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大賽組委會:算力創新成果精選2023(154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大賽組委會:算力創新成果精選2023(154頁).pdf(154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 I 版權聲明版權聲明 華彩杯大賽組委會發布的案例已獲得各項目授權,受 著作權法保護,編制單位共同享有著作權。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案例集中的文字或者觀點的,應注明來源:“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大賽”。對于未經著作權人書面同意而實施的剽竊、復制、修改、銷售、改編、匯編和翻譯出版等侵權行為,組委會及有關單位將追究其法律責任,感謝各單位的配合與支持。II 前前 言言 在十九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構建以數據為關鍵要素的數字經濟,推動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算力產業可有效激發數據要素創新活力,催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實現對經濟發展效能的放大、
2、疊加、倍增作用,算力已成為數字經濟背景下,激活數據要素潛能、驅動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重要保障。為進一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實工信部“十四五”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等政策文件要求,在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發展司指導下,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主辦了“華彩杯”算力應用創新大賽(以下簡稱大賽),大賽旨在充分發揮社會各界力量,集思廣益,挖掘一批典型應用。2023 年首屆大賽共征集到來自全國 31 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參與申報的 4995 個案例,經初賽(分東南西北四個賽區進行初篩和區域決賽)、全國復賽和全國決賽,共有 78 個項目獲得一、二、三等獎。為進一步總結大賽優秀案例經驗,根據項目代表性和成熟
3、度,我們在算力、存力、運力和綠色低碳賽道復賽獎獲獎項目中遴選了 40 余個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形成匯編,供交流推廣。由于時間倉促,水平所限,錯誤和不足之處在所難免。歡迎各位讀者批評指正。如有意見或建議請聯系:。III 目 錄 版 權 聲 明版 權 聲 明 .I 前前 言言.II 目錄.III 算力賽道.1 一、安徽省政務“一朵云”賦能數字政府創新應用.2 二、面向算力調度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5 三、一體化算力網絡在醫療領域創新的應用.8 四、“梧桐鳳棲”隱私計算平臺在數字化賦能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的實踐.12 五、基于算力引擎和時空大數據技術,打造“諦聽”反欺詐產品.15 六、黃河云暨數字治水
4、產業云項目.18 七、小“慧眼”,大作為.21 八、云邊協同算力應用創新賦能智慧家電高質量發展.24 九、基于 KPI 預測的 AI 多頻節能技術助力基站節能.28 十、算力多云協同,數智多校共享,創新高校應用.32 十一、網絡云資源池亞健康研究.35 十二、算力網絡下基于大模型技術的全能秘書應用.38 十三、基于“四縱三橫”算力網絡的移動云電腦應用.41 十四、德清縣全域車網智聯自動駕駛示范項目體化項目.44 十五、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47 十六、多元算力融合應用,賦能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50 十 七、面 向 超 大 城 市 電 網 的 電 力+算 力 全 棧 信 創 多 元 多 活 云
5、平 臺 .54 十八、構建基于中臺的視頻算力網絡,賦能智慧城市.58 十九、算力賦能通信設備質量評估體系研究.61 二十、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64 二十一、基于算網多要素編排和調度實現政企靈活快速支撐.68 二十二、無錫市“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項目.72 二十三、湖北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超級計算平臺.75 二十四、基于異構 GPU 算力云電競應用創新開創電競行業新篇章.78 存力賽道.81 一、面向智能超算云的并行文件存儲系統.82 二、瀘州銀行核心系統存算分離高可用改造項目.85 三、萬華化學數據防勒索建設項目.88 四、中國移動大數據存算分離創新應用.91 五、東數西存場景下數據端
6、到端全程安全可信保障方案.95 六、信創推理一體機打造全棧一站式 AI 推理.98 七、構建智能調度的東數西存一體化存力體系.101 九、多云存力智能運營平臺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107 運力賽道.111 一、“醉”酒-紹興 5G+千兆光網黃酒產業大腦園區項目.112 二、SPN2.0 技術與邊緣計算協同構建智慧礦山應用.115 三、新一代“云邊端”CDN 算力網絡.118 IV 四、構筑高效運力,使能大型企業多分支一跳入云.121 五、面向東數西算打造“光電協同、極寬智聯”的寧夏算力光網.124 綠色低碳賽道.127 一、AI+大數據賦能郵政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128 二、中國廣電綠色數據中心
7、項目.131 三、亦莊次渠智算中心冷媒直冷技術創新應用.134 四、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節能低碳創新項目.137 五、海南海底數據中心示范工程.140 六、廣東新會中 5G+空壓系統智能化控制項目.143 七、新型綠色數據中心浸沒式液冷散熱解決方案.146 1 算力賽道 2 一、安徽省政務“一朵云”賦能數字政府創新應用 項目編號:A01010934542595 所在地區:安徽省合肥市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安徽分公司 安徽省大數據中心 主要創新:全省政務“一朵云”以“集中+分布”為建設原則,整體架構需滿足未來 3-5 年“數字安徽”的發展需求,為全省各級政務部門提供全棧式云計算服
8、務。應用成效:服務安徽省 52 家廳局單位 300 余應用系統上云,保障皖事通、安康碼等重要業務安全穩定運行,服務全省 8000 多萬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網上辦事,為智慧民生、數字政務提供了堅實的“數字底座”。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網絡強國戰略思想,全面落實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安徽省部署開展全省政務“一朵云”建設,通過管理協同、服務協同、應用協同、資源協同和數據協同,實現省政府各部門基礎設施共建共用、信息系統整體部署、數據資源匯聚共享、業務應用有效協同,開展政務大數據開發利用,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務提供有力支持,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提升政府現代治理能力。安徽電信依
9、托天翼云國家云能力,發揮云網融合和屬地化服務優勢,積極構建全省政務“一朵云”、“一張網”體系,承建了一個省級,十余個市級政務云,整體服務能力超 30 萬核,建設覆蓋省市縣鄉村的政務外網體系,全面助力全省各級政府信息化建設。其中省級政務云按兩地三中心最高標準建設,蕪湖、六安、宣城等市政務云已成為智慧城市的共性能力支撐底座,助力城市治理數字化建設。3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全省政務“一朵云”以“集中+分布”為建設原則,整體架構需滿足未來 3-5 年“數字安徽”的發展需求,為全省各級政務部門提供全棧式云計算服務。省政務“一朵云”平臺總體框架分為云平臺架構、云網絡架構、云安全架構、云容災架構四個部分,以上
10、架構設計可以實現各個模塊在保證各自獨立性的前提下獨立運行,還可以實現各模塊深度融合、自動化運營,從而保證整體技術架構的靈活性、先進性、合理性、高可用、高安全和可擴展性。圖 1 安徽省政務“一朵云”整體架構圖 1、建設模式建設模式 安徽省政務“一朵云”可采用兩種建設模式:省級統建和省市分建。各地市可以結合實際,按需選擇。模式一:省級統建,市級復用省資源。由省級統一建設,可采用分布式云的架構,省級建設中心節點,按需建設市級節點和邊緣節點,實現統一迭代、統一運營、統一運維。使得政務云在省市兩級都擁有完全一致的資源服務能力和用戶服務體驗。各市如需使用,可參照省級服務目錄價格,向省級政務云提供機構進行費
11、用結算。模式二:省市分建,支撐分布式應用。由省級負責建設省本級政務云,并制定詳細的服務目錄和接口規范,地市參照本技術指南要求自行建設市級政務云,并按照接口規范和一體化數據基礎平臺云管平臺進行對接,依托統一的服務目錄對市委辦局提供政務云服務,實現服務體驗一致性。2、技術路線技術路線 安徽省政務“一朵云”以“集中+分布”為建設原則,各地市可結合現狀和需求,統籌所轄區域政務云等基礎設施建設??h(區)充分利用市級政務云資源,實現 4 基礎設施資源共建共享,節約建設運行成本,強化一體化安全管理。圖 2 市級政務云架構圖(1)市級政務云(A/B 節點):地市已建和擬新建的政務云平臺。主要包括X86 以及信
12、創的計算、網絡、安全和存儲資源池。多個政務云節點之間網絡互連互通,可支持業務系統的同城災難備份能力。(2)政務云異地備份中心:地市可利用省級政務云在宣城市電信機房和宿州市移動機房建設的異地災備點實施市級政務云異地災備。(3)縣(區)級云節點(逐步取消):縣(區)已經建設的政務云應納入市級政務云的統一管理,不再擴增資源并逐漸消亡。(4)多云管理平臺:將當前所有政務云數據中心資源通過 API 接口的方式,統一對接至各地市已經建設的多云管理平臺,并通過市級多云管理平臺與省級云管平臺的對接,實現全省政務云資源的統籌管理。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社會效益方面,項目提升政府綜合治理能力、業務協同和服務水平,提高
13、服務效率,推動服務型政府建設。依托安徽省級政務“一朵云”安徽省個人事項基本實現“全程網辦”,326 個“一件事”實現“全程聯辦”,省級政府一體化政務服務能力連續 5 年位居全國第一方陣。產業效益方面,安徽省政務“一朵云”服務安徽省 52 家廳局單位 300 余應用系統上云,保障皖事通、安康碼等重要業務安全穩定運行,服務全省 8000 多萬居民的日常出行和網上辦事,經受各類重要時刻的考驗,為智慧民生、數字政務提供了堅實的“數字底座”。5 二、面向算力調度的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 項目編號:A01020932700613 所在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參與單位:聯通(廣東)產業互聯網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平臺
14、實現產品服務抽象建模統一接入,算力調度編排框架適配性強大,通過對算力、數據、應用的整合,實現“數算用”全流程運營服務,搭建開放融合 AI 中臺,算法服務即插即用。應用成效:平臺已應用于政務、工業、醫療多個行業,打造了深圳發改委粵港澳大灣區算力調度平臺及廣州數交所算力共享交易平臺兩個重點標桿,共服務重大客戶 288 個,累計經濟效益 18 億元。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算力已經成為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核心生產力,2023 年中國在用數據中心的算力總規模超過 197EFlops,位居全球第二。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以及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的(算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 都要求優化
15、算力布局,探索算力協同調度機制。同時隨著 AIGC 在全球的興起,各國對智能算力的需求呈現爆發式增長。為解決目前算力服務供給側算力分布不均、標準不統一以及需求側的成本高、難使用等行業痛點,算力調度平臺應運而生,主要是將現有的算力供給有效調度到算力需求方手中,推動區域間算力調度體系能力建設,推動算力、算法、數據資源集約化和服務化創新,對全面支撐各行業數字化升級和產業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意義。6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設計思路設計思路 通過統一的算力調度平臺實現對多個算力供應商、算法供應商的算力資源/算法倉庫統一管理,通過一個界面整合算力、算法、應用等,鏈接供應和需求雙方,推動精準配置和按需獲取。圖
16、 1 算力調度平臺設計思路 2、平臺架構平臺架構 天穹算力調度平臺整合基礎、智能、超算算力,匯聚 AI 算法倉,實現一點供應,構建算網邊安一體化調度體系。包含:(1)平臺運營門戶:面向客戶和供應商,提供算網、算法產品上下架,及產品選購管理,實現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運營。(2)算力調度中心:對中心算力、算法等統一管理、調度,通過 AI 算法倉、算網狀態感知、智能調度等,最終實現算網邊安一體化的產品和服務封裝。3、創新點創新點(1)業界首個多元異構算力調度平臺:接入聯通全國骨干云池、全國超算中心算力池以及 20+合作伙伴算力池,實現異構算力統一管理。(2)整合多個算商資源,實現“數算用”全流程運營
17、服務:將不同算商、算法商的各種資源、算法封裝成標準產品進行推廣,屏蔽各個異構資源的技術與產品差異,實現算力、網絡、算法、數據、應用高度協同,為企業提供開箱即用數算服務。(3)搭建開放融合 AI 中臺,算法服務即插即用:對各類異構設備、不同廠 7 家、不同協議的算法具備廣域兼容、統一納管、編排調度能力,可調度 16 類 AI場景超 150 種算法。(4)算力調度編排框架適配性強大:支持多種開源并行調度框架,包括容器(Kuebernets)、人工智能(Kubeflow)、超算(Slurm、OpenPBS)等,解決應用對算力資源的編排作業需求。(5)推動行業多元算力評測基準體系構建:算力的標識和度量
18、是全網算力資源衡量的基礎,當前算網協同處于研究階段,該項目提出算網的統一衡量和能力封裝,推動行業多元算力評測基準體系構建標準化、通用化。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平臺已穩定運營 4 年多,在科創成果方面已獲得 11 個發明專利、11 個軟著、28 項品牌認證、1 篇論文、1 個參編白皮書、15 個主編/參編行業標準、4 次國家級獎項、6 次省部級獎項,在推廣成效方面平臺已應用于政務、工業、醫療、教育多個行業,合計提供基礎算力 69萬核、智能算力 1800+GPU 卡、超算算力 100P,服務重大客戶 288 個,累計經濟效益 18 億元。重點案例:粵港澳大灣區算力調度平臺,該平臺是深圳市發改委結合國家
19、東數西算戰略構建的算網邊一體化調度評估,實現跨區域數據算力資源協同創新。重點案例二:廣州數交所算聚源算力交易共享平臺,平臺匯聚各類算力服務商,立足廣東、面向灣區、服務全國,提供先進算力及數據服務,是國內首個集“算力+交易+場景”為一體的算力資源發布平臺,數算交易規模達 10 億+。算力調度平臺不僅能支撐醫療、工業、政務等民生關鍵領域,賦能各行業數字化轉型,也能降低 AI 分析成本,實現國內材料、醫藥等卡脖子領域的重點突破。8 三、一體化算力網絡在醫療領域創新的應用 項目編號:A01011749109631 所在地區:上海市 參與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 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
20、上海超級計算中心 主要創新:基于項目研發的算網大腦通過算網一體化編排調度全面感知算力和網絡的整體情況,將算力、數據、算法、應用進行全要素連接,并輸出轉化為醫療場景應用,構建“算網數安”全流程運營模式。應用成效:顱腦手術導航援藏輔助手術導航量 700 臺/年,重癥患者風險預警助力華山 ICU 管理效率提升 15%,醫療算法大模型日均調用次數達到 20000+次。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圍繞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發展重點,以實現算網資源供需對接,解決醫療領域痛點問題為目標,在市經信委的指導下,上海聯通攜手華山醫院、上海超級計算中心、華為公司等單位聯合組建了本市首個算力網絡聯合創新實驗
21、室,開展醫療領域算力融合創新示范。項目是針對以華山醫院優勢學科重點任務為代表的醫療算力需求,充分利用市人工智能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國產算力資源,在昇騰芯片及國產化 AI 算法平臺支撐下,結合上海聯通云網算安數用一體化能力,通過算力網絡將算力、數據、算法、應用進行全要素連接,并輸出轉化為醫療場景應用,依托算力算網算法的一體化運營,可實現在醫學百科咨詢、圖形影像識別、醫療數據分析等方面應用探索,整體實現基于算力網絡的模型算法在醫療領域的創新賦能。9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技術路徑技術路徑 項目采用集中式算網融合編排方案進行算力網絡的應用實踐,算網融合編排系統基于算力和網絡的全局資源視圖,通過感知網絡、
22、算力的部署狀況,下發編排策略,實現算力網絡協同調度。圖 1 醫療場景算網編排架構圖 首先,算網大腦將網絡管理模塊感知網絡資源信息向編排器通告,由編排系統生成調度策略,并將算路信息發送給 SDN 控制器,進行統一的算網調度。其次,算力編排模塊負責感知并收集各云資源池的算力信息,使用算力調度觸發器通過快速拉起容器資源實現算力資源的快速部署和遷移,實現用戶整體業務的算網一體化供給調度。在算網基礎之上,通過數據中臺以實現對數據的統一管理,實現對元數據的處理、數據脫敏、數據治理等應用,滿足算法所需的數據資源需求;最終基于算力網絡訓推一體的服務是打造醫療模型應用,實現場景、數據、算力、算網、算法協同發展。
23、2、業務流程業務流程 整體業務流程流程如下:10 圖 2 醫療行業訓推一體方案流程 經過上述流程后,可成功實現模型訓練的需求,訓練時長縮短 3 倍,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類似模式還可以廣泛應用到垂直行業中去,快速提升訓練效率。3、應用場景應用場景(1)顱腦手術導航 利用上海聯通算網大腦驅動智能算網管控與運營,在完成對影像數據清洗治理后,統一編排算力對醫療影像數據進行算法模型訓練迭代,實現影像數據三維重建、病灶自動標注、模擬手術操作等,輔助醫生進行手術規劃、策略制定、遠程監督以及術中指導。(2)重癥患者風險預警 針對醫療數據隱私安全與可靠傳輸要求,利用算網大腦網絡切片技術和最優選路機制,實現醫療數
24、據的安全隔離和微秒級傳輸。通過數據中臺進行 icu 臨床患者數據整合、統一清洗、標準化,利用算法平臺并發癥預測建模,為高?;颊咛岢鲱A警。(3)醫療算法大模型 基于聯通算網大腦的算力網絡感知、算力服務編排服務能力,完成對算法模型訓練的資源自動分配以及訓練效率提升,打造醫療算力大模型,實現在病情分析、醫學研究、外文轉譯等方面的應用。11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基于項目打造的顱腦手術導航、重癥患者風險預警、醫療算法大模型等應用已在長三角覆蓋全國進行了全面創新應用實踐,實現算力網絡對醫療領域創新賦能。顱腦手術導航成功助力醫療援藏實施,年輔助手術導航量 700 臺;重癥患者風險預警應用助力上海華山醫院實現院
25、內 ICU 管理效率提升 15%,應用成果在國際權威科研學術期刊 wiliey 論文發表;“Uni-talk”算力網絡醫療大模型日均調用次數達到 20000+次,全面輔助醫療人員進行診療方案完善與科研工作開展。后續依托聯通“5+4+31+X”的資源布局,將打造面向全國構建的算力大腦分級協同的應用體系,加速醫療算力服務孵化及應用推廣。一期推廣計劃面向 30家省級三甲合作醫院,預計帶動上下游約 8000 萬直接經濟效益;二期推廣計劃面向全國大型醫療機構與實驗室共計 9000 家,為 100 項應用提供服務。深度整合算網資源構建線上實驗室產業生態醫學創新平臺,開展醫療領域算力融合創新示范工作,整體實
26、現對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的全面促進,推動學術研究的進步和技術的發展,加快公共數據匯聚利用,為社會的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做出貢獻。12 四、“梧桐鳳棲”隱私計算平臺在數字化賦能共同富裕示范區建設中的實踐 項目編號:A01010936553980 所在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浙江)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通過“梧桐 鳳棲”隱私計算平臺,護航數據安全融合應用,打破企業間既有的數據壁壘,實現數據全程的“隱秘流動”和“可管可控”,達到數據要素流通和價值融合目的。應用成效:利用隱私計算技術跨機構跨行業輔助外部客戶進行業務創新,在普惠金融、就業洞察、社會治安和鄉村文旅等共同富裕場景開展了積極
27、實踐,產生了顯著經濟及社會效益。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數字經濟時代,數據成為新的關鍵生產要素。數據安全法 個人信息保護法 兩部法律頒布對個人信息隱私保護提出更高要求。隱私計算技術成為解決數據要素價值發揮和個人隱私保護合規矛盾的重要手段。浙江移動充分發揮運營商數據資源優勢,將隱私計算技術創新性融入公共數據密文開放共享交換平臺建設中,打通跨域數據的應用價值鏈,實現數據安全合規地共享、流通與融合,為共同富裕數字變革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在普惠金融、新就業形態、“楓橋經驗”和鄉村文旅等共同富裕場景中,協同統計局、文旅局、公安局、金融機構等企事業單位積極探索,構建跨域建模能力,助力產業經
28、濟發展。13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梧桐鳳棲”隱私計算平臺的設計從真實客戶的實際需求出發,基于公司內部的技術底座與管理規范,制定了平臺功能框架如圖 1 所示。圖 1 浙江移動隱私計算平臺架構設計 針對商務項目落地流程,平臺建立了七步行業數據閉環體系,實現了關鍵業務環節線上化,高效支撐隱私計算業務場景拓展。圖 2 七步行業數據閉環體系 浙江移動充分發揮國企擔當,基于隱私計算技術,在共同富裕相關場景開展了積極實踐。1、普惠金融數字化普惠金融數字化 針對金融機構客戶在營銷和風控方面獲客難、轉化低、渠道評估難、風控能力薄弱等痛點,結合運營商和金融機構以及其他外部企業數據,助力金融機構提升智能營銷、智能風控
29、能力,推動普惠金融業務快速發展。2、就業群體精洞察就業群體精洞察 打通新形態就業數據鏈條,結合公共數據的就業登記數據、浙江移動位置信令數據等,開發就業群體識別、動態統計分析模型,以新形態就業一屏通(監測 14 大屏)和新形態就業一點通(小程序)分別服務于政府、企業和從業者。3、“楓橋經驗楓橋經驗”新態勢新態勢 融合公安和浙江移動位置信令數據能力,設計可閉環反饋的治安管控場景方案,構建公安“巡防一件事”大數據監測系統,幫助公安動態掌握巡防區域安全態勢,及時排查區域特殊群體聚集風險,提升治安管理效率。4、鄉村文旅新活力鄉村文旅新活力 結合文旅單位和浙江移動用戶數據,建立匹配當地個性化需求的鄉村旅游
30、數智賦能平臺,構建潛客模型和景區監管指標體系,科學制定營銷引流決策,精準觸達潛在游客群體,通過旅游促進農民增收,大力推進鄉村旅游提質升級。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產業價值產業價值 在隱私計算應用體系建設過程中,完善了“梧桐鳳棲”隱私計算平臺功能,形成了隱私計算服務規范流程。同時,在金融、政府和垂直行業應用形成了豐富的場景化解決方案,并多次獲得集團公司和行業榮譽獎項,在專利和軟著上均有收獲。2、經濟價值經濟價值 普惠金融場景中,助力銀行客戶開展精準營銷和智能風控業務,在企業貸精準營銷場景下,共向中小微企業主提供周轉資金 2000 萬元以上,在電信反欺詐合作場景下,共保護客戶 300 人以上,攔截資
31、金 1240 萬元。鄉村文旅場景中,依托數字化平臺制定營銷引流決策,切實解決景區痛點,有效提升景區旅游人次以及旅游滿意度。3、社會價值社會價值 基于“梧桐鳳棲”隱私計算平臺開展的就業群體精洞察和“楓橋經驗”新態勢成果以信息化專業優勢積極履行企業社會責任,受到了浙江省統計局、公安廳、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人民政府辦公廳等政府部門的高度褒獎。15 五、基于算力引擎和時空大數據技術,打造“諦聽”反欺詐產品 項目編號:A01010936257892 所在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浙江)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基于多層級聯框架和多模態神經網絡的涉詐資源識別模型,基于多源實時通信數據融
32、合建模,打造涉詐時空行為分析新方法,基于Session 機制上下文關聯方法,有效過濾 DPI 訪問行為噪聲。應用成效:浙江省 9 個地市 23 個區縣試點應用;重點在杭州瓜山社區、寧波白云街道、金華永康社區等地部署推廣。實現日預警潛在受害人200+,準確率 90%+,區域詐騙案發率下降達 18%。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近年來,電信網絡詐騙犯罪在刑事犯罪案件中占據較大比重,已經成為當前發案最高、損失最大、群眾反響最強烈、形勢最嚴峻的突出犯罪行為,嚴重危害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面對犯罪的手段和方式不斷翻新,隨著新型詐騙犯罪方式日趨網絡化與專業化,持續反映出現階段的電信
33、詐騙的治理技術已不能滿足基層單位的社會治理需求,存在 3 大核心技術難題:涉詐資源自主識別能力弱、監測預警時效差、行為建模精度低。針對現有技術體系中存在的問題和挑戰,本項目基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融合、十大典型詐騙場景驅動,在“點、線、面、體”四個反欺詐治理層次實現數據精度、數據時效、數據價值的全面躍升,助力社會治理側的數智化集成改革與科技破題。16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本項目成果綜合考慮電信網絡反欺詐業務涉及的人、物、區域三大要素,將中國移動算力網絡體系所提供的中心、邊緣、端側多層次算力服務與社會反欺詐綜治場景深度融合,依托移動用戶規模優勢,結合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平臺能力,聚焦于通信管道傳輸側的
