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瞻:2020年中國糧食供需安全研究報告(70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前瞻:2020年中國糧食供需安全研究報告(70頁).pdf(7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前瞻產業研究院出品 20202020年年 中國糧食供需安全研究報告中國糧食供需安全研究報告 01 02 03 04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歷程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分析 中國糧食市場現狀分析 中國糧食安全保障展望 目目 錄錄 CONTENT 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概況中國糧食安全問題概況 1.1 糧食安全相關概念 1.2 中國糧食安全變化 0101 1.1 糧食安全相關概念:國家安全、社會繁榮穩定的基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按照聯合國的定義,糧食安全是保證任何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得到維持生存和健康所需要的足夠食物。糧食安全是國家安全的 基礎,也是保障社會繁榮穩定的基礎。有關糧食安全這一概念主要涉及糧食的供給保障問
2、題,其經歷了一個較長時間的演變 過程。 全球糧食安全定義歷程全球糧食安全定義歷程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安全提出定義: 糧食安全從根本上講指的是人類目前的 一種基本生活權利,即“應該保證任何 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夠得到未來生存和健 康所需要的足夠食品”,強調獲取足夠 的糧食是人類目前的一種基本生活權利 聯合國糧農組織對糧食安全定義作出修改, 提出糧食安全的目標為“確保所有的人在任 何時候既能買得到又能買得起所需要的基本 食品”,得到FAO、世界糧食理事會、聯合 國經濟和社會理事會等國際組織和國際社會 的廣泛贊同和支持 聯合國糧農組織在第一次世界糧食首腦會 議上向全球敲響警鐘,首次提出了“食物 安全”
3、問題 1974年 提出定義 1.1 糧食安全相關概念:從數量保障轉變為質量保障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綜合我國國情,并參照聯合國糧農組織在不同時期對糧食安全所作的不同定義,可對我國糧食安全設為三個階段的框架,并 依照框架提出三個階段的衡量尺度(糧食的商品量比例及城鎮人口與鄉村人口比例),三個階段糧食安全問題的重點。 中國糧食安全重點轉向歷程中國糧食安全重點轉向歷程 糧食沒有滿足消費需求,初踏 溫飽時期 糧食安全的重點是總量保障 第一階段 國民經濟發展水平較低時期 糧食生產在總量上滿足需求,進 入小康時期 糧食安全的重點轉變為流通保證 第二階段 國民經濟發展水平中等時期 糧食生產潛能得到充分發揮,
4、消 費趨于平穩 糧食安全的重點轉變為食品的營 養和衛生保障以及隨生活水平提 高而產生的食物偏好 第三階段 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工業化時期 1.2 中國糧食安全變化:歷史角度進行考察,分為4大維度 參考成升魁等學者中國糧食安全百年變化歷程 一文研究顯示,我國糧食安全變化可從歷史角度進行考察,且分為4大維 度:一是生產糧食的農民,封建小農經濟形成的重農、重糧思想是華夏文明綿延不絕的基礎,農民是糧食生產的絕對主體; 二是生產糧食的土地,幾千年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是土地問題;三是影響土地生產力高低的科技水平;四是糧食政策制度和 管理水平。 資料來源:成升魁等中國糧食安全百年變化歷程 中國糧食安全變化的社會因
5、素中國糧食安全變化的社會因素 中國糧食 安全變化 農民 土地 技術 政策 1.2.1 古代中國重農重糧,大部分時期糧食供求相對平穩 古代中國重農重糧傳統濃厚,除春秋戰國和晚清時期出現糧食供應相對緊張以外,大部分時期糧食供求相對平穩。特別是在 秦漢時期農業生產獲得長足發展,人均糧食占有量達500kg;宋元時期,江南農業生產達到新高度,人均糧食占有量處于歷 史高位水平,應對災荒能力提高;后因人口增幅快于糧食增長,人均糧食下滑。 資料來源:滕靜超,蘇筠,方修琦中國西漢清代饑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指標指標春秋戰國春秋戰國秦漢秦漢魏晉南北朝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隋唐五代宋遼金元宋遼金元明明清清 耕地面積(
6、萬h)1533.33813.32566.74280.04800.07133.310666.7 糧食單產(公斤/h)712.582590011551811.318451845 糧食總產(億公斤)102.7295.7207.9444.9874.71192.91692.9 口糧總量(億公斤)111.4208.8174.0313.2417.6696.01600.8 糧食需求(億公斤)123.7232.0193.4348.0556.8859.31882.5 人口(萬人)3200600050009000120002000046000 人均占糧(公斤)320.5492.9415.8494.4728.9596
