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知識產權局:二0二三年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3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湖北省知識產權局:二0二三年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35頁).pdf(3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湖北省知識產權局 2024 年 4 月 目 錄 一、保護成效.3 二、制度建設.17 三、授權登記.19 四、文化建設.21 五、交流合作.23 六、典型案例.24 1 二二三年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二二三年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 2023 年,湖北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和二十屆二中全會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知識產權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和對湖北工作的重要講話精神,扎實推進實施知識產權強國建設綱要和知識產權“十四五”規劃,緊緊圍繞國家知識產權保護任務和湖北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著力提升全省知識產權保護效能,全力激發全省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有力推動湖
2、北知識產權強省建設和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湖北在全國知識產權保護檢查考核工作中再獲“優秀”等次,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考核連續 3 年位居中西部省份第一,連續 4 年獲全國通報表揚。著力強化頂層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進一步落實。著力強化頂層設計,知識產權保護屬地責任進一步落實。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堅持把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建設知識產權強省、加強知識產權保護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納入全省發展大局中統籌推進。省委、省政府連續三年將知識產權保護納入對地方黨委政府的督查檢查范圍,省政府將知識產權工作納入對市州的督查激勵。2023 年,省委、省政府將“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3、指標納入湖北省委省政府關于加快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的實施意見。省人大常委會將湖北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納入 2024 年立法計劃。在新一輪機構改革中,省委將省知識產權局由部門管理機構升格為省政府直屬機構,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管理體制。充分發揮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聯席會議制度 2 作用,制發深入實施2023-2025 年推進計劃,強化知識產權保護重點工作落實。通過著力完善知識產權工作機制、狠抓相關工作任務落實,切實發揮知識產權保護和激勵創新的重要作用,為湖北建設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先行區提供了重要支撐。深入推進體系建設,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進一步優化。深入推進體系建設,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進
4、一步優化。各地各部門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體制機制改革,從司法保護、行政執法、仲裁調解、行業自律、公民誠信等環節完善保護體系,進一步提高知識產權保護水平。全國首個知識產權行政裁決所在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掛牌寫入 2023 年度省政府法治政府建設情況報告,“建立知識產權保護跨區域、跨部門協作機制”“全國首創知識產權保護融站入所,探索實現知識產權保護關口前移”等改革事項納入 2023 年全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改革事項試點。鄂湘贛三省檢察機關聯合簽署 關于加強長江中游城市群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協作的意見,推動長江中游城市群知識產權協同保護體系建設。鄂湘贛三省市場監管局簽署 長江中游三省市場監
5、管區域執法協作框架協議,積極推動長江中游三省知識產權保護、打擊侵權假冒一體化進程,推動知識產權大保護格局。省知識產權局聯合省法院、省公安廳,在多家單位設立首批省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提升知識產權保護合力。持續加大保護力度,知識產權保護效能進一步提升。持續加大保護力度,知識產權保護效能進一步提升。全省法院全年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 17203 件,審結 14337 件,結案率 83.34%。3 省法院全年受理知識產權案件 1271 件,審結 1149 件,結案率達90.97%,“京山橋米”案入選“中國法院 50 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全省全年檢察機關共起訴侵犯知識產權刑事犯罪 389 人,同比上升
