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碳中和行業專題分析報告:新挑戰新機遇化工低碳轉型-210608(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碳中和行業專題分析報告:新挑戰新機遇化工低碳轉型-210608(31頁).pdf(30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此外,水力發電、風電、核電、光伏等可再生能源發電技術已經相對成熟,發電成本已經低于煤電。據 IRENA 統計,風電與光伏成本在過去的十年間下降了70%、89%,目前光伏的成本為0.068 美元/千瓦時,陸上風電成本為 0.053 美元/千瓦時,海上風電成本為 0.115 美元/千瓦時,低于我國火電 0.3-0.4 元/千瓦時的價格區間。在未來實現碳中和的過程中,可再生能源發電替代具有十分廣闊的發展空間。新能源領域的迅速發展將帶動關鍵上游原材料的需求提升。光伏發電的迅速發展賦予了上游原材料工業硅、EVA 膠膜巨大增長空間。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發布數據顯示,2019 年,全球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
2、的全球有效產能分別提升至67.5 萬噸、185.3GW、210.9GW 和 218.7GW。中國多晶硅、硅片、電池片和組件的產能在全球占比分別增長了 7.4、2.9、 4.0 和0.9 個百分點。未來隨著光伏產業需求擴大,工業硅產能有望持續提升。3. 碳中和推動供給側改革,高耗能行業嚴控新增產能高耗能、產能過剩的石化化工行業將最易受到沖擊。根據計算結果,單位GDP 碳排放居于前列的基礎化工產品分別是煤制乙二醇、煤制甲醇、合成氨、工業硅、電石、燒堿、黃磷、MTO、純堿。煤化工:傳統煤化工產品以合成氨(尿素)、甲醇為主,產品價值量低。而煤氣化工藝的電耗、蒸汽消耗都較高,單位 GDP 碳排放大。此外,粗煤氣中含有大量CO2 并經甲醇洗環節排放,對合成氣中 CO 和 H2 配比調節也可能給產生大量碳排放。另外需要注意的是,根據工藝技術的不同和產品配比的不同,不同企業的煤化工裝置碳排放量可能有很大差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以下簡稱“發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袁達在答記者問中提到,為了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我們需要加快推動產業結構轉型,大力淘汰落后產能、化解過剩產能、優化存量產能,嚴格控制高耗能行業新增產能。在2019 年發布的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9 年本)中,國家發改委提出:對石化化工行業的限制類設有13 大類,其中涉及了黃磷、電石、乙烯、甲醇、燒堿等高耗能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