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蘭貝格:2025人形機器人的崛起研究報告(1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羅蘭貝格:2025人形機器人的崛起研究報告(11頁).pdf(1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5 五月人形機器人的崛起 從科幻照進現實:如何投身即將到來的革命?封面 由AI生成2人形機器人是人類一直夢寐以求的技術突破,正逐步從科幻走向現實。近年來,人工智能和硬件技術的突破或許能補上實現夢想的最后一塊拼圖。隨著人形機器人距離走進日常生活僅有一步之遙,其應用有望給全社會和各行各業帶來新的生產力變革,同時也將不可避免地面臨諸多挑戰。比人形機器人出現更早的是工業機器人,但人形機器人的外觀和舉止行為更像人,能夠模仿人類完成各種任務,甚至能邊干邊學。在這份報告中,羅蘭貝格分析了推動人形機器人發展的各種驅動因素,描繪了該行業的兩個未來場景,還列舉了可能會遭遇的潛在挑戰。在報告的最后,我們還預測
2、了這一蓬勃發展行業的競爭格局走向,為各類有意參與的玩家提出了戰略建議。人形機器人的崛起摘要3數據來源:牛津經濟研究院(2023);羅蘭貝格,案頭研究勞動人口(15-64歲)發展趨勢%,2022年-2050年人形機器人最能大顯身手的地方就是解決人口下降帶來的勞動力短缺,這在許多地區已經成為重大危機。據聯合國統計,15-64歲的勞動力人口占全球人口的比例將從2020年的65%下降至2050年的58%。有些國家的局面更為嚴峻:日本的勞動力人口將下降27%,中國下降22%,德國下降6%。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將會顯著擴大勞動力市場上的供求差距,尤其是制造業、醫療健康業和建筑業等高度依賴人工勞動的行業。人形
3、機器人有望成為靈活、可靠和高效的勞動大軍,能夠在各種各樣的環境和條件下完成工作。他們也可以與人類同事分工合作,負責執行枯燥重復、有危險性或是對體力要求高的任務;而人類則可以專注于更需要創意、復雜和/或需要社交技能的工作。有了人形機器人的加入,生產力、質量和安全性都可以提高,勞動力成本得以降低,公司也可以減少對外國勞工的依賴。有鑒于此,人形機器人公司正處在需求大漲的風口之上,這也在激勵它們加快開發,全速生產和部署產品,應對正在浮現的全球勞動力短缺危機。驅動因素1:市場需求拉力人口老齡化程度加深,合格勞動力日益減少,市場向機器人勞工敞開大門人形機器人的崛起勞動人口增減比例100%-100%美國+4
4、%歐洲-10%墨西哥+8%日本-27%中國-22%巴西-3%印度+16%歐洲將成為最老的大陸,年齡中位數將超過48歲獨生子女政策導致中國勞動人口不斷減少全球勞動人口變化預測 十億美國受益于移民增加,與墨西哥和印度一樣成為了勞動人口增長的國家,競爭力有所提高印度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勞動適齡人口也最多20244.520505.04驅動因素2:技術突破推力 在生成式人工智能、軟件和硬件創新的共同推動下,人形機器人行業不斷取得進步研究機構和企業競相發布突破性創新成果,不斷打破人工智能(AI)和硬件技術的邊界。技術突破推力與市場需求拉力互相配合,共同推動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和普及。人形機器
5、人渾身遍布先進的硬件部件,例如骨骼、關節執行器、傳感器和電池,通過它們做出與人類相似的動力學和運動學動作,行走在各類地形上,熟練使用和人類相同的工具,高效完成工作任務。除了硬件之外,機器人也需要半導體芯片和先進軟件模型,包括AI訓練、跨軟件模型協作和邊緣計算實現低延遲高帶寬通信,并且幫助它們應對無法預見的情況認別聲音和人臉,解讀人的姿勢,猜測用戶的意圖,快速回答做出反應等等。近些年來,這些領域的突破如雨后春筍一般涌現。生成式人工智能和大語言模型方面的進步尤其明顯,讓人形機器人能以更自然和聰明的方式與人類和周圍環境互動。資料來源:羅蘭貝格機器人的進化人形機器人的崛起時間線1980年代2010年代
6、2020年代+工業機器人無需人類干預即可完成事先設計好的任務協作機器人(Cobot)1 打開了安全圍欄,能與人類安全近距離協同工作人形機器人 結合了靜態和移動機器人的能力,并且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注入最新AI技術,自動導航,自動完成所有任務智能搬運機器人(AGV)2:根據地面磁條行進的自動搬運車輛自主移動機器人(AMR)3:借助先進傳感器和定位軟件,能夠自主移動完成預定任務的機器人靜態機器人移動式機器人人工智能的重要性1 協作機器人2 智能搬運機器人3 自主移動機器人5數據來源:聯合國、世界銀行;羅蘭貝格,案頭研究全球市場發展潛力1單位:萬臺,億美元,2025年-2040年適用所有行業的萬金油?
