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oT星圖研究院:2025廣域物聯——中國蜂窩&衛星物聯產業研究白皮書(76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AIoT星圖研究院:2025廣域物聯——中國蜂窩&衛星物聯產業研究白皮書(76頁).pdf(76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姓名:露西職位:AIoT 星圖產業研究院行業分析師個人簡介:從事物聯網媒體與市場調研工作超7年,現為AIoT星圖研究院分析師,曾主導撰寫 中國智能人居產業研究報告(2022)、中國藍牙物聯網產業研究報告(2023)、中國 Wi-Fi 物聯網產業研究報告(2023)、中國物聯網平臺產業研究報告及案例集(2023),研究側重于無線連接技術、物聯網平臺、云計算、企業服務等領域,熱愛傾聽、發現數字化浪潮下
2、的商業故事。楊先生 13530533040(微信同號)本報告是 AIoT 星圖研究院和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的調研與研究成果。本報告內觀點、結論的版權屬 AIoT 星圖研究院和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擁有,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在未經授權和允許的情況下,進行全文或部分形式(包含紙制、電子等)引用、復制和傳播。不可斷章取義或增刪、曲解本報告內容。AIoT 星圖研究院和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擁有對本報告的解釋權。本報告所包含的信息僅供相關單位和公司參考,所有根據本報告做出的具體行為與決策,以及其產生的后果,AIoT 星圖研究院和深圳市物聯傳媒有限公司概不負責。AIoT 星圖研究院是一家專注于物聯網領域
3、的市場調研機構。以一線 AIoT 企業經營信息為基礎,致力于將復雜的物聯網產業輸出為簡潔、清晰的可視化數據信息。AIoT 星圖研究院立足于物聯傳媒與 IOTE 物聯網展近 20 年的專業積累、8000+客戶與 20W+用戶資源,將專業經驗與接地氣的行業調研結合,為 AIoT 產業界等帶來最可信的信息情報、最全面的調研、最真實的趨勢、最權威的解讀、最專業的洞見。關于 AIoT 星圖研究院分析師介紹商務合作聯系版權與免責聲明 歡迎添加個人微信前言若考慮設備通信距離的遠近,物聯網連接技術方案可分為短距物聯和廣域物聯。短距物聯技術包括了Wi-Fi、藍牙、2.4G私有協議及新推出的星閃;廣域物聯技術則以
4、蜂窩物聯網連接量最集中,衛星物聯是新興的廣域連接方式。其中 2025 年及以后,中國及全球范圍內采用蜂窩物聯網連接方案的設備量仍將持續增多,這得益于 4G 網絡充分被應用、5G 及 5G RedCap 在物聯網領域規模上量。另外,產業界仍然對以蜂窩物聯、衛星物聯為代表的廣域物聯技術存在很多好奇與思考,比如:4G LTE 還有多長生命周期?5G RedCap 是不是將先通過穿戴設備實現大規模應用?NB-IoT 會迎來退網結局嗎?蜂窩物聯網持續價格戰可能性有多大?端側 AI 的機遇如何?衛星物聯應用市場的機會在哪里、實際有多大這些問題大家都希望找到解答的方向。針對短距物聯產業,2024 年物聯傳媒
5、旗下 AIoT 星圖研究院推出了2024 短距物聯中國 Wi-Fi&藍牙&星閃產業研究白皮書,獲得了廣泛認可與傳播。為了進一步構建關于物聯網連接的全局思考,AIoT 星圖研究院又接著策劃了廣域物聯產業的調研工作,最終歷經數月編撰,于 2025 年初決定正式發布2025 廣域物聯中國蜂窩&衛星物聯產業研究白皮書。本白皮書內容由多渠道調研綜合得出,話題覆蓋蜂窩物聯網與衛星物聯網技術演進、產品創新、市場動態、關鍵玩家、應用方向、未來趨勢等不同角度,期待能為行業提供一份深度且具有前瞻性的產業指南。特別感謝:新加坡電信有限公司(Singtel)、紫光展銳(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翱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芯翼信
6、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聯通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高新興瑞聯科技有限公司、成都億佰特電子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專家為報告做出的無私分享和專業指導!PART 01蜂窩物聯網政策和主要技術概述 1PART 02蜂窩物聯網產業現狀拆解:4G 與 5G 如何長期共存?52.1 4G Cat.1 產業分析 52.1.1 Cat.1 產業規?,F狀及預測 52.1.2 Cat.1 主要應用場景及出貨量分布 62.1.3 Cat.1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 82.2 4G Cat.4 產業分析 92.3 5G NB-IoT 產業分析 112.3.1 NB-IoT 產業規?,F狀及預測 112.3.2
7、 NB-IoT 主要應用場景及出貨量分布 112.3.3 NB-IoT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 122.4 5G RedCap/eRedCap 產業分析 132.4.1 RedCap 技術特征與主要應用場景 132.4.2 RedCap 產業規?,F狀與趨勢 142.4.3 RedCap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 162.5 5G eMBB(5G R15 及以上)產業分析 182.5.1 5G eMBB 技術特征與應用場景 182.5.2 5G eMBB 產業規?,F狀與趨勢 182.5.3 5G eMBB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 192.6 5G-A 產業分析 222.7 6G 產業分析 23PART 03衛
8、星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現狀 25PART 04蜂窩物聯網新興應用市場介紹284.1 FWA/MBB 設備-CPE/MiFi/Dongle 284.2 金融支付設備-POS 機/支付寶“碰一下”294.3 車載通信終端 T-BOX 314.4 車載行駛記錄儀 364.5 車載定位器 Tracker 374.6 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 384.7 電子學生證 394.8 共享電單車/共享單車 424.9 電動兩輪車 424.10 視頻監控設備-IPC 444.11 AI 玩具/AI 眼鏡 45PART 05蜂窩物聯網“出?!爆F狀及趨勢分析 475.1 蜂窩物聯網企業出?,F狀 475.2 蜂窩物聯網產品及
9、應用出?,F狀 485.2.1 中國蜂窩模組產品出口現狀 485.2.2 中國汽車及智能車載終端出口現狀 495.3 中國物聯網企業“出?!碧魬鸱治?515.4 新加坡電信“多國連接”典型案例介紹 53PART 06中國蜂窩物聯產業圖譜56PART 07廣域物聯關鍵問題探討 577.1 NB-IoT 會迎來退網結局嗎?577.2 5G RedCap 何時大規模商用?587.3 4G LTE 還有多長生命周期?597.4 蜂窩物聯網產業格局現狀 617.5 蜂窩物聯網持續價格戰可能性 637.6 蜂窩物聯網芯片公司產品類型 647.7 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經營狀況 687.8 端側 AI 浪潮開啟蜂
10、窩物聯網價值戰 69目錄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PART 01蜂窩物聯網政策和主要技術概述參考工信部數據,2022 年三大運營商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總數 18.45 億,首次超過移動電話用戶總數 16.83 億。此后蜂窩物聯網用戶數繼續增長,移動電話用戶數增長放緩,二者間的差距便不斷拉大。依照 2024 年 9 月工信部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預計到 2027 年底,國內移動物聯網終端連接數突破 36 億
11、,對比 2023 年蜂窩物聯網連接數為 23.23 億,需要 2024-2027 年間蜂窩物聯網連接數的年復合增長率約 7.17%。圖表 1:2018-2027 年國內三大運營商蜂窩物聯網終端用戶數數據來源:工信部 制圖:AIoT 星圖研究院數據來源:工信部 制圖:AIoT 星圖研究院擁有海量物聯網連接設備的運營商,未來五年的工作目標依舊包含加快增設 5G 基站數量、穩步關閉 2G/3G 網絡。截止 2024 年,我國 5G 基站建設數量為 425.1 萬個,移動電話基站總數為 1265 萬個,5G 基站總數占移動基站總數的33%(三分之一)。當然,截止2024年底,三大運營商加起來的2G/3
12、G基站仍有100多萬個。結合多項政策或通知來看,未來 2G/3G 基站數量仍要持續減少,具體在不同運營商、不同省市,2G/3G 的實際退網進度略有不同。而且產業也清楚認識到,“退網”需要兼顧存量客戶體驗,整個過程無法一蹴而就。圖表 2:2019-2024 年我國移動基站數量及種類分布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性能指標Cat.1Cat.1 bisCat.4NB-IoTeMTCRedCapeRedCap3GPP 標準R8R13
13、R8R13R13R17R18帶寬20MHz20MHz20MHz180KHz1.4MHz20MHz5-20MHz下行速率10Mbps10Mbps150Mbps127Kbps300 Kbps220Mbps10Mbps上行速率5Mbps5Mbps50Mbps159Kbps375 Kbps120Mbps10MbpsRF 收發1T2R1T1R1T2R1T1R1T1R1T2R 或 1T1R1T1R發射功率23dBm23dBm23dBm14/20/23dBm20/23dBm20/23/26/29dBm23dBm是否支持語音支持支持支持不支持支持支持待定而以上這些技術,其實都屬于 4G 和 5G 的范圍。面向
14、中遠期,我國將建成 4G 和 5G 網絡協同發展的移動物聯網綜合生態體系,并且在全球范圍內也是如此。根據研究機構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2022 年 4G 仍然占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的大部分份額,粗略占比為 72%;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數值將下降至 49%左右,此時 5G 物聯網連接占比為 47%左右,4G 與 5G 占蜂窩物聯網連接總和為94%。對照工信部提出的 2027 年底,4G/5G 物聯網終端連接數占比達到 95%這一預測,兩項數據可以算是差異不大。隨著 2G/3G 關頻退網,一大批物聯網終端需要考慮使用新的網絡,新的蜂窩技術獲得市場空間。而物聯網應用場景和
15、需求豐富,有的需要高速數據傳輸;有的對傳輸速率要求不是很高,但需要語音和移動性;有的無其他額外需求,只需確保低功耗連接;更普遍的是大多數物聯網應用對功耗和成本敏感。因此網絡遷移最普遍的趨勢是:原 2G 用戶有過半遷移到 NB-IoT,剩余的遷移到 4G Cat.1(因行業發展態勢,若無特殊說明,本篇報告中 Cat.1 均指 Cat.1 bis);3G 用戶完全遷移到 4G Cat.1;約有 35%的 4G Cat.4 用戶遷移到 4G Cat.1,約有25%的4G Cat.4用戶將遷移至5G或5G RedCap;4G Cat.6以上的高速用戶將逐步遷移到5G Sub-6GHz網絡。此外,202
16、4 年 R18 標準凍結,eRedCap 技術被提出,到成功商用時又會是另一輪升級替換,即后續 eRedCap 將逐漸分走 Cat.1市場份額。各技術的簡單介紹:Cat.1 是 4G 通信 LTE 網絡下用戶終端類別的一個標準,是 4G 網絡的一部分,現全球 4G 基站均支持 Cat.1 網絡能力。不同于 Cat.4、Cat.6 乃至更高級別標準擁有更高速率,Cat.1 上行速率峰值為 5Mbit/s,下行速率峰值為 10Mbit/s,屬于一種中等速率的通信協議,但 Cat.1 的優勢在于實現了物聯網應用在速率、成本和功耗之間更好的平衡與兼顧。具體來說,Cat.1 相對 NB-IoT 和 2G
17、,在網絡覆蓋、速度、時延、可移動性、語音通話能力上具有優勢;Cat.1 相對 Cat.4,在成本、功耗、性價比方面具有優勢。NB-IoT 是一類為實現大連接、廣覆蓋、低功耗等要求而設計的窄帶蜂窩通信技術,2020 年 ITU 正式接納 NB-IoT 成為 5G mMTC(海量機器類通信)關鍵組成部分,意味著 NB-IoT 成為 5G 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遵循 R16 標準的 NB-IoT設備與網絡可以接入 5G 核心網),NB-IoT 的技術生命周期得到擴展,成為支撐 5G 低速領域的關鍵。5G RedCap 是 3GPP R17 提出的一種 5G“輕量化”技術,通過對 5G 功能進行裁剪,大
18、幅降低了終端的復雜度和成本,為一些需要 5G 特性但不需要 5G 超高速率大帶寬的應用場景帶來一種經濟高效的解決方案。5G eRedCap 相對 RedCap 實現了更進一步的功能簡化,是針對廣泛物聯網應用而推出的中速率 5G 技術。圖表 3:蜂窩物聯網主要技術性能指標對比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4:中國及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億)年份中國全球中國蜂窩物聯網連接數在全球的占比2022182864%202323356
19、6%2024274264%2027E365565%注:“中國”數據來源于工信部;“全球”數據來源于 IoT Analytics圖表 5: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按網絡制式分布情況(單位:萬片)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圖表 6: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按網絡制式分布占比25700275003300036000380003900040000900010000920085008200760070004500460035002000120011001000670056005000460040003000250040006000900012000140001600018000
20、1008002500500080001000012000000100150040006000450035003000270025002400200001000020000300004000050000600007000080000900002024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按網絡制式分布(單位:萬片)其他5G eRedCap5G RedCap5GNB-IoT4G 其他Cat.4Cat.147%47%51%51%49%47%45%17%17%14%12%11%9%8%8%8%5%3%2%1%1%12%10%8%6%5%4%3%7%10%1
21、4%17%18%19%20%0%1%4%7%10%12%14%0%0%0%0%2%5%7%8%6%5%4%3%3%2%0%10%20%30%40%50%60%70%80%90%100%2024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其他5G eRedCap5G RedCap5GNB-IoT4G 其他Cat.4Cat.1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說明:2024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總量約為 5.
22、4 億片,預計到 2030 年這一數值將增長至接近 9 億片。2024 年,4G(包括 Cat.1、Cat.4 及其他 4G 技術)蜂窩物聯網模組的出貨量占比預計為 72%,而 5G(包括RedCap、eRedCap)的出貨量占比約為 7%。到 2030 年,4G 制式的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占比將下降至 54%,而5G 制式的出貨量占比將提升至 41%??梢娫谖磥磔^長一段時間內,5G 替代 4G 的趨勢將持續存在,但這一過程將是緩慢且漸進的。我們認為,Cat.1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仍將是全球蜂窩物聯網技術中的主流選擇,主要原因在于其性能穩定、可靠性高、網絡覆蓋廣泛、成本極低,并且適用于大多數物
23、聯網應用場景。當前,Cat.1 行業最顯著的增長點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1)預計在 2026 年,搭載 Cat.1 模組的新國標電動自行車將迎來大規模放量,該行業每年的換新需求為 5000 萬輛;2)海外市場 3G 退網及 Cat.4 向 Cat.1 切換的趨勢日益明顯,海外對 Cat.1 產品的需求將持續增長。除此以外,Cat.1 在端側 AI 領域(如 AI 玩具)也有較大的應用空間與規模增長潛力。若后續市場反饋積極,AI 玩具未來有望為 Cat.1 模組帶來每年數千萬級別的增量需求。同樣的增量需求也將同步反饋給 Cat.4 模組,以此區分 AI 玩具中高端定位。5G 增強移動寬帶應用目前仍
24、處于產業初期,預計 2024 年全球出貨量為 4000 萬,主要應用領域集中在 CPE、車載設備以及 PC/平板電腦,其中 CPE 占據了約一半的出貨量。我們對未來 5G 出貨量的增長持樂觀態度,認為這符合產業升級換代的大趨勢。未來,如果 5G RedCap 能夠實現廣泛的網絡覆蓋、穩定性能以及價格下探(接近 Cat.4 水平),可能會對 4G Cat.4的出貨規模產生一定影響。5G eRedCap 是 5G 領域對標 Cat.1 的技術,但由于目前仍處于標準制定階段,預計到 2026 年或 2027 年才能看到商業成果。除了在價格上盡量接近 Cat.1 外,我們還期待 5G eRedCap
25、能夠開拓更多需要 5G 性能的創新應用場景。NB-IoT 產品目前主要出貨給國內市場,應用于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等領域。然而,考慮到 NB-IoT 網絡無法大幅擴大設備量,這對運營商來說可能成為一項經濟負擔(盡管仍具有社會效益)。由于運營商的決策存在不確定性,未來對 NB-IoT 的發展預測可能存在偏差。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PART 02蜂窩物聯網產業現狀拆解:4G 與 5G 如何長期共存?年份20202021202
26、220232024E2025E2026E2027E2028E2029E2030E出貨量250012000110001500025700275003300036000380003900040000受益于 2G/3G 退網政策,Cat.1 商業從 2019 年開始快速發展,芯片、通信模組、智能終端紛紛推陳出新。從模組出貨量來看,2020年Cat.1模組出貨量超過了2000萬片。2021年,Cat.1蜂窩物聯網市場規模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模組出貨量漲到了 1.2 億規模。2022 年,受市場環境等多重因素的影響,Cat.1 的增長勢頭放緩,模組出貨量與前一年持平。2023 年,電簽 POS 機、IPC
27、、定位追蹤器(Tracker)等產品為產業貢獻了穩定出貨規模,整體出貨量比前一年有小幅增長,約 1.5 億片。2024 年,Cat.1 優勢市場繼續穩定增長,新增 Dongle 市場和低功耗市場(煙感、氣感、表計)小幅度起量,海外 3G 退網與 Cat.4 向 Cat.1 轉換趨勢加強等因素共同推動了 Cat.1 出貨量規模超過 2 億,創下歷史新高。未來 Cat.1 產業的增長動力,可以從國內和國外兩大區域來看:1、國內市場眼前最明顯的推動力是 2024 年 11 月強制執行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俗稱“新國標”)。新國標為電動自行車增加了實時通信、北斗定位兩項強制功能要求,在通信技術選型
28、方面,Cat.1 性價比非常高,穩定性、可靠性皆有保障,因此產業界對 Cat.1 在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的滲透率較為樂觀。另外在產業規模的部分,截至 2023 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 3.5 億?;趪鴥仁袌鲆呀涍M入常態替換的階段,按照每輛車 5-7 年的使用年限來計算,每年預估5000萬輛的換新需求也是合理的,屆時每輛車上都需要有1 PCS通信模塊。國內其他Cat.1應用規模將繼續小幅度增長,例如 IPC、定位器、電簽 POS、共享電動車等。2、在海外市場,考慮到海外運營商即將或正在迎來 3G 退網高潮,以及更多的海外終端設備選擇從 Cat.4 切換到Cat.1,Cat.1 在海外將
29、迎來較大的出貨增長。后續,隨著國內市場逐步飽和及海外需求的陸續釋放,有能力的 Cat.1 企業會進一步將目光轉向海外。2024 年,Cat.1 模組出貨到海外的數量占 Cat.1 總出貨量的 20%,總數約 5000 萬。預計到2030 年,Cat.1 模組總出貨量為 4 億片,其中出貨到海外的終端數量占總出貨量的比重將上升至 33%。2.1 4G Cat.1 產業分析2.1.1 Cat.1 產業規?,F狀及預測Cat.1 低時延、支持移動、支持語音的特性使其在金融支付、共享設備、電動兩輪車、工業控制、對講機、可穿戴等市場獲取份額。Cat.1 bis 是 Cat.1 的改進版本,使用單接收天線(
30、1Rx),支持更低的設計成本、功耗和更小的尺寸面積,適用于更廣泛的中速人聯/物聯應用場景,傳輸速率與雙天線的 Cat.1 相同。除了高通雙天線 Cat.1 產品在海外擁有穩定出貨,目前市場上統計的 Cat.1 產品出貨量多指 Cat.1 bis,本報告同樣如此,因此后文皆統稱為 Cat.1。圖表 7:2020-2030 年全球 Cat.1 模組出貨量情況(萬片)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應用場景終
31、端類型終端功能要點金融支付電簽 POS 機支持掃碼/刷卡等支付方式、語音播報等收款云喇叭語音播報、支持掃碼掃碼盒子支持掃碼支付寶“碰一下”新型 NFC 觸碰支付方式、掃碼、語音播報公共通信網絡公網對講機自主創群、遠距離對話、低功耗定位追蹤車載定位器、物流追蹤器低功耗完成實時定位與監控學生卡/智能電子學生證安全定位、地理圍欄、語音通話、一鍵 SOS 等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低功耗數據傳輸、語音通話、支持定位MBB(移動寬帶設備)Dongle、MiFi即插即用,低成本實現多設備 Wi-Fi 連接智慧城市電動自行車完成北斗定位和動態安全監測;限制電動機最高轉速;通過電池狀態管理/充電環境監測防范火災事故
32、網絡攝像機高靈活、全球即開即用、綜合成本低智能表計遠程抄表、高效數傳、廣泛覆蓋范圍、低功耗煙感報警器、氣感報警器感知煙霧、燃氣、有毒氣體等濃度超標后發出警報共享經濟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租借速度和還回速度快,數據不丟失、連接穩定可靠圖表 8:Cat.1 年出貨量中終端落地在國內、海外的分布情況(萬臺)制圖:AIoT 星圖研究院2.1.2 Cat.1 主要應用場景及出貨量分布圖表 9:Cat.1 技術覆蓋的主要應用領域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7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
33、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10:2021-2024 年 Cat.1 bis 模組重點出貨場景及出貨量(萬片)制圖: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 星圖研究院以上圖表傳達出的信息包含:1、Cat.1 需求穩定且市場分散。2024 年,Cat.1 模組出貨量前四的應用場景分別為電簽 POS 機、收款云喇叭、網絡攝像機、定位追蹤器,均達到 2000 萬級;最多出貨量的應用場景仍為電簽 POS 機,全年達到 3500 萬出貨量。2、基于帶有強制意味的“新國標”政策的執行,未來 Cat.1 模組在電動自行車領域將獲得年 5000 萬片的出貨預期。但此需求并非一次性完全釋放,因新國標強制
34、政策而釋放的 Cat.1 模組出貨量預計在 2026 年顯著釋放。另外,Cat.1 模組也在電動兩輪車 BMS 電池管理系統產生出貨,這將貢獻一部分出貨份額。3、2024 年,基于國內運營商資費調低的舉措,具有極致成本特征的 Cat.1 模組在便攜式 Dongle 等共享網絡終端大量出貨,因此該領域 2024 年出貨量迅速達到 500-800 萬。運營商方面,中移物聯、聯通數科都有相關模組產品推出。4、近幾年來,Cat.1模組出貨量整體上漲,但模組單價卻不斷降低,因此低毛利的Cat.1是否每年給企業帶來更多的營收,可能需要具體分析。這種狀態下,企業的戰略多是通過拿下 Cat.1 市場來拿下連接
35、規模,Cat.1 不屬于行業內重點產出利潤的技術領域。5、由于 Cat.1 芯片或模組在演進中實現了更低功耗,以及 Cat.1 產品普遍具有高性價比特征,Cat.1 不斷有機會進入新的應用市場,例如學生卡/智能電子學生證、智能電表、煙霧報警器、氣感報警器等,推動產業規模持續升高。6、2025 年,Cat.1 模組廠商均已陸續布局 AI 玩具解決方案。憑借在蜂窩版 AI 玩具領域的顯著成本優勢,Cat.1 模組特別適用于中低端、對成本敏感的 AI 玩具產品。若消費者對這類產品的反饋積極,Cat.1 模組將成功開辟新的增量市場,預計該細分市場的年出貨量將在未來達到數千萬規模。7、如果后續沒有成功開
36、拓新的市場,隨著 Cat.1 在優勢領域滲透率逐步提升至較高水平,未來該產業也存在后勁不足的風險。在此之前,增長或相對放緩,但仍將穩步進行。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2.1.3 Cat.1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圖表 11:國內企業 Cat.1 bis 芯片路線圖制圖: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 星圖研究院制圖: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 星圖研究院國內 Cat.1 產業真正有商業化成果起源于 2019 年,翱捷科技與紫光展銳在同
37、一年推出各自的 Cat.1 bis 芯片,國外廠商如高通雖然也有 MDM9207-1 這樣的 Cat.1 芯片,但由于成本較高,給了國產企業很大的發展機會。加上當時國內開始2G/3G 清頻退網,很多物聯網終端應用順勢遷移到了 Cat.1 網絡,迅速推高了產業規模,并吸引新的芯片企業如移芯通信、芯翼信息科技、歸芯科技、創芯慧聯、智聯安等入局。圖表 12:2020-2024 年 Cat.1 bis 芯片出貨量分布(按企業,萬片)基于以上圖表還可以傳達的信息有:1、2024年,國內Cat.1 bis芯片市場年出貨量前三的企業為翱捷科技、紫光展銳、移芯通信,其他芯片企業主要為芯翼、歸芯科技、創芯慧聯,
38、它們在 2024 年的 Cat.1 bis 芯片銷量基本都在小幾百萬范圍內,總和不超過千萬。國外 Cat.1 bis 芯片市場由于還需考慮支持 2G 網絡等關鍵需求,紫光展銳、高通、翱捷科技、Sequans、索尼(Altair)為主要參與玩家。在國內市場,新的潛力玩家還包括海思。2024 年,海思發布巴龍無線解決方案,其中提及“即將上市的中速率 Cat.1芯片及解決方案”。雖然海思在 Cat.1 領域是新玩家,但行業發展至今 Cat.1 的技術門檻并非無法逾越。并且與 NB-IoT 應用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
39、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場景受限不同,由于中速物聯場景非常廣泛,Cat.1 完全屬于中速物聯需求下非常有性價比的一類技術,因此產業規模仍然在不斷增長,也在陸續有新的應用出現,這符合海思進入賽道的邏輯。目前海思尚未正式發布Cat.1產品,所以我們很難斷言其市場策略是何種方向??梢詤⒖嫉氖?,海思提過將推出高集成、高性能、極致性價比的Cat.1方案,包括通信性能、待機功耗性能優異;支持OpenHarmony操作系統;面向支付播報類設備、穿戴類設備、跟蹤定位設備等具體應用場景提供關鍵能力。在國內 Cat.1 市場或多或少苦于低價競爭的
