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準研究院:2019中國養老服務行業研究報告(71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鯨準研究院:2019中國養老服務行業研究報告(71頁).pdf(71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報告指導作者介紹zhiniezhinie譚瑩鯨準研究院院長報告作者cpumark關注領域:醫療健康胡興soul_ryan關注領域:醫療健康江浚濤1349776676關注領域:醫療健康劉佳英免責聲明:1.本報告作者具有專業勝任能力,保證報告所采用的數據均來自合規渠道,分析邏輯基于作者的職業理解,本報告清晰準確地反映了作者的研究觀點,力求獨立、客觀和公正,結論不受任何第三方的授意或影響,特此聲明。2.鯨準不會因為接收人接受本報告而將其視為客戶。本報告僅在相關法律許可的情況下發放,并僅為提供信息而發放
2、,概不構成任何廣告。3.本報告的信息來源于已公開的資料,鯨準對該等信息的準確性、完整性或可靠性不作任何保證。本報告所載的資料、意見及推測僅反映鯨準于發布本報告當日的判斷,本報告所指的公司或投資標的的價格、價值及投資收入可升可跌。過往表現不應作為日后的表現依據。在不同時期,鯨準可發出與本報告所載資料、意見及推測不一致的報告。鯨準不保證本報告所含信息保持在最新狀態。同時,鯨準對本報告所含信息可在不發出通知的情形下做出修改,投資者應當自行關注相應的更新或修改。4.在任何情況下,本報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在任何情況下,鯨準、鯨準員工或者關聯機構不承諾投資者一定獲利,不與投
3、資者分享投資收益,也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報告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投資者務必注意,其據此做出的任何投資決策與鯨準、鯨準員工或者關聯機構無關。5.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鯨準及其所屬關聯機構可能會持有報告中提到的公司的股權,也可能為這些公司提供或者爭取提供籌資或財務顧問等相關服務。在法律許可的情況下,鯨準的員工可能擔任本報告所提到的公司的董事。6.本報告版權僅為鯨準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任何機構和個人不得以任何形式翻版、復制、發表或引用。如征得鯨準同意進行引用、刊發的,需在允許的范圍內使用,并注明出處為“鯨準數據”,且不得對本報告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和修改。鯨準出品,轉載請標明
4、出處;禁止商用轉載,違規轉載法律必究。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報告聲明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研究背景中國老齡化正在加速向前推進。截至2018年末,中國65歲以上人口達1.67億,占總人口比重11.9%。世界銀行預計,中國2050年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增長到26%,平均每五個人中至少有一位是65歲以上老年人。這給中國經濟與社會帶來的挑戰不言而喻,但機會也往往相伴而生。研究范圍本報告擬從中國老齡化的背景入手,分析養老服務行業面臨的挑戰和機遇。在居
5、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種養老模式中,報告將居家養老和機構養老作為研究重點,對其典型的商業模式、市場競爭格局等作了深入剖析,以幫助讀者厘清養老服務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以及值得關注的發展模式。此外,鑒于歐美發達國家已有應對老齡化的成熟經驗,報告還將美國、日本的養老模式與中國比較分析,希望讀者能從中獲得啟示。研究方向報告具體將圍繞以下問題展開:(1)如何從經濟、社會等多個維度,看待中國養老服務行業所處的發展環境?(2)中國自2000年左右邁入老齡化社會,目前養老服務業正處于什么發展階段?(3)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種養老模式中,哪一種模式孕育著更多的產業發展機會和投資機會?(4)不同類
6、型的市場主體,其進入養老服務行業的發展模式有何不同?這對市場后進者有何啟示?(5)作為公益屬性較強的行業,如何看待養老服務行業的投資回報周期和收益?前言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1.1 行業定義、特點及范圍1.2 主要養老模式1.3 行業發展規模1. 養老服務行業概述1.4 行業發展環境1.5 行業發展歷程1.6 中外養老模式對比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定義:養老服務指為滿足老年人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基本需求,向其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涉及老年人衣、食、住
