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征求意見稿(43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安徽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征求意見稿(43頁).pdf(43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12021)(征求意見稿征求意見稿)安徽省安徽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環境保護產業協會二二二年九月目 錄前 言.1第一章 產業發展情況.3一、總體概況.3二、企業發展.3(一)企業規模.3(二)營業收入.3(三)營業利潤.4第二章 產業結構分布.6一、主營業務.6(一)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6(二)環境服務.7(三)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環境服務.8二、細分領域.9三、區域分布.11第三章 產業關鍵指標.12一、勞動生產率.12(一)從業人員人均營業收入.12(二)企業平均營業收入.13二、創新能力.13(一)研發經費支出情況.13(二
2、)專利授權情況.14(三)參與標準制修訂情況.14三、從業人員狀況.15(一)性別結構.15(二)崗位分布.15(三)學歷及職稱結構.15(四)從業領域分布.15四、盈利能力.16(一)凈資產收益率.16五、償債能力.16(一)資產負債率.16六、投融資能力.17(一)投資狀況.17(二)融資狀況.17第四章 產業運行展望.19一、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產業區域競爭力偏弱.20二、水治理模式偏陳舊,特色優勢未充分發揮.21三、內部企業競爭激烈,大中小企業缺乏協同.21四、研發創新投入不足,成果轉化能力待提升.22五、缺乏產業人才支撐,資源要素需優化配置.23第五章 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26
3、一、深化體制改革,拓展產業發展空間.26二、強化金融支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27三、加強部門協同,統籌規劃體系作戰.28四、激發市場活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30五、培育產業龍頭,加強重大項目扶持.31六、加大技術創新,注重科技成果轉化.32七、促進產業集聚,推動企業外向發展.33八、完善行業標準,優化產業外部環境.34九、加強人才培育,重視企業文化傳承.35第六章 附 錄.371前前 言言環保產業作為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是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的重要手段,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深化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的重要途徑。到2021年年末,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總
4、規模達到3989.4億元,增長28%,其中環保產業營收在2000億左右,年增長率約20%。2022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落地項目740個,總投資超5000億元,成為全國重要的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集聚地。部分產品或技術居于世界先進地位。在大氣脫硫脫硝、超低排放方面,同興環保、威達環保、元琛環保、天順環保等企業在全國市場份額逐步增加;在環境監測儀器方面,藍盾光電、皖儀科技等產品已經輻射全國;在污廢水處理運營方面,擁有東華科技、中節能國禎、中環環保、華騏環保、藍鼎環保、華夏中然等一批重點骨干企業;在固廢處置、土壤修復方面,超越環保、通源環境、勁旅環境、安徽浩悅等公司均快速成長;在農村污染
5、治理方面,美自然環境、舜禹水務、泓濟環保、黃河水處理等一批企業逐步占據市場主導地位;在流域生態修復治理方面,水韻環保、雷克環境等一批企業占據行業重要地位;在環境咨詢方面,皖欣環境、禾美環保日趨壯大。產業總體發展勢頭方興未艾,眾多企業已經走出安徽,面向國內國際市場。為理順當前全省環保產業發展思路,找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合理化建議,為各級政府發展環保產業提供決策依據,為科研院所“產學研”合作提供資源,為廣大環保企業發展提供決策參考,我會特編撰本報告。報告對全省環保產業的現狀、經驗、特色和優勢等進2行了總結,認真分析了限制全省環保產業發展當下面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全省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及建議。3
6、第一章第一章 產業發展情況產業發展情況一、總體概況安徽省環保產業的快速發展是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物質保障,為江淮大地環境質量的改善做出了重要貢獻。本報告以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數據為樣本,對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發展狀況進行了綜合量化分析,涉及有效樣本數量共計665家。經調查,2021年上述665家企業營業收入總額約381.70億元,營業利潤總額約45.35億元。二、企業發展(一)企業規模(一)企業規模根據國家統計局統計上大中小微型企業劃分辦法,列入本年度調查分析的安徽省665家環保企業中,共有大型企業24家,中型企業51家,小型企業446家,微型企業144家,大、
7、中、小、微企業數量占比分別為3.6%、7.7%、67.0%和21.7%,由此可見,安徽省的環保企業目前仍以小、微型企業為主。圖 1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企業規模占比(二)營業收入(二)營業收入2021年,安徽省665家環保企業實現營業收入總額381.7億元。其中,4有424家企業與2020年為相同調查樣本,上述企業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8.0%。從企業數量來看,2021年全省年營業收入在10億元以上的企業數量為6家,1億-10億元的企業數量為56家,2000萬-1億元的企業數量為146家,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數量為457家。全省年營業收入在1億元以上的企業占比達到9.3%,相比于2020年提
8、高0.89個百分點。圖 2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企業數量分布(按營業收入)從收入規模來看,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77.2%的主營業務收入集中在年營業收入過億企業,該部分企業的單位數量占比僅為9.3%,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單位數量占比高達68.7%,其營業收入占比僅為5.7%。營業收入本年統計企業數量主營業務收入數值(家)占比(%)數值(億元)占比(%)10億元以上60.9133.735.01億-10億元568.4160.942.22000萬-1億元14622.065.217.12000萬元以下45768.721.95.7表 1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企業營業收入情況(三)營業利
9、潤(三)營業利潤2021年,安徽省665家環保企業實現營業利潤總額45.35億元,營業收入利潤率達到11.9%,高于2021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營業收入利5潤率平均值(6.81)。其中,有424家企業與2020年為相同調查樣本,上述企業營業利潤同比增長10.4%,凈利潤同比增長14.6%。從收入規模來看,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81.9%的營業利潤集中在年營業收入過億企業,營業收入在2000萬元以下的企業營業利潤占比僅為3.5%。營業收入本年統計企業單位數營業利潤數值(家)占比(%)數值(億元)占比(%)10億元以上60.918.139.91億10億元568.419.142.02000萬1億
