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機行業投資策略: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211126(3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計算機行業投資策略: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211126(31頁).pdf(3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計算機計算機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 / 33 計算機計算機 2021 年 11 月 26 日 投資評級:投資評級:看好看好(維持維持) 行業走勢圖行業走勢圖 數據來源:聚源 行業點評報告-廣州車展如火如荼,關注三條投資主線-2021.11.23 行業周報-周觀點:供熱減碳,勢在必行-2021.11.21 行業周報-周觀點:北交所上市在即, 關注金融 IT 投資機會 -2021.11.14 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板塊配置價值凸顯估值處于歷史低位,板塊配置價值凸顯 截至 2021 年 11
2、 月 26 日收盤, 滬深 300 指數下跌 6.74%, 計算機指數下跌 1.83%,跑贏滬深 300 指數。從年初至今的個股行情表現來看,沒有明顯的板塊效應,數據安全、 能源 IT、華為鴻蒙及衛星遙感應用等方向的部分標的表現較為亮眼。業績方面,2021 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同比明顯提升。截至 2021 年 11 月 26 日,計算機行業市盈率(TTM 中值法,不調整)為 41.63 倍,低于 2014 年以來的歷史均值 67.91 倍,并且基金持倉比例也處于歷史低點,行業配置價值凸顯。 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 (1)中國云計
3、算產業)中國云計算產業步入步入 2.0 時代時代。與 1.0 時代不同,云計算 2.0 時代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滲透,云需求從 IaaS 層向 SaaS 層上移,云原生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同時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新業態; (2)國產化軟硬件全面提速,國產生態)國產化軟硬件全面提速,國產生態日益豐富日益豐富。第一個維度來看,經過多年產品研發和打磨,基礎軟硬件作為 ICT 產業基礎,國產生態日益成熟,CPU、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件的國產產品已逐步進入可用、好用階段;第二個維度來看,應用層的產品已逐步可取代海外同類產品, 例如 ERP 和工業軟件,國產 ERP 受益行業信息化浪潮, 滲透率持續提升,
4、工業軟件領域的部分平臺、系統、軟件受益智能制造處于加速落地階段。 精選賽道:景氣度為王,自上而下把握行業機會精選賽道:景氣度為王,自上而下把握行業機會 (1)能源 IT:碳中和趨勢下,迎來歷史性機遇; (2)衛星遙感應用:滲透率快速提升,下游市場高景氣; (3)智能網聯汽車: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驅動產業價值鏈重構; (4)云計算:后疫情時代,企業上云仍在加速;(5)網絡安全:行業快速增長,重點關注邊際變化; (6)工業軟件:市場廣闊,國產化催化行業加速發展。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1)能源)能源 IT:推薦瑞納智能、朗新科技,受益標的包括匯中股份、恒華科技、云涌科技、和達科技、
5、遠光軟件等。 (2)衛星遙感應用)衛星遙感應用:推薦航天宏圖、中科星圖、超圖軟件; (3)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推薦中科創達、道通科技、千方科技;受益標的包括德賽西威、萬集科技等; (4)云計算:)云計算:推薦金山辦公、用友網絡、廣聯達、明源云、福昕軟件、泛微網絡、致遠互聯、萬興科技,其他受益標的包括石基信息、浪潮信息、新開普; (5)網絡安全:)網絡安全:繼續重點推薦深信服、安恒信息、奇安信、綠盟科技、啟明星辰、美亞柏科、迪普科技、拓爾思等;其他受益標的包括衛士通、天融信等; (6)產業互聯網)產業互聯網:推薦國聯股份、中控技術、中望軟件、鼎捷軟件、寶信軟件、賽意信息等; (7)金融
6、)金融 IT:推薦恒生電子,受益標的包括頂點軟件、長亮科技、宇信科技等。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上游行業 IT 支出不及預期;疫情影響全年業績;人才流失風險。 -17%-9%0%9%17%26%2020-112021-032021-072021-11計算機滬深300相關研究報告相關研究報告 開源證券開源證券 證券研究報告證券研究報告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行業研究行業研究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 / 33 目目 錄錄 1、 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 . 4 1.1、 板塊表現回顧:近一年,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 300 指數 . 4 1.2
7、、 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基金持倉創近三年新低 . 5 1.3、 2021Q3 單季度板塊收入增速放緩 . 5 2、 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 . 7 2.1、 云計算產業步入 2.0 時代,賦能數字經濟 . 7 2.2、 國產化軟硬件皆提速,全方位發力 . 9 2.2.1、 基礎軟硬件端:作為 ICT 產業基礎,國產生態日益成熟 . 9 2.2.2、 應用軟件端:逐漸從“可用”走向好用,已具備替代能力 . 11 3、 精選賽道: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 . 13 3.1、 能源 IT:碳中和趨勢下,迎來歷史性機遇 . 13 3.2、 衛星遙感應用:滲透率快速提升,下
8、游市場高景氣 . 15 3.3、 智能網聯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驅動產業價值鏈重構 . 18 3.4、 云計算: 后疫情時代,企業上云仍在加速 . 21 3.5、 網絡安全:行業快速增長,重點關注邊際變化. 23 3.5.1、 國家對數據安全重視度空前,數據安全防護與利用市場迎重大機遇 . 23 3.5.2、 等保 2.0 測評標準迎重大升級,帶來安全增量需求 . 25 3.5.3、 網絡安全占信息化建設投入比例有望繼續提升 . 25 3.6、 工業軟件:市場廣闊,國產化催化行業加速發展 . 26 4、 投資建議 . 29 5、 風險提示 . 31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
9、: 2021 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 300 指數(截至 2021.11.26) . 4 圖 2: 2021 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漲跌幅在所有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十六(截至 2021.11.26) . 4 圖 3: 2021 年初至今,行業內部沒有明顯的板塊效應. 4 圖 4: 當前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 . 5 圖 5: 2021 年 3 季度末基金對計算機板塊的持倉比例處歷史低點 . 5 圖 6: 2021 年前三季度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有所回落 . 6 圖 7: 2021 年前 3 季度計算機板塊營業總收入增速提升 . 6 圖 8: 2021 年前 3 季度計算機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
10、下降 . 6 圖 9: 2021Q3 計算機板塊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 12.89% . 7 圖 10: 2021Q3 計算機板塊歸母凈利潤降幅收窄. 7 圖 11: 2021 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經營活動現金流短期承壓 . 7 圖 12: 預計 2023 年政府和企業上云率將超過 60% . 8 圖 13: SPECint 基準測試中鯤鵬 920 芯片性能占優 . 10 圖 14: 國產數據庫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 11 圖 15: 2009 年國外廠商占據 ERP 主要市場 . 12 圖 16: 2019 年國內 ERP 廠商成為市場主導 . 12 圖 17: 2010 年 DCS 國產化率不到
11、 30% . 13 圖 18: 2019 年 DCS 國產化率已經接近于 50% . 13 gYjWcZkWfUcXxPyQxPvNbRaO8OnPmMoMpOiNmNmNjMmOuN8OnMqQNZnNrRxNrRnP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 / 33 圖 19: 2018 年中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自給率低 . 13 圖 20: 2018 年中國生產控制類工業軟件國產占比較高. 13 圖 21: 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 2030 年和 2060 年有望分別達到約 35%和 70% . 14 圖 22: 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
12、例日益提高 . 15 圖 23: 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例日益提高 . 16 圖 24: 我國遙感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單位:顆) . 16 圖 25: 中國存量遙感衛星主要為軍用衛星(截止到 2021 年 1 月 1 日) . 16 圖 26: 預計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到 2022 年將達到 216 億美元 . 18 圖 27: 2012-2019 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規模由 40.83 億元上升至 75.50 億元人民幣 . 18 圖 32: 2021Q3 全球企業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 . 21 圖 33: 2021 年以來 AWS 收入增長提速 . 22
13、 圖 34: 2021 年以來 Azure 收入維持高增長 . 22 圖 35: 2021 年以來谷歌云收入維持快速增長 . 22 圖 36: 2021 年以來 Salesforce 收入增速有所上升 . 22 圖 37: 中國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跑贏全球水平 . 23 圖 38: 2021H1 中國公有云市場集中度高 . 23 圖 39: 2020 年全球新增數據中近一半需要保護但并未得到保護 . 23 圖 40: 隱私計算解決數據開放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25 圖 41: 2011-2020 年全球網絡安全支出占 IT 投入比例不斷提升(億美元) . 26 圖 42: 2019-2020
14、年中國網絡安全支出占 IT 投入比例提升(億人民幣) . 26 圖 43: 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持續提升 . 27 圖 46: 2018 年生產控制類軟件占比為 17.02% . 29 表 1: 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新業態 . 8 表 2: 國產基礎軟硬件生態逐漸完善 . 9 表 3: CPU 領域,鯤鵬、飛騰、龍芯、海光等占據優勢地位 . 9 表 4: 麒麟與 UOS 成為國內兩款主要國產 Linux 操作系統 . 10 表 5: 國內廠商領先云產品功能齊全、布局完善 . 12 表 6: ZW CAD 在國內外部分替代國際頭部品牌 . 13 表 7: 世界各國紛紛提出節能減排目標 .
