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32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德勤: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32頁).pdf(32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亞太四大 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多極市場,方興未艾 彈性應對,關鍵所在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體量龐大,不容忽視 1 6 13 16 18 24 目錄 1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2 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在政府支持、巨大市場體量以及研發投 入增加等眾多因素的推動下,中國大 陸、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占據全球 半導體總收入前六大國家/地區的四席。 這四大市場均擁有多家跨國半導體巨 美國47%中國大陸5% 資料來源:SIA 韓國19% 荷蘭4%日本10% 中國臺灣6% 頭。亞太地區也是全球最大的半導體市 場,銷量占全球的60%,其中僅中國大
2、陸市場的占比就超過30%。 亞太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圖1:各國/地區半導體收入(前六大國家/地區) 圖2:2019年收入排名前十的亞洲半導體供應商(百萬美元)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公司2019年收入(百萬美元)國家/地區 三星電子52,214韓國 臺積電34,632中國臺灣 SK海力士22,478韓國 海思半導體11,550中國大陸 鎧俠 8,797日本 索尼 8,654日本 聯發科技 8,066中國臺灣 瑞薩 6,755日本 中芯國際 3,014中國大陸 羅姆半導體 2,803日本 資料來源:公司報告 半導體價值鏈較長,涉及眾多專業領域,包括設備、電子設計自動化(ED
3、A)軟 件、知識產權、整合元件制造商(IDM與設計公司)、代工廠和半導體封裝測試 (OSAT)。亞太四大市場各自占據獨特優勢,并在全球半導體行業價值鏈中發揮著 舉足輕重的作用。 韓國半導體行業規模龐大,企業數量眾 多,其中三星和SK海力士是韓國最大 的半導體公司。三星的實力更是首屈一 指,業務領域涵蓋集成電路設計、智 能手機和晶圓生產。多年來,SK海力 士一直引領全球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DRAM)和NAND閃存市場份額。韓 國擁有超過20,000家半導體相關企業, 包括369家集成電路企業,2,650家半 導體設備企業以及4,078家半導體材料 企業。一家標準的半導體廠商周圍通常 聚集多家配
4、套企業。經過層層外包和分 包,體量龐大的半導體產業鏈在韓國應 運而生,形成龍仁市和利川市等半導體 產業城市群,支持韓國整個半導體產業 不斷發展壯大。韓國已超越日本和中國 臺灣,成為繼美國之后的第二大半導體 強國。 韓國引領群雄 圖3:四大市場在半導體價值鏈中的相對優勢 電子設計自動化和知識產權 材料設備設計公司/IDM代工廠封裝測試 中國大陸 韓國 日本 中國臺灣 設備 材料 電子設計自動化和知識產權 設計公司/ IDM 代工廠封裝測試 高中低 資料來源:分析 3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日本在半導體行業的優勢領域主要是原 材料、設備和小型有源和無源器件。半 導體價值鏈
5、中,日本在上游半導體材料 具備巨大優勢,只有日本能夠達到半導 體材料的高純度要求。盡管日本在半 中國臺灣已形成完善成熟的半導體產業 集群,該地區面積較小,卻能培育出兼 具深度廣度的集群,在全球也是屈指可 數。中國臺灣的集群效應為半導體行業 帶來發展優勢,集群重點關注垂直整合 與各行業協作。中國臺灣在芯片生產和 集成電路設計領域實力雄厚,市場競爭 力強,是全球最大的代工地區,并且擁 有最先進的半導體生產流程技術。中國 臺灣還具備品牌優勢。例如,許多中國 中國大陸在半導體行業的優勢在于,一 旦發展成熟則能迅速實現技術規?;?, 其他國家在這方面幾乎難以望其項背。 中國在OSAT領域也具備強大實力,占
