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科技前瞻系列之二:華為鴻蒙鴻蒙對科技行業發展和投資機會的啟示-210712(18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計算機行業科技前瞻系列之二:華為鴻蒙鴻蒙對科技行業發展和投資機會的啟示-210712(18頁).pdf(18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鴻蒙系統確實在技術上存在著比較優勢,但絕非盡善盡美,在開源的過程中部分問題有所顯現,前期加入生態的企業在產品推廣、產品影響與公司業績方面逐步得到反饋,市場對于鴻蒙系統有了更為清晰的認知,在此我們提出了格局分化期的概念,我們預期其將開始于鴻蒙 2.0 大規模開源適配一段時間之后,直至鴻蒙 3.0等較為成熟的后續版本得到市場認可。在這一階段隨著市場對于鴻蒙產品有了較為清晰的認知,潮水退去后各家廠商才被真正看清,純粹概念先行的企業將無法得到市場的認可,其無法真正受益于鴻蒙技術的發展,而真正與華為內核、與萬物互聯、與自主可控相匹配的廠商將被保留下來,并在之后作為市場的借鑒對象吸引新廠商對于生態的加入,
2、并憑借前期積累的先發優勢得到進一步發展。我們認為格局分化期出現問題可能會存在于以下幾個方面:手機產供銷不足從源頭上影響整體生態的搭建。首先從華為提出的“1+8+N”的概念來看,其終端方面的主入口在于“1”(手機),參考目前生態構建較為領先的基于 ios 的蘋果與基于安卓的小米,對于蘋果而言其手表可實現對手機、電腦等設備的解鎖,耳機可跨設備自動播放,屏幕鏡像可實現其在不同擺脫設備間的跨屏播放,蘋果在國外力推的“HomeKit”家居控制軟件一定程度上也實現的物聯外延的擴展,市占率穩步上升的iphone 提升了蘋果生態對用戶的吸引力,手機仍可視作整體生態的核心。對于小米而言其采取用手機占領市場,依靠
3、“米粉”形成市場基礎;之后通過生態鏈的方式塑造小米下一個階段的業務布局,幫助企業持續性成長;進一步小米將通過 IOT 尋求突破依靠。小米對下游制造商進行戰略投資,市場上出現大量的小米生態鏈產品,小米的品牌加成降低了下游企業的宣傳推廣成本,并與小米設備進行很好的兼容,小米依靠米家 App實現對各設備的操控,當前在國內的智能終端市場小米處于較為領先的位置上,對其而言手機仍為占領與打開市場的關鍵。因此手機一定程度上可視為華為鴻蒙生態能否成型的關鍵,對于自有手機產品而言,由于華為自研 5G 芯片被限制,在國內外手機市場,華為的手機市場份額占比從頂峰降至 21 年一季度全球份額僅占 4%,新手機 P50
4、發布時間一拖再拖,電商平臺華為 Mate 系列大量機型缺貨,難以滿足市場需求。寄希望于國內友商當前也不現實,除了一加與魅族并無其他廠商公開支持華為,且魅族僅接入了智能家居業務而非手機業務,小米有自有生態需要維護,OPPO 高管對鴻蒙表示公然“反對”,鴻蒙系統所需要匹配兼容的“1”仍是其接下來一段時間將要面對的問題。其次鴻蒙生態仍不成熟,其距離完全擺脫安卓的影子仍有一段距離。廣義上的鴻蒙系統包括 OpenHarmony與 HarmonyOS,OpenHarmony 作為嵌入式操作系統,其具有良好的分布式跨設備能力,目前面向全場景開源;HarmonyOS 為 Linux 內核+AOSP(Andro
5、id Open Source Project)+OpenHarmony 部分特性+HMS,Android為 Linux 內核+AOSP+GMS。鴻蒙與安卓相似的地方在于 Linux 內核與 AOSP,Linux 本身為廣泛傳播的開源操作系統,且安卓基于宏內核結構,鴻蒙基于微內核結構,二者有所區別。采用 AOSP 是為了使鴻蒙系統更好的融入此前安卓用戶當中,鴻蒙目前采取雙框架運行,后續版本可對 AOSP 逐步解耦。當前鴻蒙應用大部分依舊基于 AOSP 框架過渡的安卓版,使得系統與安卓差異性減少,不能完全體現鴻蒙在運行速度上的優勢,逐步擺脫安卓的影子為必然趨勢,但實現應用軟件等完全脫離 AOSP 框架的研發適配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