7、還是垂直領域的小眾高手?人形機器人的兩種走向人形機器人的崛起人形機器人的技術開發一直存在著不確定性,這也讓該行業走到了關鍵性的十字路口:要么贏者通吃,要么血本無歸: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看到重大技術創新引爆一個巨型市場,也可能受制于始終無法突破的瓶頸,導致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規模無法做大。我們通過下面的兩種假設場景來對照分析行業的不同走勢。積極樂觀場景:假設到了2030年,人形機器人技術已經達到了普遍通用的程度,并且成為了廣泛場景下的可靠選擇。如果能做到這兩點,幾乎所有適合人類工作的環境和場景下都可以看到人形機器人的身影?;谶@種假設,到2050年時,由于許多地區的勞動力人口不斷下降,全球人形機器
8、人的需求持續上升,年產量將達到5000萬臺左右,整個行業有望實現1.5萬億美元的年收入。人形機器人將提高生產力,改善產品質量,與人類同事無縫合作,有效緩解全球勞動力危機。機器人的廣泛使用還有可能給制造業、醫療保健、教育和娛樂等許多行業帶來革命性的改變,創造出新的價值定位和商業模式,催生一批新的企業甚至行業。保守謹慎場景:如果軟硬件的技術瓶頸始終無法突破,人形機器人的使用將被局限在小眾領域里,只能在受到嚴格控制的場景下工作,或是在危險的環境中完成特定任務。在這一假設下,2050年時,全球人形機器人的年產量將不會超過200萬臺,全行業收入規模也會止步于2000億美元。人形機器人生產商不得不艱難應對
9、沉重的開發成本、復雜的技術挑戰和充滿不確定性的監管環境。開發投入不足也會導致機器人之間的互通性有限,用戶界面難用,它們只會被用于研究、探險和搜索營救工作,或是完成高度專業化的生產任務。預計人形機器人的年銷售臺數(單位:萬臺)億美元億美元積極樂觀場景通用型人形機器人快速普及保守謹慎場景研發進度延遲,并且僅聚焦于專用機器人萬臺-0140100030005000萬臺c.0159資料來源:羅蘭貝格,案頭研究 或早或晚,人形機器人主機廠會需要擴大產能,建立新的采購網絡。這將為工業企業創造機會,以零件供應商或委托制造商的身份進入這個市場。工業機器人等工業企業可以借助自己在硬件設計和生產運營方面的核心競爭力
10、加入人形機器人產業。這種進入策略對于運動控制系統制造企業尤其重要,因為如果技術發展順利的話,人形機器人最終會占領它們的現有市場。一旦這些企業未能在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早期階段就參與進入,它們就會錯過贏得未來的重大機遇。人無遠慮,必有近憂。所有工業企業都應當仔細審視行業趨勢,評估人形機器人的發展對自己業務的影響力和重要性。每家企業都要坦率地詢問自己,在這個新興行業里準備扮演什么樣的角色:我們是不是應該投資開發自己的人形機器人?應該與領先企業合作?和/或收購勢頭強勁的初創企業?還是穩妥起見,安心成為人形機器人的零件供應商或生產商?事實上,即使人形機器人主機廠想僅靠一己之力,獨立發展出一個上萬億美元的零
