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2022中國ESG2022中國ESG發展創新白皮書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2022 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研究團隊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馬蔚華 李一梅李 文 潘中寧 陳 倩顧欣科 彭綺梅 周培浩 靳昊山 王肖陽 蒯 越 王 君 鄭陽鵬 許欣然 孫怡雯 鐘慧怡 史駿馳 韓翰森 鄧治平 雷 雙 劉雨萱 張鈺佼 趙 瑄邰慶瑞研 究 機 構:高 級 顧 問:研究負責人:研 究 團 隊
2、:當今世界,人類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聯合國報告顯示,全球推進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的進程,正在出現全局性的大幅倒退。極端氣候重創全球經濟,歷史性高溫、持續干旱、超大洪災,氣候變化正演變成全人類的“致命”危機。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在COP27中提出震耳發聵的警示,留給世界的時間不多了,但我們做的卻還遠遠不夠。在現實挑戰面前,全球需要一種推動政商學社研一致行動的共識和價值理念、一套貫穿全球治理、國家治理到公司治理的策略和方法工具,這就是 ESG 存在的價值。近二十年的發展表明,ESG 以其廣泛適用性和可量化評估的特質,正在重塑商界的價值觀與生態,通過不斷創新的金融工具和產品引導“資
3、本向善”,推動“商業向善”,改變商業的價值創造邏輯。2022 年,在國內外復雜多變的大形勢下,ESG 猶如一束光照進中國轉型發展進程,迅速激發了市場的廣泛關注和快速學習的熱潮。如果將 2021 年視為中國 ESG 發展元年,那么 ESG 進入中國又有著怎樣的歷史契機?中國 ESG 實踐對高質量發展起到怎樣的作用、有哪些新進展?這些新探索將會對未來中國的發展產生怎樣的影響?這些問題在這本白皮書報告中都進行了深入研究和探討。ESG 高度契合“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ESG 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戰略在三個方面都是高度契合的。一是在發展理念和傳統文化上,“創新、綠色、協調、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
4、以及“生態文明社會建設”和“碳達峰碳中和”國家方略,都與ESG所倡導的經濟繁榮、環境可承受、社會公平的價值內核高度一致。同時中國“天人合一”“義利并舉”的傳統文化也能很好地詮釋 ESG 中國版內涵。二是在發展方式上,ESG 在公司中更容易具體化為企業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責任與績效。在量化評估中,ESG 投資策略又可與企業的 ESG 績效實現有機聯通,不是單一追求短期財務回報,而是與“中國式現代化”要求的“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更加注重實現綜合價值最大化。三是方向目標上,ESG 更具有價值觀屬性,與可持續發展的方向高度一致,它與奉行價值投資的金融機
5、構和積極踐行社會責任的實體企業均有共同致力于改善負面外部性的初衷。隨著 ESG 整合和盡責管理的廣泛應用,數以萬億計的資金將引流至轉型發展軌道,形成新的社會價值投資浪潮。評價標準是中國 ESG 發展的基礎支撐。高質量發展需要發揮好政府、市場和社會三方面資源優化配置的作用。實現“政策資金企業”三重奏的共鳴需要有效的衡量,而標準是衡量的前提。中國 ESG 發展尚處于起步階段,存在一定的標準缺位、標準低質等問題,是困擾和影響中國 ESG 市場發展的現實問題。在國內,需要“政府市場社會”三大部門協力推進標準建設,才能更好地達成“政策能落實、資金能到位、實業重實效”目標;在全球,需要基于聯合國主導的共同
6、原則和基礎框架,建立共容、互通、互認又能兼顧本土特色的ESG標準,才能實現“經濟繁榮社會安定生態平衡”這三大人類愿景。將這些愿景與減排控溫這一急迫任務,納入到全球體系化的經濟活動中,成為企業業務轉型、風險管理和產品創新的強大動力。過去七年,我用了大量時間和精力,帶領公益組織社會價值投資聯盟,對 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進行評估,并發布了榜單、評級、獎項指數和 ETF 基金等;2021 年又和團隊創建了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公司,開發標準、打造數據庫、研發智能工具等,來透視企業的價值驅動因素、經營管理體系和業績達成體系。我在這個過程中深切體會到,中國在 ESG 數據資源和評價工具開發方面還需要多
7、方協力,為中國 ESG 投資搭建好基礎支撐。ESG 生態體系建設需要雙輪驅動和內外兼容。未來,ESG 將深度嵌入中國可持續發展進程當中。我國經濟社會正處于重大變革時期,二十大報告提出的“三新一高”明確了中國未來可持續發展的政治方向和宏偉藍圖,中國轉型發展需要有一套從頂層設計到市場應用的綜合環境、社會和治理價值引導的理論指引和方法工具。社投盟和華夏基金連續兩年的聯合研究表明,中國 ESG 的發展將會在政策端和市場端雙向發力、雙輪驅動。在政策端,這兩年國家 ESG 相關政策數量可謂“爆發式”增長,為 A 股市場有序發展起到了很好的引導作用。在市場端,ESG 投資是“投”與“被投”聯動的新型商業模式
8、,這里將會讓更多參與主體在投資理念、投資模式和價值創造的協同過程中,追求和實現價值投資 ESG 將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的長期收益。同時,我們也需要廣泛學習借鑒國際 ESG 先進經驗和工具方法,在國際合作中發揮好 ESG 這個能夠達成共同話語體系和融通標準的助推器作用。在疫情困擾、國際局勢動蕩等各種不利因素影響下,ESG 將成為中國破困局、開新局,實現轉型發展的有力抓手和積極影響因素。我們希望通過不斷合作加深研究。這本以“年鑒”方式觀察、分析和記錄中國 ESG 發展情況的白皮書,能夠為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方提供決策參考依據,為市場各主體提供業態觀察與優秀實踐案例,為研究和專業服務機構提供ESG
9、 視角的市場動態與專業分析,為媒體和社會公眾提供 ESG 科普知識和前沿資訊。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能考驗我們的定力。在投資領域,我們經常把 ESG 比喻為慢變量,區別于短期投機變現的機會因子。經過過去一年的思考與實踐,我們應該更加堅定地選擇支持和推進中國 ESG 創新實踐,以堅定不移的行動和更為豐富的創新成果,來展示我們戰略謀劃的雄心,干事創業的決心,篤定堅持的信心,長期陪跑的耐心,以及資本向善的公心。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主席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董事長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影響力投資全球指導委員會委員2022 年 12 月 12 日ESG 投資的韌性歲末寒冬,回首即將過去
10、的2022,“黑天鵝”事件層出不窮:地緣政治、俄烏沖突、能源危機、超級通脹、新冠疫情、極端氣候展望明年,全球經濟仍面臨滯脹甚至衰退風險,新冠變種的致病性雖然減弱但傳播性增強,國內復蘇之路或將一波三折。在可持續投資方面,過去一年也經歷了許多嚴峻考驗。受俄烏形勢、極端氣候的影響,歐洲陷入能源危機,能源價格飆升,體現出即便是去碳化走在前列的歐洲,對傳統化石原料的依賴程度依然很高。而在美國,共和黨、右翼把 ESG政治化,認為這是民主黨、左翼的議程,對 ESG 投資進行抵制,一些州甚至立法限制 ESG 投資。在市場端,ESG 的發展也遭到了一定沖擊,主流 ESG 評價體系受到質疑,油氣公司的股價攀升,而
11、新能源、ESG 主題指數走勢一度不及大盤。在這動蕩不定、許多曾堅信不疑的底層價值觀都受到質疑甚至顛覆的世界,可持續價值觀、ESG 投資是否依然有效?對于資產管理者,ESG 原則是否依然值得堅守?正是抱著這些問題,我們與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一起,對全球和中國ESG 發展創新的趨勢動向展開了認真的梳理回顧,對一些關鍵概念的價值內核做了正本清源。我們發現,在表面輿論爭議之下,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ESG 投資這艘大船依然在篤定前行。ESG 投資生態系統的各主體依然在積極參與,生機勃勃,各項基礎設施,包括 ESG 標準,依然在逐步搭建,ESG 產品依然在增長和創新。對比今年整體市場的大震蕩、大調
12、整,我們反而應該驚嘆于 ESG 投資的“韌性”!而這份韌性,正是我們繼續篤定前行的底氣。今年是我們與社投盟連續第二年合作編研發布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我們希望把它做成一個行業的公共產品,因此格外在乎它的客觀性、全面性、權威性,這也是報告里包含大量精心制作的統計圖表的原因。在去年基礎上,今年的白皮書加大了思想引領性,對境內外的 ESG 發展現狀和趨勢做了更詳盡的分析、總結,對 ESG 的有關爭議做了解釋厘清,對中國 ESG 的發展做了預判。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今年全球基金的大幅流出與可持續基金的凈流入對比鮮明。根據晨星的統計,今年前三季度,受到俄烏沖突、能源價格飆漲、各國中央銀行提高利率等
13、影響,全球傳統基金出現了 2498 億美元的凈流出;在這一整體環境下,可持續基金的資金流入相對去年同期也大幅放緩,但依然實現了 1340 億的正增長。真金白銀不會說謊,晨星解釋,可持續基金之所以仍正增長,是因為在乎 ESG 的投資者反而不那么在乎短期的凈值波動,比受收益驅動的傳統投資者在市場波動下的“黏性”更強,這也體現在不同綠色程度的基金的表現中。晨星發現,歐盟 SFDR 定義的深綠(Article 9)基金今年實現了凈流入,而淺綠(Article 8)基金凈流出,但比普通基金的凈流出小很多。歲寒知松柏,疾風知勁草。這些數據充分顯示出 ESG 產品的強勁韌性,彰顯出 ESG 投資在可持續發展
14、中發揮的長期價值。在全球可持續投資遇小春寒之際,ESG 在中國反而逆勢前行,表現在政策話語體系中越來越主流化,ESG 生態的參與主體日趨多元、活躍度提升,ESG 資產管理規模不斷擴大,“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服務突飛猛進等。而在各行業、各領域等紛紛研究發布自己的 ESG 評價、ESG 信息披露標準之時,我們也期待在未來幾年看出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全國性標準,為包括企業、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商等 ESG 生態主體設定實踐指南、降低交易成本和防范“洗綠”風險。最后,我認為 ESG 投資要行穩致遠,最根本的還是要對 ESG 投資到底為何,它的作用和局限是什么,有一個共識。ESG 投資究其本源,是把環境、社
15、會、治理等因素納入投資決策和積極行使股東權,以更好地管理風險,改善組合的風險收益特征,以及創造對現實世界的積極影響。簡單地用一時的回報高低、只關注 ESG 議題對公司財務指標的影響而忽略公司行為對外部環境、社會的影響,或認為資產管理者考量 ESG 因素是不顧投資回報,不務正業,都是對它的誤讀。ESG 投資不是資產管理者憑空虛構的用來裝點門面的花瓶,它歸根到底是由投資者也就是資產管理者的終端客戶的需求驅動的:在氣候變化、勞工保護等議題切切實實地影響公司股價的今天,讓資產管理者忽視能影響投資標的風險和回報的信息,才是違反信托責任。就像今年 PRI 發表的一篇文章的標題那樣,批評 ESG 并不會降低
16、其重要性。在這個價值觀面臨空前重塑、資本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更要堅定信心,堅守長期主義,合力強化 ESG 投資的韌性。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2022 年 12 月 12 日各國政策頻出,促進 ESG 實踐走實走深。從全球范圍來看,2022 年一些國家(地區)在應對氣候變化和加強ESG 信息披露方面的政策取得了實質進展。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從 COP27 到各國氣候法案與碳中和目標的具體實施,形成了從全球治理到國家(地區)治理,再到公司治理層面的廣泛共識。各國通過制定本國可持續發展戰略、出臺ESG 相關政策與推動碳市場發展等舉措,層層推進碳中和目標的實現。在 ESG 產品信息披露方面,
17、歐盟、美國等經濟體分別推進具有強制性的統一披露標準和指導文件,以促進 ESG 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擠壓市場泡沫,遏制“漂綠”行為,保護負責任投資者。全球 ESG 市場熱度在經濟下行周期中降溫,但依然保持凈流入。經過 2021 年 ESG 投資的迅速增長,2022 年加入 PRI、TCFD 等相關國際倡議組織的機構數量持續攀升,全球已有近 5200 家機構成為 PRI 簽署方,近 4000 家機構公開支持TCFD框架。ESG金融產品市場規模在整體資本市場震蕩調整中增速明顯放緩,但相較于傳統金融產品的凈流出,ESG 產品資金仍保持凈流入,顯示出 ESG 產品的強勁韌性,彰顯出 ESG 投資在可持續發
18、展中發揮的長期價值。國際頭部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 ESG 實踐求新求變,從發揮業務所長轉向強強聯合的生態搭建,發揮了頭部機構影響力的輻射效應。ESG 在中國政策話語體系中逐漸主流化。中國 ESG 市場發展離不開“自上而下”頂層設計和政策推進。2022 年,有關政府部門紛紛出臺 ESG 相關政策,明確對 ESG 理念的響應和支持,加快推動 ESG 工具標準化、產品多元化、信息披露強制化以及國際合作融通化進程。二十大報告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三新一高”發展要求與環境、社會和治理的本質內涵高度契合,中國 ESG 政策體系正在日漸完善,并在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優先 ESG議題與
19、加強對聯合國 SDGs(可持續發展目標)的貢獻方面同步推進。具體來說,過去一年中國相關 ESG 政策亮點體現在以下方面:出臺新政策,推動 ESG 標準化發展;產品創新與試點示范,推動 ESG 創新發展;強化信息披露工作,推動 ESG 穩步發展;積極開展國際合作,推動 ESG 標準協同。中國 ESG 生態的參與主體日趨多元、活躍度提升,ESG 資產管理規模不斷擴大。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內地PRI 簽署機構共 111 家,在凈增 32 家的機構,有 22 家來自資產管理人。國內 PRI 簽署方的資產管理規模從 2017 年華夏基金作為首簽機構時的 3248.68 億元,已增長至 20
20、22 年 9 月末的 14.78 萬億元,5 年間占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比例從3.54%躍升至 55.91%。這表明中國公募基金市場的“半壁江山”都主動遵守 PRI 原則。中國 ESG 市場“基礎設施”建設和專業服務突飛猛進。20212022 年,ESG 標準、數據、評級和指數如雨后春筍般在市場中涌現,為中國 ESG 投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國內來自政府及監管部門、商業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多方力量紛紛參與到 ESG 相關標準工具的制定工作中,各類 ESG 相關標準建設速度明顯加快。多地興建數據交易平臺,為 ESG 數據流通與推廣運用創造了良好條件。國內市場 ESG 主題指數發布活躍。以中證指數、深證信息
21、發布的指數為例,截至 2022年 9 月底,兩家機構累計發布 ESG 指數 36 只,其中半數為 2022 年新發產品。政策和市場雙輪驅動中國 ESG 及可持續投融資發展。2022 年,中國大型資產所有者對于可持續投資理念的接納程度上升,為國內 ESG 投資體系提供更多長期資金支撐。特別是全國社?;饡嫦驀鴥葐涌沙掷m投資產品招標,意義重大;資產管理機構 ESG 實踐深化,公募基金產品與 ESG 投資策略的融合愈發深入,特別是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明確督促行業履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私募股權基金的提升綠色績效行動與綠色投資策略信息披露較上一年比例增長顯著,E
22、SG主題理財產品發行數大增;可持續融資工具的規模和數量雙升,2022 年國內市場首發轉型債券與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中國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與公司治理水平提升“小步快跑”。在相關部門非財務信息披露政策推動下,2022 年,A股上市公司的 ESG 報告披露率較 2021 年提升 5.16 個百分點,是近年來增幅最大的一次,但總體 29.45%的披露率仍2022 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洞見有較大的上升空間。從信息披露的實質性來看,多數滬深 300 上市公司均積極響應“雙碳”目標,下一步需制定戰略規劃和采取有效措施加快落實;在滬深 300 上市企業中,有 121 家在其非財務報告中提及 SDGs,對
23、 17 項目標的平均覆蓋率為 81.59%。特別是金融行業,其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在 SDGs 中有很好體現。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多元化與規范化,上市公司董事多元化程度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新發布的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為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盡責履職提供制度保障。在各種性質的企業中,央企國企的 ESG 信息披露率遙遙領先,達 46.70%。在今年國資委發布的文件中,已明確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探索建立健全 ESG 體系,并力爭到 2023 年全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 ESG 專項報告。把握戰略定力,構建中國 ESG 投資新生態。中國的 ESG 是包含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的 ESG,是留住綠
24、水青山和實現共同富裕、實現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協調發展的 ESG,是立足當前轉型發展需要、接軌國際標準的 ESG。當前,在國際組織、國際倡議機構的推動下,可持續標準越發走向跨地區、跨組織協同,全球統一的 ESG 信息披露標準正在成型,如何建立一套結合中國國情、企情的 ESG 標準,既與國際標準基線互相融通,讓國際投資者認可,又立足于中國的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綠色化程度,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是亟待解決的重大課題??傊?,中國 ESG 的發展離不開從國內政策到市場的“上下驅動”以及與國際的“內外聯動”的雙重影響。中國ESG生態體系的建設需各方協同推進,既要從政策上求實重質,又要在投資上增量拓面,更要
25、搭建好“基礎設施”,數據支撐優化,多方發力,共探可持續發展新路徑,克服種種不確定性的挑戰,實現綜合社會價值貢獻。目 錄案例一 工商銀行:全面推進綠色金融實踐的領軍者案例二 華夏基金:中國 ESG 資管領域的引領者 案例三 騰訊控股:科技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案例四 金風科技:新能源領航者的零碳智慧案例五 錦泰財險:首創花椒氣象指數險保障農民收入第一節 國際 ESG 政策新變化第二節 國際 ESG 市場新趨勢 第一節 多元主體參與活躍,ESG 生態初現雛形第二節 大型金融機構引領,ESG 實踐步入新階段第三節 企業 ESG 管治加強,信披質量顯著提升第一章 國際 ESG 動態速覽第三章 中國 E
26、SG 生態發展第四章 優秀 ESG 實踐案例第一節 中國 ESG 新政總覽第二節 可持續金融:邁入體系化發展軌道第三節 環境方面:穩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第四節 社會方面:多措并舉助力民生改善第五節 公司治理方面:牢筑高質量發展之基222430353842515967697375771316107981馬蔚華李一梅第二章 中國 ESG 政策解讀第一節 對 ESG 的基本認識與判斷第二節 中國 ESG 未來發展預判ESG 將成為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助推器ESG 投資的韌性2022 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洞見第五章 變局與新局:尋找 ESG 發展新航道22426778圖表 24 ESG 生態體系示意
27、圖圖表 25 2012 年以來中國內地簽署 PRI 情況圖表 26 中國內地簽署 PRI 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總規模及占比圖表 27 2008 年以來中國香港地區簽署 PRI 情況圖表 28 中國內地和香港支持 TCFD 機構數量圖表 29 CA100+氣候政策參與一致性評估(2022 年 10 月)圖表 30 20202022 年國內公布的 ESG 評價和信披團體標準圖表 31 中證指數和深證信息發布 ESG 指數情況圖表 32 跟蹤中證 100 指數的公募基金規模變化圖表 33 近年來社?;饡椭型豆究沙掷m投資相關實踐圖表 34 中國險資綠色投資規模統計圖表 35 中國各類 ESG 主
28、題基金數量變化(按基金類型分)圖表 36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總規模變化(按基金類型分)圖表 37 中國 ESG 主題基金總份額變化圖表 38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數量分布(累計)圖表 39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數量分布(2022 年新發)圖表 40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規模分布(2022 年 9 月末)圖表 41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規模分布(2021 年 12 月末)圖表 42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業績對比圖表 43 中國 ESG 主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圖表 44 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變化圖表 45 中國普惠金融貸款增量和余額變化圖表 46 2022 年中
29、國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落地案例(部分)圖表 47 中國境內可持續主題債券發行規模變化圖表 48 中國境內可持續主題債券余額規模變化圖表 49 中國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情況(按交易所分)圖表 50 中國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情況(按產權性質分)圖表 51 中國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情況(按上市板塊分)圖表 52 滬深 300 上市公司“雙碳目標實踐”態度分類統計圖表 53 滬深 300 公司減碳措施流程與采納各舉措的占比圖表 54 121 家滬深 300 上市公司對 17 項 SDGs 覆蓋度情況圖表 55 滬深 300 上市公司女性董事/高管占比與無女性董事
30、/高管公司占比圖表 56 滬深 300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人數與占比圖表 57 滬深 300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參與董事會情況 圖表第一章圖表 1 歐美反 ESG 相關事件時間線梳理圖表 2 PRI 簽署機構和資產管理規模變化圖表 3 全球宣布支持 TCFD 的機構累計數量圖表 4 全球可持續基金與傳統基金資金流向規模比較圖表 5 全球各國可持續債券產品累計發行規模圖表 6 全球可持續債券細分類別年度發行規模第二章第三章圖表 7 ESG 發展體系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實現圖表 8 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框架體系解讀示意圖圖表 9 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一覽表圖表 10 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點梳理圖表
31、 11 碳金融產品分類圖圖表 12 2022 年中國可持續金融相關試點與政策發布省份示意圖圖表 13 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情況圖表 14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梳理圖表 15 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點梳理圖表 16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與國家雙碳頂層設計政 策內容對標圖表 17 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要點梳理圖表 18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 工作的意見要點梳理圖表 19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五大目標及 具體指標內容圖表 20 中國獨董政策發展演變圖表 21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要
32、點梳理圖表 22 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要點梳理圖表 23 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要點梳理圖表 58 工商銀行綠色金融戰略圖表 59 工商銀行綠色貸款余額與綠色債券境外發行情況圖表 60 華夏基金 ESG 業務體系架構圖圖表 61 華夏基金 ESG 管理體系架構圖表 62 華夏基金 ESG 核心議題概覽圖表 63 華夏基金 ESG 盡責管理流程圖表 64 騰訊 ESG 管治框架圖表 65 騰訊 SSV 十大向善實驗室項目圖表 66 騰訊四大引擎的產融結合模式圖表 67 北京亦莊金風科技智慧園區圖表 68 錦泰財險多方協作推動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示意圖第四章中國 ESG 發展創新
33、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10第一章 國際 ESG 動態速覽2021 年以來,受新冠疫情、俄烏沖突與極端天氣等多重因素交織影響,國際局勢日益錯綜復雜,全球 ESG發展經歷著更大的考驗和挑戰。一方面,整體上全球 ESG 相關政策法規與實踐標準逐步完善,ESG 投資市場保持相對活躍。政策的完善體現在政策數量的增長與配套技術文件的增加。歐美與亞太等地區相繼出臺的 ESG 相關政策法規要求日趨嚴格,政策強制性逐步增強,適用主體范圍不斷擴大。配套文件的補充協助政策的落地轉化,為適用主體提供了明確的操作指導。
34、在市場方面,加入 ESG 相關國際組織和倡議的機構數量連年攀升,在整體下行的全球市場中 ESG資產規模逆勢增長。另一方面,ESG 發展進程在歐美地區也出現了一定的“逆流”跡象(見圖表 1)。例如,在美國,2021 年以來陸續有 20 多個州立法限制 ESG 投資。佛羅里達州以保護金融市場免受意識形態歧視為由,禁止州政府養老基金使用 ESG 標準。還有一些州出于對投資者和當地經濟利益的保護,譴責、抵制甚至通過立法阻止 ESG 投資策略的使用。如 2022 年德克薩斯州審計長公布了一份“抵制化石能源企業”的金融機構名單,要求州養老金從在列機構中撤資,除非該機構聲明不再抵制化石能源行業。該名單包括貝
35、萊德等 10 家金融機構與 350 只公募基金/ETF。2022 年,標普 500 ESG 指數因剔除了特斯拉而受到該公司 CEO 埃隆馬斯克的公開抨擊。在歐洲,能源危機迫使歐洲碳中和進程減速。受到俄烏沖突和全球極端天氣的影響,歐洲能源供應面臨著天然氣供給不足和電力短缺的困境。為緩解能源危機,保障能源供應,歐洲一些國家重新開始生產煤炭、石油等傳統化石能源。據世界氣象組織統計,2021 年勉強遏制住 2020 年溫室氣體排放量上升的趨勢,與 2019 年排放量持平。傳統能源的回歸將加大與氣候目標的偏離程度,進而加劇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11圖表 1 歐美反 ESG 相關事件時間線梳理資料來源:編
36、者整理 首只反 ESG ETF“BAD”發行,主投博彩、酒精和制藥領域 德州共和黨州長簽署了一項禁止國家金融機構(包括其六個養老基金)的“反 ESG 法案”最高法院判決“美國憲法不保障墮胎權”標普 500 ESG 指數剔除特斯拉 馬斯克公開指責 ESG 前副總統彭斯呼吁多州限制地方養老金投資考慮 ESG 17 個共和黨執政州出臺至少 44 項法案/法律,對采用 ESG 政策的公司進行處罰 首只反 ESG 基金 DRLL推出,專投傳統能源行業 德州審計長將貝萊德與另外 9 家歐洲金融公司由于其投資排除傳統化石能源,列入政府簽訂合同的黑名單 德國擬修改法律草案,推遲 2035 年完成 100%可再
37、生能源發電計劃 歐盟在“重新賦能歐盟”提案中放棄了“不造成重大損害”原則,允許為化石燃料項目提供更多資金 歐盟23%的可持續發展基金的“ESG”標簽被刪除 歐盟通過可持續金融分類法,將天然氣與核能納入可持續金融投資范疇 德國頒布政府條例,規定將煤炭重投發電廠 波蘭總理暫停禁用褐煤取暖的禁令2022 年8 月美國歐洲2021 年6 月2021 年12 月2022 年5 月2022 年6 月2022 年7 月2022 年9 月 德國宣布將在冬季重新大幅啟用高污染煤炭,意大利、奧地利、荷蘭、丹麥等相繼宣布類似計劃 匈牙利能源部放寬對木材砍伐的限制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
