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2024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7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中歐國際工商學院(CEIBS):2024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74頁).pdf(7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簡介 中歐陸家嘴國際金融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是在上海市政府支持下,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與上海陸家嘴(集團)有限公司于 2007 年 10 月共同發起創辦。研究院通過開展具有社會影響力的前沿研究,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服務,為中國金融宏觀調控和金融穩定發展服務。研究院定位為開放、國際化的學術交流平臺,依托上海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有利條件,積極研討新發展格局下金融開放與服務業發展的機遇與路徑,致力于為金融市場、金融監管部門及廣大金融投資者、消費者提供一流的研究、咨詢和培訓服務,成為建設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和推動金融機構、企業實施“走出去”戰略的思想庫和智囊團。研究院每年常
2、態化立項承接 10 多個上海金融系列重點課題、提交各類決策咨詢專報 60 多份、舉辦論壇峰會與沙龍講座 20 余場、出版學術研究著作多部、發表各類報刊媒體文章逾百篇。研究院創新性研制“全球資管中心評價指數”,自 2021 年起已持續發布 4 期指數報告,日益受到國內外廣泛關注。2022 年 12 月,中歐國際工商學院以研究院為基礎,發起設立“中歐陸家嘴金融 50 人論壇(CLF50)”,匯聚了首批 100 余位經濟金融專家,致力于打造上海及長三角地區極具成長性的經濟金融思想交流平臺。CLF50 現由研究院院長、中國工商銀行原董事長姜建清教授,研究院理事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院長汪泓教授任聯席主席
3、;由研究院創始理事長、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原院長朱曉明教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上海市原常務副市長屠光紹教授任學術顧問;由研究院高級學術顧問、中國人民銀行調查統計司原司長盛松成教授,研究院常務副院長趙欣舸教授等任首席專家。更多信息請掃碼關注微信公眾號 目 錄 概概 要要 .1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指數評價指數評價 .5 5 一、綜合評價.5 二、細分領域評價.6 附:指標體系.14 第二部分第二部分 主要指標分析主要指標分析 .1818 一、需求端.18【專題 1:主權財富基金的資產配置特點】.18 二、供給端.23【專題 2:美國科技股表現強勁】.26 三、業務端.29【專題 3:資管機構
4、資管規模顯著擴張】.30 第三部分第三部分 區域特征分析區域特征分析 .4040 一、歐洲.40 二、北美.48 三、亞太.57 展展 望望 .6868 表目錄 表表 1 1-1 1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綜合排名(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綜合排名(20242024).5 表表 1 1-2 2 20242024 年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細分領域排名年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細分領域排名.6 表表 1 1-3 3 各二級指標權重各二級指標權重.15 表表 1 1-4 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20242024).16 表表 2 2-1 1 中東前中東前 1515 大主權
5、財富基金(大主權財富基金(20232023).21 表表 2 2-2 2 主要投資美國科技股的資管產品一年期收益率(主要投資美國科技股的資管產品一年期收益率(20242024).28 表表 2 2-3 3 全球全球 TOP10TOP10 資產管理人資產管理人 A AU UM M 變化變化(2023(2023-2024)2024).31 表表 3 3-1 1 全球發達國家央行降息時間與幅度(基點,全球發達國家央行降息時間與幅度(基點,20242024).41 表表 3 3-2 2 歐美高收益債券利差比較(基點,歐美高收益債券利差比較(基點,20242024).42 表表 3 3-3 3 生成式生
6、成式 AIAI 在資產管理價值鏈中的應用在資產管理價值鏈中的應用.50 表表 3 3-4 4 貝萊德使用貝萊德使用 AIAI 改善用戶體驗和界面改善用戶體驗和界面.52 表表 3 3-5 5 日本金融與資管業務特區日本金融與資管業務特區.59 表表 3 3-6 6 日本金融市場進入辦公室成功案例日本金融市場進入辦公室成功案例.60 表表 3 3-7 7 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持牌情況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持牌情況.61 表表 3 3-8 8 香港交易所虛擬資產香港交易所虛擬資產 ETFETF.62 表表 3 3-9 9 虛擬資產虛擬資產 ETFETF、期貨以及直接參與的優劣勢、期貨以及直接參與的優劣勢.6
7、3 表表 3 3-1010 滬深港通下股票滬深港通下股票 ETFETF 合資格產品范圍調整合資格產品范圍調整.64 圖目錄 圖圖 1 1-1 1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資金來源得分(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資金來源得分(20232023-20242024).7 圖圖 1 1-2 2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制度型開放、人才儲備得分(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制度型開放、人才儲備得分(20232023-20242024).9 圖圖 1 1-3 3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底層資產得分(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底層資產得分(20232023-20242024).10 圖圖 1 1-4 4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
8、的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得分(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得分(20232023-20242024).11 圖圖 1 1-5 5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 ESGESG 業務、另類資產業務業務、另類資產業務得分(得分(20232023-20242024).12 圖圖 1 1-6 6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增長率得分(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增長率得分(20232023-20242024).13 圖圖 1 1-7 7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體系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體系.14 圖圖 2 2-1 1 非儲備金融賬戶平衡(百萬美元)非儲備金融賬戶平衡(百萬美元).18 圖圖
9、 2 2-2 2 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及其資產管理規模(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及其資產管理規模(20232023).19 圖圖 2 2-3 3 中東主權財富基金資產配置類別(中東主權財富基金資產配置類別(20202020-20232023).22 圖圖 2 2-4 4 金融業就業人數及非農就業占比(萬人)金融業就業人數及非農就業占比(萬人).23 圖圖 2 2-5 5 平均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平均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24 圖圖 2 2-6 6 主要股指收益率(主要股指收益率(1212 個月,個月,%).25 圖圖 2 2-7 7 股票市值及增速(萬億美元,股票市值及增速(萬億美元,%)
10、.26 圖圖 2 2-8 8 納斯達克納斯達克 100100 指數(指數(20232023-20242024).27 圖圖 2 2-9 9 期貨期權成交額(萬億美元)期貨期權成交額(萬億美元).29 圖圖 2 2-1010 以本地為總部的前以本地為總部的前 5 5 大資管機構大資管機構 A AU UM M 及增速(萬億美元,及增速(萬億美元,%).30 圖圖 2 2-1111 貝萊德貝萊德 A AU UM M 規模及結構變化(規模及結構變化(20232023-20242024,萬億美元),萬億美元).32 圖圖 2 2-1212 S&PS&P 500500 指數與貝萊德股票產品規模(指數與貝萊
11、德股票產品規模(20232023-20242024,萬億美元),萬億美元).33 圖圖 2 2-1313 聯邦基金利率與貝萊德各類產品凈流入(聯邦基金利率與貝萊德各類產品凈流入(20222022-20242024,億美元,億美元,%).34 圖圖 2 2-1414 貝萊德貝萊德 ETFETF 凈流入及占比(凈流入及占比(20232023-20242024,億美元),億美元).35 圖圖 2 2-1515 開放式基金凈流入(十億美元)開放式基金凈流入(十億美元).35 圖圖 2 2-1616 ETFETF 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36 圖圖 2 2-1717
12、 ETFETF 凈流入(十億美元)凈流入(十億美元).37 圖圖 2 2-1818 ESGESG 產品數量產品數量.38 圖圖 2 2-1919 另類另類G G資產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資產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39 圖圖 3 3-1 1 歐央行關鍵利率與歐元區政府債券收益率(歐央行關鍵利率與歐元區政府債券收益率(%,20202020-20242024).42 圖圖 3 3-2 2 歐洲資產管理規模及英國占比(萬億歐元,歐洲資產管理規模及英國占比(萬億歐元,20172017-20232023).43 圖圖 3 3-3 3 代幣化產品供給預期時間表代幣化產品供給預期時間表.45 圖
13、圖 3 3-4 4 盧森堡基金規模與數量(十億歐元,只,盧森堡基金規模與數量(十億歐元,只,20042004-20232023).46 圖圖 3 3-5 5 在盧森堡注冊基金的發起人來源分布(在盧森堡注冊基金的發起人來源分布(%,20232023).47 圖圖 3 3-6 6 全球跨境基金數量與跨境分銷注冊量(全球跨境基金數量與跨境分銷注冊量(20132013-20232023).48 圖圖 3 3-7 7 AIAI 賦能資產管理價值鏈改善效率(賦能資產管理價值鏈改善效率(%).49 圖圖 3 3-8 8 投資過程中投資過程中 AIAI 整合進度整合進度.51 圖圖 3 3-9 9 美國私募股
14、權資金籌集規模(十億美元,只,美國私募股權資金籌集規模(十億美元,只,20132013-20232023).53 圖圖 3 3-1010 私募股權退出規模(十億美元,只,私募股權退出規模(十億美元,只,20132013-20232023).54 圖圖 3 3-1111 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成交規模(十億美元,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成交規模(十億美元,20022002-20232023).55 圖圖 3 3-1212 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三年內金融科技布局計劃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三年內金融科技布局計劃.56 圖圖 3 3-1313 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五年內對投資策略和工具的布局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
15、來五年內對投資策略和工具的布局.57 圖圖 3 3-1414 日本、歐元區和美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對比(日本、歐元區和美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對比(%,20232023).58 圖圖 3 3-1515 滬深港通下滬深港通下 ETFETF 成交額(億港元,億元,成交額(億港元,億元,2023.052023.05-2024.062024.06).64 圖圖 3 3-1616 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累計申購情況(億元,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累計申購情況(億元,20162016-20242024).66 圖圖 3 3-1717 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 IPOIPO 數量(家,數量(家,20122012-2023202
16、3).67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 概 要 近年來,全球大范圍面臨持續通脹壓力及經濟復蘇挑戰。各國央行希望通過提高利率來抑制經濟過熱的部門,但高利率導致借貸成本增加,降低了貸款和整體商業投資規模,進而引發了資產價格的波動:債券收益率上升,股市估值因未來收益的折現率提高而承受下行壓力,整個資產類別都遭遇重新評估的風險。投資者紛紛轉向更保守的投資策略,2024 年這一趨勢有所減緩,但并未發生根本扭轉。資本流動變化、資產配置轉移以及經濟市場反饋不斷改變和重塑著全球資產管理中心的格局。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呈現了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最新排名。高
17、利率背景下,全球資本流動普遍向歐美傾斜,美國和加拿大的資管中心評分和排名普遍上升,亞洲地區小幅下跌,歐洲市場則漲跌互現。紐約仍然領先全球,但總分低于往年,其他城市與之差距有所收窄。倫敦股債市場資金分流至其他歐元區國家的趨勢仍未結束,但其頭部資管機構的資管規模表現強勁,再度回到第二位。在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下,全球對風險對沖產品的需求持續高漲,使得芝加哥升至第三位,也助推了法蘭克福的排名上升。巴黎市場表現相對穩定,但被芝加哥和法蘭克福趕超,下降至第五位。由于亞洲地區的資本流動減緩,新加坡、上海和東京均較去年下滑一位,分別列于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十位。香港雖在家族辦公室和虛擬資管產品領域領先亞洲,但股債