7、.5368 中國歷代糧食供求關系情況中國歷代糧食供求關系情況(單位:(單位:%,次),次) 1.2.1 古代中國重農重糧,大部分時期糧食供求相對平穩 資料來源:滕靜超,蘇筠,方修琦中國西漢清代饑荒序列的重建及特征分析 時期時期時間跨度時間跨度 饑荒發生年數饑荒發生年數饑荒發生次數饑荒發生次數 年數占時長(%)次數年均次數 兩漢時期4264911.51220.29 魏晉南北朝3618523.552470.68 隋唐五代3799424.82570.68 兩宋時期33115245.926401.93 元朝978183.518398.65 明朝27614853.6212594.56 清朝2682178
8、0.978223.07 中國中國西漢西漢清代饑荒分布情況清代饑荒分布情況(單位:(單位:%,次),次) 1.2.2 民國時期戰亂災患,糧食危機空前深重 民國時期,我國社會處于急劇轉型期,疊加戰亂頻繁災患不斷。1912-1937年全國水旱災害達77次,每年都有數千萬災民淪 為饑民,我國糧食危機空前深重。為應對糧食危機,1935年,國民政府實業部頒發中國米麥自給計劃,成立全國稻麥 改進所負責落實計劃,為“以糧為綱”糧食安全觀形成基礎。 資料來源:.成升魁等中國糧食安全百年變化歷程 ;.蒼鷹:從人均糧食占有量看歷代生活水平 民國時期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情況(單位:公斤)民國時期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情況(
9、單位:公斤) 352.6 352.7 352.7 352.8 352.8 352.9 352.9 353.0 191019151920192519301935漢代盛唐北宋晚明清初盛世晚清民國 中國歷代人均中國歷代人均糧食占有量趨勢情況糧食占有量趨勢情況(單位:公斤)(單位:公斤) 1.2.3 新中國成立政策推進糧食改革,人均糧食超出世界水平 建國以來,我國糧食生產經歷了從物資短缺到實現基本自給自足甚至供應充足的發展和轉變,糧食政策也經歷了從高度集 中、行政主導向以市場為主、行政干預為輔的過渡。2019年,我國人均糧食占有量達到474公斤,比1949年新中國成立時的 209公斤增長了126%,高
10、于世界平均水平。 資料來源:.李邦熹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效應及福利效果研究;. 中國糧食安全白皮書 新中國糧食政策發展歷程新中國糧食政策發展歷程 2004年 關于進一步深 化糧食流通體制 改革的意見和管 理條例 2007年 關于做好2007 年農民農資綜合 補貼工作的紀 要 2019年 關于堅持農業農 村有限發展做好 “三農工作的若干 意見” 2017年 關于深入推進農 業供給側結構性改 革加快培育農業農 村發展新動能的若 干意見 1952年 第一次全國性糧 食工作會議,確 定糧食工作方針 1953年 實行糧食計劃性 收購及供應 1983年 關于完成糧油統 購任務后實行多渠 道經營若干問題的 實
11、行規定 1979年 議購議銷政策,平 抑糧食價格 1998年 關于進一步深 化糧食流通體制 改革的決議 1995年 關于糧食部門 深化改革實行兩 條線運行的通 知 1984年 國家宏觀調控糧食 購銷,實行糧食 “雙軌制” 1993年 建議糧食收購保護 價制度,結束糧食 價格雙軌制 新中國人均糧食新中國人均糧食占有量趨勢情況占有量趨勢情況(單位:公斤)(單位:公斤) 209 414 474 1949年1996年2019年 國際糧食安全標準線 中國糧食市場現狀分析中國糧食市場現狀分析 2.1 中國糧食整體市場現狀 2.2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小麥市場現狀 2.3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玉米市場現狀 2.4
12、中國主要糧食品類大米市場現狀 2.5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大豆市場現狀 0202 2.1 中國糧食整體市場現狀 中國是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糧食需求量大。目前,我國糧食部分自給,部分從國外進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 我國糧食種植面積11606萬公頃,比2018年減少97萬公頃,種植面積減少的主要原因在于我國進行種植結構調整,因地制宜 發展經濟作物。分品類看, 玉米、稻谷、小麥仍然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三種糧食作物。2019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占全國 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的35.6%,其次是稻谷種植面積占25.5%,而小麥種植面積占20.4%。 中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單位:億公頃)中國糧食作物播