10、元14622.06.614.62000萬元以下45768.71.63.5表 2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企業營業利潤情況從細分領域來看,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中的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領域企業的營業利潤均較上年有不同程度的增長。其中,水污染防治領域的營業利潤增長幅度最大,同比增長24.9%;環境監測和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營業利潤同比增長了23.1%和10.3%;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土壤與地下水修復以及其他環保領域環保企業的營業利潤均有所下降。圖 3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各細分領域企業營業利潤(億元)6第二章第二章 產業結構分布產業結構分布一、主營業務202
11、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參與調查的665家企業中,從事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的企業有142家,占比21.4%;從事環境服務的企業有411家,占比61.8%;從事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環境服務的企業有112家,占比16.8%。其中,從事環境服務業的企業營業收入最高,占比為54.7%。圖 4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營業收入占比(按主營業務)(一)一)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領域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從事水污染防治設備制造和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制造的企業最多,其次是從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設備制造、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制造和其
12、他環保設備制造的企業,從事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制造的企業集聚尚處于起步階段。從行業利潤率看,安徽省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行業平均利潤率為10.9%。其中,大氣污染防治設備制造企業和環境監測儀器設備*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7制造企業的利潤率位居前列,分別是12.3%和10.7%。水污染防治設備制造企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設備制造企業、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制造企業以及其他環保設備制造企業的利潤率分別為9.5%、5.6%、1.9%和0.5%,均處于行業平均利潤水平以下。類別本年統計企業單位數(個)年營業收入(萬元)年營
13、業利潤(萬元)年出口合同額(萬美元)水污染防治設備4885786.98113.48.5大氣污染防治設備55442427.054581.41087.8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設備1738487.92143.91340.1噪聲與振動控制設備2984.119.20環境監測儀器設備1089596.19607.31.4其他環保設備1024085.6108.80總計142681367.674574.02437.8表 32021年安徽省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企業經營情況(二)(二)環境服務環境服務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環境服務領域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以從事水污染防治服務和環境監測服務的企業
14、居多,其次為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服務企業和其他環保領域服務企業。水污染防治領域在從業單位數、年營業收入、年營業利潤等方面均遙遙領先于其他細分領域。從行業利潤率看,安徽省環境服務行業平均利潤率為12.3%。其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服務企業、大氣污染防治服務企業的利潤率為22.7%和16.9%,均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水污染防治服務企8業、其他環保領域服務企業、噪聲與振動控制服務企業、環境監測服務企業以及土壤與地下水修復服務企業的利潤率分別為10.1%、6.5%、6.0%、5.5%和2.6%,均處于行業平均利潤水平以下。類別本年統計企業單位數(個)年營業收入(萬元)年營業利潤(萬元)年出口合
15、同額(萬美元)水污染防治1331191731.5119830.1400大氣污染防治3494001.815932.10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69447349.9101627.7481.1土壤與地下水修復969716.81806.40噪聲與振動控制2325.119.40環境監測111110507.16127.42184.1其他環保領域53175642.611446.50總計4112089275.0256789.63065.2表 42021年安徽省環境服務企業經營情況(三)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三)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環境服務環境服務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環境服務
16、領域重點企業基本情況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以從事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的企業為主,其次為從事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的企業和其他環保領域企業,從事噪聲與振動控制的企業無論是從業單位數量還是年營業收入、年營業利潤方面均處于較低水平。從行業利潤率看,安徽省環境服務行業平均利潤率為11.7%。其中,環境監測企業的利潤率為17.5%,高于行業平均水平。水污染防治企業、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企業、大氣污染防治企業的利潤率分別為11.4%、10.8%、4.8%和0.3%,均處于行業平均利潤水平以下。其他環保領域企業的利潤率為負,企業處于虧損狀態。*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
17、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9類別本年統計企業單位數(個)年營業收入(萬元)年營業利潤(萬元)年出口合同額(萬美元)水污染防治42456004.352168.385.0大氣污染防治3274301.93550.0230747.1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10282171.230379.10噪聲與振動控制11541.05.00環境監測19206854.036152.10其他環保領域825514.1-122.73.0總計1121046387.0122131.8230835.1表 52021年安徽省環境保護設備與產品制造&環境服務企業經營情況二、細分領域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