34、實時智能分析,以移網加固網廣泛的時空流量為數據抓手,針對網絡傳輸側涉詐資源(詐騙網址、詐騙 App)訪問的實時監測,實現從被動防御到主動防騙轉變,實現事后感知提升為事中預警。本成果聚焦電信詐騙犯罪中涉及的人、物、區域三大要素,以算力驅動涉詐資源為“點”,以算力賦能時序線索為“線”,以算力融合態勢感知為“面”,以算力共生多方聯動為“體”,提出“點線面體”反詐防控體系。本平臺將自身核心能力優勢,與面向社會綜治單元的實際業務應用場景有機融合,打造了一站式電信網絡反欺詐態勢感知解決方案。提供面向公共安全領域的網絡反欺詐防治 SaaS 級服務,平臺包括區域內分鐘級感知、分析、精準預警及觸達等功能。實現從
35、受害者訪問涉詐資源到平臺預警端到端 10 分鐘以內,準確率達 90%+,案發率達 50%+。綜治單元、各級公安可多渠道、分級別實施勸阻,或為源頭打擊提供有力依據。圖 1 諦聽解決方案 項目構建面向電信詐騙治理的全面、實時、精準、高效涉詐資源發現和風險行為識別等關鍵技術,依托中國移動算力網絡提供的海量算力源泉和網絡支撐,打造數據層、技術層、服務層、應用層、算力引擎層“四層一翼”架構體系,實現網絡反欺詐業務閉環。17 圖 2 諦聽架構體系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在浙江省 9 個地市 23 個區縣試點應用;重點在杭州瓜山社區、寧波白云街道、金華永康社區等地部署推廣。實現日預警潛在受
36、害人 200+,準確率 90%+,區域詐騙案發率下降達 18%。目前平臺試點地區得到省公安廳高度認可,本項目后期在全省上線,預估年挽回損失 4 億元以上(壓降 5PP),將顯著降低詐騙案件的數量。2、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瓜山未來社區 5 萬;金華永康未來社區 20 萬;寧波海曙白云街道 10 萬;2600萬項目牽引:杭州濱江公安反欺詐幫助濱江公司牽引 2600萬公安天網項目,打破友商在當地長期壟斷態勢,實現良性競爭格局;反欺詐定制化項目:嘉興市公安 520 萬/年。3、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電信反欺詐項目落地將提高通訊網絡服務的質量和安全性。將推動人工智能技術、時空大數據處理等在通信網絡領域的綜合應
37、用,促進技術的融合創新和發展,為產業鏈的發展注入新的動力。18 六、黃河云暨數字治水產業云項目 項目編號:A01021445316521 所在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寧夏分公司 啟迪水聯網(銀川)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黃河云是服務數字孿生水利建設的新型基礎設施,通過匯聚政府及市場治水數據、應用科研單位模型算法、提供算力支撐、探索數據流通機制等服務,支撐水利行業協同創新。應用成效:國家數字孿生水利算力寧夏樞紐節點揭牌和黃河云上線運行,標志著“東數西算”樞紐全國首個水利算力新基建投入運行,為“東數西算”寧夏樞紐建設樹立了行業算力建設標桿。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
38、目背景項目背景 國家、水利部、寧夏政府出臺的相應文件(支持寧夏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實施方案、數字孿生流域建設寧夏省級試點實施方案、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樞紐節點寧夏樞紐建設工作任務臺賬)均對數字治水產業云提出要求。同時數字孿生水利建設面臨多方面挑戰,算據、算法、算力、應用等方面仍存在短板和差距,治水數據共享不足,治水模型標準化、集約化不高?!包S河云暨數字治水信創產業云”作為全國第一條水利新基建“數字高速公路”,同時也是“東數西算”樞紐水利行業算力的創新實踐。將著力打造立足寧夏、輻射黃河流域的數字孿生水利算力服務基地,讓每一滴“水”與“云”端相連。19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黃河云
39、暨數字治水產業云項目圍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發揮寧夏數字治水示范區和先行先試的優勢,通過構建面向黃河流域乃至全國的行業云底座,匯聚政產學研用治水要素,引入水圈科學、水聯網、MA 標識編碼、可信云等知識技術,重點發展數字治水數據中心集群,加強云算力服務、數據流通、數據應用、安全保障等方面的探索實踐,開展數字治水領域算力與算法、數據、應用資源的一體化協同創新,為水利行業提供存力、算力、運力、碼力等基礎新服務。圖 1 黃河云總體架構 1、黃河云基礎服務黃河云基礎服務 算力服務:通過大的集群規模、高彈性擴展能力和按需服務的特性,為水利行業提供極高性價比和安全穩定的算力服務。算法服務
40、:集成耦合水文、水力學、泥沙動力學、水資源、水環境、水土保持、水利工程安全等多維多時空尺度數學模型,擴展數字化表達和可視化呈現功能,構建知識圖譜、業務規則、歷史場景和專家經驗等知識庫。算據服務:提供水利一張圖,構建智慧水利三級數據底板,完善空天地一體化物聯感知網,建設數字孿生四預示范應用。2、黃河云創新應用黃河云創新應用 模式創新,推動數字治水產業發展:以數字孿生試點建設為契機,通過市場化手段建設黃河云,吸引水行業企事業單位、涉水軟硬件產品供應商、科研單位、用戶使用,在治水核心技術研發與轉移孵化、標準制定、產業培育發展等方面予以推動,實現數字治水產業化、治水數字產業化。自主創新,打造水利行業操
41、作系統和編碼體系:基于天翼云聚合多云生態,20 以及中國首個完全自主國際標準“MA”標識代碼體系和清華大學地球水圈科學理論,發揮寧夏數字治水先行先試探索的比較優勢,在寧夏打造數字治水樣板區,啟動水利行業操作系統和編碼體系先行先試建設。智算未來,打造水利行業大模型:黃河云提供從操作系統、芯片到智算平臺的“AI+云計算”的全棧技術實力,高性能分布式模型訓練平臺+低延遲模型推理與服務平臺,助力水利行業大模型落地,將行業知識應用到自然語言處理領域,通過大模型訓練調優創新,全面發揮水利行業數字化應用效能。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服務水利部、七大流域委、寧夏水利廳、清華大學水聯網團隊、涉水
42、企業、水利算法提供商等客戶,客戶按需購買黃河云服務,基礎算力服務和增值服務預計直接經濟效益 15400 萬元/年;還產數間接經濟效益,避免基礎設施、算法模型重復建設,節約投資,促進數據資源整合共享,降低數據獲取費用。2、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強化治水提質工作,提升國家水安全保障能力;加強水利業務協同創新,提高政府水治理能力;增強信息獲取和利用能力,提高水利業務精準化管理水平;拓寬水利信息開放和共享的渠道,提升水利公共服務能力;提升我國水利行業數字孿生應用水平,促進水利行業創新發展。3、生態效益生態效益 防災減災:降雨預報、洪水預報、防洪樞紐工程聯合調度、洪水演進、制定防汛預案等。水量調度:枯水期徑
43、流預報、河口地區生態模擬、水資源實時調度、引水閘門自動監控、地下水觀測等。水質監測:各斷面水質狀況進行實時監測,對河流水質狀況及變化作出預測。水土流失治理與監測:水土流失狀況及治理程度的動態了解和掌握。21 七、小“慧眼”,大作為 項目編號:A01011956696880 所在地區:廣東省東莞市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東莞分公司 主要創新:利用千兆 PON 網,定制專屬“慧眼視頻云網”,最大程度保障數據傳輸安全,并推送視頻圖像數據到公安視頻專網,聯動警務大數據實現分析比對、以圖搜圖、軌跡分析等算力創新應用。應用成效:3 年內快速建設了 12 萬路慧眼,對比公安自建模式,慧眼每路每月僅需
44、 135 元,共為政府節省了 24.7 億財政資金。社會治理提升大,慧眼采集超過 100 億張結構化圖片,協助公安破案 1090 起。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社會治理壓力越來越大。而社會治理離不開公安的力量,為提升公安核心戰斗力,國家領導人多次強調科技強警的戰略。作為科技強警的基石,安防視頻圖像數據的采集和應用也就越發重要。政府已經建設了大量的攝像機,廣東省總數超過了 75 萬路,一二類點視頻,如主干道路、人員聚集地的監控,建設成本極高、周期長,很難大面積覆蓋。而在城中村、社區村委一般道路,社會企事業單位等建設的三類點,通常由地方自主建設,標準不統一,智能化
45、低。這些社會視頻資源沒有完全接入公安視頻網,沒有得到有效的共享利用,錯失了很多案件偵察的線索信息,制約了公安機關在構建立體化治安防控體系的步伐,無法支撐公安實戰化應用需求。為了解決以上的問題,慧眼小視頻應運而生。22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東莞的“共建共治共享”的新一代公共安全視頻合作模式,通過公安統籌、運營商建設、用戶租用,實現運力、存力、算力的融合創新應用,讓“小慧眼”實現“大作為”。圖 1 慧眼合作模式“慧眼”視頻防控系統頂層規劃,從建設、應用、運維形成閉環管理,依托千兆光網資源,為客戶提供“端-網-云-用”一攬子解決方案,深化社會側多場景應用建設,實現共建共享共治的社會治理新格局。在千兆光
46、網寬帶通道定制了專屬的“慧眼視頻云網”,慧眼攝像機通過“視頻云網”接入慧眼平臺,實現與公網隔離,保證數據安全,家寬用戶和城市監控獨立管理,互相隔離,滿足高清、超清視頻攝像頭業務承載的需求,充分利用現有PON 網絡覆蓋的寬帶網絡資源優勢。在運營商側,建立“慧眼”視圖管理平臺,包括:視頻流媒體平臺、視圖轉發平臺和運維管理平臺。其中,視頻流媒體平臺采用 GB/T28181-2016 標準實現視頻流的轉發服務;視頻轉發平臺采用 GA/T1400-2017 標準實現圖片數據的轉發服務;運維平臺對“慧眼”前端的在線情況、位置信息進行監控管理、對圖片的轉發數據量進行統計分析。運營商機房與公安視頻網之間建立
47、VPN 網絡通道,并建立視頻專網邊界、數據轉發平臺等安全機制和高可靠數據傳輸系統?;垩鄄杉膱D片信息通過公安視頻專網邊界轉發進入公安視頻專網,在視頻專網內再進行二次分發,分別與公安已建的人臉庫、車輛庫、人形庫進行數據融合。23 結合“慧眼”安裝點位特點和數據關聯的特點,在分局視頻網深入挖掘“慧眼”的價值,根據實際業務需求開發本地個性化、場景化特色應用平臺,為基層公安民警提供視圖深度融合應用功能,提升實戰應用效能。通過結合攝像機 AI 能力,在視頻平臺實現區域告警、持械告警等視頻算力能力。圖片算力是對抓拍圖片進行結構化處理,聯動警務大數據實現智能分析比對、以圖搜圖、軌跡分析等功能。算力應用全面強
48、大,助力科技強警的同時,也可推廣為多行業賦能。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產品聯動產品聯動 慧眼數據多次共享政府各部門,為司法矯正、雪亮工程等項目做出貢獻,推動數字政務發展?;垩叟c設備廠家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不斷對智能攝像機、解碼器等設備提出優化要求,極大促進了下游產業的技術演進。圖 2 行業應用 2、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通過慧眼模式,可以將攝像機的建設周期從 18 個月縮短至一周,東莞在 3年內快速建設 12 萬路。對比公安自建模式,慧眼每路每月僅需 135 元,為政府節省了 24.7 億的財政資金。建得快、成本低、質量好,慧眼得到了客戶和行業的高度認可。3、社會價值社會價值 對社會治理提升很大。項
49、目采集超過 100 億張結構化圖片,協助公安破案1090 起,真實踐行了“科技強警”戰略。東莞市的八類嚴重暴力犯罪、命案、兩搶一盜等,大幅下降了 34%,全省群眾滿意度排名提升 9 位。24 八、云邊協同算力應用創新賦能智慧家電高質量發展 項目編號:A01010934374560 所在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 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佛山市分公司 主要創新:基于一個算網邊一體化調度的算力調度能力平臺,一個滿足大量數據訓練運算的中心云和多套下沉至工廠側滿足實時運算的 MEC 邊緣云平臺,一張定制化柔性化部署 5G 工業內網專網和一張
50、泛在化、彈性化、開放化的工業外網云聯網。應用成效:助力美的集團研發效率提升 15%,柔性制造效率提升 30%,家電服務體驗提升 60%,年節省成本超 10 億。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美的在企業數字化轉型過程中,不斷追求更安全、更高效、性價比和業務增長的背景下,企業 IT 架構逐漸轉向了多云/混合云架構。企業上云爆發式增長,多數企業已完全接受多云。而在國家“東數西算”政策驅動下,云上核心資源算力呈多元化發展趨勢,由單一通用算力演變成通用算力、智能算力、超級算力混合需求,單一供給難以滿足企業多樣化需求。美的面臨跨多平臺使用、運營、運維、管理的使用難題。多供應商,多資源環境,多設備
51、,多應用構建的業務系統復雜,無法快速交付;業務場景需求多,人工部署速度慢,難以形成標準化?;旌显萍爱悩嬙骗h境下,云服務故障排查困難,運維保障困難,易發生業務中斷風險。25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算力調度平臺搭建、算力調度平臺搭建 打造美的總部一體化算力調度平臺,構建算網邊一體化調度,實現企業數據資源協同,提供算力、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及軟件能力。統一適配接入算網資源,實現算力、網絡等資源的智能融合編排調度。2、美的多園區、美的多園區 MEC 協同協同 5G MEC 基于 5G 網絡能力和邊緣計算能力,構建在移動網絡邊緣基礎設施之上的云平臺,通過 UPF 和算力下沉實現業務數據在運營商邊緣機房或客
52、戶側機房的本地卸載,有效降低傳輸時延、提升計算效率。5G MEC 融合了增強 CT-VAS、IT-VAS 能力以及邊緣應用,一站式提供“融合、開放、聯動、彈性”ICT 服務。實現 MEC 跨域管理,全國生產基地 MEC 統一三級架構,滿足集團級 MEC平臺管理、應用生態復制。建設 MEC 生態平臺,聚合生態合作伙伴及調動集團自研能力,實現 5G 應用一點落地驗證,全國快速復制落地。3、云邊協同賦能美的集成創新與應用、云邊協同賦能美的集成創新與應用(1)AI 工業視覺質檢 美的集團為統一建設標準、統一資源調度、降低建設成本,實現資源利用最大化、資源配置最優化,以及多工廠、多區域間的統籌規劃、統一
53、管理,提出通過 5G+MEC 邊端架構檢測方案,產線現場利用工業視覺相機采集圖像,平臺對算力資源進行統一調度和分配,提供穩定的圖像識別算法服務,利用 F5G 網絡達到“云-邊-端”協同,降低企業檢測成本,提高質檢效率,降低質檢失誤率。(2)數字孿生虛擬工廠 在美的制冷工廠,通過云邊協同算力調度已實現以下效果:在虛擬產線上模擬產品裝配過程,提前發現產品裝配問題,提高產品可制造性;在裝配仿真的基礎上,把人的實際操作考慮進來,通過人機交互,分析人體舒適度(負載,疲勞),姿態的可達性(距離和空間)和視野可達性,進一步提升產品可制造性;建立車間及產線的三維模型,驗證車間布局和產線改造方案合理性,提升生產
54、效率;對車間物流方案進行仿真驗證,輸出實際產能,發現過程瓶頸,提供物流方案改善方案,提高生個生產環節效率。26(3)機器人預測性維護 目前廚熱工廠已全面實施了庫卡機器人自動化作業,當機器人發生故障便會導致產線停產。據統計,機器人平均每年故障的時長達到 36 個小時。當前,我們利用 5G 將所有機器人全部聯網,實時采集基礎數據,減少車間內有線網絡部署,增加產線柔性;同時利用平臺管理 AI 算法,5G 網絡實時回傳的數據進行分析預測并提前維護,5G 廣連接和高可靠的特性能確保數據采集高效穩定,上線后故障時長下降 40%,單產線每年為工廠減少停產損失 56 萬元,同時大大降低有線部署成本和設備改造周
55、期。(4)倉儲融合定位 對于復雜工廠、倉儲環境和復合定位業務場景(車輛、載具、人員位置管理)并行的項目能夠提供傻瓜式的定位服務。在過往的倉儲物流系統中,夾包車/牽引車實時位置信息不可知,無法量化評估工作效率,車行道普遍允許 2 車并行,易擁堵,需要合理規劃行車路線,貨物入庫,夾包車運送后,信息流截止,無法確認貨物存放位置。5G 融合定位技術的應用,使工廠倉庫的夾抱車位置信息準確傳送至倉儲系統,通過邊緣算力調度與實物信息聯動,系統定位精度達亞米級,裝柜效率提升 55%,有效降低工廠的倉儲成本,一年內規劃在工廠上線 400+臺物流夾抱車、牽引車、工裝車等物流設備。(5)AGV 智能調度 通過引入
56、AGV,配套臺車,上下料機構等物流媒介,AGV 自動運輸實現物料不落地,建設從倉庫-機臺-成品的端到端的智慧物流體系,結合后拉式生產概念,搭配自動叫料配送系統,和倉儲系統(WMS),兩套系統均部署在 MEC 上,實現前后制程自動叫料直供配送。通過掃碼 PDA,監控大屏等人機交互界面,實現人與設備的高效互動。通過打通 ERP,MES 等現有系統,實現物流自動化。進而達到節省人力、降低庫存、提升效益的目的。通過 AGV 智能中控管理系統,做到互聯互通,智能調度和無憂管理,運輸效率提升 20%。(6)AR 巡檢 空調的生產制造大量依賴于自動化設備。鈑金車間沖壓設備也是如此,自動化設備故障率高(各類設
57、備一天內故障的總數為 40 次)。在晚上或周末時間,由于值班工程師數量有限,且同時負責其他工作內容,產線工人缺乏快速有效的 27 指導對故障進行快速恢復,時常導致停線,影響生產效率。通過云邊協同,將現場情況和設備情況第一時間傳到不在現場的工程師,工程師實時看到現場畫面,可通過實時標注方式,協助指導問題快速解決。相關數據實時上傳記錄,遠端工程師可實現 1 對多的支持,減少差旅成本 70%,提升員工培訓效率 40%。圖 1 培訓現場圖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項目打造基于云邊協同算力應用創新賦能智慧家電高質量發展模式,部署統一的算力調度能力平臺,通過中心云和多套 MEC 互為主備實現美的集團從數字化仿真
58、研發、工廠智能制造、智慧家電統一服務高效提升,通過數字孿生,研發效率提升 15%;通過 AI 檢測,柔性制造效率提升 30%,通過預測性維護,實現設備故障時長下降 40%;通過美居云實現了超 7000 萬件智能家電智能聯機,家電服務體驗提升 60%,譬如智能洗護場景“云管家”功能,可以根據用戶使用習慣來調節用電需求,輕松實現智能省電。截止 2022 年 6 月,智能云管家服務的用戶上半年增長達 88%,該功能幫助智能熱水器的用戶實現了節能控溫總省電量達 1044449.00 度(可供電動汽車行駛 522 萬公里)。項目推動美的全面數字化和全面智能化轉型,促進家電行業高質量發展,美的集團綜合降本
59、效益 10 億元。同時,項目獲得世界級燈塔工廠,中國標桿智能工廠、福布斯中國十大工業數字化轉型企業、第四屆中國質量獎等多個大獎,獲得專利 52 個,制定行業標準 5 項。28 九、基于 KPI 預測的 AI 多頻節能技術助力基站節能 項目編號:A01011955923620 所在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寧波分公司 主要創新:解放時間束縛,不再局限于夜間,滿足條件即可實施節能;解放空間束縛,采用個性化節能門限,而非全網固定節能門限;實現基于感知和預測模型的節電方案,將節電效益最大化。應用成效:在寧波大市內推廣應用,項目節能效率達到 14.8%,比普通 4G 相比,綜合節
60、能效益提升了 2.8%個百分點。以應用的 1000 個三載頻LTE 站點計算,一年累計節能 210 萬 kWh。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隨著移動網絡的發展,中國電信能耗總量持續增加,能耗結構中電能消耗占比超 80%,電費支出已經成為電信最主要的運營支出費用之一,基站能耗情況更加嚴峻。各省市分公司都在不同程度上開展節能減排的嘗試,普遍策略是網絡輕載期間(例如夜間),基站側通過開啟一些節能特性,例如通道關斷、載波關斷、休眠等,整體來看節能效益一般。技術層面,節能相關的幾種功能特性都已使用所??臻g不大,要提升節能效果,需要在現有節能方式下,開展新的節能策略方式,評估節能能力,推行降本
61、增效和加強投入產出管理力度。本項目基于載波關斷的方式實現節能,通過大數據預測算法,基于 KPI 動態模擬,找到可節電的小區和可節電的時間,最終實現基于感知和預測模型的節電方案,將節電效益最大化。29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項目總體流程項目總體流程 項目整體流程分為四個部分,具體包括數據收集、算法預測、節能部署和節能評估。(1)數據收集:收集工參和基礎數據,獲取基站位置和頻段等信息;再提取 CHR 數據獲取用戶的位置和服務質量,確保關斷不會引起覆蓋問題;提取近30 天小時級話務相關指標,作為預測的基礎數據。(2)算法預測:根據前 30 天小時級別的指標預測下一時刻的負荷情況,通過 Python
62、實現具體預測過程,并根據輸出結果制定具體節能方案。(3)節能部署:根據預測的結果映射出感知情況,如果容量載波關斷后,基礎覆蓋載波速率不超過小區忙時速率的 1.2 倍即可。最后根據相應的結果制作執行腳本,通過網管實時部署或恢復節能。(4)評估:主要為節電效益評估和風險分析監控,節電后需及時監控分析指標情況,一是節電的是否達到目標,二是監控關鍵 KPI,如接入、掉線、覆蓋、干擾、語音、感知等,如果有小區指標和感知惡化,應及時分析,并對方案進行優化。圖 1 系統總體流程模塊圖 2、核心算法步驟核心算法步驟(1)根據多個小區負荷和感知速率相關的性能指標,確定出各時刻不同載 30 波的負荷與感知速率之間
63、的關系式。(2)確定出基礎覆蓋載波和容量載波。(3)根據現網小區的用戶數和歷史負荷數據,計算出相同用戶數時,各時刻每個容量載波負荷和基礎覆蓋載波負荷之間的關系式。(4)根據歷史與負荷相關的性能指標對小區的負荷進行預測,得到該小區設定時刻的預測負荷。(5)預計步驟 4 中設定時刻每個容量載波上的所有用戶遷出到基礎覆蓋載波得到的新負荷,并判斷該新負荷值是否大于實施節能的負荷,如是,則不實施節能,容量載波處于工作狀態;如否,將在步驟 4 中設定時刻將每個容量載波上的所有用戶遷出到基礎覆蓋載波,關斷容量載波,實施節能。圖 2 核心算法及軟件架構圖 3、項目實施項目實施 本次節能方案的目的是最大限度挖掘
64、節能效益,選取了 1000 個三載頻 LTE站點,分布在鬧市場景。從實施結果看,預測算法對感知速率的控制準確性很高,誤差都在10%精度以內。節電方案不僅節電效益好,并且沒有對關鍵指標造成的影響,沒有影響用戶感知。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項目研究成果在寧波電信實現了推廣應用,涉及 1000 個 3 載波基站,主要包括商場、工業園、寫字樓、景區、交通干線等覆蓋場景,分布在寧波各個區縣。31 該節能方式不受設備廠家 License 限制,無其他成本支出,具備廣泛的推廣條件。本項目節能效率達到 14.8%,是普通夜間節能效率的 3 倍。目前 4G 綜合節能效率約 12%左右,提升了 2.8%個百分點。以推廣
65、的 1000 個三載頻 LTE 站點計算,一年累計節能 210.7 萬 kWh,累積金額達 168.6 萬。隨著節能基站的增加,效益有望進一步提升。本項目實用性強,經濟效益高。解放了傳統節能策略時間和空間上的束縛,大幅提升節能時長和可節能小區數量,不再局限于夜間節能,不再局限于偏遠或者低價值區域的基站。節能方案是以用戶感知速率預測算法為基礎進行,遵循一定的規律變化,適用面廣,拓展了基站節能策略的思路與方向,可在多個場景借鑒與應用。電信作為通信領域的主力軍,推動源頭創新和核心技術突破,通過建立基站節能的長效機制,大幅減少基站的能源消耗,降低了機房的運營成本,實現經濟和社會效益雙豐收。32 十、算
66、力多云協同,數智多校共享,創新高校應用 項目編號:A01011648337315 所在地區:山東省青島市 參與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山東省分公司 青島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發展中心 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青島市黃島區分公司 主要創新:算力云與異構網深度融合,形成多云協同、算力共享,打造跨校區“一朵云、一張網”信息基礎設施。多樣性算力需求與差異化應用場景精準匹配,提高資源效率,增強算力能力。應用成效:算力資源效率和能力提升,保障豐富多樣的教學、科研模式創新。算力云化部署并融合網絡節省建設成本約 30%,運維效率提升55%,用電成本下降 40%,算力網絡節省機房和管井空間 75%。獲獎等級:
67、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哈爾濱工程大學 4 個校區,算力資源與需求差異大,注重算力獲取便捷、高性能、算力容量和多樣化、算力調度與分配、算力服務的安全可靠都是必須的。算力服務依靠泛在聯接和低成本、高性能、低時延等高性能的算力網絡來保障。多云協同的算力請求、數據遷移、數據備份和存儲等云互聯非常便捷、高效,滿足高校算力多樣性需求。集約化云計算能夠滿足大量應用的計算和網絡的需求,邊緣計算是應用創新和發展的必然需求,算網融合的 5G 邊緣云,保障了移動性創新應用?;?CPU的通用算力,用于通用計算,應用場景廣泛。GPU、FPGA、ASIC 等智能算力,用于人工智能訓練和推理計算。超算算力主要用于
68、重大工程或科學計算領域的通用和大規??茖W計算。33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在全面細致分析哈爾濱工程大學現有算力資源、應用系統和網絡的基礎上,聚焦多個校區的痛點、需求,通過建設超算中心和 5G 邊緣云計算等方案,提升算力服務能力,保障教學、科研和運營的信息化應用,推動教學與科研的數字化、智能化模式創新。為保障算力資源的充分利用和效率提升,一方面結合應用場景,分類提供不同能力的算力資源,且將多個算力資源池協同支撐算力需求;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全光網和 5G 的通信能力、關鍵技術,與云計算資源池融合,提供跨校區算力共享的通信網絡運力支撐,構建安全、可靠、靈活高效、有前瞻性的算網融合的“雙千兆”數字信息基礎設
69、施。以應用為中心的算力設計,形成超算中心為算力核心,整合各校區服務器算力資源、5G 邊緣云計算,形成跨校區集中統一的算力資源體系,實現“算力多云”協同。以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指標為目標,將校園網升級演進為千兆全光網和 5G 移動網互通融合的最強運力的“一張網”算力網絡。根據算力需求差異性,提供基于場景化應用特色需求的算力資源和網絡運力方式。依靠多種算力資源和全光網、5G 專網的融合一體化的算網數字基礎設施,支撐保障哈爾濱工程大學創新應用和智慧校園建設?;诙嘣茀f同、雙千兆算網融合的跨校區數智校園架構如圖 1 所示。圖 1 數智校園架構圖 34 圖 2 多云算力設施部署圖 圖 2 顯示,
70、每個校區部署了 5G 邊緣云,滿足移動應用場景的算力需求,并通過 5G 專網與校園網互通融合,能夠滿足校園網固定場所使用 5G 邊緣云的需求。由于各種異構網絡的校內互通融合,使得校區內原有服務器算力資源能夠被利舊使用,且與 5G 邊緣云分工協同支撐應用系統的算力需求。應用平臺可以調度不同的算力資源。通過跨校區的聯網互通,形成各校區的算力資源共享,應用系統共用的網上集中統一的數智校園。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哈爾濱工程大學現有超算中心和各式服務器資源,已完成各校區的 5G 邊緣云部署,計劃新建超算中心?!俺阒行?5G 邊緣云”的多云協同模式成為趨勢,并且部署基于全光網和 5G 專網的算力網絡,形成算
