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 06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 健康效應分析 ANALYSIS ON THE HEALTH BENEFIT FROM AN OIL CAP IN CHINA 油控研究項目真實成本課題組 執行報告 EXECUTIVE REPORT 本課題屬于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下文簡 稱油控研究項目)子課題之一。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項目 ( 油控研究項目 ) 中國是世界第二大石油消費國和第一大石油進口國。石油是 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但石油的生產和消費對生態 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同時,石油對外依存度上升也威脅著 中國的能源供應安全。為應對氣候變化和減少環境污染,自 然資
2、源保護協會(NRDC)和能源基金會中國(EF China)作為 協調單位,與國內外政府研究智庫、科研院所和行業協會等 十余家有影響力的單位合作,于2018年1月共同啟動了“中 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和政策研究” 項目 (簡稱油控研究項目) , 促進石油資源安全、高效、綠色、低碳的可持續開發和利用, 助力中國跨越“石油時代”,早日進入新能源時代,為保障 能源安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和公眾健康以及應對氣候變 化等多重目標做出貢獻。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 (NRDC) 是一家國際非盈利非政府環保機構, 擁有逾140萬會員及支持者。自1970年成立以來,以環境律 師、科學家及環保專家為主力的NRDC員工們一直
3、為保護自然 資源、公共健康及環境而進行不懈努力。NRDC在美國、中國、 加拿大、墨西哥、治理、哥斯達黎加、歐盟、印度等國家及 地區開展工作。請登錄網站了解更多詳情 。 系列報告 石油開采利用的水資源外部成本研究 中國石油真實成本研究 中國傳統燃油汽車退出時間表研究 3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油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ANALYSIS ON THE HEALTH BENEFIT FROM AN OIL CAP IN CHINA 執行報告 EXECUTIVE REPORT 主要作者 潘小川 武子婷 王戰 油控研究項目真實成本課題組 2019年06月 油
4、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4 目錄 Executive Summary 5 專業術語表 7 前言 8 1. 石油相關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 9 1.1 石油相關大氣污染的健康危害 1.2 石油相關水污染的健康危害 1.3 塑料污染的健康危害 2. 石油相關大氣污染的健康成本核算 18 2.1 核算方法 2.2 量化分析 2.3 不確定性分析 3. 結論及展望 32 3.1 主要結論 3.2 政策建議 3.3 展望 參考文獻 36 5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Executive Summary Backgrounds Petroleum is an indispensable raw mat
5、erial and a basic form of energy in China. It has an important strategic position within the national economy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daily life.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industrialization and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energy structure, total petroleum consumption continu
6、es to rise. The impact of petroleum extraction, refining and consumption on the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public health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 Some previous studies have showed that the extraction, refining and consumption of petroleum could release a large number of harmful pollutants into the
7、atmosphere, freshwater bodies and oceans, endangering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public.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the health hazards caused by the petroleum industry chain, and there is a lack of data on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petroleum-related pollution. What are the
8、health impacts and economic losses caused by petroleum- related pollution? This has become a central question that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urgently need to address. Based on the above information, this study chose 2015 as the baseline year from which to evaluate the health impacts and economic loss
9、es of petroleum-related pollution qualitatively and quantitatively, and to provide scientific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the national total petroleum consumption control policy. Methods In this study, we summarized the health hazards of petroleum-related air, wa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 to public hea
10、lth, and quantitatively evaluated the health costs of petroleum-related air pollution. In the first part, we gathered the extensive literature on petroleum-related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plastic pollution, with a focus on the health impacts of petroleum- related pollution. We then conduc
11、ted a literature review to summarize the health hazards caused by petroleum extraction, refining, manufacture and consumption. In the latter part, we collected air pollution data, health outcome data, pollutant apportionment data and statistical life value for 31 provinces and 74 cities in China. Af