38、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12歐美 ESG“逆流”背后是 ESG 體系復雜性和當前發展條件不足共同作用的表現。具體而言,目前全球 ESG市場的發展受制于以下主客觀因素的影響:第一,對氣候轉型的公平性、協調性重視不足。ESG 投資呼吁各資產所有者與資產管理人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的有關因素納入投資決策考量,但在實際投資過程中,傳統高排企業往往因為不符合 ESG 篩選標準而面臨著被“一刀切”的尷尬境地,因缺乏政策、資金與技術支持導致轉型過渡受阻。這同時加重了各國能源安全和發展的壓力,以及因缺少轉型金融支持帶來的產業工人失業、能源供給
39、短缺等次生和潛在的不公平問題。第二,對 ESG 投資長期價值內核的誤讀。ESG 是個慢變量,著眼于企業長期的可持續發展。反對方以傳統的財務表現來考量 ESG 價值、追求短期財務回報,而ESG 投資指數及基金產品受俄烏沖突、新冠疫情等影響近期整體表現不佳,引發政府和投資人等對 ESG 養老基金長期收益下跌的擔憂。第三,ESG 生態基礎設施有待完善。企業非財務信息披露不足,ESG 評級體系各有側重,這些因素導致公眾對 ESG 評級結果的實質性和公信力產生質疑。全球可持續發展進程的受阻與部分地區反 ESG 的聲音暴露了當前 ESG 發展的復雜性和艱難,但這也同時昭示了 ESG 投資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未
40、來發展方向。如何全面深刻理解 ESG 理念的價值內核?如何科學構建 ESG 評價的算法模型以提升 ESG 評級的公信力?如何將 ESG 投資策略與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戰略更好地結合?如何通過兼顧 SDGs 的 ESG 投資策略工具促進實現公平轉型,這些問題都對全球 ESG 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為現實的挑戰,而回答這些問題離不開政府和市場的共同作用和全球范圍的跨界協同與創新實踐?;仡欉^去一年,全球完善 ESG 政策體系的腳步從未停止,市場端也在不斷推進更透明的量化數據披露與更科學的評估方法迭代。正如負責任投資組織(PRI)1所倡導的,ESG 的發展要從戰略、口號式的行動轉向追求更具實質性的
41、結果。在政策與市場的協同作用下,我們逐漸看到了 ESG 2.0 時代的曙光。1 PRI.(2019).Active ownership 2.0:the evolution stewardship urgently needs.132021 至 2022 年,ESG 實踐在全球范圍內的探索愈發走實、走深。在環境方面,多地極端天氣事件頻發,氣候變化前所未有地引發世人關注,應對氣候變化已日益成為各國(地區)可持續發展關切的議題。在治理方面,各國致力于加強規范 ESG 信息披露標準,提升 ESG 基金產品與企業 ESG 績效的透明度,從而打擊“漂綠”行為,提升企業與金融市場的 ESG 治理水平。經過多
42、年的探索發展,國際 ESG 政策更加注重 ESG 實踐的實質性和價值貢獻引導性,以更好地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一、應對氣候變化聯動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第六次評估報告(AR6)中顯示2,隨著全球進一步變暖,極端天氣事件的發生頻率和強度可能增加,且人類活動與極端天氣和氣候變化之間相關性極大。氣候變化下的復合風險和極端事件頻發,凸顯了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與極端氣候事件的必要性和緊迫性。目前,全球減排進展仍不足以實現巴黎協定的目標,但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表現出持續減排的決心和宣布減排計劃,制定政策法規并運用市場手段以減緩或適應氣候變化。第一節國際 ESG 政策新變化2.歐盟歐盟盡管內部在政
43、策上存在分歧,但仍積極協調成員國利益,引領全球氣候轉型。歐洲各國并未因能源危機而放棄對碳中和的承諾,大部分國家對綠色能源與環境政策較為積極。2022 年 5 月 18 日,歐盟委員會提出REPowerEU 計劃,從節能、能源供應多樣化及加速推廣可再生能源三方面取代家庭、工業和發電領域的化石燃料,快速推動歐洲清潔能源轉型。能源危機造成歐盟內部的主要分歧在于是否將核電納入“綠色能源”范疇以及退出化石能源的時間與節奏。1.全球COP27 強調國家氣候方案落實。2022 年 11 月 7 日至 21 日,第 27 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COP27)于埃及沙姆沙伊赫召開。此次大會著眼于落實往屆大會達成的
44、氣候變化協定與行動計劃,強調要杜絕口惠而實不至的行為,確保凈零計劃詳細且具體,承諾負責且透明。11月20日,各國代表達成協議,同意設立氣候賠償基金,以補償因氣候變化引發的災害所導致的損失和損害。此外,古雷斯特秘書長呼吁通過一項氣候團結協定,以建立公正的能源轉型伙伴關系。3.美國美國最大氣候投資法案落地,拜登政府秉持積極的氣候政策。2022 年 8 月 16 日,美國總統拜登簽字通過了美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氣候投資法案2022 降低通貨膨脹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 of 2022,IRA)3。該法案強調了“2030 年美國碳排放減少約 40%”的長期目標,投資覆蓋新能源
45、行業的各細分領域,涵蓋了約3690 億美元的能源安全以及氣候轉型投資計劃,用于保障美國能源安全及助力各領域脫碳等五大方向。該法案從供給側和消費側雙向激勵,通過鼓勵整個經濟體減少碳排放的變革來支持美國的能源生產。2 王 蕾、張百超、石英等.(2022).IPCC 第六次評估報告關于氣候變化影響和風險主要結論的解讀.氣候變化研究進展 3 氣候投資部分法案原文見 https:/www.democrats.senate.gov/imo/media/doc/inflation_reduction_act_of_2022.pdf 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
46、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144.亞太地區3.亞太地區新加坡新加坡政府更新“雙碳”目標,碳中和進程更為進取。新加坡政府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締約方會議第二十七屆會議上提呈碳達峰碳中和新目標,即 2030 年前實現碳達峰,2050 年達成凈零排放目標。新加坡政府修改了 2030 年國家自主貢獻預案(NDC),將原計劃的 2030 年實現碳達峰提前至 2030 年前,將 6500 萬噸二氧化碳當量的溫室氣體目標排放量改為 6000 萬噸。2022 年 10 月 25 日,副總理、財政部部長黃循財在新加坡國際能源周上宣布 2050 年凈零計劃,制定了覆蓋
47、公共及私人部門在能源、碳稅及綠色公共服務等方面的配套實施策略。日本日本政府擬加強 ESG 市場透明度建設,促進國內可持續金融穩健發展。2022 年 6 月,日本內閣發布新資本主義宏偉計劃與行動方案,提出未來將要求資產管理機構建立和闡明其運作流程,優化信息披露和向客戶提供詳細說明,并于 2022 財年末(即 2023 年 3 月底)前根據監管指南采取必要措施,進而提升國內 ESG 投資市場可靠性。新加坡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強制要求基金管理者更充分地披露 ESG 基金信息。2022 年 7 月 28 日,MAS向基金管理人發布關于零售 ESG 基金的披露和報告指南的通函7,明確了關于零售 E
48、SG 基金的信息披露要求并提供報告指引。通函規定 ESG 基金須在投資組合和/或策略中反映實質性的 ESG 內容要素,列舉了產品招募說中國香港香港交易所(HKEX)持續發力碳市場,推動地區低碳轉型。2022 年 3 月,香港交易所與廣州碳交易所簽署合作備忘錄,共同探索碳金融領域的合作機遇。7月5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成立香港國際碳市場委員會。該委員會聚焦建設國際碳市場,提供碳交易市場基礎設施、產品及服務,促進香港經濟的低碳轉型,推動香港、中國內地與其它地區碳中和目標的實現。10 月 28 日,香港交易所宣布推出全新的國際碳市場 Core Climate,致力于連接資本與全球市場的氣候相關產品,發掘
49、氣候投資機遇。Core Climate 為碳信用產品和工具的交易提供高效透明的交易平臺,協助推動全球“凈零計劃”。香港交易所在碳金融領域推出一系列舉措,著力打造充滿活力的自愿碳市場,為應對氣候變化的不同理念提供交流對話的平臺,共建可持續發展未來。二、ESG 投資市場走實提升ESG產品的信息透明度,打擊市場“漂綠”行為,是近年來各國政府和監管機構的努力方向。在市場與監管共同需求的驅動下,ESG 產品的信息披露標準不斷提高,對 ESG 產品信息的披露要求愈發嚴格。ESG 產品信息透明度的提升是擠壓市場泡沫,遏制“漂綠”行為以及保護投資者的有力抓手。1.歐盟歐盟發布可持續金融信息披露技術標準。202
50、2 年 4月 6 日,歐盟委員會通過了金融市場參與者在根據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4披露可持續性相關信息時使用的技術標準。該標準規定了需披露信息的確切內容、方法和呈現方式,從而提高了披露質量和可比性。這項規定為金融市場參與者披露投資過程中對環境和社會的負面影響提供具體指引,有助于評估金融產品的可持續性表現,并加強投資者保護與減少“漂綠”行為。2.美國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提高 ESG 披露標準,防止 ESG 產品誤導性陳述。2022 年 5 月 25 日,SEC提出了針對基金管理人和投資顧問的 ESG 概念基金命名5和投資標準信息披露6兩項監管改革的擬議方案。具體而言,ESG 投資
51、因子低于其它概念的基金將不得使用ESG 或相關的命名,ESG 基金需詳細披露 ESG 投資策略與投資組合中的溫室氣體排放(環保類基金)。這兩項有關 ESG 基金名稱和披露規則修正案的提出,加強了對以 ESG 命名的基金的監管,規范了基金管理人與投資顧問的 ESG 信息披露行為。4 SFDR 原文見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PDF/?uri=CELEX:32019R2088&from=EN5 基金產品命名擬議規則請見 https:/www.sec.gov/rules/proposed/2022/ic-34593.pdf 6 信息
52、披露擬議規則請見 https:/www.sec.gov/rules/proposed/2022/ia-6034.pdf 7 通函原文見 https:/www.mas.gov.sg/-/media/MAS/Regulations-and-Financial-Stability/Regulations-Guidance-and-Licensing/Securities-Futures-and-Fund-Management/Regulations-Guidance-and-Licensing/Circulars/CFC-02-2022-Disclosure-and-Reporting-Guidel
53、ines-for-Retail-ESG-Funds.pdf 15中國臺灣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臺灣金管會)發布境內外 ESG 基金信息披露要求。臺灣金管會分別于 2021 年7 月與 2022 年 1 月發布面向境內和境外 ESG 主題基金的管理辦法,明確在募集發行和銷售 ESG 相關主題基金時須披露的多項相關信息。臺灣監管方的這一舉措以基金產品信披為抓手,有效打擊地區 ESG 投資市場中存在的“漂綠”行為。三、企業信披要求提升企業 ESG 信息披露對于企業 ESG 績效改善與 ESG資本市場發展具有雙向促進作用。為加強對企業 ESG 實踐的監督,滿足投資者的知情需求,各國家(地區)相繼推出
54、更明確的信息披露指引,逐步加強信息披露的強制性,擴大信息披露的主體與內容范圍。而 ESG 信息披露要求的提升,也將敦促企業增強自身社會責任感,提升 ESG 管理水平,助推企業可持續發展。1.歐盟歐盟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進一步規范企業 ESG 信息披露與報告制定標準。2022 年 11 月10 日,歐洲議會高票通過 CSRD 提案8。CSRD 將報告主體擴大至歐盟所有上市公司和大型企業,預計主體數量將從 11700 家增加到 50000 家,強制使用統一報告標準,增加自身業務和上下游產業的碳排放量披露,并要求對可持續發展報告進行認證。CSRD 的生效標志著歐盟成為全球首個采用統一披
55、露標準的地區,為歐盟在企業 ESG信息披露方面進一步引領全球奠定了堅實的法律和技術基礎。2.美國美國證券交易所(SEC)公布氣候信息披露草案,擬強制企業披露氣候信息。2022 年 3 月 21 日,SEC 聲明將發布強制性氣候風險披露的擬議規則9。規則要求于美國 SEC 注冊的公司在年度報告中披露氣候相關信息,涵蓋公司戰略、治理、風險管理及溫室氣體排放等信息,同時要求財務報表的信息披露增加與氣候相關的資金信息等。SEC 對氣候信息披露的強制要求滿足了投資者了解氣候變化風險的需求。3.亞太地區新加坡新加坡證券交易所(SGX)強制要求披露氣候及董事會信息。2021 年底,新交所要求上市公司遵循“不
56、遵守就解釋”的原則,以 TCFD 框架為參照披露氣候信息,而受氣候變化和低碳經濟轉型影響最大的能源、金融、農業等行業必須從 2023 年起強制披露。此外,自 2022 年 1月1日起強制披露董事會多元化信息。2022年9月12日,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與 SGX 聯合推出數字披露平臺 ESGenome,供企業以結構化的方式披露 ESG 信息,以提升企業 ESG 信息披露效率與可比性。中國香港香港聯合交易所(SEHK)增設上市公司氣候與企業管治信息披露要求。2021 年 11 月,聯交所發布了氣候信息披露指引,協助上市公司在 TCFD 的報告框架下披露氣候信息。2022 年 1 月 1 日,
57、企業管治守則10生效。守則要求上市公司 ESG 報告與年報同步披露,提高董事會獨立性以及董事會成員多元化等。香港交易所(HKEX)于 2021 年 12 月發布的董事會及董事企業管治指引11中也提出,董事會應確保在年報中充分匯報 ESG 信息。8 CSRD 提案全文見 https:/eur-lex.europa.eu/legal-content/EN/TXT/?uri=CELEX:52021PC0189 9 聲明原文見 https:/www.sec.gov/news/statement/gensler-climate-disclosure-20220321 10 社會管治守則原文見 https
58、:/cn-.hk/sites/default/files/net_file_store/HKEXCN_SC_10107_VER17354.pdf 11 董事會及董事企業管治指引原文見 https:/.hk/-/media/HKEX-Market/Listing/Rules-and-Guidance/Corporate-Governance-Practices/guide_board_dir_c.pdf明書和年度報告中的披露要點與具體標準,以及要求披露其它關于 ESG 監控、數據來源及盡責調查等附加信息。通過提出明確的實質性披露要求,該指引旨在提升零售ESG 基金信息的可比性,協助投資者作出合理
59、的投資決策,降低“漂綠”風險。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16一、ESG 投資逆勢行穩今年以來,國際市場在宏觀不利因素的沖擊下,對ESG 投資的熱度有所下降,但在機構參與數量與市場產品規模上總體呈現逆勢行穩的態勢。1.機構參與數量作為聯合國支持的國際非營利組織,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在 ESG 投資方面的原則引導得到了許多全球大型金融機構等的認可和遵守,其簽署機構及所管理資產規模連年攀升(見圖表 2)。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全球已有 5179 家包括資產所有者、資
60、產管理者和服務提供商等類型的機構簽署 PRI。12 2022 年資產規模尚無統計數據第二節國際 ESG 市場新趨勢PRI 資產所有者 AUM(左軸)PRI 資產所有者簽署機構數量(右軸)PRI 總量 AUM(左軸)PRI 全球總簽署機構數量(右軸)20062012200920152018200720132010201620192008201420112017202020212022Q31401201008060402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圖表 2 PRI 20062022 年簽署機構和資產管理規模變化資料來源:PRI12,編者整理萬億美元個年新冠疫情的肆虐與氣候
61、災害的頻發沖擊著全球經濟和金融市場,然而國際市場上 ESG 投資的相關實踐依然活躍。具體而言,一是可持續金融市場資金凈流入規模小幅增長;二是頭部金融機構與實體企業持續創新,以行動助力 ESG發展;三是各類 ESG 標準陸續出臺,推動 ESG 市場有序發展。17300250200150100500-50-100-150-200同樣獲得國際廣泛認可的還有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支持 TCFD 的機構數量也逐年快速增長。TCFD的主要職責是為全球金融行業創建準則,用于充分評估氣候變化對企業未來運營的影響。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全球已有近3900 家機構支持 TCFD,遍及 8
62、9 個國家(地區)的不同經濟部門(見圖表 3)。其中,近半數為金融機構13。13 TCFD.(2022).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2022 Status Report.TCFD.2.可持續基金市場可持續基金市場穩中有進,政策驅動因素與宏觀經濟下行因素互抵。據晨星統計,截至2022 年 3 季度末,全球可持續基金資產規模超2.7 萬億美元,存續基金近 6800 只。2021 年 3季度歐洲迎來可持續基金規模和數量的暴漲,這主要歸功于 2021 年 3 月歐洲發布的可持續金融披露條例(SFDR)。SFDR 要求資產管理
63、公司提供有關其戰略的 ESG 詳細信息,因此與 ESG相關的披露數量和質量大幅增加。2022年以來,受到宏觀不利因素的干擾,全球傳統基金出現了連續三個季度凈流出的現象,而可持續基金雖然規模增速放緩,但依舊保持了整體凈流入的趨勢(見圖表 4)。圖表 4 全球可持續基金與傳統基金資金流向規模比較資料來源:Morningstar,編者整理十億美元可持續基金傳統基金201820192017202020212022Q3圖表 3 全球宣布支持 TCFD 的機構累計數量資料來源:TCFD,編者整理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Q4Q2Q2Q3Q3Q4Q4Q1 2021Q1
64、2020Q1 2022Q2Q3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183.可持續債券市場可持續債券市場全球擴容,綠色債券占半壁江山??沙掷m債券產品遍布全球,覆蓋全球 98 個國家及超國家主體。超國家主體14的發債規模最大,占總發行量的17%,而美國、法國和中國是占可持續債券市場份額最大的國家(見圖表 5)。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全球可持續債券累計發行超過 3.5 萬億美元。在細分產品類別中,綠色債券發行規模最大,占總體規模 50%以上,可持續發展債券次之,占據 1/5
65、的市場規模(見圖表 6)。今年俄烏沖突的爆發加劇了新冠疫情引發的通脹趨勢,利率上漲與高波動性導致可持續債券發行量下降,但仍有更多的國家參與到可持續債券的發行中。圖表 5 全球各國可持續債券產品累計發行規模資料來源:CBI14,編者整理圖表 6 全球可持續債券細分類別年度發行規模資料來源:CBI,編者整理14 超國家組織即承擔其中某一種或幾種主權的國際組織,如歐盟、世界銀行及國際開發協會等組織6005004003002001000120010008006004002000美元(十億)美元(十億)超國家組織西班牙德國加拿大美國日本荷蘭澳大利亞法國英國意大利智利中國瑞典韓國其它20172018201
66、920202021Q1-Q3 2022綠色可持續發展轉型社會責任可持續發展掛鉤19二、商業實踐引領轉型盡管近兩年出現了質疑 ESG 的聲音,但市場追求ESG 的熱情從未消退。各國仍不乏領頭機構對 ESG 實踐的積極探索,對 ESG 發展中的國際合作、國家主權基金的運用、金融機構業務優勢的發揮以及上市企業具體實踐均起到標桿引領作用。1.主權財富基金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GPIF)成為全球不動產可持續發展基準(GRESB)的基礎設施投資者成員。2022 年 9 月 1 日,全球最大規模的養老投資基金 GPIF 加入 GRESB,成為日本首個基礎設施投資者成員。這是自 2020 年 GPIF 成為G
67、RESB 房地產投資者成員以來,進一步加強對基礎設施產業投資在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方面管理能力的體現。除了與資產管理人進行ESG 主題對話,鼓勵 ESG 信息披露,GPIF 還建議基金管理人在基礎設施投資和管理過程中使用 GRESB 評估。GPIF 與 GRESB 的此項合作擴大了GPIF在不動產、基礎設施投資中的ESG實踐范圍。沙特主權財富基金發行 100 年期綠色債券。2022 年 10 月 6 日,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 30 億美元綠色債券,其中包含 5 億美元的 100 年期綠色債券,所籌資金將用來支持沙特王儲國家經濟轉型規劃中的核心項目建設。沙特公共投資基金發
68、行的美元債券包括 5 年期、10 年期和 100 年期,參與發行的金融機構包括花旗集團、摩根大通和高盛集團等。通過發行超長期綠色債券,沙特阿拉伯積極引導本國 ESG 投資發展,同時應對當前的市場波動。日本政府養老投資基金沙特主權財富基金沙特主權財富基金面向全球投資者發行綠色債券30億美元沙特主權財富基金發行綠色債券100年期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203.大型企業bp 入主亞洲可再生能源中心(AREH),開發全球最大的可再生和綠色氫能項目之一。2022 年 6 月 16 日
69、,全球能源巨頭bp 宣布收購 AREH 40.5%的股份,領導和運營該項目,并成為該樞紐的最大利益相關者。AREH 的目標是通過風能和太陽能開發高達 26 GW 的總發電量,約占 2020 年澳大利亞總發電量的三分之一。投資 AREH 是 bp 助力客戶與合作伙伴實現能源轉型的基石項目。bp 此舉將有效幫助當地和全球的客戶與合作伙伴實現凈零排放和能源承諾,還將為亞太地區長期貢獻清潔能源,幫助韓國和日本等國家實現脫碳。15 BGF Climate Action Multi-Asset Fund 與 BGF Climate Action Equity Fund.2.資產管理者貝萊德推出新基金助力應
70、對氣候變化。2021 年 12 月 9 日,全球投資巨頭貝萊德推出 BGF 氣候行動多元資產基金和 BGF 氣候行動股票基金15,主要投向推動溫室氣體減排、為減緩和適應氣候變化提供解決方案的企業和上市公司等,協助企業實現低碳轉型和凈零排放。2022 年 10 月 19 日,貝萊德在歐洲推出了可持續全球配置 UCITS 基金,滿足投資者對 ESG 版全球配置基金的需求。通過推出多種與氣候戰略相關的 ESG 基金產品,貝萊德運用多元資產配置手段尋找投資機會并管理氣候風險,滿足可持續發展投資者的回報預期。淡馬錫推出脫碳投資平臺以協助能源轉型。2022 年 6 月 6 日,新加坡投資公司淡馬錫宣布推出
71、以脫碳解決方案為重點的新投資平臺 GenZero,并承諾投資 50 億新元(36 億美元)用于平臺初始建設。GenZero 專注投資高碳行業的脫碳技術,保護、恢復和管理自然生態系統的部署解決方案以及氣候咨詢、碳交易基礎設施等碳生態系統參與者。該平臺的推出正值國際資管機構動員資金推進氣候和能源轉型解決方案之際,抓住了全球工業脫碳倡議中的機遇。貝萊德淡馬錫bp全球能源巨頭 bp 宣布收購AREH 的股份40.5%AREH 的目標是通過風能和太陽能開發的總發電量高達26GW21三、標準體系漸趨一統近些年來,ESG 強勁的發展勢頭吸引眾多標準制定機構紛紛入局,傳統 CSR 標準制定機構也加入 ESG市
72、場。由于各相關機構推出的標準、指引及評價體系存在差異,客觀上造成了企業信息披露成本增加、所披露的信息可比性差,以及可信度有待商榷等一系列問題,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投資者和 ESG 相關從業人員進行篩選、分析和判斷的難度。今年以來,統一 ESG 標準的呼聲漸高,國際組織與機構也相繼從不同維度推出輻射范圍更廣、影響力更強的信息披露統一標準,為提升ESG 信息披露透明度,增加 ESG 評價權威性,從而推動全球 ESG 市場的健康發展發揮基礎支撐作用。國際財務報告準則基金會(IFRS)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RI)合作制定 ESG 報告標準。2022 年 3月 24 日,IFRS 和 GRI 宣布開展 ES
73、G 信息披露標準制定方面的合作,具體由兩個機構旗下的國際可持續標準理事會(ISSB)和全球可持續標準理事會(GSSB)執行。雙方協調合作的同時保持獨立性以各取所長,制定具有“雙重支柱”的報告系統,有效披露 ESG 相關財務信息與公司對經濟、環境及社會產生影響的相關信息,以期解決目前國際市場上可持續信息披露標準多且不統一的問題,降低企業披露信息的成本并提高可持續信息的可得性。此次合作體現了國際 ESG 標準體系趨于一統的趨勢性,推動國際可持續報告環境的和諧有序發展??沙掷m金融國際平臺(IPSF)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聚焦國際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可比性。2022 年 6 月 3 日,IPSF
74、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更新版(簡稱“目錄”)。目錄由中歐兩大經濟體牽頭發布,覆蓋中歐共同認可的六大領域,界定了減緩氣候變化的經濟活動與綠色項目技術指標,具有全球普適性。目錄涵蓋對減緩氣候變化有重大貢獻的經濟活動,兼顧了不同發展階段經濟體的生產結構與經濟能力,并具備在各生產環節界定綠色屬性的靈活性與延展性,有利于國際可持續金融分類標準之間的比較與提升金融精準支持綠色經濟活動的效率。我國專家牽頭完成綠色金融 ISO 國際標準。2022年 9 月 21 日,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正式發布國際標準支持綠色金融發展的項目、活動和資產環境準則指南。這是首項由我國專家牽頭完成的相關國際標準。該標準規定
75、了確定環境準則的原則與目的,確定項目、資產和活動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的準則,及其環境因素和環境影響的評估,以解決投融資雙方在投資活動中認識不一致、信息不透明等問題,為推動全球綠色金融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國際標準支持。特許金融分析師協會(CFA)發布 ESG 產品信息披露標準,促進全球ESG產品真實披露。2021年11月,CFA 發布首個自愿性 ESG 產品信息披露標準全球投資產品ESG信息披露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標準基于公平陳述和充分信息披露的道德原則而制定,適用于所有類型的投資工具、資產類別和ESG方法,旨在披露投資產品的目標、投資過程和管理活動中納入的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ESG)因素考量,
76、為投資者提供完整、可靠、一致、清晰和易獲取的信息。標準界定了 ESG 的標準術語與投資產品類別,強化了 ESG信息披露的真實性,促進有效遏制資本市場的“漂綠”行為。綜上所述,盡管今年 ESG 發展的進程中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出現些許“逆流”,但 ESG 投資仍是全球大勢所趨。ESG 是一套基于可持續發展和規避非財務風險的理念、方法與策略工具,不是獲取高額經濟回報的靈丹妙藥,更不是徒有虛名的空中樓閣。理性看待 ESG 投資,既不盲目夸大,也不隨意質疑,扎實走好 ESG 發展的每一步,才能真正發揮 ESG 投資的作用。小節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
77、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22第二章 中國 ESG 政策解讀中國推進可持續發展的過程中,政府主管部門和監管方注重政策研究,為落實國家戰略,制定并發布了系統性的ESG 相關政策文件,在政策供給端為經濟社會的綠色低碳轉型、市場的有序發展提供了政策框架和路徑指引。這些政策既著力防范市場風險,又注重發揮市場機制,引導 ESG 投資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議題相結合。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多次提及環境、社會和治理的相關內容,表明了黨在新發展階段、新發展理念、新發展格局下對高質量發展的深刻理解和科學把握,為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注入長久動能。本節我們對一年來中國 ESG 相
78、關政策進行了要點梳理與總結,并從 ESG 視角解讀了二十大報告精神。一、中國 ESG 政策新亮點16 國務院等四部委印發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17 氣候投融資試點名單:北京市密云區、通州區,河北省保定市,山西省太原市、長治市,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遼寧省阜新市、金普新區,上海市浦東新區,浙江省麗水市,安徽省滁州市,福建省三明市,山東省西海岸新區,河南省信陽市,湖北省武漢市武昌區,湖南省湘潭市,廣東省南沙新區、深圳市福田區,廣西壯族自治區柳州市,重慶市兩江新區,四川省天府新區,陜西省西咸新區,甘肅省蘭州市第一節中國 ESG 新政總覽ESG 在中國政策話語體系中逐漸主流化。有關政府部門印發ES
79、G相關政策,明確對ESG理念的響應和支持,推動中國 ESG 的創新發展。出臺新政策 推動 ESG 標準化發展。2022 年 2 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四部委發布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明確指出標準是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支柱,并提出了加快建立綠色債券標準、制定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標準、建立 ESG 評價標準體系等重點工作16。中國證監會于2022年4月12日發布了 碳金融產品行業標準,碳金融產品被劃分為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以及碳市場支持工具,為相關碳金融產品制定了統一的規范,給證券公司等金融機構發行、推廣相關的金融產品給定了具體的實施準則與路徑。此外,ESG 相關團體標
