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政府: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規劃(27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上海市人民政府: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規劃(27頁).pdf(27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1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規劃產業發展規劃20222022 年年 8 8 月月2目錄一、發展基礎一、發展基礎.3二二、總體要求總體要求.6(一)指導思想.6(二)基本原則.6(三)發展目標.8三三、產業產業發展重點發展重點.9(一)提升國際化中央商務核心功能產業.9(二)布局融合創新的未來產業新賽道.13四、產業發展布局四、產業發展布局.19(一)一圈:環樞紐核心圈.19(二)四區:產業功能片區.20(三)三軸:創新聯動發展軸.21五、發展舉措五、發展舉措.23(一)創新產業服務體系.23(二)推進功能平臺建設.24(三)強化關鍵基礎支撐.25(四)營造人才集聚生態.25(
2、五)打響虹橋整體品牌.26(六)推動政策制度創新.263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以下簡稱“商務區”)是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重要樞紐節點,虹橋國際開放樞紐的核心承載區,上海都市圈西翼發展的重要增長極。為深入落實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和全市工作部署,高質量協同推進商務區產業創新發展,編制本規劃。一、發展基礎一、發展基礎商務區全域環繞虹橋綜合交通樞紐,包含長寧區(新涇鎮、程家橋街道)、閔行區(新虹街道、華漕鎮、七寶鎮部分)、青浦區(徐涇鎮、華新鎮部分)、嘉定區(江橋鎮、真新街道部分)四區街鎮,面積 151.4 平方公里。2021 年,商務區域內稅收總額為 346 億元
3、,同比增長 29.1%。虹橋空鐵一體化樞紐 2 小時通達長三角,3 小時覆蓋全國和亞太重點城市,是亞太最佳通勤商務區。商務區總部型經濟云集,已累計引進總部類企業超過 400 家。在長三角一體化、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等國家戰略疊加賦能下,商務區正成為上海與長三角經濟發展的強勁活躍增長極。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初成體系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初成體系。2021 年,商務區國內國際貿易實現兩位數增長,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4建設穩步推進,虹橋品匯、綠地全球貿易港等內外貿一體化平臺成熟運作,拼多多國際、攜程跨境直郵、驢媽媽旅游電商等數字貿易、服務貿易快速發展。虹橋海外貿易中心累計吸引 35 家貿易投資促進機構入駐
4、,初步形成全球化貿易投資服務網絡。進博會會展經濟溢出效應明顯,商務區累計引進會展促進機構以及與會展相關的專業服務業企業 200 多家,云上會展功能成功落地。新興產業領域開拓初具方向新興產業領域開拓初具方向。新加坡百匯、美國克利夫蘭醫學中心、美國 MD 安德森癌癥中心、華山醫院等高端醫療服務機構集聚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信達生物、云南白藥、康寧杰瑞、羅氏診斷、魚躍醫療、威高集團等重大項目,初步形成集研發、臨床、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創新藥產業集群。中核建設、東旭藍天、晶科能源、天合光能、神馬電力、巴安水務、三峽智慧水務等為新能源、節能環保產業,蔚來、威馬、奔馳、東風等汽車行業新總部、新機構加速集聚。商務
