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來德-公司研究報告-OLED材料+設備雙龍頭乘產業東風展翅高飛-250213(4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奧來德-公司研究報告-OLED材料+設備雙龍頭乘產業東風展翅高飛-250213(49頁).pdf(4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 公司公司報告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 奧來德奧來德(688378)證券證券研究報告研究報告 2025 年年 02 月月 13 日日 投資投資評級評級 行業行業 電子/光學光電子 6 個月評級個月評級 買入(首次評級)當前當前價格價格 25.8 元 目標目標價格價格 31.61 元 基本基本數據數據 A 股總股本(百萬股)208.15 流通A股股本(百萬股)201.22 A 股總市值(百萬元)5,370.22 流通A股市值(百萬元)5,191.37 每股凈資產(元)8.45 資產負債率(%)19.33 一年內最高/最低(元)41.60/13.1
2、6 作者作者 郭建奇郭建奇 分析師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22110002 唐婕唐婕 分析師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9070001 張峰張峰 分析師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8080008 潘暕潘暕 分析師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17070005 朱曄朱曄 分析師 SAC 執業證書編號:S1110522080001 資料來源:聚源數據 相關報告相關報告 股價股價走勢走勢 OLED 材料材料+設備雙龍頭,乘產業東風展翅高飛設備雙龍頭,乘產業東風展翅高飛 從材料到設備,奧來德專注于從材料到設備,奧來德專注于 OLED 產業產業多場景多場景布局布局
3、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自 2005 年成立,始終深耕于有機發光材料的研發領域,是國內少數具備自主生產有機發光材料能力的領軍企業。自 2012 年起,公司進一步拓展了業務范疇,開始涉足蒸發源設備的研發,逐步構建起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公司是國內少數在OLED 材料和 OLED 設備兩個領域,深度圍繞 OLED 產業布局的領先企業。公司股權結構清晰,一致行動人持股比例高,公司通過子公司形式在材料和設備領域發展。創始人軒景泉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工學博士,管理和研發團隊具有 OLED 材料和設備行業長期研究、管理經驗。公司發展以研發為核心,2023 年研發人員占比為 24.3
4、%,研發費用率為 19.7%,公司專利持續積累,截至 2024 年中報,公司累計獲得專利 396 項。奧來德作為國內 OLED 終端材料國產化供應商和 OLED 蒸發源設備龍頭企業,自 2018 年以來收入水平站上新臺階,收入水平由 2017 年 0.41 億元,快速增長至 2018 年的 2.62 億元,隨后在 2023 年達到 5.17 億元,2018-2023年五年收入年化 CAGR 為 14.5%,2024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4.64 億元,同比增長 11.9%。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 2017 年以來保持在 50%以上。OLED 產業迎來小尺寸向中尺寸發展重要節點,材料、設備
5、或將雙重受益產業迎來小尺寸向中尺寸發展重要節點,材料、設備或將雙重受益 OLED 作為新型顯示技術,在觸控反饋、柔性等方面優勢突出,在解決發光效率、壽命等“短板”后,OLED 顯示技術開啟由小型尺寸向中尺寸發展新周期。截至 2023 年,OLED 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中的整體占比僅為 7.22%。近兩年,隨著蘋果、華為等平板電腦向 OLED 技術傾斜,蔚來、理想、仰望等車型搭載 OLED 娛樂屏,華為、聯想等筆記本廠商推出 OLED 觸摸屏筆記本電腦,中型尺寸開啟了新的發展。而為了應對中尺寸需求的發展,京東方等面板廠商公告了合計超過千億的高世代線資本開支計劃,又開啟了OLED 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
6、。根據我們測算,我們預計到 2027 年,OLED 行業將保持超過兩位數的增長,滲透率有望提升至 10%以上。奧來德作為材料和設備雙龍頭之一,充分受益于資本開支和材料驗證周期奧來德作為材料和設備雙龍頭之一,充分受益于資本開支和材料驗證周期 我們認為,奧來德作為國內 OLED 材料和設備的雙龍頭企業之一,將受益于 OLED 產業從小尺寸向中尺寸的發展,并且作為材料和設備雙主業的企業,多個材料、設備研發項目未來也有望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盈利預測:盈利預測:我們預計公司 2024-2026 年歸母凈利潤分別為 1.05/2.77/3.20億元,參照可比公司 2025 年 PE 估值 23.79
7、 倍,給予公司目標價 31.61 元/股,給予“買入”評級。風險風險提示提示:技術升級迭代及技術研發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風險;客戶集中風險;蒸發源產品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風險;OLED 行業波動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財務數據和估值財務數據和估值 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營業收入(百萬元)458.85 517.28 584.46 1,085.80 1,272.04 增長率(%)13.03 12.73 12.99 85.78 17.15 EBITDA(百萬元)205.67 237.06 165.91 398.71 457.72 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百萬元)113
8、.02 122.27 104.61 276.51 320.06 增長率(%)(16.93)8.18(14.44)164.32 15.75 EPS(元/股)0.54 0.59 0.50 1.33 1.54 市盈率(P/E)47.51 43.92 51.33 19.42 16.78 市凈率(P/B)3.22 3.02 2.92 2.88 2.83 市銷率(P/S)11.70 10.38 9.19 4.95 4.22 EV/EBITDA 21.60 27.39 28.65 13.45 10.71 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55%-42%-29%-16%-3%10%23%2024-0220
9、24-062024-10奧來德滬深300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 內容目錄內容目錄 1.公司綜合運營與研發概覽公司綜合運營與研發概覽.6 1.1.奧來德發展經歷五個階段.6 1.2.公司股權穩定,子公司權責清晰,核心團隊成員研發為主.7 1.3.OLED 蒸發源設備和有機發光材料雙主業持續增長.9 1.4.研發型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持續的收入產出.10 1.4.1.研發人員占比高,研發費用持續提升.10 1.4.2.公司專利積累豐富,專利數量持續增長.11 1.4.3.進行中的研發項目概覽.12 1.4.4.研發項目導入進展.
10、15 2.OLED 作為面板顯示領域新技術,下游領域應用持續擴張作為面板顯示領域新技術,下游領域應用持續擴張.16 2.1.顯示技術發展歷程一種顯示模式適應一種時代發展趨勢.16 2.1.1.由 CRT 至 OLED,顯示技術的變遷解決不同時代的痛點.16 2.1.2.OLED 優劣勢分析當下人機交互時代最佳顯示方案.17 2.1.3.OLED 滲透由小至大,有望實現多維應用.20 2.1.4.下游終端廠商逐漸布局 OLED,2023 年總體滲透率預計已達 7.22%.21 2.2.技術迭代補齊 OLED 短板,面板廠商開支提供中大尺寸發展機遇.21 2.2.1.疊層 OLED、材料體系迭代、
11、ViP 等技術持續解決 OLED 劣勢.21 2.2.2.下游廠商布局中型尺寸 OLED 產品,平板電腦、筆記本、車載顯示均顯露滲透跡象.23 2.2.2.1.平板電腦:頭部企業開啟平板電腦平板電腦:頭部企業開啟平板電腦 OLED 元年,蘋果為首三大家完成替換元年,蘋果為首三大家完成替換.23 2.2.2.2.筆記本電腦:由“看”到“觸”筆記本電腦:由“看”到“觸”.25 2.2.2.3.車載顯示:大尺寸車載顯示:大尺寸+可觸控可觸控.25 2.2.3.小尺寸 OLED 依然存在發展空間,新興消費電子場景對其持續滲透起到提振作用.26 2.2.3.1.OLED 在手機市場的滲透逐年加劇,價格帶
12、仍有下沉空間在手機市場的滲透逐年加劇,價格帶仍有下沉空間.26 2.2.3.2.新興消費電子終端崛起,拉動小尺寸新興消費電子終端崛起,拉動小尺寸 OLED 發展發展.27 2.2.4.面板廠商啟動新一輪高世代線資本開支周期,印證 OLED 從小至大的發展機遇.29 2.2.5.下游巨頭企業牽動效應顯著,OLED 終端滲透率或實現 11%年復合增長.29 3.OLED 材料及設備企業投資機會材料及設備企業投資機會.31 3.1.OLED 材料種類、制備工藝、市場空間、上下游關系.31 3.1.1.OLED 材料市場規模超百億元.31 3.1.2.OLED 器件由六層 14 種材料構成,發光層材料
13、包括紅綠藍 9 大類.33 3.1.3.疊層 OLED 技術加強發光效率、增加器件壽命,已逐步滲透至手機及車載領域.34 3.1.4.全球 OLED 產業競爭聚焦“高世代+疊層”.36 3.1.5.OLED 終端材料壁壘在于專利積累,技術迭代快,需要高強度研發+全球專利.36 3.1.6.OLED 終端材料國產化率低,核心技術仍被海外企業掌握.38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 3.1.7.OLED 終端材料行業充分受益于下游擴張,有望保持 10%+的復合增速.39 3.2.蒸發源設備.39 3.2.1.蒸發源設備概覽.39 3.2.2
14、.蒸發源設備行業競爭格局.40 3.2.3.奧來德作為國內蒸發源設備龍頭,充分受益于 6 代線資本開支周期,但已接近尾聲.41 3.2.4.高世代線蒸發源有望接力 6 代線,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奧來德布局充分.41 3.3.奧來德憑借研發融合成為國內 OLED 材料與設備雙龍頭企業,未來有望受益于行業發展及國產化趨勢.42 3.3.1.公司多項業務有望實現突破,或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42 3.3.1.1.設備端從蒸發源到蒸鍍機研發儲備項目豐富設備端從蒸發源到蒸鍍機研發儲備項目豐富.42 3.3.1.2.封裝材料與封裝材料與 PDL 材料材料.43 3.3.1.3.鈣鈦礦光伏電池鈣鈦礦光伏
15、電池.44 3.3.2.公司尚有多款終端材料在研和驗證,有望充分受益于產業鏈下游客戶快速擴張.44 4.奧來德投資看點總結奧來德投資看點總結.45 4.1.1.材料端,行業成長和自身兼備.45 4.1.2.設備端,資本開支周期接力,高世代線投資周期開啟.45 5.盈利預測、估值盈利預測、估值.46 5.1.業務拆分.46 5.2.盈利預測.46 5.3.估值和評級.46 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47 6.1.技術升級迭代及技術研發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風險.47 6.2.客戶集中風險.47 6.3.蒸發源產品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風險.47 6.4.OLED 行業波動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47
16、 圖表目錄圖表目錄 圖 1:奧來德發展歷程.6 圖 2:公司業務變遷及拓展歷程.7 圖 3:奧來德股權結構及前十大股東(截至 2024 年中報;不包含已注銷公司).8 圖 4:奧來德收入、歸母凈利潤情況(單位:百萬元).9 圖 5:奧來德盈利能力分析.9 圖 6:奧來德收入結構拆分(單位:百萬元).10 圖 7:奧來德毛利結構拆分(單位:百萬元).10 圖 8:公司前五名客戶(CR5)收入占比.10 圖 9:奧來德部分 OLED 有機材料產品.11 圖 10:奧來德研發中心與生產廠房.11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 圖 11:奧來德
17、研發人員數量及占比(單位:人).11 圖 12:奧來德研發支出及占比(單位:百萬元).11 圖 13:公司歷年專利數量積累及增速(單位:項).12 圖 14:CRT 電視示意圖.16 圖 15:中國 CRT 電視機出口數據(單位:萬臺).16 圖 16:等離子電視示意圖.16 圖 17:中國等離子電視銷量(單位:萬臺).16 圖 18:LCD 在不同領域的應用.17 圖 19:中國 LCD 液晶電視機面板出貨量(單位:萬片).17 圖 20:顯示技術發展歷程.17 圖 21:OLED 殘影問題原理.18 圖 22:65 寸各類型屏幕成本價格(單位:美元).19 圖 23:小尺寸 OLED 階段
18、性代表產品圖.20 圖 24:大尺寸 OLED 階段性代表產品圖.20 圖 25:2023 年 OLED 在各類設備中的滲透率.21 圖 26:2023 年各類顯示屏幕出貨面積占比預測.21 圖 27:單層 OLED 發光原理.22 圖 28:疊層 OLED 發光原理.22 圖 29:蘋果 2024 年 5 月發布首款搭載 OLED 顯示技術的 iPad Pro.24 圖 30:三星平板電腦顯示技術發展.24 圖 31:華為平板電腦顯示技術發展.24 圖 32:OLED 屏幕在汽車中控屏和娛樂屏的滲透示例.26 圖 33:2021-2023 年發布新款手機各價格帶 OLED 占比情況.27 圖
19、 34:2023 年國內上市的主流折疊屏手機概覽.27 圖 35:2022-2024E 度折疊屏手機出貨量.27 圖 36:擴展現實上下游領域全球市場收入(單位:十億美元).28 圖 37:主流 VR 硬件設備及其顯示面板材質.28 圖 38:2027 年 OLED 在各類設備中的滲透率預測.30 圖 39:2027 年各類顯示屏幕出貨面積占比預測.30 圖 40:OLED 產業鏈概覽.31 圖 41:全球 OLED 材料市場規模及增速(單位:億美元).32 圖 42:全球 OLED 顯示材料需求量及增速(單位:噸).32 圖 43:OLED 器件材料結構和作用.33 圖 44:OLED 發光
20、層材料.33 圖 45:傳統 OLED 器件結構示意圖.35 圖 46:疊層 OLED 器件結構示意圖.35 圖 47:榮耀 Magic 6 RSR 疊層 OLED 屏幕.35 圖 48:極氪 001 疊層 OLED 中控屏.35 圖 49:蘋果 iPad Pro 使用雙層串聯 OLED 技術.35 圖 50:OLED 材料專利申請地域分布(截至 2020 年 4 月;單位:個).37 圖 51:OLED 材料專利申請前十名單(截至 2020 年 4 月;單位:個).37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5 圖 52:OLED 制造工藝示意圖
21、.39 圖 53:奧來德蒸發源設備收入及增速(單位:百萬元).41 圖 54:薄膜封裝示意圖.43 圖 55:PDL 材料在 OLED 顯示器件中結構示意圖.43 圖 56: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44 圖 57:奧來德有機發光材料收入和增速(單位:百萬元).45 表 1:2024 年半年報,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履歷.8 表 2:公司在研項目一覽表.12 表 3:OLED 優劣勢比較.18 表 4:LCD、OLED、Mini-LED 背光顯示模式對比分析.19 表 5:傳統 FMM 蒸鍍與 ViP 技術對比.23 表 6:2023 年發布的代表性筆記本電腦(根據中關村在線好評/熱門程度篩選).
