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C: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2020(9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CFC: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2020(98頁).pdf(9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C M Y CM MY CY CMY K 中國行動2020-中文版-封面.pdf 1 2020/10/13 10:42:58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與社會各界并肩協作,幫助各國提升應對危 機的能力 , 并推動可持續增長,以提高每個人的生活質量。立 足于全球 177 個國家和地區,我們擁有廣闊的全球視野和獨特 的本土洞察,為實現民強國盛的目標而不懈努力。 本出版物所表達的觀點均為作者的觀點,并不一定代表聯合國, 包括聯合國開發計劃署或聯合國成員國的觀點。 版權 2020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版權所有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 地址:中國北京亮馬河南路 2 號 郵編:100600 網址:.undp.org I
2、II 前言 前言 5 年之前,全球領導人開啟了人類歷史上最雄心勃勃的議程:在 2030 年之前結束貧 困、減少不平等、為后代留下可持續的地球。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旨在將 2030 年議程 變為現實,但落實議程僅憑政府的力量還遠遠不夠。人類社會僅僅剩下 10 年時間來扭轉 氣候變化所造成的災害、流離失所、疾病和貧困等惡劣影響,企業、民間社會和個體都 應有所響應。 事實上, 即使在2019冠狀病毒病爆發之前, 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實進展已不盡人意。 疫情的爆發讓已取得的一部分進展倒退,加劇了既有挑戰,并帶來新的威脅,讓目標的完 成更為艱巨。公共衛生、經濟、民生等各個領域面臨了巨大的應對壓力,未充分
3、就業人群、 女性、老人、兒童等弱勢群體在危機面前更為脆弱。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全球將有 1 億人 因新冠疫情返貧,實現“不讓任何一個人掉隊”的目標亟需社會各界的不懈努力。 私營部門對于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至關重要,全球范圍內目標實現所需的的資金 和資源中,三分之二需要來自私營部門,其中包括慈善捐贈。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 代表處與基金會中心網聯合發起的“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報告將從定性和 定量兩個維度回顧中國慈善領域為 2030 年議程所做的貢獻、其特征和潛力。 慈善領域對于建立和鞏固各方伙伴關系有重要作用,其能夠為可持續發展鏈接來自 企業和個人的資金支持,還能夠動員和整合民間社會進行相應
4、的有利行動。在這次疫情 中,我們看到慈善領域在中國發揮的積極角色:依據民政部的統計,疫情爆發后,中國 的慈善組織在短期內接收了近 420 億元人民幣的相關捐贈,組織了近 600 萬人次的志愿 服務,并對脆弱人群進行了針對性的干預幫扶。 這份報告展示了中國慈善領域對中國發展優先級的持續關注,并且不斷通過創新, 探索更可持續的本土化發展模式。它改進了 2017 年“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倡議第一階段開發的數據實時平臺,讓利益相關方能夠獲取更全面、更精準的中國慈善 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數據。同時,通過深度訪談,報告還捕捉了慈善從業者的第一手洞察, 用案例的形式展示了公益項目對可持續發展影響力的貢獻
5、。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繼續推進“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倡議,以推動慈 善資源更有效地助力可持續發展。此外,我們倡導企業對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全面落實至 關重要,應保證企業社會責任不僅僅是捐贈,還能落實到投資經營和生產的每一個環節 當中。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將繼續支持政府、企業和民間社會共同實現 2030 年承諾一 個包容和可持續的世界。 白雅婷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 前言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IV 前言 前言 這已經是第二個“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報告了。從第一份報告至今,可 持續發展目標的概念正在被中國社會快速接受,一些城市的發展也正在對標 17 個目標進 行長遠的規劃,