7、、行等多個方面,包括日常保潔、康復護理、養老保險、文化活動等。特點: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性產業,養老服務業兼具市場屬性和公共屬性。一方面,隨著老齡化時代到來,“銀發經濟”的潛能逐漸受到更多關注,催生出諸多新興業態和產品形式。另一方面,養老服務也是公共事業和社會福利的一部分,事關數億老年人的基本生活保障,政府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既包括政策支持和引導,也可直接投入資金、購買服務。兼具市場和公共屬性,涉及老年人物質和精神生活多方面1.1 行業定義、特點及范圍鯨準洞見文化活動老年旅游老年大學診斷治療健康管理康復護理醫療保險長期照護險養老保險日常保潔精神慰藉助餐助浴生活照料醫護服務文化娛樂金融服務2019
8、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根據養老場所和服務形式的不同,大致可將現有養老模式分三類,包括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居家養老:指以家庭為核心,老人與成年子女等家庭成員共同生活,或獨自居住在家養老。該模式因成本更低、老人對環境更熟悉、家人可陪伴時間較長,是大多數老年人養老的主要選擇,也符合中國以孝為先的傳統家庭文化。社區養老:指依托社區公共資源和服務設施,或引入專業養老機構服務,如社區老年食堂、日間照料中心、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等,讓老年人在所生活的社區范圍內,即可快速、便捷地獲得相應生活服務。對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弱或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來說
9、,社區養老是居家養老的有力補充。機構養老:主要指以養老院、康養中心、托老所、老年公寓等,專業化養老機構為主體的養老模式。該模式可將老年人集中起來,提供居住、就餐、醫療、娛樂等全方位服務,但需要的建設成本和資源投入較高,適用失能或失智程度較高,而家人無力照顧的老人群體。主要分三類養老模式,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1.2 養老模式主要分類鯨準洞見養老模式發生場所適用群體主要特點居家養老老人或子女家中具有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的老人成本較低,老人無需更改住所,家人可陪伴時間較長社區養老家庭附近社區基本生活自理能力相對較弱,或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依托社區公共資源和服務設施,老人對所處環境更熟悉,更具親切感
10、機構養老專業化養老機構失能或失智程度較高的老人,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成本較高,老人需更改住所,服務內容較為全面、豐富三種養老模式對比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隨著養老服務行業逐步放開,政府已基本確立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托,機構養老為支撐的養老服務體系基本框架。上海、北京等地方政府,也由此陸續提出了“9073”或“9064”模式,即90%的老年人居家養老,7%或6%的老人依托社區養老,剩余3%或4%的老人在機構養老。直到目前,因居家養老和社區養老均依托老人熟悉的生活環境,且社區養老服務機構也多開展面向居家老人的上門服務,兩
11、種養老模式逐漸呈現融合之勢。在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十三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體系建設規劃中,“居家社區養老服務”已被作為整體提出,成為2017年-2020年老年事業發展的重要方向。與“9073”等模式相對應,有專家提出“9802”模式,進一步強化居家社區養老在養老服務體系中的基礎性位置。無論“9073”或是“9802”,前述模式的基本設計思路,都與老人群體的構成,以及三種養老模式的特點相關。全國近2.5億60周歲以上老人中,近90%的老人年齡在80歲以下,這意味著絕大多數老人具備基本自理生活能力,可在家養老。而需要入住養老機構的半失能失能老人,其在老人群體中所占比例相對較小。三種養老模