22、25 表 7:2024 年搭載 OLED 屏幕車型.25 表 8:OLED 有機材料在面板成本中的占比.32 表 9:部分 OLED 終端材料領域公司專利數.37 表 10:三星手機材料體系迭代周期.37 表 11:全球 OLED 終端材料競爭格局.38 表 12:各類蒸發源特性、技術與市場前景比較.40 表 13:公司海外可比企業情況概覽.40 表 14:奧來德設備端在研項目(單位:萬元).42 表 15:公司各版塊業務拆分(單位:萬元).46 表 16:可比公司 Wind 一致預期 PE 估值(數據截至 2025 年 2 月 11 日收盤價).47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
23、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6 1.公司綜合運營與研發概覽公司綜合運營與研發概覽 吉林奧來德光電材料股份有限公司(688378.SH)自 2005 年成立以來,始終深耕于有機發光材料的研發領域,是國內少數具備自主生產有機發光材料能力的領軍企業。自 2012 年起,公司進一步拓展了業務范疇,開始涉足蒸發源設備的研發,逐步構建起集研發、生產和銷售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有機發光材料為 OLED 面板制造的關鍵材料,其中公司產品包括發光功能(熒光/磷光)材料,同時覆蓋包括電子功能(電子注入/傳輸)材料、空穴功能(空穴注入/傳輸)材料等。同時,公司自主研發的蒸發源設備亦是 OLED 面板關
24、鍵制造設備蒸鍍機的核心組件。公司生產的 OLED 終端材料是通過前端材料經過升華提純過程后得到的有機發光材料,具有復雜的工藝和高技術門檻,下游應用廣泛,涵蓋 OLED 顯示和 OLED 照明等領域。憑借近 19 年的深厚技術積淀,公司已成為業內技術領先的 OLED 有機發光材料和蒸發源設備制造企業,為和輝光電、TCL 華星集團、京東方、天馬集團、信利集團等知名 OLED 面板生產企業提供有機發光材料,并且已向成都京東方、云谷(固安)、武漢華星、天馬、重慶京東方、廈門天馬提供蒸發源設備,運行狀況良好,公司憑借穩定優質的產品質量,與上述客戶建立了穩定的合作關系。作為以自主創新為導向的企業,公司擁有
25、研發專利數百項,并設有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公司及其全資子公司上海升翕分別榮獲省市級和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稱號,在蒸發源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成功實現了自主研發、產業化和進口替代,并前瞻性布局 G8.5(G8.6)高世代蒸發源的技術儲備。此外,公司在新項目上也取得了階段性進展,其中封裝材料已為產線穩定供貨;PDL 材料已經通過部分客戶的量產測試。展望未來,公司將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致力于不斷提升產品品質、豐富產品種類,力爭成為 OLED 材料與設備領域國際知名的研發、制造企業。1.1.奧來德奧來德發展發展經歷經歷五五個階段個階段 奧來德成立于 20
26、05 年,公司一直致力于有機發光材料的研發工作;2008 年公司完成股份制改革,正式更變為股份公司;2010 年,公司產品在國際市場嶄露頭角,開始為韓國、日本、歐美等企業供貨;2015 年 12 月,上海升翕光電成立,標志公司正式進入蒸發源設備的開發、制造和銷售領域;2017 年 1 月,公司被評為制造業單項冠軍培育企業;同年 5月,公司在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掛牌;2018 年 9 月,奧來德(上海)光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2020 年 9 月,公司正式登陸上交所,完成由新三板至科創板的進軍;2022年 11 月,公司共告了建設鈣鈦礦結構型太陽能電池蒸鍍設備的開發項目和低成本有機鈣鈦礦載
27、流子傳輸材料和長壽命器件開發項目,正式進入鈣鈦礦電池設備和材料領域。圖圖 1:奧來德奧來德發展歷程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招股說明書,奧來德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自公司成立以來,其主營業務和主要產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性變化:自公司成立以來,其主營業務和主要產品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性變化:1、初始階段、初始階段(2005 年-2010 年):公司成立之初,與吉林大學展開合作,共同研發有機電致發光材料,通過吉大科技的專利支持,公司起初致力于銷售技術壁壘較低的 OLED 中間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7 體、前端材料,為公司的早期
28、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2、市場拓展階段、市場拓展階段(2010 年-2014 年):公司自 2010 年起,憑借前期積累的研發、生產經驗,進軍韓國、日本等國際市場,主要提供用于 AMOLED 面板生產的有機發光材料,但仍以中間體、前端材料為主,同時開始向國內面板廠商提供 PMOLED 終端材料。3、核心業務轉型階段核心業務轉型階段(2014 年-2017 年):2014 年,隨著國內首批 AMOLED 產線的建成投產,公司依托近 10 年的有機發光材料研發、生產經驗,逐步開始向國內面板廠商供應技術壁壘較高的 AMOLED 終端材料。公司通過不斷優化產品結構,提升生產技術與工藝,為抓住國內 OLE
29、D 產業發展機遇奠定了技術基礎與生產能力。4、業務拓展業務拓展階段階段(2017 年-2020 年):公司在研發、生產有機發光材料的同時,2012 年開始進行蒸發源產品市場調研,并集合材料、設備、機械、市場等多方面核心人員成立研發團隊進行蒸發源研制項目,最終于 2017 年 10 月正式投產蒸發源設備,成功應用于國內首條 AMOLED(柔性)產線成都京東方 6 代 AMOLED(柔性)生產線,拓展了公司的業務增長點。通過與面板廠商的合作,公司陸續取得了云谷(固安)、武漢華星、武漢天馬等多個蒸發源訂單,進一步加強了公司的行業地位。5、前瞻性布局階段、前瞻性布局階段(2020 年至今):2020
30、年起,根據行業發展方向,公司提前布局 G8.5(G8.6)高世代蒸發源的技術開發和儲備;2021 年,隨著國內外 AMOLED 技術的發展以及全球市場對 AMOLED 顯示材料需求的加大,公司根據市場需求以及在材料制造技術及蒸發源制造技術的大量儲備基礎上,進行小型蒸鍍機的設計和制造布局,提升設備的穩定性和效率,在小型蒸鍍機的制造方面加大研發及產業化力度;2022 年,公司通過了“鈣鈦礦結構型太陽能電池蒸鍍設備的開發項目”以及“低成本有機鈣鈦礦載流子傳輸材料和長壽命器件開發項目”,進一步豐富公司的產品結構,為公司未來發展不斷提升綜合競爭力。圖圖 2:公司業務變遷公司業務變遷及拓展及拓展歷程歷程
31、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1.2.公司股權穩定,子公司權責清晰,核心團隊成員研發為主公司股權穩定,子公司權責清晰,核心團隊成員研發為主 截至2024 年中報,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和最終受益人為董事長軒景泉先生以及軒菱憶女士,二者構成一致行動關系。其中,軒景泉先生直接持有公司 21.80%的股份;與之相應,軒菱憶女士直接持股比例達到 9.59%,二人共同持有的比例占據公司總股本的 31.39%,持股比例相對集中。奧來德擁有全資子公司 6 家,采用控股子公司獨立負責一個板塊的運營機制,在控股子公司中,上海升翕光電科技主要負責蒸發源設備生產與銷售;上海珂力恩特負責公司對外貿易;奧來
32、德(上海)光電材料負責發光材料生產與銷售,奧來德(長春)光電材料負責光電材料及其相關產品研究開發、生產、銷售及售后技術服務;而吉林 OLED 日本研究所株式會社則拓展至海外,負責公司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各個子公司分工明確,各司其職。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8 圖圖 3:奧來德奧來德股權結構股權結構及前十及前十大股東大股東(截至(截至 2024 年年中報中報;不包含已注銷公司);不包含已注銷公司)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公司管理層以博士領銜,碩士為主,總經理軒景泉為國務院特殊津貼,以及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
33、創業人才獲得者,且全體高管人員均擁有豐富的電子科技、顯示材料等相關領域的一線工作實踐經驗,彰顯了公司對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的重視程度,旨在致力于通過持續的技術革新和產品優化來鞏固其在行業內的競爭地位。表表 1:2024年半年報,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履歷年半年報,公司主要管理人員履歷 姓名姓名 職務職務 履歷履歷 軒景泉 董事長、總經理、核心技術人員 男,1965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工學博士,研究員級高工,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國家創新人才推進計劃科技創新創業人才獲得者.1990 年 5月至1992年 5月任內蒙古工學院鍛壓研究室教師,1992 年 5 月至 1998 年 7 月任長
34、春三友模具有限公司副總經理,1998 年 7 月至 1999 年 1 月任長春長江路電腦科技商品經營開發區管委會招商處處長,1999 年 1月至2007年 2月任長春信息技術發展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2005 年 1月至2023年 9月歷任吉林中路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監事,董事長,2005 年 6 月至 2008 年 11 月任公司前身吉林奧來德材料技術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2008年 11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目前兼任子公司上海升翕光電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上海珂力恩特化學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奧來德(上海)光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奧來德(長春)光電材料科技有
35、限公司執行董事。馬曉宇 董事、副總經 理、核心技術 人員 男,1983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理學博士,正高級工程師。自 2008 年 3 月至 2018 年3 月,歷任公司研發工程師,市場專員,專利中心主任,質檢部經理,項目辦經理,2013 年 3 月至 2018年 3 月任公司監事,2018 年 4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副總經理。王輝 董事、副總經 理、核心技術 人員 男,1983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2008 年 4 月至今歷任公司生產研發工程師,生產部副經理,生產部經理,2013 年 3 月至 2018 年 3 月任公司監事,2018 年 4 月
36、至 2019 年 10 月任公司董事,2018 年 4 月至今任公司副總經理。目前兼任子公司奧來德(長春)光電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軒菱憶 董事、副總經 理、財務負責人 女,1989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2012 年 9 月至 2015 年 5 月任德勤華永會計師事務所(特殊普通合伙)高級審計員,2015 年 5 月至 2016 年 11 月任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分行產品經理,2015年 4月至 2016年 5月任公司董事,2016年 5月至11月任公司監事,2016年 11月至2019年10月任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分行高新支行行長助理,2019年 10月
37、至2021年 4月任中信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長春分行高新支行行長,2021 年 4 月至今任公司投資總監。李明 董事、核男,1982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2010 年 8 月至 10 月任職于山東魯南制藥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9 心技術人員 廠,2010年 10月至 2013年6月任公司生產部職員,2013年6月至 2018年12月任公司生產部副經理,2019年 1 月至今任公司生產部經理,2021 年 3 月至今任公司董事。趙賀 監事會主席、核心技術人員 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學歷。自 2
38、012 年 5 月至 2012 年 7 月任藥明康德新藥開發有限公司(天津)有機合成工程師,2012 年 7 月至 2012 年 11 月任長春應用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助理,2012年11月至2016年11月任奧來德質檢部工程師,2016年11月至2018年12月任奧來德質檢部副經理,2018年 12 月至今任奧來德質檢部經理,2018 年 4 月至今任奧來德監事。秦翠英 監事 女,1983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2010 年 7 月至 2016 年 11 月任公司市場部專員,2016 年 11 月至今任公司市場部副經理,2022 年 12 月至今任公司封裝事業部部長。目
39、前兼任子公司吉林德瑞達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執行董事兼總經理。曲志恒 副總經理 男,1980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大專學歷。自 2001 年 8 月至 2008 年 4 月任長信華天科技公司出納,2008 年 4 月至 2010 年 6 月任長信華天科技公司辦公室主任,出納,2010 年 6 月至 2010年 11 月任吉林中路新材料有限責任公司辦公室主任,2010 年 12 月至 2012 年 1 月,任公司辦公室職員,2012 年 1 月至 2013 年 2 月任公司綜合部副主任,2013 年 3 月至 2015 年 4 月任公司監事會主席,2013年 2 月至 2018 年 1
40、2 月任公司行政部經理,2015 年 4 月至 2019 年 10 月任公司董事,2018 年 4 月至今任公司副總經理。文炯敦 副總經理 男,1975 年出生,韓國國籍,碩士研究生。自 2003 年 11 月至 2006 年 6 月任 NessDisplayCo.Ltd(韓國新加坡)助理經理,2006 年 11 月至 2009 年 12 月任 DONGJINSEMICHEMCO.LTD.(韓國)助理經理,2009年 12 月至 2013 年 8 月任 ANWELLPrecisionTechnology(HK)Ltd.(中國香港東莞)高級經理,2013 年 9月至 2016 年 9 月任 EY
41、EDISCo.,Ltd 研究所長,2016 年 9 月至今歷任子公司上海升翕光電科技有限公司總監,副總經理,總經理,2021 年 3 月至今任公司副總經理。劉成凱 副總經理 男,1985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本科學歷.2010 年 7 月至今歷任公司生產升華工程師,銷售工程師,銷售副經理,市場部經理,市場總監,2017 年 5 月至 2024 年 5 月任公司監事。目前兼任子公司上海珂力恩特化學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文晶 核心技術人員 1987 年出生,中國國籍,無境外永久居留權,碩士研究生.2012 年 7 月至 2014 年 4 月任天馬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研發及技術整合部門
42、工程師職務,2014 年 5 月至 2017 年 10 月任珂力恩特項目部經理,2017年 11 月至 2019 年 1 月任上海升翕項目部經理,2019 年 2 月至今任奧來德(上海)副總經理。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1.3.OLED 蒸發源設備和有機發光材料雙主業持續增長蒸發源設備和有機發光材料雙主業持續增長 奧來德作為國內 OLED 終端材料國產化供應商和 OLED 蒸發源設備龍頭企業,自 2018 年以來收入水平站上新臺階,收入水平由 2017 年 0.41 億元,快速增長至 2018 年的 2.62 億元,隨后在 2023 年達到 5.17 億元,2018-20
43、23 年五年收入年化 CAGR 為 14.5%,2024 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 4.64 億元,同比增長 11.9%。盈利能力方面,公司毛利率 2017 年以來保持穩定在 50%以上,在 2018-2019 年毛利率水平超過 60%。圖圖 4:奧來德收入、奧來德收入、歸母歸母凈利潤情況(單位:百萬元)凈利潤情況(單位:百萬元)圖圖 5:奧來德奧來德盈利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 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奧來德主要收入由蒸發源設備和有機發光材料兩部分貢獻,2023 年,蒸發源設備貢獻收入14.6%-5.7%43.2%13.0%1
44、2.7%11.9%22.0%-33.8%89.2%-16.9%8.2%3.6%-40%-20%0%20%40%60%80%100%(100.00)-100.00 200.00 300.00 400.00 500.00 600.00營業收入(百萬元)歸母凈利潤(百萬元)營業收入增速%歸母凈利潤增速%54.1%66.0%61.4%55.5%55.5%54.6%56.5%51.2%-27.1%33.9%36.1%25.4%33.5%24.5%23.6%21.8%-40.0%-20.0%0.0%20.0%40.0%60.0%80.0%毛利率%凈利率%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
45、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0 1.99 億元,占收入比重為 38.5%,有機發光材料產生收入 3.18 億元,占收入比重 61.4%;從毛利額角度來看,2023 年蒸發源設備占總毛利比例為 45.1%,有機發光材料占比為 54.8%。2024 年上半年,蒸發源設備/有機發光材料分別實現營業收入 1.31/2.11 億元,占總收入比例分別為 38.3%/61.6%,分別實現毛利 0.84/0.92 億元,占總毛利比例分別為 47.8%/52.2%。圖圖 6:奧來德收入結構拆分(單位:百萬元)奧來德收入結構拆分(單位:百萬元)圖圖 7:奧來德奧來德毛利結構拆分(單位:百萬元)毛利結構拆分(
46、單位:百萬元)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此外,自 2018 年公司取得蒸發源訂單以來,前五名客戶的收入占比提升幅度較大,2019年以來前五大客戶占比均超過 93%。趨勢的形成主要系公司兩大核心產品有機發光材料和蒸發源設備直接用于 OLED 顯示面板制造,而鑒于 OLED 生產線投建所需資金通常超過百億元,對技術和資金的要求非常高,導致下游行業本身集中度較高。公司主要客戶群為國內大型知名顯示面板生產企業,如和輝光電、京東方等,多為國有企業或上市公司的下屬企業,實力較為雄厚。圖圖 8:公司前五名客戶:公司前五名客戶(CR5)收入
47、占比收入占比 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1.4.研發型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持續的收入產出研發型企業,持續的研發投入帶來持續的收入產出 1.4.1.研發人員占比高,研發費用持續提升研發人員占比高,研發費用持續提升 隨著 OLED 產業在國內的興起,公司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先后通過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程實驗室、省級重點實驗室、省級國際聯合研究中心、院士專家工作站及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開發平臺的考核認證,同時在日本和韓國成立了研究開發機構,引入多名行業權威專家,第一時間掌握前沿的技術成果與市場動向,及時引進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成熟的技術方案,建立國際一流的研發體系和人才培養模
48、式,以不斷提升公司的研發實力。公司已與日本半導體能源研究所等國內外企業及科研機構開展專利許可合作,目前已形成以自主研發、外協研發、合作開發為核心的創新主體,同時形成了研發、生產、市場一體化自主創新機制,建立了“國產化”、“市場化”、“產業化”的開發理念。公司自成立以來圍繞 OLED 材料及蒸發源設備進行深耕布局,兩大主營業務均具有較高的153.0%23.4%-26.3%52.8%48.1%49.4%48.9%10.6%9.2%39.0%-6.3%-19.0%-29.5%-50%0%50%100%150%200%010020030040050060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
49、1年2022年2023年2024H1有機發光材料蒸發源設備有機發光材料增速%蒸發源設備增速%22.1963.163.0428.2743.4578.68159.9892.03107.76121.45128.19181.67171.46131.7884.3405010015020025030035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H1有機發光材料蒸發源設備95.4%93.4%95.9%96.3%94.4%0.0%20.0%40.0%60.0%80.0%100.0%120.0%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
