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國醫療新基建政策驅動趨勢及相關公司梳理報告(29頁).pdf》由會員分享,可在線閱讀,更多相關《2022年中國醫療新基建政策驅動趨勢及相關公司梳理報告(29頁).pdf(29頁珍藏版)》請在三個皮匠報告上搜索。
1、2022 年深度行業分析研究報告 2 目 錄 一、疫情催化政策加碼,醫院建設浪潮起. 6 1.1 表現:新建、改擴主導,綜合醫院、中醫院增長亮眼 . 6 1.2 成因:醫療事業短板仍存,疫情催化政策明朗 . 7 衛生費用持續增長,促進醫療事業長足發展 7 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問題仍存 10 疫情催化,政策加碼方向明確 15 二、政府投資主導,各環節次第受益 . 17 2.1 政府投資主導,專項債發力保障 . 17 2.2 景氣擴散,各環節次第受益 . 18 三、相關公司梳理 . 19 3.1 艾隆科技:醫療智能化稀缺標的,業務延伸打開空間 . 19 3.2 華康醫療:醫療凈化工程龍頭
2、,行業經驗豐富 . 22 3.3 康眾醫療:下游應用不斷拓展,國產替代持續受益 . 25 3.4 嘉和美康:深耕臨床信息化,產品布局不斷延伸 . 27 3 圖表目錄 圖 1:醫院立項項目數量及增速 . 6 圖 2:中國建筑醫療建筑訂單金額及增速 . 6 圖 3:醫院立項項目結構(按建設類型) . 6 圖 4:改擴項目數量及增速 . 6 圖 5:醫院立項項目數量(個) (按醫院類型) . 7 圖 6:2021 年醫院立項項目結構(按醫院類型) . 7 圖 7:綜合醫院新建、改擴項目數量及增速 . 7 圖 8:中醫院新建、改擴項目數量及增速 . 7 圖 9:我國衛生費用及占 GDP 比重 . 7
3、圖 10:2020 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 . 7 圖 1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數量 . 8 圖 12:設衛生室的村占行政村數比例 . 8 圖 13: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 . 8 圖 14: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護士數(人) . 8 圖 15:中日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 . 10 圖 16:各國每千人口醫院床位數(張) . 10 圖 17:各國每千人口內科醫生人數(人) . 10 圖 18:各國每千人口護士和助產士人數(人) . 10 圖 19:每十萬人 ICU 床位數(張) . 11 圖 20:分等級醫院結構 . 11 圖 21:2020 年醫師、護士學歷結構. 11 圖 22
4、: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專業技術資格結構. 11 圖 23:分等級醫院診療人次及增速(百萬人次) . 11 圖 24:三級醫院數量、床位數和診療人次增速 . 11 圖 25:2020 年醫院數量和診療人次結構 . 12 圖 26:分等級醫院病床使用率(%) . 12 圖 27:2020 年分區域醫療資源對比. 12 圖 28:2020 年分區域三級醫院對比. 12 圖 29:全國綜合醫院百強分布變化(復旦排行榜) . 13 圖 30:2020 年全國綜合醫院百強分布(復旦排行榜) . 13 圖 31: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年齡結構 . 13 圖 32:醫院與
5、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學歷結構 . 13 圖 33: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專業技術資格結構 . 14 圖 34: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對比(%) . 14 4 圖 35:我國醫護比變化 . 14 圖 36:2017 年各國醫護比對比 . 14 圖 37:2020 年我國??漆t院分經濟類型結構 . 15 圖 38:2020 年我國??漆t院分病種結構 . 15 圖 39:我國衛生總費用結構變化 . 17 圖 40:政府預算衛生支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 17 圖 41:城鎮衛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億) . 17 圖 42:深圳市衛生機構固
6、定資產投入資金來源 . 17 圖 43:衛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 . 18 圖 44:醫院建設流程 . 18 圖 45:2020M1-2022M5 新建醫院立項項目預計竣工時間統計 . 18 圖 46:2020M1-2022M5 新建綜合醫院立項項目預計竣工時間統計 . 19 圖 47:2020M1-2022M5 新建中醫院立項項目預計竣工時間統計 . 19 圖 48:艾隆科技 2021 年收入結構 . 19 圖 49:艾隆科技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 . 19 圖 50:艾隆科技自動化藥房產品 . 20 圖 51:2018 年末我國門診藥房自動化市場競爭格局. 20 圖 52:艾隆科技
7、自動化藥房業務收入及增速 . 20 圖 53:艾隆科技合同負債及增長 . 20 圖 54:艾隆科技研發費用率 . 21 圖 55:艾隆科技 2021 年員工結構 . 21 圖 56:艾隆科技靜配中心藥房產品 . 21 圖 57:艾隆科技自動化病區產品 . 21 圖 58:華康醫療凈化系統主要運行情況 . 22 圖 59:華康醫療 2021 年業務結構 . 22 圖 60:華康醫療營業收入及增速 . 24 圖 61:華康醫療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 24 圖 62:2018 年全球醫療及寵物醫療平板探測器前十廠商份額 . 25 圖 63:康眾醫療境外業務收入及增速 . 25 圖 64:康眾醫療 20
8、19 年醫療行業收入結構 . 25 圖 65:康眾醫療分行業收入及增速 . 25 圖 66:平板探測器出貨量(臺) . 26 圖 67:我國醫療和寵物醫療平板探測器的國產化率 . 26 圖 68:嘉和美康部分客戶 . 27 圖 69:2020 年我國電子病歷市場份額 . 27 圖 70:嘉和美康營業收入及增速 . 27 圖 71:嘉和美康收入結構變化(百萬元) . 27 圖 72:嘉和美康利潤率(%) . 28 5 圖 73:嘉和美康歸母凈利潤 . 28 圖 74: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 29 圖 75:我國電子病歷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 29 圖 76:我國醫療數據中心市場規模
9、及增速預測 . 29 圖 77:我國新興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預測 . 29 表 1:我國醫療管理階段梳理 . 9 表 2:2020 年以來醫院建設相關政策 . 16 表 3: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業務應用場景 . 23 表 4:醫療凈化工程市場空間 . 24 表 5:康眾醫療股權激勵方案 . 26 6 一、一、疫情催化政策加碼,疫情催化政策加碼,醫院建設浪潮醫院建設浪潮起起 2020 年開始,各地掀起醫院項目建設浪潮,從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的數據來看,2020、2021 年各類型醫院建設項目立項數量同比分別增長 43.3%、29.1%,較過去幾年顯著加速;2022 年前五個月合計立項 337 個,同比增
10、長 54.6%,節奏仍在加速。建筑行業龍頭的訂單數據也充分佐證了這一趨勢,2020、2021 年中國建筑的醫療建筑訂單金額同比增速分別為 102%、64%,也較以往明顯加速。 圖 1:醫院立項項目數量及增速 圖 2:中國建筑醫療建筑訂單金額及增速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中國建筑官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1.1 表現:新建、改擴主導,綜合醫院、中醫院增長亮眼 分建設類型來看,本次醫療新基建浪潮延續了以往醫院建設項目以新建、改擴為主的趨勢,2020-2021 年新建、改擴項目合計占比超過 85%。改擴項目在此次醫療新基建浪潮中表現尤為突出,2021 年同比增長 76.