80、準在2022 年也呈爆發式增長,企業 ESG 披露指南企業 ESG 評價體系企業 ESG 報告編制指南能源企業 ESG 評價標準等多項團體標準發布,這為中國特色 ESG 標準體系建設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產品創新與試點示范 推動 ESG 創新發展。我國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等領域不斷創新,例如,中國人民銀行在 2021 年底推出碳減排支持工具,引導金融機構向碳減排重點領域提供碳減排貸款。在試點示范方面,2021 年12 月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印發,選定 23 個地區開展試點工作17;綠色金融試點區域也進一步擴展增加,這均將有效引領和推動 ESG 高質量發展。強化信息披露工作 推動ESG穩步發展。2
81、021年7月,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行業標準,有效促進更多金融機構編制環境信息披露報告。2022 年 5 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明確要求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探索建立健全 ESG 體系,并力爭到 2023 年全部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 ESG 專項報告。ESG 投資在全球已經形成規?;氖袌霭l展,除聯合國和多邊機構的積極倡導外,各國政府紛紛出臺支持性的政策法規,也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近兩年來,中國 ESG 市場發展呈現加速趨勢,與中國政府大力倡導五大發展理念、追求高質量發展,推進綠色低碳和共同富裕的國家戰略密切相關??梢哉f,中國的 ESG 市場發展是
82、離不開“自上而下”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推進的。23二、ESG 視角解讀二十大精神2022 年 10 月,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代表大會召開,習近平總書記在所作的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報告中,特別提出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即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深刻揭示了中國式現代化的豐富內涵,并且這些內涵均可歸納為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三大支柱式議題。ESG 理念與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目標高度契合、密切相關。通過梳理二十大報告和中國 ESG 議題不難發現,E(環境)涉及
83、報告中的碳達峰碳中和、生物多樣性、污染防治等多類議題,可推動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S(社會)涉及報告中的鄉村振興、共同富裕、新型城鎮化等議題,可推動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G(治理)涉及報告中的反腐敗、堅持黨的領導、公平、公正等議題,為有效推動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目標提供體系化支撐。ESG 是多維度評估企業可持續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在“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和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思想和重大戰略部署的引領下,加快推進出臺各類政策措施,推動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且與國際融通的 ESG 體系,可為各類經濟主體企業機構提供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同時也將助力破解發展過程中面臨的
84、環境、社會和治理三方面難題,有效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實現。ESG 發展體系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目標見圖表 7。積極開展國際合作 推動 ESG 協同發展。2022 年 11月,二十國集團(G20)領導人共同批準了中國人民銀行作為 G20 可持續金融工作組聯席主席牽頭制定的 G20 轉型金融框架,這對引導各成員國的金融監管部門建立轉型金融政策,促進高排放行業和企業設定可信的減排目標和實現路徑,動員和鼓勵金融資本支持高碳行業和企業實現氣候轉型,支持實現巴黎協定氣候目標具有重要意義。此外,2021 年 11 月,中國人民銀行與歐委會金融服務和資本市場理事會聯合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識別出 72 項
85、對減緩氣候變化有重大貢獻的經濟活動,為境內外綠色債券市場互聯互通奠定基礎。圖表 7 ESG 發展體系化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目標實現資料來源:編者整理鄉村振興 共同富裕 新型城鎮化碳達峰碳中和 生物多樣性 污染防治ES反腐敗 堅持黨的領導依法治企G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規模巨大的現代化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現代化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是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24可持續金融是以追求可持續發展為目標,通過金融手段進行合理的資產配
86、置以實現和提升經濟主體的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致力于推進解決可持續發展問題。從廣義上,可持續金融涵蓋了社會責任投資、ESG投資、影響力投資、社會價值投資、綠色金融、普惠金融等相關概念,適合作為金融活動與可持續發展之間關系的通用語言。在過去二十年間,各國政府與多邊國際組織逐漸意識到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僅依靠公共財政支出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的參與、社會資本的助力和多邊協同的緊密合作。各國政府與監管主體通過政策與標準的制定,自上而下搭建了可持續金融體系,同時也對推動全球可持續金融發展起到重要作用??沙掷m金融同樣是我國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社會經濟實
87、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工具和手段。圍繞可持續金融,近年來中國持續推進以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為主,包括產業金融、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金融等多樣化可持續金融工具的發展應用。其中,綠色金融和普惠金融早在 2015 年國務院發布的推進普惠金融發展規劃(2016-2020)和 2016 年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的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中就已明確發展規劃,并納入國家戰略體系。圖表 8 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框架體系解讀示意圖資料來源:編者整理第二節可持續金融:邁入體系化發展軌道近一年來,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戰略設計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一是確定發展目標?;凇笆奈濉币巹潓沙掷m金融發展實施路徑的設計與規劃,明確了
88、以實現“雙碳”和共同富裕為核心目標與發展方向。二是完善金融監管。隨著中國資本市場不斷擴大,投資主體與新興投資工具產品數量更多、種類更豐富。政府與監管部門需及時更新完善政策體系,以適配愈發復雜的金融環境,保障我國可持續金融市場穩定發展。三是加快標準建設。建設和發展滿足我國可持續發展需求、契合我國金融市場現狀、兼容全球的可持續金融標準。其中特別是要加快推動可持續金融投資目錄建設、ESG 相關披露標準制定。四是發展金融科技。積極以平臺化、數字化、信息化的方式,通過金融科技的發展,賦能可持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可持續金融價值創造的效率,降低系統性轉型風險。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框架體系解讀見圖表 8。推
89、進“雙碳”目標、助力共同富裕 發展綠色金融、紓困小微企業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確立規劃目標完善金融監管推動標準建設發展金融科技科技賦能金融助力可持續轉型數字轉型科技底座、數據平臺可持續金融投資目錄建設可持續金融政策框架體系ESG 投資監管資產所有者投資管理者ESG 披露企業2520212022 年,我國可持續金融政策進一步完善,在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金融監管等方面出臺多項政策,涉及戰略規劃、監管要求、指導原則、標準制定、工具提供、實施措施等各方面(見圖表 9)。圖表 9 中國可持續金融政策一覽表資料來源:編者整理注:本表收錄時間為 2021 年 11 月至 2022 年 11 月代表環境(E);代表
90、社會(S);代表治理(G)發布時間發布機構文件名稱ESG 因素2021.11.03中國人民銀行、歐盟委員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報告減緩氣候變化2021.11.08中國人民銀行碳減排支持工具2021.11.26銀保監會關于銀行業保險業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指導意見2021.12.20發改委、銀保監會等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方案2022.01.26銀保監會銀行業保險業數字化轉型指導意見2022.02.08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金融標準化“十四五”發展規劃2022.02.09銀保監會中國銀保監會銀行業金融機構監管數據標準化規范(2021版)2022.02.11證監會境內外證券交易所互聯互通存托憑證
91、業務監管規定2022.02.18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關于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2022.03.04中國人民銀行、銀保監會關于加強新市民金融服務工作的通知2022.03.16發改委、商務部等關于推進共建“一帶一路”綠色發展的意見2022.04.06銀保監會關于 2022 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2022.04.12證監會碳金融產品金融行業標準2022.04.15銀保監會關于金融支持貨運物流保通保暢工作的通知2022.04.18中國人民銀行、國家外匯管理局關于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金融服務的通知2022.04.26證監會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
92、發展的意見2022.05.09國務院關于印發加力幫扶中小微企業紓困解難若干措施的通知2022.05.11銀保監會關于印發保險業標準化“十四五”規劃的通知2022.05.20證監會公開募集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監督管理辦法2022.05.24國務院關于印發扎實穩住經濟一攬子政策措施的通知2022.05.26財政部關于發揮財政政策引導作用支持金融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的通知2022.06.01銀保監會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2022.06.02銀保監會關于進一步做好受疫情影響困難行業企業等金融服務的通知2022.07.28銀保監會保險資產管理公司管理規定2022.08.19發改委、中國人民銀行等部門重慶
93、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2022.11.10銀保監會綠色保險業務統計制度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26一、綠色金融高質量發展2021 年 10 月以來,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逐漸完善,綠色金融也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綠色金融體系建設進一步被明確,綠色金融標準制定等具體任務被提上日程。2022年,國家多部委積極響應“雙碳”目標要求,發布多項綠色金融相關政策。1.金融供給側改革推動綠色金融體系性建設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加快,國家多次倡導深化金融供給側
94、結構性改革,推動和強化金融供給側服務社會環境的作用,引導經濟結構更加綠色低碳。2022 年,以“一行兩會”為主,以落實“雙碳”目標、推動新時代綠色發展、加快金融供給側改革為背景,我國持續推動綠色金融的體系性建設。2022 年 6 月,中國圖表 10 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要點梳理資料來源: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編者整理銀保監會發布了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指引(以下簡稱指引),對我國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發展提出了更加系統全面的要求。這對加強綠色金融監管,推動銀保機構自身及利益相關方高質量、可持續發展具有里程碑式意義。指引在組織管理、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設、投融資流程管理、內控管理與信息披露以及監
95、督管理五方面,提出36條明確要求,并從以下三方面,推動綠色金融發展。一是落實雙碳戰略部署,布局金融行業綠色轉型發展;二是強化環境、社會、治理(ESG)風險管理的能力建設;三是完善銀行業保險業綠色金融的監管體系。指引要點梳理見圖表 10。投融資流程管理組織管理 完善投融資流程管理,加強授信和投資盡職調查、合規審查、審批管理、資金撥付管理、貸后和投后管理。積 極 運 用 科 技 手段,提升綠色金融管理水平,優化對小微企業融資等業務的環境、社會和治理風險管理。提出“董事會或理事 會 高 級 管理層專門委員會綠色金融部門和負責人”的治理架構。鼓 勵 銀 行 保 險 機構在依法合規、風險 可 控 前 提
96、 下 開展 綠 色 金 融 體 制機制創新。監督管理 明確銀保監會及其派出機構的綠色金融監管職責,加強對銀行保險機構綠色金融業務的指導和評估。內控管理與信息披露 公開綠色金融的戰略和政策,充分披露綠色金融的發展情況。加強內控管理,建立考核評價體系,落 實 激 勵 約 束 措施,完善盡職免責機制,確保綠色金融持續有效開展。完 善 ESG 風 險 管理的政策、制度和流程,明確綠色金融的支持方向和重點領域。完善信貸政策和投資政策,積極支持清潔低碳能源體系建設。政策制度及能力建設27釣魚島赤尾嶼圖表 12 2022 年中國可持續金融相關試點與政策發布省份示意圖資料來源:編者整理綠色金融試點氣候投融資試
97、點2022 年發布可持續金融相關政策省份2.碳金融標準體系初步建立隨著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的建立,碳金融產品不斷涌現。健全碳金融標準體系,發展完善碳排放權交易市場成為加快生態文明建設與落實“雙碳”目標的現實需要。2022年4月,證監會發布了金融標準碳金融產品(JR/T 02442022),對碳金融產品進行分類,并制定了碳金融產品具體實施要求。標準將碳金融產品劃分為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和碳市場支持工具三個部分,并對碳指數、碳保險、碳基金、碳債券等多種碳金融產品提供標準化實施流程,為市場參與者提供參考,幫助其識別、運用和管理碳金融相關產品(見圖表 11)。圖表 11 碳金融產品分類圖資料
98、來源:碳金融產品,編者整理碳金融產品作為全國首個碳金融領域的行業標準,是我國在碳金融市場積極探索和實踐的重要成果,填補了我國在該領域的空白,促進了我國碳金融的有序發展。3.地方綠色金融新政頻出我國綠色金融一直以來遵循因地制宜、先行先試的發展原則,早在 2017 年就確定了“五省八地”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2022 年,我國地方綠色金融發展呈活躍態勢,多個省份發布了綠色金融政策,并有23個市(區)成為我國首批氣候投融資試點。其中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綠色保險實施意見廣東省發展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行動實施方案深圳市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引等地方政策對我國綠色金融的探索與實踐發揮了重要推動作
99、用(見圖表 12)。2022 年 8 月,中國人民銀行等六部門發布重慶市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總體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重慶市作為第三批城市,成為我國綠色金融地方試點。至此,綠色金融試點地區擴張至七?。ㄊ校┦?。重慶作為我國七個試點碳排放權交易市場之一和氣候投融資試點城市,兼具直轄市獨特的政治與經濟資源,參與綠色金融試點,既是發揮我國綠色金融體系發展過去 6年所積累經驗與成果的理想試驗地,又肩負了保護長江中上游生態環境、落實和引領長江經濟帶發展戰略、助力成渝經濟圈高質量建設等多重任務。方案明確提出,重慶將在 5 年內基本建立組織多元、產品豐富、政策有力、市場運行安全高效的綠色金融體系,推動
100、綠色金融與綠色產業融合發展,從政策引導、標準制定和組織機制等多方面支持城市產業低碳綠色轉型。碳市場融資工具碳市場交易工具碳市場支持工具碳債券碳資產回購碳資產抵押融資碳資產托管碳遠期碳掉期碳期貨碳借貸碳期權碳指數碳保險碳基金審圖號:GS(2022)4309 號自然資源部 監制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28二、普惠金融助力共同富裕隨著共同富裕發展目標的提出,我國普惠金融加快發展。根據銀保監會數據,截至 2022 年 9 月末,我國小微企業貸款余額 58.04 萬億元,其中普惠型小
101、微企業貸款余額 22.93 萬億元,同比增速達到了 24.10%,連續四年實現高速增長。在全球范圍內,我國賬戶擁有率、儲蓄參與率、借貸參與率等普惠金融指標均保持了高位增長,超過了中高收入經濟體均值18(見圖表 13)。2022 年 4 月,銀保監會印發關于 2022 年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小微企業發展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圍繞“六穩”“六?!?9戰略任務,制定了“增量”“擴面”“降價”的年度工作目標。一是保證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的增速,提升小微企業貸款戶中首貸戶的比重;二是增加普惠金融的覆蓋領域,尤其在重點行業,加大對先進制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小微企業的中長期信貸投放,積極支持傳統產業小微企
102、業在設備更新、技術改造、綠色轉型發展等方面的中長期資金需求;三是嚴格落實信貸融資收費和服務價格管理規定,切實加強風險管理和數據治理,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的質量和效率,促進綜合融資成本下降。通知的發布,進一步明確了我國普惠金融服務與供給的方向,加強上下聯動與橫向協同,推動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建設,提高服務質量,擴展服務覆蓋面,加強對小微企業的金融支持。18 The World Bank.(2022).The Global Findex Database 2021:Financial Inclusion,Digital Payments,and Resilience in the Age of COVI
103、D-19.19“六穩”指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和穩預期;“六?!敝副>用窬蜆I、?;久裆?、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和?;鶎舆\轉圖表 13 銀行業金融機構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情況資料來源: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編者整理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2019Q22020Q22021Q42019Q32020Q32022Q12019Q42021Q22020Q42022Q22020Q12021Q32019Q12021Q12022Q3億元年29三、數字驅動引領可持續金融發展近十年來,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逐漸開始應用于
104、金融領域,大幅提升了金融管理效率,豐富了金融工具使用,為可持續金融基礎設施建設與數據平臺搭建提供重要基礎。2022 年 1 月,中國人民銀行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 年)(以下簡稱規劃)正式出爐。這是央行制定的金融科技發展第二階段規劃,提出“數字驅動、智慧為民、綠色低碳、公平普惠”的 16 字原則與 8 大方向的重點工作任務。新版規劃更加強調了“數據驅動”在金融科技中的地位,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筑牢金融轉型與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打造自主可控的金融科技核心技術。與此同時,建設與網絡安全法 數據安全法個人信息保護法在金融領域的配套規章制度,健全安全與效率并重的科技成果應用體制機制
105、。在可持續金融領域,規劃強調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任務:一是深化金融服務智慧再造,搭建多元融通的服務渠道,著力打造無障礙服務體系,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普惠、綠色、人性化的數字金融服務。二是強化金融科技治理,全面提升數字化能力,健全多方參與、協同共治的金融科技倫理規范體系,構建互促共進的數字生態。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30圖表 14 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梳理 資料來源:編者整理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 年前碳達峰
106、行動方案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十四五”現代能源體系規劃“十四五”可再生能源發展規劃氫能產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21-2035 年)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關于加快推動工業資源綜合利用的實施方案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十四五”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 綠色交通“十四五”發展規劃的通知節能降碳增效行動“十四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 高耗能行業重點領域節能降碳改造 升級實施指南(2022 年版)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實施方案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十四五”能源領域科技創新規劃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綠色低碳全民行動 加強碳達峰碳中和高等教育人才培養體系建
107、設工作方案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 上海證券交易所“十四五”期間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方案 浙江省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行動方案上海市碳達峰實施方案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海洋碳匯經濟價值核算方法農業農村減排固碳實施方案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 關于推動城鄉建設綠色發展的意見 城鄉建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關于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的通知2022 年世界多國遭遇了百年一遇的極端天氣氣候事件,例如我國長江中下游多地持續干旱超 70 天。氣候問題正切實影響我國能源安全、農業種植、經濟發展等多方面。面對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應對氣候變化不再只是口號,更需要
108、政府機關、行業企業與全社會的共同行動。隨著中國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的出臺完善,應對氣候變化問題納入到國家戰略與頂層設計中。圍繞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節能降碳增效等“碳達峰十大行動”,結合“十四五”規劃內容,我國在科技、能源、產業等多領域制定了一系列政策。這既是一項雄心計劃,更是一項復雜、艱巨的系統工程。多部委以實際行動努力推動經濟與產業轉型,實現機制性減碳,以滿足美麗中國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見圖表 14)。第三節環境方面:穩步推進綠色低碳轉型31圖表 15 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要點梳理資料來源:編者整理創新新能源開發利用模式加快構建適應新能源占比逐
109、漸提高的新型電力系統保障新能源發展合理空間需求充分發揮新能源的生態環境保護效益完善支持新能源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支持引導新能源產業健康有序發展深化新能源領域“放管服”改革01020604030705新能源高質量發展目標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到 2030 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的目標一、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雙碳”目標有機結合過去十年,我國經濟發展面對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疊加”的復雜形勢,供給結構與需求結構的不適配逐漸成為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2015 年,黨中央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明確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
110、短板五大重點任務,并在 2018 年進一步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鞏固、增強、提升、暢通”八字方針。黨的二十大報告將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內容,加快包括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綠色發展體系在內的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助力實現“雙碳”目標。與此同時,“雙碳”目標相關政策體系與指標的設定,也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指明了發展方向,在能源結構轉型、低碳技術創新、產業結構優化等方面,國家已經開始積極布局。1.能源轉型“先立后破”,新能源發展是重要基礎2022 年,國務院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推動能源革命,確保能源供應,立足資源稟賦,堅持先立后破、通盤謀劃,推進能源低碳轉型”,明確了我國未