5、區區域創新活力逐步增強,2021 年新增法人企業同比增長 45%,重點產業新增企業數占比超 70%。數字新經濟發展初具規模數字新經濟發展初具規模。全力推進“全球數字貿易港”建設,規上數字企業達到 2200 多家,集聚了一批5數字領域領軍和獨角獸企業。攜程、拼多多、美團和驢媽媽等電子商務企業,小 i 機器人、非夕機器人等人工智能企業,廣聯達、黑湖科技、涂鴉智能等工業互聯網及軟件服務企業,川土微電子、文曄領科、英業達等集成電路設計、集成企業,華測導航、北伽導航、海積信息、聯適導航等北斗導航企業,愛奇藝、燦星傳媒、亦非云、FunPlus 等數字內容制作和服務企業初步形成商務區數字經濟產業生態。專業服
6、務業集聚初顯特色專業服務業集聚初顯特色。專業服務業發展成為商務區特色優勢,商務區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類企業占比是全市平均水平的 2.4 倍。東航、南航、海航、春秋等多業態航空經濟服務產業鏈初步形成,入駐航空企業超過 150 余家。百余家知名律師事務所、人力資源服務企業、管理咨詢服務、功能型及市場化法律服務機構等專業服務企業集聚虹橋。國家發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以來,“虹橋商務區”升級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輻射范圍擴大,發展階段提級,商務區進入產業創新發展的“二次開發”、“二次創業”關鍵期,需圍繞國內統一大市場和國際開放市場,找準虹橋發力點,進一步提升6產業能級做強區域核心功能,瞄準新
7、賽道提高產業創新引領顯示度,跨區優化產業空間布局,加強長三角產業鏈協同與輻射帶動力,服務上海東西聯動與國內國際雙循環節點構建。二二、總體要求總體要求(一)一)指導思想指導思想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習近平總書記考察上海重要講話精神,緊扣長三角“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全面推進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建設總體方案,高標準建設國際化中央商務區,以“四大功能”“五型經濟”為主攻方向,結合全市“3+6”產業方向,著力做強區域核心功能、著力推動政策制度創新、著力強化關鍵基礎支撐,突出總部經濟能級提升、突出貿易功能內涵拓展、突出流量價值挖掘和創造
8、,逐步形成面向未來的中央商務區現代產業體系,持續提升產業能級水平、核心競爭力和輻射帶動力,為一流國際化中央商務區建設提供堅實產業支撐,全面服務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二)基本原則(二)基本原則7堅持國際化開放發展堅持國際化開放發展。緊跟開放新形勢,持續深化與擴大產業對外對內開放,探索樞紐節點型開放新模式,營造一流國際商務區營商環境,搭好聯通國際國內市場的“彩虹橋”,服務國內國際雙循環戰略,彰顯國際大都市城市形象。堅持高能級集聚發展堅持高能級集聚發展。圍繞中央商務核心功能,推動貿易經濟、會展經濟、服務經濟、總部經濟等核心功能產業集聚發展,打通人才、技術、資本、數字等要素交
