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汽車電子行業雷達與攝像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3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1年汽車電子行業雷達與攝像頭發展趨勢分析報告(38頁).pdf(3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攝像頭率先實現解耦,整體感知層產業鏈分工是未來趨勢。根據 System Plus 研究,特斯拉 Model 3 三攝與采埃孚三攝主要差別在于:特斯拉只采集圖像信息,將三個 CMOS 嵌入在同一 PCB 板上,無需 SOC 信息處理器,將圖像信息直接傳輸到控制器進行處理。而采埃孚的CMOS 嵌入在三塊不同的 PCB 板上,攝像頭具備完整的 SOC,最終信息由 Mobileye 芯片進行處理。根據 System Plus 估計,采埃孚(ZF)三相機的成本為 165 美元,而特斯拉(Tesla)三相機的成本為 65 美元。而對于毫米波雷達,特斯拉選擇使用大陸的雷達模塊 ARS4-B,其內部有一個NX
2、P 提供的77GHz 雷達芯片組和32 位MCU,并未實現數據收集與處理功能的解耦。我們認為,特斯拉已經實現攝像頭的解耦,毫米波雷達等其他感知層產業鏈的持續分工是未來趨勢,越來越多 OEM 廠商也會向特斯拉模式趨近。1.4 感知層細分”賽道”中,攝像頭確定性最強,激光雷達彈性最大我們預計到 2030 年智能駕駛所帶動的感知層硬件市場規??蛇_ 3892 億元,10 年CAGR為 23%。其中攝像頭 1232 億元,10 年 CARG 為 21%;超聲波雷達 332 億元,10 年 CARG 為12%;毫米波雷達 960 億元,10 年 CARG16%;激光雷達 1367 億元,2025-2030
3、 年 CARG41%。感知層四個”賽道”中:1)攝像頭增長確定性最強,在鏡頭和 CMOS 產業鏈環節格局向好,我國已有具備全球競爭力的企業。2)激光雷達”賽道”彈性最大,目前還處于技術驅動階段,風險與機遇并存,國內廠商競爭實力與國外廠商齊頭并進。3)毫米波雷達猶存國產替代空間,雖然主要市場被 Tier1 占據,國產初創公司進行技術集成化創新,仍有打破壟斷的機會。4)超聲波雷達市場競爭激烈,技術壁壘較低。1)智能網聯車滲透率:根據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2020-2025 年 L2-L3 級的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比例超過 50%,L4 級智能網聯汽車開始進入市場。到2026
4、-2030 年,L2-L3 級的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比超過 70%,L4 級車輛在高速公路廣泛應用,在部分城市道路規?;瘧?到 2031-2035 年,各類網聯汽車、高速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2)單車配置傳感器數量:從 L2 到 L3 再到 L4/5 升級,單車配備傳感器數量隨之提升。假設單車攝像頭裝載個數由 5 個到 11 個到 15 個,超聲波雷達由 8 個到 12 個,毫米波雷達從3 個到 5 個到 8 個,激光雷達從不裝載到 1 至 3 個3)價格趨勢:超聲波雷達和毫米波較為成熟,單價 5%復合增速下降,激光雷達預計大規模量產后單價在 200-300 美元,攝像頭性能升級催化車載攝像頭單車 ASP 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