18、市場仍然低迷,僅小幅上升至第九位。北京維持在第十五位,但分數有明顯提升,顯示出一定的追趕態勢。受益于在 ESG 等可持續性產品和另類資產上的巨大優勢,盧森堡排名躍至第八位。波士頓和蘇黎世均小幅下滑,分別位列第十一位和第十四位。都柏林和多倫多則各上升一位至第十二位和第十三位。從本地資金池和海外資金流入等指標來比較資管業務的資金需求規模,美國仍領先全球。但與去年不同的是,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在縮小,側面反映了資本的國際流動在減緩。高利率環境下借貸成本增加(尤以美國為最),抑制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 了國際投資者的融資能力和意愿,也導致其重新評估投資組合中的風險資產。從制度型
19、開放和人才供給的指標觀察,蘇黎世繼續領先全球,同時多數城市與之差距較 2023 年明顯擴大。受經濟結構轉型、自動化和數字化、監管環境的變化以及宏觀經濟周期性因素等影響,金融業就業人數及其占非農就業人數的比重呈現三種不同的變化情況。從衡量底層資產數量和質量的指標來看,2024 年歐美地區的資管中心普遍拉近了與紐約的距離,尤其是多倫多、都柏林和盧森堡。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資源類企業的盈利大幅增長,推動了多倫多證券交易所相關股票的表現。而亞洲地區則由于利差因素、經濟增長放緩、國際貿易收縮等因素導致股債市場疲軟,與紐約的差距拉大,在全球資本市場表現中處于不利地位。從資管公司規模、開放式基金的規模和數量等
20、指標觀察各資管中心在管的資產規模 AuM,多數城市分數提升。上海、芝加哥和倫敦資管機構的全球擴展和市場創新能力有所增強。倫敦在 2024 年通過創新和靈活的政策調整,資管公司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并擴展其全球業務,幫助倫敦在全球資管市場中保持競爭力。隨著中國外資準入的放寬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上海資管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也顯著增長。從交易所上市的 ESG 產品數量及另類資產基金的數量和規模等指標看,法蘭克福、盧森堡和巴黎這三大歐洲城市繼續位居前三。亞洲分數上升最多的是新加坡和香港,東京和上海的漲幅較小。新加坡和香港均積極推動在區塊鏈、數字資產等領域的探索,代幣化證券和數字資產平臺的發展,為另類資產
21、的管理和交易創造了更多機會。本報告第二部分從需求端、供給端和業務端討論了若干關鍵指標。在美聯儲高利率政策放緩的預期影響下,美國資本流入有所下降。主權財富基金在全球金融市場中的角色更為重要,尤其是中東地區的基金,其在全球另類資產和可再生能源領域的投資顯著增加。在供給端,盡管金融業的整體就業人數在一些主要金融中心下降,但某些城市如盧森堡、都柏林和法蘭克福,由于業務的轉移和經濟結構的轉型,金融業就業人數有所增加。此外,底層資產的分析表明,北美和歐洲資管中心在債市和股市規模上依然表現強勁,而亞洲地區由于經濟增長放緩和利差縮小,表現相對疲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 軟。業務端主要探討了資
22、管機構的資產管理規模(AuM)及其增長情況。全球資管機構的管理規模繼續擴張,尤其是在紐約、倫敦和上海等資管中心。貝萊德、先鋒集團等全球頂尖資管機構的擴張速度尤為顯著,這反映了全球經濟韌性和政策預期對資管行業的積極影響。此外,ESG(環境、社會與治理)產品和另類資產業務也成為資管中心業務端的重要組成部分,歐洲尤其在這方面占據領先地位。本報告第三部分展示了歐洲、北美和亞太地區的資產管理中心的最新發展趨勢。歐洲市場降息周期的啟動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帶來了投資機會,尤其是在歐洲高收益債券市場,利差相對較大,為投資者提供了可觀的溢價。同時,英國致力于通過分布式記賬技術推動基金代幣化,這一創新舉措有望提高基金
23、管理效率并增強市場流動性。盧森堡作為歐洲乃至全球的重要基金注冊地,繼續吸引全球各地的基金公司,其在跨境基金分銷中的主導地位更加穩固。北美市場的資產管理中心,如紐約和波士頓,借助金融科技的力量,特別是人工智能的應用,極大地提升了資管行業的運營效率和投資決策能力。美國通過人工智能技術優化了投資管理、交易執行和客戶服務等多個環節,使得資產管理機構在全球競爭中保持領先。加拿大則傾向于在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領域進行布局,增強投資策略的主動性和靈活性。亞太地區的資產管理中心表現出各自的優勢和挑戰。日本公布了札幌、東京、大阪和福岡四個資管特區,迎來了巨大的政策機遇,香港通過虛擬資產中心建設、新加坡通過繼續推動
24、區塊鏈和數字資產的發展,為另類資產的管理和交易創造了更多的機會。在本期指數排名中,上海從去年的第六位下滑至第七位,這雖然直觀反映出上海在全球資管中心新的競爭格局中面臨多個領域的挑戰,但上海資管領域的增長韌性依然強勁,結構性亮點仍然突出。一方面,全球資本流動的減弱以及中國經濟增長的放緩,使得上海的底層資產吸引力下降,尤其是股市和債市的收益率,直接影響了上海在全球資管市場中的競爭表現。反映在資管機構的全球擴展上,雖然上海的前五大資管機構合計管理規模達到 1.8 萬億美元,增速為 12.50%,但與紐約、倫敦等領先資管中心的業務擴展速度相比仍有差距。在日益獲得重視的另類資產管理上,上海表現出了一定的
25、增長潛力,但整體規模依然較小,體量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 不及新加坡和香港。此外,上海在推動數字資產、區塊鏈技術等新興金融領域有較大發展空間,可充分利用全球對可持續投資和創新型資產日益增長的需求,加大在新興領域的投入和創新力度,增強其在全球資管市場中的競爭力。另一方面,上海資管領域的結構性亮點顯示出其穩定優勢和增長韌性。一是資金來源規模僅次于紐約,本地的資管機構擴張能力顯著提升,開放式基金凈銷售額近 1100 億美元,僅次于紐約和都柏林,位居世界前列;二是 ETF 凈流入近600 億美元,規模與增幅均排在全球前列;三是 ESG 產品總數較去年同期增長22%,體現了市場對可持
26、續發展政策預期的正面回應,相對于美國部分資管機構退出相關氣候投資協議的趨勢,中國給國際投資者釋放了積極信號。另類投資規模雖然較小,但 29%的增速位居全球前列。userid:529794,docid:176142,date:2024-09-26,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 第一部分 指數評價 一、綜合評價 2024 年紐約、倫敦和芝加哥位列全球資管中心評價指數前三位。在高利率的背景下,全球資本流動普遍向歐美傾斜,美國和加拿大的資管中心評分和排名普遍上升,亞洲地區小幅下跌,歐洲市場則漲跌互現。表表 1 1-1 1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綜合排名(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綜合排名(202
27、42024)排名 資管中心 綜合評分 分數較 2023年變化 排名較 2023年變化 1 紐約 95.5-0.5 0 2 倫敦 86.1 2.4+1 3 芝加哥 86.0 1.7+1 4 法蘭克福 85.8 2.4+3 5 巴黎 85.7 0.9-3 6 新加坡 85.2 0.7-1 7 上海 85.1 1.7-1 8 盧森堡 84.9 2.3+3 9 香港 84.8 2.0+1 10 東京 84.6 1.5-1 11 波士頓 84.2 0.9-3 12 都柏林 84.1 1.8+1 13 多倫多 83.3 0.9+1 14 蘇黎世 82.5 0.0-2 15 北京 82.4 2.0 0 紐約
28、仍然領先全球,但總分低于往年,其他城市與之差距有所收窄。倫敦股債市場資金分流至其他歐元區國家的趨勢仍未結束,但其頭部資管機構的資管規模表現強勁,再度回到第二位。在經濟不確定性影響下,全球對風險對沖產品的需求持續高漲,使得芝加哥升至第三位,也助推了法蘭克福的排名上升。巴黎市場表現相對穩定,但被芝加哥和法蘭克福超越,下降至第五位。由于亞洲地區的資本流動有所減緩,新加坡、上海和東京均較去年下滑一位,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 分別列于第六位、第七位和第十位。香港雖在家族辦公室和虛擬資管產品領域領先亞洲,但股債市場仍然低迷,僅小幅上升至第九位。北京維持在第十五位,但分數有明顯提升,顯示
29、出一定的追趕態勢。受益于在 ESG 等可持續性產品和另類資產上的巨大優勢,盧森堡排名躍至第八位。波士頓和蘇黎世均小幅下滑,分別位列第十一位和第十四位。都柏林和多倫多則各上升一位至第十二位和第十三位。在六大細分領域,2024 年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排名如下所示。表表 1 1-2 2 20242024 年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細分領域排名年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細分領域排名 排名 資金來源(15%)制度型開放、人才供給(10%)底層資產(25%)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25%)ESG 業務、另類資產(15%)增長率(10%)1 波士頓 蘇黎世 紐約 紐約 法蘭克福 芝加哥 2 紐約 香港 多倫多 波士
30、頓 盧森堡 蘇黎世 3 芝加哥 盧森堡 倫敦 倫敦 巴黎 上海 4 洛杉磯 新加坡 上海 芝加哥 新加坡 倫敦 5 北京 都柏林 東京 東京 香港 香港 6 上海 法蘭克福 法蘭克福 都柏林 倫敦 波士頓 7 巴黎 波士頓 巴黎 巴黎 都柏林 巴黎 8 東京 紐約 都柏林 新加坡 東京 北京 9 香港 芝加哥 香港 盧森堡 芝加哥 新加坡 10 新加坡 洛杉磯 新加坡 多倫多 蘇黎世 法蘭克福 11 倫敦 倫敦 盧森堡 法蘭克福 紐約 東京 12 多倫多 東京 芝加哥 上海 多倫多 都柏林 13 蘇黎世 多倫多 北京 洛杉磯 上海 紐約 14 法蘭克福 巴黎 蘇黎世 香港 北京 多倫多 15
31、盧森堡 上海 波士頓 北京 波士頓 洛杉磯 注:1、“資金來源”指標均為國家/地區指標,故同一國家的城市排名一致,分數一致。僅為了表格清晰將其排名分列。2、括號內為各二級指標權重,參見本部分附錄的指標體系修訂說明。二、細分領域評價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7(一)(一)資金來源資金來源 從本地資金池(銀行存款、保費余額、私人養老金規模、外匯儲備規模、主權財富基金 SWFs 規模、公共養老基金 PPFs 規模)和海外資金流入(即金融賬戶平衡)等七個指標來比較資管業務的資金需求規模。美國仍領先全球,但與去年不同的是,美國與其他國家之間的差距在縮小,如北京、上海從去年的 97.1 分
32、升至 99.4 分,巴黎和東京從 85 分升至 88 分之上。側面反映了資本的國際流動減緩。在直接投資方面,全球供應鏈的不穩定性和地緣政治風險促使一些國家開始減少對外部經濟的依賴,推動“本土化”生產和投資,從而減少對國際市場(包括美國市場)的依賴。在間接投資方面,高利率環境下借貸成本增加(尤以美國為最),抑制了國際投資者的融資能力和意愿,也導致其重新評估其投資組合中的風險資產。圖圖 1 1-1 1 全球主要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資產管理中心的的資金來源資金來源得分(得分(2 202023 3-2022024 4)注:該二級指標均為國家/地區指標,因此在同一國家/地區的城市排名一致。8085909
33、51001052024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8(二二)營商環境營商環境 從制度型開放(FDI 管制程度、法定企業所得稅稅率、資本利得稅稅率、個人所得稅率)和人才供給(金融業就業人數、金融業就業人數/非農就業人數)這幾個指標觀察,蘇黎世仍領先全球,同時,多數城市與之差距較去年明顯擴大。主要變量是金融業就業人數及其占非農就業人數的比重。這里有三種情況:第一是金融業就業人數增加,占比也增加,如盧森堡、都柏林、法蘭克福、蘇黎世,主要受益于英國退歐后金融業務向歐元區的轉移,前三者的分數分別較去年提升1.8、3.9 和 7.1;第二是金融業就業人數增加,但其他非農就業人數增加得更
34、多,導致比重下降,如紐約、巴黎,分數分別較去年下跌 2.4 和 4.9;第三是金融業就業人數下降,比重也下降,如波士頓、芝加哥、倫敦、多倫多、新加坡、北京和香港。究其原因有如下幾點:首先,經濟結構轉型,從傳統的金融主導型經濟向更為多元化的經濟模式發展,如新能源、醫療健康等行業的快速發展,吸引了大量投資和勞動力流入。相較之下,金融業在整個經濟中的相對重要性有所下降。其次,自動化和數字化的影響,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的應用,大大提高了金融服務的效率,同時也減少了對人力的需求。許多傳統崗位,如交易員、數據處理員等,正在被技術所取代,這直接導致了金融業從業人數的下降。第三,監管環境的變化,宏觀波動下全
35、球范圍內的金融監管趨嚴,許多國家加強了對金融機構的資本要求、風險管理和合規性檢查。這種變化增加了金融業的運營成本,并降低了行業的利潤率。一些金融機構選擇減少規模、減少雇傭人數,或者將業務轉向資本需求較低的領域,如金融科技。最后,宏觀經濟周期性因素也對金融業從業人數產生影響。在經濟擴張期,金融活動增加,行業就業人數往往會上升;而在經濟收縮期或不確定性增加時,金融業往往會通過裁員、減少招聘等方式降低成本。這種周期性的波動會影響金融業在整個經濟中的就業占比。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9 圖圖 1 1-2 2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的制度型開放、人才儲備制度型開放、人
36、才儲備得分(得分(2 202023 3-2022024 4)(三)底層資產(三)底層資產 從股市、債市和期貨市場的絕對規模及數量指標,以及十年期國債收益率和一年期股市收益率等用于衡量底層資產質量的指標來看,今年歐美地區的資管中心普遍拉近了與紐約的距離,尤其是多倫多(+5.4)、都柏林(+4.0)和盧森堡(+3.3)。多倫多主要受益于能源和資源行業的強勁表現,2023-2024 年,全球能源價格上漲,資源類企業的盈利大幅增長,推動了多倫多證券交易所(TSX)中相關股票的表現。同時,多倫多和紐約的金融市場在某些關鍵行業上有著相似的布局,如金融、科技和制造業。因此,當這些行業在美國市場表現突出時,多
37、倫多市場上的相應板塊通常也會受到積極影響。而亞洲地區則由于利差因素、經濟增長放緩、歐美國家的需求疲軟引起的國際貿易收縮等因素導致股債市場疲軟,與紐約的差距拉大。上海(-2.2)、東京(-1.8)、香港(-0.9)和新加坡(-0.4)的分數均較去年下跌,在全球資本市場表現中處于相對不利的地位。7075808590951001052024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0 圖圖 1 1-3 3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底層資產的底層資產得分(得分(2 202023 3-2022024 4)(四)資管規模(四)資管規模 從本地設立的前五大資管公司合計規模、全球前
38、50 大資管機構在本地的總部數量和分支機構數量、開放式基金和 ETF 的凈資產規模、數量和凈銷售額等指標觀察各資管中心在管的資產規模 AuM。分數上,僅巴黎(-0.1)、多倫多(-1.2)和蘇黎世(-0.7)出現下滑,意味著他們與紐約的差距有所擴大,而其他城市普遍提升,尤其是上海(+3.2)、芝加哥(+2.6)和倫敦(+2.1)。一方面是資管機構的全球擴展和市場創新能力。如盡管面臨英國脫歐的挑戰,倫敦在 2024 年通過創新和靈活的政策調整,資管公司迅速適應市場變化,并擴展其全球業務,幫助倫敦在全球資管市場中保持競爭力。又如隨著外資準入的放寬和資本市場的進一步開放,上海的資管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
39、也顯著增長。另一方面,與紐約和芝加哥相比,多倫多在吸引全球資管機構設立總部或分支機構方面相對劣勢。隨著全球資管機構將更多的資源和業務轉移到更具增長潛力的市場,作為傳統的金融避風港,蘇黎世的吸引力相對下降。尤其是瑞士信貸在 2023 年倒閉這一事件,不僅動搖了投資者對瑞士金融市場的信心,全球資管機構對在該地設立分支機構和擴展業務持更為謹慎的態度。7075808590951001052024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1 圖圖 1 1-4 4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的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得分(得分(2 202023 3-2022024