71、網融合的數字化基礎設施格局。在校園算力應用場景的驅動下,校園算網融合的模式推動云計算技術和高性能網絡的技術發展,并且為數字化、智能化科研教學和智慧校園應用奠定強大的物質基礎。高校作為算力應用的典型領域,項目的實施對云計算產業鏈的供應和技術有顯著的引領作用,對算力指標有最直接的評價,引導產業技術發展。項目實施加速擴展了產業鏈,從云計算產業擴展到算力網絡和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產業。高校數字化基礎設施向基于云計算技術、全光網和 5G 的算網融合目標升級演進。算力賦能教學科研模式創新,教學方式線下線上資源緊密結合,科研虛擬仿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數字化、智能化的應用考驗著網絡信息安全技術保障能力,著
72、眼于端到端的更加完善、更加堅固的網絡信息安全技術舉措。35 十一、網絡云資源池亞健康研究 項目編號:A01020935256607 所在地區:江蘇省南京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構建了網絡云亞健康治理體系,創新了基于 XGBOOST 和 YOLOX算法的環境監測模型,實現設備運行環境及異常狀態的智能識別,并實現基于 SMART 數據及異常檢測算法的硬件亞健康預測。應用成效:項目落地并支撐中國移動華東北大區 5 千萬用戶 4G/5G 業務的平穩運行,在全年全網規模增幅 57%情況下節約故障維護人力成本500 余萬元,并獲 11 項專利。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
73、目背景 2018 年中國移動啟動全網八個大區的網絡云資源池建設,支撐中國移動4G/5G 業務快速發展,促進現代化產業體系轉型,為國家數字經濟發展保駕護航。網絡云資源池采用軟硬解耦的云化架構,組網愈發復雜、硬件規模大、設備類型多樣、承載業務眾多,基礎設施的健壯性直接影響著云上業務的連續性。亞健康是處于健康與故障之間的一種中間態,亞健康隱患帶來的問題日漸突出,各大區在網絡云亞健康問題上面臨著諸多壓力;網絡云設備指標眾多,很難用單一標準和框架衡量亞健康狀態;亞健康的治理在業界沒有有效的經驗可以借鑒。為了更好的掌握網絡云資源池的運行狀態,亟需對網絡云各廠家設備進行全面的梳理,深入了解設備的關鍵性能指標
74、,分析亞健康產生的外部和內部根因,通過自動化的撥測系統采集、分析、預測指標情況,完善網絡內生自愈能力,提升網絡云的健壯性。36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本項目針對網絡云亞健康進行了理論研究和系統評估,制定了亞健康挖掘監測預測治理的端到端亞健康治理方案,通過對亞健康場景隱患挖掘方法“1+2+5+N”模式的探索,搭建面向云資源池亞健康狀態診斷的監測能力,基于 AI算法對亞健康進行預測,最終通過容災自愈對亞健康進行及時治理,構建一套完整的“網絡云亞健康治理體系”。首先,在亞健康隱患挖掘方面,項目提出了網絡云亞健康場景隱患挖掘方法“1+2+5+N”的模式,即 1 個管理措施實現流程閉環,并在整個中國移動集團
75、內部進行 2 輪交叉梳理,查漏補缺。另外,項目將網絡云亞健康防治劃分為 5 大場景,累計梳理確認亞健康事件 187 項,并將這些事件落實在 N 個支撐工具中,最終完成了網絡云亞健康庫的構建。在亞健康智能監測方面,項目從兩個角度對網絡云資源池進行亞健康監測。一方面是通過構建端到端的虛擬化撥測平臺,從系統級、虛擬化層面,通過撥測和檢查建立各類場景的基線數據,使用自適應采樣動態選擇搜索算法,實現一套完整亞健康預警評估系統。而另一方面,項目對資源池現場環境進行亞健康監測,借助巡檢機器人實現機房 24 小時不間斷巡視,并通過自研的 AI 算法模型對機房及設備的溫濕度、噪音、狀態進行智能分析,實現設備運行
76、信息的采集和異常狀態的智能識別,發現設備環境中的亞健康隱患。圖 1 巡檢機器人現場亞健康監測 在亞健康預測評估方面,項目針對網絡云 TOP3 的故障類型,即硬盤、光模 37 塊和內存,進行了故障發生前的特征分析,去定制化地采集數據、提取特征,并通過 AI 模型訓練和推理決策,對故障高頻硬件的劣化情況進行預判,再通過提前更換硬件的方式,保障網絡云的平穩運行。圖 2 基于 ECC 日志的內存亞健康感知 同時,為應對網絡云設備故障自動自愈方面的不足,項目聯合了運維專家和廠家支撐團隊對虛擬機 HA、光模塊端口 down、分布式存儲亞健康三個場景進行了專項優化,實現了故障場景的自愈,有效對網絡云設備自身
77、亞健康場景下的內生自愈能力進行提升。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項目已將研究的 60 項亞健康檢查納入了常態化巡檢,內存、光模塊、硬盤三類硬件故障預測的算法模型均已成功落地,支撐中國移動華東北大區 5000萬+用戶 4G/5G 業務的平穩運行。2023 年上半年,各網絡云大區累計檢測任務調用量達 57634 次,提前發現異常問題合計 1342 宗,設備告警日均工單量下降33.2%,實現了維護質量的提升,同時在維護成本上節省了近 500 萬人民幣。本項目相關創新成果共獲得 11 項專利,成功賦能通信、云計算等行業。38 十二、算力網絡下基于大模型技術的全能秘書應用 項目編號:A0101093252934
78、9 所在地區:云南省昆明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云南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 浪潮通信信息系統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將算力網絡的優化調度能力與大模型算法相結合,實現算力與算法的高效適配,為用戶提供智能、靈活、按需的“算網+大模型”一體化、專業化服務,賦能多行業、多場景、多模態。應用成效:打造 50+款助手服務,覆蓋通用、專業、DICT 場景,支撐圖-文-音多模態應用,實現對內提效、對外變現,面向 10+垂直行業推廣,提升業務智能化水平大于 36%,創新生產范式,助力業務轉型。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大模型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智能化、多模態的全新內容生產模式,以及近似真
79、人的思維和交互方式,都能夠深度賦能各類行業。同時,由于大模型計算復雜度很高,需使用大量算力來進行訓練和推理,以及面臨多樣化需求場景,需結合算力網絡的智能管控與統一調度能力,確保任務高效完成。本項目將算力網絡、大模型技術與日常工作、經營分析、內容創作、視頻生成等應用相結合,一方面,在通用模型基礎能力之上,融入專業領域知識,大幅提升大模型的場景感知和理解能力,以及實用性、易用性、好用性,靈活支撐“圖-文-音”等全模態應用;另一方面,利用算力網絡的智能調度能力,實現云上服務與端側推理的協同、一體,充分發揮跨層、跨域計算資源的最佳效果。39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本項目以中心云、邊緣云等泛在異構算力為基礎
80、,結合 SD-WAN、SDN、5G等技術,基于對算網資源與業務需求的感知分析,將算力網絡的統一管控、智能調度能力與大模型算法相結合,以及對其在行業中的適配應用進行探索,實現多要素融合、跨能力融通、彈性按需的一體化服務,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1、算網資源及業務動態感知算網資源及業務動態感知 一方面,對接資源層,感知底層算力、網絡和存儲等資源的負載、性能等數據;另一方面,基于意圖感知和環境數據,準確解析用戶對于時延、成本、QoS、傳輸數據量、上傳流量等的需求,實現資源、算法、應用等全域要素狀態的統一接入、分析和共享。2、算網協同調度與智能優化算網協同調度與智能優化 通過統一管理云、邊、端算力和網絡帶
81、寬分配任務,構建業務需求與資源能力間的動態映射體系,結合系統整體建模、業務規則分析、優化策略求解等能力,完成算網資源自動分配與調度,將大模型、壓縮模型、微調模型和多模態模型等進行靈活部署和調度,實現算法與算力的高效適配,充分發揮中心云的算力和算法優勢,邊緣云的網絡和時延優勢。同時,基于業務指標評估結果,對調度策略進行動態調整,實現反饋優化閉環。3、大模型專業領域適配大模型專業領域適配 包括專業領域適配和模型壓縮,一方面通過 P-Tuning、LoRA、語料庫微調等方法,實現大模型在專有行業的能力提升,將大模型的 CoT、涌現能力與專業知識相結合,提升其在運營商、金融等場景的表現;另一方面通過知
82、識蒸餾等方法有效降低模型體量,緩解大模型應用對算力和存儲資源的需求,實現模型邊端部署,降低大模型應用的能耗和成本。4、全場景業務應用全場景業務應用 構建面向通用、專業、ICT 場景的全能秘書應用,面向圖-文-音等多模態,提供文案寫作、經營助手、智能顧問、視頻自動生成等服務,加速內容生產,提升業務效率與智能化水平。40 圖 1 總體思路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項目通過算網與大模型融合創新,提升行業場景與專業領域適配性,以“算網+大模型”一體化、專業化服務,驅動全局智能。1、賦能多行業賦能多行業、多場景多場景、多模態多模態 面向政府、企業、個人等多用戶,通用、專業、DICT 等多場景,打造 50+款
83、智能小助手服務,覆蓋內容創作、日常工作、經營分析等方面,具體包括“招投標助手”、“PPT 助手”、“短視頻大師”等,靈活支撐“圖-文-音”等多模態應用。2、廣泛場景適配廣泛場景適配,存在存在潛在市場潛在市場“對內業務提效+對外行業變現”相結合,用戶群體廣泛、具有潛在市場,面向金融、教育、新媒體等 10+行業場景推廣,持續提升行業滲透率,推進算力網絡、大模型技術與垂直行業、社會化場景服務的融合,推動產業鏈上中下游市場規模持續擴大。3、創新生產范式創新生產范式,邁向智能增強邁向智能增強 實現解放生產力,助力用戶業務智能轉型。一方面,提升用戶業務效率及自動化、智能化水平 36%以上,極大降低人力成本
84、;另一方面,通過算網資源的優化調度與合理分配,提高資源利用率 30%40%,助力業務降本增效,滿足用戶個性化需求。41 十三、基于“四縱三橫”算力網絡的移動云電腦應用 項目編號:A01010932529349 所在地區:四川省成都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四川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依托四川移動“四縱三橫”的優質算力網絡資源,面向千行百業提供多規格、標準化、定制化的移動云電腦應用。應用成效:四川移動累計提供近 10 萬臺云電腦,服務各行業客戶超 3.5 萬個,產生經濟價值近 1.9 億元。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近年來,國家先后發布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十四五”促進中小企業發
85、展規劃等政策文件,以引導云計算基礎設施建設,提升云計算服務能力水平,推動云計算產業發展。與此同時,在當前信息化發展趨勢下,企業 PC終端數量日趨龐大,所引發的信息泄密、管理低效、運維成本高、IT 升級不靈活等問題愈發凸顯。四川移動依托“四縱三橫”算網資源(四縱云專網、三級算力云池),創新打造算力應用移動云電腦,匯聚云端的計算、存儲、網絡資源,重塑電腦新形態,為客戶提供“隨手可及泛在接入”和“一點接入全網服務”的算力服務,助力客戶提升辦公效率,降低 TCO 成本,實現數字化轉型升級。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移動云電腦依托四川移動“四縱三橫”算力網絡資源及先進桌面虛擬化技術,在個人終端設備中以應用的形式
86、提供和傳統 PC 一樣的配置及使用體驗,打破設備限制,隨時隨地遠程辦公娛樂,享受“口袋電腦”般的便捷。42 圖 1 移動云電腦架構圖 四川移動自主構建 PC 電腦池化服務,打造以算網融合、屬地服務為基礎的桌面服務體系,智能協同 2 個公有云中心池與 21 個邊緣城市云池,解耦 IT 設備廠家軟硬件,提供軟件賬密授權、接入硬件租賃的整套新型的 PC 服務。覆蓋全省的“四縱三橫”算力網絡,具備高品質、低時延、高穩定的訪問體驗,其中,“四縱”即利用分布在全省各地的 PTN(SPN)、OTN、PON、5G 四類網絡接入路徑,根據客戶需求,傳輸保障要求,提供最適合的傳輸線路資源;“三橫”即客戶通過“四縱
87、”提供的接入途徑,快速接入集團級云資源池、省級云資源池、地市級云資源池;通過云專網與各級云池建立高速算網通道,可就近、更快地為客戶提供規格豐富、隨心所選的云資源服務。移動云電腦廣泛應用于企業辦公、門店經營、政務服務窗口、學生電子教室等場景,以純軟件、軟件+瘦終端/一體機、XC(全棧國產化)等多種方式服務于百行千業,相比傳統 PC 電腦,賬戶密碼登錄電腦,實現多終端多地點遠程辦公;千余電腦集中管理,數據云池集中存儲,信息安全更有保障;后臺統一運維,桌面鏡像一鍵下發,大幅降低 IT 運維壓力;終端體積小耗能低,綠色環保節約電費;輕松實現個人客戶日常辦公便捷化、企業客戶生產管理數字化。應用成效應用成
88、效 云電腦依托四川移動“四縱三橫”及 3AZ 算網能力,滿足企業業務不中斷的高可用需求;在云服務細分領域打造國產化垂直生態,拉動鯤鵬、飛騰、海光等國產芯片蓬勃發展,促進基礎軟硬件的成長和國產化替代事業的進步。四川移動 43 作為唯一入選“四川省數字化轉型促進中心”的運營商,持續踐行國家“上云用數賦智”行動,榮獲第十九屆(2022 年)信息通信行業企業管理現代化創新三等成果。在疫情期間,創新推出云上抗疫專區,以科技之力助力政府快速高效防控疫情,成為省經信廳首批抗疫推薦云服務商,累計助力省內超 8200 家集團單位在疫情期間提效減負,抗疫服務助力民生被人民郵電報報道,彰顯央企責任。四川移動累計提供
89、近 10 萬臺云電腦,服務各行業客戶超 3.5 萬個,產生經濟價值近 1.9 億元。引領服務器、數據庫、中間件等云計算產業發展,助力黨政、醫療、教育、工業能源等多行業企事業單位數字化轉型升級。人們對算力的需求從單一的算力設備向立體式算力服務發生轉變,移動云電腦將持續為各行各業提供更高性能、更低成本、更優質的云服務。44 十四、德清縣全域車網智聯自動駕駛示范項目體化項目 項目編號:A01010729468577 所在地區:浙江省湖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湖州分公司 德清縣車網智聯產業發展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基于 5G、邊緣云、中心云、CM2 云專網等云網基礎設施,結合車網智聯
90、技術、AI 推理應用、智能視頻解析、泛在算力調度等,打造基于 5G 和算力網絡的智慧交通車聯網應用解決方案。應用成效:通過邊緣云、智能專線和 5G 等能力,解決自動駕駛領域的算力需求和低時延難題,孵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建立起德清首條自動駕駛巴士示范路線,服務于亞運會場館接駁。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政策主導的自動駕駛、車路協同進入高速發展期,國家相繼出臺多項政策,統籌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21 年“雙智城市”進一步推動車路協同發展,22 年中央首次針對 L3/L4 級別自動駕駛推出管理辦法,催化 L3+級別自動駕駛進入上路試點。浙江(德清)作為車聯網先導區,正在積極創建全域城市
91、級自動駕駛與智慧出行示范區,為加快推進自動駕駛和智慧出行示范區建設,本項目利用德清良好的車聯網環境基礎,以自動駕駛巴士在固定路線接駁為核心,融入車路協同、遠程駕駛技術,打造一個自動駕駛示范應用。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項目基于 5G、邊緣云、中心云、CM2 云專網等云網基礎設施,結合車網智 45 聯技術、AI 推理應用、智能視頻解析、泛在算力調度等,打造基于 5G 和算力網絡的智慧交通車聯網應用解決方案。1、5G+云專網,實現低時延通信云專網,實現低時延通信 構建交通行業 5G 專網,將 5G UPF 網元下沉到德清舞陽機房,實現 5G 數據,最短回源路徑,端到端時延10ms,實現車輛控制低時延通信
92、。構建交通行業專網,利用 CM2 云專網,實現各個路口、邊緣云、移動云、遠程駕駛展臺、行駛車輛等分支互聯互通。2、云邊端算力協同,發揮算力活力、云邊端算力協同,發揮算力活力 算網大腦實現云邊端算力調度,滿足 TO V 場景低時延、高算力需求。車端算力,用于道路實時識別、行駛控制;邊緣云,提供了 57 臺高性能云主機,高IO 塊存儲、彈性公網 ip 等各類產品,主要用于部署核心應用系統、核心數據庫等提供高動態數據服務;中心云配備 2 臺高性能虛擬機和 4 塊 T4 顯卡,用于遠程駕駛的場景渲染,高動態應用的圖形計算需求。3、算網創新應用,實現、算網創新應用,實現 TOv 行業突破行業突破 自動接
93、駁應用:在固定站點設立無人接駁站點,自動駕駛小巴通過多端算力協同,實現自動駕駛巴士在指定路線內完成自動接駁任務,服務于亞運會場館接駁工作。圖 1 自動駕駛路線圖 車路協同應用:通過邊緣算力提供高動態數據服務,打造尾屏紅綠燈信號顯示、左轉輔助、公交先行、啟停引導、超視距盲區行人預警、擁堵提醒、動態站點信息、局部路徑規劃等八大車路協場景,將車路協同信息用于輔助自動駕駛車 46 輛決策。遠程駕駛應用:通過算力網絡,算力調度,3D 渲染還原行駛場景,遠控中心可自動駕駛車輛監管和遠程控車的能力。圖 2 遠程駕駛展臺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德清自動駕駛項目的順利實施,是自動駕駛、車網互聯等技術的深度實踐,是智
94、慧交通領域的重要發展成果,對于后續自動駕駛技術的大規模開展有重要意義。已向寧波、嘉興、溫州等地區進行推廣,并形成集團級解決方案,面向其他省份進行推廣。1、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項目總簽約總金額 349.4 萬,涵蓋邊緣云、智能專線、5G 專網等多種算力網絡產品。2022 年浙江省自動駕駛、車路協同相關商機 20+個,涵蓋零跑科技股份公司、西子智能停車股份公司和城市新能源汽車服務公司、吉利自動駕駛等項目,涉及商機金額超過千萬,簽約項目 600 余萬。2、社會效、社會效益益 打造 To V 解決方案:通過邊緣云、智能專線和 5G 等能力,解決自動駕駛領域的算力需求和低時延難題,孵化自動駕駛解決方案。
95、樹立行業標桿效應:響應國家號召,打造全省首個自動駕駛及車路協同應用,在全國形成 to V 行業標桿。服務亞運會場館接駁:建立起德清首條自動駕駛巴士示范路線,服務于亞運會德清場館接駁,開展接駁百余次,接駁人數達萬人。47 十五、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 項目編號:A01010933399916 所在地區:廣西省南寧市 參與單位:潤建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采用天空地一體化數據融合和分析,結合算力網絡和 AI 算法模型,構建遙感、無人機、地面物聯網的應用,對農田進行數字化監測和管理,保障糧食安全。應用成效:全國已服務約 25 萬畝高標準農田,包括河南、山東、四川、廣東、廣西等地區,有效幫助監管部門進行
96、農田的監管,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和提高了監控的準確程度。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是面向農田生產的智能信息化助手,是通過人工智能、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開發的應用平臺,通過物聯網大量采集的農業生長環境的數據,包括生長圖像、氣象數據、土壤數據、蟲情數據等,同時結合農業科研的文獻資料和農業專家的知識庫,構建計算機視覺、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實現了農作物生長期智能識別,農事方案智能推薦、農作物產量智能預估、農業氣象災害預警以及虛擬農業專家等功能,減少生產成本,進一步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利用衛星遙感、無人機、物聯網和 AI 技
97、術等,實現了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提升信息化能力,提高生產效率。遙感衛星影像數據量較大,在傳輸過程中需要有高速率的網絡進行支撐,故 48 在農業應用中數據的及時性要求,促使了遙感的數據通過網絡傳輸到用戶終端。同時,遙感數據的三維平臺需要連接天空地多源傳感器的數據源,網絡的發展助力遙感信息能更快、更準的傳達,快速對數據進行分析與處理。無人機具有時效性高、拍攝影像更清晰的特點,運用多光譜的無人機可以更精準的對農田進行監測。能更快速、更高清的將無人機拍攝的視頻進行實時回傳和處理,在農業生產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利用無人機的視頻及時且實時回傳,同時可以將視頻數據處理的結果反饋到用戶端中,對農事快速決
98、策起到了較強推進作用。地面物聯網是通過安裝多種類的農業感知物聯網終端,實現作物生長環境的數據采集,如氣象監測、土壤監測、圖像監測。由于農場分布較廣,傳感器數據較多,傳統的物聯網傳輸協議支持的傳感器數量有限,且傳輸的數據量小,對于視頻類的數據傳輸較慢,清晰度較低。在其基礎上,支持農業物聯網大量的傳感器接入,支持視頻圖像類的數據傳輸,使得物聯網的感知的更高速,更靈敏、更精準。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利用 AI 算法模型和大語言模型的技術,運用海量的物聯網數據和農業知識庫,構建的農業種植模型,改善了傳統農業的弊端,降低了農業氣象災害、蟲情災害的風險,節省了水肥營養的成本,減少了投入品對環境的污染,提升了
99、農事標準化的要求,提高了農業種植科技技術,從而提升了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提高農業種植主體的經濟收入。圖 1 數字農田智能管理平臺 49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平臺目前已實際落地,在全國各地中已服務了約 25 萬畝的高標準農田,在河南、山東、四川、廣東、廣西等地已落地實施。其中包括河南開封市祥符區興隆鄉 3.2 萬畝、河南開封市祥符區曲興鎮 2.93 萬畝、山東菏澤市定陶區 2022 年4.1 萬畝、山東菏澤市鄄城縣 10.5 萬畝、山東菏澤市東明縣 2 萬畝以及廣東茂名市信宜、廣西欽州市浦北縣等地方。在經濟效益方面,實現農田監管效率的提升,在政府層面,使用巡田管理、非糧監測大大減少了人工成本。據估
100、測統計,借助平臺應用,僅需要一人即可遠程實時監測各地塊區域。實現農業生產品質的提升,在農業生產層面,使用平智能灌溉和蟲情識別、作物生長周期的識別大大提高了種植的規范標準化和規?;?,從而減少了人工成本,提高了產量和質量。在產業效應方面,實現實現農田監管新技術應用普及和實現農業生產規范和效率提升。在社會效應方面,實現社會服務模式的更新和普及和種植生產發展的規范和引導。50 十六、多元算力融合應用,賦能城市治理數字化轉型 項目編號:A01010936436855 所在地區:上海市浦東新區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主要創新:1.引入國產算力,建立開放生態;2.依托大模型,自研和生態結
101、合打造算法超市;3.算力算法融合調度,降本增效。應用成效:已服務上海 16 個行政區并推廣至北京、廣東等省市,累計接入 20萬路視頻和加載 AI39 萬路,有 140p 算力提供服務,累計產值超 5億元,形成多項知識產權。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2023 年 4 月 10 日,上海市城市數字化轉型工作領導小組會議提到:要強化城市數字化轉型的基礎支撐。夯實城市數字底座,統籌推進網絡、算力、感知、應用等基礎設施建設和布局,加快構建一張基準統一的“時空底圖”、打造一個邊界一致的“數字網格”、編制一個標識統一的“城市碼”。本項目致力于解決城市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存在的算力資源有限、算力生態
102、不夠開放多元、碎片化場景多等現象而導致的算力供應不足、規模覆蓋全場景難和AI 建設成本高的問題,中國電信搭建面向城市治理數字化底座,實現在算法、調度等關鍵技術自研突破,實現算力高效利用。支持國產算力應用創新,進行現網場景遷移驗證,突破卡脖子,推動國產智能算力規模應用,適應算力多樣性。與業界領先算法、算力廠商合作共同打造場景豐富的城市治理應用,打造自研+算法超市應用合作生態圈,推動上海市城市治理數字化進一步深化,帶動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共同發展。51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目前城市治理的精細化場景業務越來越多,純依賴自有能力不能完全滿足絕大多數的客戶需求,總會產生碎片化場景的算法空白,同時作為城市治理
103、數字化主要動力的算力資源長期以來價格昂貴,導致成本居高不下,且高端芯片已被美國限制出口,存在“卡脖子”現象。另外前期算力資源主要為各條線自建,難以共享復用,造成很大程度上的利用率低下、資源浪費。為此,針對算力有限問題,本項目采用構建算力底座,打造中臺來實現算力、算法的動態調度,分時復用,有效提升圖形處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算力資源的利用率,降低算法成本。同時,對國產化芯片做積極的算法遷移適配、算力納管的驗證性測試,強化技術儲備,積極迎接算力多樣性,打造開放共贏生態。其次,通過算法技術創新,采取硬解碼、虛擬化、多實例 GPU(Multi-Instance
104、 GPU,MIG)等多種手段,不斷提升 GPU 利用率,同時持續學習新的模型訓練技巧,定期優化算法模型,結合新興大模型技術加速算法研發,有效實現降本增效。針對碎片化場景算法空白,采取自研+算法超市,構建場景化應用,已經形成翼治理、明廚亮灶、智慧電梯、智慧客流等標準場景應用,有利于快速推廣、復制、落地。此外,創新型自研出多種如攝像頭遮擋識別、垃圾滯留、視頻質量分析、宣傳冊識別、過店客流等算法,業內首創,檢測效果優異,已反哺至集團乃至合作伙伴。功能框架上感知終端通過專線、基于千兆光網的 FIRST 視頻專網(F 快速【Fast Delivery】,I 靈活(【Intelligent】,R 可靠(【
105、Reliability】,S 安全(【Security】,T 低時延(【Low Time Latency】)、互聯網、第五代移動通信技術/第四代移動通信技術(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4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5G/4G)虛擬專有撥號網絡(Virtual Private Dial Network,VPDN)進行接入,終端支持多場景需求的高中低端攝像頭和邊緣計算盒子。搭建面向城市治理數字化底座,視頻通過數字底座云平臺存儲至天翼云存儲,在算法、調度等關鍵技術上實現
106、自研突破,實現算力高效利用。形式算法超市,與業界領先算法、算力廠商合作共同打造場景豐富的城市治理應用,智能視頻云平臺同時軟件開發工具包(Software Development Kit,SDK)、應用程序編 52 程接口(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API)北向提供標準接口,打造應用合作生態圈,推動上海市城市治理數字化進一步深化,帶動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共同發展。(1)數字感知層:支持攝像機、邊緣計算盒子等終端設備以 GB/T 28181、開放式網絡視頻接口(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ONVIF)、SDK 等多種