15、14 表 8: 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 . 17 表 9: 衛星遙感技術可廣泛應用于 G 端、B 端與 C 端 . 17 表 10: 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 20 表 11: 到 2021 年,全球最終用戶在公有云服務上的支出預計將增長 18.4 . 22 表 12: 數據安全保護主要產品類型和技術方向包括以下四類 . 24 表 13: 等保 2.0 測評標準迎重大標準升級 . 25 表 15: 重點推薦公司估值情況(截至 2021.11.26) . 30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4 / 33 1、 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配置價
16、值凸顯行業估值處于歷史低位,配置價值凸顯 1.1、 板塊表現回顧:近一年,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板塊表現回顧:近一年,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 300 指數指數 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 300 指數。指數。截至 2021 年 11 月 26 日收盤,計算機指數較年初下跌 1.83%,同期滬深 300 指數下跌 6.74%。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 300指數,在所有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十六。 圖圖1:2021 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跑贏滬深 300 指數指數(截至截至2021.11.26) 圖圖2:2021 年初至今計算機指數漲跌幅在所有一級行業年初至今計算
17、機指數漲跌幅在所有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十中排名第十六六(截至(截至 2021.11.26)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年初至今,行業內部沒有明顯的板塊效應。年初至今,行業內部沒有明顯的板塊效應。從 A 股計算機板塊近一年的個股行情表現來看, 計算機行業細分板塊呈現一定分化, 沒有非常明顯的板塊效應。 漲幅居前的衛士通(+231.09%) 、潤和軟件(+191.32%)分別為數據安全、華為鴻蒙標的;朗新科技 (+169.76%) 、 龍軟科技 (+148.77%) 為能源 IT 標的; 維宏股份 (+95.77%) 、賽意信息 (+85.88%) 等為工
18、業軟件標的; 中科星圖 (71.05%) 為衛星遙感應用標的;德賽西威(59.27%)為智能汽車標的。 圖圖3:2021 年初至今,行業內部沒有明顯的板塊效應年初至今,行業內部沒有明顯的板塊效應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15%-10%-5%0%5%10%15%計算機滬深300-30%-20%-10%0%10%20%30%40%50%60%70%電氣設備有色金屬采掘化工鋼鐵汽車公用事業電子機械設備綜合國防軍工建筑裝飾輕工制造紡織服裝通信計算機交通運輸銀行商業貿易建筑材料醫藥生物食品飲料農林牧漁傳媒房地產休閑服務非銀金融家用電器0%50%100%150%200%250%300%區間漲
19、跌幅(%)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5 / 33 1.2、 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基金持倉創近三年新低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基金持倉創近三年新低 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截至 2021 年 11 月 26 日,計算機行業市盈率(TTM 中值法,不調整)為 41.63 倍,低于 2014 年以來的歷史均值 67.91 倍;滬深300 市盈率為 22.63 倍,計算機板塊相對滬深 300 溢價倍數為 1.84 倍,2014 年以來平均溢價倍數為 2.83 倍,目前估值溢價低于歷史平均水平。 圖圖4:當前板塊估
20、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當前板塊估值溢價處在歷史較低水平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2021 年年 3 季度末計算機板塊基金配置比重為季度末計算機板塊基金配置比重為 2.70%,為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為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根據 Wind 數據統計,2021 年 3 季度末基金對計算機行業股票的持倉比例為 2.70%,在所有一級子板塊中,計算機板塊持倉市值排名第十,為近三年來的最低水平。 圖圖5:2021 年年 3 季度末基金對計算機板塊的持倉比例處歷史低點季度末基金對計算機板塊的持倉比例處歷史低點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1.3、 2021Q3 單季度板塊收入增速放緩單季
21、度板塊收入增速放緩 2021 年前三季度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有所回落年前三季度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有所回落。根據工信部數據,2021 年前三季度,我國軟件業務收入保持穩步增長,軟件業務實現收入 69007 億元,同比增長 20.5%,增速較上半年回落 2.7 個百分點;利潤總額增速小幅回升,軟件業務實現利潤總額 7937 億元,同比增長 10.7%,增速較 1-8 月份提高 1.4 個百分點。 0123456050100150200250估值溢價(右軸)計算機(左軸)滬深300(左軸)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0.00500.00
22、1,000.001,500.002,000.002,500.00計算機板塊基金持倉市值(億元)持倉比例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6 / 33 圖圖6:2021 年前三季度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有所回落年前三季度軟件業務收入和利潤增速有所回落 數據來源:工信部、開源證券研究所 2021 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同比明顯提升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營業收入和凈利潤增速同比明顯提升。 (1)按照整體法統計,2021 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5998.4 億元,同比增長18.86%,同比增速明顯提升;實現歸母凈利潤 203.33 億元,同比
23、減少 6.16%。 (2)按照整體法統計,2021 年 Q3 單季度計算機板塊實現營業收入 2134.59 億元,同比增長 12.89%,增速較前兩個季度有所放緩;實現歸母凈利潤 74.49 億元,同比減少25.52%。我們認為主要原因為:一是隨著 2020 年下半年疫情緩解,Q3 基數較Q1Q2 高,導致同比增速放緩;二是經濟下行形勢下,政府財政支出及企業支出緊張;三是上游原材料供應緊張,也會對 IT 企業業務帶來一定影響。四是研發和市場投入持續加大,導致凈利潤下滑。 圖圖7:2021 年年前前 3 季度計算機板塊營業總收入增速提升季度計算機板塊營業總收入增速提升 圖圖8:2021 年前年前
24、 3 季度計算機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季度計算機板塊歸母凈利潤同比下降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20.00-10.000.0010.0020.0030.002013-022015-022017-022019-022021-02軟件業務收入:累計同比(%)軟件業務利潤:累計同比(%)0%5%10%15%20%25%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營業收入合計(左軸,億元)yoy(右軸,%)-40%-30%-20%-10%0%10%20%30%050100150200250300350歸母凈利潤合計(左軸,億元)yoy(右
25、軸,%)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7 / 33 圖圖9:2021Q3 計算機板塊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計算機板塊營業總收入同比增長 12.89% 圖圖10:2021Q3 計算機板塊歸母凈利潤降幅收窄計算機板塊歸母凈利潤降幅收窄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2021 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經營活動現金流短期承壓, 看好長期改善趨勢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經營活動現金流短期承壓, 看好長期改善趨勢。 2021年 Q3 計算機板塊經營活動現金流為-548.76 億,同比下跌 203.79%,主要系疫情后板塊內公司加大研發和渠道
26、擴張力度。隨著 Q4 收入確認、回款管理改善、前期投入釋放業績,我們認為計算機板塊 2021 年全年經營活動現金流有望改善。 圖圖11:2021 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經營活動現金流短期承壓年前三季度計算機板塊經營活動現金流短期承壓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2、 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 2.1、 云計算產業步入云計算產業步入 2.0 時代,賦能數字經濟時代,賦能數字經濟 中國云計算產業步入中國云計算產業步入 2.0 時代時代。 Cloud1.0 階段, 互聯網公司利用云計算實現了資源共享,創造了顛覆性的商業模式。在這一階段,云計算的主要用
27、戶是游戲、視頻公司,帶動 IaaS 層的快速發展。 Cloud2.0 時代,產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時代,產業發生了重大的變化:(1)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滲透)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滲透。第一,伴隨著云計算、人工智能、AR/VR 等新技術進入飛速發展期,互聯網應用如短視頻、直播等從依靠簡單流量紅利轉向數據紅利,形成了新的互聯網業態。第二,云計算從消費互聯網走向產業互聯網, 賦能政務、 金融、 交通、 教育、 醫療等各行各業,成為數字經濟的底座。根據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預計,2023 年政府和企業上云率將超過 60%,上云比例將有較大提升。未來,隨著我國政府和企業業務創新、流程重構、管理變革的不斷深化,
28、同時伴隨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需求的提升,將帶-20%-10%0%10%20%30%40%010002000300040002017Q12017Q22017Q32017Q42018Q12018Q22018Q32018Q42019Q12019Q22019Q32019Q4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營業收入合計(左軸,億元)yoy(右軸,%)-400%-200%0%200%400%-150-100-500501001502017Q12017Q32018Q12018Q32019Q12019Q32020Q12020Q32021Q12021Q3
29、歸母凈利潤合計(左軸,億元)yoy(右軸,%)-250%-200%-150%-100%-50%0%50%100%-600-500-400-300-200-10002017Q1-Q3 2018Q1-Q3 2019Q1-Q3 2020Q1-Q3 2021Q1-Q3經營活動現金流量凈額合計(左軸,億元)yoy(右軸,%)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8 / 33 動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趨勢加速發展, 上云將進入常規化階段。 此外, 全棧自主可控云計算平臺將成為政府和大型企業的主流 IT 基礎設施。 圖圖12:預計預計 2023 年政府和企業上云率將超過年政府和企業上