6、可持續發展目標正快速接近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尤其在社會領域,我們 看到越來越多的慈善組織嘗試著將自身的使命目標以及日常的公益項目活動對標可持續 發展,這是令我們欣喜的,同時意味著國內的慈善組織發展也更愿意同國際發展語系相 適應,這是中國社會融入和參與國際社會的基礎,當然,這也是我們同聯合國開發計劃 署駐華代表處合作的目標之一。 如何能證明慈善對于社會發展的貢獻呢?據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截至 2018 年底, 全國基金會總的公益支出接近 600 億元,每一個基金會每年的公益支出都有百萬元,大 規模的超過億元,但是這些支出都干了些什么,對社會發展有哪些貢獻呢?這個報告做 了很好的詮釋。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7、和基金會中心網的專家們通過對基金會中心網數據的 分析,很好地展示了中國基金會對照 17 個可持續發展目標所做的貢獻,以數據直觀呈現 了中國基金會近年來對社會發展所做的貢獻,當然,從社會價值來看,遠遠不止這些。 2016 年 9 月 19 日,李克強總理在紐約聯合國總部主持召開“可持續發展目標:共 同努力改造我們的世界中國主張”座談會,并宣布發布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 展議程國別方案。2017 年初基金會中心網與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合作共同發 起了名為“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的研究倡導項目,開創了中國社會組織與聯 合國機構探索慈善與可持續發展的先河。據有關專家評價說 2017
8、年的報告是第一份類似 的研究報告,報告還得到了聯合國和相當多的國內外慈善組織的好評和認可。 毫無疑問,中國慈善對于中國政府簽署的國別方案及中國落實 17 項可持續發展 目標是有積極的貢獻的,中國的慈善組織對于中國經濟社會發展也具有積極促進作用, 這是非常令人鼓舞的。 面向未來,中國將以國別方案為指導,尤其在社會領域,秉承和貫徹創新、協調、 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慈善事業發展將進一步助力和推動可持續發展議程的落 實工作,并繼續為全球發展事業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 程剛 基金會中心網執行理事長兼總裁 前言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V 致謝 致謝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9、”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和基金會 中心網聯合發起與執行,產出了包括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報告與在 線實時平臺(),平臺能夠提供與報告同步的數據可視化呈 現。 我們在此特別感謝本報告收錄的 17 個案例的受訪基金會和受訪人提供的寶貴貢獻, 主要受訪人包括(按姓名首字母排序): 安亞強(內蒙古老牛慈善基金會)、陳一梅(萬 科公益基金會)、李弘(深圳壹基金公益基金會)、潘新春(中國海洋發展基金會)、 彭翔(安利公益基金會)、彭艷妮(南都公益基金會)、任艷萍(上海洋涇社區基金會)、 孫懿(騰訊公益慈善基金會)、汪躍云(廣東省和的慈善基金會)、王軍(中國扶貧基 金會)、王偉(愛德基金會
10、)、王振剛(中華環境保護基金會)、楊曄(上海宋慶齡基 金會)、張帆(湖南弘慧教育發展基金會)、張建華(中國法律援助基金會)、鄭高波(阿 里巴巴公益基金會)、鄒偉全(廣東省綠芽鄉村婦女發展基金會)。我們還要感謝受訪 基金會的相關項目和協調人員提供的支持。 此外,我們還特別感謝程芬、郝睿禧、李健、朱旭峰為本報告提供了同行專家審閱 意見。 在本報告的內部審閱過程中,白雅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程剛(基金 會中心網總裁)、戴文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副代表)、徐青(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駐華代表處可持續金融業務負責人)指導了報告的完善,Violante di Canossa(聯合國 開發計劃署駐華