107、方式接入,提供視頻、數據等。(2)數字連接層:可根據用戶需求、場景需求支持多種網絡連接,如 FIRST視頻專網、5G/4G VPDN 等。(3)數字底座:通過天翼云、容器、微服務等多種方式部署視聯網平臺,打造視聯網底座,實現平臺資源的云架構整合,統一的視頻資源聯網、接入、整合、共享、應用和運行維護等功能。(4)數字平臺:提供視圖匯聚能力、結構化數據存儲能力、以及具備算法調度、分析和算力資源管理的智能云能力。(5)數字應用:以標準接口 SDK/API 的方式開放接入、存儲、分析能力接口,并打造標準的場景化應用,如智慧城市下的“翼治理”平臺、“明廚亮灶”平臺、“智慧客梯”平臺等。圖 2 業務流程
108、業務流程上通過從基于千兆光網的 FIRST 視頻專線打造的視聯網底座中獲取基礎層接入攝像頭采集到的實時視頻流,基于算力算法打造的數字化底座進行任務的動態調度,對視頻流進行 AI 實時監測,發現告警事件,則上報系統,管 53 理員/系統根據告警事件派發工單,管理員根據工單,處置告警事件,上傳處置結果,最終管理員核驗工單處置結果,完成閉環處置。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上海電信一直以人工智能為代表進行前沿數字技術攻關,積極響應國資委印發的(關于加快推進國有企業數字化轉型工作的通知,本項目共積累相關軟著36 項,專利 29 項,論文 8 篇,科技創新類獎項 2 次,聯合超算中心輸出團標 1份,充分做到了產品
109、創新數字化、生產運營智能化、用戶服務敏捷化與產業體系生態化?;谒懔?、算法創新技術,AI 準確率實現平均 90%以上,成本降低平均約35%,處置效率由 2 小時縮短至 30 分鐘,管理效能提升 30%+?,F已適配多種算力,可以適應各種政策變化,支持更開放的算力合作生態,除了英偉達以外,均可以實現 AI 模型在國產化算力上的快速遷移,借助 AI 中臺可以快速實現自有AI 算法業務在華為、寒武紀、天數智芯、依圖等國產化算力上加載,算法適配方案成熟。部署實施由兩周縮減至 2 個工作日,可以快速實現高質量可持續標準化規模推廣。截止目前為止,有 140p 算力提供服務且已服務上海 16 個行政區并推廣至
110、北京、廣東等省市,10 余個業務大類、60 余項業務場景,累計項目落地數量超 20萬路,累計 AI 應用數超 39 萬,處理事件超 1 千萬起。3 年內累計實現合同額超 5 億元,拉動電信相關業務超 2 億元,打造出 65個標準應用場景,形成了近 20 余個的應用示范案例,多次獲得第三方和客戶優質評價。同時在產業推進上,本項目的多元算力應用成果、國產 GPU 技術研究成果,算力團標成果均帶動了上海市人工智能產業共同發展,極具社會影響力。54 十七、面向超大城市電網的電力+算力全棧信創多元多活云平臺 項目編號:A01020419644805 所在地區:廣東省深圳市 參與單位:深圳供電局有限公司
111、主要創新:為全南網首個構建全棧信創多活容災云平臺的分子單位,解決了極端條件下關鍵系統故障無響應、業務中斷無服務的痛點,保障了業務和數據安全,方案已被云南、貴州分子公司所借鑒。應用成效:自研國產云容災組件,實現系統故障毫秒級切換,提升云安全水平。同時,滿足數字電網應用的多元算力調度需求,支撐輸變配及新能源等數字電網全場景“可觀、可測、可控”。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隨著公司數字化轉型,應用部署方式逐步由傳統平臺向云平臺轉變。但當前云安全面臨著兩大難題:一是在云容災技術上,全網無可參考的方案,關鍵核心系統未實現云容災;二是在國產化方面,市面上的云容災技術大多由國外引進且采用非信創設
112、備,不滿足公司國產化要求,國內的云容災技術又存在性能不足、架構不完善等問題。深圳供電局率先開展云環境下災備研究,一方面,依托信創能源實驗室,研發了全棧國產化多活組件,實現從服務器芯片、操作系統、存儲、數據庫到中間件的全棧國產化。另一方面,攻克了云多活容災關鍵技術難題,通過同城異地跨機房數據同步等技術,解決了單集群不能跨多機房部署運行的痛點,實現故障毫秒級容災切換能力。本成果使深圳局成為南網首個實現云多活容災能力的單位,從根本上解決了極端條件下關鍵系統故障無響應、業務中斷無服務的痛點,形成的一體化容災解決方案,獲得認可,并被云南、貴州等分子公司借鑒。55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本成果的全棧信創的“電
113、力+算力”多元多活云平臺的建設與應用,實現了從服務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到云平臺的全棧國產化,通過攻克云多活容災技術,賦能算力底座,支撐了系統國產化適配改造和多活容災建設。同時,結合可觀測性指標、分布式鏈路追蹤等技術,實現云容災可觀測及快速容災切換,保障信創環境下業務的連續性。構建全棧全棧信創多活容災云平臺,主要采用了以下三大技術。1、多活分布式算力底座多活分布式算力底座 本成果打造了全棧信創云平臺算力底座,其基礎設施適配驗證了鯤鵬、海光等國產 CPU 芯片服務器,兼容了麒麟、統信等國產操作系統,構建了云化資源池,提供了全棧信創支撐能力。其中分布式算力架構采用電力專用大二層網絡架構,
114、建設了多站合一數據中心。對比于傳統算力架構及行業云服務商,具有高并發、高可靠,強開放的特點。圖 1 本成果算力與傳統算力及云服務商算力對比圖 2、全棧信創多活算力組件全棧信創多活算力組件 成果結合全棧多活分布式信創算力底座,采用跨機房數據同步云容災關鍵技術、通用組件多活容災技術等,研制“跨機房多活存儲組件、多活 IaaS 組件、多活 PaaS 組件、多活中間件組件”等,從多活云平臺底層保證數據和應用能跨機房多活高可用能力。56(1)攻克跨機房數據同步云容災關鍵技術 利用同城異地跨機房數據同步一致性技術、虛擬機漂移技術,實現 IaaS 跨機房高可用多活。利用自研負載均衡技術、鏡像倉庫跨機房同步技
115、術,實現 PaaS跨機房高可用多活。利用微服務平臺跨數據中心多活技術,解決了單集群無法跨多機房部署運行的行業痛點。(2)通用組件多活容災關鍵技術 通過負載均衡與 Binlog、shovel 的跨機房數據一致性同步等技術,實現通用組件跨機房數據同步的高可用架構。數據庫和中間件在每個機房獨立部署,按需部署相同業務到多個機房的業務集群,通過全局負載均衡和智能域名解析,實現多機房業務訪問流量智能調度。(3)數字電網應用容災可觀可測技術 本成果結合可觀測性指標、可視化、云平臺分層故障模擬等技術,構建了多活云平臺全棧監控能力,實現了全??捎^測性,助力故障分鐘級發現、定位、分析故障。在流媒體平臺容災演練中驗
116、證,云平臺高可用連續性達到 100%,切換時間約等于 0,實現毫秒級容災響應。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成果融合數字電網場景,突破信創、多元、多活等多項關鍵技術,在數字電網輸變配電網場景示范驗證。本成果實現了從服務器芯片、操作系統、數據庫、中間件到云平臺的全棧國產化,并賦能算力底座,為新興業務系統如人工智能平臺提供算力支撐。該成果使深圳局成為了首個具備云多活容災技術能力南網單位,解決方案已被云南、貴州等電網分子公司借鑒?;趪摇靶禄ā蓖顿Y背景,在行業內輸出本成果,通過橫向推廣拉動國產化新基建投資。深圳供電局每年 IT 基礎設施投入約 2500 萬,以南方五省 79 個市進行測算,預計每年可帶動
117、IT 基礎設施國產化產業生態效益 4.74 億元。在經濟效益方面,本成果提升了系統故障應急能力,減少經濟損失,每年可為公司節約資金約461.588萬元。相比于國外云容災技術,自研國產化多活組件,降低國外設備采購比例及金額,約 220 萬元。在社會效益方面,本成果有助于提升云上應用系統平穩運行能力、提高公司 57 軟硬件國產化替代水平,實現故障毫秒響應。本成果的一體化全棧國產云多活容災方案,已被云南、廣西、貴州等單位所借鑒,相關的研究材料也按照要求提交至網公司,在全網范圍內具有普遍的推廣價值。同時,本成果獲得新華社、人民日報、CCTV 等 41 家權威媒體專題報道。58 十八、構建基于中臺的視頻
118、算力網絡,賦能智慧城市 項目編號:A01010934365098 所在地區:北京市海淀區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有限公司政企客戶分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基于智慧中臺,構建視頻會議、監控、直播、AI 等能力,形成視頻能力 PaaS 化、算網能力融合化、應用生態開放的視頻算力網絡,實現視頻能力即取即用,促進信息服務向算力服務轉型。應用成效:對內賦能中國移動的標準產品,實現降本增效;對外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如智慧監管、遠程評標、智慧煤礦、智慧交管、應急調度等,已在河南、黑龍江、浙江、江西、山東、海南 6 省落地。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視頻
119、業務已深度融入社會治理、公共服務、工業生產、企業辦公、泛娛樂等領域,成為重要的數字基礎設施,且應用場景從監控、會議等簡單形態發展為視頻互動、智慧監管、遠程指揮調度、數字孿生等豐富形態。相應地在需求上也呈現出新的特點:(1)與基礎設施解耦,硬件云化;(2)能夠靈活組合,快速適應各類場景;(3)產生的業務數據需要廣泛匯聚、融合、關聯處理。建設高速泛在、全域互聯、開放智能的視頻算力網絡,融入新型城市信息模型,可全面滿足城市治理、數字政務、智慧交通等智慧城市新應用場景,提供便捷接入、靈活調用、高效的數據匯聚和處理服務,實現一網縱觀全局,一網勢態感知,一網協同共治,整體提升社會治理與公共服務水平。59
120、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基于中國移動智慧中臺的理念,面向視頻類業務搭建公共的媒體技術底座,將具體的業務邏輯與媒體控制、媒體處理進行解耦,提供音視頻底層技術相關的微服務,形成媒體控制、媒體轉碼、媒體轉發、媒體加工等原子能力,同時將視頻會議、視頻監控、直播等業務的通用功能沉淀為相應的業務能力。除了這些自建能力之外,通過引入外部合作伙伴的實時音視頻、流媒體、視覺 AI、語音 AI等優秀能力,最終形成開放共享、敏捷集成、靈活組裝的視頻能力庫,可支持多種會議終端(SVC、AVC、WebRTC 等)和監控終端(GB28181、ONVIF、GAT1400、???、大華等)等泛終端的接入。圖 1 軟件分層架構圖 為充
121、分利用中國移動的網絡優勢,將運營商通信網絡、云與視頻能力進行融合,按照融合視頻算網的能力底座,建設 1 個統一運營節點+N 個區域節點,31省按業務需求下沉部署省節點+X 個邊緣節點,實現視頻就近接入、就近供給,進一步提升視頻質量和端到端的實時性,使能力可覆蓋全網。視頻算力網絡是信息服務向算力服務的轉型嘗試,具有軟件架構中臺化、視頻能力 PaaS 化、媒體資源統一化、算網能力融合化、應用生態開放化的優勢,對內賦能中國移動的標準產品,實現降本增效;對外提供行業解決方案,如遠程定損、在線教育、智慧監管、應急指揮調度等,服務各行各業,實現價值變現。60 圖 2 全網部署結構圖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目前
122、已賦能 7 款中國移動內部標準產品(云視訊、千里眼、和對講、移動辦公等),已打造智慧監管、智慧煤礦、智慧交管、應急調度等定制化解決方案,在河南、黑龍江、浙江、江西、山東、海南 6 個省落地,應用于河南天眼、鄭州煤礦監管、黑龍江政協、交管 12123 視頻快處等多個項目。截止 2023 年 10 月累計簽訂合同 43 個,帶動合同收入超過 16 億。典型應用案例如下:河南天眼系統,基于視頻算網提供的視頻監控、視頻 AI、終端接入等能力,實現 16 萬平方公里的視頻監控網絡全覆蓋,面向城市管理、社區服務、自然環境監測等方面,提升政府的數字化管理水平。(1)依托視頻算網的監控能力,為鄭州市煤炭管理中
123、心打造“井下鷹眼”高清監控系統,提升井下調度能力,降低井下作業的安全風險。(2)黑龍江政協集成視頻算網的會議能力,快速實現遠程視頻協商。(3)將視頻會議功能和視覺 AI 無縫嵌入到交管 12123 系統中,打造“智慧交管”解決方案,推動用“遠程可視化”的模式處理交通事故。61 十九、算力賦能通信設備質量評估體系研究 項目編號:A01010934451447 所在地區:湖南省常德市 參與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常德市分公司 主要創新:湖南聯通自研算網大腦,實現“算+網+平臺”一體化場景應用,算網賦能,實現技術創新;AI 智能評估體系,使用大數據模型,挖掘設備隱患,為企業管理決策提供了科學依
124、據。應用成效:該體系實施后,使通信設備潛在的隱患得以發現并解決,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減少了話務及流量收入損失,合計節約費用 1.1 億/年。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算力作為釋放數據優勢、推動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已經納入國家戰略規劃。湖南聯通積極參與國家“東數西算”工程,以更大力度統籌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布局,開啟算網賦能通信設備質量評估體系研究。湖南聯通隨著業務發展,網絡規模不斷擴大,基站數量也不斷增加。目前,湖南聯通移動網基站已達 127 萬個,固網末端設備達 135 萬臺。面對規模龐大的設備,怎樣確保設備穩定運行,實現設備 AI 智能化管理,是對管理人員的考驗。
125、隨著通信設備使用年限拉長、環境改變,設備老化及容量不足等問題日益突出,設備故障率也呈上升趨勢。因此如何發現設備隱患,將故障消滅在萌芽中,提升網絡服務質量。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湖南聯通自研算網大腦,打造算力編排調度、算網建維優、算網場景應用“三新”能力,結合 AI 能力,面向運營商通信設備場景,實現“算+網+平臺”的一 62 體化場景應用。湖南聯通全面借助算網,賦能通信設備評估體系研究,“讓數據多跑路”成為了構建本課題的核心要點。在設計過程中,一方面,設計了設備管理、任務管理、網絡管理等模塊;另一方面,設計了數據智能分析功能,搭建算網賦能的 AI 智能模型,指導精準維護。圖 1 湖南聯通算網一體化
126、平臺示意圖 1、項目主要內容項目主要內容 算力賦能實現了通信設備智能化管理,實現了數據采集、分析挖掘和智能調度等框架,自主研發 AI 智能管理平臺、AI 智能預警平臺等;算網賦能實現了通信設備智能評估,建立了 AI 智能分析模型;算力賦能預判通信設備狀態,大數據對設備特征進行畫像,掌握設備運行的穩定性和健康狀態,根據風險預警進行預防性維護。算力賦能實現隱患分級管控,AI 智能算法,將設備劃分高、中、低不同風險評價標準,并提供智能化維護方案。2、項目創新點項目創新點 算網賦能通信設備評估研究,改變了傳統的維護管理方式,實現了“評估、預警及維護”全流程的數字化管理,突破了多項創新。1.創新打造算網
127、大腦平臺及算力一體化編排調度;2.創新“風險導向”AI 智能評估法,指導精準維護;3.創新基于算網賦能的設備風險評級管理;4.創新“評估、預警及維護”全流程 AI智能模型。3、項目實踐性項目實踐性 算網一體化設備評級管理體系,實現維護工作由“故障導向”向“風險導向”轉變。AI 智能將根據設備健康狀態、風險等級等指標,快速判斷全網設備健康 63 狀況,從而指導維護,防患于未然。一是算網賦能解決痛點問題。解決了通信設備性能下降、設備運行環境改變、線路老化等導致故障頻發的痛點問題。二是大數據賦能,實現了隱患分級管控。大數據根據隱患級別,做出相應的告警提示,開展預防性維護,提供隱患解決方案。應用成效應
128、用成效 1、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該研究對通信網絡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為通信設備運營提供了有效的基礎保障,助推了通信產業升級和行業高速發展。2、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該項目實施,不僅提升了湖南聯通整體形象,還為行業提供了借鑒模式,提高了湖南聯通持續性發展的運營能力;同時獲得了多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3、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該體系實施后,使設備潛在的隱患得以發現并解決,降低了設備故障率,減少了話務及流量收入損失。2022年對比2021年,湖南聯通基站中斷率下降34.6%,線路故障同比減少了 23.53%;OLT 故障同比減少 30.48%;中斷時長同比下降34.6%,合計節約費用 1.1 億/
129、年。64 二十、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 項目編號:A01020932834860 所在地區:重慶市璧山區 參與單位:重慶國科量子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應用日益成熟的量子保密通信技術與傳統云計算平臺相結合,利用量子密鑰作為云平臺基礎設施以及云上應用進行安全策略管控的一種技術手段。應用成效:利用自主可控的量子技術實現涵蓋云計算環境、傳輸網絡及云上應用的一體化密鑰應用管控體系,為重慶及周邊區域城市政企用戶提供基礎計算能力和特色業務應用。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重慶國科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于 2021 年底建設的首個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試點工程已通過重慶市委網信辦的專家評審,并在
130、2022 年實現基于云網一體量子基礎設施為重慶的政務、工業等領域用戶提供云服務,實踐了數據安全管理的新思路。在重慶部署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依托國家廣域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網絡解決廣域和城域范圍的密鑰可達能力,將量子密碼應用技術和云計算技術相結合,利用量子技術建立涵蓋云計算環境、傳輸網絡及云上應用的一體化密鑰應用管控體系,實現星地一體、云網融合的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互聯網算力和數據應用服務,為重慶及周邊區域城市政企用戶的互聯網業務提供基礎計算能力和特色業務應用。65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以量子通信技術為基礎,提供基于量子密鑰和用戶定制密碼應用的能力,與云計算技術深
131、度耦合形成量子融合云平臺,為業務承載和數據處理提供量子安全增強的計算、存儲、傳輸和應用承載環境,實現對數據全生命周期的安全態勢主動感知、監控及管理。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通過對 OpenStack 的 KMS 組件優化改造,將密鑰源更改為量子密鑰。通過 Barbican 組件傳遞量子密鑰,對云平臺 nova(計算)、cinder(存儲)、glance(鏡像)等各組件的加解密流程完成適配改造,支持對虛擬機云盤進行基于量子密鑰的加解密操作,提升確保虛擬機數據讀寫使用的安全性,進而確保了用戶云上業務更加安全可靠。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支持虛擬機和容器鏡像文件在多云、混合云環境中的加密傳輸并在使用
132、前對鏡像文件的完整性進行校驗,從而實現可控啟動。在虛擬機或容器關閉時,能夠基于量子密鑰度量根對虛擬機的鏡像數據進行完整性保護。圖 1 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特色能力 2021 年 12 月 30 日,重慶市委網信辦組織以中國科學院、國家密碼管理局、國家信息技術安全研究中心等量子信息、密碼、云領域專家組進行專題評審,專家組一致對項目的先進性、可用性、安全性給予肯定和好評。本項目的技術創新點如下表:66 表 1 融合量子通信技術的云平臺技術創新點 密鑰跨域可達 通過量子網絡實現密鑰協商和更新,借助量子態調制協商機制在跨域體系化安全上區別于經典密鑰轉移機制。密鑰統一管理 云平臺密管代理服務,包含生
133、成、使用、變更、歸檔、銷毀等密鑰全生命周期管理,對云平臺其他組件提供使用安全密鑰的能力。云平臺保護 對云平臺實施云內密鑰使用、關鍵進程啟動、權限統一認證授權及關鍵參數保護、端口策略保護。虛擬化保護 啟動虛擬機時進行完整性校驗,虛擬機關機時或者其他必要時刻能基于量子密鑰度量根對虛擬機的鏡像數據進行完整性保護。密鑰更新管控 量子虛擬機使用云盤加密的方式實現租戶數據的機密性保護,通過量子密鑰管理平臺停用或更新密鑰,達到對運行態虛擬機管控。數據安全管理 量子網盤在服務端、客戶端的傳輸及存儲落盤過程中對數據進行加密保護和權限管理。安全響應介入 結合一體化的密鑰管控實現用戶或政府監管部門的介入控制(如策略
134、閉鎖)等,在跨域范圍實現安全責任上收和安全策略的統一管理。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本項目通過將基于 QKD 的量子密鑰分發通信保密技術與云計算技術相結合,為重慶區域政企用戶提供高安全的數據、業務服務,項目建設符合國家“十四五”科技創新規劃精神,體現了國家科技創新引領和數據安全戰略。2、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本項目的技術成果將在“東數西算”示范項目中廣泛應用,提高算力、存力的安全水平,為保障東數西算業務安全、提升算力和存力自主可控水平提供量子特色解決方案,為數據所有者和數據安全責任主體提供數據安全監管的技術手段。67 3、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本項目已為重慶市 40 多家規上企業提供服務
135、,形成合同收入累計超過 800萬元人民幣,不僅解決企業對數據出廠和數據上云的安全顧慮問題,而且有效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和工業互聯網應用落地,促進重慶地區云計算產業與量子產業的融合發展,以量子信息技術促進數據服務優化和創新發展。68 二十一、基于算網多要素編排和調度實現政企靈活快速支撐 項目編號:A01011956309882 所在地區:廣東省廣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廣東公司 浩鯨云計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提供界面化編排工具,實現面向客戶應用的開發,提升開發效率。創新性將省內視頻云能力以及 AI 能力云化,按需實現近源邊緣云部署,快捷地為客戶提供邊緣智能服務。應用成效:已在全省進行部署實
136、施,接入全省鏡頭 27.52 萬,為 1.31 萬客戶提供智能視頻服務;全局算力均衡分配效率提升到 95%;解決方案推薦溝通耗時減少 95%。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算力作為數字經濟時代運營商數智化轉型的基石和新引擎,目前三大運營商都已發布算力網絡相關白皮書,旨在通過構建泛在融合的算網多要素編排調度平臺,打造一點接入、即取即用、形態泛在的算力網絡服務能力。廣東移動省內的算網業務支撐還是存在一些痛點問題亟待解決,主要體現在:對于客戶的業務需求無法快速響應,客戶需求經常重復多倫次溝通;解決方案中的各類資源未進行統一納管,資源的監控能力、合理化分配能力不足,對算力、網絡資源造成了一定
137、程度的浪費?;谶@些現狀,算網多要素編排調度平臺針對算網業務支撐過程的核心場景進行攻關研究,輸出算網業務的整體解決方案庫,實現智能生成解決方案,以及算網一體化能力的快速發布,快速部署、實施和交付。69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整體設計思路整體設計思路 通過建設算網多要素的編排和調度支撐體系,將廣東移動省內分散在各地市的算力、網絡、CT、AI 等要素資源進行統一的納管和全局的管理運營,搭建一張邏輯統一的算力網絡。通過該體系去賦能傳統的行業解決方案,借助于算力網絡的核心能力,讓傳統方案實現線上化管理、自動化方案生成、客戶智能化推薦、業務的自動化開通等新特性,提升方案的智治化程度。圖 1 整體設計思路
138、圖 2、功能框架功能框架 算網多要素編排調度項目的功能架構,由業務能力中心、核心能力中心和算網接入底座三個平臺模塊組成,向下對云、網、邊、端、數、智、安、鏈等要素能力進行統一接入納管。(1)業務能力中心:面向前端用戶提供便捷的服務能力,包括一鍵智庫、任務式訂購和一體化自服務。(2)核心能力中心:為上層的業務能力中心提供能力支撐,主要包括算網感知、多要素編排、智能決策計算、全棧編排調度、策略編排等模塊。(3)算網接入底座:北向開放標準 API 能力,核心能力中心通過底座與算網基礎設施進行交互,包括快速接入、實時感知、算力度量、協同調度、協同轉發等操作。70 應用場景應用場景 1、智慧物業場景智慧
139、物業場景 面向小區物業管理,提供小區內的抽煙識別、口罩識別、垃圾回收站的可視對講監控、高空拋物監控、電動車入戶監控、充電區域的視頻監控,并聯動附近云喇叭,及時提醒小區居民不合規行為。2、智慧安防場景智慧安防場景 面向工業園區或小區,提供供電、排水、消防、電梯等設備的數據和狀態進行監控,并聯動附近云喇叭,及時提醒糾正不安全行為。3、智慧社區場景智慧社區場景 面向社區、城市管理,提供敏感區域人數自動統計、重點禁停區域違停抓拍、重點道路人員摔倒檢測、人員聚集檢測等事件實時監控,并聯動附近云喇叭,及時提醒糾正相關行為。4、智慧工地場景智慧工地場景 業務開通之后,客戶通過工地內的攝像頭,對安全著裝、環境
140、風險、人員行為等風險進行監控,并聯動施工區域內云喇叭,及時提醒施工人員停止違規行為。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通過本期項目的核心建設,進一步豐富算網解決方案,面向全省提供智慧安防、智慧社區、智慧物業、智慧工地、明廚亮灶(粵食安)等場景,目前已開通攝像頭數為 27.52 萬路,已開通的集團客戶數為 1.31 萬,2023 年規劃擴容 25 萬路攝像頭接入能力,有效提升了廣東移動在算網業務層的銷售額,預計全年有 30%提升。1、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提升了運營商的算網資源利用率和均衡率:實現全網資源的負載均衡和各算力資源利用率快速上升的效果,全局算力均衡分配效率提升到 95%。助力國家東數西算戰略發展:通過平
141、臺的建設,逐步形成標準的算力接入規范,更便捷的利用跨區域的算力資源,助力國家東數西算的戰略發展。71 2、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幫助客戶更加快捷使用算網資源:溝通耗時減少 95%,使算力成為水電一樣的基礎服務。提供了多種視頻類算網業務,提高各行各業管理效率:實現全網范圍內的統一管理資源共享,滿足各類用戶網絡化視頻監控的需要,提高各行業管理效率。3、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增加算網業務的收入:累計協助支撐如自然資源廳上云、陽江政務系統上云、珠江委信創上云等 20+個項目簽約,累計推動項目落地超過 7100 萬。降低客戶的算網資源使用成本:降低算網資源使用門檻和使用成本,企業用戶平均每年度壓縮 5%-8%的
142、成本。節約運營商人工成本:節約技術支撐人員人工成本開發資源,業務開通時長由原來的 5 天縮短為 1 天以內。中國移動廣東公司全年訂單約 1000 張,預計節約人力 4000 人天,人工單價 800 元/人天,預計節約 320 萬元。72 二十二、無錫市“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項目 項目編號:A01021956482600 所在地區:江蘇省無錫市 參與單位:無錫市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指揮中心(無錫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無錫市網格化管理中心)杭州??低晹底旨夹g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在匯聚全市視頻基礎上進行精準治理,通過算法場景及多算法融合實現事件有效率提升和多向流轉,自動完成素材收集、算法訓練
