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芽:2024年度中央企業科創力全景報告(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智慧芽:2024年度中央企業科創力全景報告(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目錄01 科創戰略要求02 科創表現剖析03 典型案例解讀說明:本次報告分析的中央企業按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98家,不包括其他廣義的中央企業01科創戰略要求2024年,央企繼續發揮戰略科技力量,牽頭重大基礎研究、加強國際創新合作、推動科技成果轉化1.1 創新定位國家確立科技強國戰略“十四五”時期,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加快建設科技強國。2020年十九屆五中全會首次提出央企是科技強國建設中的“戰略科技力量”“十四五”時期,要發揮好中央企業的引領作用,在科技自立自強上展現新作為。要把科技創新作為“頭號任務”,努力打造科技攻關重地,努力打造原創
2、技術策源地,努力打造科技人才高地,努力打造科技創新“特區”,加快打造一批科技創新領軍企業,堅決把中央企業打造成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2021年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2024年中央企業突出抓好“六個著力”,二是著力加大科技創新工作力度,更好發揮企業科技創新主體作用 2023.12 國務院國資委中央企業負責人會議在科技創新上,2024年央企重點任務更加強調:1)加強國際交流合作;2)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全方位踐行新型舉國體制 融入國家攻關體系 牽頭承擔一批基礎研究重大項目大力度提升創新整體效能 推進原創技術策源地建設,加快取得一批原創成果 高標準建設國家級創新平臺,與國家實驗室深化長期穩定合
3、作 加大重點領域研發投入力度,優化支出結構,提高應用基礎研究投入占比 持續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推動聯合體“開新、擴圍、提質”系統性優化創新生態 加強國際科技創新交流合作 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政策細化落地 推進以科技產出為導向的科技創新評價,完善人才激勵1.2 產業導向2024年,央企進一步聚焦戰略性新興產業,戰新產業正成為央企高質量發展新引擎注:1.信息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官網;2.數據來自國務院國資委官網央企應當重點部署戰略性新興產業提出要求:2023年以來多次召開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部署會,要求中央企業全力以赴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強引導:正部署中央企業加快布局發展15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行動方案
4、,覆蓋新一代移動通信、人工智能、生物技術、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領域方向;國務院國資委委托國投集團設計了“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指數”1,勾勒中央企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全景圖”,引導發力重點央企在戰略性新興產業上的投資規模變化22022年2023年2024年(1-9月)占總投資規模的27.0%占總投資規模的35.2%占總投資規模的近40%2018年占總投資規模的12.8%1.5萬億元2.18萬億元1.4萬億元0.7萬億元2024年央企在戰新產業上的投資規模占全部的40%,創歷史新高2024年,央企繼續錨定2025年知識產權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優化專利布局、提升專利質量1.3 知產目標2020年
5、2月,國資委 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推進中央企業知識產權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對央企知識產權工作提出系統性指引加強知識產權高質量創造促進知識產權高效運用堅持知識產權戰略引領培育一批高價值專利加強海外知識產權布局提升知識產權創造能力加大知識產權實施力度加強知識產權合規使用拓寬知識產權價值實現渠道建立知識產權運營平臺提升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系強化知識產權風險防范加強技術秘密保護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提升海外知識產權保護能力強化知識產權機構和制度建設實施知識產權分級管理加強知識產權服務機構管理提高知識產權管理信息化水平2025年基本建立適應高質量發展需要的知識產權工作體系 在關鍵核心技術