12、式中,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1.2 養老模式主要分類國務院,鯨準研究院在社區內獲便捷服務進駐社區,開設服務站點需要時,進入養老院上門提供專業化服務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上門提供專業化服務需要時,進入養老院三種養老模式關聯“9073”模式:90%居家養老,7%社區養老,3%機構養老;“9064”模式:90%居家養老,6%社區養老,4%機構養老;“9802”模式:98%居家社區養老,2%機構養老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49005463609067897568020004000600080002015年2016年201
13、7年2018年2019年中國養老產業規模產業規模(億元)預計養老產業規模增速超過10%1.3 行業發展規模國家社科基金,鯨準研究院1.872.052.252.472.710123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2019年中國老年市場規模市場規模(萬億元)中國自2000年已邁入老齡化時代,隨后老齡化進程逐漸加快,圍繞老年人需求的養老產業潛力得以釋放。根據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養老消費與養老產業發展研究”課題組測算,2050年中國老年市場和養老產業規模將從2015年的1.87萬億元、4900 億 元 增 長 至 48.52 萬 億 元 和 21.95 萬 億 元 , 年 增 長 率 分 別 達
14、 到 9.74% 和11.48%。其中,養老服務是養老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老齡協會2019年4月發布的需求側視角下老年人消費及需求意愿研究報告預計到2020年,我國老年消費市場規模將達到3.79萬億元。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新中國成立后,歷史上曾出現三次人口出生高峰期。第一次“嬰兒潮”出現在1962年左右,該階段出生人口已集中進入老齡階段,且經歷改革開放具備一定經濟基礎和消費能力。與此同時,15-64歲年齡人口自2015年左右逐漸下降,年輕人口養老壓力劇增,傳統家庭養老基礎日漸薄弱?!皨雰撼薄奔胁饺肜淆g階段,人口撫養比
15、快速上升1.4 行業發展環境-社會環境國家統計局,鯨準研究院 -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194919521955195819611964196719701973197619791982198519881991199419972000200320062009201220152018出生人口數(萬人)“出生潮”逐漸進入老齡階段“出生潮”老人子女處 “出生低谷“階段數據來源:國家統計局,鯨準研究院中國歷年出生人口數(萬人) - 0.1 0.2 0.3 0.4 0.5 0.6 0.702468101219501955196019651970197519801
16、985199019952000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20652070207520802085209020952100億我國各年齡段人口數量及老年撫養比0-1415-6465+老年撫養比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GDP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較大1.4 行業發展環境-經濟環境4.60 5.11 6.10 7.57 8.56 9.61 10.48 11.06 11.19 12.24 13.61 0%2%4%6%8%10%12%051015200820092010
17、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中國歷年GDP總量及增速GDP總量(億美元)GDP增速3,471 3,838 4,560 5,633 6,337 7,077 7,683 8,069 8,117 8,826 9,732 0%5%10%15% - 5,000 10,000 15,000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2018中國歷年人均GDP和65歲以上人口比重人均GDP(美元)65歲以上人口比重中國老齡化一度伴隨著經濟快速增長,從2000年到2011年,中國GDP增速始終維持在8%以上,2007年一度高達14.23%
18、,2010年也曾達到10.64%。但2012年之后,GDP增速逐漸放緩,經濟下行壓力趨增。截至2017年,中國65歲以上年齡人口比重已達10.64%,老齡化速度不斷加快,但經濟發展卻面臨諸多不確定性。這意味著“未富先老”恐成為中國老齡化的典型特征,老年人的消費能力也將受到限制。國家統計局,鯨準研究院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隨著老齡化趨勢加劇,養老成為政府頂層設計重要議題。從2013年至今,政府已基本確定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的養老服務體系,并支持社會資本在其中發揮重要作用。頂層設計逐漸完善,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大勢所趨1.4 行業發展環