40、當下,行業其實期待海思走出不一樣的路線。在海外市場,高通推出的符合雙天線規范的 Cat.1 芯片出貨量領先,多年的出貨規模都差不多是 2000 萬片/年,但預計此后隨著低成本 Cat.1 bis 芯片的侵入會有緩慢的下滑。在 Cat.1 bis 領域,高通與移芯通信合作于 2022 年推出了新一代 QCX216 Cat.1 bis 芯片平臺,新款產品旨在更匹配物聯網應用成本和能效的需求。2024 年持續關注 Cat.1 技術的高通也做了新的嘗試以 2 億美元收購了法國領先的蜂窩物聯網芯片設計公司 Sequans Communications 的 4G 物聯網技術,其中包括 LTE Cat.1
41、bis 等關鍵技術,這將幫助高通將4G 物聯網技術更好地納入現有的物聯網解決方案中。在此項合作中,高通獲得了 Sequans 公司 4G 物聯網技術的所有權,但 Sequans 仍擁有對相關技術的使用權,因此能繼續銷售和維護其 4G 物聯網產品。至于索尼公司與 Cat.1 市場有關的原因,源于其在 2016 年收購了以色列半導體芯片公司 Altair,Altair 主營業務為 RF天線、LTE 基帶等產品,最早在 2015 年就推出過 Cat.1 芯片。在被索尼收購后經過一系列整合,Altair 于 2020 年改名為索尼半導體以色列分公司并持續運營至今。2、出貨量是衡量各企業 Cat.1 芯
42、片是否被市場認可的一大指標,但出貨量變化不一定與企業在 Cat.1 芯片上的銷售總額變化正相關,還需考慮對應公司的產品定位、定價策略。截至 2024 年底,國內市場排名第二的紫光展銳在國內市場的銷量有逐年下滑的現象,這源于紫光展銳基于現有 8910DM、V8850 產品特性做出的策略變化,相對來說這兩款產品在2023、2024 年未全面參與價格戰。3、國內 Cat.1 芯片比拼成本和價格以獲取市場份額的氛圍還會繼續。有余力的企業,還將逐步構建以性能、穩定性、服務或支持體驗為核心競爭力的產品矩陣,而這也是拓展海外市場時所需要的。4、在談及出貨量時,由于都需要形成規模效應,Cat.1 芯片廠與模組
43、廠相互依賴:芯片廠需要模組廠的大批量需求,模組廠期望芯片廠能提供最大限度的支持。目前,移遠通信、中移物聯、合宙通信、廣和通等是 Cat.1 模組領域出貨量比較靠前的企業,同樣出貨量領先的 Cat.1芯片企業翱捷科技、紫光展銳、移芯通信與國內頭部模組廠都有合作。芯翼信息科技、創芯慧聯、歸芯科技與中移物聯、聯通數科等運營商身份的模組廠建立緊密合作,是因為運營商往往以補貼策略(例如直接補貼、流量補貼、服務補貼等)集中采購 Cat.1 產品,中標者將獲得大量出貨。5、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單國內 Cat.1 市場芯片企業數量已接近飽和,可以認為,需要有數千萬級別的 Cat.1 芯片銷量才能保證該業務盈虧
44、平衡。2.2 4G Cat.4 產業分析在 3GPP 制定 4G LTE 標準的過程中,有一個初衷是希望 LTE 能為不同用戶提供不同等級的網絡服務能力。因此3GPP 提出了 ue-Category(用戶設備等級)的概念,即 Cat,Cat-X 中的數值就被用來區分用戶終端設備具體的能力等,比如 Cat.1、Cat.4、Cat.6、Cat.12 等。從 R8 到 R11,3GPP 定義了從 Cat.1 到 Cat.12 的 UE 能力級別。到了 R12 及后續版本,3GPP 開始區分 UE 的上行和下行能力,分別用 UE UL Cat X 和 UE DL Cat Y 來表示,這種方式允許不同等
45、級的上行速率和下行速率重新組合形成新的用戶設備等級。到 R15 即進入 5G 時代。細致的分類、不斷地演進和完善促成了 4G 用戶以更低的成本、功耗和更高的資源利用率運行設備。因此盡管 5G 技術正在全球范圍內開始部署和推廣,但4G LTE技術仍然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應用空間。特別是在一些發展中國家和地區,1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考慮到 5G 網絡建設和普及需要一定的時間和資源投入,4G LTE 技術仍將在未來很長一段
46、時間內繼續發揮重要作用。圖表 13:R12 之前 UE-Category 和支持速率的對應關系UE-Category最大上行速率(Mbps)最大下行速率(Mbps)3GPP release3GPP 標準R13R17R18Cat 15.210.3R8Cat 225.551.0R8Cat 351.0102.0R8Cat 451.0150.8R8Cat 575.4299.6R8Cat 651.0301.5R10Cat 7102.0301.5R10Cat 875.4301.5R10Cat 951.0452.2R11Cat 10102.0452.2R11Cat 1151.0603.0R11Cat 121
47、02.0603.0R11如前文所述,全球市場 2030 年 4G Cat.1 bis 模組出貨量將達到 4 億片,我們預測屆時 4G Cat.4 模組仍將維持在約7000 萬片的出貨規模。其中原因可歸納為:Cat.1 bis 將憑借價格和網絡覆蓋優勢進入絕大多數中低速物聯網應用場景,但 Cat.4 憑借速率更高特點也能找到車載、安防監控、可穿戴設備、移動寬帶設備(CPE、MiFi)、AI 玩具等適合的應用類型;另外 Cat.4 與Cat.6、Cat.12、5G 相比在價格與性能的平衡方面具有優勢,再加上物聯網應用從 4G 制式向 5G 制式的過渡是緩慢的,這意味著在很長一段時間內,Cat.4
48、物聯網產品仍會被廣泛采用。當然,由于長期的市場發展和技術門檻依然存在,目前 Cat.4 物聯網芯片供應商主要為高通、紫光展銳、聯發科、海思、翱捷科技、中興微電子等。翱捷科技曾透露 2024 年上半年 LTE Cat.4 芯片在汽車市場進展較為順利,車載前裝方案出貨量遠高于去年同期數字,單品銷售規模已達百萬級,預計本年度出貨量將超過 200 萬片;另外翱捷科技披露針對移動寬帶市場的 Cat.4 單品年銷售規模已達數千萬級。模組廠商也基本都有 Cat.4 產品大量出貨,比如芯訊通在 2024 年發布全國產方案高性價比 LTE Cat.4 車規級模組 A7805,廣和通 2024 年發布基于展銳 U
49、IS7861 平臺的新一代 LTE Cat.4 智能模組SC636 系列等等,更多例子先不在此展開。1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E出貨量(萬片)115042006500750097007000600050002.3 5G NB-IoT 產業分析2.3.1 NB-IoT 產業規?,F狀及預測在全球范圍內,NB-IoT 出貨量中近 90%來自中國。但若沒有新增的
50、行業應用,國內 NB-IoT 近幾年的出貨量將呈現小幅下滑。圖表 14:2018-2025 年國內 NB-IoT 模組整體出貨量2023 年,因為規模高達 2500 萬件的智能門磁應用不再存在,NB-IoT 年出貨量從接近 1 億片迅速下滑至 7000 萬片。2024 年 NB-IoT 年出貨量進一步下滑,原因可以分為兩部分:一是傳統水表、燃氣表的智能化需求放緩;二是煙霧報警器市場逐步切換到同樣具有低功耗特征、網絡覆蓋更好并且模組價差極致縮小的 Cat.1 路線。預計 2025 年 NB-IoT 年出貨量規模將繼續下降,屆時主要的應用場景仍為智能水氣表,因為后者切換網絡制式的過程較為復雜,切換
51、周期較長。但不排除最后最壞的情況,當若干年后切換準備工作就緒,智能水氣表也會切換至 Cat.1,畢竟對運營商來說,未能持續擴大設備量的 NB-IoT 網絡會是一項負擔。2.3.2 NB-IoT 主要應用場景及出貨量分布NB-IoT 技術核心特征在于低速率、低功耗、低成本,覆蓋的應用場景包括智能表計(水表/燃氣表)、煙霧報警器、路燈、井蓋、門鎖等,以表計應用占比最大。2024 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提出,到 2027 年,5G NB-IoT 網絡將實現重點場景深度覆蓋,這預示著 NB-IoT 在 5G 時代的發展具有政策支持和規劃保障。當然,工信部也早已明確提出“
52、按需新增建設 NB-IoT 基站”,即后續 5G NB-IoT 的網絡建設是以需求為導向,更加注重精細化建設和深度覆蓋,在基站規模上不會出現大幅上升??梢詫Ρ鹊氖?,三大運營商 NB-IoT 基站數大約為 90 萬,與 LTE 現網 700 萬基站數差距甚大,意味著在網絡覆蓋方面具有顯著差距,網絡覆蓋正是未來煙感應用全部切換至 Cat.1 路線的重要原因之一。當然,在智能水氣表領域,基于 NB-IoT 的變化與革新依舊可以發生。比鄰智聯 2024 年推出基于海思最新 NB17 芯片的 M5310-E-B 和 MN328-B 系列 NB-IoT 模組。兩款產品均支持3GPP R17 標準,在功耗方
53、面顯著降低,不僅使實時通信狀態下的表計終端使用壽命可達 10 年,而且待機功耗水平僅為當前主流 NB 模組產品的 1/4,可改變表計行業以“上行為主”的抄表模式,滿足表計客戶的實時關閥訴求。利爾達 2024 年推出基于海思 NB17/18 平臺的 NB-IoT 模塊 MB26-H 與 MB96-H,兩款產品增強了 Open 能力,支持超低功耗+永久在線,價格對標目前市場主流平臺模組通過為客戶節省 MCU,直接為客戶主控+通信部分降本 25%。與 NB-IoT 相關的另一產業變化還可以關注圍繞衛星物聯網方向進行的 NB-IoT NTN 標準研究。通過導入衛星通信,物聯網用例可以在偏遠地區實現網絡
54、全方位覆蓋,這樣的變化被認為將在未來帶動 NB-IoT 產生增長勢頭。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1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NB-IoT 最早由華為海思、紫光展銳、聯發科技等頭部芯片大廠領銜發展,后期由于華為受禁令影響退出、聯發科技的戰略調整等原因,大廠退出國內市場,以芯翼信息科技、移芯通信為代表的創業企業逐漸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目前,從大多數玩家們放緩新品發布節奏來看,NB-IoT 產業鏈確實已經高度成熟,核心方向依然是面
55、向智慧水務、智慧燃氣、智慧消防幾大領域加大滲透,并且在這些優勢領域也面臨 Cat.1 激烈的挑戰。但 NB-IoT 格局并非就將一成不變。2024 年海思正式發布了新一代 NB-IoT 解決方案 NB17/NB17E/NB18,與模組廠利爾達、中移物聯、九聯科技、杭州佰鹿(金卡智能子公司)和儀表廠金卡智能、威星智能共同開啟 NB-IoT 模組&OpenCPU 合作,海思的舉動極有可能使市場格局發生變化。圖表 16:2022-2024 年 NB-IoT 芯片銷量分布(按企業,萬片)制圖: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 星圖研究院注:移芯、芯翼、海思的 NB-IoT 芯片出貨量都主要在國內;紫光展銳主攻
56、海外市場,2024 年海外出貨量約 1000 萬片;高通有小幾百萬出貨量,也都分布在海外。2024 年,在海思回歸 NB-IoT 芯片市場后,有兩點事實可以確認:1、海思回歸 NB-IoT 屬于重新切入優勢領域,因為在此領域海思既擁有豐厚的技術積累,也擁有廣泛的生態合作資源,加上海思此次推出的產品強調了功耗較常規產品進一步降低、Open 能力幫助客戶節省 MCU 成本等,一定程度上為行業帶來了亮點和關注。企業名稱當前 NB-IoT 芯片型號紫光展銳春藤 8908A/8908B、V8811(支持 5G R16)、V8821(支持 R17 IoT-NTN)海思Hi2115、Hi2120、NB17/
57、NB17E/NB18(2024 年推出)芯翼XY1100、XY1200、XY1200E、XY1200S、XY2100S、XY3100E移芯EC616、EC616S、EC626智聯安MK8010A、MK8010C中移芯昇CM6610、CM66202.3.3 NB-IoT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圖表 15:國內 NB-IoT 芯片企業產品型號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1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來源:Analsys Mason2、
58、由于應用場景長期局限在表計領域,NB-IoT 出貨規模早已見頂,很難擺脫出貨量逐年下滑的趨勢,單獨海思也沒有辦法帶領產業走出這種局面。那么可以預見,未來移芯、芯翼、海思三家企業或在有限的 NB-IoT 市場重新分配份額。至于最終究竟會產生新的雙寡頭還是三巨頭,還是保持現有格局不變,這些都沒有定論。在目前的行業預測里,有以海思與另外兩家企業的客戶資源重合度為依據做出判斷的,也有觀點認為現今 NB-IoT 市場成熟度和客戶需求飽和度情況下,市場排名次序不會發生大的變化。2.4 5G RedCap/eRedCap 產業分析2.4.1 RedCap 技術特征與主要應用場景從 R17 開始,為了填補 5
59、G NR 技術體系下中速物聯網技術標準的空白,5G RedCap 應運而生。5G RedCap 全稱 5G NR Reduced Capability,意思是輕量化的。通過保留 5G NR 核心優勢,如低時延、高可靠、高精定位與網絡切片,同時精簡 5G 設計比如優化天線數量、降低發射和接收帶寬以減少技術過剩,因此 5G RedCap 相比5G 技術對物聯網應用來說性價比更高。研究公司 Transforma Insights 表示,RedCap 模組價格比 5G eMBB 模組降低80%,同時還節省 90%的功耗。因為性能夠用,相對標準 5G 產品降低了價格,幾乎所有的非手機 5G 終端都適合采
60、用 5G RedCap 技術路線,比如路由器、CPE、MiFi、IPC、智能手表、定位器、工業 PDA、AGV 等,應用場景覆蓋電力、視頻監控、工業、車聯、醫療、教育、消費等類型。尤其考慮到后期行業將淘汰 4G,5G RedCap 最先適用于預期壽命較長的設備。圖表 17:5G RedCap 與其他替代技術的能力對比2024 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加大 5G RedCap 部署力度,加快推進新建 5G 基站同步開通 5G RedCap,支持已建 5G 基站完成 5G RedCap 升級,并且鼓勵 5G RedCap 車載應用創新。不僅如此,與 5G 低
61、速 RedCap 相近的一個概念是 5G eRedCap。具體來說,5G RedCap 支持 3GPP R17,通過裁剪 5G 功能實現低功耗和低成本,速度為上行 120M/下行 220M,屬于中高速率范圍,終端能力與 Cat.4 接近。但這樣的功能條件對更廣泛的物聯網終端來說可能依然過剩R17 階段的RedCap 在 20MHz 帶寬、1 天線、1MIMO、下行 64QAM 這種最低能力配置下,峰值速率依然能夠達到 80Mbps 以上。為此在 2024 年新凍結的 3GPP R18 標準中,5G eRedCap 技術被提出,上下行速率降低為 10Mbps,性能上更與Cat.1 接近。事實上,
62、對標 Cat.1 且更適合物聯網廣泛應用的 5G eRedCap 也大概率在下一個階段規模壯大,相應地研發門檻也更低,例如法國蜂窩物聯網芯片設計公司 Sequans 2024 年宣布將開發 5G eRedCap 芯片。1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這樣一來,在引入RedCap技術后,5G產業就覆蓋了低速(NB-IoT)、中高速(eRedCap、RedCap)、超高速(eMBB、uRLLC)全部范圍。圖表 18:5G RedC
63、ap 與 Cat.4 性能對比性能指標Cat.4RedCap3GPP 標準R8R17雙工模式FD,TDDFD,TDD,HD帶寬(Sub-6GHz 頻段)20MHz20MHz下行速率150Mbps220Mbps上行速率50Mbps120MbpsRF 收發1T2R1T2R 或 1T1R發射功率23dBm20/23/26/29dBmRange(MCL)144dB140dB低功耗技術類型eDRX,PSMeDRX,MICO是否支持 Voice支持支持性能指標Cat.1 biseRedCap3GPP 標準R13R18雙工模式FD,TDDFD,TDD,HD帶寬(Sub-6GHz 頻段)20MHz頻譜帶寬可以
64、縮減至 5MHz下行速率10Mbps10Mbps上行速率5Mbps10MbpsRF 收發1T1R1T1R發射功率23dBm23dBmRange(MCL)141dB137dB低功耗技術類型eDRX,PSMeDRX,MICO是否支持 Voice支持待定圖表 19:5G eRedCap 與 Cat.1 bis 性能對比2.4.2 RedCap 產業規?,F狀與趨勢2024 年可以認為是 5G RedCap 商用元年。目前,產業鏈不同環節都在積極推動 5G RedCap 應用落地。工信部提出行動要求:2024 年完成不少于 3 款芯片研發并推進產業化,推出超 100 款 5G RedCap 終端產品;到
65、2025 年,全國縣級以上城市實現 5G RedCap 規模覆蓋,5G RedCap 連接數實現千萬級增長。運營商有明確的投資 5G RedCap 的決心,他們屬于推動產業發展的關鍵助力。根據中國移動5G 輕量化技術(RedCap)行業解決方案白皮書,截至 2024 年三季度末,中國移動開通超43 萬的 5G RedCap 基站,已經實現全國所有縣城以上區域 n28(700MHz)RedCap 連續覆蓋,并也已按需開通n41/n79(2.6GHz/4.9GHz)RedCap 功能。1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
66、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年份5G RedCap 模組5G eRedCap 模組2024百萬級02025E千萬級02026E/02027E5000 萬級百萬級2028E/千萬級2029E億級/2030E1.2 億6000 萬 截至 2024 年 6 月,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已在 17 省份實現 5G RedCap 連續覆蓋,累計開通支持 RedCap 的 5G基站規模超過 13 萬站。行業應用是 RedCap 出貨的主力,例如電力、工業無線傳感器、視頻監控、可穿戴設備等,其中電力產業對RedCap 興趣頗高,正在率先實現規?;鲐?。最
67、核心的原因是,5G NR 終端能力對電力通信網業務也是過剩的,輕量化的5G RedCap成為運營商及通信設備廠商力推電網智能化建設的關鍵技術載體,可以在配網差動保護、自動化“三遙”(遙信、遙測、遙控)、精準負荷控制、配電站設備及生產安全綜合監控等應用場景發揮作用。目前,中移物聯完成了 5G RedCap智慧電力網關在現網環境下電力配網自動化業務的驗證。中國聯通打造了雁飛 5G RedCap 電力網關,并且聯合國家電網、南方電網,分別在山東實現面向省域5G電力專網的RedCap部署,在貴州完成首個基于900MHz的5G RedCap終端驗證。天翼物聯、湖北電信、華為等聯合為國網湖北省電力構建 5
68、G RedCap 新型電力通信專網,驗證了 5G 短切片能力可以全方位滿足電力控制類業務的嚴苛要求,同時基于 RedCap 終端的廣泛采用,在滿足電網行業數據安全、通道專用安全需求的同時,大幅降低了企業經營成本。5G RedCap 的終端及應用類型還包括:有人物聯網推出基于海思芯片&鼎橋模組的 5G RedCap 工業路由網關 G815R,支持 5G SA 組網,向下兼容 4G,單價小于 700 元。金康特科技開發了第一代基于鴻蒙和 5G RedCap 的智能手表,支持應用在 5G 智慧工廠中,員工通過佩戴手表,可以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接收警報和通知、遠程操作機器或設備,該款手表也同樣具備健
69、康監測等功能。在此之前,因為 5G eMBB 芯片成本較高,且發熱量大,市場一直未能推出基于 5G eMBB 的可穿戴產品,尤其是智能手表產品。高新興物聯與多家知名車企及 Tier1 合作,將 5G RedCap 技術應用于車聯網領域,實現了車輛之間的高清視頻傳輸、實時數據共享等功能。杭州賦信科技推出“太陽能+AI 攝像頭+5G RedCap 無線接入+視聯平臺本地/公網部署”全 5G 化視聯解決方案,可以適配各種復雜場景,具有全無線極簡部署、全本地化部署、低施工成本、安全、易于管理、AI 多場景識別告警等優勢。賦信科技已與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綜合執法局、深圳移動攜手,合作構建國內首個“5G-A
70、RedCap+AI垃圾分類”全流程監管模式。最終在產業規模方面,我們預測到 2030 年,5G RedCap 模組將占蜂窩物聯網模組總出貨量的 14%,5G eRedCap商業化進程則會晚些,預計到 2030 年 5G eRedCap 模組將占蜂窩物聯網模組總出貨量的 7%。圖表 20:2024-2030 年全球 5G RedCap 模組、eRedCap 模組出貨量變化 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1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
71、32.4.3 RedCap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圖表 21:各企業 5G RedCap 芯片商業進展企業芯片型號推出時間海思Hi56122023 年發布高通驍龍 X352023 年發布聯發科T3002024 年發布翱捷科技ASR19032024 年發布紫光展銳V5172024 年發布新基訊IM6501、IM25012024 年發布星思半導體CS6601、CS6610 2024 年發布必博半導體BlueWave U5602024 年發布移芯通信EC800研發推進階段芯翼信息科技XY5100研發推進階段創芯慧聯螢火 LM800研發推進階段智芯微SCT5052024 年完成商用驗證中移芯昇CM9610
72、2024 年發布歸芯科技GX50 x2023 年流片成功企業模組型號芯片平臺性能描述移遠通信Rx255C 系列高通驍龍 X35符合 3GPP R17 標準,支持 5G SA 和 Cat.4,兼容 R15 和 R16;支持 URLLC 以及網絡切片;集成了高通 IZat 定位技術,支持 GPS、GLONASS、BDS、Galileo 和 NavIC 定位技術;通過全球及歐美澳認證;適用于入門級 FWA 類應用、視頻傳輸和工業傳感器等場景。Rx255G 系列聯發科 T300采用 MediaTek 的 5G RedCap UltraSave 節電技術,功耗比現有的 4G IoT 調制解調器降低60%
73、,與5G增強移動寬帶(eMBB)調制解調器相比,功耗降低70%,且在啟用R17 節能功能時,額外節省 10%的功耗。RG200U 系列紫光展銳V517支持國內四大運營商,具有高性能和高性價比特征。RG255AA 系列翱捷ASR1903采用多種節電技術,可進一步降低各類終端的能耗;與移遠 EC2x 系列部分 LTE Cat 4 模組 Pin 2 Pin 兼容,支持對應客戶終端平滑升級至 5G RedCap。廣和通FM332 系列聯發科 T300采用了 6nm 制程且集成射頻的單芯片;采用 30mm*42mm 的 M.2 封裝方式;兼容廣和通 LTE Cat.6 模組 FM101 系列,原有的 4
74、G 終端能夠平滑迭代至 5G。同期發布了基于 FM330 系列的RedCap Dongle 解決方案,靈活滿足多種移動寬帶應用需求。FG131 FG132 系列高通驍龍 X35FG131 系列支持 Open CPU 開發、OpenWRT 操作系統、兼容 1.25Gbps SGMII 接口并可拓展至有線網口配置,可搭配 Wi-Fi 芯片形成面向 FWA 的整體解決方案;FG132 系列具有精簡射頻架構、小巧尺寸、低功耗特征,可應用于電力、安防、XR、機器人等行業。美格智能SRM813Q高通驍龍 X35基于 SRM813Q 設計了 5G RedCap 系列 FWA 解決方案,分別為 5G CPE
75、解決方案 SRT835、5G MiFi 解決方案 SRT875R 以及 5G ODU 解決方案 SRT835R。SRM813B必博BlueWave U560采用 LGA 封裝,采用 RF-SoC 一體化高集成度設計,兩天線設計,尺寸為 29x32x2.4mm,和4G Cat.4 產品實現 PIN2PIN。SRM813A翱捷ASR1903LGA 封裝,尺寸為 32x29x2.7mm,兩天線全頻段設計,內置北斗/GPS 支持,提供豐富功能接口用于外設擴展,適配多種類型操作系統。圖表 22:各企業 5G RedCap 模組性能指標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17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
76、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企業模組型號芯片平臺性能描述芯訊通SIM8230 系列高通驍龍 X35采用 30*30*2.5mm 的 LGA+LCC 封裝和 42*31.4*3.4mm 的 M.2 封裝,兼容市場主流尺寸;支持 VoNR 與 VoLTE 語音服務,集成了雙頻 GNSS L1+L5 精準定位功能;在功耗層面比 LTE Cat.4 降低了約 10%-20%。鼎橋通信MT5710-CN海思支持 5G SA 組網,向下兼容 4G;支持 5G LAN、網絡切片、
77、高精度授時、NR 定位、uRLLC 以及行業定制等功能;支持 LCC、M.2、Mini PCIe 三種封裝形式;可應用在工業制造、安防監控、電力行業等領域。利爾達NR90-HCN海思產品通過華為實驗室認證,下行速率處于 L5 級別;URLLC 時延低于 20ms99.99%,處于 L3級別。有方科技N520海思支持 5G 高精度授時、支持 VoLTE/VoNR;支持 OpenLinux;雙模適配,完整兼容 RedCap 與LTE 網絡;支持 PCIe、USB2、SDIO 等高速接口,支持 Windows7/8/8.1/10、Linux、Android等系統驅動。中移物聯MR880A海思首款量產
78、 5G RedCap 模組,向下兼容 4G Cat.4。模組采用 LCC+LGA、M.2、Mini-PCIe 三種封裝形式,應用場景可覆蓋工業、電力、視頻等細分行業。支持 OpenWRT 系統,為消費級終端客戶二次開發賦能。MR880Q高通支持 3GPP R17,支持 5G 獨立組網(SA)模式,向下兼容 LTE 網絡,產品功耗更低,還支持低時延通信以及 5G LAN、uRLLC、網絡切片等關鍵 5G 特性,滿足中高速物聯網場景需求。集成豐富的接口,包括 USB 2.0、PCIe 2.0、PCM、UART 和 SGMIII 等,支持多種驅動和軟件功能,尺寸兼容市面上主流的 LTE Cat.4
79、模組聯通數科雁飛 NS304國產兼容主流 RedCap 及 Cat.4 模組;功耗上進一步降低 10%;支持 5G 行業增強特性;模組與聯通 5G 行業專網深度融合,實現端網協同、開機上云等差異化優勢。雁飛 NX307海思首款 5G RedCap 通信模組,支持 3GPP R17,向下兼容 4G。高新興GM870A海思全國產化的 5G RedCap+V2X+AP 三合一的 Open CPU 車載通信模塊,車規級品質、支持原生OpenHarmony OS軟件架構、支持V2X通信、eCall等8大核心特性。支持向下兼容4G/3G頻段?;谝陨蠄D表可以傳達的信息包括:1、玩家方面:海思是全球第一家推
80、出 5G RedCap 芯片的廠商(2023 年發布),其次是高通,接著是聯發科,第四家進展靠前的 RedCap 芯片頭部企業為翱捷科技2024 年 11 月,翱捷科技宣布全新的 5G RedCap 芯片平臺 ASR1903系列已進入規模量產階段,并獲移遠通信率先采用(型號為 RG255AA 系列),此后陸續也有其他模組廠使用翱捷該款RedCap 芯片。翱捷科技表示,ASR1903 已完成近百個地區場測,并在 2024 年二季度末成功通過中國移動的芯片認證,進入可商用狀態。高通、聯發科雖然也有了 RedCap 芯片方案,但由于國內 5G RedCap 優先發展的應用市場優先在電力領域,因此他們
81、的 RedCap 芯片方案在國內市場發展有限。國內市場,在 V517 產品基礎上,紫光展銳 2025 年會有正式的RedCap 產品參與競爭,移芯通信、芯翼信息科技對應產品的量產時間則會在此基礎上再晚 1-2 年。2、出貨量方面:2024 年國內基于海思 RedCap 芯片的模組出貨量在 50-100 萬之間,主要由鼎橋出貨行業市場,可見還處于商業化的初期階段。2025 年,國內 RedCap 模組出貨目標是實現千萬量級。3、產品價格方面:2024 年底時市面上 RedCap 模組的單價普遍在 170-190 元/塊,相比 2024 年初接近 200 元的售價有所降低。但 RedCap 意向對
82、標 Cat.4,意味著 RedCap 模組還需持續降價:例如第一階段通過運營商補貼價格快速下降至 100 元以下;第二階段價格進一步接近 Cat.4 市場價,比如降低到 60-70 元。至于 RedCap 取代 Cat.1 的可能性則更加渺小,因 Cat.1 模組的價格基本落在 10 元左右。同理可推,真正對標 Cat.1 的 eRedCap,在后續商業化過程中也會面臨嚴峻的價格劣勢。4、市場機會方面:助力 Cat.1 出貨量快速上升的條件中,2G/3G 退網是很關鍵的因素,但目前來看,RedCap 的商業化階段并不具備 4G 退網的絕佳條件,不過依靠運營商補貼來打開市場的機會和 Cat.1
