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市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實施方案2020年-2025年(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溫州市教育局:溫州市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實施方案2020年-2025年(9頁).pdf(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2020 年-2025 年)為深入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落實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教育信息化 2.0 行動計劃精神,以及省市加快教育信息化的相關文件要求,加快推進溫州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助推溫州教育高品質發展,高標準打造溫州未來教育,特制定本方案。一、總體要求(一)指導思想。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信息技術引領支撐教育改革與創新,以服務師生為中心,促進教育治理現代化,促進實施因材施教,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重構新時代“互聯網+教育”新生態。(二)基本原則。堅持育人為本,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為核心,以信息化為引領,構建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育生態。整體智治。全方
2、位實施教育數字化,實現數據共享、業務協同、流程再造和組織重構,使教育信息建設從“碎片化”向“一體化”轉變。全方位應用數字技術,輔助教育治理,形成即時感知、科學決策、主動服務、智能監管和高效運行的教育形態。綜合集成。注重業務集成、數字集成和政策集成,綜合社會各類資源,整合成為一個完整的教育數字化體系,實施閉環管理,不斷推進迭代深化。注重應用。以場景化的多業務協同應用為抓手,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從融合應用到創新發展,從試點應用到常態應用轉變,優化用戶體驗,提供便捷周到的教育教學服務。唯實惟先。立足需求導向、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扎實推進,持續提升;立足溫州未來教育,敢于創新,勇于領先,善于突破,更好地
3、服務于經濟社會發展。(三)總體目標。打造溫州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形成教育治理、泛在資源、未來學校三大服務數字中心,整體形成“一庫一碼一屏”架構,即一個基本數據庫,一個二維碼畫像、一面可視決策屏,創設全方位的教育應用場景,構建信息時代基于大數據的現代化教育治理體系,打造溫州教育“3+X”信息化生態模式。到 2022 年,完成教育治理、數字資源和未來學校等場景構架,建設基于技術的教與學方式變革試點 200 個以上,并評選樣板學校開展復制推廣;到 2025 年,建成全省乃至全國領先、全面應用的溫州教育“數字大腦”體系。二、重點任務(一)“數字大腦”中樞系統開發。利用溫州教育云計算平臺、教育城域網、
4、教育基礎數據庫和溫州教育大數據平臺,構建涵蓋規范標準、數據資源、應用服務、安全保障和運營維護等的教育數字中樞框架。1.一個基礎數據庫。業務主題數據庫應納盡納,強化數據清洗與整合,以“一源為主,多源完善,動態更新,積淀成檔”為原則,建立學生、教師和學校等基礎數據庫。建立數據矯正機制,實現市級數據動態更新,縣(市、區)和學校定期校驗核對,提供高質量基礎源數據。(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2.一個數據中臺。全面支撐數據的交換共享、深度挖掘和關聯分析,多主體的業務在線協同、智能應用。支撐不同感知終端間的數據匯聚、快速調用和共享,實現各節點的協同化感知、精準化控制和一體化管理。(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3
5、.一面可視決策屏。建立以重點指標驅動的市級“數字駕駛艙”,以個性化指標驅動的區域、部門、學校的特色“數字駕駛艙”,形成集綜合指揮、動態展示、綜合應用等功能的溫州教育決策輔助可視屏,實現教育感知智能化、態勢監測可視化、事件預警可控化、應急處置高效化,助力教育治理現代化。(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4.一個二維碼畫像。研制學生、教師和學校等教育綜合評價指標體系,綜合國家、省和本地各業務系統權威數據,為學生健康成長、教師專業發展和學校辦學品質提升提供數據服務?;诨A數據庫,歸集學生德智體美勞等綜合評價數據,整合教師基本信息、師德指數、教學經歷、專業成長、綜合榮譽、考核考評等發展性數據,匯聚學?;拘?/p>