111、來能源結構調整方向,從根本上扭轉以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結構,解決對國外原油和天然氣進口過度依賴的狀況。2022 年 5 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發布了關于促進新時代新能源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提出“要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到 2030 年風電、太陽能發電總裝機容量達到 12 億千瓦以上”的目標,并制定了 7 個方面 21 項具體實施方案(見圖表 15)。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322.科技支持綠色發展,低碳技術突破是關鍵2022年8月,科技部、發改委等9部
112、門聯合發布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以下簡稱方案),基于我國 2030 年和 2060 年經濟社會發展和碳排放的情景預測提出科技創新目標,明確提出到 2025 年實現重點行業和領域低碳關鍵核心技術的重大突破,通過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等行動,支撐單位國內生產總值(GDP)二氧化碳排放比 2020 年下降 18%,單位 GDP能源消耗比 2020 年下降 13.5%的目標。方案對標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聚焦科技賦能工業、城鄉建設、交通運輸等領域,重點關注智能電網、氫能、光儲直柔等能源和發電技術的創新,以及CCUS、綠色碳匯、
113、藍色碳匯等負碳技術能力的突破。方案還對甲烷、氧化亞氮等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監測和減量替代技術進行針對性部署,并且提出加快完善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孵化服務體系,培育一批低碳科技領軍企業20(見圖表 16)。圖表 16 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與國家雙碳頂層設計政策內容對標中共中央 國務院 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2030 年前碳達峰 行動方案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推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綠色低碳全面行動循環經濟助力降碳行動低碳與零碳工業流程再造技術突破行動綠色低碳科技企業培育與服務行動深度調整產業結構工業領域碳達峰行動節能降碳增效
114、行動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能源體系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行動能源綠色低碳轉型科技支撐行動加快推進低碳交通運輸體系建設交通運輸綠色低碳行動城鄉建設與交通低碳零碳技術攻關行動提升城鄉建設綠色低碳發展質量城鄉建設碳達峰行動加強綠色低碳重大科技攻關和推廣應用綠色低碳科技創新行動負碳及非二氧化碳溫室氣體減排技術能力提升行動前沿顛覆性低碳技術創新行動低碳零碳技術示范行動持續鞏固提升碳匯能力碳匯能力鞏固提升行動提高對外開放綠色低碳發展水平國際合作碳達峰碳中和科技創新國際合作行動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和統計監測體系各地區梯次有序碳達峰行動政策保障組織實施碳達峰碳中和管理決策支撐行動創新項目、基地、人才協同增效行動完善政
115、策機制資料來源:編者整理20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2022).科技支撐碳達峰碳中和實施方案(20222030 年)政策解讀.333.產業結構低碳轉型,工業領域是重中之重工業部門是主要碳排放源之一,是我國實現“雙碳”目標工作的重點,其低碳發展進程對全國整體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2030 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 指出,工業領域要加快綠色低碳轉型和高質量發展,力爭率先實現碳達峰。2022 年 8 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生態環境部聯合印發工業領域碳達峰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的通知,確立了工業領域二氧化碳排放在 2030 年前碳達峰的總體目標和實施框架,提出到 202
116、5 年,規模以上工業單位增加值能耗較 2020 年下降 13.5%,單位工業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下降幅度大于全社會下降幅度,重點行業二氧化碳排放強度明顯下降等一系列定性與定量目標,并對鋼鐵、水泥等七大行業的節能降碳和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提出指標性約束,提出包括深度調整產業、深入推進節能降碳、積極推進綠色制造、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快工業綠色低碳技術變革、主動推進工業領域數字化轉型等六大任務。二、促進消費端綠色化消費作為拉動我國經濟增長三駕馬車之一,促進消費端綠色化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方面,與深化供給側改革相輔相成。2022 年 1 月,國家發改委等七部門印發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指出我國綠色消費需
117、求有待激發,促進綠色消費長效機制尚需完善,綠色消費對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支撐作用有待進一步提升。三、加強企業環境信披氣候風險近年來愈發成為企業可持續發展面臨的重要風險之一,真實、準確、完整的企業環境信息披露是推進環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基礎,也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工作。2021 年 12 月生態環境部印發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首次明確提出碳信息披露,并且配套具體格式準則要求,對企業相關的環境信息披露在披露主體、披露內容和時限、監督管理以及罰則等方面都有了更加詳細、明確的要求,也規定了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的部門職責、主體責任以及信息安全等內容,著重解決環境信息披露內容不規范問題,
118、引導企業采用對環境友好的生產經營方式(見圖表 17)。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在全面促進重點領域消費綠色轉型、強化綠色消費科技和服務支撐、建立健全綠色消費制度保障體系、完善綠色消費激勵約束政策四個方面部署推進綠色消費的制度政策體系,覆蓋衣、食、住、行、用、文旅以及公共機構等領域的消費活動,并在科技、服務、制度保障以及激勵政策等方面為綠色消費轉型提供支撐。促進綠色消費實施方案一方面強調市場機制,積極提出激勵政策,通過發放綠色消費券、綠色積分、直接補貼、降價降息等方式激勵綠色消費;另一方面,也強化政府的支持保障作用,建設統一的綠色產品標準、認證、標識體系,便于廣大消費者識別和購買綠色產品,推動綠色消費
119、市場體系建設。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34圖表 17 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要點梳理核心方面主要內容應當依法披露環境信息的企業主體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符合特定條件的上市公司及其合并報表范圍內的各級子公司符合特定條件的發行企業債券、公司債券、非金融企業債務融資工具的企業企業所需披露的環境信息內容企業基本信息,含企業生產和生態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基礎信息 企業環境管理信息,包括生態環境行政許可、環境保護稅、環境污染責任保險、環保信用評價等方面的信息 污染物
120、產生、治理與排放信息,包括污染防治設施,污染物排放,有毒有害物質排放,工業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產生、貯存、流向、利用、處置,自行監測等方面的信息碳排放信息,包括排放量、排放設施等方面的信息生態環境應急信息,包括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重污染天氣應急響應等方面的信息生態環境違法信息本年度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情況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環境信息企業披露環境信息的要求形式: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時限:企業應當于每年 3 月 15 日前披露上一年度 1 月 1 日至 12 月 31 日的環境信息監督管理生態環境部、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托政府網站等設立企業環境信息依
121、法披露系統 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加強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與生態環境相關信息系統、金融信用信息平臺的互聯互通 設區的市級以上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將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納入企業信用管理,作為評價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并將企業違反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的行政處罰信息記入信用記錄處罰規定 企業違反本辦法規定,不披露環境信息,或者披露的環境信息不真實、不準確的,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并可以處一萬元以上十萬元以下的罰款 披露環境信息不符合準則要求的;披露環境信息超過規定時限的;未將環境信息上傳至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的企業由生態環境主管部門責令改正,通報批評,并可以處五萬元
122、以下的罰款 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在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監督管理中有玩忽職守、濫用職權、徇私舞弊行為的,依法依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給予處分資料來源: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編者整理辦法取代了 2015 年原環境保護部制定的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辦法,在各方面做出更加全面、科學、豐富的規范,整合升級了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要求,避免過去企業事業單位環境信息公開中存在的內容零散、披露責任分散、信息獲取共享難等問題。一在披露主體方面,披露主體的范圍擴大,由原來的重點排污單位,擴展為重點排污單位、實施強制性清潔生產審核的企業、有生態環境違法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二在披露內容方面
123、,要求將碳排放信息作為企業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的內容之一,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要公開融資所投項目的應對氣候變化、生態環境保護等相關信息。三在披露形式上,設置了年度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和臨時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報告,并發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準則,推動披露進一步規范化。四在監督管理上,要求地方生態環境主管部門應當依托政府網站等設立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系統,集中公布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內容;并將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納入企業信用管理,作為評價企業信用的重要指標,并將企業違反環境信息依法披露要求的行政處罰信息記入信用記錄。五在罰則上,被處罰的主體從原來的信息披露義務主體拓展覆蓋到監管部門,處罰金額也由三
124、萬元以下增加到最高十萬元。352021年,中國打贏了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脫貧攻堅戰,提前十年實現 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減貧目標。中國八百三十二個貧困縣全部摘帽,近一億農村貧困人口實現脫貧,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此基礎上,“二十大”報告圍繞共同富裕對我國未來社會發展提出了更加明確的要求,在 2035 年前,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美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再上新臺階,中等收入群體比重明顯提高,基本公共服務實現均等化,農村基本具備現代生活條件,社會保持長期穩定,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共同富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本質要求,是中國社會政策制定與體系設計的核心
125、議題。圍繞共同富裕,我國社會政策制定將重點關注解決社會差異性平等、促進社會融合等方面問題,對象范圍也將從特定的弱勢群體持續擴展到全體國民,并廣泛影響中等收入群體,形成多層次的社會政策體系,推動多主體協同發展21。一、落實鄉村振興戰略黨的十九大首次提出鄉村振興戰略以來,經過 6 年的發展推進,我國已逐步形成目標明確、覆蓋全面、層次清晰、切實有效的鄉村振興制度框架與政策體系。2022 年 2 月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發布,鄉村振興連續 5 年作為中央一號文件的核心議題,解決“三農”問題已成為我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中之重。意見圍
126、繞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現代農業基礎、規模性返貧底線等八大重點領域,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加快發展設施農業、完善監測幫扶機制等 35 項具體任務,要求扎實有序做好鄉村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重點工作,推動鄉村振興取得新進展、農業農村現代化邁出新步伐(見圖表 18)。21 林閩鋼.(2021).中國社會政策體系的結構轉型與實現路徑.南京大學學報第四節社會方面:多措并舉助力民生改善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36圖表 18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進鄉
127、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要點梳理8 大板塊35 項具體任務全力抓好糧食生產和重要農產品供給穩定全年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大力實施大豆和油料產能提升工程保障“菜籃子”產品供給合理保障農民種糧收益統籌做好重要農產品調控強化現代農業基礎支撐落實“長牙齒”的耕地保護硬措施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大力推進種源等農業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提升農機裝備研發應用水平加快發展設施農業有效防范應對農業重大災害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完善監測幫扶機制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 加大對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和易地搬遷集中安置區支持力度推動脫貧地區幫扶政策落地見效聚焦產業促進鄉村發展持續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大力發展縣域富
128、民產業加強縣域商業體系建設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創業推進農業農村綠色發展扎實穩妥推進鄉村建設健全鄉村建設實施機制接續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動扎實開展重點領域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大力推進數字鄉村建設加強基本公共服務縣域統籌突出實效改進鄉村治理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創新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有效平臺載體切實維護農村社會平安穩定加大政策保障和體制機制創新力度擴大鄉村振興投入強化鄉村振興金融服務加強鄉村振興人才隊伍建設抓好農村改革重點任務落實堅持和加強黨對“三農”工作的全面領導壓實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責任建強黨的農村工作機構抓點帶面推進鄉村振興全面展開資料來源: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做好 2022 年全面推進鄉村
129、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編者整理在國家鄉村振興戰略框架下,2022 年鄉村振興相關政策呈現井噴式增長。為使頂層設計有效落地,以國務院、農業農村部為主導的各部委從農業農村科技發展、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業農村信息化等各層面對農業農村生活做出規劃,并制定實施方案。2022 年 5 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鄉村建設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持續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強化規劃引領,統籌資源要素,動員各方力量,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推進實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農村人居環境持續改善,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往村覆蓋、往戶延伸取得積極進展
130、,農村基本公共服務水平穩步提升,農村精神文明建設顯著加強,農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進一步增強,并提出加強鄉村規劃建設管理、實施農村道路暢通工程、強化農村防汛抗旱和供水保障等26項具體任務,為推進鄉村建設提供多層次、多方面、全覆蓋的實施藍本,進一步提升鄉村宜居宜業水平。上述鄉村振興文件為激發農業經濟發展,吸引農業投資提供了廣闊空間和發展路徑,也必將為中國可持續金融服務農業和農業現代化發展增添新動能。37二、升級養老服務體系我國老年人口規模大,老齡化速度快,老年人需求結構正在從生存型向發展型轉變。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1 年中國 65 歲及以上人口 20056 萬人,占全國人口的 14.2%
131、,隨著人口出生率下降和預期平均壽命增加,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將進一步加快。預計到本世紀中葉,中國 65 歲以上老年人口占比將達30%22。為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亟需推動老齡事業和產業協同發展,構建和完善兜底性、普惠型、多樣化的養老服務體系,不斷滿足老年人日益增長的多層次、高品質健康養老需求?;诖?,國務院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以下簡稱 養老規劃)。養老規劃對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主要指標作出規劃,并提出五大發展目標:養老服務供給不斷擴大、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更加健全、為老服務多業態創新融合發展、要素保障能力持續增強、社會環境更加適老宜居,并設立了明確的發展指標(見
132、圖表 19)?!按罅Πl展銀發經濟”在養老相關規劃中首次提及,“有序發展老年人普惠金融服務,支持商業保險機構開發商業養老保險和適合老年人的健康保險,引導全社會樹立全生命周期的保險理念”,養老普惠金融將成為解決中國未來老齡化問題的重要探索和嘗試,通過建立系統性、整體性的產業發展政策推動銀發經濟健康穩步可持續發展。圖表 19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五大目標及具體指標內容發展目標具體指標內容2025 目標值養老服務供給不斷擴大養老服務床位總量達到 900 萬張以上新建城區、新建居住區配套建設養老服務設施達標率達到 100%老年健康支撐體系更加健全養老機構護理型床位占比達到 55%設立
133、老年醫學科的二級及以上綜合性醫院占比達到 60%以上要素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本科高校、職業院校養老服務相關專業招生規模明顯增長每千名老年人配備社會工作者人數保持 1 人以上為老服務多業態創新融合發展老年大學覆蓋面每個縣(市、區、旗)至少 1 所社會環境更加適老宜居特殊困難老年人月探訪率達到 100%“敬老月”活動覆蓋面每個縣(市、區、旗)每年開展 1 次資料來源:國務院關于印發“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的通知,編者整理22 中國發展基金會.(2020).中國發展報告 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
134、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38第五節公司治理方面:牢筑高質量發展之基從廣義上來說,公司治理是通過制度安排和機制設計,用于協調公司與股東、供應商、員工、政府、社區等利益相關方之間的關系,實現多方利益的最大化。隨著我國企業規模的不斷發展,公司治理理念日益深入,治理實踐蓬勃開展,治理水平大幅提升,現代企業制度得到建立和完善,但與此同時違規擔保、內幕交易、高比例股權質押等治理亂象依然存在,我國公司治理質量有待提高,這離不開政府與監管部門政策體系與監管機制的發展與完善。提高國有企業與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能力是提升我國公司治理整體質量的主要抓手,也是 2022
135、 年我國公司治理相關政策制定的主要方面。國有企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提升國有企業公司治理能力是我國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我國企業走向世界成為全球一流企業的重要基礎和保障。上市公司作為實體經濟的優秀代表、資本市場的基石,在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承擔著主力軍、領跑者和排頭兵的重要角色。其公司治理的發展與完善,更是我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基礎條件和關鍵前提23。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制度2022 年以來,證監會對我國上市公司治理頻繁發布新規,對于董事會管理、退市監管、股份管理及財務公司業務往來管理等多方面提出或修訂了新的監管要求。獨立董事是上市公司完善治理結構、促進規范運作、
136、保護中小投資者權益的重要一環,對提升公司治理效能發揮著重要作用。2022 年 1 月,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以下簡稱獨董規則)對我國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制度進行全面完善與升級,明確了公司法規定的治理要求。較 2001 年發布的獨董指導意見,本次獨董規則進一步明晰獨立董事權責邊界,加強履職保障、完善責任機制,支持和督促獨立董事切實履行誠信勤勉義務,讓獨立董事“真獨真懂”(見圖表 20)。圖表 20 中國獨立董事政策發展演變資料來源:編者整理 23堯艷珍、李湛.(2021).公司治理存在的問題與對策.中國金融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章程指引,首次提及獨董制度。證監會發布關于在上市公司建立獨立董
137、事制度的指導意見,標志著我國獨立董事制度的建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治理準則,明確要求上市公司應建立獨立董事制度。中國上市公司協會發布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履職指引,細化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的職權、義務等。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進一步明晰獨立董事權責邊界,加強履職保障、完善責任機制。全國人大修訂公司法,明確規定上市公司設立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制度在法律層面首次得到確認。19972001200220052014202239獨董規則明確獨立董事相關監管安排,主要表現在保障獨立董事的獨立性,限制獨立董事兼任數量以及履職不受影響;維護獨立董事的任職條件,表明擔任獨立董事的基本條件;建立選舉與更換程序,推
138、出“連任時間不得超過六年”“獨立董事連續三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由董事會提請股東大會予以撤換”等規范舉措(見圖表 21)。與此同時,國家有關機構也加強了上市公司與企業集團財務公司間的業務往來監管。2022 年 5 月,中國證監會與中國銀保監會聯合發布關于規范上市公司與企業集團財務公司業務往來的通知(下稱“通知”),要求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應當保障其控制的財務公司和上市公司的獨立性,財務公司應當加強關聯交易管理,不得以任何方式協助成員單位通過關聯交易套取資金,不得隱匿違規關聯交易或通過關聯交易隱匿資金真實去向、從事違法違規活動。上市公司董事應當認真履行勤勉、忠實義務,審慎進行上市公司與財務公
139、司業務往來的有關決策。上市公司高級管理人員應當確保上市公司與財務公司業務往來符合經依法依規審議的關聯交易協議,關注財務公司業務和風險狀況。通知還提出多項信息披露要求。該項通知旨在防范關聯交易風險,杜絕資金占用行為。二、豐富利益相關方溝通內涵加強利益相關方溝通,完善企業信息披露是提高公司治理能力的重要舉措。其中,強化投資者關系管理和保護投資者權益是加強企業治理能力、提升企業發展質量和保障資本助力實體經濟的重要基礎。近年來,隨著資本市場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斷推進,證券市場基礎制度的不斷完善,以及投資者關系管理方式的不斷變革,政府對于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要求也在調整和優化。2022年4月,中國證監會
140、發布了 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以下簡稱 指引)。指引明確提到進一步增加和豐富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內容及方式,明確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組織和實施,并要求在溝通內容中增加上市公司的環境、社會和治理(ESG)信息(見圖表 22)。圖表 21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要點梳理資料來源: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編者整理獨立董事原則上最多在五家上市公司兼任獨立董事,并確保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有效地履行獨立董事的職責。不受上市公司主要股東、實際控制人或者其他與上市公司存在利害關系的單位或個人的影響獨立董事需具備上市公司運作的基本知識,熟悉相關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及規則,具有五年以上法律、經濟或
141、者其他履行獨立董事職責所必需的工作經驗獨立董事連任時間不得超過六年,獨立董事連續三次未親自出席董事會會議的,由董事會提請股東大會予以撤換,獨立董事在任期屆滿前可以提出辭職獨立董事應當按時出席董事會會議,了解上市公司的生產經營和運作情況;重大關聯交易應由獨立董事事前認可等上市公司應當為獨立董事履行職責提供所必需的工作條件,有關人員應當積極配合,不得拒絕、阻礙或隱瞞,不得干預其獨立行使職權。獨立董事享有與其他董事同等的知情權獨立董事履職保障權責邊界選舉與更換程序獨立董事任職條件獨立董事獨立性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提升獨立董事的公司經營管理水平明確獨立董事相關監管安排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