11、代表處發展經濟顧問)和 Grace Brown 為英文版報告提供了修改建議。 報告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的王瑞(慈善顧問)和鄧敏訥(項目協調 員)撰寫,CFC 的王璐(副總裁)、楊旭東(技術負責人)、張伊梅(數據管理負責 人)、魯萬賀(數據分析官員)、李彪(技術支持官員)進行了項目數據的搜集和可視 化、機器學習模型的優化、實時平臺的搭建以及訪談基金會的協調。此外,Samantha Anderson、彭科明、李欣然、程然對英文版報告的翻譯和整理做出了重要貢獻,在此表 示感謝。 致謝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VI 概述 概述 撬動實現 2030 年議程所需的資源需要聯合國、政府、
12、私營部門和民間社會之間強 有力的伙伴關系,其中慈善領域扮演了重要角色?;谳^為充分的可獲得數據,基金會 為觀察中國慈善領域對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貢獻提供了一個可行視角。 因此,“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倡議第一階段(2017 年)建立了機器學 習模型,對 2030 年議程發布之前(2008-2015)中國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實踐展開了定 量分析,發布了在線實時數據平臺和報告,提出了進一步在中國慈善領域融合 SDGs 的 行動計劃。 本階段繼續借助基金會中心網的技術力量進行了針對中國基金會的數據挖掘和分析, 更新了實時平臺();除了將 2015-2018 年間的近十萬個 公益項目納入了機
13、器學習項目總數據庫之外,本階段還升級了方法和引進了新的角度, 包括: - 提升數據分析方法:改進了基于項目關鍵字的分類方法并進行多次人工復核,以提 升機器學習模型分析結果的準確率; - 增加“公益項目支出流向”指標,以呈現基金會投入 SDGs 的資金的地理流向; - 訪談具有代表性的基金會,以核對機器分類的結果并收集案例信息,在影響力管理 項目(Impact Management Project, IMP)“影響力的 5 個維度”1的框架下呈現了 中國慈善領域產生的可持續發展影響力。本階段整理的 17 個項目案例是對數據定量 呈現的補充,闡釋了慈善項目對每個目標的具象貢獻。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
14、國行動 2020報告的主要發現有: - 中國基金會所關注的SDGs較為集中且相應投入均呈增長趨勢, 包括SDG1消除貧困、 SDG3 健康福祉、SDG4 優質教育和 SDG11 可持續城市和社區。環境相關的 SDG12- 15,包括負責任的消費與生產、氣候行動、水下生物、陸地生物,以及 SDG7 可負 擔的清潔能源在四年中受到的關注最少。我們呼吁更多基金會通過創新的合作伙伴 關系參與填補中國的部分 SDG 缺口,尤其是與環境保護相關的議題,因為它們將直 接影響到所有其他目標的實現以及中國實現 2030 年議程的整體能力; - 基金會的分布和慈善資金流向具有明顯的地理特征:絕大多數基金會設立在中
15、國東 部發達城市,大部分資金流向西部較不發達地區; 1 五個維度分別為“什么”、“誰”、“多少”、“貢獻”和“風險”。 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VII - 2030 議程和 SDGs 框架在中國基金會層面已被較大普及,但信息披露不足成為量化 分析其影響力的主要制約因素。因此,推動慈善領域的透明度建設和信息公開披露 依然必要; - 目前,基金會對影響力衡量的理解和應用受其工作領域影響較大,一套業內通用的 影響力衡量體系有待建立,其能夠幫助行業更好地提升透明度; - 受訪基金會對 SDGs 有普遍認知,部分基金會在逐漸有意識地把對標 SDGs 納入項目 管理體系中; - 諸多基金
16、會的工作為政府和私營部門對 SDGs 的投資效能提升提供了參考和機遇,有 利于創造更廣泛的社會效應?;饡凸骓椖繛榘l展問題提供了解決方案,同時, 慈善資金促進了社會投資的加速。 本倡議將繼續推進 SDGs 在中國和國際慈善領域中的融合,在考慮到后疫情時代不 同以往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文化環境的前提下,保證慈善捐贈能為人類和地球帶來更多 的正向影響力。 概述 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VIII 第一章 背景概述 1 第二章 數據分析方法 5 第三章 數據呈現及分析 10 第四章 SDG 典型案例 22 第五章 行動計劃 73 第六章 建議 75 參考文獻 78 附錄 1:關鍵詞
