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論壇&埃森哲:2024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白皮書(2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世界經濟論壇&埃森哲:2024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白皮書(20頁).pdf(2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白皮書2024年11月與埃森哲聯合發布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目錄圖片:Getty Images版權所有 2024 World Economic Forum。保留所有權利。不得以任何方式手段,包括影印和錄制,或通過任何信息存儲和檢索系統復制或傳播本出版物任何部分的內容。免責聲明本文件由世界經濟論壇發布,旨在為相關項目、洞察領域或互動交流提供參考。文件中發表的結果、解讀和結論來源于由世界經濟論壇推動并認可的合作過程,但文中內容并不一定代表世界經濟論壇或其全體會員、合作伙伴以及其他利益相關方的觀點。序言執行摘要引言:工業清潔用能勢在必行1 推動工業儲能升級1.1 引導儲能有序發展和商
2、業創新1.2 完善儲能參與的電力市場建設2 擴大綠電消費規模2.1 優化綠電市場頂層設計2.2 促進綠電跨省跨區交易2.3 鼓勵企業長周期綠電采購結論撰稿人尾注34577911111212141518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2序言可持續發展強調對傳統生產方式的顛覆,以創新作為推動力,促進經濟、產業和能源結構向綠色低碳方向的轉型與升級,構建綠色生產體系。這也是中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要素。低碳轉型更是科技向善的體現,將促成新興綠色職業領域的形成,生態環境與生產力的和諧發展,為綠色經濟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工業是中國第二大碳排放源,在2020年約占全國碳排的三分之一。1,2 為實現可持續
3、發展,中國政府提出“雙碳目標”,工業領域將是中國實現低碳變革、引領高質量發展的主戰場。在全面升級的進程中,除考慮清潔能源的使用對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積極效應,同時也要確保價格的可承受性和供應的安全性,實現能源的可持續性、可負擔性和安全性三者之間的均衡。3 工業領域亟需實現材料與能源的雙重轉型。這一進程不僅包括優化原材料向高端產品的轉化,還需協同推進多項工藝轉型措施,如推廣電氣化應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優化用能結構、以及大力發展清潔替代燃料等。這些轉型舉措均旨在減少工業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加速推動工業能源消費結構向電力及可再生能源轉型。預計至2060年,中國的工業用電需求將翻倍,且主要由可再生能
4、源供應。在全球清潔能源轉型進程中,中國正發揮著日益重要的引領作用,在清潔能源技術和解決方案應用領域處于領先地位。憑借在清潔能源領域的優勢,中國有望引領產業轉型,在推動經濟增長的同時,確保轉型進程公平且可持續。在終端能源消耗側,中國工業領域企業清潔能源轉型將成為下一個十年的重點課題。全球的碳中和轉型離不開中國的貢獻,工業領域企業亟需推動自身的全面重塑,以可持續行動踐行高質量發展。Roberto Bocca世界經濟論壇能源和材料中心總負責人、執行委員會委員朱虹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2024年11月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3執行摘要工業領域
5、企業可通過場內部署清潔能源設備和場外采購清潔能源電力兩大方式實現自身的能源低碳轉型。4 聚焦到以政策解決經濟性限制的角度,工業儲能的發展和促進綠電消費模式是場內外的兩大突破口。同時,政策具有推動企業變革自身、實現中國“3060”戰略愿景的引領作用,幫助通過市場手段激發企業低碳轉型動力。本報告提出了持續推進中國工業領域清潔電力部署所需政策支持的兩大主題五個方向十個觀點。持續推進中國工業領域清潔電力部署的十個觀點。持續推進中國工業領域清潔電力部署所需政策支持的兩大主題五個方向十個觀點圖1推動工業儲能升級引導儲能有序發展和商業創新優化綠電市場頂層設計促進綠電跨省跨區交易鼓勵企業長周期綠電采購兩大主題