142、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40圖表 22 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要點梳理資料來源: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編者整理24 國資委.(2022).國務院國資委政策法規局負責人就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答記者問.從企業角度,ESG 信息是反映企業綜合經營狀況與可持續發展績效的重要衡量標準。企業積極向投資者傳達 ESG 信息,是重視投資者權益的重要表現。在投資者角度,加強 ESG 溝通不僅是滿足投資信息的需要,更是作為負責任投資者貫徹積極股東原則、進行盡責管理的重要基礎。投資者應全
143、面了解被投企業ESG 發展情況,通過積極溝通影響并提升企業 ESG 表現與可持續發展綜合績效,從而創造正向社會環境價值。三、全面加強央企合規管理中央企業作為我國企業的引領者,在法治建設與合規管理方面率先垂范,將有效帶動依法治企、法治興企、法治強企理念深入人心,讓合規管理體系融入企業文化中,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2022 年,國資委牽頭發布一系列規范央企治理、提升央企治理能力的相關政策,涉及 ESG 工作機制、生態保護、合規管理、融資擔保等多方面。2022 年 5 月,國務院國資委印發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質量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針對一部分中央企業內部上市平臺定位不清、分布散亂、實力較弱,
144、以及一部分央企控股上市公司創新發展能力不強、經營和治理不規范、市場配置資源功能發揮不充分、價值實現與價值創造不匹配等問題給出了解決方案與實施要求。方案特別指出,中央企業集團公司要統籌推動上市公司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進一步完善環境、社會責任和公司治理(ESG)工作機制,提升 ESG 績效,在資本市場中發揮帶頭示范作用;立足國有企業實際,積極參與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 ESG 信息披露規則、ESG 績效評級和 ESG 投資指引,為中國 ESG 發展貢獻力量。推動央企控股上市公司 ESG 專業治理能力、風險管理能力不斷提高;推動更多央企控股上市公司披露 ESG 專項報告,力爭到 2023 年
145、相關專項報告披露“全覆蓋”。2022 年 8 月,國務院國資委發布了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以下簡稱管理辦法),對法治央企建設邁入實質性合規、全面性合規提供了方向指引和實踐指南。管理辦法明確了業務及職能部門、合規管理部門和監督部門合規管理“三道防線”職責,建立健全合規管理制度體系,全面規范合規管理流程,對合規風險識別評估預警、合規審查、風險應對、問題整改、責任追究等提出明確要求,實現合規風險閉環管理,并倡導培育合規文化,加快推進合規管理信息化建設24(見圖表 23)。明確指引適 用 于 依 照公司法設立 且 股 票 在中 國 境 內 證券 交 易 所 上市 交 易 的 股份有限公司確立合規性、平
146、 等 性、主動 性 和 誠 實守 信 等 四 條基本原則適應互聯網、新媒體等新時代發展形勢,在傳統溝通渠道基礎上,新增新興渠道提 升 投 資 者說 明 會 質 量和效果,使其真 正 成 為 公司傳遞價值、投 資 者 發 現價值的橋梁落 實 新 發 展理念的要求,在 溝 通 內 容中 增 加 上 市公司的環境、社 會 和 治 理(ESG)信息強化上市公司“關鍵少數”的主體責任倡 導 投 資 者提 升 股 東 意識,依 法 行權 維 權,形成 理 性 成 熟的投資文化明 確 證 券 交易所、上市公司 協 會 等 自律組織,制定自 律 規 則 進行自律管理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明
147、確投資者關系管理的定義、適用范圍和原則增加和豐富投資者關系管理內容及方式明確投資者關系管理的組織和實施41圖表 23 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要點梳理資料來源: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編者整理四、強化科技倫理制度化建設科技給社會帶來了巨大便捷,它既是發展的利器,也可能是風險的源頭。加強科技倫理制度化建設,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已逐漸成為國家和社會亟需關注和解決的社會問題25。隨著我國科技的迅猛發展,國家科技倫理治理也賡續前行,早在 2017 年國務院發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已經明確指出要制定促進人工智能發展的法律法規與倫理規范,首次提到生物醫學以外的科技倫理問題。2019 年 6 月發布的新一代
148、人工智能治理原則進一步強調了發展“負責任的人工智能”這一主題。2020 年 10 月 21 日,國家科技倫理委員會正式成立,旨在推動覆蓋全面、導向正確、規范有序、統籌協調的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央企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是落實全面依法治國戰略的重要主體。在當前國際競爭越來越體現為規則之爭、法律之爭的大背景下,中央企業面臨的國內外環境和風險挑戰日趨復雜嚴峻,必須加快提升依法合規經營管理水平,確保改革發展各項任務在法治軌道上穩步推進,央企的企業治理需做好示范帶動作用,為我國企業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優秀實踐。2022 年 3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從總體要求
149、、倫理原則、倫理治理體制、倫理治理制度、審查與監管、教育與宣傳等方面對中國特色科技倫理體系建設提出意見與監管要求,強調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并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意見提出了科技倫理的五大原則:增進人類福祉、尊重生命權利、堅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風險、保持公開透明。其中,“增進人類福祉”作為首要原則,體現了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對科技發展過程中倫理問題的負責任態度與立場。2022 年 10 月,人民銀行下發了金融領域科技倫理指引(JR/T 02582022)標準,在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了守正創新、數據安全、包容普惠、公開透明、公平競爭、風險防控、綠色低碳 7 個方面的價值理念與行為規范,為推進解決數
150、據濫用、算法歧視、數字鴻溝等一系列科技倫理問題制定了標準與規范,科技倫理治理體系建設邁出了實質性的關鍵一步。25 新華社.(2022).科技向善 造福人類解讀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按照法人治理結構,規定了企業黨委(黨組)、董事會、經理層、首席合規官等主體的合規管理職責進一步明確了業務及職能部門、合規管理部門和監督部門合規管理“三道防線”職責要求中央企業結合實際,制定合規管理基本制度、具體制度或專項指南,構建分級分類的合規管理制度體系,強化對制度執行情況的檢查對合規風險識別評估預警、合規審查、風險應對、問題整改、責任追究等提出明確要求,實現合規風險閉環管理要求中央企業通過法治專題學習、業務培
151、訓、加強宣傳教育等,多方式、全方位提升全員合規意識,營造合規文化氛圍推動中央企業運用信息化手段將合規要求嵌入業務流程,利用大數據等技術對重點領域、關鍵節點開展實時動態監測,實現合規風險即時預警、快速處置明確合規管理相關主體職責建立健全合規管理制度體系全面規范合規管理流程積極培育合規文化加快推進合規管理信息化建設中央企業合規管理辦法主要內容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42第三章 中國 ESG 生態發展近年來,我國 ESG 發展進入快車道,逐漸形成了具有中國特色的 ESG 實踐生態
152、體系。中國 ESG 發展既受到國際市場的傳導影響,也受到本土政策和市場雙重驅動。一、ESG 的本質內涵與“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高度契合,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義利并舉”的哲學思想自然相合,使之迅速被國內理解和接納;二、國家雙碳和共同富裕等戰略部署引導了市場和社會各相關主體積極踐行環境、社會和治理責任,大力推進綠色金融和轉型經濟的發展,加快了 ESG 生態的孵化;三、中國經濟社會正處于巨大變革和轉型期,面對各種風險挑戰與發展機遇,為 ESG 的創新發展提供了廣闊空間和豐富土壤。ESG 生態體系的形成和運作主要需要來自資金端、資產端、服務機構以及其他公共和社會部門等行
153、動者的參與(見圖表 24)。2022 年,中國 ESG 生態體系從萌芽邁向萌發,各類生態主體積極參與、規模擴張、能力建設、創新探索,在深化國際合作的同時,也更注重與國情企情的結合。第一節多元主體參與活躍,ESG 生態初現雛形圖表 24 ESG 生態體系示意圖資料來源:社投盟,編者整理政府及監管部門教育/研究機構資金端服務機構人才培養政策法規標準規范理念倡議市場教育資訊信息資產端機構投資者: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金融機構/企業、慈善/捐贈基金等個人投資者:散戶、中/高凈值人群等上市股票標準化債券其他標化數據評級結果指數產品咨詢服務投票建議企業信息資產信息外部信息非上市股權非標債權其他咨詢機構指數
154、機構評級機構數據提供商其他銀行理財券商資管保險資管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信托公司其他資產所有者標準化資產資產管理者非標化資產國際組織新聞媒體行業協會其他相關組織投資回報企業信息、資產信息、外部信息投資回報4326 太平洋保險于 2021 年 12 月 21 日同時作為資產所有者和投資管理人簽署 PRI??倲到y計中記錄為 1 家、不重復計算,因此分簽署機構類型統計數量加總后不等于簽署機構總數27 2022 年以來有部分內地機構退出 PRI一、融入國際議程程度加深ESG 從本世紀初由聯合國正式提出,在不到 20 年間成為推動全球經濟和市場變革的重要因素,各類國際倡議組織在這一進程中起到關鍵作用。通過發布
155、商業活動可持續準則、構建跨域協作平臺、提供專業支持服務等創新實踐,它們在不斷擴大組織影響力的同時,深度賦能和全面促進了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的 ESG 生態發展。1.聯合國系機構獲得廣泛支持在可持續投融資和企業可持續發展領域,以由聯合國支持下的負責任投資原則(PRI)、可持續保險原則圖表 25 2012 年以來中國內地簽署 PRI 情況資料來源:PRI,編者整理2012112236183349801112018201520212013201920162014202020172022Q1-Q3120100806040200資產所有者服務提供商投資管理人累計總數(PSI)、負責任銀行原則(PRB)
156、、可持續證券交易所(SSE)等金融倡議,以及更早提出的聯合國全球契約(UNGC)“十項原則”等扮演了至關重要的角色。自 2006 年由聯合國推動成立以來,負責任投資原則組織(PRI)已經發展成為擁有 5000 多家簽署方的全球最大的可持續投資倡議機構之一。近年來,簽署 PRI 的中國機構數量不斷攀升。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內地PRI 簽署機構共 111 家,包括 4 家資產所有者,81 家投資管理人,27 家服務提供商26(見圖表 25);簽署 PRI機構數凈增32家,增量主要來自投資管理人(新增22家)和服務提供商(新增 10 家)27。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
157、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44圖表 26 中國內地簽署 PRI 公募基金管理機構管理總規模及占比資料來源:PRI、Wind,編者整理28 統計數據包括泰康資產(2021 年 6 月簽署)。泰康資產雖于 2022 年 11 月 18 日正式將公募基金業務劃至子公司泰康基金,但該事件晚于 9 月 30 日,故依舊計算在內29 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 2022 年 9 月統計數據值得注意的是,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內地公募基金管理機構中,已簽署PRI的數量達到23家28。其中,資產管理規模排名前 20 的公募基
158、金管理機構29中已有13 家 PRI 簽署方(占比 65%)。頭部資管機構積極擁抱負責任投資理念將對市場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分析 2017 年以來簽署 PRI 的公募基金管理機構所管理公募產品(含貨幣基金)資產規模,我們發現這一規模從 2017 年華夏基金作為國內首家公募簽署時的3248.68 億元,已增長至 2022 年 9 月末的 14.78 萬億元,占市場公募基金總規模的比例從 3.54%上升至 55.91%(見圖表 26)這意味著,管理著中國基金市場過半數公募資產的機構已公開承諾踐行負責任投資原則。2017Q12019Q12018Q12020Q12021Q22017Q32019Q320
159、18Q32020Q32021Q42017Q22019Q22018Q22020Q22021Q32017Q42019Q42021Q12018Q42020Q42022Q12022Q32022Q2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億元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左軸)簽署 PRI 公募基金管理總規模(左軸)占比(右軸)占總規模比例55.91%資產規模增至14.78萬億元45中國香港憑借其高度開放的經濟環境和發達的金融行業,當地的 PRI 簽署機構數量在 2020 年前一度領先于內地,至今保持
160、增長態勢。2022 年前三季度,香港地區新增 9 家投資管理人簽署方,PRI 簽署機構總數達到 86 家(見圖表 27)。圖表 27 2008 年以來中國香港地區簽署 PRI 情況資料來源:PRI,編者整理與PRI平行設立的PRB、PSI分別是兩家國際上促進銀行和保險公司踐行可持續發展的倡議組織。截至2022年9月,中國內地簽署 PRB 的機構數量共 22 家,較上一年底新增 6 家;香港地區則尚未有機構簽署。而 2022 年前 9 個月中國內地和香港均無新增 PSI 簽署機構,分別保持了上一年底的 3 家和 1 家。隨著負責任經營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且已成為新的商業規范,越來越多中國企業選擇成
161、為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UNGC)的成員。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共有 UNGC 簽署機構 583 家,其中 100 家為今年前三季度新加入30。30數據獲取時間:2022 年 11 月 20 日20092010200820122014123468911132023324977862018201520212011201920162013202020172022Q3120100806040200資產所有者服務提供商投資管理人累計總數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462.氣候
162、倡議組織機構參與踴躍氣候變化目前已是對人類生存和經濟發展威脅最大的風險之一。中國企業對應對氣候變化領域的理解不斷加深、行動更為堅定,并越來越多地參與到國際相關的氣候倡議之中。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于 2015 年成立的氣候相關財務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是推動全球金融機構和實體企業提升氣候風險意識、強化氣候信披及相關風險管理的重要國際組織。TCFD 的 31 名工作組成員中就有一位來自中國工商銀行的代表,而工商銀行也在 2017 年 6 月成為中國內地第一家 TCFD 的成員單位。2018 年,華夏基金成為國內首家 TCFD 支持機構。截至2022 年 9 月末,中國內地已達到 53
163、 家,年內新增 15 家;香港地區 49 家,年內新增 16 家(見圖表 28)。繼巴黎協定明確提出全球控制氣候溫升目標后,由投資者主導的全球協作倡議氣候行動 100+(Climate Action 100+,簡 稱 CA100+)成 立,通 過 公 司 參 與(Engagement)活動促進企業健全氣候治理框架、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加強氣候相關信披。截至 2022 年 10月,全球已有來自 33 個國家和地區的超過 700 家、總資產管理規模超 68 萬億美元的投資機構簽署了 CA100+。自 2018 年華夏基金作為首家中國機構簽署后,到 2021年末陸續共有 7 家中國內地投資機構成為 C
164、A100+簽署方,其中包括 1 家資產所有者和 6 家資產管理者。2022年前三季度中國內地未新增 CA100+簽署方。截至 2022年 10 月,香港地區簽署 CA100+的機構有 7 家,包括 2家資產所有者和 5 家資產管理者。圖表 28 中國內地和香港支持 TCFD 機構數量資料來源:TCFD,編者整理20162018201720200212192971102201920212022Q3120100806040200中國內地支持機構香港地區支持機構合計47截至 2022 年 10 月,CA100+劃定了全球范圍內溫室氣體排放最大的 166 家31上市公司作為簽署方開展參與活動的“重點公
165、司”(focus companies),包括6 家中國公司(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國神華、上汽集團、海螺水泥)。CA100+持續對重點公司的低碳轉型的進展進行追蹤、分析和披露。2022 年 10 月,CA100+公布了對 159 家重點公司“凈零排放公司基準”評估結果,評估內容包括氣候相關信披表現、與凈零目標的一致性水平和氣候政策參與一致性等。以氣候政策參與一致性評估為例,該項評估主要分析“重點公司”在參與推動與巴黎協定一致的氣候政策出臺方面的態度和實踐表現32。如圖表 29 所示,中國公司整體在氣候政策參與一致性方面表現整體良好。31統計截至 2022 年 11 月,公司數量或出現上下浮
166、動32 CA100+氣候政策參與一致性評估從三個維度對企業進行考察:1.機構得分(0 100%)衡量公司的直接參與在何種程度上支持或阻礙與巴黎協定一致的氣候政策,0 分表示完全反對,100 分表示完全支持;2.參與強度得分(0 100%)衡量公司的政策參與程度,體現其積極或消極參與;3.關系得分:衡量公司所屬行業協會在何種程度上支持或阻礙與巴黎協定一致的氣候政策,0 表示完全反對,100%表示完全支持。原始數據中“Not Applicable”表示該維度的得分極低,圖中用 0 分表示圖表 29 CA100+氣候政策參與一致性評估(2022 年 10 月)資料來源:CA100+,編者整理20%6
167、0%40%100%機構得分關系得分80%全球其他公司(n=153)中國內地公司(n=6)注:每個圓表示一家企業,圓圈直徑表示“參與強度”得分,直徑越大表示得分越高,詳見腳注100%80%60%40%20%0%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48(1)優化國際共同分類目錄,規范氣候投融資項目準入。2022 年 6 月,由中歐等經濟體共同發起的可持續金融國際平臺(IPSF)發布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更新版)。該目錄由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方代表牽頭參與制定,旨在提高各經濟體之間綠色和可持
168、續金融目錄的兼容可比性,進而擴大和便利向善資本的跨境流動。2022 年 11 月,生態環境部辦公廳印發試點地方氣候投融資項目入庫參考標準,為各氣候投融資試點地方相關項目庫的建設和應用工作提供指導。(2)明確碳金融產品范疇類型,創新綠金工具判定方法。2022 年 4 月,證監會發布碳金融產品金融行業標準,界定了碳金融產品的基本分類,為金融機構開發和實施碳金融產品提供支持,促進更多資金流向綠色低碳領域。2022 年 9 月,國內首個綠色票據認定團體標準綠色票據認定指南發布。該標準由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牽頭多方起草,經深圳市深圳二、市場基礎設施逐步搭建2022 年,中國 ESG 生態大
169、步邁向成熟,體現在相關“基礎設施”建設的突飛猛進,ESG 標準、數據、評級和指數如雨后春筍般在市場中涌現,為中國 ESG 投資發展打下良好基礎。1.ESG 標準促進市場規范標準既是規范市場行為的準繩,也是賦能市場主體、提高市場效率和拓展市場空間的核心要素。ESG 作為一種新的金融投資方式和企業管治模式,正處于在中國市場“扎根發芽”的關鍵時期,亟需通過出臺相關標準來凝聚共識、建立規范、擴大影響。具體而言,ESG 相關標準主要包括目錄標準、產品(工具)標準、評價標準、信披標準等。2022 年,國內來自政府及監管部門、商業機構和社會團體的多方力量紛紛參與到制標工作中,各類 ESG 相關標準建設速度明
170、顯加快。標準促進會審核后正式發布,創新建立包容、靈活的五個綠色票據認定等級,完整覆蓋綠色票據所有可能的綠色情景,滿足了國內綠色票據市場多樣化的發展需求。(3)建立本土 ESG 評價標準,銜接金融場景落地應用。ESG 評價標準是評價企業 ESG 表現的依據和指南。雖然國內 ESG 評估方法的研究開發和商業應用已有多年積累,但具有公共性標準的建設到2022年才真正按下“加速鍵”:一方面我們看到 ESG 評價標準數量的增加;另一方面,相關標準與應用場景結合愈發緊密。根據在“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查詢的結果,截至 2022 年 11 月,國內正式公布的 ESG 評價相關團體標準33共 6 項,其中20
171、22 年內發布的就有 4 項。其它包括能源企業 ESG評價標準企業 ESG 評價體系等多項 ESG 評價團體標準已正式立項研發。(4)發布 ESG 信息披露團標,聯合促進企業高質量信披。為緩解國內企業 ESG 信息披露困境,近年來,國內的一些先進企業、社會組織、研究機構等通過編制立足國情企情、接軌國際實踐的自愿性 ESG 披露標準以應對國內相關信披標準缺失的挑戰。2022 年,國內正式出臺了兩部關于企業 ESG 信披團體標準,為企業合規披露 ESG 信息提供直接借鑒。雖然基于自愿遵守原則的團體標準“多點開花”在推動 ESG 生態成熟、賦能參與主體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但要形成更加規范和高效運作的
172、市場體系,則有必要加強全國統一性、強制性標準的建設。33 按名稱中含“ESG”計,其他另有大量綠色、可持續發展為題的企業、項目、活動相關評價標準49標準類型公布時間標準名稱發布機構ESG 評價2020.11.18中國石油和化工行業上市公司 ESG評價指南中國化工情報信息協會2021.10.14ESG 評價標準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2022.5.12企業 ESG 評價規范深圳市企業社會責任促進會2022.6.25企業 ESG 評價通則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2022.9.3企業 ESG 評價指南廣東省知識產權投融資促進會2022.11.7銀行業金融機構企業融資主體 ESG評價與信貸流程管
173、理應用指南浙江省金融學會ESG 信披2022.6.25企業 ESG 信息披露通則中國質量萬里行促進會2022.8.25企業 ESG 披露指南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圖表 30 20202022 年國內公布的 ESG 評價和信披團體標準34資料來源:全國團體標準信息平臺、社投盟(數據截至 2022 年 11 月),編者整理2.ESG 數據服務市場活躍ESG 數據是開展 ESG 投融資活動的基礎參照,具體包括與企業 ESG 表現相關的底層數據、評級數據、爭議數據等多種類型。國際上 MSCI、標普、路孚特等評級機構和數據供應商已逐步對中國上市公司進行數據采集和評級覆蓋,國內主流的ESG數據服務機構也
174、有10家以上。雖然由于各家產品在數據采集、處理、評估方法等方面存在諸多不同,出現了數據一致性程度低和評級結果相關性弱等情況,但我們相信,隨著企業信披改善、市場競爭和客戶需求的明確,未來國內 ESG 數據產業將不斷迭代發展。2022 年,國內 ESG 數據領域有兩點值得注意的進展:一是指數編制機構 ESG 評級能力提升,并部分公開評級數據。例如,深交所旗下的深圳證券信息有限公司于 2022 年 7 月 25 日推出“國證 ESG 評價方法”,并發布深證成指、創業板指和深證 100 成分股的 ESG 評級結果;中證指數在 3 月發布新版 ESG 評價方法和 A 股上市公司 ESG 評價數據,并實現
175、首批在官方開放滬深 300 成分股評級結果的公開查詢。二是近年多地興建數據交易平臺,助力 ESG 數據流通。2022 年,上海數據交易所、福建大數據交易所等數據交易平臺均掛牌了 ESG 數據庫產品,為 ESG 數據的推廣應用和價值挖掘創造了有利條件。34 指標準名稱中包含 ESG 字樣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503.ESG 指數驅動資本向善指數是反映資本市場行情的“晴雨表”,而將其運用到投資端則可起到引導資本流向的作用。通過從樣本中篩選出一批 ESG 表現較優的標的,ESG
176、 主題指數幫助投資者將 ESG 理念運用到被動投資場景中。2022 年,國內市場 ESG主題指數發布活躍。以中證指數、深證信息發布的指數為例:根據機構官網分類,兩家機構到 2022 年 9 月底累計發布ESG 指數 36 只,其中一半為今年內新發(見圖表 31)。圖表 31 中證指數和深證信息發布 ESG 指數情況資料來源:中證指數、深證信息,編者整理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在兩家機構發布的 36 只 ESG 指數中,共有 5 只指數已有掛鉤公募基金產品,共計 11 只公募基金(A、C 類合并計算),合計規模 22.40 億元(剔除聯接基金規模)。此外,中證指數還于 2022 年 6 月
177、 13 日首次將 ESG 因素納入旗下大盤寬基指數“中證 100 指數”的編制方案中,直接為跟蹤該指數的 17 只公募基金(A、C 類合并計算)抹上了一層“ESG 底色”(見圖表 32)。圖表 32 跟蹤中證 100 指數的公募基金規模變化資料來源:中證指數、Wind,編者整理2009012221222221118362015201220182021201020162013201920112017201420202022Q3403020100當年發布數(中證)當年發布數(國證)累計發布數2017Q12019Q12018Q12020Q12021Q22017Q32019Q32018Q32020Q3
178、2021Q42017Q22019Q22018Q22020Q22021Q32017Q42019Q42021Q12018Q42020Q42022Q12022Q32022Q26050403020100億元2022-06-13中證 100 指數編制方案更新,將 ESG 納入考量51在全球出現地緣沖突、經濟動蕩、能源危機的環境下,中國 ESG 實踐的步伐穩健向前。中國“雙碳”和共同富裕戰略的布局與實施,“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雙重推動都使發展 ESG 及可持續投融資的決心和信心日益堅定。大型資產所有者對于可持續投資理念的接納程度上升,為國內 ESG 投資體系提供更多長期資金支撐;資產管理機構ESG
179、實踐深化,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仍舊“步履不?!?,持續推進產品迭代升級;可持續融資工具的規模和數量雙升,相關市場創新不斷涌現。一、大型資產所有者加快擁抱可持續投資大型資產所有者是驅動 ESG 投資價值鏈持續運作和擴大影響的關鍵行動者。國際上,許多發達市場的養老金、主權財富基金和保險機構較早開始了負責任投資實踐,并推動大量下游的投資管理機構接納和踐行ESG投資理念。在 PRI 成立之初,其簽署機構中的資產所有者數量占比曾一度超過 50%,之后由于投資管理人和服務提供商的大規模加入,占比逐步穩定在 10%20%附近。到 2022 年 9 月,全球簽署 PRI 的資產所有者已達到 711家。在資產管理規
180、模方面,資產所有者的資管規模占全部簽署方總量的比例也穩定在 20%30%的區間內。與之相比,中國在資產所有者簽署方的數量占比則在 5%左右,其資管規模占比也與國際平均水平存在一定的距離。資產所有者參與度不足被認為是制約中國 ESG 投資發展的因素之一。但我們欣喜地發現,進入 2022 年后這一狀況正在發生改變。作為中國最大的兩只主權財富基金,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投公司”)和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簡稱“社?;饡保┙陙聿粩嗵剿骺沙掷m投資。截至 2021 年末,中投公司總資產達到 1.35 萬億美元,子公司中央匯金受托管理的國有金融資本5.58萬億元人民幣;截至 2021 年末,社
181、?;鹳Y產總額 30198.10 億元,其中直接投資資產占 33.82%,委托投資資產占 66.18%。2022 年,兩家國資管理機構更進一步從政策發布落實到行動方案,從海外試點走向國內落地(見圖表 33)。其中,社?;饡涌沙掷m投資產品招標事件意義重大、影響深遠社?;鹫袠艘幌蛞愿邩藴?、嚴要第二節大型金融機構引領,ESG 實踐步入新階段求著稱,其啟動可持續投資產品招標,不僅意味著將有更多的長期資金流向境內 ESG 投資領域,更是顯示出其作為資產所有者對可持續投資理念的接納,料將示范、引導更多境內資產所有者開啟類似招標,同時這也是對中標機構 ESG 投資能力的認可與鼓勵。圖表 33 近年來
182、社?;饡椭型豆究沙掷m投資相關實踐2020 年 8 月,社?;饡l布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關于選聘境外投資管理人的公告,提到設立全球責任投資股票積極型產品,委托境外投資管理人開展 ESG 投資試點2021 年 11 月,中投公司發布可持續投資政策,提出公司作為負責任投資者在可持續投資方面所秉持的理念、遵守的原則和實施的方式2021 年 12 月,中投公司董事會新設戰略與社會責任委員會、風險管理委員會,并將薪酬委員會改為提名與薪酬委員會2021年12月,中國社科院發布 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21 顯示,全國社?;饝?ESG 投資已進入了討論和探索階段,社?;饡Y合國外 ESG 投資策
