期溝通和信息交流,以實現研究界的全球互聯。(d)為會員國開發新的神經系統疾病診斷工具、治療方案和創新技術及機制提供指導和技術支持,以確保公平獲取和實施,特別是在資源匱乏環境中。132.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促進和動員對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財政支持,參與確定工作重點,并幫助以方便用戶的語言向
106、決策者、公眾、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和家人傳播研究結果。(b)讓研究界、衛生專業人員、政策制定者和私營部門參與促進用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新工具和治療方案的創新和開發,同時確保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可以公平和負擔得起的方式獲得這些產品。(c)支持各國努力加強研究、開發和創新能力,加強知識交流,包括開展機構能力建設和研究合作以及設立研究金和獎學金,以促進預防、診斷和治療神經系統疾病及照護神經系統疾病患者。(d)支持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實施研究,以了解將神經系統疾病治療工作納入廣義臨床保健的障礙以及克服這些障礙的有效戰略。42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4.2 數據
107、和信息系統133.提供有關神經系統疾病的衛生和社會照護數據有助于確定服務提供方面的差距,增進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獲得照護服務的機會并改善相關協調工作,促進更好地了解和檢測人口層面的變化和趨勢。134.神經系統疾病的信息系統往往并不完善,或者根本沒有,低收入國家尤其如此,這使得獲取數據以了解神經系統疾病服務提供和利用情況以及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照護人員的需求變得復雜。135.將數據收集系統地納入人口層面的常規衛生信息系統,并根據一套核心衡量指標對神經系統疾病進行定期監測,是采取循證行動改善服務和衡量國家神經系統疾病和大腦健康規劃實施進展的基礎。136.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將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監測
108、納入常規衛生信息系統和各級照護服務中,以確定、整理和例行報告按性別、年齡和其他公平衡量指標分列的核心數據,進而改善神經系統疾病照護服務的提供及促進和預防戰略,并了解神經系統疾病的社會決定因素。(b)鼓勵實施患者登記和監測規劃,分析和發布關于神經系統疾病服務和有效治療方案可得性的數據,并評估這些服務和方案的利用情況和覆蓋范圍。(c)支持收集數據及相互參照其他監測和問責機制,以在國家層面避免重復工作。137.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向會員國提供技術支持,以便 發展和/或改進國家數據收集系統,以加強神經系統疾病的數據收集工作;建設國家能力和資源,以系統地收集和分析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數據并促進其使用;根
109、據本行動計劃、其他全球行動計劃及世衛組織監測框架,制定一套核心指標和具體目標,以監測神經系統疾病相關成果。138.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支持會員國建立監測和信息系統及登記冊,以獲取神經系統疾病的核心指標及患者成果衡量指標。(b)倡導并促進神經系統疾病患者及其家人和照護人員參與神經系統疾病數據的收集、分析和使用。(c)支持圍繞數據收集、管理和使用方面的最佳實踐,在各國之間建立交流和對話平臺。43戰略目標4: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139.癲癇影響所有年齡、性別、種族和收入水平的人。貧困人口及生活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人口承受著不成比例的疾病
110、負擔,這對公共衛生和經濟社會發展構成了威脅。140.在世界很多地方,由于對癲癇病的無知、誤解和消極態度,癲癇患者及其家人遭到污名化和歧視。他們在教育、就業、婚姻和生育方面經常會遇到重大難題。1 癲癇:公共衛生的當務之急。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2019年。141.癲癇患者過早死亡的風險比普通人高三倍。死亡和受傷的重要原因包括癲癇突發意外死亡、癲癇持續狀態、燒傷、溺水和自殺。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的超額死亡率較高,與無法享用衛生設施、治療缺口大以及未能解決癲癇的潛在可預防病因有關。142.癲癇通常與包括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在內的其他共病疾病同時存在,并可能因這些疾病而進一步惡化,因此,有必要采取協同方法