40、4)(五)(五)ESGESG 和另類業務和另類業務 從交易所上市的 ESG 債券、指數、ETF 和衍生品的數量,以及另類資產基金的數量、凈資產規模和凈銷售額等指標看,法蘭克福、盧森堡和巴黎這三大歐洲城市繼續位居前三。除了都柏林,幾乎所有的資管中心都在 ESG 業務和另類資產業務上發力。在亞洲,分數上升最多的是新加坡(+15.9)和香港(+10.3),而東京(+0.1)和上海(+1.2)的漲幅較小。對比這四個城市,在 ESG 業務方面,相對于新加坡和香港,日本企業和中國企業在 ESG 信息披露和合規性方面的進展較為緩慢。在另類資產業務方面,新加坡和香港均積極推動在區塊鏈、數字資產等領域的探索,T
41、okenized Securities(代幣化證券)和數字資產平臺的發展,為另類資產的管理和交易創造了更多機會。而上海和東京較為保守,投資者對另類資產的接受度相對較低。7075808590951001052024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2 圖圖 1 1-5 5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的 ESGESG 業務、另類資產業務業務、另類資產業務得分(得分(2 202023 3-2022024 4)(六)成長性(六)成長性 把上述底層資產、資管機構和開放式基金、ESG 業務和另類資產業務等細分領域各指標的增速進行綜合對比,可以觀察到,芝加哥排在首位,蘇黎世(
42、+8)、香港(+4.3)和波士頓(+4.1)增速綜合較高,巴黎(-3.6)、北京(-6.1)和法蘭克福(-4.7)發展相對停滯。盡管芝加哥在衍生品市場上的成交量出現了兩位數的同比下跌,但并不能完全抵消芝加哥資管機構資管規模的優勢以及在 ESG業務方面的強勁增長。蘇黎世在高凈值客戶管理和可持續投資方面也表現突出。香港的增長主要得益于其與中國大陸的緊密聯系。盡管面臨全球經濟不確定性,香港通過加強綠色金融和與大陸市場的聯系,實現了開放式基金和另類資產的增長。7075808590951001052024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3 圖圖 1 1-6 6 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全球
43、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增長率的增長率得分(得分(2 202023 3-2022024 4)85878991939597991012024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4 附:指標體系 2024 年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與 2023 年保持一致。一級指標分為資產管理的需求端、供給端和業務端。二級指標從本地資金池和海外資金流入衡量資管需求;從制度型開放、人才儲備和底層資產等方面衡量資管供給;從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業務和另類資產等方面衡量資管業務。三級指標則是反映了上述各個層面的具體信息,共計 53 個,均為定期更新的定量指標。圖圖 1 1-7 7
44、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體系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體系 需要說明的是,相較 2023 年,本期指數報告在指標和權重賦值等方面進一步優化完善。首先,三級指標刪除了“IPO 數量”和“IPO 數量增速”這一流量概念,以更平衡對股市和債市的評價。其次,進一步降低每年變化較少的指標權重,即“制度型開放和人才儲備”合計權重從 15%降為 10%,并根據全球資產管理投向的發展趨勢,將“ESG 和另類資產”提高至 15%的權重。全球資產管理中心需求端本地資金池海外資金流入供給端制度型開放人才儲備底層資產業務端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ESG業務另類資產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5 表表 1 1-3 3 各
45、二級指標權重各二級指標權重 一級指標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 權重權重%2024年 2023 年 變動 需求端與供給端(50%)本地資金池、海外資金流入 15 10+5 制度型開放、人才儲備 10 15-5 底層資產 25 25 0 業務端(50%)資管機構、開放式基金 25 30-5 ESG 業務、另類資產業務 15 10+5 增長率 10 10 0 合計 100 100 0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6 表表 1 1-4 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2022024 4)一級指標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數據來源數據來
46、源 需求需求 本地資金池 銀行存款 CEIC 保費余額 SIGMA 私人養老金規模 OECD 外匯儲備規模 各貨幣當局 主權財富基金 SWFs 規模 SWF 公共養老基金 PPFs 規模 海外資金流入 金融賬戶平衡 各貨幣當局 供給供給 制度型開放 FDI 管制程度-金融業 OECD FDI 管制程度-商業 法定企業所得稅稅率 KPMG 資本利得稅稅率 人才供給 個人所得稅稅率 金融業就業人數 各地統計局 金融業就業人數/非農就業人數 底層資產 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10 年)BLOOMBERG 主要股指收益率(一年)上市股票數量 WFE 上市股票數量增速 上市債券數量 上市債券數量增速 股票市
47、值 股票市值增速 債券市場余額 債券市場余額增速 期貨期權成交額 期貨期權成交額增速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7 表表 1 1-4 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標體系(2022024 4)(續)(續)一級指標一級指標 二級指標二級指標 三級指標三級指標 數據來源數據來源 業務業務 資管機構 以當地為總部的前 5 大資管公司規模 各 資 產 管理機構 以當地為總部的前 5 大資管公司規模增速 全球前 50 大資管機構在本地的總部數量 全球前 50 大資管機構在本地的分支機構數量 開放式 基金 開放式基金凈資產規模 IIFA、各交易所 開放式基金凈資產
48、規模增速 開放式基金凈銷售額 開放式基金數量 開放式基金數量增速 ETFs 凈資產規模 ETFs 凈資產規模增速 ETFs 凈銷售額 ETFs 數量 ETFs 數量增速 交易所 ESG 業務 ESG 指數數量 各交易所 ESG 指數數量增速 ESG ETF 數量 ESG ETF 數量增速 ESG 衍生品數量 ESG 衍生品數量增速 ESG 債券數量 ESG 債券數量增速 另類資產業務 另類資產基金數量 IIFA、各交易所 另類資產基金數量增速 另類資產基金凈資產規模 另類資產基金凈資產規模增速 另類資產基金凈銷售額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8 第二部分 主要指標分析 一、需求
49、端 非非儲備儲備金融賬戶平衡金融賬戶平衡。2023 年 7 月以來,美聯儲暫停加息并將聯邦基金利率維持在 5.25%-5.50%的高水平。隨著美國通脹水平逐步下降,降息預期升溫致使資本流入較去年同期下降。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美國非儲備金融賬戶順差為 1791 億美元。同時,德國、日本、中國均出現較大規模的金融賬戶逆差。圖圖 2 2-1 1 非非儲備儲備金融賬戶平衡(百萬美元)金融賬戶平衡(百萬美元)注:該數據為國別/地區數據,為方便對比,以該國/地區的主要資產管理中心代表。數據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 【專題【專題 1 1:主權:主權財富財
50、富基金基金的資產配置特點的資產配置特點】主權財富基金(SWFs)是由政府設立并管理國有金融資產的投資實體,并依法作為國有基金聘用專業的基金管理人員。從 1953 年科威特成立全球第一家179124 171800-31000-200000-100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2023Q12024Q1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19 SWFs 后,SWFs 已經從簡單的政府儲備演變成復雜的投資機構,成為全球金融體系中的重要力量。2023 年,全球有超過 100 家 SWFs 管理著 11.3 萬億美元的資產,是 2000 年的近十倍;其中 40%的規模來自中東
51、地區,37%和 16%分別來自亞洲和歐洲。圖圖 2 2-2 2 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及其資產管理規模(全球前十大主權財富基金及其資產管理規模(20232023)單位:十億美元 數據來源:Globalswf 為了服務政府的戰略目標,SWFs 需要在不同行業和區域持有不同的投資組合,才能在波動的市場中平衡風險和回報。近年來,SWFs 的資產配置總體上呈現從傳統(股票、債券)到另類資產(房地產、私募股權、基礎設施)、從傳統市場轉向新興市場的轉變。一方面,地理分散且有重點。在全球投資策略的背景下,SWFs 仍需根據自己的優勢、風險偏好和戰略目標進行不同的區域分布。如挪威政府養老金基金在歐洲市場尤其是
52、北歐國家有更深入的投資布局;科威特投資局傳統上在美國和歐洲市場有較大比重的投資,近年來在亞洲市場,特別是中國的投資顯著增加;新加坡淡馬錫控股重點投資亞洲市場,尤其是東南亞國家。另一方面,行業多元又有專注。如挪威政府養老金基金特別注重可再生能源和持續性發展項目;沙特阿拉伯的公共投資基金(PIF)在技術和創新行業特別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0 突出;阿布扎比的穆巴達拉投資公司(Mubadala Investment Company)和科威特投資局分別在半導體制造行業和教育醫療領域有大量投資;新加坡淡馬錫控股特別專注于對生物技術公司和醫療技術的投資。近兩年來,中東 SWFs 在全
53、球資本市場的配置表現出下顯著的趨勢和特點:第一,資產管理規模巨大。由于地緣政治沖突、高通脹和利率上升,中東 SWFs獲得大量資本流入,資產管理規模持續攀升,在全球僅次于亞洲。截至 2023 年11 月,中東地區前 15 大 SWFs 的資產管理規模達到 4.3 萬億美元,接近全球 SWFs的 40%。其中 5 家位列 2022 年最活躍的 SWFs 之中,包括阿布扎比投資局(ADIA)、沙特阿拉伯公共投資基金(PIF)、阿聯酋穆巴達拉和阿布扎比投資局(Mubadala and ADQ)以及卡塔爾投資局(QIA)。第二,對另類資產的投資占比高。由于比其他類型的機構投資者擁有更少的短期和中期負債,
54、中東 SWFs 在做出投資決策時具有靈活性,包括房地產、大宗商品和對沖基金等可以對沖通脹的非傳統資產類別。截至 2023 年末,中東 SWFs對另類資產的平均配置從 2021 年底的 22%增加到 44%。其中,穆巴達拉專注于歐洲資產,阿布扎比投資局集中投資于北美市場和新興市場。從投資領域來看,近兩年主要集中在新興科技領域和基礎設施。如阿布扎比投資局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GIC)共同投資了 Zenedesk、Taibang Biol ogic、Triveni Turbine 和Climate Technology 等幾個項目。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1 表表 2 2-1 1
55、中東前中東前 1515 大主權財富基金(大主權財富基金(20232023)國別國別 名稱名稱 成立年成立年份份 資產管理資產管理規模(十規模(十億美元)億美元)另類資產占另類資產占比(比(%)沙特阿沙特阿拉伯拉伯 Public Investment Fund 公共投資基金 1971 730 37 NDF 國家發展基金 2017 132 100 阿聯酋阿聯酋 Investment Corporation of Dubai 迪拜投資公司 2006 341 65 Abu Dhabi Investment Authority 阿布扎比投資局 1967 984 32 Mubadala Investmen
56、t Company 穆巴達拉投資公司 1984 276 67 ADQ 阿布扎比發展控股公司 2018 199 45 Emirates Investment Authority 酋長國投資局 2007 91 21 Dubai World 迪拜世界 2005 47 100 Dubai Holding 迪拜控股 2004 35 93 科威特科威特 Kuwait Investment Authority 科威特投資局 1953 801 23 Gulf Investment Corporation 海灣投資公司 1983 3.3 卡塔爾卡塔爾 Qatar Investment Authority 卡塔爾
57、投資局 2005 429 41 阿曼阿曼 Oman Investment Authority 阿曼投資局 1980 47 31 伊朗伊朗 National Development Fund of Iran 國家發展基金 2011 150 79 巴林巴林 Bahrain Mumtalakat Holding Company 巴林穆巴拉克控股 2006 18 79 合計合計 4283.3 加權平均加權平均 42.5 數據來源:GLOBALSWF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2 第三,對可再生能源的投資超過化石燃料。2022 年,中東主權基金在 51 個綠色交易中投資了 187 億美元
58、,占全球主權財富基金綠色投資的 29%;而在 11 個傳統能源交易中的投資則為 67 億美元。2023 年,這些基金在氣候技術領域的投資達到 50 億美元,是 2022 年 1.8 億美元的 3 倍,特別是在太陽能和風能項目上,推動綠色氫和低排放制造業的發展。第四,與新興市場聯合投資。一方面,更看好新興市場的發展前景,如卡塔爾投資局在南非投資了 4 億美元以運輸通信和能源為重點的基礎設施;阿布扎比和馬來西亞在能源、旅游和房地產方面投資合作。另一方面,共同利益帶來更大的合作與協調,卡特爾投資局與印度尼西亞合資投資在越南的自然資源開采和旅游業等。圖圖 2 2-3 3 中東主權財富基金資產配置類別(
59、中東主權財富基金資產配置類別(20202020-20232023)數據來源:GlobalSWF,Invesco 0204060801001202020202120222023%股票固定收益另類資產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3 二、供給端 金融業就業人數金融業就業人數/非農就業人數非農就業人數。從絕對規???,上海金融從業人員維持在 50 萬人,位居世界前列。但從相對規模來看,上海金融從業人員占比為 3.85%,不僅遠低于香港、盧森堡、蘇黎世等小型經濟體的資管中心,與紐約、倫敦和多倫多等大型經濟體的資管中心也相差較大。圖圖 2 2-4 4 金融業就業人數及非農就業占比(萬人)金融業
60、就業人數及非農就業占比(萬人)注:部分城市為金融和保險業就業人數。數據來源:各城市/地區統計局 平均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平均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1010 年年)。全球多數主要經濟體政府債券收益率呈現下降趨勢。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這些經濟體的通貨膨脹得到有效控制,貨幣緊縮政策逐步轉向,促使當地政府債券收益率隨之調整。今年以來,瑞士、歐元區、加拿大和英國等陸續進入降息周期,其余地區降息預期也逐步升溫。同時,中國經濟增長放緩,疊加股市低迷和超預期降準降息,提升債券配置需求,促使中國政府債券收益率持續下行。截至 2024 年第一季度,中國 10 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為 2.15%。7.64%6.39%5.