6、領域實現重點專利布局 中央企業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占有效專利擁有量的比重達到50%以上 中國專利獎獲獎數量占全部獎項數量20%以上 與2019年初相比,中央企業美日歐有效專利擁有量翻一番 與2019年初相比,專利質量評價優秀企業數量翻一番 與2019年初相比,馬德里商標國際注冊量增長50%以上 與2019年初相比,中央企業集團層面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數量增長50%以上關鍵發展舉措在新質生產力要求下,央企應當圍繞打造“創新高地”“產業高地”,發揮主陣地和主力軍作用1.4 新質生產力要求中央企業以“三個高地”為抓手,在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發揮主陣地、主力軍作用 2024.07 國新辦“推動高質量發展”系
7、列主題新聞發布會打造“改革高地”打造“創新高地”打造“產業高地”在研發周期長、攻關投入大、其他所有制企業參與意愿不強的領域堅定投入,打造創新聯合體升級版,促進產學研融合,推動從基礎研究到產業化的全鏈條創新。通過設備改造、技術攻關、工藝升級、產品打造等多種方式,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堅持內生式和外延式發展并重,不斷健全新興產業培育機制,加快布局新領域新賽道。進展要求1.央企發布國產大飛機、國產大型郵輪、第四代核電技術等重大科技成果1.更加強化自主創新,提前布局類腦智能、量子信息、可控核聚變等方面2.2023年央企在應用基礎研究方面投入600億元,占研發投入比重接近6%2.進一步
8、加大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力度,特別是加大目標導向的基礎研究投入3.央企已建設100多個智能工廠,啟動“人工智能+”行動,提升傳統產業效率3.利用人工智能+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4.2023年央企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總營收比重增加3.23個百分點4.在重點領域形成一批標志性成果,2025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營收占比達到35%02科創表現剖析央企肩負科技創新的國家重任,2024年為全國技術產出規模貢獻1/10,技術影響力持續增強2.1 整體貢獻2024年,央企1及其子公司以占全國不到6%的科技企業數量為全國技術創新成果貢獻近10%。98家央企及其12.1萬家科技子公司
9、擁有有效發明專利49.6萬件,占全國有效發明專利總量的9.5%。截至當前,央企及其子公司所有專利資產共被引用663萬次之多,一年之間增加100多萬次對其他技術專利的影響和啟發,技術影響力日益增強。注:1.央企按國資委管理的98家央企統計;2.“科技子公司”是央企集團下轄的、開展研發創新、有過專利申請的公司,數量小于央企所有子公司總數,數據來自智慧芽科創評估平臺;3.中國整體“科技公司”同樣按“開展研發創新、有專利申請”的概念,數據來自智慧芽科創評估平臺技術規模有效發明專利量技術全球布局PCT專利總量技術影響力總專利被引次數企業數量含科技子公司2數量49.6萬件占全國的9.5%3.0萬件占全國的
10、5.4%663萬次占全國的17.3%12.1萬家占全國3的5.8%截止至2024年9月截止至2024年9月截止至2024年9月截止至2024年9月44.4萬件占全國的10.1%2.8萬件占全國的5.1%540萬次占全國的16.6%11.2萬家占全國3的6.3%截止至2023年9月截止至2023年9月截止至2023年9月截止至2023年9月+5.2萬件+0.2萬件+123萬次+0.9萬家25.6%14.0%4.8%202120222023最新一年,央企保持高于全國的技術產出速度,并從“追求量的增長”轉變為“注重質的提升”2.2 科創成長98家中央企業技術產出全國技術產出全國研發投入全國經濟發展2
11、023年全國專利申請總量2556萬件2023年全國GDP總量3?126萬億元43萬件2023年公開的專利申請總量12023年全國研發經費支出3?3.34萬億元2021-2023歷年增速2021-2023歷年增速2021-2023歷年增速2021-2023歷年增速最新一年,央企以高于全國技術產出的速度開展科技創新,擔當引領全國技術創新的“科技創新國家隊”。2023年央企共申請專利43萬件,4.8%的同比增速高于全國技術產出速度3.7%。與前兩年相比,央企技術產出速度從兩位數同比增速下降到不到5%,正從“追求量的增長”逐步轉變為“注重質的提升”。注:1.數據來自智慧芽;2.數據來自國家知識產權局;
12、3.數據來自國家統計局1.0%2.3%3.7%20212022202314.6%10.1%8.4%2021202220238.1%3.0%5.2%202120222023最新一年,40家央企實現技術創新的正增長,58家央企技術產出速度放緩2.2 科創成長98家央企2023年公開的專利申請量同比增速分布(%)40家央企實現技術產出的正增長,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和中國衛星網絡集團實現超100%的超高速增長。2022-2023年,40家央企專利申請呈現正增長,29家增速高于整體平均水平4.8%,其中超高速增長(增速100%)有2家,分別為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和中國衛星網絡集團。與此同時,超過一半的央企在過去