83、是一樣的。5、行業挑戰方面:回歸到技術和產業本身,RedCap 的應用場景可以面向 B 端、G 端、C 端,都需要找到有大規模出貨量的應用場景推動行業發展,否則長期有限的市場容量養不活目前數量不少的入局企業,也就是短期內只做 RedCap很難養活一家公司。當然,由于 4G 的機會窗口幾近關閉,因此我們發現星思、必博、新基訊都是直接從 5G 開始投入蜂窩通信產業,此時他們在廣域物聯領域的創業方向極大概率會覆蓋 RedCap。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1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84、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2.5.2 5G eMBB 產業規?,F狀與趨勢常見的 5G 上市終端有智能手機、平板電腦、PC、CPE、路由器、網關、車載終端、可穿戴設備、無人機、攝像頭、巡檢機器人等。手機是 5G 終端中出貨量最多的類型。根據中國信通院長期跟蹤數據,2023 年國內市場 5G 手機出貨量為 2.39 億臺,占全年手機出貨量比重的84.3%。在全球市場,根據Strategy Analytics研究數據,2023年全球5G手機出貨量約8.2億臺,占同期手機總出貨量的 68%。由此可見,5G 在手機場景普及速度正處于加速狀態,并且在中國市場 5G 手機滲透率較
85、全球水平更高。6、潛力應用場景方面:5G RedCap 在面向行業市場時,相對 5G 的成本降低并不算是特別顯著的優勢,因為最先使用 5G RedCap 進行驗證的應用場景并不完全是成本敏感型,因此擴大市場的最佳路徑仍然是提升了使用體驗,有清晰的投入產出比。但消費市場對成本和使用體驗敏感,因此消費市場也可以對“5G RedCap 上量”有巨大推動,有潛力的終端形態以 IPC、智能手表為代表,例如 2025 年聯發科 RedCap 芯片 T300 有望應用于蘋果某款智能手表型號中。2.5 5G eMBB(5G R15 及以上)產業分析2.5.1 5G eMBB 技術特征與應用場景國際電信聯盟定義
86、的 5G 三大應用場景,分別為機器類通信(mMTC)、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和增強移動寬帶(eMBB)。mMTC 特征在海量連接,主要適用于連接數量大且對時延、傳輸速率相對不敏感的場景,例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等;uRLLC特征在高可靠的低時延連接,適用于對時延和穩定性高度敏感的業務,比如車聯網、智慧工廠遠程控制、遠程醫療等;eMBB 是 5G 標準演進中最早確定的應用類型(R15 標準即已確定),屬于傳統 5G 的演進方向,強調在現有移動寬帶業務場景的基礎上,進一步提供超高速率的數據傳輸服務。圖表 23:5G 標準演進路徑及應用場景3GPP 對 eMBB 的技術指標進行了具體定義:圖
87、表 24:eMBB 技術指標指標參數數值峰值速率下行 20Gbps,上行 10Gbps用戶體驗速率下行 100Mbps,上行 50Mbps頻譜效率下行 30bit/s/Hz,上行 10bit/s/Hz業務密度最高可達 Tbit/s/km2 量級時延控制面時延 20ms,用戶面時延不超過 10ms帶寬低頻 100MHz,高頻 1GHz5G 版本凍結時間主要特性關鍵技術應用場景R152019 年基礎架構定義eMBB、URLLC、mMTC移動寬帶、低時延通信R162020 年垂直行業增強IIoT、V2X、IAB工業物聯網、車聯網R172022 年網絡優化拓展RedCap、NTN、覆蓋增強低成本終端、
88、衛星通信R182024 年5G-A 起點通感一體、AI 賦能、RedCap 增強技術、UDD 技術無人機、地空通信、6G 銜接1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企業產品型號備注高通驍龍 X55、X65、X62、X75、X72 等頭部模組廠的 5G 物聯網模組產品均有采用這批芯片平臺完成產品開發。其中驍龍 X75 是全球首個 5G Advanced-Ready 的基帶方案,也是首個融合毫米波和Sub-6GHz 的架構X802024
89、 年高通發布 X80非手機的 5G 終端種類豐富,更具有分散、碎片的特征。根據北京電信技術發展產業協會(TD 產業聯盟)發布的5G產業和市場發展報告,截至 2024 年二季度,我國共有 425 家終端廠商 1725 款 5G 終端獲得工信部進網許可,其中包括986 款手機、85 款無線車載無線終端、26 款衛星移動終端、177 款模組、80 款 CPE、63 款執法記錄儀、42 款平板電腦、79 款工業級模組/CPE/網關、42 款無線熱點、22 款 PDA、18 款筆記本電腦。但從出貨量的角度來說,2024 年,全球范圍內 5G 模組出貨量約為 4000 萬,同比增長達到 50%以上,主要的
90、應用場景是 CPE、車載、PC/平板電腦、工業設備,其中 CPE 貢獻的出貨量份額達到一半以上。并且與 2024 年中國地區分別貢獻全球 Cat.1、NB-IoT 的 80%、90%出貨量不同,目前 5G 模組出貨量主要由海外市場貢獻,2024 年中國市場 5G 出貨量占比僅約為三分之一,可見仍處于起步階段。接下來我們將主要介紹 3 類具備增長潛力的 5G eMBB 終端市場。在全球范圍,非手機 5G eMBB 終端出貨量最大的是 FWA 應用(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無線接入),涉及CPE、MiFi、Dongle、IDU/ODU等多種終端形態。根據2024版 愛立信移
91、動市場報告,2024年全球FWA連接數約1.5億,其中 5G FWA 連接數約 5000 萬;預計到 2029 年底,全球 FWA 連接數將增長至 3.3 億,其中 5G FWA 連接數達到 2.8億(屆時 5G FWA 產品包括 5G RedCap 制式和 5G eMBB 制式)。另外,雖然目前出貨量還不及5G FWA設備,5G車載通信終端T-BOX、5G工業網關也是關鍵的5G eMBB出貨市場。例如全球范圍內每年汽車 T-BOX 出貨量約為 5000-6000 萬個,雖然目前的通信方案以 Cat.4 為主,但不斷有企業實現了5G T-BOX 量產,帶來更極致的性能體驗??梢云诖?,隨著乘用車
92、銷量上漲和 T-BOX 滲透率提升,基于 5G eMBB 芯片及模組的 T-BOX 終端出貨量將水漲船高。5G eMBB 也將在海外 PC 市場釋放潛力,結合 AI 概念的“5G 蜂窩本”存在較大發展空間。對 PC 這一終端類型來說,最常見的上網方式是固網寬帶和 Wi-Fi,由于國內 Wi-Fi 網絡覆蓋范圍廣,但海外不然,因此我們討論蜂窩聯網 PC 主要看海外市場。而在 4G 時代蜂窩聯網 PC 產業無法成型,主要是 4G 峰值速率較低,無法支撐流暢的 PC 上網體驗。但隨著5G 的推廣和提速降費等措施的執行,5G 蜂窩本將開始展現其優勢。根據 Strategy Analytics 數據,2
93、020 年蜂窩聯網 PC 全球出貨量首次突破千萬,2021 年時這一數值增長到 2600 萬臺,但此時蜂窩模組在 PC 端的滲透率仍不到 10%。根據行業統計數據,2023 年全球 PC 出貨量同比下滑到 2.47 億臺,但 2024 年行業開啟了從傳統 PC 向 AI PC 的重大轉變,這也是促進全球 PC 市場連續四個季度同比增長的重要原因之一,移遠通信、廣和通均表示 AI PC 將有助于客戶加速換機及帶動蜂窩的滲透率的提升,對公司業務產生積極影響。關于 AI PC 的特點,聯想為此總結了五點:本地混合 AI 算力、個人終端和家庭主機/企業主機協同運算能力、多模態自然語言交互 UI、內嵌個
94、人大模型以及開放的 AI 應用生態??梢院唵卫斫鉃樵谟布吓鋫淞藦姶蟮挠嬎隳芰?還在軟件上集成了各種 AI 應用和工具。在 Canalys 預測中,2024 年全球 AI PC 出貨量為 4800 萬臺,占 PC 出貨總量的 18%;2025年全球 AI PC 出貨量超過 1 億臺,占 PC 出貨總量的 40%;到 2028 年,全球 AI PC 出貨量達 2.05 億臺。2.5.3 5G eMBB 市場格局現狀及預測除了頭部企業,當前有一批初創公司布局 5G RedCap 芯片,但他們并未布局 5G eMBB 芯片。原因如前文所述,RedCap 是輕量級的 5G 技術,芯片級的研發難度相比傳
95、統 5G eMBB 小了很多,而 5G eMBB 芯片在設計要求上最接近5G 全功能芯片,研發難度很高。目前,全球范圍內正式發布 5G 基帶芯片或 5G SoC 芯片的企業僅有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海思及三星,其中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支持對外銷售。中興微推出了一款支持 5G R16 的自研車規級 5G+V2X 無線通信芯片 S1,據悉搭載該款芯片的 5G 模組 ZM9300,將在廣汽埃安車型上實現量產裝車。圖表 25:各企業 5G eMBB 芯片型號及特性2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96、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企業模組型號芯片平臺優勢特征與應用場景移遠通信RG520F 系列、RG520N 系列高通驍龍 X65、X62支持 R16,專為 IoT/eMBB 應用設計,集成多星座 GNSS 接收機,支持快速、精準定位。面向工業級和商業級應用,如工業級路由器、家庭網關、機頂盒、工業級 PDA、加固型工業平板電腦、視頻傳輸和數字標牌等RG650E 系列、RG650V 系列高通驍龍 X75、X72支持 R17,專為 IoT/eMBB 應用設計,集成多星座 GNSS 接收機,支持快速、精準定位。面向工業級和商業級應用,如工業級路由器、家庭網關、機頂
97、盒、工業級 PDA、加固型工業平板電腦、視頻傳輸和數字標牌等RG620T 系列聯發科 T830支持 R16,可實現最高 7.01Gbps 的 5G 下載速率及最高 2.5Gbps 的上行速率,主要面向 5G FWA 市場,包括 5G 無線路由器、CPE、MiFi、工業級路由器、家庭網關等RG500U 系列、RM500U 系列紫光展銳 V510、V516支持R15/16,支持5G NSA和SA模式,向下兼容4G/3G網絡,高性能、高性價比。包含五個子型號 RG500U-CN、RG500U-EA、RG500U-EB、RG500U-JO 和 RG500U-LA廣和通FG170、FG160高通驍龍 X
98、65、X62適用于以 CPE、MiFi、IDU、ODU 為代表的 5G FWA 解決方案FG190、FG180高通驍龍 X75、X72FG190兼容Sub-6和毫米波天線連接器,靈活支持多種FWA解決方案,支持Wi-Fi7無線網絡,產品均適用于CPE、移動熱點、網關、視頻監控、無人機、VR 和 AR 等應用FG360聯發科 T750適用于 FWA(CPE、ODU、網關、路由器)、工業監控網關、遠程醫療終端等FG370聯發科 T830FG650、FM650、FG652紫光展銳 V510高性價比,可應用于智慧電網通訊終端、IPC、CPE、OTT BOX、工業網關、AR/VR、5G 直播視訊終端、A
99、GV、無人機等圖表 26:各企業 5G 數傳模組型號及性能指標能直觀體現 5G 基帶芯片研發難度大的例子是蘋果在自研這款芯片方面進度遲滯。首先,蘋果自研 5G 基帶芯片的初衷是節省專利費和“高通稅”,為此從 2019 年開始就通過收購英特爾 5G 基帶團隊等方式著手自研基帶芯片,但直到 2023年,蘋果依然與高通達成三年協議高通為 2024、2025 和 2026 年蘋果推出的智能手機提供驍龍 5G 調制解調器(基帶)及射頻系統。當然,2024 年行業媒體傳出了蘋果自研基帶芯片的最新進展分析師郭明錤表示,預計 2025 年蘋果將出貨 3500 萬至 4000 萬臺搭載自家 5G 調制解調器的設
100、備,到 2026 年將增至 9000 萬至 1.1 億臺,到 2027 年將增至 1.6億至 1.8 億臺。此舉的意思是蘋果將在 2025-2027 期間用自研芯片取代來自高通的產品,直至顯著降低對高通的依賴。另外一則體現 5G eMBB 研發難度大的例子是業界知名蜂窩芯片公司 Sequans 在 2024 年宣布暫停 5G eMBB 芯片在 FWA 應用方面的研發,并將其產品路線圖轉向低功耗 5G 變體,以滿足大規模物聯網的需求,特別是 RedCap 和eRedCap。這一轉變預計將大幅降低公司的研發費用,是公司實現 2026 年收支平衡計劃的一部分。無論如何,自研 5G 基帶芯片將面臨的挑
101、戰是公認的,可以體現在 3 方面:1)需要蜂窩通信領域的長期技術積累,只從 5G 開始做起是不可能,需要把前面的 2G/3G/4G 技術也兼容上。2)需要有充足的資金和能力與全球運營商做測試,需要到全球各地進行場測確保用戶體驗。3)需要有足夠出貨量支撐前期的研發投入費用。企業產品型號備注聯發科T750、T830聯發科 T 系列 5G 平臺主要面向 5G FWA 和 5G 移動熱點(MiFi)兩大場景,高集成度、多功能、高能效,精巧設計可應用于靈活移動的小型設備紫光展銳唐古拉 V510、V516、V620V 系列面向 5G 物聯網領域,V620 為 2024 年 2 月發布的支持 5G R16
102、寬帶物聯網特性的芯片新品唐古拉 T740、T750、T760、T765、T770、T820T 系列定位為面向消費電子領域的 5G 智能終端 SoC海思巴龍 5G01、巴龍 50005G 基帶芯片麒麟 990、麒麟 9000、麒麟 9000E5G SoC 芯片中興微ZX298501S支持 5G R16 的車規級 5G+V2X 無線通信芯片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2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企業模組型號芯片平臺優勢特征與應用
103、場景美格智能SRM817WE 系列、SRM817 系列高通驍龍 X75、X72SRM817WE 系列模組支持最多 4 組毫米波天線,毫米波可支持最大800MHz 帶寬,下行峰值速率可達 10G。適用于 FWA、eMBB、汽車、工業物聯網和 5G 企業專網等垂直行業及相關產品SRM825N 系列高通驍龍 X62支持R16,廣泛應用于CPE家庭網關、PC、清電視、AR/VR、工業路由器、機頂盒、車載終端、視頻監控、工業互聯網等領域SRM815 系列、SRM825W 系列高通驍龍 X55支持R15,廣泛應用于CPE家庭網關、PC、清電視、AR/VR、工業路由器、機頂盒、車載終端、視頻監控、工業互聯網
104、等領域SRM810 系列紫光展銳 V510、V516國產芯片及射頻方案,高性能和高性價比,支持國內四大運營商,支持雙卡功能,可泛應用于 eMBB、電力、工業互聯網、智慧醫療、智慧城市等垂直行業有方科技N511、N512、N513 系列紫光展銳 V510N511 為強調極簡設計,N512 強調小體積,N513 強調全功能,所有產品均適合消費電子、智慧能源、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IoT 應用領域芯訊通SIM8202 系列、SIM8200 系列高通驍龍 X55支持 R15,覆蓋 5G 高清直播背包、機器人、工業網關、5G CPE 等多品類應用,賦能智慧娛樂、智慧工業、智慧醫療、智慧城市SI
105、M8262 系列、SIM8260 系列、SIM8380 系列高通驍龍 X65、X62支持 R16,適用工業互聯網、遠程醫療無人駕駛等多領域物聯網終端設備。SIM8270 系列、SIM8390 系列高通驍龍 X75、X72SIM8270 支持 5G NSA 和 SA 兩種模式,SIM8390 在此基礎上增加支持 mmW 模式。以上圖表可以傳達的信息包括:1、主流模組廠 5G 數傳模組采用的芯片平臺幾乎只有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2、一批客戶在采購時對國產芯片有顯著需求,紫光展銳是他們的普遍選擇,因此是支持對外銷售的國產品牌中的出貨量第一。3、目前行業內有兩款5G-A基帶芯片(發布于2023年的高
106、通驍龍X75和發布于2024年的X80),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芯訊通均有基于 X75 的模組產品,但尚未有模組廠實現基于 X80 的產品量產。X80 的核心特征包括:首次在5G 調制解調器中集成 NB-NTN 衛星通信、首次面向智能手機支持 6Rx、首個下行六載波聚合以及首次面向固定無線接入客戶端設備(CPE)支持 AI 賦能的毫米波增程通信。4、2024 年紫光展銳與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有方科技分別簽署了基于 V620 芯片平臺的合作協議,美格智能表示基于 V620 的 5G R16 模組將于 2025 年正式上線。V620 的特征包括:擁有 4 核 Arm Cortex-A
107、55 CPU,算力相比上一代提升近 200%;在 SA 網絡下,5G 下行速率可達 4.67Gbps,上行速率高達 1.875Gbps,相比紫光展銳上一代產品提升 100%。此外,翱捷科技也在推進商用 5G eMBB 芯片研發,2023 年該公司 5G eMBB 終端芯片順利通過了中國移動的芯片入庫認證。另外從 2023 年報中的募投項目明細表可見,翱捷科技“商用 5G 增強移動寬帶終端芯片平臺研發”項目在列,項目方向為開發商用 5G 終端基帶芯片和 5G 終端射頻芯片套片,主要面向增強移動寬帶(eMBB)場景,同時兼顧部分超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場景,可廣泛應用于各種智能數據產品,提供
108、高速 5G 無線數據傳輸通路。2024 年翱捷科技并未公開發布 5G eMBB 芯片的最新進展,但可以看到與此有一定關聯的技術和實踐積累:1)2024 年翱捷科技 5G RedCap 芯片 ASR1903 進入規模量產階段,獲得移遠通信(模組型號為 RG255AA 系列)率先采用。2)2024 年翱捷科技在智能手機基帶芯片領域取得量產進展首款面向智能手機的 4G SoC 芯片 ASR8601 搭載于Logicmobility L65A手機并成功登陸拉丁美洲市場,據悉ASR8601的出貨已覆蓋智能手表、智能平板、兒童學習機等場景,預計 2024 全年總出貨量將超百萬級別,未來銷售規模將持續擴大。
109、關于智能手機 5G SoC 芯片,翱捷科技表示預計將于2026 年推出。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2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制圖:AIoT 星圖研究院中興通訊全資子公司中興微電子主要業務是通信芯片研發和設計,該公司成立于 2003 年,前身為中興通訊 1996 年成立的 IC 設計部。該公司研發的重心多是投入到廣泛的通信設備領域而非競爭激烈的智能手機芯片,并且從 4G 向 5G 演進的趨勢是確定的。其中,ZX297520
110、V3 是中興微電子成熟商用的芯片型號之一,該芯片為 4G LTE 基帶芯片,TDD-LTE/FDD LTE/WCDMA/TD-SCDMA/GSM 全模,28nm 工藝,內置 256Mb/512Mb/1Gb LPDDR2,支持 Linux OS,支持全球 LTE 頻段,峰值下行/上行速率達 150Mbps/50Mbps。在應用場景方面,ZX297520V3 可應用于消費級 CPE、MiFi 等 4G MBB 產品、4G工業物聯網模組、4G無線固話及兒童手表等智能硬件,經過可靠性增強的7520V3芯片可應用于汽車通訊模組或T-BOX。2023 年,中興微電子發布了首款 3GPP R16 標準 5G
111、+V2X 車規級芯片 S1,基于該芯片的 5G 模組 ZM9300 即將在廣汽埃安車型上實現量產裝車。后續,中興微電子將推出下一代的 5.5G NR+V2X 智能網聯芯片,新一代芯片將具備400MHz 大帶寬能力,并支持六載波聚合技術、DSDA 雙卡雙通以及 NTN 空天地一體衛星通信等特性,預計 2026 年實現量產。綜上所述,推出完全體的 5G 基帶芯片最難,即便是泛 5G 通訊設備對 5G eMBB 芯片的要求也具有相當高難度。但是,那些在 4G 領域已成功推出成熟產品的企業,仍有望通過逐步迭代,推出滿足 5G 標準的產品。2.6 5G-A 產業分析在產業和大眾離 6G 還有不少距離時,
112、3GPP 在 2021 年就確定了以 5G-Advanced 作為 5G 網絡演進的理念(下文簡稱 5G-A)。5G-A 也可稱為 5.5G,在不改變 5G 網絡架構同時,5G-A 相比 5G 具有更高速率、更大連接、更低時延,可以將下行速率提升到萬兆,上行速率提升到千兆,物聯規模從百億提升至千億連接。據悉,載波聚合技術作為一種通過合并多個載波頻段來增加網絡帶寬的先進技術,在 5G-A 中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應用。中國 IMT-2020(5G)推進組官方給出了 5G-A 六大應用場景,分別是沉浸實時、智能上行、天地一體、工業互聯、千億物聯、通感一體。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物聯網應用場景即“千億物聯
113、”,涉及技術既包含目前運營商最大規模開通并積極打造的 RedCap 及其增強版本(eRedCap),也包含無源物聯網將覆蓋的各類技術。圖表 27:5G-A 六大應用場景2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5G-A 的標準化被認為是“承前啟后”的:一方面繼續激發 5G 潛能、豐富 5G 中高低速應用場景;另一方面提前驗證一批 6G 關鍵技術,為制定 6G 標準積累經驗。2024 年 6 月,R18 標準正式凍結,5G-A 商用時代正
114、式開啟。2024 年 11 月,工信部等十二部門聯合印發5G 規?;瘧谩皳P帆”行動升級方案,要求到 2027 年底,構建形成“能力普適、應用普及、賦能普惠”的發展格局,全面實現 5G 規?;瘧?。方案內容包括:5G 規模賦能成效凸顯。5G 個人用戶普及率超 85%,5G 網絡接入流量占比超 75%,5G 新消費新體驗不斷豐富。面向工廠、醫院、景區等重點行業領域打造一批 5G 應用領航者,帶動行業數字化轉型升級。5G 物聯網終端連接數超 1 億,大中型工業企業 5G 應用滲透率達 45%。5G 產業供給不斷豐富。5G-A 國際標準參與度持續深化,5G 國內行業標準體系加快完善,5G 融合應用標
115、準超150 項。5G 融合應用產業體系不斷健全,5G 與數字技術融合持續深入,芯片模組、行業終端、虛擬專網、共性能力平臺等關鍵環節供給能力升級,打造形成超 1000 款創新行業終端模組產品。5G 網絡能力顯著增強。5G 覆蓋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每萬人擁有 5G 基站數達 38 個,5G 網絡駐留比超 85%,全面支持 IPv6 技術。按需推進 5G 網絡向 5G-A 升級演進,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實現 5G-A 超寬帶特性規模覆蓋。建成 7 萬個 5G 行業虛擬專網,帶動 5000 個邊緣計算節點建設,構筑“通感算智”深度融合的新型數字底座。5G 應用生態加速繁榮。推動建設一批 5G 應用規模發展
116、城市,培育 200 家 5G 應用解決方案供應商,打造 50 個特色鮮明的 5G 應用創新載體。面向重點領域鍛造 5 項以上 5G 應用安全標桿,構建與 5G 發展相適應的安全保障體系。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梯度成長的良好態勢逐步形成,全球開放合作生態日益完善。提及 5G-A 的內容還包括:1)構建 5G-A 產業鏈,持續推進上下行超寬帶、通感一體、無源物聯、高精度低功耗定位、網絡智能等關鍵技術研發試驗,加快推進基站、核心網、終端、芯片和儀器儀表等設備研發及產業化。2)加快 5G-A 國際標準研制,推進網絡、基站、終端等標準體系建設。3)加速推動 5G RedCap 縣級以上城市連續覆蓋。加快
117、5G-A 商用網絡部署,推進 5G 網絡向 5G-A 升級演進。除了宏觀政策的指引,5G-A 也得到了運營商的積極響應。中國移動率先啟動 5G-A 規模部署,聚焦 RedCap、三載波聚合、通感一體化等能力提升,截至 2024 上半年已在超 280 個城市推進 5G-A 商用部署,年內將擴展至超 300 個城市。2024 上半年期間,中國電信持續加強 5G-A 戰略布局,全面推進 5G-A 能力升級,協同完成 Redcap、載波聚合超百城規模部署。截至 2024 上半年,中國聯通超百個城市實現 RedCap、載波聚合等 5G-A 關鍵技術的商用部署。產業界如中興和華為也都積極推出 5G-A 產
118、品及解決方案。綜上,對于借助 5G-A 規?;?5G 應用或為 6G 做好過渡,產業鏈各方都有非常強烈的決心。但 5G-A 不一定是大趕快上的,比如中國電信曾在 2024 中期業績發布會上表示,對 5G-A 的投資,將主要根據客戶的需求進行匹配部署,可見發掘市場中可大規模落地的 5G-A 應用場景,依然是全行業最重要的課題。2.7 6G 產業分析2023 年,國際電信聯盟無線通信部門(ITU-R)發布了IMT 面向 2030 及未來發展的框架和總體目標建議書,這被認為是 6G 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里程碑。業界一致期望,6G 將在 2030 年前后具備商用能力。5G 定義了增強移動寬帶 eMBB、超
119、高可靠低時延通信 uRLLC、機器類通信 mMTC 三大應用場景,IMT-2030(6G)在此基礎上擴展出了六大應用場景沉浸式通信、超大規模連接、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泛在連接、通信 AI 一體化、通信感知一體化;提出了適用于所有場景的四大設計原則可持續性、泛在智能、安全/隱私/彈性、連接未連接的用戶。2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30:IMT-2030(6G)的六大場景具體內容場景類型應用方向沉浸式通信(eMBB 的擴
120、展)沉浸式 XR 通信、遠程多感官智真通信、全息通信 以時間同步方式混合傳輸視頻、音頻和其他環境數據的流量 獨立支持語音超大規模連接(mMTC 的擴展)擴展/新增應用,如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物流、智慧醫療、智慧能源、智能環境監測、智慧農業等 支持各種無電池或長續航電池物聯網設備的應用超高可靠低時延通信(uRLLC的擴展)工業環境通信,實現全自動化、控制與操作 機器人交互、應急服務、遠程醫療、輸配電監控等應用泛在連接(新場景)物聯網通信 移動寬帶通信通信 AI 一體化(新場景)IMT-2030 輔助自動駕駛 設備間自主協作,實現醫療輔助應用 計算密集型操作跨設備、跨網絡下沉 創建數字孿生并用
121、于事件預測 IMT-2030 輔助協作機器人(Cobot)通信感知一體化(新場景)IMT-2030 輔助導航 活動檢測與運動跟蹤(如姿勢/手勢識別、跌倒檢測、車輛/行人檢測等)環境監測(如雨水/污染檢測)為 AI、XR 和數字孿生應用(如環境重建、感知融合等)提供環境感知數據/信息2024 年 3 月,3GPP 正式敲定了 6G 標準化時間表,指的是 2025 年 6 月將啟動 6G 的技術標準研究,20252027 年完成技術研究階段,2029 年 3 月份完成第一個版本的技術規范,第一批 6G 商用系統在 2030 年投入市場。目前,中國、歐洲、美國、日本、韓國和印度等國組織均在參與推進
122、6G 標準。至于 6G 是否能如預期取得商用成功?在大多數人看來,最關鍵的問題不在技術,而在 6G 是否能找到最體現其核心競爭力的殺手級應用場景。圖表 28:IMT-2030(6G)的六大場景和四大原則(下圖左)圖表 29:6G 能力指標預測(下圖右)圖片來源:ITU-R圖片來源:紫光展銳2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衛星通信并非 5G 時代才出現,最早該名詞可追溯到 1990 年代。但由于系統和協議私有化、硬件成本高、生態
123、系統封閉等原因,此前的衛星通信產業規模增長緩慢。2017 年,3GPP 在 5G R17 標準中開始開展 5G NTN 標準化工作,“衛星通信和衛星物聯網”這個賽道被更廣泛的通信業人士注意到。具體來說,在 5G-A 和 6G 朝前演進的同時,通信產業計劃構建空天地一體化的網絡覆蓋,因此新增了非地面網絡(Non-Terrestrial Network)的概念,簡稱 NTN。NTN 技術的演進和標準制定受 3GPP 主導,分為窄帶 IoT NTN 標準和寬帶 NR NTN 標準。NTN 的運行思路是低軌衛星直接與手機或物聯網設備通信,相比地面蜂窩通信表現出更廣覆蓋、更高可靠性,同時保障低延遲和高靈
124、活性。最核心的是,標準化的 3GPP NTN 能夠滿足衛星通信領域的開放和兼容需求。圖表 31:衛星通信技術路線分類PART 03衛星物聯網技術與產業現狀 技術類型技術類別技術特點傳統衛星通信技術寬帶通信衛星網絡與地面網絡各自獨立;私有協議為主;技術成熟度高,經過了數十年的長期驗證,支持長期穩定運行;在低復雜度場景(如廣播電視、單向數據傳輸)中,傳統衛星通信技術更加簡單高效。窄帶通信3GPP NTN 技術NR-NTN 寬帶通信衛星與 5G 地面網絡深度融合,支持無縫切換;高度標準化,支持多廠商互操作;開放透明,支持全球合作;支持寬帶、窄帶、手機直連、物聯網等場景。其中,IoT-NTN 側重支持