9、換通道和制度對接通道,打造“五型經濟”創新發展示范區,增強世界影響力。堅持新賽道創新發展堅持新賽道創新發展。把握數字化、低碳化產業前沿趨勢,布局產業創新發展新賽道,培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加快形成經濟發展新動能。堅持新生態融合發展堅持新生態融合發展。推動產業與創新要素、產業與數字化及跨產業深度融合,營造產業發展新生態,優化產業服務新體系,助力產業現代化跨越發展。堅持一體化聯動發展堅持一體化聯動發展。積極發揮產業聯動與空間整合的聯動效應,塑造商務區產業發展新空間,對接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南北拓展帶,促進長三角產業鏈高水平協同。8(三)發展目標(三)發展目標總體目標總體目標。到 2025 年初步形成“
10、四高五新”中央商務區產業發展體系,產業發展能級與核心競爭力顯著提升。依托大交通、大會展和大商務,聚焦“高能級總部經濟、高溢出會展經濟、高流量貿易經濟、高端化服務經濟”四大核心功能產業,建設國際化開放樞紐高地;聚力“數字新經濟、生命新科技、低碳新能源、汽車新勢力、時尚新消費”五個未來產業新賽道,強化產業鏈和創新鏈融合,成為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融合創新極核。到 2035 年,全面形成具有高能級水平與核心競爭力的國際化服務經濟與前沿創新經濟集群,打造一流中央商務區產業生態,建成具有較強世界影響力的現代化國際開放樞紐核心承載區。規模目標規模目標。到 2025 年,GDP 年均增幅高于全市至少2 個百
11、分點,稅收收入、外貿進出口額年均增幅大于 10%,累計新增外資法人企業數超過 1500 家,商品銷售額超過5000 億元。產業目標產業目標。聚焦“四高五新”產業體系,爭取到2025 年,實現“4311”產業發展目標。打造高流量貿易經濟、高端化服務經濟、數字新經濟、時尚新消費四個千億級產業生態集群;打造生命新科技、汽車新勢力、9低碳新能源三個五百億級產業;舉辦 100 場國際性會展,國際性展覽占比超過 80%,國際性會議占全市比重超過25%;集聚綜合性總部和功能性總部企業數量達到 1000家。三三、產業產業發展重點發展重點(一)(一)提升國際化中央商務核心功能提升國際化中央商務核心功能產業產業1
12、 1.高能級總部經濟高能級總部經濟。充分釋放樞紐區位與開放優勢,聯動長三角生產制造與產業投資,打造合作共贏的高能級總部集聚升級新高地。綜合型總部綜合型總部。重點發展國際公司亞太區總部、全球總部以及本土跨國公司總部、國企(央企)總部及第二總部,民營企業的全國性總部或長三角總部。功能型總部功能型總部。鼓勵總部機構拓展研發、貿易等功能,向價值鏈、產業鏈高端發展,重點發展具有采購、分撥、營銷、結算、物流等單一或綜合貿易功能總部機構,具有高端裝備研制能力、重大實驗平臺的研發中心、開放式技術創新平臺和制造業總部機構。國國際組織際組織(機構機構)總部總部。支持引進設立國際經濟組織、國際商會、貿易促進會、行業
13、組織協會、科研機構等非盈利機構的總部或秘書代表處。2 2.高溢出會展經濟高溢出會展經濟。放大進博會溢出效應,強化10會展流量型、開放型經濟特點,打通國際會展產業鏈,營造會展經濟新生態,建成國際會展之都承載地。全鏈全鏈發展發展的的國際會展服務國際會展服務。積極謀劃引進汽車、半導體、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領域以及消費端電子產品、母嬰、寵物、食品等領域的國際百強展覽的一流主辦方、承辦方和行業協會,集聚會展上下游配套企業。重點支持綠色會展建設,包括綠色材料、綠色設計、綠色搭建、綠色服務等??萍家I的科技引領的智慧會展服智慧會展服務務。推動場館建設數字化、會展運營數字化和會展平臺數字化。