61、58%11.40%7.91%4.80%5.50%11.63%5.89%4.00%1.99%3.85%7.00%0%2%4%6%8%10%12%14%0102030405060金融業就業人數金融業就業占比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4 圖圖 2 2-5 5 平均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平均長期政府債券收益率(%)注:該數據為國別/地區數據,為方便對比,以該國/地區的主要資產管理中心代表。數據來源:Moodys Analytics 主要股指收益率(一年)。主要股指收益率(一年)。近一年來,降息預期升溫、防御性較強以及估值較低等因素促使歐洲股市普遍上漲。一是降息預期升溫,歐洲通脹較早得到控
62、制,經濟增長壓力促使歐洲降息預期升溫且較早進入降息周期,推動當地企業盈利修復。二是歐洲股市防御性較強,歐股“十一巨頭”多屬于醫療保健、快消品等行業,強勁的盈利在經濟增速放緩的背景下支撐了當地股市上漲。三是估值相對較低,不同于美國股市以科技等成長型板塊為主,歐洲股市更多是公用事業、能源與金融等傳統行業,相對較低的估值水平使其具備較強的配置吸引力。3.833.882.662.940.382.182.983.022.770.912.152.87-1012345紐約倫敦都柏林盧森堡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多倫多新加坡東京上海香港2024Q22023Q2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5 圖圖 2
63、2-6 6 主要股指收益率(主要股指收益率(1 12 2 個月,個月,%)數據來源:BLOOMBERG 股票市值。股票市值。受科技革命浪潮的催化,紐約股市市值增長最多,2024 年第二季度末增長至 53.79 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7.61 萬億美元。同時,英國股市市值增幅最大,由 2023 年第二季度末的 3.18 萬億美元增長 46.60%至 2024 年第二季度末的 4.67 萬億美元。此外,北京股市市值增速位居全球前列,2024 年第二季度末同比增長 15.74%。10.375.8738.06-10.003.368.70-2.279.842.387.71-20.52-7.33-14
64、.90-30-20-1001020304050紐約倫敦都柏林盧森堡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多倫多新加坡東京北京上海香港2024Q22023Q2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6 圖圖 2 2-7 7 股票市值及增速(萬億美元,股票市值及增速(萬億美元,%)數據來源:WFE 【專題【專題 2:2:美國科技股美國科技股表現強勁表現強勁】理論上,利率上升將對股票市場產生負面影響,因為企業融資成本增加,消費和投資下降,從而影響公司盈利能力。其中,科技和高增長領域更容易受到這一不利影響。但市場的反應也取決于多種因素,包括經濟增長預期、企業盈利能力以及投資者對未來通脹和利率走向的預期。例如,由于美聯儲
65、升息的幅度高于其他市場的投資回報率,吸引全球資本流入美國股市;同時,美國高科技公司在全球市場中的領導地位,促使投資者看好這些公司的長期增長潛力而忽視了利率上升的損失。2023 年末,蘋果、微軟、亞馬遜、英偉達、谷歌、Meta、特斯拉這七大美國科技企業的股票市值分別同比上漲了 45%、56%、85%、234%、55%、185%、110%,與 2022 年末相比合計增加了 5.2 萬億美元,對標準普爾 500 指數的增幅貢獻超過了66%;也推動道瓊斯工業指數和標普500指數的年均增速分別高達11%和 16%,提高了美國股市的韌性和吸引力。2024 年初,隨著美聯儲貨幣政策逐漸趨于穩定,市場對加息周
66、期結束的預期增強。在這種背景下,科技股表現出更為強勁的勢頭,受益于對 AI 技術的持續投資以及企業云服務需求的增加,半導體板塊也因全球供應鏈逐漸恢復而表現-20%-10%0%10%20%30%40%50%01020304050602023Q22024Q2增長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7 良好。隨著美國大選的臨近,科技行業面臨更多的政策不確定性。國會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反壟斷調查進一步加劇,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和電子商務領域。這種監管壓力導致部分科技股在這一季度承受賣壓。盡管如此,一些科技公司通過擴展業務領域和創新產品發布,緩解了部分壓力。例如,特斯拉在自動駕駛技術方面取得了突破,使其
67、股價在其他科技股調整的背景下逆勢上揚??傮w而言,第二季度科技股表現波動較大,增長動能有所減弱。進入 2024 年下半年,由于科技巨頭的半年財報表現不佳,以及疲軟的就業數據、PMI 數據引發美國經濟硬著陸的擔憂,全球市場進入恐慌性大拋售,科技股資金從那些在前期大幅上漲的公司大量流出。7 月份納斯達克累計下跌 10%,8 月第一周內歐洲 STOXX 600 指數科技板塊重挫超 6%。圖圖 2 2-8 8 納斯達克納斯達克 100100 指數(指數(20232023-20242024)數據來源:wind 但總體上市場對科技創新的長期看好情緒仍在。全球資產管理行業中,多家資管機構巨頭通過其各類基金和
68、ETF 產品投資了美國科技股,覆蓋了從大型科技巨頭到新興技術公司的廣泛領域,尤其是在量子計算和生物技術等前沿領域。這些產品通常吸引了全球各類投資者的資金,成為科技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10,00012,00014,00016,00018,00020,00022,0002023-01-032023-01-252023-02-152023-03-092023-03-302023-04-212023-05-122023-06-052023-06-272023-07-192023-08-092023-08-302023-09-212023-10-122023-11-022023-11-242023-12
69、-152024-01-092024-01-312024-02-222024-03-142024-04-052024-04-262024-05-172024-06-102024-07-022024-07-24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8 表表 2 2-2 2 主要投資美國科技股的資管產品一年期收益率(主要投資美國科技股的資管產品一年期收益率(20242024)資管機構資管機構 投資產品投資產品 一年收益率一年收益率%(截至(截至2024/8/20)貝萊德(貝萊德(BlackRock)iShares U.S.Technology ETF(IYW)22.34 iShares Expa
70、nded Tech-Software Sector ETF(IGV)6.62 先鋒集團(先鋒集團(Vanguard)Vanguard Total Stock Market Index Fund 17.07 道富環球投資(道富環球投資(State Street Global Advisors)SPDR S&P 500 ETF Trust(SPY)18.49 Technology Select Sector SPDR Fund(XLK)17.32 富達投資(富達投資(Fidelity Investments)Fidelity Contrafund 16 Fidelity Select Techno
71、logy Portfolio(FSPTX)29 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摩根士丹利投資管理(Morgan Stanley Investment Management)Morgan Stanley Insight Fund 40 安聯投資(安聯投資(Allianz Global Investors)Allianz Technology Trust 23.7 景順(景順(Invesco)Invesco QQQ Trust(QQQ)17.87 Invesco S&P 500 Equal Weight Technology ETF(RYT)13.48 數據來源:BLOOMBERG 期貨期權成交額。期貨期權成
72、交額。截至 2024 年二季度,芝加哥的期貨期權成交額雖呈現兩位數的負增長,但仍是全球規模最大,高達 1011 萬億美元。倫敦期貨期權成交額的增速較高,2024 年第二季度末成交額為 276.50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7.55%。與此同時,上海的期貨期權成交額小幅增加,2024 年第二季度末的成交額為 23.93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0.71%。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29 圖圖 2 2-9 9 期貨期權成交額(萬億美元)期貨期權成交額(萬億美元)數據來源:WFE 三、業務端 資管機構資管機構 AuMAuM。全球頭部資管機構規模持續擴張。截至 2024 年 6 月底,以紐約為
73、總部的前 5 大資管機構規模為 21.05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12.39%。以上海為總部的前 5 大資管機構規模為 1.8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2.50%,擴張速度處于中等水平。7.78 1,011.00 276.50 72.63 3.07 6.95 23.93 4.98-40%-30%-20%-10%0%10%2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2023Q22024Q2增長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0 圖圖 2 2-1010 以本地為總部的前以本地為總部的前 5 5 大資管機構大資管機構 AuMAuM 及增速(萬億美元,及增速(萬億美元,%)數
74、據來源:各資管機構官網及半年報 【專題【專題 3 3:資管資管機構機構資管規模資管規模顯著擴張顯著擴張】2024 年以來,各國通脹治理成效漸次顯現,貨幣政策轉向趨勢日趨明朗。在此背景下,資產管理機構的配置策略隨之調整,管理規模大幅增加。截至 2024 年6 月底,全球前十大資產管理機構均處于擴張階段,總體在管規模高達 49.18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5.61%。其中,先鋒集團的資產管理規模增幅最大,較去年同期增長 2.1 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29.17%。12.6221.055.293.644.360.1980.17.682.996.835.430.643.062 1.80.260%10%2
75、0%30%40%50%0510152025波士頓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倫敦都柏林盧森堡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多倫多新加坡東京北京上海香港2023Q22024Q2增長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1 表表 2 2-3 3 全球全球 TOP10TOP10 資產管理人資產管理人 AuMAuM 變化變化(2023(2023-2024)2024)按按 2024 年年 AuM 排序排序 2024Q2 2023Q2 同比同比 AuM(萬億美元)(萬億美元)1 貝萊德貝萊德 Black Rock 10.65 9.43 12.94%2 先鋒集團先鋒集團 Vanguard Group 9.30 7.20 29
76、.17%3 瑞銀瑞銀 UBS 5.87 5.53 6.15%4 富達富達 Fidelity Investment 5.50 4.50 22.22%5 道富道富 State Street 4.42 3.80 16.32%6 摩根大通摩根大通 JPMorgan 3.70 3.20 15.63%7 高盛高盛 Goldman Sachs 2.93 2.71 8.12%8 資本集團資本集團 Capital Group 2.60 2.30 13.04%9 東方匯理東方匯理 Credit Agricole-Amundi SA 2.16 1.96 10.20%10 紐約梅隆紐約梅隆銀行銀行 Bank of N
77、ew York Mellon 2.05 1.91 7.33%合計合計 49.18 42.54 15.61%注:2023 年第二季度以來,UBS 投資資產(Invested Assets)包括資產管理業務部門聯營公司的投資資產,相關數據均已進行重述。數據來源:各資產管理機構官網 貝萊德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管機構,在不確定性加劇的背景下規模大幅擴張。截至 2024 年第二季度,其資管規模高達 10.65 萬億美元,較去年同期增長 1.22萬億美元,同比增長 12.94%。2024 年上半年,貝萊德資金凈流入超過 1400 億美元,其中二季度凈流入高達 815.65 億美元。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
78、價指數報告 32 圖圖 2 2-1111 貝萊德貝萊德 AuMAuM 規模及結構變化(規模及結構變化(20232023-20242024,萬億美元),萬億美元)數據來源:BlackRock 貝萊德資管規模的擴張主要是由經濟韌性、政策預期和產品創新等多種因素所致。一是經濟韌性與科技革命推動股市上漲,助力股票管理規模擴張。美國經濟韌性較強,2024 年第二季度實際 GDP 季調環比折年率為 2.8%,高于前值 1.4%和市場預期 2%。同時,科技革命的深入發展引發市場投資熱潮,共同推動股市上漲。2023 年第三季度至 2024 年第二季度期間,標普 500 指數上漲 22.70%,促使貝萊德股票相
79、關產品規模增加 0.87 萬億美元至 5.83 萬億美元。0.87 0.15 0.11 0.03 9.430.07 10.650246810122023Q2股票固收多資產另類資產現金管理2024Q2股票固收多資產另類資產現金管理1.22 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3 圖圖 2 2-1212 S&P 500S&P 500 指數與貝萊德股票產品規模(指數與貝萊德股票產品規模(20232023-20242024,萬億美元),萬億美元)注:左軸為 S&P 500 指數,右軸為貝萊德股票產品規模。數據來源:S&P Global,BlackRock 二是美聯儲降息預期升溫帶動固收產品凈流入