13、種面積(單位:億公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2019年中國年中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結構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結構(單位:(單位:%) 35.6% 25.5% 20.4% 11.1% 2.9% 1.4% 3.1% 玉米稻谷小麥油料棉花糖料其他 1.117 1.130 1.144 1.159 1.175 1.190 1.192 1.180 1.170 1.161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1.1 糧食單產提高,產量結構進一步優化 雖然我國糧食種植面積下滑但糧食單產提高。目前,我國糧食連年豐產,全國糧食總產量
14、連續5年穩定在6.5億噸以上。2019 年,我國實現糧食總產量6.638億噸,創歷史新高。從糧食作物產量結構來看,2019年,我國糧食生產中92.4%是谷物,年 產量約6.1億噸;薯類產量基本穩定,占4.3%;豆類產量得益于“大豆振興計劃”,增長相對較快,占比3.2%。 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單位:億噸)中國糧食作物產量(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92.4% 4.3% 3.2% 谷類作物薯類作物豆類作物 2019年中國糧食作物產量結構(單位:年中國糧食作物產量結構(單位:%) 5.591 5.885 6.122 6.305 6.396 6.6066.604 6.616 6.579 6.6
15、38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1.2 人均糧食消費穩定,玉米消費量最高 在糧食需求端上,我國糧食應用主要在口糧、飼料用和工業用。目前,我國人均糧食消費量處于穩定狀態;而飼料用糧因非 洲豬瘟引發生豬存欄大幅收縮,需求減少;工業用糧實行計劃管理與定額管理,一定程度上控制需求波動。2019年,我國 主要糧食消費結構中,玉米消費量最高,約占40%,而稻谷和小麥合計占到43%。 中國居民人均中國居民人均糧食糧食消費量情況(單位:公斤)消費量情況(單位:公斤)2019年中國主要糧食消費結構(單位:年中國主要
16、糧食消費結構(單位:%) 40% 28% 15% 15% 2% 玉米稻谷小麥大豆其他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Wind 148.70 141.00 134.50 132.80 130.10 127.20 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注:國家統計局尚未公布2019年全國人均糧食消費數據 2.1.3 糧食進口維持億噸水平,出口呈波動上升局勢 6695 6390 8025 8645 10042 12477 11468 13062 11555 11144 275288277243211 164190 280 366434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
17、2016201720182019 進口量(萬噸)出口量(萬噸) 2808.76 3366.49 4214.14 4559.79 4904.26 4673.91 4150.76 4807.97 4587.00 4198.29 184.54 218.18216.78218.06200.07 155.36168.15 193.39218.81 241.31 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進口額(千萬美元)出口額(千萬美元) 中國糧食進出口數量情況(單位:中國糧食進出口數量情況(單位:萬噸萬噸)中國糧食進出口金額情況(單位:千萬美元)中國糧食進出口金
18、額情況(單位:千萬美元) 資料來源:中國海關總署 2014年以來,我國糧食進口量維持在1億噸以上,但從2017年起我國糧食進口量下降明顯,主要原因包括國內開展供給側改 革,導致國內外糧價價差縮小、美國進口農產品進口量大幅下降及國內養殖疫情等三方因素影響。2019年,我國累計糧食進 口1.11億噸,進口金額419.83億美元。而出口方面我國糧食出口呈現波動上升的局面, 2019年,我國累計糧食出口434萬 噸,出口金額24.13億美元。 2.1.4 短期內中國糧價受需求增加或產需缺口擴大影響顯著 中國中國CPI:糧食(單位糧食(單位:上年:上年=100)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1985年之后,我
19、國糧食流通體制改革朝著市場化的方向邁進,供求因素開始顯現對糧價的影響。1988年,我國糧食產需出現 缺口,糧食價格逐步上漲;到了1994年,糧食產需缺口達千萬噸,糧食價格升至頂峰;2000年后,我國糧食產需缺口再次擴 大,糧食價格也呈現出上漲趨勢??梢钥闯?,短期內我國糧食價格受需求增加或產需缺口擴大的影響是顯著的。目前,我國 糧食產需平穩,價格也趨于平穩狀態。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2.1.5 長期政策對糧價存指導性,種糧成本為糧價走勢主導因素 中國原糧中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單位:收購價格指數(單位: 2008年年=100 )中國糧食價格指數與中國糧食價格