18、業列入統計的665家環保企業所在細分領域,相對集中在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環境監測和其他環保領域。圖 5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各細分領域企業數量分布從各細分領域總體營業收入看,2021年安徽省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和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的企業營業收入占比位10居前列,3個領域企業營業收入總占比高達81.5%。圖 6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各細分領域企業營業收入分布從企業營業收入結構看,安徽省環保產業各細分領域的產業規模分布與環保產業全行業的分布相一致,各領域的企業數量與產出貢獻均呈倒置關系,即大中型企業數量少,但對產業的貢獻度高。水污染防治領域,營業收
19、入5000萬元以上企業占總營業收入的比重達88.3%,但企業數只占16.1%;大氣污染防治領域,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企業占總營業收入的85.0%,但企業數只占21.5%。細分領域本年度統計企業數(個)營業收入(萬元)水污染防治2231733522.7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361531043.3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68164061.2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2920524.0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9017894.2大氣污染防治121610730.8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26519348.1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3068987.0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1712898.1
20、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489497.6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96768009.0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23697189.2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2354489.7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1310142.7*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11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376187.4土壤與地下水修復969716.7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565789.3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13131.8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00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3795.6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52850.2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00
21、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11541.0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1805.7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3503.5環境監測140406957.3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15310141.0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3065116.9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2919255.3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6612444.1其他環保領域71225242.3營業收入5000萬元以上7179591.0營業收入1000萬5000萬1434176.6營業收入500萬1000萬74794.0營業收入500萬元以下436680.7表 6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各細分領域企業經營情況三、區域分布從各地級市分布看,列
22、入調查的665家環保企業涵蓋安徽 16 個地級市,其中合肥市的企業數量最多,占總企業數的58.9%。合肥市、馬鞍山市、銅陵市、蕪湖市、宣城市五市企業的環保業務營業收入均超過6億元,五市企業的環保業務營業收入總和占全省企業的環保業務營業收入的83.9%。12第三章第三章 產業產業關鍵指標關鍵指標運用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重點企業調查數據,對反映企業勞動生產率、生產要素、盈利能力、資產營運能力、償債能力、投融資能力等主要指標進行初步分析。一、勞動生產率(一)從業人員人均營業收入(一)從業人員人均營業收入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人均營業收入為49.65萬元。其中,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土壤與
23、地下水修復和其他環保領域的人均收入高于行業平均值,反映出該領域從業人員勞動生產率相對較高。目前,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和環境監測領域的人均收入均低于行業平均值。圖 7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各領域人均營業收入(萬元)49.65*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13(二)企業平均營業收入(二)企業平均營業收入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平均營業收入為5739.89萬元。其中,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和土壤與地下水修復領域企業從業單位平均營業收入超過行業平均值。大氣污染防治、噪聲與振動污染
24、控制、環境監測和其他環保領域企業從業單位平均營業收入均低于行業平均值。圖 82021年環保產業重點企業各領域企業平均營業收入(萬元)二、創新能力(一)研發經費支出情況(一)研發經費支出情況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研發經費總支出為15.04億元,占營業收入的比重為3.9%,政府來源研發經費為4930.35萬元,占研發經費總支出的3.3%。其中,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環境監測領域企業從業單位平均研發經費支出均超過行業平均值。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領域相對較低。5739.8914圖 9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各領域企業平均研發經費支出(萬元)(二)專利授權情況(二)專利授權情況2021年,安徽省環
25、保企業專利授權總數為3761項,其中,發明專利910項,占比24.2%;企業平均專利授權數為5.66項,其中,發明專利1.37項。被調查企業中有328家企業擁有專利,接近半數企業調查年度擁有授權專利。圖 10安徽省環保企業歷年專利授權情況(三)參與標準制修訂情況(三)參與標準制修訂情況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參與標準制修訂數為239個,其中,主持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修訂數為134個,占比56.1%。平均每家企226.15*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15業參與標準制修訂數為0.36項,主持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修訂數