17、清單 79 目錄 目錄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1背景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背景概述 第一章 背景概述 2019 冠狀病毒病對 2030 年議程實施的影響及中國落實 SDGs 的進展 (2016-2018) 2020年7月14日舉行的聯合國經社理事會可持續發展高級別政治論壇部長級會議上, 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警告稱,2019 冠狀病毒疫情加劇了所有國家原有的系統性和結構性 不平等,人類在實現可持續發展方面可能倒退數年甚至數十年。新冠病毒給各國帶來巨大 挑戰,對生活在貧困或脆弱環境中的人們來說,疫情帶來的風險更高 2:全球有 7100 萬人 被拉回絕對貧困;最嚴峻
18、時,學校的關閉讓全階段 90% 的學生不能進入學校;一些國家家 庭暴力的發生率增長了 30%,全球 30 億人由于缺少家庭洗手設施而面臨健康風險等等。 疫情爆發之前,可持續發展在全球的一些重要領域已經取得了一定進展:例如絕對貧 困人口比例的降低,疫苗普及帶來的疾病死亡率降低,全球絕大部分人口都獲得了電力, 等等;約有 150 個國家針對迅速城市化帶來的挑戰制定了相應的國家政策,71 個國家以及 歐盟為支持可持續的消費與生產提出了 300 多條政策和工具。然而,進展的推進并不均衡, 其速度和規模并不能保證在 2030 年實現議程??v使在疫情襲來之前,自然環境的惡化,如 海平面的上升,31000
19、多個物種面臨的滅絕危險,全球饑餓人口的增加,以及世界各地的 婦女持續面臨的結構性不利條件和歧視,都揭示了加速推動實現 2030 議程的緊迫性 3 。 中國在 2016 年發布了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并將可持續發 展議程與中國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進行了結合 4。至 2018 年底,中國在減貧、健康、教育、 產業創新、生態環境改善和國際發展合作等方面均取得了有效進展,中國的貧困發生率在 2018 年底降低至 1.7%,孕產婦死亡率和嬰兒死亡率分別下降至 18.1/10 萬和 6.1 5。但 與此同時,2019 年可持續發展報告揭示,中國目前僅實現了 SDG4 優質教育和 SD
20、G8 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其余目標的推進仍存在挑戰,其中挑戰最大的包括 SDG10 減少不平 等、SDG13 氣候行動和 SDG14 水下生物等 6。 疫情的影響加劇了經濟方面的挑戰,同時提醒世界為了更有效地落實可持續發展目標 (SDGs),我們應該選擇加速和加大相應行動。全球亟需大量包括慈善捐贈在內的發展資 金投入,側重支持弱勢群體,為其更好地恢復經濟提供支持,以克服當下阻力、推進 2030 年議程 7。 2 https:/sustainabledevelopment.un.org/content/documents/2676914_July_CSOs_for_SDGs_key_takeaw
21、ays.pdf 3 聯合國 , 2019,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 2019 https:/unstats.un.org/sdgs/report/2019/The-Sustainable-Development-Goals-Report-2019.pdf 4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國別方案,2016 5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2019,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19) 6 Sachs, J., Schmidt-Traub, G., Kroll, C., Lafortune, G., Fuller, G. (2019): Sustainable Developmen
22、t Report 2019. New York: Bertelsmann Stiftu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olutions Network (SDSN). 7 聯合國,2020,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 2020 2背景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背景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 - 中國行動 2030 議程的成功落實需要聯合國、各國政府和民間社會之間有效的伙伴關系,其中慈 善領域是不可或缺的利益相關方。慈善領域不僅為發展提供籌資機會,以及非營利組織提 供了 SDGs 本地化的項目實踐樣本,更重要的是,慈善領域對于發展優先級的洞察常常更 敏銳,始終