143、、策略編排,輔以人工不斷優化,提升效率。應用成效:城運平臺已有 783 類治理場景,針對全市重點區域 24 小時不間斷計算和識別,自動生成 AI 預警事件,為全市所有區(縣)提供事件線索,同時給各區開設客戶端,最大化實現資源復用。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近年來,隨著無錫平安城市、雪亮工程等信息化項目的建設,無錫積累了大量的視頻資源,覆蓋率全國靠前、在線率江蘇第一。但大部分視頻由部門自建、使用多以看為主,算法資源和能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和高效利用,視頻價值有待進一步提升。同時隨著高清視頻、人工智能在公共安全、交通出行、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廣泛應用,各個委辦局對于視頻資源以及智能分析的需
144、求也越來越多,開始嘗試利用視頻來賦能城市日常治理工作,視頻資源的共建、共享、共用成為新的建設熱點和共識。無錫市“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基于智能算法能力,在滿足各委辦局基礎業務視頻能力支撐的同時,可結合業務應用需求構建跨場景智能應用,如文明城市創建、“防汛防臺”、“三清三治”等,再通過策略平臺進行算法串聯分析篩選,進一步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能級。73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無錫市“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基于云計算、云存儲、人工智能、大數據等先進技術進行構建,搭建城市級視頻匯聚管理、開放共享、智能分析等能力。主要包括計算存儲資源池、視頻接入管理服務、資源管理調度平臺、智能算法能力、數據資源平臺、
145、無錫市“一網統管”平臺、統籌布建體系、運維管理體系、標準規范體系等內容的構建。1、計算存儲資源池計算存儲資源池 通過構建通用計算資源池、智能計算資源池、異構算力資源池、流式存儲資源池為平臺提供充沛算力和存儲環境。2、視頻接入管理服務視頻接入管理服務 提供各類視頻資源的接入管理服務,包括本地視頻資源、聯網視頻資源。3、資源管理調度平臺資源管理調度平臺 實現各類資源的集中管理、調度,高效利用各類資源。提供視頻資源管理、計算資源管理、存儲資源管理、智能管理調度等能力。4、數據資源平臺數據資源平臺 提供視頻數據的匯聚、治理、融合、應用等能力。數據資源池和數據資源平臺的構建,是提升視頻數據資源價值的重要
146、手段。5、算法倉庫算法倉庫 實現不同廠家、不同類型智能算法的統一管理和接入,并根據智能任務的需求動態調度 GPU 計算資源,并加載合適的智能算法進行分析。6、算法訓練平臺算法訓練平臺 對輸入的訓練樣本進行標注,自動訓練算法模型,對生成的算法進行封裝打包,納入算法倉庫進行統一管理。7、算法策略平臺算法策略平臺 提供策略編排、策略管理、策略成效分析等能力,實現業務規則自定義編排,解決單一算法與業務場景的偏離(誤報、重復、多算法疊加等)的難題。無錫市“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支持接入各類智能計算與存儲資源,結合算法倉庫中納管的各算法廠家算法和訓練平臺算法,接受來自上層應用系統的智能分析任務后進行策
147、略編排,調度具體的執行算力資源硬件對視頻圖片進行分 74 析處理。平臺產生的各類智能事件,會匯聚到研判中心進行集中處理,提供事件真偽研判、推送分發、查詢統計等能力,來提供對外賦能。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無錫市城市運行管理中心聚焦無錫數字化轉型工作部署,圍繞城市治理難點問題,以“高效處置一件事”為目標,建設集“觀、管、防、控”功能為一體的“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充分發揮城運平臺智能發現功能,依托 29 萬余路公共視頻資源,783 類場景治理,針對全市重點區域 24 小時不間斷計算和識別,有效保證了事件的及時處置,實現了高效處置一件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目標。在農業農村局“三清三治”農村環境衛生專
148、項整治行動,平臺自動抓拍和識別村莊垃圾違建亂放、治理農村污水等問題,推送事件給到執法部門,為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奠定堅實基礎。城市內澇治理工作中,依托“一網統管”城市運行管理平臺,實時監測雨情、水情,專項梳理 69 處城市易積水點、41 處重點河道、25 處碼頭等 375 個防汛重點點位,提前排查隱患,實時監測情況,全方位“看見”“預見”城市汛期安全隱患,實現第一時間發現汛情、控制汛情,筑起一道實時、精準、多維的防汛“數字屏障”。75 二十三、湖北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超級計算平臺 項目編號:A01011749549438 所在地區:湖北省武漢市 參與單位:湖北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 主要創新
149、:實現研發、生產、檢驗場景標準化,形成研檢一體化機制,搭建線上實驗室,提高檢驗效率,加速 AI 醫療器械產品上市;打通數據、算法、算力壁壘,整合資源,實現產業深度融合。應用成效:為武漢楚精靈等單位提供超 18 萬小時算力,共建 1 個國家藥監局監管科學基地,入圍工信部 6 項創新任務揭榜,孵化轉化 3 個高端產品,承擔 1 項省級科研項目,提供 12 項中試服務。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為落實國家對人工智能醫療器械產業的整體布局及監管科學體系的全面升級,積極完善數字基礎設施發展布局,湖北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研究院(簡稱“湖北器械院”)建成湖北人工智能醫療器械超級計算平臺(簡稱
150、“湖北超算平臺”),平臺以計算為核心、存儲為支持、高速網絡為通路、調度系統為大腦、安全模塊為保障,實現了數據存儲、訓練、分析、應用、檢測、監管的有機融合,具有 20P AI 算力、2PB 裸存儲容量以及 200Gb/s 高速網絡,適用于各種算力密集型任務,包括科學研究、人工智能、數據分析等領域。通過形成的研檢一體化機制,為 AI 醫療器械產品研發、生產提供算力服務,為 AI 醫療器械監管科學提供檢驗檢測、技術研究等支撐。76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設計思路設計思路 湖北超算平臺提供直觀用戶界面、優化且自動化的操作流程,提升易用性和用戶體驗;支持不同規模的任務和數據集,兼容多種深度學習框架和模型
151、類型,適應不同應用需求,提高可擴展性;具有高效的資源管理機制,實時監控資源使用情況,自動調度任務,合理分配資源;擁有良好的安全機制,具備權限管理,保障用戶數據安全;對用戶提供實驗管理功能,記錄實驗數據,提供數據分析以及可視化工具,可深入理解模型的性能和行為,評估模型的性能和泛化能力;以物理層、系統和服務層、應用層構成功能框架,實現超算調度系統。2、業務流程業務流程 經管理員審核并配置資源的注冊用戶,可上傳數據,選擇環境鏡像,提交作業并進行環境自定義配置;在作業環境中可進行模型調試、數據集劃分、訓練過程監控,實驗信息和結果文件記錄;作業完成后可保存自定義環境鏡像并釋放資源。保證用戶能夠輕松進行任
152、務開發和管理。3、資源需求資源需求 平臺運行的資源需求包括硬件、軟件、存儲、人力和財務資源。硬件涵蓋高性能計算、網絡和安全等基礎設備,確保平臺穩定運行;軟件主要包括底層操作系統和調度系統,支持資源合理調度;大容量存儲,滿足用戶對數據存儲和管理的需求;專業的技術團隊和充足的財務投入,保障平臺的長期發展和服務提供。4、應用場景應用場景 平臺為 AI 醫療器械研究、基因測序、電磁仿真、醫學大數據應用等領域提供高效、靈活的算力支持。在 AI 醫療器械研究方面,平臺標準化了研發、生產、檢驗場景,提高產品通過率;在基因測序方面,平臺提供算力,可揭示基因與疾病的關聯,支持個體化醫療和基因治療;在電磁仿真方面
153、,平臺處理大規模模型,評估電磁器件性能,為電子器件設計提供支持;在醫學大數據應用方面,平臺支持數據整合、清洗、分析和挖掘,可揭示疾病規律,為臨床決策和個性化治療提供支持。77 圖 1 平臺介紹圖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湖北超算平臺建成以來為武大、華科、楚精靈、凝動萬生、推想科技等單位提供超 18 萬小時算力,共建 1 個國家藥監局監管科學研究基地,入圍工信部和國家藥監局 6 項創新任務揭榜,孵化轉化 3 個高端產品,承擔 1 項省級科研項目,提供 12 項中試服務等。產業價值方面,平臺致力于建立數據認證中心,逐步整合算法、數據、算力資源,形成技術生態圈;探索研究 AI 醫療器械監管科學新工具、新標
154、準和新方法,提高風險識別能力,保障公眾健康。社會價值方面,平臺助企紓困,加速孵化 AI 醫療器械新產品,減輕患者痛苦,提高社會醫療水平。一是將富余算力資源向社會開放,為企業提供產品驗證、中試、檢驗檢測、研發咨詢等技術服務。二是利用“研產檢監”一體化機制,精簡環節,縮短產品研發上市周期。已與 10 余家單位合作,開展了 20 個高新科技項目(產品)的研究。經濟價值方面,平臺定位 AI 醫療器械戰略新興產業,讓設備和技術優勢轉化為收入。一是提供高質量公共算力,二是提供檢驗檢測、算法驗證、技術調優等技術服務,三是開展檢驗檢測新工具的研發。78 二十四、基于異構 GPU 算力云電競應用創新 開創電競行
155、業新篇章 項目編號:A01010932746340 所在地區: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內蒙古有限公司呼和浩特分公司 主要創新:依托移動云異構 GPU 算力中心對算力進行復用,打造云電競應用,打破傳統電競模式,降電競門檻,助力電競賽事,為電競行業繁榮添磚加瓦。應用成效:依托云電競在呼和浩特市聯合呼和浩特體育局舉辦首屆移動杯電競聯賽;在呼和浩特地區商用 4 個月已簽約 7 家電競酒店,收益達300 萬。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2023 年,杭州亞運會正式將電子競技列入亞運會比賽項目,這意味著電競將正式成為一項全民運動。從玩家到業內人士,從各大平臺到各路資本
156、,整個行業都將其看作一次難得的破圈契機。中國移動為助力電競行業繁榮,結合移動云5G 超高清互動視頻算力中心的異構 GPU 算力的規模優勢,打造出一款高性能電競產品云電競。同時隨著疫情結束,低迷的酒店行業也隨之復蘇,但如何提高客單價,如何吸引客源成為了眾多中小型酒店要解決的大問題。目前最優的解決方案就是改造電競酒店,但是轉型電競酒店所需成本極,而云電競則是為后疫情時代酒店網咖資金緊張,幫助低成本、快速的實現電競的升級改造。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云電競是“連接+算力+能力”的一體化服務體系,算力與運力結合,做到了“一 79 點接入、即取即用”。玩家側通過瘦終端將控制流傳輸至云主機,云主機再將畫面通過互
157、聯網傳輸至瘦終端,再解碼至顯示器,用戶即可實現 I512490F+3060 配置的電競體驗。應用的整體設計框架以 GPU、CPU 以及云存儲作為算力底座;通過異構服務器、分布式集群部署、算力調度算法以及 5G 接入控制和能力開放,打造算網融合調度平臺,對需求進行感知分解,并實現算力資源和網絡能力的調度和匹配;依托我們算網融合調度平臺和算力底座,誕生多元化的算力應用,如云設計元宇宙平臺、云游戲平臺和數字資產,而云電競則是通過算力復用能力誕生的應用,目標是是打造具備高質量、高利用率、高可用和高可運維的產品能力。而為了達到以上的電競能力,我們做了如下的技術創新:(1)數字資源全時段復用,大大提升了算
158、力資源的利用效率。(2)以瘦終端代替傳統 PC 主機,有效地降低用戶在硬件、運維、管理上的成本。接下來是服務器高可用性 HA,我們通過多種輪詢算法保證服務器負載均衡,同時通過健康檢測、會話保持、以及 TCP 連接復用技術,使我們服務器能夠問題提供服務。(3)算、網的靈活調度,將利用率低的算力進行合并,提高算力利用率。再根據對網絡需求的不同,調整帶寬或調整碼率保證電競畫面質量和極致體驗?;谝陨袭a品技術創新我們能帶來以下優勢,通過降低一次性投入、降低電費、面改造為酒店用戶降本增效,為用戶帶來高配置及高畫質的極致電競體驗;運維平臺的高可用以及高效的運維,真正做到重啟就能解決 95%的主機問題,讓客
159、戶省時省心省錢。圖 1 云電競架構 80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通過資源復用,提升 3 倍資源利用率;輕量化瘦終端相較傳統主機降低功率,減少酒店耗電;機房高能量利用率,大大節省電能,降低碳排放。真正做到了綠色算力低碳節能。為了充分彰顯移動云品牌和能力,并履行央企社會責任,促進內蒙古地區創意產業與電子競技文化的發展,活躍電子競技氣氛、引導電子競技文化潮流、豐富民眾業余生活,樹立正確的電子競技觀念,我們聯合了呼和浩特市體育局,積極響應亞運會的號召,共同舉辦首屆移動杯云電競聯賽 云電競降低電競改造門檻。后疫情時代,低迷的酒店行業急需發展,在資金緊缺的條件下,云電競以極低的一次性投入助力傳統酒店向電競酒店
160、轉型,解酒店、網咖缺資金升級改造的燃眉之急,促進了經濟恢復。同時廣大電競愛好者提供了一個低成本、省心且擁有高配置的游戲體驗的服務,改變了傳統電競需要昂貴的 PC 主機的模式,降低了電競的準入門檻。81 存力賽道 82 一、面向智能超算云的并行文件存儲系統 項目編號:B02050936913357 所在地區:北京市海淀區 參與單位:天翼云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1.端到端 NVMe、Fastpath 快路徑技術、IO 路徑聚合技術、IO 免拷貝等關鍵技術創新,滿足AI大模型訓練對存儲極高性能的要求。2.HPFS 分布式架構設計支持容量、性能海量擴展。3.系統級、節點級、I/O 級三級高可靠以及存
161、儲系統亞健康管理,保證系統持續穩定運行。應用成效:1.成功助力多家 AI 相關企業(并行科技、江蘇思必馳、北京智源等)打造高性能、高可靠的 AI 智算存儲系統。2.成功助力中國電信覆蓋全國 31 省市 AI 大模型智算中心存儲基礎設施建設。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隨著 AI 大模型的興起,AI 繪畫、AI 聊天助手等基于大模型的生成式 AI 應用很快成為行業熱點。AI 大模型的訓練需要消耗巨大的算力,需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存儲底座,搭配強大的運力網絡,才能充分發揮 AI 算力集群的能力,提升模型的訓練效率。隨著大模型的快速發展,其參數規模從千億級別迅速增長到萬億級別,訓練集也從單模態擴展到圖像、視頻
162、等多模態,數據量更是實現了千倍的增長。眾所周知,各家大模型的算法和算力規模逐漸同質化,單純依賴算力升級已經難以應對行業多場景挑戰,而越來越高質量的訓練數據將是決定 AI 智能高度的最終武器。作為數據的載體,數據存儲覆蓋 AI 大模型從數據收集、預處理、訓練到推理多個環節,是 AI 大模型中當仁不讓的關鍵基礎設施。項目背景 83 隨著 AI 新時代的到來,數據存儲除面臨大模型訓練數據量激增所帶來的存儲容量不足的問題外,還需要面對預處理/訓練等混合負載的性能較差和模型參數頻繁調優,硬盤/網絡異常導致的頻繁中斷的挑戰。以業界最新的萬卡大模型為例,當上千臺 AI 服務器集群進行訓練時,需要存儲系統具備
163、千萬以上的 IOPS性能,以支撐讀取海量訓練小文件的需求。同時,為了減少昂貴的 GPU 等待,訓練過程中 TB 級大小的 CheckPoint 文件要實現分鐘級快速讀寫,就需要百 GB以上的帶寬。因此,構建一個穩定高效的 AI 存儲底座對大模型基礎設施的建設至關重要。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基于 AI 大模型對存儲的需求,整體方案圍繞高性能、高可靠性和易擴展性進行設計。網絡可采用 RoCE/IB 高帶寬、低時延網絡與計算節點進行組網,適配昇騰 NPU 與英偉達 GPU。HPFS 并行文件系統提供極高帶寬的并行訪問,單BuildingBlock 節點帶寬40GB/s,IOPS 達到百萬級別,且性能及容
164、量能夠以BuildingBlock 粒度按需彈性擴展,容量和性能同步線性擴張。整體存儲方案提供三級高可靠保護,即系統級可靠、節點高可靠和 IO 級高可靠。系統級可靠通過 HA(High-availability,高可用)故障切換技術保證節點故障時,數據不丟失業務不中斷,實現單節點內快速感知故障、控制器故障秒級切換。同時該方案以全面的硬件亞健康智能檢測與預處理,提前排除故障風險;另外該方案以硬件全冗余設計,節點自愈保護,實現節點級可靠保障,重構 1TB數據只需 15 分鐘。最后可以實現對端到端 DIF(Data Integrity Fiel,數據完整性域)校驗,防止數據靜默損壞。該并行文件存儲系
165、統將 HPFS 與 GPU 云主機、彈性裸金屬等計算集群無縫對接。通過容器化部署服務實現資源彈性調度,提供超高吞吐和超高 IOPS 能力,支持混合云、線下和云上部署,快速構建 AI 基礎環境。84 圖 1 面向智能超算云的并行文件存儲系統方案 方案優勢:(1)并行文件系統海量擴展,多級高可靠保障存儲系統穩定運行。(2)數據條帶化、I/O 負載均衡支持上萬客戶端并行訪問?;谌W介質和RDMA 高速網絡提供數百 GB 吞吐、數百萬級 IOPS 和亞毫秒級時延。(3)高性能存儲網絡提供端到端小于 1 微秒轉發時延。RDMA 技術保證端到端不丟包,消除傳統 TCP/IP 網絡中重傳包帶來的性能降低。
166、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在企業效益方面,本項目基于HPFS+OceanDisk的高性能AI存儲底座方案,利用硬盤亞健康管理、慢盤隔離、硬件全冗余等技術,實現 1ms 時延穩定,帶來最高 6 個 9 的系統級可靠性,實現千卡大模型訓練月級穩定。在經濟效益方面,該方案自 2023 年投入使用以來,客戶滿意度和使用體驗穩步提升,借助創新數據縮減和大比例 EC 技術,存儲集群機柜空間 利用率提升 47%,功耗降低 38%,為客戶帶來千萬資金的節省。在社會價值方面,該方案在國內實現了全鏈路國產化,從上層天翼云自研HPFS 并行文件系統與歐拉、CTyunOS 操作系統,到 OceanDisk 全國產智能盤框,實
167、現全棧技術自主可控。項目全面支撐全新的云驍智算基礎設施和“慧聚”智算服務平臺,有助于樹立產業自信。85 二、瀘州銀行核心系統存算分離高可用改造項目 項目編號:B02041037761628 所在地區:四川省瀘州市 參與單位:瀘州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1.核心系統平滑演進到存算分離架構;2.存算分離架構下實現雙集群容災,業界首創存算分離核心系統數據多級保護及驗證;3.國內首個城商行核心系統國產化存算分離高可用改造案例。應用成效:1.經營指標跨越式增長,系統性能提升 3 倍;2.打造中小銀行核心系統國產化改造標桿案例;3.推動產業側數據庫、中間件等自主可控產品不斷成熟。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168、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銀行核心業務系統是全行最關鍵的基礎業務管理系統,是承擔全行級客戶管理、賬戶管理、存款產品管理、支付結算、賬務處理等功能的實時交易處理系統,可以說是銀行經營數據的命脈。瀘州銀行資產規模和用戶近 5 年增長了數倍,日交易量增長了 10 倍以上,對核心業務系統的處理性能和可靠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原核心業務系統采用 IBM 小機+Informix 架構,已不滿足自主可控長期演進方向。因此,瀘州銀行率先進行了核心業務系統自主可控改造。主要需求包括:持續的高可靠保障、高性能保障、滿足業務增長的需求、簡化維護管理、節省投資、基礎設施滿足自主可控。86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主要利用華為
169、的 FusionCompute 資源虛擬化、Oceanstor 存儲雙活、南大通用 GBase 共享存儲以及數據庫復制等先進技術,在數據庫環境、存儲資源等層面構建了核心系統存算分離高可用的整體架構。如下圖所示:圖 1 整體架構圖 本方案結合數據庫和存儲的容災技術,構建兩地三中心高可用架構,實現了核心業務系統容災 RPO=0,RTO0。圖 2 數據庫高可用架構圖 在本地數據庫高可用方面,利用南大通用數據庫的 SSC(共享存儲高可用集群)技術,主數據中心部署為兩節點 SSC 共享存儲集群:SSC 集群提供讀寫分離功能,節省掉原架構中的查詢庫,大幅降低了硬件成本;SSC 集群內置高可用,87 無需單
170、獨采購 HA 軟件,降低了采購成本及故障率;SSC 集群可以自動進行故障識別和節點切換,保障數據庫能夠對外提供不間斷服務。在異地數據庫高可用方面,災備中心部署 RHAC 備庫節點,正常情況下可以對外提供查詢服務,當主數據中心發生故障時,災備中心自動切換成主中心對外提供服務,為核心業務系統的連續性提供了保障。在異地存儲高可用方面,主站點和備站點采用存儲層雙活方案,確保兩個站點的數據實時一致,當主站點發生站點級故障時,業務自動切換到備站點,備站點存儲實時接管業務。在實用性方面,基于存算分離架構的高可用方案,容忍硬盤、存儲控制器、存儲整設備、計算節點、站點級故障,相對于傳統的本地盤改造方案可靠性提升
171、到 7 個 9,五層可靠性機制全方位保障業務連續性。此外,本方案采用存算分離架構,通過共享存儲和華為全閃存存儲技術加持下,業務交易平均響應時間較改造前整體縮短 20%,批量處理時間較改造前整體縮短 38%,數據備份耗時縮短 6 倍。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在企業效益方面,改造后的核心系統業務交易平均響應時間從 23 毫秒提升至 18 毫秒,較改造前整體提升 20%;批量處理時間從原來的 75 分鐘縮短至 52分鐘,較改造前整體提升 38%。在經濟效益方面,隨著該系統于 2021 年 3 月投產以來,客戶的用戶體驗和滿意度明顯提升,客戶數量由原來的 100 萬上升到 150 萬。日均交易量由原來的16
172、 萬筆上升到 29 萬筆。在社會價值方面,本方案是國內首例成功投產的全棧國產化銀行核心系統,形成了較為成熟的核心系統自主可控解決方案,從根本上解決了關鍵技術受制于人的窘境。在產業價值方面,通過本項目的實施,識別產品問題 78 個,其中解決適配問題 59 個,46 個為國內首次發現,推動國內產品不斷成熟。此外,成功推動數據庫及系統中間件廠商完成自主可控適配,該項目產品及解決方案成功入選人民銀行“金融信創優秀解決方案”案例庫。88 三、萬華化學數據防勒索建設項目 項目編號:B02040318365623 所在地區:山東省煙臺市 參與單位:萬華化學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1.全球首個“CommV
173、ault+華為 X8000”防勒索集成方案;2.結合萬華信息系統和類型分布,確定存儲架構和備份最佳實踐;3.構建數據隔離區+防篡改特性架構,并利用生產防勒索環境實現快速測試實驗室場景創新 應用成效:1.完善萬華數據保護和備份體系,保障數億價值數據;2.方案復制推廣至萬華 8 大生產基地;3.提供國內制造業的數據安全示范樣板,多個制造企業參考建設。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近年來,勒索病毒持續威脅數字經濟發展,連續兩年登錄 Gartner 新興風險監測報告(Emerging Risks Monitor Report)企業主最關注的經營威脅 TOP5。2021 年,由勒索攻擊帶來的全
174、球經濟損失高達 200 億美金,而這個數字在 2024年預計達到 420 億美金。大企業擁有龐大而復雜的數字基礎設施,成為勒索軟件攻擊的主要目標之一,構建有效的勒索防御體系,已成為很多企業的當務之急。作為化工龍頭企業,萬華化學在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高度重視數據安全保護,選擇華為存儲防勒索解決方案加強數據安全防護能力建設,構筑數字安全屏障。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勒索軟件發起攻擊時,通常會對正常文件進行加密,為了避免勒索,除了網 89 絡層的安全防護方案外,專業存儲也需要具備防勒索能力。經過反復調研,萬華化學最終選擇華為存儲防勒索解決方案,搭建了從主存到備份的端到端安全防護架構。在生產區,萬華化學采用生產
175、存儲 Active-Active 雙活+隔離區存儲容災的高可靠架構,結合華為 OceanStor Dorado 高端全閃存存儲的安全快照、陣列加密等技術實現數據防篡改、防泄漏。生產存儲每隔 2 小時便會創建一次安全快照,核心生產數據還設置了 15 天保留期,核心生產業務 2 小時內即可恢復完成,保障業務連續。同時,生產區存儲和隔離區存儲之間采用 Air Gap 鏈路通道,數據復制時鏈路自動打開、復制完成后鏈路自動阻斷,有效阻止勒索病毒入侵。在備份區,萬華化學采用 Commvault 備份軟件管理能力結合華為OceanProtect X8000 存儲的硬件防勒索能力,實現備份數據的勒索防護。備份
176、數據每天同步至 X8000 勒索存儲,并利用存儲 WORM 功能進行硬件加密,設定不低于 1 個月的保護期。同時項目創新性的提出了雙去重架構方案,結合備份軟件與存儲硬件實現了二次去重,避免了后端寫入瓶頸,吞吐量提升 30%;根據萬華備份數據類型,重新設計并優化重刪域數量,二次重刪比提升 40%。通過Commvault 備份軟防與華為 X8000 硬防結合的方案,進一步提高了萬華備份數據的安全性。圖 1 防勒索解決方案架構圖 90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通過項目落地,完成了萬華化學總部的生產數據和備份數據防勒索隔離保護,取得如下成果:(1)完善萬華數據保護和備份體系,保障數億價值數據;(2)方案復制
177、推廣至萬華 6 大生產基地;(3)提供國內制造業的數據安全示范樣板,多個制造企業參考建設。企業的數字化建設進程里,隨之而來的除了機遇,還有諸多危險與威脅。如果沒有堅固的安全防護網,企業很容易遭遇毀滅性打擊。未來,萬華化學在華為存儲防勒索解決方案的守護下,將無懼數據安全挑戰,在數字化、智慧化的道路上以既快又穩的姿態大膽前行,一路領先。91 四、中國移動大數據存算分離創新應用 項目編號:B02050934260405 所在地區:北京市西城區 參與單位:中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項目創新性地提出了大數據業務系統架構將數據計算和數據存儲進行解耦,設計研發了元數據網關,采用 EC 糾刪碼、并發多
178、NameNode、智能 IO 聚合、RoCE+AI Fabric 網絡等技術實現數據靈活、高效的訪問。應用成效:項目節省了投資成本、降低機架占用空間,整體 TCO 下降 30%,有效提了升大數據平臺建設的投資效益。促進了大數據產業鏈的發展。同時,推動數據中心綠色節能、可持續發展。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中國移動集中化大數據平臺(存算一體架構)自建設以來,已部署 3 萬+節點,600PB+數據,接入的數據類型包括 B 域、O 域數據,單日數據量達到數 PB。當前采用 Hadoop 平臺軟件結合服務器的存算一體模式搭建大數據平臺,隨著數據量的增長和應用的深入,現有架構暴露出資源利用
