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駕駛深度系列(一):智能駕駛:重構產業鏈生態(9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智能駕駛深度系列(一):智能駕駛:重構產業鏈生態(96頁).pdf(9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智能座艙為智能汽車核心價值量載體之一,成為各大汽車廠商進行差異化競爭的核心領域。目前智能座艙主要由硬件(儀表盤、HUD、流媒體后視鏡信息娛樂系統、智能座椅&空調等其他系統)、軟件(操作系統、虛擬層、中間件、應用軟件)、人機交互(語音識別、人臉識別、觸摸識別、手勢識別、虹膜識別、生物識別)三大邏輯部分構成。各大車企新車型智能座艙配置日益豐富: 主流車企新產品廣泛采用大尺寸屏幕、語音交互、觸控交互等新功能,部分車型同時配置使用HUD; 座艙芯片以英偉達和高通為主,特斯拉等新勢力車企座艙設計風格突出,中控盤與儀表盤整合為一。隨著消費者對智能座艙體驗需求提升,智能座艙將融合
2、更多智能化、數字化功能,使得單車價值量大幅提升,2030年有望達到千億市場規模,其中硬件市場空間占比在80%左右,為最主要的細分市場領域; 根據蓋世汽車預測,2017-2020年、2020-2025年、2025-2030年三個階段中,智能座艙市場空間復合增速分別為26%、9%、5%,其中硬件部分市場空間復合增速分別為25%、11%、7%。車載中控屏起著連接人與車的功能,成為目前主機廠競爭發力的著力點之一。目前中控屏按面板類型可分為LCD和OLED兩類,LCD指液晶顯示屏,需要依靠背光源發光,目前多數座艙采用LCD中控屏;OLED指可以主動發光的面板,由于對比度強、色彩鮮艷,且形態可彎
3、曲,越來越多智能座艙開始采用OLED解決方案。 提供中控屏產品的廠商多為Tier 1集成供應商。合資品牌和高端品牌市場目前被偉世通、博世等一線品牌把持,德賽西威、華陽集團等國內廠商借助成本優勢,在中低端和自主品牌市場具有較大影響力。車載中控屏朝著觸控高清、貫通式屏幕、曲面長屏方向發展:根據蓋世汽車統計數據,在10萬元以上的新上市主流車型中(2019年),觸控液晶屏滲透率超過70%,其中在10-20萬元、20-30萬元區間車型中滲透率更是超過80%。此外,中控屏尺寸呈現變大趨勢,中控屏出現中早期尺寸普遍在6-8英寸區間,2019年6-8英寸中控屏占比不足38%,8-10英寸、10-12英寸中控屏占比分別達到23.9%、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