125、低復雜度 LTE-M 和NB-IoT 等 LPWAN 終端實現衛星接入,如全球資產追蹤應用場景所需要的。IoT-NTN 窄帶通信類 3GPP NTN 技術類 NR-NTN基于國家或地區安全需求、特定應用場景需求,類 3GPP NTN 技術在 3GPP NR-NTN 的基礎上進行了調整或定制,犧牲了一定的開放性和全球兼容性,使之更符合政府通信、軍事、航空等特定領域需求。另外與傳統衛星寬帶通信技術相比,類3GPP NTN技術雖然包含一定私有屬性,但仍以標準化為基礎,傳統衛星通信的標準化程度仍然是最低的?,F狀下,手機直連衛星是一類應用,衛星物聯網技術的應用市場主要是聯網汽車、運輸方面的資產追蹤、精準
126、農業等。綜合各方面來看,未來衛星物聯網技術路線將更多采用 3GPP NTN 路線,主要原因是借助 3GPP 陣營的開放性和廣泛的產業生態,衛星物聯網領域的成本有望快速降低,有利于形成規?;?,使該產業獲取更多商業利潤。目前,衛星物聯網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頭部公司、創業團隊或已推出符合 3GPP IoT-NTN 標準的產品,但這些產品大多未能規?;N售,仍然在挖掘有量并且剛需的應用場景。根據 Countpoint 發布的2023 年衛星物聯網生態系統和市場概況報告,全球衛星物聯網連接數預計從 2020 年的360 萬個增長到 2030 年的 4100 萬個,復合年增長率為 28%。berg ins
127、ight 發布數據報告稱:衛星物聯網連接收入預計將從 2023 年的 3.304 億美元增長到 2028 年的 14.7 億美元,全球衛星物聯網用戶數也會從 2023 年的 510 萬增長到 2028年的 2670 萬。另外在 Omdia 的預測里,隨著網關等硬件成本不斷下降和新標準的出現,通過衛星直接與物聯網設備通信正成為企業從遠程設備回傳數據的可行選擇,預計到 2030 年全球衛星物聯網收入將超過 15 億美元。2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
128、18676385933類型企業支持衛星通信的產品型號或服務內容芯片高通MDM9205S 芯片:符合 3GPP R17 IoT-NTN 標準,可應用于獨立 NTN 連接或 NTN 與地面網絡混合連接的物聯網用例。聯發科MT6825 芯片:2023 年發布,支持 3GPP R17 NTN 標準,可集成到旗艦智能手機和其他設備中提供衛星通信能力。紫光展銳V8821 芯片:采用 22nm 工藝,集成了基帶、Transceiver、PMIC、FLASH/SRAM,支持 R17 IoT-NTN 標準,可實現雙向語音通話和數據傳輸功能,具有功耗低、面積小等特點,可用于手機直連衛星領域、可穿戴產品、衛星物聯網
129、產品、衛星車聯網產品等。模組移遠通信BG95-S5 模組:支持 3GPP R17 IoT-NTN 的 S 和 L 波段衛星通信頻率,還具有多模功能,兼容 LTE Cat M1、Cat NB2、eGPRS 等多網絡制式,并集成 GNSS 定位功能。該模組采用了緊湊型 SMT 貼片組裝技術,尺寸為 23.6 mm 19.9 mm 2.2 mm,可滿足追蹤器、可穿戴設備等對尺寸較敏感的小型物聯網設備的多模連網要求。廣和通MA510-GL 模組:基于高通 MDM9205S 平臺開發,符合 3GPP R17 演進標準,利用高軌 GEO(地球靜止軌道)衛星通信和全球 LTE Cat.M/NB1/NB2 蜂
130、窩網絡連接,具有功耗低、體積小、可靠性高等特點,能為海上運輸、應急通信、農村地區的科學研究等全球物聯網場景提供豐富的應用業務。美格智能SLM156S 模組:基于高通 MDM9205S 研發設計,符合 3GPP R17 標準,支持 Cat-M/NB2 及 IoT-NTN 通信,集成UART、USB 等多個工業標準接口和豐富網絡協議,可為各類物聯網終端提供覆蓋全球的網絡連接。芯訊通SIM7070G-HP-S 模組:基于高通 9205S 平臺開發,支持 3GPP NTN 標準和 Cat-M/Cat-NB2 無線通信模式。尺寸緊湊,僅為 24*24*2.3mm,適合客戶終端緊湊型產品設計。終端蘋果iP
131、hone 14 系列:支持衛星緊急求救功能。小米小米 15 Ultra:標配版支持天通衛星通話功能,頂配版同時支持天通衛星通話和北斗衛星短信。天通衛星主要提供衛星電話服務,由中國電信運營;北斗衛星短信則可以發送衛星消息。華為Mate 60 系列、Mate X6 三網衛星典藏版(旗下首款支持三網衛星通信,即支持北斗衛星消息、天通衛星通信、低軌衛星互聯網)高新興瑞聯資產追蹤器 GL103S:搭載了高通 9205S 調制解調器及移遠多模衛星通信模組 BG95-S5,使追蹤器全面支持雙向衛星通信及多種網絡制式,為貨運追蹤、冷鏈物流、貴重資產監控場景提供可靠的連接。圖表 32:產業鏈各環節發布的支持衛星
132、物聯網的產品或服務(部分)其他參與衛星通信的產業鏈角色還有電信運營商、衛星通信系統建設及運營方、衛星通信解決方案提供商等,且目前影響衛星通信產業發展速度的一個關鍵因素,主要為衛星通信系統的部署和建設。典型的衛星系統建設及運營方有:Starlink(星鏈)Starlink 是由美國 SpaceX 開發的一個低軌道衛星(LEO)互聯網項目,旨在為全球提供高速、穩定的互聯網連接,在業內最受關注。Starlink 計劃通過部署數千顆衛星,形成一個龐大的衛星網絡,覆蓋地球上的每一個角落,特別是那些傳統網絡難以覆蓋的偏遠地區。截至 2024 年 9 月,Starlink 在網衛星總數達到 7000 多顆,
133、到 2025 年時全球注冊用戶數突破 500 萬。通過支持 5G NR-NTN,Starlink 從 2024 年底開始與全球多地的運營商合作開啟手機直連衛星業務,2025 年 2 月馬斯克便表示 Starlink 將逐步覆蓋全球大部分地區的 iPhone 用戶(只需將系統更新至 iOS 18.3,可以實現在任何地方通過衛星發送短信),北美運營商 T-Mobile 首先支持了這一功能。另外,2024 年業內也傳出消息稱 Starlink 將開啟特斯拉汽車直連衛星計劃,但具體這一計劃的進展還尚未公開。OneWeb(一網)英國 OneWeb 公司的低軌道衛星星座在軌衛星數量在 2024 年 10
134、月時為 648 顆,在業內具有相當規模。該公司也計劃支持 3GPP NR-NTN 技術,提供全球寬帶覆蓋和手機直連衛星服務。2025 年 1 月,OneWeb 首次與阿拉斯加電信運營商 GCI 達成企業級多軌道寬帶服務協議,將為阿拉斯加客戶提供基于 OneWeb 低地軌道衛星的高速寬帶服務;OneWeb衛星解決方案也在 2025 年 1 月宣布被應用于南非,用于消除南非農村社區和遠程企業面臨的連接挑戰。Iridium NEXTIridium NEXT 由美國銥星公司運營,目前由 66 顆在軌衛星及數顆備用衛星組成,提供 24/7 全天候全球覆蓋范圍,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27IOTE202
135、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支持海事、航空、陸地移動、M2M 以及政府服務等多個應用領域。相比傳統一代產品,Iridium NEXT 衛星系統強調支持低功耗、廣覆蓋的物聯網通信,計劃與 3GPP IoT NTN 標準兼容2024 年 1 月,銥星公司宣布正式啟動基于 3GPP 標準化 NB-IoT NTN 衛星直連項目 Project Stardust;9 月,3GPP 批準了銥星的請求,將 NTN 的 NB-IoT 功能進一步添加到R19
136、 的工作計劃中,該計劃預計將于 2025 年第四季度完成。銥星公司也宣布與 Nordic 建立合作伙伴關系,推進衛星物聯網服務集成。KuiperProject Kuiper(柯伊伯計劃)是亞馬遜旗下太空互聯網項目,計劃發射 3236 顆低軌衛星以部署大型衛星互聯網星座,為全球提供低延遲的寬帶互聯網連接服務。2023 年 10 月,首兩顆原型衛星 KuiperSat-1 和 KuiperSat-2 搭載美國聯合發射聯盟的 Atlas V 火箭升空。GW 星座(中國星網)中國衛星網絡集團有限公司于 2021 年 4 月成立,是中央批準成立的從事衛星互聯網設計/建設/運營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2024
137、 年 12 月,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遠征二號上面級成功將中國星網的低軌 01 組衛星發射升空,這是 GW 星座的首批低軌互聯網衛星。GW 星座共計規劃發射 12992 顆衛星,其中 GW-A59 子星座 6080 顆,分布在 500km 以下的極低軌道;GW-A2 子星座 6912 顆,分布在 1145km 的近地軌道。分階段來看,GW 星座計劃未來五年內完成約 10%的部署,即到 2029 年底前發射約 1300 顆衛星。千帆星座千帆星座是由上海垣信衛星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屬于國內衛星通信領域民商隊重要代表,截至 2025 年 1 月已完成72 顆衛星的發射任務及星座連續通訊實測驗證,進入常
138、態化發射組網階段,該公司也已開展了海外數十個國家的業務洽談與合作。天啟星座 由青島海洋投資集團與北京國電高科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是中國首個低軌衛星物聯網星座,主要用于物聯網領域,重點解決海洋、電力、石油、農業、林業等行業在信息監測數據回傳方面的盲區問題,實現對各種終端設備的數據采集和傳輸等物聯網應用。其他正在運營或建設中的衛星通信系統還有天通衛星、Inmarsat、Sateliot、Iridium、Globalstar、Thuraya 等。除了衛星系統建設方,以 Skylo Technologies 為代表的非地面網絡服務提供商在衛星物聯網領域也正取得持續進展。通過連接現有衛星星座,美國
139、 Skylo 宣布已為全球十多億臺設備解鎖了衛星連接潛力,覆蓋廣泛類別和垂直行業。電信運營商方面:威瑞森于 2024 年宣布將亞馬遜的 Project Kuiper 衛星用于增強其 4G LTE 和 5G 覆蓋,未來網絡中的設備可能會具備直接連接 Kuiper 衛星的能力,為地面蜂窩網絡難以到達的地區提供另一種連接選擇。德國電信 2024 年與高通、Skylo Technologies 三方合作,實現了歐洲首次運營商原生 NB-NTN 衛星直連手機短信收發。此次概念驗證所用手機搭載高通驍龍 X80 基帶芯片,配備德國電信希臘子公司 Cosmote 的 SIM 卡,集成了 NB-NTN衛星連接。
140、中國電信是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業務在中國的獨家運營商。這一獨家運營權賦予了中國電信在天通業務市場推廣、客戶服務等方面的主導地位。并且在天通業務中,中國電信將天通衛星通信系統與自身的地面通信網絡進行有效對接和融合,實現了衛星通信與地面通信的優勢互補,表現為在地面網絡信號不佳或無覆蓋的偏遠地區,自動切換到天通衛星通信網絡,保障通信的連續性。綜上所述,2025 年初時的衛星通信/衛星物聯網產業仍處于早期建設階段,標準討論與優化工作仍在進行、生態系統仍在構建、應用場景仍在拓展。在值得一提的衛星物聯網應用場景方面,資產追蹤是目前衛星物聯網的明星應用,NB-NTN 屬于該領域的主導技術;農業場景或將誕生數
141、量最多的衛星物聯網連接;自動聯網汽車、視頻流和海事應用將是接下來 NR-NTN 具有增長潛力的新型應用類型。2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PART 04蜂窩物聯網新興應用市場介紹4.1 FWA/MBB 設備-CPE/MiFi/DongleFWA(Fixed Wireless Access,固定無線接入)是指利用支持蜂窩網絡的客戶端設備來提供無線寬帶接入的一類技術,CPE、MiFi、Dongle都屬于FWA設備,不同類型的企業
142、也會稱其為MBB設備(Mobile Broadband,移動寬帶設備)。其中,CPE(Customer Premise Equipment)是蜂窩網絡接入和 Wi-Fi 路由器的結合體,可以把蜂窩信號直接轉換為Wi-Fi 信號以支持多臺設備上網,也可以把 Wi-Fi 信號進行二次中繼以延長 Wi-Fi 覆蓋范圍。MiFi(Mobile Wi-Fi)是一種便攜式移動路由設備,也可將蜂窩信號轉換成 Wi-Fi 構成局域網,相比 CPE 更能支持在移動環境中使用,但能支持的上網用戶數量不及 CPE。Dongle 體積更小,通常通過 USB/Type-C 接口連接到電腦、車輛等設備接口上,在通過接口獲
143、取外部供電同時將蜂窩信號轉化為 Wi-Fi 信號,能支持的用戶上網數量相比 MiFi 更少。根據 2024 版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FWA(固定無線接入)日益普及。一方面,全球 FWA 連接數持續增長。預計到 2029 年底,FWA 連接數將從 2024 年底的 1.5 億增至 3.3 億;以及在 2029 年 3.3 億連接中,預計 85%是 5G FWA 連接。另一方面,用戶對 FWA 的使用日益增多。從 2023 年至 2029 年,全球移動數據流量總量(不包括固定無線接入FWA 服務產生的流量)預計將增長約 3 倍,到 2029 年達到每月 313 EB。若計入 FWA 貢獻的流量,全球
144、移動網絡總流量預計將增長約 3.5 倍,到預測期結束時將增至每月 466 EB。圖表 33:全球 FWA 連接數(百萬)目前,參與 FWA 領域的蜂窩芯片公司主要有海思、高通、聯發科、翱捷科技、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等,蜂窩芯片類型包含 Cat.4 芯片、5G eMBB 芯片、5G RedCap 芯片,在 Dongle 領域還將用到 Cat.1 bis 芯片;頭部蜂窩模組企業如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也基本都將 FWA 作為關鍵出貨市場。在終端領域,雖然 CPE、MiFi、Dongle 三類設備都能將蜂窩網絡轉換為 Wi-Fi 信號,但性能表現、成本價格、使用條件各有差異。來源:愛立信移動市場
145、報告,2024 年版2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 制圖: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 星圖研究院 根據 GSA 2024 年發布的研究數據,2024 年 4G/5G CPE 的出貨量預計將增長 23%,達到 3750 萬臺。這些出貨量中的 42%將是支持 5G 的 CPE,高于 2023 年 34%的占比。這一現象表明過去以 4G 制式為主的 CPE 設備,正逐步使用 5G 制式,在 2024 年時 4G
146、:5G 設備類型分布為 58%:42%。我們完全可以相信未來 5G CPE 將成為主流,尤其未來一段時間將陸續出現 5G RedCap CPE 新品,因為 5G RedCap 在成本上優于 5G eMBB,在功耗上低于 LTE Cat.4,可以成為用戶新的選擇。MiFi 相比 CPE 更加對價格敏感,因此當前產品以 4G Cat.4 為主。但 MiFi 產業也存在從 4G 向 5G 升級的趨勢,尤其是相比普通 5G 產品成本更低的 5G RedCap 更有望在 MiFi 市場占有一席之地。Dongle 過去一般使用 Cat.4 制式,2024 年在國內運營商提供優惠流量套餐的背景下,一部分使用
147、 Cat.1 技術的Dongle 設備實現出貨,預計未來這一趨勢還將繼續。2024 年,廣州通則康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輔導備案登記,擬在 A 股 IPO,該公司主營產品包括 5G/4G CPE、MiFi、Dongle、不間斷網關、工業路由器、PON、WiFi 路由器、固移融合終端等無線、有線全系列寬帶接入產品。通則康威 2024 年推出了基于紫光展銳首款 5G RedCap 芯片 V517 平臺的全新 5G RedCap CPE 產品,也與紫光展銳簽署了 2024 新發布的 5G eMBB 芯片 V620 的意向合作協議。因為可以進行流量套餐的綁定,運營商也是 FWA 市場的重要玩家。
148、根據愛立信對移動運營商的零售套餐的最新研究,全球約有 80%的運營商現已開始提供 FWA 服務,并且已有 128 家運營商通過 5G 提供這項服務,占 FWA 運營商總數的 53%。在利用 FWA 作為寬帶的替代方案實現盈利的過程中,運營商可以為設備提供基于流量的資費方案,即每月數 GB 的流量包;也可以為設備提供基于網絡速度的資費方案,目前有越來越多的運營商開發了這一方案類型。4.2 金融支付設備-POS 機/支付寶“碰一下”市面上的支付設備種類豐富,在大街小巷餐飲、商超、零售、農貿等場景,我們能見到 POS 機、收款云喇叭、掃碼盒子等終端類型被廣泛使用,綜合來說可以實現掃碼、刷卡、語音播報
149、、手寫簽名等功能。在聯網方式上,金融支付終端行業發展至今已完成 2G 向 4G 制式升級,現由 Cat.1 和 Cat.4 兩類技術占領市場。首先說聯網 POS 市場。根據中國人民銀行公布信息,截至 2023 年第三季度末,我國銀聯跨行支付系統聯網 POS機具 4304.30 萬臺。通過跟蹤 2022 年 Q1 到 2023 年 Q3 連續七個季度數據,基本可認為我國聯網 POS 機數量維持在4000 萬左右。當然,聯網 POS 機與前文提及的電簽 POS 機并不相同,前者更適合需要多功能、固定場所的交易場景,后者更注重便攜性和靈活性,適合移動支付和小額交易。圖表 34:近期我國跨行支付系統聯
150、網 POS 機數量(萬臺)3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但 POS 機行業也不乏影響市場走向的政策法規。2021 年頒布的中國人民銀行關于加強支付受理終端及相關業務管理的通知,行業稱為“259號文件”,該文件從2023年開始廣泛執行,最后完全落地執行的截止日期是2023年12月14日?!?59 號文件”規定了一機一碼、一機一戶等要求,某種程度上加速了第三方支付行業的出清,使得資源更加集中于頭部支付機構,同時推動了支付行業更加
151、透明和規范。2024年3月,國務院發布 關于進一步優化支付服務提升支付便利性的意見,要求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支付習慣,保留現金、存折、銀行卡等傳統服務方式,包括持續保有并更新升級銀行卡受理終端(POS 機)。例如北京市相關部門在 2024 年全力推動重點商戶如機場、酒店、景區等開展外卡 POS 機新增或升級。再看收款云喇叭這一產品形態。收款云音箱主要用于支付信息的語音播報,具有低延遲、長待機、播報清晰等特點。商戶收款后,收款云音箱接收云端推送的結算信息,轉換為商戶自定義的專屬播報信息并以語音的形式進行播報,減少了非現金支付過程中少付、逃單、漏單等情況,避免對商戶造成經濟損失。關于這類產品的量市場
152、中尚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不過我們可以通過各企業在該類型終端的銷量情況來做了解。目前,國內提供POS機類金融支付終端和收款云喇叭的企業有新大陸、百富、聯迪、艾體威爾、新國都支付、云碼智能等,其他如博實結能提供收款云音箱、云播報打印機類智能支付硬件。新大陸主要的電子支付終端產品包括智能和泛智能 POS、智能收銀 CPOS、人臉識別 FPOS、標準 POS、MPOS、掃碼 POS 與云音響等,整體銷量居全球前列。2020-2023 年,新大陸電子支付終端產品的銷量分別為 880 萬臺、1050 萬臺、1100 萬臺、700 萬臺,2024 上半年該類型產品的銷量為 280 萬臺。先增長后下滑的出貨總
153、量變化態勢,整體上還是受“259文件”的階段性影響,即一開始設備更新需求上升,后設備更新需求減弱,第三方支付機構的終端投放策略轉為謹慎。不過,從 2024 年 9 月開始,伴隨著消費政策以及居民消費熱情的提升,行業開始出現企穩向好的趨勢。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隨著海外移動支付和商戶數字化需求持續穩定增長,新大陸正在將拓展海外市場作為重點布局方向之一,重點戰略區域覆蓋了亞太、拉美、中東、非洲、歐洲、北美等。2023 年時,新大陸電子支付終端產品海外銷量即與國內銷量持平。云碼智能是國內頭部第三方支付公司拉卡拉的聯營企業,云碼智能主營產品包括收款云音箱、無線POS、智能POS等,POS 產品也將供貨給拉
154、卡拉。新國都支付為新國都全資子公司,提供的電子支付設備主要包括 POS 機(智能 POS、移動 POS、掃碼 POS 終端、刷臉支付終端、臺式 POS、MPOS 及新型支付終端)、密碼鍵盤及外接設備。艾體威爾是航天信息旗下子公司,主營產品包括智能 POS 終端、智能收銀終端、掃碼支付終端和傳統 POS 終端等。博實結的智能支付硬件主要包括收款云音箱、云播報打印機。2021-2023 年,公司智能支付硬件的銷量分別為 493 萬臺、576 萬臺、269 萬臺。2022 年終端銷量增長系“259 文件”使市場設備更新需求增長,2023 年銷量回落是因為新規帶來的設備更新需求已經減弱。近年新的支付終
155、端形態還可以關注支付寶“碰一下”。支付寶“碰一下”是螞蟻集團 2023 年提出、2024 年力推的戰略級項目,被寄希望于成為“掃一掃”之后的下一代支付方式,扭轉目前的支付格局現狀下微信支付和支付寶支付的筆數比例 基本是 8:2,微信支付占絕對領先地位。根據晚點LatePost 披露信息,2024 年支付寶對“碰一下”有巨大投入,已配備了千人團隊,不到半年向商家鋪設了超百萬臺終端設備。除此以外,支付寶還在持續推出各類補貼活動來落地“碰一下”。從技術支持的角度來說:1、“碰一下”需要使用到 NFC 完成設備間的握手。但與傳統 NFC 支付中手機被模擬成卡、POS 機讀取卡信息不同,“碰一下”使用了
156、 NFC 通信模式中的讀卡器模式,即由手機讀取商家碰一下設備 NFC 內的訂單信息,進而直接調用支付寶應用讓用戶確認支付。換句話說,另一常見的由用戶掃碼獲取商戶信息的方式,在這里變成了通過 NFC 讀取。這一思路在業內也被稱為“逆向思維”,主要解決了蘋果手機的 NFC 卡模擬模式不對外開放的問題,讓“碰一下”這類新的支付終端能夠同時支持安卓和蘋果手機。當然,因為手機系統的限制,蘋果手機使用“碰一下”還是會比安卓手機多出“點開”這一步。2、在“碰一下”模式下,理論上商家設備和手機兩側都需要聯網來完成所操作信息的傳遞。并且為了充分滿足用戶多樣化的需求,“碰一下”終端仍提供了攝像頭以支持掃碼支付,以
157、及商家對語音播報需求也很廣泛,所以從支付寶官方渠道看到的設備參數,碰一下-N5D、碰一下-N5H 兩款機型都標注了使用 Cat.4 通信方案。不過參照功能類似的 POS 機和收款云喇叭對性價比較高的 Cat.1 技術方案的廣泛采納,到第二代“碰一下”終端時已有采用 Cat.1 技術方案。3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35:碰一下-N5D 機型的參數列表來源:螞蟻集團、支付寶根據目前已知的信息,“碰一下”終端由 ODM
158、廠商藍思科技量產交付。自 7 月上線截止到 2024 年 12 月,“碰一下”已覆蓋全國上百個城市,接入了全國超過 1000 個大型商場、商圈,以及眾多連鎖商戶??紤]到掃碼支付足夠成熟且早已成為主流的支付習慣,支付寶推廣“碰一下”的舉措,有人認為是創新,有人認為是雞肋,有的人純粹沖著補貼而來卻不一定會徹底改變習慣成為長期用戶。但無論如何,支付寶堅定推廣“碰一下”的戰略決心在 2024 年清晰可見。截至目前,支付寶共向商家提供 4 款“碰一下”終端,充分考慮了各類場景需求:1)碰一下臺式款適用于有收銀機的商家;2)碰一下手持款適用于中小型商家;3)收錢小藍環適用于小微商家升級收款碼;4)碰一下點
159、餐桌碼適用于餐飲商家?;诖?,“碰一下”毫無疑問使移動支付市場產生新的變化,舊機替換、新機上量的現象或將發生。不過也需要補充,作為支付寶力推的新一代支付方式,不可否認“碰一下”在技術上實現了創新,但在高度成熟的移動支付市場環境下,實現長期的成功必然需要“碰一下”在用戶體驗、安全性、便捷性等方面具有顯著的差異和優勢,這其實是充滿挑戰,也是值得期待的。4.3 車載通信終端 T-BOX汽車智能化、車路云一體化的不斷升溫,使 T-BOX 車載通信終端最早一批受益。T-BOX(Telematics Box)是汽車實現智能網聯的關鍵零部件,通過對接汽車 CAN、車載以太網、LIN 等內部總線,連接并控制車
160、身各電子單元,并通過無線網絡和云端系統實現智能汽車的故障診斷、遠程控制、互聯網服務、數字鑰匙等功能。根據行業統計數據,2023 年我國汽車總銷量為 3009 萬輛,其中乘用車銷量 2606 萬輛,T-BOX 的滲透率約 60%,即乘用車 T-BOX 出貨量約 1600 萬個。全球市場按照 8000-9000 萬輛汽車總銷量和 60%-70%滲透率估算,每年總的3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T-BOX 出貨量約為 5000-6
161、000 萬個。未來隨著乘用車銷量上漲和 T-BOX 滲透率提升,T-BOX 行業整體出貨規模將繼續增加。圖表 36:2019-2024 年中國汽車銷量分布及增長率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總銷量(萬輛)257725312628268630093100同比增長-8.2%-1.8%3.8%2.1%12%3%乘用車銷量(萬輛)214420182148235626062680自主品牌乘用車銷量84177595411771460/自主品牌乘用車份額39.2%38.4%44.4%49.9%56.0%/商用車銷量(萬輛)432513479330403420年份2019202020
162、21202220232024E總銷量(萬輛)92077967836482879272/同比增長-3.1%-13.5%5.0%-0.9%11.9%/乘用車銷量(萬輛)64805474572858646527/商用車銷量(萬輛)27262493263624232745/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來源: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圖表 37:2019-2024 年全球汽車銷量分布及增長率基于以上圖表可傳達的信息有:1)我國汽車產銷量已連續十多年居全球第一。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 年中國汽車產量、銷量均突破3000 萬輛,預計 2024 年中國汽車銷量將繼續增長 3%至 3100 萬輛。近年中國
163、汽車產銷量約占全球的三分之一。2)汽車按用途可以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上表可見乘用車銷量規模更大,故部分企業會單獨指明在乘用車市場的表現情況。2023 年我國乘用車銷量為 2606.3 萬輛,商用車銷量為 403.1 萬輛,二者銷量對比為 13:2。3)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正在逐年提升。2023 年國內自主品牌在乘用車市場中所占份額已達到 56%,考慮到國內車載產品要進入外資車體系會面臨較高行業門檻,自主品牌乘用車份額提升意味著國產供應鏈受益。另外,歐盟、英國、俄羅斯、印度和阿聯酋國家和地區已將車載緊急呼叫(eCall/ERA-GLONASS)列為強制要求,因此很多支持出海的 T-BOX 產品
164、會強調支持 eCall 功能。2024 年強制性國標車載事故緊急呼叫系統(AECS)進入報批階段,該政策一旦批準,意味著每一輛在國內銷售的車輛也需裝配 eCall 系統或類似終端設備,這將幫助推動 T-BOX滲透率提高。關于 eCall 緊急呼叫系統,主要由車載 eCall 終端、移動通訊網絡和 PSAP 呼叫中心組成。整個系統的觸發方式包括自動觸發和手動觸發,手動觸發可以通過車內 eCall 的按鈕或語音呼叫等來啟動,自動觸發則是車內傳感器在檢測到車輛發生碰撞導致安全氣囊彈出時自動啟動,繼而通過車載通信模塊撥打緊急電話。目前國內乘用車安裝的 eCall 系統,對應的救援平臺是由車企自身建設的
165、服務中心或是第三方緊急救援服務公司提供?;酆补煞轂閲a車載 eCall 終端供應商代表,2021-2023 年,慧翰股份 eCall 終端的銷售收入分別為 3465 萬元、12075 萬元、30323 萬元,2022 年和 2023 年同比增長分別為 248.43%、151.11%。增長原因主要與慧翰股份 eCall 海外測試認證布局早(2019 年獲得了國內第一張歐盟 eCall 認證證書和全球首批符合聯合國歐洲經濟委員會 UN-R144 標準的3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166、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年份2021 年度2022 年度2023 年度總銷售金額3465 萬元12075 萬元30323 萬元總銷量6.7 萬個20.9 萬個51.0 萬個平均單價517.2 元/個577.8 元/個594.6 元/個排名供應商市場份額1LG17.8%2東軟集團10.0%3法雷奧9.1%4華為終端6.9%5大陸集團5.9%6聯友4.9%7比亞迪4.0%8三菱3.6%9經緯恒潤3.4%10慧翰股份3.3%總和69%數據來源:蓋世汽車研究院智能座艙配置數據庫認證證書,2021 年獲得阿聯酋 eCall 認證證書)、相關產品服務和客戶積累豐厚、國內汽車出