80、持續擴張。隨著通脹治理成效的逐步顯現,美聯儲加息頻率放緩且幅度下降。2023 年 7 月,美聯儲加息 25 個基點將聯邦基金利率上限上調至 5.5%,此后加息暫停并將其維持在高位(higher for longer)。隨著時間的推移,降息預期逐步升溫,尤其是 2024 年 7 月美國CPI 連續 4 個月下降并重回 3%以下水平以后。降息預期升溫導致固定收益資產價格上漲,促使固收產品的資金流入重回擴張周期,成為近三個季度中資金凈流入最大的資產類別。2024 年第二季度,貝萊德各類產品的凈流入高達 815.65 億美元,其中固收產品的凈流入為 354.09 億美元,占比高達 43.41%。012
81、3456730003500400045005000550060002023/6/302023/9/302023/12/312024/3/312024/6/30S&P 500股票產品規模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4 圖圖 2 2-1313 聯邦基金利率與貝萊德各類產品凈流入(聯邦基金利率與貝萊德各類產品凈流入(20222022-20242024,億美元,億美元,%)注:此處的聯邦基金利率是指目標范圍上限,在圖中為右軸,左軸為凈流入。數據來源:Federal Reserve Bank of St.Louis,BlackRock 三是 ETF 產品強勁的資金流入支撐了管理規模的擴張。
82、在宏觀經濟韌性較強、股市波動相對較低以及債券收益率維持高位等利好因素作用下,ETF 產品資金流入持續增加。2023 年第一季度,貝萊德 ETF 凈流入僅為 217.05 億美元,2024年第二季度 ETF 凈流入已增長至 831.41 億美元,占總體資金凈流入的 101.93%,對整體在管規模的增長做出主要貢獻。2024 年初,貝萊德推出比特幣現貨 ETF(iShares Bitcoin Trust,IBIT),截至 8 月 14 日凈資產已高達 205.43 億美元,吸引了大量資金流入。-1000-50005001000150020002022Q32022Q42023Q12023Q22023
83、Q32023Q42024Q12024Q2股票固收多資產另類資產現金管理聯邦基金利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5 圖圖 2 2-1414 貝萊德貝萊德 ETFETF 凈流入及占比(凈流入及占比(20232023-20242024,億美元),億美元)注:2023 年第三季度 ETF 占比受極端值影響,此處做平滑處理。左軸為貝萊德 ETF 凈流入,右軸為凈流入占比。數據來源:BlackRock 開放式基金凈銷售額。開放式基金凈銷售額。全球開放式基金規模普遍上升,凈銷售額也多為增加。紐約凈流入強勁,2023 年第四季度凈流入高達 7080 億美元,較年初大幅增加。北京和上海開放式基金凈
84、銷售額位居世界前列,分別為1200 億美元和 1080 億美元。圖圖 2 2-1515 開放式基金凈流入(十億美元)開放式基金凈流入(十億美元)注:2024 年第一季度數據尚未公布,此處以 2023 年第四季度代替。數據來源:IIFA 0%20%40%60%80%100%120%020040060080010002023Q12023Q22023Q32023Q42024Q12024Q2ETF凈流入ETF占比708-28183-743610116231841201084-200-1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2023Q12023Q4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85、36 E ETFTF 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凈資產規模及增速。被動投資規模在經濟不確定的背景下相對穩定。截至 2023 年第四季度,紐約 ETF 凈資產規模 6.47 萬億美元,較年初增長 8.16%。蘇黎世雖然規模較小但增速最快,2023 年底較年初增長190.86%。上海增速較慢,2023 年底 ETF 凈資產規模為 1931 億美元,較年初增長 1.06%。圖圖 2 2-1616 ETFETF 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注:上海數據基于 IIFA 與上交所數據測算。數據來源:IIFA E ETFTF 凈銷售額。凈銷售額。全球 ETF 凈流入趨于加速。截至 2
86、023 年第四季度,紐約 ETF 凈流入 4731 億美元,增幅全球最大。其次,倫敦和都柏林的 ETF凈流入為 2301 億美元和 1509 億美元。同時,上海 2023 年 ETF 凈流入約為 586.9 億美元,規模與增幅均排在全球前列。-50%0%50%100%150%200%25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23Q12023Q4增長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7 圖圖 2 2-1717 ETFETF 凈流入(十億美元)凈流入(十億美元)數據來源:IIFA E ESGSG 產品數量。產品數量。ESG 發展呈現出兩級分化趨勢。作為 ESG
87、 理念的發源地,歐洲 ESG 產品數量仍然領先全球。截至 2024 年 6 月,盧森堡憑借在 ESG債券數量上的優勢,成為全球 ESG 產品最多的資產管理中心,ESG 相關產品共計 2311 個。截至 2024 年 6 月,上海共有 ESG 債券 635 只,ESG ETF 31 只,ESG 指數 108 個,ESG 產品總數較去年同期增長 21.89%。此外,ESG 投資的落地成本與利益沖突使其在美國遇冷。2024 年 3 月,美國銀行、花旗銀行、富國銀行和摩根大通退出赤道原則,此后道富銀行、太平洋投資和高盛等退出氣候行動 100+倡議。-10001002003004005002023Q12
88、023Q4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8 圖圖 2 2-1818 ESGESG 產品數量產品數量 數據來源:IIFA 另類投資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另類投資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另類投資憑借在分散風險、抵御通脹以及增強收益等方面的優勢獲得長足發展。歐洲主要資產管理中心的另類投資凈規模較大,并在 2023 年獲得快速增長。其中,巴黎在 2023 年第四季度末的另類投資凈資產規模高達 9920.2 億美元,并錄得 8.90%的增速。上海雖然另類投資規模較小,但 28.96%的增速卻位居全球前列。此外,香港另類資產的增速在全球主要資產管理中心中位居首位,2023年底的增速為 51.10%。05
89、001000150020002500ESG債券ESG ETFESG指數ESG衍生品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39 圖圖 2 2-1919 另類資產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另類資產凈資產規模及增速(十億美元)數據來源:IIFA -20%-10%0%10%20%30%40%50%60%020040060080010001200波士頓紐約芝加哥洛杉磯倫敦都柏林盧森堡蘇黎世法蘭克福巴黎多倫多新加坡東京北京上海香港2023Q12023Q4增長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0 第三部分 區域特征分析 一、歐洲 在通貨膨脹得到控制后,歐洲多國開始轉變貨幣政策,密集的降息為歐洲
90、固定收益帶來確定性機會。與此同時,金融科技的發展深刻影響著資產管理行業,英國致力于應用分布式記賬技術賦能基金行業發展,實現基金代幣化。盧森堡憑借市場、稅收、工具和渠道等優勢,吸引了來自全球的基金聚集,成為全球領先的跨境基金注冊地。(一)歐洲降息帶來確定性機會(一)歐洲降息帶來確定性機會 2024 年 6 月 6 日,歐洲央行決定將三個關鍵利率下降 25 個基點,標志著歐洲已開始進入利率下行周期。自 2022 年 7 月以來,歐洲央行先后進行十次加息,關鍵利率共計上行 450 個基點。2023 年 9 月以后歐洲長期維持高利率,通貨膨脹率下降超過 2.5 個百分點,通貨膨脹前景明顯改善。在價格壓
91、力持續趨弱進而通脹預期全面下降的背景下,歐洲央行開始轉變貨幣政策,存款機制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分別降至 3.75%、4.25%和 4.5%。全球通脹緩解促使多國相繼進入利率調整窗口期,其中尤以歐洲為甚。2024年以來,全球已有多個發達國家調整基準利率,其中以色列最早降息,于 2024 年1 月 1 日降息 25 個基點。同時,匈牙利降息次數最多且幅度最大,2024 年上半年共計降息 6 次,下調基準利率 375 個基點。2024 年上半年,歐洲共有 5 個國家或地區先后 14 次調降基準利率,對當地金融市場和資管機構帶來較大影響。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1 表表
92、 3 3-1 1 全球發達國家央行降息時間與幅度(基點,全球發達國家央行降息時間與幅度(基點,20242024)國家國家/地區地區 降息時間降息時間 降息前利率降息前利率 降息后利率降息后利率 降息幅度降息幅度 以色列以色列 1 月 1 日 4.75%4.50%25 匈牙利匈牙利 1 月 31 日 10.75%10.00%75 捷克捷克 2 月 8 日 6.75%6.25%50 匈牙利匈牙利 2 月 28 日 10.00%9.00%100 捷克捷克 3 月 20 日 6.25%5.75%50 瑞士瑞士 3 月 21 日 1.75%1.50%25 匈牙利匈牙利 3 月 27 日 9.00%8.2
93、5%75 匈牙利匈牙利 4 月 24 日 8.25%7.75%50 捷克捷克 5 月 2 日 5.75%5.25%50 瑞典瑞典 5 月 8 日 4.00%3.75%25 匈牙利匈牙利 5 月 22 日 7.75%7.25%50 加拿大加拿大 6 月 5 日 5.00%4.75%25 歐元區歐元區 6 月 6 日 4.00%3.75%25 匈牙利匈牙利 6 月 19 日 7.25%7.00%25 瑞士瑞士 6 月 20 日 1.50%1.25%25 捷克捷克 6 月 27 日 5.25%4.75%50 英國英國 7 月 31 日 5.25%5.00%25 注:截至 2024 年 7 月 31
94、日。數據來源:European Central Bank,Bank of England,Swiss National Bank,Czech National Bank,Sveriges Riksbank,Magyar Nemzeti Bank,Bank of Canada,Bank of Israel 歐洲密集降息為固定收益類產品帶來確定性機會。2023 年下半年以來,全球多國穩定在較高利率水平,近期歐洲多國密集降息預示緊縮周期見頂,利率開始進入下行周期。6 月初歐洲央行降息促使歐元區 10 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顯著下行,主權債務市場的機會正在逐步打開。同時,收益率見頂是鎖定較高債券收益率的好
95、機會。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2 圖圖 3 3-1 1 歐央行關鍵利率與歐元區政府債券收益率(歐央行關鍵利率與歐元區政府債券收益率(%,20202020-20242024)數據來源:European Central Bank 同時,全球公司債券利差收窄為歐洲高收益債券提供可觀溢價。在過去幾個季度,隨著硬著陸擔憂的消退,全球公司債券利差大幅收窄,但不同地區之間有所差異。在經歷幾個月持續收窄之后,美國公司債券利差已相對較小,美國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利差分別為 88 個基點和 338 個基點,持有風險與美國國債相距不大。相比之下,歐洲投資級和高收益債券的利差分別為 108 個基點和
96、349 個基點,與歷史低位有較大差距。在綜合考慮指數的久期和評級之后,歐洲高收益債券提供了較高溢價。施羅德便在降息周期開啟前布局債券配置,小幅增持歐洲公司債券,并對美國公司債券持中性立場,其中投資級債券配置占比 26%,高收益債券占比 10%。表表 3 3-2 2 歐美高收益債券利差比較(基點,歐美高收益債券利差比較(基點,20242024)指數指數 信用利差信用利差 評級評級 久期久期 調整利差調整利差 英國高收益債券英國高收益債券 442 BB-3.45 478 歐洲高收益債券歐洲高收益債券 349 BB-3.61 381 美國高收益債券美國高收益債券 338 B+4.85 273 注:截
97、至 2024 年 6 月。數據來源:ICE Indices,TwentyFour -101234562020/1/12021/1/12022/1/12023/1/12024/1/1歐元區10年期政府債券收益率存款機制利率主要再融資利率邊際借貸利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3(二)英國致力于采用分布式記賬技術實現基金代幣化(二)英國致力于采用分布式記賬技術實現基金代幣化 英國是全球領先且歐洲最大的資產管理中心。根據歐洲基金與資產管理協會年度回顧統計,2023 年歐洲資產管理規??傆?27.77 萬億歐元,其中英國資產管理規模 9.92 萬億歐元,占歐洲總規模的 35.7%,與緊隨
98、其后的法國、德國和瑞士之和大體相當。與此同時,海外客戶資產占比 48%,境外資管機構數量占比60%,全球投資金額占比 78%,資管服務出口占英國凈出口總額的 5.5%。由于地緣政治沖突不斷、經濟不確定性增加以及金融市場劇烈震蕩等因素,導致英國資產管理規模出現下滑。圖圖 3 3-2 2 歐洲資產管理規模及英國占比(萬億歐元,歐洲資產管理規模及英國占比(萬億歐元,20172017-20232023)數據來源:European Fund and Asset Management Association 英國致力于通過應用先進技術對資產管理行業帶來積極影響。為此,英國財政部和金融行為監管局(FCA)密
99、切合作,計劃分三個階段將金融科技引入資產管理行業。首先,通過構建基金代幣化藍圖將分布式記賬技術引入英國基金公司。其次,探索深化基金代幣化,通過合作實現投資基金 3.0。最后,在將基金代幣化的重點轉向實施的同時,聚焦人工智能及其他技術對資產管理行業的潛在機遇。0%5%10%15%20%25%30%35%40%05101520253035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英國法國德國瑞士荷蘭意大利其他英國占比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4 英國推動基金代幣化主要是為提高投資基金的效率。具體來看,第一,基金代幣化能夠提供實時共享的記錄保存系統,簡化賬簿和記錄程序,