26、為0.20項。2021年共計65家企業參與了標準制修訂,占比9.8%;共計34家企業主持過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修訂,占比5.1%。三、從業人員狀況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從業人員共76873人,企業平均從業人員數為116人/家。(一)性別結構(一)性別結構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從業人員以男性為主,男性人員數為52708人,占比為68.6%;女性人員數為24165人,占比為31.4%。(二)崗位分布(二)崗位分布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從業人員中,共有研發人員8374人,占比為10.9%;管理人員6502人,占比為8.5%;技術人員12785人,占比為16.6%;工人47958人,占比
27、為62.4%。(三)學歷及職稱結構(三)學歷及職稱結構2021年,安徽省被調查企業研發人員中,具有博士學歷的研發人員有233人,占比2.8%;具有碩士學歷的有1506人,占比18.0%;本科學歷的有5560人,占比66.4%。所有企業研發人員中具有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研發人員總數的87.2%。具有高級技術職稱人數為2345人,中級技術職稱人數為3940人,初級技術職稱人數為4795人,在從業人員總數中占比分別為3.1%、5.1%、6.2%。(四)從業領域分布(四)從業領域分布2021年,安徽省被調查企業中從事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16固廢污染防治、土壤修復、環境監測、生態保護、其他環保領域
28、的人員數分別為6648、4812、1643、459、4631、1319、39599人,分別占從業人員總數的8.6%、6.3%、2.1%、0.6%、6.0%、1.7%、51.5%。四、盈利能力(一)凈資產收益率(一)凈資產收益率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為14.0%,高于同年全省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中工業企業凈資產收益率的優秀值(11.6%)。大氣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領域企業的凈資產收益率均超過了環保企業凈資產收益率平均值。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環境監測其他11.3%15.9%28.6%0.2%1.8%10.
29、0%9.4%表 7安徽省環保產業各領域企業凈資產收益率五、償債能力(一)資產負債率(一)資產負債率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為58.8%,高于同年全省企業績效評價標準值中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的平均值(58.3%),其中,水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領域企業的資產負債率相對較高,環境監測領域相對較低,大氣污染防治和土壤與地下水修復領域均接近于被調查企業資產負債率平均值。由此可見,全省環保企業財務風險適中,償債能力有待增強。*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17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
30、土壤與地下水修復噪聲與振動污染控制環境監測其他64.6%53.0%61.9%55.5%45.2%33.5%54.8%表 8安徽省環保產業各領域企業資產負債率六、投融資能力(一)投資狀況(一)投資狀況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年投資總額474129.84萬元。其中,環境治理項目投資額343271.95萬元,大氣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土壤修復、噪聲與振動控制和環境監測領域的投資額分別為26006.16萬元、165100.54萬元、118784.30萬元、2026.55萬元、195.42萬元、10381.02,反映出水污染防治、大氣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領域成為
31、當年企業投資重點。圖 112021年安徽省環保產業各領域企業投資額(萬元)(二)融資狀況(二)融資狀況2021年,安徽省環保企業融資總額912619.65萬元,其中,銀行及信用社貸款額675620.10萬元、私募股權融資額33322.29萬元、財政18撥款及政策性貸款額1167.54萬元??梢钥闯?,目前環保產業融資依然是以銀行及信用社貸款為代表的間接融資方式為主。*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19第四章第四章 產業運行展望產業運行展望“十四五”開局以來,安徽省、市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規劃及相關扶持政策相繼出臺,省
32、生態環境廳發布兩批次重點培育企業名單,省內各地市“雙招雙引”工作向縱深推進。與去年相比,省內環保產業上市公司總體實現較高速和較大比例的營收增長,A股13家環保企業去年營收均實現同比增長,且平均增幅超過20%,其中有9家企業營收凈利雙增。2021年,省生態環境廳出臺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雙招雙引”實施方案,在北京、合肥舉辦專場推介會,全年會見客商308人次,形成項目444個,總投資額3973.4億元,其中簽約項目199個,投資額近2400億元。2022年上半年,全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落地項目740個,總投資超5000億元。新起點新征程中,成績固然值得自豪,但我們應該看到,安徽省環保產業各領域的
33、龍頭企業還較為分散,在產業帶動、才資招引等方面受到一定限制,與建有蘇浙魯鄂等主題環保產業園區、集聚區存在較大差距。我省環保企業多集中在環境污染治理、環境工程和運營領域,在環保裝備制造、系統技術和工藝設備方面的企業相對較少,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不夠,產業發展生態有待改善。我省規模較大的環保企業多集中在合肥、蕪湖、馬鞍山等市,且從細分領域看我省雖在脫硫脫硝、污水運營和固廢阻隔等少數領域國內領先,但在礦山修復、土壤修復、黑臭水體治理、固廢資源化、面源污染治理等領域總體競爭力較弱,代表性企業較少,由此導致產業專業化分工與協作水平低,企業之間同質競爭、效益實現困難,技術創新動力不足,影響了環保20產業整體
34、效率的提升,并最終致使本土企業無法應對國內外巨頭和龍頭企業的挑戰,無法實現全國或國際布局。面對全國以及我省激烈競爭的格局,產業皖軍要穩守本土進軍長三角,胸懷全國放眼世界組團打拼,不懼與“高手”過招的大格局,才能逐步在國內確立產業皖軍品牌。我會通過連續5年產業調查匯總發現,安徽環保產業多年以來遺留的以下問題亟待紓困:一、政策支持力度不足,產業區域競爭力偏弱截至目前,安徽省及下屬部分地市謀劃的系列支持節能環保產業發展專項政策方面,與蘇浙滬粵魯鄂等省市相比,依然存在不少短板、頑癥和瓶頸,沒有專門針對環保行業系統出臺具體扶持政策。安徽省與合肥市、馬鞍山市、蕪湖市等地支持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發展若干政策
35、雖有望于年底陸續出臺,但政策扶持力度和可操作性有待觀察。浙江、廣東、湖北、江蘇與山東省多年前就出臺關于加快節能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這些省市扶持產業政策細化量化可操作性強,干貨滿滿真金白銀促進產業發展。反觀我省產業起步遲時間短,環保產業要素資源整合力度不足,經過幾十年發展至今沒有形成有特色有競爭力的產業鏈。產業中高端裝備尖端產品制造能力不強,“卡脖子”技術依然存在,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均依賴進口,配套產業基礎薄弱,難以滿足產品需求。隨著大批央企、國企頭部企業跨界涌入環境裝備制造、智慧環保、大數據等領域,環保產業競爭加劇,全省環保企業以小微企業為主,搶占市場競爭中產業皖軍長期處于歷弱勢位,