30、云率將超過 60% 數據來源: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開源證券研究所 (2)云需求從)云需求從 IaaS 層向層向 SaaS 層上移。層上移。從業務上看,我國 IaaS 發展成熟,PaaS增長高速,SaaS 潛力巨大。2020 年,我國 SaaS 市場規模達到 279 億元,與全球整體市場(1277 億美元)的成熟度差距明顯,發展空間非常大。并且疫情加速了遠程辦公、在線教育等 SaaS 服務落地,云需求從 IaaS 向 SaaS 上移。 (3)從技術趨勢來看,云原生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同時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從技術趨勢來看,云原生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同時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新業態。新業態。 一方面,
31、 容器云和微服務為云原生應用開發提供了基本的底層架構; 云原生中間件、 服務網絡、 無服務器等技術使用戶更加聚焦業務邏輯, 最大化應用開發的價值。另一方面,對于分布式云,Gartner 給出的定義是:將公有云服務(通常包括必要的硬件和軟件)分布到不同的物理位置(即邊緣) ,而服務的所有權、運營、治理、更新和發展仍然由原始公有云提供商負責。分布式云也具備公有云的容災特性,相比與私有云也會更加安全, 分布式也可大大降低數據成本。 目前華為, 阿里云、 騰訊云、天翼云、浪潮云等云服務商也都有分布式云技術和產品,分布式云或將會成為企業上云的首選項。 表表1: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新業態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
32、的新業態 私有云私有云 分布式云分布式云 業務模式 IT 設備模式 云服務模式 本地的業務能力 聚焦于 IaaS 層和基礎 PaaS 層能力 可提供全棧能力,具備廣度和深度 與公有云的協同能力 私有云和公有云處于不同的信任域,從而在對接和協同上涉及比較多的集成和配置工作 分布式云內的多個資源池或邊緣節點,可通過一張 VPC 網絡打通,從而構建出統一的信任域,在這張統一的網絡之上,能夠便捷地進行服務間協同 交付與運維 企業客戶需要做大量基礎設施方面的組裝、集成、維護工作。 基礎設施由云廠商通過預集成交付,典型項目的交付工作量可從按月縮短到數天; 基礎設施的運維工作也由云廠商負責,大幅緩解客戶的運
33、維38%43%49%55%61%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2019-2023年中國政府和大型企業上云率及預測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9 / 33 私有云私有云 分布式云分布式云 壓力。云廠商通過規劃化的投入,實現基礎設施運維工作趨于自動化 可演進性 方案交付之后,較難演進 方案可繼續演進,可持續獲取公有云的能力更新 資料來源:雷鋒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2.2、 國產化軟硬件皆提速,全方位發力國產化軟硬件皆提速,全方位發力 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 國產軟硬件的重要性持續凸顯。 隨著國內軟硬件
34、產品的日漸成熟和自研生態優勢初顯,自主創新之路成為國內信息化發展的主線之一。 2.2.1、 基礎軟硬件端:作為基礎軟硬件端:作為 ICT 產業基礎,國產生態日益成熟產業基礎,國產生態日益成熟 基于戰略和安全角度考慮,自 2011 年開啟“核高基”項目以后,CPU/OS 等基礎軟硬件正式開啟了國產研發和應用之路。目前,基礎軟硬件包括的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辦公軟件等等已陸續形成國產生態圈,進入可用、好用的發展時間點。 表表2:國產基礎軟硬件生態逐漸完善國產基礎軟硬件生態逐漸完善 主要國內廠商主要國內廠商 基礎軟件 操作系統 中標麒麟、統信軟件、中科方德、普華軟件等 數據庫 人大金倉、南大通用、
35、達夢數據庫、華為、螞蟻金服、TiDB 等 中間件 東方通、金蝶天燕、中創軟件、寶蘭德、普元信息等 基礎硬件 CPU 華為、海光、龍芯、飛騰、兆芯、申威等 存儲 華為、同有、浪潮、聯想、曙光等 服務器 華為、中科曙光、中國長城、浪潮、聯想、紫光股份等 PC 聯想、同方、清華紫光、華為等等 辦公軟件 金山辦公、永中、中標普華、福昕、數維網科等 安全產品 中孚信息、天融信、奇安信、啟明星辰、北信源、萬里紅、360 等 集成 浪潮、中軟、太極、華迪、華宇、神州信息等 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基礎硬件中的芯片、 存儲已逐漸被突破,基礎硬件中的芯片、 存儲已逐漸被突破, CPU 形成了形成了
36、 ARM、 X86 等多個陣營。等多個陣營。CPU 作為 ICT 產業基礎, 因技術專利和工業生產限制, 導致國產芯片發展相對緩慢,當前鯤鵬、飛騰、海光 、龍芯等 CPU 突破技術瓶頸,開始逐漸應用在黨政軍及八大行業領域;存儲領域,長鑫存儲通過發布 DDR4 內存芯片、DDR4 內存條以及LPDDR4X 內存芯片,填補國產在內存領域的缺失,實現 DRAM 領域的突破。 表表3:CPU 領域,鯤鵬、飛騰、龍芯、海光等占據優勢地位領域,鯤鵬、飛騰、龍芯、海光等占據優勢地位 鯤鵬鯤鵬 飛騰飛騰 龍芯龍芯 海光海光 兆芯兆芯 申威申威 指令集 ARM ARM MIPS X86 X86 Alpha 授權
37、模式 指令集授權 指令集授權 指令集授權+自研 IP 授權 IP 授權 指令集授權+自研 主要型號 鯤鵬 920 服務器芯片: S2500 FT-2000+/64 FT-1500A/16 服務器芯片:3B4000 等 桌面芯 服務器芯片:開勝 KH-30000系列處理器 PC/嵌入式芯申威 111 申威 221 申威 411 申威 421 等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0 / 33 鯤鵬鯤鵬 飛騰飛騰 龍芯龍芯 海光海光 兆芯兆芯 申威申威 桌面芯片:FT-2000/4 FT-1500A/4 片:3A4000 等 片: 開先 KX-6000系列處理器
38、資料來源:各公司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國產國產 CPU 性能持續迭代,產品應用范圍擴大,銷售量持續上升。性能持續迭代,產品應用范圍擴大,銷售量持續上升。 (1)鯤鵬:鯤鵬 920 芯片采用 ARM 架構和 7nm 工藝,在 SPECint 基準測試中,得分比同行業標桿高出 25%,且功耗降低了 30%,性能優勢初現; (2)飛騰:飛騰 CPU2020 年交付芯片 150 萬片,同比增長 650%,營收達到 13 億元。隨著新產品 D2000 的發布和相應終端市場的上市, 飛騰預計 2021 年芯片交付超 200 萬片, 營收突破 20 億元; (3)海光:海光以 AMD ZEN 架構為基礎,自
39、主設計 x86 框架的中央處理器,推動行業級產品替代, 先后中標公安部、 中國電信等多行業服務器項目。 2020 年實現收入 10.22億元,同比增長 162%。 圖圖13:SPECint 基準測試中鯤鵬基準測試中鯤鵬 920 芯片性能占優芯片性能占優 數據來源:科技每日推送、開源證券研究所 國產操作系統市場, 麒麟和國產操作系統市場, 麒麟和 UOS引領行業發展。引領行業發展。 國產操作系統基于 Linux 開發,在 1999 年通過沖浪、 紅旗、 藍點 Linux 的發布, 標志國產操作系統進入 Linux 元年。隨后經過多年的發展,2019 年,中國電子集團(CEC) 、武漢深之度科技有
40、限公司、南京誠邁科技、中興新支點等多家國內操作系統核心企業共同發起成立“UOS(unity operating system)統一操作系統籌備組” ,并推出統一操作系統 UOS。2020 年初,中國電子整合旗下中標麒麟和銀河麒麟兩家操作系統企業,成立專業從事國產操作系統研發的麒麟軟件。目前麒麟與 UOS 成為國內兩款主要國產 Linux 操作系統,在信創領域具備較大的優勢。 表表4:麒麟與麒麟與 UOS 成為國內兩款主要國產成為國內兩款主要國產 Linux 操作系統操作系統 最新版本最新版本 適配情況適配情況 UOS 桌面操作系統 V20 服務器操作系統 V20 在北京、武漢、廣州三地建立了軟
41、硬件適配測試中心,為高效適配測試提供支撐,僅 2020 年,就為 1400+個合作伙伴提供了 13000 余次適配服務,完成 3800 多款的軟硬件產品適配 麒麟軟件 銀河麒麟桌面操作系統V10 銀河麒麟高級服務器操作系統 V10 銀河麒麟操作系統 V10 集成了豐富的軟件生態,包括辦公、圖形、游戲等 11 類 3500 款小程序,桌面版本中集成了安卓兼容生態以及兼容了豐富的外設等 資料來源:統信軟件官網、麒麟軟件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1800135013501210570270900500100015002000SPECINT2006RATE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
42、披露和法律聲明 11 / 33 數據庫和辦公軟件市場,金山辦公、華為、阿里、南大通用、人大金倉等公司產數據庫和辦公軟件市場,金山辦公、華為、阿里、南大通用、人大金倉等公司產品應用領域擴至八大重點行業。品應用領域擴至八大重點行業。 (1)數據庫:以華為、南大通用、人大金倉等為代表的國產數據庫已逐步進入行業市場,例如阿里自研的 OceanBase 數據庫已經與數十家銀行建立合作關系; 華為自研的 GaussDB 也從 2015 年起與工商銀行、 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進行合作,預計未來國產數據庫市場有望持續擴張; (2)辦公軟件:金山辦公的 WPS 借助自主創新的行業趨勢,PC 版進入黨政和事業單位市
43、場,移動端受益疫情帶來的遠程辦公需求;考慮未來國產生態的日益成熟,WPS 的用戶數有望持續增長。 圖圖14:國產數據庫市場占比持續提升國產數據庫市場占比持續提升 數據來源:智研咨詢、開源證券研究所 2.2.2、 應用軟件端:逐漸從“可用”走向好用,已具備替代能力應用軟件端:逐漸從“可用”走向好用,已具備替代能力 以以 ERP 和工業軟件為例:國產和工業軟件為例:國產 ERP 受益行業信息化浪潮,滲透率持續提升,受益行業信息化浪潮,滲透率持續提升,工業軟件領域的部分平臺、系統、軟件受益智能制造處于加速落地階段。工業軟件領域的部分平臺、系統、軟件受益智能制造處于加速落地階段。 國產國產 ERP 產
44、品線日益成熟,國產廠商成為市場主航道,且高端市場滲透率持續產品線日益成熟,國產廠商成為市場主航道,且高端市場滲透率持續提升。提升。根據 IT168 數據,2009 年 SAP、Oracle 占據著我國 ERP 市場的主導地位,到2019 年國外廠商在整體 ERP 市場份額不足 20%,國產廠商成為市場主導。此外,隨著金蝶、 用友等國內廠商產品迭代升級后, 產品功能和海外一流廠商差距縮小, 高端市場滲透率開始逐步提升。例如:2020 年用友簽約了中國南方航空、鞍鋼集團、雪花啤酒、 江蘇恒力化纖等一批大型綜合性集團企業, 積極推進了國產化替代項目, 助力企業數智化轉型與建設。 2020 年 8 月
45、, 金蝶以 2680 萬元的價格中標云南中煙統一信息化平臺(ERP 系統)項目,實現對國外廠商的替代。 0%5%10%15%02040608010012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國產數據庫產品規模(億元)國外數據庫產品規模(億元)國產占比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2 / 33 圖圖15:2009 年國外廠商占據年國外廠商占據 ERP 主要市場主要市場 圖圖16:2019 年國內年國內 ERP 廠商成為市場主導廠商成為市場主導 數據來源:IT168、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開源證券研究所
46、表表5:國內廠商領先云產品功能齊全、布局完善國內廠商領先云產品功能齊全、布局完善 對比類型對比類型 SAP Oracle-Netsuite 金蝶金蝶 用友用友 產品對象 小型企業 SAP Business One Oracle NetSuite ERP云 小企業版 KIS Cloud 中型企業 SAP Business ByDesign NetSuite 云星空 YonSuite& U8 Cloud 大型企業 SAP S/4HANA NetSuite OneWorld 云蒼穹 YonBIP/NC Cloud 產品功能 財務 包含 包含 包含 包含 供應鏈 包含 包含 包含 包含 采購 包含 包