20、指數與種糧種糧成本走勢(單位:點、元)成本走勢(單位:點、元) 資料來源:中儲糧 Wind 華泰證券 我國糧食價格主要以政府的調控措施為基礎形成,長期來看,政策對供求、庫存、甚至價格存在較強的指導性,進而種糧成 本成為糧價走勢的主導因素。目前,我國糧食價格形成機制從單純地制定最低收購價格和實行糧食的臨時收儲政策轉向逐步 實行目標價格制度,我國糧價趨于穩定。隨著目標價格改革的深入,未來我國糧食價格可能更加反映市場供求。 注:暫無2018年成本數據 0 20 40 60 80 100 120 140 160 180 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
21、017年2018年2019年 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大豆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稻谷 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玉米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小麥 全國原糧收購價格指數:原糧 2.2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小麥市場現狀 作為我國主要糧食品類之一的小麥,我國小麥播種面積雖然呈現波動下滑的局面,但從2013年以來,我國小麥產量持續高于 國內消費量。根據USDA 數據,2019年我國小麥產量約為1.336 億噸,同比增長1.6%,較2019年全年的消費量高出760萬 噸。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小麥田間管理不及時導致條銹病發生面積顯著強于往年,預計2020年我國小麥產量將下滑。 中國小麥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億公
22、頃)中國小麥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億公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USDA 0.245 0.245 0.246 0.2450.245 0.246 0.247 0.245 0.243 0.237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中國小麥供需情況(單位:億噸)中國小麥供需情況(單位:億噸) 1.152 1.174 1.210 1.219 1.262 1.302 1.333 1.343 1.314 1.336 1.105 1.225 1.250 1.1651.165 1.120 1.190 1.210 1.250
23、1.26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產量(億噸)消費量(億噸) 2.2.1 小麥整體高位庫存,進口依賴度低 資料來源:USDA 中國小麥期末庫存量及庫中國小麥期末庫存量及庫銷銷比情況(單位:億噸,比情況(單位:億噸,%) 53.5% 45.7% 43.2% 56.0% 65.3% 86.6% 96.6% 108.4% 111.8% 120.4%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期末庫存量(億噸)庫銷比(%) 中國
24、小麥進中國小麥進口占總消費量情況口占總消費量情況(單位:(單位:%) 0.84% 2.39% 2.37% 5.81% 1.66% 3.11% 3.71% 3.26% 2.52% 4.27%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自2014年開始,我國小麥庫存逐年攀升,去庫存壓力大。2019年,我國小麥庫銷比達到120%,行業整體處于高位庫存狀 態,遠高于全球42.4%的水平。另外,我國小麥自給率較高,進口依賴度較低,進口主要為結構性進口優質專用小麥,以滿 足特定需求。2019年,我國小麥進口占國內總消費的比重為4
25、.27%。 2.2.2 優質小麥年需求千萬噸,進口優質小麥彌補缺口 我國每年都要從國外進口優質小麥從而彌補供需缺口,疊加國內自產的優質強筋和弱筋小麥,我國每年對優質小麥的需求量 在1000萬噸左右。目前,我國對小麥進口實行配額制,進口量一直維持在配額以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小麥進口主要 來源加拿大,占比達47.7%。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我國小麥進口壓力或增大,小麥庫存有望加速去化。 資料來源:USDA 中國海關總署 中國小麥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噸,中國小麥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噸,%)中國小麥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中國小麥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 0.93 2.93 2.9