23、站在提供解決方案和服務弱勢群體的前沿;此外,慈善領域能夠進一步加強廣 泛的伙伴關系,從而為可持續發展領域帶來新的視角以及共同影響力 (collective impact) 。 與此同時,SDGs 作為國際通用的話語體系,有助于不同利益相關方之間、以及政府、企業、 慈善組織之實現對話和合作。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是“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倡議 第二階段的項目。倡議由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和基金會中心網在 2017 年聯合發 起,旨在展示中國慈善領域在普及和實施 SDGs 的進展,提供慈善貢獻于可持續發展的實 證。同時,倡議還將為將來更有效的可持續發展行動,包括政策倡導、
24、國際合作、以及釋 放慈善助力可持續發展投融資的潛力提供借鑒。該倡議將繼續推進國內外 SDGs 在慈善實 踐中的融合。 基金會是慈善領域的樞紐,具有四大核心功能:創新,填補空缺,支持公民社會,以 及追求長期效應 8?;饡蛲ㄟ^資助項目運營,或是作為“慈善銀行“來激發社會投資。 同時,數據的可得性也使基金會成為了解中國慈善領域可持續發展行動的可行切入點。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第一階段回顧 基于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駐華代表處對 SDGs 在慈善領域的解讀以及本地化實踐,以及 基金會中心網所擁有的搜集中國基金會行業數據與技術公益的能力,項目第一階段對 2015 年 -SDGs 元年 9(2008
25、-2015)中國 5545 家基金會的 83038 個公益項目進行了深度分 析,較為全面地描繪了中國基金會在 SDGs 框架下的項目布局,及其通過公益項目對 17 個 SDGs 所做出的貢獻。通過對中國慈善領域既有圖景的呈現、評估和分析,第一階段建立了 信息共享和評估平臺,發現了慈善領域進一步促進 SDGs 在中國實現的巨大潛力,推動了 聯合國 2030 議程在中國慈善領域的普及和傳播,也將中國慈善的發展情況以 SDGs 為框架 系統地同國際社會分享。這一合作是中國慈善領域響應和落實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 展議程國別方案的重要行動,在動員中國慈善領域實現可持續發展議程上邁出了堅實的 第
26、一步。慈善與可持續發展 - 中國行動報告與實時平臺的成果于 2017 年 9 月 5 日中華 慈善日在北京發布。 8 全球資助者支持倡議,2018,全球慈善圖景 9 以 2015 年 9 月聯合國大會 193 個成員國一致通過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為準 3背景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背景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 - 中國行動”第二階段展望 SDGs 發布五年來,已成為中國公益組織對標自身工作的首選話語體系。與此同時,私 營部門也更多地以 SDGs 作為其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和企業基金會制定戰略目標的框架。不 僅如此,在包含影響力投資等創新工具的可持續金融領域,SDGs 被越來
27、越廣泛地應用于從 標準制定到項目及資產的影響力評估的各個方面。然而,各行業的基于 SDGs 的多維度全 景呈現還很有限,創新金融工具的評估標準還未被統一整合。 2018 年,在第 73 屆聯合國大會上,聯合國開發計劃署紐約總部發起成立了“可持續 發展目標影響力(SDG Impact)”倡議,旨在與私營部門合作,共同推動有利于可持續發 展的投資。SDG Impact 旨在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的投資者提供衡量其投資對 SDGs 的 貢獻的標準、工具和服務,并甄別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投資領域 10。在中國,社會資本日 益傾向通過各種創新的金融手段參與可持續發展,但很多領域,如尚待解決的多維貧困與 不
28、平等問題,針對這些領域的投資被認為很難兼顧社會發展效益效應和投資財務回報。面 對這樣的挑戰,開發署致力于推動可持續金融生態體系的建設、提供政策建議、引導更多 私人資本流向支持可持續發展的領域,最終加速 SDGs 在中國的實現。開發署在 2020 年 6 月發布的可持續發展投融資支持項目目錄(中國)是一套包含影響力評估和披露標準 的分類系統,其篩選出一系列助力可持續發展的投融資項目領域,這些項目不僅對至少一 個 SDG 的實現有實質性貢獻,同時不會明顯損害其他 SDGs 的推進 11?!按壬婆c可持續 發展 - 中國行動 2020”承擔著尋找慈善領域推動 SDGs 實現的創新工具和可持續發展投融
29、資標的物的重要責任,作為可持續發展的踐行主體,慈善領域對創造和擴大可持續發展影 響力具有重要貢獻潛力。 與此同時,基金會中心網利用自身的技術背景和行業資源優勢,持續對中國公益慈善 領域進行行業監測和趨勢分析。在“慈善與可持續發展 - 中國行動”第一階段的基礎上, 基金會中心網持續對數據采集和技術研發進行投入,設立公益大數據研究院,大力拓展數 據獲取渠道,改善機器學習算法,實現了公益項目信息收集量增長,為有效分析中國基金 會推動 SDGs 實現的實踐打下了堅實的數據基礎。 鑒于此,“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作為項目的第二階段,于 2019 年啟動,承擔了雙重責任:第一,展示中國基金會