6、五個方向協同推進綠證和綠色電力交易,全面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水平建立電、碳、證市場銜接機制,激發市場交易意愿和活躍度建設全國統籌機構,協調消除省間交易壁壘建立合理的輸電價格機制,促進跨省跨區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交易十個觀點“全國一盤棋”統籌規劃在建與計劃中的工業儲能 鼓勵創新商業模式,制定配套政策,保障儲能項目各方利益者權益增強長期購電協議的靈活性,探索如嵌套式長期購電協議或虛擬采購協議等創新購電協議模式完善儲能參與的電力市場建設擴大綠電消費規模加快儲能融入現貨市場,深化儲能在現貨市場中的盈利模式擴大儲能輔助服務能力,增加儲能可參與的輔助服務品種研究探索儲能參與的“隔墻售電”模式來源:專家訪談,埃森
7、哲分析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4引言:工業清潔用能勢在必行中國目前在全球重要工業原材料生產中占據顯著地位,鋼鐵、鋁和水泥的產量超過全球總產量的一半,化學品和紙張產量接近全球總量的一半。這對工業節能提效和綠色低碳發展提出更高要求。為了降低工業領域的碳排放,關鍵措施包括提高工業電氣化水平和增加工業用能中清潔電力的占比。從能源消耗結構來看,工業終端能源消耗中的電力占比將從2020年的25%上升到2060年的56%;在能源供給側,可再生能源發電將占電力供應的83%。5工業清潔能源轉型需要“兩步走”,其中清潔電力使用是關鍵。工業電氣化需提升電力在終端能源消耗中的占比圖20102030405
8、06070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艾焦耳(EJ)碳中和目標75%25%化石燃料、生物能、熱能電力其他氫40%56%來源:國際能源署,埃森哲分析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5電力供應端提升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占比圖3來源:國際能源署,埃森哲分析46%63%83%0%10%20%30%40%50%60%70%80%9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202020252030204020502060吉瓦(GW)水光伏天然氣煤核能風生物質氫中國非化石能源裝機容量百分比政策是推動工業清潔用能成功的保障政策是引領工業領域
9、向清潔能源過渡的重要力量,更是持續推進清潔能源部署的壓艙石。它一方面為推動工業清潔用能提供了頂層設計,通過優化機制和模式創新,降低清潔能源項目的投資和運營成本,提高企業采納清潔能源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制定嚴格的環保標準和排放限制,促使工業企業加速淘汰落后產能,采用更為清潔高效的能源和技術。本文研究范圍工業領域可以通過發展場內清潔能源及擴大綠電采購規模兩大方式部署減碳和電氣化所需的清潔電力,而其大規模發展面臨著來自于資源可用性、經濟性、專業性等限制。在工業領域內,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如屋頂光伏)等技術手段逐步成熟,平準化度電成本降低帶來了部署的經濟性,推動著場內清潔能源的發展,然而棄風棄光仍是運營
10、方關注的問題。場內可再生能源配儲有望解決高棄風棄光率的問題,這一方案近年來也得到了中國國家與地方政府的政策鼓勵。在工業領域外,電力市場改革,特別是綠電市場和參與機制的持續優化和實踐,是擴大綠電采購規模的保障。本報告將從政策應如何支持和鼓勵大規模推動工業領域場內清潔能源及綠電采購展開討論。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6推動工業儲能升級1工業儲能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離不開政策的有序引導和商業創新,以及通過電力市場的穩步建設賦能儲能運營效益提升。在清潔電力的全面部署中,儲能無論在電源側的平滑輸出曲線,在電網側的調峰調頻,還是在用能側的提高可靠性、保障用電安全,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近年來,儲
11、能行業在中國迎來了快速發展。中國規劃到2025年,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將達到30GW以上,2030年實現全面市場化發展。6從全球范圍來看,中國在新型儲能領域重返全球裝機榜首。截至2022年底,中國已投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達8.7GW。7 在2022年,中國表前儲能占新增儲能的93%,8 仍占據主導地位,但工商業儲能預期有較強的增長空間。9當前,用戶側儲能(主要以工商業儲能為主)市場化發展機制已較為成熟,市場化手段促進了儲能技術的進步,推進了用戶側儲能的可持續發展。為進一步提高場內清潔能源部署與自發自用,需引導并激活儲能在產業園區及工業領域企業的滲透。產業政策端推動工業儲能升級有兩大抓手,一是引導工業