47、含 包含 包含 客戶數量 17 萬 2 萬 100 萬+ 100 萬+ 是否采用云原生技術 采用 采用 采用 采用 技術平臺 SAP Cloud Platform SuiteCloud 云蒼穹 YonBuilder 生態平臺 SAP PartnerEdge SuiteLife 云蒼穹 iuap 商業智能與分析智能 包含 包含 包含 包含 低代碼開發能力 包含 包含 包含 包含 是否有大型標桿項目落地 - - 有 有 資料來源:前瞻研究院、開源證券研究所 面對智能制造的大機遇和國內工業軟件的產品性及增值服務能力與國外廠商的面對智能制造的大機遇和國內工業軟件的產品性及增值服務能力與國外廠商的差距逐
48、漸縮小, 行業國產化率有望持續提升。差距逐漸縮小, 行業國產化率有望持續提升。 例如, 在流程工業集散控制系統 (DCS)領域,以中控、和利時為代表的國內公司成功研發并落地具備自主知識產權的 DCS產品, 實現了該領域產品國產化和自主可控。 且隨著產品性能的不斷提升, 實現 DCS國產化率從 2010 年不到 30%提升至 2019 年接近 50%,且未來有進一步提升空間。 SAP, 34.3%Oracle, 19.6%用友, 14.4%微軟, 8.2%金蝶, 6.0%神州數碼, 4.6%Infor, 2.5%QAD, 2.5%其他, 7.9%用友, 40%浪潮, 20%金蝶國際, 18%SA
49、P, 14%Oracle, 3%其他, 5%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3 / 33 圖圖17:2010 年年 DCS 國產化率不到國產化率不到 30% 圖圖18:2019 年年 DCS 國產化率已經接近于國產化率已經接近于 50% 數據來源:睿工業、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華經情報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當前研發設計類軟件的國產化率低,但已有以中望、廣聯達為代表的優質公司當前研發設計類軟件的國產化率低,但已有以中望、廣聯達為代表的優質公司逐步打破歐美壟斷。逐步打破歐美壟斷。例如:中望的 2D CAD 產品參數以達到二梯隊偏上水平,使用性能與海外產品差異縮
50、小。2018 年以來,中望先后中標京東方、中國中車、華為等重點領域大型企業的訂單,未來隨著 2D、3D 產品的升級迭代的繼續和多系統產品的推出,有望加快打破 CAD 市場被歐美巨頭壟斷的局面。 圖圖19:2018 年中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自給率低年中國研發設計類工業軟件自給率低 圖圖20:2018 年中國生產控制類工業軟件國產占比較高年中國生產控制類工業軟件國產占比較高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開源證券研究所;注:數據為營收占比統計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開源證券研究所;注:數據為營收占比統計 表表6:ZW CAD 在國內外部分替代國際頭部品牌在國內外部分替代國際頭部品牌 ZW CAD 替代國際品牌
51、替代國際品牌 國內客戶 共有 72 家央企或其下屬企業使用 ZW CAD 全部或部分替代原先使用的 AutoCAD 或其他歐美軟件產品,覆蓋全部 97 家央企的 74.23% 國外客戶 包括中國、韓國、法國和巴西等多個國家在內的超過 149 家世界 500 強企業的下屬企業使用了發行人的 2D CAD 軟件 ZW CAD,全部或部分替代原先使用的 AutoCAD 或其他歐美產品 資料來源:中望軟件招股說明書、開源證券研究所 3、 精選賽道: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精選賽道: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 3.1、 能源能源 IT:碳中和趨勢下,迎來歷史性機遇:碳中和趨勢下,迎來歷史性
52、機遇 碳中和已經成為確定方向碳中和已經成為確定方向。 2020 年 9 月 22 日, 中國政府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霍尼韋爾, 12.60%艾默生, 11.90%ABB, 11.80%中控技術, 11.80%和利時, 11.60%西門子, 9.90%橫河電機, 8.40%施耐德, 8.20%國電智深, 2.90%其他, 10.90%中控技術, 27%艾默生, 16%和利時, 15%霍尼韋爾, 10%西門子, 7%ABB, 6%橫河電機, 6%國電智深, 3%施耐德, 3%其他, 7%廣聯達, 14.4%Dassault, 12.6%Siemens, 11.7%神舟軟件, 9.8%Synopsy
53、s, 6.5%Cadence, 3.9%Autodesk, 3.6%Ansys, 2.5%中望龍騰, 1.6%PTC, 1.5%其他, 31.9%廣聯達DassaultSiemens神舟軟件SynopsysCadenceAutodeskAnsys中望龍騰PTC其他Siemens, 12%國電南瑞, 9%寶信軟件, 9%GE, 6%Schneider, 6%和利時, 6%honeywell, 6%石化盈科, 5%ABB, 5%Rockwell, 2%其他, 34%Siemens國電南瑞寶信軟件GESchneider和利時honeywell石化盈科ABBRockwell其他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54、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4 / 33 會上提出: “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 2030 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 2060 年前實現碳中和。 ” 我國在 2020 年12 月 12 日氣候雄心峰會上進一步提出了中國應對氣候變化的幾項總量目標: 到 2030年,碳排層面,單位國內生產總值二氧化碳排放將比 2005 年下降 65%以上,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比重將達到 25%左右;碳匯層面,森林蓄積量將比 2005 年增加60 億平方米;新能源層面,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將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 表表7:世界各國紛世界各國紛
55、紛提出節能減排目標紛提出節能減排目標 世界各國節能減排目標世界各國節能減排目標 中國中國 2030 年實現碳達峰、2060 年實現碳中和 美國美國 實行 2 萬億新能源計劃,規定 2050 年美國實現碳中和,同時重返巴黎協定 英國英國 2050 年實現溫室氣體“凈零排放”目標 歐盟歐盟 2030 年溫室氣體減排目標從 40%提高為 55% 資料來源:電網技術、SEPC、開源證券研究所 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有兩大方向:一是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實現碳中和的路徑有兩大方向:一是在能源供給側,構建多元化清潔能源供應體系。體系。 目前電力系統 68%的發電量來自燃煤發電, 在全國二氧化碳排放
56、量中占比 40%。隨著光伏、 風電等非化石能源的持續投入, 當前 31%的非化石能源發電滲透率到 2030年需接近 50%,到 2060 年需超過 95%。 二是在能源消費側,全面推進電氣化和傳統能源的節能提效二是在能源消費側,全面推進電氣化和傳統能源的節能提效。2020 年全社會用電量達到 7.5 萬億度, 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 26%, 隨著各行業脫碳進程的加快, 清潔電能在終端能源消費的比重將持續增加, 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 2030年和 2060 年有望分別達到約 35%和 70%。 圖圖21: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電能占終端能源消費比重在 2030 年和年和 2060
57、年有望分別達到年有望分別達到約約 35%和和 70% 數據來源:全球能源互聯網發展合作組織、開源證券研究所 因此,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均迎來較大的因此,在實現碳中和目標的過程中,能源供給側和消費側均迎來較大的 IT 建設建設機遇機遇。首先,在能源供給側,整縣屋頂分布式光伏、儲能等快速發展,將 BIM 技術引入風電、光伏規劃設計,將大大降低不確定性,使發電量更高,運維成本更低。 其次,在能源消費側, (其次,在能源消費側, (1)電氣化將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電氣化將成為實現“雙碳”目標的關鍵。一方面,通一方面,通過智能化、數字化手段實現多種能源的高效互聯。過智能化
58、、數字化手段實現多種能源的高效互聯。與現有的集中式、單向傳輸的網絡相比,隨著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發電的增加,分布式電源、配電設施、控制設備、負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5 / 33 荷以及儲能裝置等構成的微電網將成為現有電網的有效補充, 源網荷儲, 供需互動,電力系統的各個環節將全面智能化、數字化、互動化。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的方式另一方面,通過互聯網的方式提供更豐富便捷的能源服務。提供更豐富便捷的能源服務。 在能源互聯網背景下, 既是消費者, 又是生產者的全新模式改變著能源電力服務形態,需求側響應、虛擬電廠及市場化售電越來越多成為用戶的新選擇,除了基礎的
59、供電服務外,負荷聚合、綠色電力、定制化服務、精準計量、 電力大數據增值服務將成為廣大用戶的新需求。 (2) 傳統能源的節能提效也是重) 傳統能源的節能提效也是重要的方向要的方向。2021 年 10 月,國務院發布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明確指出“十四五期間, 煤炭消費增長得到嚴格控制; 十五五期間, 重點耗能行業能源利用效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特別是供熱領域,中國供熱領域碳排放總量占全社會碳排放總量近 10%,因此供熱改造是實現“2030 碳達峰”重要一環。 綜合來看, 我們認為碳中和趨勢下, 能源綜合來看, 我們認為碳中和趨勢下, 能源 IT 迎來歷史性機遇, 主要的方向包括迎來歷
60、史性機遇, 主要的方向包括: (1)新能源)新能源 BIM 軟件軟件+規劃設計規劃設計:受益標的包括恒華科技; (2)分布式電網改造)分布式電網改造:受益標的包括國電南瑞等; (3)能源)能源互聯網服務:互聯網服務:推薦朗新科技,受益標的包括遠光軟件。 (4)供熱領域減碳節能)供熱領域減碳節能:推薦瑞納智能,受益標的包括匯中股份。 3.2、 衛星遙感應用:滲透率快速提升,下游市場高景氣衛星遙感應用:滲透率快速提升,下游市場高景氣 衛星產業鏈主要包括三個環節:衛星制造與發射、衛星數據處理、衛星數據應衛星產業鏈主要包括三個環節:衛星制造與發射、衛星數據處理、衛星數據應用。用。 (1)衛星制造與發射
61、是獲取空間信息的根源。 (2)衛星數據處理是衛星應用行業的制高點。是指通過基礎軟件或軟件系統對數據進行分類識別、參數反演、特征提取、分布界定、變化監測、關聯挖掘、仿真模擬、推演分析等加工處理,獲取可以應用的信息。 (3)衛星數據應用是終極目標。 圖圖22: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例日益提高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例日益提高 資料來源:航天宏圖招股說明書 遙感衛星在全球衛星產業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遙感衛星在全球衛星產業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隨著遙感衛星發射數量不斷增長,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例日益提高,由 2015 年行業投資策
62、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6 / 33 的 17%增長至 2019 年的 27%, 這也側面說明了遙感在衛星應用產業中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升。 圖圖23: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例日益提高全球遙感衛星在軌運行數量占在軌衛星總數量的比例日益提高 數據來源:UCS、開源證券研究所 我國遙感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為規?;a業應用提供有利條件我國遙感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為規?;a業應用提供有利條件。近年來我國已步入航天密集發射期, 遙感衛星數量不斷增長, 一方面, 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截止 2021 年 6 月,我國共計劃發射衛星 25 次,遙
