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深度:如何看A股市場的中期估值錨?(2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策略深度:如何看A股市場的中期估值錨?(21頁).pdf(2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一級市場視角:龍頭新興享溢價,短期新興估值受解禁制約從一級市場視角來看,IPO和再融資影響市場的主要途徑在于估值定價。從 IPO視角來看,一方面,注冊制改革市場化定價的背景下,頭部公司和新興產業估值溢價空間有望打開,公司長期趨于分化;另一方面,當前科創板估值較高,短期受解禁減持和海外不確定性影響可能會對新興產業板塊估值形成一定制約。從再融資視角來看,政策松綁后再融資市場迎來結構性回暖,近期從嚴規范戰投定增釋放打擊投機套利信號,再融資規范化發展有望支持新興企業做大做強,同時助力傳統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龍頭公司更為受益。IPO:新興龍頭估值溢價空間打開今年 A股 IPO顯著提速,1-7月科創板 I
2、PO募資規模占比近 58%,新興產業融資占比升至歷史最高超 40%。截至 7月 31日,年初以來共有 169家公司首發上市,較去年同期的 103家增長 64%;約2396 億元的實際募資規模較去年同期的 1049億元增長 128%。其中,從非科創板 IPO來看,今年共有 96家公司新上市,較去年同期的 78家增長 23%;1018億的實際募資規模較去年同期增長50%;而科創板共有 73家公司新上市,1378 億元的募資規模占全市場的比重接近 58%,國內最大的晶圓制造廠商中芯國際于 7月 16 日正式登陸 A 股,532 億元的 IPO 募資規模創科創板最高記錄,位居全部 A股歷史 IPO規模
3、排行榜第二名。而從行業結構來看,在科創板的帶動下,今年以來整體市場中新興產業融資占比顯著抬升至超 40%,創歷史最高記錄,超過傳統強勢的制造和金融業。注冊制改革市場化定價的背景下,頭部公司和新興產業估值溢價空間有望打開。一方面,實行注冊制的科創板個股定價更加市場化,新股發行定價打破了 A股存量板塊 23倍市盈率的傳統,板塊 IPO新股相對行業 PE 表現出顯著溢價,截至今年 7 月底,科創板已上市的公司中,新能源汽車產業新股定價最高,發行 PE 達 1737 倍,相對行業溢價 6743%;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和生物產業新股發行 PE 也相對較高,中位數分別在 49 和 47 倍左右,相對行業溢價
4、率分別為 9%和 25%;另外新材料行業新股發行 PE 相對行業溢價率中位數也高達 85%。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龍頭公司上市有望打開相關產業鏈估值空間,支持相關產業做大做強。截至 7 月底,剔除金融兩油后,A 股市場共有84 家上市公司市值超過 1000億元,多為公司所屬細分領域的龍頭;其中,2018年以來上市的公司有 12家,主要集中于電子行業(4家)和醫藥生物行業(3家),市值規模占比分別為 29.0%和 27.8%;有 50%的公司在科創板和創業板上市,其中,寧德時代和邁瑞醫療兩家創業板公司市值占比為 25.2%,中芯國際、金山辦公、滬硅產業、中微公司四家科創板公司市值占比為 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