167、口趨勢加強有關。圖表 38:慧翰股份 2021-2023 年 eCall 終端銷量及平均單價說回 T-BOX,它屬于汽車前裝產品,核心零部件包括通信模塊、車規級 MCU、電子件、PCB 以及相關配件等,并且通信模組在 T-BOX 成本組成中占比較大(根據國內 T-BOX 供應商慧翰股份招股書內容,2023 年公司原材料中模塊平均單價為 122.97 元/件(主要系 4G 蜂窩模塊)??梢韵胂?,車載 5G 蜂窩模塊平均單價將更高)。此時 T-BOX 最主要的通信方案是 4G Cat.4,但一批企業已經具備了 5G T-BOX 量產能力,只是 5G 產品現多部署在高端車型,故 5G 實際搭載量還處
168、于早期爬坡階段。我們推測未來隨著行業發展成熟,通信板塊最終形成的格局是:高端車型T-BOX廣泛采用5G方案,中低端車型T-BOX采用 5G RedCap 或 Cat.4 方案(5G RedCap 是否能大范圍取代 Cat.4,取決于 5G RedCap 價格下降的程度)。為了向用戶及車內其他電子元件提供短距離無線網絡連接,T-BOX 一般也支持藍牙、Wi-Fi 連接技術;部分 T-BOX 支持北斗、GPS 等衛星通信,為了在偏遠地區或移動通信網絡覆蓋不到的地方保持工作。另外除了大力發展 5G,T-BOX 可能的一類發展趨勢是:隨著整車電子電氣架構更加向集中式演進,T-BOX 將不僅支持 4G/
169、5G、C-V2X、藍牙、Wi-Fi、UWB 等技術,還將融合網關、域控制器等功能,由單一的電子單元向信息通信域控制器演進。目前,T-BOX 終端所使用芯片基本都來自于高通、聯發科、海思、紫光展銳,中興微電子、翱捷科技也都有符合要求的芯片產品供應。國內市場 T-BOX 通信模組廠商則包含移遠通信、華為、廣和通、大陸集團、美格智能、法雷奧、LG、慧翰股份、芯訊通、高新興物聯等一系列相關企業。T-BOX 終端的市場格局較為分散,國外實力玩家主要有 LG、法雷奧、大陸集團和三菱,他們基本壟斷外資、合資車企;國產廠商主要有東軟集團、華為終端、聯友、比亞迪、經緯恒潤、慧翰股份等。圖表 39:2023 年國
170、內車載 T-BOX 供應商按出貨量的市場份額排行3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40:慧翰股份 2021-2023 年 T-BOX 終端銷量及平均單價年份2021 年度2022 年度2023 年度總銷售金額23499 萬元31270 萬元33371 萬元總銷量60.6 萬個84.1 萬個91.8 萬個平均單價387.8 元/個371.8 元/個363.5 元/個注:慧翰股份在其招股書中引用了佐思汽研的研究數據,指的是 2
171、023 年中國乘用車 T-BOX 裝配量為 1642.7 萬輛,2023 年該公司對應在中國乘用車市場的占有率為 5.6%。單獨5G T-BOX市場處于早期,市場份額較為集中根據高工汽車研究院數據,2024年1-7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標配5G聯網功能交付120.67萬輛,其中配置獨立T-BOX占比約50%。在這之中,按出貨量占比排名的5G獨立T-BOX供應商有東軟集團(26.56%)、均聯智行(17.60%)、大陸集團(15.98%)、華為終端(7.5%)、經緯恒潤(6.89%)。圖表 41:2024 年 1-7 月中國市場(不含進出口)乘用車標配 5G 獨立 T-BOX 市場份額
172、排名供應商市場份額1東軟集團26.56%2均聯智行17.60%3大陸集團15.98%4華為終端7.5%5經緯恒潤6.89%數據來源:高工汽車研究院行業龍頭東軟集團在 T-BOX 領域已完成了 5 代產品的迭代。最新的 5G T-BOX 可支持高通、聯發科,以及國產化平臺等主流平臺研發,該產品聚焦 V2X、Security、FOTA、ETC、藍牙鑰匙、以太網等熱點功能,同時提供 V2X DAY1 和 DAY2 場景的定制化開發以及 5G 新場景應用開發,為智能汽車配備高品質、高性能產品。目前東軟 5G/V2X T-BOX 已率先在國內實現定點及量產,搭載于長城、吉利、紅旗等多家車企的戰略車型,并
173、與東軟智能路側終端產品、超級云控平臺等,共同構成了完整的車路協同解決方案。高新興物聯在 2024 年亮相了旗下 5G+V2X T-BOX 終端產品,是在傳統 T-BOX 的基礎上,集成 5G&V2X 通信模組、V2X 應用場景處理單元、多制式天線、車載通信控制單元與調制解調器單元,涵蓋了高精度定位、V2X、車載藍牙鑰匙、OTA3.0+、遠程診斷等核心功能,同時新增 Autosar 軟件架構、歐洲 E-call、BNCM、千兆以太網、Wi-Fi 6、RTK 與慣導、智能駕駛、多天線數據融合等功能。該款產品定位相對高端,目前已在極氪某車型上實現定點量產。此外,高新興物聯在2024 年正式發布了基于
174、海思巴龍的 5G RedCap 車規級通信模組 GM870A,該公司對在汽車行業實施 5G RedCap 技術有明確的時間規劃2024 年 9 月 ES 樣片完成,12 月份啟動 3 家 POC 項目,2025 年完成主要車廠的 RedCap 立項開發,2026 年實現 85%的車廠導入。發展 5G RedCap 車規級產品的目的,在于豐富 5G 車載產品矩陣,尤其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市場亟需提供涵蓋高、中、低不同性能檔次的產品以供選擇,輕量級 5G 技術(RedCap)恰好填補了在Cat.4 與標準 5G 之間的空白。經緯恒潤新一代 5G T-BOX,搭載高通 SA522 平臺產品,
175、支持 3GPP R16,可以實現千兆以太網、V2X、高精定位、Wi-Fi 5/6、CANFD、緊急呼叫、TPMS、DAB/FM/AM、BLE、UWB 等多項先進功能,已經獲得了某主流智能純電車型定點并準備量產。未來即將推出器件高國產化率的輕量化 5G T-BOX(即 5G RedCap),支持 3GPP R17,在低時延、高可靠性等方面繼承了標準 5G 的優勢,同時在成本、功耗等方面體現出了較強的競爭力。經緯恒潤也推出了基于低成本4G 全國產化平臺的 T-BOX 終端。事實上,經緯恒潤已將 T-BOX 產品線分為三大類,分別是 Entry 系列(主推 100%國產化及成本領先)、Standar
176、d 系列(拓展產品覆蓋度,在原方案基礎上增加 MTK 方案等差異化選擇)、Premium 系列(多3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模組超算平臺完成設計,新增衛星通信功能)。圖表 42:經緯恒潤 T-BOX Roadmap德賽西威 T-BOX 產品是公司智能駕駛全棧方案的重要組成部分。2024 年德賽西威 T-BOX 產品的供貨規模繼續提升,已突破主流日系合資品牌,獲得新項目定點?;酆补煞?T-BOX 產品已從 1.0 迭代到
177、4.0,其中 1.0 產品采用 2G/3G 通訊,4.0 采用 4G 通信最高支持 LTE Cat.4,車身無線通信支持藍牙 5.0,通信速率大幅提升。目前,慧翰股份 5G T-BOX、V2X 車路協同技術、信息通信域控制器、車身控制及信息交互智能網關等底層技術也都在研。圖表 43:慧翰股份 T-BOX 產品迭代路線從 1.0 到 4.0鴻泉物聯 T-BOX 產品主要應用于重卡、中輕卡等商用車車型,該市場規模相對乘用車要小,因此在繼續擴大優勢市場同時,鴻泉物聯也在著手 T-BOX 產品在物流車、乘用車及兩輪車市場的開拓。3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
178、-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4.4 車載行駛記錄儀如前文所述,我國汽車市場按用途可以分為乘用車和商用車兩大類市場,其中商用車所指的類型主要包括公路客運、旅游客運、?;愤\輸車輛、重型載貨、網約客貨、同城貨運、城市公交大巴等。雖然同面向汽車后裝市場,但與乘用車車主自愿安裝行車記錄儀不同,商用車市場長期對車載行駛記錄儀有強制安裝要求。我國 2012 年頒布的國標機動車運行安全技術條件要求 12 噸以上固定參數和用途的車輛、“兩客一?!避囕v都必須安裝北斗行車記錄儀;2022年7月經修訂的國標 汽車行駛
179、記錄儀 在原來基礎上增加了音視頻記錄功能、自動校時功能、視頻圖像性能等,因此帶動了一波換裝浪潮。尤其在增加 AI 視覺功能后,車輛行駛記錄儀不僅能支持事后提供價值,還能實時對路面狀況及駕駛行為進行智能識別、主動預警,通過事中干預來更進一步幫助企業及監管部門實現駕駛安全、公共安全、合規監管、企業管理等目標。根據統計數據,全球現約有 1.9 億輛商用車,每年新增商用車數量約 2000-3000 萬,活躍車輛過億,有兩億以上的司機,并且世界其他國家對商用車安全駕駛及運營的法規要求同樣嚴格。所以,強制性政策會導致商用車監控產品升級和更新換代速度加快。圖表 44:2019-2024 年中國及全球商用車銷
180、量情況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國際汽車制造商組織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交通運輸部圖表 45:2019-2022 年我國重點類型商用車保有量情況僅從商用車行駛記錄儀這一類產品的迭代路徑來說,最早一代產品一般為僅帶 2G 通信與定位功能,最新一代升級至帶有 4G 甚至 5G 通信+北斗/GPS 定位、高清攝像等功能。圖表 46:2021-2023 年博實結商用車監控終端經營情況年份202120222023銷售金額(萬元)317491709520837銷量(萬件)84.150.956.74G 產品銷量(萬件)36.325.441.72G 產品銷量(萬件)47.825.515.0平均單價(元/件)
181、377.5336.2367.24G 產品單價(元/件)641.6499.8439.72G 產品單價(元/件)176.6173.0165.3年份2019202020212022重型載貨車輛擁有量(萬輛)762841904971兩客一危車輛擁有量(萬輛)130112119119出租車輛保有量(萬輛)139139139136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中國商用車銷量(萬輛)432513479330403420全球商用車銷量(萬輛)27262493263624232745/37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
182、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注:1)博實結商用車監控終端以智能車載視頻行駛記錄儀、車載行駛記錄儀為主。2)博實結業務經營以國內市場為主,2021-2023 年境內收入占比都在 95%左右。3)博實結商用車監控終端的技術路線包括 2G 和 4G,且 2G、4G 產品近三年的單價都逐年下滑,尤其 4G產品單價下降幅度達到 31%,但 4G 產品銷量占比也顯著提高。另外,博實結 4G 商用車監控終端中帶智能視頻功能的產品銷售金額占比逐年提升,可見行業對高清車載攝像機及內置的 AI 視覺算法需求正在增長。4.5 車載定位器 Trac
183、ker車載定位器(或稱車載 Tracker)屬于汽車后裝產品,適用范圍包括乘用車、貨運物流、冷鏈物流、貴重資產監控等,用于實現車輛位置實時監控及異常狀態告警,也可以用于滿足車隊管理、汽車租賃、汽車金融等需求。在產品結構及功能方面,通過傳感器系統采集溫度、濕度、加速度等數據信息,并且通過衛星定位系統處理器判斷、采集位置信息,然后將上述信息通過產品內部集成的通信系統,與后臺服務器進行數據通信,實施定位、追蹤,保證移動類或遠程資產的安全。從通信技術的角度來看,車載定位器目前主流的產品特征和創新方向有:1)出海產品仍向后支持 2G。2024 年 2 月,高新興瑞聯發布搭載翱捷科技 4G 芯片平臺的 L
184、TE Cat.1/Cat.M1 Advanced 資產追蹤器 GT115,該產品根據頻段配置分為 EMEA(歐洲、中東、非洲)版、拉美版、中國版和北美版,可以連接全球主要地區的 4G 網絡,EMEA 版本支持切換到 2G 網絡。另外,GT115 配備了藍牙 5.0 芯片,支持與胎壓傳感器配合以檢測輪胎氣壓狀態等新功能。2)使用“衛星+蜂窩”通信方式。2024 年 6 月,高新興瑞聯發布新款 GL103S 資產追蹤器,該產品搭載了高通9205S 芯片及移遠通信多模衛星通信模組 BG95-S5,支持 3GPP R17 IoT-NTN 的 S 頻段(B256/B23)和 L 頻段(B255),使追蹤
185、器全面支持雙向衛星通信以及 Cat M1、Cat NB2、EGPRS 等多種網絡制式,可以實現在海洋、沙漠、森林等偏遠地區的“無死角”可靠連接。3)推出 Cat.1 新品。2024 年 11 月,移為通信推出最新 4G Cat.1 資產管理智能終端設備 GL533CG,該產品特別針對歐美及拉美市場資產管理的多樣化需求,采用優化能耗設計,內置高效電池,能夠實現長達四年的待機時間。博實結計劃研發一款基于 4G Cat.1 無線通信模組的車載定位終端,實現在公司原有產品基礎上的更低成本。與此計劃相關的是,2023 年博實結第一大供應商為移芯通信(采購金額占比為 5.99%),由移芯通信供應的 4G
186、Cat.1 芯片主要用在博實結乘用車終端與智能支付終端。幾米物聯 2024 年發布了 4G Cat.1 通訊+單北斗車載定位終端 EV49B,適用于汽車、摩托車和電動車安全監管。綜上,低功耗是車載定位器等 Tracker 類設備保持長期工作的關鍵,目前車載定位器供應商所推產品能支持的網絡制式主要就是 4G Cat.1、4G Cat.M1、IoT-NTN、2G。我們認為,Cat.1 將憑借其低功耗、低成本、支持移動性等特性逐步獲取更多車載定位器市場。圖表 47:2021-2023 年博實結乘用車定位終端經營情況注:1)博實結乘用車定位終端以車載定位器為主。2)博實結業務經營以國內市場為主,202
187、1-2023 年境內收入占比都在 95%左右。3)博實結乘用車定位終端的技術路線包括 2G 和 4G(Cat.1),且 2G、4G 產品近三年的單價都逐年下滑,尤其 4G 產品單價下降幅度達到45%,但 4G 產品銷量占比也顯著提高。另外,博實結 4G 乘用車定位終端近三年的毛利率均在 38%-39%范圍,對應 2G 產品近三年的毛利率表現為 30%左右。年份202120222023銷售金額(萬元)380793171131854銷量(萬件)632.5519.0556.74G 產品銷量(萬件)47.875.5425.92G 產品銷量(萬件)584.7443.6130.8平均單價(元/件)60.2
188、61.157.24G 產品單價(元/件)108.44 99.6159.042G 產品單價(元/件)56.2654.5551.293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高新興瑞聯也已在車載定位器領域形成了三大產品系列,分別為 OBD Tracker 系列(即插即用、簡化用戶安裝的技術復雜度和安裝成本)、Advanced Tracker 系列(在基礎功能之上提供多樣的通信接口,支持與多種配件組合,形成面向不同場景的解決方案)、Stand
189、alone Tracker 系列(更高性能)。移為通信也推出了多款車載資產管理智能終端。博實結主營的乘用車定位終端包括 2G/4G 接線型定位終端、無線超長待機型定位終端、OBD 定位終端等。幾米物聯旗下 V545、V542S、V541 等多款車載定位器系列被廣泛使用。4.6 可穿戴設備-智能手表可穿戴設備是指能直接在身上佩戴的便攜式設備,有多種產品形態,以耳戴式設備出貨規模最大,智能手表&手環次之,智能眼鏡、智能戒指、智能頭顯等作為新興形態吸引注意??紤]實際需求、功耗、尺寸、重量、成本等因素,并非所有可穿戴設備都配備蜂窩通信方式。不配備蜂窩通信方式的考慮因素1、功耗與續航問題;2、成本因素;
190、3、使用場景和需求對蜂窩通信功能的使用頻率較低;4、生態系統和應用支持的不完善,即設備上支持蜂窩通信功能的應用仍然相對有限。配備蜂窩通信方式的優點1、增強移動性和室外連接性,不依賴手機情況下保持設備隨時在線。2、提升設備的獨立性和功能性,甚至開發更多復雜的功能,帶來更便捷和智能化的體驗。3、滿足特定用戶群體的需求。尤其佩戴用戶是兒童和老人時,支持蜂窩通信的設備幫助他們無需依靠手機進行通話、短信、實時定位、緊急呼叫等操作。本篇報告中,我們主要分析蜂窩通信方式占比較大的智能手表品類。目前 TWS 無線耳機、智能戒指主要通過藍牙與手機建立連接,智能頭顯市場處于行業更早期階段,AI 眼鏡對蜂窩功能的采
191、用也不多。而對于支持蜂窩通信方式的智能手表來說,一般是通過開通 eSIM,使產品可以脫離手機成為獨立載體去實現接打電話、收短信等功能,例如 Apple Watch Series 9 支持的無線通信技術包含 4G、802.11n、藍牙 5.3、UWB。在這一點我們看好的趨勢是:在智能手表產品銷量穩定增長同時,“支持蜂窩”的比例將持續提升。2024 年底,彭博社發布消息稱 2025 年蘋果新款 Apple Watch Ultra 將放棄長期使用的英特爾 4G 調制解調器,首次引入聯發科來供應 5G RedCap方案,或已達成的蘋果 聯發科合作,意味著頭部品牌里 Apple Watch 將率先進入
192、5G 時代。得益于對健康監測、運動記錄、位置定位等功能的持續開發,以及接入 AI 大模型帶來智能化、個性化體驗,智能手表市場規模有望繼續穩定增長。根據研究機構TechInsights披露數據,預計2024年全球智能手表的銷量將達到9100萬臺,同比增長 5%;2025 年增長率將進一步上升至近 8%;到 2026 年將保持在 7%以上,然后在預測期結束時放緩。圖表 48:2023-2026 年全球智能手表銷量預測(萬臺)數據來源:TechInsights 制圖:智能通信定位圈、AIoT 星圖研究院3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
193、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目前在全球范圍內,市場份額更為領先的智能手表品牌主要是華為、蘋果、小米、三星、小天才;國內市場知名的智能手表品牌有華為、小米、小天才、蘋果、榮耀、vivo、OPPO、一加等。單獨的兒童智能手表市場集中度并不高,白牌產品市場份額接近一半,出貨量排名靠前的品牌主要有小天才、小米、華為、好記星、小尋等,國產品牌具有優勢。但 2024 年北美地區兒童手表市場開始煥發活力,例如谷歌旗下可穿戴品牌Fitbit 推出面向 7 歲以上兒童的智能手表新品 Fitbit Ace LTE,搭載了高通驍龍 W5 G
194、en 1 芯片;美國運營商 Verizon、T-Mobile、AT&T 也都在 2024 年推出了兒童手表新品。印度市場2023年創下出貨量最高記錄,誕生了一批本土品牌如Noise、boAt、Fire-Boltt等在出貨量方面具有競爭力,未來印度地區智能手表出貨規模預計也有 10%左右的年復合增長速度。除了成人手表、兒童手表,面向老年人的康養類智能手表在 2024 年見有新品推出,具備健康監測、定位、自動接聽等功能,該類市場也有可能在未來形成規模。綜上,無論是何種類型的智能手表,在蜂窩通信方式方面,4G(包括 Cat.4 和 Cat.1)是當前它們的主流蜂窩技術,可以很好地實現網速、功耗、尺寸
195、與成本等因素的平衡。另外,依托代際優勢和相比 5G eMBB 有成本優勢,5G RedCap也重點盯上了智能手表市場,可能會在未來引發格局變化。紫光展銳面向消費級市場推出了多款 4G 蜂窩芯片,分為主打應用的 Android 平臺和主打長續航的 RTOS 平臺。Android 產品系列目前有被廣泛應用在兒童智能手表的 4G Cat.4 芯片平臺 8521E、雙核 4G 智能穿戴平臺 W377、4G 高性能智能穿戴平臺 W337E、4G 旗艦級 AI 智能穿戴平臺 W517;長續航 RTOS 產品系列目前有集成 2G/3G/4G(LTECat4&1)的 4G 長續航 RTOS 穿戴平臺 W117
196、;4G Cat.1 RTOS 穿戴平臺 W217;4G Cat.4 高性能 RTOS 穿戴平臺 W307。2024 年,紫光展銳首款 5G 智能穿戴芯片 W917 也得到曝光,據了解該產品支持 4/5G 多模,獵聲兒童手表新品搭載了該芯片型號。翱捷科技官網刊登的智能穿戴芯片有 Cat.1 單??纱┐餍酒?ASR3602、Cat.1 可穿戴及功能機芯片 ASR3603、Cat.1 緊湊型智能 IoT 芯片 ASR3605、4G RTOS 智能穿戴芯片 ASR3607,以 Cat.1 bis 制式為主。智能穿戴芯片是翱捷科技重點投入的產品線之一,2025 年翱捷科技發布面向智能穿戴設備的高性價比
197、5G RedCap 系統級芯片 ASR3901,實現了其在智能穿戴領域的重要進展。高通目前已推出的智能芯片有驍龍 2100、驍龍 3100、驍龍 4100/4100+,以及第一代驍龍 W5/W5+可穿戴平臺。驍龍 W5 可穿戴平臺集成了高通全球通用的 4G LTE 調制解調器,目前 OPPO Watch X、OPPO Watch 4 Pro、OPPO Watch 3 系列及小天才旗艦 Z10 等多款搭載第一代驍龍 W5 可穿戴平臺的設備已經上市。聯發科 5G RedCap 芯片 T300 正被計劃用于蘋果即將在 2025 年發布的新一代 Apple Watch Ultra 中。據了解,聯發科
198、RedCap 技術具有低功耗等突出優勢,這幫助其成功取代英特爾而進入蘋果高端智能穿戴硬件供應鏈體系。在 5G RedCap 這一點上,不采用高通解決方案的原因還有可能是成本和引入多元供應商策略的考量。海思麒麟 SoC 芯片被大量應用在華為智能手表產品上。不僅如此,2024 年海思與金康特科技聯合推出了第一代基于鴻蒙和5G RedCap的智能手表,但該款智能手表并非主要面向消費級,而是首先支持應用在5G智慧工廠中,員工通過佩戴手表,可以實時監控設備運行狀態、接收警報和通知、遠程操作機器或設備。移芯通信 Cat.1 bis 芯片 EC718 在穿戴手表領域實現了批量出貨。該型號芯片搭配主流藍牙平臺
199、的手表方案可展現極致待機功耗,為穿戴用戶帶來超長續航體驗。歸芯科技 4G Cat.1 bis 芯片 GX318L 與杰理科技藍牙 SoC JL7012 被融合應用于 2024 年深圳智能時代公司量產的 CW01 智能手表產品,幫助實現了藍牙手表蜂窩化。4.7 電子學生證根據教育部數據,截至 2023 年底,我國中小學在校學生數量共計 1.88 億人,包括小學在校生 1.08 億人、初中在校生 5243.69 萬人、高中在校生 2803.63 萬人。接近 2 億的中小學學生群體,他們所在的學校絕大多數不允許攜帶手機入校,但家長和孩子們隨時隨地實現電話溝通4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
200、-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仍然是剛需,附帶解決孩子的定位問題,這就為電子學生證、兒童智能手表等相關產品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空間。2021 年,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原則上不得將個人手機帶入校園,探索使用具備通話功能的電子學生證或提供其他家長便捷聯系學生的途徑等措施,解決學生與家長通話需求。這便是電子學生證進入校園的有力政策依據。圖表 49:中國移動電子學生證終端參數來源:中國移動 電子學生證 VS 兒童智能手表:功能有重合,但定位有差異與
201、兒童手表相比,電子學生證沒有視頻、游戲、娛樂、社交等屬性,核心功能依然是親情通話、SOS 緊急呼叫、位置定位和軌跡查詢、電子圍欄,此外也具有包含保存學生信息、門禁管理、考勤管理、支付等在內的校園一卡通功能。也就是說,電子學生證還是以學校管理需求為優先,同時解決家長和孩子的通話需求。目前一般由學校統一發放電子學生證,其來源途徑多是運營商渠道,此時家長通常需攜帶本人身份證去營業廳激活電子學生證,無需為硬件產品付費,但需支付通訊套餐費用;電商平臺也有電子學生證銷售,京東電商平臺銷量靠前的電子學生卡/證品牌有云途星辰、卡爾、斯點等,價格分布在 150-300 元之間。兒童智能手表的運營邏輯與電子學生證
202、不同,它是以家長和孩子的溝通需求、家長希望了解孩子位置信息的需求為優先,順便滿足了孩子社交、娛樂等心理訴求。但正因如此,當下的兒童智能手表常被詬病過度開發功能,導致兒童沉迷或產生攀比心理。針對此種情況,部分品牌推出了基礎款產品,也推出了一系列由家長操作的防沉迷管控措施,例如上課智能禁用、在校智能禁用、睡眠禁用、應用禁用與管控、流量限額管理、手表使用時長管控、支付限額管理等。因為提供了管控措施,也有很多消費者選擇購買兒童智能手表。根據研究機構 Counterpoint 數據,2024 年兒童智能手表出貨量將實現 7%的增長,這一表現其實優于智能手表整體市場,國產品牌小天才、華為、小米全球出貨量排
203、名靠前。甚至北美地區兒童手表市場也開始煥發活力,例如谷歌旗下可穿戴品牌 Fitbit 推出面向 7 歲以上兒童的智能手表新品 Fitbit Ace LTE;美國運營商 Verizon、T-Mobile、AT&T 也都在2024 年推出了兒童手表新品。綜上,其實兒童智能手表和電子學生證市場并不沖突,在校外兒童智能手表或許更精致、潮流;在校內電子學生證功能使用率更高、性價比更高。但是為了盡量填補功能之間的差異,電子學生證除了卡片式,也推出了腕帶式產品,并由此衍生了健康監測等功能。例如 2024 年卡爾股份取得一項“可監測坐姿的腕式學生證”專利,可提高學生坐姿檢測的準確性;也有品牌推出了可監測體溫、
204、血氧、血壓、心率等指標的腕帶式電子學生證,并能基于數據分析實現抑郁、壓力、疲勞等情緒的預見。電子學生證產業玩家目前電子學生證一般為 4G 制式(包括 Cat.1 和 Cat.4),我們前文提及的 4G 芯片及模組廠商也基本都有針對電子學生證的產品提供。在終端方面,三大運營商都可以算是最典型的領頭玩家。例如中國移動自 2019 年開始布局電子學生證業務,近年仍頻繁發布相關產品的招標需求,其中截至 2024 年 8 月,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也稱中國移動(成都)產業研究院電子學生證發卡量已達到百萬級別。4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205、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50: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有限公司 2024 年 4 月2024-2025 年互動學生卡校園信息采集服務項目中選結果圖表 51:中移(成都)信息通信科技 2024 年 3 月互動學生卡 v5.0 版產品量產項目中選結果標包號預估采購數量中選單位及中選份額包 1(T2-S 版)20 萬臺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中選份額 60%)四川科道芯國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40%)包 2(T2-EPD 版)20 萬臺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中選份額 60%)四川科道芯國智能技術股份有
206、限公司(40%)包 3(W2-S 版)20 萬臺北京華大智寶電子系統有限公司(中選份額 60%)福建思特電子有限公司(40%)包 4(W2-Plus 版)70 萬臺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中選份額 25%)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20%)四川科道芯國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18%)福建思特電子有限公司(15%)山東卡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12%)北京華大智寶電子系統有限公司(10%)包 5(W2-Pro 版)30 萬臺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中選份額 50%)四川科道芯國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30%)中移物聯網有限公司(20%)標包號采購內容中選單位標包 1基于 Cat1 墨水屏互動學生卡的校園信息采
207、集服務深圳市幾米物聯有限公司福州央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四川科道芯國智能技術股份有限公司標包 2基于 Cat4 腕表式互動學生卡的校園信息采集服務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廣州宏途數字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幾米物聯有限公司標包 3基于 Cat1 腕表式互動學生卡的校園信息采集服務深圳正指向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幾米物聯有限公司福建思特電子有限公司聯動優勢科技有限公司全通教育集團(廣東)股份有限公司福州央福電子科技有限公司山東卡爾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標包 4基于 Cat1 詞典筆的校園信息采集服務略標包 5基于 Cat1 智能?;蘸突?2.