100、降低基金管理成本。第二,優化結算能力,加快結算速度,為基金提供更大的靈活性并降低流動性資金相關的信貸和運營風險。第三,通過智能合約實現流程自動化,促進基金分銷、增進披露質量以及便利監督管理。第四,代幣具備較高的可轉移性,當被用作抵押物時能夠更好地獲取市場流動性。金融業已在代幣化方面取得重大進展。研究顯示,2030 年預計將有 16 萬億美元資產被代幣化,約占全球 GDP 的 10%。根據基金服務年報(2023),過半受訪基金經理將在一年之內提供代幣化基金產品。同時,預期在三年內提供代幣化基金產品的資管機構占比 37%,尚無計劃開展基金代幣化的僅占 2%。由此可知,基金代幣化不再停留于概念階段,
101、已逐步成為新興現實?;鸫鷰呕D型并非僅由趨勢驅動,而是由分布式記賬技術在增強透明度、提高效率和安全性等方面的優勢驅動?;鸫鷰呕煽萍脊ぷ鹘M負責,致力于研究科技對英國投資管理部門的影響。該工作組在政府資產管理工作組的主持下成立,并獲得英國投資協會的支持。具體見如下網址:https:/www.gov.uk/government/news/technology-working-group-publish-second-fund-tokenisation-report。數據來自 Calastone 和 Global Custodian 合著的 Fund Services Annual 2023,其
102、中調研對象中英國占比最高。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5 圖圖 3 3-3 3 代幣化產品供給預期時間表代幣化產品供給預期時間表 數據來源:Calastone (三)盧森堡吸引全球跨境基金注冊(三)盧森堡吸引全球跨境基金注冊 盧森堡憑借政治、經濟與社會的穩定性,緊靠 5 億歐洲投資者的市場規模與位于歐洲中心的地理位置等優勢,成為歐洲最大的投資基金中心。截至 2023 年底,在盧森堡注冊的投資基金數量共計 3274 只,在管凈資產規模高達 5.29 萬億歐元。近年來,基金注冊數量緩慢下降與在管規模持續提升并存,反映出盧森堡基金行業的頭部化傾向逐步深化,競爭加劇促使該地區的基金公司優
103、勝劣汰。0%10%20%30%40%50%60%一年以內三年以內五年以內暫無計劃資產管理機構資產服務機構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6 圖圖 3 3-4 4 盧森堡基金規模與數量(十億歐元,只,盧森堡基金規模與數量(十億歐元,只,20042004-20232023)數據來源:CSSF,ALFI 盧森堡是全球最大的跨境基金注冊地,吸引著來自全球各地的基金公司。截至 2023 年底,美國、英國、德國、瑞士和法國是盧森堡跨境基金的最大來源地,占凈資產的比重高達 75.3%。從跨境基金注冊數量來看,德國是盧森堡跨境基金的最大來源地,占跨境基金注冊總量的 32.0%。01000200030
104、004000500060007000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在管規?;饠盗?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7 圖圖 3 3-5 5 在盧森堡注冊基金的發起人來源分布(在盧森堡注冊基金的發起人來源分布(%,20232023)數據來源:CSSF,ALFI 盧森堡在跨境基金的全球分銷中占據較大份額。2023 年,全球跨境基金總數為 14725 只,跨境分銷的注冊量共計 14725 次。盧森堡在全球跨境基金的分銷占據絕對主導地位,跨境分銷的注冊量 7671
105、8 次,跨境分銷的市場份額高達 54.6%。此外,愛爾蘭的跨境基金分銷注冊量為 51228 次,市場份額為 36.4%。盧森堡和愛爾蘭在跨境基金的全球分銷中占據絕大多數,其他國家的跨境基金分銷相對較少。0%5%10%15%20%25%30%35%按凈資產按基金數量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8 圖圖 3 3-6 6 全球跨境基金數量與跨境分銷注冊量(全球跨境基金數量與跨境分銷注冊量(20132013-20232023)注:左軸為跨境基金分銷注冊量,右軸為真實跨境基金數量。數據來源:PwC Global AWM&ESG Market Research Centre analysis
106、,Lipper,ALFI 盧森堡對全球跨境基金的吸引力主要源于市場通行證、稅收制度、基金工具的豐富性以及分銷渠道的廣泛性。具體來看,一是歐盟市場通行證提供巨大的市場規模和便捷的運營手續,獲得授權的基金經理可以在歐盟不同國家管理和營銷基金產品。二是稅收制度降低投資者和基金公司稅負,盧森堡具有廣泛的稅收協定網絡,基金產品免征所得稅,并且符合條件的管理費可免征增值稅。三是基金工具的豐富性,盧森堡為基金經理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大大提升了構建策略組合的便捷性和靈活性,包括可轉讓證券集合投資計劃(UCITS)、風險資本投資公司(SICAR)、專業投資基金(SIF)和保留型另類投資基金(RAIF)等。四是分銷
107、渠道的廣泛性,盧森堡憑借對全球資產管理行業法律、技術、運營和文化的深入理解,構建了高效的全球分銷渠道,2023 年在全球 81 個國家廣泛進行分銷。二、北美 資產管理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離不開金融科技的賦能,北美作為全球最大的資產管理聚集區,在金融科技的應用上走在前沿。美國通過人工智能賦能資產管理行業發展,促使價值鏈各環節效率改善。加拿大更傾向于布局云計算和區塊鏈765008350591027965481035311134951214581285201327761384671406359869104301122211732126071366914031 14128 142011460714725
108、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020000400006000080000100000120000140000160000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盧森堡愛爾蘭法國澤西島英國德國美國列支敦士登其他跨境基金數量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49 技術,并通過技術等手段增強投資策略的主動性。(一)人工智能賦能美國資產管理行業改善效率(一)人工智能賦能美國資產管理行業改善效率 隨著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和日益普及,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逐漸改變著資產管理行業的發展方向和前進步伐。人工智能在資產管
109、理領域的應用有助于降低成本、產生超額收益、提高運營效率、改善產品和分銷并助力風險管理。波士頓咨詢集團的調研數據顯示,資產管理機構可以在價值鏈各環節通過 AI 賦能實現效率提升和成本下降,現階段將資管機構的成本壓降 5%至 15%。其中,人工智能在投資管理與交易執行以及銷售環節提升效率的作用最強。圖圖 3 3-7 7 AIAI 賦能資產管理價值鏈改善效率(賦能資產管理價值鏈改善效率(%)注:由于四舍五入,價值鏈各環節加總與 100%有所區別。數據來源:BCGs Global Asset Management Benchmarking Database 生成式人工智能已在資產管理價格鏈各環節得到廣
110、泛應用。這種趨勢主要有三種因素推動,一是較之于前幾代自然語言處理更高的準確性,二是更廣泛的應用程序覆蓋各行業與業務功能,三是更高的可訪問性和用戶友好型的交互界面。摩根士丹利與奧緯咨詢的聯合研究顯示,在銷售和客戶服務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增強銷售和顧問吸引現有客戶的能力,更好地識別和轉化潛在客戶,可以為該環節帶來 30%至 40%的效率提升。在產品開發中,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加速100 1.50-2.500.50-0.752.50-4.501.00-1.500.75-1.500.25-0.750.10-0.250.10-0.250.10-0.250.25-0.5085-9580859095100
111、資管機構基礎成本銷售市場營銷投資管理與交易執行運營IT風險與合規人力法律與審計財務管理與戰略資管機構AI賦能后成本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0 報告起草等日常任務,將產品開發時間縮短 25%至 35%。在投資和研究方面,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更加高效地取代信息收集和數據清理任務,為投資組合經理提供優質研究和風險分析等服務,對該環節的效率提升超過30%。對于中后臺職能,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提高法律、合規和運行效率并助力代碼生成,從而節省 25%至 50%的時間。表表 3 3-3 3 生成式生成式 AIAI 在資產管理價值鏈中的應用在資產管理價值鏈中的應用 業務環節業務環節 具體場景具體
112、場景 AIAI 用例用例 銷售與客戶服務銷售與客戶服務 銷售和籌資 根據客戶需求實現個性化定制 起草關于客戶定制的見解和銷售談話要點 起草定制的提案或響應文件 市場營銷 起草針對多個細分市場的定制營銷材料 綜合市場反饋和客戶數據,生成營銷計劃 客戶服務 翻譯客戶問詢,與知識庫中類似問題進行 匹配,并以定制方式進行回復 起草定制的定期投資和報告 產品開發產品開發 產品開發 總結比較趨勢和競爭對手產品等市場情報 根據客戶需求對新產品或解決方案進行頭 腦風暴 投資研究投資研究 組合管理 從新聞或報道中提取并轉換大量信息,以 預測市場動向或證券風險 生成市場或風險情景,合成歷史和預測數 據并進行回測
113、提出新的投資理念,從特定領域中選擇 相關證券 研究 結合研究并從多個來源提取數據 起草市場評論和展望 起草投資委員會文件 交易 通過實時整合市場信息來證實交易規則 智能對沖與平倉 綜合交易對手價格彈性信息優化交易策略 中后臺中后臺 風險、法律與合規 搜索并匯總法律與合規文件 起草風險和業績報告 IT 與運營 生成并調試代碼 按需定制財務、運營和技術事件等報告 預填充數據、提供建議的文書與表格助理 數據來源:Morgan Stanley,Oliver Wyman 在投資過程中人工智能已融入超額收益的創造之中。其中,數據分析流程中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1 已深度整合人工智能,主
114、要用于建立替代數據集、構建前瞻性指標以及分析市場指標,這些環節中人工智能的整合程度均超過 50%,暫無整合計劃的機構不足 30%。此外,持續監測、風險預期建模以及組合彈性壓力測試是資產管理機構未來計劃整合人工智能技術的重要場景。圖圖 3 3-8 8 投資過程中投資過程中 AIAI 整合進度整合進度 注:由于四舍五入,各類總和與 100%有所出入。數據來源:Mercer(US)此外,資管巨頭貝萊德也專注于應用人工智能改善客戶體驗,提高運營工作流程的效率和準確性。如運用人工智能支持的用戶界面與大型機構和資產管理人員等受眾進行互動,改善客戶服務、數據分析以及技術開發等環節,提高聯系客戶的能力,基于客
115、戶偏好提供定制產品和解決方案,進而幫助客戶實現財務或投資目標。具體來看,貝萊德通過“阿拉丁財富”這一工具助力金融機構進行風險監測和組合分析等業務開展。通過 iRetire 運用人工智能支持養老金相關規劃,通過顧問中心提供情景分析和稅務洞察等功能。43%37%33%30%26%22%21%17%16%11%10%10%6%15%11%22%23%15%14%10%15%14%11%9%9%16%7%16%7%9%16%15%28%20%27%15%12%25%23%6%9%6%12%7%10%4%14%11%4%10%9%9%28%27%31%26%36%40%37%35%32%59%59%48
116、%46%納入替代數據集制定前瞻性指標分析市場指標生成想法消除潛在分析偏差預測市場狀況持續監測情景分析風險預期建模投資決策執行資產配置組合彈性壓力測試告知參與流程已經整合部分整合計劃整合已使用未整合暫無整合計劃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2 表表 3 3-4 4 貝萊德使用貝萊德使用 AIAI 改善用戶體驗和界面改善用戶體驗和界面 集成工具集成工具 工具概述工具概述 Alladin Wealth 為財富管理公司和銀行提供機構級解決方案,涵蓋風險監測、投資組合分析和構建能力等各業務環節 Future Advisor 將金融機構和投資顧問的管理流程數字化,通過可擴展的方式介入并服務新客
117、戶 iRetire 通過可重復的過程,幫助金融專業人士快速高效地建立專注于養老儲蓄、支出和收入的計劃,從而使其可專注于客戶服務 Advisor Center 在網絡上提供諸如情景分析和稅務洞察等實踐管理功能 數據來源:BlackRock (二)退出渠道受阻推動美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發展(二)退出渠道受阻推動美國私募股權二級市場發展 在穩定的政策環境和不斷增加的市場需求背景下,私募股權融資金額在過去十年中持續增長。2013 年,美國私募股權資金籌集規模為 1572 億美元,基金數量為 302 只。截至 2023 年底,美國私募股權資金籌集規模高達 3748 億美元,增長幅度為 138%;基金數量為
118、 733 只,增長幅度為 143%。近兩年來,全球通脹高企伴隨利率大幅上漲,導致私募股權資金籌集規模稍有下滑,基金數量和籌資金額分別在 2021 年和 2022 年達到歷史高點。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3 圖圖 3 3-9 9 美國私募股權資金籌集規模(十億美元,只,美國私募股權資金籌集規模(十億美元,只,20132013-20232023)注:左軸為籌集金額,單位為十億美元。右軸為基金數量,單位為只。數據來源:PitchBook 私募股權的退出是資本形成鏈中的關鍵環節,也是整個市場健康狀況的指標。近兩年來,私募股權的退出急劇下滑,退出金額和退出數量已下降至歷史低點。主要有如
119、下影響因素:一是通脹高企,雖已有下滑但仍處高位,導致許多公司利潤承壓,從而降低了對買家的吸引力;二是利率居高不下,較高的融資成本降低了潛在買家的投資意愿;三是地緣沖突不斷,不確定性提升了供應鏈壓力,引發投資者觀望情緒,等待更為穩定的環境;四是全球經濟衰退風險仍存,導致投資者規避周期性較強的行業;五是 IPO 停滯不前,IPO 是私募股權重要的退出渠道,全球 IPO 表現疲弱直接阻礙了私募股權的退出。02004006008001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籌資金額