14、推動創意設計產業化,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和時尚設計。3 3.高流量貿易經濟高流量貿易經濟。構建高端資源配置國際貿易中心新平臺,開拓發展新型國際貿易,打造聯動長三角、服務全國、輻射亞太的進口商品集散地。融入全球的數融入全球的數字貿易字貿易。聚焦跨境電商和數據交易,突出數字貿易服務功能集聚,搭建新型數字貿易促進平臺,打造數字貿易開放新門戶。重點關注頭部跨境電商平臺、自主品牌獨立站建設,以及宅經濟和時尚服飾等細分賽道獨角獸,打造跨境電商生態圈。結合區位優勢和商貿基礎,營造多元商業場景,大力發展直播電商。做大做強綜合型電11商,發揮龍頭集聚效應,圍繞進博會特色領域,持續布局汽車、醫療器械及母嬰、食品等領域
15、的垂直型電商,打造直播產業生態。引育一批具有市場影響力的數據交易主體及從事數據合規咨詢、質量評估、資產價值評估、數據交付等業務的專業服務機構,推動數據交易。特色特色開放的服務貿易開放的服務貿易。重點發展在線旅游平臺 OTA,國際旅游服務,文化藝術品服務貿易如藝術品保稅拍賣,優化跨境營商服務,提升法律、設計和知識產權服務等跨境專業服務質量,用好 RCEP 在投資、服務貿易和自然人移動等領域進一步開放的機遇,吸引金融、電信領域等服務業領域的投資者通過參加進博會進入中國。高效便利高效便利的離岸貿易的離岸貿易。重點發展離岸轉手買賣、全球采購、委托境外加工、承包工程境外購買貨物等相關業務,吸引全球銷售總
16、部,聚集培育一批離岸貿易標桿企業。新生態新生態賦能的供應鏈服務賦能的供應鏈服務。重點搭建醫藥器械、汽車、高端裝備等垂直類供應鏈服務平臺,集聚第三方、第四方物流服務企業和智慧物流相關服務企業,以及為供應鏈提供生態服務的新生態企業、物流快遞智慧供應鏈行業龍頭企業總部。4.4.高端化服務經濟高端化服務經濟。推動服務業向國際化、專業化、12高端化延伸,打造集樞紐臨空服務、科技創新服務、產業金融服務、高端專業服務于一體的現代化專業服務業集聚發展區,全方位服務長三角實體經濟發展。高效聯高效聯動的臨空服務動的臨空服務。聚焦臨空產業高附加值環節,提升航空總部集聚度,積極招引多式聯運運營商、航空物流服務主體等多
17、式聯運企業,發展航空培訓、航空食品等高價值航空配套服務,布局航空維修業務。聯通國內國際的聯通國內國際的科技服務科技服務。支持中外合作大學、長三角區域合作大學、高校以及龍頭企業(聯合)設立開放式創新平臺等新型研發機構。積極發展科技孵化和技術轉移平臺,打通高??蒲性核?、市場化技術轉移機構、國際技術轉移渠道、各類孵化加速器運營商和共享辦公空間等科技創新成果多元轉化渠道。完善檢驗檢測服務,重點發展提供檢驗、檢測和認證服務的標準組織和第三方機構。推動多業態、多模式融合,重點關注“一站式”創新服務平臺和離岸創新服務平臺。鏈接全球的產業金融鏈接全球的產業金融。促進產融結合,推動資金更加高效便捷流動,全面提升
18、全球資源配置能力。重點發展以航空租賃為主的商品租賃、商業保理和基于區塊鏈技術的貿易金融。大力引進風投機構、基金管理機構、投資性公司和 ESG 綠色投資,擴大產業創新13投資。發展金融科技,拓展金融科技技術研發和跨境數字人民幣應用場景領域。著力提高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實現“科技-產業-金融”的高水平循環。集成優質的專業服務集成優質的專業服務。發展綜合性財務服務、管理咨詢服務、知名律所上海分所或同城分所、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商等領域,優化人才服務,打造長三角企業專業服務窗口和會客廳。(二)(二)布局融合創新的布局融合創新的未來產業新賽道未來產業新賽道1.1.數字新經濟數字新經濟。以上海城
19、市數字化轉型為契機,依托商務區數字場景賦能創新優勢,推動商務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布局打造長三角數字經濟創新走廊,成為長三角數字經濟創新動力核。引領未來的元宇宙引領未來的元宇宙。超前布局擴展現實底層技術,聚焦虛擬現實交互等新型終端,搶占元宇宙“新賽道”,打造橫跨消費、工業兩大場景的元宇宙試驗場,圍繞場景應用發展虛擬工廠、數字建筑、汽車制造等工業元宇宙和醫療、商貿、會展等消費元宇宙。終端帶動的終端帶動的人工智能人工智能。重點發展人工智能算法、開發平臺和計算機視覺、智能語音等應用技術。聚焦汽車、電子、物流等領域工業機器人,醫療、家居等領域服務機器人的研發、集成、制造和配套營銷服務,發展14智能穿戴
