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迪:2025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發展態勢研究報告(15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賽迪:2025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發展態勢研究報告(15頁).pdf(15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知識產權研究所二O二五年四月人工智能知識產權發展態勢研究751二762一、AI終端應用大爆發,生態角逐全面展開 2024年全年,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12.4億部,同比增長6.4%,市場在經歷兩年下滑后迎來強勁復蘇。IDC預計,2025年中國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將達到2.89億,同比增長1.6%。據Canalys數據,2024年第四季度全球AI PC(配備了專門用于處理AI工作負載芯片的臺式機和筆記本)出貨量占據整個PC市場的23%,環比增長18%,表現強勁。據Counterpoint Research于數據,2024年全球智能眼鏡出貨量突破200萬,同比暴增210%。
2、Meta Ray-Ban智能眼鏡獨占市場份額60%,帶動國內小度AI眼鏡、閃極科技旗下AI眼鏡、雷鳥創新旗下AI眼鏡等新品。小米、三星、字節跳動等或計劃進軍全球智能眼鏡市場。AI融合企業產品有關專利布局特點可穿戴設備百度小度AI眼鏡產品CN116300092B語音交互、智能眼鏡的移動狀態分析用戶意圖融合到PC、手機端自研AI大模型杭州深度求索人工智能基礎技術研究有限公司DeepseekCN118246542A將數據集切分為數據序列,減少對存儲、通信資源的消耗百度文心一言CN118606590B、CN118764681B、CN118764682B人機、視頻交互字節跳動豆包CN108564833B
3、、CN110475065B人機交互、圖像處理車載端(融合到車載端的大模型專利布局)商湯科技DriveAGI自動駕駛大模型CN112949827B神經網絡生成、數據處理吉利星睿AI大模型CN117891469A實現將大模型從云端運行轉移至用戶終端運行智能終端應用企業專利布局概況AI端側落地手機,景氣度持續回升AI PC出貨量環比大幅增長,AI技術落地及功能擴展為PC廠商帶來新機遇可穿戴設備開啟“百鏡大戰”,邁向AR終局2二7727777二、構筑競爭優勢護城河:典型AI終端專利布局 專利布局成為企業構建競爭壁壘的關鍵。2013-2023年專利新增情況(單位:萬件)近十年專利情況反映了智能終端領域整
4、體爆發的產業發展趨勢。2013年以來,智能終端專利數量顯著增長,據H-Tech Data,近十年間復合增長率達32.6%。截至2024年7月,我國智能終端相關專利數已有50.5萬件之多,發明專利占比達63.3%,海外專利占比12.6%。從申請主體看,企業專利占據主體。OPPO、華為、vivo、聯想、中興、榮耀、小米等頭部企業引領產業創新發展。OPPO專利總數位列第一,發明專利占比高達88.0%。騰訊、百度側重AI與智能終端結合,分別在計算機程序、深度學習等技術領域有所布局。歌爾在光學領域有一定積累,陸續拿下索尼、Meta、聯想、Pico等知名品牌的VR、AR訂單。智能終端領域專利申請主體排名數
5、據來源:H-Tech Data數據來源:H-Tech Data3二三、人工智能專利申請趨勢“從快速增長到理性布局“78 2005-2011年,人工智能技術主要集中在機器學習、自然語言處理等基礎領域;年均專利增長率約為10%。2012-2020年,人工智能技術處于快速突破期,深度學習、計算機視覺、語音識別等技術取得顯著進展;專利申請量從3萬件激增至20萬件,年均增長率超過20%;有效專利占比從32.81%增長至52.08%,表明技術成熟度提高,專利商業價值和技術穩定性增強。2022年專利申請量達到峰值,隨后專利申請量有所回落,人工智能技術逐步進步商業化落地階段,創新速度放緩。中美日韓歐五大經濟體
6、提交的專利申請量全球占比為95%,構成了AI技術發展的創新中樞,中國專利申請量全球第一,全球占比為66%。4二792四、我國人工智能專利布局技術分支與全球基本一致79 我國人工智能產業以及技術的發展應當在計算模型系統等人工智能硬件以及基礎數據處理、圖像和視頻識別技術等方面增強專利布局,消除競爭戰略隱患,才能更好地促進產業的發展。重點:硬件及數據處理全球專利申請側重電數據處理、計算模型 系 統 以 及 圖 像 數 據 處 理 或 產 生(G06F、G06N、G06T小類的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反映出全球專利申請側重在人工智能硬件以及基礎數據處理方面。重點:圖像和視頻識別中國專利申請側重電數據處理