12、ter integration exposure-reaction (IER) modeling and excessive mortality calculation, 油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6 we evaluated the 2015 health costs of petroleum-related air pollution in 31 provinces and 74 cities. Results The literature review showed that petroleum extraction, refining, manufacture and consumptio
13、n could lead to serious air pollution, water pollution and plastic pollution, endangering the respiratory, cardiovascular, endocrine and nervous systems of the exposed population. In addition, some carcinogenic pollutants could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risk of cancer. Our results showed that in 20
14、15, the number of excess deaths due to petroleum-related air pollution in 31 provinces was 195 thousand and the related economic losses were 150.68 (95%CI: 98.31, 229.19) billion yuan. The health costs per unit of petroleum consumption was 278.6 yuan/ton. In 74 representative cities, the health cost
15、s of petroleum-related air pollution were 88.89 (95%CI: 57.97, 135.16) billion yuan, and the economic loss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Yangtze River Delta Region and Pearl River Deltas Region accounted for 64.6% of the total economic losses in 74 cities. Uncertain analysis 1. At present, ther
16、e is no standard value for VSL in China. When calculating the health costs of petroleum-related consumption, different parameters can cause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to differ significantly. 2. For the limited conditions of data, the air pollution data in our study was based on the national environme
17、ntal monitoring sites and did not utilize individual exposure assessment. 3. Due to the limitation of data conditions, our study failed to quantitatively evaluate the health cost of petroleum-related water and plastic pollution and underestimated the real health costs of petroleum. Conclusion Pollut
18、ants discharged from petroleum extraction, refining and consumption processes have significant health impacts on the exposed population, creating a heavy burden of health problems and economic losses. The relevant government departments should formulate policies to control the total consumption of p
19、etroleum, focusing on strengthening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etrochemical and vehicle pollution in economically developed areas, so as to minimize the health cost for the public due to petroleum-related pollution. 7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專業術語表 英文縮寫及英文名稱中文名稱術語解釋 OR (Odds Ratio)比值比、優勢比 病例組中暴露人數與非暴露人
20、數的比值除以對照組中暴露人數 與非暴露人數的比值。反映暴露對發?。ㄋ劳觯┦潜Wo因素/ 有害因素/無作用因素。 RR (Relative Risk)相對危險度 反映暴露因素與發?。ㄋ劳觯╆P聯強度的指標。RR表明暴露 組發病或死亡的風險是非暴露組的多少倍。RR值越大,表明 暴露因素的健康效應越大,暴露因素與結局關聯的強度越大。 CI (Confi dence Intervals) 置信區間指在某一置信水平上,參數真值的取值范圍。 油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8 前言 石油是我國不可或缺的基礎能源和工業原料,在國民經濟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與工業發展和人民日常生活密切相關。隨著我國工業化的推進及能源結構
21、的改善,石油 消費總量持續上升。自2014年起,我國石油消費總量已超過5億噸,是世界石油進口 和消費量最大的國家之一。 石油的開采、加工和消費過程會向大氣、淡水和海洋中釋放大量有害物質,危害生 態環境和公眾健康。已有研究表明,大規模的石油消耗產生了大量顆粒物、臭氧和氮氧 化物等污染物,導致了嚴重的大氣污染問題,危害人體的呼吸、心血管、神經、免疫和 生殖等多個系統 1。石油產業鏈帶來的水污染問題也不容小覷,不僅嚴重危害了受污染 流域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導致心血管疾病、內分泌功能障礙甚至是癌癥的發生,還破 壞了水域生態系統,造成魚蝦等水生生物大量死亡,對我國的水產經濟存在不良影響。 此外,塑料污染
22、問題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重視。塑料是重要的石油化工產品,在給 人類生活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造成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大量被隨意丟棄的塑料 制品可在環境中降解為有害顆粒,通過生物鏈傳遞進入人體,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 石油相關污染帶來的健康危害貫穿了整個產業鏈的所有環節,造成了沉重的疾病負 擔。然而,目前鮮有研究綜合、系統的評估整個石油產業鏈帶來的健康危害,也缺乏石 油相關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數據。石油相關污染對人群健康存在哪些不良影響?造成了 多大的經濟損失?已經成為了國家有關部門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之一。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對石油相關污染的不良健康影響進行綜述,并定量評估 2015年我國石油
23、相關污染造成的健康經濟損失,旨在揭示石油的真實成本,為合理有 效控制石油消費總量、保障生態文明和公眾健康提供重要的理論基礎。 1 石油相關污染對人群 健康的危害 油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10 本章節主要介紹了石油加工、開采和消費過程產生的大氣污染、水污染和塑料污染 對暴露人群的健康效應,綜述石油相關污染對人群健康的危害。 1.1 石油相關大氣污染的健康危害 石油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其開采、加工和使用過程會向自然界釋放多種大氣污染物, 包括顆粒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揮發性有機物和臭氧等,對暴露人群的呼吸、心血管、 神經、免疫和生殖等多個系統存在不良影響 1,因此受到了社會各方面的高度重視。 1.