20、、智能家居等智能終端產品。賦能實體的工業賦能實體的工業互聯網互聯網。圍繞長三角先進制造業數字化轉型需求,發展行業級垂直 PaaS 平臺,以鏈主企業集聚生態。依托長三角細分行業和典型場景需求,研發設計軟件、生產控制軟件等工業軟件產品。大力引進汽車、電子信息、生物醫藥、能源等產業的垂直工業互聯網公共平臺,加快發展 EDA 等研發設計軟件,積極發展汽車、航空等離散制造行業生產控制軟件。聚焦芯片設計和智能傳感器設計,引進芯片指令集和 IP 核設計企業,重點發展面向智能網聯汽車、電子消費等終端系統級芯片設計產業和基于MEMS 工藝的 IC 智能傳感器終端設計,夯實智能終端軟硬件基礎支撐。揚帆出海的電競游
21、戲揚帆出海的電競游戲。引進原生云游戲研發公司、出海銷售收入領先的游戲研發公司,重點發展電競賽事、俱樂部、游戲電競終端設備和相關衍生服務,構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電競全產業鏈。聚焦數字文化,重點發展網絡視聽、數字閱讀、數字動漫等數字內容制作和數字出版服務,持續擴大國際數字版權貿易。融合創新的北斗導航融合創新的北斗導航。依托北斗西虹橋產業基地,強化北斗導航高端產業引領,擴大北斗導航產業規模和影響力,實施“北斗+”戰略,積極拓展面向智能網聯汽車、15智慧交通、海事航運等行業終端的北斗導航下游運營服務。圍繞物聯網應用領域,重點發展基于 MEMS 工藝的IC 智能傳感器。打造網絡信息安全產業高地,為開放樞紐
22、門戶和“流量型經濟”保駕護航。2.2.生命新科技生命新科技。探索“新醫療、新醫藥、新醫械”一體化醫療融合創新發展模式,積極發展國際醫療高端服務、智慧醫療高端產品、創新藥、醫療器械和旅游醫療等特色新賽道,引領國際化醫學醫療服務創新。高端高端引領的國際特色醫療服務引領的國際特色醫療服務。以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為核心,拓展神經系統、心血管及腫瘤等領域退行性疾病特色??圃\療服務;培育跨境高端健康管理、跨境醫養旅游服務等特色服務新業態;推動細胞免疫治療、干細胞治療、基因測序、基因編輯、基因治療等精準醫學特色醫學技術發展和應用,建設國際特色醫療服務區。尖端尖端前沿的生命科學臨床轉化前沿的生命科學臨床轉化。依
23、托商務區優質醫療臨床資源,暢通境內外創新藥械在華研發、臨床試驗和上市通道,重點發展面向未來的抗退行性疾病藥物和其他高端生物制品,推動生物藥 mRNA 等新制藥形式的研究轉化,做大做強影像診斷等高值醫療器械。推動藥品醫療器械許可持有人/注冊人制度下的 CMO/CDMO 平臺健康有序發16展,加速生命科學新成果的轉化,打造尖端生命科學臨床轉化中心。開放便利的國際醫藥器械貿易開放便利的國際醫藥器械貿易。政策賦能,建設國際醫藥醫械交易平臺,探索醫藥器械貿易便利化和審評審批制度聯動改革,優化各類尖端創新藥及制藥關鍵原輔料、檢驗檢測試劑、基因技術、高端醫療器械等準入環境,暢通研制、注冊、生產、銷售等市場準
24、入環節,推動國際一線醫藥器械產品和技術首次應用落地,加強醫藥器械產品銷售外包(CSO)發展,服務長三角生命科學創新企業國家化發展??缃缛诤系臄底纸】滇t療跨界融合的數字健康醫療服務服務。聚焦數字藥物研發,重點發展藥物分子的理化性質、生物活性、毒性以及靶蛋白結構、藥物-蛋白質相互作用等領域預測。聚焦數字診療服務,重點發展第三代數字 PCR、數字化生命標志物等數字診斷技術及腦機接口等數字診療技術應用。聚焦“互聯網+醫療”服務,重點發展遠程監控、遠程診療、線上醫療以及互聯網醫院等領域。3.3.低碳新能源低碳新能源。依托全球新能源頭部產業集聚的優勢,加強創新協同和場景示范,探索布局前沿零碳產業和碳交易服