19、境-政策環境公開資料,鯨準研究院2014年9月財政部等關于做好政府購買養老服務工作的通知2013年9月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養老服務業的若干意見到2020年,全面建成以居家為基礎、社區為依托、機構為支撐的,功能完善、規模適度、覆蓋城鄉的養老服務體系。立足各地經濟社會發展實際,積極探索,不斷創新政府購買養老服務機制,改進購買服務的方式方法。2015年2月民政部等關于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服務業發展的指導意見鼓勵民間資本在城鎮社區舉辦或運營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老年人活動中心等養老服務設施,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PPP(政府和民間資本合作)等模式建設或發展養老機構。2015年11月國務院關于推進醫療衛生
20、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到2017年,醫養結合政策體系、標準規范和管理制度初步建立,建成一批兼具醫療衛生和養老服務資質和能力的醫療衛生機構或養老機構。2016年3月中國人民銀行等關于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加快發展的指導意見2017年2月工業和信息化部智慧健康養老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7-2020年) 到2020年,基本形成覆蓋全生命周期的智慧健康養老產業體系,建立100個以上智慧健康養老應用示范基地,培育100家以上具有示范引領作用的行業領軍企業。2017年8月財政部關于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支持養老服務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鼓勵運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PPP)模式推進養老服務業供給側結構性
21、改革,加快養老服務業培育與發展,形成多層次、多渠道、多樣化的養老服務市場,推動老齡事業發展。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的金融組織更加多層次,產品更加多元化,服務更加多樣化,金融支持養老服務業和滿足居民養老需求的能力和水平明顯提升。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2018年,我國養老事業進入穩步發展階段,國家高端重視養老體系發展,養老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整體服務質量逐步提升。2019以來,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取消進入法治化軌道,個人所得稅贍養老人專項附加扣除政策落地,政府正加快推動養老事業和產業全局發展。頂層設計逐漸完善,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大勢所趨1
22、.4 行業發展環境-政策環境公開資料,鯨準研究院2018年3月住建部發布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標準2018年7月國家11部委聯合下發促進護理服務業改革與發展指導意見健全健康養老服務網絡。鼓勵有條件的地區統籌整合醫療、護理、康復和養老服務資源,逐步形成有序共享、功能合理的健康養老服務網絡。2018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制度的通知在現行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基礎上,建立養老保險中央調劑基金,對各省份養老保險基金進行適度調劑,確?;攫B老金按時足額發放。2018年10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完善促進消費體制機制實施方案(20182020年)取消養老機構設立許可,建立
23、養老機構分類管理制度,加快推進公辦養老機構轉制為企業或開展公建民營,建立健全養老領域公建民營相關規范。2018年10月三部門印發深度貧困地區特困人員供養服務設施(敬老院)建設改造行動計劃2019年4月國務院辦公廳關于推進養老服務發展的意見強化信用為核心、質量為保障、放權與監管并重的服務管理體系,確保到2022年在保障人人享有基本養老服務的基礎上,有效滿足老年人多樣化、多層次養老服務需求。以滿足特困人員集中供養需求為目標,以提升供養服務機構兜底保障能力為主線,提高特困人員集中供養能力和服務質量,更好發揮社會救助在脫貧攻堅中的兜底保障作用。老年人照料設施建筑設計應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點,保護老年