11、1%至 199 個,兩年復合增速達 59%,我們推斷主要是優質醫療資源擴容的政策思路指導下,大型公立醫院擴建加速和縣級醫院能力提升工程不斷深化所致。 圖 3:醫院立項項目結構(按建設類型) 圖 4:改擴項目數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分醫院類型來看,綜合醫院、中醫院在此次醫療新基建浪潮中增長亮眼。2021 年綜合醫院合計立項 507 個,同比增長 37.8%,兩年復合增長 48.5%,在全部項目中占比由 2019 年的 60%提升至 7 72%。中醫院 2021 年合計立項 130 個,項目占比由 2019 年的 16
12、%提升至 18%,響應了國家關于推動中醫發展的政策方針,契合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 年)提出的“開展中醫特色重點醫院、中西醫協同旗艦醫院、國家中醫疫病防治和緊急醫學救援基地等項目建設”要求。從建設類型占比較高的新建和改擴項目看,綜合醫院、中醫院 2019-2021 年兩年復合增速分別為 57.7%、42.8%,均顯著高于 43.8%的新建和改擴項目整體復合增速。 圖 5:醫院立項項目數量(個) (按醫院類型) 圖 6:2021 年醫院立項項目結構(按醫院類型)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7:綜合醫院新
13、建、改擴項目數量及增速 圖 8:中醫院新建、改擴項目數量及增速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1.2 成因:醫療事業短板仍存,疫情催化政策明朗 衛生費用持續增長,促進醫療事業長足發展 2009 年新醫改實施后,我國衛生費用由 2009 年的 17542 億元增長至 2020 年的 72306 億元,占GDP 比重由 5.08%提升至 7.12%,醫療衛生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尤其是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可及性持續改善。截至2020年底,全國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97萬個,其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 9826個,社區衛生服務站 2.55 萬個,鄉鎮
14、衛生院 3.58 萬個,村衛生室 60.88 萬個,2019 年末設衛生室的村占行政村數比例達到了 94.8%,基本實現了城鄉基層社區全面覆蓋。 圖 9:我國衛生費用及占 GDP 比重 圖 10:2020 年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組成 8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11: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站)數量 圖 12:設衛生室的村占行政村數比例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if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醫療資源的擴容也充分體現在了床位數、醫療人員數量等指標上,2020 年我國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達到 6.46 張,較 2000 年增長 1.
15、6 倍,2009-2020 年復合增速 6.3%。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護士數分別達到 2.41 人、3.34 人,較 2000 年分別增長 85%、227%。 圖 13: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 圖 14:每千人口執業醫師和護士數(人) 數據來源:if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if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9 從發展路徑看,我國醫療事業在 2009 年新醫改之前經歷了一次放權改革與危機后的折返(2003年 SARS 之后反思醫改方向,增加政府投入),新醫改之后的十二五、十三五改革管理重心在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公立醫院改革和分級診療制度推進等方面,其核心是醫療資源覆蓋面的擴大,旨在解決“看
16、病難、看病貴”問題,最終形成了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策框架,以及相應的服務、保障和監管體系。 表 1:我國醫療管理階段梳理 階段階段 主要內容主要內容 重要事件重要事件 1985-2002 年 政府直接投入逐步減少,市場化逐步滲透,改革管理機制,擴大醫院自主權 1992 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衛生改革的幾點意見 ,要求醫院在“以工助醫、以副補主”等方面取得新成績。 2003-2008 年 SARS 之后反思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方向,增加政府投入 2005 年衛生部政策法規司司長劉新明提出“市場化非醫改方向” 。 2009-2011 年 2009 年確立新醫改方向: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為公共產品向全
17、民提供,強化政府在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中的責任,經過 2009-2011 三年努力,三項基本醫保覆蓋率達到95%以上 2009 年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 、20092011 年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提出五項重點改革:一是加快推進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建設,二是初步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三是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四是促進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均等化,五是推進公立醫院改革試點。以此五項重點改革,旨在著力解決群眾反映較多的“看病難、看病貴”問題。 2012-2015 年 強化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把公立醫院改革尤其是縣級公立醫院改革放在突出位置;推動社會辦醫 2012 年 “十二五”期間深化醫