6、據 全球市場的巨大份額。過去五年中,中 國大陸的集成電路設計能力突飛猛進, 逐步趕上中國臺灣和韓國,成為亞太地 區集成電路設計領域的核心市場。盡管 中國大陸的人力成本升高,但鑒于政府 繼續提供生產補貼,整體成本仍保持較 低水平。 導體行業的其他領域表現不夠亮眼,但 其精深的行業專長卻不可小覷。舉例而 言,索尼半導體僅憑專業生產相機圖像 傳感器,躋身2019年全球前十大半導體 供應商之列。 臺灣原始設計制造商(ODM)/原始設 備制造商(OEM)生產基地和配套供 應鏈環節紛紛遷至中國大陸,與中國大 陸的企業同等獲得各項補貼。然而,他 們多年來塑造的品牌形象仍能發揮品牌 效應。此外,中國臺灣還受益
7、于中美貿 易戰,大量人才和企業迅速回流本地市 場。這就意味著中國臺灣的半導體產業 將會繼續保持發展。 隨著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行業發展速度加 快,中國大陸的企業更傾向于投資短期 回報高的領域,而要求較長投資期的半 導體產品卻少有問津。例如,中國大陸 廠商在認證耗時較長的汽車電子領域參 與度不高。盡管如此,中國大陸將在半 導體行業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日本行業翹楚 中國臺灣制造巨頭 中國大陸厚積薄發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 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4 圖4:四大市場的主要半導體產業集群 國家/地區 區域特點主要企業主要領域 日本九州硅島 約占全球半導體產量的5% 周邊共有41所大學 索尼半導體
8、索尼LSI設計 Hitachi ULSI Systems 東芝 福岡羅姆 三井高科技 整合元件制造商 (IDM) 韓國 京畿道和忠清道 地區 計劃在十年內投入120萬億韓元,在2030年建成半 導體發展集群 成立四家大型半導體廠商,以及約50家上下游供 應商 三星 SK海力士 半導體生產設備 中國 臺灣 新竹科學園區 新竹科學園區的企業開發全球超過70%的信息技術 行業產品 過去五年創造超過330億美元的年收入 超過520家園區企業雇傭逾150,000人 靠近工業技術研究院、臺灣“清華大學”和臺 灣“交通大學” 該工業園區囊括新竹、竹南、銅鑼、龍潭和宜蘭園 區以及新竹生物醫學園區,總面積約為1
9、,400公頃 臺積電 聯華電子 聯發科技 瑞昱 奇美群創 旺宏電子 晶圓代工廠 集成電路設計 PC 電信 光電子 精密機械與材料 中國 大陸 張江高科技園區 中國大陸最大的半導體產業集群 臨港自貿區近期成為晶圓熱點地區 周邊城市包括無錫、南京、蘇州、寧波和合肥、形 成長三角格局,過去十年主要為晶圓投資 中芯國際 華虹 日月光 根據上海市集成電 路行業協會數據顯 示,2018年,長 三角地區占國內晶 圓總收入的53%, 占芯片設計收入的 33%,占組裝、測 試和封裝收入最高 達60% 資料來源:分析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四大巨頭,領航亞太 5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
10、期 6 7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新冠疫情發生前,全球半導體行業 已經出現收入下滑趨勢(IDC數據顯 示,2019年收入下降12%,至4,180億 美元),這主要源于需求下降以及中美 貿易爭端重挫行業信心。此外,智能手 機庫存壓力和云基建也導致價格下跌, 嚴重影響半導體收入。新冠疫情的爆發 致使半導體市場再次萎縮。 半導體行業還可分為多個細分領域。由 于供應過剩以及價格下降,存儲器市場 波動不斷,且這一趨勢預計將會持續下 去。因終端設備市場、工業和傳統汽車 市場疲軟,模擬集成電路市場也受到影 響。另一方面,隨著智能手機中的相機 數量不斷增加,光電子產品市場表現出 色。未來五年,邏輯集成電路和模擬
11、集 成電路領域將繼續保持增長,存貨出清 最終將拉高硅晶片的平均售價。 此外,人工智能、大數據和5G等多項顛 覆性技術的成熟也將推動半導體市場的 發展。一旦經濟復蘇,市場將保持可觀 增長,尤其是聯網產品和應用。畢竟, 聯網是先進技術的基礎,也是所有技術 應用的前提。因此,盡管新冠疫情導致 經濟復蘇延緩、市場波動,但半導體行 業的長期前景仍較樂觀。 盡管疫情和貿易戰對財務狀況良好的大 型企業產生較大影響,但長遠來看,這 些影響微不足道。然而,小型以及財務 狀況較差的企業則會面臨更為廣泛的影 響,部分企業可能因為資金周轉不靈而 倒閉。由于毛利率始終處于低位水平, 小型裝配企業和工廠也將遭受疫情沖 擊