6、63%,督促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 8 件,監督偵查機關立案 21件,辦理民事、行政、公益訴訟知識產權案件 14 件。全省公安機關辦理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案件 526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1293 名,打掉制假團伙 143 個,搗毀生產、儲存、銷售窩點 315 處,涉案總價值 10 億余元。全省市場監管系統全年共辦結知識產權案件1329 件,案值 1.82 億元,省局本級公開曝光知識產權保護典型案例16件。全省各級版權執法部門全年共檢查單位133家次、計算機23346臺次,立案查處各類侵權盜版案件 162 件。全省知識產權系統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立案 2430 件,結案 2424 件,結
7、案率 99.75%,較去年增長 15%。武漢海關全年共查獲侵權商品 2250 批,共 5627 件,價值1405.6048 萬元。一、保護成效一、保護成效(一)司法保護 1.審判機關 推進審判領域改革創新。省法院堅持完善中基層法院知識產權審判“三合一”機制,會同有關單位推動刑事案件批捕、起訴集中管轄,進一步促進民事維權、行政查處、刑事制裁有效銜接,逐步形成層級貫通、全面覆蓋、上下協同的知識產權審判布局。建立“五位一體”4 技術事實查明體系,妥善化解涉知識產權領域矛盾糾紛。鞏固拓展繁簡分流審判經驗,建立健全快審快結“綠色通道”,大力推進裁判文書簡化,提高知識產權司法保護質效。襄陽知識產權案件“簡
8、案快辦”經驗被國務院作為先進經驗在全國范圍推廣。加強知識產權案件審理。截至 2023 年 11 月 30 日,全省法院受理各類知識產權案件 17203 件,結案 14337 件,結案率達 83.34%;省法院受理知識產權案件 1271 件,審結 1149 件,結案率達 90.97%;審結了華為訴三星、米其林訴米芝蓮等一批具有影響力的重大案件;1 件案件入選“中國法院 50 件典型知識產權案例”。積極構建多元保護機制。充分發揮人民調解組織、人民法院、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地方政府等各方資源優勢,建立特邀調解員、訴調對接等知識產權多元解紛工作機制。省法院會同省知識產權局,深入推進省市縣三級知識產權司法
9、協同保護體系,召開黨組聯席會議,研究組織實施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工作,著力推進知識產權聯合保護站工作,推動知識產權協同保護。推進武漢“1+8”城市圈知識產權一體化保護,深化跨區域人才交流、信息共享、執行協作。表表 1 2019-2023 年湖北省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數據統計年湖北省知識產權案件審判數據統計 年份年份 案件數量(件)案件數量(件)結案率(結案率(%)2019 20825 87.9 2020 9974 92.6 2021 19464 86.03 2022 18516 82.5 2023 17203 83.34 5 2.檢察機關 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質效。全省檢察機關聚焦
10、市場主體反映強烈的侵犯知識產權重點領域和問題,加大監督辦案力度,提升知識產權檢察綜合保護質效。2023 年,批捕侵犯知識產權刑事犯罪 135件 269 人,起訴 162 件 389 人。積極履行監督職能,監督立案 27 件、撤案 14 件,提前介入引導偵查 41 件次,糾正漏捕 21 人,糾正漏訴30 人,糾正漏罪 6 人;貫徹寬嚴相濟刑事司法政策,對情節輕微的29 件 74 人作出不起訴決定;促進知識產權領域兩法銜接,督促行政執法機關移送涉嫌犯罪 8 件 8 人,追贓挽損共 4300 余萬元。全面履行檢察職能,辦理民事、行政、公益訴訟檢察案件 52 件;辦理知識產權類涉案企業合規案件 10
11、件,促進相關企業守法經營、合規治理。創新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機制。推動建立檢察機關知識產權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檢察集中履職機制。為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四大檢察職能全面充分協調發展,省檢察院制定關于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的工作指引,綜合履職初見成效,辦理刑事附帶民事訴訟、移送行政處罰、民事支持起訴等衍生案件 77 件。加強綜合保護,結合省檢察院開展的優化營商環境先行區創建試點工作,全省八個地區開展地理標志知識產權綜合司法保護品牌創建。強化知識產權保護全方位合作。省檢察院與法院、公安、知識產權行政執法機關等部門深化溝通協作,建立完善工作機制,形成知識產權保護合力。部分市州檢察院加強跨區域、跨部門溝通,強
12、化協同保護力度,推進完善信息共享、線索移交、工作聯絡、專家庫共享、6 人才雙向培養培訓等機制。充分利用湖北科教資源豐富優勢,推動知識產權領域檢校優勢互補,省檢察院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共建知識產權理論與實踐基地,在資源共享、人才共育等方面開展廣泛合作,取得良好成效。提高知識產權檢察履職專業素能。積極開展全省經濟犯罪檢察業務培訓,召開全省知識產權試點基層院座談會。積極開展知識產權檢察工作調研指導,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建立知識產權檢察人才庫,聘請相關專業人士作為特邀檢察官助理,積極借助“外腦”提升專業素能。表表 2 2023 年湖北省檢察機關辦理知識產權案件數據統計年湖北省檢察機關辦理知識產權案件數據統
13、計 案件類型案件類型 案件數(件)案件數(件)涉案人員數(人)涉案人員數(人)受理審查逮捕數 168 391 批準逮捕數 135 269 受理審查起訴數 275 737 審查起訴 162 389 3.公安機關 嚴厲打擊知識產權刑事犯罪。結合“昆侖 2023-打擊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 3 號行動”“云端行動”“雷火行動”“夏季行動”等專項打擊工作,全省共辦理各類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案件526 起,抓獲犯罪嫌疑人 1293 名,打掉制假團伙 143 個,搗毀生產、存儲、銷售窩點 315 處,涉案總價值 10 億余元;襄陽趙某等人假冒注冊商標案、武漢“1.08”專案等 16 起案件被列為
14、公安部督辦案件,十堰“3.13”生產銷售假冒偽劣產品案、恩施“12.05”專案等 31 起 7 案件被列為省督案件。公安部多次發來賀電予以表揚,全省 1 個集體、4 名個人受到公安部、國家知識產權局通報表彰,全省 10 個集體、20 名個人受到省公安廳、省知識產權局通報表彰,全省 41 個集體、59 名個人受到省公安廳、省煙草專賣局通報表彰。孝感大悟“5.11”專案、武漢“1.12”專案等一批重特大案件獲部、省領導批示肯定,湖北公安機關全力提升知識產權領域打擊質效經驗做法被公安部向全國推廣。省公安廳與省法院、省知識產權局聯合共建 20 家省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深入推進知識產權保護“關口前移”