111、來解決這些共存的疾病。5.1 獲取癲癇服務143.癲癇是一種完全可治療的疾病,如果能夠獲得適當的抗癲癇治療,70%以上的癲癇患者可以不再發作,其中最具成本效益的治療方案已被列入世衛組織 基本藥物標準清單。盡管如此,當前低收入國家的癲癇治療缺口估計為75%,而且農村地區的缺口遠大于城市地區1。144.巨大的治療缺口可能是衛生保健系統能力下降、資源分配不公平以及不夠重視癲癇照護工作等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導致該缺口擴大的因素包括工作人員短缺、獲得抗癲癇藥物的機會有限、初級衛生保健工作人員對癲癇病的管理缺乏了解和信心、誤解及污名化。145.初級衛生保健為通過以人為本的方法解決癲癇患者的健康需求提供了一
112、個平臺。在有政治意愿的情況下,通過將各種創新戰略相結合,便可以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將預防、診斷和治療癲癇的工作納入初級衛生服務,即使是在資源匱乏環境中亦是如此。4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全球具體目標5.1到2031年,各國癲癇服務覆蓋率將在2021年現有覆蓋率的基礎上提高50%。全球具體目標5.2到2031年,80%的國家將已制定或更新其立法,以促進和保護癲癇患者的人權。戰略目標5的全球具體目標146.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發展和加強癲癇照護模式,推廣以人為本的高質量初級照護,并將其作為貫穿生命全程的綜合衛生服務的核心。應建立強大且實用的轉診系統,并提供
113、專家服務及針對難治性癲癇的照護服務。專家們可通過確認癲癇的診斷工具,為難治性癲癇提供照護以及評估是否需要進行切除手術等途徑,支持將癲癇照護工作納入初級衛生保健。(b)為初級衛生保健人力(包括設施、外聯和社區衛生工作者、學校工作人員和急診護理人員)提供更多癲癇診斷和管理方面培訓和支持,并加強二級和三級衛生保健中的專業培訓。(c)制定各種戰略,促進社區的切實參與,以增加對癲癇服務的需求。(d)實施各項戰略,使抗癲癇藥物更加普及、更容易獲得且更易負擔,同時考慮到兒童、青少年和育齡婦女的具體需要。戰略方案包括:將基本抗癲癇藥物列入國家基本藥物清單和處方集;加強供應鏈和選擇系統;增加采購和分銷;以及 增
114、加獲得苯巴比妥等受管制藥物的機會。(e)與其他全球倡議保持一致,通過促進安全懷孕和分娩,預防頭部創傷以及控制神經囊蟲病、腦膜炎、腦炎和瘧疾等神經感染疾病等方式,改進照護服務,以預防圍產期損傷等導致癲癇的常見病因,其中包括缺氧缺血性腦損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中風和創傷性腦損傷。45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f)為癲癇患者提供有關其疾病的信息,以幫助他們了解藥物治療依從性的重要性和益處,并提高對癲癇發作誘因、監測工作以及自我管理和自我照護的基本策略(例如,通過充足睡眠和規律進餐)的認識。(g)利用運行良好的衛生信息系統加強對癲癇服務的監測和評價,這些系統可生成可靠數據,并支持地方、國
115、家和全球行為者利用信息改進決策和學習。應從多個來源收集數據,包括登記冊和特定疾病報告系統、各種調查報告以及行政和臨床數據集。146.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147.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編寫和傳播技術指導文件,通過解決政策、實施和研究方面的主要因素,縮小關鍵差距,并加強在全球和國家層面針對癲癇采取的行動。(b)為加強世衛組織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癲癇部分的實施提供指導,包括更新后的建議,以利用數字技術,通過初級衛生保健,提供優質照護和循證干預措施。(c)支持會員國記錄和分享提供循證癲癇服務和協調照護工作方面的最佳做法。148.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建立社區團隊,為社區中的癲癇患者及其照
116、護人員/家人提供支持,并加強與傳統治療師等補充和替代藥物提供者合作的機制。(b)倡導在各級衛生保健系統,特別是初級衛生保健中心,以負擔得起的價格提供抗癲癇藥物。(c)支持癲癇患者及其家人和照護人員獲取服務,例如,可編制基于證據且方便用戶使用的癲癇和可用服務相關信息和培訓工具及/或在地方一級建立網站,提供信息和建議。(d)開展實施研究,包括傳播經驗教訓,以加快推廣旨在加強癲癇服務的成功戰略。46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5.2 癲癇患者的參與及對其的支持149.無論資源狀況如何,癲癇患者及其家人都會因為有關癲癇的誤解和消極態度而遭受污名化和歧視,其中包括認為癲癇
117、是惡靈附身的結果或是具有傳染性。150.污名化導致侵犯人權和社會排斥。在某些情況下,癲癇患兒可能不被允許上學,而患有這種疾病的成人則可能無法找到合適的工作,或者無法結婚。151.需要制定創新戰略來加強國際努力和國家領導力,以支持針對癲癇患者的政策和法律,改善公眾態度,減少污名化,同時充分尊重癲癇患者的人權。152.應增強癲癇患者、其照護人員和代表他們的組織的權能,并讓其參與到有關癲癇的宣傳、政策、計劃制定、立法、服務提供、監測和研究工作當中。153.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a)鼓勵將癲癇患者及其家人的意見和需求納入相關衛生政策以及發展和加強支持其自主性服務的各個方面。需要確保高度重視性別、多樣性