30、在 2030 議程發布后的可持續發展實踐, 呈現國家層面和省級層面慈善實踐的變化與新趨勢,為國內和國際的合作提供建議;第二, 識別慈善領域有助于催化可持續金融發展的最佳實踐、模式和創新工具,通過基金會的實 例為慈善領域的所有從業者參與 SDGs 提供參考,并推動和增強與各個利益相關方的跨部 門合作。項目的受眾包括慈善領域的政策制定方、從業者、研究人員和合作伙伴。本階段 項目的主要計劃包括: 10 https:/sdgimpact.undp.org/ 11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20,可持續發展投融資支持項目目錄技術報告(中國). .undp.org/content/china/en/home/
31、library/poverty/technical-report-on-sdg-finance-taxonomy.html 4背景概述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背景概述 A 個案分析:關注在不同 SDGs 下基金會的具體實踐與創新嘗試,通過在典型公益項 目案例的呈現,細化不同的參與方式,生動分享實踐經驗,評估項目影響力,提高 研究成果的可參考性。 B 行業聯動:項目通過召集慈善領域主要參與機構自主校對分類,通過舉辦沙龍和研 討會校對研究成果、補充實踐案例,同時通過聯合政府、金融機構、公益機構與學 術機構圍繞項目主題持續探討,推動行業聯動,引領行業發展。 C 政策倡導:在研究與行業聯
32、動的基礎上,提出相關政策建議,聯合政策制定方共同 推動慈善領域對可持續發展的貢獻。 D 定量分析:擴充機器學習的項目數據庫,從第一階段截至 2015 年的 8 萬多個公益 項目擴展到 2018 年的 8014 家基金會的 164267 個公益項目;同時優化算法,通過 細化和擴充關鍵字,豐富數據定義集,提高機器進行分類的準確性。 E 對實時平臺進行升級迭代,實時平臺在保留與靜態報告一致的數據呈現外,增強了 數據的豐富性與可追蹤性,細化了數據標簽,使得關注單獨省份和基金會的使用者 可以充分解讀和使用實時平臺,提升了數據庫的使用范圍和靈活度。 5數據分析方法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
33、分析方法 第二章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庫及方法論的更新 2017 年“慈善與可持續發展 - 中國行動”采用了人工和機器學習相結合 12 的方法:即 以 17 個 SDGs 為分類標準,通過數據庫中的公益項目內容描述中的關鍵字匹配來進行項目 的分類和分析。本章節將詳細介紹 2020 年的報告在此前的基礎上,如何對研究所涉及的基 金會和公益項目進行機器學習方法的修正,從而提升分類的準確度,不斷積累更豐富和準 確的機器學習樣本。 圖 2.1:數據庫項目分布 與 2017 年“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第一階段一樣,本階段的數據分析和分 類以基金會的單個公益項目為基本單位。本階段用于分類的
34、總項目數據庫包括 8014 家基金 會 13 的 164267 個 14 項目(2008-2018)。 12 UNDP, 2017,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目標 - 中國行動, p.20 13 數據來源為基金會中心網,統計日期為 2019 年 12 月 31 日 14 數據來源為基金會中心網,項目實施時間為 2008 年 1 月 1 日 -2018 年 12 月 31 日 6數據分析方法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分析方法 方法及過程 1. 初步分類:使用 2017 年第一階段建立的機器學習算法模型 對數據庫項目進行分類, 得出初步分類結果。 2. 關鍵詞提取及算法設計:從數據庫中抽取
35、總支出在 1 億元以上且項目簡介 100 字以上 的 172 個公益項目作為樣本 a。抽取后發現樣本 a 缺失 SDG6 清潔飲水和衛生設施、 SDG12 負責任的消費和生產、SDG13 氣候行動、SDG14 水下生物、SDG15 陸地生物 共 5 個 SDGs 下的項目 16,于是再次從數據庫中按照初步分類結果提取這 5 個 SDGs 下公益支出金額前 10 的項目共 50 個作為樣本 b。確定樣本 a 加樣本 b 共計 222 個 項目組成樣本 A 后,通過熟悉 SDGs 框架的發展專家進行人工校對,由 CFC 技術人 員依據校對結果提取各個 SDG 的項目關鍵字,包括“包含關鍵字”17和