24、人隱私和尊嚴,保證老年人基本生活質量;適應運營模式,保證照料服務有效開展。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由于養老帶有公共福利性質,PPP模式是政府鼓勵民間資本參與養老事業的主要方式之一。根據2015年國務院批轉的關于在公共服務領域推廣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的指導意見,PPP模式指政府采取競爭性方式,擇優選擇具有投資和運營管理能力的社會資本,雙方按照平等協商原則訂立合同,明確權責關系,由社會資本提供服務,政府依據公共服務績效評價結果,向社會資本支付相應對價,保證社會資本獲得收益。截至2019年3月11日,財政部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中心公
25、布的養老PPP項目共185個,其中107個處執行階段,78個處識別階段。2015年是養老PPP項目設立的高峰,之后許多項目逐漸落地。2018年未有新項目設立。從項目金額來看,大多數項目投資額處于1-10億元范圍內。鼓勵社會力量參與,政府共發起185個養老服務PPP項目1.4 行業發展環境-政策環境15272511儲備PPP項目投資額分布1億元以下1-3億元3-10億元10億元以上15333722執行PPP項目投資額分布1億元以下1-3億元3-10億元10億元以上943151121428412382012年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2017年2018年PPP項目發起時間分布儲備項目
26、數量執行項目數量財政部,鯨準研究院整理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除放開養老服務市場外,近年來養老相關政策還強調推進“醫養結合”,以及長期照護險試點?!搬t養結合”是指將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有機融合,以滿足老人的醫療健康需求,具體形式包括醫療機構進駐養老機構,養老機構內設醫療室,或社區醫療衛生機構與老年人簽約等。而長期護理保險試點著重解決失能人員的保障問題,以進一步完善老年人的社會保障體系,讓失去自理生活能力的老人能夠獲得相應的養老服務。強調“醫養結合”,推進長期護理保險試點1.4 行業發展環境-政策環境國務院,人社部,鯨準研究院整理
27、20152015年年11 11月國務院發布月國務院發布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政策目標: 到2017年, 80%以上的醫療機構開設為老年人提供掛號、就醫等便利服務的綠色通道,50%以上的養老機構能夠以不同形式為入住老年人提供醫療衛生服務; 到2020年,符合國情的醫養結合體制機制和政策法規體系基本建立, 65歲以上老年人健康管理率達到70%以上。政策要點: 鼓勵養老機構與周邊的醫療衛生機構開展多種形式的協議合作,醫療衛生機構為養老機構開通預約就診綠色通道;養老機構可根據服務需求和自身能力,按相關規定申請開辦老年病醫院、康復醫院
28、、護理院、中醫醫院、臨終關懷機構等,也可內設醫務室或護理站; 充分依托社區各類服務和信息網絡平臺,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醫務人員與社區、居家養老結合,與老年人家庭建立簽約服務關系。20162016年年7 7月人社部發布月人社部發布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關于開展長期護理保險制度試點的指導意見政策目標:探索建立以社會互助共濟方式籌集資金,為長期失能人員的基本生活照料和與基本生活密切相關的醫療護理提供資金或服務保障的社會保險制度。資金籌集:可通過優化職工醫保統賬結構、劃轉職工醫保統籌基金結余、調劑職工醫保費率等途徑籌集資金,并逐步探索建立互助共濟、責任共擔的長期護理保險多渠道籌資機制
29、。待遇支付:對符合規定的長期護理費用,基金支付水平總體上控制在70%左右,具體待遇享受條件和支付比例,由試點地區確定。服務管理:明確服務內涵、服務標準以及質量評價等技術管理規范,建立長期護理需求認定和等級評定標準體系,探索引入第三方監管機制。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國內養老服務業發端于改革開放時期,此前(主要指1949年-1979年)老齡人口主要依靠家庭養老,僅有少部分老年人可得到國家統一分配的養老服務資源。改革開放后,尤其是進入21世紀以來,老年人口比重不斷提升,大量年輕人口外出尋求工作機會,傳統的家庭養老基礎被削弱,而政府
30、主導設立的養老機構資源不足,因此鼓勵社會力量參與養老事業,成為政府制度設計的必然選擇。而從2000年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至今,國有企業、大型資本企業集團等爭相進入養老產業,興辦養老機構,促使行業快速發展,中小型企業也在其中尋找機會。但截至目前,國內養老服務業仍處早期發展階段,行業整體呈“散、亂、弱、差”的局面。一方面,老齡人口的消費能力和消費習慣尚待提升和培育,另一方面,行業服務模式和商業模式也仍需打磨、探索。養老服務處早期發展階段,行業集中度較低1.5 行業發展歷程公開資料,鯨準研究院福利為主社區服務產業萌芽快速發展政府主導走向市場化和產業化,服務內容趨于多樣化和專業化,市場集中度也逐漸提升2