18、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暨實施方案 ,提出堅持公立醫院面向城鄉居民提供基本醫療衛生服務的主導地位,按照“四個分開”的要求,以破除“以藥補醫”機制為關鍵環節,以縣級醫院為重點,統籌推進各方面綜合改革,由局部試點轉向全面推進。到 2015 年,政府衛生投入占經常性財政支出的比重逐步提高,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例降低到 30%以下,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有效緩解。 2016-2020 年 在分級診療、現代醫院管理、全民醫保、藥品供應保障、綜合監管等 5 項制度建設上取得新突破,全面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 2016 年 “十三五”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規劃 ,提出到 2017 年,基本形
19、成較為系統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政策框架;到 2020 年,普遍建立比較完善的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和醫療服務體系、比較健全的醫療保障體系、比較規范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和綜合監管體系、比較科學的醫療衛生機構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 2021-2022 年 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完善分級診療,加快構建有序的就醫和診療新格局;堅持預防為主,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 2021 年“十四五”規劃提出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積
20、極發展醫療聯合體。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衛健委、新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10 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不合理問題仍存 雖然政策的持續深化和衛生領域的持續投入促進了我國醫療事業的長足進步,但醫療資源總量不足、質量不高、結構分布不合理等問題仍存。 1、 醫療資源總量不足:醫療資源總量不足:主要表現在人均床位數和人均醫務人員數量均相對較低。主要表現在人均床位數和人均醫務人員數量均相對較低。1)2020 年我國每千人口醫療機構床位數 6.46 張,顯著低于日本同期的 12.63 張;從世界銀行公布的統計數據來看,2017 年我國每千人口醫院床位數 4.31 張,相比同期日本的 13.05 張、韓國
21、12.27張仍有較大差距。2)從醫療人員數量來看,2017 年我國每千人口內科醫生數為 1.98 人,雖然超過了同期中等國家收入均值(1.5 人),但低于美國的 2.61 人、韓國的 2.36 人。每千人口護士和助產士人數的差距更為明顯,2017 年我國每千人護士和助產士人數為 2.66 人,相比 2018 年美國 15.69 人、日本 12.7 人、韓國 7.46 人存在顯著差距。醫療機構床位、醫療人員數量等資源總量不足問題仍存在于我國公共衛生體系中。 圖 15:中日每千人口醫療衛生機構床位數(張) 圖 16:各國每千人口醫院床位數(張)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
22、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17:各國每千人口內科醫生人數(人) 圖 18:各國每千人口護士和助產士人數(人)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美日韓為 2018 年數據,其他為 2017 年)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中國為 2017 年數據,其他為 2018 年) 2、 優質醫療資源不足:優質醫療資源不足:總量不足之外,以以 ICU 床位數為代表的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問題在我國床位數為代表的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問題在我國更為突出。更為突出。2015 年我國每十萬人 ICU 床位數為 3.2 張,考慮年均增長后,相比 2017 年德國 11 33.9張、2018年美國25.8張、20
23、19年韓國10.6張仍存在較大差距。從醫療人員結構來看,2020 年我國執業(助理)醫師中研究生學歷者占比僅為 13.8%,執業醫師中研究生學歷者占比也僅為 16.3%;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中正高、副高分別占 5.1%、12.9%,醫療人員的學歷和職稱結構都存在較大提升和優化空間。 圖 19:每十萬人 ICU 床位數(張) 圖 20:分等級醫院結構 數據來源:OECD、 重癥醫學:華東地區現狀調查(2015 年第三次 ICU 普查) ,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21:2020 年醫師、護士學歷結構 圖 22: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專業技術資格結構 數
24、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從等級醫院的分布也不難看出我國優質醫療資源的不足,2010-2019 年我國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診療人次復合增速分別為 11.7%、4.5%、5.3%,三級醫院診療人次增長顯著,充分彰顯日益增長的優質醫療資源需求,而同期三級醫院數量、床位數復合增速分別為8.8%、11.2%,三級醫院醫療資源的增長相較診療人次增長仍顯不足,優質醫療資源供給不夠充分。2020 年三級醫院、二級醫院、一級醫院分別占醫院總數的 8%、29%、35%,而承擔的診療人次分別占 53%、36%、6%,2007 年以來,三級醫院病床使用率始終穩定在
25、 95%以上,平均比二級醫院高出 15pct 左右,優質醫療資源的稀缺可見一斑。 圖 23:分等級醫院診療人次及增速(百萬人次) 圖 24:三級醫院數量、床位數和診療人次增速 12 數據來源:if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if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25:2020 年醫院數量和診療人次結構 圖 26:分等級醫院病床使用率(%)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3、 分布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區域布局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醫護比不合理、分布不平衡:主要體現在區域布局不均衡、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醫護比不合理、??漆t院發展不健