120、基金數量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4 圖圖 3 3-1010 私募股權退出規模(十億美元,只,私募股權退出規模(十億美元,只,20132013-20232023)注:左軸為退出金額,單位為十億美元。右軸為退出數量,單位為只。數據來源:PitchBook 近年來,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流動性需求大幅增加,主要由三項因素所致:一是分子效應,2020-2021 年間私募股權投資表現較好,資本募集較為順暢,致使有限合伙人過度配置于私募股權;二是分母效應,2022 年股票和債券市場估值下跌,私募股權基金投資組合更為抗跌,從而進一步加劇了有限合伙人的過度配置;三是退出受阻,此背景下對新投資和預期
121、將到期的基金進行的配置,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過度配置問題,構成二級市場交易規模增加的重要因素。從市場結構上看,普通合伙人主導的交易(GP-led“transaction)已成為二級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有效滿足普通合伙人、有限合伙人和二級市場投資者的切實需求。首先,對于普通合伙人而言,GP 主導的交易可以延長私募股權投資的久期,使普通合伙人獲得更多時間創造價值;同時可從二級市場引入新的資本,為普通合伙人的后續投資進行融資。其次,GP 主導的交易可以為有限合伙人提供比預期更早的實現收益的機會,助其提前鎖定收益并獲取流動性,進而得以重新平衡其在私募市場的投資組合。最后,GP 主導的交易可以在二級
122、市場進行折價或溢價交易,為投資者提供了具有吸引力的風險收益的投資機會。近年來,05001000150020000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2013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退出金額退出數量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5 GP 主導的交易迅速增長,截至 2023 年在美國已高達 1120 億美元,占二級市場總體成交額的 53.57%。圖圖 3 3-1111 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成交規模(十億美元,私募股權二級市場成交規模(十億美元,20022002-20232023)注:左軸為總成交額
123、,單位為十億美元。右軸為 GP 占比,單位為%。數據來源:Greenhill Global Secondary Market Review (三)加拿大資管行業數字化轉型更傾向于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三)加拿大資管行業數字化轉型更傾向于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 對于資產管理機構而言,數據日益成為重要的信息來源、操作工具以及可投資資產。隨著數據規模和類型的激增,解讀數據并將其轉換為可用信息的能力已成為資產管理行業的關鍵差異化因素。與日俱增的海量數據正在改變著資產管理的各個環節,包括公司職能、產品開發、投資管理以及市場營銷等。資產管理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已是大勢所趨,正在重塑整個行業格局。加拿大資產管理行業數
124、字化轉型過程中對云計算和區塊鏈技術的布局較為領先。CIBC“Mellon 對加拿大和世界各地 200 家資產管理機構的調研顯示,未來三年內加拿大被調研對象中有 85%的資產管理機構計劃布局云計算技術,并利用區塊鏈技術改進數據同步流程,較世界他地方處于相對領先地位。與此同時,被調研對象中僅有 45%的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計劃布局資產代幣化,遠低于世界其0%10%20%30%40%50%60%70%020406080100120140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
125、2023總成交額GP占比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6 他地區的 72%,并且在人工智能、機器人與流程自動化、預測分析和文本理解等領域的布局也低于世界其他地區。圖圖 3 3-1212 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三年內金融科技布局計劃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三年內金融科技布局計劃 數據來源:CIBC Mellon 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致力于增強策略主動性。在被動管理成為趨勢的背景下,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傾向于通過技術手段更加緊密的結合主動管理策略。一是多數機構積極布局主動 ETF,加拿大調研對象中有 70%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主動ETF 策略的布局,通過將 ETF 運作模式與主動管理策略相結
126、合追求高于基準的超額收益。二是增加主動管理策略的布局,有 55%的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增加主動管理策略,其余 45%計劃不做變動。三是通過技術手段加碼增強策略主動性,有 50%的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計劃在未來五年內通過量化手段與智能貝塔策略增強被動投資的主動性。0%10%20%30%40%50%60%70%80%90%100%加拿大世界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7 圖圖 3 3-1313 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五年內對投資策略和工具的布局加拿大資產管理機構未來五年內對投資策略和工具的布局 數據來源:CIBC Mellon 三、亞太 截至 2024 年 6 月,亞太是
127、資產管理規模增長最快的地區,該地區通過擴大開放與金融科技創造了新的發展機遇。日本為建設領先的資產管理中心,開辟了札幌、東京、大阪和福岡為資管特區,并發布了一系列改革舉措。香港在建設全球虛擬資產中心的過程中,率先上市了一系列虛擬資產期貨與現貨 ETF,豐富了資管產品供給。同時,中國證監會推出 5 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為上海和香港兩地帶來更多配置選擇。(一)日本建設領先資產管理中心帶來巨大機遇(一)日本建設領先資產管理中心帶來巨大機遇 2023 年 12 月,日本政府發布了促進日本成為領先資產管理中心的政策規劃,旨在改革日本的資產管理部門和資產所有權。在首相岸田文雄的“新資本主義”倡議下,日本
128、政府一直在采取各種措施實現增長和分配的良性循環。換言之,日本政府一直在促進日本巨額儲蓄更多地流向生產性投資,并將企業價值的增加返還給家庭,從而推動私營部門的投資和消費?,F金和存款在日本家庭資產配置結構中占據主導地位。日本的居民投資遠遠落后于其他發達國家,大部分家庭資產滯留在銀行存款中。2023 年,日本家庭金55%50%30%45%45%70%20%35%15%20%5%5%15%45%15%40%35%45%25%60%15%5%5%主動管理量化策略與智能貝塔加密貨幣ESG策略被動策略主動ETF代幣化增加減少不變暫無計劃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8 融資產中有 54.3%是現
129、金和銀行存款,遠高于美國的 13.7%和歐元區的 34.5%。在日本通貨膨脹率回升的背景下,改變日本家庭金融資產配置結構十分有必要,將 1 千萬億日元的家庭現金和銀行存款用于投資有助于提升資產收益,對國內外參與者帶來重大機遇。圖圖 3 3-1414 日本、歐元區和美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對比(日本、歐元區和美國家庭資產配置結構對比(%,20232023)數據來源:Bank of Japan 為將日本建成全球領先的資產管理中心,日本政府主要做了如下五方面改革。一是資管行業改革,呼吁各大金融集團制定資管業務戰略規劃;制定資產管理公司產品治理原則;整頓日本獨特的商業慣例,消除進入壁壘;建立資產管理特區;
130、引入新興經理人項目。二是資產所有權改革,制定資產所有者原則,包括投資政策、治理和風險管理的共同原則;職業養老金基金改革,促進固定繳款養老金投資組合信息披露,鼓勵養老金協會豐富小型數據庫服務。三是促進資本形成和投資多元化,促進具有增長潛力的初創公司的風險投資;將另類投資和可持續投資納入多元化投資范疇。四是會同東京證券交易所促進機構投資者與上市公司之間的有效互動。五是加強公共關系溝通,與境內外資管公司和投資者共同發起資產管理論壇。54.334.513.7020406080100120日本歐元區美國現金/存款股票投資信托其他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59 其中,資管特區的建立為全球資管
131、機構進入日本展業提供了較大機遇。資管特區旨在通過改善商業和生活環境來聚集金融和資產管理業務,吸引國內外投資資金在特區內落地。2024 年 6 月,日本公布了札幌、東京、大阪和福岡四個資管特區。其中,札幌定位于綠色轉型,緊密結合產業和金融功能,致力于成為實現綠色轉型、金融和資產管理業務的特殊商業區。東京定位為可持續金融先進城市,通過創造更好的國際金融中心環境,促進可持續金融和亞洲初創企業的成長。大阪致力于引進境外投資,促進初創企業發展和技術創新。福岡定位為通往亞洲的門戶,利用地理上與亞洲國家的距離優勢,吸引來自亞洲的風險投資,促進日本初創企業發展。表表 3 3-5 5 日本金融與資管業務特區日本
132、金融與資管業務特區 資管特區資管特區 定位定位 鼓勵領域鼓勵領域 具體措施具體措施 札幌札幌 綠色轉型 可再生能源 放松管制,允許資管公司外包中后臺業務 加強英文行政服務 為投資初創公司的外國人創造新的居留身份 支持外國人開立銀行賬戶 放松對銀行投資綠色轉型業務的監管 擴大合格機構投資者創業基金投資額度 通過高技能人士積分制促進對外國人的接納 為外國金融和資管公司提供稅收和財政支持,減免地方稅,設立地方業務基地補貼等 東京東京 可持續金融 初創企業 大阪大阪 技術創新 科研機構 福岡福岡 亞洲門戶 亞洲風險資金 注:表示全國性措施,表示特區內措施。數據來源:FSA 自日本提出建設領先的資產管理
133、中心以來,已有多家資管機構進入日本市場。據日本金融市場準入辦公室統計,2023 年 12 月以來,已有至少 8 家境外金融機構參與日本金融市場。其中,美國公司 5 家,英國公司 2 家,加拿大公司 1 家。從側面反映了全球對日本資產管理市場的積極預期。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0 表表 3 3-6 6 日本金融市場進入辦公室成功案例日本金融市場進入辦公室成功案例 資管機構資管機構 來源來源 牌照牌照 日期日期 Impax Asset Management Japan Ltd.英國 IAA 2023 年 12 月 Carlyle Japan,LLC 美國 IAA 2023 年 1
134、2 月 Muzinich&Co.Japan Pte.Limited 英國 IAA 2024 年 1 月 Newton Investment Management Japan Ltd.美國 IAA 2024 年 1 月 StepStone Group LP 美國 Type 2024 年 1 月 Hines Real Estate Investment Management 美國 IAA 2024 年 2 月 Alpha Financial Advisors,LLC 美國 IAA 2024 年 3 月 Brookfield Japan 加拿大 Type 2024 年 4 月 注:Type是指金融資
135、產管理協會下的第二類投資管理業務,IAA 是指投資咨詢和代理業務,數據截至 2024 年 4 月。數據來源:FSA (二)香港全球虛擬資產中心建設豐富資管產品供給(二)香港全球虛擬資產中心建設豐富資管產品供給 隨著虛擬資產進入 Web“3.0 和元宇宙領域,全球投資者日益將其視作可投資資產進行配置,為資產管理行業帶來巨大機遇。為充分把握虛擬資產對香港經濟和資產管理行業帶來的機遇,2022 年 10 月,香港財經事務及庫務局正式發布 香港的科創發展和有關香港虛擬資產發展的政策宣言(以下簡稱宣言),正式提出將香港打造成國際虛擬資產中心。為防范虛擬資產相關風險,保障投資者合法權益,香港加強了對虛擬資
136、產的監管。其中,最重要的當屬推出虛擬資產交易平臺發牌制度。2024 年 6 月 1 日起,在香港經營業務或向香港投資者推廣服務的中央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均需要獲得香港證券及期貨事務監察委員會(SFC)發牌并接受其監管。截至 2024 年 7 月 9 日,香港共有 2 家持牌虛擬資產交易平臺,另有 13 家正在申請相應牌照。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1 表表 3 3-7 7 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持牌情況虛擬資產交易平臺持牌情況 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運營商虛擬資產交易平臺運營商 虛擬資產交易平臺虛擬資產交易平臺 持牌狀態持牌狀態 申請日期申請日期 OSL Digital Securities
137、 Limited OSL Exchange 持牌中 2020 年 12 月 Hash Blockchain Limited HashKey Exchange 持牌中 2022 年 11 月 Panthertrade(Hong Kong)Limited PantherTrade 申請中 2023 年 11 月 Accumulus GBA Technology(Hongkong)Co.,Limited Accumulus 申請中 2023 年 12 月 DFX Labs Company Limited DFX Labs 申請中 2023 年 12 月 NewBX Limited B 申請中 202