208、4G 電子?;盏男@信息采集服務略綜上,面對接近 2 億的中小學生規模,電子學生卡的滲透率究竟能達到多少呢?目前來看,產業仍然處于初級階段,產品整體成熟度還有待提高(比如提高通話質量和定位精度、解決功耗問題/誤觸問題等),市場規范有待加強(確保產品好用易用、通訊套餐給足選擇空間、減少家長對學校強制辦理的抵觸心理)。當這些走向成熟和規范時,這類智慧校園的產品形態便能穩定為 4G 芯片及模組產品出貨帶來利好。4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
209、859334.8 共享電單車/共享單車目前國內共享單車品牌形成了滴滴青桔、哈啰單車、美團單車“三足鼎立”的局面。根據交通部 2024 年 9 月發布的數據,全國范圍內共投放了 1200 多萬輛共享單車,每天平均騎行人次大概有 2700 多萬人次。深圳市在 2023 年首次以公開招標的方式明確規模為 45 萬輛的深圳市互聯網租賃自行車經營者及車輛投放數額。廣州市明確 2022 年至 2025 年期間廣州全市共享單車適宜規模為 45-65 萬輛,中心六區共享單車適宜規模為 30-40 萬輛。北京市 2023 年 10 月的報備車輛規模 100.13 萬輛(中心城區車輛規模 80 萬輛),當年共享單
210、車騎行量突破 10 億人次,創歷史新高,日均騎行量已達 311.57 萬人次,同比 2022 年增長 9.04%。各方面騎行數據的增長,意味著共享單車作為綠色低碳的出行工具,已經更進一步滲透至民眾的出行方式選擇中。正如中規院與滴滴青桔聯合發布的2024 年度中國主要城市共享單車/電單車騎行報告:共享單車單次騎行平均距離、單次騎行時長、周末騎行次數、軌道周邊平均騎行距離等全部都要比 2023 年實現增長??紤]到共享單車使用壽命一般為 2-3 年,穩定的需求促使市場存量車型更新換代,可以估算每年共享單車新車的投放量為 400-600 萬輛。共享電單車則是區別于共享單車的另一類智慧出行“最后一公里”
211、設備類型。根據中國道路運輸協會發布數據,截至 2023 年 12 月底時,共享電單車在全國超過 700 個城市投放運營,總投放車輛數超過 800 萬輛。與共享單車遍布一線城市不同,共享電單車目前仍主要是在一些三、四線城市投放,一線城市考慮到安全、路面擁擠、是否資源浪費等情況對大批量共享電單車投放相對謹慎,目前只是在小范圍試運營如北京亦莊在 2024 年 5 月公告將開展共享電單車試點運行,將試點區域內既有共享單車按一定比例置換為共享電單車,計劃分階段投放 6000 輛共享電單車(含 3000 輛共享電驅動車、3000 輛共享電助動車)。在此次試點中,要求試點車輛應符合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G
212、B17761-2018)和北京市電動自行車相關管理要求,按規定注冊登記上牌;配備智能頭盔;具備取車掃碼實名認證功能,禁止未滿 16 周歲人員使用;車輛定位精度誤差不大于 1 米;以及試點區域內共享電單車全部實行“集中充電、分散換電”;實施電子圍欄入欄管理(不入欄不落鎖),不得超試點范圍使用??偟膩碚f,由于系統性監管政策尚未明確,且共享電單車客單價和翻臺率高于共享單車,現狀下投資共享電單車的企業數量較為可觀,全國范圍內大大小小參與企業有數百家,哈啰、美團、青桔也都有力推共享電單車產品,其他共享電單車品牌還包括松果出行、小遛共享、永安行、叮嗒出行、喵走出行、拜米出行、騎電 Qeek、雷風行等。在共
213、享單車及共享電單車產業鏈上游環節中,通信技術始終是支撐智能化的關鍵之一。參考博實結公布的信息,共享單車智能輪轂鎖內置了 4G Cat.1 模組;電單中控產品同樣采用了 4G 通信技術、藍牙通信技術,實現電動自行車與平臺、手機應用軟件之間的數據交互。4.9 電動兩輪車電動兩輪車主要包括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電自與電摩的主要區別在于后者屬于機動車,需要摩托車駕照、需要上牌、最高車速更高些。目前市場上主要關注的是電動自行車。在政策風向的部分,經修訂的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也就是俗稱的“新國標”已于 2024 年 11 月開始強制實施。新國標為電動自行車增加了實時通信、北斗定位兩項強制功能要求。在
214、產業規模的部分,截至 2023 年底,我國電動自行車社會保有量超 3.5 億?;趪鴥仁袌鲆呀涍M入常態替換的階段,按照每輛車 5-7 年的使用年限來計算,每年預估 5000萬輛的換新需求也是合理的,屆時每輛車上都需要 1 PCS 通信模塊。在通信技術選型方面,Cat.1 性價比非常高,穩定性、可靠性皆有保障,因此產業界對 Cat.1 在新國標電動自行車上的滲透率十分樂觀。當然,具體落地需考慮各方情況,Cat.1切入到新國標電動自行車無法一蹴而就,行業預計到 2026 年 Cat.1 因新國標政策而帶動的模組銷量才顯著爆發。與此同時,Cat.1 在電動兩輪車 BMS 電池管理系統上的應用也較為重
215、要。4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52:國內電動兩輪車銷量情況(萬輛,車型包括電動自行車和電動摩托車)數據來源:企業年報,行業機構統計數據來源:企業年報品牌2021202220232024H1雅迪138614011652638愛瑪83510511029約 500臺鈴非上市公司,預估 2023 年銷量為 800-900 萬輛新日228257222101綠源195243200+100+立馬2024 年借殼星星科技上市,預估
216、 2023 年銷量約 200 萬輛小刀非上市公司,預估 2023 年銷量約 200 萬輛五星鉆豹非上市公司,預估 2023 年銷量約 100 萬輛九號4283147120小牛100837138.5基于以上數據可以進一步來說以下信息:1、按照銷量水平,中國市場電動兩輪車品牌可以分成幾個梯隊。千萬級:雅迪、愛瑪;800 萬級:臺鈴;200 萬級:新日、綠源、立馬、小刀、九號(2023 年銷量首次超過百萬,預計 2024 年實現銷量超 200 萬);100 萬級:五星鉆豹、小牛(2021 年實現了銷量超百萬,但此后逐年降低,2024 年正在實行調整以推動銷量增長)。2、目前單獨披露電動自行車銷量的品
217、牌有雅迪、愛瑪、綠源,它們近年電動自行車銷量情況如下。圖表 53:雅迪、愛瑪、綠源近年電動自行車銷量情況(萬輛)品牌2021202220232024H1雅迪7728981156448愛瑪502724760未透露綠源122171216同比增加 32%可以發現,雅迪、愛瑪、綠源 2023 年電動自行車銷量總和超過 2000 萬輛,按當年電動自行車銷量 5500 萬輛計算,雅迪電動自行車銷量占全行業的份額為 20%,三家電動自行車銷量總和占全行業比重為 39%。并且通過對比,2023 年這三家公司電動自行車銷量在公司電動兩輪車銷量中的占比都大約為 70%。當然,并非所有公司在這方面的比例都靠近70%
218、,例如九號公司應該就是電摩產品銷量更多。3、以上 10 家企業電動兩輪車銷量多發生在國內市場,具有較強的依賴本土特征。例如雅迪集團超過 90%的綜合收入及經營利潤總額來自中國,愛瑪科技、綠源也都只有 1%、2%的營收來自境外。正因如此,當行業已進入存量競爭狀態時,適逢東南亞正在推進“油改電”政策,擴展海外市場也是各家企業關注的。除此以外,在海外市場便不存在新國標政策利好了,產品角度更加考驗合規和智能化水平。例如利爾達提及其 Cat.1 模組被應用在非洲兩輪車市場,可以實現車輛實時定位和4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
219、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數據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從通信方式來看,在有線網絡很難部署、Wi-Fi 網絡難以全面覆蓋的地方,通過蜂窩連接技術實現設備聯網成為一大選擇,并且主要由中速、高速蜂窩網絡支撐,即以 4G 連接為主(Cat.4、Cat.1)。當然,預計在 2025 年及以后基于5G RedCap 連接的視頻監控設備出貨規模也會逐步增多,主要面向對分辨率和時延有更高要求的 G 端、B 端場景。值得一提的是,Cat.1 方案大概是從 2022 年開始導入到 IPC,并且由于 Cat.1 的成本和功耗遠遠低于 Cat.4,C
220、at.1 模組在 IPC 領域出貨量快速攀升,2024 年便達到了每年 2000 萬級出貨量。但由于產業規模大、產品同質化程度高、數量較多的新老玩家競爭激烈等原因,Cat.1 模組在 IPC 領域的價格已接近 10 元/片,價格戰較為顯著。監控,掌握車輛的動態信息。4、洗牌將持續進行,未來市場集中度將會更高。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3 年包括電動自行車在內的助動車制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達 738 家,以上所列 10 家企業銷量總和占市場規模大半,但依然存在眾多小型品牌具有銷量,可見該領域市場競爭激烈。最后我們也能發現,到了最高層次加強規范、提高體驗的時候,兩輪電動自行車也可以像其他產業一樣建立
221、起智能生態,例如和智能頭盔的更好融合,可以加上非常多豐富的功能;例如對共享單車、外賣配送等垂直行業提供定制終端及服務。最終隨同規范慢慢變好的,是智能化的逐步滲透,也是包含 Cat.1 通信在內的物聯網軟硬件企業的機遇所在。4.10 視頻監控設備-IPCIPC(IP Camera、網絡攝像機)是安防領域的關鍵設備,能夠將影像通過網絡傳輸至遠端,也能通過智能算法對畫面進行分析處理,自動識別出各類異常行為和事件。因此無論是城市級、商業級、醫療級、工業級還是消費級應用場景,都有大量的 IPC 產品需求,包括在智慧城市范圍內,IPC 被廣泛用于公共安全監控、智能交通調度與管理等;在商超店鋪場景,IPC
222、被用于安全監控、顧客行為和偏好分析等;在工業制造場景,IPC 被用于生產過程實時監控、質量檢測等;在家庭住宅場景,IPC 被用于安全監控、寵物看護、老人和兒童看護等。因為發展階段不同,不同類型應用場景對 IPC 的需求急迫程度并不相同,但產業整體算是處在存量穩定、尋找增量的階段。例如政府業務方面,雪亮工程大規模建設已經有好幾年的時間了,未來還是會有更新換代的需求,不過基本屬于常規業務。消費級 IPC 的出貨量因為大環境原因增長有所放緩,但未來隨著低功耗、AI、黑光等創新點進一步應用和下沉市場進一步打開,有望再次迎來增長高峰。尤其潛在的增量場景尚未充分開發,比如一些無電、無網絡的獨棟樓屋外、農戶
223、大棚、采摘園、養殖場等場景,其實一直存在監控看護需求。圖表 54:全球消費類 IPC 市場規模、出貨量及增速4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終端層面的競爭也十分激烈。2023 年,螢石的室外云臺攝像機 C8W 在 Wi-Fi 版本基礎上提供了 4G 版產品,通過內嵌 4G SIM 卡,使用戶無需另外購買、開卡和安裝 SIM 卡。不過用戶仍需要向運營商購買流量套餐服務,雖然是以較低的價格(1 元/G)。2024 年,螢石在帶屏攝
224、像頭 S10 的 Wi-Fi 版本基礎上提供了 4G 版產品,但不局限于內嵌 4G SIM 卡,螢石為 S10 4G 版提供了“自帶 4G 終身流量,不限流量不限速,不充值不繳費”服務。一方面,螢石為這款產品內置了電信 4G 卡,贈送外置移動 4G 卡,雙卡可自行切換和流量套餐共享,但要求只能是螢石 4G 設備出廠原裝的外置卡才能發起和共享流量,且外置卡只能在原設備上使用,一旦檢測到在其他設備(包括其他螢石 4G 設備)上使用,會取消共享。另一方面,流量使用規則為無限流量僅限螢石云視頻手機 APP 使用,用戶通過此 APP 獲取遠程在線預覽、回放、云存儲錄像查看以及告警消息推送等服務。當然,螢
225、石這款 4G 版產品同時包含 Wi-Fi 功能,支持切換 Wi-Fi 連接,所以從產品售價來看,螢石帶屏攝像頭 S10 Wi-Fi 版在京東標記的原價為 399 元,4G 版原價為 499 元。有頭部廠商開啟的 4G 終身免流量競爭策略,無疑會將蜂窩連接的攝像頭產品卷向新的高度。但也考驗各廠商的兩大能力:一是與運營商的洽談合作能力,因為這批流量實際是從運營商處采購得來再分配給用戶;另一方面是技術優化能力,例如采用高效的數據壓縮算法,在保證視頻畫質的前提下,減少視頻數據的傳輸量,從而降低整體流量開支??偟膩碚f,IPC 行業仍將在技術進步與從未停止的內卷中擴大規模,IPC 也是蜂窩企業的一塊重要市
226、場。4.11 AI 玩具/AI 眼鏡AI 玩具、AI 眼鏡概念在 2024 年快速升溫,從發展態勢來看,2025 年極有可能是 AI 玩具和 AI 眼鏡的商業化元年。AI 玩具因切中了兒童教育、兒童或成人情感陪伴等訴求而展現商業可行性。AI 玩具比普通玩具有更高的技術含量、附加值以及客單價,吸引了一批頭部公司涌入并同時推動該產業迅速獲得消費者關注,比如字節跳動、擁有喜洋洋與灰太狼 IP 的奧飛娛樂等。根據研究機構預測,到 2030 年全球 AI 玩具市場規模將超過 300 億美元。AI 眼鏡市場上已經出現了銷量超過 100 萬臺的爆品 Ray-Ban Meta 智能眼鏡,并且整個市場仍處在早期
227、階段,各消費電子大廠、新銳創業公司都押寶 AI 眼鏡企圖搶占市場:小米計劃于 2025 年第二季度推出全新一代 AI 智能眼鏡,并已與歌爾股份達成合作;三星已于 2024 年 11 月敲定 AI 智能眼鏡項目方案,產品計劃于 2025 年 Q3 上市發售,首批預計銷量達 50 萬副;華為預計在 2025 年 5 月左右推出 AI 眼鏡產品;字節跳動 AI 眼鏡可能在 2025 年上半年或 8 月之前推出;百度 AI 眼鏡預計在 2025 年上半年上市;Meta 計劃在 2025 年下半年推出帶顯示屏的升級版 Ray-Ban 智能眼鏡此外還有蘋果、谷歌、亞馬遜、OPPO、vivo、魅族、Roki
228、d、雷鳥創新等一批企業在籌備或已發布 AI 眼鏡產品。根據研究機構數據,2024 年全球 AI 眼鏡銷量約為 300 萬副,2025 年 AI 眼鏡出貨量可能在 500 萬副到 1000 萬副,2026 年樂觀預計的話整個產業有望實現 1500 萬副以上的出貨規模。因為連接方式不同,AI 玩具區分了 Wi-Fi 版和蜂窩版,例如樂鑫科技為該應用供應的主力產品為 ESP32-S3 SoC 芯片,支持 2.4G Wi-Fi 和 BLE5.0;廣和通 2025 年 1 月發布的 AI 玩具大模型解決方案使用了 4G Cat.1 模組,適用于對成本較敏感,但又需要穩定網絡連接的基礎款 AI 玩具,廣和
229、通后續也將繼續開發基于 4G/5G 智能模組的 AI 玩具解決方案,使終端產品實現高清視頻傳輸等更多功能。蜂窩物聯網模組龍頭企業移遠通信也在 2025 年 1 月發布了融合豆包等大模型的 AI 智能玩具解決方案。目前 AI 眼鏡對蜂窩方案的采納并未成為趨勢,這與 AI 眼鏡追求佩戴舒適需減輕重量有密切關系。目前,AI 眼鏡芯片方案以高通 AR1、紫光展銳 W517 為主流。高通 AR1 Gen1 是專為輕量級智能眼鏡設計的平臺,定位偏向高端,目前已獲得 Meta、小米、Rokid 等品牌的使用;紫光展銳 4G 旗艦級 AI 智能穿戴平臺 W517 基本是專為 AR 眼鏡設計,目前無線消費級 A
230、R 眼鏡廠商影目科技、智能眼鏡新銳品牌閃極都宣布了基于展銳 W517 的 AI 眼鏡新品,強調高性價比,產品價格控制在千元以內。但是,2024 年底發布的閃極 AI拍拍鏡雖然搭載了支持 4G LTE 的紫光展銳 W517 芯片,在實際應用時仍精簡了蜂窩功能,即該款眼鏡終端僅支持 Wi-Fi 和藍牙通信方式。2024 年底時,美格智能推出了為 XR 智能眼鏡品牌VITURE 定制開發的高算力 AI 軟硬件解決方案,其中的高算力 AI 硬件產品基于高通驍龍高性能計算芯片平臺設計,連接方案是支持 Wi-Fi 6E。移遠通信也在 2024 年底表示為 AI 眼鏡類客戶提供包含軟硬件技術、算法在內的定制
231、化開發的整體解決方案,可支持與多種大模型的互聯,移遠通信稱公司 AI+AR 眼鏡業務已實現量產,但目前營收占比還比較小。4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總的來說,在 AI 玩具、AI 眼鏡這兩大在資本市場具有極高吸引力的應用中,AI 玩具對蜂窩產品的采用將更廣泛。并且 AI 玩具產業仍處于發展早期,拋開資本市場的炒作,做好產品的打磨、確保用戶擁有相對傳統產品更優質的智能體驗是2025 年該類產品規模上量的關鍵條件。樂鑫科技在回
232、應“AI 相關的訂單是否從 2024 年底后顯著增長“”時表示,硬件產品開發和推廣通常需要 6 個月-1 年的時間,不會在業績方面產生立竿見影的表現。47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PART 05蜂窩物聯網“出?!爆F狀及趨勢分析5.1 蜂窩物聯網企業出?,F狀蜂窩物聯網芯片企業中,翱捷科技歷年境外收入占比約 80%,主要采用代理式經銷,即在經銷商向最終客戶實現銷售后確認收入。目前翱捷科技擁有三家境外經營實體,分別為位于香港、美國
233、、意大利。翱捷科技對外總結過多個海外市場進展:1)在印度市場,與當地最大的運營商 Reliance Jio 等保持著合作,芯片產品在智慧金融(POS 機)、Tracker 等市場大量被應用。2)在拉丁美洲市場,首款搭載 4G SoC 芯片 ASR8601 的功能機與智能手機在多個國家熱銷。3)在東南亞市場,與當地主流運營商進行功能機與智能手表的深度合作,市場份額穩步提升。4)在北美市場,獲得了當地主流運營商 T-Mobile、AT&T 對 ASR1606 芯片的認證,可應用于支持這兩大運營商網絡的各類 Cat.1 物聯網終端設備。5)在歐洲市場,與意大利、波蘭、法國及瑞士等多國的運營商建立了穩
234、固的合作關系。從應用類型來看,境外收入主要與 POS 機、Tracker、智能手機、功能機、智能手表、移動寬帶產品(CPE、MiFi)、車載前裝通信產品有關。圖表 55:翱捷科技歷年營業收入及境外收入占比企業2021202220232024H1境外收入(億元)17.816.621.1/境外收入占比83.2%77.4%81.0%/來源:翱捷科技年報紫光展銳的海外業務同樣具有規模:5G 系列芯片已通過全球權威終端測試組織 GCF、PTCRB 以及沃達豐集團的一致性測試,展銳 5G 芯已覆蓋全球 57 個國家和地區,賦能超過 100 款智能終端和行業設備,在歐洲、拉美、東南亞、南亞等市場實現了規模量
235、產。展銳的 Cat.1 芯片、NB-IoT 芯片因具有支持 2G 的特性,在海外也都有穩定的用戶規模。其他蜂窩物聯網芯片廠商如移芯通信、芯翼信息科技雖然沒有直接的信息說明業務的地域分布比例,但本質上它們涉及的都是全球性的通信技術,自然不局限于國內市場,并且都期望獲得全球化的客戶資源。關于蜂窩物聯網模組廠商的業務出海情況將在后文章節中詳細說明。4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5.2 蜂窩物聯網產品及應用出?,F狀5.2.1 中國蜂
236、窩模組產品出口現狀圖表 56:2021-2024 年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境外收入及境外收入占總營收比重企業境外收入(億元)境外收入占總營收比重2021202220232024H12021202220232024H1移遠通信50.077.072.942.244.1%54.1%52.6%51.2%廣和通23.833.844.825.157.9%59.8%58.1%61.6%日海智能15.011.69.35.531.8%34.4%32.8%34.1%美格智能4.15.56.64.420.7%23.7%30.6%33.7%有方科技1.22.01.7/11.7%23.8%18.2%/利爾達/0.80.80
237、.5/3.3%3.3%5.7%根據以上圖表信息可知:1)近幾年移遠通信、廣和通的境外收入均有顯著增長,占總營收比重都超過 50%。這得益于其分布在全球多個國家與地區的銷售和技術服務團隊,例如移遠通信將全球銷售區域分為中國區、歐洲區、北美區和亞非拉區等,在加拿大溫哥華、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馬來西亞檳城設置了三大海外研發中心;廣和通在香港、臺灣、美國、德國、法國、盧森堡、日本、韓國、匈牙利均設有子公司。在海外營收規模方面,移遠通信依舊是行業領導者,因較早就投入了資源和精力建設海外銷售與服務能力,對海外不同類型的應用需求都能提供對應產品。例如 2024 年推出了“NB+GNSS”的組合模組 BC68
238、0Z,支持海外主流 NB 頻段及GNSS 定位功能,且支持 OpenCPU 二次開發能力,主要面向西班牙車載應急燈新興行業及海外的 Tracker、表計等行業;例如基于 MediaTek T830 平臺且經全球認證的移遠通信 5G 模組 RG620T 是專為運營商的 FWA 需求設計,在 2024 年于澳大利亞實現大規模商用;例如多款車規級 LTE 模組、車規級 5G 模組受到海外客戶青睞等。同理,廣和通也積極與海外市場建立聯系。例如 2024 年廣和通宣布其 5G 模組 FG370-KR 兼容韓國 5G 主流頻段,將助力韓國市場快速部署 5G FWA。根據全球咨詢機構 Omdia 預測,20
239、24 年底韓國 5G 用戶將超過 4G,并在 2028 年達到 6900 萬。2)日海智能近幾年境外收入占比也都在 30%以上,但仍有望完成境外收入規模持續增長。3)美格智能境外收入及占比都有穩步提升,目前屬于超過 30%水平,該公司正在加大對海外高端市場的拓展,目標將海外市場占比提升至 50%以上。目前美格智能在香港、德國、日本設立了子公司,具備全球化銷售和拓展能力。同時也計劃在美國等地與行業頭部客戶通過合作或合資形式建立面向北美區域的運營平臺,進一步擴大北美市場的產品份額。另外,美格智能已在日本、越南等地開啟了海外生產和交付,還將進一步在南美、歐洲等地建立研發和交付能力。4)有方科技的境外
240、收入占比在 20%左右,同樣是境外收入規模有望實現增長。目前有方科技在印度、中東部分國家的電力物聯網市場取得一定成果,也在計劃憑蜂窩物聯網模組及終端拓展東南亞、東歐等國家的智能電網市場。隨著智能網聯汽車市場的發展,有方科技也正在向美國和歐洲出口智能 OBD、應急車燈等車聯網終端和無線通信模組。5)利爾達的境外收入規模尚不足 1 億元,境外收入占比也比較小,但 2024 年 Cat.1 模組也在多個海外市場的 POS 機、智能電表、IPC 應用中落地,可見其海外業務仍處于早期發展階段。另外值得一提的一類現象是:隨著印度區域對蜂窩物聯網模組需求增強,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集體關注印度市場。根據研究機構
241、 Counterpoint 數據,2024 年第二季度中國和印度強勁需求推動了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同比增長。并且同樣依靠價格優勢,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在印度市場擁有領先地位,其他廠商中只有Telit Cinterion占有一定份額。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4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印度市場對蜂窩物聯網模組需求增強的原因,與其龐大的人口基數、日益擴大的公共事業智能化建設大有關系。例如印度仍在落實先進電表基礎設施計劃
242、,目標是用智能電表取代 2.5 億塊傳統電表;例如印度零售業正在穩步增長、數字支付快速普及,帶動了智能 POS 機、掃碼云喇叭等產品銷量增長。在“印度市場很大”這一宏觀印象下,全球蜂窩模組公司們陸續展開了行動。例如移遠通信與印度知名電子制造服務企業 Syrma SGS Technology 共同在印度設立生產基地用于制造物聯網模組;Telit Cinterion 與印度本土另一家電子制造服務企業 VVDN 合作建廠;有方科技模組產品在印度電力物聯網市場廣泛出貨;廣和通表態將積極布局和開拓印度市場等。不過印度市場同樣存在不穩定因素。2024 年底,消息傳出印度正在計劃制定新的監管框架,要求物聯網
243、模組的采購僅通過“可信開源”以確保安全,這一動作是否將顯著影響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的產品生產及銷售還有待觀察。5.2.2 中國汽車及智能車載終端出口現狀基于與智能車載前、后裝終端的密切關系,中國汽車外銷情況值得關注。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491 萬輛)超過日本(約 442 萬輛),成為全球汽車最大出口國,預計 2024 年中國汽車出口總量將增長至550 萬輛,此時出口量占比已超過六分之一,海外市場重要性逐步提高。圖表 57:2019-2024 年中國汽車出口量及變化情況年份201920202021202220232024E出口量(萬輛)102.41002023
244、11491550同比增長-1.6%-2.9%102%54.4%58.0%30.5%數據來源: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圖表 58:2021-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目的國前十年份202120222023國家出口量(萬輛)1智利墨西哥俄羅斯90.92沙特阿拉伯沙特阿拉伯墨西哥41.53俄羅斯智利比利時 214比利時比利時澳大利亞 215澳大利亞俄羅斯沙特阿拉伯 216墨西哥澳大利亞英國 217埃及英國菲律賓 178孟加拉國菲律賓泰國 179英國馬來西亞阿聯酋 1510秘魯阿聯酋西班牙 112023 年,中國整車出口第一大目的地是俄羅斯,出口量為 90.9 萬輛(占出口總量的 18.5%),同比增長 459
245、%,增長原因系俄烏沖突致美系、歐系、日韓系車企全面退出俄羅斯,中國品牌就此大規模進場。2023 年中國汽車出口增量還來自于墨西哥,出口量為 41.5 萬輛(占出口總量的 8.5%),同比增長 62%。因為墨西哥屬于北美自由貿易區成員國,享有進入美國和加拿大的優惠政策,故中國汽車多選擇通過墨西哥進入北美市場。另外歐盟也是我國汽車主要出口地區之一。5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59:2024 年 1-11 月國產品牌汽車出
246、口銷量排名排名企業出口數量出口占總銷量比重出口主要目的地1奇瑞集團105 萬輛45.4%俄羅斯、巴西、伊朗、智利等2上汽集團94 萬輛26.6%在歐洲市場表現尤其突出3長安汽車50 萬輛20.8%中東、俄羅斯、南美、泰國等4長城汽車41 萬輛37.5%俄羅斯、美洲、澳大利亞、中東等5吉利汽車38 萬輛19.3%中東、中亞、東南亞、南美等6比亞迪36 萬輛10%巴西、泰國、澳大利亞、歐洲等1)2024 年,奇瑞首次年內出口突破 100 萬輛,創造了中國車企最快達成年內百萬輛出口記錄。2)上汽集團在歐洲市場的表現尤為突出,尤其是其名爵(MG)品牌。根據中國乘用車協會的統計,2023年上汽在歐洲的出
247、口量約為24.3萬臺,2024 年上半年 MG 品牌在歐洲市場的終端交付量也超過 12 萬輛,連續十二年蟬聯中國汽車品牌在歐洲的銷量冠軍。值得一提的還有,2024 年 12 月紫光展銳與上汽海外出行達成戰略合作,聯合發布搭載紫光展銳車規級 5G 智能座艙芯片平臺A7870 的量產車型上汽海外 MG Hector,該車型將在海外市場推出。3)比亞迪近幾年汽車銷量暴漲,2024 年 10 月比亞迪成為首家單月銷量突破 50 萬的車企,在 2024 年 1-11 月期間集團汽車銷量總和達到 376 萬輛,成為全球汽車公司銷量 TOP5 之一。此外,目前比亞迪的出口占比僅 10%,該公司正有意加大拓展
248、海外市場,從目前的出口增速最快來看,比亞迪的海外市場仍然有非常大的提升空間。在后裝市場,智能車載終端供應商如移為通信、博實結的海外業務經營情況也可作為參考。移為通信每年有接近 90%的營業收入來自海外,北美、歐洲、南美洲是目前公司產品主要的銷售區域。該公司當前主營業務為物聯網終端設備研發和銷售,貢獻收入的主要產品類型為車載信息智能終端(視頻監控產品、OBD 接口產品)、車載定位終端、兩輪車智能化終端等,各產品采用的通信制式包括 NB-IoT、Cat-M、4G LTE Cat.1、4G LTE Cat.4、Wi-Fi 6 等。2024 年上半年,移為通信海外市場拓展順利,主要是北美和歐洲營業收入
