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 DNA:Edge Native技術架構白皮書1.0(27).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5G DNA:Edge Native技術架構白皮書1.0(27).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對于開發者而言,由于 Edge Native 融合了更多的電信聯接概念,導致熟悉 IT 的開發者較難理解邊緣環境的一些架構、參數、特征等。所以邊緣平臺需要面向開發者將網絡屬性,包括 3GPP 等定義的具體參數進行友好的抽象表達。另外,對于 5G 網絡行業數字化轉型而言,Edge Native 也是網絡的目標架構?;?Edge Native 可在邊緣云環境下深度利用邊緣計算特有價值特性,高效構建、運行和維護管理時延敏感的邊緣應用。Edge Native 的代表技術包括:以邊緣側 5G 網絡能力開放為特征的邊緣服務、基于云邊協同和邊邊協同的邊緣網格技術、面向復雜場景跨網絡的邊緣編排技術、支持多語
2、言 /serverless 和邊緣自治的邊緣框架技術、大量異構初始數據的低時延 / 實時預處理分析的邊緣數據技術、基于認證加密和區塊鏈的邊緣可信技術、基于異構邊緣智能硬件和硬件加速的邊緣 AI 技術。邊緣基礎設施是 Edge Native 的底層基礎,包括硬件與平臺技術。硬件上,邊緣基礎設施不僅需要考慮增強計算能力,也需要考慮如何更好的支持 5G 網絡所需要的大流量轉發能力。因此需要支持異構硬件如 CPU(ARM 或 X86)、 GPU、NP 等。平臺技術上,目前越來越多的應用逐漸容器化 / 虛擬化。底層基礎設施平臺逐漸收斂至 Kubernetes 相關產品。但是 Kuberenetes 對于
3、 MEC 應用的容器安全性、隔離性等有一些限制,需要對基礎設施提出更高的訴求: 增強的電信網絡支持:電信 MEC 場景需要Kubernetes 增強應用及平臺的多網絡平面隔離,多租戶增強,以及電信網絡能力增強(如 TSN 等)。 EdgeInfra 可以引入 Multus 等 CNI 組件,或對現有CNI 進行增強,通過 Kubernetes 標準接口或者部署文件對于電信網絡特性進行抽象以及配置,方便應用調用; 容器與虛機的混合編排能力:電信網絡功能及邊緣應用廠商的容器化甚至虛擬化進展較慢,需要支持容器與虛機的混合編排。目前優選將虛擬機打包成以容器鏡像的格式進行編排管理,同時 Openstack社區也有 Starlingx 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