26、全等方面。??漆t院發展不健全等方面。首先是區域布局不均衡,2020 年我國東部地區醫院總計 13816家,其中三級醫院占比 9.6%,醫院總量和三級醫院占比均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區;2020 年東部、中部、西部每千人口執業醫師數分別為2.60人、2.29人、2.25人,東部地區執業醫師覆蓋水平也顯著高于中西部。從優質醫療資源分布來看這一現象更為明顯,根據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每年發布的全國綜合排行榜,百強醫院主要分布在華東和華北地區, 2020 年東北、西北占比分別僅為 6%、3%,而華東和華北分別占 37%、26%,優質醫療資源的區域布局不均衡問題較為突出。 圖 27:2020 年分區域醫療資源
27、對比 圖 28:2020 年分區域三級醫院對比 13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29:全國綜合醫院百強分布變化(復旦排行榜) 圖 30:2020 年全國綜合醫院百強分布(復旦排行榜) 數據來源: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東方證券研究所 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利用效率較低也是我國醫療資源不平衡的重要體現。從基層醫療衛生機構自身角度來看,硬件條件、設施設備等較為薄弱,且很難招收和留住優質醫療人才,2020 年我國醫院執業(助理)醫師中副高及以上職稱占 24.3%,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鄉鎮衛生院
28、、村衛生室分別為 11.6%、5.9%、0.2%;從患者角度看,大家普遍對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缺乏信任,2010 年以來我國醫院病床使用率顯著高于基層醫療衛生機構20-30pct。 圖 31: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年齡結構 圖 32: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學歷結構 14 數據來源: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33: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 2020 年執業(助理)醫師專業技術資格結構 圖 34: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病床使用率對比(%) 數據來源: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
29、鑒 ,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 中國衛生健康統計年鑒 ,東方證券研究所 我國醫療資源的不平衡還體現在醫護比不合理、??漆t院發展相對較慢上。雖然我國醫護比倒置問題在逐年緩解,2020 年末每千人口注冊護士數達到 3.34 人,醫護比提高到 1:1.15,但從世界銀行統計數據來看(以“內科醫生數/護士與助產士數”來衡量醫護比),2017 年我國為 0.74,相比美國(2017 年 0.18)、日本(2018 年 0.20)、韓國(2017 年 0.33)中等收入國家(2017年0.55)等都仍有較大差距。另外??漆t院發展不健全也制約了我國醫療資源的長期均衡發展,我國??漆t院以民營為主要力量,但民
30、營醫院數量多、競爭激烈、短板明顯,除了眼科、口腔、婦產等民營??漆t院發展較好外,其他??漆t院尚未形成成熟的體系。 圖 35:我國醫護比變化 圖 36:2017 年各國醫護比對比 15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日本為 2018 年數據) 圖 37:2020 年我國??漆t院分經濟類型結構 圖 38:2020 年我國??漆t院分病種結構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疫情催化,政策加碼方向明確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我國醫療衛生系統存在的重醫輕防、優質醫療資源稀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服務能力不足、醫療廢棄物處置能力
31、不足等問題被充分暴露,針對這些問題,十四五頂層規劃提出了對醫療設備、醫療人才等資源的建設預期,并在醫院網絡建設方面強調 1)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明確和強化公立醫院的主導地位;2)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3)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積極發展醫療聯合體。 十四五規劃出臺之后,2021 年 6 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提出“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打造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醫院,支持部分實力強的公立醫院在控制單體規模的基礎上,適度建設發展多院區,發生重大疫情
32、時迅速轉換功能”和“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加強城市三級醫院對縣級醫院的對口幫扶,逐步使縣級公立醫院達到二級甲等水平”,基本上奠定了此次以公立醫院建設和能力提升為主要內容的醫療新基建的主基調。此后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 年)“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 年)等文件相繼出臺,穩步推進醫療新基建節奏。 16 表 2:2020 年以來醫院建設相關政策 時間時間 部門部門 政策政策/意見意見 整體目標整體目標 醫院網絡建設醫院網絡建設 2021/10/27 國家衛健委辦公廳 “千縣工程”縣醫院綜合能力提升工作方案(2021-2025
33、年) 推動省市優質醫療資源向縣域下沉,結合縣醫院提標擴能工程,補齊縣醫院醫療服務和管理能力短板,逐步實現縣域內醫療資源整合共享,到 2025 年,全國至少 1000 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能力水平,發揮縣域醫療中心作用,為實現一般病在市縣解決打下堅實基礎。 縣醫院牽頭組建緊密型縣域醫共體、遠程醫療協作網,統籌管理縣域醫共體內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提升縣域醫療服務能力,逐步將縣域內常見病、慢性病引導到基層就診。向下輻射鄉鎮衛生院和村衛生室,提升基層醫療服務能力,向上與高水平省市級醫院遠程醫療系統對接,打通優質醫療資源輸送通道。 2021/9/14 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 公立醫院高質量發