179、不均衡、建設成本高、能耗大,維護復雜等一系列痛點問題。大數據平臺存算一體的架構已無法滿足數據和應用高速增長的發展,需要升級架構,實現存儲資源與計算資源的解耦,資源按需靈活擴展,同時改進數據存儲策略,更精準的控制大數據投資成本,實現在有限的成本內最大化滿足業務訴求。項目依托存算分離技術,引入獨立的數據存儲產品,構筑“彈性按需擴展”、“大比例 EC”、“可靠高效”、“分級存儲”等能力,構筑新一代大數據平臺,滿足海量數據和豐富多變的應用場景對資源的靈活擴展需要。92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方案設計方案設計 通過引入分布式存儲,支持 HDFS 原生協議對接大數據計算組件。分布式存儲將 HDD、SSD
180、等磁盤介質通過分布式技術組織成大規模存儲資源池,將數據從計算節點中分離,實現存儲、計算比例隨意配置,按需靈活擴容,精準控制投資。(1)外置大數據存儲支持原生 HDFS 協議,兼容已有大數據集群的安全認證機制,現有計算節點無需改造。(2)分布式存儲利用 EC 糾刪碼技術,將冗余數據由 3 副本存儲轉變為 EC冗余存儲,使存儲空間利用率提升至 75%以上。(3)增加元數據網關,實現 hadoop 本地存儲與外置大數據存儲共存,支撐既有平臺平滑過渡。圖 1.大數據存算分離系統架構 2、能力要求能力要求 通過采用存算分離技術實現存儲和計算資源按需靈活擴容,兼容現網平臺架構,業務無需遷移,滿足以下九大功
181、能:(1)原生 HDFS 接口 支持 HDFS 原生接口協議,可無縫支持 MapReduce、Yarn、Ftp、Hbase、93 Hive、Spark 等組件而無需應用改造,無需安裝插件。(2)高性能 數據集中,需要更大帶寬和小文件讀寫能力,EC 性能不低于副本。(3)數據共享與安全 支持同一數據共享給不同的計算應用集群,支持對接Kerberos、Ranger、LDAP安全認證等。(4)多版本支持 支持中國移動使用的主要 HADOOP 廠家和版本。(5)高可靠 承載多種業務,集群更大,需要更高的可靠性,數據不丟失,業務不中斷。(6)多協議訪問 支持以 HDFS、NFS 等不同協議訪問相同數據,
182、實現不同應用共享,支持 AI等應用與大數據共享數據。(7)新老共存 不改變應用程序,支持與本地盤方案共存,包括 Hbase、Hive、Spark 等組件。(8)低成本 可商用彈性大比例 EC,更高密度的硬件,同時性能不降低。(9)自動數據分級 支持根據保存目錄、時間等自動實現數據分級存儲,支持熱溫數據分級,提供低成本存儲方案。3、項項目部署目部署 中國移動 IT 云主要面向公司內部 IT 系統提供基礎設施云服務,主要承載面向內部 B、O、M 三域平臺與應用。2020 年一級 IT 云資源池擴容項目在寧波和汕頭節點的實時查詢業務中進行了存算分離試點,用于支撐網絡部和省公司上網日志數據查詢調用。2
183、022 年 IT 云擴容項目中,將存算分離架構全面推廣落地,在哈爾濱、呼和浩特、蘇州、寧波浙東、鄭州高新區、株洲、貴陽、重慶、汕頭 9 個中心統一部署存算分離架構,新增大數據存儲 POD,配置有效容量為 10PB、20PB、30PB 的大數據存儲系統,共計 180PB 數據存儲空間。94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大數據存儲從計算與存儲耦合架構向計算與存儲分離部署轉變,解決了傳統大數據平臺 Hadoop 架構下資源池建設和維護的問題,提升了大數據平臺建設的投資效益。存項目整體成本存算分離節省投資 9096 萬元,降幅 23.3%,節省機架 363個,五年節省機架租賃費 9493
184、萬元。2、產業效益產業效益(1)樹立大數據集群降本增效標桿(2)促進大數據產業鏈的發展 (3)推進存算產品國產化替代 3、社會效益社會效益(1)提升數據服務體驗,改善民生 數據資源的積累與應用正在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使能更智能的生活服務與管理模式。項目構建的大數據能力平臺,為理想生活服務的實現提供基礎設施,從而帶來民生改善,有助于社會服務的持續發展與升級。(2)打造綠色節能標桿,推動可持續發展 利用該項目的技術創新,可以大幅地降低了計算和存儲服務器消耗,從而有效降低數據中心整體的能耗,降低碳排放,有利于綠色數據中心的建設與可持續發展。95 五、東數西存場景下數據端到端全程安全可信保障方案 項目
185、編號:B02040934824876 所在地區:貴州省貴陽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貴州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研究院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基于數據可信流通、OTN 商密、網存聯動防勒索、數據水印、機密計算等技術,構建業界首個針對東數西存場景的通用安全服務框架,單領域解決方案實現多個業界首商用試點。應用成效:方案基于貴州移動 DPI 數據的存儲和共享場景,實現算力網絡端到端全程安全可信的存儲服務,為存力節點的數據流轉、存儲、使用提供一體化安全防護效果。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在國家推動“東數西算”的大背景下,“東數西存”應用空間極其廣闊。數字經濟的發展推動
186、海量數據的產生,這些數據的存儲需要有強大的存力支持。而對于存力的安全可信方面,算力網絡涉及多源、泛在算力節點,無法保證每個節點的安全可靠,數據分散到多方算力節點進行存儲和計算的模式,會使算網服務面臨數據隱私泄露、數據惡意篡改、數據竊取、難以溯源等安全風險。因此,結合東數西存的背景,本方案基于貴州移動 DPI 數據的存儲和共享場景,引入可信流通、OTN 加密、存儲防勒索、數據水印、機密計算等技術,實現算力網絡端到端全程安全可信的存儲服務,為存力節點的數據流轉、存儲、使用提供一體化安全防護效果。96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數據端到端全程安全可信方案旨在解決東數西存場景中面臨的數據安全風險,實現數據全程
187、安全保障,主要功能如下:東數西存安全流轉:基于 OTN 商密加密和可信流通技術,解決了重要數據(如日志、DPI)從東部到西部傳輸加密的經濟性問題(成本相比IPsec降低80%),實現策略隨數據流動的全局權限管控。網存聯動存儲防勒索:首創網-數兩道防線,網絡層面,精準溯源并快速阻斷非法外聯,數據層面,根據勒索病毒文件特征,動態阻斷非法加密。數據使用共享安全:基于自主可控安全根的機密計算技術,確保數據使用過程安全可控。同時基于門限編碼技術,實現對共享數據的追蹤溯源。相比于基于日志、流量的方案,本方案可實現數據的跨域溯源。圖 1 方案整體框架圖 本方案創新性實現了:(1)面向數據的可信流通技術,保障
188、權限跟隨數據從東部到西部流轉?;诳尚艛祿魍臻g身份認證技術和流轉管控技術,為共享數據構建跨域的可信數據空間,為流通數據及其使用策略提供機密性和完整性保護。首個自主可控的數據可信空間技術。(2)基于 OTN 商密,為東數西存提供高安全、低時延光傳輸??蓪崿F業務透明的物理層加密,完整覆蓋客戶數據,確保零業務傳輸帶寬影響和業務“無感知”加密,支持商密加密算法。實現了全球首個 OTN 商密長距試點(5616 公里)。(3)網存聯動防勒索,為西存數據構筑安全的縱深防御體系?;诙嗑S度融合智能分析,終端、網絡、存儲側策略聯動,實現對高級威脅的全攻擊鏈智能 97 檢測,完成業界首個網存聯動防勒索安全測評
189、。(4)高魯棒性可逆盲水印技術,實現數據出域追蹤溯源。在算網數據處理節點部署,面向文件和結構化數據嵌入水印信息,不需要原始數據即可實現數據溯源信息提取。(5)基于機密計算強隔離和遠程證明機制,高性能實現西存數據可用不可見?;邛H鵬 TEE 能力構建硬件隔離高安全,確保性能損耗15%。自主實現遠程證明服務,算力平臺可以自主掌控對安全應用的審核簽發,首個國標框架下的機密計算試點。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方案基于貴州移動 DPI 數據的存儲和共享場景,應用于貴州移動數據共享平臺,實現西存數據的流轉、存儲和使用安全。在本次方案實施過程中,共應用 8 個專利,支撐 3 個國標/行標的落地,并輸出 2 份白皮
190、書。同時,本項目也在與地方公安共同探索,將方案應用于反詐大數據分析平臺的業務場景。圖 2 方案應用案例 本方案從真實項目場景的安全挑戰和安全需求出發,致力于為算力網絡業務應用提供一體化的安全保障服務,助力東數西算產業發展。方案中的安全能力可為算力網絡運營商、算網業務用戶提供多樣化的數據安全防護,關鍵技術在項目中的試點及商用將有力的支撐東數西存業務的規模開展和商用落地。98 六、信創推理一體機打造全棧一站式 AI 推理 項目編號:B01030936883323 所在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浙江)創新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信創推理一體機集成了算力、存力、網絡、安全、AI 等為一
191、體,通過上載九天 AI 能力平臺和信創模型轉換平臺,打通通用模型向國產化框架轉換的壁壘。應用成效:信創推理一體機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推理解決方案同時實現了 AI推理場景自主可控,解決了建設專業數據中心成本高導致企業和政府數字化轉型中所遇到的困難,開箱即用大幅縮短業務部署時間。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在 AI 領域過分依賴外國產品勢必會導致卡脖子問題,通過國產信創產業逐步建立基于自己 IT 底層架構和標準,方能形成自有開放生態,打破國際巨頭的壟斷。中國移動(浙江)創新研究院聯合中國移動研究院、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推出了 AI 邊端計算領域的推理一體機信創產品。包含九天 AI 能力平臺、
192、AI 分布式操作系統 Cloud 和硬件設施三部分。九天能力平臺具備標準化 AI 能力管理、開箱即用、彈性高可用等技術優勢和特色。一體機采用集成了算力、存力、網絡、安全、AI 等為一體,資源利用率高;內置了分布式存儲、虛擬化&容器、超融合管理。該項目打通了通用模型向國產化框架轉換的壁壘,能夠實現通用模型在國產化芯片上的快速部署和推理加速。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本方項目案集成了九天 AI 能力平臺和華為硬件,形態方面為多節點服務器 99 如圖 1 所示,每個節點內至多配備 2 張 Atlas 300I Pro 推理專用卡,能夠支撐信創條件下多場景人工智能模型的研發和應用。九天 AI 能力平臺面向企業
193、級 AI 推理場景,提供模型管理、模型部署、模型推理的全流程服務,總體結構如圖 2 所示,創新院在此基礎上進一步預裝模型轉換工具、使用樣例,并完成 YoloV5、ResNet50、CLIP、SwinTransformer 等 4 款模型的信創轉換和推理代碼預制,可滿足一般的 AI 推理應用使用。預裝模型轉換工具支持通用框架 Tensorflow、ONNX 向信創框架 OM 的轉換。九天能力平臺能夠對模型進行統一納管,有效管理算法資產。支持一鍵部署及云邊按需部署,高效構建推理服務,為用戶提供低門檻、高性能的一站式 AI 推理服務平臺。圖 1 信創推理一體機 本方案所采用的信創推理一體機使用超融合
194、架構 All in 1,集成了算力、存力、網 絡、安全、AI 等為一體資源利用率高;內置了分布式存儲、虛擬化&容器、超融合管理,并實現了軟件棧預裝。依賴推理一體機搭載的高性能推理卡可對實時性要求較高業務可在本地完成快速處理,僅對處理后的核心數據按需傳輸上云,大幅提升數據處理效率;另一方面節省了數據傳輸的帶寬租賃成本,也保護了數據安全及用戶隱私。針對部分中小企業受限于成本對建設專業機房和維護運維團隊需求不高的痛點,本項目產品無需專業機房和運維團隊,并且依靠其支 100 持的 220V 市電環境在普通室內環境即可部署操作簡單,能夠有效滿足中小企業的 AI 推理需求。針對涉及大量敏感數據和核心算法的
195、企業級信創需求,如智慧交通、智慧農業、智慧醫療等,本方案亦能滿足其推理需求。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項目能夠有效加速 AI 研發速度、降低部署門檻以及提供高性能的 AI 推理服務等產業效益。有助于在信創條件下更好地開展 AI 研發和應用,提升業務效率與創新能力。九天 AI 能力平臺提供全流程的模型管理、模型部署和模型推理服務,搭配預裝的模型轉換工具和模型轉換、推理代碼,可大大加快模型研發和應用的速度。一鍵部署和云邊按需部署,為用戶提供便捷的部署過程,有助于降低部署門檻。信創推理一體機可在 24 節點間根據需求自由選配,提供了強大的推理計算能力。算力、存力、網絡、AI 等為一體,為客戶提供了一站式推
196、理解決方案同時實現了 AI 推理場景自主可控,避免了過分依賴外國技術和軟件可能存在的后門,解決了建設專業數據中心成本高導致企業和政府數字化轉型中所遇到的困難,即插即用大幅縮短業務部署時間。本項目所設計信創推理一體機目前已在智慧園區、智慧加油站、智慧工廠及智慧礦山等大量場景為客戶帶了便捷的信創 AI 能力,在智慧園區場景中實現了化工園區內的綜合安防、便捷同行、設施管理、環境管理等功能,環境監測、水質監測等系統;同時將可燃氣體監測、電氣火災監測、消防水壓水位監測等系統對接應急管理局,滿足一體化安全管理及應急救援的政策法規要求,極大地降低了企業數字化轉型中的門檻。101 七、構建智能調度的東數西存一
197、體化存力體系 項目編號:B02040932793634 所在地區:北京市昌平區 參與單位:中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數據資產的存儲與遷移數智化、高效數據支撐服務、異地災備成本控制、全域數據可管可視、跨域業務一站式自動開通。應用成效:實現數據分級和智能存儲遷移,降低存儲使用開銷,提高核心數據訪問效率;網絡帶寬占用下降 95%,單位存儲成本降低 50%、資源整體利用率提升 12%。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隨著物聯網、5G、AI 等新興業務快速發展,中國移動數據中心的數據規模呈幾何級增長態勢,對數據進行熱、溫、冷分級成為降低單位容量數據成本、提升數據存儲效率和密度的有效方式。
198、根據訪問頻率,數據被劃分為熱、溫、冷三類,如同三類數據名稱所代表的溫度曲線,它們所對應的數據使用頻率及存儲成本也相應地由高到低。如何高效便捷地在熱、溫、冷存儲間調度海量數據,降低業務運營成本、提高存儲資源利用效率,解決數據跨域、跨數據中心孤島等問題成為云計算行業的共性需求。在這樣的背景下,亟需構建一套跨域跨集群的一體化存力體系,智能調度多云間的熱溫冷數據,實現數據“云存智用”。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功能介紹功能介紹 中國移動東數西存一體化存力體系基于統一算網資源底座,協調算網智能調度系統,通過數據服務功能,實現各場景下數據的冷熱跨域協同存放與訪問,通 102 過統一調度平臺實現統一的管理、調度
199、、監控、展示。圖 1 整體架構圖 2、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云存智儲 構建熱、溫、冷數據生命周期分級及全域數據資產管理體系,實現數據全局智能流動。全域數據分級管理:基于統一的元數據管理,通過對留存時間、使用頻率、延時要求等分級指標的研判,結合智能算法,對數據資產進行熱、溫、冷生命周期劃分。全局數據智能流動:通過先進先出等存力調度算法,對全局資源進行調度分配,基于智能存力調度功能對最優存儲資源進行調度。增量數據傳輸及壓縮:通過全量加增量相結合方式,將數據傳送到云端,再通過增量復制、增量合成等底層技術,自動合成為全量數據。(2)云存智用 構建全局文件系統,結合統一元數據地圖,完成全域數據一體化整
200、合,實現溫冷數據熱服務。全局文件系統:通過塊存儲與云端存儲的映射,實現元數據訪問控制。打通跨地域數據底座的元數據流動總線,將東西部構成一個邏輯統一的存儲文件系統??缬驍祿樵儯和ㄟ^感知數據布局,利用統一的框架連接跨域存儲集群獲取數據,就近訪問存儲資源。103(3)云存智管 構建算、存、運三位一體調度體系,打造統一可視可管可控的算網技術底座,實現數據最優分布、算力最優使用、流量最優運達。一體化調度平臺:平臺可匯聚底層算網資源,基于資源感知能力,實現數據跨域的存力調度、不同部署模式的全網算力調度以及按需的流量分發運力調度。圖 2 一體化調度平臺示意圖 可視化監控:通過算網運營中心可動態展現全網資源
201、總體規模、區域分布、使用狀態、調度策略及重點業務使用等情況。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中國移動通過部署跨域控制器實現網絡連通、資源統一管理與一站式自動化業務開通,基于數據分級全局智能流動,跨域的數據聯合分析等能力構建了一體化存力底座,有效支撐了 CRM、BOSS、企業數據中心等 IT 核心生產系統的跨域多中心多活需求。經測算,該成果通過增量數據識別以及壓縮傳輸技術實現網絡帶寬占用下降 95%,全局文件系統的引入推動單位存儲成本降低 50%、資源整體利用率提升 12%。自 2022 年 4 月份起,已帶來直接經濟效益約 2236.2 萬元,間接經濟效益約 3602 萬元。智能調度一體化存力體系顯著優化存
202、儲系統的使用,助力實現“雙碳”目標。項目實現不同業務系統的數據分級和數據智能調度,對現有數據進行更加規范的存放,降低存儲設備使用開銷,提高數據訪問效率。該成果不僅在服務內部客戶的專有云中可進一步拓展應用范圍,也可在服務行業用戶的公有云中推廣使用。104 八、基于算力網絡的東數西存創新實踐智能存儲服務 項目編號:B02050934750399 所在地區:浙江省杭州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位置無感的分布式存儲服務、基于算網大腦的智能感知及調度能力、多節點大流量并發存儲。應用成效:智能存儲產品已在寧波、嘉興、紹興等 10 個地市試商用,覆蓋了醫療影像存儲、多媒體數據存儲
203、、數據容災備份等 3 個典型業務場景,累計支撐商機 45 個。獲獎等級:全國復賽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大數據時代,企業龐大的存儲數據量導致東部的可用資源已無法滿足業務需求,需盡快對資源缺口進行擴容,調度西部存儲資源進行支撐。隨著“東數西算”工程的實施,以及市場化“雙碳”機制的牽引,預計未來會有更多的數據存儲和災備業務遷移到西部,廣域范圍的數據統一管理主要面臨著如下挑戰:(1)數據存儲性能、可靠性無法保證。(2)海量數據未分級,存儲性價比低。(3)跨區域數據管理難、共享難。為積極響應國家方針,滿足“東數西算”跨層次、跨架構的海量數據調度和處理需求,解決東部數據存儲資源和能耗指標緊張,時間和電
204、力成本高的問題,并提高西部數據資源利用率,推出智能存儲方案。本方案通過算力網絡技術構建東西部一體化算力供給體系,打造東數西存業務場景,為客戶提供一體化數據管理解決方案,有效解決東西部算力供需失衡問題,助力我國數字經濟均衡發展。105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項目概述項目概述 智能存儲基于算力網絡構建,滿足客戶一點接入、即取即用,提供成本最優、使用極簡的數據存儲、備份和管理服務。產品提供 HDFS、NFS、S3 等多種數據讀寫方式,同時客戶無需關注數據存放位置,由智能存儲服務進行全網資源匹配,實現綜合成本最優的分級存儲算力資源供給,并提供熱溫冷數據的智能搬遷,實現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2、項目架構
205、項目架構 智能存儲應用架構遵循算力網絡技術架構,在編排管理層重點增加“數據控制器”模塊,并對算網基礎設施層、編排管理層的算網大腦 2 個核心模塊進行能力增強。圖 1 產品架構圖(1)增強數據控制管理能力,新增“數據控制器”模塊,實現東數西存場景下對數據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數據搬遷,北向接收并執行算網大腦控制命令,南向對接物理存儲進行讀寫操作。(2)打通東西部數據通道,在算網基礎設施層構建跨區域的高速網絡,實現東西部之間泛在的算力節點融通。(3)優化大腦編排調度功能,增強算網大腦對數據控制器的感知和編排,實現數據路由和調度策略的管理和下發。3、功能介紹功能介紹 智能存儲應用為客戶提供一體化算網融合
206、服務,主要具備以下特色功能:(1)用得起,普惠泛在的存儲能力:面向用戶在資源、數據、安全、運維、106 位置等方面需求,綜合選擇高性價比的多云、多域、多類型的算力節點,打造普惠型泛在的存儲基礎設施。(2)看得見,數據全局統一視圖:將東西部構成一個邏輯統一的存儲文件系統,跨數據中心之間的數據全局可見,上層應用無感知。解決跨區域數據存儲分散,管理困難的問題。(3)流得暢,數據全局智能調度:支持根據文件創建/訪問時間、文件大小、目錄等條件設置數據熱溫冷分級策略,系統自動完成數據熱溫冷流動。同時基于文件粒度加密傳輸,保障數據跨域流動安全。(4)取得回,數據全局可訪問:流動后的數據,在任一接入點均可訪問
207、,如數據不在本地,系統從數據所在的站點獲取數據,上層應用無感知。為客戶提供“一點接入、位置無感”的數據存儲服務。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產業價值產業價值 對象存儲的發展和商業化一直與云計算行業緊密相連,“東數西存”產業鏈條長、覆蓋門類廣、帶動效應大,是長遠投資、長期見效的戰略工程,將有力助推我國產業升級和經濟高質量發展,未來在產業升級側可以衍生出更多新興行業。2、社會價值社會價值(1)綠色低碳:西部地區資源豐富,尤其是可再生能源,有潛力發展數據中心,承接東部的計算能力需求。東數西存充分利用西部的綠色能源,實現減碳目標,推動國家算力的規?;?、集約化發展。(2)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東數西存帶動國家算力
208、基礎設施由東向西布局,促進東西部數據流通、價值傳遞,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通過數據流引領帶動資金流、人才流、技術流等,幫助西部產業發展,帶動中西部就業。3、經濟價值經濟價值 以智能存儲服務為底座“東數西存”在醫療歸檔、異地容災、離線分析等適宜轉存的冷數據場景有廣泛的市場需求。東數西存是國家級遷移工程,預計醫療歸檔、異地容災、離線分析等適宜轉存的冷數據量在 EB 級別。省內經過初步市場摸排,需求量在 50PB 以上。107 九、多云存力智能運營平臺 助力數字經濟發展 項目編號:B02050936287297 所在地區:北京市昌平區 參與單位:中移動信息技術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內蒙古有限
209、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河南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1.數據管理層基于智能決策分級算法實現溫冷數據的精準識別及遷移預判;2.存儲設備層構建全局文件系統實現業務無感訪問;3.數據傳輸層打造潮汐網絡實現數據的智能、高效流動,管、存、傳協同構建面向海量數據的智能文件存儲基礎設施。應用成效:項目在中國移動 7 大區域云中心落地,構建了統一的存力調度體系,實現了數據跨域流動和存儲,數據管理成本的降低和資源分布優化,創新示范效益顯著。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隨著東數西算戰略的全面啟動,中國移動提出構建統一、敏捷、高效的算網資源供給體系。東數西算的本質是算力供給模式創
210、新,核心內涵是算力映射為存力東西流動。但是,海量數據(數據密集型算力任務)規模遷移面臨諸多技術難題,例如:數據遷移導致應用訪問效率降低甚至是業務中斷、跨廠商存儲異構互不兼容納管困難、溫冷數據基于人的經驗識別不準以及海量數據遷移導致網絡成本高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移動基于算力網絡中算網大腦框架設計理念孵化試點了“存力調度”項目。項目聚焦東數西存應用,通過數據的智能分級、全局文件系統與潮汐網絡調 108 度等多項關鍵技術創新補齊技術斷點,實現了在多云環境下,海量數據的跨域存儲與高效管理,牽引數存產業規范化高效發展。圖 1 存力運營平臺 該項目已在中國移動多個區域數據中心成功落地,通過智能調度
211、協同存儲與計算資源,實現了數據的敏捷流動,有效支撐了中國移動的數字化轉型,對于面向東數西存的數據管理與應用具有重要意義。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總體架構總體架構 方案圍繞智能分級、智能共享、智能無感、數網協同目標,打破傳統文件存儲靜態管理模式,構建存力調度駕駛艙,牽引行業主流設備廠商,實現存儲元數據統一管理,依據智能決策算法對數據進行熱/冷分級管理,通過全局文件系統技術實現數據跨域智能流動、跨域業務無感知訪問,采用潮汐網絡技術實現存力智能調度。打造智能文件存儲產品,解決云租戶數據存儲成本高和東數西存效率低的難題,支撐存力的東西部優化布局。2、數據管理方案數據管理方案 通過元數據中心、運營中心、策
212、略中心等多模塊的協同,支撐數據價值識別、數據智能調度以及存力資源統一觀測等能力的實現。以標準接口對接主流存儲廠商的智能存儲,實現元數據的統一管理?;谥悄芊旨壦惴ê驮獢祿y一管理實現數據價值的識別。根據策略調用存儲系統的冷熱溫遷移能力,驅動 109 數據跨域流東,同時進行任務的容錯管理,確保數據的穩定傳輸。通過對存儲資源的采集和數據的分級分析,感知存力資源分布及使用情況和數據的溫度區間分布等,實現運營分析及統一觀測。圖 2 數據存儲方案 3、數據存儲方案數據存儲方案 基于 HTTPS 的靈活互聯能力快速搭建跨域數據共享與流動能力,通過表化、流化的統一元數據屏蔽設備差異,實現跨設備、跨異構互聯互
213、通,構建邏輯統一的跨域分布式存儲池,形成全局文件系統。同時為上層應用開放標準接口,提供文件/對象/大數據等多協議訪問能力,支持多協議高性能互通。構建面向多數據中心的統一的全局文件視圖,實現溫冷熱數據全局可見。4、數據傳輸方案數據傳輸方案 基于云專網和 OTN 政企專網構建彈性、高吞吐的潮汐網絡解決方案。利用多路徑帶寬聚合技術解決業務的大帶寬要求,利用頭端動態負載均衡技術解決全網流量均衡和穩定要求,實現網絡級帶寬資源的充分挖掘。引入任務式傳輸模式,利用端網協同分段擁塞控制技術,提升實際流量的穩定性和魯棒性,提升吞吐率,充分利用多路徑可用帶寬資源。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從產業層面看,該項目在中國移動多
214、個區域數據中心落地,驗證了智能存儲與調度技術在復雜異構環境下的可行性,成功應用于海量數據場景,效果顯著。項目輸出的存儲接口規范等技術標準,被主流存儲企業認可采納,將有力推動數 110 據存儲行業向智能化、標準化發展。從經濟層面看,項目通過數據精確分級智能調度實現存儲成本的降低、資源利用率提升等,直接為平臺運營方帶來可觀收益,同時為業務用戶節省了成本。更為重要的是,該項目驗證和完善了東數西存技術方案,為后續大規模落地應用夯實了基礎。從社會價值看,該項目構建了面向海量數據的智能存儲技術體系,使大數據應用管理更加高效、經濟、智能,不僅提升了中國移動自身服務能力,也將推動我國云計算、大數據等新興技術進
215、步。該項目技術創新性強,應用效果顯著,對培育數據服務新業態,推進國家算力水平提升和數字化轉型,具有重要的引領作用。111 運力賽道 112 一、“醉”酒-紹興 5G+千兆光網黃酒產業大腦園區項目 項目編號:C03070318710883 所在地區:浙江省紹興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浙江有限公司 中移(上海)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黃酒產業大腦通過政府、企業和社會的多方面信息分享、溝通以及合作,匯聚大量關于黃酒產業以及黃酒產業生態的數據,憑借工業操作系統智能分析能力,獲得量化、客觀、高效的結論。應用成效:依托黃酒產業大腦平臺,運用 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以龍頭黃酒企