25、務,打造綠色低碳示范實踐區。輻射全球的輻射全球的新能源產業新能源產業。支持核電、風電、光電、大規模儲能設施17等綠色經濟項目投資運營與國際合作。支持可再生能源制氫、儲氫技術和氫燃料電池的綠色技術創新研發。發展能源互聯網服務,聚焦能源互聯網軟件開發、合同能源管理服務、虛擬電廠運營服務,以及智能電網管理服務。盡快完善儲能服務,重點支持電化學儲能、氫儲能、壓縮空氣儲能和飛輪儲能等新一代儲能技術,風光儲一體化技術,推廣分布式儲能充電樁以及大規模儲能設施投資與運營。創新引領的前沿零碳產業創新引領的前沿零碳產業。構建工業節能、建筑節能設計和運營、節能低碳產品認證服務、綠色建筑認證服務等綠色節能服務體系,支
26、持核心節能材料研發和總部發展,打造零碳技術商業創新示范區。在智慧環保領域,發展環境智能檢測服務,水、大氣和土壤治理服務以及核心環保裝備研發和總部。專業協同的碳交專業協同的碳交易服務產業易服務產業。支持碳交易服務,聚焦零碳技術研發,碳監測服務、碳排放核查服務、碳資產管理服務和雙碳規劃與咨詢服務,建設長三角碳交易服務窗口。4.4.汽車新勢力汽車新勢力。依托汽車新勢力總部研發功能優勢,匯聚造車新勢力和傳統造車企業總部,推動機場、高鐵、地鐵一體立體化交通智慧出行服務,打造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智慧新交通產業集群。走向國際的新能源汽走向國際的新能源汽18車車。集聚國際傳統汽車企業新能源研發平臺、造車新勢力國際
27、化總部、跨界競爭的新能源專用車創新企業和相關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零部件企業,助力新能源汽車國際化、品牌化發展。支持嘉定氫能港建設,形成氫燃料電池汽車全產業鏈。軟件定義的智能網聯汽車軟件定義的智能網聯汽車。把握軟件定義汽車發展變革性趨勢,依托國家級“雙智”示范和復合型人才基礎,促進智慧城市基礎設施和智能網聯汽車協同發展,重點發展無人出租車、智能公交、智能重卡等智能網聯汽車商用終端,聚焦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車載操作系統、V2X(車用無線通信技術),深度視覺算法和增強型學習算法,以及云控平臺和計算平臺,建設國家軟件定義汽車創新示范區。智慧綜合的智慧綜合的交通出行服務交通出行服務。推動“出行即服務
28、”發展理念落地,打造聯通國內國際的智慧出行服務樞紐,集聚出行服務平臺、高精地圖、以及路測設施的研發和集成等主體。5.5.時尚新消費時尚新消費。依托進博會全球商品首發地和長三角高端消費人群,鼓勵國際商品零售、中國品牌孵化和國際品質的文化消費服務,著力打造上海國際大都市內貿外貿相互鏈接的國際消費新中心。首發引領的國際商首發引領的國際商品零售品零售。依托進博會“6+365”平臺,建設國際消費首發19地。積極發展數字新零售,支持線上線下結合的綜合零售龍頭企業建設醫藥保健、進口商品、生鮮等細分領域即時零售平臺。做大免稅購物經濟,引入保稅展示展銷、免稅購物、離境退稅及內外貿易相結合的購物業態。潮潮流創新的
29、中國品牌孵化服務流創新的中國品牌孵化服務。重點打造高端消費品牌及運營,發展奢侈品領域高能級品牌總部、首店、旗艦店,推廣特色品牌快閃店、特色主題體驗店等引流運營方式。聚焦國潮品牌,探索特色 IP、各類潮飲、潮食、潮服、潮品、潮玩等大型國內連鎖品牌,發展和集聚各類消費品牌的研發總部。國際品質的文旅消費服務國際品質的文旅消費服務。推動創意設計產業化,重點發展工業設計和時尚設計。建設文旅體展綜合體,依托百老匯劇院群等國際化演出載體,舉辦包括音樂會、舞臺劇、脫口秀等領域國際化高端文化演出,聚集相關演藝企業,打造長三角演藝策源地。四、產業發展布局四、產業發展布局結合商務區總體發展格局,通過打通片區軸線,優