183、略,開始選取海外成熟市場試點 ESG投資策略2022 年 5 月,中投公司發布關于踐行雙碳目標及可持續投資行動的意見,提出公司運營碳中和與投資組合碳減排目標,并將高質量推進可持續投資2022 年 9 月,社?;饡雠_全國社會保障基金理事會實業投資指引,提出探索開展可持續投資實踐,建立可持續投資管理體系,加大對 ESG 主題基金和項目投資,將 ESG 等因素納入實業投資盡職調查及評估體系;深化積極股東主義實踐,推動完善公司治理結構,提高所投公司質量2022 年 11 月,據媒體報導,社?;饡M行可持續投資產品招標,全國 20 余家公募參與投標2020 年2021 年2022 年資料來源:社
184、?;饡?、中投公司,編者整理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52保險公司(及其資產管理公司)具有資金體量大、管理周期長等特點,這與 ESG 投資追求長期價值回報的取向較為契合。2022 年 9 月,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發布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 ESG 盡責管理倡議書,提出六項鼓勵國內保險資產管理機構共同遵守的 ESG 盡責管理倡議,涵蓋利益相關性、決策機制、監督執行、溝通協同、信息披露和能力建設等方面。國內保險行業在 ESG 投資實踐方面處于起步階段。2018 年以來,部分國內頭部
185、保險公司和保險資管開始發揮“帶頭羊”作用,先行簽署 PRI(包括 3 家保險公司和 2 家保險資管),并且不斷開拓可持續投融資業務。此外,在綠色投資領域國內保險業已有長期、豐富的實踐積累,為未來踐行 ESG 投資打下一定基礎(見圖表 34)。圖表 34 中國險資綠色投資規模統計1.05 萬億元838.04 億元351.40 億元資料來源:中國保險資產管理業協會,編者整理二、資管機構 ESG 投資實踐邁向專業精深近年來,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積極響應國家高質量發展戰略和國內外資本市場負責任投資需求,不斷精進 ESG 投資研究實力,踴躍創新和發行相關主題產品,助力國內金融體系的更高質量、更可持續發展。1
186、.公募 ESG 主題基金:規模有波動,產品在創新2020 年以來 ESG 主題公募基金市場呈現活躍態勢。從基金發行方面看,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內地市場共發行 ESG 主題基金 181 只35;其中,2022 年前三季度新發 27 只,在宏觀經濟和市場環境的影響下,新基發行數量較2021 年有所下降(見圖表 35)。市場熱度有所降溫,但產品創新不止。在基金類型上,國內市場 2022 年首現 ESG 純債基金發行,體現出有關公募將 ESG 策略運用到固定收益類資產投資中的能力逐漸成熟;在投資策略上,在華夏基金 2022 年 2 月發行“華夏ESG 可持續投資一年持有期”基金中,將“E
187、SG 動量策略”實現了產品落地,為國內市場首創。35同支基金下,不同份額(如 A 類、C 類等)合并計算;數據來源:Wind投向中涉及綠色產業的投向中涉及綠色產業的投向中涉及綠色產業的債權投資計劃保險私募基金股權投資計劃53圖表 35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數量變化(按基金類型分)資料來源:華夏基金、Wind,編者整理從基金規模方面看,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內地市場 ESG 主題基金總規模達 2734.64 億元36,同樣是受到整體行情影響,較上一年末的 3559.84 億元規模有一定縮?。ㄒ妶D表 36)。圖表 36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總規模變化(按基金類型分)資料來源
188、:華夏基金、Wind,編者整理36 聯接基金規模不重復計算20181614121086420200180160140120100806040200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累計(右軸)2017Q12017Q22019Q22018Q22020Q22021Q42017Q32019Q32018Q32020Q32022Q12017Q42019Q42021Q22018Q42020Q42022Q22018Q12020Q12021Q32019Q12021Q12022Q3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被
189、動指數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累計(右軸)2017Q12017Q22019Q22018Q22020Q22021Q42017Q32019Q32018Q32020Q32022Q12017Q42019Q42021Q22018Q42020Q42022Q22018Q12020Q12021Q32019Q12021Q12022Q3億元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54從基金類型方面看,目前內地 ESG 主題基金中,被動指數型基金和偏股混合型
190、基金在累計數量上占據主流位置,分別占總數的 38.67%和 33.70%;在 2022 年新發的 ESG 主題基金中,偏股混合型基金則占據多數,達到 62.96%(見圖表 38、圖表 39)。2022 年,各類 ESG 主題基金的規模占比保持穩定。截至 2022 年 9 月末,被動指數型、偏股混合型與普通股票型是 ESG 主題基金中主要的三個類型。與 2021 年 12 月末相比,被動指數型 ESG 主題基金規模占比稍有下降,而中長期純債型基金則初步嶄露頭角,占據 2.33%的市場份額(見圖表 40、圖表 41)。圖表 38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數量分布(累計)圖表 39 中國各類ESG
191、主題基金數量分布(2022年新發)圖表 40 中國各類ESG主題基金規模分布(2022年9月末)圖表 41 中國各類ESG主題基金規模分布(2021年12月末)資料來源:華夏基金、Wind,編者整理從基金份額方面看,在經歷 2021 年的發售高峰期后,中國內地各類 ESG 主題基金份額變化在 2022 年趨于穩定,前三季度累計凈增 79.01 億份,也因此推斷出 ESG 主題基金總規模下行可主要歸因于單位凈值的下降。圖表 37 中國 ESG 主題基金總份額變化資料來源:華夏基金、Wind,編者整理400.00300.00200.00100.000.00-100.00-200.002017Q12
192、017Q22019Q22018Q22020Q22021Q42017Q32019Q32018Q32020Q32022Q12017Q42019Q42021Q22018Q42020Q42022Q22018Q12020Q12021Q32019Q12021Q12022Q3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被動指數型基金增強指數型基金偏股混合型基金普通股票型基金靈活配置型基金中長期純債型基金資料來源:
193、華夏基金、Wind,編者整理億份55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00%-50.00%2020-01-012021-05-012020-05-012021-09-012020-09-012022-01-012021-01-012022-05-01 2022-09-01主動管理 ESG被動指數 ESG主動管理 E被動指數 E主動管理 S被動指數 S主動管理 G被動指數 G主動管理新能源被動指數新能源滬深 300中證 800從基金收益率方面看,目前國內已經發行的 180 只 ESG 主題基金整體收益良好,相較于滬深 300、中證 800 等寬基指數表現優秀
194、。2022 年,由于受到新能源板塊價格波動的影響,相關主題的主動管理類與被動指數類基金產品收益率均受到較大影響。在其余主題基金中,環境主題基金表現依舊相對出色,其中主動管理類要略優于被動指數類基金;ESG 基金收益率在各主題中排名中游,社會和公司治理主體基金收益率相對較弱,但仍優于大盤寬基指數(見圖表 42)。圖表 42 中國各類 ESG 主題基金業績對比資料來源:華夏基金,Wind,編者整理2.私募 ESG 股權投資:投后受關注,信披有改善2022 年,私募股權投資基金領域的 ESG 實踐明顯提速。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內地私募基金機構中共有 PRI 簽署機構 47 家,其中 2
195、022 年簽署的就有 17家,占近四成。新簽署 PRI 的私募基金機構中不乏管理國資背景機構和管理規模 50 億元以上者,可以預見未來 ESG 投資更廣泛地影響到多層次資本市場的發展。投后管理是私募股權投資中的重要一環,也是 ESG投資策略的組成部分。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于2022 年 3 月發布的基金管理人綠色投資自評估報告(2021)(以下簡稱“綠色投資自評估報告”)中的數據,在受訪機構中有 56.0%表示會主動提升項目企業的綠色績效,較上一年 23.8%的比例提升顯著。信息披露同樣也是 ESG 盡責管理中的必要工作,也是防控“洗綠”風險的保障。根據綠色投資自評估報3.ESG 主題銀
196、行理財:產品發行熱,潛力待釋放近三年來,國內 ESG 主題理財產品發行活躍,且在數量呈上升趨勢。2022 年前三季度,國內市場共發行77 只 ESG 主題銀行理財產品37,已超過 2021 年全年發行數量(見圖表 43)。存續規模方面,根據中國銀行業理財市場半年報告(2022)提供的數據,2022 年上半年 ESG 主題理財產品存續 134 只,存續規模約 1049億元,較 2021 年底存續規模增長 87 億元,但相比同期銀行理財市場 29.15 萬億元的規模而言,仍有極大的發展空間。37 統計名稱中含“ESG”的產品,不同份額合并計算告中顯示的數據,受訪的私募股權基金中有 58.8%主動披
197、露綠色投資策略實施情況,相較于 2020 年增長 6.4個百分點。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56圖表 43 中國 ESG 主題銀行理財產品發行數量資料來源:Wind,編者整理三、可持續融資工具產品實現“量質雙升”近年來,國內可持續融資工具從聚焦綠色和普惠領域,逐漸拓展至更廣泛的可持續議題范疇;同時,各品種可持續融資工具的數量和規模多年保持上升趨勢,為吸納更多資金支持可持續發展不斷拓源引流,也為 ESG投資提供了豐富、優質的標的選擇??沙掷m信貸規模穩健增長,新型產品漸次落地。綠
198、色貸款方面,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國內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達到 20.9 萬億元,較上一年末的 15.9 萬億元增長31.4%;2022年前三季度新增綠色貸款規模持續上升,共計新增 10.46 萬億元。數據顯示,2021 年以來,國內直接和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綠色貸款余額持續增長,其中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的綠色貸款余額增長較快,二者之和占總綠色貸款余額比例穩定在 67%左右(見圖表 44)。圖表 44 中國綠色貸款余額變化資料來源:Wind,編者整理64700130300229004270067900139200258004550069800147800291004890073000159
199、00033600524007790018070042200606008000019550049300662008320020900055600702002021Q12021Q32022Q12021Q22021Q42022Q22022Q3直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綠色貸款余額其他綠色貸款余額間接碳減排效益項目綠色貸款余額綠色貸款余額(總計)403020100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2Q12022Q22022Q32022Q4億元57普惠金融貸款方面,貸款余額持續上升,覆蓋企業數量增長。截至 2022 年 9 月底,國內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達
200、到 31.39 萬億元,其中小微企業普惠貸款余額 23.16 萬億元,占 73.7%;2022 年前三季度新增普惠金融貸款 10.28 萬余元,其中新增小微企業普惠貸款 6.30 萬億元。在貸款規模增長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小微企業獲得了普惠貸款:普惠小微貸款覆蓋經營主體數量從 2018 年底的 1815 萬增長至 2022 年 9 月底的 5389 萬,不到四年內增長近兩倍(見圖表 45)。圖表 46 2022 年中國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落地案例(部分)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SSL)作為一種將貸款利率根據約定的可持續發展(ESG)績效目標完成度調整的貸款,是一種激勵企業和項目實現綠色可持續轉型的新型
201、融資工具。2022 年,國內多家市場主體開展了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領域的創新(見圖表 46)時間事件2022.1建設銀行贛江新區分行投放全國首筆“綠色金融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2022.3農業銀行作為牽頭行協助上海落地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國際銀團貸款2022.10農業銀行天津自貿區分行為當地企業籌組“可持續發展掛鉤綠色銀團貸款”中國進出口銀行作為牽頭行之一發放首筆“跨境人民幣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2022.11郵儲銀行山西省分行與當地能源企業合作落地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浦發銀行太原分行與山西環境能源交易中心合作落地可持續發展掛鉤貸款資料來源:公開資料,編者整理可持續債券是一類支持可持續投融資活動的債券融
202、資工具,按氣候債券倡議組織(CBI)的分類可分為: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轉型債券等類型。從 2015 年國內首次推出綠色債券,到 2022 年 6 月份,銀行間交易商協會和證券交易所分別推出轉型債券,我國金融市場基本覆蓋了以上各類可持續債券產品,為可持續融資構筑了日益豐富的渠道,也為一、二級市場的投資者提供了多樣化的可持續主題投資標的。圖表 45 中國普惠金融貸款增量和余額變化資料來源:Wind,編者整理1000008000060000400002000002020Q12020Q22020Q32020Q42021Q12021Q22021Q32021Q42022
203、Q12022Q22022Q3新增小微企業普惠貸款(右軸)新增普惠金融領域貸款(右軸)小微企業普惠貸款余額普惠金融領域貸款余額350000300000250000200000150000100000500000億元億元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58圖表 47 中國境內可持續主題債券發行規模變化資料來源:Wind,編者整理億元億元可持續主題債券余額方面,2017年以來整體呈上升趨勢。截至2022年9月底,中國境內可持續主題債券余額超過4.8萬億元,較上一年底增加 20.2%,其中
204、綠色債券和社會債券占據主要地位,分別占比 47.40%和 50.69%。此外,近年來新興的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的債券余額增量明顯,從 2021 年的 353 億元增至 2022 年 9 月底的 909.9 億元,增幅達157.8%。圖表 48 中國境內可持續主題債券余額規模變化資料來源:Wind,編者整理38 根據 Wind 對債券一級市場的統計分類,綠色債券包括綜合環保債券、水環保債券、碳中和債券、藍色債券、轉型債券和其他綠色債券等;社會債券包括區域發展債、一帶一路債、社會事業債、紓困專項債、疫情防控債等;可持續發展債券無子分類;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包括可持續掛鉤債券、低碳轉型掛鉤債券。各項債券
205、統計以募集資金實質投向為判斷依據,與監管部門相關口徑或存在差異近年來,國內可持續主題債券市場保持高度活躍。根據 Wind 提供的數據,截至 2022 年 9 月,各類可持續主題債券(包括:綠色債券、社會債券、可持續發展債券、可持續掛鉤債券)38累計發行總規模達 65283.35 億元,其中綠色債券規模約占五成。2022 年前三季度,綠色債券發行迎來新高潮期,發行規模達 8907.09 億元,超過 2021 年總和;社會債券發行規模次之,達 3327.45 億元。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綠色債券余額社會債券余額可持續發展債券余額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余額2017
206、Q12017Q22017Q32019Q22018Q22020Q22021Q42019Q32018Q32020Q32022Q12017Q42019Q42021Q22018Q42020Q42022Q22018Q12020Q12021Q32019Q12021Q12022Q3120001000080006000400020000綠色債券發行規模社會債券發行規??沙掷m發展債券發行規??沙掷m發展掛鉤債券發行規模2017Q12017Q22017Q32019Q22018Q22020Q22021Q42019Q32018Q32020Q32022Q12017Q42019Q42021Q22018Q42020Q4202
207、2Q22018Q12020Q12021Q32019Q12021Q12022Q359一、頭部上市公司 ESG 披露及績效更優近年來,A 股 ESG 報告39披露數量雖逐年上升,但總體披露率仍不高。截至 2022 年 9 月底,中國 A 股5000 家上市公司中,有 1459 家公司披露了 ESG 報告40,占全部上市公司數量的 29.45%。其中,上海交易所的披露數量遠高于深圳交易所,分別為 873 家和 585 家,北京交易所 1 家(見圖表 49)。中國 ESG 信息披露自 2000 年要求公司申請上市時必須在招股說明書中披露其環境風險至今,已走過了 20多個年頭,從完全自愿披露的萌芽階段逐
208、步走向部分強制的深化階段。2016 年 8 月,中央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于構建綠色金融體系的指導意見,提出逐步建立和完善上市公司和發債企業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制度?!半p碳”目標的提出加速推動了中國企業 ESG 信息披露政策的出臺。2021年12月,我國生態環境部發布 企業環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辦法,明確規范環境信息披露。2022 年 1 月,滬深交易所分別發布股票上市規則,要求特定上市公司應按規定編制與披露社會責任報告等文件。同時,上海交易所通過內部系統向科創板上市公司發布了關于做好科創板上市公司 2021 年年度報告披露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科創板公司應在年度報告中披露 ESG 相關信息。4 月
209、,中國證監會發布上市公司投資者關系管理工作指引(2022),將 ESG 信息納入第三節企業 ESG 管治加強,信披質量顯著提升39我國上市公司披露的非財務報告命名主要包括可持續發展報告、社會責任報告與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等幾類,在此統稱為“ESG 報告”40含 4 家 2022 年退市機構投資者關系管理的溝通內容中。上述文件的出臺加快了A 股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規范發展。ESG 信息披露是企業創造長期價值的能力體現,同時也反向促進了企業的 ESG 實踐深化。具體體現在:披露 ESG 報告的上市公司數量逐年上漲;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發展戰略中,以“雙碳”目標、可持續
210、發展目標(SDGs)等作為企業經營的行動方向,并取得不錯的進展;以及公司治理的全面加強。35.00%30.00%25.00%20.00%15.00%10.00%5.00%0.00%圖表 49 中國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情況(按交易所分)資料來源:社投盟,編者整理200820142011201720202009201520122018201020162013201920212022Q316001400120010008006004002000深交所披露率(右軸)上交所北交所披露數量家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
211、novation in China 202260市場方面對政策的反饋較為迅速。2022 年,A 股上市公司的 ESG 信息披露率增長明顯,前 3 個季度的披露率比2021 年全年還高出 5.16%。同時,新上市企業信披意識較強。在 2021 至 2022 年新上市的 885 家企業中,有 82 家企業于 2022 年披露了 ESG 報告,占比達 9.27%,其中有 7 家 2022 年上市的企業同步發布了 ESG 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頭部上市公司信披更為積極,央國企披露率高。滬深 300 成分股中,有 270 家披露 ESG 報告,披露率達 90%41。從市值規???,A 股市場市值規模前 10
212、0 的大型企業幾乎都披露了 ESG 報告,披露率為 94%。從產權性質來看,2022年前三個季度發布 ESG 報告的機構中央國企共 650 家,占 45%。其次是民營企業,有 629 家,占 43%,數量上與央國企數量逐漸持平。但從披露率來看,央國企的披露率最高,占 46.70%;民營企業的披露率為 19.13%,仍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見圖表 50)。圖表 50 中國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情況(按產權性質分)資料來源:社投盟,編者整理主板 ESG 信披表現優于科創板和創業板。從發布報告板塊來看,滬市主板的發布數量和發布率均最高,發布數量達到 771,發布率達到 46.28%。其次是深
213、市主板,發布數量達到 430,發布率達到 28.67%。在北京證券交易所 126家上市企業中,有 1 家披露了 ESG 報告(見圖表 51)。41馬蔚華、宋志平.(2022).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2)發現中國“義利 9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央國企公眾企業集體企業民營企業外資企業其他企業65046.70%19.13%37.67%30.29%33.33%14.63%62911353867006005004003002001000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5.00%0.00%信披數量占比家61圖表 51
214、 中國 A 股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情況(按上市板塊分)資料來源:社投盟,編者整理目前中國上市公司 ESG 報告披露以自愿為主,總體披露率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但隨著國際上 ESG 信息披露政策要求趨嚴,中國的 ESG 信息披露政策日漸完備,制度要求日趨嚴格,上市公司的 ESG 信息披露在質量和數量上也將迅猛發展。二、滬深 300 上市公司領航可持續發展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以 3A 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模型為工具,每年對滬深 300 上市公司進行企業可持續價值評估,描繪300家各行業龍頭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群體畫像。2022 年,滬深 300 上市公司在“雙碳”目標、SDGs 以及公司治理上均取得了一
215、定的進展,為各行業企業的ESG 實踐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1.從戰略到實踐,“雙碳”目標行動蓄勢待發在全球共同應對氣候變化的背景下,中國的“雙碳”國策與國際的碳相關規則對中國企業的減碳行動提出了具體要求,節能降碳已逐漸從自覺行動轉化為企業責無旁貸的社會責任。作為各行業的龍頭企業,滬深 300 公司在外部要求與內源動力的共同驅動下,對實現“雙碳”目標展現出較往年更為積極的行動力。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2)從戰略、管理與措施三個層面分析企業的“雙碳”行動??傮w來看,2021 年在不同層面實踐“雙碳”目標的公司數量顯著多于2020年,近乎為2020年的3倍。具體而言:戰略層面,近
216、七成企業明確表達了不同程度的支持態度。48%(144 家)的公司從戰略層面強調了對“雙碳”目標的關注,體現在非財報告的董事長致辭中明確提及“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或“低碳”等表述。57.67%(173家)的企業對“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低碳發展”進行實質性議題與利益相關方分析,或制定低碳行動計劃。20.67%(62 家)的公司對“碳中和”“應對氣候變化”進行風險識別和挑戰與機遇分析。其中,有 41 家公司遵照或參考氣候變化相關財務信息披露指南(TCFD)框架構建全面的氣候變化管理體系(見圖表 52)。滬市主板科創板北交所深市主板創業板77146.28%0.79%28.67%20.94%1
217、2.69%4301021551900800700600500400300200100050.00%45.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5.00%0.00%信披數量占比家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62圖表 52 滬深 300 上市公司“雙碳目標實踐”態度分類統計資料來源: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2)管理層面,近兩成企業設置碳管理組織以落實公司“雙碳”戰略,并革新管理體系以管理碳排放與能源使用。措施層面,采用不同
218、減碳舉措的企業數量差異顯著。采用改進生產技術方式的企業最多,其次是改進能源結構與綠色低碳運營(見圖表 53)。圖表 53 滬深 300 公司減碳措施流程與采納各舉措的占比資料來源: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2),編者整理央國企公眾企業民營企業55144161.82%193.22%181.82%173592262200160120804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00%2022 年披露公司數量2021 年披露公司數量披露數量增長率生產/服務源頭生產/服務過程提高新能源使用占比改進能源結構生產技術改進綠色低碳運營碳捕集利用與封存碳匯
219、碳交易26.33%38.67%24.3%7%4.33%7.67%生產/服務結束提升低碳意識資源節約碳捕集利用碳捕集封存植樹造林礦區復墾碳資產管理參與碳交易工藝升級循環利用能源管理體系建設家63從滬深 300 上市公司的“雙碳”行動可以看出,中國企業在實現“雙碳”目標上的態度積極與行動迅速。企業制定相關戰略是節能降碳的第一步。如何將理念落到實處,還需要更具體的行動計劃與完備的碳與能源管理體系作為支撐,這也是目前滬深 300 公司的表現中較為薄弱的環節。在具體舉措上,除了企業自發進行綠色低碳運營之外,還離不開清潔能源的支持與碳交易市場的完善。隨著國家的進一步統籌協調,持續推動能源革命與產業低碳轉型
220、發展,企業在日漸豐富的外部支持下將更好地實現綠色發展。2.SDGs 實踐全面覆蓋,過半目標進展表現亮眼SDGs 是指 2015 年聯合國首腦會議上提出的 17 項可持續發展目標,是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行動指引。2022年,在 17 項目標的實現進展皆出現不同程度的軌道偏離42的情況下,中國在多個目標上取得長足發展43,還提前實現了近一半的環境類指標44,為 2030 年整體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圖表 54 121 家滬深 300 上市公司對 17 項 SDGs 覆蓋度情況資料來源: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2)42聯合國.(2022).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 2022.
221、43中國國際發展知識中心.(2021).中國落實 2030 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進展報告(2021).44中國科學院.(2022).地球大數據支撐可持續發展目標報告(2022).這些進展離不開中國企業對環境和社會問題的高度關注。A 股上市公司作為推動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主體,在落實中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中的進程中發揮重要作用。滬深 300 成分股匯聚了中國各行業的龍頭企業,這些企業在承擔企業責任,提升環境與社會績效方面作出巨大貢獻。通過了解這些企業的 SDGs 實踐進展,可以從更微觀的角度一窺中國企業在實現 SDGs 中的表現。據 A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2)對滬深 300 成分股的分
222、析顯示,有 121 家上市公司在非財務報告披露中提及 SDGs,對 17 項目標的平均覆蓋率為 81.59%,有 11 項目標的覆蓋率超過 90%。其中,受關注度最高的目標是SDG3(良好健康與福祉)、SDG8(體面工作和經濟增長)、SDG12(負責任消費和生產)和SDG13(氣候行動),均有超過96%的企業在報告中提及。這些目標或與企業經營的關系更為緊密,或更具明確的政策指引。而與樣本企業關聯性較小的 SDG2(零饑餓)、SDG14(水下生物)與 SDG15(陸地生物)的覆蓋率均低于 50%(見圖表 54)。SDG1SDG6SDG5SDG13SDG3SDG10SDG8SDG15SDG2SDG