50、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1 技術、專利壁壘。在 OLED 材料方面,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有機發光材料攻克了多項技術難題,通過低成本、高效率發光材料批量制備關鍵技術,實現了材料的國產化配套,并持續推出高價值量的新產品,在客戶覆蓋面及量產材料種類等方面處于行業優勢地位。在設備領域,公司自主開發的線性蒸發源設備填補了國內空白,在國內面板廠商進行招標采購的 6 代 AMOLED 線性蒸發源中,公司是唯一的國內供應商,市場占有率長期位居第一,攻克了行業“卡脖子”問題,為萬億級的顯示行業國產化替代貢獻了奧來德力量。同時,公司敏銳把握市場動態,已完成 8.6 代線性蒸發源的
51、樣機制作,正在進行性能、參數測試及市場開拓工作,以迎接即將到來的 8.6 代線建設高潮?;谶^硬的研發實力和雄厚的技術儲備,公司先后承擔了科技部 863 項目以及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發改委技術改造項目以及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工信部工業強基(高質量發展)項目、上海市高端智能裝備首臺套等國家級及省市重點項目 40 余項。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公司先后獲評“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吉林省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吉林省科技小巨人企業”;榮獲“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鏈發展貢獻獎特殊貢獻獎”、“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鏈發展貢獻獎卓越貢獻獎”、“中國新型顯示產業鏈發展貢獻獎 創新
52、突破獎”;榮獲“第 47 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金獎”、“中國專利金獎”、“吉林省專利金獎”、“吉林省科學技術獎二等獎”、“吉林省質量獎”等多項獎項及榮譽,充分體現了公司的綜合實力和行業地位。圖圖 9:奧來德奧來德部分部分 OLED 有機材料有機材料產品產品 圖圖 10:奧來德奧來德研發中心與生產廠房研發中心與生產廠房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公司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公司屬于高強度研發型公司,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研發人員為 108 人,占公司總人數比重為 21.5%,公司 2019-2023 年研發人員總數持續提升,研發人員占公司總人數比重均超過 20%。研發費用
53、端來看,公司研發費用持續增長,2023 年公司研發費用支出為 1.02億元,占營業收入比重為 19.7%。圖圖 11:奧來德奧來德研發人員數量及占比研發人員數量及占比(單位:人)(單位:人)圖圖 12:奧來德奧來德研發支出及占比(單位:百萬元)研發支出及占比(單位:百萬元)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1.4.2.公司專利積累豐富,專利數量持續增長公司專利積累豐富,專利數量持續增長 公司積極構建開放式研發平臺,形成了以博士、碩士為主體的高水平專業技術團隊,同時充分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與日本、韓國等著名 OLED 產業專家、國內重
54、點科研機構以及下游廠商展開深度合作,以行業需求為導向,共同推動有機發光材料及蒸發源設備的研發6167779711010823.5%25.7%27.1%25.7%24.3%21.5%0%5%10%15%20%25%30%02040608010012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H1研發人員數量研發人員數量占比36.18 51.85 71.13 89.67 101.77 56.53 12.0%18.3%17.5%18.2%19.7%16.5%0%5%10%15%20%25%020406080100120201920202021202220232024H1研發支出(百萬元)研發支
55、出總營業收入比重(%)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2 和產業化應用,促進上下游協同發展。截至 2024 年中期,奧來德及其子公司已累計成功申請專利 895 項,其中發明專利 842 項,公司累計獲得專利 396 項,其中發明專利 361 項。圖圖 13:公司歷年專利數量公司歷年專利數量積累積累及增速及增速(單位:項)(單位:項)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1.4.3.進行中的研發項目概覽進行中的研發項目概覽 截至 2024 年中期,公司正在積極推進的研發項目數量達 25 個,累計投入金額 2.28 億元。展現了公司以
56、自主創新增強市場競爭力的深度投資。奧來德作為推動 OLED 材料及引領蒸發源設備國產化的領先企業,公司未來有望在多項前瞻性研發領域取得突破性進展,為公司長遠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公司通過本土專家型人才的挖掘和培養,打造一支高水平的研發隊伍,先后共進行了近 500個材料結構的設計開發工作,完成近 350 個樣品的合成制備,推薦 80 余支新材料進行客戶驗證,加快產品升級迭代開發進度和新材料類型成果產出,同時探索將 AI 人工智能、高通量篩選等先進的數字化技術逐步引入到材料開發過程中,為公司的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支撐。此外,公司經過長期的研發積累,在封裝材料和 PSPI 領域不斷延伸,已在PFAS
57、-Free PSPI、黑色光刻膠(BPDL)、PR、封裝材料的減薄配方、低介電常數的技術開發等方面,加快推進相關產品的國產化替代。表表 2:公司在研項目一覽表公司在研項目一覽表 序號序號 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進展或階段進展或階段性成果性成果 擬達到目標擬達到目標 技術水平技術水平 具體應用前景具體應用前景 1 RGB prime 材料的設計與開發 進行中 針對國內產線特點,開發高性能 RGB prime,實現相關材料的國產化替代。產品性能達到國內領先或國際先進水平,部分產品正在下游客戶進行測試導入。RGB prime 材料需求量較大,15K 產線每年用量約 400kg,經濟效益前景可觀。2 高性
58、能發光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批量制備技術開發 已完結 開發藍光材料結構設計技術,構建新型紅、綠磷光主客體材料體系,突破發光功能材料批量制備關鍵技術,形成高性能發光功能材料批量生產能力,實現國產化替代。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于或高于線上同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于 OLED 顯示面板的發光層,隨著 OLED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對材料的國產化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3 高穩定性空穴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批量制備技術開發 已完結 優化空穴功能材料空間構型,開發高穩定性空穴功能材料設計技術,解決高遷移率下穩定性降低的問題,形成高穩定性空穴功能材料批量生產能力。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于或高于線上同型產
59、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于 OLED 顯示面板的空穴層,隨著 OLED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對材料的國產化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14817826536039620.27%48.88%35.85%0%10%20%30%40%50%60%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20202021202220232024H1公司累計獲得專利數量增速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3 4 高效率電子功能材料的設計、合成及批量制備技術開發 已完結 突破高遷移率、高穩定性的電子功能材料的關鍵制備技術,解決器件中電子-空穴傳輸平衡問題和在放大
60、合成中材料純度、收率和性能降低問題,形成高效率電子功能材料批量生產能力。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于或高于線上同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于 OLED 顯示面板的空穴層,隨著 OLED 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對材料的國產化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5 用于柔性面板的新型CPL 材料的開發 進行中 開發一種新型芳胺結構的化合物,其具備較高的折射率和較低的消光系數、較好的熱穩定性,用做 OLED 器件的 CPL層時,可有效減少 OLED 器件中的全發射損失和波導損失,提高光耦合輸出效率,從而提高 OLED 器件的發光效率。設計含有新型芳胺類結構的 CPL 材料來解決在保證高折射率(2.3,460nm)的同
61、時,實現可見光范圍內較低吸收以及較合適的蒸鍍溫度,以此來滿足產業所需。CPL 材料市場規模潛力巨大,開發制備新型高折射率 CPL 材料,實現該類材料的國產化應用。6 高遷移率電子傳輸材料的開發 進行中 通過技術創新,突破高性能電子傳輸材料設計開發和批量制備,取得自主知識產權,實現該類材料的國產化。開發高遷移率的電子傳輸材料,優化器件的載流子平衡,提升激子的復合率,改善器件發光效率(提升5%-10%),同時也能降低器件功耗(電壓下降 0.1V 左右)。電子傳輸材料是OLED 顯示面板中的核心功能材料,市場需求量較大,項目旨在實現電子傳輸材料的國產化替代。7 高性能藍光摻雜材料的開發 進行中 通過
62、創新結構設計,開發優化藍光摻雜材料合成工藝,實現高效率、高色純度、低電壓的藍光摻雜材料的批量制備。達到或者優于國外同型材料的性能水平。應用于中小尺寸手機、大尺寸顯示、IT或車載疊層 OLED 面板的藍光發光層。8 低成本有機鈣鈦礦載流子傳輸材料和長壽命器件開發 進行中 材料物理化學性能穩定,材料能級與鈣鈦礦層能級匹配,并有效減少界面處復合中心,作為鈣鈦礦太陽能電池載流子層材料使用,保證鈣鈦礦器件的穩定性。載流子傳輸材料遷移率在 10-3cm/Vs,HOMO 能級在 5.4eV左右,LUMO 能級在3.9eV 左右,并根據鈣鈦礦層的能級要求進行調節。與鈣鈦礦層接觸,提高電子空穴的提取,高效率傳輸
63、載流子。9 AMOLED 用模組材料邊緣補強液的研發和量產項目 進行中 研發出 AMOLED 模組用邊緣補強液材料的配方及制備工藝,該產品用在模組段能顯著改善蓋板工藝的不良率,提高生產效率并降低成本。開發能夠滿足面板需求,固含量在1-4wt%,粘度為 10-40cp,成膜后附著力為 5B,表面電阻為10的3次方到 10 的 6 次方,組分存儲穩定不產生沉淀的產品。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10 紅綠主體材料的開發 進行中 創新設計 P/N 型混合主體紅綠材料結構,建立材料結構與性能的構效關系,以及最優P/N 比例選擇搭配原則,開發低成本的合成、純化、升華批材料性能水平達到或者優于國外同型材料
64、,打破國外技術壟斷。應用于中小尺寸手機、大尺寸顯示、IT或車載疊層 OLED 面板的紅綠發光層,實現國產化替代。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4 量化生產工藝。11 高性能PSPI材料的設計和開發 進行中 開發出適合國內面板顯示行業應用的高性能 PSPI 材料。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適用于AMOLED顯示面板。12 高性能和高色純度磷光材料的工藝開發 進行中 通過優化生產工藝,達到可公斤級量產的條件。產品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捎行Ы档拖掠纹髽I對國外昂貴材料的依賴,實現國產化替代。13 對有機半導體器件變溫特性的研究與分析 進行中 通
65、過對OLED器件變溫特性的研究,了解溫度對載流子的注入、傳輸等特性的影響,從而指導器件體系搭配以及分子設計與開發。變溫特性除常規高溫特性外,同時包括低溫特性,項目旨在更深入了解器件特性,變溫條件為 3585。溫度變化對面板終端產品影響較大,尤其高溫點后對畫質的影響,通過變溫特性的研究,結合器件特性,充分改善不同條件下產品畫質。14 低介電薄膜封裝材料項目 進行中 針對客戶的需求,制備介電常數較低的薄膜封裝材料,實現技術突破。目前介電常數處于國際先進水平,基本符合產線需求。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15 綠光主體材料開發 進行中 器件性能與國外企業開發的產品性能水平相當。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
66、于或高于線上同型產品。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16 新型高世代 AMOLED線性蒸發源開發 進行中 用于新一代蒸鍍開發平臺,滿足 8.6 代蒸發源開發要求。實現在 10-1000nm膜厚大面積蒸鍍,蒸鍍偏差 1.5%。通過對制備工藝的優化開發,降低 OLED器件制備成本,實現高世代蒸發源的國產化量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17 無機AMOLED蒸發源的開發 進行中 實現蒸發源低的熱膨脹和熱變形,提升蒸發源的可控性、蒸鍍均一性和蒸鍍穩定性??蓪崿F在10-1000nm膜厚大面積基板上穩定蒸鍍200 小時。適用于新一代的開發平臺,滿足無機AMOLED 蒸鍍蒸發源開發。18 鈣鈦礦結構型太陽能電池蒸鍍
67、設備的開發 進行中 與使用客戶進行技術會議構建系統(蒸發源,蒸鍍機)概念。要求膜厚均勻度在5%以內。通過使用線性蒸發源提高材料利用率并縮短工藝時間(tack time),滿足降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成本的目標。19 高性能空穴傳輸類材料的開發 進行中 優化空穴功能材料空間構型,開發高穩定性空穴功能材料設計技術,解決高遷移率下穩定性降低的問題,形成高穩定性空穴功能材料批量生產能力。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于或高于線上同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用于 OLED 顯示面板的空穴層,隨著 OLED行業的快速發展和對材料的國產化需求,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20 有機電致發光材料的工藝開發 進行中 在二甲基
68、芴衍生物上引入三嗪衍生物構造新型的電致發光材料。通過引入合適的取代基獲得了高功率效率;通過引入合適的取代基獲得適當玻璃態轉變溫度,提高穩定性,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于或高于線上同型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5 延長壽命,從而獲得優質的有機電致發光材料。21 光刻膠(PR)混合物配方的開發 進行中 開發出一種新型光刻膠(PR)配方,擁有更好的色純度、亮度、透過率以及更加優良的pattern,同時擁有較好的成膜性、耐光、濕以及熱穩定性,低溫固化的配方使其應用更加廣泛,實現光刻膠(PR)的
69、國產化替代。優于現有光刻膠(PR)組合物,技術指標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應用于Pol-less OLED顯示器件。22 透明聚酰亞胺材料的工藝開發 進行中 制造物理性能與國外公司生產的標準產品相當的 CPI 膜,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改善物理性能。優于現有組合物,技術指標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23 OLED 器件超高時間分辨瞬態 EL 特性研究 進行中 深入了解 OLED 運作機制,研究電荷遷移率、響應時間和載流子壽命等載流子動力學機理,建立數據庫。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24 噴墨打印 OLED 材料技術開發 進行中 實現墨水應用于噴墨印刷技術進行大尺寸
70、OLED顯示屏的制造。實現墨水的穩定性以及成膜均勻性。噴墨打印 OLED 技術可以提高發光材料利用效率、縮短制造時間、降低制造成本,并能夠實現大尺寸OLED 顯示屏的產業發展需求。25 紅色綠色發光材料設計與開發 進行中 實現材料的國產化替代。設計自主專利母核,進行專利申請。開發的產品性能指標等同于或者高于產線同型產品。應用于AMOLED顯示器件。資料來源:Wind,公司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1.4.4.研發項目導入進展研發項目導入進展 材料業務方面:材料業務方面:公司基于深厚的研發基礎,以創新為核心驅動,圍繞 OLED 材料業務進行產品布局,牢牢把握材料市場國產化替代的增量機會。有機發光材料
71、方面,公司繼續保持強勁地發展勢頭,深化與鏈主企業的合作,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優勢產品GreenPrime、RedPrime 及 BluePrime 均完成產線導入,實現穩定供貨;紅綠主體材料及摻雜材料研發進展順利,已經送往客戶進行驗證。同時,公司堅持“專精特新”發展道路,持續拓展新品類,在制約和影響柔性 OLED 顯示行業發展的核心材料封裝材料、PSPI 等材料的研發及國產化替代的過程中,公司不斷提升產品性能,深化與客戶的合作,均已實現產線供貨。其中,PSPI 材料在 2024 年上半年,實現營業收入 1,100.5 萬元,并處于增量趨勢中。設備業務方面:設備業務方面:公司作為 6 代
72、AMOLED 線性蒸發源的頭部制造廠商,敏銳把握市場動態,根據客戶需求,提供蒸發源設備的升級改造等服務。截至 2024 年上半年,公司獲得綿陽京東方蒸發源改造項目訂單并順利供貨,并成功中標武漢天馬蒸發源改造項目,充分體現了公司在線性蒸發源設備領域的技術領先地位。公司高世代蒸發源研發項目緊跟產線建設規劃,目前已完成 8.6 代線性蒸發源樣機的制備,正在進行測試及市場推廣。同時,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結構,進行前瞻性技術創新,圍繞硅基 OLED蒸鍍機、鈣鈦礦蒸鍍設備進行研發投入及技術開發,進一步夯實在設備領域的卡位優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
73、6 勢。2.OLED 作為面板顯示領域新技術,下游領域應用持續擴張作為面板顯示領域新技術,下游領域應用持續擴張 2.1.顯示技術發展歷程顯示技術發展歷程一種顯示模式適應一種時代發展一種顯示模式適應一種時代發展趨勢趨勢 2.1.1.由由 CRT 至至 OLED,顯示技術的變遷解決不同時代的痛點,顯示技術的變遷解決不同時代的痛點 CRT(Cathode Ray Tube,陰極射線管)技術的問世,成就了世界上第一臺顯示器。CRT顯示器的原理是利用顯像管內的電子槍,將光束打在內層表面的熒光粉上來顯示圖像。然而,作為初代技術的 CRT 顯示方案滿足人們從“看不見”到“看得見”的過程,但由于其體積大,重量
74、大,厚度較大的缺點,無法滿足人們“看得好”的需求,并且隨著各類半導體器件快速發展,促成了電子器件的體積小型化和屏幕大型化,CRT 逐步被液晶顯示技術(LCD)和等離子顯示技術(PDP)所取代。圖圖 14:CRT電視示意圖電視示意圖 圖圖 15:中國中國CRT 電視機出口數據(單位:萬臺)電視機出口數據(單位:萬臺)資料來源:TechT,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海關總署,天風證券研究所 PDP(Plasma Display Panel,等離子顯示板)技術為顯示器領域帶來了新可能。CRT 技術的特性導致了顯示器體積笨重,成為不可避免的缺點,而 PDP 技術利用惰性氣體電子放電來產生紫外
75、線激發熒光屏,從而使熒光屏發射出可見光,顯現出圖像,這種技術的應用可以讓顯示器變得更輕薄,并且在亮度和分辨率上也優于 CRT 技術,同時滿足了人們對顯示器體積和畫面表現力的新需求。然而,等離子電視最終也被 LCD 電視所取代,根據 Wind數據,2008 年中國等離子電視銷量超過 300 萬臺,而 2015 年已經降至 12 萬臺,并在 2016年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圖圖 16:等離子電視示意圖等離子電視示意圖 圖圖 17:中國等離子電視銷量(單位:萬臺)中國等離子電視銷量(單位:萬臺)資料來源:CNET,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與 PDP 同步發展的 LCD(Liq
76、uid Crystal Display,液晶顯示器)技術憑借其高分辨率、尺寸多樣的優勢,開啟了顯示器的新世紀。LCD 顯示器的構造是在兩片平行的玻璃基板當中放05001,0001,5002,0002,5003,000中國CRT顯像管電視機出口-年度(萬臺)-50.00 100.00 150.00 200.00 250.00 300.00 350.00 400.00中國:銷量:等離子(PDP)電視機-單位:萬臺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7 置液晶盒,下基板玻璃上設置 TFT(薄膜晶體管),上基板玻璃上設置彩色濾光片,通過對液晶電場的控
77、制可以實現光線的明暗變化,從而達到信息顯示的目的。隨著智能化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顯示器的需求越來越大,電視、電腦、平板、手機、電子手表、計算器等多種不同尺寸的設備都需要顯示器的支持,相比于 PDP 技術只能用于中大尺寸屏幕,LCD 顯示器的多尺寸展現了不可比擬的優勢。同時,隨著 LCD 技術迭代更新,加上價格優勢,成就了 LCD 在顯示領域的霸主地位。大尺寸電視機方面,根據 Wind 數據統計,中國電視液晶面板出貨量自 2009 年以來穩中有升,由 2009 年的 151 萬片,抬升至 2018 年的 289 萬片,實現了接近翻倍的增長。圖圖 18:LCD在不同領域的應用在不同領域的應用 圖圖
