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普全球(S&P Global):2021年亞太地區企業和基礎設施信貸展望(英文版)(1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標普全球(S&P Global):2021年亞太地區企業和基礎設施信貸展望(英文版)(16頁).pdf(1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地區評級仍存在重大下行風險,各國分歧加深。到2021年,亞太地區評級企業發行人的信用狀況遠未穩定。截至2021年1月28日,近四分之一的投資級發行人和近三分之一的投機性發行人的評級仍處于負面展望。與六個月前相比,中國(約20%的發行人評級為負面展望)和印度(約25%)的下行評級風險正在降低,因為這兩個經濟體的復蘇速度都略快于該地區其他地區,即使是規模較小的發行人,融資條件也略有改善。印尼企業處于另一端(55%)。2021年的復蘇前景更加難以捉摸,因為COVID-19病例增多,疫苗推廣緩慢,消費者情緒低迷,以及銀行的選擇性融資。在2020年私人和國有實體發生了大量此類事件之后,2021年可能會出
2、現更多違約或重組。日本和太平洋地區的下行評級壓力仍接近多年高點。資金富人仍然可以借貸,一些資金為較弱的借款人提供了萌芽。融資渠道可能仍是今年亞太地區主要的信貸區別因素。對于亞洲地區規模較大、投資級別較高或多樣化程度較高的發行人而言,資本市場和銀行融資充足(有時處于歷史低點)。一些融資新芽也出現在規模較小、杠桿率較高的發行人身上,尤其是中國房地產開發商(盡管通常價格昂貴、期限較短);過去幾周,印尼實力較弱的公司,在2020年的大部分時間里,這些公司大多對此類發行人關閉。由于馬來西亞、中國、泰國、印度尼西亞或印度的債務延期已經結束或將要結束,到2022年,國內銀行的融資可能會保持選擇性,甚至可能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