223、9SDG7SDG14SDG4SDG12SDG11SDG16 SDG17100.00%90.00%80.00%70.00%60.00%50.00%40.00%30.00%20.00%10.00%0.00%覆蓋比例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64落實到行動方面,這 121 家公司中有 51 家(占比42.15%)提出將 SDGs 納入企業戰略規劃,有 73 家公司(占比60.33%)對照SDGs開展行動。從行業劃分來看,銀行、有色金屬行業及非銀金融行業的參與度最高。其中,銀行、有色
224、金屬行業對 SDGs 的覆蓋面最廣,對 17 項目標的平均覆蓋度接近九成。所有非銀金融行業的公司都對照 SDGs 開展了行動,有 5 家在戰略規劃中明確納入SDGs。金融行業的社會“穩定器”和經濟“助推器”作用在 SDGs 中也有很好的體現。此外,企業 SDGs 表現與所有制類型和營收規模有關。央企與地方國企在戰略制定、行動舉措和信息披露等方面的表現較民企更為積極,對 17 項目標的覆蓋度達到 86.04%,高于民企和其他企業 76.91%的比例。營收規模越大的企業,其 SDGs 行動也更為積極和全面。營收超過千億元的企業有 68.82%的公司披露提及 SDGs,77.55%展開行動,57.1
225、4%將 SDGs 融入企業戰略,均明顯高于千億以下公司的 32.43%、48.61%和 31.94%的比例。綜上,滬深 300 上市公司在理念提升、行動措施、戰略融入等方面 SDGs 的實踐上仍有提升空間。在 300個全樣本的上市企業中,僅四成企業提及了 SDGs,三成企業開展了相關實踐,而將 SDGs 納入戰略規劃的企業僅六分之一。從行業上看,金融機構得益于綠色金融與普惠金融的政策指引,及其行業發展目標與 SDGs 的高適配性,相較于其它行業有更大比例的企業全面開展SDGs 實踐。隨著 ESG 理念的普及,中國各行業的可持續發展也將面臨更高要求。如何在企業經營中深入融合ESG,提升與 SDG
226、s 的適配度,是各行業可持續發展中亟需解決的問題。3.公司治理全面加強,“她”力量超國際平均水平上市公司是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力量,是實體經濟的“基本盤”。提升上市公司質量能更充分地發揮資本市場資源配置的作用,促進資本市場發展與商業繁榮,是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環節與資本市場改革的核心要務。45 MSCI.(2022).2021 年女性董事比例進度報告.46 南開大學中國公司治理研究院.(2022).2021 年中國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專題報告.公司治理是規范公司經營運作的內外制度安排,主要負責界定公司目標的制定、執行與監督責任,以及協調公司內部利益相關主體與公司不同目標之間的關系。有效的公
227、司治理是促進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體現在治理結構中是否納入財務、環境與社會績效等可持續發展因素的考量。近年來,滬深 300 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在治理結構、可持續發展組織架構及 ESG 信息披露方面均有所加強,具體表現在公司治理結構多元化與規范化程度,設置可持續組織架構的公司增加,以及附第三方審驗意見的 ESG 報告數量增多。具體來說:第一,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多元化與規范化。公司治理結構逐步完善,體現在董監高中的性別多元化水平提升,獨立董事的獨立性與參與性增強,以及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企業數量增加。公司高層“她”力量逐漸顯現。公司性別多元化程度逐年提升,女性董事與女性高級管理人的人數與占比逐
228、年增高,且優于全 A 股上市公司表現;女性高管占比14.85%,較 2020 年增長 0.82%(見圖表 55)。2021 年,滬深 300 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占比為 14.47%,較 2020 年增長 1.11%,高于中國上市公司女性董事占比(13.8%)45。自 2017 年以來,公司全員男性董事/高管的公司占比逐年下降,女性在越來越多的公司中發揮核心作用。中國上市公司多元化程度高于國際平均水平。據MSCI于2022年發布的 2021年女性董事比例進度報告統計,2021 年上市公司女性在董事占比、擔任 CEO(首席執行官)或 CFO(首席財務官)的占比上均超過了國際平均水平。南開大學研究表明
229、46,女性董事的比例與上市公司治理指數呈正相關。女性董事能減少董事會的決策偏差,提升公司財務績效,并為公司帶來更為穩健的資本結構與高質量的外部審計。65圖表 55 滬深 300 上市公司女性董事/高管占比與無女性董事/高管公司占比數據來源:CSMAR,編者整理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2017201920182020202111.53%29.33%25.00%25.67%23.33%22.00%12.36%12.72%13.36%14.47%12.71%13.27%14.03%14.85%12.04%35.33%32.33%33.00%
230、29.67%28.67%數據來源:CSMAR,編者整理圖表 56 滬深 300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人數與占比20172019201820202021134738.07%36.16%單位:人37.28%37.90%39.14%12551295134513661380136013401320130012801260124012201200118039.50%39.00%38.50%38.00%37.50%37.00%36.50%36.00%35.50%35.00%34.50%獨立董事人數占比獨立董事“愈獨愈懂”。滬深 300 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占比與參會率持續提升。自 2018 年以來,滬深 300
231、 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快速增長,2021 年達 1366 人,占董事會人數的 39.14%(見圖表 56)。女性董事占比女性高管占比無女性董事公司占比無女性高管公司占比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6699.50%99.00%98.50%98.00%97.50%97.00%96.50%2017201920182020202197.55%97.75%97.94%99.12%99.18%圖表 57 滬深 300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參與董事會情況 數據來源:CSMAR,編者整理第二,自上而
232、下的可持續組織架構作用愈發凸顯。據社會價值投資聯盟 2022 年 6 月評估47統計,滬深 300上市公司中設立可持續發展委員會的機構數量共124家,占比 41.33%,較 2020 年度的 73 家有了大幅增長48??沙掷m發展專門機構49的主要職責包括但不限于將環境、社會、公司治理方面的因素納入企業經營決策,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的實施,以及指導、監督及執行企業可持續發展具體工作等事項,從而提升公司的可持續發展水平。第三,非財務報告的可信度有所增強,但仍有很大的上升空間。截至 2022 年 9 月底,滬深 300 上市公司中有 271 家公司披露社會責任/ESG 報告,其中有8 家機構分別發
233、布社會責任報告與 ESG 報告50。在這271 家公司中,有 46 家就報告進行第三方審驗,占比16.97%,較往年有所提升51,但總體占比仍有待加強。具有第三方審驗意見的披露報告具有更高的可信度與市場影響力。隨著 ESG 政策與相關標準的逐步完善,第三方審驗主體資質提升,ESG報告的質量與可信度有望加強。47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于每年 6 月與 12 月分別對滬深 300 成分股進行評估48馬蔚華、宋志平.(2021).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1)發現中國“義利 9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49可持續發展專門機構包括可持續發展委員會、可持續發展小組、社會責任委員會、社會責任小
234、組等50數據來源:社會價值投資聯盟51馬蔚華、宋志平.(2021).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2021)發現中國“義利 99”.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同樣增長的還有獨立董事的董事會參會率。2021年,滬深300上市公司的獨立董事的董事會議出席率達99.18%(見圖表 57),幾乎全員全勤參與。獨立董事是指既獨立于公司股東又不在公司內擔任管理職務的董事,對供職公司與全體股東負有誠信與勤勉義務,其職責在于維護公司利益,特別是中小股東的合法權益。獨立董事的專業性與獨立性能提高公司的專業化水平,增強董事會對公司經營管理的監督職能,并促進公司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2022 年 1 月,證監會發布
235、實施了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規則,為發揮獨立董事的公司治理作用,促進上市公司獨立董事盡責履職提供制度保障。67第四章 優秀 ESG 實踐案例工商銀行全面推進綠色金融實踐的領軍者中國工商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工商銀行”)堅持以創新引領綠色金融發展,是全球范圍內率先開展環境風險壓力測試研究的金融機構之一,且多項綠色金融指標處于市場領先水平,積極推動行業非財務信息披露實踐的發展,全方位打造綠色金融的“工行樣本”?;谌瞬殴芾?、普惠金融和綠色銀行方面的優異表現,2022 年,工商銀行的 MSCI 評級從“BBB”升級為“A”。一、將綠色金融納入公司戰略體系2021 年,工商銀行董事會審議通過20212
236、023年發展戰略規劃,將綠色金融作為重點發展領域之一。作為綠色金融領軍企業,工商銀行秉承“以綠色金融促進實體經濟發展”的經營宗旨,將“建設國際領先的綠色銀行,成為具有良好國際聲譽的綠色銀行”設定為戰略目標,明確了綠色金融任務使命、戰略體系、戰略重點及戰略舉措,持續完善綠色金融戰略體系(見圖表 62)。2022 年,工商銀行管理層進一步優化了綠色金融(ESG 與可持續金融)委員會職能職責,并印發綠色金融(ESG 與可持續金融)委員會工作規則。董事會及專門委員會聽取 ESG 匯報,開展 ESG 調研。至此,工商銀行形成了全面的綠色金融戰略推進體系。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社會包容發展、環境與生物多樣性保
237、護等緊迫性議題與利益相關方共促可持續發展規劃未來三年綠色金融體系建設的目標、路徑和工具集中部署綠色低碳金融服務體系創新綠色低碳可持續的金融服務體系 對照 SDGs 創新 ESG 評級及 指數研究 探索量化評估方法工具 建立綠色金融研究體系搭建環境風險信息大數據服務平臺加強 ESG 和氣候投融資信息披露統一綠色投融資統計分類標準建立科學的綠色金融發展評估機制支持綠色生活和清潔生產、生態修復加大生態環境治理力度優化綠色信貸核心結構顯著提升綠色貸款占比鞏固綠色金融優勢地位大力發展金融工具實現經濟轉型升級促進金融可持續發展構建環境風險信息大數據平臺圖表 58 工商銀行綠色金融戰略資料來源:工商銀行綠色
238、金融專題(TCFD)報告,編者整理案例一責任使命戰略體系戰略重點戰略舉措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68二、氣候風險應對措施獲國際認可作為金融穩定理事會“氣候相關信息披露工作組(TCFD)”成員單位和“中國銀行業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專家工作組”組長單位,工商銀行制定了一系列“自上而下”舉措控制氣候風險。政策方面,工商銀行修訂了全面風險管理規定,以強化氣候風險的識別和管理,建立各層級部門職責明確的氣候風險管理體系?;A設施方面,工商銀行建立氣候風險數據庫收集業務和宏觀經濟數據,模
239、擬壓力情景形成氣候風險宏觀影響數據庫,并將氣候風險納入智能化風控體系,加快智能化系統建設。壓力測試方面,工商銀行借鑒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技術框架,選取央行與監管機構綠色金融網絡(NGFS)壓力情景,結合國內實際建立傳導模型,并基于行內外客戶、業務、行業等數據,開展全行氣候風險壓力測試。工商銀行近年在氣候風險管理體系建設與相關技術創新獲得了亞洲銀行家(The Asian Banker)組織的認可,于“2022 年度中國獎項計劃”評選中榮獲氣候風險管理成就獎。三、綠色融資績效領跑行業截至 2022 年第三季度,工商銀行綠色信貸規模和增幅穩中有進。綠色信貸余額約 3.4 萬億元,位居六大國有
240、銀行首位,占金融機構總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 20.9 萬億元約 16.26%,較年初增長約 9500 億元,增幅 34%。2022 年,工商銀行在全國銀行間市場成功發行 100億元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為我國商業銀行首次在境內市場發行碳中和綠色金融債券。該債券首次在境內債券市場引用了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中國綠色金融國際化再進一程。2022 年上半年,工商銀行累計主承銷各類綠色債券32 只,主承銷規模 267.30 億元,同比增長 23%。其中碳中和債 6 只,主承銷規模 58.76 億元。資料來源:工商銀行歷年 綠色金融專題報告 社會責任(ESG)報告 2021,編者整理四、參照國際標準完
241、善非財信息披露體系工商銀行已構建以社會責任(ESG)報告、綠色金融專題報告及綠色債券年度報告為主體的非財務信息披露體系。2007 年以來,工商銀行連續 15 年發布社會責任報告,并自 2021 年起發布半年度 ESG 專題報告。2017 年起,工商銀行發布綠色債券年度報告綠色金融專題報告等相關報告。工商銀行參與國內外信息披露指南編制工作。2021年,工商銀行作為主要起草單位參與了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指南的編制。該指南是由人民銀行引領的中英環境信息披露試點項目,是中國首個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行業標準。人民銀行還委托工商銀行牽頭編制商業銀行環境信息披露操作指南和商業銀行環境風險壓力測試指南兩項綠色
242、金融相關指引標準。工商銀行作為國內最早簽署支持 TCFD 建議的專家成員單位,積極助力 TCFD 實踐項目在中國金融業落地,牽頭研制中國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試點工作方案與中方金融機構環境信息披露目標框架,形成銀行、保險、資管專題討論機制。此外,工商銀行在碳中和路徑、壓力測試和棕色資產披露方面積極開展研究,穩步推進標準編制工作。圖表 59 工商銀行綠色貸款余額與綠色債券境外發行情況億元億美元年400003500030000250002000015000100005000014012010080604020020182019202020212022Q2綠色貸款全額(左軸)綠色債券發行量(右軸)69
243、圖表 60 華夏基金 ESG 投資體系架構圖企業價值觀組織保障ESG 評級ESG 數據“六位一體”ESG 投資流程通過 ESG 實現價值創造資料來源:華夏基金,編者整理52 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夏基金”)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的首批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是一家擁有全國社保、企業年金、養老保險等全牌照經營的綜合型資產管理公司。公司服務范圍覆蓋多個資產類別、行業和地區,構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機構業務為核心,涵蓋華夏香港、華夏資本、華夏財富的多元化資產管理平臺53 指在基金名稱或投資策略中明確包含 ESG 的基金54 指在基金名稱或投資策略中包含“環?!薄暗吞肌薄靶履茉础薄熬G色”“社會責
244、任”等相關主題的基金華夏基金中國 ESG 資管領域的引領者作為國內最早開展 ESG 投資的基金公司之一,ESG 已逐漸成為華夏基金52的價值底色。華夏基金將 ESG融入到企業戰略、組織架構、投資管理和企業運營中,以價值投資為內核,以 ESG 為底層邏輯,追求股東價值與利益共同體的社會價值的雙重體現(見圖表 58)。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華夏基金母公司及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 1.79 萬億元,服務超 2 億戶個人投資者與 18.7 萬戶機構客戶。其中包括 3 支 ESG 策略基金53和 10 支泛 ESG 主題基金54,規模共計約 320 億元。此外在全部跨境投資資產的主動權益類
245、賬戶中應用 ESG整合投資理念,規模超 400 億元。誠信、尊重、創新、共享ESG 管理體系架構重點行業全覆蓋+行業個性化指標+定性定量分析ESG 數據平臺系統把 ESG 理念視為投資價值觀案例二123456投資策略制定基本面行業研究組合建構和管理日常風險控制上市公司溝通組合監控和報告實現可觀超額收益首只跨境 UCITS 基金斬獲多個獎項行業標桿(華夏能源革新基金)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70一、構建公司 ESG 治理架構華夏基金成為公募基金在 ESG 領域的開拓者,是國內
246、首家簽署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的基金公司。自2017 年 3 月加入 PRI 起,華夏基金深入貫徹其六大原則,系統性地將 ESG 考量整合到投資流程中,建立了完善的 ESG風險管理框架體系和 ESG 投資研究團隊,并設立 ESG 業務委員會(見圖表 59)。該委員會與投資委員會平行,由 CEO領導,負責統籌管理公司的 ESG 投資和推廣業務,決定公司 ESG 投資的發展方向和具體計劃。2020 年,華夏基金的 ESG 投資制度實踐獲得 PRI 簽署方年度評價報告中“策略與治理”模塊的全球最高等級“A+”評定,是國內首批獲得該評定的資產管理公司。二、創建本土特色 ESG 投研體系鑒
247、于國際 ESG 評級在中國“水土不服”,華夏基金主動開展適合國情企情的 ESG 投資研究,以期更精準地挖掘中國企業的 ESG 核心價值。首創將 ESG 研究團隊嵌入投資部門的組織模式。華夏基金將 ESG 投資理念融入主動權益投資管理的各個環節,并在主動管理中采取策略制定、基本面分析、組合管理、風險控制、上市公司溝通、定期跟蹤的六步 ESG投資流程,妥善管理 ESG 風險并產生可持續的回報。將 ESG 深度嵌入基本面研究。在借鑒國際主流 ESG評價體系的基礎上,華夏基金的 ESG 研究團隊基于中國上市公司特點,開發出一套適用于本土市場的 ESG 基本面研究框架。華夏基金風險控制部門建立了覆蓋全公
248、司的內部負面信息篩查系統,通過關鍵詞抓取過濾,及時識別并預警投資標的 ESG 風險。每個季度,ESG 研究員會向基金經理匯報其組合的 ESG 風險暴露,并及時提請倉位調整或后續關注,以實現 ESG 與主動權益投資管理全流程的體系化深度整合。制定具有行業特征的本土化 ESG 評價體系。華夏基金的 ESG 評價體系是以政策框架為基礎,結合市場特點所構建的(見圖表 60),覆蓋了重點行業的上市公司,并持續對具體指標進行改進,以期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圖表 61 華夏基金 ESG 管理體系架構 CEO信息技術委員會風控主管投資主管銷售主管產品主管市場主管 投資委員會風險控制委員會ESG業務委員會基金經理
249、:根據內部 ESG 研究成果、ESG 風險提示等進行個股選擇和倉位調整行業研究員:將公司可持續性(ESG 風險及機遇)加入基本面研究考量ESG 研究員:基于基本面進行 ESG 行業研究,根據內部 ESG 研究框架為個股進行打分,并提供 ESG 個股建議:監控持倉公司 ESG 風險事件;與上市公司進行 ESG 溝通權益投資固定收益投資量化投資資料來源:華夏基金,編者整理71針對不同行業,華夏基金 ESG 研究團隊通過分析調研發掘其中的個性化指標,并進行指標權重調整。指標評估以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定性指標則基于行業研究員、投資經理以及 ESG 團隊調研的綜合判斷,對其進行分級定檔。量化指標
250、以權威、準確的現有數據源為主,數據缺失時用多種方法構建擬合指標。最終匯總定量和定性指標,并通過權重和偏度調整形成 ESG 分數。2022 年,華夏基金搭建了貫穿 ESG 各環節指標篩選的 ESG 數據平臺系統,通過市場調研篩選出市場上具有專業度的數據供應商,提升 ESG 數據可得性與可比性,提高 ESG 投資研究實力與效率。三、盡責管理提升企業 ESG 表現華夏基金入選 PRI 資管機構踐行盡責管理活動的案例 55,展示了其在 ESG 盡責管理中的實踐經驗。當識別出爭議事件或通過行業和股票分析發現被投企業的可持續性風險和機遇時,通過與高層溝通、團隊交流和出具報告等方式,華夏基金根據被投企業所處
251、的行業環境、公司發展歷程、股權結構以及被投企業自身意愿程度等特征采取不同的溝通策略,提供針對性的意見和建議。如果溝通進展不理想,華夏基金將視不同情況采取與其他投資者協作共同開展溝通、在股東大會提交股東提案、投票提出反對意見,甚至撤資等不同措施(見圖表 61)。2018 年以來,華夏基金 ESG 團隊已與超過 40 家上市公司進行了深度 ESG 交流,幫助相關公司提升 ESG管理水平與績效。圖表 62 華夏基金 ESG 核心議題概覽碳排放管理和目標污染物和有毒物質管理水/土地資源管理包裝及廢棄物管理產品/服務的環境可持續性清潔技術發展機遇產品質量與安全員工安全與健康勞動力管理供應鏈管理隱私保護與
252、信息安全產業自動化趨勢行業壟斷及反競爭行為所有權結構管理層激勵腐敗關聯交易會計處理穩定性中小股東利益保護環境(E)社會(S)企業治理(G)資料來源:華夏基金55 PRI.(2022).釋放投資者盡責管理潛力:支持中國經濟可持續發展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72四、全線布局 ESG 投資策略產品華夏基金自 2017 年布局泛 ESG 產品以來,持續擴寬境內外 ESG 產品線,并在產品中逐步深入融合 ESG 投資策略。2020 年 3 月 31 日,與戰略合作伙伴 NN Inve
253、stment Partners(NNIP)成立了NN(L)International China A-share Equity Fund,系全球首個由境內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 ESG策略 UCITS產品 56。2022年,華夏基金首支ESG指數產品“華夏滬深 300ESG 基準 ETF”正式成立,填補了被動型 ESG產品線的空白。同年,華夏基金推出 ESG 整合基金“華夏ESG 可持續投資一年持有基金(014922)”和“華夏融盛可持續一年持有混合(014482)”?!叭A夏 ESG 可持續投資一年持有”是目前境內公募市場上唯一純使用 ESG 策略的 ESG 基金。華夏基金將 ESG 理念貫徹于產
254、品實踐中。2022 年 12月7日,華夏越秀高速REIT(180202)的2021年環境、社會及管治(ESG)報告發布,披露了項目基礎資產相關的 ESG 關鍵議題和績效指標。這是境內首份公募基金ESG 報告、首份公募 REITs ESG 報告。在老產品方面,華夏基金泛 ESG 產品不僅獲得高額收益回報,并為國家可持續發展做出實質貢獻?!叭A夏能源革新基金”(003834)與“華夏節能環?;稹保?04640)兩只主要投資于新能源產業鏈企業的 ESG 主題公募基五、全面減碳助力碳中和目標實現華夏基金是國內首家明確提出“碳中和”具體目標和實施路徑的基金公司。2021 年,華夏基金提出實現運營活動“碳
255、中和”的目標,并制定了完整的實施方案。華夏基金持續通過節約用電、用紙、改進差旅等方式降低排放,輔以購買綠色電力憑證及符合標準的碳匯等舉措抵減剩余排放量來實現運營活動減碳。據外部機構依據溫室氣體議定書(GHG Protocol)系列標準進行碳排放核算的結果顯示,華夏基金總部及各分公司 2020 年二氧化碳當量排放約為 9225.62 噸,人均排放量為 9.5 噸。華夏基金 2021年碳排放總量為 9034.80 噸,同比下降 2.07%,人均排放量為 8.94 噸。華夏基金計劃在 2025 年前完成投資組合碳排放基線測算及目標設定,承諾加強投資組合碳排放的測算工作,并敦促被投資企業加強氣候變化風
256、險管理和信息披露。圖表 63 華夏基金 ESG 盡責管理流程資料來源:編者整理金。截至 2021 年底,兩只基金自成立以來累計收益率分別達 288.5%和 167.48%,年化收益率分別為 32.34%和22.56%。其中,“華夏能源革新基金”因其高質量與高影響力,獲得了聯合國貿發會議首屆“可持續基金獎”中的新興市場可持續基金前十提名。識別出 ESG風險與機遇發起溝通溝通形式溝通不理想被投企業認識不足高層溝通團隊交流報告出具根據被投企業行業環境發展歷程股權結構幫助理解國際 ESG評價標準鼓勵參與 ESG信息披露提出 ESG 信息披露建議提供下一步策略進行后期規劃科普講解政策分析案例展示與其他機
257、構合作提交股東提案投票反對撤資溝通依據溝通有效被投企業意愿強烈56詳見2021 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73一、將 ESG 理念融入企業發展自 2015 年成立企業社會責任部以來,騰訊持續探索如何發揮互聯網和技術優勢促進社會發展的企業經營之道。歷經四次戰略迭代,2021 年,騰訊提出“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的發展戰略,以公司頂層設計的高度推動社會價值創造,驅動科技、產品和運作模式的創新,為利益相關方創造社會價值。2022 年 1 月,騰訊跨部門ESG 工作組成立,主要負責公司整體的 ESG 表現并促進內部協作,標志著騰訊企業內部的全面 ESG 化(見圖表 64)。此外,騰訊的實質性議題分析也
258、納入ESG框架體系,在原四大板塊調整為環境、社會和管治三大板塊的基礎上,新增了科技共融、未成年人保護、內容責任以及產品與服務的環境責任等社會和環境議題,全面提升社會和環境的價值創造。圖表 64 騰訊 ESG 管治框架資料來源:騰訊2021 年環境、社會及管治報告,編者整理騰訊控股科技推動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騰訊從社會需求出發,追求技術、產品與生態創新的價值創造。2021 至 2022 年,騰訊先后共投入 1000億元設立基金會,用于“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與“共創富?!表椖?。通過第四次戰略升級,騰訊從理念、模式、架構與投入四個方面作出重大調整,為可持續價值創造打下堅實基礎。截至 2022 年 3
259、月 31 日,騰訊已在“可持續社會價值創新”與“共創富?!被鹬幸巹澲С?177 億元,用于基礎研究、公益領域、鄉村振興與碳中和等領域。案例三董事會企業管治委員會ESG指導團隊ESG協同辦公室ESG業務代表董事會授權企業管治委員會對公司的 ESG 事務進行監督負責領導 ESG 工作組,制定本公司的 ESG 戰略和優先事項梳理 ESG 目標,與各事業群和職能部門制定行動計劃并跟進進度定期向企業管治委員會匯報本公司的 ESG 事宜基于其職能以及專業知識,推動公司 ESG 實踐定期向 ESG 協同辦公室同步最新進展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
260、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74三、“數實融合”助力產業數字化轉型騰訊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做實體經濟的“數字化助手”,推動各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助力實體經濟發展。騰訊打造了用戶、技術、安全和生態四大引擎,連接用戶端和企業端,加強雙方的信息流通與服務傳遞(見圖表 66)。截至 2021 年底,騰訊已在 30 多個行業與 9000 多家合作伙伴共同打造了超 400 個行業解決方案,幫助實體企業在各自賽道實現加速發展。二、SSV 驅動社會價值創造2021 年成立的可持續社會價值事業部(Sustainable Social Value Organization,SS
261、V)是新發展戰略的落地支撐。SSV 分為向善實驗室群和公益平臺部,分別專注于對社會需求的創新解決方案和具體的公益運營活動(見圖表 65)。作為騰訊經營運作的核心發動機,SSV 對內聯動公司各產品和業務線,形成相互支撐的社會價值創新格局;對外發揮產品、技術、平臺等多重資源優勢,將傳統的捐贈公益升級為多維度的創新慈善模式。圖表 65 騰訊 SSV 十大向善實驗室項目資料來源:騰訊官網,編者整理資料來源:騰訊可持續社會價值報告(2021),編者整理數字中軸敦煌數字化保護與修復三星堆數字考古中國國家博物館展示自身碳中和助力產業低碳轉型引領消費者綠色生活方式騰訊公益城市救災應急救助人才振興產業振興鄉村數
262、字化創新辦學教育普惠科學探索獎新基石研究員項目公共醫療防疫支持銀發守護助老教育公益數字化鄉村振興基礎科研養老科技社會應急教育創新公共衛生十大向善實驗室SSV 圖表 66 騰訊四大引擎的產融結合模式用戶引擎安全引擎技術引擎生態引擎數實融合將用戶理解引入產業全流程借助平臺理解客戶行為與需求基于銷售數據優化排產計劃連接 300 家經銷商、1.5 萬家加盟店前沿技術與產業落地融合提供騰訊云企業級分布式數據庫TDSQL 服務服務了 3000+家金融政企客戶以云原生、零信任為核心守護騰訊社交、內容等用戶業務安全網絡安全專利申請量 3000+云安全專利申請量 1500+,行列第一產品生態,引入近 500 個
263、精品應用,深度孵化 200 款精品應用服務生態,項合作方提供培訓認證伙伴成長,分享知識經驗與技術能力綠色低碳FEWFood,energy,waterAI+食物 AI+能源AI+水數字文化75一、夯實管理基礎強化降碳行動2021 年,金風科技制定可持續發展戰略,提出 2022年實現運營層面碳中和目標,并將綜合能耗降低、碳排放強度降低等指標目標納入集團“十四五”發展規劃,將節能減碳作為金風科技可持續發展工作重點。公司設立碳管理部門,負責統籌管理碳排放數據核算,研究制定碳管理相關策略,指導內部單位開展碳排放控制等工作。為進一步分析管理碳排放,挖掘節能降耗空間,公司 2022 年研發上線碳賬戶平臺,對
264、內部各業務單元碳排放種類、地區和變化趨勢等進行分析統計,建立了數據填報、數據初審和終審,以及數據交叉核驗機制,為內部進行有效的碳管理和減排奠定基礎。公司將碳減排相關工作貫穿于公司的整個組織體系和業務經營過程中,確保節能減排相關目標達成;推進能源和碳管理人員的業務能力提升,培養其在能源使用、節能技改、綠電交易等方面的能力,有效落實碳減排工作。二、金風科技賦能行業低碳轉型金風科技通過使用自主研發的數字化能源管理平臺和專業的能源規劃方案,幫助多方建設低碳發展能力。2021 年,金風科技采用一體化零碳碼頭智慧能源解決方案,打造了全球首個智慧零碳碼頭天津港第二集裝箱自動化碼頭。該碼頭100%電力驅動、1