6、息、辦學水平、發展態勢等綜合指標數據,分別形成學生、教師和學校的“二維碼”和“數字畫像”。(責任單位:基教處、人事處、評估院)5.一張數據安全網。強化網絡信息安全建設,集成電子認證、數據加密、安全檢測、等級保護、風險評估、應急預案、災難備份等安全技術與措施,與教育“數字大腦”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同步使用,建立全生命周期的數據資源安全保障體系。(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二)教育治理服務中心建設。以政府數字化轉型為契機,以重大項目推進為支撐,集中匯聚數據資源,提供優質線上教育服務。1.政務服務智能化(1)智慧政務。推進政務服務由網上辦、掌上辦向好辦、易辦轉變,推廣“智能秒辦”“無感智辦”等政務服
7、務事項應用,加快黨建數據化建設,深化機關“內跑”改革,實現線上行政辦公應用覆蓋面 100%、政務服務網上可辦率 100%,教育政務(校務)在線運作、高效協同,政務數據與校園治理深度融合。(責任單位:辦公室、法規處、組織處、機關黨委)(2)督辦督導。利用大數據技術,加強督辦事項的項目化、清單化、節點化、痕跡化管理。健全在線督導評估監測體系,推動重點領域、關鍵環節改革,更好履行督政、督學、評估監測的職責。(責任單位:辦公室、督導處)(3)后勤管理。建立教育后勤管理系統,實現經費投入、財務預算、資產管理、財務核算、財務決算、績效評價、風險管控等工作一體化、全過程有效管控,防范財務和廉政風險。(責任單
8、位:計財處)(4)基建規劃。推進“溫州教育設施(學校)規劃建設全過程管理系統”試點建設,構建基礎教育設施規劃建設管理平臺,提升規劃決策的精細化、科學化、智能化水平。(責任單位:基建中心)2.校園服務數字化(1)師資管理。建立師資管理平臺,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線上課程資源,加強教師網絡化、數據化“全鏈條”管理和培養。(責任單位:人事處、教師院)(2)質量監測?;趨^域中小學“四維評價”指標體系,開展教育質量綜合評價監測,動態把握學生發展面貌和影響學生發展相關因素,借助大數據分析,探索學生成長規律,充分發揮質量監測精準診斷與靶向改進功能,促進學生全面個性持續發展。(責任單位:評估院、基教處、教研院)(
9、3)健康智控。遷入師生健康報送平臺,研發溫州市基礎教育師生健康預警、體質健康分析系統,建設校園傳染病防控“預警網”,傳染病爆發預測報警、提前干預,建立全方位的師生健康保障機制,研發科藝教育分析系統,發現培養學生特長和潛力。(責任單位:體衛藝處)(4)課后托管。建設全市托管服務申報平臺,利用信息化手段優化申請、審核等服務環節,提供便捷的校內托管服務。(責任單位:基教處)(5)智慧安防。構建校園風險管控智能化、校園周邊綜治網格化、安全管理標準化的平安校園立體管控體系,高質量建設“智安校園”。(責任單位:校安處)3.社會服務一體化(1)教育數字服務。推進“個人數據寶”應用平臺建設,打造教育政務2.0
10、 平臺,集成優化“掌上辦”,實現公眾教育數據的精準匹配、便捷查詢和授權使用,加快推進場景化多業務協同應用。(責任單位:基教處、人事處)(2)校外機構監管。綜合輿情、金融、信用等跨部門數據,探索開展校外培訓機構非接觸式智能監管,優化多部門聯合“掌上執法”,提升監管效能。(責任單位:民辦處)(3)招生動態預警。以相關部門的基礎數據為依托,建立學前、義務教育招生預警模型,按級別實時動態預警,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資源。(責任單位:基教處、學前指導中心)(4)入園入學網辦。建設全市入園入學“一件事”服務系統,部門數據聯動共享、系統信息自動核驗,實現全市范圍內學前適齡兒童在線登記和義務教育階段新生入學報名“掌
11、上辦”。(責任單位:基教處、學前指導中心)(5)中高考優待聯辦。多部門網上聯辦,優化流程,全面落實中高考優待“一件事”網上全流程辦理。(責任單位:基教處、直屬處)(三)泛在資源學習中心建設。圍繞溫州“三全四課五育”育人模式,開發建設溫州教育數字資源庫,形成覆蓋全體學生、涵蓋學科課程和自主學習的泛在學習資源中心。1.資源協同開發。將教育資源建設納入教師專業發展激勵范疇,建立合法規范的資源開發獎勵機制、價值流通機制、版權保護和共享交易機制,激發教師資源開發積極性,實現教育資源眾籌、眾創、眾享。(責任單位:人事處、教師院、教育技術中心)2.學習空間建設。以溫州教育影院、云圖書平臺和中小學在線答疑平臺
12、為基礎,利用之江匯等平臺,開發共享優質教學資源,建設教師專業發展線上課程資源,建設師生特色“網絡學習空間”,形成市、縣、校三級共享使用的課程資源中心,為地方課程推廣、校本(拓展性)課程分享(跨校選課)、選修課程學習和家庭教育協作等提供資源。(責任單位:教研院、教師院、教育技術中心)3.精準作業探索。建設涵蓋“地區-學校-教師”三級用戶、線上線下融通、“布置-答題-批改-反饋”一體化的精準作業平臺,以基于功能的作業設計與應用為導向,以年級期末檢測(抽測)、模擬考試試題等優質資源為基礎,準確評估學生的學業水平,為開展精準教學提供依據。(責任單位:教研院)4.“云教研”應用。打造中小學“云教研”平臺