26、6 6.77 1.93 3.48 4.41 3.94 3.15 5.38 0.94 0.980.97 0.89 0.80 0.730.75 1.001.01 1.05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進口量(百萬噸)出口量(百萬噸) 47.70% 28.70% 11.40% 6.80% 5.20% 0.30% 加拿大歐盟哈薩克斯坦美國澳大利亞其他 注:.進出口數據來源于美國農業部USDA;.進口地區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時間節點為2019年 2.2.3 實行最低收購價政策,價格具有季節性規律 鑒于我國
27、實施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使小麥實價格走勢形成有效支撐。2006-2013年我國小麥最低收購價不斷上調,2013- 2017年穩定在118元/50公斤,2018年至今小幅下調至112元/50公斤。整體來看,我國小麥價格波動具有季節性規律。Q2 新麥上市期,而需求端處于淡季,整體價格走勢偏弱;Q3、Q4是消費旺季,制粉需求及飼料用量增加,價格趨勢向上。 資料來源:Wind 西部證券 中國小麥現貨中國小麥現貨均價情況(單位:噸均價情況(單位:噸/元)元) 中國小麥價格中國小麥價格波動情況(單位:噸波動情況(單位:噸/元)元) 2.3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玉米市場現狀 玉米是我國種植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2
28、016年起我國逐步調減非優勢產區玉米種植面積,2019年我國玉米種植面積減至 0.413億公頃,而產量小幅升至2.61億噸。由于玉米消費量的持續增長,我國玉米從2017年開始出現產出缺口,但整體缺口 率不高,缺口主要通過國內玉米庫存補足。 中國玉米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億公頃)中國玉米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億公頃)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USDA 中國玉米產需情況(單位:億噸)中國玉米產需情況(單位:億噸) 1.77 1.93 2.06 2.182.16 2.25 2.64 2.59 2.57 2.61 1.80 1.88 2.002.082.02 2.18 2.55 2.63 2.742.74
29、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產量(億噸)消費量(億噸) 0.350 0.368 0.391 0.413 0.430 0.450 0.442 0.424 0.421 0.413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3.1 玉米高位庫存逐步去化,進口依賴度低 2007年我國實行玉米臨時收儲政策后,多數年份玉米供大于求,庫銷比從2010年27.5%攀升至2016年87.5%。隨著玉米供給 側結構性改革的持續推進,我國玉米高
30、位庫存得以逐步去化,2019年我國玉米庫銷比降至74.5%,相較于全球同期26.2%的 水平,仍處于較高位置。目前,我國玉米進口依賴度較低。2019年,我國玉米進口占國內總消費的比重為2.55%。 中國中國玉米期末庫存量及庫玉米期末庫存量及庫銷銷比情況(單位:億噸,比情況(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USDA 27.5% 31.6% 33.8% 39.1% 49.7%50.9% 87.5% 84.6% 76.8% 74.5%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期末庫存量(億噸)庫銷比(%) 中國中國玉米玉米進
31、進口占總消費量情況口占總消費量情況(單位:(單位:%) 0.79% 0.54% 2.78% 1.35% 1.58% 2.73% 1.46% 0.96% 1.32%1.64% 2.55% 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 2.3.2 玉米基本自給自足,進口量維持在配額內 我國玉米基本實現自給自足,玉米進口主要由于國內玉米加工企業為降低生產成本改為采購進口玉米。目前,我國對玉米 進口實行配額制,進口量一直維持在配額以內。海關總署數據顯示,我國玉米進口主要來源烏克蘭,占比高達86%。2020 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勞動力短缺對新作種植和玉米收獲產