118、和公平問題,以增強最弱勢群體的權能。(b)制定或加強立法,以促進和保護癲癇患者的權利,并禁止在教育、就業、婚姻和計劃生育、獲得駕照和娛樂等方面歧視他們。通過建立各種機制,盡可能地利用現有獨立機構,監測和評估與癲癇有關的各項政策和立法的執行情況,以確保符合 殘疾人權利公約 的要求,從而加強問責制。(c)在社區服務提供者的有力領導和民間社會的參與下,促進社區聯合倡議,以此作為擴大社區特有的癲癇倡議工作的一部分。(d)加強獲取一系列以人為本、文化上適當且反應迅速的服務的機會,包括與地方非政府組織和其他利益攸關方聯絡,以便提供信息,增強癲癇患者就其照護問題做出知情選擇和決定的能力。154.秘書處應采取
119、的行動(a)支持癲癇患者及其家人積極參與相關技術產品、規范和標準的開發和制定工作。(b)支持會員國發展關鍵能力,以有效參與涉及癲癇患者及其家人的參與式進程,并利用這些成果進行決策。155.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確保將癲癇患者納入更廣泛的社區活動中,并通過提高其自主性,促進文化、社會和公民參與。(b)支持面向社區衛生工作者、社區領袖和癲癇患者及其家人開展與癲癇有關的宣傳工作和公眾教育活動,以糾正誤解,消除對癲癇患者的消極態度,并傳播關于如何幫助癲癇發作者的知識。47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5.3 癲癇作為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切入點2 癲癇:公共衛生的當務之急。日內瓦:世界
120、衛生組織;2019年。3 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日內瓦:世界衛生組織(https:/www.who.int/teams/mental-health-and-substance-use/treatment-care/mental-health-gap-action-programme,2021年12月1日訪問)。156.癲癇可由遺傳或其他通常未知的原因造成,但也可能是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后遺癥。例如,中風、感染、腦腫瘤或創傷性腦損傷都可能引發癲癇。癲癇也可能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共存。例如,約19%的癲癇患者會出現偏頭痛,約26%的成人癲癇患者和30-40%的癲癇患兒會出現智力障礙2。157.癲癇發作
121、可能是感染、代謝失衡、腦腫瘤和神經退行性疾病等其他疾病的表現,也可能是神經系統基礎疾病惡化或發生改變的信號。158.癲癇和大量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共享類似的診斷和治療技術,以及類似的研究、藥理學和社會心理學方法。159.完善的癲癇照護服務可為加強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管理提供一次良機。因此,可將癲癇作為一個切入點,促進快速加強針對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服務和支持。開展癲癇治療和照護工作時,應同時顧及根據國家重點確定的其他神經系統疾病,以便為所有人實現最佳結果。這種方法可能適用于世界部分地區,在另外一些地區,或可將中風、癡呆癥和神經退行性疾病、偏頭痛和其他頭痛癥作為切入點。160.建議會員國采取的行動
122、(a)引導衛生系統將現有的癲癇預防、診斷、治療和照護服務擴展為共病管理,并以此作為各級保健服務的一個基本組成部分。例如,可以將針對癲癇的良好跨學科團隊照護方法轉移到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照護工作當中。(b)利用世衛組織的精神衛生差距行動規劃3,加強從事初級衛生保健工作的衛生工作者的能力,以使其技能超越癲癇照護工作的范疇而直達其他神經系統疾病,包括共病的治療。(c)充分利用腦電圖、神經成像技術(包括計算機斷層掃描和磁共振成像)及專業轉診服務(如手術)等癲癇診斷工具,以將設施用于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診斷和管理。(d)擴展為抗癲癇藥物開發的采購系統,以增加獲得治療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效和優質藥物的機會。4
123、8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161.秘書處應采取的行動(a)通過提供可供各國用于加強衛生人力能力的戰略、進程和工具,支持會員國將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照護服務納入初級保健層面的常規癲癇服務。(b)促進和便利國際、區域和國家層面的最佳實踐交流,為實施針對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綜合照護模式提供信息。162.建議國際和國內伙伴采取的行動(a)啟動國家網絡建設,對行政人員、決策者和其他利益攸關方進行游說,以便將共?。瓷眢w和精神衛生疾?。┱兆o工作作為癲癇治療和照護服務的一個組成部分。49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和全球承諾衛生系統1.