34、展促進行動(2021-2025 年) 以國家醫學中心和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和設置為引領,以學科、人才隊伍和信息化建設為支撐,通過打造一批醫療技術頂尖、醫療質量過硬、醫療服務高效、醫院管理精細、滿意度較高的公立醫院,推動我國公立醫院整體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 到 2025 年,形成國家級醫學中心和國家級、省級區域醫療中心為骨干,高水平市級和縣級醫院為支點,緊密型城市醫療集團和縣域醫共體為載體的高水平公立醫院網絡。 2021/6/4 國務院辦公廳 關于推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的意見 加強公立醫院主體地位,堅持政府主導、公益性主導、公立醫院主導,堅持醫防融合、平急結合、中西醫并重,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
35、區域均衡布局,力爭通過 5 年努力,公立醫院發展方式從規模擴張轉向提質增效,運行模式從粗放管理轉向精細化管理,為更好提供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防范化解重大疫情和突發公共衛生風險、建設健康中國提供有力支撐。 打造國家級和省級高水平醫院,發揮公立醫院在城市醫療集團中的牽頭作用,發揮縣級醫院在縣域醫共體中的龍頭作用,建立健全分級分層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體系。 2021/6/4 全國人大 “十四五”規劃 堅持預防為主的方針,構建強大公共衛生體系,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制度,推動中醫藥傳承創新,織牢國家公共衛生防護網,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生命期健康服務。 加快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區域均衡布局,建設
36、國家醫學中心和區域醫療中心。加強基層醫療衛生隊伍建設,以城市社區和農村基層、邊境口岸城市、縣級醫院為重點,完善城鄉醫療服務網絡。加快建設分級診療體系,積極發展醫療聯合體。 2020/5/9 國家發改委、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局 公共衛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設方案 聚焦新冠肺炎疫情暴露的公共衛生特別是重大疫情防控救治能力短板,調整優化醫療資源布局,提高平戰結合能力,強化中西醫結合,集中力量加強能力建設,補齊短板弱項。 適應縣城城鎮化補短板需要,適度超前規劃布局,全面提升縣級醫院救治能力。 數據來源:中國政府網、衛健委、新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17 二、二、政府投資主導政府投資主導,各環節次第受益各環節
37、次第受益 2.1 政府投資主導,專項債發力保障 我國衛生總費用由政府衛生支出、社會衛生支出和個人衛生支出三部分構成,政府衛生支出主要用于公立醫院的基本建設和大型設備的采購,2020 年我國政府衛生支出達到 2.2 萬億,占財政支出比重上升至 8.41%,較 2000 年提升 3.94pct,政府持續投入推動了我國醫療衛生機構的長期增長。從政府投資的中央與地方支出責任劃分,地方財政是衛生機構固定資產投資的承擔主體,城鎮衛生領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中中央項目僅占 2%左右,2016 年以來深圳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投入 80%以上來自地方投資。 圖 39:我國衛生總費用結構變化 圖 40:政府預算衛生支
38、出占財政支出比重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41:城鎮衛生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億) 圖 42:深圳市衛生機構固定資產投入資金來源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2020 年以來的醫療新基建重心在于優質醫療資源擴容和均衡布局,因此主要資金來源也是政府衛生支出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資,“十四五”優質高效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實施方案也提出建設所需資金由中央預算內投資、地方財政資金、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等渠道籌措安排。盡管核酸檢測和疫苗、新冠肺炎治療費用對地方政府財力有所擠占,但專項債加速發力為醫療新基建提供資金支撐,2
39、022 年 1-5 月我國衛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額累計完成 4251 億元,同比增長 27.8%,保持了高速增長。 18 圖 43:衛生行業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增速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2.2 景氣擴散,各環節次第受益 新建醫院流程通常包括前期的設計、土建、裝飾裝修、機電安裝,后續的醫療專項工程(醫療凈化工程、射線防護工程、醫用氣體工程、醫療污水處理工程等),手術室、影像科等醫療設備采購,以及后期的醫療信息化工程。 圖 44:醫院建設流程 數據來源:華康醫療招股說明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節奏上看,根據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的項目預計竣工時間進行統計,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40、5 月立項的新建醫院項目集中在 2020Q4-2023Q4 竣工,2021-2023 年竣工項目數量占比分別為26.6%、34.2%、20.9%。由于大中型醫院項目建設周期一般在 2-3 年,我們判斷 2022 年的醫院項目竣工潮主要來自小型項目,大中型項目 2023-2024 年迎來土建竣工潮,后續醫療專項工程、醫療設備采購、醫療信息化等環節有望次第受益。 圖 45:2020M1-2022M5 新建醫院立項項目預計竣工時間統計 大樓規劃設計土建工程樁基及基坑圍護工程基礎、結構、墻體、人防工程等裝飾裝修工程大樓外裝大樓內裝機電安裝工程變配電工程消防工程智能化工程通風與空調工程、電梯工程醫療專項
41、工程醫療凈化工程磁屏蔽、射線防護工程軌道物流醫用氣體工程、醫療污水處理工程醫療設備手術室、ICU專用設備供應室洗消設備影像科設備病理科、檢驗科設備醫療信息化HIS、HRP、CIS等系統 19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46:2020M1-2022M5 新建綜合醫院立項項目預計竣工時間統計 圖 47:2020M1-2022M5 新建中醫院立項項目預計竣工時間統計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在建醫院工程信息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三、三、相關相關公司梳理公司梳理 3.1 艾隆科技:醫療智能化稀缺標的,業務延伸打開空間 艾隆科技專注于為各級醫療服務機
