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立信:5G網絡中的基準測量(英文版)(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愛立信:5G網絡中的基準測量(英文版)(8頁).pdf(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隨著5G繼續在全球部署,監管機構已開始對無線網絡覆蓋范圍進行基準測試,以確保服務提供商滿足其頻譜分配條件。要求因他們在世界上的工作地點而異。例如,預計到2025年,歐盟的服務提供商將向所有城市地區和主要地面運輸通道提供5G覆蓋,監管機構正在評估許多其他市場的覆蓋要求。為確保服務提供商滿足其覆蓋要求,必須衡量5G性能和應用覆蓋率,其中應用覆蓋率是指應用程序或應用程序按預期工作的地理區域,并且用戶具有積極的網絡體驗。然而,在如何進行5G測量方面存在挑戰。愛立信發現,2G/3G/4G網絡中常用的基準測量方法不適用于5G網絡,也不能提供可在5G服務提供商和網絡設備提供商之間進行有意義比較的基準結果。本
2、文提出了5G網絡中基準測試的挑戰,概述了造成這些挑戰的5G和4G之間的系統差異,并根據終端用戶的實際性能提出了在5G網絡中進行基準測試的首選方法。在以前的接入技術中,測量空閑模式下控制信道的信號強度是評估網絡覆蓋率和移動服務可用性的最廣泛使用的方法。每一代移動技術在空中接口中都有三種類型的信道:空閑模式下的控制信道這些是移動電話或用戶設備(UE)用于監視和連接到網絡的信道連接模式下的控制信道這些是UE發送時使用的信道,或接收用戶數據以監視或控制連接連接模式下的用戶數據通道這些通道用于發送和接收實際用戶數據基于空閑模式下的控制通道的基準性能測量已證明適用于4G和更早的技術,對于使用兩個發射機和兩
3、個接收機(即2T2R)的基站,這代表了大多數部署。這些測量相對簡單,空閑模式下的4G控制信道和4G數據信道之間的相似性導致兩者之間具有很強的正相關性(圖1)。此外,當不使用波束形成時,4G網絡的空閑模式下的控制信道和連接模式下的用戶數據信道之間的相關性通過標準化來定義,并且對于這些情況,將不會根據網絡中部署的無線電設備而顯著變化。因此,對于非波束形成網絡,在空閑模式下測量控制信道可以很好地評估4G網絡中的實際最終用戶體驗,并且可以在不同的服務提供商和設備制造商之間進行公平的比較。通常,在空閑模式下2T2R無線電的強大4G控制信道測量高度指示高質量用戶數據信道的可用性和良好的4G網絡性能。5G標
4、準化允許關于如何為空閑模式下的控制信道和連接模式下的用戶數據信道配置波束的靈活性。這種靈活性意味著,對于跨不同設備制造商和不同服務提供商的不同5G部署,控制信道和用戶數據信道之間的相關性將大相徑庭。這是4G的一個變化,傳統上,對于2T2R無線電來說,控制信道和數據信道的信號質量具有很強的相關性。對于5G,沒有小區級的參考信道,從中可以測量小區的覆蓋范圍。相反,每個小區具有一個或多個同步信號塊(SSB)波束,UE使用該波束搜索5G NR小區并與之同步。SSB波束共同覆蓋小區區域,并且UE搜索和測量SSB波束,保持可能來自多個小區的一組候選波束。此外,實際上將定義最終用戶體驗的是連接模式中的數據信道,并且可以對連接模式中的這些用戶數據信道進行波束形成。然而,這些波束的形狀不同于用于控制信道的波束,波束形狀取決于實現。因此,在空閑模式下測量5G的控制信道不太可能產生對5G網絡中的實際最終用戶體驗的可靠評估,并且不能為5G服務提供商或網絡設備制造商之間的公平比較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