63、感衛星占據一半以上,高達 17 次,這充分說明了遙感在中國已經引起航天產業的廣泛重視。另一方面,我國商業遙感初步發展,開始探索實施商業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運作模式。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牽引下, 我國已建成由陸地觀測、 海洋、 氣象等衛星組成的空間對地觀測體系, 衛星數據逐步實現業務化應用, 數據自主保障和服務能力大幅提升, 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衛星規?;彤a業化應用。 圖圖24:我國遙感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單位:顆)我國遙感衛星進入密集發射期(單位:顆) 圖圖25:中國存量遙感衛星主要為軍用衛星(截止到中國存量遙感衛星主要為軍用衛星(截止到 2021年年 1 月月 1 日)日) 數據來源:UCS、開
64、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UCS、開源證券研究所 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衛星產業的發展國家政策大力支持衛星產業的發展。在“十四五”規劃和 2035 年遠景目標綱要中,多次涉及與航天相關的內容,包括空間基礎設施體系、星際探測、新一代重型運載火箭和重復使用航天運輸系統、探月工程四期、北斗產業化應用等重大航天工程或航天科技發展應用方向。地方性支持政策比較典型的是,深圳市發改委牽頭編寫的深圳市關于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的工作意見于 2021 年 6 月經深圳市政府同意,正式印發實施,通過 16 條創新舉措,助推深圳在衛星通信、導航、遙感等領域,加快建設全球衛星及應用產業創新高地。11 月,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
65、局發布了深圳市測繪地理信息發展“十四五”規劃 ,提出“十四五”深圳市測繪地理信0%10%20%30%40%50%60%70%80%90%100%技術實驗及其他衛星科學衛星軍事偵察衛星導航衛星遙感及對地觀測衛星政府通信衛星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美國中國商用, 57政府, 84軍用, 61民用, 2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7 / 33 息發展的四大任務和六大重點工程,同時將籌建具有粵港澳大灣區服務能力的遙感應用中心。 表表8: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深圳市政府大力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 重點內容重點
66、內容 特色應用場景特色應用場景 鼓勵衛星與各行各業融合應用。每年評選若干個帶動作用明顯、市場前景廣闊、創新效應顯著的特色應用示范項目,按照不超過項目總投資的 30%給予資助,最高 3000 萬元。 提升衛星參與城市公共服務深度。在政府采購、重大工程設計及招標等領域優先向衛星及應用產業傾斜。 自主創新能力自主創新能力 加快衛星及應用產業鏈重要環節突破。 支持衛星及應用領域創新載體建設。 加速衛星及應用產品產業化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基礎設施建設 支持民用空間基礎設施建設。按照不超過單個衛星項目總投資額 20%給予資助,高軌衛星最高 2 億元、低軌衛星最高5000 萬元;給予發射商業保險不超過 50
67、%的貼費,最高 5000萬元。 強化衛星地面應用系統建設。 支持衛星及應用產業集群發展 產業配套環境產業配套環境 搭建衛星及應用公共服務平臺、支持參與制修訂衛星及應用標準、加強衛星及應用行業交流合作、支持企業開拓國際市場準入認證、加大優質企業、行業人才引進與培 行業保障機制行業保障機制 建立衛星及應用產業發展工作機制、爭取國家政策支持、統籌應用國家衛星數據資源 資料來源:深圳市政府網站、開源證券研究所 下游領域不斷拓展,滲透率快速提升,應用市場有望迎來高速增長。下游領域不斷拓展,滲透率快速提升,應用市場有望迎來高速增長。 (1)在特種領域, 國家的重視程度這幾年有明顯的提升, 相關投入不斷加大
68、, 推動遙感技術的應用。 (2)此外,遙感技術在部分政府領域逐漸實現從“0 到 1”的突破,在處于超高速發展的階段,例如在應急管理領域,2020 年 6 月應急管理部辦公廳印發了應急管理部重點實驗室管理辦法(試行) 的通知,布局建設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 衛星遙感、 無線通信、 虛擬現實等高新技術在應急管理領域創新應用方面的重點實驗室。6 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開展第一次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的通知 ,遙感技術在全國自然災害綜合風險普查工作中發揮重要作用,減少人力成本,提升了準確度和效率。 (3)隨著遙感數據的精確度提升,遙感技術在石油勘探,電力巡檢,農業保險等企業端也將得到
69、不錯的應用。 表表9:衛星遙感技術可廣泛應用于衛星遙感技術可廣泛應用于 G 端、端、B 端與端與 C 端端 應用市場應用市場 目標客戶目標客戶 特種領域 特種領域的各部門、各應用單位 目標用戶為各特種單位。數字地球應用市場成熟,容量大 政府 數字經濟,智慧城市、自然資源、交通、氣象、海洋、環保、應急等政府部門及事業單位 目標用戶為各類政府部門和事業單位,從國家部委到省級、市級、縣級單位。用戶群體龐大,應用需求正在快速增長 企業 石油、石化、電力等大型能國內企業數字地球應用尚處于起步階段,企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8 / 33 應用市場應用市場 目標客
70、戶目標客戶 源企業,公路、鐵路、航運等大型交通企業,以及建筑、航空、航天等眾多大型企業 業數字地球應用未來市場空間大。目前市場總量小于政府類應用市場 大眾應用 數字地球網站及在線應用(如谷歌地球) 所使用的平臺軟件比專業的數字地球功能簡單,運營商可自行設計。有更多商業模式可探索,有廣闊市場空間 資料來源:中科星圖招股說明書、開源證券研究所 未來未來國內遙感應用有望從國內遙感應用有望從 G 端、端、B 端走向端走向 C 端,實現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變端,實現應用場景和商業模式的變遷。遷。Google Earth 是目前全球領先的在線數字地球產品,全球用戶超 10 億。由于數字地球系統平臺涉及到大
71、量國家重要設施的高精度位置信息,世界上許多國家對谷歌地球的使用進行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俄羅斯、歐盟等航空航天大國都在積極研制本國的替代性產品,我國在線數字地球服務領域出現的空白亟需填補。目前中科星圖和航天宏圖均在積極打造大眾市場的產品,以拓展新的業務模式和產品矩陣。 我國遙感衛星產業市場空間廣闊。我國遙感衛星產業市場空間廣闊。根據 Research and Markets 發布的全球衛星遙感市場軌跡與分析預測,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到 2022 年將達到 216 億美元。根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2012-2019 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規模由 40.83 億元上升至 75.50 億元人民幣,復合
72、增長率為 9.1%,預計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規模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的態勢。 圖圖26:預計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到預計全球衛星遙感服務市場到 2022 年將達到年將達到 216億美元億美元 圖圖27:2012-2019 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規模由年中國遙感衛星行業市場規模由 40.83億元上升至億元上升至 75.50 億元人民幣億元人民幣 數據來源:Research and Markets、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開源證券研究所 目前我國遙感衛星應用市場滲透率正快速提升, 下游市場高景氣, 持續推薦遙感衛星應用領域領先廠商:航天宏圖、中科星圖、超圖軟件。 3.3、 智能網聯汽
73、車: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驅動產業價智能網聯汽車: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驅動產業價值鏈重構值鏈重構 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向逐漸明朗,市場空間廣闊。智能網聯汽車發展方向逐漸明朗,市場空間廣闊。繼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 之后, 2020 年 11 月發布的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成為又一份定調未來 15 年技術路線的頂層設計文件。按照智能網聯路線圖 2.0規劃,到 2025 年,PA(部分自動駕駛)、CA(有條件自動駕駛)級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占當年汽車總銷量的比例超過 50%, HA (高度自動駕駛)級智能
74、網聯汽車開始進入市場,C-V2X 終端新車裝配率達 50%。到 2035 年,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和產業體系全面建成、產業生態健全完善,整車智能化水平顯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全球遙感服務市場規模(億美元)0.0020.0040.0060.0080.00100.00遙感衛星市場規模(億人民幣)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19 / 33 著提升,網聯式高度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大規模應用。 圖圖28: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發布發布 資料來源:德勤咨詢、開源證券研究所 產業生態逐漸豐富,行業
75、景氣度不斷提高。產業生態逐漸豐富,行業景氣度不斷提高。除了傳統的整車廠、Tier1 以外,各類造車新勢力紛紛入局智能網聯造車市場, 產業生態不斷豐富。 2021 年上海車展上,百度 Apollo 發布全球最強自動駕駛量產引擎-Apollo 智駕,包含全球首個基于 L4 級自動駕駛能力的行車域解決方案 ANP 與全球首個已量產的 L4 級自動駕駛泊車域解決方案 AVP。HUAWEI 的“HUAWEI 八爪魚”自動駕駛開放平臺,圍繞自動駕駛相關的硬件、 算法、 數據和高精地圖提出自身的解決方案, 并與北汽極狐推出首款車企合作深度定制車型 - ARCFOX Alpha S HUAWEI Hi 版,吹
76、響整體進軍汽車行業的號角。同時,新興初創科技公司如大疆、地平線,Tier 1 供應商如博世、安波福、英偉達等, 均在上海車展上推出自身的自動駕駛整體解決方案, 或激光雷達、 智能座艙和芯片等相關產品,與造車新勢力代表車企蔚來、小鵬、理想,形成百花齊放的局面。 圖圖29:造車新勢力加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不斷豐富造車新勢力加入,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生態不斷豐富 資料來源:德勤咨詢、開源證券研究所 相關政策出臺,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相關政策出臺,為智能網聯汽車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智能網聯汽車是車聯網和智能汽車的有機結合, 融合了新一代信息技術, 有助于提高經濟和社會效益。 傳統汽車
77、行業正面臨大變革,世界各國紛紛加入智能車制造的浪潮,中國也將智能汽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0 / 33 車上升至國家戰略層面,相關政策不斷加碼,支持智能汽車行業發展。從 2015 年發布車聯網發展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 年) 開始,國務院、工信部、交通運輸部等部門發布了一系列的政策意見來指導和規范國內智能網聯汽車行業發展,助力汽車行業順利實現轉型升級。 表表10: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密集出臺智能網聯汽車相關政策密集出臺 時間時間 政策政策 2021 年 3 月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交通相關) 2021 年 1 月 交通運輸部