78、19:中國中國LCD液晶電視機面板出貨量(單位:萬片)液晶電視機面板出貨量(單位:萬片)資料來源:Polytechnic Hub,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OLED(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有機發光二極管)是近年來正在崛起的新興顯示技術,當下正受到全球顯示產業的普遍關注。OLED 顯示器用 ITO 透明電極和金屬電極分別作為器件的陽極和陰極,在一定電壓驅動下,電子和空穴分別從陰極和陽極注入到有機電子傳輸層和發光層,產生激子輻射發光。相比于以往的顯示技術,OLED 具有全固態、主動發光、高對比度、響應速度快、視角寬、色彩逼真、清晰度高、
79、超薄、易于柔性顯示等諸多優點,更加適應新時代對顯示屏幕的需求,未來應用前景廣闊,具有較大發展潛力。圖圖 20:顯示技術發展歷程顯示技術發展歷程 資料來源:京東方 A 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2.1.2.OLED 優劣勢分析優劣勢分析當下人機交互時代最佳顯示方案當下人機交互時代最佳顯示方案 移動設備中目前采用最廣泛的人機交互方式是觸摸。為了適應觸摸式人機交互,屏幕也在不斷迭代發展,除了觸控元件外,屏幕材質對觸控反饋有較大影響,對比幾代顯示技術,PDP 因尺寸限制無法小型化而無法滿足移動設備要求,LCD 因其響應速度較慢而可能產生延遲無法滿足快速響應的需求正在小尺寸領域被逐步取代,正在快速發展應用的
80、 Mini LED當下正在大尺寸電視領域高速發展,而中小尺寸領域由于成本短板尚未得到快速應用。相相比之下,比之下,OLED 憑借其高響應速度、憑借其高響應速度、輕薄輕薄、柔性化、柔性化等等特點,成為觸控式人機交互中目前特點,成為觸控式人機交互中目前相相對對最優的解決方案。最優的解決方案。0.0050.00100.00150.00200.00250.00300.00350.00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出貨量:液晶電視面板:當月值:年度:合計值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
81、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8 表表 3:OLED優劣勢比較優劣勢比較 優勢優勢 劣勢劣勢 厚度小,重量輕 壽命短 相較 LCD 抗震性能更好 亮度低 響應速度快,可視角度廣 成本較高 低溫特性好 在高溫中易損壞 主動型自發光,發光效率高,能耗低 存在殘影現象 可在不同材質的基板上制造,具備柔韌性 大尺寸量產技術還未完全成熟 資料來源:A review paper on: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sBatool F.,OLED 顯示殘像研究進展翁樂等,高溫環境中摻雜Ir(ppy)_(3)的紅熒烯型有機
82、發光二極管的光-電-磁性能及激子演化過程朱洪強等,OLED 顯示技術概要及應用領域的發展趨勢金成龍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OLED 用于人機交互的用于人機交互的另一顯著另一顯著優勢在于它可以提供互動方面的更多可能優勢在于它可以提供互動方面的更多可能性性。首先,OLED已經實現了曲面和可折疊屏,在華為早先推出的手機 Pocket S 和 Mate Xs 2 中都利用了OLED 的柔韌性將可折疊屏幕的設計落實,LG 也推出可卷曲電視,或將進一步提升人機交互的沉浸感和體驗感。其次,OLED 的自發光特性使其擁有做透明屏幕的先天優勢,小米已經推出一款 55 英寸的透明 OLED 屏幕電視,未來透明 OLE
83、D 屏還可能用于手機、平板、眼鏡等更多場景,而這是 LCD 無法做到的。最后,OLED 的高清晰度、高響應速度、低溫特性、視野寬、色域廣等特性,可以被充分應用于多個行業領域,比如 AR/VR 眼鏡、各種觀測儀等,終端場景較為廣闊。盡管 OLED 材質在顯示技術領域具備眾多顯著優勢,并被視為當前人機交互設備的相對最優選擇,然而其尚未徹底克服的短板問題卻為這一創新顯示技術的廣泛普及和市場滲透帶來阻力,這些短板共同制約著 OLED 材質在更廣泛領域內的應用與推廣:1 OLED 材料壽命和殘影問題材料壽命和殘影問題 OLED 顯示器的壽命通常由某一特定顯示亮度降至初始值的 50%所需要的時間衡定,而O
84、LED 自主發光特性決定了各像素間的壽命差異,而由于發光材料壽命限制等因素的影響,OLED 顯示器件的電學性能會隨著發光時間的延長而不斷劣化,而像素間的退化差異會導致 OLED 顯示在圖像切換時,上一幅畫面的亮度信息會保留在新的畫面上,這種圖像粘連現象被稱之為殘影現象,或通俗而言稱為“燒屏”,一般這種現象很容易被人眼捕捉。殘影現象一旦發生,很難或需要很長時間恢復,甚至會損壞 OLED 顯示器件,因此 OLED 殘影現象是影響 OLED 壽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圖圖 21:OLED殘影問題原理殘影問題原理 資料來源:OLED 顯示殘像研究進展翁樂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2 藍光材料發光效率問題藍光材
85、料發光效率問題 實現 OLED 發光需要三種基本顏色的發光材料,即紅、綠、藍。與綠光和紅光材料相比,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19 藍光材料(特別是深藍光材料)通常表現出較差的電致發光性能,且存在器件效率低、器件壽命短和色純度差等問題。高效穩定的藍色發光材料(尤其是深藍色發光材料)的制備對 OLED 技術發展是一個重要的挑戰。由于藍光材料禁帶寬度大,易引起激發能量過高,在激子-激子相互作用或者是激子-極化子相互作用下很容易破壞分子的化學結構,從而嚴重影響藍光器件的效率與壽命。3 高溫條件下高溫條件下 OLED 耐熱性問題耐熱性問題 在
86、OLED 制備和研發過程中,分析器件內部激子相關的演化過程及它們對器件穩定性、效率和壽命的影響顯得十分必要。目前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集中在室溫或低溫環境,但在實際工作和生產當中,高溫環境對器件的影響又是必須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在工作狀態下,環境溫度可能會引起器件有機薄膜材料局部溫度升高,誘使膜層產生結構陷阱或者結晶,改變極化子對之間或激子之間的相互作用。這不僅會加速設備的老化,在極端情況下甚至會導致器件災難性故障。4 大尺寸大尺寸 OLED 面板成本面板成本較較高高 對比 LCD 和 Mini LED,可以發現 OLED 在中小尺寸面板中性價比突出,具體而言,在 12.9英寸屏幕方面,Mini
87、 LED 的制造成本大約是 LCD 的三倍,OLED 的兩倍,在 16.2 英寸屏幕方面,Mini LED 的制造成本約為 LCD 的三倍,OLED 的 1.2 倍,比平板電腦顯示面板的差距小得多。從諸如亮度、能耗、對比度等性能來看,OLED 和 Mini LED 旗鼓相當,LCD 遠不如前兩者。綜合來看,OLED 在中小尺寸面板的應用中的性價比優于 LCD 和 Mini LED。表表 4:LCD、OLED、Mini-LED背光背光顯示模式對比分析顯示模式對比分析 LCD OLED Mini-LED 背光(背光(Mini-LED+LCD)亮度 500 cd m2 1000 cdm2 1000
88、cdm2 發光效率 低 中 低 能耗 中 中 中 對比度 中 非常高 高 響應速度 毫秒 微秒 毫秒 壽命 中 低 中 透明性 低 中 低 折疊性 很差 好 很差 資料來源:Mini-LED 顯示與 Micro-LED 顯示淺析林偉瀚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然而,相較于中小尺寸面板的性價比優勢,大尺寸 OLED 面板成本依舊高昂,主要歸因于國內廠商 OLED 高世代線的產線缺失,為 OLED 在大尺寸領域的應用下沉造成成本壓力。根據 Omdia 統計的 2023 年 65 英寸電視面板成本數據比較,LCD 面板成本低至 152 美金,Mini-LED 起步價則降低至 441 美金,而 LG 的 W
89、OLED 解決方案成本則高達 680 美金,幾乎是同尺寸下 LCD 和 Mini-LED 的 4.5 倍和 1.5 倍。根據中關村在線的數據進行統計,國內上市的主流 OLED 電視大都聚焦于萬元以上的高端市場,而 OLED 向中端市場的滲透尚處于起步階段,發展空間較大。圖圖 22:65寸各類型屏幕成本價格(單位:美元)寸各類型屏幕成本價格(單位:美元)資料來源:Omdia,天風證券研究所 020040060080010001200三星65英寸QD-OLEDLG 65英寸WOLED65英寸Mini-LED(20000顆芯片)65英寸Mini-LED(10000顆芯片)65英寸Mini-LED(1
90、000顆芯片)65英寸LCD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0 2.1.3.OLED 滲透由小至大,有望實現多維應用滲透由小至大,有望實現多維應用 OLED 因其出色的發光效率、輕薄的設計和高響應速度等出色特性,已成為小尺寸設備顯示方案的新寵。從最初的研究開發到現在的大規模應用,OLED 技術已經走過了漫長的道路。自 2008 年諾基亞的 N85 首次使用 OLED 屏幕開始,到 2017 年蘋果公司推出劃時代產品 iPhone X,再至后來三星推出發揮 OLED 柔性特質的折疊屏手機,OLED 顯示逐漸在手機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特別是當
91、蘋果和三星等公司開始大規模生產 AMOLED 屏幕手機后,OLED 的普及率得到迅速上升。截至 2023 年,OLED 屏幕幾乎已全面占領高端手機市場,并在中低端市場中展現出逐步下沉態勢。圖圖 23:小尺寸小尺寸 OLED階段性代表產品圖階段性代表產品圖 資料來源:OLED 產業化歷程與問題分析王大巍,中關村在線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在大尺寸產品中,OLED 電視是最具代表性的應用之一。從索尼于 2007 年創新性地推出首款 OLED 電視開始,OLED 電視的市場份額逐年上升。特別是在國內外 LG 和創維等領先廠商的支持下,OLED 電視陣營不斷壯大。同時,中國企業正努力打破外資在大尺寸 OL
92、ED面板市場的壟斷地位,有望為 OLED 在大尺寸產品中的進一步發展注入新的動力。圖圖 24:大尺寸大尺寸 OLED階段性代表產品圖階段性代表產品圖 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LG 官網,索尼官網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而相較于小尺寸和大尺寸設備,OLED 在中尺寸產品中的應用仍處于起步階段。盡管諸如三星和華為等電子設備廠商已經開始嘗試在其高端平板電腦產品中使用 OLED 技術,以及國內外各車企在其車載顯示領域進行 OLED 布局,但整體來看此顯示技術在中尺寸產品的應用率目前依然處于相對較低水平。不過,隨著 OLED 面板良品率的提升和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以及各領域龍頭企業的下游牽動,未來 OLED
93、在中尺寸產品的應用有望實現進一步突破。此外,隨著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和混合現實(MR)上下游產業的日趨成熟,以及 OLED 在諸如智能可穿戴設備、智能車窗等領域的研究布局不斷深入,OLED 材料有望在未來多個領域中發揮其獨特優勢,實現多維應用。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1 2.1.4.下游終端廠商逐漸布局下游終端廠商逐漸布局 OLED,2023 年總體滲透率預計已達年總體滲透率預計已達 7.22%在小尺寸領域,自蘋果 iPhone X 推出開始,OLED 在手機端的滲透率便處于逐步提升態勢。據 TrendForce 統計
94、,2015 年手機端 OLED 滲透率僅為 15%,然而自 2017 年蘋果推出搭載OLED 屏幕的 iPhone X 產品后,滲透率持續攀升,至 2018 年已增長至 29.2%;而根據Counterpoint Research 數據,截至 2023 年 Q1,OLED 屏幕滲透率已達到 49%,幾乎與 LCD平分天下。此外,據 Global Market Insights 數據,OLED 在小尺寸領域另一代表產品智能手表中的滲透率于 2022 已超過 91%,我們預測至 2023 年 OLED 在此領域或已實現了接近 100%的滲透率。另一方面,中型尺寸消費電子產品是介于手機、電視機之間,
95、主要產品系列包括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車載顯示,桌面顯示器等。此前中型尺寸面板多數以 LCD 為主,OLED 在此領域滲透率較低,而過高的面板成本、尚未解決的 OLED 顯示短板或將成為中型尺寸推廣的主要障礙。根據 IDC 數據,OLED 在筆記本電腦、顯示器、平板電腦中截至 2023 年前十個月,滲透率分別為 1.7%/0.5%/1.64%,滲透率較低。同時,國內外如奔馳和蔚來等知名車企逐步對 OLED 車載顯示進行布局,據韓國顯示產業協會(KDIA)顯示其滲透率也于 2023年達到了 2.8%。此外,OLED 在大尺寸電視機方面的滲透于近年迎來了快速增長期,根據 TrendForce 和W
96、itsView 提供的數據,全球電視出貨量從 2016 年的 2.19 億臺下降到 2022 年的 2.02 億臺,而 OLED 電視出貨量實現逆勢增長,從 2016 年的 83 萬臺增長到 2022 年的 667 萬臺。盡管整體電視市場的出貨仍呈現下降趨勢,但 OLED 電視出貨量的增長依然可謂顯著,其在大尺寸領域的出貨滲透率由 2016 年的 0.38%在六年間發展至 2022 年的 3.3%。據 TrendForce預測,由于全球電視市場不濟,OLED 電視在 2023 年的出貨量將僅為 544 萬臺,同比下降18.4%,經測算其滲透率也降至 2.76%?;诨?Omdia 提供的提供
97、的各各類型類型面板出貨面積面板出貨面積占比占比數據及上述數據及上述 OLED 滲透率進行測算,滲透率進行測算,截至截至2023 年年,OLED 在消費電子產品在消費電子產品市場市場中的中的整體占比整體占比約為約為 7.22%。圖圖 25:2023年年 OLED在各類設備中的滲透率在各類設備中的滲透率 圖圖 26:2023年各類顯示屏幕出貨面積占比預測年各類顯示屏幕出貨面積占比預測 資料來源:TrendForce,Counterpoint Research 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備注:智能手機數據截至 2023Q1,桌面顯示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顯示屏數據截止 2023 年 10 月。資料來源:Om
98、dia,天風證券研究所 2.2.技術迭代補齊技術迭代補齊 OLED 短板,面板廠商開支提供中大尺寸發展機遇短板,面板廠商開支提供中大尺寸發展機遇 2.2.1.疊層疊層 OLED、材料體系迭代材料體系迭代、ViP 等技術持續解決等技術持續解決 OLED 劣勢劣勢 49.0%100.0%0.5%1.6%1.7%2.8%2.76%0%20%40%60%80%100%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桌面顯示器平板電腦筆記本顯示屏車載顯示電視小尺寸中型尺寸大尺寸OLED占比非OLED占比65.60%10.34%8.09%6.17%3.75%2.77%1.45%1.83%LCD TVDesktop monitorMobi
99、le PCMobile phoneOLED TVPublic display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2 根據前文所述,盡管 OLED 材料對比其他顯示技術具有諸多優異特性,具備滿足當下人機交互時代種種需求的實力,但其短板問題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各尺寸領域的持續滲透。為了應對這一挑戰,上游材料廠商已經加大了研發力度,并針對 OLED 材料的短板進行逐一攻克:1.疊層疊層 OLED 技術技術 在眾多在眾多 OLED 器件結構中,疊層器件結構中,疊層 OLED 器件在低電流密度下可以達到高電流效率,而且低器件在低電流密度下可以達到
100、高電流效率,而且低電流驅動也可以延長電流驅動也可以延長 OLED 器件的壽命,所以在商業化產品中有望得到廣泛應用。器件的壽命,所以在商業化產品中有望得到廣泛應用。OLED的效率與空穴、電子復合形成的激子數是直接相關的,激子越多,其失活后所釋放出的光子也越多。在傳統的 OLED 器件中,分別從陽極和陰極注入的一個空穴和一個電子最多只能復合形成一個激子。而在疊層 OLED 器件中,如含有兩個發光單元的疊層 OLED 器件中,從陽極和陰極注入的一個空穴和一個電子可以分別與電荷產生層產生的電子和空穴形成兩個激子。因此,疊層 OLED 顯示面板能夠有效提高亮度和發光效率,還能夠實現低電量密度下的高亮度,
101、從而避免電場擊穿,進而使得疊層 OLED 顯示面板的使用壽命延長,疊層 OLED 器件的效率可以隨發光單元疊加的數量的增加而翻倍增加。盡管疊層 OLED 具有較高電流效率、壽命較長、器件良率高的優勢,但是其同時有著結構復雜、驅動電壓高、設備蒸鍍源數目較多的劣勢,另外由于多個發光層材料的堆疊,對另外由于多個發光層材料的堆疊,對OLED 材料使用量也會增加。材料使用量也會增加。根據國家專利局及 Justia 提供的專利公開顯示,三星、京東方、武漢華星等面板廠商均有疊層專利布局,其中三星電子在 2018 年通過了有關疊層結構 OLED 顯示器制造方法的專利。圖圖 27:單層單層OLED發光原理發光原
102、理 圖圖 28:疊層疊層OLED發光原理發光原理 資料來源:基于 HAT-CN/m-MTDATA 中間連接層的疊層 OLED 光電性能研究袁晟杰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基于 HAT-CN/m-MTDATA 中間連接層的疊層 OLED 光電性能研究袁晟杰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2.OLED 材料體系材料體系持續持續迭代迭代 OLED 有機致發光材料體系的迭代是解決 OLED 短板的關鍵。在 OLED 材料體系發展進程中,根據材料的發展時間和材料激子利用方式,可以將現有 OLED 材料分為前后三代體系:第一代是傳統的熒光材料體系,第二代是金屬配合物磷光材料體系,而熱活化延遲熒光材料(TADF)作
103、為可能的第三代 OLED 材料體系,被科研機構廣泛布局研究。TADF 材料理論激子應用效率可達到 100%,是未來解決 OLED 材料發光效率和壽命的關鍵材料。而在熒光、磷光體系中,OLED 材料自身也在快速迭代解決短板:例如在材料中引入氫同位素氘取代氫的物質,具有提高材料壽命、改善發光效果等優異特性,氘代藍光材料可顯著提高藍光材料使用壽命,氘代綠光材料可改善終端材料發光效果。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3 3.ViP 技術技術 ViP,即智能圖像像素化技術,通過光刻方式創造全新 OLED 工藝路線,有望將打破韓國引領多年的傳統 FMM
104、 蒸鍍技術。另外,ViP 技術的應用將為 OLED 性能實現全面提升,是全尺寸、高性能、低成本的 AMOLED 量產升級方案,或為行業帶來迭代性工藝革新,其主要擁有以下具體優勢:1.突破 AMOLED 中大尺寸工藝技術瓶頸。因此技術無需 FMM,故將突破因 FMM 技術對產品尺寸和分辨率的限制,是實現中大尺寸 AMOLED 的最佳方案;2.打破了三星基于現有蒸鍍技術的專利體系的限制。針對像素排布、像素驅動電路和分級電路等技術進行專利布局,擴大了專利版圖,增加了國產廠商在行業對于專利談判的砝碼,形成了關鍵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組合;3.引領產業格局變化,加大了我國 AMOLED 設備及 AMOLED
105、 材料自主可控的幾率,提升國內 OLED 供應鏈安全性。該設備不需要目前常規使用的復雜蒸鍍設備,降低了圖形化設備的開發難度,減少了對于壟斷生產材料的依賴,后續與國內廠商合作,有望實現 AMOLED 核心裝備國產化;4.大幅提升我國 AMOLED 產品的競爭力。成本方面,采用 ViP 技術,有機發光材料用量可節省 50%,并完全省去 FMM 材料及張網設備費,大幅降低產品成本;性能方面,可實現 6 倍的器件壽命或 4 倍的亮度以提升器件性能;提高產線的適應性方面,可技術生產 AR/VR、小尺寸、大尺寸等全尺寸任意形狀的產品,且由于節省了開模費用,小批量訂單下單片成本更低,可實現母版上不同產品混合
106、排版。表表 5:傳統傳統FMM 蒸鍍蒸鍍與與 ViP 技術對比技術對比 項目項目 傳統傳統 FMM 蒸鍍蒸鍍 無金屬掩膜無金屬掩膜 FMM 光刻技術(光刻技術(ViP)清晰度 500ppi 1500+ppi 亮度 1000cd/cm3 2000cd/cm3 壽命(LT50)15Kh 500cd/cm3 45Kh 500cd/cm3 FMM(掩膜版)使用 需要 FMM 無需 FMM 優點 工藝成熟 超高性能、深度定制(超訂量小、交期短、尺寸形態靈活)、環境友好、應用廣泛 缺點 不適用于大尺寸 新技術、量產業績待項目落地 資料來源:Wind,維信諾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綜上,OLED 解決方案具有
107、快速響應、柔性、節能等特有優勢,并在顯示效果方面優于 LCD、Mini-LED 等顯示方案,其“長板”較為明顯,而因其價格高、藍光壽命短、殘影、亮度低等“短板”問題,發展初期在中大尺寸方面滲透仍有較多問題需要解決。但高世代線投資落地可快速降低 OLED 大尺寸面板成本,疊層等新技術的引入能夠增加發光效率,提升使用壽命,更為重要的是,材料體系的不斷研發迭代,逐步補上 OLED“短板”,使得“長板”更加突出,未來有望引領中大尺寸新一輪的滲透。2.2.2.下游廠商布局中型尺寸下游廠商布局中型尺寸 OLED 產品產品,平板電腦、筆記本、車載顯示均顯露滲透跡象,平板電腦、筆記本、車載顯示均顯露滲透跡象
108、截至 2023 年,得益于上游材料廠商在技術研發和體系迭代方面的持續投入,以及對諸多如疊層 OLED 和 ViP 等新技術的深入布局,OLED 材料的短板問題正逐步得到解決。因此,OLED 的應用范圍已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小尺寸設備領域,中型尺寸設備如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車載顯示屏等領域也開始顯現出 OLED 滲透的跡象,存在較大發展空間。2.2.2.1.平板電腦:頭部企業開啟平板電腦平板電腦:頭部企業開啟平板電腦 OLED 元年元年,蘋果為首三大家完成替換,蘋果為首三大家完成替換 蘋果于 2024 年 5 月 7 日通過特別活動形式發布了搭載了 M4 芯片的全新 iPad Pro,通過搭載雙層