24、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大氣顆粒物是造成霧霾的元兇,根據其粒徑大小可分為總懸浮顆粒物(Total Suspended Particulate, TSP)、可吸入顆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10 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 PM10) 和 細 顆 粒 物(Particulate matter less than 2.5 m in aerodynamic diameter, PM2.5),其中對人體健康影響較 大的顆粒物主要為PM10和PM2.5。顆粒物成分較為復雜,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以 吸附各種金屬粉塵、
25、強致癌物和病原微生物,隨氣流進入人體呼吸道,透過肺泡達到體 內其他器官,導致多種疾病發生。與PM10相比,PM2.5粒徑較小,更容易攜帶大量有 害物質進入機體,因此引起的健康危害更大。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短期暴露于PM2.5可顯著增加呼 吸系統疾病、心血管疾病和癌癥等疾病的死亡風險 2;長期接觸 PM2.5可能是我國成年 人高血壓 3, 4 和肺功能下降 5, 6 的重要原因。據全球疾病負擔研究(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 GBD)估計,2010年我國室外顆粒物污染導致了120萬人過早死亡 及2500萬傷殘調整生命年損失 7。 呼吸系統影響:
26、顆粒物隨氣流進入人體后,可破壞呼吸道的防御屏障,通過氧化應 激和炎癥反應對肺部造成損傷。一方面,顆粒物進入呼吸道底部后,會被巨噬細胞吞噬, 在顆粒物的刺激下,巨噬細胞可釋放一系列細胞因子和炎癥因子,導致炎癥的發生。另 一方面,顆粒物可以吸附多種有害物質,直接誘導細胞氧化應激損傷。此外,顆粒物還 可以攜帶大量的致病微生物進入人體,導致呼吸道感染的發生率顯著增加。已經有大量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與呼吸系統疾病發生率和死亡率均存在正相關,北京市一 項研究發現,大氣PM2.5濃度每上升10g/m,下呼吸道感染的住院數增加0.84%8。 Chen等 9 人的研究發現,大氣顆粒物是哮喘發生的獨立危險
27、因素,與兒童咳嗽變異性 11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哮喘有關。另有研究表明,上海市大氣PM2.5濃度每上升一個四分位數,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兒童呼吸道疾病的急診人次增加8.81%17.26%,相關醫療費用 支出增加0.33%25.81%10。 循環系統影響:細顆粒物可以透過肺泡進入血液中,通過一系列反應誘導活性氧 和炎癥因子表達水平增加,從而加速血管內皮損傷,導致心腦血管疾病發生。大量研究 表明大氣顆粒物暴露能顯著增加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一項北京市的研究發 現,大氣PM2.5濃度每上升10g/m,缺血性心臟病和心律失常的醫院急診人次增加 0.56%和0.8
28、1%11。Xie等 12 的研究發現,大氣PM10對冠心病的發生具有顯著影 響,65歲以上老年人群對顆粒物污染更為敏感,疾病發生風險更高。另有一項基于全國 172個城市的研究發現,大氣PM2.5濃度每增加10g/m,缺血性卒中的住院人次增 加0.34%13。 致癌影響:大氣PM2.5已于2013年被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確定為致癌物。 PM2.5粒徑較小,相對表面積大,可吸附多環芳烴等致癌物進入人體,誘導機體產生一 系列反應,從而增加癌癥的發生風險。此外,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大氣PM2.5可以通過 誘導DNA損傷 14,導致肺癌的發生。 其他疾病影響:大氣顆粒物暴露還可能對生殖系統和精神健