31、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1959年4月日本國會批準通過了國民年金法,1961年開始全面實施,從此日本進入“全民皆年金”的時代,經歷20年的發展已形成三層養老年金保險制度。第一層次:國民年金法規定20歲以上60歲以下的國民必須參加國民年金保險,包括養老年金、殘障年金、寡婦年金、母子年金和遺孤年金5種。其中,養老年金作為養老保險的基礎,目前日本共有約6800萬人加入了國民年金。第二層次:厚生年金和共濟年金是與收入相關的雇員年金。厚生年金是指覆蓋5人以上私營企業職工的年金,而共濟年金則是國家公務員、地方公務員、公營企業職工、農林漁團體
32、雇員、私立學校教職員工參加的年金。加入第二層次的則自動全部加入第一層國民年金。第二層次的養老保險是對國民年金的重要補充。前兩個層次的養老保險統稱為公共養老金制度,是日本社會保障的根基,由政府統一運營。第三層次:為了進一步增加退休后的收入,讓人們可以安心養老,除公共年金外,日本還有企業年金。以厚生年金基金制度為例,其是由大企業或者一些企業聯合組建基金,企業方和員工向基金繳費。此外還有固定收益企業年金,這種年金基本固定企業職工年老后獲得的收入,然后根據這一金額計算出現在每個月必須向該保險系統繳納的保費,這項保費也由企業和勞動者分擔。日本:由政府主導的多層次養老金保險體系1.6 中外養老模式對比公開
33、資料,厚生勞動省,鯨準研究院,第二支柱:厚生年金、共濟年金第三支柱:私人養老保險定額制保費:法律規定所有20歲以上60歲以下的國民義務參加國民年金。目前參保者每月向國民年金保險繳納1.5萬日元保費,60歲以后平均每個月可領取5.5萬日元的年金。第一支柱:國民年金定率制保費:日本受雇于企業等的正式員工有義務參加厚生年金,由員工和企業對半出資。而公務員等則參加共濟年金,保費也是個人和國家對半出資。各類任意加入的養老年金保險:主要是私人機關經營管理者的職業養老金或公司養老金,包括厚生年金基金、適格退職年金、國民年金基金等種類,加入條件以加入第一、第二層次的養老保險作為基礎。2019年7月 |養老服務
34、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日本介護保險體系由政府管理的保險基金、參保人和服務供應商組成。目前介護保險第一類保險參保人數已經增長到3440萬人,占總人口的27.14%,同時介護保險月均賠付人次達到560萬,年賠付人次達6720萬。1)參保人組成:日本參保人可以從40歲起開始繳費,其中參保人又分為兩類:一類參保人為65歲及以上老人,可以在要需要介護和需要援助時獲得保險補償;二類參保人為40-64歲的參保人,參保人只有在老年退化性疾病上可以享受保險補償。2 ) 保 險 基 金 組 成 : 政 府 補 貼 50% , 由 國 家 、 都 道 府 縣 和 市 政
35、府 各 承 擔25%/12.5%/12.5%;個人保費支付50%,其中22%來自一類保險人,主要由年金來支付(年金支付一類保險人90%的籌資,剩下10%主要是未參保年金的低收入老人自費支付),28%來自二類保險人,主要從其繳納的各項社保抽離來支付。3)介護服務組成:介護服務主要包括居家、社區和機構介護,介護險允許被保人選擇給自己提供服務的機構,但不會給予被保人現金賠付,即介護保險的費用會直接付給介護機構而不是被保險人。日本:介護保險制度,解決養老關鍵長期照護問題1.6 中外養老模式對比公開資料,厚生勞動省,鯨準研究院介護服務提供者被保險者第一類(65歲及以上)20%第二類(40-64歲)20%
36、介護服務個人支付 10%介護保險支付90%保險費50%稅收50%(中央政府25%;都道府縣12.5%;市町村12.5%)地方(介護保險提供方)有養老金:養老金抵扣90%無養老金:向當地政府繳納10%,支付比例2%從社會保險中抽出支付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美國養老體系整體也從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三種模式延展開來。與中國不同的是,美國養老體系的參與主體更多元化,除政府和商業組織外,社會組織也是美國養老服務的主要提供者,政府通過向社會組織購買服務,使基本養老服務能覆蓋至大多數普通老年人。對于偏好“抱團養老”的老人,美國已發
37、展出成熟的養老社區模式,既包括面向高收入老人群體的高端社區,也包括面向普通收入群體的大眾社區。而從社區服務和功能來看,美國大型養老社區常見活躍退休社區(AARC)和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CRC)兩類,前者主要針對低齡、健康狀況較好的活躍老人,如佛羅里達“太陽城”,后者可接納的老年群體年齡覆蓋范圍更廣,針對不同健康狀況的老人都設置有不同的服務單元和區域。此外,不愿入住老年社區,但又需要專人長時間照顧的老人,也可選擇入住專業養老機構,如養老公寓、療養院、護理院等。美國:建立AARC、CCRC大型養老社區,集中養老1.6 中外養老模式對比公開資料,厚生勞動省,鯨準研究院活躍退休社區(AARC):針對5