32、生不利影響,預計進口量將下滑,需求缺口進一步消耗庫存。 中國中國玉米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噸)玉米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USDA 中國海關總署 0.98 5.23 2.70 3.28 5.52 3.17 2.46 3.46 4.48 7.00 0.110.090.08 0.020.010.00 0.08 0.020.020.02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進口量(百萬噸)出口量(百萬噸) 86.2% 6.6% 3.0% 4.2% 烏克蘭美國老撾其他 中國中國玉米玉米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
33、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 注:.進出口數據來源于美國農業部USDA;.進口地區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時間節點為2019年 2.3.3 產需缺口依賴庫存補足,價格持續上漲 由于我國玉米對進口依賴度不高,近年來持續的產需缺口主要依靠國內庫存補足,國內玉米相對穩定的產量、不斷擴張的需 求以及逐步去化的庫存,使玉米價格始終處于上漲通道中,截至2019年末現貨價達1919元/噸,較2017年最低點上漲21%。 資料來源:Wind 海通證券 中國玉米現貨均價情況(單位:噸中國玉米現貨均價情況(單位:噸/元)元) 2.4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大米市場現狀 按照“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發展思路,深入推進
34、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調減庫存較多的稻谷和玉米種植,擴大大豆種 植,因地制宜發展經濟作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稻谷播種面積大幅減小,低于30000千公頃。目前,我 國是全球最大的大米生產國,2019年我國大米產量為1.47億噸;而在消費量上,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的人口大國,大米消費量 也位居世界第一,2019年達到1.43億噸。 中國大米產需情況(單位:億噸)中國大米產需情況(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USDA 1.37 1.41 1.43 1.43 1.45 1.46 1.48 1.49 1.48 1.47 1.35 1.40 1.44 1.46 1.45 1.41
35、1.42 1.43 1.43 1.43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產量(億噸)消費量(億噸) 30096.87 30338.41 30475.97 30709.74 30765.12 30784.09 30745.89 30747.19 30189.45 29690.0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中國中國稻谷稻谷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千公頃)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千公頃) 2.4.1 大米高位庫存狀態,完全自給
36、自足 目前,我國大米供大于求,持續的產大于需使得我國大米庫銷比持續提升,大米庫銷比已從2010年31.5%攀升至2019年 82.6%,遠高于全球37%的庫銷比水平,我國大米處于高位庫存狀態。另外,我國大米進口依賴度較低。2019年,我國大 米進口占國內總消費的比重僅為1.7%。 資料來源:USDA 中國大米進口總中國大米進口總消費量情況(單位:消費量情況(單位:%) 0.4% 1.3% 2.2% 2.7% 3.3% 3.4% 3.7% 3.9% 2.1% 1.7%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中國中國
37、大米大米期末期末庫存量及庫銷比情況(單位:億噸,庫存量及庫銷比情況(單位:億噸,%) 31.5%32.2% 32.5%32.0% 39.8% 55.8% 69.5% 76.5% 80.6% 82.6%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期末庫存量(億噸)庫銷比(%) 2.4.2 進口大米滿足不同品種需求,東南亞國家為主要來源 雖然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米生產大國,同時也是全球第一大米進口國。我國進口大米的主要目的是滿足商品大米不同品種的需 求,從總量上來看,我國大米能夠自給自足。2019年,中國進口大米為240萬噸
38、;2019年,我國大米出口量近年首次超過進 口量,出口達320萬噸。從進口來源國的排名來看,東南亞國家為我國進口大米的首選來源國。 中國大米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噸)中國大米進出口情況(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USDA 中國海關總署 中國中國大米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大米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 0.54 1.79 3.14 4.00 4.70 4.80 5.30 5.50 3.00 2.40 0.50 0.44 0.34 0.26 0.43 0.27 0.81 1.36 2.77 3.2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