29、康存在不良影響。我國 一項多城市研究 15 發現,大氣PM2.5每增加10g/m3,人群生育率顯著降低2.0%。 另有研究表明,大氣PM2.5對胎兒、嬰幼兒的健康也會產生較大影響,妊娠晚期(尤其 是在分娩前半個月)接觸高濃度PM2.5可增加早產風險 16。此外,大氣顆粒物還能影響 人們的心理健康,長時間暴露在陰霾天氣下,容易使人情緒低落;在嚴重的情況下,可 導致抑郁癥發生。Jia等人的研究 17 發現大氣PM2.5暴露可能會對情緒調節產生負面影 響,增加精神障礙的發生風險,但潛在的機制仍需要進一步研究。 2. 一氧化碳(Carbon Monoxide, CO) 化石燃料的不完全燃燒極易產生一氧
30、化碳。CO與血液中的血紅蛋白結合的速度比 氧氣快250倍,當它經呼吸道進入血液循環后,可競爭性抑制氧氣與血紅蛋白結合,從 而削弱血液向各個組織器官輸送氧的能力,危害中樞神經系統,造成人的感覺、反應、 理解和記憶力等功能下降,短期暴露于高濃度CO還可以導致呼吸麻痹、昏迷甚至死亡。 此外,最近一項臺灣的研究發現CO可能會導致精神疾病,與老年帕金森病的發生存在 正相關 18。 3. 氮氧化物(Nitrogen Oxides, NOx) 常見的氮氧化物主要有NO、NO2和N2O等,其中NO和NO2對人類健康的 危害最大。氮氧化物除了能直接對人體產生健康危害外,還能與烴類物質發生一系列化 油控研究項目系
31、列報告 12 學反應,產生強氧化性的光化學煙霧,刺激眼部和呼吸道粘膜,并增加人體對過敏原的 敏感性。大氣NO2與呼吸系統疾病、循環系統疾病的發病和死亡密切相關,有研究發 現,在NO2濃度為9.4mg/m的空氣中暴露10分鐘,即可造成人的呼吸系統功能失 調 19。最近一項研究20 發現,一般室外源NO2濃度每增加10g/m3,COPD發病 風險將增加1.7%,交通源大氣NO2濃度每上升10g/m3,COPD的發病風險增加 17.8。此外,也有研究表明氮氧化物對肺癌的發生具有顯著影響,NO2濃度每增加 10g/ m3,肺癌發病風險將增加34%21。 4. 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
32、ic Compounds,VOCs) 揮發性有機物是形成二次PM2.5和O3污染的重要前體物質,主要包括苯、甲苯、 乙苯和二甲苯(BTEX)等,對人類健康構成了極大的威脅。大氣中的VOCs一方面來 源于現代交通燃料的燃燒,另一方面來源于石油化工行業的排放和石油衍生產品的使用。 VOCs普遍存在于室內外空氣中,是一類十分重要的空氣污染物。有研究表明, VOCs暴露可對人體呼吸系統、神經系統以及免疫系統產生不良影響 22-24,甚至可導 致癌癥及遺傳疾病的發生 25。 呼吸系統影響:VOCs具有揮發性,首先侵犯人體的呼吸系統,可引發咳嗽、氣促 等癥狀。李曙光等 26 在長春市監測了新裝修住戶的室內
33、污染物濃度,發現空氣中的甲醛 濃度每增加5mg/m3, 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生風險增加2.452倍。 方家龍等 27的研究表明, 接觸低濃度的乙醛蒸氣30分鐘,可導致人體產生輕微的上呼吸道癥狀;短期吸入高濃度 的乙醛蒸氣可導致昏迷、呼吸麻痹甚至死亡。 神經系統影響:研究表明,高濃度VOCs暴露可能會引起失明、認知功能障礙和反 應遲緩等中樞神經系統癥狀 28, 29。刁奇志等30 的研究發現,新裝修房屋的室內甲醛及 苯的濃度與居民神經系統疾病發生率存在正相關。金永堂等 31 的研究顯示,隨著室內甲 醛濃度的增加,人群發生神經系統癥狀的危險性顯著提升。施健等 32 調查了昆山市18 家存在甲醛職業危害
34、的企業,對65名甲醛接觸工人和70名對照組工人進行神經行為功 能測試,結果表明長期接觸高濃度甲醛氣體可導致工人的精神情緒和神經行為發生顯著 的改變。 致癌風險:VOCs中的多種物質如苯、甲苯、乙苯、苯乙烯和甲醛等已被列入致癌 物名單,其中苯和甲醛屬于一類致癌物,已被確認對人類存在致癌性;苯乙烯和乙苯屬于 二類致癌物,可能對人類存在致癌性。Grin等 33 探索了VOCs與15種常見癌癥之 間的關系,研究結果表明,多種癌癥的發生率與苯、甲苯和二甲苯的接觸濃度存在的正相 關。近二十年來,我國許多學者也探索了室內外VOCs暴露對癌癥發生率的影響。劉金 玲等 34 采用了回顧性隊列的研究方法,對4家工