42、構提供醫療物資智能化管理整體解決方案,業務包括自動化藥房、自動化物流、自動化病區三大板塊,2021年收入貢獻分別為71.7%、12.0%、4.4%。公司盈利能力穩定,2018 年以來銷售毛利率穩定在 55%以上,2021 年原材料價格高企下仍實現 59.6%的高毛利水平,充分彰顯盈利韌性;規模效應不斷增強和精細化管控發力之下,公司期間費用率得到有效控制,2021 年凈利率提升至 24.6%。 圖 48:艾隆科技 2021 年收入結構 圖 49:艾隆科技銷售毛利率和凈利率(%) 20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藥房主業快速發展藥房主業快速發展,龍頭地
43、位顯著龍頭地位顯著。自動化藥房能夠在提升醫院效率的同時降低人工差錯率,很好地解決院內物資管理的痛點,日益成為大中型醫院的標配。公司藥房主業快速發展,2021 年自動化藥房業務收入同比增長 33.2%至 2.79 億元。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艾隆科技 2018 年末在門診自動化藥房市場占有率達 28.5%,龍頭地位顯著。從增量市場看,2020 年以來的醫療新基建浪潮下,醫院新改擴建項目加速,艾隆科技自動化藥房業務板塊充分受益,2021 年收入同比增長33.2%至 2.79億元。截至2022Q1,公司合同負債 1.04億元,同比增長 69%,合同負債高增充分印證醫療新基建給公司帶來的訂單高景氣度。
44、從存量市場看,根據咨詢機構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2018 年末我國門診藥房自動化設備的滲透率整體約為 20.0%,存在較大提升空間。 圖 50:艾隆科技自動化藥房產品 圖 51:2018 年末我國門診藥房自動化市場競爭格局 數據來源:艾隆科技招股說明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艾隆科技招股說明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52:艾隆科技自動化藥房業務收入及增速 圖 53:艾隆科技合同負債及增長 21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研發豐富產品線打開成長空間,大體量定制化服務能力稀缺研發豐富產品線打開成長空間,大體量定制化服務能力稀缺。醫療物資
45、智能管理行業具有人才密集、技術密集的特征,領先的技術水平可以構筑公司護城河。公司自成立以來,始終注重研發投入,2021 年研發費用同比增長 22.9%至 3961 萬元,研發費用率達到 10.2%,研發人員占比達到21%。底層研發支持下,公司以門急診自動化藥房為基礎,逐步豐富產品線布局,不斷研發推出靜配中心自動化藥房、自動化病區等系列產品,打造了“全院級、一體化”整體解決方案?;谕晟频漠a品線布局,公司建立了行業稀缺的承接大體量全定制化物資管理系統項目的服務能力,2020-2021 年先后中標 4959 萬元南通醫學中心項目、4887萬元昆山西部醫療中心項目、4379 萬元昆山東部醫療中心項目
46、。 圖 54:艾隆科技研發費用率 圖 55:艾隆科技 2021 年員工結構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56:艾隆科技靜配中心藥房產品 圖 57:艾隆科技自動化病區產品 22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管理層銳意進取管理層銳意進取深化業務布局深化業務布局,大額回購彰顯發展信心。,大額回購彰顯發展信心。公司管理團隊行業經驗豐富,不斷開拓進取,2021 年 12 月公告投資建設滁州醫療健康產業基地項目,并成立蘇州艾隆科技(滁州)有限公司,負責滁州醫療健康產業基地項目的招商運營管理和研究院,持續深化在醫療物
47、資智能管理領域的布局。2022 年 4 月 29 日,公司公告擬在 12 個月內以 6176 萬元-12352 萬元回購股份用于員工持股計劃或股權激勵,回購價格不超過 40 元/股。按回購價格上限測算,回購數量約為154.4 萬股-308.8 萬股,占公司當前總股本 2%-4%。截至 2022 年 3 月 31 日,公司總資產 12.05億,凈資產8.11億,回購金額下限/上限占公司總資產5.1%/10.3%,占公司凈資產7.6%/15.2%,大額回購充分彰顯公司發展信心。 3.2 華康醫療:醫療凈化工程龍頭,行業經驗豐富 華康醫療成立于 2008 年,致力于解決醫院感染防控問題,主要業務包括
48、醫療凈化系統研發、設計、實施和運維,相關醫療設備和醫療耗材的銷售。1)醫療凈化系統集成)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是公司最核心的業務,系為各類醫院提供潔凈室工程技術服務,主要應用于手術部、ICU、消毒供應中心、醫學實驗室、生殖助孕中心、層流病房、靜配中心、負壓隔離病房等特殊科室,2021年實現營業收入7.06億,在公司收入中占比達到 82%。2)圍繞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業務,公司也配套部分醫療設備和耗材部分醫療設備和耗材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研發、生產和銷售,2021 年分別實現收入 4094 萬、9671 萬,占比 4.8%、11.2%。3)醫療凈)醫療凈化系統運維服務化系統運維服務是公司在醫療凈化系統實施
49、過程中, 根據醫院實際需求而提供的一種有償運維服務,并向客戶收取服務費,2021 年實現收入 997 萬,占比 1.2%。 公司主要客戶為大中型公立醫院,經過多年發展,公司積累了一系列核心技術和豐富的凈化系統集成項目實施經驗,并且打造了一支優秀的人才團隊,形成了較深護城河。公司核心技術包括新風采集及過濾技術、節能型二次回風技術、新風深度除濕節能技術等,標桿性項目包括武漢東西湖區人民醫院、武漢市火神山醫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協和醫院門診醫技大樓、孝感市第一人民醫院新區外科大樓等。 圖 58:華康醫療凈化系統主要運行情況 圖 59:華康醫療 2021 年業務結構 23 數據來源:華康醫療招
50、股說明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表 3: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業務應用場景 手術部 ICU 消毒供應中心 醫學實驗室 生殖助孕中心 層流病房 靜配中心 負壓隔離病房 (核磁共振、DSA、數字化、達芬奇、正負壓、骨科、腔鏡) CCU、NICU、EICU、PICU(正負切換) 無菌物品存放、檢查包裝滅菌區去污區 ( PCR 檢驗科實)、病理科、兒???人工受精(U)、胚胎培養(IVF) 血液病房、燒傷病房 腫瘤藥物配置、抗生素、普通營養藥物配置 專用負壓隔離病房、正負壓切換病房 為病人提供手術及搶救的場所,是醫院的重要技術部門。 為重癥患者提供最佳護理、綜合治療、醫養結合,
51、術后早期康復、關節護理運動治療等服務。 醫院內各種無菌物品的供應單位,它擔負著醫療器材的清洗、包裝、消毒和供應工作。 承擔包括病房、門急診病人、各類體檢以及科研的各種人體和動物標本的檢測工作。 開展人類輔助生殖技術的場所 嚴重免疫缺乏狀態的病人治療場所 進行全靜脈營養、細胞毒性藥物和抗生素等靜脈藥物的配置 具有傳染性疾病患者的救治場所,在特殊的裝置之下,病房內的氣壓低干病房外的氣壓 潔凈度/細菌濃度送風量度/新風量溫濕度靜壓差/照度 細菌濃度新風量溫濕度噪聲 溫濕度潔凈度靜壓差 新風量靜壓差排風質量 潔凈度/靜壓差溫濕度 VOC 濃度系統可靠性 潔凈度/靜壓差溫濕度噪聲系統可靠性 潔凈度靜壓差