12、儲能部署的有序發展,激發創新活力,二是穩步建設電力市場的現貨、輔助服務和隔墻售電體系,賦能工業儲能運營與經濟效益提升。在工業應用領域,新型儲能設備與場內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可再生能源搭配整合是實現工業用電側清潔能源轉型的重點舉措。然而,電化學電池為主的新型儲能成本居高不下,以鋰離子電池為例,全生命周期度電成本普遍位于0.3元/kWh至0.6元/kWh區間,接近或超過了平均上網電價(0.35元/kWh)。如何服務和賦能各利益相關者,推動工業儲能乃至通用儲能產業的整體降本增效,成為了決策者在持續性推進工業儲能部署的重點方向。上下協同,建全資源配置機制,或將是破局關鍵。具體來看:因地制宜,統籌規
13、劃:考慮到不同地區在自然資源、經濟發展水平、能源需求和政策環境方面的差異,及不同行業在商業模式、產業鏈條、用能場景、技術水平的區別,制定和實施儲能項目時應采取因地制宜的策略。在維持增量的同時,“全國一盤棋”統籌協調各地裝機量,引導工業儲能在整體規劃和布局中的健康發展,才能有效降低工業企業低效、重復投資的風險,保障儲能項目投資的經濟合理性和社會效益最大化,并最大限度地降低因投資建設風險帶來的成本上升。引導儲能有序發展和商業創新1.1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7以浙江省為例,由于儲能系統建設成本高昂且回收周期長,此前當地市場主體對參與儲能建設的意愿不強。浙江省各地區通過探索多樣化的用戶
14、側儲能激勵政策,提高儲能項目經濟性,以支持光伏配儲產業發展。目前浙江省新建儲能系統的回本年限與光伏項目接近,以建設一座100MW工商業光伏電站和其配套20%作用時間為2小時的儲能系統為例,光伏電站的總成本為3.15億元,25年收益為26.7億元,回本年限2.95年。儲能電站的總成本為2840萬元,前8年的總收益約8259萬元,回本年限為2.8年。案例1浙江浙江省各地用戶側儲能補貼政策(未窮盡)來源:公開信息,埃森哲分析杭州市寧波市溫州市嘉興市湖州市紹興市金華市衢州市臺州市麗水市龍崗市:按實際放電量給與.元/kWh補貼舟山市義烏市:根據峰端實際放電量給與0.25元/kWh補貼,補貼兩年,以500
15、萬元為上限永康市:按150元/kW、120元/kW、100元/kW逐年退坡補貼諸暨市:一次性補貼200元/kWh,單個項目不超過100萬元嘉善縣:對接受電網統籌調度的,從2021年開始分3年補助200元/kW,180元/kW,170元/kW婺城區:對接受統一調度的調峰項目,按200元/kW、180元/kW、170元/kW三年逐年退坡補貼普陀區:對每建成投運1個新型儲能項目,補貼30萬元柯橋區:實行100元/kWh的儲能一次性補助放電補貼容量補貼投資補貼鼓勵創新商業模式,制定配套政策:儲能設備成本的高企,抑制了工業企業參與變革的動力。通過創新商業模式拓寬業主資金籌措渠道,可以有效地降低融資成本和
16、財務壓力,并通過配套政策保障項目各方的利益和效能的提高。例如:在現有主流業主自投、合同能源管理、純租賃等商業模式的基礎上,可進一步探索“合同能源管理+融資租賃”模式。工業儲能也可結合多種分布式儲能技術,積極探索共享、虛擬電廠、社區儲能等多種應用場景,實現“源網荷儲”一體化。創新商業模式之上的保障機制也需要逐步落實。例如,針對共享租賃市場,應制定相應的運營規范或指導原則,并構建具備公信力的地域性容量租賃平臺,以保障交易過程的透明性與公平性。圖4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8提升儲能運營商的潛在收益有助于促進其部署。加速儲能與電力現貨市場的整合、擴大儲能參與的輔助服務范圍、探索研究“隔墻
17、售電”實踐是提升工業儲能運營經濟效益的三大核心策略。政策制定方可考慮從這三點切入,提升工業業主參與儲能運營的信心。加快儲能融入電力現貨市場:中國電力現貨市場正從地方試點向全國范圍發展,山東、山西、甘肅、青海、廣東等省份出臺的政策進一步向儲能市場傳遞了兩大信號:一是地方性政策將促使儲能更快融入電力現貨市場,隨著收益來源的擴展,儲能的經濟性將得到增強;二是隨著市場交易機制完善和獨立儲能電站參與的增加,累積的交易經驗和能力將變得更加重要。而在電力現貨市場建設中,仍需進一步擴大試點區域,以通過省際和區域協作政策,擴大儲能市場參與范圍和收益來源。同時,需要鼓勵工業儲能體量小、難以單獨滿足市場需求的儲能項