15、;會同省知識產權局、煙草專賣局、市場監管局、藥監局分別走訪調研大冶勁酒、武漢中煙、五芳齋、仁福藥業等重點企業,健全完善警企聯動機制,積極維護企業合法權益。表表 3 2023 年湖北省公安機關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年湖北省公安機關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和假冒偽劣犯罪 案件數據統計案件數據統計 涉及侵犯知識產涉及侵犯知識產權權和假冒偽劣和假冒偽劣犯犯罪立案數罪立案數 涉及侵犯知識產權涉及侵犯知識產權和和假冒偽劣假冒偽劣犯罪破案數犯罪破案數 抓獲人數抓獲人數 涉案金額涉案金額(萬元萬元)全省 526 455 1293 106552.82 武漢市 113 104 314 59568 襄陽市 42 4
16、0 97 5202 宜昌市 73 61 167 2180 荊州市 40 22 101 3910 黃岡市 32 20 68 10092.3 孝感市 30 27 103 6200 荊門市 18 14 30 2084 8 涉及侵犯知識產涉及侵犯知識產權權和假冒偽劣和假冒偽劣犯犯罪立案數罪立案數 涉及侵犯知識產權涉及侵犯知識產權和和假冒偽劣假冒偽劣犯罪破案數犯罪破案數 抓獲人數抓獲人數 涉案金額涉案金額(萬元萬元)十堰市 23 25 104 1200 黃石市 22 21 58 3197 咸寧市 28 22 35 2159 隨州市 17 16 25 4542.3 鄂州市 36 33 60 375 恩施州
17、 43 39 91 4780.82 仙桃市 2 4 11 600 潛江市 3 4 11 373.3 天門市 3 2 17 29.1 神農架 0 0 0 0 江漢油田 1 1 1 60(二)行政保護 持續加強專利行政保護。建立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機制,深入推進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規范化建設。全省全年辦理專利糾紛案件 2430 件,結案 2424 件,其中辦理專利侵權糾紛裁決案件 216 件,結案 210 件,結案率 97.22%。省知識產權局開展全省縣級知識產權行政執法能力提升專題培訓班,加強專利行政執法隊伍能力建設,提高專利行政執法業務水平。省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系統2023 年共
18、查處假冒專利案件 134 件,涉案金額共計 59.86 萬元,印發2023 年知識產權代理行業“藍天”專項整治工作方案,嚴厲打擊知識產權代理違法違規行為,維護行業秩序。完成全國首個省級知 9 識產權企業信用分級分類管理系統平臺建設,本省知識產權信用分級分類監管機制獲評第五屆“新華信用杯”全國優秀案例。全國首個知識產權行政裁決所在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武漢片區掛牌。表表 4 2023 年湖北省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數據統計年湖北省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裁決案件數據統計 序號序號 地區地區 2023 年立案年立案 2023 年結案年結案 2023 年結案率(年結案率(%)1 湖北省 1 0 0 2
19、 武漢市 587 586 99.83 3 黃石市 207 207 100 4 十堰市 75 74 98.67 5 宜昌市 109 108 99.08 6 襄陽市 201 198 98.51 7 鄂州市 63 63 100 8 荊門市 80 80 100 9 孝感市 266 266 100 10 荊州市 141 141 100 11 黃岡市 192 192 100 12 咸寧市 86 83 96.51 13 隨州市 149 152 102.01 14 恩施州 35 36 102.86 15 仙桃市 66 66 100 16 潛江市 58 58 100 17 天門市 103 103 100 10
20、序號序號 地區地區 2023 年立案年立案 2023 年結案年結案 2023 年結案率(年結案率(%)18 神農架林區 0 0/合計 2419 2413 99.75 持續提升商標保護水平。落實品牌強省建設任務,持續推動實施荊楚品牌培育工程,2023 年全省新增 25 個荊楚品牌培育工程項目,引導支持市場主體運用商標和地理標志品牌提升核心競爭力。省知識產權局公布湖北省 2022 年度知識產權(商標)行政保護十大典型案例,運用典型案例指導實踐,幫助切實提升行政保護能力。發布全省商標品牌發展報告,多維度、多層次地介紹上年度全省商標品牌發展情況,總結全省商標品牌工作的成果,為各地決策提供更為精準的參考
21、。2023 年全省市場監管(知識產權)系統共查處商標侵權案件 1329件,涉案金額共計 18196.12 萬元。在全省范圍內組織開展亞運會和亞殘運會知識產權保護專項行動,嚴厲打擊涉亞運知識產權違法行為。省市場監管局印發2023 民生領域案件查辦“鐵拳”行動方案,將惡意申請注冊商標、違法使用商標和仿冒混淆、專利侵權等行為,以及假冒知名品牌及“傍名人”“搭便車”等違法行為作為打擊重點。表表 5 2023 年湖北省商標侵權案件數據統計年湖北省商標侵權案件數據統計 序號序號 地區地區 案件數(件)案件數(件)涉案金額(萬元)涉案金額(萬元)1 武漢市 409 2347.51 2 黃石市 29 1201
22、8.15 3 十堰市 130 155.25 4 襄陽市 85 2039.8 11 序號序號 地區地區 案件數(件)案件數(件)涉案金額(萬元)涉案金額(萬元)5 宜昌市 28 94 6 荊州市 49 80.01 7 荊門市 58 17.39 8 鄂州市 33 209.73 9 孝感市 106 98.09 19 黃岡市 92 34.42 11 咸寧市 59 39.63 12 隨州市 25 87.24 13 恩施州 159 821.8 14 仙桃市 34 110.67 15 天門市 19 8.97 16 潛江市 13 33.16 17 神農架林區 1 0.3 合計 1329 18196.12 不斷
23、強化地理標志保護工作。省知識產權局大力開展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行動,助力品牌強省建設,支撐湖北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目前全省共有地理標志商標 532 件,居全國第四;地理標志產品 165個,居全國第二;地理標志專用標志合法使用人超過 2000 家。本省公安牛肉等 3 件地理標志入選全國地理標志運用促進重點聯系指導名錄,孝感米酒等四個地理標志產業發展項目入選全國第二批地理標志助力鄉村振興典型案例,入選數量居全國第五。英山云霧茶入選中 12 國地理標志農產品品牌百強,蘄艾以品牌強度 884 和品牌價值 110.05億元榮登全國區域品牌第 30 位。穩步推進版權行政執法保護。省版權局大力推進軟件正版化