109、串聯 OLED 屏幕,實現了超高亮度、超精準對比度、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和原彩顯示等效果。此款 iPad Pro 也是蘋果首款搭載 OLED 屏幕的平板電腦,此前的 iPad Pro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4 以及普通版 iPad 和 iPad Air 均采用了 LED 背光源技術。這也標志著蘋果平板電腦正式開啟了搭載 OLED 的時代。圖圖 29:蘋果蘋果2024年年 5月發布首款搭載月發布首款搭載OLED顯示技術的顯示技術的iPad Pro 資料來源:蘋果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三星方面,其平板電腦產品在近 3 年時
110、間完成了由 LCD 至 OLED 的快速迭代,2020 年三星僅在其高端旗艦產品 Tab S7+中使用了 AMOLED,而 Tab S7 則仍然采用 LCD 作為屏幕顯示方案;2023 年三星在其 Tab S9/S9+/S9 Ultra 三款平板電腦中均采用了其二代的 Super OLED 解決方案,可見三星于 2023 年發布的旗艦平板電腦全面轉向 OLED。圖圖 30:三星平板電腦顯示技術發展三星平板電腦顯示技術發展 資料來源:三星官網,中關村在線,天風證券研究所 華為作為平板電腦的后來居上者,市占率水平經歷了起伏,但自 2016 年起其出貨量便一直穩定在全球前五水平。華為的旗艦平板電腦產
111、品 Mate Pad Pro在近兩年也完成了屏幕素質的技術迭代:2020 年華為全系列Mate Pad產品均采用 LCD 作為主要屏幕顯示技術,2021年華為在其 12.6 英寸的 Mate Pad Pro產品中率先使用了 OLED 作為主要顯示技術,至 2023年,華為發布的 13.2 英寸和 11 英寸的兩款 Mate Pad Pro產品均采用了 OLED 技術,其平板電腦產品也或將由 LCD 轉向 OLED。圖圖 31:華為平板電腦顯示技術發展華為平板電腦顯示技術發展 資料來源:華為商城,中關村在線,天風證券研究所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
112、和免責申明 25 蘋果作為平板電腦市場中的龍頭企業,自 2019 年以來其市占率持續穩定在全球 30%以上份額,已在 2024 年使用搭載 OLED 技術的收款平板電腦 iPad Pro。而華為、三星作為平板電腦的另外兩家主要供應商,已經在過去 2 年時間完成了顯示技術向 OLED 更迭的過程。截截至至 2024 年,全球三家主流平板電腦廠商已經全部完成了向年,全球三家主流平板電腦廠商已經全部完成了向 OLED 顯示技術的跨越。顯示技術的跨越。2.2.2.2.筆記本電腦筆記本電腦:由:由“看”到“觸”“看”到“觸”近年來,OLED 在筆記本電腦市場中的滲透也在逐步啟動。我們根據中關村在線的數據
113、,按照熱門和好評度排序,篩選出截至 2023 年 12 月推出的前 15 款熱門筆記本電腦產品中,ThinkPad X1 Carbon 2023 款、華碩靈耀 13、華碩靈耀 14、LG gram Style 14 四款筆記本均搭載或可選配 OLED 作為屏幕材質。值得一提的是,2024 年 1 月,惠普推出搭載 2.8K HDR OLED 屏幕的游戲筆記本暗影精靈 10 Slim 14,標志著 OLED 屏幕已正式邁入游戲本行列。相對而言,商務筆記本電腦作為追求輕薄、可觸控,且針對價格不敏感客戶的產品,已被各廠商選擇搭載 OLED 屏幕,而對于更加重視性能的游戲筆記本而言,OLED 滲透則剛
114、剛開始。表表 6:2023年發布的代表性筆記本電腦(根據中關村在線好評年發布的代表性筆記本電腦(根據中關村在線好評/熱門程度篩選)熱門程度篩選)品牌及系列產品品牌及系列產品 產品定位產品定位 推出時間推出時間 參考價格參考價格 屏幕尺寸屏幕尺寸 分辨率分辨率 屏幕解決方案屏幕解決方案 Redmi Book 14 商務辦公本 2023.5 3799 14 英寸 2880 x1800 120hz LCD 華為 MateBook 16s 商務辦公本 2023.5 6499 16 英寸 2520 x1680 60hz IPS ThinkPad X1 Carbon 2023 商務辦公本商務辦公本 202
115、3.5 16799 14 英寸英寸 2880 x1800 60hz OLED(可選配)(可選配)惠普暗影精靈 9 游戲本 2023.4 6999 16.1 英寸 1920 x1080 165hz IPS ThinkBook 14+商務辦公本 2023.3 4799 14 英寸 2880 x1800 90hz IPS 華碩靈耀華碩靈耀 13 商務辦公本商務辦公本 2023.4 7999 13.3 英寸英寸 2880 x1800 60hz OLED 華碩靈耀華碩靈耀 14 商務辦公本商務辦公本 2023.3 5799 14 英寸英寸 2880 x1800 90hz OLED 榮耀 MagicBoo
116、k X 16 Pro 商務辦公本 2023.3 3999 16 英寸 1920 x1200 60hz IPS 惠普戰 66 六代 14 商務辦公本 2023.3 3799 14 英寸 1920 x1080 60hz IPS LG gram Style 14 商務辦公本商務辦公本 2023.3 9999 14 英寸英寸 2880 x1800 90hz OLED MSI 微星魔影 15 游戲本 2023.3 7799 15.6 英寸 2560 x1440 165hz IPS 聯想小新 Pro 14 商務辦公本 2023.2 4989 14 英寸 2880 x1800 120hz IPS 蘋果 Ma
117、cBook Pro 14 商務辦公本 2023.2 15999 14.2 英寸 3024x1964 120hz Liquid視網膜XDR顯示屏 ROG 槍神 7 游戲本 2023.2 10999 16 英寸 2560 x1600 240hz IPS Alienware M16 游戲本 2023.2 15999 16 英寸 2560 x1600 165hz WVA 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天風證券研究所 2.2.2.3.車載顯示:車載顯示:大尺寸大尺寸+可觸控可觸控 汽車領域中控屏的技術發展方向隨著汽車電動化、智能化的趨勢開始向更加智能、互動性更強、更加注重娛樂性的方向發展,且中控屏的尺寸也隨之增
118、大。2022-2023 年,汽車中控屏也開始逐步使用 OLED,其中新勢力車型、高端品牌的高端車型中則率先完成了更換。蔚來于 2023 年推出的新款 ET7ES6ES8 均采用了 OLED 屏幕材質;而理想 2023 年 8 月推出的新款理想 L9 則選用了 15.7 英寸的兩塊 OLED 屏幕作為中控屏和副駕駛娛樂屏;比亞迪高端旗艦系列仰望U8則選用了12.8寸OLED中控屏和一塊23.6寸OLED副駕駛娛樂屏。表表 7:2024年搭載年搭載OLED屏幕車型屏幕車型 車型車型 官方宣傳語官方宣傳語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6 理想
119、 L9 三塊 15.7 英寸 OLED 中控、副駕娛樂屏、后艙娛樂屏 理想 MEGA 二排標配 17 英寸 OLED 旗艦大屏,電視和游戲界面都能再大一點。全新 Gen4 OLED 屏幕和無線投屏升級,支持 3K 投屏、環繞聲投屏,配合全球首個車載杜比視界,看電影、玩游戲都更沉浸。蔚來(全系)12.8 英寸 AMOLED 中控屏,分辨率高達 1,728*1,888,100,000:1 的超高對比度,100%NTSC 全色域,擁有絕佳的顯示質感。仰望 U8 以瀑布意境為靈感,演繹磅礴氣勢。曲率達 R800 的 12.8 英寸 OLED 柔性曲面屏與內飾完美貼合,呈現前所未有的融合之感。寶馬 MI
120、NI-COOPER 純電版 世界首創的圓形 OLED 中央顯示屏采用先進的 OLED 技術,直徑達 240 毫米,外觀獨特簡約。這不僅是儀表盤,也是車載信息娛樂及輔助中心。極氪 001 15.05 英寸 2.5K 柔性 OLED 中控屏 資料來源:理想、蔚來、仰望、寶馬 mini、極氪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圖圖 32:OLED屏幕在汽車中控屏和娛樂屏的滲透示例屏幕在汽車中控屏和娛樂屏的滲透示例 資料來源:汽車之家,各公司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2.2.3.小尺寸小尺寸 OLED 依然存在發展空間,依然存在發展空間,新興新興消費電子消費電子場景對其持續滲透起到提振作用場景對其持續滲透起到提振作用
121、2.2.3.1.OLED 在手機市場的滲透在手機市場的滲透逐年逐年加劇,價格帶仍加劇,價格帶仍有下沉空間有下沉空間 OLED 手機端的滲透是自上而下、由高端向低端滲透的過程。我們根據中關村在線 2023 年截止 12 月統計的每年新機的發布情況,總結出手機端如下的發展趨勢:1.OLED 技術技術在手機端的在手機端的普及率逐步攀升普及率逐步攀升:綜合來看,從 2021 年到 2023 年,OLED 技術在手機市場的平均滲透率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增長態勢,增幅超過 8%,這種增長速度表明 OLED 技術正在被越來越多的手機制造商應用和更多消費者所接受。2.OLED 技術在中高端技術在中高端手機手機市場
122、的市場的絕對絕對統治力:統治力:在歷年發布的 OLED 手機中,價格帶在 2000-4599 的 OLED 手機數量占據主導地位,在 2021 和 2022 年于國內上市的所有手機中占有量接近三分之一,其次是價格在4600-7599 元的中高端機型。盡管 2023 年這一比例略有下降,但這可能也反映出手機廠商們正日益關注低端市場,并致力于將 OLED 技術應用于更廣泛的產品線中。而在相對高端市場方面,自 2021 年起,4600 元及以上的主流手機幾乎全部采用了 OLED技術,凸顯了 OLED 在高端市場的壓倒性優勢。3.OLED 技術在低端技術在低端手機手機市場的滲透市場的滲透加劇加?。罕M管
123、 LCD 目前在低端手機領域仍占據主導地位,在此價格帶手機中 OLED 的市場份額并不突出,但從統計數據來看,縱向對比下揭示了一個顯著趨勢在 1000-1999 元這個價格區間,OLED 手機的市場份額正在穩步增長,從 2021 年至 2023 年達到了接近 7%的提升。至于 1000 元以下的市場,OLED 技術尚未滲透,但隨著小尺寸面板價格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7 的持續下滑以及廠商對低端市場關注度的日漸提高,我們有望在未來看到 OLED 在這一領域取得更大的突破。圖圖 33:2021-2023年發布新款手機各價格帶年發布新
124、款手機各價格帶 OLED占比情況占比情況 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天風證券研究所 2.2.3.2.新興新興消費電子終端消費電子終端崛起,拉動崛起,拉動小尺寸小尺寸 OLED 發展發展 折疊屏手機這一創新性的移動設備概念,距三星 Galaxy Fold 發布以來已經迎來了第五個發展年頭。盡管相比于傳統智能手機,折疊屏手機仍然可以被視為一個年輕的存在,但其獨特的設計理念已經贏得了全球消費者的廣泛關注。目前,華為、OPPO、VIVO、小米等國內知名廠商,以及國際巨頭三星和 Moto,都在積極投入研發和生產折疊屏手機,以期在這個新興市場上占據有利地位。圖圖 34:2023 年國內上市的主流折疊屏手機概覽
125、年國內上市的主流折疊屏手機概覽 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天風證券研究所 近年來,隨著智能手機技術的不斷革新和消費者需求的日益多樣化,折疊手機作為一種全新的智能手機形態,在中國市場迅速崛起,展現出蓬勃的市場活力與潛力。根據 CINNO Research數據顯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國市場折疊屏手機銷量達354萬部,同比增長79%,環比增長 35%,同比、環比雙增長;而整個前三季度(Q1-Q324)的累計銷量達 852 萬部,同比增長 101%,實現翻番,市場滲透率攀升至 4.1%,較去年同期的 2.2%提升 1.9 個百分點,滲透率接近倍增,彰顯了市場滲透率的穩健上揚態勢。國際數據公司(IDC)發
126、布的最新手機季度預測報告顯示,預計 2024 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市場出貨量約 1,068 萬臺,同比增長52.4%;至2028年,中國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將會超過1,700 萬臺,五年復合增長率達到19.8%。圖圖 35:2022-2024E 度折疊屏手機出貨量度折疊屏手機出貨量 0.00%31.91%96.77%90.00%100.00%60.63%0.00%20.00%40.00%60.00%80.00%100.00%120.00%1000元以下1000-1999元2000-4599元4600-7599元7600元以上平均滲透率202120222023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127、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8 資料來源:IDC Research,集邦咨詢,CINNO,天風證券研究所 另一方面,VR/AR/MR 硬件設備與下游軟件的持續創新推動了擴展現實(XR)行業的整體發展。關于硬件市場,即頭顯設備領域,2023 年 VR 硬件設備的全球市場收入達到了 2017年的 16 倍,即便是起步較晚的 AR 硬件設備,自 2020 年至 2023 年也實現了收入層面的 6倍增長。同時,軟件方面的增長量同樣令人矚目,也均實現了倍數級的收入攀升。圖圖 36:擴展現實上下游領域全球市場收入(單位:十億美元)擴展現實上下游領域全球市場收入(單位:十億美元)資料來源:S
128、tatista Research,天風證券研究所 然而,盡管 OLED 顯示屏在初期被視為 XR 的理想選擇,且在 2019 年之前被各大廠商視為制勝法寶,但擴展現實專用的 LCD 顯示屏的性能也在逐漸提升,降低了 OLED 顯示屏在擴展現實領域中的競爭優勢。隨著 OLED 技術不斷迭代增強,蘋果于 2024 年推出的 Vision Pro所采用的硅基 OLED 面板(OLED-on-Si 或 Micro-OLED)展現出了更加出色的性能。即便是尺寸極小的顯示屏,這種材料也能夠呈現出高分辨率的畫面,使得用于放大和聚焦顯示屏的鏡頭得以縮小,進而讓整個頭戴式設備更為輕巧。同時,它還能使傳輸真實世界
129、視圖視頻的攝像頭更加貼近用戶的眼睛,從而優化穿透式混合現實的體驗。在未來發展中,隨著 LCD 面板價格競爭的緩和以及 XR 應用價值的進一步顯現,液晶面板在此領域的前景可能會出現更多的變數,我們認為硅基 OLED 等其它新興技術或將帶來 XR 顯示屏領域的重大變革,有望在未來終結 LCD 當前的主導地位。圖圖 37:主流主流VR 硬件設備及其顯示面板材質硬件設備及其顯示面板材質 283700.71,0681,2801,5901,78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20002022年2023年2024年E中國市場銷量(萬部)全球市場銷量(萬部)0.62.33.
130、34.66.17.99.70.40.61.12.4024681012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全球VR硬件設備市場收入全球AR硬件設備市場收入全球VR軟件市場收入全球AR軟件市場收入全球VR廣告市場收入全球AR廣告市場收入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29 資料來源:各設備廠商官網,Counterpoint Research 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2.2.4.面板廠商啟動新一輪高世代線資本開支周期,印證面板廠商啟動新一輪高世代線資本開支周期,印證 OLED 從小至大的發展機遇從小至大的發展機遇 隨著消費者對筆記
131、本電腦和平板電腦更輕薄、便攜性更高的需求,IT產品將逐步向Hybrid、柔性平面型過渡,最終朝著柔性折疊、卷曲、大曲率乃至自由形態終極推進,而 OLED 因其較好的柔性特質成為當下實現這些愿景的相對最優選擇,可見 OLED 材料未來在中型尺寸產品市場具有廣闊市場前景?;趯η腥敫呤来?OLED 這一“藍?!笔袌龅膽鹇钥剂?,以京東方為首的國內面板廠商已經啟動新一輪的資本開支周期。在這一背景下,建設高世代 OLED 產線不僅成為提升切割經濟性的關鍵舉措,更是對鞏固行業地位、增強國際競爭力的不二之選。然而,國內企業目前已投產的所有 OLED 產線均為中低世代線,尚無一條投產的高世代線。根據上文所述的
132、中大尺寸顯示解決方案發展趨勢,我們預計未來國內多家面板廠商有望開啟新一輪高世代線投資,與韓國企業三星、LG 共同競爭中大尺寸市場。京東方 630 億人民幣投資建設 8.6 代 AMOLED 產線。國內面板龍頭京東方在 2023 年 11月 28 日發布了關于投資建設京東方第 8.6 代 AMOLED 生產線項目的公告,擬投資 630億元人民幣,在成都建設合計產能為 3.2 萬片/月的 8.6 代 AMOLED 產線,建設周期為 34個月。該產線主要定位在筆記本電腦/平板電腦等高端觸控顯示屏,主攻中尺寸 OLED IT 類產品,標志著國內廠商進入高世代線投資競爭行列。根據國內 OLED 面板廠商
133、維信諾 2024 年 8 月 29 日發布的關于投資合肥第 8.6 代柔性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AMOLED)生產線項目的公告,擬投資 550 億元人民幣建設合肥第 8.6 代柔性有源矩陣有機發光顯示器件(AMOLED)生產線項目。國內主要國內主要 OLED 面板企業中,京東方、維信諾已經公告未來面板企業中,京東方、維信諾已經公告未來 3 年匯總投資超過年匯總投資超過 1000 億元億元的高世代線建設,而我們認為,為了應對未來的高世代線建設,而我們認為,為了應對未來 IT 尺寸(中型尺寸)發展趨勢,國內面板尺寸(中型尺寸)發展趨勢,國內面板廠商會廠商會開啟高世代線投資周期,除京東方和維信諾
134、以外的其他主流面板廠商有望跟進。開啟高世代線投資周期,除京東方和維信諾以外的其他主流面板廠商有望跟進。2.2.5.下游巨頭企業牽動效應顯著,下游巨頭企業牽動效應顯著,OLED 終端滲透率或實現終端滲透率或實現 11%年復合增長年復合增長 1.小尺寸領域小尺寸領域: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擴展現實設備: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擴展現實設備 當前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小尺寸設備領域正面臨著日趨同質化、市場飽和以及換機周期延長的多重挑戰,自 2021 年以來,智能手機出貨量呈現逐年下滑的趨勢。然而,隨著如折疊屏手機等創新消費電子終端的迅速崛起,MIC 預計自 2024 年開始,智能手機出貨量將出現回升。同時,O
135、mdia預計OLED面板在智能手機領域的需求也有望實現年均5%的增量。這意味著至 2027 年,OLED 在智能手機領域的平均滲透率將接近 60%,相比 2023 年實現10%的提升。此外,根據 Global Market Insights 的報告,OLED 在智能手表領域的滲透率于 2022 年已大于 91%,且 OLED 如輕薄、柔性等優良特性為智能手表行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由此我們預測 OLED 在此領域的滲透率將自 2023 年起接近 100%,未來可能實現對 LCD 的完全替代。近年來,擴展現實(XR)領域的發展勢頭迅猛,市場份額持續擴大。然而,OLED 在這一領域的應用仍相
136、對有限,主要是由于 XR 專用 LCD 的性能不斷提升,且相對具有成本優勢。截至 2023 年,OLED 在 XR 領域的滲透率僅為約 3.88%。不過,蘋果在 2024 年推出的 Vision Pro 采用新型硅基 OLED 材質,這一舉措有望為 XR 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并推動 OLED 在該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0 領域的應用?;谶@一趨勢,DSCC 預測硅基 OLED 材質(Si-OLED)在 XR 領域有望于 2027年達到 48%的滲透率,實現與 LCD 相稱的格局。2.大尺寸領域大尺寸領域:家用電視:家用電視 202
137、3 年,以電視為主導的大尺寸 OLED 終端設備市場經歷了一定波動,出貨量相較于 2022年小幅下滑 2.4%,同時 OLED 電視的銷售也呈現出相對的低迷態勢,滲透率同比走低。然而,根據 Omdia 報道,由于三星電子已明確將擴大銷售 OLED 大尺寸電視的戰略布局,OLED 電視市場有望在 2024 年后迎來新的增長點。據 Omdia 預測,自 2022 年至 2030 年,OLED 大尺寸面板的需求增速將達到 10%,該市場將從 2024 年開始呈現穩步提升的趨勢,至 2027 年或將實現 5.44%的市場滲透率。3.中型尺寸領域中型尺寸領域:移動電腦、桌面顯示器:移動電腦、桌面顯示器、
138、車載顯示、車載顯示 基于 Omdia 報告,移動電腦領域(涵蓋筆記本電腦和平板電腦)對 OLED 面板的需求有望迎來快速增長,主要歸因于自2024年起,蘋果計劃在其旗艦機型iPad Pro 機型中采用 OLED材質屏幕。在此背景下,我們預計蘋果的競爭企業也會紛紛效仿,由此帶動 OLED 面板需求的快速增長。除平板電腦外,筆記本電腦市場進一步采用 OLED 屏幕的可能性也在增加。例如,三星和京東方已針對中型尺寸設備布局了高世代 OLED 產線,以實現 OLED 在中型尺寸設備中的最佳性能價格比。隨著各大面板廠商針對中型尺寸的高世代線資本開支落地,據 Omdia 預測,蘋果下一代 iPad Pro
139、 對于 OLED 面板的采用或將助力面板需求實現34%的年復合增長,并在 2027 年達成接近 11%的市場滲透率,展現了 OLED 技術在移動電腦領域的較大增長潛力。隨著下游市場對 OLED 游戲顯示器需求的顯著增長,預計這一趨勢也將有力推動 OLED 面板在該領域的出貨量。據 Omdia 預測,OLED 顯示器面板的出貨量將從 2022 年的 16 萬件提升至 2026 年的 277 萬件,按照這一發展趨勢,我們預測 OLED 在該領域的滲透率也有望從 2023 年的 0.5%提升至 2027 年的約 2.56%。同時,韓國顯示行業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 年 OLED 在車載顯示領域的滲
140、透率僅為 2.8%,而隨著高解析度及大尺寸的屏幕需求增加,這一數字有望在 2027 年發展 17.2%。綜上所述,綜上所述,根據根據 Omdia 提供的提供的 2027 年面板出貨占比預測年面板出貨占比預測數據數據及及以上以上對對 OLED 在各領域的在各領域的滲透率分析,同時考慮到滲透率分析,同時考慮到國內外面板廠商對于高世代國內外面板廠商對于高世代 OLED 產線的戰略布局、產線的戰略布局、車載顯示面車載顯示面積用量日益提升、大尺寸積用量日益提升、大尺寸 OLED 面板良品率改善面板良品率改善和和成本下降的趨勢,這些因素有望共同推成本下降的趨勢,這些因素有望共同推動動 OLED 在消費電子