7、、識別或理解圖像或視頻(G06F、G06V、G06T小類的專利申請量排名前三),反映出中國更加重視圖像或視頻識別技術領域的創新以及產業運用。5二802五、我國人工智能專利主要申請人企業與高校并重8080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排名前10的申請人在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申請排名前10的申請人中,中國申請人有5家,分別為騰訊、百度、華為、平安科技和浙大;美國申請人有3家,全部為計算機領域的巨頭公司,分別為谷歌、IBM和微軟域的巨頭公司,韓國的主要申請人為計算機領域的巨頭公司三星電子。強化資金管理與調度企業技術攻堅、高校學術創新騰訊科技、百度、華為、平安科技專利申請量超過萬件;企業和高校申請人各占5位。反映出
8、中國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是企業能力、學術生態、政府響應以及資本環境等多種力量共同作用的結果。6二812六、客觀看待WIPO生成式人工智能專利態勢報告中國優勢8181報告顯示的數量優勢:2017年以來全球GenAI專利布局情況,中國以3.8萬件專利申請量居全球首位,是第二名美國的6倍。從GenAI主流模型專利總量看,騰訊、平安、百度占據前三甲,IBM躋身第四,阿里巴巴排第五。全球前20名中,中國企業12家,占60%;美企4家,日企2家,韓企和德企各1家。從GenAI數據處理類型的專利狀況看,文本/語音專利量前10名公司中,中企5家,美企3家。圖像/視頻專利量前10名的公司里中企4家,美企2家。從G
9、enAI應用領域的專利狀況看,在軟件應用領域的專利前10名中,中國公司有6家,美企3家,韓企1家。騰訊專利數量最多,達1363個專利家,平安集團和百度均有500個以上,其余7家的專利總量在300左右。7二8228282 從專利申請量排名看,高校是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專利申請的主要創新主體。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浙江大學和電子科技大學專利申請量位居前三名。近五年,我國科研院所之間、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專利申請數量明顯增加。2019年聯合專利申請突破1000件;2021年專利申請超過2000件;2023年專利申請達3000余件。七、我國科研院所AI創新活躍高,專利申請“量質”優勢顯現8二832七、我國科研院
10、所AI創新活躍高,專利申請“量質”優勢顯現8383 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包括自然語言處理、智能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等技術分支。從人工智能領域關鍵技術專利申請趨勢看,近十年我國科研院所的人工智能關鍵技術專利申請量持續攀升,與2019年相比,2023年專利申請增量率高達82%。2015年至2021年,專利授權率也不斷提升,2020年和2021年專利授權率達60%以上,印證我國科研院所技術創新深度與質量不斷增強,2022-2024年因審查周期導致大量專利處于在審狀態,授權率呈現階段性回落。從技術分支看,我國科研院所申請的計算機視覺專利最多,專利占比為75%;其次是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專利占比為18%;智能
11、語音專利較少,專利占比為7%。9二8428484 2015-2024年,我國科研院所AI底層技術專利申請量持續攀升,以Chiplet為例2023年增長率激增至80%。2015-2021年專利授權率穩定在65%70%區間,印證我國科研院所技術創新深度與質量優勢,20222024年因審查周期導致大量專利處于在審狀態,授權率呈現階段性回落。0.00%10.00%20.00%30.00%40.00%50.00%60.00%70.00%80.00%0501001502002503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近10年中國科研院所芯粒技術專利態勢近10