36、很難有效占領本地市場。其次是產業集聚不夠,龍頭企業數*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21量在長三角地區省份中較少,特別是環保產業集成度低,企業規模小散弱,低水平重復建設現象依然存在。二、水治理模式偏陳舊,特色優勢未充分發揮農村污水治理項目包括前期設計、施工、后期運維,專業性、復雜性較強。但由于歷史原因和現行做法,污水治理領域目前普遍存在“重施工、輕技術、輕設備、輕運維”,導致污水治理投資大、后期效果不穩定。且當前農村污水治理專項規劃多數未能與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有機銜接,存在脫節、不協調的現象。我省水系四通八達,情況復雜治理難
37、度較大,有部分河道流淌黑臭水體散發難聞異味,環巢湖治理仍需加大治理力度,目前一般采取的措施是封堵直排污水,實現雨污分流,增加污水廠建設,排污源頭與中間環節及末端治理各自為戰等。多年來由于市政建設發展不平衡,加上各種經濟利益因素,各種主管部門責任范圍界定不清晰,同一河道水系治理方式不統一等,使得水環境治理工作難度大,治理效果不明顯。三、內部企業競爭激烈,大中小企業缺乏協同安徽已上市13家環保企業中僅東華科技營收超60億、中節能國禎營收超40億,其余上市企業營收基本在10億左右,安徽環保產業與廣東、北京、上海、重慶等地企業體量差距較大。當前安徽省內,尤其是合肥市的環境治理項目大多數被央企或省外大型
38、環保企業承接,市內企業參與度較低,構建多元參與的市場體系是安徽環保產業良性發22展的重要方向。環保產業的發展受政策的影響較大,相對于民營企業國企更受信任,民營環保企業拿訂單難度較大,缺少政策支持更是難上加難。2019年國家發改委等六部委聯合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節能環保企業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意見指出“將通過開發重點行業市場、持續完善招投標機制、加大綠色金融支持力度、實施普惠的產業政策,為破解民營節能環保企業遇到的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障礙,提供全方位政策保障民營環保企業與國有企業優勢互補、良性競爭、配套發展?!比欢蓮闹惺芤娴南嚓P企業并不多,因執行機制的不完善、實施細則的缺乏以及
39、實施過程復雜等問題,無法惠及大多數中小企業。省內一些地方在市場準入、融資、招投標等方面,對國企、民企仍然存在著不平等、不一致對待現象,招投標中設置不合理的資質門檻仍時有發生,對民營企業的擠出效應明顯,破壞了公平競爭市場環境。目前,在節能環保的產業屬性、行業特征、發展機制等方面,安徽省環保企業僅能享受普惠性政策支持,省級層面尚未形成單獨惠澤針對本土環保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此外,由于生態環境保護的激勵機制、政策法規及標準等不夠完備,使得提升環保產業供給能力缺乏關鍵性政策支持。四、研發創新投入不足,成果轉化能力待提升調查發現,兩成多缺乏核心技術的中小微企業或分并合立或出售股權,或干脆轉型、轉行度過經
40、濟下行壓力危機,也有近一成年產值2000萬以上企業營收與利潤雙降情勢下不得已采取不同程度裁員降低成本。表面上看這與國際局勢動蕩導致近期大宗商品價格波動,部*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23分企業成本升高導致經營困頓關聯,但究其本質原因還是我省生態環保產業仍以中小微企業為主,普遍競爭力較弱,那些同質化競爭嚴重、缺乏核心技術和創新能力弱的企業必然逐步被淘汰。窺一斑可知全豹,觀滴水可知滄海。從全省層面看,以企業為主體的環保技術創新體系尚不完善,政產學研協同創新能力較弱;缺乏有效的科研成果轉化平臺,成果轉化能力和產業化水平不高;
41、環保產業研發經費政府資助力度較弱,在全省研究與實驗發展(R&D)總盤千億俱樂部中占比較低。在安徽省2021年(R&D)經費支出“雙百強”規上企業獎勵名單中環保企業僅有寥寥三四家。此外,省內外環保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在產學研用方面未能形成合力,環保產業技術革新與科技成果轉化效率較低。相關政策在引進省外科研院所、企業并給予各類政策支持的同時弱化了對省內相關機構和企業的支持。五、缺乏產業人才支撐,資源要素需優化配置人才是產業快速發展的關鍵因素,調查顯示,細分領域中水污染防治和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領域企業的營業收入占比較高,占比之和為92.5%。企業普遍反映高層次人才支撐較為薄弱,研發、管理及技術
42、人才需求大,中小企業中高端人才短缺。環保產業不同于傳統的勞動密集型工業行業,對技術性的專業化程度要求高,對高層次人才的依存度較高。這種現象需引起行業主管部門高度重視及早統籌謀劃,未雨綢繆做好產業皖軍產業人才梯隊與后備庫建設。問題各地多少都存在,但產業發展的勢頭依然強勁?,F階段,我24國的環保產業分工更加專業化和精細化,環境治理正從過去的單點末端治理模式向系統化綜合治理模式邁進,“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治理方式已經無法滿足當前的發展需求了。尤其是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雙城經濟圈等與國家區域發展戰略高度相關地區,其環保產業發展更加依賴能夠提供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大型平臺型企業。4月10日,
43、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意見發布。意見的出臺,最關鍵的一點就是打破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暢通流動。就環保產業而言,就是破除地域發展限制,讓跨區域治理更加順暢。以長江大保護為例,這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必須打破行政區劃界限和壁壘,讓流域治理更加順暢?!敖y一大市場”將在中長期內提升要素配置效率,優化區域間及領域間的協同、分工和競爭,并進一步激勵科技創新,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就環保企業而言,無論是全國性、多行業布局的平臺型領軍企業,還是有技術突破且技術在全國有復制性、示范性的技術型企業,意見的發布都將帶來更完善的市場體制機制,以及更公開透明的公平競爭環
44、境,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同時更好地發揮政府作用。而地方平臺公司與社會資本、技術公司等的充分合作,將是市場化競爭下的雙贏選擇。意見不僅為環保產業發展提供了更大市場空間,也為環保產業發展提出了更高要求,將促進傳統環保產業運用數字技術、智能技術轉型升級,促進新興環保產業發展壯大,激勵環保產業提升市場集中度和國際競爭力。隨著以環境質量改善為核心目標的提出和實施,*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25以及綜合治理全域全要素推進,生態環保產業的服務界面由設備工程投資運營這條線不斷上移,引導和督促企業由提供單一環節、單一
45、要素治理和服務向綜合治理服務發展。在此背景下,我省環保產業集約化發展勢頭增強,產業集中度不斷提升,將在安徽省推動形成一批骨干企業集團,為鍛造產業皖軍品牌立足省內輻射全國夯實基礎。26第五章第五章 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推進環保產業發展的對策建議展望未來,在國際、國內疫情仍處于集中爆發或呈零星多點散發的狀態下,經濟下行疊加疫情影響還在持續釋放負效應,在中央多次要求各級財政過緊日子的大背景下,疫情帶來的成本增加、工程延期的同時,還會影響企業跨省與海外業務拓展計劃,一定程度上加劇省內、國內市場競爭的白熱化。因此環保企業唯有夯實基礎苦練內功、開源節流、共克時艱,才能把受疫情影響降至最低,期冀政府部
46、門在加大政策扶持、科學體系規劃流域治理、拓寬融資渠道、狠抓技術創新、搭建合資合作平臺、推動人才強企、發展產業集群、構建全產業鏈結構等方面提供更多支持。為此,我們提出如下建議:一、深化體制改革,拓展產業發展空間加快融入并把握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和長江經濟帶建設國家戰略重大歷史機遇期,推進生態保護、土壤修復、固廢資源化、礦山修復、環境服務等領域的經濟技術合作,提升生態環保產業高質量發展。構建導向清晰、決策科學、執行有力、激勵有效、多元參與、良性互動的現代環境治理體系和綠色金融服務體系,培育各類環保市場主體,重點加強環保治理裝備及設施設備制造產業發展,加快第三方服務市場化進程,提升安徽省環保服務業在全國