52、排風處理 靜壓差氣流組織排風處理系統可靠性 新風深度除濕+三級過濾器,對潔凈循環空氣進行熱濕處理、高效過濾;配置獨立的過渡季冷熱源;恒定新風量、送、回風和排風量控制,維持靜壓差恒定;PLC+溫濕度傳感器進行精確控制。 對送風進行熱濕處理、多級過濾;上送下回(排)的氣流組織,空調機組送風、回風設置多級消聲裝置,噪音小于45dB(A);PLC+溫濕度傳感器進行精確控制。 風機變頻+壓力傳感器保證三區壓力梯度,高溫排風系統及時消除清洗、滅菌設備所釋放的熱量;配置獨立的過渡季冷源確保室內溫度需求。 檢驗區采用全新風系統,及時排除體液異味,排風采用活性炭過濾技術,避免污染外界環境;新風量滿足室內通風和消
53、除余熱的需求;采用定送定排的控制系統,穩定實驗室的壓力梯度。 胚胎培養室為 II 級,潔凈操作臺為 I 級,潔凈空調系統配恒溫恒濕處理設備,安裝專有化學過濾器,降低 VOC 濃度;胚胎培養室凈化空調配置備用空調機組或備用風機,使凈化系統的可靠性。 潔凈度為 I 級;病房采用一拖一系統,雙風機系統(一用一備);白天、夜間兩種運行狀態;多級消音將噪音降低到 45dB(A)以下. 抗生素配置區采用全新風、全排風系統,排風經高效過濾再排至屋頂高處,采用變送變排+壓力傳感器,實現房間負壓梯度精確控制。 全新風、全排風系統,排風經高效過濾和消毒滅菌后排到屋面高處;新排風采用變頻技術+壓力傳感器,實現房間負
54、壓梯度精確控制;氣流方向從清潔區流向污染區。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東方證券研究所 受益醫療新基建,業績增長亮眼。受益醫療新基建,業績增長亮眼。憑借品牌、技術經驗和人才優勢,公司直接受益于醫療新基建浪潮,疫情后業績增長亮眼,2021 年實現營業收入 8.61 億元,同比增長 12.99%,兩年復合增長19.56%;實現歸母凈利潤 8136 萬元,同比增長 54.68%,兩年復合增長 17.74%。2022Q1 公司營業收入同比增長 66.2%至 1.31 億元,截至一季度末在手訂單 13.39 億元,達到 2021 年營業收入的 156%,其中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業務在手訂單 10.52 億元,充沛
55、訂單彰顯高景氣。 24 圖 60:華康醫療營業收入及增速 圖 61:華康醫療歸母凈利潤及增速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市場規模市場規模超超 300 億億,行業行業集中度較低集中度較低。根據華康醫療招股書,我國醫療凈化系統市場規模每年約為 330.51 億元,其中潔凈手術室、ICU 市場分別為 126 億元和 40 億元。目前醫療凈化工程行業市場集中度較低,按照華康醫療 2021 年醫療凈化系統集成業務收入 7.06 億元測算,市場占有率僅 2.14%。 表4:醫療凈化工程市場空間 市場類型 核心假設 造價假設(萬元/個) 每年新增/改造(萬個)
56、市場規模(億元) 潔凈手術室 增量市場 每 50 床設置一間手術室 100 0.73 72.80 存量改建市場 假設手術室每 10 年為一個使用周期,改造占 60%,不考慮過往年份存量市場 120 0.74 53.06 ICU ICU 服務病床數占醫院病床總數的 5% 20 1.9997 39.99 其他潔凈單元 檢驗科 新增二級以上醫院每間醫院計一個檢驗室,二級以下醫院不計 500 34 消毒供應中心 新增每家醫院建一個消毒供應室 400 66.4 生殖中心 從 2012 年到 2019 年年復合增長率 5.47%,2019 年底全國生殖中心數量為 517 家;假設2019-2023 年以相
57、同增長率增長 800 3.74 產房 綜合醫院每年增長率為 3.9%、婦幼保健院等??漆t院每年增長率為 0.2%,假設 2019-2023 年以相同增長率增長 210 16 靜配中心 新增二級以上醫院每家建一個靜配中心,二級以下醫院不計 400 27 血液透析 綜合醫院數量年復合增長率為 3.9%,假設 2019-2023 年以相同增長率增長 255 20 合計 330.51 數據來源:華康醫療招股說明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25 3.3 康眾醫療:下游應用不斷拓展,國產替代持續受益 康眾醫療主要從事數字化 X 射線平板探測器的研發、生產、銷售,數字化 X 射線平板探測器是數字化X射線影像系統的關
58、鍵部件,可廣泛應用于醫療以及工業、安檢等非醫療領域。公司2012年研發出首臺平板探測器樣機,2014 年平板探測器產品上市銷售并逐漸提升市場份額,根據 IHS Markit 的數據統計,公司 2018 年在全球醫療及寵物醫療數字化 X 射線平板探測器市場的份額約3.0%,位列全球第九,國內企業第二。公司積極開拓境外市場,境外業務占比不斷提升(2020年疫情原因國內需求增長較快,境外業務占比有所下滑),2021年境外業務實現收入1.79億元,同比增長 23.5%,占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到 52%。 圖 62:2018 年全球醫療及寵物醫療平板探測器前十廠商份額 圖 63:康眾醫療境外業務收入及增速
59、 數據來源:IHS Markit、康眾醫療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產品系列持續豐富,應用領域不斷延伸。產品系列持續豐富,應用領域不斷延伸。公司不斷豐富產品系列,2016 年研發出首臺基于 77 微米像素設計和存儲電容結構的乳腺平板探測器,2017 年研發出可用于數字胃腸機的首臺動態平板探測器,產品應用從醫療普放逐漸延伸至乳腺、動態透視、放療、口腔三維成像等領域,2019 年公司醫療產品中普放、乳腺、動態系列分別占 85.7%、8.1%、6.2%。醫療之外,公司進一步拓展工業、安檢、寵物醫療領域,工業/安檢行業收入占比從 2017 年的 17.6%提升至 20
60、21 年的27.9%,四年收入復合增速達 28.9%,顯著高于同期醫療行業 11.2%的復合增速。 圖 64:康眾醫療 2019 年醫療行業收入結構 圖 65:康眾醫療分行業收入及增速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26 股權激勵覆蓋面廣,股權激勵覆蓋面廣,深度綁定核心員工深度綁定核心員工。公司于 2022 年 1 月發布股權激勵草案,授予數量400.84 萬股,占 2021 年底總股本的 4.55%,授予價格 17.64 元/股;激勵對象為包括公司實控人劉建強(董事長、總經理)、高鵬(董事、副總經理)在內的 99 人,占 2021 年底員工總人數的4
61、1.6%;激勵計劃覆蓋面廣,深度綁定核心員工。公司股權激勵考核目標為 2022-2024 年營業收入復合增速約 15%(38%歸屬)、25%(67%歸屬)、35%(100%歸屬)。 表 5:康眾醫療股權激勵方案 股權激勵基本信息 授予數量(萬股)授予數量(萬股) 400.84 總股本(萬股) 8812.90 授予數量占總股本比例 4.55% 授予價格授予價格(元(元/股)股) 17.64 激勵對象 99 人,約占 2021 年底公司員工總人數的 41.6% 公司層面業績考核(以 2021 年營業收入 3.42 億元為基數) 收入(百萬)收入(百萬) 2022 2023 2024 考核目標 A1