18、目,通過虛擬電廠以聚合模式參與現貨、輔助及長期市場交易。10,11 內蒙古、河北、上海、廣東等地已出臺試點政策和指導意見。12,13,14,15 在盈利模式上,中國鼓勵各地根據電力現貨市場電價適時動態調整目錄分時電價時段劃分、浮動比例,16 減少企業的用電支出。在接入電力現貨市場后,通過“低買高賣”增加工業儲能收益,真正實現工業儲能的商業盈利。擴大儲能輔助服務能力:工業儲能系統可以根據電網調度指令釋放或儲存電能,實現電力供需的平衡,并提供諸如調峰調頻等電力輔助服務。隨著電力現貨市場的逐步成熟,系統調峰功能預計將通過電能量市場得到完全實現,進而可能導致調峰服務的重要性減弱。因此,發展多樣化且全面
19、的輔助服務市場成為了政策引導下電力市場改革的新目標。增加儲能可參與的電力市場輔助服務種類,不僅能進一步展現儲能系統提供多樣化服務的靈活性和卓越性,同時也有助于提升儲能項目的收益。完善儲能參與的電力市場建設1.2英國已運行或正在制定的儲能可以參與的電力市場服務品種超過20種,17 且還在根據電力系統的變化不斷探索新的服務品種。在調頻輔助服務上,英國目前已有固定頻率響應、動態遏制、動態穩定、動態調節等多品種,18,19 助力英國國家電網穩定運行,化解因頻率波動導致的停電危機。案例2英國研究探索儲能參與的“隔墻售電”模式:“隔墻售電”是指分布式能源通過配電網直接對周邊用戶售電,消除了先低價售給電網后
20、用戶高價回購的流程?!案魤κ垭姟辈粌H幫助工業儲能組成的微電網參與配網側的電力直接交易,同時也是構成用戶側共享儲能模式的重要前提?!案魤κ垭姟苯洑v了三階段發展,除了蘇州工業園區、常州鄭陸鎮武澄工業園等幾個試點外,整體落地項目數量較少,使得儲能缺少參與“隔墻售電”的應用場景。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9政策引導“隔墻售電”三階段圖5來源:埃森哲分析2017年10月2019年2021年末關于開展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的通知關于公布2019年第一批風電、光伏發電平價上網項目的通知關于積極推進風電、光伏發電無補貼平價上網有關工作的通知明確分布式發電項目規模限制明確三種交易模式明確“過網費”
21、的核定原則能源領域深化“放管服”改革優化營商環境實施意見加快農村能源轉型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實施意見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的指導意見“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時間標志性文件主要內容公布首批26個分布式發電市場化交易試點名單明確試點價格政策明確支持分布式發電參與市場交易明確鼓勵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風電等主體與周邊用戶直接交易階段一:正式啟動“隔墻售電”階段二:公布首批試點階段三:鼓勵參與市場交易在持續性推廣“隔墻售電”模式上,應促進電源側、電網側及用戶側的協同參與,解決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接入對配電網的影響,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一是建立科學合理的價格體系,以反映“隔墻售電”對電網的成本和價值。
22、可借鑒國際經驗,創建綜合電價體系,涵蓋公用配電網過網費、平臺交易成本及輔助服務成本,并從國家層面進行成本監控,保障“隔墻售電”項目運營項目得到合理補償。二是要完善電力平衡責任分攤機制,以應對“隔墻售電”給電網管理帶來的挑戰?,F行過網費機制未完全覆蓋電網公司提供的服務成本,導致責任與權利不一致?,F輔助服務定價主要針對發電側,而忽視了用戶側的責任。擴大用戶側輔助服務主體范圍,并建立成本補償機制,可以公平分攤成本并激發市場參與者的活力。德國sonnen搭建sonnenCommunity平臺,面向個人及中小企業提供點對點能源服務。用戶可將多余電量通過自有虛擬能源池(以sonnen電池模組實現)傳遞到用
23、電需求方。sonnen平臺收取用戶每千瓦時25歐分,同時每月收取20歐元作為平臺管理費用。20案例3德國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0擴大綠電消費規模2通過優化市場設計、推進全國交易融合發展并鼓勵長期購電協議,激勵工業領域企業采購外部綠色電力。盡管中國綠電資源豐富、市場化交易政策陸續出臺,中國綠電交易活躍度普遍偏低。2023年全年綠電省內市場交易量為537.7億千瓦時,占省內交易總量的1.2%。21 現階段工業領域企業對場外綠電規?;少徣猿知q豫的態度。優化綠電市場的頂層設計、促進綠電跨省跨區交易、鼓勵長周期綠電采購發展或是推進工業領域企業積極擴大綠電采購與消費規模的三大要素。優化