124、聯合國全民健康覆蓋政治宣言(2019年)2.阿斯塔納初級衛生保健宣言(2018年)3.關于獲取基本藥物的WHA67.22號決議(2014年)4.關于將姑息治療作為生命全程的綜合性治療內容予以加強的WHA67.19號決議(2014年)5.衛生人力資源全球戰略:衛生人力2030(2016年)6.關于增進獲得輔助技術的WHA71.8號決議(2018年)7.關于衛生技術的WHA60.29號決議(2007年)8.2021-2030道路安全行動十年9.關于支持全民健康覆蓋的急救系統:確保急病患者和傷者得到及時護理的WHA72.16號決議精神衛生、神經系統和藥物濫用疾病10.減少有害使用酒精全球戰略(201
125、0年)11.2013-2030年精神衛生綜合行動計劃12.關于泛自閉癥障礙管理的綜合性協調工作的WHA67.8號決議(2014年)13.關于涉及全球癲癇負擔問題的WHA68.20號決議(2015年)14.2017-2025年公共衛生領域應對癡呆癥全球行動計劃(2017年)15.關于加緊行動以減少酒精有害使用的EB146(14)號決定(2020年)16.關于癲癇和其它神經系統疾病全球行動的WHA73.10號決議(2020年)17.關于促進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精神衛生防范和應對的EB148(3)號決定(2021年)50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
126、議和全球承諾非傳染性疾病18.2013-203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19.2014-2021年全球殘疾問題行動計劃20.聯合國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政治宣言(2018年)21.康復2030:行動呼吁傳染病22.2015年后結核病預防、治療和控制全球戰略和目標23.2016-2021年全球衛生部門艾滋病毒戰略:終結艾滋?。?016年)24.2016-2030年全球瘧疾技術戰略25.關于腦膜炎預防和控制的EB146(6)號決定(2020年)被忽視的熱帶疾病26.關于被忽視的熱帶病的EB146/14號決定(2020年)27.結束忽視,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2021-2030年被忽視的熱
127、帶病路線圖28.到2030年消除犬類傳播狂犬病導致的人類死亡全球戰略計劃家庭和兒童健康29.2016-2030年婦女、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全球戰略30.INSPIRE:消除針對兒童的暴力行為的七項策略(2016年)31.全球加快青少年健康行動(AA-HA!):支持國家實施工作的指導意見(2017年)32.養育照護促進兒童早期發展:助力兒童生存發展,改善健康,發掘潛能的指引框架(2018年)老齡化與健康33.老齡化與健康全球戰略(2016-2030年)和行動計劃(2016-2020年)34.2021-2030年聯合國健康老齡化行動十年51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和全球承諾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和全
128、球承諾環境與氣候變化35.氣候變化與人類健康:風險與應對(2003年)36.通過安全的和無害環境的廢物管理增進健康(2010年)37.關于汞的水俁公約(2014年)38.關于接觸汞和汞化合物帶來的公共衛生影響:世衛組織和政府公共衛生部在落實 水俁公約 方面的作用的WHA67.11號決議(2014年)39.衛生部門為努力實現并超越2020年目標在中的作用(2016年)40.通過健康環境預防疾?。喝颦h境風險疾病負擔評估(2018年)41.世衛組織衛生、環境與氣候變化全球戰略:通過健康環境以可持續方式改善生活和福祉所需做出的改變(2019年)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42.關于健康問題社會決定因素的EB
129、148.R2號決議(2021年)人權43.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1966年)44.經濟、社會及文化權利國際公約(1966年)45.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1989年)46.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2006年)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和全球承諾52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鏈接:1.https:/www.un.org/pga/73/wp-content/uploads/sites/53/2019/07/FINAL-draft-UNIVERSAL HEALTH COVERAGE-Political-Declaration.pdf 2.https:/www.who.
130、int/docs/default-source/primary-health/declaration/gcphc-declaration.pdf 3.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REC1/A67_2014_REC1-ch.pdf 4.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A67_R19-ch.pdf 5.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0368/9789241511131-eng.pdf;jsessionid=EC
131、EE59BA695E2DC5722FFFE3B2870841?sequence=16.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1/A71_R8-ch.pdf 7.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0/A60_R29-ch.pdf 8.https:/www.who.int/teams/social-determinants-of-health/safety-and-mobility/decade-of-action-for-road-safety-2021-2030 9.https:/apps.wh
132、o.int/gb/ebwha/pdf_files/WHA72/A72_R16-ch.pdf 1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99931 11.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06021 12.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7-REC1/A67_2014_REC1-ch.pdf#page=37 13.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68-REC1/A68_201