38、5歲以上低齡的健康活躍老人,內設高爾夫球場、網球場、游泳池、休閑會所等運動和娛樂設施,如“太陽城”項目會員制:老年居民繳納會員費,可享受家政、房屋維修、花園維護、保健護理等由志愿者或專業機構提供的服務。合作居?。豪夏昃用窨上碛泄矎N房、洗衣房、圖書館等公共服務設施。居家養老老年社區專業機構PACE:聯邦政府制定綜合性老人健康護理計劃,對體弱、患病和行動不便的老人提供必需的醫療護理服務,與聯邦醫療保險和醫療補助政策關聯。持續照料退休社區(CCRC):服務涵蓋老人晚年全階段,根據老人需要照料的程度,將社區分為自主生活區域、需要幫扶生活區域、失能老人照料區域、完全失能老人照料區域。養老公寓:以公租、
39、廉租為主,面向低收入老年人,多分布在大城市人口密集區如紐約曼哈頓、布魯克林區等。療養院/護理院:面向因慢性病、重大手術和失能失智等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配備醫生和專業護理人員,為老人提供生活照顧、醫療診治、康復治療等服務。支付來源包括私人資金、醫療補助、長期照料保險等。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美國養老保障體系大體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政府責任下的社會保險與社會救助,雇主責任下的補充養老金,以及家庭責任下的個人儲蓄與投資。這三個層次又被稱為養老保險的三大支柱,其中第一支柱在美國具體表現為OASDI計劃,即由聯邦政府統籌的強制性公共養
40、老金計劃,覆蓋人群包括私人企業雇員、聯邦公務員、自雇者、農場工人等所有獲取工資收入者,且以強制性工薪稅的方式來籌資,一般正常退休(65歲)、處平均收入的美國老人,其所獲得的OASDI養老金給付的替代率為40%左右,低收入者為60%左右,高收入者為25%左右。個人養老金水平的差異更多體現在第二支柱和第三支柱上。在美國,最具代表性的第二支柱養老金計劃為401(k),相當于中國的企業年金制度。加入該計劃的企業,會為雇員設立專門的401(k)賬戶,雇主與雇員共同繳納一定數量的資金存入賬戶,并指定基金公司管理該賬戶,投入定期存款、股票基金等獲得收益。第三支柱養老金計劃則為IRA計劃,所有16歲以上70.
41、5歲以下、年薪不超過一定數額者均可以開設IRA賬戶,戶主根據自己的收入確定年度繳費金額??梢园l現,401(k)和IRA計劃的給付水平均與雇員收入水平相關,遵循“多繳多得”原則,參與者可享受納稅延遲等相應的稅收減免政策。美國:三支柱養老保險體系,政府、企業、個人共同參與1.6 中外養老模式對比公開資料,鯨準研究院,第二支柱:雇主養老金計劃第三支柱:個人儲蓄養老金計劃OASDI計劃:以社會保障稅為基礎,由聯邦政府統籌,凡獲取工資收入者必須參加,既包括投保人自身養老保險,還包括投保人配偶、未成年子女、父母等人群的連帶保險。第一支柱:政府強制社會養老金計劃DB和DC模式:雇主責任下的補充養老金,相當于
42、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分確定給付型(DB)和確定繳費型(DC)兩種模式,由雇主和員工共同繳納一定資金存入賬戶,并由基金公司管理,如401(k)計劃。IRA計劃:以個人退休賬戶為基礎,由聯邦政府提供稅收優惠、個人自愿參與;參與者可到有資格設立IRA基金的銀行、基金公司等金融機構開設IRA賬戶,根據收入確定年度繳費金額;年薪超過一定數額不能參加IRA計劃。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鯨準洞見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2.1 產業鏈圖譜2.2 產業鏈供給端2. 產業鏈構成及分析2.3 產業鏈需求端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
43、400-6265-050圍繞老人需求,涉及生產制造、人才培訓等多個環節2.1 產業鏈圖譜鯨準研究院診斷器械緊急呼叫培訓機構職業學校三諾生物綜合信息管理平臺智能硬件康復輔具上門服務遠程監護日間照料+社區服務全方位服務器械與設施信息化解決方案人才教育與培訓居家養老社區養老機構養老上游中游下游用戶:老人支付方老人/子女/其他家庭成員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長期照護險商業保險社會保險個人自付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當前我國居家養老仍然停留在“在家養老”的階段,居家養老所需的軟硬件服務尚未發展完善。我國老年人居住場所主要以自有產權房
44、和子女產權房為主。硬件方面老年住宅與普通住宅差異性不大,對于老年人而言,尤其是獨居老人缺乏呼叫和報警設施成為老年人住房存在的主要問題,此外老年人住房所需配備的各類適老化的設施普及率仍然較低。社區養老方面供需不符的情況較為嚴重,老年人對生活質量的要求正在逐步提升,對應的養老服務需求也更加多樣化,如生活照料、醫護、社會活動等,現階段養老服務結構仍然較為單一。此外當前社區居家養老仍以政府為主導,自上而下的服務供給和評估體系導致了,大多機構存在重設施建設輕差異化需求的問題。機構養老方面,根據2017年民政部統計公報顯示,全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同比增長2%,而65歲以上老年人同比增長6%,