35、廠5875名工人的甲醛接觸水平與胃癌 發生情況進行分析,發現長期接觸高濃度甲醛的工人胃癌發病率較高。Zhang等 35 的 Meta分析也顯示室內甲醛暴露能顯著增加骨髓系白血病的發生風險。 13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5. 臭氧(Ozone,O3) 臭氧是我國常規監測的6種污染物之一,可由機動車尾氣中的氮氧化物和揮發性有 機物通過光化學反應產生。近年來,我國大氣O3濃度不斷呈現上升趨勢,其對人群健康 的危害越來越受到社會各方面的重視。 O3具有強氧化性,對人體最突出的危害是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黏膜,引起眼部黏膜 充血和呼吸道炎癥。1952年12月和1955年9月,美國洛杉磯發生了嚴
36、重的光化學 煙霧事件,數百名老年人在短短2日內死亡,大量市民出現眼睛刺痛、呼吸困難等癥狀, 嚴重危害了公眾的生命健康。歐盟委員會環境部主席指出,因地面O3污染,歐盟居民人 均壽命減少了8個月,每年死于地面O3污染的人數超過2 000人。 呼吸系統疾病影響:國內外大量流行病學研究發現,無論長期或短期暴露于大氣 O3,都能顯著增加人群呼吸系統疾病的發病率、住院率和死亡率 36, 37。董繼元等38 人 的研究發現,大氣O3濃度每上升10g/m3,人群總死亡率和呼吸系統疾病死亡率分別 增加0.400%和0.461%。Yang等 39 使用每日最大8h平均濃度評價O3對人群呼 吸系統疾病的影響,結果發
37、現最大8h O3滑動平均濃度每增加10g/m3,呼吸系統疾 病死亡率增加4.47%。 循環系統疾病影響:除了對人體呼吸系統具有不良影響外,大氣O3暴露還可以顯 著增加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Atkinson等 40 對既往隊列研究資料進行Meta分析,結 果顯示大氣O3濃度每升高10g/m3,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1.01%。我國一項多城 市研究 41 也發現,大氣O3濃度每上升10g/m3,廣州、中山、上海和蘇州心血管疾 病的死亡風險分別增加0.98%、0.77%、0.53%和0.63%。 其他疾病影響:大氣O3暴露還可能對神經系統和生殖系統存在一定危害。 研究表明, 長期O3暴露會損害中樞神經系
38、統,導致思維紊亂、認知反應減少、頭疼等癥狀 42。母 親孕期接觸高濃度O3可導致新生兒瞼裂狹小發生率顯著上升,高濃度O3還可對精子產 生明顯的毒性作用,導致精子活動率下降 43, 44。 6. 鉛 鉛是有毒的重金屬元素,機動車燃油大多數摻有四乙基鉛防爆劑或甲基鉛,其燃燒 后生成的鉛元素和化合物均為有毒物質,城市大氣中的鉛60%以上來源于含鉛汽油的 燃燒。人體中鉛含量超標可引發心血管系統疾病,并影響肝、腎和神經系統的功能。由 于鉛塵比重大,通常積聚在1米左右高度的空氣中,靠近兒童青少年的呼吸帶,因此對 兒童的威脅最大 45。我國已于 2000年7月1日全國停止銷售和使用含鉛汽油,汽油 燃燒引起的
39、鉛塵污染問題也逐漸淡出了公眾視野。 油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14 1.2 石油相關水污染的健康危害 除了大氣污染外,石油開采、運輸和加工過程中帶來的水污染問題也不容忽視。石 油相關水污染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石油開采和 運輸過程中泄露的原油會在水面上形成一層油膜,將水體和大氣隔絕,從而降低水中溶 解氧的含量和水面的透光性,導致大量水生植物因缺氧、光照不足而死亡,使水質惡化, 危害流域周邊居民的生命健康。 另一方面, 石油加工和消費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工業廢水, 包括氨氮、化學需要量(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揮發酚和氰化物等 污染物,