47、的領先水平,努力打破當前存在的市場壁壘。在環保領域探索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積極鼓勵國有與民營企業發揮各自優勢,以股權和項目合作等方式開展強強聯合。拓展產業發展空間,以長江、淮河、新安江等流域為重點,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重大機遇期,積極謀劃一批涉及水、氣、土壤、固體廢物*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27污染以及危險廢物防治等領域的環保重大工程,大力推進生態環境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工業污染源全面達標排放,建立污染協同治理體系,以重大工程牽引帶動作用,激發釋放市場活力。推動建立長三角環保產業協調推進機制,制定涵蓋全產業鏈的區域環保
48、產業發展規劃,從財政、稅收、金融、價格、土地、人才引進等方面著手,制定長三角一體化環保產業支持政策和措施,對重點環保裝備(產品)、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實施“精準培育”,大力促進區域環保產業全方位發展。二、強化金融支撐,激發市場主體活力日前,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主題母基金發布遴選公告,公開向VC/PE機構伸出橄欖枝。資料顯示,安徽省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主題母基金規模為120 億元,其中首期規模為 20 億,將聚焦新能源與節能環保產業,通過與產業基金管理機構、行業龍頭企業及安徽省各市、縣級平臺公司等合作,主要通過參股設立子基金的方式,開展市場化投資。這是政府主導、市場化運作為行業注入強心劑的重
49、大利好舉措,對產業提檔升級必將產生深遠影響。同時,政府要進一步發揮財政杠桿功效,對受疫情影響較為深刻的中小型環保企業,以減免部分稅收或返還讓利,探索節能環保企業稅收獎勵試點,增加穩崗補貼力度和次數,加大自籌專項資金投放力度等方式,讓中小型環保企業渡過難關。省市區(縣)要落實國家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政府部門要及時全額清償企業竣工項目款項,并避免因疫情導致項目進度滯后產生的相關考核和處罰。在預算內相關專項資金安排上,對企業搭建生態環保類研究院(技術創新28中心)、創新平臺建設、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示范推廣、重點產業園區基礎設施等項目予以傾斜。對主導編制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的環保企業
50、,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要給本省企業提供更多的項目應用場景,尤其是利用本省財政性資金的政府項目,在“同質同價”前提下,優先選用服務更快捷的本省優質企業,切實提高企業在省內、國內市場綜合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促進企業良性發展。加大知識產權侵權打擊力度,完善公平競爭制度,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發展活力,維護節能環保產業市場環境健康發展。聯合參與標準制定,對主導編制國家、行業、地方、團體標準的環保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獎勵。進一步推動產業協同發展,企業當年購買省內無資產關聯的生態環保企業設備、技術、服務,酌情按照采購額進行綜合獎補。為克服融資難融資貴的頑癥,金融機構可給予優質中小型企業申請免息貸款、增加戰新貸
51、和創新貸額度,簡化貸款流程。三、加強部門協同,統籌規劃體系作戰我省眾多水污染治理頭部企業一再強調,治水一定要高瞻遠矚強化以流域為單元的水環境治理系統模式,實施以流域為單元的水環境治理將是河流治理根本方向。在安徽省重點流域規劃中,要讓專業化的企業參與頂層設計規劃,打造“政府采購服務-企業參與頂層設計規劃-工程分步實施-廠網河一體化-流域水質穩步改善”的典型模式。其次,農村生活污水治理項目應堅持統籌統建,即以縣區為單位統一籌劃、設計、建設和運營,確保污水處理項目建設標準一致、處理工藝*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29一致、出
52、水標準一致、運營平臺集中,避免鄉鎮把生活污水治理項目納入人居環境治理項目統一打包招標,最后把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僅僅當成工程項目建設,導致污水處理設施設備質量參差不齊、出水標準難以全面達標,失去了污水處理根本目的。其次可把農村污水處理項目設計和運營交給專業的水務公司負責,政府可統一建設監控平臺,實施在線精準監控提高監管效率,由運維企業派遣專業運營人員操作,政府定期對出水質進行抽樣檢測,并對運維企業實施考核,對考核不合格單位及時處罰更換。此舉可讓政府從繁瑣的具體事務中解放出來,回歸其裁判員角色。其三可吸引社會資本增大對農村污水治理投入,政府可從政策保障、稅收優惠、項目運作機制設計等方面提供支持。為推
53、動污泥市場化進程,可將污泥處置費用納入污水處理費中,讓產生污泥企業選擇污泥處理處置方式,充分發揮市場競爭優勢,加大農業、國土、園林與環保等多部門間的協調,疏通污泥最終出路最后一關。此外要進一步推動市政排水管網運營市場化進程。因為流域水環境治理問題根在岸上,關鍵在管網。城市管網復雜,管理分屬不同部門,由于缺乏專業化運營團隊,造成運營難、改造難,成為流域水環境治理的卡脖子點。國家“十四五”規劃要求污水處理提質增效,實現目標關鍵在管網。建議進一步推動管網運營市場化,讓專業化運營團隊進行管網維護、運營和管理,政府只負責重點考核提質增效的效率,這樣有利于實現廠網河一體化運營模式,充分發揮系統協同作用。同
54、時加強污泥處理到處置全過程監控,確保出廠污泥含水率全部達標。按照“誰污染、誰付費和誰投資、誰受益”原則,制定有關收費30和鼓勵性政策,從源頭上降低污泥產量。由于污泥處置出路涉及農林、能源、材料、環衛等各部門,只有建立共建共享的行業合作機制,有效協調水務、環衛、電力、燃氣、交通、建材等部門之間利益,才能最終實現污泥循環利用效益最大化。目前,我國污泥厭氧消化工藝普及率較低,我們呼吁應加強高含固/協同高級厭氧消化技術的推廣應用,以實現污泥的高效穩定減量和生物質能高效回收。四、激發市場活力,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本次調查顯示,2021年,我省環保產業集中分布于水污染防治、環境監測、固體廢物處理處置與資源化和
55、大氣污染防治4大領域,上述4個領域企業數量占比超過86%;其中,水污染防治領域企業的營業收入、營業利潤占比分別高達68.3%和57.9%。這組數據顯示,我省環保產業鏈上中下游產業結構發展不均衡,尤其是上游信息咨詢與裝備產品制造很薄弱,建議政府在招引中注意補短板,同時在具備一定環保產業集聚基礎的地區,可由政府或協會牽頭,環保企業積極參與發展環保產業集群。本次疫情對于環保企業一個突出影響就是產業鏈的暫時中斷。加快發展環保產業集群,完善上下游配套,不僅有助于環保產業的整體技術發展和成本下降,也有助于在疫情等突發事件下的產業鏈安全,將突發事件影響降至最小。面對常態化疫情帶來的困難挑戰,環保企業要堅定信
56、心,苦練內功,以科技創新為重點,綠色低碳為方向,安全生產為底線,求合作、求市場、求轉型、求發展,用一流的技術、一流的產品、一流的標準、一流的人才、一流的管理、一流的企業來應對挑戰,堅持不懈地走高質量發展道路,推動生態環*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31保產業高質量、一體化、復合型發展。同時,安徽環保上市板塊當以打造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為目標,形成產業鏈競爭優勢,加強與本地“專精特新”中小環保企業的溝通合作,充分利用其在技術創新、市場反應、企業運作等方面的靈活性,結合自身的人才、資金、規模實力,適時進行項目、技術分包或服
57、務外包,帶動各細分領域的精益化可持續發展,實現抱團取暖整體跨越。梳理省內節能環保產業分工情況,為產業鏈嫁接提供服務,通過協作分工做精做專配套產業,形成分工有序、相互協作、產業延伸、環保治理等新集聚集群業態,為央企、國企在皖投資項目的設備和本地化運維服務采購搭建供需對接平臺,為區域環保企業加強橫向合作、差異化發展、資源整合提供良好互動平臺。五、培育產業龍頭,加強重大項目扶持進一步加大重組整合力度,全力打造資源整合能力強、綜合服務水平高、行業引領作用好的大型綜合性環保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同時參照江蘇、江西等省市做法,在政府重大工程項目建設、政策貸款、科研項目等方面,對重點企業依法依規予以扶