24、工作,不斷優化完善軟件正版化聯席會議制度,強化督查核查,累計檢查單位 133 家次、計算機 23346 臺次。開展電影版權保護、“青少年版權保護季”、“劍網 2023”等三項專項行動,在重點環節、重點領域加強版權行政保護和行政執法力度,解決版權保護工作的痛點和難點問題。2023 年全省共辦理侵權盜版案件 162 件,其中行政案件 119件,刑事案件 40 件,行政調解結案 3 件。表表 6 2023 年湖北省版權局案件查處情況年湖北省版權局案件查處情況/收繳盜版品情況收繳盜版品情況 項目項目 2023 年年 項目項目 2023 年年 行政處罰數量(件)122 合計 1168643 案件移送數量
25、(件)40 圖書 909971 檢查經營單位數量(個)17254 期刊 483 取締違法經營單位數量(個)394 軟件 34 查獲地下窩點數量(個)10 音像制品 4718 地下光盤生產線(條)0 電子出版物 1447 違法經營網站服務器(個)22 其他 251990 罰款金額(人民幣元)1298389.6 全面提升植物新品種保護力度。省農業農村廳嚴格加強種業監管,鼓勵品種權申報。2023 年全省申請植物新品種權的品種 165 個,獲得授權的品種 119 個,從源頭上加強種業知識產權保護。優化品種 13 審定,全面開展品種清理,共撤銷審定品種 48 個(其中水稻 22 個,玉米 17 個,棉花
26、 7 個,大豆 2 個)。組織開展種子市場監管和市場檢查,共出動執法人員 1.88 萬人次,檢查種子市場 1394 個次,檢查種子經營門店 13554 家次,發放預警通知 2421 份,立案查處種子案件 234 起,沒收種子 4785.3 公斤、違法所得 3.89 萬元,罰款 130.82萬元,維護種子質量和市場公平。省林業局開展打擊侵犯林業植物新品種權和制售假劣林草種苗專項行動,依法保護植物新品種權人合法權益。2023 年本省獲得 12 個林業植物新品種授權。大悟茶、隨州油茶等林產品地理標志獲得注冊和登記,促進林業企業發展和林農增收致富。持續強化重要節點和重點領域保護。省知識產權局組織省知識
27、產權保護中心、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武漢快維中心及相關市州區局進駐第十二屆中國國際服務外包交易博覽會、第十九屆“中國光谷”國際光電子博覽會、第二十一屆華中車展等本地大型展會,設立“知識產權維權咨詢服務臺”,受理展會知識產權侵權糾紛投訴舉報線索,提供知識產權保護咨詢,落實展會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及時處理知識產權糾紛。2023 年全省知識產權管理部門開展展會知識產權維權 17場次,處理展會知識產權舉報投訴案件線索 13 件,轉交外省處理 5件,接受外省市轉交 8 件。省知識產權局會同相關部門開展“雙十一”網絡集中促銷行政指導會暨平臺合規治理座談會,解讀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 國家標準,推進全省
28、主要電子商務平臺實施 電子商務平臺知識產權保護管理國家標準,引導平臺企業履行企業知 14 識產權保護責任,推動電子商務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依托國家電子商務領域專利執法維權協作調度機制,開展電子商務領域執法,有效打擊電商領域侵權假冒違法行為。2023 年全省各級知識產權管理部門共辦結電子商務領域專利侵權糾紛案件 2203 件。海關知識產權保護成效明顯。2023 年武漢海關強化監管,嚴格落實總署“龍騰”“藍網”等專項行動部署,加大對進出口侵權行為的打擊力度。2023 年共查獲侵犯知識產權商品 2250 批,共 5627 件。積極開展跨地區信息交流與聯防聯控,有效打擊侵權假冒貨物口岸漂移。強化與省市有
29、關部門協作配合,共同強化對侵權行為的立體防控和源頭治理。圍繞高風險領域開展常態化風險監測,聯合開展 2 次郵寄渠道出口侵權專項查緝。積極推進海關知識產權執法和監管手段創新,運用新一代知識產權執法系統實現辦案流程數字化和信息化。在關區全面推廣運用“智慧確權”,提高知識產權保護執法工作效率。組織各隸屬海關開展侵權信息收集,加強侵權線索經營,提升海關服務企業海外維權能力。表表 7 2021-2023 年武漢海關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查獲案件數據統計年武漢海關知識產權海關保護查獲案件數據統計 年度年度 案件總數(件)案件總數(件)行郵渠道行郵渠道 貨運渠道貨運渠道 案件數(件)案件數(件)案值(萬元)案值(
30、萬元)案件數(件)案件數(件)案值(萬元)案值(萬元)2021 年 32 26 1045.69 6 5087.8 2022 年 5 1 4.176323 4 8896.59 2023年 2 0 0 2 13.44 15(三)多元保護機制 完善跨部門跨地區協調保護機制。省知識產權局、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等部門繼續深化知識產權保護工作協同,全面加強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有機銜接。省知識產權局與省法院召開聯合黨組會,深入推進知識產權司法保護和行政保護高效銜接。省知識產權局完善知識產權糾紛在線訴調對接機制,全省 16 個市州知識產權管理部門、38 家調解組織入駐調解平臺,通過訴調對接平臺委派訴前調
31、解案件 1110 件。湖北省知識產權糾紛人民調解委員會駐武漢市中級法院調解室榮獲“品牌調解室”稱號。省知識產權局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工作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局、最高人民法院知識產權糾紛多元調解典型經驗做法和案例。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的平臺載體建設。有序推進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中心建設,積極申報建設宜昌知識產權保護中心。省知識產權局會同省法院、省公安廳以高新園區、科創性企業為重點,聯合共建首批 20 家省級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全省各級建設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 400 余家。在全國率先推進基層市場監管所“融站入所”,全省基層監管所掛牌知識產權工作站 1070 個,占比已達 75%,實現知識產權保護“關口前
