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報】行業動態跟蹤報告:鋼價創10年來新高還能持續多久_(1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研報】行業動態跟蹤報告:鋼價創10年來新高還能持續多久_(14頁).pdf(1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雖然粗鋼產能被嚴格控制基本保持穩定,但是 2016年以來,由于利潤驅動,我國粗鋼產量不斷增長,產能利用率明顯提升。因此粗鋼產能不增長不等同于粗鋼產量不增長。2021 年,國家有關部委多次提出要確保實現“2021年全國粗鋼產量同比下降”,但由于具體執行辦法、具體下降目標并沒有公開,我們認為這項政策對行業供給端影響仍有待進一步跟蹤和明確。事實上,我們多次強調,粗鋼只是生產鋼材成品的原料,并不能直接用于下游需求,只有將粗鋼軋制成各類鋼材成品才能滿足下游行業需要,因此成品鋼材供給變化才是影響鋼價的供給因素,而非粗鋼供給變化。從鋼材產量與粗鋼產量的比值來看,2000年以來,該比值一直處于上升趨勢之中,目
2、前仍然沒有看到拐點跡象。我們認為,主要原因還是利潤驅使。我國鋼鐵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受制于投資大、資產重、退出難等特點,鋼企之間競爭十分激烈。只要經營現金流能夠覆蓋變動成本,企業就不會主動退出,除非施加外力比如政策限制等;只有當經營現金流連變動成本都無法覆蓋后,鋼企才有可能主動停產限產,2015 年全行業虧損時期眾多鋼企主動停限產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截止到 2020年 12月,工信部先后公布了五批規范鋼鐵企業名錄,共有 260家、粗鋼產能約 10.08億噸,這些合規企業產能大概占到了全國總產能 95%以上。在行業絕大部分產能都是合規產能的背景下,再通過行政命令或者行政手段進行大規模產能淘汰既不現實也難以實現。即使部分地方通過環保手段壓制區域企業產能釋放,那也是暫時的,產能并沒有消失。同時,在利潤高企的背景下,部分區域通過行政手段來壓制本地產能釋放,并不能影響到全國整體供應局面,那些沒有政策限制的區域鋼企肯定會加大產出力度,從而全國鋼材供應局面整體達到動態平衡,這也是符合市場經濟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