133、5_REC1-ch.pdf 14.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global-action-plan-on-the-public-health-response-to-dementia-2017-2025#:text=The%20Global%20action%20plan%20on,dementia%20on%20communities%20and%20countries.15.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6-REC1/B146_REC1-ch.pdf#page=62 16.https:
134、/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WHA73/A73_R10-ch.pdf 17.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8-REC1/B148_REC1-ch.pdf#page=33 18.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06236 19.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199544 20.https:/digitallibrary.un.org/record/1648984?ln=en 21.https:/w
135、ww.who.int/initiatives/rehabilitation-2030 22.https:/www.who.int/tb/post2015_TBstrategy.pdf?ua=1 23.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46178/WHO-HIV-2016.05-eng.pdf 24.https:/www.who.int/docs/default-source/documents/global-technical-strategy-for-malaria-2016-2030.pdf?sfvrsn=c82afcc_0
136、25.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6/B146(6)-ch.pdf 26.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s/EB146/B146_14-ch.pdf 27.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3209428.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328053 29.https:/www.un.org/youthenvoy/2020/12/the-global-strategy-for-womens-children
137、s-and-adolescents-health-2016-2030/#:text=The%20Global%20Strategy%20(2016%2D2030,not%20only%20survives%2C%20but%20thrives.30.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07717/9789245565352-chi.pdf?sequence=10&isAllowed=y 31.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55416/WHO-FWC-MCA-17.0
138、6-chi.pdf?sequence=5&isAllowed=y 32.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272603/9789241514064-eng.pdf?sequence=1&isAllowed=y 33.https:/www.who.int/ageing/GSAP-Summary-EN.pdf 34.https:/www.who.int/initiatives/decade-of-healthy-ageing#:text=The%20United%20Nations%20Decade%20of,of%20older%20
139、people%2C%20their%20families%2C 35.https:/www.who.int/globalchange/publications/climchange.pdf 36.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5555/A63_R25-ch.pdf?sequence=1&isAllowed=y 37.https:/treaties.un.org/doc/Treaties/2013/10/20131010%2011-16%20AM/CTC-XXVII-17.pdf 38.https:/apps.who.int/gb
140、/ebwha/pdf_files/WHA67-REC1/A67_2014_REC1-ch.pdf#page=43 39.https:/apps.who.int/iris/handle/10665/252784 40.https:/www.who.int/publications/i/item/9789241565196 41.https:/apps.who.int/iris/bitstream/handle/10665/328403/A72%289%29-ch.pdf?sequence=1&isAllowed=y 42.https:/apps.who.int/gb/ebwha/pdf_file
141、s/EB148-REC1/B148_REC1-ch.pdf#page=21 43.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civil-and-political-rights 44.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international-covenant-economic-social-and-cultural-rights 45.https:/www.ohchr.org/zh/in