32、移”,有力強化省、市、縣、所四級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省知識產權局指導支持武漢市創建國家知識產權保護示范區,助力武漢建設具有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襄陽、十堰等地出臺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地方標準,探索完善知識產權工作站管理制度。16 持續發展仲裁調解工作。全省積極主動創新發展調解組織建設。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全省共有各類在國家知識產權局備案的知識產權糾紛調解組織 82 個,其中人民調解組織 62 個、行業性專業調解組織 9 個、商事調解組織 10 個、其他調解組織 1 個,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調解培訓 10 場次。武漢仲裁委設立知識產權仲裁院和知識產權庭審中心兩家專門機構,聯合武漢市知識
33、產權局、武漢市司法局開展知識產權仲裁調解試點工作。2023 年武漢仲裁委共受理知識產權類案件 79 件,標的額 8621.74 萬元。表表 8 2021 年年-2023 年武漢仲裁委員會涉知識產權案數據統計年武漢仲裁委員會涉知識產權案數據統計 單位:件單位:件 案件類型案件類型 2021 年年 2022 年年 2023 年年 著作權合同爭議 0 0 1 技術服務合同爭議 4 14 51 技術委托開發合同爭議 4 0 1 技術咨詢合同爭議 0 0 2 特許經營合同爭議 0 0 0 其他知識產權合同爭議 0 0 24 爭議合計 8 14 79 案件標的合計(萬元)207.87 175.68 862
34、1.74 維護企業知識產權海外利益。省知識產權局強化企業海外知識產權護航,圍繞全省重點產業舉辦知識產權創新與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專場活動,加強國家海外知識產權糾紛應對指導中心湖北分中心、武漢 17 分中心建設,建立湖北省重點出口企業海外知識產權保護分析報告“1+N”制度,支持 112 家重點創新型出海企業開展海外知識產權戰略布局,指導遠大醫藥、東風汽車、泰晶科技等積極應對涉外知識產權糾紛。二、制度建設二、制度建設 2023 年,湖北省知識產權法規、政策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制度建設取得全新突破。湖北省知識產權促進和保護條例列入湖北省第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立法規劃第一類立法項目和省人大常委會 2024 年
35、立法計劃。省政府辦公廳印發 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營商環境若干措施,對全省 2023 年優化營商環境工作進行部署,推進知識產權保護工作站建設,為企業提供知識產權培訓、指導、維權、預警等服務,開展知識產權維權援助規范化建設,深化知識產權保護部門協作,加快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省知識產權局、省經濟和信息化廳、省財政廳、中國人民銀行湖北省分行、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湖北監管局、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湖北監管局、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聯合制定關于進一步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進一步支持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發揮金融工作促進知識產權價值實現的重要作用,助推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省法院、省
36、知識產權局印發關于開展知識產權糾紛行政調解協 18 議司法確認工作的實施辦法(試行),以拓展知識產權糾紛多元化解渠道,強化知識產權行政保護和司法保護的有機銜接。省知識產權局、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印發湖北省知識產權信用管理實施辦法(試行),規范湖北省知識產權信用管理工作,加快構建以知識產權信用為基礎的新型管理機制,建設完善知識產權信用風險分級分類系統,推進市場監管差異化、精細化、智慧化,提升監管效能。省商務廳、武漢海關制發關于進一步提升跨境貿易便利化水平促進外貿降本增效若干措施,開展重點企業知識產權海外護航行動,支持“光芯屏端網”、新能源、生物醫藥等創新型企業新增知識產權海關備案,推進知識產權服務窗
37、口前置、知識產權保護關口前移、知識產權資源平臺下沉,提高企業參與“一帶一路”倡議和國際競爭的能力和水平。省法院制發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案件裁判指引,規范案件審理,統一法律適用,促進知識產權司法高質量供給。省檢察院制定出臺關于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的工作指引,針對當前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的主要問題和目標,從工作職責、工作機制、司法辦案、協同保護和工作保障幾方面提出指引意見,為全省知識產權檢察綜合履職工作明確方向。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印發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增長調結構強能力若干措施,組織開展知識產權創新管理相關國際標準實施試點,推廣企業知識產權合規管理相關國家標準,發布中小企業知識產權運用工 19 作
38、指引,指導中小企業加強知識產權管理。省知識產權局印發以控制成本為核心優化知識產權營商環境工作實施方案,落實優化營商環境工作要求,進一步降低知識產權辦事成本,提升知識產權公共服務水平,維護市場主體知識產權合法權益,優化尊重知識價值的營商環境,更大程度激發創新動力和市場活力。我省成功獲批國家知識產權局數據知識產權地方試點,將在數據知識產權制度構建、登記實踐、權益保護、交易使用等方面先行先試實踐探索,助力湖北打造數字經濟高地。武漢仲裁委員會與武漢市市場監督管理局(武漢市知識產權局)簽訂知識產權糾紛仲裁工作銜接機制協作紀要,設立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仲裁庭審中心,明確發揮協會協調和仲裁調解的各自優勢,積
39、極推進版權糾紛多元化解工作。三、授權登記三、授權登記 2023 年,全省知識產權授權、登記數量呈現出一種穩步上升的趨勢。(一)專利 2023 年 1-12 月,全省專利授權總量 135202 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 29025 件。全省通過專利合作條約(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 1765 件。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省發明專利有效量為 144470件,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擁有量約為 24.78 件,同比增長 22.92%;全省 20 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 56534 件,每萬人口高價值發明專利擁有量約為 9.7 件,同比增長 26.47%。(二)商標 2023 年 1-12 月,全省商