13、一年里,技術成果的產出速度出現停滯甚至下降。正增長40家零增長/負增58家超高速增長(同比增速100%):2家中國長江三峽集團:140%中國衛星網絡集團:116%140%-35%增速高于央企平均水平(同比增速4.8%):29家201513998422214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相關服務業節能環保產業生物產業綜合數字創意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非戰新產業98家央企中近九成均面向戰略性新興產業方向,尤其集中在高端裝備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產業2.3 行業聚焦98家央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1分布(家)按戰略性新興產業看,98家央企中有86家均涉及戰略性新興產業,尤其在高端裝備制造
14、、新能源和新材料三大產業領域數量均超過10家。其中,高端裝備制造企業20家、新能源企業15家、新材料企業13家,均在10家以上。高端裝備制造類央企20家軌道交通裝備類:如中國中車集團、中國鐵路工程集團、中國鐵路通信信號集團等航空裝備類:如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中國航空工業集團、中國航空發動機集團等海洋工程裝備類:如中國船舶集團、中國遠洋海運集團等新能源類央企15家如國家電網、中國南方電網、中國廣核集團等新材料央企13家如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中國寶武鋼鐵集團、鞍鋼集團、中國有研科技集團等注:1.戰略性新興產業標簽為智慧芽自主標注;2.“綜合”指企業的技術創新涉及多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如華潤集團、中
15、國通用技術集團等2具體技術領域上,在最新一年央企在智能電網領域技術產出最多,其次是軌道交通裝備領域2.3 行業聚焦從央企12.1萬家科技子公司1看細分領域技術布局,過去一年里,央企的技術產出主要聚焦在智能電網和軌道交通裝備領域,合計共公開約12萬件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過去一年,央企投建的智能電網行業子公司共公開了7.0萬件專利申請,投建的軌道交通裝備行業子公司共公開了5.4萬件專利申請。注:1.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布局以央企投建的子公司所屬戰略性新興產業進行統計,本報告假定認為,若子公司屬于某一戰略性新興產業,其申請專利均為該戰新產業的相關技術2023年98家央企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布局1202
16、3年公開的專利申請量大于10000件的戰略性新興產業技術領域新能源產業新材料產業節能環保產業所屬戰新一級產業智能電網7.0萬件軌道交通裝備5.4萬件海洋工程裝備1.9萬件先進無機非金屬材料1.9萬件資源循環利用1.9萬件下一代信息網絡1.8萬件新技術與創新創業服務1.8萬件智能制造裝備1.7萬件先進鋼鐵材料1.6萬件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1.5萬件航空裝備1.4萬件核電1.3萬件高端裝備制造產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新能源汽車產業相關服務業中國中化、中國信科走在技術全球化前列,2024年國家電網、中國華電、中國電信等技術出海加速2.4 全球布局中國中化全球化廣度遙遙領先,中國信科集團、國家電網、中國中
17、車技術全球化深度顯著。央企平均在21個國家或地區布局專利,中國中化專利布局國家或地區數量已達116個。央企平均擁有PCT專利310件,中國信科、中國中化、國家電網、中國中車擁有約2000件以上PCT專利。2024年,國家電網、中國華電等加速向更多地區布局專利,中國電信、中國移動等則加速布局更多PCT專利。310件1平均專利布局國家或地區數技術全球化廣度21個國家或地區1當前98家央企的專利布局國家或地區數分布(個)116高于央企平均水平(21):46家技術全球化程度最廣的央企:中國中化:116個國家或地區中國中車集團:70個國家或地區中國石油化工集團:61個國家或地區中國核工業集團:59個國家
18、或地區2023年:19個1平均PCT專利申請量技術全球化深度當前98家央企的PCT專利申請量分布(件)高于央企平均水平(310):20家4611技術全球化程度最深的央企:中國信科集團:4611件中國中化:3838件國家電網有限公司:2052件中國中車集團:1974件2023年:281件1注:今年數據統計截止至2024年9月,2023年數據統計截止至2023年9月國家電網+7個中國華電+6個中國中鐵+6個中國電信+393件中國信科集團+365件中國移動+345件相比2023年相比2023年2.5 創新突破制造業單項冠軍專精特新“小巨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創新型中小企業100萬家10萬家1萬家1千家
