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華利集團核心優勢及同行財務數據對比分析報告(2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華利集團核心優勢及同行財務數據對比分析報告(24頁).pdf(2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復盤申洲國際港股上市后的估值走勢,可簡單分為 5 個階段,1)2006-2009 年(5-10 倍 PE),金融危機下估值大幅下探:受金融危機影響,公司估值自 2007年后一路下探,2008 年底最低僅為 2.3 倍,2009 年后估值逐步恢復到金融危機前水平。2)2010-2012 年(約 10 倍 PE),傳統制造業估值水平:公司 2010 和 2012 年受外部環境影響利潤波動較大,兩年凈利潤分別同比僅增長 2%和-5%,此時市場對公司未來增長確定性未形成一致預期,因此公司在這期間僅享有傳統制造業估值水平。3)2013-2017 年(10-20 倍 PE),優質供應商估值水平:隨著海外產
2、能布局的順利推進,疊加研發生產能力的提升,市場逐步認可公司的競爭優勢以及中長期的增長確定性,公司估值水平隨著EPS 增長中樞的提升而提升。4) 2018-2019 年(20-30 倍 PE),稀缺龍頭供應商估值水平:盡管由于產能瓶頸 EPS 復合增速有所放緩,市場仍然愿意給那些護城河深、增長確定性高的稀缺行業龍頭一定的估值溢價,公司估值維持在 20-30 倍的區間,此外我們觀察到 2020 年初受疫情影響,公司的估值也未回落至 20 倍以下水平,側面體現公司估值的穩定性較強。5) 2020H2(30 倍 PE 以上),疫情期間申洲競爭優勢得到進一步認可,估值進一步提升。疫情期間,品牌方更偏好申洲國際縱向一體化的經營模式,2020 公司全年訂單大幅好于預期,申洲在主要客戶中的市占率也得到了提升,競爭優勢也得到了鞏固,成功拉動了估值中樞的上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