142、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convention-rights-child 46.https:/www.ohchr.org/zh/instruments-mechanisms/instruments/convention-rights-persons-disabilities 53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決議和全球承諾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1.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全球目標方面進展情況的各項指標是會員國充分監測其神經系統疾
143、病政策和規劃和滿足其報告需求所需信息中的一部分。鑒于該行動計劃的各項目標具有自愿性和全球性,該計劃未必希望每個會員國都要實現所有具體目標,而是希望它們能夠為共同實現這些目標做出不同的貢獻。2.為每項戰略目標確定的全球目標為會員國采取各項全球目標中可以衡量的集體行動和取得進展提供了依據,且不應妨礙制定更宏偉的國家目標,特別是對那些已經實現全球目標的國家而言。3.如全球行動計劃之戰略目標4所述,秘書處將根據會員國請求向其提供指導、培訓和技術援助,以發展用于收集神經衛生系統投入、活動和成果指標數據的國家信息系統。其目的是繼續建設現有信息系統,而非創建新的或并行的信息系統。各國將利用現有精神衛生、非傳
144、染性疾病和傳染病監測和問責機制來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 相關目標和指標方面的進展情況。4.“神經系統疾病”一詞用于表示中樞和周圍神經系統疾病,包括癲癇、頭痛病、神經退行性疾病、腦血管疾病、神經感染/神經免疫性疾病、神經肌肉疾病、神經發育障礙、創傷性腦損傷和脊髓損傷以及神經系統癌癥。導致全球殘疾最多的神經系統疾病是中風、偏頭痛、癡呆、腦膜炎和癲癇。5.在加速加強包括針對其他神經系統疾病的信息系統在內的各種服務方面,可以將癲癇作為的一個切入點。5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表1:全球目標清單11.1到2031年,7
145、5%的國家已調整或更新現有國家政策、戰略、計劃或框架,以納入神經系統疾病。1.2到2031年,100%的國家有至少一項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提高認識活動或宣傳規劃在正常運行。22.1到2031年,75%的國家已將神經系統疾病納入全民健康覆蓋福利待遇之中。2.2到2031年,80%的國家將在初級保健中提供管理神經系統疾病所需的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33.1到2031年,80%的國家將至少有一項關于在生命全程中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跨部門規劃在正常運行。3.2已實現下列文件中確定的與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全球目標: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以及 每個新生兒:
146、終結可預防死亡的行動計劃。44.1到2031年,80%的國家會至少每三年一次,通過國家衛生數據和信息系統定期收集并報告一套神經系統疾病核心指標。4.2到2031年,全球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產出將增加一倍。55.1到2031年,各國癲癇服務覆蓋率將在2021年現有覆蓋率的基礎上提高50%。5.2到2031年,80%的國家將已制定或更新其立法,以促進和保護癲癇患者的人權。55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戰略目標1:提高優先次序和加強治理全球目標#1.1.到2031年,75%的國家已調整或更新現有國家政策、戰略、計劃或框架,以
147、納入神經系統疾病指標-1.1.擁有已經過調整或更新以便涉及或納入神經系統疾病的、正在實施中的國家政策、戰略、計劃或框架。核實方法擁有由國家主管部門在答復中提供并經審查確認的實際可用的政策、戰略、計劃或框架。評論/假設/理由在一份專門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獨立文件中有一套旨在降低人群中可能因神經系統疾病導致負擔的有條理的書面原則、目標或行動,或被納入更廣泛的健康或其他計劃中。也可以針對癲癇或癡呆等具體神經系統疾病制定以特定環境的工作重點為基礎的國家戰略或計劃。同樣,這些計劃可以是獨立的計劃,也可以是將特定神經系統疾病納入一般健康計劃和(或)國家精神衛生計劃。如果由衛生部(或同等機構)或議會批準/公布
148、,則被視為有效。對于聯邦制國家,本指標系指國內大多數州或省的政策/計劃。神經系統疾病的政策或計劃可以是獨立的,也可以納入其他一般健康或殘疾政策或計劃,例如非傳染性疾病、傳染病、精神衛生、孕產婦、兒童和青少年健康、老齡化、殘疾政策或計劃。56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戰略目標1:提高優先次序和加強治理全球目標#1.2.到2031年,100%的國家有至少一項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提高認識活動或宣傳規劃在正常運行。指標-1.2.擁有至少一項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提高認識活動或宣傳規劃在正常運行。核實方法由國家主管部門在答復中提供的、對每個項目進行逐一描述的、目前正在實施和正
149、在運行的關于神經系統疾病的提高認識或宣傳運動清單。評論/假設/理由在過去一年里開展了旨在提高民眾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了解和減少對患者的污名化和歧視的國家提高認識運動。提高認識運動可以是涵蓋而且最好應該涵蓋人口一級的普遍戰略(例如大眾媒體運動),也可以是針對地方確定的弱勢群體(例如,社會經濟弱勢個人、兒童、老年人、身體和智力殘疾者、受緊急情況影響的人、少數族裔群體)的戰略。它們最好應該涉及包括預防和促進在內的跨領域問題。雖然可以設計為涵蓋一種以上的神經系統疾病,但各國可以將運動的重點側重于癲癇等特定神經系統疾病。提高認識和宣傳運動的目的應該是促進準確地了解神經系統疾病,減少與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污
150、名化和歧視,教育人們了解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人權和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提高普通人群識別神經系統疾病的早期癥狀和體征的能力。正在運行被定義為具有以下組成部分:有專用的財政資源、規劃管理、擁有有據可查的進展和影響證據。57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全球目標#2.1.到2031年,75%的國家已將神經系統疾病納入全民健康覆蓋福利待遇之中。指標-2.1.在全民健康覆蓋福利待遇中擁有一套已經確定優先次序的、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有據可依的優質基本衛生服務和支持。核實方法根據國