12、。新冠疫情導致毛利率下滑之后,他 們將無法通過增加產量維持企業運轉。 小型企業遭受沖擊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8 半導體行業的性質將促使企業資本支出 繼續增加(盡管速度較慢),通過改進 生產流程、提升晶圓產能,以增強競爭 力。全球大部分地區的新冠疫情目前已 經得到緩解,預計在最壞的情況下,資 本支出也只會小幅下降。其中,降幅最 大的是存儲器供應商,而漲幅最大的可 能是代工企業。例如,2019年,代工 領域的資本支出增長幾乎全部來自臺積 電,預計該公司的資本支出將在2020年 達到5.6億美元。與此同時,總部位于中 國大陸的中芯國際也計劃今年增加10億 美元的費用。 半
13、導體企業資本支出攀升 圖5:全球半導體企業資本支出【2002年-2020年(預測)】 27.5 31.3 47.7 48.1 57.5 61 43.4 26.1 54 67.4 59 55.3 66.1 65.2 67.8 95.6 105.9 102.3 99 -29% 14% 52% 1% 19% 6% -29% -40% 107% 25% -12% -6% 20% -1% 4% 41% 11% -3%-3% -60% -40% -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0 20 40 60 80 100 120 0203040506070809101112131
14、4151617 181920F 資料來源:IC Insights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年份 十億美元 年度變化 資本支出 百分比變化 9 數十年來,半導體行業的研發支出一直 領先于所有其他主要行業領域,年均研 發支出約占總銷售額的15%。由于收入 增長強勁以及行業整合等因素,半導體 行業過去三年的研發支出約占總銷售額 日本是過去五年并購交易額最高的市 場。2016年,軟銀以301.64億美元的 價格收購了英國半導體設計公司ARM, 這是過去五年交易額最大的一筆交易。 此外,過去五年,中國大陸在境外半導體交易活動中也最為活躍,而韓國則主要關注國內并購交易活動。 的13
15、%-14%。研發投資對于半導體企業 發展至關重要,隨著產品復雜性的提升 以及生產流程的改進,企業將持續投入 更多資源。 而中國大陸是過去五年半導體行業并 購活動最活躍的市場,交易數量達到 137筆。 研發支出持續增長 并購活動保持穩定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41,862 35,673 9,156 2,288 42 137 33 29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 交易額(百萬美元)交易數
16、量 10 四大市場的并購交易活動起伏不定。自2018年經歷一輪熱潮之后,2019年四大市場的并購交易額出現縮水,但中國大陸仍是 并購交易活動最活躍的市場。 圖7:2015年-2019年跨境半導體交易數量 圖8:2015年-2019年四大市場的半導體交易額(百萬美元)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日本 境內境外 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 8 10 13 7 49 13 10 3 0 10 20 30 40 50 60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
17、0 20152016201720182019 11 圖10:2019年四大市場前十大并購交易案 公布日期競標公司競標公司 所在國 家/地區 標的公司標的公司 所在國家/ 地區 交易額 (百萬美元) 目的 2019年12月 9日 北京君正集成電路股份有 限公司 中國大陸 Integrated Silicon Solution Inc.、Integrated Silicon Solution (開曼)、Si En Integration Holdings Limited 美國863.97擴展行業供應鏈 2019年4月 30日 三星電子株式會社韓國三星電機有限公司(板級封 裝業務) 韓國677.47
18、鞏固市場地位,增 加市場份額 2019年4月 29日 華大半導體有限公司、上 海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 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大陸 上海先進半導體制造有限公 司(持股84.88%) 中國大陸504.15投資新產品線 2019年12月 17日 MinebeaMitsumi Inc.日本艾普凌科有限公司日本312.97擴展行業供應鏈 2019年11月 27日 電信科學技術研究院有 限公司 中國大陸 大唐半導體設計有限公司( 持股49.22%) 中國大陸258.55重大資產重組 2019年11月 28日 新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國臺灣 Panasonic Semiconductor Solutions Co