45、每千名老人擁有養老床位較上年減少0.7張,距“十三五”規劃目標以及國外行業成熟階段仍有較大差距。養老服務總量嚴重不足,存在資源錯配問題2.2 產業鏈供給端民政部,鯨準研究院9.85%31.37%5.62%5.02%1.31%12.20%7.62%13.59%11.48%11.40%4.29%-2.22%-5%0%5%10%15%20%25%30%35%0.005.0010.0015.0020.0025.0030.0035.00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每千名老人養老床位情況每千名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同比增長情況2019
46、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我國養老服務產業,存在養老服務占比過低、養老服務配套機構分布結構不均的情況。由于我國現階段居家養老未能配備相應的醫療設備。對于日常養老服務、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量非常大,目前我國護工數量嚴重匱乏,且未能形成人才培養和認證體系,從業人員多數缺乏專業知識與資質認證。據統計目前我國各類養老服務人員約150萬人,具備專業資質的不足50萬人。根據民政部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國各類養老服務機構和設施15.5萬個,比上年增長10.6%;其中我國養老服務機構2.93萬個,各類養老床位合計744.8萬張,比上年增長2%(每千名
47、老年人擁有養老床位30.9張)。按國際標準每100位老人需要提供5張床位計算,我國需提供1000萬張以上的養老床位。目前養老機構床位數供給遠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明顯。我國整體醫護資源相對緊缺,養老服務相對落后2.2 產業鏈供給端民政部,社科院,鯨準研究院4.39.411.61415.50%20%40%60%80%100%120%140%02468101214161820132014201520162017養老服務機構數量變化養老服務機構數量(萬)增長率493.7577.8672.4730.2744.80%2%4%6%8%10%12%14%16%18%20%010020030040050060
48、070080020132014201520162017養老機構床位數量各類養老機構床位數量(萬張)增長率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目前我國以房地產企業建立起的全托、日托養老機構發展相對成熟,其主要目標客群定位為高端+活躍長者,相反以高齡失能老人為代表的剛需人群并未受到真正重視。同時養老機構以關注硬件投入為主,服務質量和技能培養相對薄弱。同時許多養老類公寓住宅對客戶定位并不明確,其價格沒有根據不同經濟層次的老人做出相應合理定價,使整體市場的供求之間存在一定的落差,直接導致部分福利性和營利性老年公寓的經營較為困難。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
49、顯示,我國養老機構床位數從2009年的266萬張增加到2017年745萬張,但實際入住率卻在不斷下降,床位空置率達到50%以下。即使在老齡化程度最高、經濟發展最快的上海市,養老機構的總體入住率仍不足70%,個別偏遠養老機構實際入住率甚至不足20%,顯示出養老需求與供給的不匹配。供給端對剛需老人關注度較低,導致入住率不斷下降2.2 產業鏈供給端民政部,國家統計局,鯨準研究院79%77%74%70%62%55%52%48%0%10%20%30%40%50%60%70%80%90%20102011201220132014201520162017養老機構實際入住率2019年7月 |養老服務行業報告 |
50、 數據來源:研報定制合作咨詢:400-6265-050老齡人口對醫療服務的需求相對較高。隨著年齡增長,伴隨著身體機能的不斷衰退,老齡人口罹患慢性病的患病率要遠高于其他年齡段。根據衛健委統計數據顯示,隨著年齡的增長,慢性病患病率大幅增長,其中65歲以上老齡人群慢性病患病率達到53.99%。其中老齡人群患病率較高的慢性疾病包括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因而老齡人群擁有更高的慢性病監測管理的需求。此外,失能老人、高齡老人、空巢老人的數量也在快速上升。根據中國老齡研究中心數據,失能和半失能老人數量已經超過4000萬,而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趨勢(80歲及以上人口占比增加),同時生活條件的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