24、綠電市場的頂層設計對促進工業主體參與至關重要。企業在參與綠電交易過程中,仍面臨綠電與綠證路徑選擇、多種市場機制未充分銜接以及綠電溢價不清晰等挑戰,這些因素影響著其進一步擴大綠電規模的積極性。通過協同推進綠證與綠電交易,統籌規劃多種市場銜接機制,可以為市場參與者提供明確的發展方向和信心,相輔相成促進綠電市場的健康、長期發展。協同推進綠證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全面提升綠色電力消費水平:現階段工業領域企業面臨著選擇“證電合一”的綠電交易及“證電分離”的綠證交易兩條市場參與路徑。在不斷完善綠色電力市場的過程中,需有的放矢的引導工業領域企業接納綠電消費,協同推進綠證交易和綠色電力交易,全面提升綠色電力消費
25、水平。在這一格局下,綠電交易將直接推動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和應用,為綠色電力的供需雙方提供一個直接、高效的交易平臺,有助于建立全國統一的認證、流通、定價體系,是綠電應用在全國統一電力市場上的前提。同時,綠電交易模式捆綁完成電能量及綠證交易,完善了綠電消費認證體系,促進了與國際能源認證接軌。在與綠電交易協同發展的進程中,綠證交易作為補充手段,為尚不具備直接參與綠電交易條件的工業領域企業提供了清潔電力轉型的途徑,增強了市場的包容性和靈活性。完善電、碳、證市場銜接機制,厘清交易界面:綠電市場尚需完善與多種市場銜接機制。在建立電、碳、證市場銜接機制中,需全面強化綠電市場、綠證市場與碳市場銜接,持續優化不同
26、市場間的信息互通機制,強化統籌,并構建環境價值轉移監管平臺,以促進各市場交易數據庫資源共享。優化綠電市場頂層設計2.1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1中國的可再生資源主要分布在西部和北部地區,而用能需求集中的工業領域企業多在東部和南部,導致了資源的地理錯配。除了鼓勵工業負荷往可再生資源豐富區遷移外,綠電的跨省跨區輸送也是均衡用電供應與負荷的手段之一。工業綠電采購在實踐中面臨著如跨行業跨集群聯合采購協同、跨地域輸電等多種機制不明確、協調不便利等問題。在如上海等可再生資源缺乏的地區,當地企業面臨著無豐富綠電可用或高昂的用電成本,阻礙著綠電采購在工業領域的長足發展。全國層面協同,消除省間壁
27、壘:中國明確了到2025初步建成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22 然而目前中國電力市場呈現出省內多、省間少的市場交易格局。2023年全年中國省間交易量僅占總交易量的20%。23 為消除省間壁壘,電力需在全國層面協同運作。在保留省級自主權的同時,可考慮以國家機構統籌全國范圍內的電力資源分配和高效利用,健全多層次統一電力市場體系以實現國家與地區的協同。在市場模式推動下,鼓勵各省放開采購范圍限制,推行更靈活的交易模式。在現有“統銷統購”模式下的“網對網”交易基礎上,積極推廣跨省“點對點”綠電交易,在交易機制上采取更靈活的雙邊協商,售電方與收電方兩地落實雙方交易權益。針對中小企業綠電用電難等問題,促進跨行業
28、多企業聯合采購,以產業集群形態參與跨省綠電交易,減輕電網協調負擔與提升綠電規?;少弮r格優勢。在保障上強化省間電力調度能力,確保電力輸送的可靠性。建立合理的輸電價格機制,促進跨省跨區電力資源優化配置和交易:為提升省際間電力交易效率,關鍵在于建立合理的電網傳輸費用價格機制??缡^電力交易涉及的傳輸費用累積,提高了交易成本,降低交易量,影響了成本效益較高的交易方案的實施。針對這些問題,優化定價機制,建立能夠動態反映市場狀況的價格保障機制顯得尤為重要。這要求調整輸電價格以反映市場供需、傳輸損耗和網絡擁堵情況,公平透明地分配成本,激勵省間交易。同時,改革政策和監管框架,為機制實施提供支持,確保公平受益
29、,推動電力市場和能源轉型的健康發展。促進綠電跨省跨區交易2.2中國政府鼓勵企業在中長期電力交易框架下簽訂5至10年長周期的可再生能源采購協議,24 同時引導地方優先處理多年期合同,25 然而長期綠電采購協議在中國落地案例較少,尚處在市場培育和起步階段。在實踐中,長期購電協議可為電力用戶提前鎖定電力成本,然而面臨著一定的長周期用電穩定性風險。如何匹配工業領域企業用戶的穩定用電需求,解決長周期綠電采購的難點痛點,是在中國工業領域推廣長期購電協議、支撐企業清潔用能的關鍵核心。增強綠電購電協議的靈活性、發展和應用多種創新工具是保障長期采購執行的重要前提。在深入優化常規長周期綠電采購協議的同時,可積極探
30、索創新購電模式,如搭配第三方售電公司的嵌套式購電協議、虛擬購電協議及混合購電協議等。鼓勵企業長周期綠電采購2.3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2多種購電協議模式案例及實踐(未窮盡)表1長期購電協議(PPA)嵌套式長期購電協議私有線路購電協議虛擬購電協議(VPPA)其它新型購電協議解決的挑戰長期用電成本的不確定性穩定用電需求的迫切性符合長期環境監管要求獲得環境權益實現產品溢價用電方與發電方直接簽約或存技術門檻可再生能源發電方的發電曲線與用電方的符合曲線不匹配可再生能源波動性公用電網過網費用占用電網資源發電方與購電方不在同一電網系統內長期電力價格的波動24/7模型:精細化用電需求匹配綠電