40、標申請量為 202445 件;商標注冊量為113689 件。截至 2023 年 12 月,全省有效商標注冊總量已達 1064322件,同比增長 9.71%,累計認定馳名商標 392 件。(三)著作權 2023 年 1-12 月,全省作品自愿登記共計 100043 件,同比增長16.06%。其中,文字作品 4364 件,音樂作品 262 件,雜技作品 2 件,美術作品 85113 件,攝影作品 397 件,建筑作品 3 件,視聽作品 1069件,設計圖(工程設計圖、產品設計圖)97 件,地圖(地圖、示意圖)10 件,模型作品 1 件,戲劇作品 7 件,錄像制品 8510 件,錄音制品 208 件
41、。全省全年版權合同登記、備案合計 368 份,其中圖書(出版外國圖書合同登記)175 份,音像制品 3 份,電子出版物合同 7 份,美術合同 130 份,文字合同 26 份,其他合同 26 份,電影和類似攝制電影方法創作的作品 1 份。(四)地理標志 2023 年 1-12 月,全省注冊地理標志商標 15 件,截至 2023 年 12月,全省累計注冊地理標志商標 532 件,獲批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165 件;累計注冊農產品地理標志 241 件,獲批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志累計197件。全省核準使用地理標志專用標志經營主體達2064家,新增合法使用主體 283 家。21(五)植物新品種 2023 年
42、 1-12 月,全省新申請農業植物新品種 165 件,獲授權 119件;新申請林業植物新品種 20 件,獲授權 12 件。截至 2023 年底,全省農業植物新品種累計申請 1809 件,獲授權 682 件,同比增長53.26%;林業植物新品種累計申請 88 件,獲授權 44 件,同比增長57.14%。四、文化建設四、文化建設 2023 年,全省知識產權宣傳教育水平獲得顯著提升,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取得新突破,繼續向知識產權文化強省建設目標穩步邁進。(一)宣傳 廣泛開展知識產權主題宣傳。省知識產權局、省法院、省檢察院、省公安廳、省市場監管局、省版權局等單位聯合召開知識產權保護工作情況新聞發布會,
43、會議介紹 2022 年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情況及工作成效,發布由湖北省知識產權戰略實施工作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共同編制的2022 年度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白皮書、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狀況評價報告和湖北省知識產權保護社會滿意度調查報告。省知識產權局與湖北衛視聯手打造的品牌湖北高端訪談欄目正式面向全國播出。各部門充分運用電視、報刊、網絡“兩微一端”等多種媒體平臺,采取召開新聞發布會、開展知識產權主題宣傳活動等形式廣泛開展知識產權法治宣傳。省法院通過發布典型案例、22 定期組織巡回法庭和走訪院校企業等形式,開展商業秘密等知識產權保護宣講,提高企業和公眾知識產權保護意識。省檢察院首次舉辦知識產權檢察保護工作
44、新聞發布會,介紹知識產權檢察工作情況,發布檢察機關知識產權保護工作 10 件典型案例。舉辦知識產權主題活動。省委宣傳部、武漢市委宣傳部聯合舉辦第十二屆“法理爭鳴”高校版權辯論賽,邀請全國 30 所知名高校參賽。省版權局、省版權保護協會舉辦第二屆“版權產業創新與知識產權保護東湖論壇”,邀請省內外公安、檢察、法院、研究機構、企業、文化執法、行政管理等部門專家參加并發表主題演講。省版權局、省版權保護中心聯合咸寧市委宣傳部、荊門市委宣傳部聯合開展版權宣傳“進校園、進企業、進社區”活動,深入湖北科技學院、荊楚理工學院等單位,開展現場宣講和交流座談,指導有關單位加強版權管理運營。省知識產權局主辦長江流域地
45、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大會、中部四?。ǘ鯐x皖贛)地理標志品牌培育創新大賽,倡議發起成立長江流域地理標志產業發展聯盟,推動長江流域地理標志產業高質量發展,服務實施長江經濟帶戰略。(二)教育培訓及隊伍建設 強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省檢察院組織全省 11 名業務骨干赴北京市院第四分院學習知識產權檢察工作先進經驗和知識產權惡意訴訟法律監督模型。省版權局舉辦全省版權行政執法監管工作培訓班,線上線下累計 400 余人參訓。省法院舉辦“全省三級法院知識產權實務培訓班”,全省三級法院從事知識產權審判工作的業務骨干 120 余 23 人參訓,培訓班特邀吳漢東教授與最高人民法院法官為全體學員作專題輔導授課。省知識產權
46、局舉辦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典型案例評析交流活動,加強全省縣(市、區)知識產權行政執法隊伍能力建設。武漢仲裁委、武漢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江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主辦“海外知識產權風險防控培訓”。提升知識產權教育水平。省教育廳、省知識產權局持續推進知識產權教育試點示范工作,全年新增省級中小學知識產權教育試點 40所。省知識產權培訓基地舉辦知識產權高級研修班。湖北汽車工業學院知識產權本科專業獲得教育部批準。五、交流合作五、交流合作 推動知識產權保護區域協作。省法院積極落實鄂湘贛三省法院關于知識產權司法保護交流合作機制,有效應對知識產權侵權違法犯罪活動跨區域的新特點,加強對高科技、新能源、知名品牌
47、以及文化創意產業的司法保護。鄂湘贛三省檢察機關舉辦服務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第五次工作聯席會議,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區域協作。恩施市人民檢察院與重慶市黔江區人民檢察院共同建立知識產權檢察協作機制。推進跨區域配合協作,強化協同保護力度,整合知識產權司法和行政資源,服務保障兩地知識產權工作健康發展。省知識產權局處理外省市移送湖北專利侵權糾紛案件線索 10 余件、商標侵權線索 7 條,簽署關于成立十二省市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聯盟優化全國創新創業統一大市場合作備忘錄;開展首屆長江中游三省及省會城市知識產權行政執 24 法典型案例評析交流活動。統籌推進知識產權國際合作。國家知識產權局、武漢市人民政府、省知識產權局、