58、持,對營收和利潤達到一定規模的給予重大特別獎勵。希望省生態環境廳建立節能環保企業上市后備資源庫,加大資金獎補力度。并持續加大對環保龍頭骨干企業的培育指導,為企業做大做強、拓展全國市場提供政策、信息資源幫扶。尤其是農村污水屬于重投資和運營型項目,本地龍頭企業在運營管理上有地域優勢,建議重視扶持龍頭骨干企業發展,特別是在工程項目準入與融資方面,制定政策向本地龍頭企業傾斜;鼓32勵本地中小企業給龍頭企業做配套,對龍頭企業采購本地的產品和服務給予支持。六、加大技術創新,注重科技成果轉化本次調查從創新能力指標看,2021年安徽省被調查企業專利授權總數為4474項,被調查企業中有356家近半數企業擁有專利
59、。從參與標準制修訂情況看,2021年被調查企業有近一成70家參與標準制修訂數為258個,其中主持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修訂數為136個占比52.7%,有35家企業主持過國際、國內、行業標準制修訂占比4.9%。雖然這兩項創新能力指標與產業發達省份相比仍處奮起直追階段,但2項數據攀升說明我省產業科技創新能力較2020年顯著拔高,說明傳統靠政策驅動吃飯的產業逐漸走向科技創新加持政策驅動已深入人心。在工業4.0智能化制造背景下,我省環保裝備企業應時不我待努力完成基于人工智能、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分享經濟模式下的數字化轉型,在技術上實現兼容設備互聯、數據采集、可視化展現及智能決策的信息設備共融互通,推動
60、生態環保產業與物聯網、云計算、遙感監測、地理信息系統(GIS)、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構建我省環保大數據管理平臺,促進環保產業向智能化方向發展,打造綠色低碳環保產業鏈。支持民企獨立或聯合承擔國家重大科技專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組織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圍繞產業技術創新關鍵問題開展合作,逐步形成產業技術標準,支撐國家核心競爭力有效提升。省發改、*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33經信和科技部門深化節能環保行業提質擴量增效行動,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倍增行動,廣泛培育節能環保領域精耕細作獨擋一面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61、打造一批“單項冠軍”“行業小巨人”??萍紕撔轮行?、實驗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創新平臺落戶可考慮向民營企業傾斜,提升名企研發創新競爭力,擴大“專精特新”、“首臺(套)”重大技術裝備、“兩創產品”等地方性創新激勵、推廣使用范圍。集中優勢資源補短板強弱項,面向省內環保骨干企業定向征集重點“揭榜掛帥”類科技攻關項目,并支持實施一批生態環保領域定向攻關計劃,形成更多具有獨立知識產權的優勢節能環保技術。強化鞏固我省在污泥高干脫水炭化、固廢污染阻隔修復、污泥餐廚垃圾協同治理、煙氣脫硫脫硝治理技術、污水運營及環境儀器制造等領域領先強項地位,優先推進相關技術產品的推廣應用。七、促進產業集聚,推動企業外向發展促進產業
62、集聚發展,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借鑒中國宜興環??萍脊I園、江蘇鹽城環保產業園等先進環保產業園發展模式,聚焦環保高端裝備制造業、環保綜合服務業兩大方向,從上市環保企業中定向扶持一批成長性好、行業優勢顯著的節能環保企業,圍繞水處理、固廢資源循環利用、環境監測等領域,著力打造以環保運營與第三方服務機構為核心的環境服務產業群、以在線監測設備與環境監測儀器設備制造為核心的環境監測儀器產業群、以污泥干化炭化與村鎮污水處理一體化設備集成為核心的環保裝備產業群,并通過市場競爭或政策引導,支持現有相關企業成長為全國性環保龍頭企業,輻射全國市場,34并走出國門力爭成為行業標桿。借鑒江蘇、廣東、重慶等地先進經驗,發揮
63、我省環保、科教、農業、軍工、機械、電子等各方面優勢資源,引導省級環保產業投資建設集團以承接節能環保領域大型項目為載體練手蓄能,抓住長三角一體化、南向大通道建設國家戰略以及全球產業鏈重構中南亞、東南亞區域經濟中心建設發展機遇,推動安徽省節能環保產業成為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和一帶一路綠色經濟建設的重要力量。目前發展中國家對中等技術水平、較高性價比的環保產品與服務有較高需求,但目前供需渠道和交流方式有限,企業“走出去”遇困。因此政府應鼓勵國內企業和研發機構在境外設立研發機構延伸“外循環鏈條”,推動環保裝備由單機或成套設備出口向海外投資或工程總承包帶動環保裝備出口轉變。八、完善行業標準,優化產業外部環境
64、建立健全環保行業標準規范體系,嚴格執行節能環保強制性國家標準,健全標準實施信息反饋和評估機制。建立多部門聯動協調溝通機制,加快制訂和修訂細分行業的技術規范、管理辦法和價格體系,提高企業產品標準中的環保技術要求。完善環保企業信用體系建設,進一步完善企業信用記錄,建立健全環保企業負面清單管理,制定行業職業道德準則,實行誠信聯合激勵、失信聯合懲戒,公開行業信用信息,鼓勵行業協會開展行業自律與誠信工作。推行項目合理低價中標,逐步改變環保項目最低價中標為主的市場現狀,以新修訂招標投標法實施為契機,進一步推動環保領域項目招投標改革。推動技*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
65、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35術標、商務標同步評標機制,遏制惡意低價中標行為。強化依結果付費機制,建立健全依效付費機制,制定相應管理辦法,倒逼市場準入門檻提高。強化多部門PPP項目聯審機制,將生態環境績效考核的合理性與依效付費機制的建立情況納入審查框架體系。九、加強人才培育,重視企業文化傳承疫情反復使企業或多或少面臨招工難、留人難困局;不少中小企業亟需復合型人才,但企業待遇不高,社會關注度較低應聘人員較少,同時即便培養出優質的技術人才流動性也大。因此建議落實人才激勵政策,特別是中小企業人才的政策,人才公寓、人才補貼要切實可行,盡量把人才留在企業、留在本地。同時推進“人才強企工程”,加
66、大生態環保產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政策支持力度,對引進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優秀青年人才等,享受住房、配偶就業、子女入學、學術研究津貼等支持政策,對生態環境領域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企業、優秀企業家、優秀個人給予重獎。充分發揮長三角區域高校、科研機構以及國家環保工程技術中心的人才技術優勢,加強環保行業領軍人才的引進和培養,推動企業牽頭,政府高校院所共建技術創新體系和國家級環保產業創新中心,促進新技術研發和成果應用轉化。退一步看,疫情當下確實給企業運營成本帶來壓力,人才流動面臨困境,但企業唯有強化疫情下的自我修煉才是出路。疫情給新客戶拓展帶來一定限制,但可利用有限時間做好老客戶、優質客戶分層管理。疫情當下各
67、企業深耕企業文化恰逢其時,梳理企業使命愿景價值觀,讓員工有更多的家庭歸宿感。同時疫情防控期間人員相對集中,36正好借此一方面加大項目安全、質量技術等培訓,提升內部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學習國家相關政策研判市場走向,為后疫情時代布局謀篇。企業只有不斷提升內在發展動力,才能增強自身韌性和抗風險能力。結結 語語常態化、制度化開展年度企業發展狀況調查、全省重點企業季度與半年度運行監測調查、企業呼聲采集與需求調查是我會開展行業研究、支撐政府決策,為企業爭取支持的重要抓手。去年,安徽省委、省政府將新能源和節能環保產業列入十大新興產業培育并明確由省生態環境廳牽頭負責后,開始密集制定相關產業規劃和具體支持政策。為
68、抓住產業發展機遇,我會積極建言獻策,應邀出席省委經濟工作會議,列席省政府第五次、第六次全體會議;應安徽省環境保護委員會、省政協、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等單位召見作多場次專題匯報,并多次應邀建言省直相關廳局及各地市有關部門產業規劃與政策制訂會議。今后,我會將不負眾望,力爭最大限度的發揮好橋梁紐帶與參謀智庫作用。年度重點企業發展狀況調查,是我會為適應當前發展形勢,進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完善“安徽省環保產業制造示范綜合服務平臺”服務內涵的長期不懈探索,力求政府與協會一體、協會與行業一體、行業與企業一體、企業與市場一體同頻共振協調發展。*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