31、供給區塊鏈:融入區塊鏈技術,實現可再生能源來源追溯多買家模式/團購式PPA:數個用電方聯合采購,提升中小企業議價能力定義與應用在中國基于中長期電力交易框架簽訂的5年期以上的可再生能源采購協議通過電力用戶與發電企業的直接購電協議及與售電公司的鏡像協議,授權售電公司采購平衡電力能為企業提供長周期用電保障,減少新能源供應不確定性對企業運營的影響締約雙方“拉專線”,通過自建的電力傳輸設施完成電力的物理交易適用于買賣雙方物理距離較近的情況差價合約形式的金融產品,無實質的電力物理交易,發電方與用電方定義履約價,雙方支付/接收履約價與市場電價的差額在購電協議的基礎上融入領先技術或創新型商業模式主要優勢為用電
32、方提供長周期用電保障實現長期鎖定用電成本減少新能源供應波動性對企業運營的影響規避公用電網傳輸費用企業對發電方有較大議價權對沖電力市場價格波動對用電方自由度高在保障電力價格穩定和供給的前提下提升靈活性、提高用電質量實施要點買賣雙方約定合約周期、電量結構、電價結構、環境權益歸屬等需要與售電公司和發電企業合作適合希望減少能源風險及成本不確定性的企業締約雙方需處于同一或臨近物理空間需具備前期資本投入和后續技術維護能力需有金融工具監管的要求虛擬購電協議需落實環境權益或可再生能源原產地擔??萍际侄闻c新型商業模式的植入案例巴斯夫與博楓簽訂25年固定價格購電協議,基于LCOE定價,為湛江一體化基地提供100%
33、可再生電力26科思創與中廣核新能源簽署了多項多年期購電協議,每年采購300GWh的風能和太陽能電力27林德分別與廣東能源集團和中國三峽集團簽署了為期25年的購電協議,每年總計采購320GWh的太陽能電力28美國Meta與新墨西哥州公用事業公司(PNM)簽訂特殊服務合同,由PNM與電力供應商簽訂PPA,實現綠色電力套餐服務29卡迪夫市議會在前垃圾堆填區建立了9MW太陽能電廠,臨近的威爾士水務水處理廠與其簽署私有線路購電協議30英國電信與BayWa r.e.簽訂了10年期固定價格VPPA,采購80%其位于Dalquhandy的風電,并獲得相關聯的可再生能源原產地擔保31微軟日本與Shizen能源簽
34、訂了20年期VPPA,采購位于犬山市的一個太陽能項目的電能,該PPA幫助項目獲得法興銀行融資32萬國數據與馬來西亞Cenergi簽署21年期VPPA,為柔佛州數據中心園區提供電力支持33谷歌與LevelTen合作,采用更智能敏捷的PPA合同模式,促成全天候無碳能源使用34,35默克中國與華潤電力簽署10年期長約綠電采購協議,基于區塊鏈實現可再生能源溯源36Thermo Fisher Scientific和Eurofins Scientific聯合向ib vogt以VPPA的形式簽訂15年期127MW太陽能購電合約37,38來源:公開信息,埃森哲分析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3結論
35、中國在實現工業部門碳中和目標的征程中,邁向更清潔能源是關鍵一環。為了實現工業領域大規模清潔電力部署,需要從兩大主題出發:一是推動工業儲能升級,包括降低儲能成本及提升儲能運營經濟效益;二是擴大綠電消費規模,涉及優化綠電市場頂層設計、促進綠電跨省跨區交易、鼓勵企業長周期綠電采購等方向。面向下一個10年,中國預期將加速工業低碳化變革,以市場需求為基實現從能耗雙控到碳雙控的轉型。在推進的關鍵階段,采取更主動的措施來征集綠色轉型應用場景將有效增強企業參與的信心和動力,同時也將鼓勵更多企業甄選和借鑒契合的模式,擴大影響范圍。在產業端強化綠電及下游綠氫、綠氨、綠甲醇的工業原材料生產配套。在基礎設施側,優化新
36、型電力系統建設,平衡電網設施部署與用戶側“表后”設施的經濟性。在負荷側激勵需求響應參與力度,在新能源接入增速的未來促進電網供需平衡。盡管工業領域各行業的碳達峰路徑和時間表不盡相同,加強企業的清潔電力使用占比已成為全行業實現減排的共識。而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新興行業的崛起,中國產業碳排放結構預計也將發生顯著變化。如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應用帶來的巨量算力需求,將導致擁有數據中心的一批高科技、互聯網、通訊行業企業用電量的快速攀升,這也將為如何平衡產業升級和清潔能源轉型帶來新的挑戰。政府、企業、多邊機構及社會各界仍需共同努力,通過制定和實施更加有力的政策措施,加速清潔能源技術的研發與應用,加快中國在應對全球氣