151、家主管部門在答復中提供并經審查確認的資料,擁有有據可查的全民健康覆蓋重點福利待遇。評論/假設/理由全民健康覆蓋重點福利待遇是通過一個考慮經濟現實和社會偏好的審議過程確定的一套已經確定優先次序的有據可依的衛生干預措施、服務和規劃,包括跨部門行動和財政政策。它明確規定了應為民眾提供哪些應由財政負擔的規劃、服務和干預措施。針對神經系統疾病的服務和支持包括涉及生命全程且由財政承擔風險保障的以及促進性、預防性、治療、康復和姑息治療。全民健康覆蓋重點福利待遇應提供質量最好的、有效、高效、可獲取、以患者為中心、公平和安全并得到公平和可持續融資安排支持的服務。干預措施必須由能夠在受到監管的適當級別衛生系統和針
152、對特定群體及時提供標準服務的合格服務提供者實施。本指標意在提供證據以證明全民健康覆蓋重點福利待遇中包含神經系統疾病??梢詫Πd癇等重點神經系統疾病專門作出明確的規定。58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戰略目標2:提供有效、及時和反應迅速的診斷、治療和照護全球目標#2.2.到2031年,80%的國家將在初級保健中提供管理神經系統疾病所需的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指標-2.2.國家報告在初級保健中擁有可以用于管理神經系統疾病的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核實方法報告可在初級保健機構可持續供應負擔得起的一系列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核心相關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的國家比例。評論/假設/理由
153、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是在正常運行的衛生系統中可以隨時供應、數量充足、劑型適當、質量有保證且價格能夠為個人和社會所承受的藥物和技術?;舅幬锖突炯夹g清單也為公共部門的采購和供應提供指導。該指標意在提供一個籃子,以便能夠密切反映用于管理神經系統疾病的基本藥物和基本技術。采用擬議的籃子是一種平衡的方法,能夠對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相關示蹤用藥物和基本技術進行監測,同時確保能夠進行切實可行的數據收集和分析工作。納入籃子的藥物和基本技術旨在表明能夠獲得用于治療神經系統疾病的藥物和基本技術的情況,但不是一個完整和詳盡的清單??拱d癇發作的藥物可以作為示蹤用藥物。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很大一部分的癲癇負擔可
154、以通過擴大抗癲癇發作藥物的常規供應的方式來予以避免。59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全球目標#3.1.到2031年,80%的國家將至少有一項關于在生命全程中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跨部門規劃在正常運行。指標-3.1.至少有一項關于在生命全程中促進大腦健康和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的跨部門規劃在正常運行。核實方法由國家主管部門在答復中提供的、對每個項目進行逐一描述的、目前正在實施和正在運行的關于大腦健康認識和神經系統疾病預防/減少風險的規劃清單。評論/假設/理由很多神經系統疾病是可以預防的,
155、包括全球25%的癲癇病例負擔。應報告在過去一年里是否存在涉及大腦健康促進和神經系統疾病預防或減少風險的跨部門規劃。雖然可以設計為涵蓋一種以上的神經系統疾病,但各國可以將規劃的重點側重于癲癇等特定神經系統疾病。規劃應在國家一級實施,最好既包括人口一級涵蓋生命全程的普遍戰略(如大眾媒體運動),也包括針對地方確定的弱勢群體(如社會經濟弱勢個人、兒童、老年人、受家庭暴力和性別暴力影響的人、受教育程度低的人、少數族裔)的戰略。正在運行被定義為具有以下組成部分:有專用的財政資源、規劃管理、擁有有據可查的進展和影響證據。60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
156、防戰略全球目標#3.2.已實現下列文件中確定的與預防神經系統疾病相關的全球目標: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1;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2;以及 每個新生兒:終結可預防死亡的行動計劃3。指標-3.2.相關指標定義如下: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身體活動不足流行率相對降低10%。酌情在國家范圍內將有害使用酒精的流行率相對降低至少10%。遏制糖尿病和肥胖癥的上升趨勢。高血壓流行率相對降低25%,或者根據國情控制高血壓流行率。將15歲以上人群目前使用煙草流行率相對降低30%。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所有國家保持或實現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乙型流感嗜血桿菌全程免疫的疫苗覆蓋率。隨
157、著新疫苗和新證據的出現,更新或制定了關于腦膜炎奈瑟菌、肺炎鏈球菌、流感嗜血桿菌和B群鏈球菌疫苗的全球政策。1 世界衛生組織等。2013-202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www.who.int%0Awww.who.int%0Awww.who.int/about/licensing/copyright_form/en/index.html(2013)2 世界衛生組織。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2020年10月26日草案)。(世界衛生組織,2020年)3 世界衛生組織。每個新生兒:終結可預防死亡的行動計劃。(世界衛生組織,2014年)61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
158、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指標-3.2.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在超過80%的國家建立了關于腦膜炎(包括潛在后遺癥)的識別、診斷、轉診和治療的培訓規劃,并將其納入現有培訓。80%的國家制定并實施了關于細菌性腦膜炎治療和護理的循證指南,并開發建議的工具。50%以上的國家已將針對腦膜炎長期患者的社區服務納入現有的殘疾包容行動。每個新生兒:終結可預防死亡的行動計劃:95%的婦女將由熟練的接生人員負責接生,每位婦女及其新生兒都將得到有效的高質量和尊重的護理。在出生后經過徹底擦干和刺激后仍無自主呼吸的嬰兒中,至少75%將通過面罩通氣得到復蘇;在穩定早產
