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環保電新行業碳中和專題報告:踐行綠色發展擁抱低碳革命-210305(6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環保電新行業碳中和專題報告:踐行綠色發展擁抱低碳革命-210305(68頁).pdf(6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大重構:供給側改革、能源革命與產業升級 六大路線:源頭減量、能源替代、回收利用、節能提效、工藝改造、碳捕集 (2)能源替代能源需求側交通電氣化我們預計,乘用車銷量在2040年見頂,電動車的滲透率在2045年達到100%,則電動車的銷量將在2045年達到3600萬輛/年。假設單車售價保持下行趨勢,在2060年達到12萬元/輛左右。則電動車領域累計將帶來130萬億人民幣的累計新增投資。 隨著電動車保有量的提升,假設車樁比在2030年達到1:1,則2060年充電樁總數將超過5億個。綜合考慮充電樁的新建需求和更換需求,累計新增投資達到18.15萬億元人民幣。&
2、nbsp;制冷、照明、家電已經實現了100%電氣化,供暖和烹飪的電氣化推進較為緩慢。我國北方城鎮普遍實行集中供暖,主要熱源為燃煤熱電聯產和燃煤鍋爐。建筑部門電氣化需綜合考慮公共部門與居民住宅,也要考慮南北方氣候差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家用電器的數量和使用強度呈上升趨勢。未來采暖電氣化應逐步替代燃煤鍋爐,炊事電氣化應重點關注餐廳電氣化和住宅炊事習慣引導。 氫能燃料電池將主要用于重型道路交通(客車、貨車)。假設輕型、中型、大型貨車的年銷量保持在150、20、70萬輛,燃料電池滲透率在2045年達到40%、60%、80%,而后保持該滲透率;輕型、中型 、大型客車的年銷量保持30、7、7
3、萬輛,燃料電池滲透率在2045年達到30%、50%、70%,而后保持該滲透率,則累計新增投資達到29萬億元人民幣。 (3)回收利用廢鋼利用、再生鋁。鋼鐵行業的電氣化趨勢(電爐代替高爐)與廢鋼的利用屬于同一路徑。對比發達國家,我國的電爐鋼產量占比處于較低水平。電解鋁的碳排放來源主要包括:電力消耗、碳陽極消耗、陽極效應導致全氟化碳排放。再生鋁可以有效減少初次生產的能耗與碳排放,目前我國的再生鋁產量占比同樣處于較低水平。在化工行業的數千種產品中,僅氨、甲醇和HVC(高價值化學品,包括輕烯烴和芳烴)三大類基礎化工產品的終端能耗總量就占到該行業的四分之三左右。根據能源轉型委員會研究,2050年,中國的塑料需求中52%可由回收再利用的二次塑料提供,初級塑料產量與國際能源署的照常發展情景中的回收率水平下的產量相比減少45%,HVC和甲醇的需求分別較照常發展情景大幅減少40%和18%。是新能源汽車重要的后市場,有助于企業掌握上游資源,同時降低自身生產成本。有助于全生命周期的碳減排。2030年三元電池鋰/鎳/鈷/錳回收市場空間預計103.67/154.24/85.80/5.29億元(按2021/1/22金屬價格)。 2030年磷酸鐵鋰電池梯次利用市場空間預計180.93億元(殘值率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