265、00%使用綠電、100%自給自足,每年節約標煤約 7,300 噸,減少碳排三、攜手供應商打造優質綠色供應鏈金風科技憑借豐富的電力資源生產和使用經驗,幫助供應商開展電力交易、綠證交易、碳排放交易,以及移動運維、綜合節能等工作,降低用能成本,提高用能效率。金風科技自 2016 年在行業內率先實施“綠色供應鏈項目”,攜手供應商共同挖掘節能減排潛力。公司帶動供應鏈逐步使用綠色電力,共同探索碳中和實踐路徑。公司依據供應商的用能需求和屬地清潔能源稟賦,科學規劃、合理配置,集成各類分布式能源(風、光、儲等),實現多元化能源的優化配置,助力供應商綜合使用各類綠色電力,目標 2025 年實現主要供應商生產金風產
266、品綠電使用比例為 100%。2021 年 6 月,金風科技舉辦領跑“零碳”風電金風科技風電產業鏈綠色減碳發展倡議書綠色供應商評估規范發布會,號召與供應商共同打造綠色風電產品,共計 257 家供應商簽署減碳倡議書,愿與金風科技攜手探索零碳之路。57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于 1998 年在中國新疆烏魯木齊市成立,現為 A+H 股上市公司,股票代碼 002202/02208。公司主要從事風電設備研發與制造、風電服務、風電場投資與開發及水務等業務。公司在夯實風電主業的同時,積極拓展其他可再生能源和環保產業,致力于成為全球清潔能源和節能環保解決方案的行業領跑者金風科技新能源領航者的零碳智慧在全球應對
267、氣候變化和我國提出“雙碳”目標的背景下,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57積極利用風電業務經驗優勢,在內部深入推進可再生能源使用,努力踐行全生產鏈條的低碳運營,并為客戶在新能源行業價值鏈中多個環節提供低碳服務。截至 2022 年 10 月底,金風科技已實現全球風電累計裝機容量超 86GW,在運維服務量超 50GW,逾 44,000 臺運行風電機組遍布世界 32 個國家,年發電量約 1,932 億度,相比等量火電可減少 1.61 萬噸二氧化碳排放。案例四放量超兩萬噸。此舉標志著金風科技零碳解決方案在港口場景的應用步入現實。金風科技涉足多元化應用場景,為千行百業賦能。針對智慧城市、智慧園區、數據中心、養
268、殖行業、醫藥行業、商業地產行業、石油石化行業、港行物流行業等典型場景,制定出了涵蓋投資運營、工程建設、設備銷售、定制化源網荷儲解決方案、金融服務等多項業務在內的一體化專項解決方案。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76四、“綠色工廠+零碳園區”推動低碳制造金風科技利用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經驗和優勢,積極推進綠色工廠與零碳園區的建設。金風科技亦莊智慧園區是集可再生能源、智能微網、智慧水務、綠色農業和運動健康等功能于一體的綠色園區,通過部署分散式風電、分布式光伏和鋰電池、超級電容等多種儲能形
269、式,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達到了 50%,并成為中國首個經第三方認證的“碳中和”示范園區。在生產階段,金風科技主動推廣風電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在內部工廠建設光伏微網、水蓄能空調等項目,逐步提升綠色電力使用比例;通過深入推進節能減排,實施能效提升和綠色能源提高等措施。截至 2022 年 10月底,金風科技已有3家工廠通過國家級綠色工廠認證,4 家通過省級綠色工廠認證。在物流運輸階段,金風科技優化大部件包裝的循環再利用和采用數字化技術優化運輸方案以降低環境影響。在運行維護階段,綜合回收利用零部件,并積極探索風機退役的利用和處理技術。圖表 67 北京亦莊金風科技智慧園區五、科技助推降低風機產品碳排放強度
270、金風科技積極加強科技創新,研發制造可靠性高、發電效率高、綠色低碳的風電機組,不斷加強風機產品全生命周期的低碳屬性。2020 年以來,金風科技陸續已有 5 款主力機型完成風機環境產品聲明(Environmental Product Declaration,EPD)認證。其中,GW155-4.5 和GW136-4.2 兩款風機是中國首個獲得 EPD 的風機產品,在整個生命周期的單位發電量對應二氧化碳排放分別為7.25 克/千瓦時和 8.04 克/千瓦時,GW165-5.2/5.6/6.0風機全周期單位碳排放強度進一步下降至 6 克/千瓦時,均遠低于風電行業的平均值(12 克/千瓦時)。77一、花椒
271、氣象指數險提升農業風控管理錦泰財險首創的花椒氣象指數保險產品采用科學性數據作為理賠依據,構建系統性流程提供高效服務,為花椒生產提供全面性保障?;ń窔庀笾笖当kU產品以低溫凍災、冰雹災害等氣象指數作為理賠觸發依據。在保險責任期間,由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機構(韓城市氣象局)發布氣象數據,當其達到保險合同約定的標準條件后,保險業務系統自動啟動理賠流程,農戶無需報案,保險公司也無需現場勘查,理賠流程可實現全線上完成。此外,花椒氣象指數保險的保障水平除涵蓋直接物化和人工成本,還包括花椒種植戶的基本生產收益,以充分發揮保險的風險保障、經濟補償功能(見圖表 68),為韓城農業發展保駕護航。二、花椒農險促進當地政
272、企農多方聯動錦泰財險在韓城地區推動氣象數據與花椒產業深層融合,助推產業高質量發展。錦泰財險會同陜西省氣象局、韓城市財政局、農村農業局、氣象局和花椒產業發展中心共同深化氣象數據在花椒產業中的應用。在提供花椒種植全流程服務方面,除災后高效理賠外,錦泰財險還與當地相關部門合作,在災前在線預警、災中介入減損方面開展工作,將氣報數據用于指導花椒種植的全過程。在探索花椒種植精細化管理標準方面,錦泰財險與當地相關部門合作,對生產過程中施肥、灌溉、栽種、防災等內容作詳細管理及記錄,研究各項工作及開展時間節點對花椒產量與品質的影響,充分保障花椒農的利益。錦泰財險首創花椒氣象指數險保障農民收入 在我國綠色保險業務
273、迅速發展的今天,大型保險公司往往因擁有資源實力,在開發綠色保險產品和拓展市場機遇方面占據優勢。中小型保險公司如何響應國家發展綠色金融號召并滿足監管要求,將發展綠色保險業務與拓展市場相結合,是擺在面前的現實挑戰。經過大量市場調研,錦泰財險獨辟蹊徑,經過大膽嘗試和科學論證,2016 年,錦泰財險首創的花椒氣象指數保險在陜西省韓城市落地,創新的產品經營和服務模式為花椒種植生產提供風險保障,同時助力農業高質量發展,幫助當地農戶實現增收,切實推動鄉村振興。錦泰財險的實踐表明,綠色保險的發展,不僅體現在新產品數量的增加、服務范圍的拓展上,更體現在行業發展理念的轉變上,如何搭建伙伴關系,聚焦當地農業發展的痛
274、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創造性地開發出服務于當地農戶產業發展的花椒氣象指數保險,為公司的可持續發展開辟新路徑。案例五三、花椒農險助推全面脫貧和鄉村振興花椒農險已充分發揮出其保障農民經濟收入,推動鄉村振興的多種價值。截至 2022 年 9 月末,花椒氣象指數保險共計為 17348 戶次農戶提供 9.77 億元風險保障,已為參保戶支付賠款 2651.99 萬元(不含未了責任)。其中,20162020 年,錦泰財險積極助力脫貧攻堅,為超 1224 戶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農業風險保障超過6197.54 萬元。此外,錦泰財險還在韓城花椒上市銷售方面提供全方位風險保障,推動當地花椒種植和售賣成為當地支柱產業之一
275、,打造城市產業新名片,促進農民增收致富。資料來源:錦泰財產保險公司,編者整理圖表 68 錦泰財險多方協作推動花椒產業高質量發展示意圖農業農民花椒種植增加農民收入扶持特色產業貢獻財政收入活躍地方經濟氣象數據賠償依據擴展應用社會效益保險公司農業農村部門(花椒管理局)財政部門投保賠償降低風險氣象部門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78第五章 變局與新局:尋找 ESG 發展新航道ESG 是由聯合國提出的更加清晰界定和聚焦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和議題,促進社會各界將可持續發展落實在環境、社會和治理
276、績效改善的共同行動中。ESG具有可度量、可標準化和廣泛適用性等特點,從而成為貫穿全球治理、國家治理、公司治理的一套新型治理理念和原則,并因其具有“外部性”視角和考量,迅速成為金融行業評估和防范外部性風險的有效工具和標準,進而也成為上市公司非財務信息披露的框架指引。近兩年來歐美出現的“ESG 逆流”現象所反映的不是對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摒棄,反倒突顯出了許多人類當前發展模式下的脆弱性,以及亟需系統性破解的內在矛盾:受氣候變化、新冠疫情與地緣沖突的多重影響,全球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與財政危機。歐洲能源安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失業率飆升、罷工潮迭起,一些國家不得不暫時擱置既定的應對氣候變化目標。與此同時,
277、美國共和黨也在對 ESG 投資進行抵制,若干州政府已開始立法限制公共養老金管理人的ESG 投資。在市場端,ESG 的發展也遭到了一定沖擊,某些主流 ESG 評價體系受到質疑,歐美市場相關主題指數走勢也一度不及大盤。毫無疑問,中國 ESG 發展離不開全球大市場、大環境,尤其是處于起步階段更需要方向指引和方法工具助力。在動蕩的全球局勢下,我們更要以唯物辯證法透視分析歐美 ESG 動態,以求撥云見日,更加理性清醒地看懂弄通 ESG,把握 ESG 發展的真諦,領悟 ESG 理念,因勢利導地運用好 ESG 方法工具,使其在中國落地發展能夠與本國實際相結合,在變局中開新局,探索中國 ESG 發展新航道。本
278、章從對 ESG 的一些基本認識和判斷入手,以期各方在紛繁復雜的現象背后達成共識,再基于這些基本認識對ESG 今后在中國的發展做出一些趨勢性探討和預判。79就中國而言,推動 ESG 發展契合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要求。中國早在 2016 年就開始了綠色金融的體系化建設,隨著“雙碳”目標的設立,我國制度、政策與產業轉型的紅利得到進一步釋放。我國綠色金融產品的規模已經位居世界前列就是最好的證明。根據Trackinsight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表現最好的幾只ESG主題ETF基金均重倉了中國企業。在全球出現反 ESG 聲音時,中國則成為全球 ESG 發展的新引擎。從全球視角看,小股“ESG 逆流”并未顛
279、覆全球主要國家的低碳或凈零排放目標。從長期來看,ESG 仍是全球資本市場轉型發展的主流方向。如前面各章節所述,在新時代、新格局下,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正在理念、原則和方法工具等多個維度與 ESG 形成高度契合的態勢。這一年來,各界對 ESG 關注和參與的程度是前所未有的。因此,能否建立起對 ESG 全面、客觀、理性的系統性認知框架并形成一些基本判斷,直接影響到未來中國 ESG 發展路徑及其價值貢獻。第一節對 ESG 的基本認識與判斷一、ESG 內涵豐富,需要加強研究和專業傳播以達成社會共識二、中國式現代化發展為 ESG 在中國落地提出新命題新挑戰盡管 2022 年中國有關 ESG 的大小論壇和研討
280、多達上百場,但幾乎都未脫離一個基本的原始問題:ESG 究竟是什么?它和我們有什么關系?從聯合國 2004 年提出完整的 ESG 概念以來,隨著 ESG 應用場景日益多元化,其內涵和外延都得到了極大的豐富和完善,因此也會形成不同主體不同應用場景下“千人千面”的不同理解。這兩年的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都對 ESG 相關概念做了詳細解釋和界定,以期正本清源,為社會提供多角度、多層次對 ESG 本質的理解和認識。舉例來說,在不同應用場景下 ESG 表述存在一定的隱性缺陷。在金融投資領域,ESG 聚焦在環境、社會、企業治理三個維度,是具有合理性的,因為對經濟目標的追求天然地包含在金融投資中。但是當
281、 ESG 的應用延伸到被投資企業和項目,或進一步擴展到更廣泛社會行為主體以及具有多重公共目標的政府的時候,如果僅僅強調環境、社會、治理這三個維度,忽略了隱性的對經濟發展向善的追求,就容易導致發展戰略上的偏誤,也會使 ESG 難以獲得社會的廣泛認同。業界經常談及的諸如“ESG 投資是否能夠帶來超額受益”的問題,就是對ESG 價值定位理解模糊的表現。從東西方對 ESG 的理解上看,西方起于將 ESG 作為外部性影響因子,更多地作為風險評估工具,而中國則更加主動地將其與組織的綜合社會價值貢獻相結合,在理解視角和評價邏輯上也自然存在一定差異。長期以來,中國作為世界上二氧化碳排放最多的國家,承擔了很多國
282、際社會壓力?!半p碳”目標的提出,意味著中國作為發展中國家要比西方國家早三四十年實現碳達峰,這種巨大的壓力已經成為關鍵性的現實挑戰。中國發展 ESG 的最終目標是服務于中國式現代化建設,有利于留住綠水青山和實現共同富裕,有利于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一方面,我們認識到 ESG 與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在治理理念、傳統文化、低碳轉型發展方式以及實現富強、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目標是高度契合的。另一方面,“中國式現代化”又包含著中國特殊國情,中國ESG 議題和指標體系有著本土特色,需要因地制宜地開展創新。未來,企業的社會價值創造能力將與經濟價值創造能力同等重要且高度相關。生態文明社會建設將日漸影響經
283、濟社會發展格局,影響ESG生態主體的生存和發展方式。這就需要面對和解決一系列復雜、疑難的社會創新問題,通過制度創新、科技創新和管理創新,實現經濟、社會、環境和治理等多目標的協同達成,這也為 ESG 投資和相關標準研發與應用提出了全新的時代命題與挑戰。再比如,ESG 中的 G(治理)更多是指公司治理,關注和考量的是被投資企業是否有良好和穩定的治理架構,能夠合理平衡所有者、經營者以及諸多利益相關方的權利和利益,實現多方共贏。但在現實中,企業只是社會關系網絡中的一個節點,企業的治理鑲嵌于一國一社會的整體治理體系中,并且受到國家公共治理水平的顯著影響。忽略了公共治理的一般背景,單獨考察和評價一個企業的
284、治理,無疑是只見樹木不見森林。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80三、ESG 生態體系復雜多元,需要各方協力推動社會價值轉化四、ESG 標準有待完善,中國未形成統一規范影響市場應用五、ESG 因子是慢變量,與傳統商業邏輯有博弈,需要耐心長期陪跑 正如本報告第三章中所分析闡述的,經過多年的發展,ESG 生態體系日益豐富多元,已經形成了一個從政策到市場,資本市場到實體經濟,橫跨一二級市場的多元主體構成的新生態。這其中最大的改變體現在四個方面:一是投資理念從單維追求利潤和股東價值最大化,
285、轉變為不只追求利潤,同時兼顧考量環境、社會和治理因素,將風險管控和價值創造作為 ESG 這“一枚硬幣”的兩面。二是在ESG 投資流程中,“投”與“被投”因 ESG 而深度綁定,出現了 7 種新型價值觀驅使的 ESG 投資策略,企業“外部性”影響正在被“內化”考察和度量,資本向綠、向善與實體經濟低碳轉型聯動起來。三是 ESG 投資被用于衡量企業的綜合社會價值,相關評估方法和結果成為與企業財務績效緊密相關的社會價值績效,ESG 評價正在重塑企業價值和品牌資產。四是 ESG 因子因與可持續發展指標高度關聯,而使ESG投資拓展到更加廣泛的社會應用場景,衍生出眾多的 ESG 金融創新產品。泛 ESG 投
286、資可以包括且不限于 ESG 投資、負責任投資、影響力投資等。一國 ESG 生態體系建設需要以全局視角通盤考慮本國當前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發展和治理理念以及戰略發展目標等。目前我國 ESG 生態體系建設尚處于初級階段,需要面對諸如多方利益相關者協同達成共識、ESG 數據的完整、準確和可及性、ESG 系列標準的規范統一、適合本地市場的 ESG 投資策略和可操作性工具等一系列問題,這些都是需要長期規劃和協同共建的。不同國家由于國情差異有不同的可持續發展優先議程,因此導致相關的信息披露準則、指數、投資指引進行整合變得困難。當前,中國迫切需要建立統一的、和“中國式現代化”新發展格局相適應的 ESG 標準評
287、價體系。國內統一的標準應是國內國際互通的標準,是結合中國國情、社會形態與企業形態的“中國式發展”話語體系的標準。該套標準的建立一方面能幫助中國企業更好地“走出去”,幫助中國投資人看懂外國企業。另一方面,也能夠讓外國投資人更了解中國企業,改變長期以來因中國缺少國際公認且符合企業實際的評估標準,導致眾多中國企業在國際上存在 ESG 評分較低的現象,讓中國評價標準實現國際融通。企業 ESG 績效提升的過程實質上就是企業從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三個維度提升自身風險管控能力和綜合價值貢獻的過程。這也意味著,ESG 正在逐步發展為衡量企業可持續發展能力的重要工具。因此,ESG 發展需要監管部門、金融機構以及
288、實體企業持續協同推動,需要“自上而下”“自下而上”聯動、“自外而內”“自內而外”轉化。由于 ESG 是基于“外部性”治理的手段和工具,因而其發展早期是需要公共資本和私營資本“共攤”其治理成本。正如前面章節所述,無論東西方,各國 ESG 發展都離不開本國政府的大力引導和支持。但 ESG 投資要成為主流資本市場的選擇,需要更多培育和孵化多層次資本市場,因勢利導發揮市場調配資源的優勢,在市場發育初期通過政策引導和市場機制“雙輪驅動”,引導頭部長期投資者(“大長金”)入局,將長期慢變量的 ESG 因子納入到頭部金融機構投資戰略和可持續金融產品中,通過優化策略同步實現經濟、環境與社會效益。在投資端,需要
289、培育更多的“良心資本”和“耐心資本”,鼓勵更多金融機構進行 ESG 投資,不斷形成“杠桿效應”和聯動機制,通過產業鏈帶動價值鏈,形成新生態。在資產端,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在實現重大轉型,中國企業身在其中也需要面對轉型過程中的風險與機遇。企業 ESG 治理不是一個“一刀切”的行為,而是一個需要長期規劃、科學預測,將 ESG 持續融入運營管理流程并不斷優化的進程。尤其是央(國)企等,角色多元、身兼重任,在國民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作用獨特,更需要著眼未來加緊研究中國特色且融通國際的 ESG 評價標準,用好 ESG 評價管理工具,全面提升抗風險能力和 ESG 績效,創造出更高的綜合社會價值,為中國打造出
290、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跨國企業集團作出貢獻。在ESG評估中,內在一致性問題還沒有得到良好解決。雖然 ESG 視角可以幫助企業從以往單一的對股東負責轉變為對各利益相關方負責,但是,當前 ESG 評估還沒有很好地注意和處理 E、S、G 三者之間的不平衡甚至沖突問題,這種內在不一致在實踐中產生的問題可能在未來變得更加突出。一個典型的問題是,當環境目標和社會目標發生了沖突怎么辦?比如如何平衡能源去碳和廣大發展中國家還存在的能源供應缺口之間的矛盾。這既需要市場機制的創新,更需要政府治理智慧,還需要在 ESG 評估標準的行業分類中有綜合性考量。在全球能源市場變幻莫測的今天,轉型金融研究對于發展中國家更顯得尤
291、為重要。81一、理念內核再塑二、政策求實重質ESG 作為緣起歐美國家的理念,天然附帶一定的西方文化觀念和制度烙印,因而在其流入國內后常被質疑是否能與中國的國情與企情相適應,甚或認為它是西方阻礙后發國家及企業自主發展的新“霸權主義”。這兩年,國內對 ESG 學習探討熱情高漲,理解的深度也在加強。對 ESG 理念精髓把握應當在符合國際常規認知的基礎上進行在地化改良,以更好地契合國內經濟的客觀發展需要與社會的主觀價值認知?;谀壳拔覈D型發展的現實需要,下一步 ESG 在國內發展將突出其工具屬性,首先把它定位為一種評價企業綜合價值的新框架和調動市場力量推進可持續發展的新工具。在“二十大”提出要推進“
292、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戰略方針后,未來將會積極探索構建ESG與國策之間內在關聯與共識。其次,在 ESG 已經進入國家政策話語體系的當下,我們預測中國監管方和市場將更加擁抱 ESG 的“雙重實質性”(double-materiality)范式,即從“對企業(如財務表現)的影響”和“對外部的環境、社會可持續性的影響”兩個維度去考量 ESG 因素的實質性,而非偏重一方,這也是由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本質特征所決定的。這一理念共識的形成,不僅會深刻影響未來國內ESG 相關的信息披露、評級評價和投資實踐,還將會對世界 ESG 理論體系的發展作出中國貢獻。無論是廣義上與可持續發展相關的政策措施,還是狹義上直
293、接與可持續投融資相關的 ESG 制度框架設計,都是影響 ESG 生態發展的重要影響因素。以后者為例,我們認為將來的政策路線將強調“鼓勵激勵”與“監管規范”雙管齊下。一方面,中國 ESG 生態尚處于萌發期,亟需各類引導和激勵性政策來鞏固市場信心、擴大規模體量和促成價值閉環;另一方面,以歐美市場為鏡鑒,國內也將更加重視防范企業信披、認證評估和金融產品等多個層面的“漂綠”風險,促進 ESG 相關業態的高質量發展。這個階段中國 ESG 政策也將會更加重視發揮“頭部效應”,例如國資委對于央企 ESG 管理實踐提升的政策引導,人民銀行對于重點大型銀行的政策引導,都將會持續深化推進。與各國政府 ESG 推進
294、實踐相似,加強ESG 信息披露政策引導也將會成為下一步監管部門等的重點推進工作。即將到來的 2023 年又將是中國 ESG 生態發展進程中頗具關鍵性的一年?;赝^去的一年,氣候變化等可持續發展問題的現實影響日益顯著,COP27 大會的得失牽動全人類的喜憂;黨的“二十大”召開為國家未來發展指明方向,“三新一高”戰略部署將釋放長期影響,從中央到地方出臺的一系列與ESG 相關的“十四五”規劃等相關政策也將在 2023 年進一步深化落實;經濟處于下行周期,資本市場跌宕起伏,可持續投融資發展承壓;同時,歐美 ESG 投資領域頻現“雜音”甚至上演“鬧劇”,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國內業態的發展進程。面對諸多挑戰
295、與機遇,我們預測 2023 年中國的 ESG 發展將繼續保持積極態勢,同時也期盼在以下五個方面能出現突破與創新。第二節中國 ESG 未來發展預判中國 ESG 發展創新白皮書White Paper on ESG Development and Innovation in China 202282三、投資增量拓面四、標準加快完善基于對政策導向和市場動向的綜合判斷,中國 ESG投資市場在未來幾年將呈現快速發展趨勢,并成為全球ESG 投資生態中不可忽視的一支重要力量。首先,在國內外因素的交織驅動下,ESG 投資規模將保持上升態勢。一方面,國內大型機構投資者正在“大踏步入場”,同時越來越多個人投資者也受
296、到了責任投資啟蒙,將為 ESG 投資價值鏈注入更大動能;另一方面,在政策推動下市場發行端可持續主題債券標準與國際逐步統一、企業非財務信披整體水平提升,國際投資者在中國市場投資中實施ESG策略的阻礙也在不斷得到克服。其次,我們預測,國內市場 ESG 投資覆蓋的資產類別也會更加豐富。就目前來看,國內 ESG 投資策略仍主要聚焦于公司股票、債券等傳統資產投資場景中。相比之下,歐美發達市場的 ESG 投資實踐已在覆蓋各傳統資產的基礎上,逐步運用到私募股權、房地產、基礎設施、大宗商品、衍生品等另類資產投資中。隨著國內相關方法學的開發和數據基礎的完善,投資機構將逐漸在 ESG投資實踐中突破資產類別的限制,
297、將公司(或產品)的ESG 投資理念更加完整有效地貫徹執行。最后,“轉型”概念或成為 ESG 投資領域的熱點議題之一。穩健推進“雙碳”戰略,不僅需要大力支持綠色項目,還有必要推動高碳產業安全、公平轉型。在政府“有形之手”的干預外,市場中的“資本選票”也是促成(或阻礙)“轉型”的重要動力來源。在 ESG 投資實踐中,投資者既可以采用“減倉”和“撤資”的方式“倒逼”高碳企業轉型,也可以作為持有人通過積極所有者實踐(如投票、參與治理等)以敦促和賦能企業綠色升級。其中,后一種策略雖然目前在國內的應用相對有限,但在 2022年 4 月證監會發布的關于加快推進公募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得到了鼓勵支持,相信
298、在未來會有更多中國投資者將其付諸實踐。正如前文所述,ESG 生態的良性運作離不開各類標準規范的支撐。隨著國家相關 ESG 政策文件的紛紛出臺和可持續金融市場規模的擴張,國內 ESG 標準體系將進入一個高速發展期。首先,目前國內包括 ESG 信息披露、ESG 評價、ESG 金融產品等方面的基礎性標準還有待建設,期待在未來幾年推出具有一定強制性的全國性標準,為包括企業、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商等 ESG 生態主體設定實踐指南、降低交易成本和防范“洗綠”風險。其次,以團體標準為代表的 ESG 相關自愿性標準也預計會在各地區、各行業、各領域不斷研究發布,既能作為市場主體開展 ESG 工作的指引,也能為后
299、續建設更高層級或強制性標準構筑基礎。但此類自愿性標準在未來需要高度重視可落地性,避免脫離實際應用,淪為束于高閣的一紙文本,也要更好地與國內相關標準的實現“互洽”。最后,積極應對、參與制定國際上的 ESG 相關標準也有望成為中國 ESG 生態走向成熟的標志之一。在應對國際標準方面,以歐盟為例,2022 年內歐盟企業可持續發展報告指令(CSRD)的正式通過、企業可持續發展盡職調查指令(CSDD)進入立法程序,生效后都將對我國企業在歐開展業務造成重大影響,國內監管和市場主體也預計會采取一定的應對措施,助力中國企業更好的“走出去”。在參與標準制定方面,以國際可持續發展標準理事會(ISSB)在 2022
300、 年進行的對兩項非財務信披標準的意見征詢事件為例,中國證監會、財政部以及國內部分企業、機構等都積極參與了意見反饋,發出了中國聲音??梢灶A見,未來會看到更多來自中國的身影出現在國際 ESG 標準制定的舞臺上。83五、數據基礎待建六、國際合作空間廣闊ESG 投資(包括更大意義上可持續金融)體系的運作中,“數據”是尤為關鍵的一項基礎要素。我們預測,國內的監管強化和金融創新將進一步提升 ESG 投資領域的數據采集、使用和管理水平。首先,在數據采集層面,考慮到內地證券監管部門目前仍未出臺上市公司強制性 ESG 信息披露要求,且企業信披往往頻率較慢、時效性較弱,投資機構及數據服務商將在傳統公開信披數據基礎
301、上,不斷開拓和挖掘新數據源(如:政務數據、輿情數據、遙感數據等),以支持 ESG 投資策略更為全面有效落地。其次,在數據應用層面,我們認為伴隨國內市場 ESG 投資需求多元化、投資策略體系化的進程,匹配不同應用場景的 ESG 主題數據產品和服務將會愈發豐富,并有望基于特色數據和算法模型衍生出特色化的 ESG 投資策略。最后,在數據監管層面,ESG 數據的安全及隱私問題不僅關乎企業利益與社會影響,更有可能涉及到金融穩定乃至國家安全。我們預測,ESG 數據將逐步受到監管部門的日益重視,ESG 數據合規采集、管理和使用制度將逐步建立完善。ESG 作為一種可持續發展理念和量化評估工具,其實踐過程具有天
302、然的強金融屬性,因而 ESG 投資容易實現跨區域合作以及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融通。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綠色金融市場之一,未來必然會是 ESG 投資國際合作的重要經濟體,發展潛力巨大?;浉郯拇鬄硡^金融合作將有助于促進內地 ESG 發展,同時聯通國際市場。香港金融行業長期注重 ESG 發展,不論是新近推出的國際碳市場 Core Climate,還是日趨嚴格的對發行人開展 ESG 管治和信披的要求,都代表了該地區正在發揮的引領作用。這也讓粵港澳大灣區可持續金融在未來可以發揮更大的跨界協同、中外融通的橋梁、窗口和紐帶作用。ESG 標準規范的國際合作將會更加高頻和深入。以中歐可持續金融共同分類目錄為例,其推出
303、明確了中國和歐盟分類目錄之間的共同點,降低了綠色投資的跨境成本,提供了國際標準互認的重要案例,是一項里程碑式的合作。以此為起點,中國可以走出去更廣泛參與更多國家和地區相關標準的制定與合作。G20 可持續金融路線圖還指出,全球的可持續金融分類目錄可能會進一步對轉型活動進行識別。當下,中國急需加強對轉型金融的研究和實踐,這方面可以通過國際交流合作,探索適合中國的發展路徑。我們預判,隨著國內市場對 ESG 投資的理解逐步深入,會有更多機構簽約和支持 PRI、PRB、PSI 以及 TCFD 這樣的倡議組織,以實際行動響應國際負責任投資和可持續發展倡議。此外,我們還應關注國際碳市場和 ESG 投資對我國
304、市場的影響。歐洲議會 2022 年 6 月通過了碳邊境調節機制修正案。長期看,歐洲碳稅征收將對我國高碳行業(化工、鋁、塑料等)的產品出口造成影響,不容小覷。社投盟公眾號華夏基金公眾號感謝您閱讀本報告,歡迎傳播和交流探討。請關注公眾號,獲取更多資訊。2022中國ESG發展創新白皮書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 1998 年 4 月 9 日,是經中國證監會批準成立的首批全國性基金管理公司之一。公司近 25 年投資管理經驗,管理規模持續行業領先。公司定位于綜合性、全能化的資產管理公司,服務范圍覆蓋多個資產類別、行業和地區,構建了以公募基金和機構業務為核心,涵
305、蓋華夏香港、華夏資本、華夏財富的多元化資產管理平臺。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華夏基金母公司及子公司管理資產規模超過 1.79 萬億元,服務超 2 億戶個人投資者與 18.7 萬戶機構客戶。服務全國社保、年金、銀行、保險、券商及其他大型央企等客戶,覆蓋歐美亞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權基金、央行、銀行、資產管理公司等境外機構客戶??沙掷m發展和 ESG 理念是華夏基金的底層價值觀。2017 年 3 月,華夏基金成為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 PRI)簽約方,是境內首家加入該國際組織的公募基金公司。社會價值投資聯盟(深圳)社會價值投資聯盟(以下簡稱“社投盟”)成立于 2016 年 9 月,是中
306、國首家專注于促進可持續金融發展國際化新公益平臺。由友成企業家扶貧基金會、中國社會治理研究會、中國投資協會、吉富投資、清華大學明德公益研究院領銜發起,近 50 家機構聯合創辦。社投盟以“踐行義利并舉,投向美好未來”為愿景,通過“跨界協同、智慧眾籌”的方式,致力于構建中國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體系,率先開創可持續發展金融共創平臺,催化理論、制度、實踐的多維突破式發展,以提升企業經濟、社會、環境和治理的綜合價值。研發的社會價值評估模型,尤其是針對 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的“義利 99”已在 Wind 金融終端、中證可持續發展 100 指數等平臺發布和應用。2019 年 12 月 16 日,社投盟與博時基金聯合研發國內首只可持續發展主題投資 ETF 產品博時中證可持續發展 100ETF 發行。社投盟的A 股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報告發現中國“義利 99”項目,作為中國首個聚焦于企業可持續發展價值評估的權威研究報告榮獲第八屆(2021 年度)中國軟科學獎特別獎。華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機構介紹