216、業為引領,以量大面廣的中小黃酒企業為重點的數字轉型之路。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紹興的黃酒產業擁有悠久的生產歷史,擁有“中國黃酒之都”的美稱。黃酒產業是紹興的歷史經典產業,是一張產業“金名片”。其中,紹興黃酒集團是國內最大的黃酒生產企業,目前正在建設的智慧黃酒產業園,立足高起點,主打高端黃酒品牌,打造黃酒領域的“茅臺”。同時依托新建黃酒產業園的契機,打造黃酒產業大腦數字化應用,推進產業上下游協同,助力紹興黃酒產業“千億”目標加快實現。隨著黃酒行業制造要求提升,傳統的車間、產線已無法適應快速更迭的智能化設備和工藝流程,柔性生產、智慧物流、能耗管理、原料管控等都亟需提升黃酒產業園區
217、的智能化生產,亟待破題推進。113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5G+黃酒自動化產線數據采集黃酒自動化產線數據采集 黃酒企業自動化產線設備數據,通過千兆光網以及 5G 網絡對設備數據進行自動交互式采集,通過數采網關硬件以及數采網關的內嵌軟件采集服務把采集的數據統一,通過網絡輸送至數據服務器上并進行實時監視、數據存儲。黃酒相關工藝產線設備可通過“網關+數采軟件”的方式進行數據采集,設備觸摸屏接口具備數據轉發能力,可通過硬件網關直連方式進行聯網接入,并通過網關內嵌數采軟件實現設備數據采集。圖 1 5G+黃酒自動化產線數據采集示意圖 2、千兆光網、千兆光網+AI 智能安全監測智能安全監測 千兆光網+AI
218、智能安全監測對黃酒企業的廠區、車間等生產安全場景,主要包括人員著裝檢測、電子圍欄、危險源檢測和危險行為識別四大類常見視覺安防場景。3、千兆光網、千兆光網+5G+智慧釀造系統智慧釀造系統 5G 黃酒智慧釀造系統將黃酒生產工藝過程數字化,通過 5G 網關采集黃酒發酵、包裝等工藝數據,利用千兆光網進行傳輸,實現生產過程可視化,黃酒釀造過程數據采集平臺,實現表單錄入、工單管理、計劃管理、能源管理、質量追溯和報表管理等功能。4、產業鏈圖譜、產業鏈圖譜 黃酒產業鏈圖譜數字場景,圍繞梳理產業鏈節點,構建產業鏈圖譜,把握產業鏈現狀三個主要目標,面向發展規劃、空間布局優化、企業畫像構建、招商地 114 圖四個主
219、要功能,基于數據的采集、分類、數據規整、大數據挖掘等技術,實現對黃酒產業圖譜的分析?;邳S酒行業專業及大數據知識圖譜技術,構建黃酒產業鏈圖譜,展示產業鏈節點,展示每個節點的企業,自動統計節點規模、產業鏈實力等信息,并通過可視化方式展示黃酒產業鏈圖譜。從產業鏈位置、經濟類型、企業規模、產值產能、成長趨勢、重點企業分析等維度分析產業鏈各環節,分析黃酒產業鏈現狀和缺口,對黃酒產業的產業鏈環節、規模、薄弱環節等一目了然,為強鏈、補鏈、延鏈提供支撐。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數字資源更共享數字資源更共享 依托黃酒產業大腦平臺,運用算力網絡、5G、人工智能、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以龍頭黃酒企業為引領,以量大面
220、廣的中小黃酒企業為重點的數字轉型之路。打造浙江特色的黃酒產業數字化轉型之路。2、黃酒工業更科學黃酒工業更科學 算力賦能醉里水鄉工業生產過程,借助數字化工具場景,使得黃酒生產過程更高效、科學、安全。打造科學安全黃酒生產銷售全方位產業鏈。3、黃酒文化更厚重黃酒文化更厚重 算力賦能紹興酒鄉水源監測、戲臺慢直播、AR 小鎮導覽等場景,借助新媒體傳播,打造 AR+虛擬游覽場景及 AR+數字營銷,實現黃酒高端化、時尚化。打造適合酒鄉紹興的 5G 游覽之旅。4、黃酒產業更健康黃酒產業更健康 產業大腦將匯聚產業鏈上下游各規模、各類型企業資源能力,推動上下游數據綜合集成,提升上下游各環節需求、流程的協同能力,在
221、為有潛力的企業提供充足的展銷、發展空間的同時,也在不斷補齊黃酒上下游的配套產業鏈,構建全鏈路黃酒產業鏈,打造黃酒產業智能制造“最強大腦”?;诮B興作為中國黃酒主要產地的優勢,聚集國內主要的黃酒龍頭企業,依托完整的上下游產業鏈分布,推動整合行業優勢資源要素,打造黃酒產業新生態。115 二、SPN2.0 技術與邊緣計算協同構建智慧礦山應用 項目編號:C03070206437750 所在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寧夏有限公司 中興通訊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 主要創新:采用 SPN2.0 構建確定性網絡為金鳳煤礦打造 5G+智慧礦山專網,結
222、合邊緣云算力布署,建設礦區井上井下一體化智慧礦山應用系統。應用成效:項目落地為基于 TGIS 的透明化智能綜采工作面的遠程可視化自適應控制提供網絡平臺,實現井下自動化控制業務,實現人員脫離危險的掘進區域,推進生產崗位和井下值守崗位的無人化或少人化 獲獎等級:全國一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本項目是寧夏移動與國能寧煤合作,采用 SPN2.0 構建確定性網絡為金鳳煤礦打造 5G+智慧礦山專網,結合邊緣云算力布署,建設礦區井上井下一體化智慧礦山應用系統。通過采用 FGU 小顆粒切片技術,實現不同功能業務的子系統隔離,充分保障業務的質量與安全;MEC/UPF 邊緣算力的礦區下沉部署,實現業務數據不出站點
223、就近處理。通過運力和算力的協作,充分保證了業務的安全性與時效性,為智慧礦山的應用系統提供了高速、彈性、智能、高可靠的網絡平臺,實現智慧礦山應用的數字化、智能化、安全性的全面提升。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16 1、項目系統功能項目系統功能 金鳳煤礦當前生產系統包括:安全生產中心、綜合集控中心、智能巡檢中心、經營管理中心、智慧決策中心,從架構分為五層,自下而上分別是設備層、控制 層、生產執行層、經營管理層、指揮決策層,其中設備層、控制層、生產執行層 是智能化礦山建設的主要內容。智慧礦山管控平臺由生產執行及生產管理、調度 管理、機電管理、一通三防、綜合分析、應急救援等業務模塊構成,系統涵蓋了 煤炭采、掘
224、、機、運、通、洗選、裝車各個環節,是一體化管理信息系統,并實 現了和經營管理、控制監測等信息系統的數據互連。2、網絡建設方案網絡建設方案 建設方案應以滿足金鳳煤礦當前及未來智能化礦山建設需要為出發點,充分考慮網絡規劃的整體性和實施的階段性,對地面及井下全部區域進行統一規劃和設計,布置一張網絡,實現全區域 5G 無線網絡覆蓋;兼顧整個煤礦現有的采、掘、運、排、通、機修、監測、調度、控制等各生產及附屬環節,對語音、視頻、數據三大業務進行全面承載。圖 1 金鳳煤礦智慧礦山 5G 專網網絡架構圖 項目采用中國移動 SPN-2.0 確定性運力專網和小型邊緣 MEC/UPF 核心算力專網,建設金鳳煤礦通信
225、網,并采用小顆粒切片技術,實現原有工業控制網、視頻監控網、安全監測網、無線 WIFI 網等一套網絡統一承載。同時,通過部署邊緣 MEC/UPF 算力專網,實現礦區智能化工業系統的設備管控、數據收集、處理分析、指令發布等數據的園內落地,有效提升了礦區信息化系統的時延指標和生產效率,為礦區井上井下信息化系統的高效、穩定、高精度運行提供了保障。117 通過建設 50GE 系統 SPN 環網,用于承載地面及井下通信業務,不同業務通過 SPN2.0 切片網絡綜合承載,避免井下多張網絡各自工作帶來的建設費用高、維護困難、升級困難等問題。SPN2.0 切片方案根據業務對網絡的需求進行切片,將帶寬需求大、流量
226、抖動大的視頻類業務和生產控制類業務、數據采集類業務放在不同的切片。同時考慮到不同的業務歸屬場景,放在不同的切片。本項目通過利用 SPN 軟硬切片的技術,充分保證了礦山業務的傳輸性能并提供高可靠性的網絡保障。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項目實施后,生產效能的增加為金鳳煤礦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實施后可提升 3%產能,按目前的產量 500 萬噸/年計算,每年多生產原煤 15 萬噸,新增產值 6000 萬元。項目實施可以實現礦區采礦作業面無人、少人化,減人提效,減少井下現場常駐值守人員 67%,共計 60 人,每年節約 480 萬元。項目實施后,自動化設備的的應用,間接的減少了隱形的人員安
227、全成本支出和人為錯誤所帶來的損失,按照主要開采區為 3#、4#、6#、12#、17#、18#煤層計算,共計每年節省安全維護費用 240 萬元。2、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智慧礦山項目可以將礦山企業與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鏈進行整合和優化,通過信息共享和協同作業,實現供應鏈的高效運作和資源的最優配置,減少不必要的中間環節,提高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運作效率,實現產業上下游的協同增長。3、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智慧礦山項目的社會效益體現在提高人身安全保障、減少環境污染、促進經濟發展、創新科技推廣以及社會穩定和和諧發展等方面。它為社會帶來了更安全、更環保、更可持續的礦山開發方式,為人們的生活和經濟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11
228、8 三、新一代“云邊端”CDN 算力網絡 項目編號:C03070936958611 所在地區:北京市西城區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有限公司網絡事業部 主要創新:1.云+大網,構建 CDN 算網融合新能力;2.邊+容器,打造 CDN 邊緣計算新能力;3.云邊+端,納管海量端側連接能量。應用成效:1.域名生效時間由分鐘降至秒級,應用 300+域名;2.實現縣鄉級精準調度,服務流量超 10Tbps;3.完成 15 省邊緣容器升級,騰挪由數月降到小時級;4.終端算力在浙江應用,分擔春晚流量 1.7T,節省成本 3457 萬。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中國移動依托優質網絡資源布局 CD
229、N,以三大調度中心及十大內容中心為核心,邊緣節點覆蓋 31 省、342 個地市,460 個重點區縣,邊緣節點超過 2000,容量超過 570Tbps。但是技術發展推動著新興應用場景不斷涌現,XR、自動駕駛、元宇宙等場景,對時延、帶寬和算力有了更高的要求,CDN 作為內容服務的核心能力,面對以上需求,存在 3 方面挑戰:一是在云側,內容中心和調度中心精準調度和業務組合能力不足;二是在邊側,邊緣節點軟件和硬件強關聯,算力、運力等 IT 資源靈活度受限;三是在端側,網絡海量連接的很大潛能,CDN 沒有能夠有效吸收和利用。因此我們需要通過網、云、邊、端的深度融通,打造新一代 CDN 算力網絡,對外提供
230、高帶寬、低時延、大算力,支撐業務發展。119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項目團隊“CDN 算力平臺團隊”是中國移動重點科研團隊,依托自主+大網能力,創新打造“云、網、邊、端”聯動的新一代 CDN 算力平臺,如圖 1 所示。圖 1 CDN 算力平臺系統架構圖 針對現有云側系統,服務 VR/AR、云游戲等新型業務的調度精準度、業務處理能力有限的問題,將運營商網絡能力,與 CDN 云邊能力融合,打造 CDN 算網融合能力。一是打造可連接 DNS,自主研發 DNS 集中控制臺,并完成全網 31省 LDNS 改造,通過控制臺一鍵下發刷新指令,全網 LDNS 快速更新緩存 A 記錄、NS 記錄等,實現 LDNS
231、調度快速生效;二是實現 LDNS 精準調度,完成全網 31 省 LDNS 改造,支持用戶位置標簽傳遞,同時將 DNS 與 CDN 的全局調度聯動,支持位置標簽的轉發和識別,并可基于位置標簽完成業務的精準調度,實現縣、鄉、村任意精準級別調度;三是打造內容中心大視頻底座,自主研發編解碼軟件,支持 H.265 等格式轉換,打通調度、IBS 通道,實現碼類業務調度和計費,在 CDN 云側具備了碼型轉換能力。CDN 資源多、分布廣、設備類型多,但由于多平面并存,業務調整慢,且大量空閑資源難以利用,積極推動 CDN 邊緣容器化改造,打造邊緣算力底座,支持 VR/AR、云游戲等邊緣計算業務。一是升級 CDN
232、 邊緣節點,提供算、運力并網接口,統一納管互聯網 CDN 節點和電視 CDN 節點,支持 X86、ARM、GPU等異構算力的統一納管,并制定邊緣節點統一容器底座技術標準規范;二是自研全容器平臺軟件,基于 Kubernetes 自主研發容器管理平臺,支持資源編排和調度,實現業務靈活彈性擴縮。120 面向運營商能量很大的端側算力資源,通過“云邊端融合調度(并網)”和“多連接分組分類調度”技術的現網開發和應用部署,實現了端側運力資源的“開采”。一是自研 CDN 調度中心軟件,實現“云邊端”融合調度功能,支持對用戶請求按照比例和熱度分配到 CDN 邊緣或終端節點;二是自研 HCDN 軟件,支持多連接分
233、組,成功并入 CDN 現網,支持將終端按照地市、BRAS 或者 OLT 分組,并實現互助。機頂盒部署的 APK,支持終端節點 CDN 分發和可管可控。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生產成效生產成效(1)可連接 DNS 完成全網改造,域名調度生效時間由 5 分鐘降至 1 秒級,應用 360 個重要域名。(1)精準調度能力完成全網改造,實現縣鄉級精準級別調度,實現抖音、芒果等高價值客戶使用,服務流量 10Tbps。(2)自研大視頻底座上線,實現咪咕云游戲業務加速,首包時延由 50ms 下降至 10ms 內。(3)完成 15 省邊緣容器改造,騰挪周期由數月縮短到小時級,服務咪咕互動直播流量 1.4Tbps。
234、(5)HCDN 算力平臺浙江試點,分擔春晚電視突發流量 1.7Tbps。2、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完成 16 項技術專利、11 項標準規范、2 項軟件著作權;通過端側運力資源的納管,可節點 CDN 和網絡的建設成本,浙江 2022 年春晚期間,節省 CDN 和CMNET 建設成本 3457 萬元。121 四、構筑高效運力,使能大型企業多分支一跳入云 項目編號:C03070934108761 所在地區:江蘇省南京市 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江蘇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本項目通過 3AZ+400G 打造高可靠、高性能的算網服務,構建省內云專網實現低時延承載,打造 5G 專網、SPN、OTN 等泛在多樣化
235、接入方式,同時通過運力地圖實現網絡一體可視,提升運力效率。應用成效:通過算間 400G 互聯和高效運力的構建,完成超聚變公司 6 大領域、80 個應用系統上云,50 多個分支機構按需一跳入云,實現應用不中斷,匹配各類大型企業對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高品質需求,助力企業數字化轉型。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大型企業對于系統穩定可靠性要求高,同時總部和各分支機構都需要能夠快速敏捷的接入算力資源和業務平臺,算力間網絡也要求傳輸高速穩定、路徑冗余保護,并實現一體化的調度。為了匹配大型企業需求,江蘇移動構建全光網絡架構和多級算力體系,聯合華為部署 3AZ 算力間的首個 400G 高品
236、質全光底座,打造了“低時延、高可靠、大帶寬”的 3AZ 節點互聯網絡,從而滿足大型企業上云對數據安全可靠的需求。同時部署跨域控制器,拉通 5G、SPN 與云專網,同時結合 OTN 專網入云產品,通過固移專線多種方式為客戶帶來多種上云選擇。從而滿足各行業頭部企業客戶高可用服務和便捷入算體驗的需求,提升了江蘇數字經濟水平,推動長三角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122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江蘇移動構建雙 3AZ 云服務架構,即錫蘇節點(AZ1 無錫太科園、AZ2蘇州科技城、AZ3 蘇州汾湖)和錫常節點(AZ1 無錫太科園、AZ2 常州云泰、AZ3 無錫尚航),通過全光 OTN 在 3AZ 之間部署單波 40
237、0G 波分系統,實現高速云間互聯及云上 IT 系統之間無阻塞內容互訪,保障算力節點高可靠永久在線。同時,全光 OTN 和 SPN+云專網底座提供高品質運力,全光 OTN 支持OSU 小顆粒帶寬靈活調整能力,SPN 支持切片能力,5G 專網至簡入云;通過云網業務編排器實現企業入云業務端到端的全流程自動化打通,3AZ 間的流量、性能可視、帶寬可調,從而支撐云網業務的敏捷調度和電商化服務體驗。圖 1 江蘇移動構建全網可視的運力地圖 整個大型企業高效上云方案分為用戶接入、專網入云、算間互聯三大部分,本項目建設了 5G、SPN、OTN 等多種接入方式,通過云專網和全光底座保障業務承載,并打造全國首個 3
238、AZ 之間的的 400G 高速互聯,讓數據傳輸更加安全、高效,用戶接入更加敏捷靈活,從而滿足大型企業大帶寬、低時延、高可靠的網絡需求。本項目有四大創新點:(1)實現了 3AZ 算力布局結合 400G 的高速互聯,為企業提供高可靠、高可用、高性能的算網服務:算力資源兩地三中心,實現算力可靠性 99.99%。算力節點之間通過 OXC 全光網底座,部署 400G 高速互聯,具備單纖 48T 大容量,123 可實現算力節點之間時延1ms。同時基于 ASON 的協同保護能力,實現故障時主備切換時間50ms,保障運力可靠性高達 99.99%。(2)構建省內云專網匯聚地市入云業務:每個地市一對云網 PE,匯
239、聚本地市 SPN/PON 多方式接入,同時連接地市云。省內云專網設置多對匯聚設備,匯聚周邊地市網 PE 的入移動云流量,保障流量轉發路徑最優,打造最低時延圈為核心的省內云專網。同時針對大流量負載地市合理規劃,就近連接蘇州和無錫的云 PE,從而提升運力效率。(3)根據用戶不同場景接入需求,打造 5G 專網、SPN 切片、OTN 專線等多樣化接入方式:5G 網絡可實現隨時隨地的快速接入,滿足客戶移動辦公等場景。同時針對企業總部及分支機構固定接入場景,SPN 切片專線可以支持差異化SLA,OTN 專線支持靈活硬管道 OSU 技術實現“分鐘”級帶寬變速,匹配客戶對網絡高可靠、彈性敏捷的要求。(4)構建
240、了全網可視的運力地圖:基于完整豐富的網絡數據,通過實時時延測量技術、實時采集協議(Telemetry)、控制器構建實時大數據采集分析能力,采用創新 AI 智能圖算法分析和識別網絡結構,實現跨域網絡的運力資源、時延圈、入算路徑三個可視化,實現如地圖導航一般的多級縮放、平移、局部展開等體驗??稍诰€實時評估最優入算調度的方案,從而支持用戶選擇最佳入云路徑。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江蘇移動打造 3AZ 算力基礎設施,部署算間 400G 高速全光互聯,實現 3AZ間端到端訪問時延小于 1ms,支撐云服務 99.99%高可靠性,同時結合多樣化入云產品,匹配了超聚變等星級企業對安全可靠、數據保障、高速互聯、靈活接
241、入的業務需求,支撐了超聚變公司 6 大領域、80 個應用系統上云,50 多個辦公點、分支機構按需一跳入云,從數字研發、研產協同、供應鏈協同、智能工廠、生產執行、物聯服務等多方面助其構建數字化的全球經營管控能力,持續保障星級企業 IT 穩定可靠,實現業務卓越管理。當前已打造多個項目標桿,服務江蘇超 10萬家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在全國首創 400G+OXC+ASON 的全光品質運力底座方案,推動了國內上下游產業鏈的商業化進程,通過網強算,助力江蘇數字經濟發展。124 五、面向東數西算打造“光電協同、極寬智聯”的寧夏算力光網 項目編號:C03070934827985 所在地區:寧夏銀川市 參與單位:
242、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寧夏有限公司 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設計院有限公司黑龍江分公司 主要創新:寧夏基于省內地理特點打造“12580”時延圈算力光網,利用烽火OXC 技術在時延、綠色低碳、安全、效率等方面創新提升,為數據中心互聯、東數西算提供可靠保障。應用成效:算力光網在時延方面節省了 1ms,安全方面由 2 條路由提升至 39條路由,能耗節約 55%,機房空間占地面積節省 75%,開通效率提升 71.4%。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寧夏作為國家東數西算工程樞紐之一,旨在打造服務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推動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首先,寧夏將通過建設數據中心集群、優
243、化網絡基礎設施布局等措施,滿足各行業對算力的多元化需求,提升數字化轉型的水平。其次,寧夏將積極推動“東數西算”示范樣板企業、網絡設備領軍企業等落地,建設數據交易中心,推動數據要素跨省、跨區域流通,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支撐。為此,寧夏加快新型算力光網絡的發展,建立開放、靈活、通用的新型網絡架構,提高網絡控制和管理的靈活性,增強對網絡新技術、新協議的支持能力,充分滿足新型網絡不斷演進的業務需求。這些措施將有助于提升數字經濟的核心競爭力,促進技術、數據、業務的最大化利用和流通,對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25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算力光網全光底座建設是寧夏數據中心互聯的紐帶,包括城域骨干傳送網
244、、省內城域骨干傳送網和高速骨干光交網。OXC 算力光網的立體 3 平面立體組網架構以算力樞紐中心為核心,采用扁平化、MESH 化組網方案,提供更豐富的云間直達鏈路、更低的網絡時延和更高的網絡健壯性。算力光網 OXC 光底座整體架構分為管理平面和物理傳輸平面,管理平面基于“2+5+N”自智網絡集中管理平臺,物理傳輸平面由 OXC 傳輸節點組成,每個節點進一步分為 OXC 光層和電層設備。圖 1 OXC 算網邏輯結構:管理平面+物理平面 OXC 算力底座在軟件層面基于移動自智網絡規劃,推動數智驅動運維升級,提高網絡運維調度智能化、自動化水平,增強跨區域網絡傳輸性能,更好支撐算力調度和使用,打造“連
245、接+算力+能力”新型網絡服務體系。OXC 算網在面向東數西算的業務承載典型應用場景主要在四種:(1)東數西算。OXC 算網承載中國建材互聯網數據中心業務,以 2*200G帶寬承載數據中心“車聯網”云平臺、數據中心互聯,服務東部和京津冀區域企業。(2)東數西訓。2023 年寧夏移動在中衛數據中心成立西部 AI 視頻智算中心,面向百所城市,服務方向為文旅、農牧、清潔等行業。(3)東數西存。OXC 算網承載美團、亞馬遜業務 100G 專線,美團專線達到 10*100G,用于傳輸相關存儲、調用業務。126(4)東數西渲。OXC 算網承載寧夏移動 AI 智算平臺業務,用于 AI 訓練、深度學習、圖形圖像
246、處理的應用場景。以新建國資云建材互聯網數據中心應用場景為案例,中國建材集團互聯網產業園數據中心落戶在銀川,本項目在 OXC 算網底座基礎上進行延伸,其直接作為網絡元素直接參與光底座,進行全光交叉算力調度,形成行業數據中心與運營商數據中心互聯。綜上所述,OXC 全光底座建設為數據中心互聯提供扁平化、MESH 化組網方案,提高網絡性能和健壯性,降低網絡時延和運營成本,提升工作效率。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經濟效益方面,對外業務收入預計 310800 萬元,對內每年電費節約 64.78萬,同時高質量網絡避免客戶業務中斷引起的賠付風險。產業效益方面,為全國首個雙節點城市:中衛數據中心+互聯網交換中心提供可靠
247、光底座,服務東數西算,推動信息產業發展;商業模式上由業務年租月租模式,傳統提供管道向任務訂單式、提供服務、能力、流量轉變;產業鏈上,推動上游企業技術革新與研發,助力下游企業數字化發展。社會效益方面,助力省內企業數字化轉型,促進沿黃河流域企業經濟發展;輔助吸引東部業務來西部,實現數據要素跨域流通,緩解東部能源緊張問題,同時以高質量網絡吸引算力產業落戶寧夏并發展,促進就業和經濟增長。127 綠色低碳 賽道 128 一、AI+大數據賦能郵政綠色低碳發展新模式 項目編號:D04100726389874 所在地區:山東省濟南市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山東分公司 主要創新:云網融合疊加邊緣計算,筑
248、牢算法算力基礎;聚焦痛點,自研創新,助力郵政低碳轉型;商務合作模式創新突破,聚合力量攻堅克難。應用成效:節能減排降碳,貫徹落實雙碳發展戰略;增強行業競爭力,促進行業高質量發展;優化配套機制,多措并舉助力目標實現。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山東郵政在寄遞核心業務過程中存在貨車利用率低,貨物丟損率高,進而增加運輸成本與碳排放等問題。山東電信制定云網融合疊加邊緣計算的策略,聚焦痛點,自主創新打造統一智慧運營管理服務平臺,為客戶提供裝載率、人員行為識別分析和車輛調配等業務場景的可交互界面,適配工作場景需求,為相關工作開展提供直接支撐,能夠實現貨車裝載、現場視頻 AI 智慧監管,提升裝載率
249、,降低丟損率。據估算,濟南郵政中心局每年可節約 6298 萬元,減少碳排放量 1.6萬噸。本方案適用于物流行業分揀中心的生產運營監管場景,所聚焦的貨車裝載率、視頻 AI 分析、丟損率等痛點問題在整個物流行業中普遍存在。本方案門檻低,易部署且經過驗證,具備較高的可復制性和推廣性。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貨車裝載貨車裝載 AI 智慧監管智慧監管 中心局使用重量裝載率的計量方式,但不同貨物密度的浮動較大,載重計量方式無法判斷貨車是否“假滿”。針對中心局貨車裝載率低導致高成本高排放問題。129 本方案設計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和 3D 相機的包裹體積計算方法,進而實現貨車裝載率的精準評估??傮w思路:在貨車裝
250、卸垛口安裝 3D 相機和激光測距儀,使用 3D 相機疊加深度學習算法對傳送帶運送貨物逐件進行測量,使用測距儀對車廂剩余空間進行測量,輸出整車貨物的體積累計求和與貨車體積裝載率。通過對車牌等信息進行智能識別,最終分析出每輛車的裝載率及能效情況。2、視頻視頻 AI 智慧監管智慧監管 中心局布設大量的監控設備,但郵件丟損問題頻發。監控停留在人工回看的方式,對運營效率的提高沒有較大支撐。本方案將視頻數據統一匯聚納管,借助 AI 對視頻進行智能分析,實現人、車、貨等不同目標異常行為、狀態的自動識別提取。同步建立郵件跟蹤數據池,借助大數據技術對郵件軌跡分析,自動識別異常郵件,配合人工處理,對各個環節進行針
251、對性解決。具體方案如下:(1)人員身份驗證 通過調取中心局人員數據庫,結合人臉算法對進入中心局生產區域的人員身份進行識別,比對成功即為授權人員,比對不成功則進行告警。(2)人員違規行為識別 人員偷件、人為損壞等行為導致丟損率高,借助視頻 AI 對人員違規行為進行自動識別,及時發現偷盜、暴力分揀等行為。識別到異常行為后進行自動告警,并返回告警視頻、圖片,進而降低郵件的丟損率。(3)破損郵件自動識別 中心局轉運郵件均來自上游,不可避免存在部分郵件在進入中心局時已經損壞的問題。僅依靠人工對破損郵件進行篩查,效率低。借助視頻 AI,能夠對郵件包裝的完整性進行自動識別,及時對破損郵件進行加固。130 圖
252、 1 體積裝載率工作流程示意圖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項目的經濟效益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裝載提升節省運輸成本,二是整體方案提升運營效率。裝載率提升所帶來的成本下降可以測算,而整體方案的效果暫無法評估。因此主要對裝載率提升帶來的成本下降進行測算。根據 2021年濟南中心局數據,一、二干加區內年均發車 39000 趟和 34000 趟,單次成本約為 8000 元和 3000 元。根據實際測試,應用本項目后,全省平均運輸裝載率提升約 10%,全年節省運輸成本 6390 萬元。在社會效益方面,本項目可減少運輸車輛的使用量。按裝載率提升 10%測算,郵政中心局每年可減少約 1.6 萬噸的碳排放,對達成