141、領域的占比進一步提升。在消費電子領域的占比進一步提升?;诨?Omdia 數據,至數據,至 2030 年,年,OLED 面板面板整體需求將以整體需求將以 11%的的復合年增量(復合年增量(CAGR)攀升,我們)攀升,我們預計到預計到 2027 年,年,OLED 在消費電子在消費電子終端市場終端市場的占比的占比亦將由亦將由 2023 年的年的 7.22%增長增長至至 10.96%。圖圖 38:2027年年 OLED在各類設備中的滲透率預測在各類設備中的滲透率預測 圖圖 39:2027年各類顯示屏幕出貨面積占比預測年各類顯示屏幕出貨面積占比預測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
142、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1 資料來源:IDC,Omdia 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Omdia,天風證券研究所 3.OLED 材料及設備企業材料及設備企業投資機會投資機會 3.1.OLED 材料種類、材料種類、制備工藝、制備工藝、市場空間、上下游關系市場空間、上下游關系 3.1.1.OLED 材料市場規模超百億元材料市場規模超百億元 OLED 產業鏈的上游環節涵蓋了材料制造、設備制造以及零件組裝等關鍵領域,為整個產業鏈提供了基礎支撐;中游環節則聚焦于面板制造、模組組裝以及驅動芯片的研發與生產,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下游環節則廣泛涉及各類終端應用,如智能手機、電視、顯示器等,直接面
143、向消費者市場,是 OLED 產業鏈最終的價值體現。圖圖 40:OLED產業鏈概覽產業鏈概覽 59.56%100.00%48.00%2.56%10.77%17.20%5.44%0%20%40%60%80%100%智能手機智能手表擴展現實桌面顯示器移動電腦車載顯示電視小尺寸中型尺寸大尺寸OLED占比非OLED占比64.18%8.82%7.04%6.12%5.00%3.00%2.67%1.41%1.29%LCD TVDesktop monitorMobile PCMobile phoneOLED TVAutomobilemonitorPublic displayMicro LED TVOthers
144、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2 資料來源:我國 OLED 顯示配套關鍵材料技術及產業發展挑戰任雪艷等,各公司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OLED 終端材料全球市場規模已達到百億元,隨著未來 OLED 行業的快速發展,終端材料市場規模仍在快速擴張。根據 Omdia 統計數據,OLED 材料的全球需求量持續增長,從 2017年的 51.57 噸,2020 年增長至 88.47 噸,2022 年增長至 117.54 噸,其中發光層材料占總用量比重為 19.16%,通用層材料占比 80.84%。而因發光層材料單位價值量較通用層材料更高,其市場容量并非
145、 2:8 而是更接近 4:6。根據 Omdia 統計數據,OLED 終端材料市場規模從 2017 年的 6.48 億美元,2020 年增長值 12.95 億美元,2022 年增長至約 15.67 億美元。據 Omdia 推算,2023 年全球 OLED 材料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 2022 年的 15.67 億美元增至19.58 億美元,同比增長 25.02%,2026 年 OLED 材料的市場規模預計增至 25.72 億美元。圖圖 41:全球全球OLED材料市場規模及增速(單位:億美元)材料市場規模及增速(單位:億美元)圖圖 42:全球全球OLED顯示材料需求量及增速(單位:噸)顯示材料需求量及
146、增速(單位:噸)資料來源:Omdia,瑞聯新材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Omdia,瑞聯新材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在面板制造方的成本結構中,OLED 有機材料在小尺寸面板中的成本占比約為 30%,而在大尺寸面板中更是超過 45%,其中發光層材料占比較大,分別在小尺寸和大尺寸面板成本中占據了 12%和 27%,在 OLED 面板制造成本中具有關鍵貢獻。表表 8:OLED有機材料在面板成本中的占比有機材料在面板成本中的占比 6.487.80 10.82 12.95 16.82 15.6720.37%38.72%19.69%29.88%-6.84%-10.00%0.00%10.00%20.00
147、%30.00%40.00%50.00%0510152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全球OLED材料市場規模市場規模增速%51.57 57.84 77.56 88.47 117.39117.5412.16%34.09%14.07%32.69%0.13%0.00%10.00%20.00%30.00%40.00%020406080100120140201720182019202020212022需求量用量增速%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3 OLED 有機材料有機材料 手機手機 OLED 面板面板 電視電視 OLED 面板
148、面板 發光層材料 12.00%27.00%電子傳輸層材料 2.00%3.00%空穴傳輸層材料 6.00%9.00%空穴注入層材料 3.00%2.00%其他材料(電子注入層/陽極/陰極)7.00%5.00%合計 30.00%46.00%資料來源:Wind,萊特光電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3.1.2.OLED 器件器件由六層由六層 14 種材料構成種材料構成,發光層材料,發光層材料包括紅綠藍包括紅綠藍 9 大類大類 OLED 器件的基本結構是在 ITO 陽極與金屬陰極之間夾一層有機發光層,形成像三明治一樣的夾心結構;當在 OLED 器件兩端加上正向電壓后,由陰極注入的電子和陽極注入的空穴將在有機發光
149、層中產生復合,同時釋放出能量,并將能量轉移給有機發光材料的分子,后者受到激發產生發光。目前主流的 OLED 器件結構,由陰極(Cathode)、電子注入層(EIL)、電子傳輸層(ETL)、空穴阻擋層(HBL)、發光層(EML)、空穴傳輸層(HTL)、空穴注入層(HIL)和陽極(Anode)組成。除陰極和陽極外,其他六層所使用的材料皆屬于除陰極和陽極外,其他六層所使用的材料皆屬于 OLED終端材料。終端材料。圖圖 43:OLED器器件材料結構和作用件材料結構和作用 資料來源:江蘇三月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發光層材料的發光原理是電子和空穴在發光層中形成處于束縛能級的電子空穴對,即激
150、子,然后激子失活并向基態躍遷,從而發光。發光層材料總共包括 9 大類材料,即 Red(Red Host、Red Prime、Red Dopant)、Blue(Blue Host、Blue Prime、Blue Dopant)、Green(Green Host、Green Prime、Green Dopant)。目前 OLED 面板中使用的發光層材料主要由發光摻雜材料(Dopant 材料)、發光主體材料(Host 材料)和發光功能材料(Prime 材料)構成。三類發光層材料與各層通用層材料共同作用以確保器件能夠穩定高效地呈現良好的發光效果。圖圖 44:OLED發光層材料發光層材料 公司報告公司報
151、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4 資料來源:萊特光電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3.1.3.疊層疊層 OLED 技術加強發光效率、增加器件壽命技術加強發光效率、增加器件壽命,已逐步滲透至手機及車載,已逐步滲透至手機及車載領域領域 結合前文所述,OLED 是通過有機材料獲得電致發光的一種半導體二極管,不僅具備自發光性能和無需背光源的優勢,還擁有色彩對比度高、視角廣、響應快、厚度薄、使用溫度范圍廣、可采用柔性基板、器件結構和制程較為簡單等特點,可用于新一代信息顯示和健康照明等廣泛領域,已經被公認為是繼 LCD 技術之后的第三代新型信息顯示技術。然而,由于 OLE
152、D 是一種電流驅動器件,器件的發光亮度與工作壽命具有相反的變化趨勢,其發光亮度隨工作電流的增大而增加,其工作壽命則隨發光亮度(工作電流)的增大而縮短。因此,OLED 的發光亮度和工作壽命一直是其進一步走向市場的主要障礙。為了緩解這對高亮度與長壽命的內在矛盾,必須設法使 OLED 在低工作電流下取得較高的發光亮度。為此,美國柯達公司研究組和日本 Yamagata 大學的 Kido J 研究組各自發明了一種稱作“疊層(Tandem)OLED”或稱“多光子 EL 器件”的新型器件結構,即通過特殊的內部連接層,把多個有機發光(EL)單元在器件內部進行電學串聯而形成的一種新型OLED,這種疊層發光器件是
153、采用透明的內部連接層將兩個或多個有機 EL 單元在器件內部堆疊串聯而形成的一種新型器件,可以同時具備高效率和長壽命的優秀特性,其主要其主要擁擁有有以下以下七七方面突出的特點方面突出的特點:1.隨著疊層 OLED 中 EL 單元的增加,發光效率基本呈線性增加的趨勢;2.在亮度一定的條件下,疊層OLED的功率效率明顯高于常規OLED器件的功率效率,并且隨著 EL 單元的增加而增加;3.在同樣的亮度下開始點亮,疊層OLED的工作壽命對比于常規OLED有極大的延長;4.內部連接層總是成對地產生載流子,故可以平衡每個發光單元的電荷分布,使得每個單元的效率都可以比傳統器件的效率高;5.在疊層器件中,除了臨
154、近金屬電極的發光單元外,其它的發光單元皆遠離金屬電極,可以降低金屬電極的表面等離子激元模式的光淬滅效應,從而提高光取出效率;6.疊層器件兩電極中間的有機層更厚,減少了短路的可能性,有助于實際生產應用中大面積面板的生產制造;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5 7.使用疊層結構將不同 EL 單元通過連接層連接,可以更加靈活地設計不同光色的器件結構。圖圖 45:傳統:傳統OLED器件結構示意圖器件結構示意圖 圖圖 46:疊層:疊層OLED器件結構示意圖器件結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大面積高效率疊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研究丁磊,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
155、大面積高效率疊層有機電致發光器件的研究丁磊,天風證券研究所 與常規 OLED 相比,具有 N 個 EL 單元的疊層 OLED 可以獲得 N 倍于常規 OLED 的電流發光效率,從而在不改變工作電流大小的情況下,可獲得 N 倍于常規器件的發光亮度;或者在保持與常規器件相同的高亮度條件下,其工作電流可以減小到常規器件的 1/N 左右,從而至少獲得 N 倍于常規器件的工作壽命。由此可見,使用疊層 OLED 的器件結構,能夠同時達到高亮度和長壽命的目的,此舉無疑給 OLED 性能的進一步改善帶來新的希望,為OLED 器件未來更為廣泛的應用和滲透進行有力背書。2024 年 3 月 14 日,榮耀宣布將在
156、其全新一代手機產品中采納疊光綠洲護眼屏技術,行業首發推出 Tandem 雙棧串聯 OLED 架構。根據官方披露,該技術的應用可顯著提升屏幕使用壽命至原有的 600%,并在能效比方面實現了最高 40%的增幅。該屏幕于 2024 年 3 月 18日在榮耀 Magic 6 系列新品發布會上正式亮相,并已搭載于 Magic 6 至臻版以及 Magic 6 RSR 保時捷設計手機。此外,京東方已宣布為全新極氪 001 車型提供采用疊層技術的 2.5K柔性 OLED“向日葵”中控屏,象征疊層 OLED 技術已正式滲透至我國車載顯示領域。鑒于此,我們預測疊層架構的卓越性能將引發下游企業對 OLED 技術的更
157、深層次關注與應用探索,從而有力推動 OLED 技術在多個領域的廣泛普及與加速滲透。圖圖 47:榮耀榮耀Magic 6 RSR 疊層疊層OLED屏幕屏幕 圖圖 48:極氪極氪001疊層疊層 OLED中控屏中控屏 資料來源:榮耀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中關村在線,天風證券研究所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在 2024 年 5 月蘋果發布的 iPad Pro 最新版本搭載的 AMOLED 屏幕也使用了疊層技術,蘋果首次在平板電腦上使用 OLED 顯示技術便搭載疊層技術,作為消費電子產品行業領軍的蘋果為行業發展開啟了可能:未來中型尺寸的使用中,疊層技術的應未來中型尺寸的使用中,疊層技術的應用勢在必行。
158、用勢在必行。圖圖 49:蘋果蘋果iPad Pro 使用雙層串聯使用雙層串聯OLED技術技術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6 資料來源:蘋果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3.1.4.全球全球 OLED 產業競爭聚焦“高世代產業競爭聚焦“高世代+疊層”疊層”隨著消費電子巨頭蘋果決定在其即將推出的 iPad Pro 產品中采納 OLED 顯示屏,加之三星、戴爾、惠普、聯想等公司在筆記本電腦領域相繼擴大 OLED 技術的應用范圍,OLED IT 產品備受市場期待。在此背景下,中韓企業對于中大尺寸 OLED 面板市場的主導權競爭愈發激烈。2023 年 4
159、 月,三星顯示率先宣布將投資 4.1 萬億韓元(約合人民幣 215 億元),打造 8.6 代 AMOLED 生產線,產品主要應用于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等 IT 面板領域。與此同時,LGD 也計劃投資建設 8.X 代 OLED 生產線。在當前全球中大尺寸 OLED 技術水平基本同步的情況下,高世代 OLED 產線的量產和良率將成為決定企業競爭勝負的關鍵。在在 OLED 顯示面板領域顯示面板領域,韓國廠商長期在小尺寸和大尺寸市場占據領先地位韓國廠商長期在小尺寸和大尺寸市場占據領先地位,然然而而我國我國目目前前正在快速縮短與韓國企業的差距正在快速縮短與韓國企業的差距,特別是特別是中大尺寸領域中大尺寸
160、領域的高世代的高世代 OLED 產產線投資線投資有望成有望成為我國行業發展的突破口為我國行業發展的突破口。2024 年 3 月 27 日,京東方投建的國內首條第 8.6 代 AMOLED生產線奠基儀式在成都舉行,這一重要舉措將極大推動 OLED 顯示產業向中尺寸發展階段邁進,并有望引領中國 OLED 產業實現質的飛躍。該生產線預計將采用低溫多晶硅氧化物(LTPO)背板技術與疊層發光器件制備工藝,從而使 OLED 屏幕實現更低的功耗和更長的使用壽命。隨著全球 OLED 產業進入高世代線競爭時代,此場技術革新或將重塑產業格局,未來率先實現 OLED 高世代線量產、并持續提升產品良率的廠商有望在此次
161、市場競爭中占據更為有利的地位。此外,疊層技術的在下游終端的逐步應用亦或將成為OLED 面板廠商的競爭關鍵。據Display Daily 報道,三星顯示、LGD 和京東方三家領軍企業均計劃在 2024 年利用 6 代線生產應用疊層技術的 OLED 面板,以提升產品的亮度、延長使用壽命,并降低功耗。然而,然而,6 代線代線作為作為當前當前主流主流的的手機手機 OLED 面板面板產線,產線,若直接用于生產疊層面板將會減少其原有的理論產若直接用于生產疊層面板將會減少其原有的理論產能,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產線改造。能,因此需要進行相應的產線改造。2023 年 9 月,公司已成功中標京東方重慶的第六代AMO
162、LED 疊層改造項目。根據 The ELEC 報道,截至 2022 年,LG Display 仍是全球唯一一家成功實現雙疊層串聯 OLED 面板商業化的顯示面板制造商。然而,到了 2024 年,京東方成功為榮耀和極氪等品牌供應疊層 OLED 屏幕,標志著我國在疊層 OLED 領域已成功打破海外壟斷,展現出較為廣闊的發展前景。3.1.5.OLED 終端材料壁壘在于專利積累,技術迭代快,需要高強度研發終端材料壁壘在于專利積累,技術迭代快,需要高強度研發+全球專利全球專利 終端材料作為終端材料作為 OLED 面板制造的核心要素,在產業鏈中構筑了堅實的技術高墻,其中面板制造的核心要素,在產業鏈中構筑了
163、堅實的技術高墻,其中專利專利與研發積累與研發積累成為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成為決定產業競爭力的關鍵環節。當前,在全球 OLED 有機材料供應體系中,我國雖然在 OLED 中間體的生產上占據了較為顯著的市場份額,但在終端材料的布局上仍顯薄弱,主要歸因于終端材料領域極高的專利壁壘,其中核心專利技術主要被國外廠商所壟斷。國外廠商如 UDC、杜邦公司、德國默克等,由于起步早且基礎扎實,在技術積累、資金實力和產業規模上占據明顯優勢。這些企業通過長期的技術研發和市場布局,構建了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7 較為完備的專利壁壘,確保了在全球市
164、場的領先地位。我國 OLED 顯示面板行業起步較晚,2009 年國內企業開始布局高世代面板生產線的生產制造,自此我國 OLED 顯示產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在顯示技術不斷發展及下游終端電子產品應用日趨豐富的背景下,我國 OLED 顯示面板行業保持持續增長趨勢,其市場發展空間較大。截至 2020 年 4 月,盡管中國在 OLED 領域的專利申請量與美、日、韓相當,甚至在某些細分領域實現超越,但是代表性龍頭企業數量較少,說明中國 OLED 產業發展的規模效應、集聚效應、寡頭效應還有待提升。圖圖 50:OLED材料專利申請地域分布材料專利申請地域分布(截至(截至 2020 年年 4 月月;單位:個)單
165、位:個)圖圖 51:OLED材料專利申請材料專利申請前十前十名單名單(截至(截至 2020 年年 4 月月;單位:個)單位:個)資料來源:OLED 技術專利態勢分析郭晨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資料來源:OLED 技術專利態勢分析郭晨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對 OLED 核心專利領域進行分析,生產設備和終端材料領域的關鍵技術仍掌握在日本、韓國和美國的企業手中,說明我國在 OLED 顯示技術、尤其是 OLED 設備和終端領域的創新引領能力還比較薄弱,處在跟隨、并跑的位置。深耕于 OLED 終端材料領域的海外頭部企業在專利數量上仍處于斷崖式領先狀態。表表 9:部分部分OLED終端材料領域終端材料領域公司專利
166、數公司專利數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專利個數專利個數 萊特光電 380 奧來德奧來德 396 UDC 大于 6000 德國默克 大于 6000 資料來源:奧來德公告,國家知識產權局,UDC 官網,德國默克官網,天風證券研究所 備注:UDC、德國默克專利數截至 2024 年 1 月,萊特光電、奧來德截至 2024 年 6 月 OLED 作為前沿的顯示材料技術,當前正處于高速發展階段,其下游產品及技術的更新迭代速度較快,整體尚未步入技術與產品的穩定成熟期。在如此背景下,OLED 有機材料廠商必須緊密跟隨下游客戶產品的迭代步伐,以高強度研發不斷推陳出新,設計出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材料。因此,對于 OLED
167、 有機材料廠商而言,如何實現持續性的產品技術研發創新成為目前產業中的較大挑戰,也是各廠商保持競爭力的核心要素。以三星為例,自 2018年以來其每年對部分材料體系供應商進行更換,其中 Blue Prime 材料四代產品共更換了 4個供應商,對上游 OLED 材料廠商的研發迭代能力提出較高要求。表表 10:三星手機材料體系迭代周期三星手機材料體系迭代周期 三星手機機型三星手機機型 Galaxy S9 Galaxy S10 Galaxy S11 Galaxy S21 Ultra 上市時間 2018 年 2 月 2019 年 2 月 2020 年 2 月 2021 年 1 月 材料體系 M8 供應商
168、M9 供應商 M10 供應商 M11 供應商 Red Dopant UDC UDC UDC UDC 26.42%26.18%24.05%23.35%21.00%22.00%23.00%24.00%25.00%26.00%27.00%22000230002400025000260002700028000日本中國大陸美國韓國數量占比0200040006000800010000LG三星京東方柯達出光興產精工公司松下夏普索尼JDI韓國中國 美國日本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8 Red Host DS Neolux 陶氏化學 陶氏化學 Dup
169、ont Red Prime DS Neolux DS Neolux DS Neolux DS Neolux Green Dopant UDC UDC UDC UDC Green Host 新日本制鐵 新日本制鐵、SDI SDI SDI Green Prime 默克 默克 DS Neolux DS Neolux Blue Dopant 出光興產 JNC SFC SFC Blue Host 出光興產 SFC SFC SFC Blue Prime SFC 出光興產 SYRI Idemitsu Kosan 資料來源:Wind,萊特光電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雖然我國企業利用后發優勢快速追趕,產業規模迅速
170、擴大,但是相比于國際競爭對手的技術水平還有較大提升空間。從專利技術發展路線圖來看,我國企業缺乏核心基礎專利,尤其是 OLED 生產設備和終端材料等重點領域尚未掌握核心專利技術。由此可見,我國應加大 OLED 顯示產業科研經費的投入,推動技術創新和進步,開發 OLED 平板顯示全產業鏈環節的關鍵技術,真正提高自主創新能力,進而在全球 OLED 有機材料市場中占據更為重要的地位。3.1.6.OLED 終端材料國產化率低,核心技術仍被海外企業掌握終端材料國產化率低,核心技術仍被海外企業掌握 OLED 終端材料行業作為 OLED 面板制造的關鍵上游環節,其競爭格局深受下游 OLED 面板廠商需求和技術
171、發展的影響。韓國企業如德山集團、LG 化學等,依托本土強大的 OLED面板制造商如三星、LGD 的支持,較早地進入了 OLED 材料供應鏈,并形成了穩定的供應關系,其中下游 OLED 面板市場高度集中,三星和 LG 占據了 80%以上的市場份額,這種緊密的產業鏈整合使得韓國企業在 OLED 材料市場上具有不可小覷的競爭力。相比之下,國內企業在 OLED 終端材料領域較為薄弱,核心專利和技術仍掌握在國外廠商手中,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中國 OLED 產業的快速發展。目前,OLED 終端材料國產化率較低,該領域的主要生產廠商以國外企業為主,如 UDC、德國默克、杜邦公司、出光興產、LG 化學以及德山集團
172、等,而截至 2021 年底,國內 A 股上市公司中,涉足 OLED 終端材料生產與銷售的除奧來德外僅有萊特光電一家企業,凸顯出國內在該領域仍需進一步加強技術研發和產業布局,以提升國產化率和全球競爭力。表表 11:全球全球OLED終端材料競爭格局終端材料競爭格局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公司簡介公司簡介 主要產品主要產品 UDC UDC是全球領先的OLED有機材料廠商,產品覆蓋 OLED 終端材料中的 EML 以及多種功能層材料 OLED 終端材料 德國默克 德國默克廣泛布局 OLED 業務,產品包括 OLED 終端材料中的 HTL、Green Host等多個材料 OLED 終端材料 杜邦公司 杜邦公