40、對公眾健康產生不良影響。 1. 氨氮 氨氮是水體中以銨離子(NH4+)和游離銨(NH3)形式存在的氮,是造成水體富營 養化的重要物質。當大量氨氮進入水體后,可引起藻類和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消耗大量 的溶解氧,造成水質迅速惡化、魚類和其他生物大量死亡。此外,水中的氨氮可經過一 系列反應生成亞硝酸鹽和硝酸鹽, 進入機體后可導致胃腸道疾病 46、 甲狀腺功能異常47、 高鐵血紅蛋白血癥 48 和癌癥 49 等疾病。 2. COD COD是水體中能被強氧化劑氧化的還原性物質的量,是測定水體中有機物含量的 間接指標。需氧有機物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 需氧有機物進入水體后
41、,能被好氧微生物分解,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造成水體缺氧 狀態,危害水生生物的生長,甚至導致魚類大規模死亡。當溶解氧耗盡后,有機物轉入 厭氧分解過程,產生硫化氫、氨類等有害物質,使水質進一步惡化。另一方面,全球水 體中已鑒別出的致突變性、致癌性有機物已達100余種,居民長期接觸或飲用被致癌性 有機物污染的飲用水,可導致癌癥的發病風險顯著增加 50。 3. 揮發酚 揮發酚是指能隨水蒸氣一起揮發的酚類物質,對人體健康存在巨大危害。水體中的 酚類物質可經皮膚和消化道進入人體,導致蛋白質變性、沉淀,短時間內接觸一定量的 酚類物質可導致肌肉無力、抽搐、吞咽困難甚至昏迷等急性中毒現象 51。長時間飲用被
42、酚類物質污染的飲用水,可引起頭痛、皮膚瘙癢、造血器官損害及多種神經系統癥狀。 也有研究表明,部分酚類物質具有內分泌干擾作用,可導致內分泌功能障礙 52。此外, 15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高濃度的酚使水的感官性狀明顯惡化,產生惡臭和異味,威脅水中動植物的生存,破壞 水體的生態系統。 4. 氰化物 氰化物是一種致命的劇毒物質,口服0.7mg/kg3.5mg/kg的氫氰酸,或吸入空 氣中0.5mg/L的氫氰酸即可致死。廢水中的氰化物主要由皮膚、消化道進入體內,部 分作業工人在處理工業廢水時,也可能會接觸到空氣中的氰化物。當人體短時間內攝入 一定量的氰化物后,氰根離子可阻斷呼吸鏈,造成
43、組織缺氧,可在數秒內導致呼吸困難、 昏迷、甚至死亡 53。慢性氰化物中毒或長期微量接觸氰化物可導致神經衰弱癥狀(頭疼、 乏力、失眠等)及植物性神經功能紊亂(流涎、多汗、血壓降低等)54。 1.3 塑料污染的健康危害 塑料是重要的石油化工產品,被廣泛運用于食品包裝、汽車零件、建筑材料和醫療 器械等行業中。隨著工業化進程的不斷推進,人類對塑料的需求與日俱增,全球塑料產 量已由1950年的200萬噸增加到了2015年的3.8億噸,至2015年底,人類已累 計生產了83億噸塑料。 各種塑料制品給人類的日常生活帶來了極大的便利, 但與此同時, 大量塑料消耗也導致了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大約三分之二的塑料被
44、釋放到環境中,造 成了土壤污染、水污染及海洋污染。 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貫穿了生產加工、消費和處置環節。在生產和加工環節,大 量石油的消耗帶來了嚴重大氣污染問題,危害人體的呼吸、心血管和生殖等多個系統, 顯著提升了癌癥的發生風險。在消費和處置環節,微塑料和化學添加劑等多種有害物質 被釋放到環境中,直接或間接進入人體,導致生殖功能障礙、內分泌功能紊亂,甚至是 癌癥的發生。 1. 塑料生產加工環節的健康危害 塑料的精煉和加工過程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的CO、NOx、顆粒物和VOCs,危 害人體的呼吸、心血管等多個系統,并提升癌癥的發生風險。一些研究也發現,除了具 有致癌性外,甲苯、苯乙烯和烷烴等VOC
45、s還可導致中樞神經功能抑制 55、生殖功能 減弱 56 和兒童發育遲緩 57。與普通社區居民相比,石油化工行業的作業工人暴露于高 油控研究項目系列報告 16 濃度致癌物和內分泌干擾物的時間更長,因此更容易發生腫瘤和生殖功能障礙。 2. 塑料使用環節的健康危害 在塑料使用的過程中,微塑料和化學添加劑可隨水和食物進入人體,危害公眾的生 命健康。 微塑料是指直徑小于5毫米的塑料碎片和顆粒,可分為初生微塑料和次生微塑料。 初生微塑料是指由人類生產的塑料顆粒工業產品,如:牙膏、沐浴露等個人護理產品中 的顆粒,以及作為工業原料的塑料顆粒和樹脂顆粒。次生微塑料是人類隨意丟棄的塑料 垃圾在環境中經過一系列物理