78、關于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指導意見 2020 年 12 月 交通運輸部關于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 2020 年 11 月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2.0 2020 年 8 月 關于推動交通運輸領域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指導意見 2020 年 4 月 2020 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 2020 年 3 月 關于推動 5G 加快發展的通知 2020 年 2 月 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 2019 年 12 月 推進綜合交通運輸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2020-2025 年) 2019 年 9 月 交通強國建設綱要 2018 年 12 月 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 201
79、8 年 6 月 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 2018 年 4 月 智轉網聯汽車道路測試管理規范 2018 年 2 月 關于加快推進新一代國家交通控制網和智超公路試點的通知 2017 年 9 月 智慧交通讓出行更便捷行動方案(2017-2020 年) 2017 年 7 月 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 2016 年 10 月 智能網聯汽車技術路線圖 1.0 2015 年 12 月 車聯網發展創新行動計劃(2015-2020 年) 資料來源:政府官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預計中國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進入快速提升的階段預計中國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進入快速提升的階段。IHS Markit 報告顯示,L2級及以上
80、自動駕駛系統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已經從 2018 年的 3.0%增長至2020 年的 13.0%。預計到 2025 年,這一數字將達到 34.5%。 圖圖30:預計預計 2025 年中國年中國 L2 級級-L4 級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將達到級自動駕駛系統滲透率將達到 34.5% 數據來源:IHS Markit、開源證券研究所 “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將帶來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構?!半妱踊?、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將帶來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構。傳統的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1 / 33 整車制造將成為產業鏈中價值最低的環節, 而自動駕駛軟件
81、、 仿真測試軟件及路側、車側的核心零部件、 高精度地圖、 通信運營服務、 云平臺服務的價值量將大大提升,“軟件定義汽車”從概念走向落地。 圖圖31:“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將帶來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構“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加速滲透,將帶來汽車產業鏈的價值重構 資料來源:德勤咨詢 3.4、 云計算:云計算: 后疫情時代,企業上云仍在加速后疫情時代,企業上云仍在加速 全球企業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繼續高增長,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全球企業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繼續高增長,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調研機構Synergy Research Group 發布的新數據顯示,第三季度企業云基礎設施服務支出
82、突破450 億美元,比 2020 年第三季度猛增 37%。亞馬遜、微軟和谷歌繼續占據全球云支出超一半的份額, 第三季度分別占到了 33%、 20%和 10%, 市場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圖圖32:2021Q3 全球企業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全球企業云基礎設施服務市場集中度繼續提升 資料來源:Synergy Research Group 后疫情時代, 預計企業上云速度將加快后疫情時代, 預計企業上云速度將加快。 疫情迫使企業優先考慮IT成本的優化,及遠程辦公的效率和彈性, 因此, 上云是后疫情時代企業保持領先的一個重要途徑。根據 Gartner 預測, 到 2021 年, 全球最終用戶在
83、公有云服務上的支出將增長 18.4,達到 3049 億美元,高于 2020 年的 2575 億美元。疫情之后,轉移到云的 IT 支出比例將加速增長, 預計到 2024 年, 云將占全球企業 IT 總支出市場的 14.2, 高于 2020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2 / 33 年的 9.1。 表表11:到到 2021 年,全球最終用戶在公有云服務上的支出預計將增長年,全球最終用戶在公有云服務上的支出預計將增長 18.4 單位:百萬美元單位:百萬美元 2019 年年 2020 年年 2021 年年 2022 年年 云業務流程服務(BPaaS) 45212
84、44741 47521 50336 云應用基礎架構服務(PaaS) 37512 43823 55486 68964 云應用服務(SaaS) 102064 101480 117773 138261 云管理和安全服務 12836 14880 17001 19934 云系統基礎架構服務(IaaS) 44457 51421 65264 82225 桌面即服務(DaaS) 616 1204 1945 2542 總市場 242696 257549 304990 362263 數據來源:Gartner、開源證券研究所 全球云計算巨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全球云計算巨頭收入保持高速增長。2021Q3 AWS 收入為
85、 161.1 億美元,同比增長 39%,增速較 Q1、Q2 進一步提升;微軟 Azure 收入同比增長 50%,谷歌收入為5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5%。 圖圖33:2021 年以來年以來 AWS 收入增長提速收入增長提速 圖圖34:2021 年以來年以來 Azure 收入維持高增長收入維持高增長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彭博、開源證券研究所 圖圖35:2021 年以來谷歌云收入維持快速增長年以來谷歌云收入維持快速增長 圖圖36:2021 年以來年以來 Salesforce 收入增速有所上升收入增速有所上升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
86、、開源證券研究所 中國中國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跑贏全球水平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跑贏全球水平。IDC 發布的全球及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 (2020 年) 跟蹤 報告顯示, 2020 年全球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 (IaaS/PaaS/SaaS)達到 3,124.2 億美元,同比增長 24.1%,中國公有云服務整體市場規模達到 193.8 億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0.002,000.004,000.006,000.008,000.0010,000.0012,000.0014,000.0016,000.0018,000.00亞馬遜AW
87、S季度收入(百萬美元)同比增速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40.00%160.00%Azure收入同比增速Azure收入同比增速00.10.20.30.40.50.6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Google Cloud季度收入(百萬美元)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40.00%45.00%0.001,000.002,000.003,000.004,000.005,000.006,000.007,0
88、00.00Salesforce季度營業收入同比增速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3 / 33 美元,同比增長 49.7%,全球各區域中增速最高。IDC 預計,到 2024 年中國公有云服務市場的全球占比將從 2020 年的 6.5%提升為 10.5%以上。從競爭格局來看,2021H1 阿里云、騰訊云、華為云仍穩居前三強。 圖圖37:中國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跑贏全球水平中國公有云市場增速持續跑贏全球水平 圖圖38:2021H1 中國公有云市場集中度高中國公有云市場集中度高 資料來源:IDC 中國 資料來源:IDC 中國 總結來看, 云計算是國內數字經濟的底座,
89、 長期來看企業上云仍是大勢所趨。 同時,盡管目前云計算市場呈現“一超多強”的格局,但云計算技術仍處于不斷革新的階段,仍應重點關注技術與市場格局的變化。 3.5、 網絡安全:行業快速增長,重點關注邊際變化網絡安全:行業快速增長,重點關注邊際變化 3.5.1、 國家對數據安全重視度空前,數據安全防護與利用市場迎重大機遇國家對數據安全重視度空前,數據安全防護與利用市場迎重大機遇 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據安全保護的形勢極為嚴峻。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 數據安全保護的形勢極為嚴峻。 IDC Global DataSphere 顯示,2020 年,全球創造了 59.0ZB 的數據,其中一半以上(50.4)
90、的數據需要一定程度的保護,近四分之一的數據被認為是私人的或通常不向公眾提供的數據,安全級別很高,但卻缺乏保護。 圖圖39:2020 年全球新增數據中近一半需要保護但并未得到保護年全球新增數據中近一半需要保護但并未得到保護 資料來源:IDC 中國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4 / 33 我國數據安全的政策體系逐漸完善我國數據安全的政策體系逐漸完善。2021 年 9 月 1 日, 數據安全法正式實施。8 月 20 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個人信息保護法 。自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11 月 14 日,網信辦發布了十三屆全
91、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表決通過 網絡數據安全管理條例 (征求意見稿) , 并于 2021 年 11 月 1 日起施行, 提出 “堅持促進數據開發利用與保障數據安全并重, 加強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建設,保障數據依法有序自由流動,促進數據依法合理有效利用。 ” 隨著未來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安全態勢的不斷變化,以及數據安全法 、隨著未來數字經濟的深入發展以及安全態勢的不斷變化,以及數據安全法 、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數據安全已經成為未來個人信息保護法的出臺,數據安全已經成為未來 5 年內我國網絡安全市場中最年內我國網絡安全市場中最重要、 最有潛力的子市場之一重要、 最有潛力的子市場之一。 我們將數據