30、化空間布局,推動產業業態融合發展、片區分工合作發展、長三角產業聯動發展,形成核心帶動、東西呼應、南北聯動的“一圈、四區、三軸”產業空間布局。(一)(一)一圈:一圈:環樞紐核心圈環樞紐核心圈20以虹橋機場高鐵綜合交通樞紐為中心,重點依托商務區核心區,輻射涵蓋虹橋機場東片區、長嘉閔交界區及國家會展中心(上海)連片區,重點發展高能級總部經濟、高溢出會展經濟、高流量貿易經濟、高端化服務經濟,營造能級優先、創新先行的中央商務活動區發展氛圍,成為商務云集、綠色生態、出行便利的虹橋城市新中心。(二)四區:產業功能片區(二)四區:產業功能片區南虹橋片區。以國際化公共服務功能和多元高端融合的服務經濟為主要特色,
31、依托核心商業街區、前灣地區、虹橋進口商品交易中心等園區功能平臺,重點發展高端醫療服務、生命科學臨床轉化、時尚新消費、文創電競、數字貿易、數字醫療等產業。東虹橋片區。以臨空樞紐經濟和數字服務經濟為主要特色,依托虹橋航空服務業集聚區、臨空數字經濟產業園、西郊國際金融產業園、大虹橋生命科學創新中心等園區功能平臺,重點發展航空服務經濟、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金融服務、智慧出行等產業,成為國內領先的臨空經濟示范區。西虹橋片區。以國際化會展經濟和北斗數字經濟為21特色,依托國家會展中心、北斗導航基地、綠地全球貿易港等園區功能平臺,重點布局會展經濟、貿易經濟、數字創新經濟、文旅新消費、低碳節能環保等產業,推
32、動會商數貿融合發展。北虹橋片區。以智慧綠色創新經濟與制造服務經濟為特色,依托臨港嘉定科技城、虹橋新慧總部灣,重點發展汽車新勢力、低碳新能源、智能制造、工業互聯網、醫療器械、食品健康等創新經濟產業,成為智造創新領航區。(三)(三)三軸:三軸:創新聯動發展軸創新聯動發展軸結合產業項目與區位交通實際,構造“南、中、北”三條產業創新聯動發展軸,打通片區產業發展節點,形成產業發展聯動合力。南向“生命科創發展軸”。以閔行前灣地區為起點,經過核心區,沿嘉閔高架路向南延伸,對接 G60 科創走廊聯通南向拓展帶,串聯閔行前灣、新虹橋國際醫學園區、虹橋國際會展產業園、青浦中核科創園等功能平臺,重點布局生命新科技、
33、低碳新能源等產業。中部“數字干線發展軸”。以長寧天山西路為起點向西經過核心區,沿 G50 滬渝高速延伸對接青浦長三角22數字干線,串聯虹橋臨空數字經濟產業園、元宇宙展覽展示中心、北斗西虹橋基地等產業平臺,重點布局數字新經濟、時尚新消費等產業。北向“創新新勢力發展軸”。由長寧臨空經濟示范區為起點,經金沙江西路向西北延伸至嘉定,對接 G2京滬高速聯通南向拓展帶,串聯臨空智能駕駛產業園、臨空低碳科技產業園、臨港嘉定科技城等產業平臺,重點布局汽車新勢力、低碳新能源、數字新經濟等產業。23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一圈、四片、三軸”示意圖五、發展舉措五、發展舉措(一)創新產業服務體系(一)創新產業服務體系統籌
34、穩商與招商工作,創新商務區產業服務體系,全面推動疫情后商務區經濟恢復、重振與跨越發展。建24立重點企業名錄庫及產業項目儲備庫,發揮虹橋國際商務合作伙伴潛力,形成產業地圖落實精準招商。繼續做好商務區發展座談會、企業家懇談會,擴大“朋友圈”,打造國際化招商網絡。啟動商務區“全球貿易商計劃”,集聚更多高能級市場主體、高層次人才、全球性資本。創新機制強化金融服務實體招商功能,推動設立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產業引導基金,支持優質內外資投資類企業在商務區發展,集聚吸引創新型潛力企業落地虹橋。探索引進海外資本,打造境內外投資雙向平行基金,助推企業“引進來、走出去”。(二)推進功能平臺建設(二)推進功能平臺建設圍