19、., Ltd. 日本250鞏固市場地位,增 加市場份額 2019年1月 31日 世界先進積體電路股份有 限公司 中國臺灣 格羅方德半導體股份有限公 司(Fab 3E) 新加坡236鞏固市場地位,增 加市場份額 2019年3月 31日 無錫錫產微芯半導體有 限公司 中國大陸 中芯國際香港(國際)有限 公司 中國香港175.96擴展行業供應鏈 2019年12月 23日 圣邦微電子(北京)股份 有限公司 中國大陸 鈺泰半導體南通有限公司( 持股71.3%) 中國大陸152.51鞏固市場地位,增 加市場份額 2019年10月 18日 國電南瑞科技股份有限 公司 中國大陸 南瑞聯研半導體有限責任公 司(
20、持股69.83%) 中國大陸78.76成立合資公司 資料來源:并購市場資訊有限公司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12 疫情最初僅在中國大陸引發供應端問 題,但隨著疫情向全球蔓延,需求端的 問題開始影響消費者,逐步觸及全球。 考慮到全球失業率上升,預計未來一兩 年內消費支出將出現下滑。 截至第二季度末,中國大陸的供應鏈已 基本恢復正常,但在經濟環境充滿不確 定性的時期,全球消費者變得更加謹 慎,智能手機等消費電子產品的銷售因 此受到影響。此外,零售商店倒閉也導 致需求減少。2020年第一季度,全球 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11.7%(IDC 2020年第一季度統計數據)。中國大
21、 陸的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20.3%, 降幅最大。由于中國大陸的出貨量約占 全球四分之一,因此造成巨大沖擊。 智能手機依舊是半導體產品需求的最大 驅動因素。盡管需求不穩定,中國大陸 的OEM依舊專注于研發5G手機。隨著 ODM和OEM推出一系列5G 設備,將 有助于豐富半導體產品。 2020年第一 季度初,智能手機、計算、聯網和內存 板塊出現一定反彈。在亞太很多地區, 智能手機銷量開始從歷史低點回升,但 消費者行為的變化仍將影響今年下半 年的消費支出和企業支出,此外各大市 場的半導體產品需求將出現分化。短期 來看,上游半導體企業依然能從OEM 和ODM獲得訂單,且企業經營所受影 響較小。長期
22、來看,如果消費者需求 不能持續回升,新產品開發可能會延 遲,OEM和ODM將難以追回損失的銷 售額。 柳暗花明,曙光初現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復蘇之路,未來可期 13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多極市場,方興未艾 14 多極市場,方興未艾 當前,全球范圍內依賴于亞太地區制造 產業的企業數量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 中國大陸的制造企業數量占全球總數的 30%,全球超過50,000家企業的一級供 應商在中國。半導體行業亦不例外。例 如中國武漢是全球最大的光電子產品生 產基地之一,2020年初疫情期間,當地 企業在工人數量急劇減少的困境下堅持 24小時連續開工以保障產能,但后續仍 面臨了物流問
23、題;同時, 下游組裝、封裝 和測試企業因勞動力短缺也在當時受到 較大的影響。所幸的是,由于采用高度 自動化的生產設備,中國晶圓廠已基本 恢復生產。 當然,這種影響已經不局限于中國大 陸,而已經波及到亞洲地區的其他經濟 體。部分韓國半導體生產企業不得不暫 時停工。日本企業也因為難以采購半導 體原材料而受影響。由于海外需求急劇 下降,亞太地區經濟體難以獲得海外訂 單。中國大陸的企業約有10%-20%的訂 單被取消(在某些情況下,盡管產品已 經生產出來,訂單仍被取消)。 亞太地區四大半導體市場正逐步恢復常 態,全球半導體技術供應鏈有望避免災 難性的供應端沖擊。然而,終端產品需 求疲軟可能會進一步推遲
24、行業復蘇。因 此,評估疫情的長期影響以及中美科技 博弈對市場和供應鏈的影響非常重要。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多極市場,方興未艾 15 中美科技博弈可能會使全球半導體制造 企業在生產、設計和銷售環節分化為多 個發展陣營。當然,這也許并非有意為 之。市場分化的原因可能是需求和參數 調整差異。這與產品設計并無太大關 聯,因此沒有看起來那么復雜。眾所周 知,在半導體行業,產能并未集中于一 個國家,否則企業不僅面臨過多風險, 也會讓客戶感到不安。多數下游的OEM 和ODM客戶,甚至一些中國企業,已將 供應鏈遷至其他國家。臺積電在中國臺 灣和中國大陸均設有工廠,此外,還計 劃在美國修建代工廠。 跨國