48、武漢市知識產權局等單位共同舉辦了“中國光谷”知識產權國際論壇,對促進光谷科教優勢轉化為知識產權優勢、提升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能力發揮積極推動作用。武漢市貿促會聯合中國貿促會專利商標事務所、湖北省對外科技交流中心共同主辦“2023 年金磚國家知識產權論壇”,討論金磚國家及相關國家知識產權保護學術和實踐問題。六、六、典型案例典型案例 1.上海米某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與某某林集團總公司侵害商標權及不正當競爭糾紛案。某某林集團總公司是世界著名的輪胎生產商和全球 500 強企業之一,該公司享有第 136402 號“MICHELIN”商標、第 519749 號“米其林”商標,以上兩個商標先后多次被中國商標審查
49、機關和司法機關認定為馳名商標。上海米某某餐飲管理有限公司未經授權,使用“米芝蓮”標識,并在宣傳中表示:“米芝蓮就是米其林的意思”。本案是涉外馳名商標跨類保護及地方方言司法保護的典型案例,入選了人民法院首批參考性案例庫。法律效果上,省高級人民法院摒除了外文商標僅能對應一個中文譯名的錯誤認知,對馳名商標進行了與其知名度相適應的司法保護。社會效果上,不僅保護了粵語方言,體現了對中華傳統方言文化的尊重和保護,還體現了中國法院在涉外認馳案件以及優化營商環境中的良好價值導向,彰顯了 25 我國知識產權司法服務高水平開放、維護國際公信力的大國擔當精神。此外,本案全額支持了米某林公司的訴訟請求 1000 萬元
50、,并在判決中表明可以就案件中的懲罰性因素及二審合理開支進一步加大判賠力度,只是因為超出當事人訴訟請求范圍未作更大額度判決,展示了湖北法院加大判賠力度的決心和態度。(省法院)2.湖北匯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訴張某某、湖北志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侵害技術秘密糾紛案。湖北志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董事張某某了解到湖北匯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生產嘧啶胺產品的環評公示信息后,使用化名進入湖北匯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工作。在掌握嘧啶胺產品生產技術信息后,張某某借故從湖北匯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離職,回到湖北志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嘧啶胺生產項目建設。湖北志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經中試即批量生產出嘧啶胺產品。
51、此后,湖北匯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就張某某涉嫌侵犯技術秘密向公安機關報案。公安機關委托鑒定機構就匯某公司主張的技術信息是否不為公眾所知悉、志某公司使用技術與技術秘密信息是否具有一致性等進行了鑒定。省高級人民法院二審判決張某某構成侵害商業秘密犯罪。湖北匯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提起民事訴訟,請求判令湖北志某化工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某某停止侵權并賠償損失。本案是我國首例支持權利人在侵害商業秘密民事訴訟中追索刑事案件代付鑒定費用的案件,對探索推動商業秘密保護鑒定機制建設,暢通商業秘密維權保護路徑具有積極的開創意義。通過建立公安機關對外委托鑒定,鑒定機構客觀、中立開展鑒定活動,權利人預先代付鑒定費用 26 的工
52、作機制,可有效破解侵害商業秘密犯罪案件委托鑒定啟動難、鑒定費用無著落等實際問題。同時,在侵權人被認定構成商業秘密犯罪之后,支持權利人在后續民事侵權賠償中一并請求侵權人負擔刑事案件中代付的鑒定費用,符合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七條第三款的立法精神,更能全面有效保障商業秘密權利人的利益,完善我國商業秘密保護的制度體系。(省法院)3.某珠寶股份有限公司與香港某珠寶金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某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等侵害商標權糾紛案。原告某珠寶股份有限公司對第 7519198 號文字商標享有專用權,為全國珠寶行業內的知名品牌。該公司以侵害商標權為由,將香港某珠寶金行國際集團有限公司、廣東某珠寶首飾有限公司和武漢市
53、江漢區某珠寶商行訴至法院。2023年 8 月,省高級人民法院考慮到本案并非該公司全國系列維權訴訟的首案,且該公司已在全國部分法院起訴了 300 余家加盟商并獲賠。為避免掛萬漏一和重復判賠,僅針對被告自身使用被訴侵權標識的行為進行評判,酌情頂格確定了賠償數額為 500 萬元。省高級人民法院遵循總量控制原則,既肯定了原告維權的正當合法性和清理消費市場的積極作用,又以明確的司法觀點和措施,遏制了權利濫用行為。(省法院)4.豆某平、李某華侵犯商業秘密案。權利人豪邁電力公司系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自主核心技術 6 項,各項專利 119 項。該公司與技術人員均約定保密義務。李某華任該公司核心技術人員 2
54、0 余年,豆某平任該公司銷售和技術服務人員 10 余年。后豆某平、李某華離 27 職并成立瑞力特電氣公司。2012 年 2 月至 2021 年 5 月,豆某平與李某華共同使用李某華掌握的豪邁電力公司的商業秘密,用于生產與權利人繼電保護測試儀功能相同的商品 3031 臺,不含稅銷售金額 3900余萬元,毛利潤共計2557余萬元,造成權利人經濟損失2000余萬元。2022 年 2 月,武漢市江岸區人民檢察院以侵犯商業秘密罪對豆某平、李某華提起公訴,申請技術調查官參與庭審,圍繞被告人提出的反向工程辯解發表專家意見。經一審、二審,法院采納檢察機關指控意見和量刑建議,分別判處豆某平、李某華有期徒刑四年六