11、部件產業,它們也不一定有能力做到這一點。它們也不得不考慮與運動控制系統制造商和工業機器人企業結盟。雖然雙方陣營里的企業都需要三思而行,但是行動一定要快。羅蘭貝格愿意與您深入探討人形機器人產業的未來,梳理您的企業可能會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戰略機遇 工業企業應當在何處落子?人形機器人的崛起潛在行業格局人形機器人組成部件人形機器人主機廠人形機器人主機廠自行開發軟件系統,可以輕松完成大規模應用和部署人形機器人主機廠負責硬件設計,但不會自己生產相關電子元器件領先的主機廠可能會搭建或擴建自己的云計算系統,用以實現AI訓練等功能。目前,人形機器人主機廠都靠自己生產零部件,以縮短開發周期在原型生產和產量爬坡階段
12、,人形機器人主機廠需要直接控制裝配環節,以控制產品質量第三方供應商軟件是企業成功的核心要素和差異化因素,企業對外部伙伴的需求有限外部的半導體和電子產業負責生產硬件組件一些超大規模企業會向較小的人形機器人企業提供專屬服務在產量爬坡階段,主機廠可以將零件生產外包給信賴的合作伙伴產量完成爬坡后,外包制造商可以承擔部分工作軟件模塊邊緣計算云計算零部件供應最終組裝工業化企業的參與程度:高中低軟件硬件這是工業企業的難得機會;但是需要調整自己的開發速度和靈活性,跟上初創企業的節奏。10羅蘭貝格在高科技和工業機器、設備域擁有豐富的咨詢經驗和專業研究實力,也深刻了解人形機器人行業崛起過程中的市場走向和技術趨勢。
13、我們可以提供戰略洞察、運營支持和創新指引,幫助您的企業在這一令人激動、快速迭變的行業中穩健前行。我們可以幫助您回答的問題包括:人形機器人行業的發展對我的業務有哪些重大影響?我如何充分挖掘人形機器人創造的市場機會?我如何與領先的人形機器人企業合作或成為伙伴?如果您有興趣了解關于人形機器人行業的更多研究報告,或希望羅蘭貝格幫助您克服挑戰,抓住機遇,請聯系我們。我們期待早日收到您的消息!我們隨時準備向您提供幫助!人形機器人的崛起朱濤全球合伙人 王星全球合伙人 楊炯合伙人 作者關于我們本報告僅為一般性建議參考。讀者不應在缺乏具體的專業建議的情況下,擅自根據報告中的任何信息采取行動。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
14、將不對任何因采用報告信息而導致的損失負責。2025 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版權所有.羅蘭貝格管理咨詢公司成立于1967年,是全球頂級咨詢公司中唯一源于歐洲的公司。當前,羅蘭貝格在全球33個國家的主要商業中心設有52家分支機構,擁有3,500余名員工,服務超過1,000家國際客戶,并在過去五年中為超過40%的財富500強企業提供專業服務。羅蘭貝格一直將中國視為公司國際化道路中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自1983年在中國開展首個項目以來,羅蘭貝格已深耕中國市場40余年,先后在上海、北京、香港、臺北和廣州開設辦事處。作為公認的全球意見領袖,羅蘭貝格在主流咨詢機構排名中屢獲佳績:在“2025年度VAULT亞太地區20佳咨詢公司排行榜”中位列前三,并多次榮登福布斯“全球最佳管理咨詢公司”榜單。憑借多元化的歐洲背景和豐富的本土經驗,羅蘭貝格致力于為企業提供全面的管理解決方案與專業咨詢服務。歡迎您提出問題、評論與建議 ROLANDBERGER.COM出版方羅蘭貝格亞太總部中國上海市山西北路99號蘇河灣中心辦公樓23層,200085+86 21 5298-6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