173、司產品覆蓋了 OLED 終端材料中的 EML、HTL 等 OLED 終端材料 出光興產 出光興產的產品覆蓋了 OLED 終端材料中的 HTL、HIL、ETL 及 EML 材料等 OLED 終端材料 LG 化學 LG 化學屬于 LG 集團旗下子公司,主要向 LGD 供應 OLED 有機材料 OLED 終端材料 德山集團 德山集團是韓國主要的 OLED 有機材料廠商,產品覆蓋了 OLED 終端材料中的ETL、EML、HTL 等 OLED 終端材料 奧來德奧來德 奧來德主營業務為蒸發源設備與有機發奧來德主營業務為蒸發源設備與有機發光材料的研發、制造、銷售及售后技術光材料的研發、制造、銷售及售后技術蒸
174、發源設備、蒸發源設備、OLED 終端材料等終端材料等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39 服務服務 萊特光電 主要從事 OLED 有機材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主要產品包括 OLED 終端材料和 OLED 中間體 OLED 中間體、終端材料等 資料來源:Wind,萊特光電招股說明書,天風證券研究所 “十三五”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明確將新型顯示產業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行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通過鼓勵和培育該產業,使其成為經濟新的增長點。規劃強調要實現主動矩陣有機發光二極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點液晶顯示、柔性顯示等技
175、術的國產化突破及規模應用,并提升相關專用電子材料的供給保障能力。在這一國家政策的推動下,提升 OLED 終端材料的國產化率不僅促進經濟增長,且對于保障國內顯示面板產業鏈安全也具有關鍵貢獻。展望未來,公司有望在持續加強研發力度的同時,得到下游客戶全球布局擴張和國家政策扶持的雙重驅動,從而實現營業收入和市場份額的進一步增長。3.1.7.OLED 終端材料行業充分受益于下游擴張,終端材料行業充分受益于下游擴張,有望保持有望保持 10%+的復合增速的復合增速 基于前文分析,伴隨下游新興消費電子終端產品的持續更新以及 OLED 技術在各尺寸設備領域的逐步滲透下沉,這一趨勢有望顯著促進中游面板廠商的出貨增
176、量,并推動 OLED 面板市場實現甚至超越 11%的復合年化增速。此外,考慮到車載顯示面積的不斷擴大、OLED在高端電視市場對傳統 LCD 份額的持續侵蝕,以及疊層 OLED 等新型技術的快速迭代更新所帶來的材料用量增加等因素,Business Research Insights 預計至 2031 年,上游上游 OLED 終終端材料行業將受益于這些積極因素,并有望保持端材料行業將受益于這些積極因素,并有望保持 10%以上的行業復合年化增速。以上的行業復合年化增速。3.2.蒸發源設備蒸發源設備 3.2.1.蒸發源設備蒸發源設備概覽概覽 OLED 有機發光層及輔助功能層的制備方法主要包括真空蒸鍍法
177、和噴墨打印法兩種,其中真空蒸鍍法是中小尺寸面板量產的主流技術,而噴墨打印法在技術成熟度方面還有待提升,尚未形成產業化。其中,真空蒸鍍法工作原理是在真空環境中對有機發光材料加熱,使之氣化并沉積到基片上而獲得薄膜材料,這一過程又稱真空鍍膜。用于實現此類制備方法的真空蒸鍍設備由真空抽氣系統和真空腔體組成,其中真空抽氣系統涵蓋(超)高真空泵、低真空泵、排氣管道和閥門等組成,而真空腔體內則配置了蒸發源、晶振片及掩膜板等核心部件。在真空腔體內,設置了多個用于放置有機材料的蒸發源,這些蒸發源可以左右移動,通過加熱使有機材料氣化蒸發,最終沉積在基板上形成薄膜。AMOLED 面板需蒸鍍十余層有機材料,而蒸鍍的厚
178、度與均勻度為關鍵指標,兩種參數必須以納米級的精度進行控制,直接決定著 OLED 面板的發光效率、顯示顏色以及良品率等核心性能。公司所生產的蒸發源設備可在工作過程中實現 10-1000nm 膜厚范圍內穩定蒸鍍,且能連續 250 小時穩定蒸鍍,同時保持膜厚的偏差首尾差異在 2%以內。蒸發源作為進行蒸蒸發源作為進行蒸鍍的核心組件,其性能決定著蒸鍍過程中的鍍膜厚度和均勻度,鍍的核心組件,其性能決定著蒸鍍過程中的鍍膜厚度和均勻度,進而對蒸鍍效果及良品率進而對蒸鍍效果及良品率產生決定性影響產生決定性影響,使用周期預計在十年左右,使用周期預計在十年左右,堪稱蒸鍍設備的“心臟”堪稱蒸鍍設備的“心臟”。圖圖 5
179、2:OLED制造工藝示意圖制造工藝示意圖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0 資料來源:Handbook of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sKwon 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公司公司所所生產的蒸發源屬于線性蒸發源,生產的蒸發源屬于線性蒸發源,適適用于用于 6 代代 AMOLED 面板產線。面板產線。蒸發源根據其宏觀形態的不同,可分為點源(Point Source)、線源(Linear Source)和面源(Planar/Area Source)。其中,點源主要應用于實驗室制備器件,而面源工藝尚未實現規模產業化。對于
180、高世代 OLED 蒸鍍線或高分辨率 OLED 蒸鍍,線源仍為首選工藝,截至 2020 年下旬,主流在建的 6 代 AMOLED 產線均廣泛采用線源技術。同時,LG 的 8.5 代線目前也主要采納線源蒸鍍工藝。表表 12:各類蒸發源特性、技術與市場前景比較各類蒸發源特性、技術與市場前景比較 比較項目比較項目 點源點源 線源線源 面源面源 主要特性 束狀蒸鍍,材料裝填在桶狀的坩堝內;在蒸鍍時,蒸發源為固定位置,基板旋轉,材料蒸鍍以蒸發源為中心扇面狀發散沉積在基板上。線狀蒸鍍,材料裝填在長方體狀的坩堝內;在蒸鍍時,蒸發源來回移動,基板固定,采用線狀掃描方式將材料沉積在基板上。面狀蒸鍍,材料先蒸鍍到面
181、源表面;在蒸鍍時,蒸發源與基板一般不發生相對位移或僅發生小幅度位移。技術難度 受自身蒸鍍特點影響,在成膜精度、材料利用率、成膜均勻性、蒸鍍陰影控制等關鍵方面欠佳。與點源相比,在設備構造復雜度、設計、生產技術難度方面明顯加大,技術門檻高,成本高。尺寸增大,結構復雜,目前難于在量產線上實現。市場前景 僅適用于試驗線或小型蒸鍍線,如 4.5 代以下 OLED 產線。目前高世代 OLED 有機層蒸鍍已不使用點源,僅在金屬電極層蒸鍍少量使用。高世代 OLED 蒸鍍線或者高分辨率 OLED 蒸鍍,一般使用線源。目前主流在建的 6 代AMOLED 線均使用線源,LG 的 8.5 代線目前采用的也主要是線源蒸
182、鍍工藝。主要針對超高世代與超高分辨率 OLED 蒸鍍工藝,其技術難度要求極高。從目前來看,面源市場應用還不成熟,實現量產還需要很長時間。資料來源:奧來德招股說明書,天風證券研究所 3.2.2.蒸發源設備行業競爭格局蒸發源設備行業競爭格局 在蒸發源設備領域,全球多家精密設備企業均對蒸發源進行了開發和研制,而公司所面臨的主要競爭來自海外蒸發源生產企業。截止 2023 年上半年,國內面板廠商已進行招標采購的 6 代 AMOLED 線性蒸發源供應商包括奧來德、韓國 YAS、日本愛發科、韓國 SNU 等,而公司是唯一入選的國內企業。從經營狀況對比來看,截至 2020 年,公司與國外對比企業相較規模仍較小
183、,主要原因在于公司主要生產 6 代線線性蒸發源產品,與國外可比公司相較之下產品結構相對單一。然而,公司通過前瞻性地布局 G8.5(G8.6)高世代蒸發源的技術研發和儲備,有望進一步縮小與國際競爭對手的差距,從而提升自身的市場占有率。表表 13:公司海外可比企業情況概覽公司海外可比企業情況概覽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1 公司名稱公司名稱 基本情況基本情況 主要產品主要產品 業務特點業務特點 日本愛發科 成立于 1952 年,日本上市公司,全球領先的真空應用設備生產商,其設備主要應用于面板和半導體制造業和其他一般產業。蒸鍍設備 擁有豐
184、富的應用程序,可適用于新開發的蒸發源,對應基板的尺寸在 2 代線以上 韓國 YAS 成立于 2002 年,韓國上市公司,OLED 工藝設備制造商 蒸鍍設備 與 LG 合作,合作開發高世代蒸鍍設備 韓國 SNU 成立于 1998 年,韓國上市公司,OLED 以及 LCD行業相關設備制造商 蒸鍍設備與檢測設備 在5代線以上量產型OLED蒸鍍設備市場上占有率較少 資料來源:奧來德招股說明書,天風證券研究所 3.2.3.奧來德作為國內蒸發源設備龍頭,充分受益于奧來德作為國內蒸發源設備龍頭,充分受益于 6 代線資本開支周期代線資本開支周期,但已接近尾聲,但已接近尾聲 奧來德聚焦于熱流體模型的構建,成功攻
185、克了蒸發源系統加熱的均勻性與穩定性難題,并據此研發出新型的溫控、加熱、冷卻系統以及改進的坩堝和噴嘴設計,為高世代 AMOLED產線提供了高精度、高均勻性與高穩定性的蒸鍍解決方案,顯著提升了 AMOLED 制備的精確度與良率。公司推出的 6 代 AMOLED 線性蒸發源產品已突破國外技術封鎖,成功實現了進口替代。截至 2020 年,公司蒸發源產品在國內全部蒸鍍機市場中的占有率高達 57.58%,而在 Tokki 蒸鍍機中,這一數字則攀升至 73.08%。2017-2021 年為 OLED G6 代線的集中投產年份,公司在 2018 年確認京東方成都 6 代線首條國產蒸發源設備產線后,開啟了設備的
186、集中交付期,2018-2022 年實現了設備收入的持續穩定增長,完成了京東方、華星集團、天馬集團以及和輝光電等多條產線的訂單。根據已公布的面板企業投資計劃,在 2024 年以前,各大面板企業的 6 代 AMOLED 產線建設處在快速增長周期。但由于面板企業建設產線具有一定周期性,如在某些年份面板企業投資減少或出現空閑期,將導致公司的蒸發源業務收入出現下滑;同時,若面板企業在 2024年以后的后續規劃產線減少,蒸發源的需求會相應減少,將會對公司設備類訂單的連續性有 所 影 響。根 據 奧 來 德 公 告,2022/2023/2024H1蒸 發 源 設 備 收 入 分 別 同 比-6.3%/-19
187、.0%/-29.5%,6 代蒸發源資本開支周期進入尾聲。圖圖 53:奧來德蒸發源設備收入及增速(單位:百萬元)奧來德蒸發源設備收入及增速(單位:百萬元)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3.2.4.高世代線蒸發源有望接力高世代線蒸發源有望接力 6 代線,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奧來德布局充分代線,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奧來德布局充分 根據我們對 OLED 行業未來發展趨勢分析,為適應 OLED 從小尺寸走向中大尺寸的趨勢,面板廠商未來預計將開啟新一輪資本開支周期,京東方 2023 年底公告的 630 億人民幣投資 8.6 代線資本開支,維信諾 2024 年 8 月公告 550
188、億 8.6 代線資本開支,通過頭部兩家企業投資高世代線資本開支行為,可以看出 OLED 面板產業發展已經進入第二個投資周期。奧來德已完成高世代線蒸發源研發項目,市場推廣測試進行時。根據奧來德公告,公司高世代蒸發源研發項目緊跟產線建設規劃,新型高世代蒸發源研發項目已于 2024 年 8 月結項,目前已完成 8.6 代線性蒸發源樣機的制備,正在進行測試及市場推廣。156.24172.8188.71262.38245.8199.08131.1610.6%9.2%39.0%-6.3%-19.0%-29.5%-40.0%-30.0%-20.0%-10.0%0.0%10.0%20.0%30.0%40.0%
189、50.0%050100150200250300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H1蒸發源設備蒸發源設備增速%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2 3.3.奧來德憑借研發融合成為國內奧來德憑借研發融合成為國內 OLED 材料與設備雙龍頭企業材料與設備雙龍頭企業,未來未來有望有望受益于受益于行業發展及國產化趨勢行業發展及國產化趨勢 3.3.1.公司公司多項業務有望實現突破多項業務有望實現突破,或將或將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 公司堅持以技術研發為根本,緊密圍繞市場需求,順應光電產業的快速發展趨勢,致
190、力于將公司塑造為“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 OLED 關鍵有機發光材料和核心配套設備的制造商。公司現階段發展戰略仍將持續聚焦于 OLED 關鍵材料及配套設備的研發與生產,以推動技術革新和市場拓展。在此背景下,公司進一步加大市場開發力度、加快研發體系構建。在有機發光材料業務領域,公司雙管齊下,一方面對現有主營產品進行深度研發,力求實現技術新突破,重點聚焦于完善 OLED 材料體系和提升材料性能,以提升在有機發光材料市場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公司已開始針對下一代發光材料和關鍵高分子功能材料進行技術布局和技術儲備,以適應未來發展方向。同時,在 OLED 顯示設備業務領域,公司緊密跟蹤產業發展動態和市
191、場需求,將研發新一代產品及新技術作為核心戰略,重點投入于高世代蒸發源、無機蒸發源以及小型蒸鍍機的開發。此外,公司通過推進“鈣鈦礦結構型太陽能電池蒸鍍設備的開發項目”和“低成本有機鈣鈦礦載流子傳輸材料和長壽命器件開發項目”,旨在進一步豐富產品結構,持續增強公司的綜合競爭力。3.3.1.1.設備端從蒸發源到蒸鍍機研發儲備項目豐富設備端從蒸發源到蒸鍍機研發儲備項目豐富 伴隨國內外 AMOLED 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全球市場對 AMOLED 顯示材料的需求持續增長,與之相匹配的蒸鍍設備、小尺寸蒸鍍機等配套需求也呈現出日益增長的態勢。公司除繼續提供原有的蒸發源設備外,仍積極布局 G8.5 代 AMOLE
192、D 線性蒸發源以及專為Micro-OLED 器件設計的小型蒸發源設備等。當前,韓國的三星、LG 以及我國的京東方、維信諾等企業均在積極籌備 G8.X 代線,預計將成為 OLED 產業下一階段發展的重要焦點,并有望帶動高世代線蒸發源設備的需求提升。同時,隨著 VR/AR 等新興產業的迅猛崛起,Micro-OLED 技術被看作是 VR 領域的重要顯示應用模式,京東方等面板領軍企業積極布局投資,預計將進一步拉動小型蒸發設備的需求增長。表表 14:奧來德設備端在研項目:奧來德設備端在研項目(單位:萬元)(單位:萬元)項目名稱項目名稱 預計總投預計總投資規模資規模 累計投入金額累計投入金額 進展或階段進
193、展或階段性成果性成果 擬達到目標擬達到目標 技術水平技術水平 具體應用前景具體應用前景 新型高世代AMOLED 線性蒸發源開發 4,185.00 4,587.72 進行中 用于新一代蒸鍍開發平臺,滿足8.6 代蒸發源開發要求。實現在10-1000nm膜厚大面積蒸鍍,蒸鍍偏差 1.5%。通過對制備工藝的優化開發,降低 OLED 器件制備成本,實現高世代蒸發源的國產化量產,滿足產業發展需求。無機AMOLED 蒸發源的開發 2,930.00 2,888.63 進行中 實現蒸發源低的熱膨脹和熱變形,提升蒸發源的可控性、蒸鍍均一性和蒸鍍穩定性??蓪崿F在10-1000nm膜厚大面積基板上穩定蒸鍍200 小
194、時。適用于新一代的開發平臺,滿足無機 AMOLED 蒸鍍蒸發源開發。鈣鈦礦結構型太陽能電池蒸鍍設備的開發 2,900.00 966.73 進行中 與使用客戶進行技術會議構建系統(蒸發源,蒸鍍機)概念。要求膜厚均勻度在 5%以內。通過使用線性蒸發源提高材料利用率并縮短工藝時間(tack time),滿足降低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制備成本的目標。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3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3.3.1.2.封裝材料與封裝材料與 PDL 材料材料 由于 OLED 器件的固態層非常薄,空氣中的水汽和氧氣等成分對 OLED 的壽
195、命影響很大,嚴重影響了 OLED 器件的發光穩定性,甚至直接影響了 OLED 器件的發光壽命。因此,如何避免水汽和氧氣對 OLED 器件的影響是柔性 OLED 器件要考慮的重要因素之一。由于玻璃與金屬彎曲性能差,與柔性 OLED 不兼容,在制備柔性器件時,由于對柔性 OLED 器件的耐彎折和彎曲特性有較高的需求,因此,要求封裝材料需要同時具有較好的阻隔水氧的能力和較好的柔性特性,所以柔性 OLED 器件封裝技術的研究是柔性 OLED 發展的重要研究方向。奧來德在 OLED 封裝材料領域取得了顯著突破,成功解決了國內封裝材料的供應瓶頸,并已穩定向產線供貨,此領域有望成為公司材料業務的另一增長點,
196、為公司的持續發展注入新的活力。2023 年,公司封裝材料通過新客戶審核,并已實現供貨,公司生產的封裝材料成功打破國外壟斷,實現進口替代,產品技術指標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圖圖 54:薄膜封裝示意圖薄膜封裝示意圖 資料來源:OLED 復合柔性封裝層技術及其專利現狀何月娣等,天風證券研究所 PSPI 屬于高端聚酰亞胺,是一種在高分子鏈上兼有亞胺環以及光敏基因的有機材料,在OLED 顯示領域、先進封裝等尖端制造領域發揮了重要作用,應用前景廣泛。根據QYResearch 調研,2023 年全球 PSPI 市場銷售額約為 21 億元,其預計 2030 年有望達到120 億元。PSPI 材料是 OLED 顯
197、示制程的光刻膠,與傳統光刻膠相比可以簡化光刻工藝,是除發光材料外的核心主材,亦是 AMOLED 面板中唯一同時應用在三層制程的材料,用于分割像素單元的像素定義層、平坦化層和支撐層,確保顯示畫面的準確性和穩定性。作為超高精尖材料產物,PSPI 技術壁壘較高,主要依賴于進口。在關鍵技術與核心專利被日本企業壟斷的行業背景下,公司提前卡位布局,從提高 PSPI 材料的光敏度、分辨率、機械性能、耐熱性以及長期可靠性出發,開發出可穩定應用于產線的 PSPI 材料,實現國產化替代。公司目前公司目前配備先進的配備先進的 PSPI 材料生產產線,確保了產品質材料生產產線,確保了產品質量的穩定性量的穩定性,已實現
198、產線供貨,并積極推動已實現產線供貨,并積極推動在頭部面板企業的測試工作,進展順利,有望實現進一步放量。在頭部面板企業的測試工作,進展順利,有望實現進一步放量。圖圖 55:PDL材料在材料在 OLED顯示器件中結構示意圖顯示器件中結構示意圖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4 資料來源: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3.3.1.3.鈣鈦礦光伏電池鈣鈦礦光伏電池 鈣鈦礦光伏電池作為下一代光伏電池發展的重點方向,符合“碳中和”政策背景下的發展方向,發展前景廣闊,而采用線性蒸發源的蒸鍍機能較好滿足鈣鈦礦光伏電池的量產制備,可以提高鈣鈦礦光伏電池大面積
199、制備的均勻性、批次穩定性、連續重復生產等能力。奧來德蒸發源設備的子公司上海升翕一直專注于蒸發源及小型蒸鍍機的技術研發,先進的研發條件和研發設施以及專業的研發團隊為項目的順利推進提供了有利的保障。圖圖 56: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結構示意圖 資料來源:PV Magazine,Imperical College London,天風證券研究所 隨著全球能源結構轉型,作為一種新型、高效的太陽能電池,鈣鈦礦電池擁有巨大的產業化潛力和廣闊的市場空間。因其器件結構、生產工藝等與 OLED 極為類似,公司基于在設備領域深厚的技術底蘊,自主研發鈣鈦礦蒸鍍機,用于光伏企業鈣鈦礦生產線,經過前期
200、與頭部企業的深入交流,公司已完成蒸鍍設備相關的多項技術儲備,完成研發用機臺、中試機臺等多種功能機臺的設計方案,根據客戶需求,開發制造 650*450 鈣鈦礦功能層蒸鍍機,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并將以國產化、市場化、產業化為目標,在推進 650*450 鈣鈦礦設備的樣機制作的基礎上,結合市場需求布局 GW 級量產設備的開發。依托于 OLED 蒸鍍設備的技術積累,公司向鈣鈦礦蒸鍍設備和材料領域進軍,于 2022 年11 月公告了建設鈣鈦礦結構型太陽能電池蒸鍍設備的開發項目和低成本有機鈣鈦礦載流子傳輸材料和長壽命器件開發項目,強勢進軍鈣鈦礦電池設備和材料領域。3.3.2.公司公司尚有多款尚有多款終端終端
201、材料材料在研在研和驗證和驗證,有望充分受益,有望充分受益于于產業鏈下游產業鏈下游客戶快速擴張客戶快速擴張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5 奧來德作為早期涉足有機發光材料研發與生產的企業,歷經近 19 年的技術沉淀與專利積累,已成功為和輝光電、TCL 華星集團、京東方、天馬集團、信利集團等業內知名 OLED面板制造商供應有機發光材料。材料導入方面,G、R、B材料完成產線導入,穩定供貨。2018 年至 2023 年,公司有機發光材料的年化增速達到 25.2%。2024 年上半年,公司有機發光材料實現收入 2.11 億元,同比 23H1 增長
202、 48.9%,仍然保持較高增速。圖圖 57:奧來德有機發光材料收入和增速(單位:百萬元)奧來德有機發光材料收入和增速(單位:百萬元)資料來源:Wind,奧來德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公司下游的關鍵合作伙伴具備雄厚實力,主要專注于深耕各尺寸 OLED 顯示器件領域,其產品終端應用廣泛,覆蓋智能手機、平板電腦、車載顯示、智能穿戴等多種顯示解決方案。截至 2024 年中期,公司已經成功拓展了包括京東方、天馬、華星、和輝光電、信利等在內的知名客戶群體,彰顯了較強的市場拓展能力。OLED 作為目前新一代顯示技術的典范,產業整體發展態勢良好。在此背景下,公司將持續更新知識和技術儲備、積極開拓新產品種類,進一
203、步提升研發實力與盈利能力,從而實現可持續發展。我們預計公司將全面受益于 OLED 愈發廣闊的終端應用前景、產業鏈下游客戶快速擴張、國內企業切入 OLED 高世代線競爭、以及面板技術革新所帶來的終端材料迭代和需求量提升等諸多積極因素,公司有望乘勢而上,推動 OLED 終端材料及蒸鍍設備的國產替代步伐,為公司的長遠業績增長奠定堅實基礎。4.奧來德投資看點總結奧來德投資看點總結 我們認為,奧來德作為國內 OLED 材料和設備的雙龍頭企業之一,將受益于 OLED 產業從小尺寸向中尺寸的發展,并且作為材料和設備雙主業的企業,多個材料、設備研發項目未來也有望為公司帶來更大的成長空間。我們總結上文,認為奧來
204、德未來在材料、設備端的看點如下:4.1.1.材料端,材料端,行業成長和自身兼備行業成長和自身兼備 材料端我們判斷:中大尺寸發展將為 OLED 行業帶來不低于 10%的行業增長;疊層技術的引入有望增加單機材料用量;奧來德有機發光材料在客戶端的認證持續,未來有望帶來市占率的提升;鈣鈦礦材料、PFAS-Free PSPI(無氟)、黑色 PDL、封裝材料、光刻膠材料的布局或將為公司帶來材料領域的成長空間。4.1.2.設備端,資本開支周期接力,高世代線投資周期開啟設備端,資本開支周期接力,高世代線投資周期開啟 設備端我們判斷:6 代線整線建設雖然接近尾聲,但疊層的改造未來有望繼續拉動設備訂單落地;40.