25、企業很久之前便在亞太地區建立了 可靠的供應鏈,但供應鏈各方之間的相 互關聯和依賴反而使企業面臨更多的風 險。新冠疫情可能會使低附加值制造產 業以更快速度移至東南亞。 OEM和ODM遷址時,首要考慮的是供應 鏈完整性和完善度。而由于靠近中國, 東南亞將從企業遷址中獲益良多。 例如,全球部分大型純代工企業已在新 加坡建立生產工廠,并采用OSAT公司的 相關服務。領先的材料與設備以及電子 產品生產服務商等生態圈內企業也為他 們提供有力支持。 中美貿易戰已持續近兩年,大型企業開 始采取應對措施。搬遷工廠并非易事, 但過去兩年,制造企業已經制定了應變 計劃。貿易戰升級或疫情擴散將考驗制 造企業是否制定了
26、適宜的政策,如有必 要,他們可能會加快搬遷速度。但制造 企業可能步調不一,因此不會產生太大 影響。也就是說,制造企業可以在疫情 之后重新考量選址問題。 越南因毗鄰中國而成為制造企業的第二 選擇。為了在東南亞建立供應鏈,谷歌 去年將Pixel智能手機生產線從中國遷至 越南。韓國半導體企業還未計劃將生產 線遷出中國,但可能會考慮對供應鏈進 行一些調整。如果韓國半導體企業搬遷 工廠,越南可能會從中受益,而三星電 子已經在該國設立生產基地。 馬來西亞也可能是另一大選擇。根據 SEMI數據顯示,檳城在全球半導體行業 后端產量約占8%,成為全球領先的微電 子組裝、封裝和測試地區。日本企業在 泰國進行長期投
27、資,促使其電子產品價 值鏈相對完整,因此泰國也是工廠遷址 的選擇之一。 多個市場陣營分化 OEM與ODM步入多元發展期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多極市場,方興未艾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彈性應對,關鍵所在 16 17 彈性應對,關鍵所在 由于精益生產以及全球范圍內層層供應鏈網絡等因素疊加,新冠疫情下的供應鏈已經出現斷裂。僅有小部分公司對供應鏈風險 進行詳盡評估。企業應立即考慮采取行動,提高供應鏈網絡的彈復力。當務之急是要挖掘供應鏈的替代來源,確保供應鏈透明 度,并建立安全儲備。長期而言,尋找貨源千頭萬緒,需要時間精益求精。要想取得成功,可能需要完善以下方面: 繪制供應鏈圖譜與實現供應
28、鏈數字化:繪制供應鏈圖譜可提升透明度,明確面臨中斷風險的供應商、地點、零件和產 品。據此企業得以制定應對策略,緩解庫存緊張壓力,確定替代產能。多數公司發現這一策略利大于弊。資源有限的 企業可以先聚焦收益相關的核心零件,再沿供應鏈層層把關,保障透明度。企業應探索實現數字化供應鏈的方式,而 非輾轉于買家與制造商之間親自查看樣品。 建立戰略后備能力與靈活性:企業應投資后備能力建設,在核心供應鏈中隱藏一個或多個供應鏈網絡支持。后備網絡 可在核心網絡崩潰時立即發揮作用。例如,豐田在2011年日本地震后對標準部件生產流程重新分配,使供應鏈上多 個節點都具有一致的生產能力。同時,柔性制造將提高供應鏈韌性。通
29、用電氣在阿根廷、波蘭、泰國和巴西的工廠遵 循一致的設計、樣板和制造流程,以便某地出現問題時,其他工廠能夠給予即時支持。 開拓全球視野,實現多元發展:企業應認識到,對某個地區的過度依賴將降低其持續經營能力。此外,意外災害頻發 也進一步帶來風險,顯然企業需重新規劃全球價值鏈以降低并預先管理風險。企業應率先評估其供應鏈風險,通過構 建平行網絡的方式實現供應鏈多元發展,即對價值鏈細分且嚴格管控以分散風險。這需要根據情況的不同對風險與機 遇進行長遠分析,而非簡單地將生產遷移至薪酬更低的國家。 考慮“回流”選擇:企業也可考慮通過實施回流戰略或選擇近本國地點等方式,縮短供應鏈與需求市場的距離。例 如,韓國和
30、中國臺灣供應商計劃將其高價值制造部門遷移回流本地。中國臺灣提出 “投資中國臺灣”計劃,旨在通 過提供低利率貸款覆蓋回遷成本,吸引企業回到本地市場,因此,企業將制造部門遷回原地的回流趨勢在中國臺灣跨 國企業間尤其盛行。日本和美國政府也已頒布類似激勵措施,吸引跨國公司回流本國市場。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彈性應對,關鍵所在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18 19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事實上,中美貿易戰對上游半導體企業 的影響相對較小,但對原始設計制造商 和原始設備制造商產生較大影響。這主 要源于成品的成本結構問題,其中集成 電路的成本占比相對較小。因此,即使 半導體制造地
31、為中國大陸,只要成品封 裝地點為其他國家,對美出口時就無須 繳納關稅。 即便如此,2019年美國將多家中國大陸 的企業列入實體清單,直接促使中國大 陸的企業尋找美國供應商之外的替代選 擇,如日本、中國臺灣、韓國、中國大 陸等地供應商。然而,限制政策的進一 步收緊可能使中國大陸的企業將中國臺 灣、韓國等地供應商排除在外。最新限 制政策可能加劇中美雙方的艱難處境。 制定進口替代策略 目前,中國大陸是全球最大的集成電路消 費市場,但中國大陸的集成電路制造仍然 滯后。IC Insights數據顯示,2019年,中 國大陸的集成電路產值達195億美元,其 中中國大陸的企業生產的集成電路僅占 6.1%,其