253、雙碳目標具有重要意義。另外,本項目具備廣闊的推廣前景,項目涉及痛點問題在其他物流企業也廣泛存在。另外,濟南郵區中心局屬于二級郵區,全國范圍內,一二三級郵區還有 200 多個,而郵政物流占全國物流行業比例僅有 10%,行業推廣前景較大。131 二、中國廣電綠色數據中心項目 項目編號:D04110936244732 所在地區: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 參與單位:中國廣電寧夏網絡有限公司 廣東海悟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采用了風冷式磁懸浮多聯熱管空調技術,通過霧化冷卻技術使功率下降 15%;風冷式磁懸浮多聯制冷系統變相輸出,使系統傳輸功率降低 85%;磁懸浮壓縮機技術,系統無油運行,COP 提高 40%
254、以上。應用成效:數據中心機房模塊采用冷、熱通道分隔且熱通道封閉的模式,進行冷熱分區設計,提高回風溫度達到 38,采用先進的風冷型磁懸浮熱管多聯技術,能耗極低,設計 PUE=1.147、WUE=0.6。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根據當前國家碳達峰、碳中和的重大戰略部署要求,我國大部分數據中心的能耗偏高,對數據中心節能工作提出了挑戰。寧夏中衛地區年平均氣溫 8.8,全年大氣環境優良天數達 300 天以上,適宜發展全自然風冷的新型綠色數據中心。中國廣電(寧夏中衛)數據中心是經國家發展改革委批復,作為全國綠色節能示范項目在實施建設,規劃建筑面積 118530m,其中包含 9 棟數據中心,
255、4 棟動力中心,1 棟 110kV 變電站,2 棟綜合樓及配套用房。目前已建的一期 A1、A2 數據中心生產樓、1#動力樓和 1#運維樓,建設機柜 2352 架,其中 A1 數據中心規劃機柜 1008 架(8kW),A2 數據中心規劃機柜 1344 架(6kW)。數據中心模塊機房采用冷、熱通道分隔且熱通道封閉的模式,進行冷熱分區設計,提高回風溫度達到 38,采用先進的風冷型磁懸浮熱管多聯技術,能耗極低,設計PUE=1.147、WUE=0.6。132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根據氣候干冷,缺水,沙塵等自然環境的特點,中國廣電綠色數據中心項目一期成為西部首個批量采用磁懸浮多聯系統制冷方案項目地,保證制冷
256、系統在惡劣自然環境中也能適用,為西部地區提供一種可落地的制冷解決方案。同時機房配備余熱回收方案,采用余熱回收式整體式氟泵空調,夏季正常制冷,冬季利用壓縮機排氣高溫水加溫,提供給公共區域末端。磁懸浮多聯系統單個機房采用“4+1”制冷系統熱備份,不同室外機之間冷媒不共用的獨立設計,保證制冷劑在獨立循環,避免其中某個地方泄露后導致全部制冷劑泄露,冷量沒辦法提升,備機也無法發揮備用效果,單個制冷系統為 1 個室外機拖 10 個末端列間,末端交叉互備,每一列機柜中都有一臺備用列間,在極端情況下可以備份啟動,或是進行故障切換,保證房間不波動切換,可靠性高。室外機配末端的形式,其中室內末端占地一致的情況下,
257、對比室外機的占地,比分體式氟泵節省室外空間 20%左右,節約室外占地。通過空調節能,建筑節能,電氣節能綜合實現全年 PUE=1.147、WUE=0.6。圖 1 數據中心機房 BIM 樣圖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節能減排角度節能減排角度 中國廣電綠色數據中心項目采用 64 套磁懸浮系統(磁懸浮多聯空調耗碳量 133 66.18 噸 CO2/年),相比于普通風冷空調年耗碳量 214.39 噸 CO2/年,共可節省碳排放 9781 噸 CO2/年。2、技術的實踐與沉淀技術的實踐與沉淀 磁懸浮技術本身就具有多個方面的特性和優勢。第一是其無機械接觸,因而無磨損,可以實現長期的使用;第二是其無需潤滑,可以
258、消除油系統維護以及摩擦損耗。即便是在高速轉動的工程當中,也能夠保持良好、穩定的運行狀態;第三是磁懸浮和傳統機械技術相比較,具有更高的可控性,可以通過智能化、信息化技術對其進行高效率的監測與控制。在我國,磁浮技術的市場潛力較大,將磁浮技術應用在我們的空調系統中有著深遠的戰略意義與影響。3、行業的推動行業的推動 本項目的目標是打造成“節能、綠色、高效”的模范項目,形成顯著的綠色節能示范效應。通過采用風冷磁懸浮多聯空調系統,以及多種節能技術的融合應用,使能效指標提升,PUE 低至 1.147。本項目所采用的風冷磁懸浮多聯空調系統包括相關的技術專利給西部數據中心建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為后續其他項目
259、的開展提供了一種新的實現路線。為中國廣電集團更好地承接國家文化大數據體系建設奠定堅實基礎,是中國廣電集團拓展全國文化業務的重要算力資源。有助于促進文化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增強行業核心競爭力。134 三、亦莊次渠智算中心冷媒直冷技術創新應用 項目編號:D04110936672012 所在地區:北京市西城區 參與單位:中國電信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主要創新:采用磁懸浮變頻離心式壓縮機制冷;冷媒直接進入機房,減少了冷凍水系統的冷凍泵的能源消耗;氟泵+水冷式蒸發冷卻塔技術自然冷卻時間提升。應用成效:節能空調系統 CLF 值為 0.248,年平均節能率 44.8%,節約電量 430萬
260、度/年,減少電費支出 322.5 萬元/年,折算減少碳排放 2597.2 噸。自然冷源延長至全年 4150h,機樓年均 PUE 由改造前 1.5 降至改造后 1.25。獲獎等級:全國二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2021 年 10 月 26 日,國務院印發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推動既有設施綠色升級改造,積極推廣使用高效制冷、先進通風、余熱利用、智能化用能控制等技術,提高設施能效水平。為實現我國 2060 年碳中和目標,數據中心急需提高能源利用率、擴大可再生能源的使用范圍、創新節能減碳技術、推動使用碳中和金融工具、加強碳中和管理制度和體系建設等。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快速發展,數
261、據中心單位面積熱負荷密度不斷提升。應對全年 724 小時的不間斷制冷,空調系統能耗較高。為降低數據中心能耗,提高冷源系統能效成為數據中心節能降碳的重要舉措之一。中國電信北京公司亦莊次渠數據中心于 2011 年投入使用,大樓采用冷凍水型空調系統,數據機房內采用地板下送風模式進行送風,機柜側設置封閉冷通道。由于該機樓投入運行時間已久,空調設備老舊,運行效率低,能耗高,年平均 PUE 135 約 1.5,面臨政府電價罰款,能耗運營存在風險,亟待壓降控制。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根據空調系統現狀,以及考慮設備運行安全性和經濟性,形成整體改造方案如下:(1)冷源產生。樓頂增設 2 套磁懸浮離心壓縮機,壓縮機頻
262、率調節范圍10100%,滿負荷性能系數 COP=8.45,降低整體能耗。(2)系統控制。運用 Xgboost 分類算法對系統工況切換閾值進行訓練下發,將冷機、塔、泵等集成控制,自動調整負荷輸出功能。(3)管道輸配。氟泵驅動冷媒,輸送功率可降低 8090%;流量降低,管道直徑降低 70%。(4)室內蒸發。1 至 4 層機房空調增設頂置式回風冷卻器(101 臺),安裝于精密空調室內機的回風口處,對室內回風進行優先處理,并借用精密空調風機將處理后的冷空氣送入冷通道,改造過程不改變原有空調送風形式,并采用逐臺改造的形式進行冷卻器的加裝,施工過程不影響空調的正常運行。(5)室外冷凝。通過水冷冷卻配合冷媒
263、直冷技術,可有效降低制冷機組冷凝溫度,提升蒸發溫度,降低壓縮比,提高主機機組能效,充分利用自然冷源進行自然冷卻運行,降低整體能耗。自然冷卻延長至 4200h 左右,提升約 55%。圖 1 冷媒直冷空調系統現場設備圖 136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項目從暖通系統的冷源產生、管路輸配、室內蒸發、室外冷凝、智能控制5 個方面進行現場摸排和方案定制,不同于傳統節能項目的設備替換或系統擴容,次渠智算中心冷媒直冷系統改造項目更貼合現場實際情況,再保證節能效果的同時,取得了最佳的投資回收周期。本項目節電效果顯著,節能空調系統 CLF 值為 0.248,年平均節能率 44.8%,節約電量 430 萬度/年,減少
264、電費支出 322.5 萬元/年,折算減少碳排放 2597.2 噸。自然冷源延長至全年 4150h,壓縮機、水泵等重點耗能器件開啟時長減少,機樓年均 PUE 由改造前 1.5 降至改造后 1.25。知識產權成果豐富:本項目累計輸出專利 3 項,論文 1 篇,參與行標撰寫 2項,項目成員受邀參與行業協會主題演講 2 次。項目成果由人民郵電報刊載。主實協同先進案例:本項目由中國電信北京公司、中通服供應鏈、信元維護公司聯合完成。涵蓋需求確認,勘察規劃,落地實施,運行維護全生命周期。137 四、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節能低碳創新項目 項目編號:D04110934246272 所在地區:青海省西寧市
265、參與單位:中國移動通信集團青海有限公司 華為技術服務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對數據中心制冷系統進行基于仿真,AI 算法,專家經驗結合的 AI能效優化方案進行智能化節能調優,優化制冷系統能耗,能夠有效提升數據中心的智能化和精細化運維水平。應用成效:不同制冷模式實現 PUE 降低 6-10%,全年按 PUE 降低 8%計算,預計每年節電 830 萬度電,單位電價按 0.38 元/度計算,每年節約運行電費 316 萬元,并孵化出成熟完整的平臺體系、AI 模型和方法論。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為了達成“雙碳”國家戰略,實現國家提出的節能減排與碳排量指標,同時為實現 2021 年青?!凹涌旖?/p>
266、設世界級鹽湖產業基地,打造國家清潔能源產業高地、國際生態旅游目的地、綠色有機農畜產品輸出地”產業“四地”建設貫徹落實舉措,加快完善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在運營商電信數據中心基礎設施領域實現節能減排,提出創新性的 AI 能效優化方案。當前數據中心系統越來越復雜,各設備間能耗影響關系錯綜復雜,難以用傳統工程學公式模擬,傳統控制方式各自為政,專家經驗作用已到極限,這便催生了先進技術手段在數據中心節能領域的應用,尤其是引入 AI 技術來更加充分利用自然冷源,如何使數據中心送冷量曲線智能、精準、可靠地匹配冷量需求,從“制冷”變“智冷”。138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為了更好的提升能源效率,降低 PUE,對數據中
267、心的整條制冷鏈路進行端到端的采集監控和綜合訓練,從而使系統能夠根據現狀完成最優的制冷參數調整,達到數據中心節能的目的?;诖髷祿姆治鼍哂腥缦碌膸讉€步驟。業務模型:基于業務的分析,獲取相關的業務參數,并對參數進行降維、降噪、清洗等處理。數學模型:選擇適合業務的數據模型,領域算法:根據輸入參數,選擇可收斂的算法。實現模型:求出滿足輸出條件解。這個解包括兩個部分,首先是對于制冷能耗的預測模型,以及對應業務最優的決策模型。發布模型:將預測以及決策模型發布到集控系統中,以在線給出可以調優的決策模型。圖 1 AI 能效優化方案具體實現原理 首先通過機器深度學習,獲取制冷能耗的預測模型?;谥评淠芎牡念A測
268、模型,獲取與制冷能耗敏感的特征值,利用特征值,進行業務訓練、給出業務的預測模型。主要是保障業務運行的 SLA,如冷量的保障等。最后,利用系統可調整的參數作為輸入,將制冷能耗預測模型,業務預測模型作為約束,利用尋優算法,獲取調優參數組,下發到控制系統,實現制冷系統的能耗調優,主要包括以下幾 139 部分。仿真平臺:數據中心工況學習,模擬現實工況進行仿真 數據治理平臺&模型訓練平臺:將采集的海量數據進行自動化治理,利用治理后的高質量數據,通過神經網絡算法,開展動態模型訓練,生成數據中心能耗模型。數據治理及模型訓練平臺可采用公有云或本地私有云部署的方式。本地節能平臺:含本地推理模塊和能效診斷運營模塊
269、,負責(1)通過與 AI訓練云平臺實現數據入湖和模型下發。(2)結合實時數據進行本地推理。(3)進行能效診斷和專家建議,體現節能效果收益。(4)基于 BIM 的 3D 能耗模型對數據中心能耗進行分層分級能耗分析和展示。應用應用成效成效 1、直接經濟效益直接經濟效益 以中國移動青海高原大數據中心目標,3537 個機柜,5kW/柜 PUE 1.34,負載率 50%時數據中心每年能耗為 1.04 億度電,不同制冷模式實現 PUE 降低 6-10%,全年按 PUE 降低 8%計算,預計每年節電 830 萬度電,單位電價按 0.38 元/度計算,每年節約運行電費 316 萬元。2、間接經濟效益間接經濟效
270、益 全國 2021 年全國數據中心年耗電量約 2166 億度電(按照平均 0.6 元/度,電費 1299 億(元),其中空調及 IT 設備耗電量共占比約 80%,約 1732 億度,若全部按照我們的方案實施節能(平均節能率以 8%測算),預計全年節省電量 138 億度,節省電費 83 億元,由此可見該方案發展空間、經濟效益均非??捎^。3、社會環保效益社會環保效益 減少碳排放。按節約 1 度電減少 0.581kg 碳排放測算,在全國數據中心應用AI 節能技術預計能節省的 138 億度電估計一年可減少 800 萬噸碳排放,節能減排效果顯著。1 棵 5 米高的樹全年可吸收 23kg CO2(香港環境
271、保護署),因此相當于種植了 3.4 億棵樹。140 五、海南海底數據中心示范工程 項目編號:D04110935659075 所在地區:海南省陵水縣 參與單位:深圳海蘭云數據中心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國內首創海水無動力散熱技術,實現數據中心全時自然制冷,能效業界領先。數據艙無氧無塵,大幅提高 IT 設備可靠性;與海上風電融合開發,實現算電協同、降本增效。應用成效:運行 PUE 低至 1.1,較傳統數據中心節能 30%以上;由于無需蒸發散熱,所以不消耗淡水;大部分設施安放于海底,占地減少 90%;客戶業務運行平穩,沒有一臺設備出現故障。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伴隨著 AI 時代的
272、到來,數據中心的算力密度與日俱增,傳統制冷技術難以滿足散熱需求。在全球變暖的大背景下,綠色低碳成為數據中心可持續發展的必然趨勢。提高散熱效率、利用自然冷源、融合可再生能源成為數據中心綠色創新的焦點。國家提出“東數西算”戰略,正是看中了西部地區在清潔能源方面的資源稟賦。東部沿海地區發展本地的綠色數據中心,可以因地制宜,向海而生。海底數據中心將服務器安放在海底的密封艙中,通過海水的流動進行自然冷卻,具有綠色低碳、安全可靠等優勢。此外,海底數據中心與海上風電融合開發,可將海洋電力轉化為陸地算力,實現綠電直供、產業協同、立體用海、降本增效等多方面創新,促進數據中心走向碳中和,為“東數西算”提供有益補充
273、。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海底數據中心是一種綠色低碳的新型數據中心系統。該系統主要包含四部分:141 岸站、海底光電復合纜、分電站和數據艙,具備模塊化部署、按需擴展的優勢。岸站基地為整個項目的岸上區域,主要包括高壓配電系統、柴油發電機組、岸上監控中心等功能區。海底分電站與數據艙為圓柱形罐體,創新設計艙內無氧、無塵、恒濕、恒壓的安全密閉環境,滿足 25 年壽命要求,可重復開啟。海底數據中心設計基于 A 級機房標準。運維系統基于數字孿生技術,形成所見即所得的海底艙 3D 全景運維平臺。系統維護提供吊機回收、上浮式等解決方案,可在不斷電、不斷網、不中斷業務的情況下開展海上維修作業,艙外部件可水下更換。圖
274、1 海底數據中心技術架構 海底數據中心以海洋作為自然冷源,具有“三省兩高一低”等優勢,即省電、省水、省地、高安全、高可靠、低時延。該項目運行 PUE 低至 1.1,較傳統數據中心節能 30%以上;由于無需蒸發散熱,所以不消耗淡水;數據艙安放于海底,占用土地減少 90%;自然及技術條件優越,抗火災、水災與極端天氣;數據艙無氧無塵,大幅提高服務器等 IT 設備可靠性,減少維護工作量。沿海地區聚集了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和 GDP,數據要素密集。海底數據中心沿岸部署,可為用戶提供低時延的數字服務。海底數據中心易于與海上風電等可再生能源融合開發,形成綠電直供、算電協同、立體用海、降本增效的新發展模式。通過
275、復用海域場址、工程船和基礎設施,算力和電力共同建設與運維,成本優勢明顯;海上風電場內提供綠電,大大降低數據中心用電成本以及深遠海海上風電向陸地輸送的線損,助力數據中心更加綠色低碳;海底數據中心作為海上風電的有效載荷,可以原位消納綠電,提高了海上風電的發電效率和經濟效益,幫助海上風電產業鏈做大做強。142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本海底數據中心填補了我國在海洋工程與數據中心新基建融合發展領域的空白,整體技術水平與產業化能力處于國際前列。圖 2 海南海底數據中心示范工程吊裝入海瞬間 該項目將促進數據中心產業綠色升級,在低能耗、低延時、高算力、高可靠等場景發揮價值。海南海底數據中心項目計劃建造 100 個
276、數據艙,總投資 23.6 億元。以海南為起點,海底數據中心將向全國沿海省市及一帶一路國家推廣,促進數據中心產業節能減排,助力數字經濟綠色低碳發展。該項目具有可觀的社會效益,符合數字中國、海洋強國、碳中和等國家戰略;帶動相關領域技術創新;創造就業機會,增加財政收入;為沿海地區居民提供低時延數字經濟服務;為“一帶一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供高水平方案。該項目將促進數字經濟、海洋經濟與新能源的融合創新,助力產業升級、打造產業集群、構筑競爭優勢。通過海底專屬云、數據出海等業務創新,助力數字經濟創新發展;為海洋智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協同發展提供催化劑。143 六、廣東新會中 5G+空壓系統智能化控制項
277、目 項目編號:D04100318557135 所在地區:廣東省江門市 參與單位:中國聯合網絡通信有限公司廣東省分公司 主要創新:項目采用 5G 專網進行數據傳輸,在多個生產車間與多個空壓站房復雜管道連接情況下,利用多約束多參數 AI 算法分析,實現智能化供需自動調控,節能降耗的同時提升站房的管理數字化水平。應用成效:項目有效降低企業能耗,推動 5G 專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融入該行業應用建設,推動行業綠色數字化轉型。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新會中集是中集集團的子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集裝箱生產企業,集團秉承“安全健康,綠色經營”HSE 理念,不斷采用先進技術,實現生產過程清
278、潔化、能源使用低碳化。在裝備制造企業中,空壓系統的用電占全廠用電近 30%,是廠區節能降耗的重點關注區域,廣東新會中集 5G+空壓系統智能化控制項目實現了空壓整站數字化和智能化,通過將 5G 網絡與基于 AI 的云端智控系統相結合,在減少工廠重新布線及受現有有線局域網的架構束縛的同時,實現實時監測、故障診斷、供需匹配分析、根據車間用氣變化自動啟停,告警管理、分析報告管理、系統管理等實用功能模塊。有效實現空壓站用電節能,推動行業向綠色、數字化轉型方向發展,助力行業綠色低碳轉型。項目項目方案方案 1、功能架構功能架構 云邊端三層架構,實現空壓站整站數字化、全方位監測、智能化控制。設備 144 端包
279、含空壓系統各設備,方案還將在母管處安裝壓力變送器,流量計,露點儀,用氣末端安裝壓力變送器。對站房輸出壓縮氣體做全方位監測。各設備,傳感器通過 485 連接云盒(數采網關),云盒通過 Lora 的方式,將數據傳遞給邊緣服務器,同時執行邊緣服務器下發的控制指令;邊緣服務器安裝在站房現場,從云盒獲取數據后,根據內置的控制算法,做控制決策,將指令下發至云盒。同時邊緣服務器與云端進行雙向通訊(5G),實時上報監控數據,并接受云端的 AI 計算結果。云端服務包含 PC Web 和移動端小程序應用,提供數據實時展示,歷史數據的大數據分析和 AI 計算控制。不斷為用戶提供優化建議,持續產生價值。2、系統功能系
280、統功能(1)數字化運行 遠程監測及運維,在線監測空壓站房設備的運行狀態,包括排氣壓力、排氣溫度、電流、電壓、頻率等多項參數;實現遠程對設備維護保養及故障提醒以及關鍵指標的閾值預警;具備空壓站 3D 組態圖、設備歷史數據查詢、系統報警推送、設備故障記錄、智控參數遠程修改。大屏直觀管理動力車間;大屏組態內視頻監控功能,站房安全運行監測。(2)智能化控制 采用具備邊緣計算能力的工控機作為系統主控大腦,為精益化節能管理提供數據和運算能力,使空壓站整體持續運行在低壓窄帶的情況下(在用氣波動大的打砂等工藝供氣的儲氣罐上安裝壓力傳感器,在保證末端用氣的情況下,系統實時根據壓力數據,對空壓機的加卸載壓力以及排
281、氣壓力進行智能調控,降低管網平均壓力值,解決用氣波動大導致的能耗浪費問題。圖 1 中集 5G+智慧空壓系統大屏 145 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中集集團作為金屬制品加工行業細分行業集裝箱制造業的龍頭企業,其綠色節能項目在行業及產業鏈具有先進示范標桿意義。集裝箱制造上游企業和同行是鋼鐵廠和大型金屬加工企業,大部分為高能耗企業,空壓站智控可以有效降低空壓站能耗,減少能源浪費,對金屬制品加工行業綠色低碳轉型有積極影響。同時,推動 5G 專網技術、物聯網技術、大數據技術融入該行業應用建設,推動行業綠色數字化轉型。2、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市場就業:行業崗位工作環境惡劣、勞動強度大,通過
282、項目建設,線上運維巡檢替代人工運維巡檢,降低人工在惡劣環境下的工作時間和強度,可以有效提升員工就業意愿;培養企業工業互聯網人才,提升行業人員工業互聯網素質和企業數字化知識水平。產業發展:推動行業向綠色、數字化轉型方向發展,實現空壓系統的智能化運維、自動控制、狀態檢測、故障告警,提升用氣質量和運維效率,有效降低計劃外停機時間,減少對生產的不利影響。3、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廣東新會中集特種運輸設備有限公司使用云智控系統后,可在原有的用電基礎上最少節省用電約 71.25 萬元/年。設備運維及耗材降低 40 萬/年,人員成本降低 54 萬/年,全年合計降本超 165 萬元。146 七、新型綠色數據中心
283、浸沒式液冷散熱解決方案 項目編號:D04110936401996 所在地區:浙江省寧波市 參與單位:蘭洋(寧波)科技有限公司 主要創新:蘭洋科技關鍵技術均為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均已成功實現轉化。其中包含了蘭洋液冷材料、熱流建模以及結構設計等。共申請行業相關專利 106 件,目前已獲授權 76 件。應用成效:全面推動應用行業轉型升級,如服務器領域、數據中心液冷行業,散熱效率提高 50%以上,PUE 值在 1.1 以下。較傳統數據中心可節省 40-50%的年均用電量,同時提升上架部署率。獲獎等級:全國三等獎 項目背景項目背景 項目主要聚焦消費電子領域、IDC、新能源等行業進行 TOB/TOG 合作。
284、項目所在大數據產業、算力基礎設施建設進入新一輪高景氣周期,數據中心行業增速常年保持在 30%左右。算力需求、單芯片功耗設計大幅提升,在新的能效要求下,傳統風冷散熱將無法滿足此類高熱流密度的散熱。增加單機柜功率密度成為解決不斷增長的算力需求和單位空間內數據中心承載能力提升關鍵。因此,項目采用自研液冷材料代替空氣對熱源進行傳熱,通過研發高性能液冷熱管理技術和高效節能液冷裝置,提出新型高可靠性浸沒式液冷散熱模型設計方法,構建新型浸沒式液冷散熱整體解決方案??山档蛿祿行?PUE 值低至 1.1以下,提升單位面積內解熱能力 5 倍以上、整體效能 30%以上,同時增強算力穩定性。在未來可廣泛運用于新建數
285、據中心或在用數據中心改造。147 項目方案項目方案 1、技術方案技術方案 采用高效的絕緣液體(蘭洋科技自研液冷材料)代替空氣對熱源進行傳熱,將全部的電器元件浸沒到導熱絕緣液體里,根據服務器尺寸和部署情況的不同,分成兩種技術思路達到浸沒式液冷散熱方案。(1)浸沒式單模塊散熱技術:以單臺服務器如 GPU 服務器為一個模塊,根據主板的尺寸和形狀進行腔體的設計,將單服務器部署在腔體內部,腔體內部設有導流板,阻流板等使熱源周圍產生局部湍流提升換熱效率,多個模塊組合成一個整體模塊,通過集液系統將熱液導出進入液冷分配單元內的換熱系統中,通過外部的冷源對換熱系統進行熱交換,降低熱液溫度后,將冷液通過分液單元注
286、入各個模塊內的腔體中,進行高效熱交換。圖 1 浸沒式單模塊散熱系統(2)浸沒式矩陣集成散熱技術:將多臺服務器如 GPU 服務器放置在同一個腔體內,根據熱源排列情況進行腔體內的流道設計,腔體內部設有繞流板、引流板等,使多組熱源進行均溫散熱,將熱液導出進入液冷分配單元內的換熱系統中,通過外部的冷源對換熱系統進行熱交換,降低熱液溫度后,將冷液注入腔體內,進行均溫高效的熱交換。2、功能框架功能框架 本設計主要功能框架包含: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門禁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供電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線控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防火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新風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動環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
287、 148 中心管網系統、浸沒式液冷數據中心液冷機柜、CDU、冷卻塔、水冷機組。此項目對比現有風冷散熱技術,整體效能提升約 30%以上、單位體積部署密度提升50%以上、單位面積內的解熱能力可提升 5 倍以上,回報周期較蘭洋科技已有示范項目進一步縮短 50%。應用成效應用成效 1、產業效益產業效益 本項目將為我國新型液冷數據中心提供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支撐,大幅降低數據中心能耗,通過技術路線驗證、小規模應用示范試點部署及規?;瘡椭?,最終達成全方位促進綠色低碳數據中心創新體系完善的目的。同時帶動產業鏈上下游聯合發展,應對行業需求的同時與行業伙伴共同孕育萬億元級/年規模的數據中心液冷技術產業集群,提
288、升我國數據中心液冷技術的國際競爭力。2、社會效益社會效益 本項目的實施應用可降低能耗并增加數據中心效率,服務“碳達峰碳中和”及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大概念。在 AI 人工智能、算力需求激增的大概念下提供了新型解決方案,項目實施過程中,不僅推進了數據中心相關產業產學研合作,同時也進一步推動了國內外行業相關人才引進,為國家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培養儲備更多高尖新人才,引導創造更多相關就業機會及研發技術投入。3、經濟效益經濟效益 本項目可突破傳統服務器/數據中心面對日益上漲的高功耗的散熱瓶頸,降低數據中心的 PUE 值,在提升運營效率的同時,量級化削減數據中心的運營成本。應用本項目服務器的數據中心,對比傳統風冷數據中心,可節省 40-50%的年均用電量;降低空調系統能耗近 80%以及風機功耗 7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