39、018年 2019年 進口量(百萬噸)出口量(百萬噸) 25.9% 21.0% 19.9% 16.3% 11.9% 2.2% 2.8% 緬甸巴基斯坦越南泰國柬埔寨老撾其他 注:.進出口數據來源于美國農業部USDA;.進口地區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時間節點為2019年1-11月 2.4.3 國際貿易關聯性不高,國內大米價格維穩運行 我國自產大米總量上充足,自給率高,進口大米主要起到品種串換和調劑作用國際貿易關聯性低,因此,國際大米供需變 化對我國大米供應影響不大。近期國際大米價格上漲,而國內大米價格相對平穩,國內外大米價格價差有所收窄。在我國 大米供應安全有足夠保障的前提下,國內大米價格或
40、維穩運行態勢。 國內外大米及稻谷收購價情況國內外大米及稻谷收購價情況(單位(單位:元:元/千克)千克) 資料來源:CEIC Wind 中金公司 2.5 中國主要糧食品類大豆市場現狀 全球大豆主產國為美國、巴西、阿根廷和中國,其中南北美以轉基因大豆為主,我國為非轉基因大豆。2019年,中國大豆 產量達到0.18億噸,全球排名第四位;消費量為1.08億噸,居全球第一位。相對消費而言,我國大豆產量缺口仍然非常 大。我國大豆播種面積從2010年起出現下滑后至2015年受政策刺激再度回升。2018年,我國大豆播種面積超過8400千公 頃,預計到2020年將累計將調增4000萬畝以上。 中國大豆中國大豆產
41、需產需情況(單位:億噸)情況(單位:億噸) 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USDA 0.150.14 0.13 0.120.120.12 0.14 0.15 0.16 0.18 0.55 0.72 0.76 0.81 0.87 0.95 1.04 1.06 1.02 1.08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產量(億噸)消費量(億噸) 中國大豆播種面積情況(單位中國大豆播種面積情況(單位:千公頃):千公頃) 8700.15 8102.64 7405.24 7049.92 7097.57 6827.39 7598.5
42、3 8244.81 8412.77 2010年2011年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 2.5.1 消費量超過億噸,進口依存度高 我國是大豆消費大國,近幾年國內消費量均超過1億噸,其中壓榨量占到85%以上。我國大豆的進口依存度高,進口/消費比 值近年來一直保持80%以上,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占消費總量高達90%。另外,我國大豆庫銷比較往年也有所提升,近幾 年我國大豆庫消比基本穩定。 資料來源:USDA 中國大豆期末庫存量及庫銷比情況(單位:億噸,中國大豆期末庫存量及庫銷比情況(單位:億噸,%) 26.5% 22.1% 16.3% 17.2% 19.5%
43、 17.8% 20.0% 21.7% 19.1% 25.2%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期末庫存量(億噸)庫銷比(%) 中國大豆進中國大豆進口占總消費量情況口占總消費量情況(單位:(單位:%) 95.16% 82.18% 78.59% 87.30% 89.85% 87.61% 90.34% 88.52% 80.92% 90.57%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2.5.2 巴西、美國為我國大豆主要進口國 我國大豆
44、對外依賴度高,據USDA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量達到9800萬噸,高度依存國外進口。結合海關總署數 據,我國大豆進口具有周期性,4-10月主體為南美大豆進口期,10月-次年4月主體為北美大豆進口期。2019年我國大豆進口 接近2/3來自于巴西,其余來自美國(19.1%)和阿根廷(9.9%)。 中國大豆進出口情況(單位:百萬噸)中國大豆進出口情況(單位:百萬噸) 資料來源:USDA 中國海關總署 52.34 59.23 59.87 70.36 78.35 83.23 93.50 94.10 82.54 98.00 0.190.280.270.220.140.110.110.130.12
45、0.10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2014年 2015年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2019年 進口量(百萬噸)出口量(百萬噸) 中國大豆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中國大豆主要進口地區分析(單位:%) 64.10% 19.10% 9.90% 6.90% 巴西美國阿根廷其他 注:.進出口數據來源于美國農業部USDA;.進口地區數據來源于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時間節點為2019年1-11月 2.5.3 國內外大豆價格聯動性強,預計將持續上升 由于我國大豆進口量巨大,導致國內外大豆價格走勢聯動性很強。受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加重影響,市場對國際大豆到港量下 降預期增強,推動國內