36、“排除關鍵 字”18,并進行算法設計和測試,保證算法在樣本 A 下的分類準確率達 100%19,得出 算法 A 對機器學習模型進行培訓。 3. 算法校驗:將培訓后的機器分類模型應用于數據庫中 2015-2018 年公益支出 1000 萬 元以上的項目 (2465個, 即樣本B) , 并隨機抽取10%的分類結果進行再次人工校對, CFC 技術人員依據校對結果調整關鍵字和算法,對樣本 B 再分類,多次隨機抽取和 算法調整后得出最終算法,最終算法對樣本 A 和隨機抽取的樣本 B 的分類準確率均 達 100%。 數據庫中總支出在 1000 萬元以上的公益項目共計 4577 個,其公益支出金額占數 據庫
37、所有項目總支出的 77.17%,因此提升千萬量級項目的分類準確率有助于提升 整體數據庫準確率的權重。 4. 算法應用:用最終算法培訓機器學習模型,并應用于數據庫所有項目,得出本階段最 終分類結果。 5. 基金會自主校對:在項目的案例訪談階段,邀請基金會對各自分類結果進行校對。 6. 機器學習樣本庫更新:將最終分類結果和第一階段樣本庫合并,為訓練機器學習提供 更豐富和更準確的樣本。 15 使用了算法設計和人工分類結合的方法,詳見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第 3.3 章,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17 16 以初步分類結果為參考 17 包含關鍵字:指在項目名稱或項目簡介中包含所定義的關鍵字即屬于某個分類
38、 18 排除關鍵字:指在項目名稱或項目簡介中包含所定義的關鍵字即不屬于某個分類 19 準確率指以人工校對結果為準 7數據分析方法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分析方法 初步分類:使用 第一階段機器分 類模型 關鍵詞提取及算 法設計:億元級 別項目人工校對 算法校驗:千萬 級別項目人工校 對 算法應用:訓練 機器學習模型完 成全部分類 圖 2.2: 算法改進過程 本階段采用人工校對的方法提升大額項目的分類準確率;同時,通過在培訓機器學習 的過程中加入關鍵字的“包含”和“排除”算法,提升整體數據庫的分類準確度。最終算 法涉及各個 SDGs 下共 382 個關鍵字,包括 323 個“包含
39、”關鍵字和 59 個“排除”關鍵字, 關鍵字可在本報告的附錄 1 查看。 圖 2.3: 數據庫各 SDG 關鍵詞及詞頻 8數據分析方法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分析方法 數據庫分類結果 43274 41628 41540 17326 11572 10593 10539 4618 4517 3104 1530 1052 941 908 792 682 667 0 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 45000 50000 圖 2.4:2008-2018 年項目樣本按 SDG 分類結果(個) 1359 851 655 501
40、 340 163 137 106 73 52 40 34 21 17 17 10 6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圖 2.5:2008-2018 年 SDG 項目總收入(億元) 9數據分析方法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分析方法 1372 777 653 554 468 404 350 174 133 65 31 29 24 22 17 9 8 0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1400 1600 圖 2.6:2008-2018 年 SDG 項目總支出(億元) 10數據呈現及分析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
41、20 數據呈現及分析 第三章 數據呈現及分析 維度及可視化平臺介紹 與本報告同時發布的實時基金會 SDGs 平臺()提供了 2015-2018 年度基金會數據的動態可視化的呈現,全面展示了 2015-2018 年中國基金會所 執行的項目在各個 SDG 下的分布情況、此部分慈善資金對各個 SDG 的貢獻、以及中國基 金會推動 SDGs 在中國實現的機遇與挑戰。本階段更新后的平臺主要圍繞時間和空間兩個 維度進行數據呈現,并以基金會數量、項目數量和項目支出金額為三個核心指標進一步呈 現基金會推動可持續發展實踐的趨勢與進展。 平臺的時間維度下呈現了: 1) 四年間參與 SDGs 領域的基金會數量、項目
42、數量和項目支出金額的整體變化情況; 2) 各年度內,所有 SDGs 在基金會數量、項目數量和項目支出金額下的排名情況。 平臺的空間維度下呈現了: 1) 各年度內,參與 SDGs 領域的基金會、項目和項目支出在地理上的分布情況; 2) 四年間各省 / 直轄市 / 自治區參與 SDGs 的基金會、項目和項目支出金額的增長率 情況; 3) 四年間各省 / 直轄市 / 自治區的基金會 SDGs 關聯度的變化情況; 4) 各年度內,公益項目資金在地理上的流向情況; 5) 各年度內,各省 / 直轄市 / 自治區的基金會對不同的 SDG 的關注程度。 除此之外,平臺還分別以項目總支出和凈資產為指標,呈現了中