159、兒或體重不足2000克的嬰兒中,至少75%將獲得袋鼠媽媽護理法和其他支持性護理服務;在可能患有嚴重細菌感染的新生兒中,至少75%將接受抗生素治療。90%的婦女和新生兒將在出生后兩天內接受高質量的早期產后護理。核實方法按照 2013-203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每個新生兒:終結可預防死的亡行動計劃 的規定向世衛組織理事機構報告。評論/假設/理由相關指標的系列定義載于以下文件:2013-2030年預防和控制非傳染性疾病全球行動計劃;到2030年戰勝腦膜炎:全球路線圖;每個新生兒:終結可預防死亡的行動計劃。戰略目標3:實施促進和預防戰略62202
160、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戰略目標4: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全球目標#4.1.到2031年,80%的國家會至少每三年一次,通過國家衛生數據和信息系統定期收集并報告一套神經系統疾病核心指標。指標-4.1.各國擁有正常運行的衛生數據和信息系統并正在定期收集和報告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套核心指標。核實方法可通過在系統一級(國家、國家以下級別或地方一級)對各種來源的患者登記、匯總數據或病歷進行評估的方式來獲得該指標。國家主管部門提供的答復。評論/假設/理由對衛生數據進行系統性監測和評價為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務提供了證據,改善了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獲得照護服務的機會和加強了協調,并能
161、更好地了解和發現人口一級的變化和趨勢。神經系統疾病的一套核心指標包括與本行動計劃特定目標相關的一些指標以及衛生和社會系統行動的其它基本指標(例如,培訓和人力資源能力,以及服務的提供和利用)。數據應包括國家在制定政策和提供服務方面優先考慮的特定神經系統疾病方面的信息。數據需要按性別和年齡組以及具體神經系統疾?。窗d癇)進行分類。在必要時,還可以利用調查來補充常規信息系統的數據。世衛組織將收集、分析和報告數據,并將它們作為其 精神病學地圖 的一部分。63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戰略目標4:促進研究和創新,加強信息系統全
162、球目標#4.2.到2031年,全球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產出將增加一倍。指標-4.2.已發表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文章(定義為在索引期刊和同行評議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文章)的數量。該指標衡量的是屬于國內發表研究報告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產出。核實方法每三年集中進行一次按來源國、主題和研究類型進行分類的文獻檢索,并使用最近一個日歷年的文獻計量數據。評論/假設/理由本指標衡量的是屬于國內發表研究報告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產出。每年在同行審議期刊和索引期刊上發表的研究成果的數量代表了一個國家正在進行的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數量(和質量)。它間接反映了一個國家對神經系統疾病研究的投入情況,并最終對神經系統疾病患者的疾病結
163、果產生影響。在可行的情況下,將針對癲癇、帕金森病等不同神經系統疾病對研究成果進行分類。64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全球目標#5.1.到2031年,各國癲癇服務覆蓋率將在2021年現有覆蓋率的基礎上提高50%。指標-5.1。在過去12個月內正在使用服務的癲癇患者的比例(%)。估算/計算方法癲癇服務覆蓋率的計算方式為:用接受規定服務的人數除以需要這種干預的人口數量。服務覆蓋率=接受服務的人數x 100%癇患者人數分子:接受服務的癲癇患者數量,數據來源為常規信息系統或一個國家的一個或多個特定地理區域衛生機構的基線調查和追蹤調查
164、。分母:樣本人群中癲癇患者的總數,數據來源為國家調查,或者如果沒有國家調查,則基于次區域流行率估計數。65用于評估在實現 2022-2031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規定目標方面的進展情況的指標評論/假設/理由所有神經系統疾病都需要對服務覆蓋率進行估計,但這里僅限于將癲癇作為一項示蹤指標,以便能夠開展測量工作。衛生機構包括初級保健中心、綜合性醫院和??漆t院;它們可以通過門診或住院服務提供社會照護和支持以及社會心理和(或)藥物治療。為了限制評估工作量,在必要時,各國可將調查范圍僅限于醫院和夜間機構(由于去掉了初級保健和其它服務提供者,在準確性方面會有一些損失)。各國可以選擇使用住
165、戶調查和采取級聯方法來評估有效覆蓋率,以提供關于經過診斷的癲癇患者百分比信息;經診斷患有癲癇且能夠獲得適當、負擔得起、安全的抗癲癇發作藥物的人口百分比;以及已經接受治療且癲癇發作已得到適當控制的癲癇患者百分比。全球目標#5.2.到2031年,80%的國家將已制定或更新其立法,以促進和保護癲癇患者的人權。指標-5.2.已經制定與國際和區域人權文書一致的本國癲癇立法。估算/核實方法與癲癇相關的立法已開始實施,并且確認符合國際和區域人權標準。評論/假設/理由確認現有立法符合國際和區域人權標準,特別是在教育、就業、駕駛、婚姻和生育方面,以解決對癲癇患者的歧視。對于聯邦制國家,本指標系指國內大多數州或省
166、的法律。這些法律可以是獨立的法律,也可以被納入其它一般健康或者殘疾法律。人權標準將以 聯合國殘疾人權利公約 為基礎,并且包括與教育、就業、駕駛、婚姻和生育有關的條款。戰略目標5:加強從公共衛生角度應對癲癇6620222031 年癲癇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跨部門全球行動計劃For more information please contact:Brain Health UnitDepartment of Mental Health and Substance Us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Avenue Appia 20CH-1211 Geneva 27SwitzerlandEmail:brainhealthwho.intWebsite:https:/www.who.int/health-topics/brain-heal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