138、4 年 1 月 Thousand Whales Technology(BVI)Limited EX.IO 申請中 2024 年 1 月 HighBlock Limited bitV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YAX(Hong Kong)Limited YAX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Bullish(GI)Limited Bullish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Foris DAX HK Limited C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Whalefin Markets Limited WhaleFin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Flying Hippo Technologie
139、s Limited Matrixport HK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hi5(Hong Kong)Limited HKX 申請中 2024 年 2 月 Bitcoin World Technology Limited bitcoinworld 申請中 2024 年 5 月 注:截至 2024 年 7 月 9 日,OSL Exchange 和 HashKey Exchange 的日期是指發牌日期。數據來源:SFC 國際虛擬資產中心建設為香港提供了豐富的資管產品,促使香港成為亞洲領先的虛擬資產 ETF 發行地。宣言發布后,香港交易所率先上市了亞洲首批虛擬資產期貨 ETF。2022 年 12
140、 月 16 日,南方東英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上市了南方東英比特幣期貨 ETF、南方東英以太坊期貨 ETF,成為亞洲首只虛擬資產期貨 ETF以及全球首只以太坊期貨 ETF。這些 ETF 產品的上市使得全球投資者可以在亞洲時區受監管的環境下配置虛擬資產。2024 年 4 月 30 日,華夏基金(香港)有限公司、博時基金(國際)有限公司和嘉實國際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在香港交易所上市 6 只虛擬資產現貨 ETF,成為亞洲市場首批虛擬資產現貨 ETF 產品。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2 表表 3 3-8 8 香港交易所虛擬資產香港交易所虛擬資產 ETFETF 虛擬資產虛擬資產 ETFETF 資管
141、機構資管機構 標的資產標的資產 上市日期上市日期 南方東英比特幣期貨南方東英比特幣期貨 ETFETF 南方東英資管 CME 比特幣期貨 2022 年 12 月 南方東英以太坊期貨南方東英以太坊期貨 ETFETF 南方東英資管 CME 以太坊期貨 2022 年 12 月 三星比特幣期貨三星比特幣期貨 ETFETF 三星資產(香港)CME 比特幣期貨 2023 年 1 月 華夏比特幣現貨華夏比特幣現貨 ETFETF 華夏(香港)CME“CF 比特幣指數 2024 年 4 月 華夏以太坊現貨華夏以太坊現貨 ETFETF 華夏(香港)CME“CF 以太坊指數 2024 年 4 月 博時博時 HASHK
142、EYHASHKEY 比特幣比特幣 ETFETF 博時國際 CME“CF 比特幣指數 2024 年 4 月 博時博時 HASHKEYHASHKEY 以太坊以太坊 ETFETF 博時國際 CME“CF 以太坊指數 2024 年 4 月 嘉實比特幣現貨嘉實比特幣現貨 ETFETF 嘉實國際 芝商所 CF 比特幣指數 2024 年 4 月 嘉實以太坊現貨嘉實以太坊現貨 ETFETF 嘉實國際 芝商所 CF 以太坊指數 2024 年 4 月 數據來源:HKEX 虛擬資產 ETF 為投資者參與虛擬資產交易提供了便捷安全的方式。第一,由于 ETF 產品受到嚴格監管,同時 ETF 基金經理通過積極管理能夠有效
143、降低虛擬資產 ETF 波動性,使得投資者無需直面虛擬資產價格的大幅波動。第二,ETF 在幫助投資者配置虛擬資產的同時,能夠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資者錯誤設置密碼、丟失密鑰或成為加密貨幣盜竊受害者的風險。第三,虛擬資產交易所的交易涉及復雜程序,而基于虛擬資產期貨或現貨的 ETF 可以通過經紀商賬戶進行交易,與股票交易的相似性能夠為投資者提供便捷且相對低成本的交易方式。第四,與虛擬資產期貨相比,虛擬資產 ETF 無需保證金,可以將其納入虛擬資產組合實現多樣化,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但與此同時,虛擬資產 ETF 只能在香港證券交易所開市期間交易,與虛擬資產交易所的全天候交易相比,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部分專業投資
144、者的參與。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3 表表 3 3-9 9 虛擬資產虛擬資產 ETFETF、期貨以及直接參與的優劣勢、期貨以及直接參與的優劣勢 虛擬資產虛擬資產 ETFETF 虛擬資產期貨虛擬資產期貨 虛擬資產現貨虛擬資產現貨 優勢優勢 受監管 安全 便捷類似股票交易 組合多元化可降低風險 受監管 可用杠桿實現成本效益 全天候交易 可以不同法幣買入賣出 可用于數字支付 不足不足 僅在證券交易所開市期間交易 監管限制選擇 高集中度風險 需要設置賬戶 需要保證金存款 高集中度風險 需要設置賬戶 取現通常需要服務費 數據來源:HKEX (三)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深化合作為兩地帶來更多
145、配置選擇(三)內地與香港資本市場深化合作為兩地帶來更多配置選擇 拓展優化資本市場跨境互聯互通機制是推進資本市場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的重要抓手,有助于增強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競爭力和影響力并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為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金融合作,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中國證監會于 2024 年 4 月 19 日發布 5 項資本市場對港合作措施。合作事項主要包含五個方面,一是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 ETF 合資格產品范圍,二是將 REITs 納入滬深港通,三是支持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四是優化基金互認安排,五是支持內地行業龍頭赴港上市。從長期看,此舉直接有助于豐富兩地金融產品供給、拓寬市場
146、投資選擇、助力資產管理行業發展進而提升兩地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首先,放寬滬深港通下股票 ETF 合資格產品范圍切實助力了兩地資產管理中心建設。在兩地證監會指導下,上海證券交易所、深圳證券交易所和香港證券交易所將放寬合資格股票 ETF 平均資產管理規模、跟蹤指數中當地股票權重要求以及 ETF 產品調整門檻等規定。具體來看,4 月 19 日滬深港交易所公布了最新 ETF納入標準,7 月 12 日公布合資格 ETF 最新名單,7 月 22 日合資格 ETF 的擴容正式生效。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4 表表 3 3-1010 滬深港通下股票滬深港通下股票 ETFETF 合資格產品范圍調
147、整合資格產品范圍調整 放寬前放寬前 ETFETF 合資格產品范圍合資格產品范圍 放寬后放寬后 ETFETF 合資格產品范圍合資格產品范圍 南向南向 ETFETF 前 6 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于 15億元 跟蹤指數中滬深股權重不低于90%調出門檻為前 6 月日均資規模10 億元 前 6 月日均資產規模不低于 6 億元 跟蹤指數中滬深股權重不低于 60%調出門檻為前 6 月日均資規模 4 億元 北向北向 ETFETF 納入門檻不低于 17 億港元 跟蹤指數中港股權重不低于 90%調出門檻為低于 12 億港元 納入門檻不低于 5.5 億港元 跟蹤指數中港股權重不低于 60%調出門檻為低于 4.5 億港
148、元 數據來源:Securities&Futures Commission of Hong Kong 隨著滬深港通下合資格 ETF 擴容的正式生效,國際投資者配置資金將進一步涌入。2023 年 5 月,北向 ETF 成交額共計 102 億元,2024 年 6 月已增長至 215億元,增長幅度高達 111%。圖圖 3 3-1515 滬深港通下滬深港通下 ETFETF 成交額(億港元,億元,成交額(億港元,億元,2023.052023.05-2024.062024.06)注:港股通(滬)和港股通(深)單位為億港元,北向 ETF 單位為億元。數據來源:香港交易所 其次,將 REITs 納入滬深港通進一
149、步豐富底層金融產品供給??晒┡渲玫耐?1002003004005006007008009001000港股通(滬)ETF港股通(深)ETF北向ETF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5 資標的增加能夠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并更好地滿足市場投資需求。一方面,將 REITs 納入互聯互通機制擴大了投資者群體,直接提升了相應產品的市場流動性,二級市場的活躍交易可以傳導至一級市場,進而帶動新基建、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以及科技創新產業園區等領域 REITs 的發行,拓寬增量資金來源。另一方面,REITs 作為典型的穩定分紅型另類資產,與傳統股票和債券等金融產品相關性較低,能夠更好地助力投資者和資
150、產管理機構構建多元化組合。再次,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納入港股通能夠便利境內參與、鞏固香港離岸人民幣中心地位并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進程。2023 年 6 月,香港證券交易所啟動了香港和人民幣雙柜臺模式,投資者可以同時使用港幣和人民幣對相關證券進行交易和結算。第一,人民幣股票交易柜臺的納入能夠節省匯兌成本,降低匯率風險,從而大幅提升了境內投資者參與香港資本市場的便利性。第二,此舉增加了部分離岸人民幣進行資產配置的場景,有助于鞏固香港作為離岸人民幣中心的地位。第三,人民幣計價產品的增加、離岸人民幣回流渠道的拓寬能夠增加境外人民幣的認可度和使用頻率,從而進一步推進人民幣國際化。此外,優化基金互認安排能夠推動
151、基金產品的跨境分銷和資產配置。2024 年6 月 14 日,中國證監會修訂香港互認基金管理暫行規定并發布了香港互認基金管理規定(修訂草案征求意見稿),香港證監會基于互惠原則也相應放寬內地基金認證的相關限制。此次基金互認的優化主要集中在銷售限制的放松和投資管理職能的下放。在銷售限制方面,將互認基金客地銷售比例限制由 50%放寬至 80%。在投資管理職能方面,允許互認基金投資管理職能轉授予管理人同集團的海外資產管理機構?;鸹フJ安排的優化將大大便利資產管理機構的跨境分銷和資產配置,推動兩地資產管理行業的持續發展。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6 圖圖 3 3-1616 內地與香港互認基
152、金累計申購情況(億元,內地與香港互認基金累計申購情況(億元,20162016-20242024)數據來源:Wind 最后,支持內地行業龍頭企業赴港上市能夠更好服務內地實體經濟發展并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受全球宏觀經濟和金融市場表現影響,近年來香港IPO數量持續下滑。內地企業一直是香港 IPO 的重要來源,2617 家上市公司中有 56%來自內地。自境外上市備案管理制度于 2023 年 3 月實施至 2024 年 6 月底,已有 90 家企業完成赴港 IPO。隨著支持政策的推出,將有更多優質企業赴港上市,有助于共享中國經濟發展紅利、改善香港股票市場結構并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同時,赴港
153、融資渠道的拓展有助于內地企業充分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從而更好助力實體經濟發展。數據來源于香港交易所,時間為 2024 年 6 月底。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7 圖圖 3 3-1717 香港交易所香港交易所 IPOIPO 數量(家,數量(家,20122012-20232023)數據來源:Wind 050100150200250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 全球資產管理中心評價指數報告 68 展 望 展望未來,全球資產管理行業將在不斷變化的宏觀經濟環境中迎來新的機遇與挑戰。首先,隨著全球貨幣政策逐漸轉
154、向寬松,各主要經濟體的利率水平預計將進一步下降,從而促使資管機構調整固定收益投資,特別是短期和中期債券,以捕捉價格上漲的機會;加強對成長型股票和科技股的關注,以利用降息帶來的市場推動力;同時多元化投資組合以分散風險。此外,資管機構還將密切監控市場流動性,確保在波動性增加時保持足夠的防御性資產。其次,金融科技的發展,特別是人工智能和區塊鏈技術的應用,將繼續重塑資管行業的運營模式和競爭格局。資管機構將更加依賴技術手段來提高運營效率、優化投資組合,并在全球范圍內實現更為精準的資產配置。未來,科技與資管業務的深度融合將成為行業發展的關鍵驅動力,各資管中心也將在技術創新的引領下,進一步提升全球競爭力。最后,隨著 ESG 理念在全球范圍內的普及,資管行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關注度將持續上升。未來幾年內,ESG 相關產品和另類資產的需求預計將繼續增長,資管機構將更多地投入到綠色金融和社會責任投資中。各大資管中心在推動可持續投資方面的表現,將成為衡量其未來競爭力的重要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