46、、化學反應產生的塑料顆粒。在塑料的使用環節,微塑料 可隨水、食物或個人護理產品進入人體,目前關于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作用機制尚不明 確,可能與炎癥、基因損傷、氧化應激和細胞凋亡有關,最終可導致組織損傷和纖維化, 甚至是癌癥的發生 58。 塑料的添加劑是改善塑料性能或降低制造成本的化學助劑。 常見的添加劑有增塑劑、 軟化劑、著色劑和阻燃劑等,其中增塑劑是全球消費量最大的塑料助劑之一。雙酚A (Bisphenol A, BPA)和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 PAEs)是使用最廣泛的增 塑劑,已被美國、日本和歐盟等多個國家和組織證實為環境內分泌干擾物,可導致內分 泌功能異常。 另有研究發現
47、, 多溴聯苯醚、 多氯聯苯等助燃劑可蓄積在水生動物的脂肪中, 當人體長期攝入被助燃劑污染的魚類后,可出現神經功能障礙和甲狀腺功能異常等癥狀 59。 3. 塑料處置環節的健康危害 塑料處理是控制塑料污染的重要環節,然而,自1950年以來,60%的塑料被隨 意丟棄或填埋于環境中,12%的塑料被焚燒處理, 僅有9%的塑料被回收和循環利用 60。 塑料垃圾的焚燒過程會向大氣中釋放大量重金屬、二惡英、呋喃類有機物和多環芳 烴等有害物質,危害人類和動植物健康。二惡英是最受公眾重視的垃圾焚燒污染物,在 環境中具有穩定性和累積性。環境中的一部分二惡英可經呼吸道和皮膚接觸直接進入人 體,另一部分二惡英可在生物體
48、內蓄積,并隨食物鏈傳遞進入人體中。人體攝入過量二 惡英可引起肝、免疫、內分泌和生殖功能障礙,甚至產生不可逆的致癌、致畸和致突變 的“三致”作用 61。 在全球范圍內, 每年有大量的塑料垃圾被隨意丟棄或掩埋, 遍布了土壤、 淡水和海洋。 各類塑料在自然界的降解周期長達數十年至數百年之間,土壤中的廢棄塑料破壞了土壤 結構,并影響土壤的通透性,抑制植物的生長發育;海洋中的廢棄塑料可纏繞海洋動物 的軀體,或阻塞其消化道,影響其生長發育,甚至造成死亡。近年來,微塑料對生態系 統和人類健康的危害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大量塑料垃圾可在環境中經一系列反應分解為 17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次生微塑料
49、,可被海洋中的魚類、貝類和海藻攝入和富集,經食物鏈傳遞進入人體。此外, 中國的一項研究還在食鹽中發現了微塑料 62。次生微塑料對人體健康的危害主要表現為 兩個方面:一方面,微塑料可能與炎癥、氧化應激和細胞凋亡等機制有關,可引起組織 損傷或癌癥的發生;另一方面,微塑料粒子具有較強的吸附能力,可攜帶具有毒性的持 久性有機物和病原微生物 63 進入人體,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 綜上所述,石油相關污染對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的危害貫穿了開采、加工和消費環 節, 嚴重威脅了人類及動植物的生命健康。 因此, 相關部門應出臺政策控制石油相關廢氣、 廢水的排放,推動塑料回收利用技術的發展,并向公眾倡導綠色消費、節能環保的生活 方式,以降低石油相關污染造成的健康損失。 2 石油相關大氣污染的健 康成本核算 19 中國石油消費總量控制的健康效應分析 2.1 核算方法 1. 大氣污染物數據 石油消費不僅能造成大氣顆粒物污染,還能產生大量的NOx和VOCs,導致臭氧 污染和二次顆粒物污染。大氣PM2.5和O3是我國主要的大氣污染物,也是世界各國評 估大氣污染所致疾病負擔的首選指標。因此,本研究以PM2.5和O3作為大氣污染指標, 2015年31個省/直轄市的PM2.5和O3年均濃度數據來源于生態環境部各省環境狀況 公報 64, 74個重點城市的PM2.5和O3年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