12、年中國科研院所芯粒技術專利態勢申請量授權量授權占比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020406080100120050100150200250300申請人數量專利申請數量專利技術生命周期 2015年至今,專利申請量和申請人數量均呈上升態勢,2023年申請人數量較2021年增加60%,可以看出,科研院所類創新主體的Chiplet技術創新活躍度較高。八、高校院所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呈強相關,AI芯片技術領域專利水平大幅提升10二852八、高校院所專利申請數量和質量呈強相關,AI芯片技術領域專利水平大幅提升8585被引用專利申請人引用專利申請人被引用專利
13、數量 被引用專利申請人引用專利申請人被引用專利數量臺積電10中科院微電子所12西安電子科技大學4華為3中芯國際6海力士2海力士2IBM4英特爾7華進半導體8臺積電15海力士1IBM10中科院微電子所4英特爾11之江實驗室4華進半導體7復旦大學2三星電子5海力士3華為10臺積電8美光5中科院微電子所5清華大學2日月光3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電科58所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之江實驗室中科院微電子所從TOP10申請人的專利被引用情況可以看出:中科院微電子所、之江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申請的芯粒技術專利主要被英特爾、IBM、海力士、三星電子等國外企業引用??梢?,我國科研院所的芯粒技術專利已經被國外巨頭公司所關
14、注與借鑒。同時上述三家科研院所申請的專利被臺積電、華為、中心國際、華進半導體等國內企業引用情況增多??梢?,我國芯粒產業鏈協同增強,國內企業開始利用本土高??蒲谐晒?。中科院微電子所、之江實驗室、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中電科58所和復旦大學申請的芯粒技術專利的自引用與交叉引用情況增多。一定程度上表明:我國科研院所在芯粒領域持續技術積累、技術迭代頻繁。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CCID11二862九、產學研協同申請專利態勢明顯,區域內協同創新活躍8686近五年,我國科研院
15、所之間、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專利申請數量明顯增加,我國產學協同創新呈現結構性躍升。2020年聯合專利申請量明顯增加,占2020年專利申請總量的30%;2021年聯合專利申請量有所回落后繼續攀升,2023年達到峰值52件;近五年聯合專利申請量年均占比約18%。由此可見,政策引導下各類創新主體深度融合態勢顯現。校企聯合實驗室等新型研發機構對專利聯營策略的主動實踐,顯現出正在從單一主體創新向產學研用協同創新轉變。050100150200250300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0242015-2024年聯合專利申請態勢申請量聯合申請12二872十、我國AI關
16、鍵技術專利創新亮點及發展建議87871AI企業界技術創新活躍度顯著提升??蒲性核腃hiplet技術專利申請持續攀升且專利授權率較高。量質優勢顯著23產學研用協同增強4科研團隊創新提升科研院所AI底層技術專利已經被國外巨頭關注借鑒。國內企業利用本土科研成果趨勢明顯科研院所AI技術積累迭代頻繁??蒲性核g、科研院所與企業聯合專利申請數量明顯增加。高校專利許可模式探索從專利成果向行業解決方案的縱向穿透。研究所、高校、新型研 發 機 構 專 利 創 新“并駕齊驅”。典型科研團隊的專利創新兼顧基礎理論突破與工程化創新,助力AI產業發展。企業引用率增加13二882十、我國AI關鍵技術專利創新亮點及發展
17、建議8888強化科研院所與企業的聯合攻關搭建“定向需求對接平臺”,由企業提出產業化技術痛點,科研院所聚焦攻關核心技術專利。鼓勵企業與科研院所共建AI關鍵技術試驗環境,加速關鍵軟硬件實驗室成果的適配與規?;炞C。0101試點“專利+解決方案”捆綁授權模式,例如將科研院所的先進專利成果與工具鏈、測試方案打包,為中小企業提供“交鑰匙”技術包。設立AI產業鏈關鍵技術專利孵化機制,支持高校團隊以專利入股方式參與企業商業化項目,推動專利向高附加值產品轉化。創新高校專利許可模式0202培育本土應用標桿場景0303針對國內企業在自動駕駛、具身機器人、先進計算等領域的技術需求,篩選科研院所核心專利,聯合打造行業級解決方案,形成可復制的商業化案例。引導企業優先采用國產芯片及基礎軟件技術,形成市場需求驅動的正向循環。14賽迪研究院知識產權研究所通訊地址:北京市海淀區紫竹院路66號12層郵政編碼:100846 聯系人:劉欣亮聯系電話:17600185169傳 真:010-68209616 網 址:http:/ 電子郵件:思想,還是思想,才使我們與眾不同研究,還是研究,才使我們見微知著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