13、,實施線上名師講壇、線上月講、“好課云”等,集聚名優教師智慧共享。建設市教科研成果評審、共享與教師在線學習資源中心,開發教師教科研素養微課程資源,推動中小學“共享科研”建設。(責任單位:教研院)5.職業教育“虛擬工廠”。以人工智能、5G 等新技術推進職業教育迭代升級。對接企業生產服務智能化流程,加快專業、課程和教法改造。建設職教數字化平臺,促進校企之間專業、師資、人才需求等資源共聯共建共享。到 2022年,建成虛擬工廠等網絡學習空間 50 個,理實虛一體化實訓基地 30 個。(責任單位:職成教處)6.校外教育數字資源建設。建立溫州市實踐教育智慧平臺,集中展示全市勞動、研學基地營地和精品線路,展
14、示“行走甌越”研學實踐課程和勞動課程,為學生勞動研學實踐提供選擇、學習記錄和評價全流程服務。(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教研院)7.終身教育數字資源開發。開發中小學愛閱讀 APP、微信小程序端等線上數字閱讀平臺,整合精品數字閱讀資源,智能分析閱讀圖譜,提升師生、家長閱讀質量。開發溫州市普通高中生涯規劃在線教育平臺,指導學生科學規劃學業,助力新課程、新高考順利實施。建設城鄉社區“學習 e 站”、數字化全民學習體驗基地(平臺)和“APP”,構建“嘉昆太溫”數字化學習圈,開展“線上+線下”職業教育培訓,推進老年遠程教育全覆蓋,構建數字化終身教育服務體系。(責任單位:教研院 職成教處)(四)未來智慧學校
15、服務中心建設。立足溫州未來教育“為未來”“向未來”和“創未來”三個目標維度,堅持自主創新和第三方服務相結合,探索“市里定標準、企業(學校)做產品、區校買服務、數據進平臺、定期做評估”的優勝劣汰機制和集約化建設方式,推進未來智慧校園服務中心建設。1.制定未來智慧學校建設標準。聚焦“未來學?!毙聵討B,以硬件智能化、軟件系統化、學習泛在化為主要方向,制定相關建設標準,指導未來智慧學校建設。(責任單位:基教處、教育技術中心)2.建設“溫教釘”教育平臺。加快“溫教釘”平臺基礎和通用功能開發,作為學校信息化應用統一用戶認證和登錄入口,從學校管理、校園安全、教學教研、家校共育等方面,全方位推進學校工作向移動
16、互聯網轉型。鼓勵學校自主開發特色應用,形成各具特色的釘釘未來校園。(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3.幼兒園智能化管理。創建云呵護、云巴士、云研訓“三朵云”平臺,形成幼兒健康發展、教師研訓、家園共育的數據管理模塊,通過循“數”管理方式,提升幼兒園智能化管理水平。(責任單位:學前指導中心)4.探索未來學習新樣態。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虛擬與真實情境相融合、學校與居家學習相結合等教學模式。開展“人工智能+教育”教學模式探索,加強基于數據驅動智能推送和學生自適應學習的研究,形成人工智能化教育新樣態。積累學生成長數據,建立學生數字畫像,發掘學生潛質、激發學習興趣,探索實施基于大數據的大規模個性化學習。(
17、責任單位:基教處、教研院、教育技術中心)三、保障措施(一)加強組織領導。各地教育行政部門和學校要不斷提高認識,成立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切實履行教育“數字大腦”建設組織領導職責。各有關處(科)室、單位負責教育辦公和服務數字化轉型工作,提供權威業務數據源,管理應用平臺。各級教育技術部門負責教育“數字大腦”設計規劃、數據平臺建設、數據歸集和安全管理。各級各類學校要建立由學校法人代表或校長負責的首席信息官(CIO)制度,全面統籌本校信息化的規劃與發展;設立學校信息技術處或明確中層人員,專門負責學?!皵底执竽X”(數據中心)建設。(責任單位:辦公室、組織處、人事處)(二)強化機制保障。建立教
18、育“數字大腦”建設專項資金和長效投入機制,建立項目統籌管理機制,統一規范項目立項、實施和驗收工作。健全績效評估機制,由各級領導小組辦公室負責信息系統項目經費安排、設計規劃和建設實施全過程管理,定期組織開展績效評估,將評估結果作為安排后續項目資金的重要依據。將“優化人才隊伍,提升數字技能”作為教育“數字大腦”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完善人才引進、培養、選拔、使用、評價等激勵機制,構建科學的薪資結構。建立責任視導機制,積極服務項目建設。(責任單位:計財處、人事處、督導處)(三)重視聚力創新。按照“因地制宜,大膽探索,重點培育,樹立典型”要求,深入推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與專業研究機構、高端智庫的戰略合作,借助高校、研究院(所)、社會企業等多方力量,推動溫州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建設教育“數字大腦”體驗中心,加強融合創新。積極運用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等多種手段,全方位、多渠道加大宣傳力度,營造良好合作共建氛圍。(責任單位:教育技術中心)(四)落實督查考核。發揮好考核指揮棒作用,健全動態考核機制,將教育“數字大腦”建設工作納入各地各單位年度考核體系,納入教育督導重要內容,確保建設任務和措施落實到位。建立工作例會制度,及時掌握各地各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