35、繞“四高五新”產業目錄,整合提升虹橋商務區功能性平臺建設,謀劃布局新平臺建設,豐富產業發展新生態。進一步優化專項資金扶持政策,支持重點功能性平臺能級提升。推動虹橋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進口商品集散地、全球數字貿易港、在線新經濟生態區、中央法務區、虹橋國際人才園等特色功能平臺升級拓展。支持功能平臺創辦國家級試驗示范基地。支持片區圍繞“四高五新”產業導向開展產業聯動工作。啟動建設一批特色創新新平臺。聯合企業與社會主體創建虹橋元宇25宙集聚中心。支持設立上海國際技術交易市場、醫藥醫械交易市場等平臺經濟型主體。探索在虹橋設立長三角數據交易中心、長三角碳交易中心、版權交易中心等新型功能平臺。高水平建設
36、南虹橋民企總部集聚區。(三)強化關鍵基礎支撐(三)強化關鍵基礎支撐優化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完善區域內交通網絡,平衡“職住商”功能,強化產業發展關鍵基礎支撐,開辟產業能級提升新空間。促進“一圈四片三軸”產業空間聯動。重點圍繞“環樞紐核心圈”與“創新聯動發展軸”,布局工程、平臺、項目,策劃產業廊道。研究部署新型分布式數據中心和研發大道項目。優化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內道路貫通建設,加快實施虹橋智慧交通改建工程,超前布局規劃探索引入小型自動公共駕駛,率先營造智慧出行產業應用場景。推動人才安居項目建設。支持虹橋臨空經濟示范區提升能級,加快虹橋國際機場東片區改造。(四)營造(四)營造人才人才集聚生態集聚生態依
37、托虹橋國際商務人才港,不斷提升人才服務水平,支持企業引進國際化、復合型創新人才。聚焦商務區“四高五新”重點產業發展需求,廣泛集聚重點領域緊缺科26技創新人才。進一步完善重點產業人才保障體系,加大對引進人才在落戶、子女教育、醫療保障、科研配套、住房補貼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厚植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聯動長三角,打造“人才驛站”,為上海緊缺的異地人才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服務。探索建立外籍高層次人才申請永久居留直通車制度,便利境外高層次醫學人才和專業服務人才來華執業及學術交流合作。研究制定“虹橋大學”的落地推進方案。(五)打響虹橋整體品牌(五)打響虹橋整體品牌著力促進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整體品牌造。舉辦高品
38、質活動,塑造商務區國際化開放形象。辦好新媒體招商,舉辦“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在線招商大會”,常態化推介商務區線上營商環境、政策優勢、發展優勢,打造商務區“全球貿易商計劃”品牌。放大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打造“進口商品采購在虹橋”品牌。支持片區、功能平臺及市場主體,舉辦以“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為主題的推介宣傳活動。支持推進“虹橋總部峰會”等品牌活動,支持“四高五新”產業行業協會以及領軍企業舉辦行業高端論壇,擴大商務區產業集聚影響力。(六)推動政策制度創新(六)推動政策制度創新27打通制度對接通道,結合市場實際需求,依托政策和制度創新尋求產業創新發展的新突破。編制出臺促進會展經濟、數字經濟專項資金扶持意見,提出新能源、生命醫學、汽車新科技等產業專項資金支持政策。爭取有利于全球貿易商總部企業集聚的便利化政策。支持銀行等金融機構放大自由貿易賬戶功能。爭取設立商務區綜合保稅區,創新試點建設第一個電子圍網綜保區,加快保稅維修、飛機融資租賃、航空航材交易市場、離岸貿易、等業務政策的單項或綜合落地。全面對接進口博覽會,優化進博會展品進入中國市場的后端服務的政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