37、候變化過程中的國家自主貢獻,同時促進經濟社會向可持續發展轉型。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4撰稿人世界經濟論壇何依然 大中華區工業脫碳主管Eleni Kemene 能源與材料中心工業脫碳負責人埃森哲范曉鵬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業務總監胡鎧麒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業務顧問張越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業務經理張遜大中華區可持續發展業務主管撰寫顧問Roberto Bocca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與材料中心總負責人;執行委員會成員Kristen Panerali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與材料中心清潔電力、電網、電氣化總負責人Julie Romanet-Perroux埃森哲能源轉型董事總經理Jrgen Sandstrm
38、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與材料中心產業生態轉型總負責人Justin Stark 埃森哲凈零轉型經理Miguel Torreira 埃森哲全球公共事業戰略咨詢主管周海玲 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中心與影響力總負責人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5致謝陳明夫數字化和綠色轉型顧問劉文強副院長;工業和信息化碳達峰碳中和研究中心主任劉洋國際合作處(國際合作研究中心)副處長邵枝華賽迪蘇州副總經理趙衛東節能與環保研究所所長趙越節能與環保研究所綠色能源研究室主任感謝多位來自行業領先企業、學術和科研機構、行業和社會組織的從業者和專家為此報告的撰寫提供了洞見。感謝你們的專業意見和辛苦付出,其中主要的組織和專家名單詳
39、見下方: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賽迪研究院)參與倡議訪談和咨詢的利益相關方薄揚(Jan-Peter Bredehft),巴斯夫大中華區營運與基地管理高級副總裁劉芳,天合光能公共事務總監麻林巍,清華-力拓資源能源與可持續發展聯合研究中心主任牛曙斌,協鑫能科清潔能源公司副總裁湯林華,浙江山鷹紙業有限公司信息部負責人田京雷,河鋼集團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涂建軍,博眾智合能源轉型論壇中國區總裁汪丹陽,晶科能源品牌總監王衛權,中國能源研究會可再生能源專委會副秘書長楊雷,北京大學能源研究院副院長姚臣諶,總監,晶科能源ESG負責人趙晨,力拓集團中國區企業關系總經理鐘紹良,世界鋼鐵協會副總干事中國工業清潔
40、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6參與知識產品及討論的利益相關方白睿明(Alf Barrios),力拓集團首席商務官;中國區主席Hrvoje Bujanovi,克羅地亞經濟與可持續發展部國務秘書陳海生,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理事長陳黎明,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主席高紀凡,天合光能董事長Sanjeev Gupta,非洲金融公司董事會成員兼金融服務負責人江頌賢,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氣候行動項目與傳播主管Jan Klawitter,英美資源集團可持續發展總監李青,世界經濟論壇氣候行動能源行業大中華區負責人李毅仁,河鋼集團副總經理;世界鋼鐵研究院副院長林禹桐,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與材料中心傳播和議程負責人劉為,
41、中關村儲能產業技術聯盟秘書長劉文莉,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國際業務部副主任劉小詩,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常務副秘書長Simon OConnell,荷蘭發展組織首席執行官秦新鴻,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企業事務負責人Thammasak Sethaudom,泰國暹羅水泥集團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時珍一,世界經濟論壇能源與材料中心經理王明龍,大唐集團山東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夏冰,世界經濟論壇大中華區政府事務負責人楊士旭,bp集團高級副總裁、中國總裁于勇,河鋼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趙勇,中國華能集團有限公司能源研究院院長朱虹,埃森哲全球副總裁、大中華區主席制作 Bianca Gay-Fulconis設計師,1-Pac