92、安全市場分為兩類: 一類是數據安全保護市場;另一類是數據安全利用市場。 我國在數據安全保護領域至今尚未形成體系化的整體解決方案,不同技術流派我國在數據安全保護領域至今尚未形成體系化的整體解決方案,不同技術流派的的廠商仍圍繞數據安全保護的不同階段和視角進行單一方向的產品實踐廠商仍圍繞數據安全保護的不同階段和視角進行單一方向的產品實踐。主要產品類型和技術方向包括四類, 第一類是數據庫安全方向, 數據庫安全技術, 從最早的數據庫審計到數據庫防火墻、數據庫漏洞掃描、數據庫加密、數據脫敏、數據梳理,發展至今已經有數十家國內外廠商從事這一業務,并發展出 10 余款數據庫安全防護產品。 第二類是數據防泄漏方
93、向, 包括主機數據防泄漏和網絡數據防泄漏產品。 第三類是數據加密方向,包括電子文檔加密、磁盤/存儲介質加密、應用加密等產品。第四類是數據合規與治理方向,包括敏感數據發現、數據分級、數據清理等方案。 表表12:數數據安全保護主要產品類型和技術方向包括以下四類據安全保護主要產品類型和技術方向包括以下四類 主要方向主要方向 具體內容具體內容 數據庫安全 數據庫審計、數據庫防火墻、數據庫漏洞掃描、數據庫加密、數據脫敏、數據梳理 數據防泄漏 主機數據防泄漏、網絡數據防泄漏 數據加密方向 電子文檔加密、磁盤/存儲介質加密、應用加密 數據合規與治理 敏感數據發現、數據分級、數據清理 資料來源:數說安全、開源
94、證券研究所 數據安全利用是當前需重視的新方向數據安全利用是當前需重視的新方向。數據正在成為關鍵生產要素,2020 年出臺的關于構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場化配置體制機制的意見 ,為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改革指明了方向。此后,深圳、北京、廣東等地相繼發文,規劃設立交易場所進行大數據交易。在 2021 年 11 月 20 日召開的中國 5G+工業互聯網大會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提出 “要研究推進數據確權和分類分級管理, 暢通數據交易流動,實現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合理分配數據要素收益。各地方、各行業要探索建立符合數據要素特點的制度體系和流通平臺,同時加快構建政府監管和行業自律相結合的治理新
95、模式” 。 要進行數據交易要著力破解制約要素市要進行數據交易要著力破解制約要素市場化的主要矛盾,如數據開放共享和安場化的主要矛盾,如數據開放共享和安全保護、數據確權、隱私安全等瓶頸制約,隱私計算技術是解決數據開放安全問題全保護、數據確權、隱私安全等瓶頸制約,隱私計算技術是解決數據開放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的重要突破口。隱私計算能夠在處理和分析計算數據的過程中能保持數據不透明、不泄露、 無法被計算方以及其他非授權方獲取。 在隱私計算框架下, 參與方的數據不出本地,在保護數據安全的同時實現多源數據跨域合作,可以破解數據保護與融合應用難題。未來隱私計算在金融、政務、醫療等行業有望獲得快速應用發展。
96、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5 / 33 圖圖40:隱私計算解決數據開放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隱私計算解決數據開放安全問題的重要突破口 資料來源:KPMG 3.5.2、 等保等保 2.0 測評標準迎重大測評標準迎重大升級,帶來安全增量需求升級,帶來安全增量需求 等保等保 2.0 測評標準迎重大標準升級。測評標準迎重大標準升級。2021 年 6 月 18 日,2021 版等級測評報告模板進行了修訂。 新版綜合測評標準在技術標準上做了較大調整: 首先, 調整綜合得分計算公式:從原來的 10 個安全層面計算變成了從技術和管理兩方面計算,從原來根據符合標準情況累加
97、計算變成了扣分計算, 額外添加關注系數。 其次, 根據將數據作為獨立測評對象,單獨列出數據安全測評結果,突出各類數據安全防護情況。最后, 保留控制點符合情況統計表, 刪除控制點得分計算。 新版綜合測評最大變化位測評得分邏輯由加分思路改為扣分思路,等保標準更加嚴格,對各單位安全防護要求大幅提升。 同時, 對數據安全的要求明顯提升, 將拉動數據安全產品及服務的增長。 表表13:等保等保 2.0 測評標準迎重大標準升級測評標準迎重大標準升級 場景場景 風評風評 2019 版版 2021 版版 差值差值 安全技術類指標均為不符合,安全管理類指標均為符合 差 50 50 0 各個大類下均有一個一般指標(
98、10 個)不符合和一個重要指標(10 個)部分符合 良 90.91 83.89 -7.02 安全計算環境類有 10 個重要指標都不符合,其他指標均為符合 良 97.62 90.05 -7.57 各個大類下均有一個重要指標(10 個)不符合和一個關鍵指標(10 個)部分符合 中 89.53 80.57 -8.96 各個大類下均有一個一般指標(10 個)不符合和一個重要指標(10 個)不符合 中 87.64 77.73 -9.91 各個大類下均有一個重要指標(10 個)不符合和一個關鍵指標(10 個)不符合 差 84.53 73.93 -10.6 安全計算環境類有 10 個關鍵指標都不符合,其他指
99、標均為符合 中 96.74 85.78 -10.96 關鍵指標(不符合 5,部分符合 5) 、重要指標(3,5) 、一般指標(3,3) ,各一個對象 中 91.85 79.15 -12.7 安全通信網絡和安全區域邊界類指標均為不符合,其他指標均為符合 差 80 66.35 -13.65 安全物理環境類所有指標均為不符合,其他指標均為符合 差 90 73.46 -16.54 關鍵指標(不符合 5,部分符合 9) 、重要指標(3,9) 、一般指標(3,6) ,各一個對象 中 89.93 71.8 -18.13 安全計算環境類有 10 個指標指標、10 個關鍵指標都不符合,其他指標均為符合 差 94
100、.36 75.83 -18.53 一般指標(12 個) 、重要指標(12 個) 、關鍵指標(12 個)不符合 差 77.24 55.92 -21.32 安全計算環境類指標都不符合,其他指標均為符合 差 90 56.87 -33.13 一般指標(17 個) 、重要指標(19 個) 、關鍵指標(17 個)不符合 差 71.17 36.49 -35.22 所有指標均為部分符合 差 50 0 -50 資料來源:等保測評公眾號、開源證券研究所 3.5.3、 網絡安全占信息化建設投入比例有望繼續提升網絡安全占信息化建設投入比例有望繼續提升 與全球市場比,我國網絡安全支出比例仍低,市場潛力大與全球市場比,我
101、國網絡安全支出比例仍低,市場潛力大。根據 Gartner 對 2011年到 2020 年全球 IT 支出及全球信息安全支出所做統計來看,信息安全支出占整個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6 / 33 IT支出的比例越來越高, 2020年全球信息安全支出占IT支出的比例為3.46%。 Gartner數據顯示,中國在 2019 年的 IT 支出約將達到 2.9 萬億元規模,而信息安全市場規模為 500 億元左右,中國信息安全支出占 IT 支出比例僅為 1.8%。 圖圖41:2011-2020 年全球網絡安全支出占年全球網絡安全支出占 IT 投入比例不投入比例不斷
102、提升(億美元)斷提升(億美元) 圖圖42:2019-2020 年中國網絡安全支出占年中國網絡安全支出占 IT 投入比例提投入比例提升(億人民幣)升(億人民幣) 數據來源:Gartner、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Gartner、IDC、開源證券研究所 網絡安全占信息化建設投入比例有望繼續提升網絡安全占信息化建設投入比例有望繼續提升。 7 月 9 日, 上海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軟件和信息服務業處處長裘薇在 2021 年人工智能大會上透露,正和網信辦協商,在 2021 年發布的網絡安全“十四五”規劃以及即將發布的網絡安全產業的行動計劃當中, 進一步明確政府和公共企事業單位在網絡安全上的投入比例不低
103、于 10。7 月 12 日,工信部公開征求對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 (征求意見稿) 的意見, 計劃要求,到 2023 年電信等重點行業網絡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不低于 10%。足可見國家對網絡安全的高度重視,未來網絡安全占信息化建設投入比例有望繼續提升。 展望 2022 年,我們認為網安賽道將保持高景氣,同時受益于新政策、新場景、新技術驅動, 數據安全領域有望實現高速增長, 應予以重點關注。 持續推薦深信服、安恒信息、奇安信、信安世紀、綠盟科技、迪普科技、啟明星辰、美亞柏科等,受益標的包括天融信、山石網科等。 3.6、 工業軟件:市場廣闊,國產化催化行業加
104、速發展工業軟件:市場廣闊,國產化催化行業加速發展 中國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加,轉型升級、創新驅中國為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持續增加,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已成為助推制造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動已成為助推制造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根據工信部數據,2019 年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為 28.1%,是全球工業增長重要驅動力,連續 10 年位列全球第一,也是當前全世界擁有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國家。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2017-2019年,制造業固定投資年均復合增長率為 5.77%,2019 年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規模超過 20 萬億元。制造業中轉型升級和裝備制造
105、投資呈較快增長態勢,2018 年和 2019年, 制造業投資分別同比增長 9.5%、 3.1%, 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分別同比增長 14.9%、7.4%。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領先同期整體制造業投資增速 4 至 5 個百分點表明轉型升級、創新驅動已成為助推制造業投資增長的重要動力。 0.0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40,000.0045,000.00全球IT支出統計信息安全支出信息安全占比1.50%1.55%
106、1.60%1.65%1.70%1.75%1.80%0.005,000.0010,000.0015,000.0020,000.0025,000.0030,000.0035,000.00中國IT支出統計信息安全支出信息安全占比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7 / 33 圖圖43: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持續提升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持續提升 圖圖44:我國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領先整體制造業投我國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領先整體制造業投資增速資增速 數據來源:工信部、 2019 全球智能制造科技創新 50 、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開源證券研
107、究所 工業軟件賦能制造業,有效提高企業生產效率與產業附加值。工業軟件賦能制造業,有效提高企業生產效率與產業附加值。工業軟件廣泛應用于制造業,是推動智能制造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其中生產控制類軟件是工業軟件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 用于提高制造中的管控能力, 提高效率和原材料利用率, 可有效提高產業附加值。以 DCS 適用于流程型企業的生產過程為例,其在石化、化工、電力等方面的運用都很高,但在造紙、冶金等行業,滲透率仍有較大提升空間。隨著國內制造業成本優勢的下降和對智能化、數字化轉型意識的提升,我們認為即使存在成本優勢的企業在擴產時,仍將優先選擇自動化程度較高的生產線,以此提升制造業整體的競爭力與產業附