43、國對 SDGs 貢獻最高 的前 10 個基金會。 參照第二章的數據分析方法,單個項目往往同時與多個 SDGs 相關,分類結果呈現時 僅取關聯度最高的前 3 個 SDGs;基金會與 SDGs 的對標亦然,僅取根據其項目分類結果呈 現關聯度最高的前 3 個 SDGs。因此,由于重復計數,每個 SDG 下的項目基金會總數 / 項 目總數 / 項目支出總數一般大于實際總數,分析結果呈現的比例及動態趨勢相較于絕對數 量更具有參考價值。 11數據呈現及分析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呈現及分析 主要發現及分析 主要發現: 1) 2030 議程的 SDGs 框架在中國基金會層面普及率較高,但項
44、目信息披露不足成為 無法全面統計和反映基金會層面參與推進 SDGs 進程的主要制約因素。在可獲得 的數據范圍內顯示:伴隨著中國基金會 2015-2018 年間在三個指標下絕對規模的 增長,更多數量的中國基金會、公益項目的數量和支出都投入到了對標 SDGs 的 領域中;但整體而言,四年內有較大比例的基金會項目信息未公開,中國基金會 的 SDGs 參與率在逐年下降,故推動中國基金會的項目信息公開披露依然必要。 2) 中國基金會所關注的 SDGs 較為集中且相應投入均呈現增長,但針對 17 個目標 的關注和投入分布不均。SDG4 優質教育、SDG1 無貧窮、SDG11 可持續城市和 社區以及 SDG
45、3 健康福祉在 2015-2018 期間一直是中國基金會參與最多的目標; SDG12-15 環境生態相關的目標以及 SDG7 經濟適用的清潔能源是四年里中國基金 會投入最少的 SDGs,呼吁中國慈善領域在相關目標下加速創新與合作。 3) 關注 SDGs 的中國基金會地理分布與公益支出呈現明顯的地域性特征,基金會集 中設立在東部,公益項目支出則自東向西流動,西部地區 SDGs 相關公益項目支 出增長迅速。關注 SDGs 的中國基金會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浙江、上海四省市, 公益項目數量及其支出來源的分布與此保持一致;項目支出的目的地集中在四川、 云南為主的中西部地區。在統計期間,基金會 SDGs
46、 相關公益項目支出金額增長 率超過 100% 的省份多達 11 個,其中貴州、江西、河北、湖北四省的增長率均高 于 300%,名列前茅。 時間維度下的變化與趨勢: 圖 3.1: 2015-2018 參與 SDGs 的基金會數量的發展變化 12數據呈現及分析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呈現及分析 2015 年中國基金會總數(橙色折線)4932 家,之后三年持續增長,至 2018 年基金會 總數為 7190 家 20,四年增幅 45.78%。數據庫需要根據基金會公開披露的項目信息來判斷 基金會是否參與了 SDGs,所以對當年公開披露項目信息的基金會數量(黃色折線)也進行 了統計,該數
47、量從 2015 年的 3551 家增長至 2018 年的 4388 家,四年增幅 23.57%,相比 基金會總數增幅較小。與之近乎重合的藍色折線是參與 SDGs 的基金會數量,由 2015 年的 3517 家增長至 2018 年的 4340 家,四年增幅 23.4%。 圖 3.2:2015-2018 參與 SDGs 的基金會比例的發展變化 相比基金會總數的增幅,公開項目信息中顯示出的參與 SDGs 的基金會數量增長較為 緩慢,導致四年內中國基金會總體的 SDG 參與比例在下降(圖 3.2)。其中每年有較大比 例(三到四成)的基金會公開項目信息缺失并且比例在不斷增大(灰色區域),故推動中 國基金
48、會的項目信息公開披露依然必要,以幫助更全面地評估中國基金會的可持續發展影 響力并分享相應寶貴經驗。 圖 3.3:2015-2018 關注 SDGs 的公益項目數量的發展變化 20 7190 為 2018 年活躍的基金會數量,數據庫中的 8014 包含了注銷的基金會。 13數據呈現及分析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呈現及分析 圖 3.4:2015-2018 關注 SDGs 的公益項目支出金額變化 和基金會數量一樣,公益項目的絕對數量和絕對支出金額四年間也保持了增長,項目 數量(圖 3.3)從 2015 年的 19501 個增長至 2018 年的 29909 個,增幅為 53.37%
49、,所有項 目的支出(圖 3.4)從 2015 年的 300 億元上漲至 2018 年的 582.1 億元,增幅為 94.03%。 與統計基金會數量不同,數據庫僅能統計公開披露了項目信息的項目,故關于項目數量和 支出中的總數僅針對公開披露信息的公益項目。以上兩圖展示了絕大部分披露信息的公益 項目和其公益支出都支持了 SDGs。 基金會關注的 SDGs 落實到各個 SDG 上,數據分析發現在參與的基金會數量、項目數量和支出金額的三個 指標下,SDG4 優質教育、SDG1 無貧窮、SDG11 可持續城市與社區,以及 SDG3 健康福祉 為統計期間中國基金會最為關注的目標。 圖 3.5:2015-2018 各個 SDG 下基金會數量的排名 14數據呈現及分析 慈善與可持續發展中國行動 2020 數據呈現及分析 圖 3.6:2015-2018 項目數量排名前五的 SDGs 圖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