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政府與企業促進個人低碳消費的案例研究(4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自然資源保護協會:政府與企業促進個人低碳消費的案例研究(48頁).pdf(4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碳普惠一一廣東省概況廣東省碳普惠平臺于2015年在廣州、中山、東莞.韶關、河源和惠州展開試點運營.用戶可通過碳普惠網站、手機APP.微信公眾號等渠道登陸碳普惠賬戶,通過其低碳行為兌換碳幣兌換相應的優惠.碳普惠平臺不僅面向個人,也對小微企業、居民家庭的減碳行為進行量化并對其賦值".廣東省發改委為碳普惠的主管單位,碳普惠現有減碳項目20個,會員數量兩萬多人,累計減碳量16976.75噸"*.運營模式碳普惠用戶可通過低碳出行和低碳生活兩類減碳行為獲得碳幣,城市根據自身情況對出行和生活兩種類別中的具體行為進行設定.低碳出行的行為包括乘坐城市公交(地鐵.公交. BRT等).步行、使用
2、共享自行車、駕駛新能源汽車、使用ETc.私家車停駛等;而節水節電節約用氣。使用節能設備等都屬于低碳生活行為.碳普惠平臺商城中還引入了零碳產品,用戶也可以通過購買零碳商品獲得碳幣.除此以外。用戶還可以在注冊時通過獲得企業捐贈的減排量兌換碳幣.碳幣可以通過碳普惠平臺兌換商品或捐贈將其用于社會福利.碳普惠平臺開發了更科學的核算方法對用戶減碳行為進行量化.碳普惠還引入了社區試點,通過對業主的戶均電氣水等用量進行調研。設定用量標準,將用戶的個人賬戶數據與用量標準進行對比,計算用戶減碳量與碳交易平臺對接是碳普惠平臺的另一-重要特點.凡碳普惠試點地區的相關企業或個人,其自愿參與的低碳行為均可通過核證獲得碳普
3、惠核證自愿減排量(PHCER) , 并可參與到碳交易市場,通過減碳行為獲利.此外,碳普惠平臺- -直在開展低碳生活方式的宣傳活動. 2021年3月植樹節 ,碳普惠將游戲和綠色公益相結合,科普低碳生活知識,借助用戶量大的游戲平臺進行低碳傳播.面臨的挑戰碳普惠遭遇的挑戰與碳寶包類似。僅有政府管控的公交系統、水電氣等系統賬戶可直接與碳普惠綁定對接,數據共享.企業合作伙伴均視用戶數據為重要資產,不愿與碳普惠平臺打通數據入口.在這種情況下,通過企業進行的低碳行為,均需要用戶上傳相應的證明來記錄其低碳行為,才能獲得減碳量.這也導致用戶對于碳幣價值的期望值變高,而碳普惠商城內的低碳商品選擇有限,價值不高,不能起到較好的激勵效果.與此同時,企業之所以積極參與碳普惠,是因為通過出售碳普惠核證自愿減排量可獲得收益.當前,企業直接碳減排成本往往遠低于企業帶動消費者參與碳市場交易的成本.因此,依靠企業吸引消費者參與企業減碳項目并非易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