32、余由臺積電、SK海力士、三星、 英特爾等國外企業在華設立晶圓制造廠的 生產。這表明跨國企業是中國大陸集成電 路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 圖11: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與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情況對比 資料來源:IC Insights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2019-2024(預測)復合年均增長率=17% 2019-2024(預測)復合年均增長率=11% 41 57 6263 69 77 83 94 118 145 125 208 4.2 5.8 7.98.8 10.3 11.7 13.413 19.3 23.9 19.5 43 0 50 100 150 200 250 200
33、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4F 十億美元 中國大陸集成電路市場中國大陸集成電路生產 20 對半導體行業而言,規模至關重要,因 為企業需要持續投入以維持其高競爭 力。研發至關重要,收入較高的企業可 加大對技術和創新投入。就現有資本而 言,中國已籌備了兩期共超過428億美 元的集成電路產業“大基金”,以加快 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但是企業在價值 鏈上的關注點主要在制造能力和獲取現 有技術上,而非聚焦原始技術研發,而 且往往缺乏對工具、設備(用于芯片制 造)和軟件(用于設計)的投資。 據中國工業和信息化部數據顯示,中國 在集成電路行業至少需
34、要增加40萬人才 能達到目標,即在2030年前增長到最初 規模的五倍。中國需通過加強教育,鼓 勵更多學生就讀電子專業來構建本國人 此外,眾多頂尖美國半導體企業的過半 收入均來自中國大陸,因此采取貿易行 動可能使這些跨國公司在最大市場的收 入中斷,影響其研發投資能力。鑒于半 導體研發成本高昂,投資放緩則可能降 低美國企業的競爭力。 貿易戰和實體限制名單的制定將促使中 國大力發展半導體行業。各類事件接二 連三發生,極大加劇中國的危機感,中 國開始擔憂美國可能禁止向中國出口半 導體,甚至阻礙其他國家向中國出口半 對比之下,眾多頂尖全球半導體企業每 年研發費用超過10億美元,因此“大基 金”可能也不足
35、以長期提供所需資本。 例如,美國前十半導體企業每年用于研 發的費用比業務支出和政府費用的總和 還要多。在行業領先者斥巨資維護其技 術優勢的前提下,要想迎頭趕上,尚有 難度。 才庫,但能夠培養高水準電子工程師的 高校數量并不多。目前,芯片相關的硬 件研究崗位薪資相比互聯網企業仍處于 較低水平。 導體。因此,預計中國將加快已進行多 年的半導體行業結構調整。歸根結底, 中國了解其半導體自立能力尚處于較低 水平。 因此,中國預計將加快實施半導體進口 替代策略,從而推進非進口半導體需求 上升,最終拉動國內投資增長。盡管如 此,實現獨立自主之路不會一路坦途, 還需大量資本、人才和時間的投入才能 迎頭趕上。
36、 加大研發支出 人才短缺是難題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21 半導體行業的全球價值鏈涵蓋材料、設 備、設計、制造、封裝和測試。中國企 業在技術層面上大多落后于全球行業領 設備:半導體芯片制造需要采用多個不 同類型的設備,包括光刻、離子注入、 沉積、刻蝕、清洗和測試設備。這些設 備大多由美國、日本和荷蘭制造。最先 進的光刻設備制造商是總部設在荷蘭的 ASML,該公司在亞太地區的競爭對手僅 有日本尼康和佳能。就沉積設備而言, 日本是亞太地區領先者。北方華創和中 微公司(AMEC)是中國大陸最大的半 導體設備企業。 先者。尤其缺乏半導體設備、EDA和IP 等中高端部門人才。
37、EDA和IP:中國EDA軟件市場主要由楷 登電子和新思科技等全球巨頭主導。中 國本土也有EDA企業,但其產品和功能 均落后于海外同業者。中國也缺乏核心 IP,這是芯片設計的關鍵構建模塊。多 數集成電路企業使用自有和第三方IP來 設計集成電路芯片。例如,如今多數智 能手機使用ARM架構。盡管ARM公司已 經開發出中國本土IP,但仍在向中國銷 售IP許可證。中國也可采用不受出口管 控的開源架構,如RISC-V。中國企業在 這一領域的表現愈發亮眼,部分公司稱 其RISC-V具備全球最強大的IP設計。 縮小各方面差距 設計公司和IDM:對四大市場而言,集 成電路設計和IDM是半導體行業里價值 最高的部