249、增長較大,另外大洋洲、亞洲(不含境內)收入同比增長也較為明顯。值得一提的還有,上文提到了移遠通信推出“NB+GNSS”的組合模組 BC680Z 支持面向西班牙車載應急燈新興行業,2024 年移為通信在終端側也推出了應急燈的樣品,具有 GPS 定位、一鍵報警等功能,后續會在歐洲結合本身的銷售渠道,拓展相關領域的業務。關于西班牙車載應急燈這一行業,源于西班牙交通安全法規定從 2026 年 1 月 1 日起,具有“GPS 定位+通訊”功能的 V16 應急信號燈將成為強制性的產品,即在西班牙公路上發生交通事故或車輛故障時,駕駛員必須使用V16信號燈來警示過往車輛,并確保其工作狀態和地理位置信息能夠實時
250、傳輸到交通部門的數據中心。在法規轉向強制性后,預期將帶動一批產品銷量。博實結目前的海外營收體量并不大,但 2024 年海外業務大幅增長,其中 2024 年上半年的海外營業收入達到 1.6 億元人民幣,已經 2 倍超過 2023 全年海外營收,主要依靠智能車載終端、其他智能硬件的海外業務收入有較大幅度增長。博實結表示將立足現有在智能交通、智慧出行、智能支付硬件等領域的成熟產品,積極探索海外機會。圖表 60:2021-2024 年蜂窩物聯網終端企業境外收入及境外收入占總營收比重企業境外收入(億元)境外收入占總營收比重2021202220232024 H12021202220232024H1博實結0
251、.40.50.71.63.1%4.2%5.9%23.8%移為通信7.28.59.0/78.2%85.0%89.0%/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5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5.3 中國物聯網企業“出?!碧魬鸱治鏊锌萍碱愋偷钠髽I,在出海時都將面臨 5 大挑戰,分別為:1)構建彈性、可靠、隨業務成長的底層架構的挑戰;2)消除合規與法律風險的挑戰;3)持續的技術創新與迭代以適配本地需求的挑戰;4)靈活應
252、對各國在文化、語言及監管規定上的多樣性和復雜性的挑戰;5)形成完善的供應鏈管理體系的挑戰。在具有共性的挑戰之外,物聯網芯片、模組及終端出海還需著重應對“連接”方面的挑戰?!斑B接”挑戰具體表現為:海外地區運營商眾多,企業逐個與運營商建立合作關系常常費時費力,甚至延遲產品上市時間。一般情況下,企業需分析產品可能銷往的國家或地區,了解這些國家或地區的通信基礎設施、網絡覆蓋情況和運營商格局,最終選擇在當地有良好網絡覆蓋和聲譽的運營商進行合作,包括設備在當地網絡環境下的兼容性測試、軟件優化和調整等。為了提高服務的靈活性、可靠性和用戶滿意度,降低單一運營商出現網絡故障時的運營風險,物聯網產品與服務提供商們
253、也考慮建立多樣化的運營商接入選擇,而這無疑需付出更多的成本和精力。不僅如此,海外不同國家都有自身的文化、語言和監管機構,企業不僅需將其服務本地化,還需應對不同國家的要求,如硬件資格認證要求、物聯網安全認證要求、符合數據隱私法規等,避免陷入合規性風險。新加坡電信推出多國連接解決方案,支持企業通過 eSIM(嵌入式 SIM 卡)與單一主要運營商簽訂多國連接協議,克服區域物聯網部署的復雜性!新加坡電信“多國連接解決方案”特性核心特征具體內容統一的商業模式 單一主服務協議 項目管理和服務交付的單一聯系點 單一的收費賬單統一的平臺 單一平臺實時管理所有目標市場的連接 提供 API 以便輕松集成到其他物聯
254、網平臺中 提供服務監控和故障排除分析訂閱管理 可提供標準的訂閱管理選項 簡化不同市場的設備 SKU 管理集中管理 SIM 卡 全生命周期集中監控所有 SIM 卡 提供運營商配置文件的空中升級 簡化的訂購和批量管理 新加坡電信“多國連接解決方案”優勢核心優勢具體內容加快產品上市時間避免了應對不同合作伙伴和監管機構的麻煩。通過一份合同、一份跨多國市場的標準服務水平協議和集中計費來簡化運營。使企業能專注與創造新的、可實現差異化的連接體驗。確保簡化服務交付流程提供所有市場的單一視圖。通過集中交付簡化服務。通過本地支持確保一致的客戶體驗。防止服務提供商被固化允許在 eSIM 內管理多個通信服務提供商的配
255、置文件。通過 OTA 提供運營商憑據,使企業能夠更換服務供應商。降低成本使用單一 eSIM 卡,消除了為不同國家使用不同設備變體和 SKU 的需求。本地運營商支持的多國連接方案可幫助企業省去漫游費。5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 關于新加坡電信新加坡電信(Singtel)是亞洲領先的通信技術集團,經營新一代通信連接、數字基礎設施和數字業務,包括區域數據中心分支 Nxera 和區域 IT 服務分支 NCS。集團在亞洲、澳大利亞
256、和非洲均設有業務,在 21 個國家擁有超過 7.8 億移動客戶,擁有強大的區域影響力,同時對多地運營商環境和不同國家的監管要求有深入了解。圖表 61:新加坡電信全球業務駐點在構建面向亞太地區的多國連接解決方案時,新加坡電信作為亞太地區一線移動網絡運營商生態系統 Bridge Alliance的創始成員,早已與區域一級移動網絡運營商構建了密切合作關系,這將作為提供多國連接解決方案的有力支持。圖表 62:新加坡電信在亞太地區的合作伙伴關系5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
257、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5.4 新加坡電信“多國連接”典型案例介紹案例一:新加坡電信&比亞迪“多國網聯車解決方案”客戶名稱:比亞迪客戶需求及挑戰:比亞迪需要這樣的合作伙伴:能夠為 20 個國家的網聯車提供無縫網絡覆蓋,支持 3 種 APN 設計,以對流量及比亞迪新加坡數據中心和移動網絡網關之間專用端到端線路進行分類管理,并支持與比亞迪現有平臺的 API 連接。而對于網聯車,典型的挑戰在于:1)遵守當地法規及特定地區的數據管理要求;2)應對具有不同運營流程和合同協議的多個移動網絡運營商;3)確保不同地區的客戶享受一致的連接體驗。5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258、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解決方案:多國網聯車解決方案新加坡電信為比亞迪提供多國網聯車解決方案,其中包括利用單一 SIM 卡(eSIM)滿足其連接要求,以及利用單一聯絡點管理復雜的監管要求和不同國家的多個移動網絡運營商。方案效果:借助新加坡電信的多國網聯車解決方案,比亞迪輕松擴展了其在海外的網聯車網絡,跨越國界、消除了復雜的監管問題。開放的網聯車 API 管理平臺也使比亞迪能夠利用單一管理平臺,對在海外部署的網聯車的 SIM 卡生命周期進行集中管理。多個涉及汽車領域的多國
259、連接解決方案項目已成功落地5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案例二:新加坡電信&移遠通信“多國物聯網連接解決方案”客戶名稱:移遠通信客戶需求及挑戰:移遠通信(Quectel)是一家提供無線通信模組、天線及物聯網軟件平臺服務的全球物聯網解決方案提供商,目前通過全球 500 多家電信運營商在 190 多個國家提供連接服務,核心模組產品被廣泛應用于各行業場景,包括門禁跟蹤、汽車應用、商業遠程信息處理、數字標牌、固定無線接入、支付設備、
260、遠程監控、智能電網和計量及遠程醫療等。2022 年,為了簡化國內企業出海過程中遇到的連接難題,移遠通信計劃向中國以外的最終用戶推出 IoT 連接即服務(CaaS)。為了確保完成這一目標,移遠通信希望與可靠的物聯網SIM卡連接管理企業建立合作,雙方共同構建穩定、可擴展、易集成、安全、具有成本效益的優質物聯網連接管理系統。解決方案:多國物聯網連接解決方案 物聯網卡:一系列蜂窩物聯網卡將匹配客戶 4G、5G 蜂窩模塊,為各種物聯網應用提供可靠的連接。易集成、可擴展的連接管理平臺:連接管理平臺可幫助客戶管理物聯網設備連接的全生命周期,高效掌握 SIM 卡連接情況。平臺還支持隨業務體量擴大而擴展,確保連
261、接管理系統持續穩定運行。安全特性:置入高級安全協議(如 TLS、VPN),實現數據安全。開發套件和工具:提供開發套件和 API,支持快速的原型設計和集成。技術支持和培訓:新加坡電信提供全面的支持和培訓服務,幫助客戶應對實施挑戰并優化其物聯網部署。統一的區域物聯網連接和管理方案效果:簡化物聯網設備管理:通過提供一個集中的平臺,顯著降低管理大型和多樣化物聯網生態系統的復雜性。改進物聯網連接部署:新加坡電信廣泛的全球網絡為物聯網設備提供跨越國界的、可靠和無處不在的連接。增強的安全:通過集成先進的安全功能,如端到端加密、訪問控制和異常檢測等,有效保護物聯網設備及其數據免受網絡威脅和未經授權的訪問。數據
262、分析和洞察:通過提供全面的數據分析和報告工具,支持客戶從物聯網設備產生的數據中獲得有價值的見解,優化運營或解鎖新的收入來源??蓴U展性和靈活性:連接管理平臺在接入設備類型、通信協議、接入設備規模以及與第三方系統的集成方面具備靈活性、可擴展性。降低總擁有成本(TCO):通過將物聯網設備管理外包給新加坡電信,客戶可以減少在維護內部 IT 基礎設施和資源相關的開銷,這可以顯著節省成本并提高運營效率。案例三:新加坡電信&德國某 OEM 企業應對亞太地區設備批量部署的“多國連接解決方案”客戶需求及挑戰:此客戶是一家德國跨國工程技術公司,也是物聯網傳感器和執行器、CCTV 攝像機以及商業或工業環境中使用的其
263、他組件的 OEM。當成為一家為整個亞太地區的商業和工業環境提供數十萬臺連接設備的 OEM 時,此客戶必須確保其產品實現無縫、不間斷的區域移動連接。在這樣的條件下,此客戶需要聯絡在亞太地區不同國家運營的多元化移動網絡運營商。不同移動網絡運營商可能具有不同的 SIM 卡管理和計費系統,因此需要將這些系統與OEM 自己的設備管理平臺進行整合。將產品運送到不同國家也意味著必須管理不同設備變體以及不同國家的 SKU。因此,此客戶在維持設備連接方面還面臨高額漫游費用的挑戰。另一個挑戰是缺乏駕馭各個國家國內要求和法規的知識與經驗。與歐盟或美國不同,亞太地區由眾多獨立國家組成,每個國家都制定了各自的法規。解決
264、方案:多國連接解決方案為解決上述問題,更好地駕馭區域部署的復雜性,新加坡電信為此客戶提供了能夠滿足 OEM 設備制造商在亞太地區大量部署需求的多國連接解決方案。借助新加坡電信多國連接解決方案,設備連接可通過嵌入式 SIM 卡(eSIM)實現。此客戶可通過集成的開放平臺為其所有目標市場和單一統一門戶提供支持,并管理所有已部署國家的 SIM 卡生命周期。為提供端到端安全性,此解決方案利用私有接入點名稱(APN)以及 MPLS/IPSEC 虛擬私有網絡,實現安全的設備網絡連接。此多國連接解決方案由新加坡電信作為主要運營商提供,為亞太地區所有市場提供單一聯絡點。此客戶利用新加坡電信對當地運營商情況和不
265、同國家監管要求的深入了解來駕馭區域復雜性,并協調在整個亞太地區部署 OEM 設備的流程。作為 Bridge Alliance 的創始成員,新加坡電信還與亞太地區的主要移動電信公司合作,為此客戶提供本地化和國內支持。方案效果:助力駕馭復雜的區域運營:新加坡電信多國連接解決方案助力此客戶與單一運營商合作,駕馭該地區業務、技術和監管等方面的復雜性。得益于此,此客戶無需應對不同的合作伙伴和監管機構,而是在多個國內市場上使用單一的合同和標準服務水平協議并采用單一流程以簡化運營、參與和活動。通過統一平臺簡化連接管理:在專家團隊的支持下,物聯網連接通過核心網絡和管理連接的統一門戶實現簡化。單一的應用編程接口
266、(API)可與各移動網絡運營商系統快速集成,通過單一管理平臺實時管理所有 SIM 卡,并提供集中監控和支持、統一的報告、分析以及計費流程。對可用于機器對機器和消費者設備的全球移動通信系統協會(GSMA)嵌入式通用集成電路卡(eUICC)標準的支持,也使通過遠程 SIM 卡配置多個網絡配置文件成為可能。提供合規層面的指導:通過與當地一級運營商合作,新加坡電信助力此客戶了解各個國家的監管要求并為其安排本地支持。推動物流:新加坡電信的解決方案僅涉及單一的 SIM/eSIM SKU,降低了物流、庫存成本以及訂購開銷。提供本地運營商支持的多國連接,還能夠幫助此客戶避免高昂的漫游費用。加強端到端安全性:新
267、加坡電信助力此客戶從公共互聯網上移除關鍵的物聯網 SIM 卡,并按需訂閱物聯網設備的私有 IP 連接,加強端到端安全性。5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5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PART 06中國蜂窩物聯產業圖譜按蜂窩技術劃分電信運營商按蜂窩應用劃分NB
268、-IoTCat.15G RedCapCat.45G eMBB移芯通信翱捷科技海思高通高通移遠通信移遠通信華為新大陸哈啰千鳥盯盯拍寧波水表金卡智能國電南瑞躍然創新宇樹科技哈啰雅迪東軟集團均聯智行影騰中國移動蘋果中國移動新大陸高新興瑞聯小天才通則康威正指向科技三星艾體威爾博實結好記星小尋鼎橋通信移遠通信移遠通信芯翼信息科技紫光展銳高通紫光展銳聯發科中移物聯中移物聯中興云碼智能美團螢石??低暼ㄖ腔弁侵悄苋轻t療FoloToy智元機器人美團愛瑪經緯恒潤高新興物聯喬安大華山科智能先鋒電子東方電子字節跳動銀河通用松果出行九號360輕松表計秦川物聯炬華科技海興電力永安行綠源拜米出行五星鉆豹華為終端慧翰
269、股份中興幾米物聯華為中國聯通云碼智能幾米物聯華為上贊科道芯國榮耀移遠通信廣和通廣和通高通(海外市場)創芯慧聯紫光展銳翱捷科技中興微電子歸芯科技中移芯昇中興微電子海思必博半導體高通新基訊星思歸芯科技中國移動沃達豐中國電信AT&T新加坡電信(Singtel)OrangeSK 電信中國聯通T-Mobile中國廣電Verizon德國電信NTT西班牙電信有方科技聯通數科芯訊通九聯科技有方科技芯訊通利爾達利爾達有方科技鼎橋通信佰鹿科技芯訊通有方科技中移物聯中移物聯利爾達有方科技中移物聯鼎橋通信聯通數科高新興物聯九聯科技中云信安聯通數科高新興物聯海思移芯通信聯發科聯發科紫光展銳利爾達合宙通信通則康威博實結青
270、桔紐曼凌度新天科技新天科技林洋能源實豐文化星海圖青桔臺鈴大陸集團德賽西威鐳威視小米匯中儀表積成電子許繼電氣奧飛娛樂云深處科技萬勝智能小遛共享新日喵走出行小刀捷渡叮嗒出行立馬騎電 Qeek小牛比亞迪鴻泉物聯華為博實結小米通則康威新國都支付移為通信小米紐曼卡爾電氣OPPOvivo迅優廣和通芯訊通美格智能紫光展銳(海外市場)芯翼信息科技翱捷科技海思海思九聯科技廣和通美格智能美格智能芯訊通芯片芯片芯片芯片芯片模組模組CPE 終端收款云喇叭共享單車家用 IPC行車記錄儀智能水表智能燃氣表智能電表AI 玩具人形機器人共享電單車電動兩輪車T-BOX 終端MiFi 終端電子學生證智能手表Dongle 終端PO
271、S 機車載定位器兒童手表模組模組模組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57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PART 07廣域物聯關鍵問題探討7.1 NB-IoT 會迎來退網結局嗎?NB-IoT 退網話題,開始受人關注了。七年前(2017 年),中國移動宣布拿 10 億補貼 NB-IoT 模組,中國電信組織了規模高達 50 萬片的 NB-IoT 模組“宇宙第一標”,華為與中國電信、深圳水務共同發布了全球首個 NB-IoT 智慧水務商用項目,
272、所有的一切都非常風光熱鬧。七年后(2024 年),一則“美國運營商 AT&T 將停止支持 NB-IoT”的新聞引發大家感慨11 月,美國電信運營商AT&T 宣布已停止認證新的 NB-IoT 設備,并停止銷售利用 NB-IoT 網絡的數據套餐,促進 NB-IoT 客戶遷移到 LTE-M 網絡。NB-IoT 產業現狀如何?它會像當初的 2G 一樣在物聯網領域退出歷史舞臺嗎?如果答案是肯定,那會是什么時候?如果答案否定,在看衰的意見中如何擺出有力的理由?NB-IoT 產業規模分析根據 2024 年研究機構 Omdia 發布數據,NB-IoT 90%的連接量都在中國。國內市場如前文所述:若沒有新增的行
273、業應用,NB-IoT 近幾年的出貨量將呈現小幅下滑后保持在 5000 萬連接量的狀態,主要原因與傳統水、氣表智能化需求逐步穩定;煙霧報警器幾乎全部切換到 Cat.1 路線;NB-IoT 未能被應用到其他具有規模的應用場景有關。圖表 63:2018-2025 年國內 NB-IoT 模組整體出貨量年份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25E出貨量(萬片)11504200650075009700700060005000國外市場 NB-IoT 發展態勢尚不明確。一方面各運營商對 NB-IoT 的態度不同,AT&T、Docomo 選擇了關閉 NB-IoT網絡,但 T-Mobil
274、e、Verizon 在 2024 年表示沒有關閉 NB-IoT 網絡的計劃。另一方面,圍繞衛星物聯網方向進行的 NB-IoT NTN 標準研究正如火如荼進行,以用于物聯網用例在偏遠地區也能實現網絡全方位覆蓋,這樣的變化被認為將在未來帶動 NB-IoT 產生增長勢頭。運營商的考慮當初國內 2G 退網,核心原因是因為 2G 盈利低、維護成本高、功耗及在頻譜利用率等方面的劣勢,并且在退網同時做好了存量 2G 物聯網業務向 NB-IoT/4G(Cat.1)/5G 網絡遷移的準備。那么在討論 NB-IoT 會不會退網時,行業里的“算賬”方法一般有 4 個角度:1、NB-IoT 與 Cat.1 的成本差異
275、有多大。2、NB-IoT 與 Cat.1 的低功耗性能差距有多大。3、NB-IoT 與 Cat.1 的網絡信號差異有多大。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5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4、NB-IoT 自身的經濟效益有多大。在 Cat.1 產品卷低價、提高低功耗能力以后,前兩點的差異逐步縮小。第三點網絡覆蓋問題一直是 NB-IoT 的劣勢。因為三大運營商 NB-IoT 基站數大約為 90 萬,與 LTE 現網 700 萬基站數差距
276、甚大,意味著在網絡覆蓋方面具有顯著差距,并且 NB-IoT 很難有機會繼續大范圍擴大網絡覆蓋。第四點關于 NB-IoT 的經濟效益。其實從一開始,各方就普遍認同了 NB-IoT 的經濟效益不高,更重要的是在關乎國計民生的領域,NB-IoT 能產生持續擴大的社會效應。談經濟效益不高是因為,NB-IoT 接入終端產生的數據流量極少,每一連接直接帶來的連接收入并不高。正如現在,單個 NB 模組每年的資費只有幾毛錢了。那么,NB-IoT 是否實現了產業早期設想的社會效益了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梢钥隙ǖ氖?,產業各方都曾期待 NB-IoT 規模做大并滲透進城市各個領域,為構建智慧城市貢獻力量。智能水
277、、氣表客戶的考慮NB-IoT 表計終端為行業帶來了十分重要的價值:1、改變了長期以來的傳統抄表模式,無需安排人工抄表。2、由于智能表的數據準確率高、信息上報及時,更容易發現是否存在偷水、哪個環節存在漏損等問題,尤其在管損方面能提供更好的幫助。3、采用 NB-IoT 技術的水司及燃氣公司能夠及時方便的獲取數據進行分析,以便加強管理、提升運營效率,提供附加服務。但對于智能表計的客戶來說,一個水、氣表終端采用的是NB-IoT,還是LoRa,還是Cat.1,還是星閃技術,其實并不重要??蛻粽嬲谝獾氖菓眠@些技術之后,數據能否抄上來、抄表效率和成功率如何、在解決收費和維護等問題上能提供怎樣的幫助。這也
278、就是在 NB-IoT 技術足夠成熟而其他技術只能靠近但尚未展現超越級優勢后,客戶切換動力不足的原因之一??傊?,從政策面來看,2024 年工信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移動物聯網“萬物智聯”發展的通知提出,到 2027 年,5G NB-IoT 網絡將實現重點場景深度覆蓋,這預示著 NB-IoT 在 5G 時代的發展具有政策支持和規劃保障。從產業面來看,2024 年海思正式發布了新一代 NB-IoT 解決方案,與模組廠利爾達、中移物聯、九聯科技、杭州佰鹿和儀表廠金卡智能、威星智能共同開啟 NB-IoT 模組&OpenCPU 合作,意味著 NB-IoT 市場或將產生新的變化。綜合各方面來考慮時,一方面 NB-
279、IoT 依然有其適合的城市級關鍵應用場景,另一方面因經濟效益不行而對 NB-IoT 退網產生擔憂有其合理性。但顯然,現狀下其他技術要從經濟效益、社會效應各方面完全取代 NB-IoT 還為時尚早我們也將持續保持觀察。7.2 5G RedCap 何時大規模商用?5G RedCap 是 5G 面向中速大規模物聯網場景的重要演進方向,相比 4G 物聯技術有代際優勢,相比標準 5G 有成本優勢。在這種邏輯下,廣泛的行業應用切實關心的一大問題是:5G RedCap 與 4G 的成本差異如何?RedCap 比 4G 的成本劣勢可否被其代際優勢彌補,讓用戶覺得 RedCap 投入產出比優異?也就是說,5G R
280、edCap 獲得大規模商用的關鍵條件是:5G RedCap 與 4G 的成本差異顯著縮?。?G RedCap 模組價格至少低至百元以下),以及 5G RedCap 能可靠、穩定地提供 5G 原生能力(如低功耗、大帶寬、低時延、高速率、精定位等)。截止到 2024 年底,5G RedCap 產業仍處于發展初級階段。盡管已有超過十家企業宣布推出 RedCap 芯片,但實現量5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產的應該僅有海思、高通兩家
281、。我們預測,2025 年及以后正式推出 RedCap 芯片的企業數量還將增加,哪家企業在時間上領先(搶先量產 RedCap 芯片)并且在價格、性能上體現優勢將是競爭取勝的關鍵。模組和終端方面,電力、車聯網、視頻監控、可穿戴是我們見到的報道比較頻繁的 RedCap 應用場景。RedCap在電力場景的應用最早。參考中國聯通分享案例,山東某項目部署了全國首套省域5G RedCap電力專網,接入電力 5G RedCap 終端 1 萬余臺。視頻監控也是 5G RedCap 擴大出貨規模的一類市場。例如國內化學化工行業龍頭萬華化學在萬華(山東)一期建設項目上線了500路RedCap攝像頭;此外萬華(福建)
282、一期上線百路,二期規劃上線3000路RedCap攝像頭。關于 Redcap 終端上車,相關企業看好 RedCap 在車載模組的發展空間。高新興通過取得海思巴龍 5G RedCap 的授權在開發車載 5G RedCap 產品以豐富 5G 車載產品矩陣。該公司曾對外公布在汽車行業實施 5G RedCap 技術的時間規劃:計劃在 2024 年 9 月 ES 樣片完成,12 月份啟動 3 家 POC 項目,25 年完成主要車廠的 RedCap 立項開發,并在 2026 年實現 85%的車廠導入。目前,高新興已正式發布基于 5G RedCap 的車規通信模組 GM870A。鼎橋通信也曾發聲看好 RedC
283、ap 在車載模組的發展空間。最大的原因是,目前 5G 車載模組多使用高通或 MTK 平臺,盡管高價往往對應高性能,但為了滿足不同用戶群體的需求,市場亟需提供涵蓋高、中、低不同性能檔次的產品以供選擇。輕量級 5G 技術(RedCap)恰好填補了在 Cat.4 與傳統 5G 之間的空白,為用戶提供了又一理想選擇。頭部車載通信終端 T-BOX 供應商經緯恒潤也在 2024 年表示,將推出器件高國產化率的輕量化 5G T-BOX(即 5G RedCap),支持3GPP R17,在低時延、高可靠性等方面繼承了標準5G的優勢,同時在成本、功耗等方面體現較強的競爭力。當然,我們需要為此說明,5G RedCa
284、p 在汽車通信行業并非堅定地直接替代傳統 5G 產品,如前所述,主要是提供多樣化的產品以供客戶選擇。根據 Counterpoint 數據,5G 與 5G RedCap 將在 2030 年成為聯網車輛的主要網絡通信技術。消費級 5G RedCap 智能穿戴市場正在醞釀,未來出貨規模更加可觀。聯發科推出的 5G RedCap 芯片 T300,最無法忽略的特性之一是低功耗相較于 LTE Cat-4 解決方案,功耗節省可達 60%;相較于 5G eMBB 解決方案,功耗節省可達 70%。聯發科還另外提到,特別是對于穿戴式設備、輕量級 AR/VR 設備,T300 的優勢將更加凸顯,為此聯發科展示了基于
285、T300 的可穿戴解決方案,主要是在智能手表和 VR 產品方面的應用。中移物聯提出了多款 5G RedCap 模組規劃,其中 MR885A 專門面向小型化的智能穿戴市場。金康特科技作為智能穿戴方案商,2024年推出了基于鴻蒙+5G RedCap的智能手表新品,首先被應用在5G智慧工廠,但也看好該類型產品進入受眾更龐大的消費類市場。我們可以設想:1)5G RedCap 進入消費級市場需要運營商在對應網絡上的廣泛覆蓋(已建 5G 基站完成 5G RedCap升級,新建 5G 基站支持 5G RedCap),以此支持設備在任何地理空間流暢上網;2)相比電力行業,消費級市場對價格的敏感度更高,需要產業
286、界出貨上量、降低單位成本,將低價回饋給消費端。參考過去蜂窩行業經驗,舊技術成熟但要推廣新技術時,最能引發產業快速上量的方式之一是運營商提供補貼。根據行業信息,運營商將在2025年加大對5G RedCap的補貼力度,這給我們打開了RedCap規?;瘧玫南胂罂臻g。當然,整個產業的成長需要過程2024 年 RedCap 模組出貨量約為 100 萬,2025 年預計達到千萬,之后將繼續上升。7.3 4G LTE 還有多長生命周期?根據 2024 年 6 月版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到 2028 年,就簽約數而言,5G 有望成為最主要的移動接入技術。預計到 2029 年,5G 簽約數有望接近 56 億,占
287、同期移動簽約總數的 60%,4G 簽約數在那時將降低至 30 億左右(占比約32%);另外北美地區 2029 年時的 5G 滲透率可能全球最高,達到 90%,2023 年時這一數據為 59%。6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64:全球范圍內按技術劃分的移動簽約數(億)注:2024 年海外市場關閉 3G 網絡步伐加快,2G 網絡未來仍將被保留用于物聯網服務。通過以上圖表可以判斷,到接近 2030 年時,雖然部分份額將被 5
288、G 取代,4G 仍然在全球移動網絡中占有一席之地。具體來說,2030 年在北美、西歐、東北亞地區,5G 簽約數將絕對領先(占比 80%-90%);但其他大多數國家和地區,4G 移動簽約數占比仍然較大。我國在 2030 年也大概率將呈現 4G、5G 體量相當的共存局面。至于 6G,3GPP 的計劃是第一批 6G 商用系統在 2030 年投入市場,可見 6G 產業那時也剛萌芽,市場主力仍然是4G、5G。來源: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24 年 6 月版來源:愛立信移動市場報告,2024 年 6 月版圖表 65:全球范圍內按地區和技術劃分的移動簽約數(%)6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
289、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7.4 蜂窩物聯網產業格局現狀根據 Counterpoint Research 歷來發布的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份額數據,可以得出以下結論:1)2024 年第二季度,移遠通信、廣和通、中國移動為全球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排名前三,其中移遠有絕對優勢,這家公司的出貨量比其他幾家頭部模組企業出貨量總和還要大。2)2024 年第二季度中國移動出貨量份額顯著上升,主要原因是 Cat.1 模組出貨量上升。3)利爾達在2024年第二季度出貨
290、量份額中首次進入前五,原因也是Cat.1應用需求上升,場景包含POS機、智能電表、IPC 等。4)蜂窩物聯網模組 TOP5 廠商的出貨量份額總和持續提高,意味著寡頭效應可能更加顯著。圖表 66:歷年蜂窩物聯網模組 TOP5 企業在全球范圍內的市場份額(按出貨量)企業2022 全年2023 全年2024Q12024Q2移遠通信38.5%34.0%37.1%36.5%廣和通7.5%7.8%6.9%7.5%中國移動5.2%6.7%6.8%9.2%日海智能5.3%5.9%5.7%6.4%Teilt Cinterion(由 Teilt 和 Thales 在 2022 年合并而來,2023 年起運營)6.