55、個月,并處罰金一百萬元。2023 年,檢察機關不定期走訪豪邁電力公司,并與武漢市工商聯共同組織高新技術企業召開商業秘密保護專題座談會,提供專業檢察服務。該案切實保護權利人的合法權益,服務企業科技創新發展,推動行業治理,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省檢察院)5.何某等人系列銷售假冒注冊商標的商品案。2023 年 7 月,武漢市公安局經偵支隊與省市場監督管理局在檢查中發現,何某等人涉嫌銷售假冒吉利品牌汽車配件,通過電子證據分析與資金穿透分析,迅速鎖定犯罪產業鏈條。2023 年 9 月經偵、網安、技偵、視頻等警種在江蘇省常州市、丹陽市聯合開展收網行動,在丹陽抓獲犯罪嫌疑人3 人,現場查獲吉利牌商標及車燈半
56、成品 600 余件,在常州抓獲犯罪嫌疑人 6 人,現場查獲假冒吉利牌商標大燈、保險杠等汽車配件 3677件,涉案價值 600 余萬元。本次吉利假配件案的破獲全鏈條打擊違法犯罪活動,切實維護消費者與經營者合法權益,推動優化我省營商環境。同時,該案的破獲也為打擊網絡犯罪提供了成熟的辦案思路與經 28 驗,極具典型意義。(省公安廳)6.荊州市沙市區市場監管局查處肖某琴等人制售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白酒案。2023 年 3 月 2 日,荊州市沙市區市場監管局接到群眾舉報線索,稱肖某琴涉嫌生產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白酒。經查明,該制假窩點將涉嫌侵犯注冊商標專用權的假茅臺酒銷往荊州市區及周邊縣市,以及省內外其他
57、地區,涉案金額達 2.1 億元,非法獲利 1.15億元。因當事人的行為違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商標法第五十七條的相關規定,且涉嫌假冒注冊商標犯罪,荊州市沙市區市場監管局依法將該案件移送荊州市沙市區公安分局處理。案件查辦中,市場監管部門和公安機關通力協作,充分發揮行刑銜接機制作用,有力打擊了侵權假冒違法犯罪,保障了權利人和廣大消費者合法權益,維護了公平競爭市場秩序,營造了安全放心消費環境,樹立了市場監管部門良好形象。(省市場監督管理局)7.襄陽徐某等侵犯著作權案。襄陽市宜城市公安局接到省公安廳轉公安部三局侵犯著作權違法犯罪線索,經立案偵查,2017 年以來,犯罪嫌疑人徐某、劉某璽、徐某、徐某松未經上
58、海某科技有限公司和天津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權利人授權,通過微信群和百度網盤售賣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享有著作權的郭論等 15033 部作品和天津某文化傳播有限公司享有著作權的吳軍硅谷來信等 8482 部作品,非法獲利 1100 多萬元。宜城市公安局先后將犯罪嫌疑人徐某、劉某璽、徐某、徐某松抓獲歸案。襄陽市中級人民法院以侵犯著作權罪判處徐某有期徒刑 4 年,并處罰金 100 萬元;判處其他 3 人有期徒刑 2 29 年到 3 年不等,并處罰金 2 萬元到 12 萬元不等,沒收全部違法所得。該案是襄陽市近年來所涉金額特別巨大,影響范圍甚廣的一起著作權侵權案件。此次行動嚴厲查處盜版侵權行為,切實提升打擊
59、震懾效能,有力維護著作權人合法權益。(省版權局)8.武漢市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處理“包裝盒(利腦心 24 片)”外觀設計專利侵權糾紛案。2023 年 8 月,請求人山東某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就其名稱為“包裝盒(利腦心 24 片)”的外觀設計專利與被請求人武漢某大藥房有限公司的專利侵權糾紛,向武漢市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處理請求。在本案處理過程中,請求人于 2023 年 9 月向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提出行政調解申請。雙方經洪山區市場監督管理局主持調解達成一致后,共同向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調解協議司法確認申請。2023 年 10 月,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對雙方當事人簽訂的行政調
60、解協議予以司法確認。請求人未提起行政訴訟。該案為武漢市首例專利侵權糾紛行政調解經司法確認的案件,充分展現了行政調解在化解知識產權矛盾糾紛中的作用,有效發揮了行政機關處理專利行政執法的效率優勢,對行政調解協議進行司法確認也提升了專利侵權糾紛調解協議的法律效力,為知識產權行政執法人員開展知識產權矛盾糾紛調解工作提供了可借鑒的經驗,也為構建“行政調解+司法確認”的知識產權糾紛化解模式提供了新樣板。(省知識產權局)9.隨州市廣水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知識產權局)查處侵犯“杭州2022”等特殊標志專有權案。2020 年 4 月 17 日,國家知識產權局發 30 布第三五七號公告,對“杭州 2022”(第 T
61、2020004 號)、“第 19屆亞運會”(第 T2020005 號)予以特殊標志保護,有效期至 2026年 8 月 29 日。2023 年 9 月,廣水市市場監管局根據省網信辦轉辦線索,對湖北某文化發展公司經營場所進行檢查,發現店內銷售“杭州2022 年亞運會鍍金主題紀念章(5 枚裝)”和印有“杭州第 19 屆亞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字樣的展板。經查,當事人于 2023 年 3 月從浙江某文化公司購進上述紀念章 1100 套,通過網絡平臺發送網站鏈接供會員購買,在其網站和經營場所展廳展板上使用“杭州 2022 年第 19 屆亞運會特許商品零售店”等字樣和圖片。免費贈送會員 828套,實際銷售
62、92 套,違法所得 2.0056 萬元。當事人行為違反特殊標志管理條例第十四條第二款規定,被作出沒收違法所得 2.0056萬元的行政處罰。本案時值杭州亞運會期間,亞運特許商品需求旺盛,也給了侵權違法行為發展空間。當事人購入正規商品二次銷售行為可能符合商標商品銷售商業慣例,但其以商業目的擅自使用特殊標志進行廣告宣傳及未經特殊標志所有人許可的行為屬于特殊標志侵權,且特殊標志被許可人無權二次許可銷售,應當予以查處。(省知識產權局)10.鄂州海關查辦出口侵權機電產品案。2023 年 6 月,武漢海關所屬鄂州海關在對山東某進出口公司申報出口的一批壓縮機配件進行查驗時,發現該批貨物使用了“佩特來及圖形”商標,包括調節器、電刷組件、定子總成、轉子等共計 209 件,貨值 3.65 萬元。2023 年9 月,鄂州海關依法扣留相關侵權嫌疑貨物,調查后作出沒收侵權貨 31 物并處罰款的行政處罰決定。該案是鄂州花湖機場對外開放后武漢海關查獲的首起知識產權案件。隨著鄂州花湖機場開放,其樞紐作用愈發凸顯。面對日益增長的貨運量,武漢海關主動適應湖北外型經濟發展需要,持續加強知識產權海關保護,嚴厲打擊進出口侵權行為。在該案中,辦案人員面對企業配合度較差、取證難等實際困難,通過多方協調及努力,最終順利完成了案件的辦理及后續執行,為知識產權海關執法積累了實踐經驗。(武漢海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