69、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37第六章第六章 附附 錄錄20212021 年環保產業相關政策:年環保產業相關政策:序號政策名稱文號發文時間1十部門關于推進污水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13 號2021 年 1 月 4 日2關于加強建筑垃圾管理及資源化利用的指導意見建督202096 號2021 年 1 月 5 日3關于統籌和加強應對氣候變化與生態環境保護相關工作的指導意見環綜合20214 號2021 年 01 月 11 日4關于征集 2021 年農業及生態環保等科技領域重大項目的通知皖科資秘202139 號2021 年 1 月 29 日5關于加快建立健全綠色低碳循環發
70、展經濟體系的指導意見國發20204 號2021 年 2 月 2 日6關于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的意見無2021 年 2 月 19 日7科技部辦公廳關于征集生態環境保護先進技術成果的通知的通知國科辦函社2021167 號2021 年 3 月 18 日8關于“十四五”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1381 號2021 年 3 月 18 日9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 共同推進生態環保重大工程項目融資的通知環辦科財函2021158 號2021 年 4 月 6 日10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建設(長江經濟帶綠色發展方向)中央預算內投資專項管理辦法發改基礎規2021505 號2021 年
71、4 月 9 日11關于推薦符合環保裝備制造業規范條件企業的通知無2021 年 4 月 14 日12關于印發 支持長江全流域建立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的實施方案的通知財資環202125 號2021 年 4 月 16 日13關于同意開展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EOD)模式試點的通知環辦科財函2021201 號2021 年 4 月 27 日14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城鄉建設部關于印發“十四五”城鎮生活垃圾分類和處理設施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環資2021642 號2021 年 5 月 6 日15強化危險廢物監管和利用處置能力改革實施方案國辦函202147 號2021 年 5 月 11 日16關于發布 碳排放權登記管
72、理規則(試行)碳排放權交易管理規則(試行)和碳排放權結算管理規則(試行)的公告環境部公告 2021 年 第 21 號2021 年 5 月 14 日17關于組織開展 2021 年工業節能診斷服務工作的通知工信廳節函2021121 號2021 年 5 月 17 日3818“十四五”時期深化價格機制改革行動方案發改價格2021689 號2021 年 5 月 18 日19關于進一步加強節能監察工作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1422 號2021 年 5 月 20 日20國家發展改革委辦公廳關于開展大宗固體廢棄物綜合利用示范的通知發改辦環資2021438 號2021 年 5 月 30 日21關于加強高耗能、高
73、排放建設項目生態環境源頭防控的指導意見環環評202145 號2020 年 5 月 30 日22安徽省實施 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辦法無2021 年 5 月 31 日23關于做好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工作的通知皖經信原材料函 2021 65 號2021 年 5 月 31 日24關于深入開展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治理工作的通知皖大氣辦20214 號2021 年 6 月 17 日25安徽省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辦法(試行)無2021 年 6 月 21 日26關于印發“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的通知發改環資2021969 號2021 年 7 月 1 日27關于推進國家生態工業示范園區碳達峰碳中和相關工作
74、的通知科財函2021159 號2021 年 8 月 27 日28關于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財稅支持政策的方案財預2021108 號2021 年 9 月 2 日29“十四五”全國危險廢物規范化環境管理評估工作方案環辦固體202120 號2021 年 9 月 2 日30關于加強危險廢物鑒別工作的通知環辦固體函2021419 號2021 年 9 月 7 日31關于深化生態保護補償制度改革的意見無2021 年 9 月 12 日32關于印發安徽省“十四五”危險廢物工業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規劃 的通知皖環發202140 號2021 年 9 月 16 日33關于推薦第二批生態環境導向的開發模式試點項目的通知
75、環辦科財函2021468 號2021 年 10 月 13 日34關于嚴格能效約束推動重點領域節能降碳的若干意見發改產業20211464 號2021 年 10 月 18 日35關于印發“十四五”全國清潔生產推行方案的通知發改環資20211524 號2021 年 10 月 29 日36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無2021 年 11 月 2 日37關于印發工業廢水循環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21213 號2021 年 12 月 24 日38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印發“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環境綜合治理規劃的通知發改地區20211933 號2021 年 12 月 31 日39關于
76、印發環保裝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20222025 年)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21237 號2022 年 1 月 13 日*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注:本報告內所分析的企業數據,僅涵蓋列入統計的企業。3940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關于加快廢舊物資循環利用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發改環資2022109 號2022 年 1 月 17 日41關于印發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實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聯節20229 號2022 年 1 月 27 日42關于印發深入打好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攻堅戰實施方案的通知建城202229 號2022 年 3 月 28 日43關于印發“十四五”環境影響評價與排污許可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環環評202226 號2022 年 4 月 1 日44住房和城鄉建設部 國家開發銀行關于推進開發性金融支持縣域生活垃圾污水處理設施建設的通知建村202252 號2022 年 6 月 29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