42、t EditionAlison Moore編輯,Astra Content中國工業清潔電力:政策引領工業能源轉型17尾注1.國際能源署.(2021).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https:/www.iea.org/reports/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language=zh.2.在國際能源署發布的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報告中,中國工業碳排放涵蓋了化工、鋼鐵、水泥、鋁業、造紙業及其他工業,其中其他工業包括了除水泥以外的非金屬礦物(如石灰)、除鋁以外的有色金屬(如銅),以及所有非能源密集型制造業(如機械、采礦
43、、紡織、木材等)。3.世界經濟論壇.(2023).Fostering effective energy transition 2023.https:/www.weforum.org/reports/fostering-effective-energy-transition-2023.4.世界經濟論壇.Clean power for industry:China.https:/initiatives.weforum.org/clean-power-and-electrification/china.5.國際能源署.(2021).中國能源體系碳中和路線圖.https:/www.iea.org/re
44、ports/an-energy-sector-roadmap-to-carbon-neutrality-in-china?language=zh.6.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2021).關于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https:/ https:/ landscape brief:Peer-to-peer electricity trading.https:/www.irena.org/-/media/Files/IRENA/Agency/Publication/2020/Jul/IRENA_Peer-to-peer_electricity_trading_2020.pdf.21.中
45、國電力企業聯合會.(2024).2023年1-12月份全國電力市場交易簡況.https:/ Press News_BASF and Brookfield_EN.pdf.27.科思創.(2022).科思創與中廣核達成綠電采購協議.https:/ Government Energy Service.(2020).Annual report 2018-19.https:/www.gov.wales/energy-service-annual-report-2018-2019.31.BayWa r.e.(2022).BayWa r.e.and BT Group sign virtual PPA.htt
46、ps:/www.baywa- Energy Group.(2023).Shizen Energy signs virtual PPA with Microsoft.https:/ small step for RFPs,one giant leap for clean energy.https:/ smarter way to buy clean energy.https:/ Fisher Scientific.(2023).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establishes 2030 renewable electricity goal and solar power
47、purchase agreement with ib vogt.https:/ vogt.(2023).ib vogt signs PPA for 127 MW with 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and Eurofins Scientific in Spain.https:/ route de la CapiteCH-1223 Cologny/GenevaSwitzerland(瑞士日內瓦)電話:+41(0)22 869 1212傳真:+41(0)22 786 2744郵箱:contactweforum.org網址:www.weforum.org世界經濟論壇是推動公共和私營部門合作的國際組織,致力于改善世界狀況。論壇匯聚政界、商界等社會各界重要領袖,共同制定全球、區域和行業議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