62、(100%歸屬) 461.67 427.48 393.28 考核目標 A2(67%歸屬) 623.26 534.10 452.61 考核目標 A3(38%歸屬) 841.89 667.85 521.01 收入復合增速(以收入復合增速(以 2021 年為基數)年為基數) 2022 2023 2024 考核目標 A1(100%歸屬) 35% 25% 15% 考核目標 A2(67%歸屬) 35% 25% 15% 考核目標 A3(38%歸屬) 35% 25% 15% 數據來源:公司公告,東方證券研究所 新興市場增長潛力較大,國產替代進程持續深化。新興市場增長潛力較大,國產替代進程持續深化。1)歐美等發
63、達國家和地區醫學影像行業起步時間較早,X 射線影像設備的應用非常普及,部分市場還有一些 CR 設備等前代 X 射線影像設備尚在使用,因此以升級改造和存量換修需求為主導。2)我國醫療機構多以老式膠片機或 CR 設備為主,滲透率提高的增量需求和設備升級更新的存量需求共同驅動 X 射線醫學影像設備增長。根據 IHS Markit 預測,2018 年至 2023 年我國 X 射線影像設備市場規模年均復合增長率約 6.19%,醫療和寵物醫療平板探測器出貨量的年均復合增長率將達11.23%,顯著高于全球市場同期8.73%的水平。 從國內市場看,醫療器械及核心部件的國產化進程乃大勢所趨,重點領域技術路線圖(
64、2015 版)提出 2025 年縣級醫院國產中高端醫療器械占有率達 70%、國產核心部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 80%的目標,其中醫學影像設備及其核心部件屬于重點發展領域。2010 年以前,全球數字化 X射線探測器技術和市場基本被國外探測器巨頭壟斷,2011 年至今,隨著奕瑞科技、康眾醫療為代表的國內廠商成功研發并實現產業化,進口替代不斷加速,據康眾醫療招股書測算,2019 年我國平板探測器行業國產化率達到 34.68%(根據大陸市場出貨量進行測算)。在政策驅動和國內廠商不斷突破的催化下,平板探測器的國產替代進程還將持續深化。 圖 66:平板探測器出貨量(臺) 圖 67:我國醫療和寵物醫療平板探測器
65、的國產化率 27 數據來源:IHS Markit、康眾醫療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康眾醫療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3.4 嘉和美康:深耕臨床信息化,產品布局不斷延伸 嘉和美康成立于 2006 年,是國內最早從事醫療信息化軟件研發與產業化的企業之一。2009 年國家在三級醫院大力推行電子病歷試點工程,公司憑借技術和經驗獲得先發優勢,首批三級綜合試點醫院中有1/4的醫院開始使用嘉和電子病歷系統。截至2021年6月底,公司擁有醫院客戶1390多家,其中三甲醫院 424 家,占全國三甲醫院比例超過 1/4。根據 IDC 數據,公司在中國電子病歷市場中連續七年排名第一。 圖 68:嘉和美康部分
66、客戶 圖 69:2020 年我國電子病歷市場份額 數據來源:公司官網,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IDC,東方證券研究所 產品布局不斷深化,醫療信息化收入高速增長。產品布局不斷深化,醫療信息化收入高速增長。依托電子病歷積累的豐富客戶資源,公司準確把握行業需求趨勢,先后推出了??齐娮硬v系統、數據中心、人工智能應用等軟件系列產品,實現了收入高速增長,2017-2021 年公司醫療信息化業務收入復合增速達 37.5%,其中自制軟件銷售、軟件開發及技術支持服務、外采軟硬件銷售分別為 44.3%、29.1%、24.4%。由于醫療器械業務逐步收縮關停,公司營業總收入增速低于醫療信息化業務,同期復合增速為
67、26.3%,2021 年實現營業總收入 6.52 億元,保持穩健增長勢頭。 圖 70:嘉和美康營業收入及增速 圖 71:嘉和美康收入結構變化(百萬元) 28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盈利能力持續優化,股權激勵彰顯信心。盈利能力持續優化,股權激勵彰顯信心。公司 2017、2018 年分別虧損 5695 萬元、6523 萬元,2019 年扭虧為盈,2021 年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 133.4%至 4964 萬元,盈利能力持續優化。6 月29 日公司發布2022 年股票期權與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草案),擬授予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各 210 萬份,合計約占
68、激勵計劃草案公告時公司股本總額的 3.05%。股票期權和限制性股票100%歸屬的公司層面考核目標均為 2022、2023 年歸母凈利潤較 2021 年分別增長 100%、200%(剔除股權激勵成本),充分彰顯公司發展信心。 圖 72:嘉和美康利潤率(%) 圖 73:嘉和美康歸母凈利潤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wind,東方證券研究所 醫療信息化市場醫療信息化市場持續持續擴容擴容,細分賽道景氣度高企細分賽道景氣度高企。國家衛健委、國家中醫藥管理局發布的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年)明確提出“到2022年,全國二級和三級公立醫院電子病歷應用水平平均級別分別
69、達到 3 級和 4 級”,而根據中國衛生質量管理雜志社數據,2020 年全國醫院電子病歷平均評級達到 2.43 級,其中三級醫院、二級醫院平均評級分別為 3.46級、2.03 級,距離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新建醫院的電子病歷建設需求和存量醫院的電子病升級需求共同驅動行業擴容。 中長期看,Frost & Sullivan 預計 2025 年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將達到 474.3 億元,2020-2025年復合增速為 26.7%;其中電子病歷、醫療數據中心、新興醫療信息化三個細分市場規模分別將達到 73.7 億、121 億、123.3 億。公司目前主要的產品集中在電子病歷、數據中心以及新興醫療信息
70、化市場,2025 年目標市場規模達 318 億。 29 圖 74:我國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圖 75:我國電子病歷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數據來源:Frost & Sullivan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 、嘉和美康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Frost & Sullivan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 、嘉和美康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圖 76:我國醫療數據中心市場規模及增速預測 圖 77:我國新興醫療信息化市場規模預測 數據來源:Frost & Sullivan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 、嘉和美康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 數據來源:Frost & Sullivan中國醫療信息化市場研究報告 、嘉和美康招股書,東方證券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