38、門。包括三星、SK海力士以及 無晶圓設計企業海思(華為旗下企業, 主營智能手機芯片、顯示芯片和服務器 芯片設計)和紫光股份(清華紫光集團 子公司,擁有無晶圓廠、代工廠和OSAT 公司)。中國電子消費品企業小米也活 躍在芯片設計領域,專注于人工智能和 物聯網芯片開發,以及投資IP提供商芯 原微電子。 圖12:四大市場在價值鏈上的半導體收入分配 資料來源:公司報告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設備 設計和IDN 代工廠 OSAT 日本韓國中國大陸中國臺灣 22 圖13:中國國產芯片份額 資料來源: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 系統設備核心集成電路國產芯片占比 計算機系統服務器微處理器 0
39、% 個人電腦微處理器 0% 工程應用微控制單元 2% 通用電子系統可編輯邏輯器件現場可編程門陣列/可擦除可編輯邏輯器件 0% 數字化信號處理設備數字信號處理 0% 通訊設備移動通訊終端應用處理器18% 通訊處理器22% 嵌入式微處理器 0% 嵌入式微處理器 0% 核心網絡設備神經網絡處理器15% 存儲設備半導體存儲器動態隨機存取存儲器 0% NAND閃存 0% NOR閃存 5% 顯示和視頻系統 高清電視/智能電視圖像處理器 5% 顯示驅動 0%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降低依賴,獨立自主 中國本土設計前景可觀。中國近期開發 了一款國產X86處理器,以降低對國外 芯片的依賴。該產品在市場上或
40、許并不 具備充分的競爭力,但其性能已足夠支 持政府使用。其他國產的產品包括基于 RISC-V的處理器、AI推理芯片和閃存芯 片。海思半導體已成為營收最高的半導 體公司之一。 代工:半導體代工廠市場目前由臺積電 主導。中國大陸最大的芯片代工企業為 中芯國際。近年來,中國大陸在芯片制 造方面已取得長足進步,能夠大批量生 產14納米芯片,但與臺積電和三星等已 開始向5納米工藝進軍的行業龍頭仍有一 定差距。雖然中國大陸在芯片制造方面 尚未達到頂尖水平,但在自給自足方面 已邁出重要步伐。 OSAT:中國臺灣在OSAT方面表現仍然 強勁,全球十大OSAT企業有半數來自中 國臺灣。中國大陸近期在這一領域開始
41、 發力,且極有可能實現突破性發展。目 前中國大陸的OSAT份額占到全球的20% 以上,并在前六大OSAT企業中占據三 席。這表明中國大陸OSAT企業已進入快 速發展階段,但中國大陸的半導體行業 仍尚未成熟。例如,中國大陸半導體生 產在產品包裝和測試方面仍落后于其他 四大市場。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體量龐大,不容忽視 23 體量龐大,不容忽視 中國人口眾多,是亞太乃至全球范圍內重要的消費市場。全球15家最大的半導體企業中,大部分企業面向中國的產品銷量超過 其面向美國的產品銷量。從世界各地半導體消費情況來看,中國在2019年吸收了超過50%的半導體產品。 中國消費市場難被取代 圖14:世界
42、各地半導體消費情況 資料來源:IBS 半導體市場(十億美元) 24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體量龐大,不容忽視 25 圖15:半導體消費情況(國內外對比) 資料來源:IBS 中國的半導體消費模式也在發生變化。 十年前,近90%的半導體產品均用于出 口。如今,50%的半導體產品被智能手 機制造商和數據中心等國內企業消化。 預計到2035年,75%的中國半導體產 品將被國內市場消化。此外,未來五 年,中國在半導體設備方面的投入將達 到頂峰。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體量龐大,不容忽視 中國半導體企業國外半導體企業 中國半導體供應(十億美元) 26 亞太四大半導體市場的崛起 |體量龐大,不容
43、忽視 圖16:2018年新半導體設備投入(十億美元) 資料來源:SIA 此外,并非所有生產制造都可外包到東 南亞。中國擁有大量進城務工人員和重 要供應商集群,且具備較高的技術水 平,其龐大的規模是難以被復制的。例 如,中國擁有穩健的供應網絡和能力, 跨國企業能夠從廣東及周邊地區獲得任 何類型的技術。 因此,無論在多大程度上受到外部因素 影響,中國市場都將保持龐大體量。作 為終端市場,其重要性不容忽視。5G 對于半導體消費具有重要推動作用。到 2020年,中國將建成約100萬個5G基 站。除5G基礎設施建設外,中國還將生 產約占全球70%的5G智能手機。相比過 去中國智能手機企業落后于國際巨頭的