291、5%4.8%Not in利爾達Not inNot inNot in5.2%有方科技Not inNot in4.8%Not in美格智能4.3%Not inNot inNot inTop5 份額總和60.8%60.9%61.3%64.8%企業業務類型主要應用領域移遠通信5G 模組工業網關、CPE、Dongle、視頻傳輸、AR/VR 設備、無人機智能模組智能 POS 機、手持設備、無人機、智能對講設備、智能穿戴、售賣機、物流柜LTE 模組Cat.4 系列:MBB、MiFiCat.1 系列:共享、智能學生卡、二輪車、視頻傳輸、支付LPWA 模組NB+GNSS 組合模組:西班牙車載應急燈新興行業及海外
292、的 Tracker、表計行業短距模組OTT、游戲盒子、商顯、AR/VR、投影儀和云電腦、智能家居、智慧工業數據來源:Counterpoint Research我們還發現,各報告期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靠前的企業里,TOP5 的陣容只有一個是時常變化的:移遠通信具有斷層式領先地位,中國移動持續縮小著與廣和通的出貨量差距并在 2024 年 Q2 完成首次反超,日海智能維持在第四或第五的位置,第五名時常有其他成員加入,包括利爾達、有方科技、美格智能。格局產生變化的原因,在于部分企業能夠在報告期內在特定應用場景取得大規模出貨。這也足以證明從不同應用市場來看,市場格局并未穩定,尤其新興應用領域的規?;嵘?/p>
293、極有可能使競爭格局產生變化。其中提及最多的市場類型,主要有智能電表、零售 POS 機、定位追蹤器等,與此相關的蜂窩技術主要是 Cat.1 bis。圖表 67:移遠通信物聯網模組產品及主要應用領域62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網絡制式份額相對領先的芯片企業4G Cat.1翱捷科技、紫光展銳、移芯通信4G Cat.4高通、紫光展銳、翱捷科技NB-IoT移芯通信、芯翼信息科技、海思5G RedCap海思、高通、聯發科、翱捷科技5G
294、 eMBB高通、聯發科、紫光展銳企業業務類型主要應用領域移遠通信車載模組智能座艙模組、車載4G/5G模組、C-V2X模組、高精度定位模組、車載Wi-Fi/藍牙/UWB模組、車載天線、解決方案GNSS 模組智能機器人、無人機、精準農業、測量測繪衛星通信模組物流監測、管線信息回傳、個人應急通信、智慧農業天線智能表計、兩輪車、智慧工業、電力、無人機、智能家居、衛星通信ODM子公司安科聯以 ODM 為主營業務,為 PDA、POS 支付、FWA、兩輪車、BMS、AIoT 等行業頭部客戶提供 PCBA 解決方案Counterpoint Research 也對蜂窩物聯網芯片市場進行了長期跟蹤。相比于模組領域
295、 TOP5 份額達到 60%以上,芯片市場的集中度往往更高,TOP5 按出貨量的市場份額占比達到 80%以上。更進一步地說,高通、紫光展銳、翱捷科技是較為穩定的 TOP3 蜂窩物聯網芯片玩家。圖表 68:截至 2024 年不同蜂窩技術的領先芯片企業 由于按出貨量排名的蜂窩物聯網市場綜合了 NB-IoT、4G Cat 1、4G Cat 4、5G、5G RedCap 等不同產品線的出貨數據,目前 Cat.1 bis 增長最快且本身具有全球性,因此最能給領先于 Cat.1 bis 芯片或模組的企業帶來效益。但若此后 5G RedCap 價格迅速下降、應用逐步穩定,也會增加產業格局發生變化的概率。持續
296、的寡頭效應帶來的結果將是:未來陸續有參與者退出或合并。已經發生的案例有:2022 年,海外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最高的兩家廠商 Telit 和 Thales 宣布合并,組成了新的 Telit Cinterion 公司。不過我們也發現,在上文披露的市場份額表中,最新一個季度 Telit Cinterion 并未有擴大份額的跡象,來自中國模組廠商的進攻依然是難以抵抗的。2022 年,以 LoRa 技術而聞名的芯片設計企業 Semtech 宣布以 12 億美元收購知名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 Sierra Wireless,雙方希望借此提供更豐富的產品組合和服務模式。2025 年,瑞士物聯網模組制造商 u-
297、blox 表示逐步淘汰蜂窩物聯網業務是確保公司長期戰略重點和運營效率的最可行方案,未來將把目光放在全球定位市場。在此決定前,u-blox 蜂窩模組的出貨量在 2024 年大幅減少,核心原因與其優勢區域客戶需求疲軟、遭受來自中國的模組廠商激烈競爭有關,并且 u-blox 經營多年,蜂窩模組出貨量一直未能產生大幅度增長。我們也不難推測,未來還會發生類似的兼并或退出,首當其沖的將是產品線單一且迭代更新慢的企業。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63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
298、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7.5 蜂窩物聯網持續價格戰可能性低價現象一直反映在中國蜂窩物聯網的大多數產業鏈環節,包括基本結束價格戰的 NB-IoT、仍在進行價格戰的 Cat.1 bis、即將進行價格戰的 5G RedCap,此外 5G eMBB 模組在近幾年也有了顯著的價格降低。任何類型的蜂窩技術及其產業實施“降價”的思路都可以分為 2 種:1)一種手段是保持一定毛利率目標時,單位產品成本降低了,產品價格自然降低。單位產品成本降低的原因可以歸納為技術成熟、設計方案進步、規模效應顯現等方面。比如目前,業內依然認為翱捷科技、移芯通信有能力從產品設計角度完成Cat.1芯片的進一步降本,方式
299、包括裁剪功能、減少面積、提高工藝、供應鏈國產化等。比如 2024 年的 5G 模組價格相比 2019 年商用時下降了 90%,從最初的 2000 多元下降到了 300 元左右,且有望持續下降。其中原因,與上游企業技術創新、設計優化以及應用側的規模發展大有關系。2)另一種“降價”手段是企業犧牲毛利,通過以價換量、薄利多銷方式快速占領市場份額。比如 2020 年產業初期 Cat.1 模組單價在 40 元至 60 元人民幣,到 2024 年時 Cat.1 模組普遍的市場價格為每片 10 元以上但已接近 10 元,而且市場上也能找到運營商補貼情況下價格在 10 元以內的 Cat.1 模組。Cat.1
300、芯片價格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持續走低,目前 Cat.1 芯片單價普遍在 0.7-0.9 美金之間。為什么 Cat.1 產業會發生持續多年的價格下降?核心原因是 NB-IoT 市場逐漸穩定后,Cat.1 成為了蜂窩物聯網行業的主要戰場。新玩家為了獲取市場份額,老玩家為了穩固市場地位,在激烈的競爭態勢下,降價促銷是擴大市場最快的手段。2024年初,5G RedCap模組價格接近200元,業界對此的規劃是:下一階段5G RedCap模組價格降低到100元左右,再下一階段可以降低到 60-70 元,以更接近 4G Cat 4 模組價格。整個降價過程預計在三年內完成。另外,其實中國蜂窩物聯網的大多數產業
301、鏈環節,都極大程度貫徹著“低毛利、多銷量”的思想和目標。在宏觀角度,根據 Countpoint 報告,2023 年全球蜂窩物聯網連接數超過 33 億,中國擁有 23 億連接規模,占比接近 70%。但與二八定律相似,70%的連接數對應的是中國物聯網連接收入在全球連接收入中的占比僅為 36%,這表明每個連接取得的收入相對較低。連接收入,指的是運營商在蜂窩網絡上每年獲得的資費,比如 Cat.1 設備每年都需要給運營商繳納費用,套餐類型有按流量計費、按使用時間計費等,費用大概在 1 元-5 元不等。對應的,運營商為此付出日常運營維護基站的費用。在微觀角度,以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為代表,2021-20
302、23 年中國蜂窩模組企業境外業務毛利率集中在 20%-30%區間,境內業務毛利率則普遍在 10%-20%區間。所以在經歷了長期的低毛利率經營后,更多企業現將提高主營業務毛利率為目標。例如美格智能在 2022 年年報中提及“毛利率相對較低的 NB/Cat.1 等產品出貨增加”,“4G Cat.4 產品、Cat.1 數傳產品等銷售單價持續下行,擠占毛利空間”;但是在 2023 年年報指出“毛利率相對較低的 NB/Cat.1 等產品出貨減少,車載產品、5G 產品、高算力產品、海外客戶高毛利產品出貨占比提升”。圖表 69:2021-2023 年中國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毛利率變化情況企業境內毛利率境外毛利
303、率202120222023202120222023移遠通信15.3%16.1%16.5%20.4%22.9%21.2%廣和通13.7%15.4%21.0%32.1%24.0%25.8%美格智能19.4%17.8%17.9%19.6%18.0%22.0%日海智能11.3%11.7%13.4%29.4%13.1%24.9%64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可以認為,在行業完成徹底性的洗牌、整合之前,任何一種蜂窩技術的價格競爭都會是常
304、態,誰都無法期待低價態勢戛然而止,尤其在中國市場更是如此。海外市場由于客戶需求可能更復雜,能夠提供優質產品和服務的玩家相對要少,價格戰便不是最突出的特征,也因此陸續有企業將精力投向海外。7.6 蜂窩物聯網芯片公司產品類型圖表 70:不同蜂窩物聯網芯片企業產品矩陣企業成立時間總部主營業務紫光展銳2013上海智能手機芯片、智能穿戴芯片、蜂窩物聯網芯片、非蜂窩物聯網芯片、衛星通信芯片翱捷科技2015上海2G-5G 蜂窩基帶芯片、非蜂窩物聯網芯片、芯片定制、半導體 IP 授權芯翼2017上海NB-IoT 芯片、Cat.1 芯片、(5G Redcap 芯片、IoT-NTN 芯片)移芯通信2017上海Ca
305、t.1 芯片、NB-IoT 芯片、(5G Redcap 芯片、IoT-NTN 芯片)智聯安2013北京NB-IoT 芯片、Cat.1 芯片、(5G Redcap 芯片、IoT-NTN 芯片)創芯慧聯2019南京Cat.1 芯片、5G 小基站 DFE 芯片、5G Redcap 芯片歸芯科技2021深圳Cat.1 芯片、5G Redcap 芯片芯昇科技2021南京NB-IoT 芯片、Cat.1 芯片、5G Redcap 芯片、eSIM/SE-SIM、通用 MCU新基訊2021成都5G RedCap 芯片、非蜂窩物聯網芯片星思2020上海衛星基帶芯片、5G 基帶芯片、智能座艙芯片必博2021杭州5G
306、 RedCap 芯片、4G/5G-A 多模芯片海思2004上海5G Redcap 芯片、NB-IoT 芯片、短距物聯芯片、PLC 電力載波通訊芯片、(Cat.1 芯片計劃推出)高通1985美國智能手機芯片、射頻前端芯片、汽車芯片、物聯網芯片、技術許可聯發科1997臺北無線通訊芯片-包含智能手機和物聯網芯片、數位電視芯片、客制化芯片、類比芯片、網路通訊芯片注:括號內為截至 2024 年底未正式推出業務 紫光展銳紫光展銳全面掌握了 2G-5G、Wi-Fi、RedCap、藍牙、電視調頻、衛星通信等全場景通信技術,具備大型芯片集成及套片能力,產品包括移動通信中央處理器、基帶芯片、AI 芯片、射頻前端芯
307、片、射頻芯片等各類通信、計算及控制芯片。2024 年,紫光展銳完成了超過 40 億元人民幣的股權融資和 32 億元人民幣的銀團授信、近 20 億元股權增資,將積極開展對 5G、衛星通信、汽車電子、智能穿戴芯片等新產品和其他創新技術的開發迭代,目標在 2025 年完成 IPO。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企業境內毛利率境外毛利率202120222023202120222023有方科技15.3%12.0%12.8%16.0%22.1%26.1%利爾達39.8%17.1%12.9%45.1%26.9%22.9%65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
308、: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圖表 71:紫光展銳產品矩陣 翱捷科技翱捷科技聚焦各類無線通信技術,目前已完成了從 2G 到 5G 的蜂窩基帶技術積累,也掌握了 Wi-Fi、藍牙、LoRa、全球導航定位等多種非蜂窩無線通信技術。在蜂窩物聯網市場,翱捷科技多款 LTE Cat.1、Cat.4、Cat.6 以及 5G 產品全面覆蓋中低速、高速物聯網應用場景。截至 2023 年底,翱捷科技 Cat.1 主芯片歷年合計出貨量超過 2.5 億顆。圖表 72:翱捷科技產品矩陣 移芯通信移芯通信成立于 2017 年,總部位于上海,
309、主營產品是 NB-IoT 芯片及 Cat.1 芯片,已推出了 3 款 Cat.1 芯片 EC618、EC718、EC716 和 3 款 NB-IoT 芯片 EC616、EC616S、EC626,并都實現了大規模銷售。移芯還另外投入了 5G RedCap、IoT-NTN 以及 NR-NTN 等前沿新品研發,計劃滿足不同傳輸速率、不同功耗、不同延時的物聯網及消費電子領域場景需求。66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 芯翼信息科技芯翼信
310、息科技成立于 2017 年,總部位于上海,成立之初便切入 NB-IoT 賽道深耕并在此后取得市場領先份額,目前主要有 XY1100、XY1200 兩大系列 NB-IoT 芯片。2023 年正式推出了第一代 Cat.1 bis 芯片 XY4100 并在 2024 年量產,也表示在推進 5G RedCap 產品研發。創芯慧聯創芯慧聯成立于 2019 年,總部位于南京,產品主要包括 5G 小基站芯片和終端芯片(包括 4G Cat.1 芯片和 5G RedCap 移動寬帶單芯片,且兩類產品均基于 RISC-V 內核設計)。創芯慧聯在 2021 年 12 月獲得中國移動戰略投資,推動了基于公司第一代 C
311、at.1 芯片“螢火 LM600”的中移物聯 ML307M 模組率先在隨身 Wi-Fi 上網卡及 MIFI 產品上大規模出貨。據了解,創芯慧聯第二代更高集成度、更低功耗的 Cat.1 芯片螢火 LM620 已在研。圖表 74:芯翼信息科技產品矩陣圖表 73:移芯通信產品矩陣67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 歸芯科技歸芯科技成立于 2021 年,總部位于深圳,已推出兩款 4G Cat.1 bis 芯片,可應用于功能手機、穿戴手表
312、、學生卡和泛物聯網通信模組等市場。同時也在研發 5G RedCap 芯片,2023 年首款 5G RedCap 驗證芯片流片成功。2023 年 9 月,歸芯科技宣布與中移物聯達成深度戰略合作,后者推出了基于歸芯科技 GX318 芯片平臺的 Cat.1 模組 ML307G 系列。歸芯科技也在 2023 年加入了“中國聯通泛終端技術生態創新聯合實驗室”。圖表 76:歸芯科技產品矩陣圖表 75:創芯慧聯產品矩陣 芯昇科技芯昇科技是中國移動旗下專業芯片公司,總部位于南京,于 2021 年正式獨立運營,目前主要基于 RISC-V 布局通信芯片、安全芯片、通用 MCU 三大產品方向,其中通信芯片領域目前已
313、推出 NB-IoT、Cat.1 bis、RedCap 芯片產品。圖表 77:芯昇科技產品矩陣68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 海思2024 年 6 月,海思正式發布巴龍無線解決方案,涵蓋新一代的巴龍 NB-IoT 產品解決方案,即將上市的中速率 Cat.1以及面向物聯、專業車載的巴龍 RedCap 解決方案,同時融合海思在射頻、短距、穿戴等領域的創新積累,面向不同應用場景提供豐富的組合解決方案。在 NB-IoT 領域,海思是標
314、準的重要發起者,其回歸將會較大程度影響市場格局;在 Cat.1領域,海思的新品也將等待市場考驗。圖表 78:海思巴龍無線解決方案戰略年份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主營業務收入毛利率202061.120.2%27.228.4%10.522.3%2021112.617.6%40.024.5%18.219.4%2022142.319.8%56.020.1%22.318.0%2023138.618.9%76.923.2%20.520.0%2024 上半年82.518.1%40.721.4%12.416.8%2024 前三季度132.518.0%62.220.7%21.8
315、16.0%7.7 蜂窩物聯網模組企業經營狀況關于整個蜂窩模組產業的行情,根據 2024 年 ABI Research 發布的數據,2024 年蜂窩模組全球出貨量及收入規模較2023 年有所提升,預計至 2029 年蜂窩模組全球出貨量可達 7.9 億片,收入可達 94.95 億美元。在通信技術持續往前迭代時,頭部蜂窩模組廠業務基本都覆蓋了 5G 模組、5G RedCap 模組、LTE 模組、智能模組、LPWAN 模組、車載模組、衛星通信模組等不同產品類型,但是會根據公司戰略方向有不同側重,比如重規模、比如重利潤。圖表 79: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主營業務收入(億元)及毛利率來源:AIoT 星
316、圖研究院來源:海思69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企業產品類型20202021202220232024 H1移遠通信無線通信模組+天線11307.717450.319018.120638.2/廣和通無線通信模塊2541.63475.63087.33920.42652.6美格智能無線通信模組及解決方案產品748.91277.01187.41186.9/圖表 80: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主營產品銷量(萬塊)以下是圍繞三家企業主
317、要經營數據的解釋說明:1、在產品類型沒有顯著差異時,IoT、車載、FWA、PC 是目前頭部模組企業專注的應用領域,這些行業的客戶結構和需求變化,都將顯著影響企業在報告期內的營收。其中最為突出的是,車載、5G FWA 領域 2024 年增長比較好;隨著模組產品在 AI PC 中加大應用,未來蜂窩模組在 PC 市場的規模也有望增加。2、各報告期毛利率增減的波動都與產品出貨結構變化有關,指的是車載產品、5G 產品、高算力產品、海外客戶需求產品通常表現為高毛利,NB-IoT、Cat.1 產品通常表現為低毛利,高毛利產品集中出貨時毛利率上升,反之下降。當然還有另外一種情況可能也存在,即為了與目標大客戶建
318、立聯系而接受較低的毛利率。更詳細的蜂窩模組企業的戰略布局方向,我們將在下文繼續闡述。7.8 端側 AI 浪潮開啟蜂窩物聯網價值戰大多數蜂窩模組企業的戰略布局,可以歸納為“通信+AI 計算”雙輪驅動。一方面,蜂窩通信技術一代代更新,蜂窩模組也因此要保持更新。從當前應用及發展情況來看,2G/3G 面臨退網;NB-IoT、Cat.1、Cat.4 競爭格局基本確定,沒有新進入的必要;剩下的可選項就是 5G 以及 5G RedCap 了。目前,尚未大規模商用的 5G RedCap 正得到各企業重點投入。另一方面,用戶對端側 AI 的需求上漲,促使蜂窩模組從簡單的具備通信功能向具有基本邊緣數據處理功能演進
319、,所以各公司都紛紛開辟了智能模組產品線。若讓蜂窩模組集成更高級的處理器或更高級的 AI 引擎,行業內也稱其為 AI 蜂窩模組。根據 Counterpoint 研究機構數據,嵌入式 AI 蜂窩模組在 2023 年占蜂窩物聯網模組總出貨量的 6%,預計到 2030 年該數值將上升到25%,年復合增長率為35%。無人機、汽車、POS和零售、醫療保健、工業等行業將推動AI模組出貨量增長。圖表 81:2023 年、2030 年嵌入式 AI 蜂窩模組在蜂窩物聯網模組出貨量中的占比變化來源:Countpoint AI Module Tracker&Forecast,Q2 2024來源:AIoT 星圖研究院7
320、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移遠通信智能模組產品包括4G智能模組、5G智能模組、邊緣計算模組、車載智能模組等。其中,4G智能模組擁有入門、中斷、高端三個等級,可應用于智能支付、數字標牌、無人售貨、車載設備等領域;5G智能模組集5G與邊緣計算能力于一體,可應用于智能網關、邊緣計算盒子、手持終端、視頻直播等領域;邊緣計算模組算力最高達48 Tops,支持Wi-Fi&藍牙連接,可應用于計算密集型應用,如各類機器人、視頻會議、云游戲
321、、AR/VR 等;車載智能模組助力座艙兼具智能化和娛樂性,可應用于數字儀表、娛樂主機、車載前裝導航等領域。另外,移遠通信正在模組基礎上加快發展衍生產品和服務,如物聯網天線、物聯網軟件服務平臺、ODM 業務、工業智能、智慧農業、認證服務等,2023 年尤其是 ODM、天線業務增長較好,但收入規模尚還不大。廣和通于 2024 年出售銳凌無線的境外車載前裝無線通信模組業務后,表態未來將發力發展“通信+計算”綜合解決方案、端側 AI、智能機器人等新興業務。2019 年,廣和通成立智能模組產品線??紤]到無線通信融合端側 AI 應用將會產生機會,2023 年廣和通成立了智能計算產品線,并首先以智能割草機為
322、突破點,通過提供雙目感知定位模組、決策算法和集成通信能力的邊緣算力模組等一系列產品從而進入機器人行業。據了解,廣和通割草機器人相關產品已率先在頭部客戶實現交貨,后續將批量出貨。此外,廣和通也在具身智能機器人領域探索嘗試,據悉具身智能機器人相關產品已經送樣,預計 2025 年批量交付。美格智能確定了公司未來的發展方向包括 5G/5.5G 通信、智能模組、高算力 AI 模組、端側 AI 解決方案、面向海外客戶的智能化和深度定制產品等,堅定提升公司在以上領域的品牌知名度和產品附加值。美格智能于 2014 年研發設計第一款智能模組,目前將旗下模組產品分為數傳模組、智能模組、高算力 AI 模組三大類,已
323、經實現 2G-5G 傳輸能力和 0.2 Tops-48 Tops的階梯算力覆蓋,預計下一代模組AI算力將突破100 Tops。在應用領域方面,相關高算力AI模組已在無人機、陣列式云服務器、AI 零售、智能車載算力終端等多個領域有出貨,后續將繼續向消費類物聯網、機器人、AI 醫療、AI 視頻等領域拓展。圖表 82: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員工人數及研發人員占比年份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員工人數研發占比員工人數研發占比員工人數研發占比2020302578.2%127564.5%80386.2%2021410773.0%164562.4%94885.0%2022593376.2%190765.1%
324、104184.9%2023561974.0%196869.9%92884.2%2024 上半年568973.9%/年份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研發費用研發占營收比例研發費用研發占營收比例研發費用研發占營收比例20207.111.6%2.910.7%1.413.3%202110.29.1%4.310.8%1.79.3%202213.39.4%5.710.2%1.99.3%202316.011.6%7.19.2%2.110.2%2024 上半年8.09.7%3.79.1%1.08.1%注:通過以上數據可見,移遠通信研發人員占比在 70%-80%范圍,廣和通研發人員占比在 60%-70%范圍,美格智能
325、研發人員占比在80%以上。圖表 83: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研發費用(億元)及占營業收入比重注:通過以上數據可見,移遠通信、廣和通、美格智能每年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均分布在 10%左右。71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結束語蜂窩通信技術作為現代通信的基石,在物聯網連接中占據了舉足輕重的地位。它不僅為全球海量設備提供了穩定、高效的連接,還推動了智慧城市、工業互聯網、智能交通等領域的快速發展。目前,蜂窩通信市場已經形成了一定
326、的格局,但通信技術的演進從未停止,如 5G RedCap 等每一項新技術的誕生都可能重新定義市場格局,這正是蜂窩通信產業的魅力所在。展望未來,隨著 2025 年 AI 應用的進一步滲透,蜂窩通信企業將面臨新的機遇與挑戰。AI 技術的引入有望為蜂窩通信帶來全新的商業模式和應用場景,企業是否能搶先利用 AI 實現轉型與突破,這是產業界最關心的,本篇報告也對此進行了一定程度的闡述。由于各種條件的限制,我們無法與產業中各優秀企業一一進行溝通,深感遺憾。對于此次所列觀點中難免會有的不充分的地方,希望讀者朋友能夠諒解。我們也時刻歡迎與大家交流探討,力爭所呈現信息和觀點的準確、前沿。有意向參與后續產業研究,請與我們聯系,將不勝感激!80IOTE2025 上海站:6 月 18-20 日 深圳站:8 月 27-29 日 海外展:IOTSWC 世界物聯網解決方案展 5 月 13-15 日(西班牙巴塞羅那)參展聯系:186763859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