108、加值。 圖圖45:DCS 廣泛應用于石化、化工、廣泛應用于石化、化工、電力領域電力領域 數據來源:華經情報網、開源證券研究所 相關政策推行超過相關政策推行超過 5 年,時機日趨成熟政策利好頻出。年,時機日趨成熟政策利好頻出。 “十三五”期間,國家相繼出臺了智能制造發展規劃(2016-2020 年) 、 信息化和工業化融合發展規劃(2016-2020 年) 等一系列行業政策,加快推進傳統制造業的智能轉型,鼓勵支持工業企業向智能、 安全、 綠色方向發展。 隨著兩化水平和數字化軟件滲透率的提升,我國工業基礎日趨進步, 2018-2020 年國家密集出臺了超過 8 份相關政策, 并在 2018-202
109、0 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均提及推動先進制造業的發展,發展工業互聯網,推進智能制造。 智能制造發展需要工業軟件作為基礎, 政策利好持續釋放, 推動行業發展。 表表14:“十三五”期間智能制造相關政策陸續出臺“十三五”期間智能制造相關政策陸續出臺 時間 政策文件 相關內容 23.7%25.2%27.3%27.7%28.1%21%22%23%24%25%26%27%28%29%20152016201720182019中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例0%2%4%6%8%10%12%14%16%18%制造業投資增速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速0%5%10%15%20%25%30%35%40%中國DCS行業市場比重行業
110、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8 / 33 2020.05 關于工業大數據發展的指導意見 持續推進工業互聯建設,實現工業設備的全連接;建設國家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發揮工業互聯網平臺優勢,提升平臺的數據處理能力。 2020.03 關于推動工業互聯網加快發展的通知 改造升級工業互聯網內外網絡;增強完善工業互聯網標識體系;提升工業互聯同平臺核心功能;建設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中心。 2018.09 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 推進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形成多層次、系統性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引導企業上云上平臺,加快發展工業軟件,培育工業互聯網應用創新
111、生態。 2017.11 增強制造業核心 競爭力三年行動計 劃(2018-2020 年) 加強高端智能化系統研制應用。加快智能化關鍵裝備研制,推動在重點行業的規?;瘧?。加快核心部件技術突破,提高核心部件的精確度、靈敏度、穩定性和可靠性。加快新型智能終端開發示范平臺、第三方檢測評定中心建設,形成覆蓋“云+端”的體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能力。 2016.12 智能制造發展規 劃(2016-2020 年) 加快培育一批有行業、專業特色系統解決方案供應商;大力發展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龍頭企業集團;做優做強一批傳感器、智能儀表、控制系統、伺服裝置、工業軟件等“專精特”配套企業。 2016.05 國務院關于深化制
112、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 強化制造業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基礎技術和產業支撐能力,加快構筑自動控制與感知、工業云與智能服務平臺、工業互聯網等制造新基礎加快計算機輔助設計仿真、制造執行系統、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工業軟件產業化,強化軟件支撐和定義制造業的基礎性作用。 2015.05 中國制造 2025 加快發展智能制造裝備和產品。組織研發具有深度感知、智慧決策、自動執行功能的高檔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增材制造裝備等智能制造裝備以及智能化生產線,突破新型傳感器、智能測量儀表、工業控制系統、伺服電機及驅動器和減速器等智能核心裝置,推進工程化和產業化。 資料來源:政府網站、開源證券研究所 工業軟件
113、可細分為四大類,其中生產控制和研發設計類潛在市場空間較大。工業軟件可細分為四大類,其中生產控制和研發設計類潛在市場空間較大。據賽迪顧問數據,2018 年嵌入式軟件規模占比最高,為 57.38%,生產控制和研發技術類占比相對較低,分別為 17.02%和 8.5%。根據 2019 年兩化融合服務平臺的數據,從工控細分領域的普及率來看,經營管理類和產品研發類軟件的普及率顯著高于生產控制類軟件。ERP、CAD/CAE/CAPP 軟件普及率均超過 50%,但國產化率低。我們認為受國產軟件功能持續迭代升級和國外環境變動影響,未來國產化率有望持續提升。目前 SCADA、CAM、MES 等生產控制類軟件普及率
114、僅在 20%左右,考慮未來對生產流程精細化管理的需求,我們認為生產控制類軟件滲透率會向 ERP 靠攏。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29 / 33 圖圖46:2018 年生產控制類軟件占比為年生產控制類軟件占比為 17.02% 圖圖47:2018 年中國工業軟件產品滲透率情況年中國工業軟件產品滲透率情況 數據來源:賽迪顧問、開源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兩化融合服務平臺 4、 投資建議投資建議 重點關注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 (重點關注科技行業兩大長期趨勢:云化與國產化。 (1)中國云計算產業步入)中國云計算產業步入 2.0時代。時代。與 1.0
115、 時代不同,云計算 2.0 時代云應用從互聯網向行業滲透,云需求從 IaaS層向 SaaS 層上移,云原生的認可度逐漸提升,同時分布式云成為云計算的新業態;(2)國產化軟硬件全面提速,國產生態日益豐富。)國產化軟硬件全面提速,國產生態日益豐富。第一個維度來看,經過多年產品研發和打磨,基礎軟硬件作為 ICT 產業基礎,國產生態日益成熟,CPU、操作系統、數據庫等基礎件的國產產品已逐步進入可用、 好用階段; 第二個維度來看, 應用層的產品已逐步可取代海外同類產品,例如 ERP 和工業軟件,國產 ERP 受益行業信息化浪潮,滲透率持續提升,工業軟件領域的部分平臺、系統、軟件受益智能制造處于加速落地階
116、段。 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景氣度為王,自下而上把握行業機會: (1)能源)能源 IT:推薦瑞納智能、朗新科技,受益標的包括匯中股份、恒華科技、云涌科技、和達科技、遠光軟件等; (2)衛星遙感應用:)衛星遙感應用:推薦航天宏圖、中科星圖、超圖軟件; (3)智能網聯汽車:)智能網聯汽車:推薦中科創達、道通科技、千方科技;受益標的包括德賽西威、萬集科技等; (4)云計算:)云計算:推薦金山辦公、用友網絡、廣聯達、明源云、福昕軟件、泛微網絡、致遠互聯、萬興科技,其他受益標的包括浪潮信息、新開普、石基信息; (5)網絡安全:)網絡安全:繼續重點推薦深信服、安恒信息、奇安信、綠盟科技、啟明星
117、辰、美亞柏科、迪普科技、拓爾思等;其他受益標的包括衛士通、天融信等; (6) 產業互聯網:) 產業互聯網: 推薦國聯股份、 中控技術、 中望軟件、 鼎捷軟件、 寶信軟件、賽意信息等; (7)金融)金融 IT:推薦恒生電子,受益標的包括頂點軟件等。 嵌入式軟件, 57.38%信息管理, 17.11%生產控制, 17.02%研發設計, 8.50%嵌入式軟件信息管理生產控制研發設計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0 / 33 表表15:重點推薦公司估值情況(截至重點推薦公司估值情況(截至 2021.11.26) 證券代碼證券代碼 證券簡稱證券簡稱 當前市值當前市值
118、(億元)(億元) 歸母凈利潤(億元)歸母凈利潤(億元) PE 評級評級 2021E 2022E 2023E 2021E 2022E 2023E 300454.SZ 深信服 805 9.21 11.64 15.38 87.4 69.1 52.3 買入 688561.SH 奇安信 625 -4.09 1.14 4.1 -152.8 548.3 152.5 買入 688023.SH 安恒信息 222 1.69 2.36 3.2 131.5 94.1 69.4 買入 002439.SZ 啟明星辰 262 10.51 13.72 16.85 24.9 19.1 15.5 買入 300369.SZ 綠盟科
119、技 135 3.88 5.25 7.17 34.7 25.6 18.8 買入 300768.SZ 迪普科技 192 3.62 4.63 5.86 53.0 41.4 32.7 買入 688201.SH 信安世紀 55 1.51 2 2.64 36.5 27.6 20.9 買入 300659.SZ 中孚信息 112 3.78 4.65 6.24 29.7 24.1 18.0 買入 300188.SZ 美亞柏科 134 4.87 6.18 7.93 27.6 21.7 16.9 買入 300229.SZ 拓爾思 69 2.88 3.46 4.24 24.0 20.0 16.3 買入 688111.
120、SH 金山辦公 1,252 11.37 14.08 17.28 110.1 88.9 72.4 買入 600588.SH 用友網絡 1,017 8.98 11.01 13.03 113.3 92.4 78.1 買入 002410.SH 廣聯達 0 6.69 9.97 12.57 0.0 0.0 0.0 買入 688095.SH 福昕軟件 77 1.46 2 2.64 53.0 38.7 29.3 買入 603039.SH 泛微網絡 159 2.82 3.48 4.31 56.5 45.8 37.0 買入 688369.SH 致遠互聯 46 1.39 1.75 2.18 32.9 26.1 21
121、.0 買入 300624.SZ 萬興科技 58 1.56 1.95 2.66 37.2 29.8 21.8 買入 600845.SH 寶信軟件 874 17.2 22.86 30.01 50.8 38.2 29.1 買入 300378.SZ 鼎捷軟件 59 1.43 1.69 1.91 41.0 34.7 30.7 買入 600570.SH 恒生電子 835 15.83 19.57 23.14 52.8 42.7 36.1 買入 603613.SH 國聯股份 419 5.59 8.39 12.19 74.9 49.9 34.4 買入 688777.SH 中控技術 421 5.45 7 8.95
122、 77.3 60.2 47.1 買入 688083.SH 中望軟件 212 1.89 2.74 3.83 112.4 77.5 55.5 買入 300687.SZ 賽意信息 96 2.36 3.15 4.18 40.6 30.4 22.9 買入 300682.SZ 朗新科技 411 8.51 10.82 13.74 48.3 38.0 29.9 買入 301129.SZ 瑞納智能 65 1.8 2.51 3.31 36.0 25.8 19.6 買入 688208.SH 道通科技 336 5.17 7.56 10.85 65.0 44.4 31.0 買入 300496.SZ 中科創達 636 6
123、.1 8.17 10.92 104.3 77.9 58.3 買入 002373.SZ 千方科技 232 13.17 16.02 19.32 17.6 14.5 12.0 買入 688066.SH 航天宏圖 118 1.92 2.72 3.79 61.3 43.3 31.0 買入 688568.SH 中科星圖 167 2.15 3.05 4.2 77.5 54.7 39.7 買入 000066.SZ 中國長城 410 11.76 14.7 16.95 34.8 27.9 24.2 買入 603019.SH 中科曙光 406 10.35 12.86 15.25 39.2 31.6 26.6 買入
124、300036.SZ 超圖軟件 149 3.02 3.82 4.63 49.3 38.9 32.1 買入 300253.SZ 衛寧健康 320 6.6 8.9 12.14 48.5 35.9 26.3 買入 300451.SZ 創業慧康 138 4.59 5.87 7.61 30.0 23.5 18.1 買入 002777.SZ 久遠銀海 63 2.69 3.56 4.57 23.4 17.7 13.8 買入 數據來源:Wind、開源證券研究所 行業投資策略行業投資策略 請務必參閱正文后面的信息披露和法律聲明 31 / 33 5、 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上游行業 IT 支出不及預期;疫情影響全年業績;人才流失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