19、“十四五”目標培育數量具有較高專業化水平、較強創新能力和發展潛力專業化、精細化、特色化發展,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好創新能力突出、掌握核心技術、細分市場占有率高、質量效益好堅持專業化發展、市場份額全球領先、創新能力強、質量效益高內涵全國已培育數量2隸屬央企集團的科技企業數量1.46萬家1557家生產技術、工藝國際領先重視研發投入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主導或參與制定相關領域技術標準重視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占比3-5%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1項與企業主導產品相關的I/II類知識產權重視研發投入:研發費用占比3-10%;研發人員占比5-20%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1項企業主導產品相關I/II類知識產權設立
20、專門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重視研發投入:研發投入占比3-6%擁有核心自主知識產權:2項主導產品相關類知識產權,已產生經濟效益設立專門研發機構:企業技術中心等創新能力維度評定要求1中國當前面向關鍵技術突破的科技創新梯度培育體系央企累計培育193家制造業單項冠軍和803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一年分別新增47家和165家803家193家注:1.各項評定要求有不同的“和”/“或”關系,部分為打分制,部分為入圍硬性指標,并且伴隨各批次實踐而有所調整優化,僅作示意;2.統計截至2024年10月,統計口徑按照最新復核/認定/公示名單+165家+47家638家146家截至2024年9月截至2023年9月央企
21、下屬“制造業單項冠軍”子公司,成為其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的“試驗田”2.5 創新突破巨石集團有限公司生產要素革新所屬央企母公司:中國建材集團有限公司通過材料領域的跨界融合,推動傳統的生產要素轉變為適應新經濟形態的新質生產力,如提供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所需的新材料解決方案,研制新能源汽車、風能等領域所需的高性能復合材料產品等中國鐵建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突破關鍵技術瓶頸所屬央企母公司:中國鐵道建筑集團有限公司自主研發適應復雜地質條件的高性能盾構機,打破國外企業在該領域的長期技術壟斷,極大提升了我國在城市軌道交通、大型水利工程及公路隧道建設等方面的施工能力專利表現:2023年公開900+件專利申請,同
22、比增長20%專利表現:2023年公開100+件專利申請,復合材料相關專利申請占50%新質生產力具體表現新質生產力具體表現03案例解讀664 663 347 687 55%71%中國第一汽車集團?TOP10?全部央企平均全部央企平均?TOP10?5?%?PCT?注: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3,3072,2611,8661,7291,3391,2471,1271,018972939電池電子設備電機車載駕駛員控制系統動力電池車輛控制電動載具車架2.9 3.7 55%55%2.5 2.7 664617 中國醫藥集團?性?全部央企平均全部央企平均?TOP10?TOP10?/?注: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
23、9月55 21817675423413412391344283269266藥物中醫學溶劑藥材中藥原材料病毒有機溶劑氨基酸反應物?5?%?2.5 2.8 53857867664881 55%85%2,1291,8711,7291,045988838761718682610服務器基站電子設備數據處理終端設備互聯網區塊鏈身份驗證數據傳輸計算機終端中國聯合網絡通信集團?全部央企平均全部央企平均?TOP10?性?TOP10?5?%?注: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32.8 2.9 39,23932,19730,56629,87315,07914,70814,52414,13713,80113,674電力電壓變壓器電網電流動力傳輸電力系統變電站電分銷網絡2,094 66471,139 538546 21 國家電網?/?全部央企平均全部央企平均?TOP10?TOP10?注: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41 21 994 664 11.7 2.9 13,6287,2014,3093,4863,2713,2693,2453,2403,1042,989建筑施工鋼筋鋼板管子煙道氣爐渣強度鋼結構鋼管高爐?18,875 5385中國五礦集團?全部央企平均全部央企平均?TOP10?注:數據統計截至2024年9月?TOP10?/?受?分?受?受?受?1?性?2024?9?2?性?3?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