46、大豆的期貨及現貨價格上漲。疊加若巴西、美國、阿根廷限制國內大豆出口,或對我國國內大豆價格 帶來較大干擾。按照國家統計局公布的國內價格和世界銀行統計的國際價格計算,截至2020年7月,國內大豆價格比國際價 格高出96%。 國內外大豆價格及收購價情況(單位:元國內外大豆價格及收購價情況(單位:元/千克)千克) 資料來源:CEIC Wind 中金公司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分析中國糧食安全指數分析 3.1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概覽 3.2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糧食購買力分析 3.3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糧食供應力分析 3.4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糧食品質與安全分析 3.5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自然資源與韌性分析 0303 3
47、.1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概覽 2019年中國糧食年中國糧食安全指數安全指數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智庫 2019全球糧食安全指數報告顯示,中國在全球排名第35位,在亞太地區綜合排名第7,屬于中上游水平。具體來看,我 國在糧食“購買力”項得分最高,達到74.8分,位居全球第50位;其次是“品質與安全”項,得分72.6,居全球第38位;雖 然糧食“供應力”的得分為66.9,但在全球排名位居第27位。在不納入整體指數計算的“自然資源與韌性”指標上,我國得 分僅為54.5,低于全球的57.1均分水平,且較我國2018年該項得分出現小幅下滑,居全球第69名。 注:通過糧食購買力、供應力、品質與安全三個指標來綜
48、合計算糧食安全指數 指標指標得分得分20192019年全球均分年全球均分20192019年全球排名年全球排名20192019年亞太地區排名年亞太地區排名得分與得分與20182018年對比年對比 整體71.062.93570.4 購買力74.867.550110.4 供應力66.959.42770.6 品質與安全72.661.03860.4 自然資源與韌性54.557.169110.4 3.1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概覽 2019年中國糧食年中國糧食安全指數安全指數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智庫 “購買力”主要從國民和政府兩個層面進行評估,子指標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貧窮指數所占比重最 大
49、;“供應力”則是從國家層面評估一國的糧食供給能力和供給環境,糧食供給能力、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食物損耗是該指 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品質與安全”指標則是針對糧食安全中的質量安全進行評估,子指標中占比重最大的分別是微量元素 的可獲得性、蛋白質品質和飲食多樣性。綜合來看,2019年這三項指標我國的得分均高于全球平均得分。 注:通過糧食購買力、供應力、品質與安全三個指標來綜合計算糧食安全指數 0 20 40 60 80 100 1) AFFORDABILITY 2) AVAILABILITY 3) QUALITY AND SAFETY ChinaAverage score (all countries) 3.2 中國糧食安全指數糧食購買力分析 2019年中國糧食年中國糧食安全安全指數指數糧食購買力糧食購買力 資料來源:經濟學人智庫 “購買力”主要從國民和政府兩個層面進行評估,子指標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比、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和貧窮指數所占比重最 大。從2019年我國糧食購買力細分指標得分情況來看,我國家庭食品消費支出占比和國家食品安全計劃出臺得分最優,說明 我國居民糧食消費情況優良,國家也有相關的規劃意識。但由于我國人口規模龐大,導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得分處于較 弱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