205、79103.21127.3693.91143.52212.57317.63210.68153.0%23.4%-26.3%52.8%48.1%49.4%48.9%-40.0%-20.0%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60.0%180.0%0501001502002503003502017年2018年2019年2020年2021年2022年2023年2024H1有機發光材料有機發光材料增速%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6 京東方、維信諾超過 1000 億的資本開支開啟,奧來德在蒸發源的
206、領先優勢突出,有望成為國產面板廠商高世代線供應商;中尺寸發展趨勢明確,國產面板廠商預計將開啟新一輪高世代線面板產線投資,將接力 6 代線,為設備提供商提供新一輪成長周期;奧來德前瞻性布局小型蒸鍍機、鈣鈦礦蒸發源設備等,從蒸發源到蒸鍍機,從 OLED到鈣鈦礦的延伸,有望為公司設備領域帶來長久成長空間。5.盈利預測盈利預測、估值、估值 5.1.業務拆分業務拆分 我們對奧來德盈利預測有如下核心假設:1、有機發光材料 2024-2026 年收入增速分別為 17.8%/32.4%/18.4%,毛利率分別為50%/50%/50%;2、6 代線蒸發源 2024-2026 年分別銷售 40/10/10 臺,毛
207、利率分別為 69%/69%/69%;3、8.6 代線假設 2025-2026 年分別落地 40/40 臺,毛利率分別為 60%/60%,單臺單價為 6代線的 2.5 倍;4、薄膜封裝材料 2025-2026 年分別產生收入 5000/10000 萬元,PSPI 材料 2024-2026 年分別產生收入 3000/4500/9000 萬元。表表 15:公司各版塊業務拆分:公司各版塊業務拆分(單位:萬元)(單位:萬元)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一、有機發光材料 10,320.7 12,736.2 9,391.0 14,351.8
208、 21,257.2 31,762.8 37,410.0 49,532.4 58,656.8 二、蒸發源設備 15,623.6 17,280.0 18,871.0 26,238.3 24,580.4 19,907.6 18,000.0 49,500.0 49,500.0 其中:蒸發源設備(6代線)15,548.7 17,058.5 18,871.0 26,238.3 24,580.4 19,907.6 18,000.0 4,500.0 4,500.0 其中:蒸發源設備(8.6 代線)-45,000.0 45,000.0 三、薄膜封裝材料 -5,000.0 10,000.0 四、PDL(PSPI)
209、材料 -3,000.0 4,500.0 9,000.0 五、其他 299.5 50.3 91.6 4.6 47.4 57.4 36.4 47.1 47.0 七、匯總 26,243.8 30,066.5 28,353.6 40,594.6 45,885.0 51,727.9 58,446.5 108,579.5 127,203.8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5.2.盈利預測盈利預測 我們預計公司 2024-2026 年營業收入分別為 5.84/10.86/12.72 億元,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05/2.77/3.20 億元。5.3.估值估值和評級和評級 我們選取現實材料 6 家上市公司
210、作為可比公司,以 Wind 一致預期 2025 年 PE 估值 23.79倍作為奧來德目標估值,結合我們 2025 年盈利預期的 2.77 億元,按照 2.0815 億股總股本測算,給予公司目標價 31.61 元/股,給予“買入”評級。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7 表表 16:可比公司:可比公司Wind 一致預期一致預期PE 估值估值(數據截至(數據截至 2025年年 2月月 11 日收盤價)日收盤價)股票代碼股票代碼 可比公司可比公司 2024E-PE 2025E-PE 688150 萊特光電 42.60 27.45 688550
211、瑞聯新材 25.17 19.06 002643 萬潤股份 22.82 17.74 688181 八億時空 45.00 31.24 300398 飛凱材料 28.83 23.48 平均 PE 32.88 23.79 資料來源:Wind,天風證券研究所 6.風險提示風險提示 6.1.技術升級迭代及技術研發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風險技術升級迭代及技術研發無法有效滿足市場需求的風險 在顯示領域技術升級迭代較快,若公司產品技術研發創新無法滿足市場需求,或公司持續創新不足、無法跟進行業技術升級迭代,可能會受到有競爭力的替代技術和競爭產品的沖擊,導致公司的產品無法適應市場需求,從而使公司的經營業績、盈利能力
212、及市場地位面臨下滑的風險。6.2.客戶集中風險客戶集中風險 公司產品蒸發源設備用于 6 代 AMOLED 面板生產線,每條生產線根據設計產能不同,所需蒸發源數量有所差異。公司自 2018 年開始產生蒸發源業務收入,2020 年至 2022 年,蒸發源業務收入為 6.97 億元,占公司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約為 61%,因蒸發源產品均為各大面板企業投資 6 代 AMOLED 面板生產線使用,報告期內公司蒸發源業務的客戶較為集中。根據已公布的面板企業投資計劃,在 2024 年以前,各大面板企業的 6 代 AMOLED 產線建設處在快速增長周期。但由于面板企業建設產線具有一定周期性,如在某些年份面板企業
213、投資減少或出現空閑期,將導致公司的蒸發源業務收入出現下滑;同時,若面板企業在 2024年以后的后續規劃產線減少,蒸發源的需求會相應減少,將會對公司設備類訂單的連續性有所影響。此外,因公司客戶較為集中,如公司主要客戶經營狀況不佳或公司無法及時滿足客戶需求等原因,導致主要客戶對公司蒸發源產品的需求量降低,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6.3.蒸發源產品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風險蒸發源產品部分核心原材料依賴進口的風險 因國內相關生產工藝暫時無法滿足公司蒸發源產品部分配件的工藝要求,目前公司蒸發源產品所使用的原材料中因瓦合金和加熱絲來自進口。其中因瓦合金用于非核心配件生產,有不同國家的不同廠商可
214、供應,而加熱絲系核心配件之一且目前能夠滿足公司產品需求的廠商比較單一,若因不可抗力導致公司無法進口上述原材料或相關廠商停止向公司供貨,同時國內仍無其他供應商可提供符合產品需求的原材料,蒸發源產品將面臨無法保證目前產品品質或無法順利完成生產的情形。6.4.OLED 行業波動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行業波動及市場競爭加劇的風險 從產線世代發展看,目前 OLED 面板產線以 6 代 AMOLED 產線為主,隨著技術的發展,未來將向更高世代的 AMOLED 產線發展,形成 6 代線與 8.5 代線為主流的產線格局,但如 6代線的面板出貨量未達預期或 8.5 代線建設進度未達預期,將影響面板廠商對公司蒸發源
215、設備及材料的需求,進而對公司的經營業績產生不利影響。隨著有機發光材料終端產品的國外部分核心專利陸續到期,對于國內材料廠商而言,降低了專利門檻,業內公司可直接應用到期專利技術以及在此基礎上研發布局新的專利成果,將會吸引國內企業的進入;再者隨著 OLED 市場需求的增長,也將吸引新的廠商進入,國內企業陸續進入 OLED 行業;此外下游面板廠商也開始向上游有機發光材料進行業務布局。以上因素會導致有機發光材料行業的競爭對手逐步增多,市場競爭將進一步加劇,產品銷售價格將會受到影響,可能會影響公司經營業績。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8 財務預測摘
216、要財務預測摘要 資產資產負債表負債表(百萬元百萬元)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利潤利潤表表(百萬元百萬元)2022 2023 2024E 2025E 2026E 貨幣資金 632.34 477.22 492.99 86.86 351.88 營業收入營業收入 458.85 517.28 584.46 1,085.80 1,272.04 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 146.51 211.53 104.13 534.73 237.24 營業成本 208.33 225.21 255.01 479.80 563.41 預付賬款 15.30 9.27 23.41 38.28 30.4
217、2 營業稅金及附加 2.93 7.01 6.06 10.98 14.44 存貨 224.96 238.92 304.69 701.90 479.30 銷售費用 12.97 16.04 16.58 31.72 37.56 其他 55.26 27.59 35.23 36.41 37.62 管理費用 72.49 94.98 97.29 108.58 127.20 流動資產合計流動資產合計 1,074.37 964.52 960.45 1,398.18 1,136.45 研發費用 89.67 101.77 110.54 130.30 152.64 長期股權投資 62.86 70.92 132.35 1
218、32.35 132.35 財務費用(20.64)(9.71)(5.74)0.07 1.61 固定資產 699.68 696.32 888.47 936.87 957.01 資產/信用減值損失(12.35)(12.46)0.00 0.00 0.00 在建工程 81.09 174.65 224.79 164.87 128.92 公允價值變動收益 1.66 0.68 0.00 0.00 0.00 無形資產 94.83 171.27 188.55 213.04 245.19 投資凈收益 2.53 3.04 0.00 0.00 0.00 其他 135.55 135.44 78.57 75.80 71.6
219、9 其他(15.16)(32.17)0.00 0.00 0.00 非流動資產合計非流動資產合計 1,074.01 1,248.60 1,512.73 1,522.93 1,535.17 營業利潤營業利潤 116.43 122.88 104.72 324.36 375.17 資產總計資產總計 2,148.38 2,213.12 2,473.18 2,921.11 2,671.62 營業外收入 0.03 0.02 4.18 1.41 1.87 短期借款 50.04 66.28 0.00 198.92 0.00 營業外支出 0.38 0.65 0.37 0.47 0.49 應付票據及應付賬款 81.
220、90 119.28 79.54 315.67 153.21 利潤總額利潤總額 116.08 122.25 108.54 325.30 376.55 其他 39.47 21.40 382.07 367.41 447.77 所得稅 3.71(0.01)3.92 48.80 56.48 流動負債合計流動負債合計 171.40 206.96 461.61 882.00 600.98 凈利潤凈利潤 112.37 122.27 104.61 276.51 320.06 長期借款 0.00 0.00 15.00 15.00 15.00 少數股東損益(0.65)0.00 0.00 0.00 0.00 應付債券
221、 0.00 0.00 0.00 0.00 0.00 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 113.02 122.27 104.61 276.51 320.06 其他 155.96 159.11 159.11 159.11 159.11 每股收益(元)0.54 0.59 0.50 1.33 1.54 非流動負債合計非流動負債合計 155.96 159.11 174.11 174.11 174.11 負債合計負債合計 478.50 435.86 635.72 1,056.11 775.09 少數股東權益 0.00 0.00 0.00 0.00 0.00 主要財務比率主要財務比率 2022 2023
222、 2024E 2025E 2026E 股本 102.66 148.68 208.15 208.15 208.15 成長能力成長能力 資本公積 1,266.29 1,311.13 1,299.73 1,299.73 1,299.73 營業收入 13.03%12.73%12.99%85.78%17.15%留存收益 301.09 320.61 331.07 358.72 390.73 營業利潤-13.71%5.54%-14.78%209.74%15.66%其他(0.16)(3.16)(1.49)(1.60)(2.08)歸屬于母公司凈利潤-16.93%8.18%-14.44%164.32%15.75%
223、股東權益合計股東權益合計 1,669.88 1,777.26 1,837.46 1,865.00 1,896.52 獲利能力獲利能力 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負債和股東權益總計 2,148.38 2,213.12 2,473.18 2,921.11 2,671.62 毛利率 54.60%56.46%56.37%55.81%55.71%凈利率 24.63%23.64%17.90%25.47%25.16%ROE 6.77%6.88%5.69%14.83%16.88%ROIC 15.66%12.19%7.75%22.60%17.26%現金流量表現金流量表(百萬元百萬元)2022 2023 2024E 20
224、25E 2026E 償債能力償債能力 凈利潤 112.37 122.27 104.61 276.51 320.06 資產負債率 22.27%19.69%25.70%36.15%29.01%折舊攤銷 34.21 53.78 66.92 74.28 80.95 凈負債率-34.17%-23.10%-26.01%6.81%-17.76%財務費用 0.32 1.68(5.74)0.07 1.61 流動比率 3.33 3.49 2.08 1.59 1.89 投資損失(2.53)(3.04)0.00 0.00 0.00 速動比率 2.63 2.62 1.42 0.79 1.09 營運資金變動(136.13
225、)(165.01)267.64(619.61)448.76 營運能力營運能力 其它 12.14 14.92 0.00 0.00 0.00 應收賬款周轉率 3.75 2.89 3.70 3.40 3.30 經營活動現金流經營活動現金流 20.39 24.59 433.43(268.75)851.37 存貨周轉率 2.10 2.23 2.15 2.16 2.15 資本支出 254.87 222.63 327.26 87.25 97.30 總資產周轉率 0.21 0.24 0.25 0.40 0.45 長期投資 62.86 8.06 61.43 0.00 0.00 每股指標(元)每股指標(元)其他(
226、384.17)(403.43)(715.95)(174.51)(194.59)每股收益 0.54 0.59 0.50 1.33 1.54 投資活動現金流投資活動現金流(66.44)(172.75)(327.26)(87.25)(97.30)每股經營現金流 0.10 0.12 2.08-1.29 4.09 債權融資 59.01 14.69(45.99)198.85(200.52)每股凈資產 8.02 8.54 8.83 8.96 9.11 股權融資(91.60)(31.08)(44.41)(248.97)(288.54)估值比率估值比率 其他(34.91)6.18 0.00 0.00 0.00
227、市盈率 47.51 43.92 51.33 19.42 16.78 籌資活動現金流籌資活動現金流(67.49)(10.21)(90.40)(50.12)(489.06)市凈率 3.22 3.02 2.92 2.88 2.83 匯率變動影響 0.00 0.00 0.00 0.00 0.00 EV/EBITDA 21.60 27.39 28.65 13.45 10.71 現金凈增加額現金凈增加額(113.55)(158.37)15.77(406.12)265.01 EV/EBIT 25.50 34.91 48.02 16.52 13.01 資料來源:公司公告,天風證券研究所 公司報告公司報告|首次
228、覆蓋報告首次覆蓋報告 請務必閱讀正文之后的信息披露和免責申明 49 分析師聲明分析師聲明 本報告署名分析師在此聲明:我們具有中國證券業協會授予的證券投資咨詢執業資格或相當的專業勝任能力,本報告所表述的所有觀點均準確地反映了我們對標的證券和發行人的個人看法。我們所得報酬的任何部分不曾與,不與,也將不會與本報告中的具體投資建議或觀點有直接或間接聯系。一般聲明一般聲明 除非另有規定,本報告中的所有材料版權均屬天風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已獲中國證監會許可的證券投資咨詢業務資格)及其附屬機構(以下統稱“天風證券”)。未經天風證券事先書面授權,不得以任何方式修改、發送或者復制本報告及其所包含的材料、內容。所有
229、本報告中使用的商標、服務標識及標記均為天風證券的商標、服務標識及標記。本報告是機密的,僅供我們的客戶使用,天風證券不因收件人收到本報告而視其為天風證券的客戶。本報告中的信息均來源于我們認為可靠的已公開資料,但天風證券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及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中的信息、意見等均僅供客戶參考,不構成所述證券買賣的出價或征價邀請或要約。該等信息、意見并未考慮到獲取本報告人員的具體投資目的、財務狀況以及特定需求,在任何時候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個人推薦??蛻魬攲Ρ緢蟾嬷械男畔⒑鸵庖娺M行獨立評估,并應同時考量各自的投資目的、財務狀況和特定需求,必要時就法律、商業、財務、稅收等方面咨詢專家的意見。對依據
230、或者使用本報告所造成的一切后果,天風證券及/或其關聯人員均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本報告所載的意見、評估及預測僅為本報告出具日的觀點和判斷。該等意見、評估及預測無需通知即可隨時更改。過往的表現亦不應作為日后表現的預示和擔保。在不同時期,天風證券可能會發出與本報告所載意見、評估及預測不一致的研究報告。天風證券的銷售人員、交易人員以及其他專業人士可能會依據不同假設和標準、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而口頭或書面發表與本報告意見及建議不一致的市場評論和/或交易觀點。天風證券沒有將此意見及建議向報告所有接收者進行更新的義務。天風證券的資產管理部門、自營部門以及其他投資業務部門可能獨立做出與本報告中的意見或建議不一致
231、的投資決策。特別聲明特別聲明 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天風證券可能會持有本報告中提及公司所發行的證券并進行交易,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爭取提供投資銀行、財務顧問和金融產品等各種金融服務。因此,投資者應當考慮到天風證券及/或其相關人員可能存在影響本報告觀點客觀性的潛在利益沖突,投資者請勿將本報告視為投資或其他決定的唯一參考依據。投資評級聲明投資評級聲明 類別類別 說明說明 評級評級 體系體系 股票投資評級 自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同期滬 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 行業投資評級 自報告日后的 6 個月內,相對同期滬 深 300 指數的漲跌幅 買入 預期股價相對收益 20%以上 增持 預期股價相對
232、收益 10%-20%持有 預期股價相對收益-10%-10%賣出 預期股價相對收益-10%以下 強于大市 預期行業指數漲幅 5%以上 中性 預期行業指數漲幅-5%-5%弱于大市 預期行業指數漲幅-5%以下 天風天風證券研究證券研究 北京北京 ??诤??上海上海 深圳深圳 北京市西城區德勝國際中心B 座 11 層 郵編:100088 郵箱: 海南省??谑忻捞m區國興大道 3 號互聯網金融大廈 A 棟 23 層 2301 房 郵編:570102 電話:(0898)-65365390 郵箱: 上海市虹口區北外灘國際 客運中心 6 號樓 4 層 郵編:200086 電話:(8621)-65055515 傳真:(8621)-61069806 郵箱: 深圳市福田區益田路 5033 號 平安金融中心 71 樓 郵編:518000 電話:(86755)-23915663 傳真:(86755)-82571995 郵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