44、 局面,如今許多全球領先的智能手機供 應商都是中國企業,而這些企業將推動 半導體產品的消費。 中國大陸歐洲日本韓國北美東南亞/其他地區中國臺灣 林國恩 中國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領導合伙人 電話:+86 10 85207126 電子郵件: 陳頌 中國半導體行業領導合伙人 電話:+86 21 61411911 電子郵件: 陳明輝 臺灣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領導合伙人 電話:+886 3 5780899 電子郵件:.tw 鐘昀泰 中國電信、傳媒及娛樂行業研究總監 電話:+ 86 21 23166657 電子郵件: 李艷 中國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高級專員 電話:+86 23 89692507 電子郵件:
45、 李思嘉 中國科技行業領導合伙人 電話:+86 10 8527290 電子郵件: 陳兆臨 中國科技行業管理咨詢領導合伙人 電話:+86 755 33538168 電子郵件: Jae Ho Son 韓國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合伙人 電話:+82 2 66762502 電子郵件: 周立彥 中國科技、傳媒和電信行業經理 電話:+86 10 85125909 電子郵件: 聯系人 辦事處地址 海南 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新風街279號 藍海華庭(三亞華夏保險中心)16層 郵政編碼:572099 電話:+86 898 8861 5558 傳真:+86 898 8861 0723 合肥 合肥市政務文化新區潛山路1
46、90號 華邦ICC寫字樓A座1201單元 郵政編碼:230601 電話:+86 551 6585 5927 傳真:+86 551 6585 5687 濟南 濟南市市中區二環南路6636號 中海廣場28層2802-2804單元 郵政編碼:250000 電話:+86 531 8973 5800 傳真:+86 531 8973 5811 澳門 澳門殷皇子大馬路43-53A號 澳門廣場19樓H-L座 電話:+853 2871 2998 傳真:+853 2871 3033 蒙古 15/F, ICC Tower, Jamiyan-Gun Street 1st Khoroo, Sukhbaatar Dist
47、rict, 14240-0025 Ulaanbaatar, Mongolia 電話:+976 7010 0450 傳真:+976 7013 0450 南京 南京市新街口漢中路2號 亞太商務樓6樓 郵政編碼:210005 電話:+86 25 5790 8880 傳真:+86 25 8691 8776 寧波 寧波市海曙區和義路168號 萬豪中心1702室 郵政編碼:315000 電話:+86 574 8768 3928 傳真:+86 574 8707 4131 三亞 海南省三亞市吉陽區新風街279號 藍海華庭(三亞華夏保險中心)16層 郵政編碼:572099 電話:+86 898 8861 555
48、8 傳真:+86 898 8861 0723 上海 上海市延安東路222號 外灘中心30樓 郵政編碼:200002 電話:+86 21 6141 8888 傳真:+86 21 6335 0003 沈陽 沈陽市沈河區青年大街1-1號 沈陽市府恒隆廣場辦公樓1座 3605-3606單元 郵政編碼:110063 電話:+86 24 6785 4068 傳真:+86 24 6785 4067 深圳 深圳市深南東路5001號 華潤大廈9樓 郵政編碼:518010 電話:+86 755 8246 3255 傳真:+86 755 8246 3186 蘇州 蘇州市工業園區蘇繡路58號 蘇州中心廣場58幢A座2
49、4層 郵政編碼:215021 電話:+86 512 6289 1238 傳真:+86 512 6762 3338 / 3318 天津 天津市和平區南京路183號 天津世紀都會商廈45層 郵政編碼:300051 電話:+86 22 2320 6688 傳真:+86 22 8312 6099 武漢 武漢市江漢區建設大道568號 新世界國貿大廈49層01室 郵政編碼:430000 電話:+86 27 8526 6618 傳真:+86 27 8526 7032 廈門 廈門市思明區鷺江道8號 國際銀行大廈26樓E單元 郵政編碼:361001 電話:+86 592 2107 298 傳真:+86 592 2107 259 西安 西安市高新區錦業路9號 綠地中心A座51層5104A室 郵政編碼:710065 電話:+86 29 8114 0201 傳真:+86 29 8114 0205 鄭州 鄭州市鄭東新區金水東路51號 楷林中心8座5A10 郵政編碼:450018 電話:+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